CN112639231A - 间壁 - Google Patents

间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9231A
CN112639231A CN201980056836.4A CN201980056836A CN112639231A CN 112639231 A CN112639231 A CN 112639231A CN 201980056836 A CN201980056836 A CN 201980056836A CN 112639231 A CN112639231 A CN 112639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air
partition wall
unit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68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9231B (zh
Inventor
中川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39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9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9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9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3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314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3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74Removable non-load-bearing partitions; Partitions with a free upper edg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74Removable non-load-bearing partitions; Partitions with a free upper edge
    • E04B2/7401Removable non-load-bearing partitions; Partitions with a free upper edge assembled using panels without a frame or supporting posts, with or without upper or lower edge locating rails
    • E04B2/7405Removable non-load-bearing partitions; Partitions with a free upper edge assembled using panels without a frame or supporting posts, with or without upper or lower edge locating rails with free upper edge, e.g. for use as office space divi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8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218Flexible soft ducts, e.g. ducts made of permeable texti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10Heat storage materials, e.g. phase change materials or static water enclosed in a spa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4Activity of occup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20Feedback from u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03/00Devices or apparatus used for air treatment
    • F24F2203/10Rotary wheel
    • F24F2203/1048Geometric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2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ranspor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7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unted in a wal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12Hot 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间壁包括第一结构体(100)、分隔部(200)以及空调装置。分隔部与第一结构体连接。分隔部具有位于与第一结构体连接侧的第一端部(210)以及位于第一端部的远位侧的第二端部(220)。分隔部以将规定空间(Sa)相对于相邻空间(Sn)分隔开的方式变形。空调装置配置于第一结构体以及分隔部中的至少一者。空调装置具有对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部、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以及生成气流的气流生成部。

Description

间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对空间进行分隔的间壁。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办公室等处,空间未被分隔件分隔的开放楼层的采用逐渐增加。由于采用开放楼层,能够期待在开放楼层工作的人们的创造性以及协作性提高等优点。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另一方面,在想要集中于作业等情况下,开放楼层不能说是最合适的,有时,例如采取设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83782号公报)中公开的间壁,对空间进行暂时分隔而利用等措施。
然而,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83782号公报)的间壁中,从向利用者提供舒适的空间这一观点来看,被间壁分隔的空间仍存在改进的余地。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观点的间壁包括第一结构体、可变形分隔部、空气环境调整部。可变形分隔部与第一结构体连接。可变形分隔部具有位于与第一结构体连接侧的第一端部以及位于第一端部的远位侧的第二端部。可变形分隔部以将规定空间相对于相邻空间分隔开的方式变形。空气环境调整部配置于第一结构体以及可变形分隔部中的至少一者。空气环境调整部具有对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部、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以及生成气流的气流生成部中的至少一者。
在此,能够向由于间壁而与周围隔开的利用者容易地创造出舒适的空间。
在第一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在第二观点的间壁中,可变形分隔部能够变形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的可变形分隔部收纳在第一结构体的内部,或者卷绕于第一结构体的外周,或者在第一结构体的附近被折叠。在第二状态下,与第一状态相比,在水平方向上全方位观察可变形分隔部时的面积的最大值较大。
在此,由于可变形分隔部在使用时采取第二状态,因此,能够通过间壁相对于相邻空间分隔出较大的规定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可变形分隔部在不使用时采取第一状态,因此,能够将间壁收纳在较小的空间。
在第二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在第三观点的间壁中,可变形分隔部能够采取形态不同的多个第二状态。
在此,能够根据需要将空间分隔成多个不同形状,便利性高。
在第三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在第四观点的间壁中,可变形分隔部具有第一面以及配置于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作为第二状态,可变形分隔部能够采取向第一面一侧凸出的第一形态以及向第二面一侧凸出的第二形态。
在此,能够根据需要将空间分隔成不同形状,便利性高。
在第四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在第五观点的间壁中,空气环境调整部至少具有气流生成部。根据作为第二状态,可变形分隔部采取第一形态还是第二形态,气流生成部生成不同的气流。
在此,由于根据可变形分隔部突出的方向生成不同的气流,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调整通过间壁进行分隔的空间的空气环境。
在第二观点至第四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在第六观点的间壁中,空气环境调整部至少具有使空气从配置于第一结构体的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生成部。吹出口配置于可变形分隔部的第一端部附近。
在第六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在第七观点的间壁中,吹出口沿着处于第二状态的可变形分隔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将空气吹出。
在此,由于可变形分隔部也用作气流的引导部,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调整通过间壁进行分隔的空间的空气环境。
在第二观点至第四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在第八观点的间壁中,空气环境调整部至少具有使空气从配置于可变形分隔部的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生成部。
在此,由于空气从可变形分隔部吹出,因此,与在第一结构体设置吹出口的情况相比,以使空气到达远离第一结构体的位置的方式吹出空气变得容易。
在第八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在第九观点的间壁中,气流生成部还具有对风向进行调节的风向调节机构。
在此,通过设置风向调节机构,能够高精度地调节相对于相邻空间分隔出的规定空间的空气环境。
在第二观点至第九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在第十观点的间壁中,第一结构体具有以第一方向为轴向延伸的柱状形状。在以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方式设置第一结构体的情况下,在第二状态下,可变形分隔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配置于相同高度且在水平方向上分开的位置。在以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设置第一结构体的情况下,在第二状态下,可变形分隔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配置于不同的高度。
在此,由于能够变更第一结构体的设置状态,因此,通过间壁分隔的空间的形状的自由度高。
在第一观点至第十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在第十一观点的间壁中,空气环境调整部使第一流体在可变形分隔部的内部流动。
在第十一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在第十二观点的间壁中,第一流体是空气。
在第一观点至第十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在第十三观点的间壁中,冷却部以及加热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蓄热件。
在此,通过将蓄热件用于冷却部和加热部,能够简化间壁的构成、结构,并且能够实现空气的冷却和加热。
在第一观点至第十二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在第十四观点的间壁中,空气环境调整部具有通过设置于第一结构体内的热泵对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部以及通过设置于第一结构体内的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中的至少一者。对于通过热泵对空气进行冷却时以及通过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时产生的废热而言,
A)废热被排放至第一空间或第二空间,第一空间是废热对规定空间的温度造成的影响小的空间,第二空间是根据间壁具有的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为没有人的空间,
或者,
B)废热被积蓄在设置于第一结构体内的蓄热件中。
在此,能够抑制废热对人造成的影响,并且,能够在较自由的位置配置间壁,能够利用热泵对空气进行冷却/加热,从而能够容易地创造出温度调整后的舒适空间。
在第一观点至第十四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第十五观点的间壁还包括向空气环境调整部供给电力的蓄电池。间壁是移动式的。
在此,即使在难以确保电源的场所,也能够通过间壁创造出空气环境得到调整后的舒适空间,空间利用的灵活性高。
在第一观点至第九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在第十六观点的间壁中,第一结构体具有以上下方向为轴向延伸的柱状形状。第一结构体具有用于辅助自立的腿部。
在此,能够通过腿部抑制第一结构体翻倒,安全性高。
在第一观点至第十六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第十七观点的间壁还包括清醒度把握部以及控制部。清醒度把握部对位于规定空间的人的清醒度进行把握。控制部根据清醒度把握部把握到的人的清醒度,对空气环境调整部、设置于间壁且释放芳香物的释放部以及设置于间壁的照明装置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控制。
在此,由于能够根据人的清醒度而对通过间壁形成的规定空间的空气环境、香味以及照明中的至少一者进行变更,因此,能够提高位于规定空间的人的清醒度,能够提高作业性等。
在第一观点至第十六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第十八观点的间壁还包括通信部以及控制部。通信部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外部设备存储与位于规定空间的人相关的信息。控制部根据从外部设备经由通信部接收到的与位于规定空间的人相关的信息来对空气环境调整部进行控制,或者,控制部根据经由通信部接收到的、外部设备基于与位于规定空间的人相关的信息生成的指令来对空气环境调整部进行控制。
在此,根据与位于规定空间的人相关的信息,容易将规定空间的空气环境调整为利用者的偏好空气环境。
在第一观点至第十八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间壁的基础上,在第十九观点的间壁中,气流生成部包括将空气中的灰尘去除的过滤器。
此处,能够提高从间壁吹出的空气的清洁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间壁,是可变形分隔部处于第二状态的间壁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可变形分隔部处于第一状态的图1的间壁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可变形分隔部处于具有与图1不同形状的第二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间壁的概略立体图。
图4A是图1的间壁的框结构图的一例。
图4B是图1的间壁的框结构图的另一例。
图4C是图1的间壁的框结构图的又一例。
图5是图1的间壁的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6是图1的间壁的概略俯视图,以实线描绘出了第一形态的可变形分隔部,以双点划线描绘出了第二形态的可变形分隔部。在图6中,示出了第一结构体的概略剖视图。
图7是表示吹出口的形状与图6的第一结构体的吹出口的形状不同的、另一例的第一结构体的概略剖视图。
图8是用于对图1的间壁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从上方观察到的图1的间壁的、处于腿部伸出的状态的第一结构体的概略俯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9的第一结构体的腿部的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11是可变形分隔部处于第一状态的变形例1A的间壁的概略立体图。
图12是可变形分隔部处于第一状态的变形例1B的间壁的概略立体图。
图13是可变形分隔部处于第二状态的图12的间壁的概略立体图。
图14A是从上方观察到的变形例1C的间壁的概略俯视图。
图14B是形成于图14A的间壁的分隔部的吹出口的周边的概略放大图。
图15是变形例1D中的、当水平地设置第一结构体时可变形分隔部处于第二状态的间壁的概略侧视图。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间壁,是可变形分隔部处于第二状态的间壁的概略立体图。
图17是对图16的间壁的蓄热部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18是图16的间壁的框结构图的一例。
图1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间壁,是可变形分隔部处于第二状态的间壁的概略立体图。
图20是图19的间壁的框结构图的一例。
图21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间壁,是可变形分隔部处于第二状态的间壁的概略立体图。
图22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间壁的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间壁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图10,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间壁1进行说明。
图1~图3是描绘出了后述分隔部200的状态和形状彼此不同的间壁的概略立体图。图4A~图4C是间壁1的框结构图的例子。图5是间壁1所具有的空调装置300的概略结构图。图6是间壁1的概略俯视图,以实线和双点划线描绘出了分隔部200的不同的两个形态。另外,在图6中,对于后述第一结构体100,为了表示其内部结构,示出了其概略剖视图。图7示出了第一结构体100’的概略剖视图,该第一结构体100’所形成的吹出口的形状与图6的第一结构体100所形成的吹出口的形状不同。图8是用于对间壁1的后述蓄电池10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12的概略立体图。图9是从上方观察到的间壁1的、处于后述腿部120伸出的状态的第一结构体100的概略俯视图。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结构体100的腿部120的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1)整体结构
将对间壁1进行概述。
间壁1是通过分隔部200分隔出空间Sa以及与空间Sa相邻的相邻空间Sn的装置(参照图1)。
间壁1优选是移动式装置。间壁1的利用场所没有限定,例如是在办公室等使用的装置。例如,间壁1用于开放式办公室内,能够在开放式办公室内的期望位置创造出半私密的空间Sa。由于分隔部200的遮蔽、隔声功能,在空间Sa中进行作业等的人不容易受到相邻空间Sn中的人的动作以及在相邻空间Sn中发出的声音的影响,易于集中作业等。此外,相反地,在空间Sa进行磋商等情况下,由于分隔部200的遮蔽、隔声功能,能够抑制对相邻空间Sn中的人的活动带来不良影响这一情况。
特别地,在本间壁1中,如后文所述的那样,分隔部200的形状是可变的。因此,本间壁1能够创造出具有与设置空间的限制、利用空间Sa的人数、在空间Sa进行的作业内容等条件相应的形状的空间Sa。此外,对于本间壁1而言,由于分隔部200的形状是可变的,因此,在不使用时,通过使分隔部200变形成紧凑的形状,能够将间壁1保管在较小的空间。
此外,本间壁1具有空气环境调整功能(制冷功能、制热功能以及送风功能)。因此,本间壁1能够创造出空气环境的舒适度高的空间Sa。
间壁1主要包括第一结构体100、作为可变形分隔部的一例的分隔部200、作为空气环境调整部的一例的空调装置300(参照图4A~图4C)。此外,间壁1优选包括蓄电池10(参照图4A~图4C)。此外,间壁1优选包括控制装置400。此外,间壁1优选包括人检测传感器20(参照图4A~图4C)。此外,间壁1优选包括香味释放装置30(参照图4A~图4C)。此外,间壁1优选包括照明装置40(参照图4A~图4C)。
(2)详细结构
下面,将对分隔部200、第一结构体100、空调装置300、控制装置400、蓄电池10、人检测传感器20、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装置300、控制装置400、蓄电池10、人检测传感器20、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设置于第一结构体100。因此,此处,在第一结构体100的说明中,将对空调装置300、控制装置400、蓄电池10、人检测传感器20、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进行说明。另外,只要空调装置300、控制装置400、蓄电池10、人检测传感器20、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在结构上是能够实现的,则作为第一结构体100的替代,也可设置于分隔部200。例如,人检测传感器20、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可安装于分隔部200而非第一结构体100。
(2-1)分隔部
分隔部200是在变形成后述第二状态的状态下分隔出空间Sa和相邻空间Sn的构件(参照图1)。空间Sa面向后述分隔部200的第一面200a以及第二面200b中的一面,相邻空间Sn面向后述分隔部200的第一面200a以及第二面200b中的另一面。
分隔部200没有限定,优选是一体构成的构件。另外,此处的一体构成的构件不限定于由单一部件构成的构件。对于此处的一体构成的构件而言,也包括虽然由多个部件构成但在通常使用时部件不会被分解的构件。此处所谓的通常使用时除了包括将分隔部200如后文所述那样设置成展开状态(第二状态)进行使用时之外,还包括将分隔部200以后述的收容状态(第一状态)进行保管时、以及使分隔部200如后文所述那样在收纳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变形时。换言之,此处,对于一体构成的构件而言,包括这样的构件,即当通过多个部件组装分隔部200时,只要不发生损伤等异常情况,部件就不会被分解。
分隔部200的一端(第一端部210)与第一结构体100连接(参照图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间壁1时,第一结构体100以竖立的状态(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地面。在下文的针对分隔部200的说明中,以连接有分隔部200的第一结构体100竖立着的状态为基准,使用表示上、下、铅垂、水平等方向的术语。
分隔部200具有位于与第一结构体100连接侧的第一端部210以及位于第一端部210的远位侧的第二端部220,该分隔部200从第一端部210延伸至第二端部220。虽然没有限定,但从第一端部210到第二端部220的长度(使分隔部200呈平面状延伸时的长度)例如是2000mm。
分隔部200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与第一结构体100大致相同的长度(高度)。虽然没有限定,但分隔部200的高度例如是1200mm。
分隔部200例如以在上下方向延伸且刚度高的多个纵框250通过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且能够变形的横框260连接的方式构成(参照图1以及图3)。纵框250例如是金属制或刚度高的树脂制。横框260例如通过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制造。
分隔部200能够变形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分隔部200卷绕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外周(参照图2),在第二状态下,分隔部200扩展以分隔出空间Sa和相邻空间Sn(参照图1以及图3)。与沿水平方向观察处于第一状态的分隔部200时的、该分隔部200的面积的最大值相比,沿水平方向观察处于第二状态的分隔部200时的、该分隔部200的面积的最大值较大。第一状态是不使用间壁1时分隔部200所采取的状态,也被称为非使用状态、收纳状态。第二状态是使用间壁1时分隔部200所采取的状态,也被称为使用状态、展开状态。
另外,分隔部200优选能够采取形态不同的多个第二状态。由于分隔部200能够采取多个形态作为第二状态,因此,间壁1的利用者能够根据需要将空间Sa分隔成各种形状,便利性高。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200能够如图1所示的那样采取大致C字形形状的第二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200能够如图3所示的那样采取波形形状的第二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状态,分隔部200能够采取俯视观察时向第一面200a侧凸出的第一形态(参照图6的实线)以及向第二面200b侧凸出的第二形态(参照图6的双点划线)。换言之,作为第二状态,分隔部200能够采取沿着后述第一结构体100的外壳110的轴向观察间壁1时向第一面200a侧凸出的第一形态以及向第二面200b侧凸出的第二形态。另外,分隔部200的第一面200a是分隔部200的从第一端部210向第二端部220延伸的一侧的面(此处是在图6的俯视图内配置于上侧的面)。分隔部200的第二面200b是配置于与分隔部200的第一面200a位于相反侧的面(此处是在图6的俯视图内配置于下侧的面)。
另外,图6中以实线以及双点划线示出的分隔部200的形状是仅向一方向凸出的形状。与之相对地,图3所示的分隔部200的形状是在多个部位具有凸部的形状,具有向第一面200a侧凸出的部分以及向第二面200b侧凸出的部分。此处,虽然没有限定,不过,在分隔部200的形状为在多个部位具有凸部的形状的情况下,根据最靠近第一端部210的凸部的方向来判断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
另外,图1、图3、图6等描绘出的第二状态的分隔部200的形态仅为示例,第二状态的分隔部200所能采取的形态不限定于图示的形态。
在分隔部200的第一面200a以及第二面200b中,例如也可如图1所示的那样,纵框250就这样露出。此外,在其他形态中,在第一面200a以及第二面200b中,纵框250可以被纺织物、编织物、布料等纤维物覆盖。
(2-2)第一结构体
第一结构体100具有以第一方向为轴向延伸且为柱状形状的外壳110(参照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10是圆柱形状的。不过,外壳110的形状不限定于圆柱形状,也可以是椭圆柱形状、多边形棱柱形状等其他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间壁1时,第一结构体100以所述第一方向即外壳110的轴向为上下方向的方式设置。
外壳110将各种设备以及各种构件收纳在其内部。此外,外壳110对安装于外壳110的外表面的各种设备以及各种构件进行支承。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壳110的内部至少部分地收纳空调装置300、控制装置400、人检测传感器20以及香味释放装置30。此外,照明装置40安装于外壳110的外表面。
此外,第一结构体100的外壳110与分隔部200连接。第一结构体100对分隔部200的自立进行辅助以抑制分隔部200翻倒。此外,第一结构体100的外壳110具有在收纳间壁1时供分隔部200卷绕的芯体部分的功能。
第一结构体100的外壳110优选具有用于辅助外壳110的自立的腿部120。例如,如图9所示,外壳110具有三个腿部120。不过,腿部120的个数不限定于三根,只要以实现腿部120的抑制翻倒这一功能的方式适当确定即可。另外,腿部120是以抑制翻倒为主要目的设置的构件,包括第一结构体100的间壁1优选即使没有腿部120也能够自立。
在一实施方式中,腿部120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轴120a,且构成为能够绕轴120a旋转。当不使用间壁1时(如图2所示,当分隔部200处于第一状态时),腿部120被收纳在如图10中的虚线所示的那样形成于外壳110的下部外表面的凹部110a。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3所示那样展开分隔部200而使用间壁1时,使腿部120以伸出至凹部110a之外的方式绕轴120a旋转,从而使得腿部120的前端如图10中的实线所示的那样接触地面(在图1和图3中,省略了腿部120的描绘)。前端接触地面的腿部120对外壳110进行支承以抑制翻倒。
另外,也可手动使腿部120绕轴120a旋转。此外,也可通过利用了弹簧等的开闭机构或通过由设置于间壁1的未图示的开关进行操作的马达,使腿部120绕轴120a旋转。
另外,间壁1也可构成为,若未使腿部120从凹部110a伸出(例如,若未图示的传感器未检测到腿部120从凹部110a伸出),则空调装置300等无法使用。通过上述方式构成,尤其易于抑制间壁1发生翻倒事故。
(2-2-1)空调装置
将对间壁1所具有的空调装置300进行说明。空调装置300设置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外壳110内。空调装置300是空气环境调整部的一例。空调装置300是热泵式空调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装置300是能够进行制冷和制热的装置。也就是说,空调装置300是如后文所述的那样能够通过利用侧热交换器330对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的装置。
此外,空调装置300是能够利用利用侧风扇350将空气进行送风的装置。具体而言,空调装置300是这样的装置,即通过利用侧风扇350生成气流,使从形成于外壳110的吸入口351被引入至外壳110内的空气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330,随后将该空气从形成于外壳110的吹出口352吹出(参照图4A~图4C)。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330的空气在热泵运转时通过利用侧热交换器330冷却或加热,在热泵未运转时(仅利用侧风扇350运转时)未被冷却也未被加热。
另外,空调装置300不限定于能够进行制冷以及制热的装置。例如,空调装置300也可以是仅能够进行制冷的制冷专用机。此外,例如,空调装置300还可以是仅能够进行制热的制热专用机。另外,在空调装置300是制冷专用机或制热专用机的情况下,空调装置300可不具有后述流路切换机构370。
如图5所示,空调装置300具有通过配管将压缩机310、流路切换机构370、利用侧热交换器330、膨胀机构380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340等设备连接在一起的制冷剂回路320。此外,空调装置300具有利用侧风扇350和热源侧风扇360,其中,利用侧风扇350生成气流以使空气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330,热源侧风扇360生成气流以使空气流过热源侧热交换器340(参照图5)。空气装置300的动作通过控制部390进行控制(参照图5)。
(2-2-1-1)压缩机
压缩机310是将冷冻循环中的低压制冷剂吸入、压缩并排出的装置。压缩机310例如是被变频控制而容量可调节(能够调节马达的转速)的压缩机。不过,并不限定于此,压缩机310也可以是容量恒定的压缩机。
(2-2-1-2)流路切换机构
流路切换机构370是根据运转模式(制冷运转模式/制热运转模式)来切换制冷剂回路320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切换机构370是四通换向阀。不过,流路切换机构370并不限于四通换向阀,也可构成为通过将多个电磁阀以及配管进行组合而能够实现下文那样的制冷剂的流路切换。
在制冷运转模式下,流路切换机构370切换制冷剂回路320中的制冷剂的流路,以使压缩机310排出的制冷剂被送至热源侧热交换器340。(参照图5的流路切换机构370中的实线)。具体而言,在制冷运转模式下,流路切换机构370使吸入管320a与第二气体制冷剂管320e连通。吸入管320a是连接压缩机310的吸入侧与流路切换机构370的配管。第二气体制冷剂罐320e是连接利用侧热交换器330的气体侧与流路切换机构370的配管。此外,在制冷运转模式下,流路切换机构370使排出管320b与第一气体制冷剂管320c连通。排出管320b是连接压缩机310的排出侧与流路切换机构370的配管。第一气体制冷剂管320c是连接热源侧热交换器340的气体侧与流路切换机构370的配管。
在制热运转模式下,流路切换机构370切换制冷剂回路320中的制冷剂的流向以使压缩机310排出的制冷剂被送至利用侧热交换器330(参照图5的流路切换机构370中的虚线)。具体而言,在制热运转模式下,流路切换机构370使吸入管320a与第一气体制冷剂管320c连通,使排出管320b与第二气体制冷剂管320e连通(参照图5中的虚线)。
(2-2-1-3)热源侧热交换器
热源侧热交换器340是使空气与在热源侧热交换器340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340在制冷运转时作为散热器(冷凝器)起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起作用。
热源侧热交换器340没有限定,可以是由传热管(省略图示)和多根翅片(省略图示)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2-2-1-4)热源侧风扇
热源侧风扇360是生成一种空气流的装置,该空气流从形成于收纳有空调装置300的外壳110的吸气口361流入外壳110内,流过热源侧热交换器340,并且从形成于外壳110的排气口362向外壳110外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源侧风扇360是螺旋桨风扇。不过,热源侧风扇36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风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热源侧风扇360在热源侧风扇360所生成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比热源侧热交换器340靠下游侧的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配置于比热源侧热交换器340靠上游侧的位置。
吸气口361例如形成于外壳110的侧面。在吸气口361优选设置有用于去除空气中的灰尘的过滤器361a。过滤器361a在热源侧风扇360所生成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在吸气口361的下游侧设置于热源侧风扇360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340的上游侧。
排气口362例如以能够向供间壁1设置的房间的地板下空间排气的方式形成于外壳110的底面(参照图4A)。换言之,在本间壁1中,能够向地板下空间排放废热,该废热是通过空调装置300的热泵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30中对空气进行冷却时由热源侧热交换器340产生的废热(温废热)、以及通过空调装置300的热泵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30中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由热源侧热交换器340产生的废热(冷废热)。另外,地板下空间是废热对由间壁1分隔出的空间Sa的温度造成的影响较小的第一空间S1的一例。不过,外壳110的排气口362的位置不限定于外壳110的底面,第一空间S1不限定于地板下空间。例如,由热源侧热交换器340产生的废热可以从形成于外壳110的上表面或侧面的排气口362经由未图示的排气管排放至作为第一空间S1的一例的、供间壁1设置的房间的天花板背侧空间或换气管道。
此外,由热源侧热交换器340产生的废热的排放形态不限定于上述形态。例如,也可以是,排气口362设置于外壳110的上表面或侧面,在排气口362设置有能够通过马达等改变朝向的风向调节机构362a(参照图4B)。风向调节机构362a例如是设置于排气口362的风门。此外,后述控制部390可根据后述人检测传感器20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风向调节机构362a,以使流过热源侧热交换器340的空气被排放(排热)至被判断为没有人的空间(第二空间S2)。此外,在供间壁1设置的房间的天花板较高的情况下,控制部390可以不采用人检测传感器20的检测结果,而是将天花板侧的空间(间壁1的上方的空间)判断为第二空间S2,从而控制风向调节机构362a以向天花板侧的空间进行排气。
此外,作为排气口362和风向调节机构362a的替代,间壁1可具有对流过热源侧热交换器340的空气进行排放且能够改变排气方向的喷嘴(未图示)。后述控制部390也可根据后述人检测传感器20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喷嘴的排气方向,以向判断为没有人的空间排气(排热)。
此外,由热源侧热交换器340产生的废热的处理形态不限定于上述形态。例如,可以在第一结构体100的外壳110内设置蓄热件342(参照图4C)。此外,可构成为流过热源侧热交换器340的空气在其热量(温废热、冷废热)被蓄热件342获取后从形成于外壳110的排气口362吹出。另外,积蓄于蓄热件342的热量只要在利用完间壁1后进行处理即可。例如,在蓄热件342积蓄有温废热的情况下,为了在利用完间壁1后从蓄热件342取走温热,只要进行蓄热件342的冷却处理即可。
(2-2-1-5)膨胀机构
膨胀机构380配置于连接热源侧热交换器340的液体侧与利用侧热交换器330的液体侧的液体制冷剂管320d(参照图5)。膨胀机构380是使从热源侧热交换器340流向利用侧热交换器330的制冷剂或者从利用侧热交换器330流向热源侧热交换器340的制冷剂膨胀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膨胀机构380是能够调节开度的电子膨胀阀,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毛细管等。
(2-2-1-6)利用侧热交换器
利用侧热交换器330是使空气与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30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330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起作用而对空气进行冷却,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冷凝器)起作用而对空气进行加热。也就是说,利用侧热交换器330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对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部起作用。此外,利用侧热交换器330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部起作用。
利用侧热交换器330没有限定,可以是由传热管(省略图示)和多根翅片(省略图示)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2-2-1-7)利用侧风扇
利用侧风扇350构成生成气流的气流生成部600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流生成部600使空气从配置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外壳110的吹出口352吹出。
利用侧风扇350是生成一种空气流的装置,该空气流从形成于收纳有空调装置300的外壳110的吸入口351流入外壳110内,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330,随后从形成于外壳110的吹出口352向外壳110外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侧风扇350是螺旋桨风扇。不过,利用侧风扇35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风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侧风扇350在利用侧风扇350所生成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配置于比利用侧热交换器330靠下游侧的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配置于比利用侧热交换器330靠上游侧的位置。
吸入口351的形成场所没有限定,例如,形成于外壳110的侧面。气流生成部600优选包括设置于吸入口351且去除空气中的灰尘的过滤器351a。通过设置过滤器351a,能够提高从间壁1吹出的空气的清洁度。
吹出口352的形成场所没有限定,例如,形成于外壳110的侧面。吹出口352优选配置于与第一结构体100连接的分隔部200的第一端部210附近。此外,气流生成部600优选根据分隔部200采取所述第一形态(向第一面200a侧凸出的形态)还是第二形态(向第二面200b侧凸出的形态)作为第二状态,生成不同的气流。另外,对于生成不同的气流这一记载而言,包括当存在多个吹出口352时,利用不同的吹出口吹出空气这一情况。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形成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吹出口352包括第一吹出口352a和第二吹出口352b,其中,第一吹出口352a配置于分隔部200的第一面200a侧,第二吹出口352b配置于分隔部200的第二面200b侧。此处,第一吹出口352a以及第二吹出口352b形成于分隔部200的第一端部210附近。
第一吹出口352a与形成于外壳110内的第一通路352aa连通,第二吹出口352b与形成于外壳110内的第二通路352ba连通。第一通路352aa是通过利用侧风扇350生成的气流将流过热源侧热交换器340的空气向第一吹出口352a引导的空气的通路。第二通路352ba是通过利用侧风扇350生成的气流将流过热源侧热交换器340的空气向第二吹出口352b引导的空气的流路。第一通路352aa和第二通路352ba是彼此隔开的通路。构成为能够通过气流生成部600所具有的流路切换气门(未图示)对流过热源侧热交换器340的空气是在第一通路352aa中流动还是在第二通路352ba中流动进行切换。此外,通过切换流路切换气门,气流生成部600在分隔部200采取第一形态时将空气从第二吹出口352b沿着第一形态的分隔部200的第二面200b(在分隔部200的第一端部210附近沿着第二面200b)吹出(参照图6的实线的箭头)。此外,通过流路切换气门,气流生成部600在分隔部200采取第二形态时将空气从第一吹出口352a沿着第二形态的分隔部200的第一面200a(在分隔部200的第一端部210附近沿着第一面200a)吹出(参照图6的双点划线的箭头)。另外,流路切换气门也可通过伴随着分隔部200相对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姿势变化而被驱动的未图示的机械性机构进行切换。此外,还可以是,通过未图示的角度传感器等检测分隔部200相对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姿势变化,根据其检测结果,通过未图示的马达驱动而对流路切换气门进行切换。
此外,例如,吹出口352也可以如图7所示的那样是以跨越与第一结构体100’连接的分隔部200的方式形成的单一吹出口。在吹出口352设置有气流生成部600所具有的风向调节机构354。风向调节机构354例如是风门。风向调节结构354调节水平方向的风向。风向调节机构354例如包括至少两个风门355、356。风门355配置于分隔部200的第一面200a侧(参照图7)。风门356配置于分隔部200的第二面200b侧(参照图7)。此外,在分隔部200采取第一形态时,气流生成部600使风门355旋转以堵住吹出口352,使风门356旋转以使其与分隔部200的第一端部210附近的第二面200b大致平行(省略图示)。其结果是,当分隔部200采取第一形态时,气流生成部600将空气从吹出口352沿着第一形态的分隔部200的第二面200b吹出。另一方面,当分隔部200采取第二形态时,如图7所示的那样,气流生成部600使风门356旋转以堵住吹出口352,使风门355旋转以使其与分隔部200的第一端部210附近的第一面200a大致平行。其结果是,当分隔部200采取第二形态时,气流生成部600将空气从吹出口352沿着第二形态的分隔部200的第一面200a吹出。另外,风门355、356的姿势也可以通过伴随着分隔部200相对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姿势变化而被驱动的未图示的机械性机构进行切换。此外,也可通过未图示的角度传感器等检测分隔部200相对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姿势,根据其检测结果,通过未图示的马达驱动而对风门355、356的姿势进行切换。
此外,作为吹出口352以及风向调节机构354的替代,间壁1也可具有将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330的空气吹出且能够改变吹出方向的喷嘴(具有风向调节机构的喷嘴,未图示)。此外,气流生成部600也可以通过伴随着分隔部200相对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姿势变化而被驱动的未图示的机械性机构,或者通过根据分隔部200相对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姿势而被驱动的马达,(根据分隔部200是采取第一形态还是采取第二形态)使喷嘴的朝向变化。
另外,从第一吹出口352a以及第二吹出口352b中的哪一吹出口吹出空气的变更以及风向调节机构354和喷嘴的姿势变更也可不以自动的方式进行调节。例如,可以是,间壁1的利用者对设置于间壁1的未图示的操作部进行操作而使用于驱动流路切换气门以及风向调节机构354等的马达动作,或者以手动的方式使流路切换气门以及风向调节机构354等动作,从而进行将空气吹出的吹出口352a、352b的变更以及使空气从吹出口352吹出的方向的变更等。
此外,在吹出口352设置有马达驱动式风向调节机构354的情况下,或者在设置有能够通过马达对将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330的空气吹出的吹出方向进行变更的喷嘴的情况下,控制部390可以下述方式控制风向调节机构354和喷嘴。
例如,控制部390可以根据通过后述人检测传感器20检测到的位于空间Sa的人的位置,控制风向调节机构354以及喷嘴的姿势以使空气向该人吹出。或者,相反地,控制部390可以根据通过后述人检测传感器20检测到的位于空间Sa的人的位置,控制风向调节机构354以及喷嘴的姿势以使空气不触及该人。
(2-2-1-8)控制部
控制部390与空调装置300的压缩机310、流路切换机构370、膨胀机构380、热源侧风扇360以及利用侧风扇350等电连接,对这些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如上文所述,在根据人检测传感器20的检测结果控制风向调节机构362a、354的动作以及根据通过未图示的角度传感器等检测到的分隔部200相对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姿势变化来控制风向调节机构354以及流路切换气门等的动作的情况下,控制部390还与人检测传感器20、角度传感器、风向调节机构362a、354以及流路切换气门等电连接。此外,控制部390对风向调节机构362a、354以及流路切换气门等的动作进行控制。
控制部390例如通过具有控制运算装置、存储装置、输入装置、输出装置等的微控制单元(MCU)实现。对于控制运算装置而言,能够使用CPU等处理器。控制运算装置读取存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并按照该程序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此外,控制运算装置能够按照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装置,并且能够按照程序读取存储于存储装置的信息。另外,控制部390可通过软件实现,也可通过硬件实现,还可通过硬件和软件实现。
在空调装置300中,根据针对设置于间壁1的未图示的操作部的操作以及设置于间壁1的各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的测量值、制冷和制热的设定温度等,控制部390通过对压缩机310、流路切换机构370、膨胀机构380、热源侧风扇360以及利用侧风扇350等的动作进行控制,从而使空调装置300执行制冷运转、制热运转以及送风运转。另外,至于控制部390对于上述风向调节机构362a、354以及流路切换气门等的动作的控制,此处省略说明。
在制冷运转过程中,控制部390控制流路切换机构370,以使压缩机310运转的同时,制冷剂按照压缩机310、热源侧热交换器340、膨胀机构380、利用侧热交换器330、压缩机310这一顺序在制冷剂回路320中循环。此外,控制部390根据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等对压缩机310的转速以及膨胀机构380的开度进行适当控制。此外,控制部390使热源侧风扇360以及利用侧风扇350运转。
在制热运转过程中,控制部390控制流路切换机构370,以使压缩机310运转的同时,制冷剂按照压缩机310、利用侧热交换器330、膨胀机构380、热源侧热交换器340、压缩机310这一顺序在制冷剂回路320中循环。此外,控制部390根据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等对压缩机310的转速以及膨胀机构380的开度进行适当控制。此外,控制部390使热源侧风扇360以及利用侧风扇350运转。
在送风运转过程中,控制部390在压缩机310保持停止(未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320中循环)的状态下仅使利用侧风扇350动作。
另外,由于空调装置300的动作原理通常而言是公知的,因此,此处,省略了关于空调装置300的动作细节的说明。
(2-2-2)蓄电池
间壁1优选包括蓄电池10。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池10设置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外壳110内。
蓄电池10向作为空气环境调整部的一例的空调装置300供给电力。此外,蓄电池10也可以向控制装置400、人检测传感器20、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的一部分或全部供给电力。不过,对于控制装置400、人检测传感器20、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而言,电力也可从不同于蓄电池10的其他电池供给。由于间壁1具有蓄电池10,因此,即使在欲设置间壁1的场所附近没有电源插座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间壁1的空调装置300等各种设备。
蓄电池10优选在不使用时通过将第一结构体100设置于充电装置12而进行充电(参照图8)。例如,通过使将分隔部200设为第一状态的间壁1设置于充电装置12,从而使得蓄电池10以非接触的方式充电。不过,充电方法不限定于非接触式充电,也可通过将未图示的电源线缆插入电源插座而进行针对蓄电池10的充电。
另外,间壁1也可不包括蓄电池10,可以是将电源线缆连接至电源插座而利用的装置。
(2-2-3)人检测传感器
间壁1优选包括人检测传感器20。人检测传感器20是对供间壁1设置的空间(包括空间Sa和相邻空间Sn的空间)是否有人以及人数等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此外,人检测传感器20是后述控制装置400对位于空间Sa的人的清醒度进行把握时使用的传感器。
对于人检测传感器20而言,以对是否有人等进行检测为目的,例如,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多普勒传感器以及相机中的至少一者。不过,人检测传感器20的类型不限定于所例示的类型,只要适当选择即可。
另外,后述控制装置400能够利用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的位于空间Sa的人的体温、通过多普勒传感器检测到的位于空间Sa的人的心跳以及通过相机拍摄到的图像,对位于空间Sa的人的清醒度进行把握。
另外,在另一形态中,作为间壁1自身包括人检测传感器20的替代,也可构成为使间壁1(控制装置400)从与人检测传感器20相同的外部传感器仅接收检测结果。
(2-2-4)香味释放装置
间壁1优选包括香味释放装置30。香味释放装置30是释放芳香物的释放部的一例。香味释放装置30例如向利用侧风扇350生成的空气流释放贮存于未图示的芳香物贮存部的芳香物。通过上述方式构成,香味释放装置30能够将香味送至远离香味释放装置30的位置。不过,并不限定于此,香味释放装置30也可将香味释放至与利用侧风扇350生成的空气流无关的位置。
另外,香味释放装置30优选能够释放多个种类的香味。此外,香味释放装置30优选能够调节芳香物的释放量。香味释放装置30通过对设置于间壁1的未图示的操作部进行操作的方式或者根据后述控制装置400的指令动作,释放与操作或指令对应的种类以及数量的香料。
(2-2-5)照明装置
间壁1优选包括照明装置40。照明装置40优选具有调色功能以及调光功能。
照明装置40通过对设置于间壁1的未图示的操作部进行操作的方式或者根据后述控制装置400的指令动作,发出与操作或指令对应的颜色/亮度的光。
(2-2-6)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400是对空调装置300、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等设备进行控制的装置。控制装置400与空调装置300的控制部390、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电连接(参照图4A~图4C中的虚线)。此外,控制装置400还与人检测传感器20电连接(参照图4A~图4C中的虚线)。此外,控制装置400构成为能够经由互联网等的通信线路NW与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等外部设备500连接。此处,外部设备500是对与使用间壁1的利用者、换言之位于空间Sa的人相关的信息进行存储的设备。例如,外部设备500是使用间壁1的利用者所携带的设备。此外,例如,外部设备500也可以是存储有与使用间壁1的利用者相关的信息的服务器等。
控制装置400通过计算机实现。控制装置400包括控制运算装置、存储装置、输入装置、输出装置等。对于控制运算装置而言,能够使用CPU等处理器。控制运算装置读取存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并按照该程序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此外,控制运算装置能够按照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装置,并且能够按照程序读取存储于存储装置的信息。另外,控制装置400的功能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控制装置400连接的计算机等执行。
作为功能部,控制装置400具有设备控制部410、清醒度把握部412、通信部430。将在后文中对设备控制部410以及清醒度把握部412进行说明。通信部430是用于使控制装置400与外部设备500进行通信的功能部。若间壁1的利用者等(位于空间Sa的人、打算使用空间Sa的人、或者为了位于空间Sa的人以及打算使用空间Sa的人而准备间壁1的人等)对外部设备500进行规定的操作,则从对与人相关的信息(以后,称为人信息)进行存储的外部设备500发送人信息,控制装置400通过通信部430接收人信息。另外,控制装置400的存储装置具有对人信息进行存储的人信息存储区域420。从外部设备500发送而来的人信息被存储于人信息存储区域4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人信息从外部设备500发送而来,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人信息也可从设置于间壁1的未图示的输入部输入,并且被存储于人信息存储区域420。
设备控制部410是对作为空气环境调整部的一例的空调装置300、设置于间壁1且释放芳香物的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设置于间壁1的照明装置40进行控制的装置。利用者等能够通过设置于间壁1的操作部(未图示)操作空调装置300、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除此之外,设备控制部410以下述方式控制空调装置300、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另外,也能够选择执行或不执行下文中说明的与人的清醒度对应的设备控制以及与个人信息对应的设备控制。
<与人的清醒度对应的设备控制>
控制装置400如上所述那样具有清醒度把握部412。清醒度把握部412根据人检测传感器20检测到的位于空间Sa的人的检测结果(例如,心跳、体温、人的图像(更具体而言是图像所呈现的人的眨眼和表情))来把握位于空间Sa的人的清醒度(人的清醒等级)。清醒度的程度越低,则清醒等级越低(睡意越强),清醒度的程度越高,则清醒等级越高(睡意越弱)。另外,清醒度把握部412利用存储于控制装置400的存储装置的、针对心跳、体温、可从人的图像识别出的眨眼的次数等的输入而输出清醒度的算法(程序),并根据人检测传感器20的检测结果来把握人的清醒度。此外,清醒度把握部412也可利用机器学习的学习完成模型以针对心跳、体温、人的图像等输入来输出清醒度,并且根据人检测传感器20的检测结果来把握人的清醒度。
若清醒度把握部412判断出人的清醒度比规定的程度低,则设备控制部410对空调装置300、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控制。
例如,若清醒度把握部412判断出人的清醒度比规定的程度低,则设备控制部410进行控制以降低空调装置300的设定温度。换言之,若清醒度把握部412判断出人的清醒度比规定的程度低,则设备控制部410进行控制以增强空调装置300的制冷或减弱空调装置300的制热。此外,也可以是,若清醒度把握部412判断出人的清醒度比规定的程度低,则设备控制部410控制空调装置300以使正停止着的空调装置300或者正进行制热运转的空调装置300开始制冷运转。此外,空调装置300的气流生成部600能够自动调节风向的情况下,设备控制部410可以根据人检测传感器20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空调装置300以将冷风朝向清醒度低的人吹出。
此外,例如,若清醒度把握部412判断出人的清醒度比规定的程度低,那么,作为对空调装置30进行控制的替代,或者除了对空调装置30进行控制以外,设备控制部410还可以控制香味释放装置30,以释放促使人清醒种类的芳香物。此外,若清醒度把握部412判断出人的清醒度比规定的程度低,那么,作为对空调装置300进行控制的替代,或者,除了对空调装置300进行控制以外,设备控制部410还可以控制香味释放装置30,以使要释放的芳香物的释放量增加。
此外,例如,若清醒度把握部412判断出人的清醒度比规定的程度低,那么,作为对空调装置300以及/或者香味释放装置30进行控制的替代,或者,除了对空调装置300以及/或者香味释放装置30进行控制以外,为了促使人清醒,设备控制部410还可以控制照明装置40以使灭着的照明装置40点亮或改变颜色以及亮度。
<与个人信息对应的设备控制>
设备控制部410优选根据存储于控制装置400的存储装置的人信息存储区域420的人信息来控制空调装置300。此外,作为空调装置300的替代,或者,除了空调装置300以外,设备控制部410还可根据存储于控制装置400的存储装置的人信息存储区域420的人信息,对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控制。
另外,存储于人信息存储区域420的人信息包括位于空间Sa的人(换言之是间壁1的用户)的日程信息、体质信息以及与空调、香味和照明相关的偏好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另外,此处,位于空间Sa的人不仅包括实际位于空间Sa的人,还包括打算使用空间Sa的人。日程信息例如是什么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空间Sa等信息。体质信息例如是易冷、干燥肤质等信息,此外,与空调、香味以及照明相关的偏好信息例如是制冷以及制热的偏好设定温度、偏好香味、偏好照明颜色以及亮度等信息。
设备控制部410例如根据存储于人信息存储区域420的人信息,例如对空调装置300、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进行下述这样的控制。例如,设备控制部410根据日程信息,例如在比空间Sa的使用预定时间早规定时间的时刻(例如,从十分钟前)开始空调装置300以及香味释放装置30的运转。此外,设备控制部410也可根据日程信息,并例如与使用空间Sa的人数对应地调整空调装置300的制冷强度或制热强度。此外,例如,除了日程信息以外,设备控制部410还可根据上述人的清醒度并且在规定时刻到来时(例如,会议的开始时间到来时)进行空调装置300、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的控制,以提高人的清醒度。例如,在使用空间Sa的人数多的情况下,设备控制部410可以调整空调装置300的制冷强度或制热强度。此外,例如,设备控制部410根据体质信息、与空调、香味以及照明相关的偏好信息,并且在与之对应的条件下,进行空调装置300、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的控制。
另外,在其他形态中,作为人信息的替代,也可从外部设备500向控制装置400发送基于人信息生成的指令。基于人信息生成的指令并非日程信息本身,而是基于日程信息由外部设备500生成的、对开始空调装置300的运转的时间进行指定的指令,或者是空调装置300的制冷强度等指令。此外,例如,基于人信息生成的指令并非体质信息本身,而是基于体质信息由外部设备500生成的、对空调装置300的运转内容进行指示的指令。
(3)特征
(3-1)
上述实施方式的间壁1包括第一结构体100、分隔部200以及空调装置300。分隔部200是可变形分隔部的一例。空调装置300是空气环境调整部的一例。分隔部200与第一结构体100连接。分隔部200具有与第一结构体100连接侧的第一端部210和位于第一端部210的远位侧的第二端部220。分隔部200以将空间Sa相对于相邻空间Sn分隔开的方式变形。空调装置300配置于第一结构体100以及分隔部200中的至少一者。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装置300配置于第一结构体100。空调装置300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330以及气流生成部600。利用侧热交换器330是对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部以及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部的一例。气流生成部600包括利用侧风扇350。
此处,能够向由于间壁1而与周围隔开的利用者容易地创造出舒适的空间。
(3-2)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间壁1中,分隔部200能够变形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的分隔部200卷绕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外周。与第一状态相比,在第二状态下,在水平方向上全方位观察分隔部200时的面积的最大值较大。
此处,由于分隔部200在使用时采取第二状态,因此,通过间壁1,能够相对于相邻空间Sn分隔出较大的空间Sa。另一方面,由于分隔部200在不使用时采取第一状态,因此,能够将间壁1收纳至较小的空间等。此外,通过将分隔部200设为紧凑的第一状态,间壁1的移动也变得容易。
(3-3)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间壁1中,分隔部200能够采取形态不同的多个第二状态。
此处,能够根据需要将空间分隔成多个不同形状,便利性高。
(3-4)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间壁1中,分隔部200具有第一面200a以及配置于第一面200a的相反侧的第二面200b。第一面200a以及第二面200b中的一者面向空间Sa,第一面200a以及第二面200b中的另一者面向相邻空间Sn。作为第二状态,分隔部200能够采取向第一面200a侧凸出的第一形态以及向第二面200b侧凸出的第二形态。
此处,能够根据需要将空间分隔成不同形状,便利性高。
(3-5)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间壁1中,根据作为第二状态,分隔部200采取第一形态还是第二形态,空调装置300的气流生成部600生成不同的气流。
例如,优选,当分隔部200采取第一形态时,气流生成部600沿着第一形态的分隔部200的第二面200b将空气吹出(参照图6的实线)。此外,优选,当分隔部200采取第二形态时,气流生成部600沿着第二形态的分隔部200的第一面200a将空气吹出(参照图6的双点划线)。
此处,根据分隔部200突出的方向生成不同的气流。换言之,通过改变间壁1的分隔部200的形状,能够调节风向。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调整通过间壁进行分隔的空间的空气环境。
(3-6)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间壁1中,空调装置300的气流生成部600使空气从配置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吹出口352吹出。吹出口352沿着第二状态的分隔部20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将空气吹出。
此处,由于分隔部200也用作气流的引导部,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调整通过间壁1进行分隔的空间的空气环境。
另外,吹出口352优选配置于分隔部200的第一端部210附近。
(3-7)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间壁1中,空调装置300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330,利用侧热交换器330作为通过设置于第一结构体100内的热泵对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部起作用,并且,利用侧热交换器330作为通过设置于第一结构体100内的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部起作用。
通过热泵对空气进行冷却时以及通过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时产生的废热例如被排放至废热对空间Sa的温度造成的影响较小的第一空间S1(例如,地板下空间、天花板背侧空间、换气管道)。换言之,与热源侧热交换器340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被排放至第一空间S1。
此外,通过热泵对空气进行冷却时以及通过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时产生的废热也可被排放至根据间壁1所具有的人检测传感器20的检测结果判断为没有人的空间(第二空间S2)。换言之,与热交换测热交换器340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也可被排放至根据间壁1所具有的人检测传感器20的检测结果判断为没有人的空间(第二空间S2)。
此外,通过热泵对空气进行冷却时以及通过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时产生的废热也可积蓄于设置在第一结构体100内的蓄热件342。
此处,能够抑制废热对人造成的影响,并且,能够在较自由的位置配置间壁1,能够利用热泵对空气进行冷却/加热,从而能够容易地创造出温度调整后的舒适空间。
(3-8)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间壁1中,包括至少向空调装置300供给电力的蓄电池10。间壁1是移动式的。
此处,即使在难以确保电源的场所,也能够通过间壁1创造出空气环境得到调整后的舒适空间,空间利用的灵活性高。
(3-9)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间壁1中,第一结构体100具有以上下方向为轴向延伸的柱状形状。第一结构体100具有用于辅助自立的腿部120。
此处,能够利用腿部120来抑制第一结构体100翻倒,安全性高。
(3-10)
上述实施方式的间壁1包括清醒度把握部412和设备控制部410。清醒度把握部412对位于空间Sa的人的清醒度进行把握。设备控制部410根据清醒度把握部412把握到的人的清醒度,对空调装置300、设置于间壁1且释放芳香物的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设置于间壁1的照明装置40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控制。
此处,由于能够根据人的清醒度而对通过间壁1形成的空间Sa的空气环境、香味以及照明中的至少一者进行变更,因此,能够提高位于空间Sa的人的清醒度,能够提高作业性等。
(3-11)
上述实施方式的间壁1包括通信部430和设备控制部410。通信部430与外部设备500进行通信,外部设备500存储与位于空间Sa的人相关的信息(人信息)。设备控制部410根据从外部设备500经由通信部430接收到的人信息来对空调装置300进行控制,或者,设备控制部410根据经由通信部430接收到的、外部设备500基于人信息生成的指令来对空调装置300进行控制。
此处,根据与位于空间Sa的人相关的信息,容易将空间Sa的空气环境调整为利用者的偏好空气环境。
另外,分隔部200虽然优选能够变形,但基于控制装置400的空调装置300、香味释放装置30以及照明装置40的控制也能够适用于分隔部不变形的间壁。
(3-12)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间壁1中,空调装置300的气流生成部600包括将空气中的灰尘去除的过滤器351a。过滤器351a设置于形成于外壳110的吸入口351。
此处,能够提高从间壁1吹出的空气的清洁度。
(4)变形例
下面,将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变形例能够在彼此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4-1)变形例1A
上述实施方式的分隔部200在第一状态(非使用状态)下卷绕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外周,不过,分隔部200也可不构成为在第一状态下卷绕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外周。
例如,如图11的间壁1A那样,分隔部200在第一状态下被收纳在第一结构体100A的外壳110A的内部。分隔部200构成为能够从设置于外壳110A的外壁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开口(未图示)拉出。另外,为了向外壳110A的内部收纳分隔部200,优选,第一结构体100A具有利用了弹簧和马达的分隔部200的卷绕机构(未图示)。
例如,在间壁1A中,分隔部200的第一端部210并非与外壳110A的外壁连接,而是与配置于外壳110A内部的芯体110Aa连接(参照图11)。当将处于第二状态的分隔部200设为第一状态时,通过卷绕机构使芯体110Aa旋转,能够将原本处于第二状态的分隔部200卷绕于外壳110A的内部的芯体110Aa,并收纳在外壳110A的内部。
另外,在间壁1A中,由于分隔部200被收纳在第一结构体100A的内部,因此,无法对在水平方向上全方位观察第一状态的分隔部200时的面积的最大值进行规定。因此,在分隔部200被收纳至第一结构体100A的内部的情况下,将在水平方向上全方位观察第一结构体100A时的最大面积视为在水平方向上全方位观察第一状态的分隔部200时的面积的最大值。此外,在间壁1A中,与在水平方向上全方位观察第一状态的分隔部200时的面积的最大值相比,在水平方向上全方位观察第二状态的分隔部200时的面积的最大值还是较大的。
(4-2)变形例1B
上述实施方式的间壁1的分隔部200是能够卷绕于外壳110的卷状,不过,分隔部200的形状不限定于卷状。
例如,也可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间壁1B的分隔部200B的形状是多个板材290通过铰链(未图示)连接而成的波纹状(屏风状)。另外,图示的板材290的块数仅为示例,可少于图示的块数,也可多于图示的块数。另外,分隔部200B虽然未限定,但是一体构成的构件。
另外,在间壁1B中,分隔部200B还是与第一结构体100连接的。分隔部200B具有与第一结构体100连接侧的第一端部210B以及位于第一端部210B的远位侧的第二端部220B。分隔部200B以将空间Sa相对于相邻空间Sb分隔开的方式变形。
此外,分隔部200B能够变形成第一状态(非使用状态,参照图12)以及第二状态(使用状态,参照图13)。在第一状态下,分隔部200B在第一结构体100附近被折叠。与第一状态相比,在第二状态下,在水平方向上全方位观察分隔部200B时的面积的最大值较大。
此外,分隔部200B能够采取形态不同的多个第二状态。例如,作为第二状态,分隔部200B能够采取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在第一形态下,位于最靠第一端部210B侧的板材290以及与之相邻的板材290向第一面200Ba侧凸出,在第二形态下,位于最靠第一端部210B侧的板材290以及与之相邻的板材290向第二面200Bb侧凸出,另外,在间壁1B中也是,优选根据作为第二状态,分隔部200B是采取第一形态还是采取第二形态,空调装置300的气流生成部600生成不同的气流。例如,当分隔部200B采取第一形态时,气流生成部600将空气从吹出口352沿着分隔部200B的、位于最靠第一端部210B侧的板材290的第二面200Bb吹出。此外,例如,当分隔部200B采取第二形态时,气流生成部600将空气从吹出口352沿着分隔部200B的、位于最靠第一端部210B侧的板材290的第一面200Ba吹出。
(4-3)变形例1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调装置300的气流生成部600将空气从形成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吹出口352或设置于第一结构体100的喷嘴吹出,但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如图14A所示的那样,在间壁1C的分隔部200C形成从第一端部210C向第二端部220C延伸的空气流路240C。换言之,作为间壁1C的空调环境调整部的一例的空调装置300使第一流体在分隔部200C的内部流动。此处,第一流体是空气。另外,尤其在如上所述那样在分隔部200C的内部形成空气流路240C的情况下,从简化结构等观点来看,优选,分隔部200C是一体构成的构件。
空气流路240C例如形成为采用在从第一端部210C朝向第二端部220C的方向上延伸且沿着从第一端部210C朝向第二端部220C的方向形成有多个吹出口357的管。若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隔部200,则管配置成从分隔部的第一端侧朝向第二端侧贯穿纵框250,若是变形例1C的分隔部200B,则管配置成从分隔部的第一端侧向第二端侧贯穿板材290。空气流路240C、换言之形成流路240C的管也可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多个。虽然未对材质进行限定,但在分隔部200C为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卷状的情况下,优选,管通过柔软的材质进行制造。另一方面,在分隔部200C为变形例1B中例示的波纹状的情况下,管也可通过较硬的材质进行制造。空气流路240C与供从吸入口351引入并流过空调装置300的利用侧热交换器330的空气流动的外壳110C内的空气流路(未图示)连通。此外,从外壳110C内的空气流路向空气流路240C供给的空气从吹出口357吹出。也就是说,在间壁1C中,气流生成部600使空气从配置于分隔部200C的吹出口357吹出。此处,由于空气从分隔部200C吹出,因此,与在第一结构体100C设置吹出口的情况相比,以使空气到达远离第一结构体100C的位置的方式吹出空气变得容易。
另外,气流生成部600优选具有配置于吹出口357的水平方向风向调节机构358以及上下方向风向调节机构359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水平方向风向调节机构358调节水平方向的风向,上下方向风向调节机构359调节上下方向的风向(参照图14B)。水平方向风向调节机构358以及上下方向风向调节机构359例如配置于比吹出口357靠下游侧的位置,不过,也可配置于比吹出口357靠上游侧的位置。水平方向风向调节机构358例如具有绕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轴旋转的风门358a。此外,上下方向风向调节机构359例如具有绕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轴旋转的风门359a。风向调节机构358、359可以是手动操作的机构,也可以是根据人对设置于间壁1C的操作部的操作以及人检测传感器20的检测结果自动进行动作的机构。
另外,在间壁1C中,优选,作为第二状态,分隔部200C能够采取向第一面200Ca侧凸出的第一形态以及向第二面200Cb侧凸出的第二形态,根据作为第二状态,分隔部200C是采取第一形态还是采取第二形态,间壁1C生成不同的气流。
例如,在间壁1C的分隔部200C设置有与设置于第二面200Cb侧的吹出口357连通的空气流路240C以及与设置于第一面200Ca侧的吹出口(未图示)连通的空气流路(未图示)。在间壁1C中,气流生成部600例如利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流路切换气门,并且根据作为第二状态,分隔部200C是采取第一形态还是采取第二形态,将流过空调装置300的利用侧热交换器330的空气供给至分隔部200C的不同流路。例如,在分隔部200C采取第一形态的情况下,气流生成部600将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330的空气供给至流路240C,并且使空气从吹出口357吹出至第二面200Cb侧(参照图14A)。此外,在分隔部200C采取第二形态的情况下,将流过利用侧热交换器330的空气供给至与设置于第一面200Ca侧的吹出口(未图示)连通的流路,并且使空气从设置于第一面200Ca侧的吹出口吹出至第一面200Ca侧。
另外,此处,以在间壁1C的分隔部200C设置吹出口357且在吹出口357配置风向调节机构358、359的形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间壁1C的分隔部200C还可具有能够变更吹出方向的喷嘴(具有风向调节机构的喷嘴)。至于采用能够改变吹出方向的喷嘴以替代风向调节机构358、359的形态,由于已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因此,此处省略说明。
(4-4)变形例1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间壁1在将第一结构体100设为在上下方向上竖立的状态下使用,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间壁1也可如图15所示那样在使第一结构体100沿水平方向卧倒的状态下使用。另外,在以使第一结构体100沿水平方向卧倒的状态使用的情况下,优选构成为通过支柱270对分隔部200的第二端部220侧进行支承。
此外,间壁1也可构成为既可在将第一结构体100设为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下使用,也可在使第一结构体100沿水平方向卧倒的状态下使用。也就是说,间壁1的第一结构体100具有以第一方向为轴向延伸的柱状形状。在以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方式设置第一结构体100的情况下,在第二状态下,分隔部200的第一端部210和第二端部220配置于同一高度且在水平方向上分开的位置(参照图1以及图3)。此外,在以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设置第一结构体100的情况下,在第二状态下,分隔部200的第一端部210和第二端部220配置于不同的高度(参照图15)。
此处,由于能够变更第一结构体100的设置状态,因此,通过间壁1分隔的空间的形状的自由度高。
(4-5)变形例1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间壁1具有热泵式空调装置300,但不限定于此。作为空气环境调整部,间壁1也可具有作为(不具有加热部和冷却部的)气流生成部的风扇以替代空调装置300。风扇可设置于外壳110的外部或分隔部200。
(4-6)变形例1F
间壁1的分隔部200的收纳形态不限于例示的卷状以及波纹式(折叠式),也可以是伸缩式等形态。
<第二实施方式>
将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间壁1D进行说明。另外,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间壁1D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间壁之间的相同点较多,因此,将省略区别点以外的大部分说明。另外,能够在不矛盾的范围内将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说明的间壁的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适当地应用至间壁1D。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间壁1具有空调装置300。与之相对地,图16的间壁1D不具有空调装置300(参照图18)。
间壁1D具有分隔部200D,该分隔部200D与第一结构体100D连接,具有与第一结构体100D连接侧的第一端部210D以及位于第一端部210D的远位侧的第二端部220D,该分隔部200D以将空间Sa相对于相邻空间Sn分隔开的方式变形(参照图16)。此外,在间壁1D中,作为空气环境调整部230D的冷却部以及/或者加热部,在分隔部200D设置有蓄热部232D以替代作为空气环境调整部的空调装置300。蓄热部232D例如图17所示的那样设置于各纵框250D的内部,蓄热件232Da收纳于蓄热部232D。在欲将蓄热部232D用作冷却部的情况下,当不使用时,蓄热部232D通过冷却装置冷却。此外,在欲将蓄热部232D用作加热部的情况下,当不使用时,蓄热部232D通过加热装置加热。另外,在使蓄热部232D具备冷却部以及加热部这两者的功能的情况下,优选,在蓄热部232D收纳有适合作为冷却部发挥功能的蓄热件232Da以及与之不同的、适合作为加热部发挥功能的蓄热件232Da。通过使分隔部200D具备作为蓄热部232D的功能,能够在使用间壁1时通过蓄热件的辐射热量对空气进行冷却/加热。
在上述这样的间壁1D中,与间壁1等相比,能够简化构成、结构,并且能够实现空气的冷却和加热。
另外,在间壁1D中,由于空气环境调整部230D不使用电力,因此,不需要用于向空气环境调整部230D供给电力的蓄电池10。此外,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情况下,由于无法控制空气环境调整部230D对空气进行的冷却/加热,因此,对于控制装置400而言,控制空气环境调整部230D的功能是不需要的。
另外,此处,尽管间壁1D不具有空调装置300,不过,间壁1D除了具有作为空气环境调整部230D的冷却部以及/或者加热部的蓄热部232D,还可具有作为空气环境调整部的空调装置300以及作为气流生成部的风扇。风扇例如设置于第一结构体100D的外壳110D的内部或外部,或者设置于分隔部200D。风扇也可沿着第二状态的分隔部200D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生成空气流。
<第三实施方式>
将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间壁1E进行说明。另外,由于第三实施方式的间壁1E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间壁之间的相同点较多,因此,将省略区别点以外的大部分说明。另外,能够在不矛盾的范围内将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以及两者的变形例中说明的间壁的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适当地应用至间壁1E。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间壁1具有空调装置300。与之相对地,图19的间壁1E不具有空调装置300(参照图20)。
间壁1E具有分隔部200E,该分隔部200E与第一结构体100E连接,具有与第一结构体100E连接侧的第一端部210E以及位于第一端部210E的远位侧的第二端部220E,该分隔部200E以将空间Sa相对于相邻空间Sn分隔开的方式变形(参照图19)。此外,在间壁1E中,在分隔部200E设置有空气环境调整部280E以替代作为空气环境调整部的空调装置300。空气环境调整部280E具有作为冷却部280Ea的珀耳帖元件以及作为空气环境调整部的加热部280Eb的电热式加热器(参照图20)。通过如上所述那样构成,能够在使用时通过冷却部280Ea和加热部280Eb的辐射热量对空气进行加热、冷却。
另外,优选,电力例如从收纳于外壳110E的蓄电池10被供给至作为冷却部280Ea的珀耳帖元件以及作为加热部280Eb的电热式加热器。
此外,优选,冷却部280Ea以及加热部280Eb分别设置于分隔部200E的第一面200Ea以及分隔部200E的第二面200Eb。此外,在间壁1E中,例如,优选构成为在分隔部200E采取向第一面200Ea侧凸出的第一形态的情况下,控制空气环境调整部280E的动作的控制装置400的设备控制部410使第二面200Eb侧的冷却部280Ea或加热部280Eb工作,在分隔部200E采取向第二面200Eb侧凸出的第二形态的情况下,设备控制部410使第一面200Ea侧的冷却部280Ea或加热部280Eb工作。
另外,在间壁1E还可设置作为气流生成部的风扇。风扇例如设置于第一结构体100E的外壳110E的内部或外部,或者设置于分隔部200E。风扇也可沿着第二状态的分隔部200E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生成空气流。
<第四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21以及图22,对第四实施方式的间壁1F进行说明。图21是间壁1F的概略立体图。图22是间壁1F所包括的空调装置300F的概略结构图。
由于第四实施方式的间壁1F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间壁之间的相同点较多,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说明,将基本省略区别点以外的说明。另外,能够在不矛盾的范围内将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中说明的间壁的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适当地应用至间壁1F。
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间壁1F具有分隔部200F、第一结构体100F以及空调装置300F。分隔部200F、第一结构体100F以及空调装置300F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间壁1的分隔部200、第一结构体100以及空调装置300的主要区别点如下。
空调装置300F不具有利用侧风扇350。空调装置300F包括与利用侧热交换器330连接的第一流体回路700。空调装置300F的利用侧热交换器330没有限定种类,例如是板式热交换器。在空调装置300F的利用侧热交换器330中,在制冷剂回路320中流动的制冷剂并非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是与在第一流路回路700中流动的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第一流体没有限定,例如是作为热介质的水或油。第一流体回路700包括设置于分隔部200F的内部的配管720。图22描绘出了多根配管720并列地配置于分隔部200F的内部这一形态,不过,关于在分隔部200F的内部如何配置配管720这点,只要适当确定即可。在第一流体回路700设置有泵710。泵710例如配置于第一结构体100F的内部。通过驱动泵710使第一流体在第一流体回路700中循环,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30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第一流体在分隔部200F的内部流动。
通过将间壁1F设为上述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30中冷却或加热后的第一流体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引起的对流以及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30中冷却或加热后的第一流体的辐射,对分隔部200F周围的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
另外,在此,以利用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装置对第一流体进行冷却或加热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第一流体也可不使用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装置。例如,间壁1F可以像油加热器那样在分隔部200F的内部形成第一流体的循环流路,通过设置于第一结构体100F的内部或分隔部200F的电热器对第一流体进行加热,使第一流体在循环流路内循环。通过如上所述那样构成,能够对分隔部200F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
另外,在间壁1F的第一结构体100F还可设置使空气从配置于第一结构体100F的未图示的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生成部。优选,吹出口沿着第二状态的分隔部200F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将空气吹出。此外,气流生成部还可设置于分隔部200F。此外,还可以是,间壁1F使第一流体在第一流体回路700循环并使第一流体流动至第一结构体100F的内部,并且将空气从气流生成部沿着第二状态的分隔部200F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吹出。通过上述构成,容易促进第一流体对空气的冷却或加热。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形态和细节的各种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作为对空间进行分隔并向利用者提供舒适的空间的间壁而言,本公开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1A、1B、1C、1D、1E、1F 间壁
10 蓄电池
20 人检测传感器
30 香味释放装置(释放部)
40 照明装置
100、100’、100A、100C、100D、100E、100F 第一结构体
120 腿部
200、200B、200C、200D、200E、200F 分隔部(可变形分隔部)
200a、200Ba、200Ca、200Ea 第一面
200b、200Bb、200Cb、200Eb 第二面
210、210B、210C、210D、210E 第一端部
220、220B、220C、220D、220E 第二端部
230D 空气环境调整部
232D 蓄热部(加热部/冷却部)
232Da 蓄热件
280E 空气环境调整部
280Ea 冷却部
280Eb 加热部
300、300F 空调装置(空气环境调整部)
330 利用侧热交换器(冷却部/加热部)
342 蓄热件
351a 过滤器
352 吹出口
357 吹出口
358 水平方向风向调节机构(风向调节机构)
359 上下方向风向调节机构(风向调节机构)
410 设备控制部(控制部)
412 清醒度把握部
430 通信部
500 外部设备
600 气流生成部
S1 第一空间
S2 第二空间
Sa 空间(规定空间)
Sn 相邻空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83782号公报。

Claims (19)

1.一种间壁(1、1A、1B、1C、1D、1E、1F),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结构体(100、100’、100A、100C、100D、100E、100F);
可变形分隔部(200、200B、200C、200D、200E、200F),所述可变形分隔部与所述第一结构体连接,具有位于与所述第一结构体连接侧的第一端部(210、210B、210C、210D、210E)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远位侧的第二端部(220、220B、220C、220D、220E),所述可变形分隔部以将规定空间(Sa)相对于相邻空间(Sn)分隔开的方式变形;以及
空气环境调整部(300、230D、280E、300F),所述空气环境调整部配置于所述第一结构体以及所述可变形分隔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对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部(330、232D、280Ea)、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部(330、232D、280Eb)以及生成气流的气流生成部(600)中的至少一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形分隔部能够变形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可变形分隔部收纳在所述第一结构体的内部,或者卷绕于所述第一结构体的外周,或者在所述第一结构体的附近被折叠,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与所述第一状态相比,在水平方向上全方位观察所述可变形分隔部时的面积的最大值较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形分隔部能够采取形态不同的多个所述第二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形分隔部具有第一面(200a、200Ba、200Ca、200Ea)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200b、200Bb、200Cb、200Eb),
作为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可变形分隔部能够采取向所述第一面一侧凸出的第一形态以及向所述第二面一侧凸出的第二形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环境调整部至少具有所述气流生成部,
根据作为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可变形分隔部采取所述第一形态还是所述第二形态,所述气流生成部生成不同的气流。
6.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环境调整部至少具有使空气从配置于所述第一结构体的吹出口(352)吹出的所述气流生成部,
所述吹出口配置于所述可变形分隔部的所述第一端部附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口沿着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可变形分隔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将空气吹出。
8.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环境调整部至少具有使空气从配置于所述可变形分隔部的吹出口(357)吹出的所述气流生成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生成部还具有对风向进行调节的风向调节机构(358、359)。
10.如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结构体具有以第一方向为轴向延伸的柱状形状,
在以所述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结构体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可变形分隔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配置于相同高度且在水平方向上分开的位置,
在以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结构体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可变形分隔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配置于不同的高度。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环境调整部使第一流体在所述可变形分隔部的内部流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体是空气。
13.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部(232D)以及所述加热部(232D)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蓄热件(232Da)。
14.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环境调整部具有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体内的热泵对空气进行冷却的所述冷却部(330)以及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体内的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的所述加热部(330)中的至少一者,
对于通过所述热泵对空气进行冷却时以及通过所述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时产生的废热而言,
A)所述废热被排放至第一空间(S1)或第二空间(S2),所述第一空间是所述废热对所述规定空间的温度造成的影响小的空间,所述第二空间是根据所述间壁具有的人检测传感器(20)的检测结果判断为没有人的空间,
或者,
B)所述废热被积蓄在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体内的蓄热件(342)中。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壁还包括向所述空气环境调整部供给电力的蓄电池(10),
所述间壁是移动式的。
16.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结构体具有以上下方向为轴向延伸的柱状形状,
所述第一结构体具有用于辅助自立的腿部(120)。
17.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清醒度把握部(412),所述清醒度把握部对位于所述规定空间的人的清醒度进行把握;以及
控制部(410),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清醒度把握部把握到的所述人的清醒度,对所述空气环境调整部(300、280E)、设置于所述间壁且释放芳香物的释放部(30)以及设置于所述间壁的照明装置(40)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控制。
18.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信部(430),所述通信部与外部设备(500)进行通信,所述外部设备存储与位于所述规定空间的人相关的信息;以及
控制部(410),所述控制部根据从所述外部设备经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的与位于所述规定空间的人相关的信息来对所述空气环境调整部进行控制,或者,所述控制部根据经由所述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外部设备基于与位于所述规定空间的人相关的信息生成的指令来对所述空气环境调整部进行控制。
19.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生成部包括将空气中的灰尘去除的过滤器(351a)。
CN201980056836.4A 2018-08-27 2019-08-09 间壁 Active CN1126392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8770 2018-08-27
JP2018158770 2018-08-27
PCT/JP2019/031732 WO2020045069A1 (ja) 2018-08-27 2019-08-09 パーティショ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9231A true CN112639231A (zh) 2021-04-09
CN112639231B CN112639231B (zh) 2022-01-11

Family

ID=69568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6836.4A Active CN112639231B (zh) 2018-08-27 2019-08-09 间壁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37150B2 (zh)
EP (1) EP3845717A4 (zh)
JP (1) JP6645611B1 (zh)
CN (1) CN112639231B (zh)
AU (1) AU2019326971B2 (zh)
WO (1) WO20200450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41817S1 (en) * 2019-09-26 2022-01-25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wall unit
JP2021140949A (ja) * 2020-03-05 2021-09-16 コマニー株式会社 パーティション
JP2021173013A (ja) * 2020-04-22 2021-11-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パーティション
WO2021234770A1 (ja) * 2020-05-18 2021-11-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システム、設備機器システム及び設備機器の制御方法
USD999575S1 (en) * 2020-07-15 2023-09-26 Target Brands, Inc. Display fixture
USD1042893S1 (en) * 2021-04-06 2024-09-17 Metalltech Srl Decorative panel for building
USD1044038S1 (en) * 2021-04-06 2024-09-24 Metalltech Srl Decorative panel for building
KR200496560Y1 (ko) * 2021-12-23 2023-02-24 임종섭 발열 칸막이 패널
US11940168B2 (en) * 2022-03-25 2024-03-26 Motorola Mobility Llc Device with optical heart rate sensor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69935A (ja) * 1988-12-23 1990-06-29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3114664A (zh) * 2013-02-19 2013-05-22 李渊 一种新型室内空调隔墙
JP2016065406A (ja) * 2014-09-25 2016-04-28 エーフィールズ株式会社 パーティション装置
CN206800717U (zh) * 2017-05-18 2017-12-26 蒋子荣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高间隔墙模块
CN206917008U (zh) * 2017-07-14 2018-01-23 杭州天行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散热隔断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72650A (en) * 1919-03-24 1923-10-30 Hoffman Reuben Felix Radiator cover
JPS5078467A (zh) 1973-11-15 1975-06-26
JPH038910Y2 (zh) 1985-06-20 1991-03-06
JP2000083782A (ja) 1998-09-16 2000-03-28 Shin Nikkei Co Ltd 間仕切り用スクリーン装置
US6733518B2 (en) * 2001-10-31 2004-05-11 Seacoas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rmal therapy
NL1022794C2 (nl) * 2002-10-31 2004-09-06 Oxycell Holding B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warmtewisselaar, alsmede met de werkwijze verkregen warmtewisselaar.
US6920920B2 (en) * 2003-04-16 2005-07-26 Catacel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US20060111765A1 (en) * 2004-11-19 2006-05-25 Seacoast Technologies, Inc. Medical device for thermally affecting tissue having an inflatable circumferential stiffening member
JP2006177634A (ja) 2004-12-24 2006-07-06 Daikin Ind Ltd 空気処理装置
US20070225781A1 (en) * 2006-03-21 2007-09-27 Nidus Medical,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ltering temperature in a region within the body
JP2008248550A (ja) 2007-03-30 2008-10-16 Nohara Sangyo Co Ltd ロール式可動間仕切
JP2010022641A (ja) 2008-07-22 2010-02-04 Fuji Heavy Ind Ltd 室内用芳香成分供給装置
CN108981932B (zh) * 2013-05-17 2020-08-18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热图像传感器以及空气调节机
US9599363B1 (en) * 2014-10-20 2017-03-21 NexRev Inc. Air curtain for an air handler
WO2017048200A1 (en) * 2015-09-18 2017-03-23 Nopparat Thipchuwong Double plated heat exchanger
JP2017106678A (ja) 2015-12-10 2017-06-15 国立大学法人 奈良先端科学技術大学院大学 空気調和装置
US10415848B2 (en) * 2016-10-10 2019-09-17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ivotable evaporator coil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69935A (ja) * 1988-12-23 1990-06-29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3114664A (zh) * 2013-02-19 2013-05-22 李渊 一种新型室内空调隔墙
JP2016065406A (ja) * 2014-09-25 2016-04-28 エーフィールズ株式会社 パーティション装置
CN206800717U (zh) * 2017-05-18 2017-12-26 蒋子荣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高间隔墙模块
CN206917008U (zh) * 2017-07-14 2018-01-23 杭州天行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散热隔断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45717A4 (en) 2022-05-11
AU2019326971B2 (en) 2022-02-24
JP6645611B1 (ja) 2020-02-14
EP3845717A1 (en) 2021-07-07
AU2019326971A1 (en) 2021-04-08
JP2020033865A (ja) 2020-03-05
US20210247078A1 (en) 2021-08-12
CN112639231B (zh) 2022-01-11
US11137150B2 (en) 2021-10-05
WO2020045069A1 (ja) 2020-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39231B (zh) 间壁
JP6876375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ファン駆動回路
JP2017096606A (ja) 空気調和機
JP4696742B2 (ja) 空気調和機
KR20210049449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6162168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4150679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07024416A (ja) 空気調和機
JP6221580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470080B2 (ja) 送風装置及び排気システム
WO2021214930A1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56312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4938536B2 (ja) 空気調和機
KR20100073699A (ko) 공기조화기 제어방법
JP6292983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KR20120135617A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EP4238474A1 (en) Shoe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JP6571466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8072157A (zh) 空间和空调的组合结构以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16067105A (zh)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JP2004076973A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WO2022044531A1 (ja) 室内空調システム
WO2022044530A1 (ja) 室内空調システム
JP4683025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22066704A (ja) 室内空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