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26627A - 一种喷射上油机构以及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射上油机构以及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26627A
CN112626627A CN202011429653.3A CN202011429653A CN112626627A CN 112626627 A CN112626627 A CN 112626627A CN 202011429653 A CN202011429653 A CN 202011429653A CN 112626627 A CN112626627 A CN 112626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ing
aramid fiber
para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296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26627B (zh
Inventor
韩正奇
赵会岩
赵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ng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ng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ng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ng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296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266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26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26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26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26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96Humidity control, or oiling,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1/00Apply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onto textile material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or impregnating
    • D06B1/02Apply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onto textile materials to effect treatment, e.g. washing, dyeing, bleaching, sizing or impregnating by spraying or projec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BTREATING TEXTILE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 D06B2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pparatu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eat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not restricted to a particular kind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D06B1/00 - D06B21/00
    • D06B23/20Arrangements of apparatus for treating processing-liquids, -gases or -vapours, e.g. purification, filtration or distil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位芳纶纤维上油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喷射上油机构,包括走丝槽,所述走丝槽包括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走丝槽的上方设有多个与油泵相连的喷嘴,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和所述喷嘴处于同一直线上。一种包括上述喷射上油机构的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包括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和第三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和所述第二导向辊之间设有竖直排列的两个所述喷射上油机构,所述第二导向辊和所述第三导向辊之间设有滤油机构。本发明提供的喷射上油机构可以提高上油效率和油剂浸润效果,包含该喷射上油机构的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可以高效的对对位芳纶纤维束进行双面上油,最终获得高质量的芳纶纤维束。

Description

一种喷射上油机构以及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位芳纶纤维上油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喷射上油机构以及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
背景技术
对位芳纶纤维(芳纶1414),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具有高模量、高强度、耐高温、耐酸碱、质量轻等优良性能的有机纤维,其比强度是钢丝的5-6倍,比模量是钢材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材的2倍,而重量仅为钢材的1/5,有“合成钢丝”的美誉。对位芳纶纤维在加工过程中因不断摩擦而产生静电,必须使用油剂以防止或消除静电积累,同时赋予纤维以柔软、平滑等特性,使其顺利通过后道工序,该过程称为上油。
目前对位芳纶纤维上油装置通常采用油轮和喷嘴两种形式,采用油轮上油,上油量不易控制,对于油剂含量需精准控制的产品并不适用,而常用的喷嘴上油通常只是对纤维单面进行上油,对于油剂含量要求较低的领域(如对位芳纶纤维应用于防弹领域要求含油量在0.4%左右)以及纤度分布较宽的(光缆,纤度要求400D-2250D),喷嘴单面上油很难使纤维束整体均匀浸润油剂,纤维集束性较差,适用纤度范围较小(小于1000D),直接影响下游编织、加捻等应用。同时在多工位同时生产的情况下,需保证每个工位的纤维束处于喷嘴出油口处,使各工位纤维油剂含量及集束性相当,保证工艺的一致性。
授权公告号为CN104963010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包括第一上油机构和第二上油机构,第一上油机构和第二上油机构至上而下竖直排列,第一上油机构和第二上油机构均包括固定板、喷嘴固定座、喷嘴和导向杆,固定板通过固定板滑轨与喷嘴固定座相连,喷嘴固定座上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上设置有喷嘴滑轨,喷嘴滑轨上设置有多个喷嘴固定块,该发明通过对喷嘴和相关结构的位置调节,能保证纤维束处于喷嘴出油口,使油剂充分浸润在纤维束上。但是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使纤维束与喷嘴完全对准,需要工人手动调节喷嘴的位置,不但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还容易产生操作误差;其次,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器设备的运转会产生震动,极易使喷嘴在滑轨上发生偏移,影响喷嘴与纤维束的对准,需要定期进行校正,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射上油机构,包括由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形成的走丝槽,所述走丝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板上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走丝槽的上方设有多个与油泵相连的喷嘴,所述喷嘴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和所述喷嘴处于同一直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与对位芳纶纤维束的输送路径重合,对位芳纶纤维束经第一定位槽进入走丝槽内,经第二定位槽离开走丝槽。将喷嘴与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设于同一条直线上,可以保证对位芳纶纤维束处于喷嘴的出油口处,从而保证油剂充分浸润在对位芳纶纤维束上,提高上油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分别交错设有与所述底板平行的凸起,所述凸起与相邻侧板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凸起的长度,所述喷嘴安装在所述凸起的底部。
交错的凸起可以形成一层保护屏障,防止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意外或者人为的调整误差,引起的走丝槽内的对位芳纶纤维束从走丝槽的开口处滑出走丝槽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的所述凸起分别为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还分别设有与所述油泵相连的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侧板内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油口和所述喷嘴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二侧板内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和所述喷嘴的第二空腔。
通过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内部开通油路暗管,即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可以优化油剂的输送路线,保证设备的整洁美观。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开设与油路暗管相连通的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可以更加方便的将油泵与喷射上油机构相连接,同时也可以在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处设置密封圈,提高油路的密封性,防止油剂泄露。
优选的,所述喷嘴为双头雾化喷嘴,包括中空的壳体和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的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所述壳体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起或所述第二凸起连接,所述壳体另一端设有倒V字型凹槽,所述倒V字型凹槽沿所述走丝槽的长度方向开口,所述第一喷头和所述第二喷头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倒V字型凹槽的两个倾斜的斜面上。雾化喷嘴是现有技术中喷嘴的一种,本技术方案中的雾化喷嘴具有两个喷头。在生产过程中,预先设定好油泵的压力,当油泵向喷嘴输送油剂时,在压力作用下油剂从两个喷头中雾化喷出。
对位芳纶纤维束在输送过程中因受到挤压,一般为椭圆形,椭圆形的对位芳纶纤维束中心处厚度较大,两端的厚度较小,因此,将喷嘴优化为双头雾化喷嘴,可以充分提高油剂的浸润效果。其工作原理为: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设置在倒V型凹槽内,分布在对位芳纶纤维束输送路径的两侧,同时向对位芳纶纤维束喷洒油剂,厚度较大的对位芳纶纤维束中心处同时叠加两个喷头喷出的油剂,实际增加了中心处的油剂喷洒量,有利于油剂充分渗透进入对位芳纶纤维束的内部,而对位芳纶纤维束两侧较薄的部分,获得较少的油剂量较少即可满足浸润需要。
优选的,所述壳体还包括螺纹连接部,所述螺纹连接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螺纹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可以方便喷嘴的拆卸、清洗和维修。
一种包括上述喷射上油机构的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包括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和第三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和所述第二导向辊竖直排列,所述第二导向辊和所述第三导向辊水平排列,所述第一导向辊和所述第二导向辊之间设有竖直排列的两个所述喷射上油机构,两个所述喷射上油机构分别对芳纶纤维束的相对两侧进行上油,所述第二导向辊和所述第三导向辊之间设有清除芳纶纤维束上多余油剂的滤油机构。
对位芳纶纤维束经过第一导向辊后依次进入两个竖直排列的喷射上油机构进行双面上油,上面上油后经第二导向辊进入滤油机构,对位芳纶纤维束在滤油机构中将多余的集油刮除,最后经由导向辊出丝。
优选的,所述滤油机构包括顶部开口的滤油槽,所述滤油槽包括槽底、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所述滤油槽内设有平行排列的第一上压辊和第二上压辊,所述第一上压辊和所述第二上压辊之间设有刮油板,所述刮油板的最高点低于所述第一上压辊和所述第二上压辊的最低点,所述第一上压辊和所述第二上压辊安装于所述第四侧壁上,所述刮油板安装于所述槽底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进丝凹槽,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出丝凹槽。
优选的,所述滤油槽底部设有出油口。
优选的,将所述刮油板替换为刮油辊组件,所述刮油辊组件包括沿所述对位芳纶纤维束的出丝方向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刮油辊、第二刮油辊和第三刮油辊,所述第一刮油辊、第二刮油辊和第三刮油辊的最高点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刮油辊组件安装于所述第四侧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喷射上油机构,通过在该喷射上油机构上开设定位槽,使通过该喷射上油机构的对位芳纶纤维束处于喷嘴的正下方,然后进行喷射上油,无需人工手动校正,避免了操作误差,提高了生产效率;
2.喷射上油机构的喷嘴优选为双头雾化喷嘴,可以高效的对椭圆形的对位芳纶纤维束进行上油,提高浸润效果;
3.本发明提供的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通过设置两个上述喷射上油机构,实现对对位芳纶纤维束的正反面上油;
4.通过设置滤油机构,将正反面上油后的对位芳纶纤维束携带的多余油剂充分的刮除,获得高质量成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喷射上油机构可以提高上油效率和油剂浸润效果,包含该喷射上油机构的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可以高效的对对位芳纶纤维束进行双面上油,最终获得高质量的芳纶纤维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喷射上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除喷嘴外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2中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滤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中滤油机构主视图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芳纶纤维束,2、第一导向辊,3、喷射上油机构,4、第二导向辊,5、滤油机构,6、第三导向辊,
301、底板,302、第一侧板,303、第二侧板,304、第一进油口,305、第二进油口,306、第一凸起,307、第二凸起,308、第一定位板,309、第二定位板,310、走丝槽,311、喷嘴,
3021、第一空腔,3031、第二空腔,3081、第一定位槽,3091、第二定位槽,
3111、壳体,3112、第一喷头,3113、第二喷头,3114、螺纹连接部,
501、滤油槽,502、第一上压辊,503、第二上压辊,504、刮油板,505、进丝凹槽,506、出丝凹槽,507、出油口,509、刮油辊组件,
5011、槽底,5012、第一侧壁,5013、第二侧壁,5014、第三侧壁,5015、第四侧壁,
5091、第一刮油辊,5092、第二刮油辊,5093、第三刮油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3,一种喷射上油机构,包括由底板301、第一侧板302和第二侧板303形成的走丝槽310,所述走丝槽31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板308和第二定位板309,所述第一定位板308上设有第一定位槽3081,所述第二定位板309上设有第二定位槽3091,
第一定位槽3081和第二定位槽3091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与对位芳纶纤维束1的输送路径重合,对位芳纶纤维束1经第一定位槽3081进入走丝槽310内,经第二定位槽3091离开走丝槽310。
所述走丝槽310的上方设有多个与油泵(图中未示出)相连的喷嘴311,所述喷嘴311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302和第二侧板303上,所述第一定位槽3081、所述第二定位槽3091和所述喷嘴311处于同一直线上。
将喷嘴311与第一定位槽3081、第二定位槽3091设于同一条直线上,可以保证对位芳纶纤维束1处于喷嘴311的出油口处,从而保证油剂充分浸润在对位芳纶纤维束1上,提高上油效率。
所述第一侧板302和所述第二侧板303上分别交错设有与所述底板301平行的凸起,所述凸起与相邻侧板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凸起的长度,所述喷嘴311安装在所述凸起的底部。
交错的凸起可以形成一层保护屏障,防止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意外或者人为的调整误差,引起的走丝槽310内的对位芳纶纤维束1从走丝槽310的开口处滑出走丝槽310的情况。
所述第一侧板302和所述第二侧板303上的所述凸起分别为第一凸起306和第二凸起307,所述第一侧板302和所述第二侧板303上还分别设有与所述油泵(图中未示出)相连的第一进油口304和第二进油口305,所述第一侧板302内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油口304和所述喷嘴311的第一空腔3021,所述第二侧板303内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305和所述喷嘴311的第二空腔3031。
通过在第一侧板302和第二侧板303内部开通油路暗管,即第一空腔3021和第二空腔3031,可以优化油剂的输送路线,保证设备的整洁美观。在第一侧板302和第二侧板303上开设与油路暗管相连通的第一进油口304和第二进油口305,可以更加方便的将油泵与喷射上油机构相连接,同时也可以在第一进油口304和第二进油口305处设置密封圈,提高油路的密封性,防止油剂泄露。
本实施例中的喷射上油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对位芳纶纤维束1的输送过程中,对位芳纶纤维束1从第一定位槽3081输送进入走丝槽310内,走丝槽310上方的喷嘴311将油剂喷洒到对位芳纶纤维束1上,最后对位芳纶纤维束1经第二定位槽3091离开走丝槽310。
本实施例中分别在第一侧板302和第二侧板303上设置了一个凸起,但是每一个侧板上的凸起并不局限于一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每一个侧板上设置多个凸起以进一步提高上油效率。
实施例2:
结合附图4,本实施例中的喷射上油机构,将实施例1中的喷嘴311优化为双头雾化喷嘴,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所述双头雾化喷嘴包括中空的壳体3111和与所述壳体3111相连接的第一喷头3112和第二喷头3113,所述壳体3111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起306或所述第二凸起307连接,所述壳体3111另一端设有倒V字型凹槽,所述倒V字型凹槽沿所述走丝槽310的长度方向开口,所述第一喷头3112和所述第二喷头3113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倒V字型凹槽的两个倾斜的斜面上。所述倒V字型的夹角优选为90-145°。
所述壳体3111还包括螺纹连接部3114,所述螺纹连接部3114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凸起306和所述第二凸起307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螺纹连接部3114与所述第一凸起306和所述第二凸起307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可以方便后期对设备的拆装和维修。
对位芳纶纤维束1在输送过程中因受到挤压,纤维束一般为椭圆形,椭圆形的纤维束中心处厚度较大,两端的厚度较小,因此,将喷嘴311优化为双头雾化喷嘴,可以充分提高油剂的浸润效果。其原理如下:第一喷头3112和第二喷头3113设置在倒V型凹槽内,分布在对位芳纶纤维束1输送路径的两侧,两个喷头同时向对位芳纶纤维束1喷洒油剂,对位芳纶纤维束1厚度较大的中心处同时叠加两个喷头喷出的油剂,实际上增加了中心处的油剂喷洒量,有利于油剂充分渗透进入厚度较大纤维束1的内部,而厚度较大纤维束1两侧较薄的部分,获得较少的油剂量即可满足浸润需要。
实施例3:
结合附图5-7,一种包括上述喷射上油机构的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向辊2、第二导向辊4和第三导向辊6,所述第一导向辊2和所述第二导向辊4竖直排列,所述第二导向辊4和所述第三导向辊6水平排列,所述第一导向辊2和所述第二导向辊4之间设有竖直排列的两个所述喷射上油机构3,两个所述喷射上油机构3分别对芳纶纤维束1的相对两侧进行上油,所述第二导向辊4和所述第三导向辊6之间设有清除芳纶纤维束1上多余油剂的滤油机构5。
如附图6所示,所述滤油机构5包括顶部开口的滤油槽501,所述滤油槽501包括槽底5011、第一侧壁5012、第二侧壁5013、第三侧壁5014和第四侧壁5015,
所述滤油槽501内设有平行排列的第一上压辊502和第二上压辊503,所述第一上压辊502和所述第二上压辊503之间设有刮油板504,所述刮油板504的最高点低于所述第一上压辊502和所述第二上压辊503的最低点,所述第一上压辊502和所述第二上压辊503安装于所述第四侧壁5015上,所述刮油板504安装于所述槽底5011上。
所述第一侧壁5012上设有进丝凹槽505,所述第二侧壁5013上设有出丝凹槽506。
所述滤油槽501底部设有出油口507。出油口507可以及时的将过滤出的油剂从滤油槽501中排出,避免了定期手动清理滤油槽501的麻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将出油口507用密封盖封堵,在需要排油时将密封盖打开,及时排出油剂,也可以设置软管,将出油口507与向喷嘴311供油的油槽相连通,经油泵再次输送至喷嘴311,实现油剂的循环利用。
本实施例中的对位芳纶纤维上油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对位芳纶纤维束1经过第一导向辊2后依次进入两个竖直排列的喷射上油机构3进行双面上油,如图5所示,与第一导向辊2相邻的喷射上油机构3,对面向对位芳纶纤维束1进丝方向(图5中的右侧)一侧进行喷射上油,与第二导向辊4相邻的喷射上油机构3,对面向对位芳纶纤维束1出丝方向(图5中的左侧)一侧进行喷射上油,对位芳纶纤维束1正反面上油后,经第二导向辊4进入滤油机构5,如附图7所示,对位芳纶纤维束1从进丝凹槽505进入滤油机构5,依次经过第一上压辊502、刮油板504和第二上压辊503将对位芳纶纤维束1上多余的油剂清除后,从出丝凹槽506离开滤油机构5,最后经由第三导向辊6出丝。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3的一个变形例,将实施例3中所述刮油板504替换为刮油辊组件509,其余结构不变。所述刮油辊组件509包括沿所述对位芳纶纤维束1的出丝方向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刮油辊5091、第二刮油辊5092和第三刮油辊5093,所述第一刮油辊5091、第二刮油辊5092和第三刮油辊5093的最高点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刮油辊组件509安装于所述第四侧壁5015上。
刮油辊组件509包含多个刮油辊,可以延长刮油部件的总体长度,对多余油剂的去除更加的彻底,针对经过的对位芳纶纤维束1上携带油剂量的不同,将多个刮油辊的直径按沿对位芳纶纤维束1的出丝方向逐渐减小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在不显著增加刮油辊组件509的长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刮油效果。
其工作原理如下:经过第一刮油辊5901的对位芳纶纤维束1上携带的油剂量最大,用直径大的辊可以高效率的刮除大部分的多余油剂,对位芳纶纤维束1经过第一刮油辊5901的初次刮油后,经由直径小于第一刮油辊5901的第二刮油辊5902进行二次刮油,最后经过第三刮油辊5903进行三次刮油。经过三次刮油后,对位芳纶纤维束1上携带的多余油剂基本被清除干净。此外,为了避免设备过长,占用空间过大,第一刮油辊5901、第二刮油辊5902和第三刮油辊5903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以能够保证油剂顺利流淌即可,由于相邻刮油辊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在连续生产过程中,相邻的刮油辊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空隙中会残留一部分油剂。由于采用了沿对位芳纶纤维束1的出丝方向刮油辊的直径递减的设计,第一刮油辊5901与第二刮油辊5902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空隙的油剂容纳量大于第二刮油辊5902与第三刮油辊5903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空隙的油剂容纳量,即满足初期刮油量较多需要较大的油剂容纳空间的需求,又满足了后期刮油量较少仅需要较小的油剂容纳空间的需求。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喷射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底板(301)、第一侧板(302)和第二侧板(303)形成的走丝槽(310),所述走丝槽(31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板(308)和第二定位板(309),所述第一定位板(308)上设有第一定位槽(3081),所述第二定位板(309)上设有第二定位槽(3091),
所述走丝槽(310)的上方设有多个与油泵相连的喷嘴(311),所述喷嘴(311)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302)和第二侧板(303)上,所述第一定位槽(3081)、所述第二定位槽(3091)和所述喷嘴(311)处于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02)和所述第二侧板(303)上分别交错设有与所述底板(301)平行的凸起,所述凸起与相邻侧板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凸起的长度,所述喷嘴(311)安装在所述凸起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射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02)和所述第二侧板(303)上的所述凸起分别为第一凸起(306)和第二凸起(307),所述第一侧板(302)和所述第二侧板(303)上还分别设有与所述油泵相连的第一进油口(304)和第二进油口(305),所述第一侧板(302)内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油口(304)和所述喷嘴(311)的第一空腔(3021),所述第二侧板(303)内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305)和所述喷嘴(311)的第二空腔(30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311)为双头雾化喷嘴,包括中空的壳体(3111)和与所述壳体(3111)相连接的第一喷头(3112)和第二喷头(3113),所述壳体(3111)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起(306)或所述第二凸起(307)连接,所述壳体(3111)另一端设有倒V字型凹槽,所述倒V字型凹槽沿所述走丝槽(310)的长度方向开口,所述第一喷头(3112)和所述第二喷头(3113)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倒V字型凹槽的两个倾斜的斜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射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11)还包括螺纹连接部(3114),所述螺纹连接部(3114)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凸起(306)和所述第二凸起(307)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螺纹连接部(3114)与所述第一凸起(306)和所述第二凸起(3113)螺纹连接。
6.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射上油机构的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向辊(2)、第二导向辊(4)和第三导向辊(6),所述第一导向辊(2)和所述第二导向辊(4)竖直排列,所述第二导向辊(4)和所述第三导向辊(6)水平排列,所述第一导向辊(2)和所述第二导向辊(4)之间设有竖直排列的两个所述喷射上油机构(3),两个所述喷射上油机构(3)分别对芳纶纤维束(1)的相对两侧进行上油,所述第二导向辊(4)和所述第三导向辊(6)之间设有清除芳纶纤维束(1)上多余油剂的滤油机构(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油机构(5)包括顶部开口的滤油槽(501),所述滤油槽(501)包括槽底(5011)、第一侧壁(5012)、第二侧壁(5013)、第三侧壁(5014)和第四侧壁(5015),
所述滤油槽(501)内设有平行排列的第一上压辊(502)和第二上压辊(503),所述第一上压辊(502)和所述第二上压辊(503)之间设有刮油板(504),所述刮油板(504)的最高点低于所述第一上压辊(502)和所述第二上压辊(503)的最低点,所述第一上压辊(502)和所述第二上压辊(503)安装于所述第四侧壁(5015)上,所述刮油板(504)安装于所述槽底(50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5012)上设有进丝凹槽(505),所述第二侧壁(5013)上设有出丝凹槽(50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油槽(501)底部设有出油口(507)。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意一项所述的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5中所述刮油板(504)替换为刮油辊组件(509),所述刮油辊组件(509)包括沿所述对位芳纶纤维束(1)的出丝方向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刮油辊(5091)、第二刮油辊(5092)和第三刮油辊(5093),所述第一刮油辊(5091)、第二刮油辊(5092)和第三刮油辊(5093)的最高点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刮油辊组件(509)安装于所述第四侧壁(5015)上。
CN202011429653.3A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喷射上油机构以及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 Active CN1126266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9653.3A CN112626627B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喷射上油机构以及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9653.3A CN112626627B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喷射上油机构以及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26627A true CN112626627A (zh) 2021-04-09
CN112626627B CN112626627B (zh) 2021-11-12

Family

ID=75308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29653.3A Active CN112626627B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喷射上油机构以及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266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8808A (zh) * 2022-08-15 2022-12-02 安庆市金富春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涤纶纤维丝的上油装置及上油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11645A (de) * 1962-08-09 1966-04-15 Jacob Keyser Johann Vorrichtung zur Behandlung von Garnen, Zwirnen oder dergleichen mit flüssigen oder gasförmigen Medien während des Spinn- oder Zwirnprozesses
JPH05340371A (ja) * 1992-06-04 1993-12-21 Ebara Corp 回転機械の軸受潤滑構造
KR20010002078A (ko) * 1999-06-11 2001-01-05 모두식 섬유방사의 오일확산용 공기노즐 및 오일확산 방법
JP2003113529A (ja) * 2001-10-05 2003-04-18 Murata Mach Ltd 紡糸システムのオイリング装置
CN201082938Y (zh) * 2007-08-22 2008-07-09 马勇 钢丝绳维护保养装置
CN103014938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及细纱的制造方法
CN204125573U (zh) * 2014-07-25 2015-01-28 杭州中彩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单锭控制前上油装置
CN104963010A (zh) * 2015-07-02 2015-10-07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
CN204898189U (zh) * 2015-07-09 2015-12-23 杭州永兴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加弹机用的上油机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11645A (de) * 1962-08-09 1966-04-15 Jacob Keyser Johann Vorrichtung zur Behandlung von Garnen, Zwirnen oder dergleichen mit flüssigen oder gasförmigen Medien während des Spinn- oder Zwirnprozesses
JPH05340371A (ja) * 1992-06-04 1993-12-21 Ebara Corp 回転機械の軸受潤滑構造
KR20010002078A (ko) * 1999-06-11 2001-01-05 모두식 섬유방사의 오일확산용 공기노즐 및 오일확산 방법
JP2003113529A (ja) * 2001-10-05 2003-04-18 Murata Mach Ltd 紡糸システムのオイリング装置
CN201082938Y (zh) * 2007-08-22 2008-07-09 马勇 钢丝绳维护保养装置
CN103014938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机械及细纱的制造方法
CN204125573U (zh) * 2014-07-25 2015-01-28 杭州中彩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单锭控制前上油装置
CN104963010A (zh) * 2015-07-02 2015-10-07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
CN204898189U (zh) * 2015-07-09 2015-12-23 杭州永兴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加弹机用的上油机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卓怀智: "涤纶超细旦FDY上油工艺探讨", 《合成纤维》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8808A (zh) * 2022-08-15 2022-12-02 安庆市金富春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涤纶纤维丝的上油装置及上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26627B (zh) 2021-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26627B (zh) 一种喷射上油机构以及对位芳纶纤维双面上油装置
CN104975382B (zh) 喷气纺纱机以及用于运行喷气纺纱机的方法
US20030200921A1 (en) Module, nozzle and method for dispensing controlled patterns of liquid material
CN210596572U (zh) 一种纺织用纺织布加湿装置
CN104975380A (zh) 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工位以及用于运行喷气纺纱机的方法
CN109881402A (zh) 一种散纤维连续水洗整理机
CN100554535C (zh) 粘胶人造丝连续纺丝工艺及连续纺丝机
CN211498092U (zh) 一种高效中空涤纶短纤维再上油喷淋装置
CN201546050U (zh) 高压开纤装置
CN210684137U (zh) 一种用于无纺布加工的打湿装置
CN102912540A (zh) 经纱的全面润滑装置
CN111379113A (zh) 一种玻璃纤维布开纤设备
CN1732296A (zh) 用于生产纺成纱的装置
CN107488912A (zh) 络交赋予机构
CN215405311U (zh) 一种成型网智能清洗装置
TW200848562A (en) A mounting device for air jets in the area of drafting units
CN210684048U (zh) 一种用于络筒机的清纱装置
CN216427619U (zh) 一种纺织用的染色设备
CN208776963U (zh) 一种双面喷雾功能纤维处理装置
CN206173531U (zh) 微雾润纺聚束成纱装置
CN203159754U (zh) 低纺位长丝牵伸卷绕装置
CN210151249U (zh) 一种纺丝机用油嘴
CN214938380U (zh) 一种es纤维上油系统
CN214115787U (zh) 一种地毯丝纺丝集成高效上油模块
CN220550335U (zh) 一种莱赛尔纤维的喷淋装置及喷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