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23136A - 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23136A
CN112623136A CN202110017821.6A CN202110017821A CN112623136A CN 112623136 A CN112623136 A CN 112623136A CN 202110017821 A CN202110017821 A CN 202110017821A CN 112623136 A CN112623136 A CN 112623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ixing
ship body
pull ro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78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俊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0178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231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23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231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3/0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43/02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 B63B43/1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by improving buoyancy
    • B63B43/14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by improving buoyancy using outboard floating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3/0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43/02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 B63B43/1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by improving buoyancy
    • B63B43/14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by improving buoyancy using outboard floating members
    • B63B2043/145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by improving buoyancy using outboard floating members pneumatic, e.g. inflatable on deman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两个气筒,四个所述气筒均由筒身、拉杆以及气嘴一组成,每个所述拉杆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撞击板,所述船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分气管以及八个分气支管,且分气管与相应的两个分气支管连通,且气嘴一分别与相应的分气管连通;所述船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四个放置座,且放置座均采用两端连通的中空结构。优点在于:本发明增大小型渔船在出海时遇较大海浪时的安全性,提高其防侧翻能力,利用海浪对撞击板产生的冲击力对褶皱式气囊进行打气,使得褶皱式气囊顺利展开漂浮在海面上,同时撞击板的设置还降低海浪对船体产生的直接冲击,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09月02日,申请号为CN 201910821463.7的发明名称为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防侧翻,尤其涉及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进行捕捞或采收水生动物的船舶被称之为渔船,渔船包括出海渔船,出海渔船顾名思义用于出海进行捕捞或采收水生动物的舶,很多海边的渔民都有拥有一个自己的渔船用于出海;
这些渔船体型较小,且并未设置任何防侧翻结构,受到风浪时稳定性较差,海浪较大时易出现侧翻,对渔民的人身安全产生沿着威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以此提高渔船在出海时遇较大海浪时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发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两个气筒,四个所述气筒均由筒身、拉杆以及气嘴一组成,每个所述拉杆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撞击板,所述船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分气管以及八个分气支管,且分气管与相应的两个分气支管连通,且气嘴一分别与相应的分气管连通;
所述船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四个放置座,且放置座均采用两端连通的中空结构,所述船体的外壁通过固定块固定安装有多个褶皱式气囊,且褶皱式气囊分别位于相应的放置座内,每个所述褶皱式气囊均包含一个气嘴二以及一个气嘴三,且气嘴二与相应的分气支管连通,每个所述放置座远离船体的一端均安装有遮挡机构;
所述船体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阶梯槽,每个所述阶梯槽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上抵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远离复位弹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杆,每个所述气筒远离撞击板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移动杆,且移动杆远离气筒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相应的移动块上,所述船体与气筒之间设有固定机构。
在上述的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中,每个所述遮挡机构均由两个安装块、一个转轴以及一个遮挡板组成,所述安装块固定在相应放置座的两侧,所述遮挡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相应两安装块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中,每个所述固定机构均由一个固定通孔、一个固定板以及一个条形安装板组成,每个所述拉杆上均开设有一个固定通孔,每个所述拉杆的上表面均放置有一个条形安装板,每个所述条形安装板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下端穿过相应的固定通孔。
在上述的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中,所述船体上开设有多个放置槽,且放置槽的上端部分槽深小于条形安装板的厚度,且放置槽下端部分的槽深等于固定板的厚度。
在上述的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中,所述船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条吃水线,且放置座下端所处高度与吃水线处于同一高度。
在上述的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中,所述放置座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在于:
1:船体左右两侧均设置一个可充气膨胀的褶皱式气囊,利用撞击板、气筒、分气管、分气支管的配合,使得海浪从左涌来时会使得船体右侧的褶皱式气囊膨胀展开,海浪从右侧涌来时会使得船体左侧的褶皱式气囊膨胀展开,增加船体在海浪中的稳定性,降低向侧翻的概率,提高船体的安全性。
2:展开后的褶皱式气囊一方面提高整体在海绵上的漂浮能力,同时也增大了与海水的接触面积,通过展开不同方位的褶皱式气囊(海浪从左涌来展开右侧,反之则为左侧),使得褶皱式气囊所带来的稳定、防侧翻作用更佳,此时褶皱式气囊受海浪产生的起伏较小,稳定性更佳。
3:利用海浪与撞击板接触时产生的冲击力与复位弹簧的弹性相配合,从而使得拉杆可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气筒对相应的褶皱式气囊进行打气,使得褶皱式气囊的打气过程无需人为进行,同时还能降低海浪对船体产生的冲击力,提高船体的稳定性。
4:阶梯槽对移动块的移动起到一个阻挡作用,避免复位弹簧弹性过大使得拉杆移动距离过大,同时还能确保拉杆始终沿着平行于筒身的方向进行往复移动。
5:放置槽的设置便于便于固定板以及条形安装板在无需使用时可直接放置到相应的放置槽上,避免随处丢弃掉入海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增大小型渔船在出海时遇较大海浪时的安全性,提高其防侧翻能力,利用海浪对撞击板产生的冲击力对褶皱式气囊进行打气,使得褶皱式气囊顺利展开漂浮在海面上,同时撞击板的设置还降低海浪对船体产生的直接冲击,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的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的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D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船体、2气筒、3气嘴一、4分气管、5分气支管、6放置座、7固定块、8褶皱式气囊、9气嘴二、10气嘴三、11安装块、12遮挡板、13撞击板、14阶梯槽、15复位弹簧、16移动块、17移动杆、18固定通孔、19固定板、20条形安装板、21转轴、22放置槽、23吃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6,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包括船体1,船体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两个气筒2,四个气筒2均由筒身、拉杆以及气嘴一3组成,气筒2为现有产品,如日常车胎的打气,因而对其工作原理在此不做具体阐。
每个拉杆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撞击板13,撞击板13与海浪的接触面积更大,受到海浪冲击时可更好的发生移动,从而更好的带动拉杆进行移动。
船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分气管4以及八个分气支管5,且分气管4与相应的两个分气支管5连通,且气嘴一3分别与相应的分气管4连通。
船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四个放置座6,且放置座6均采用两端连通的中空结构,船体1的外壁通过固定块7固定安装有多个褶皱式气囊8,且褶皱式气囊8分别位于相应的放置座6内,放置座6的设置目的在于褶皱式气囊8不用时的放置。
船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条吃水线23,且放置座6下端处高度与吃水线23处于同一高度,此处的高度的设置目的在于便于褶皱式气囊8充气膨胀后更好的与海绵接触,增大整体与海绵的接触面积,以及提高船体1在海上的漂浮能力。
放置座6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透气孔的设置使得海风可以穿过放置座6,使得放置座6内的褶皱式气囊8在不用时可更好的处于一个干燥状态,提高褶皱式气囊8的使用寿命。
每个褶皱式气囊8均包含一个气嘴二9以及一个气嘴三10,且气嘴二9与相应的分气支管5连通,气嘴二9的设置便于气筒2往褶皱式气囊8中充气,便于褶皱式气囊8膨胀展开漂浮在海绵上,气嘴三10的设置便于褶皱式气囊8在使用结束后可将其内的气体放出,使其重新收回到放置座6内。
每个放置座6远离船体1的一端均安装有遮挡机构,每个遮挡机构均由两个安装块11、一个转轴21以及一个遮挡板12组成,安装块11固定在相应放置座6的两侧,遮挡板12通过转轴21转动连接在相应两安装块11之间;
遮挡机构的设置使得褶皱式气囊8在未充气状态时可更好的放置在放置座6内,不会轻易从放置座6内漏出,当褶皱式气囊8充气发生膨胀后会对遮挡板12产生一个推力,使得遮挡板12发生转动,此时遮挡板12下表面与褶皱式气囊8的上表面接触,对褶皱式气囊8在海浪中起到一个稳定作用,降低海浪对褶皱式气囊8产的起伏,使得整体更加的稳定。
船体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阶梯槽14,每个阶梯槽14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15,复位弹簧15上抵设有移动块16,移动块16远离复位弹簧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杆17,每个气筒2远离撞击板13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移动杆17,且移动杆17远离气筒2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相应的移动块16上。
船体1与气筒2之间设有固定机构,每个固定机构均由一个固定通孔18、一个固定板19以及一个条形安装板20组成,每个拉杆上均开设有一个固定通孔18,每个拉杆的上表面均放置有一个条形安装板20,每个条形安装板20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板19,且固定板19的下端穿过相应的固定通孔18,此处的设置使得气筒2固定在图3示位置,在无海浪或海浪较小时不会远离船体1,减小占面积。
船体1上开设有多个放置槽22,且放置槽22的上端部分槽深小于条形安装板20的厚度,且放置槽22下端部分的槽深等于固定板19的厚度,放置槽22的设置便于固定板19以及条形安装板20在无需使用时可直接放置到相应的放置槽22上,避免随处丢弃掉入海中。
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
本发明中,船体1在海上行驶当遇到较大海风时,可取下相应方向上的固定通孔18,以海风从左吹向右为例,此时取下左侧气筒2上的固定通孔18,图气嘴一3所示状态下复位弹簧15处于被压缩状态,当取下固定通孔18时,在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会使得拉杆向着远离船体1的方向移动,海风会产生海浪,海浪会对撞击板13产生一个撞击力,该撞击力使得撞击板13带动拉杆向着靠近船体1的方向移动,当海浪对撞击板13产生的力减小时在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使得拉杆重新远离船体1,拉杆往复移动的过程即是气筒2对褶皱式气囊8进行打气的过程,从而使得右侧的褶皱式气囊8受气膨胀开漂浮在海绵上,增加船体1在海浪中的稳定性,降低向右侧翻的概率,当褶皱式气囊8充气接受后,利用固定通孔18对拉杆进行重新固定,避免褶皱式气囊8充气过多爆炸,从而失去原先具有的防侧翻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两个气筒(2),四个所述气筒(2)均由筒身、拉杆以及气嘴一(3)组成,每个所述拉杆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撞击板(13),所述船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分气管(4)以及八个分气支管(5),且分气管(4)与相应的两个分气支管(5)连通,且气嘴一(3)分别与相应的分气管(4)连通;
所述船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四个放置座(6),且放置座(6)均采用两端连通的中空结构,所述船体(1)的外壁通过固定块(7)固定安装有多个褶皱式气囊(8),且褶皱式气囊(8)分别位于相应的放置座(6)内,每个所述褶皱式气囊(8)均包含一个气嘴二(9)以及一个气嘴三(10),且气嘴二(9)与相应的分气支管(5)连通,每个所述放置座(6)远离船体(1)的一端均安装有遮挡机构;
所述船体(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阶梯槽(14),每个所述阶梯槽(14)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15),所述复位弹簧(15)上抵设有移动块(16),所述移动块(16)远离复位弹簧(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杆(17),每个所述气筒(2)远离撞击板(13)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移动杆(17),且移动杆(17)远离气筒(2)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相应的移动块(16)上,所述船体(1)与气筒(2)之间设有固定机构;
每个所述遮挡机构均由两个安装块(11)、一个转轴(21)以及一个遮挡板(12)组成,所述安装块(11)固定在相应放置座(6)的两侧,所述遮挡板(12)通过转轴(21)转动连接在相应两安装块(11)之间;
每个所述固定机构均由一个固定通孔(18)、一个固定板(19)以及一个条形安装板(20)组成,每个所述拉杆上均开设有一个固定通孔(18),每个所述拉杆的上表面均放置有一个条形安装板(20),每个所述条形安装板(20)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固定板(19),且固定板(19)的下端穿过相应的固定通孔(18);
所述船体(1)上开设有多个放置槽(22),且放置槽(22)的上端部分槽深小于条形安装板(20)的厚度,且放置槽(22)下端部分的槽深等于固定板(19)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条吃水线(23),且放置座(6)下端所处高度与吃水线(23)处于同一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6)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方法,其特征在于,船体(1)在海上行驶当遇到较大海风时,可取下相应方向上的固定通孔(18),以海风从左吹向右为例,此时取下左侧气筒(2)上的固定通孔(18),图气嘴一(3)所示状态下复位弹簧(15)处于被压缩状态,当取下固定通孔(18)时,在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会使得拉杆向着远离船体(1)的方向移动,海风会产生海浪,海浪会对撞击板(13)产生一个撞击力,该撞击力使得撞击板(13)带动拉杆向着靠近船体(1)的方向移动,当海浪对撞击板(13)产生的力减小时在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使得拉杆重新远离船体(1),拉杆往复移动的过程即是气筒(2)对褶皱式气囊(8)进行打气的过程,从而使得右侧的褶皱式气囊(8)受气膨胀开漂浮在海绵上,增加船体(1)在海浪中的稳定性,降低向右侧翻的概率,当褶皱式气囊(8)充气接受后,利用固定通孔(18)对拉杆进行重新固定,避免褶皱式气囊(8)充气过多爆炸,从而失去原先具有的防侧翻作用。
CN202110017821.6A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26231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7821.6A CN112623136A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7821.6A CN112623136A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
CN201910821463.7A CN110562410B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1463.7A Division CN110562410B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23136A true CN112623136A (zh) 2021-04-09

Family

ID=6877725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1463.7A Active CN110562410B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
CN202110017821.6A Pending CN112623136A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及使用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1463.7A Active CN110562410B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05624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439A (zh) * 2021-09-13 2021-11-05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船舶用辅助稳定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1374B (zh) * 2021-08-25 2023-01-10 杭州海斗量海洋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护监测设备的浮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3941A (zh) * 2014-05-14 2014-08-06 李怀宗 防止船体侧翻气囊装置
CN204713397U (zh) * 2015-06-10 2015-10-21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一种船舶防倾覆装置
CN204895802U (zh) * 2015-07-01 2015-12-23 刘建军 一种轮船防侧翻安全装置
WO2016144124A1 (ko) * 2015-03-10 2016-09-15 이수미 선박 침몰 예방장치
CN205801455U (zh) * 2016-06-30 2016-12-14 甘勇 一种隐形气囊多体防倾覆单体船
CN207328775U (zh) * 2017-09-30 2018-05-08 德清海德游艇有限公司 一种淡水湖游艇的抗横风装置
CN108069002A (zh) * 2017-12-14 2018-05-25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船舶急救气囊
CN207697958U (zh) * 2017-12-24 2018-08-07 青岛海伦游艇有限公司 一种防沉玻璃钢游艇
CN108557029A (zh) * 2017-11-30 2018-09-21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船用应急充气气囊装置
CN208931283U (zh) * 2018-11-08 2019-06-04 长安大学 一种汽车车头防撞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3941A (zh) * 2014-05-14 2014-08-06 李怀宗 防止船体侧翻气囊装置
WO2016144124A1 (ko) * 2015-03-10 2016-09-15 이수미 선박 침몰 예방장치
CN204713397U (zh) * 2015-06-10 2015-10-21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一种船舶防倾覆装置
CN204895802U (zh) * 2015-07-01 2015-12-23 刘建军 一种轮船防侧翻安全装置
CN205801455U (zh) * 2016-06-30 2016-12-14 甘勇 一种隐形气囊多体防倾覆单体船
CN207328775U (zh) * 2017-09-30 2018-05-08 德清海德游艇有限公司 一种淡水湖游艇的抗横风装置
CN108557029A (zh) * 2017-11-30 2018-09-21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船用应急充气气囊装置
CN108069002A (zh) * 2017-12-14 2018-05-25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船舶急救气囊
CN207697958U (zh) * 2017-12-24 2018-08-07 青岛海伦游艇有限公司 一种防沉玻璃钢游艇
CN208931283U (zh) * 2018-11-08 2019-06-04 长安大学 一种汽车车头防撞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夏俞扬: "减少船只倾覆或沉没方法专利技术综述", 科技创新与应用, no. 13, pages 24 - 26 *
马全党;刘佳佳;胡义;刘森;苏昂: "基于MEMS器件的客船防倾覆应急气囊系统设计", 自动化与仪表, vol. 32, no. 5, pages 1 - 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439A (zh) * 2021-09-13 2021-11-05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船舶用辅助稳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2410A (zh) 2019-12-13
CN110562410B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57888A (en) Emergency floatation system for a water craft
US6470818B1 (en) Automatic inflating watercraft flotation device
US7509920B2 (en) Inflatable fender system and method
CN110562410B (zh) 一种小型船舶防侧翻结构
CN210364306U (zh) 具有多组气囊的船舶防倾覆装置
KR101694864B1 (ko) 선박 침몰 예방장치
US6484656B2 (en) Automatic inflating boat flotation device
CN210592361U (zh) 一种防沉船舶
JPH06211185A (ja) 救命具
CN215801418U (zh) 一种可调节式船舶防撞设施
US8087371B1 (en) Deployable and inflatable fende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1284566A (zh) 船舭部双侧自动开合气囊减横摇装置
CN101244756B (zh) 水密无人艇倾覆自动恢复装置
CN215098151U (zh) 加装大型防撞气囊的海洋交通工具
US20050268837A1 (en) Inflating watercraft flotation device
JPH11342893A (ja) エアーバック方式による船舶の転覆防止装置
US7305931B1 (en) Rigid chambered boat hull with inflatable perimeter
GB2044183A (en) Marine vessels
KR102086037B1 (ko) 전복지연장치가 구비된 선박
CN204937428U (zh) 一种tpu气囊防侧倾装置
GB2369803A (en) A vessel having emergency inflatable buoyancy means
KR20120081885A (ko) 선박용 펜더 및 선박
CN113415385A (zh) 一种救生艇的释放轨道、逃生平台及船舶
KR200264225Y1 (ko) 모터보트의 자가복원 장치.
CN111204424A (zh) 一种便于稳定的安全救生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