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1510A - 吸收性物品以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以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1510A
CN112601510A CN201980054983.8A CN201980054983A CN112601510A CN 112601510 A CN112601510 A CN 112601510A CN 201980054983 A CN201980054983 A CN 201980054983A CN 112601510 A CN112601510 A CN 112601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absorbent article
skin
sheet
longitudin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49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1510B (zh
Inventor
川上祐介
沈莲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547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8482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547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1630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601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1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7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 A61F13/53708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acilitating or inhibiting flow in one direction or plane, e.g. a wicking layer the layer having a promotional function on liquid propagation in at least one dir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2013/51186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specially shaped topshee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吸收性物品(1)具有吸收体(2)、肌肤侧片(3)和位于吸收体(2)与肌肤侧片(3)之间的中间片(4),其中,肌肤侧片(3)包括具有第1表面形状的第1表面区域(31)且肌肤侧片(3)包括具有第2表面形状的第2表面区域(32),第1表面区域(31)具有从肌肤侧与中间片(4)重叠的配置区域(33)和不与中间片(4)重叠的非配置区域(34),在吸收性物品(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配置区域(33)的至少一部分相比吸收性物品(1)的纵向的中心位于背侧,非配置区域(34)的至少一部分相比配置区域(33)位于纵向的背侧。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以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以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次性尿布,为了防止由吸收体吸收的尿倒流,在顶片与吸收体之间夹设了中间片。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优选的是,当将顶片的前端设为0%并将顶片的后端设为100%时,中间片的前端位于0~11%的范围,中间片的后端位于92%~100%的范围,遍及自尿布的前侧部分至后侧部分的大范围地配置中间片。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的制造方法,在周面为凹凸形状的第1辊与在周面具有跟该第1辊的凹凸形状啮合的形状的凹凸形状的第2辊之间,使上层的片咬入来进行凹凸赋形,在经过凹凸赋形的上层的片上重叠并接合下层的片,从而制造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728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742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以下的第1课题以及第2课题中的至少1个。
第1课题在于,向一次性尿布不仅排泄尿而且也排泄粪便,存在着包含大量水分的软便容易从背侧泄漏且容易附着于肌肤这样的问题。如专利文献1的尿布那样,通过将中间片配置直至尿布的后侧部分为止,软便所包含的水分迅速向中间片转移,可抑制软便的流动。但是,之前被吸收了水分的软便其粘度变高,难以被取入到顶片的内侧。其结果,软便容易残留在顶片(肌肤侧片)的表面上,软便容易附着于穿用者的肌肤。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软便从背侧的泄漏,且减轻残留在肌肤侧片的软便的量。
第2课题在于,如上述那样,在使片(肌肤侧片)经过周面为凹凸形状的一对辊之间来进行凹凸赋形的场合,片在多个方向延伸,在片中产生纤维的疏密差。因而,在被凹凸赋形后的片的部位,搬运片的拉力的施加方式出现偏差,片容易变得松弛。在该状态下,若接合其他片(中间片),则可能会在片的接合部分产生褶皱。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通过经过在外周面设有凸部的一对辊之间而被凹凸赋形的肌肤侧片上接合中间片的吸收性物品中,难以产生褶皱。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达成上述第1课题的主要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纵向以及横向,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体、相比上述吸收体位于肌肤侧的肌肤侧片、以及位于上述吸收体与上述肌肤侧片之间的中间片,其特征在于,上述肌肤侧片具有第1表面区域和第2表面区域,该第1表面区域具有第1表面形状,该第2表面区域具有与上述第1表面形状不同的第2表面形状,上述第1表面区域具有从肌肤侧与上述中间片重叠的配置区域、以及不与上述中间片重叠的非配置区域,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配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比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纵向的中心位于背侧,上述非配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比上述配置区域位于上述纵向的背侧。
用于达成上述第2课题的主要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体、相比上述吸收体位于肌肤侧的肌肤侧片、以及位于上述吸收体与上述肌肤侧片之间的中间片,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赋形工序,通过使上述肌肤侧片经过在至少一方的辊的外周面设有凸部的一对辊之间,将上述肌肤侧片的第1区域赋形成凹凸形状,不将在上述肌肤侧片的搬送方向与上述第1区域邻接的上述肌肤侧片的第2区域赋形成凹凸形状;以及接合工序,将肌肤侧面比上述第1区域的凹凸形状平坦的中间片与上述肌肤侧片接合,其中,在上述肌肤侧片的上述第2区域接合了上述中间片的一部分之后,在上述肌肤侧片的上述第1区域接合上述中间片的另一部分。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通过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而变得明了。
发明的效果
针对第1课题的本发明的效果在于,可抑制软便从背侧的泄漏,且减轻残留在肌肤侧片的软便的量。
针对第2课题的本发明的效果在于,在通过经过在外周面设有凸部的一对辊之间而被凹凸赋形的肌肤侧片上接合中间片的吸收性物品中,难以产生褶皱。
附图说明
图1是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线A-A处的剖视图。
图3A是肌肤侧片3的第2表面区域32的剖视图,图3B是肌肤侧片3的第1表面区域31的剖视图,图3C是示出肌肤侧片3的加工样态的图。
图4是示出第1表面区域31和中间片4的配置的图。
图5是示出第1表面区域31和防漏壁部11的配置的图。
图6A以及图6B是尿的吸收的说明图。
图7A~图7C是软便的吸收的说明图。
图8A~图8C是软便的吸收的说明图。
图9是尿布100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线A-A处的剖视图。
图11是示意性示出尿布100的制造装置200的一部分的图。
图12是凹凸赋形部211、221的放大图。
图13A是中间片104的剖视图,图13B是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的剖视图,图13C是肌肤侧片103的第2区域1032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在肌肤侧片103(连续体)接合了中间片104的状态的图。
图15A~图15C是尿布100的折叠工序的说明图。
图16是在尿布100的制造装置200制造的尿布100的概略俯视图。
图17是示出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和防漏壁部1011的配置的图。
图18是变形例的尿布100的概略俯视图。
图19A以及图19B是尿的吸收的说明图。
图20A~图20C是软便的吸收的说明图。
图21A~图21C是软便的吸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将了解至少以下事项。
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纵向以及横向,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体、相比上述吸收体位于肌肤侧的肌肤侧片、以及位于上述吸收体与上述肌肤侧片之间的中间片,其特征在于,上述肌肤侧片具有第1表面区域和第2表面区域,该第1表面区域具有第1表面形状,该第2表面区域具有与上述第1表面形状不同的第2表面形状,上述第1表面区域具有从肌肤侧与上述中间片重叠的配置区域、以及不与上述中间片重叠的非配置区域,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配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比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纵向的中心位于背侧,上述非配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比上述配置区域位于上述纵向的背侧。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在配置区域中使软便的水分向中间片转移,能抑制软便的流动。由此,能抑制来自背侧的软便的泄漏。另外,容易将超越配置区域而流到背侧的非配置区域的软便整体向肌肤侧片的内侧取入,能减轻残留在肌肤侧片上的软便的量。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表面区域的上述肌肤侧片的平面方向上的纤维疏密差比上述第2表面区域的上述肌肤侧片的平面方向上的纤维疏密差大。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容易从第1表面区域的纤维稀疏的部分将软便整体向肌肤侧片的内侧取入,能减轻残留在肌肤侧片上的软便的量。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表面区域,在上述肌肤侧片和在非肌肤侧与上述肌肤侧片相邻的材料之间设有空间。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容易向肌肤侧片的下层(非肌肤侧)的空间取入更多的软便,能减轻残留在肌肤侧片上的软便的量。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表面区域,上述肌肤侧片具有凹凸形状,凹凸的侧壁部的纤维密度比凹凸的顶部的纤维密度稀疏。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容易从侧壁部(纤维稀疏的部分)将软便整体向肌肤侧片的内侧取入,能减轻残留在肌肤侧片上的软便的量。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表面区域具有从肌肤侧与上述中间片重叠的第2配置区域,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第2配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比上述配置区域位于上述纵向的腹侧。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第2表面区域中纤维的疏密差小,容易遍及第2配置区域的整个区域地使尿向中间片转移,能抑制尿泄漏。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第2配置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比将上述配置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与上述非配置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合计而得的长度长。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在纵向大范围地配置适于排尿的第2配置区域,能抑制尿泄漏。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性物品是一对粘扣带从背侧腰围区域朝上述横向的两外侧伸出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第1表面区域相比上述粘扣带的上述纵向的中心位于上述纵向的腹侧。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具有纤维密的部分(刚性高的部分)的第1表面区域没有通过粘扣带强力地贴紧于穿用者,能使穿用感变好。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性物品是一对粘扣带从背侧腰围区域朝上述横向的两外侧伸出的带型吸收性物品,在上述背侧腰围区域配置有在上述横向伸缩的腰围伸缩性构件,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第1表面区域相比上述腰围伸缩性构件位于上述纵向的腹侧。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具有纤维密的部分(刚性高的部分)的第1表面区域没有通过腰围伸缩性构件强力地贴紧于穿用者,能使穿用感变好。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非配置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比上述配置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长。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在纵向大范围地配置容易将软便向肌肤侧片的内侧取入的非配置区域,能减轻残留在肌肤侧片上的软便的量。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表面区域,在上述横向排列有向肌肤侧突出的多个凸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利用凸部,能抑制软便朝纵向的背侧的流动,能抑制来自背侧的软便的泄漏。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表面区域,在上述纵向排列有上述多个凸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利用凸部,能抑制软便朝横向的外侧的流动,能抑制软便从腿围开口部的泄漏。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非配置区域的上述横向的长度比上述配置区域的上述横向的长度长。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容易在非配置区域将在横向流动扩散的软便向肌肤侧片的内侧取入,能减轻残留在肌肤侧片上的软便的量。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收体的上述横向的两侧部,设有向肌肤侧立起的一对防漏壁部,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在上述横向从上述配置区域伸出的上述非配置区域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相比上述防漏壁部位于上述横向的中央侧。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横向上的配置区域与防漏壁部之间的非配置区域,能将软便向肌肤侧片的内侧取入,并能向防漏壁部的内侧引导。由此,能抑制软便从腿围开口部的泄漏。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体、相比上述吸收体位于肌肤侧的肌肤侧片、以及位于上述吸收体与上述肌肤侧片之间的中间片,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赋形工序,通过使上述肌肤侧片经过在至少一方的辊的外周面设有凸部的一对辊之间,将上述肌肤侧片的第1区域赋形成凹凸形状,不将在上述肌肤侧片的搬运方向与上述第1区域邻接的上述肌肤侧片的第2区域赋形成凹凸形状;以及接合工序,将肌肤侧面比上述第1区域的凹凸形状平坦的中间片与上述肌肤侧片接合,其中,在上述肌肤侧片的上述第2区域接合了上述中间片的一部分之后,在上述肌肤侧片的上述第1区域接合上述中间片的另一部分。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未被凹凸赋形的第2区域以相比第1区域绷紧张拉的状态被搬运,同时中间片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与之联动,第1区域也以绷紧张拉状态被搬运,同时中间片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第2区域与上述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的上述搬运方向的长度比上述第1区域与上述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的上述搬运方向的长度长。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的第2区域与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在搬运方向变长,与之联动,第1区域与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也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相比上述第1区域与上述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位于上述搬运方向的上游侧的上述第1区域的部位,形成不接合上述中间片的非接合区域,使上述第1区域与上述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的上述搬运方向的长度比上述非接合区域的上述搬运方向的长度短。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有可能产生褶皱的第1区域与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在搬运方向变短,能减轻吸收性物品中的褶皱的产生。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相比上述第1区域与上述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位于上述搬运方向的上游侧的上述第1区域的部位,形成不接合上述中间片的非接合区域,使上述第2区域与上述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的上述搬运方向的长度比上述非接合区域的上述搬运方向的长度长。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的第2区域与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在搬运方向变长,与之联动,第1区域与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也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折叠工序,该折叠工序在沿上述搬送方向跟上述第2区域与上述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重叠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位置将上述吸收性物品折叠。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能抑制因吸收性物品的折叠导致第1区域的凹凸赋形崩溃。
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纵向以及横向,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体、相比上述吸收体位于肌肤侧的肌肤侧片、以及位于上述吸收体与上述肌肤侧片之间的中间片,其特征在于,上述肌肤侧片包括具有凹凸形状的第1区域、以及在上述纵向的腹侧与上述第1区域邻接的第2区域,上述第1区域的上述肌肤侧片的平面方向上的纤维疏密差比上述第2区域的上述肌肤侧片的平面方向上的纤维疏密差大,上述中间片的肌肤侧面比上述第1区域的凹凸形状平坦,上述肌肤侧片具有在上述第2区域接合了上述中间片的一部分的第2接合区域、以及在上述第1区域接合了上述中间片的另一部分的第1接合区域。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容易先在以绷紧张拉状态被搬运的第2区域没有褶皱地接合中间片,与之联动,在第1区域也以绷紧张拉状态没有褶皱地接合中间片。在纤维的疏密差小的第2区域中,能在其整个区域使尿迅速透过。在第1区域中,能从纤维稀疏的部分向肌肤侧片的内侧取入软便。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区域的非肌肤侧面具有凹凸形状,上述第2区域的非肌肤侧面比上述第1区域的非肌肤侧面平坦。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在第1区域的非肌肤侧设置空间,能在该空间取入软便。第2区域以及中间片的平坦面彼此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第2接合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比上述第1接合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长。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的第2接合区域在纵向变长,与之联动,第1接合区域也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能在纵向较长地配置适于排尿的第2接合区域,能抑制尿泄漏。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区域具有在上述纵向的背侧与上述第1接合区域邻接且未接合上述中间片的非接合区域,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第1接合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比上述非接合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短。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有可能产生褶皱的第1接合区域在纵向变短,能减轻吸收性物品中的褶皱的产生。容易向肌肤侧片的内侧取入软便的非接合区域在纵向变长,能减轻残留在肌肤侧片上的软便的量。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区域具有在上述纵向的背侧与上述第1接合区域邻接且未接合上述中间片的非接合区域,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第2接合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比上述非接合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长。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的第2接合区域在纵向变长,与之联动,第1接合区域也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能在纵向较长地配置适于排尿的第2接合区域,能抑制尿泄漏。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纵向的中心在上述纵向与上述第2接合区域重叠。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在纵向的背侧配置适于排便的第1区域。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区域,在上述横向排列有向肌肤侧突出的多个凸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利用凸部将在纵向延伸的褶皱断开,能减轻吸收性物品中的褶皱的产生。能利用凸部抑制朝纵向的背侧流动的软便的速度。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中间片的上述横向的长度比上述第1区域的上述横向的长度的一半长。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与没有褶皱地被接合的第2接合区域联动,第1接合区域也容易遍及横向的大范围地没有褶皱地被接合。能在横向大的第2接合区域使尿迅速透过。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中间片的上述横向的长度比上述第1区域的上述横向的长度长。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与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的第2接合区域联动,第1接合区域也容易遍及横向的大范围地没有褶皱地被接合。能在横向大的第2接合区域使尿迅速透过。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收体的上述横向的两侧部,设有向肌肤侧立起的一对防漏壁部,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横向上的上述防漏壁部的竖立起点相比上述第1区域位于上述横向的外侧。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防漏壁部的立起稳定,能在防漏壁部阻挡软便。
===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以婴幼儿用的带型一次性尿布为例来说明实施方式。可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短裤型或护垫型的一次性尿布、成人用的带型一次性尿布等。
===第1实施方式===
===带型一次性尿布1的基本构成===
图1是带型一次性尿布1(以下也称为“尿布”)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线A-A处的剖视图。尿布1伸长的状态是指使其伸长至实质上看不到在尿布1上产生的褶皱的程度的状态,是尿布1伸长直至构成尿布1的各材料(例如后述的侧方片7等)的尺寸变成与其材料单体的尺寸一致或与之接近的长度为止的状态。
尿布1具有相互正交的纵向以及横向,并且在纵向排列地具有背侧腰围区域1A、胯裆区域1B、腹侧腰围区域1C。如图2所示那样,将构成尿布1的材料层积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在厚度方向上,将与穿用者相接的一侧称为肌肤侧,将其相反侧称为非肌肤侧。
如图2所示那样,尿布1具有吸收排泄物的吸收体2、相比吸收体2位于肌肤侧的透液性的肌肤侧片3、位于吸收体2与肌肤侧片3之间的透液性的中间片4、相比吸收体2位于非肌肤侧的不透液性的防漏片5、相比防漏片5位于非肌肤侧的外装片6、以及设在肌肤侧片3的横向的两侧部的一对侧方片7。另外,一对粘扣带8从背侧腰围区域1A朝横向的两外侧伸出。
作为吸收体2,可例示出通过将在纸浆纤维等吸液性纤维中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SAP)的材料成形为规定形状而得的结构体或使SAP层附着在亲水性的片上而得的SAP片等。吸收体2的表面可以由透液性的薄纸或无纺布等芯包覆片2A构成。
在背侧腰围区域1A,配置有在横向伸缩的腰围伸缩性构件9(例如伸缩性薄膜等),尿布1匹配穿用者的腰围。另外,在尿布1的横向的两侧部,配置有在纵向伸缩的腿围伸缩性构件10(例如橡胶绳等),尿布1匹配穿用者的腿围。
另外,尿布1在吸收体2的横向的两侧部,设有向肌肤侧立起的一对防漏壁部11。防漏壁部11由将侧方片7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与肌肤侧片3接合的端部接合部12和相比端部接合部12在横向的外侧将侧方片7从纵向的一端遍及至另一端地与肌肤侧片3接合的纵接合部13包围,成为袋状。另外,在防漏壁部11的末端(横向的内侧端),配置有在纵向伸缩的防漏壁部伸缩性构件14(例如橡胶绳等)。由此,防漏壁部11能以纵接合部13的横向的内侧端13a为竖立起点而向肌肤侧立起。
===关于肌肤侧片3的表面形状===
图3A是肌肤侧片3的第2表面区域32的剖视图,图3B是肌肤侧片3的第1表面区域31的剖视图,图3C是示出肌肤侧片3(第1表面区域31)的加工样态的图。
肌肤侧片3具有第1表面区域31和第2表面区域32。肌肤侧片3在第1表面区域31具有第1表面形状,肌肤侧片3在第2表面区域32具有与第1表面形状不同的第2表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表面区域31(图3B),肌肤侧片3的肌肤侧面以及非肌肤侧面成为凹凸形状,在第2表面区域32(图3A),肌肤侧片3的肌肤侧面以及非肌肤侧面成为相比第1表面区域31的凹凸形状平坦的形状。第1表面区域31通过对像第2表面区域32那样平坦的肌肤侧片3实施加工(凹凸赋形)而形成。
作为针对第1表面区域31的加工(凹凸赋形)的一例,可例示如图3C所示那样使肌肤侧片3经过一对赋形辊20、21之间的方法。另外,图3C是将赋形辊20、21的一部分放大了的图。在一对赋形辊20、21的各外周面设有凸部20A、21A。在一对赋形辊20、21旋转时,一方的赋形辊21的凸部21A进入到另一方的赋形辊20的凸部20A之间的凹部20B中。肌肤侧片3在该啮合的凸部20A、21A之间经过。
其结果,在第1表面区域31,肌肤侧片3的肌肤侧面以及非肌肤侧面具有凹凸形状。另外,在肌肤侧片3之中与赋形辊的凸部20A、21A抵接的部位之间的部位在厚度方向被拉伸。因而,如图3B所示那样,在第1表面区域31的凹凸的侧壁部31B,纤维稀疏,在凹凸的顶部31A,纤维密集。也就是,相比未被凹凸赋形的第2表面区域32,在被凹凸赋形的第1表面区域31,肌肤侧片3的平面方向上的纤维的疏密差大。
===关于尿布1的吸收性===
图4是示出第1表面区域31和中间片4的配置的图。图5是示出第1表面区域31和防漏壁部11的配置的图。图6A以及图6B是尿的吸收的说明图。图7A~图7C以及图8A~图8C是软便的吸收的说明图。
如图4所示那样,肌肤侧片3遍及尿布1的纵向以及横向的大范围地配置。中间片4比肌肤侧片3小,配置在尿布1的纵向以及横向的中央部。详细来讲,中间片4跨越尿布1的纵向的中心CL地配置,且偏靠纵向的腹侧地配置。
另外,如前述那样,肌肤侧片3具有被凹凸赋形的第1表面区域31和未被凹凸赋形的第2表面区域32。如图4所示那样,第1表面区域31相比尿布1的纵向的中心CL位于背侧。
因而,第1表面区域31具有:从肌肤侧与中间片4重叠的第1配置区域33(本发明的配置区域);以及不与中间片4重叠的第1非配置区域34(本发明的非配置区域)。并且,在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图4)下,第1配置区域33相比尿布1的纵向的中心CL位于背侧,第1非配置区域34相比第1配置区域33位于纵向的背侧。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穿用对象者即婴幼儿(尤其是低月数的婴幼儿)的便是软便。于是,本申请发明人分别在第1配置区域33以及第1非配置区域34分别放置模拟软便的人工便来进行观察。另外,在经过规定时间以后,在放置了人工便的区域放置人工皮肤,在人工皮肤之上放置重物(放置尿布穿用期间的婴幼儿的体压程度的重物),然后观察人工便向人工皮肤的附着量。
其结果,残留在第1配置区域33上的人工便的粘度比残留在第1非配置区域34上的人工便的粘度高。另外,残留在第1配置区域33上的人工便的量(每规定面积的量)比残留在第1非配置区域34上的人工便的量(每规定面积的量)多。由此,便向放置于第1配置区域33的人工皮肤的附着量比便向放置于第1非配置区域34的人工皮肤的附着量多。
上述的现象的理论可考虑如下。
在第1配置区域33,如图7A~图7C所示那样,首先,软便进入向肌肤侧片3的肌肤侧突出的凸部311之间的凹部312。这样,进入到凹部312的软便的水分向与凹部312相接的中间片4迅速转移,软便的粘度变高。另外,软便的水分的透过速度比软便整体向肌肤侧片3的内侧被取入的速度快。因而,在软便整体被取入到肌肤侧片3的内侧之前,软便的粘度变高。粘度变高后的软便难以被取入到肌肤侧片3的内侧。因而,可认为,在第1配置区域33,残留在表面上的软便的粘度高,另外软便的残留量以及向皮肤的附着量变得比较多。
另一方面,在第1非配置区域34,如图8A~图8C所示那样,中间片4不位于肌肤侧片3的下层。因而,没有仅有进入到肌肤侧片3的凹部312中的软便的水分先发生转移的情况,而是软便整体被取入到肌肤侧片3的内侧。尤其是,由于肌肤侧片3的凹凸的侧壁部31B的纤维稀疏,所以软便从侧壁部31B被取入到凸部311的内侧的空间313。因而,可认为,在第1非配置区域34,残留在表面上的软便的粘度没有变高,另外软便的残留量以及向皮肤的附着量变少。
因而,可以像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那样,被凹凸赋形的第1表面区域31相比尿布1的纵向的中心CL位于背侧(即位于排便区域),且具有与中间片4重叠的第1配置区域33和不与中间片4重叠的第1非配置区域34。进而,第1非配置区域34可以相比第1配置区域33位于背侧。
这样,首先,能使排泄到第1配置区域33的软便或流到第1配置区域33的软便的水分向中间片4迅速转移。由此,能抑制软便的流动(速度),能抑制来自背侧的软便的泄漏。之后,能将超越残留有粘度高的软便的第1配置区域33而流到背侧的第1非配置区域34的软便向肌肤侧片3的内侧取入。由此,能减轻残留在肌肤侧片3的软便的量,能抑制软便向穿用者的肌肤的附着。
另外,作为中间片4,可例示相比吸收体2(芯包覆片2A)孔眼粗(纤维间的空隙大)且液体的透过速度(吸收速度)快的片材。例如,作为中间片4,可例示热风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包含交联纤维素纤维的片等。液体的透过速度(吸收速度)的比较能通过周知的方法来进行。例如取得仅是吸收体2的样品和在吸收体2之上配置了中间片4的样品。并且,可以在各样品之上放置圆筒,向圆筒内放入规定量的液体,测定从开始放入液体起直至圆筒内的液体消失为止的时间,进行比较。此外,取得通过电子显微镜等将在厚度方向剖切吸收体2以及中间片4而得的剖面以20倍~100倍左右的倍率放大得到的图像。并且,可以利用图像解析软件,计算吸收体2(芯包覆片2A)的剖面中的每规定面积的空隙部的面积和中间片4的剖面中的每规定面积的空隙部的面积,进行比较。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1表面区域31利用一对赋形辊20、21(图3C)形成凹凸形状,相比凹凸的顶部31A,凹凸的侧壁部31B的纤维的密度稀疏。这样,优选的是,相比第2表面区域32,第1表面区域31的肌肤侧片3的平面方向上的纤维的疏密差大。这样,容易从第1表面区域31的纤维稀疏的部分(凹凸的侧壁部31B)向肌肤侧片3的内侧取入软便。由此,能减小残留在第1表面区域31(尤其是第1非配置区域34)上的软便的量。
此外,由于第1表面区域31的肌肤侧面是凹凸形状,所以相比例如像第2表面区域32那样肌肤侧面平坦的场合,能抑制软便的流动。另外,由于第1表面区域31是凹凸形状,所以能使进入到凹部312的软便靠近中间片4,能将软便4的水分迅速向中间片4转移,能抑制软便的流动。由此,也能抑制软便从背侧的泄漏。
另外,纤维的疏密差的比较可通过周知的方法来进行。例如,取得通过电子显微镜等将在厚度方向剖切了第1表面区域31以及第2表面区域32而得的剖面以20倍~100倍左右的倍率放大得到的图像。并且,可以在第1表面区域31的剖面中,计算纤维密集的部分(顶部31A)的每规定面积的纤维的根数与纤维稀疏的部分(侧壁部31B)的每规定面积的纤维的根数之差,将该差设为第1表面区域31的纤维的疏密差。同样地,可以在第2表面区域32的剖面中,计算纤维密集的部分的每规定面积的纤维的根数与纤维稀疏的部分的每规定面积的纤维的根数之差,将该差设为第2表面区域31的纤维的疏密差,进行比较。此外,也可以根据放大的剖面图像进行目测比较。
另外,优选的是,在第1表面区域31,在肌肤侧片3和在非肌肤侧与肌肤侧片3相邻的材料(中间片4或吸收体2)之间,设有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肌肤侧片3的非肌肤侧面形成凹凸形状,所以在向肌肤侧突出的凸部311与下层的材料之间设有空间313。这样,能在肌肤侧片3的下层的空间313中取入更多的软便,能进一步减小残留在肌肤侧片3的软便的量。
另外,优选的是,在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图4)下,第1非配置区域34的纵向的长度L3大于第1配置区域33的纵向的长度L2(L3>L2)。这样,能够遍及纵向的大范围地配置容易将软便向肌肤侧片3的内侧取入的第1非配置区域34。由此,能进一步减小残留在肌肤侧片3的软便的量。
另外,优选的是,与第1表面区域31同样地,第2表面区域32也具有从肌肤侧与中间片4重叠的第2配置区域35。并且,在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第2配置区域3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相比第1配置区域33位于纵向的腹侧。也就是,第2配置区域35可以位于排尿区域。
第2表面区域32未被凹凸赋形,是纤维的疏密差小的区域。因而,在第2表面区域32,没有纤维的密度高且尿难以透过的部位,尿容易遍及整个区域地透过。因而,在第2配置区域35,能在其整个区域使尿迅速向中间片4转移,能抑制尿泄漏。另外,利用中间片4,不仅提高了尿的吸收性能,也能抑制尿从吸收体2的倒流。
进而,优选的是,在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图4)下,第2配置区域35的纵向的长度(L1)大于将第1配置区域33的纵向的长度(L2)与第1非配置区域34的纵向的长度(L3)合计而得的长度(L1>L2+L3)。这样,能遍及纵向的大范围地配置适于排尿的第2配置区域35。由此,能使流动性比软便高的尿在纵向大的第2配置区域35向中间片4迅速转移,能抑制尿泄漏。
另外,第1表面区域31所形成的凹凸形状的凸部311的纤维的密度较高,刚性较高。在带型的尿布1的场合,在纵向与粘扣带8重叠的部位会更强力地贴紧于穿用者的肌肤。于是,优选的是,如图1所示那样,在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第1表面区域31相比粘扣带8的纵向的中心8a位于纵向的腹侧。这样,第1表面区域31的刚性高的部位未利用粘扣带8强力地贴紧于穿用者的肌肤,能使穿用感变好。
同样地,在带型的尿布1的场合,在纵向与腰围伸缩性构件9重叠的部位会更强力地贴紧于穿用者的肌肤。于是,优选的是,如图1所示那样,在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第1表面区域31相比腰围伸缩性构件9位于纵向的腹侧。这样,第1表面区域31的刚性高的部位未利用腰围伸缩性构件9强力地贴紧于穿用者的肌肤,能使穿用感变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表面区域31,仅肌肤侧片3被凹凸赋形,中间片4未被凹凸赋形。由此,相比中间片4也同肌肤侧片3一起被凹凸赋形的场合,没有利用凹凸赋形使纤维的密度过高,可使刚性降低,能使穿用感变好。可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在第1表面区域31,使中间片4同肌肤侧片3一起被凹凸赋形。
另外,优选的是,如图5所示那样,在第1表面区域31,向肌肤侧突出的多个凸部311在横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由于这样的第1表面区域31中向肌肤侧突出的部位在横向具有规定长度,所以能抑制朝纵向的背侧流动的软便的速度。由此,能抑制来自背侧的软便的泄漏。
进而,优选的是,在横向排列的多个凸部311在纵向排列。即,优选的是,多个凸部311也在纵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由于这样的第1表面区域31中向肌肤侧突出的部位在纵向具有规定长度,所以能抑制沿横向流动的软便的速度。由此,能抑制软便从腿围开口的泄漏。
另外,第1表面区域31的凹凸形状并不限定于图5所例示的构成。例如,也可以在纵向排列多个在横向长的凸部,这些凸部通过将在横向排列的多个凸部311一体化而得。另外,在图5中在纵向相邻的凸部311的横向的位置相同,但也可以错开。
另外,优选的是,如图5所示那样,在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第1非配置区域34的横向的长度W2大于第1配置区域33的横向的长度W1(W2>W1)。这样,在横向流动扩散的软便也可在第1非配置区域34向肌肤侧片3的内侧取入。由此,能进一步减小残留在肌肤侧片3的软便的量。
另外,优选的是,如图5所示那样,在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在相比第1配置区域33朝横向的外侧伸出的第1非配置区域34的部位(图5的场合下,涂黑的凸部311)的至少一部分相比防漏壁部11位于横向的中央侧。这样,在横向上的第1配置区域33与防漏壁部11之间的第1非配置区域34,能将软便向肌肤侧片3的内侧取入,并且向防漏壁部11的内侧引导。由此,软便容易由防漏壁部11挡住,能抑制软便从腿围开口的泄漏。
另外,在图5中,第1配置区域33与第1非配置区域34不在纵向重复,但并不限于此。虽未图示,但也可以是,在与第1配置区域33在纵向重复的位置,第1表面区域31相比中间片4朝横向的外侧伸出,第1配置区域33和第1非配置区域34在横向排列地定位。
===肌肤侧片3的变形例===
<第1变形例>
也可以是,第1表面区域31的肌肤侧面以及非肌肤侧面中的一方是凹凸形状,另一方是相比一方平坦的形状(未图示)。这样的第1表面区域31例如通过仅在一对赋形辊20、21中的一方的外周面设置凸部而另一方的外周面为平坦的一对赋形辊20、21来形成。
在该场合,第1表面区域31的表面形状也与未被凹凸赋形的第2表面区域32(例如图3A)的表面形状不同。另外,相比第2表面区域32,第1表面区域31的纤维的疏密差大。并且,在第1表面区域31之中与中间片4重叠的第1配置区域33,能使软便4的水分向中间片4转移,能抑制软便的流动。另一方面,在第1表面区域31之中未与中间片4重叠的第1非配置区域34,能从纤维稀疏的部分将软便向肌肤侧片3的内侧取入。
尤其是在第1表面区域31的肌肤侧面为凹凸形状而非肌肤侧面为平坦的场合,能利用肌肤侧面的凹凸形状来抑制软便的流动。相反,在第1表面区域31的肌肤侧面为平坦而非肌肤侧面为凹凸形状的场合,能在肌肤侧片3的下层设置空间,能在该空间取入更多的软便。
<第2变形例>
第1表面区域31也可以具有在肌肤侧片3的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未图示)。这样的第1表面区域31例如通过使针状的突起贯通第1表面区域31来形成。
在该场合,第1表面区域31的表面形状也与不具有贯通孔的第2表面区域32(例如图3A)的表面形状不同。另外,在第1表面区域31的贯通孔,纤维大致为零,贯通孔的部分与其以外的部分的纤维的疏密差大,相比第2表面区域32,第1表面区域31的纤维的疏密差大。并且,在第1表面区域31之中与中间片4重叠的第1配置区域33,能在贯通孔使软便与中间片4接触,能使软便的水分向中间片4转移,能抑制软便的流动。另一方面,在第1表面区域31之中不与中间片4重叠的第1非配置区域34,能从贯通孔将软便向尿布1的内部取入。
<第3变形例>
目前为止,将第2表面区域32设为平坦的形状,但并不限于此。
也可以是形成肌肤侧片3的材料的肌肤侧面形成凹凸形状的无纺布(例如通过对纤维网喷吹流体而形成出凹凸形状的无纺布)。在该场合,第2表面区域32的肌肤侧面也具有凹凸形状。在该场合,通过对肌肤侧面为凹凸形状的无纺布实施凹凸赋形或贯通孔形成等加工来形成第1表面区域31,也可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是,在对第1表面区域31以及第2表面区域32施施了相同加工(凹凸赋形或贯通孔形成)之后,仅对第1表面区域31实施进一步的加工。在该场合,也可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第4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中间片4与第1表面区域31以及第2表面区域32重叠,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第1表面区域31延伸至纵向的腹侧,中间片4仅与第1表面区域31重叠,不与第2表面区域32重叠。在该场合,只要第1表面区域31之中与中间片4重叠的第1配置区域33的一部分相比尿布1的纵向的中心CL位于背侧,不与中间片4重叠的第1非配置区域34的至少一部分相比第1配置区域33位于纵向的背侧即可。
<第5变形例>
也可以是,相比第1表面区域31,第2表面区域32的肌肤侧片3的平面方向上的纤维的疏密差大。例如也可以是,对第2表面区域32实施加工(凹凸赋形或贯通孔形成),不对第1表面区域31实施加工。在该场合,利用第2表面区域32的凹凸等可抑制软便的流动,并且在第1配置区域33也可使软便的水分向中间片4转移而能抑制软便的流动。并且,由于在第1非配置区域34软便的水分不先转移,所以能将软便整体向肌肤侧片3的内侧取入。
以上,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列举的构成,并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性解释。本发明在不脱离其构思的范围内能进行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当然包括其等同构成。
例如,第1表面区域31以及第2表面区域32的配置位置、第1配置区域33、第1非配置区域34、第2配置区域35的纵向、横向的长度的关系、第1非配置区域34和防漏壁部11的位置关系等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
===第2实施方式===
===带型一次性尿布100的基本构成===
图9是带型一次性尿布100(以下也称为“尿布”)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图10是图9所示的线A-A处的剖视图。尿布100的伸长状态是指伸长至实质上看不到在尿布100上产生的褶皱的程度的状态,是尿布100伸长直至变成构成尿布100的各材料(例如后述的侧方片107等)的尺寸与其材料单体的尺寸一致或与之接近的长度为止的状态。
尿布100具有相互正交的纵向以及横向,并且在纵向排列地具有背侧腰围区域101A、胯裆区域101B、腹侧腰围区域101C。如图10所示那样,将构成尿布100的材料层积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在厚度方向上,将与穿用者相接的一侧称为肌肤侧,将其相反侧称为非肌肤侧。
如图10所示那样,尿布100具有:吸收排泄物的吸收体102;相比吸收体102位于肌肤侧的透液性的肌肤侧片103;位于吸收体102与肌肤侧片103之间的透液性的中间片104;相比吸收体102位于非肌肤侧的不透液性的防漏片105;相比防漏片105位于非肌肤侧的外装片106;以及设在肌肤侧片103的横向的两侧部的一对侧方片107。另外,一对粘扣带108从背侧腰围区域101A向横向的两外侧伸出。
作为吸收体102,可例示出通过将在纸浆纤维等吸液性纤维中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SAP)的材料成形为规定形状而得的结构体或使SAP层附着在亲水性的片上而得的SAP片等。吸收体102的表面也可以由透液性的薄纸或无纺布等芯包覆片102A构成。
在背侧腰围区域101A,配置有在横向伸缩的腰围伸缩性构件109(例如伸缩性薄膜等),尿布100匹配穿用者的腰围。另外,在尿布100的横向的两侧部,配置有在纵向伸缩的腿围伸缩性构件1010(例如橡胶绳等),尿布100匹配穿用者的腿围。
另外,尿布100在吸收体102的横向的两侧部,设有向肌肤侧立起的一对防漏壁部1011。防漏壁部1011由侧方片107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接合于肌肤侧片103的端部接合部1012和在端部接合部1012的横向外侧使侧方片107从纵向的一端遍及至另一端地与肌肤侧片103接合的纵接合部1013包围,形成袋状。另外,在防漏壁部1011的末端(横向的内侧端),配置有在纵向伸缩的防漏壁部伸缩性构件1014(例如橡胶绳等)。由此,防漏壁部1011能以纵接合部1013的横向的内侧端1013a为竖立起点而向肌肤侧立起。
===尿布100的制造方法===
图11是示意性示出尿布100的制造装置200的一部分的图。图12是凹凸赋形部211、221的放大图。图13A是中间片104的剖视图,图13B是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的剖视图,图13C是肌肤侧片103的第2区域1032的剖视图。图14是示出在肌肤侧片103(连续体)接合有中间片104的状态的图。图15A~图15C是尿布100的折叠工序的说明图。
<<尿布100的制造装置200>>
尿布100的制造装置200具有一对赋形辊210、220和接合辊230。将一对赋形辊中的一方称为第1赋形辊210,将另一方称为第2赋形辊220。在尿布100的制造装置200中,将材料的搬运方向设为MD方向,将与MD方向正交且沿着材料的平面的方向设为CD方向,将与MD方向以及CD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一对赋形辊210、220、接合辊230是将CD方向作为轴向进行旋转的辊。从上方起,依次配置第1赋形辊210、第2赋形辊220、接合辊230,第1赋形辊210与第2赋形辊220相向配置,第2赋形辊220与接合辊230相向配置。
在第1赋形辊210以及第2赋形辊220的各外周面,在其旋转方向上间歇地设有多个凹凸赋形部211、221。在凹凸赋形部211、221,在多个凸部210A、220A之间设有多个凹部210B、220B。两个辊210、220的凹凸赋形部211、221配置成在两个辊210、220的相向位置相互啮合。
<<尿布100的制造方法>>
尿布100的制造方法具有:将肌肤侧片103赋形成凹凸形状的赋形工序;将中间片104和肌肤侧片103接合的接合工序;以及出于包装目的而将尿布100折叠的折叠工序。
(赋形工序)
在赋形工序中,在一对赋形辊210、220之间供给肌肤侧片103的连续体(以下也将肌肤侧片103的连续体简称为肌肤侧片103)。肌肤侧片103的连续方向与制造装置200的MD方向对应,肌肤侧片103的宽度方向与制造装置200的CD方向对应。如前述那样,在一对赋形辊210、220之间,两个辊210、220的凹凸赋形部211、221相互啮合。如图12所示那样,第2赋形辊220的凸部220A进入第1赋形辊210的凹部210B,第1赋形辊210的凸部210A进入第2赋形辊220的凹部220B。因而,经过一对赋形辊210、220之间的肌肤侧片103的肌肤侧面以及非肌肤侧面具有凹凸形状。
可是,在一对赋形辊210、220中,凹凸赋形部211、221间歇地配置。因而,当肌肤侧片103经过一对赋形辊210、220之间时,在两个辊210、220的凹凸赋形部211、221相向的场合,肌肤侧片103被赋形成凹凸形状。在两个辊210、220的凹凸赋形部211、221以外的部位相向的场合,肌肤侧片103未被赋形成凹凸形状。
也就是,在赋形工序中,通过使肌肤侧片103在一对赋形辊210、220间经过,将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图13B)赋形成凹凸形状,没有将在MD方向(搬运方向)与第1区域1031邻接的肌肤侧片103的第2区域1032(图13C)赋形成凹凸形状。在未被凹凸赋形的第2区域1032,其肌肤侧面以及非肌肤侧面变成比第1区域1031的凹凸形状平坦的形状。
另外,优选的是,一对赋形辊210、220被加热,或预先被加热的肌肤侧片103向一对赋形辊210、220之间被供给。这样,可容易维持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的凹凸形状。
(接合工序)
第1区域1031被凹凸赋形的肌肤侧片103沿着第2赋形辊220的外周面连续地被搬运。另一方面,中间片104在被切断成制品尺寸之后,沿着接合辊230的外周面被搬运。中间片104没有利用一对赋形辊210、220被凹凸赋形。因而,相比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的凹凸形状,中间片104(图13A)的肌肤侧面以及非肌肤侧面是平坦的。另外,如图9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尿布100的纵向的一部分配置有中间片104。因而,在接合辊230的外周面,在其旋转方向间歇地搬运多个中间片104。
并且,当肌肤侧片103以及中间片104在第2赋形辊220与接合辊230之间经过时,两个片103、104被两个辊220、230夹压并接合。另外,接合方法可采用粘接剂、热熔、超声波焊接等周知的接合方法。
此时,如图11所示那样,在肌肤侧片103的第2区域1032接合了中间片104的一部分之后,在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接合中间片104的另一部分。由此,如图14所示那样,肌肤侧片103的第2区域1032与中间片104接合的接合区域即第2接合区域1052相比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与中间片104接合的接合区域即第1接合区域1051位于搬运方向的下游侧。
(折叠工序)
之后,在肌肤侧片103以及中间片104的接合片上接合吸收体102、防漏片105等,制造图9所示的展开状态的尿布100。在尿布100的横向与制造装置200的CD方向对应且尿布100的纵向与制造装置200的MD方向(搬运方向)对应的状态下,尿布100如图15A~图15C所示那样被折叠。首先,尿布100在横向(CD方向)的两侧部在折线FL1朝横向的内侧被折叠之后,在尿布100的纵向(搬运方向)的中央CL的折叠线FL2在纵向被对折。以该状态进行包装。图15A~图15C所示的包装用的折叠方法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
<<制造方法的特征部分>>
如上述那样,在使片在一对赋形辊210、220之间经过来进行凹凸赋形的场合,片在多个方向被拉伸,在片中产生纤维的疏密差。例如,肌肤侧片103之中与赋形辊210、220的凸部210A、220A抵接的部位之间的部位在厚度方向被拉伸。因而,如图13B所示那样,在第1区域1031的凹凸的侧壁部1031B,纤维变得稀疏,在凹凸的顶部1031A,纤维变得密集。也就是,相比未被凹凸赋形的第2区域1032,被凹凸赋形的第1区域1031的肌肤侧片103的平面方向上的纤维的疏密差变大。
在纤维的疏密差大的第1区域1031,在搬运肌肤侧片103的拉力的施加方式上产生偏差,肌肤侧片103容易松弛。若在松弛的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接合中间片104,则容易在接合部分产生褶皱。尤其是,相比吸收体102,肌肤侧片103以及中间片104的刚性低而容易松弛。因而,相比在肌肤侧片103上接合吸收体102的场合,在将容易松弛的片103、104彼此接合的本实施方式中会容易产生褶皱。
于是,可以像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那样,在肌肤侧片103的第2区域1032接合中间片104的一部分之后,在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接合中间片104的另一部分。
在未被凹凸赋形而纤维的疏密差小的肌肤侧片103的第2区域1032,容易均等地施加搬运肌肤侧片103的拉力。因而,在绷紧张拉状态的第2区域1032,容易没有褶皱地接合中间片104的一部分。在没有褶皱地被接合的第2区域1032与中间片104接合的接合部分,刚性变高。由此,相比该接合部分位于上游侧的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和中间片104的另一部分,也与先接合的部分的绷紧张拉状态联动,难以松弛。因而,能以绷紧张拉状态将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与中间片104的另一部分接合,在该接合部分难以产生褶皱。
另外,中间片104未连同肌肤侧片103一起被凹凸赋形,其肌肤侧面是平坦的。同样,肌肤侧片103的第2区域1032也未被凹凸赋形,其肌肤侧面是平坦的。由此,第2区域1032以及中间片104的平坦面彼此没有褶皱地被牢固接合。与之联动,第1区域1031以及中间片104也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
另外,由于未将中间片104连同肌肤侧片103一起凹凸赋形,不会有因凹凸赋形而纤维变密集的部分的密度变得过高的情形,可降低刚性。由此,能使凹凸赋形部(第1区域1031)变柔软,能使尿布100的穿用感变好。
另外,优选的是,在接合工序中,如图14所示那样,使肌肤侧片103的第2区域1032与中间片104接合的接合区域(第2接合区域1052)的搬运方向的长度(L102)大于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与中间片104接合的接合区域(第1接合区域1051)的搬运方向的长度(L101)(L102>L101)。这样,以绷紧张拉状态被搬运且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的第2接合区域1052在搬运方向变长,与之联动,第1接合区域1051也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
另外,也可以是,在比第1接合区域1051靠搬运方向的上游侧的第1区域1031的部位,形成不接合中间片104的非接合区域1053。在该场合也优选的是,使第2接合区域1052的搬运方向的长度(L102)大于非接合区域1053的搬运方向的长度(L103)(L102>L103)。这样,以绷紧张拉状态被搬运且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的第2接合区域1052在搬运方向变长,与之联动,第1接合区域1051也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
另外,在非接合区域1053没有接合中间片104,而直接接合刚性高的吸收体102。因而,非接合区域1053尽管是被凹凸赋形的区域,但却难以产生褶皱。于是,优选的是,使第1接合区域1051的搬运方向的长度(L101)小于非接合区域1053的搬运方向的长度(L103)(L101<L103)。这样,有可能产生褶皱的第1接合区域1051在搬运方向变短,能进一步减少尿布100中褶皱的产生。
另外,优选的是,在折叠工序中,如图15B所示那样,在沿尿布100的纵向(搬运方向)与第2接合区域1052重叠的尿布100的位置,将尿布100在纵向折叠。这样,折线不位于被凹凸赋形的第1区域1031,能抑制凹凸赋形崩溃。另外,在第2接合区域1052配置有中间片104,第2接合区域1052刚性较高,故而能可靠地折叠尿布100。
===通过尿布100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尿布100===
图16是由尿布100的制造装置200制造出的尿布100的概略俯视图。图17是示出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和防漏壁部1011的配置的图。图18是变形例的尿布100的概略俯视图。图19A以及图19B是尿的吸收的说明图。图20A~图20C以及图21A~图21C是软便的吸收的说明图。
规定前述的尿布100的制造装置200中的MD方向(材料的搬运方向)与尿布100的纵向对应,CD方向与尿布100的横向对应。另外,规定材料的搬运方向上的上游侧与尿布100的纵向的背侧对应,下游侧与尿布100的纵向的腹侧对应。
这样制造的尿布100的肌肤侧片103具有:利用一对赋形辊210、220被凹凸赋形而具有凹凸形状的第1区域1031;以及在纵向的腹侧与第1区域1031邻接且未被凹凸赋形的第2区域1032。并且,相比第2区域1032,第1区域1031的肌肤侧片103的平面方向上的纤维的疏密差变大。进而,肌肤侧片103具有:在第2区域1032接合了中间片104的一部分的第2接合区域1052;以及在第1区域1031接合了中间片104的另一部分的第1接合区域1051。
根据这样的尿布100,在制造时,能先在容易以绷紧张拉状态被搬运的第2区域1032没有褶皱地接合中间片104,与之联动,也能在被凹凸赋形的第1区域1031以绷紧张拉状态没有褶皱地接合中间片104。由此,难以在肌肤侧片103与中间片104接合的接合区域产生褶皱,尿布100的品质得到提高。
另外,由于中间片104没有连同肌肤侧片103一起被凹凸赋形,所以,中间片104的肌肤侧面相比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的凹凸形状是平坦的。因而,例如与中间片104也连同肌肤侧片103一起被凹凸赋形的场合相比,不会使因凹凸赋形导致纤维密集的部分的密度变得过高,可降低刚性。由此,能使凹凸赋形部(第1区域1031)变柔软,能使尿布100的穿用感变好。
另外,第2区域1032(第2接合区域1052)位于纵向的腹侧、即排尿区域。在第2区域1032,不存在纤维的疏密差小、纤维的密度高且尿难以透过的部位。因而,如图19A以及图19B所示那样,在第2区域1032,在其整个区域能使尿迅速透过,能抑制尿泄漏。另外,在配置有中间片104的第2接合区域1052,除了尿的吸收性提高以外,还能抑制尿的倒流。
另一方面,第1区域1031(第1接合区域1051)位于纵向的背侧、即排便区域。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00的穿用对象者即婴幼儿(尤其是低月数的婴幼儿)的便是软便。因而,容易从第1区域1031中的纤维稀疏的部分(图13B所示的侧壁部1031B)向肌肤侧片103的内侧取入软便。由此,在第1区域1031,能减少残留在表面上的软便的量,能减小软便向穿用者的附着量。
另外,由于第1区域1031的肌肤侧面是凹凸形状,所以相比例如像第2区域1032那样肌肤侧面为平坦的场合,能抑制软便的流动。由此,能抑制软便从背侧或腿围的泄漏。
另外,作为中间片104,可例示相比吸收体102(芯包覆片102A)孔眼粗(纤维间的空隙大)且液体的透过速度(吸收速度)快的片材。例如,作为中间片104,可例示热风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包含交联纤维素纤维的片等。液体的透过速度(吸收速度)的比较能通过周知的方法来进行。例如取得仅是吸收体102的样品和在吸收体102之上配置了中间片104的样品。并且,可以在各样品之上放置圆筒,向圆筒内放入规定量的液体,测定从开始放入液体起直至圆筒内的液体消失为止的时间,进行比较。此外,取得通过电子显微镜等将在厚度方向剖切了吸收体102以及中间片104而得的剖面以20倍~100倍左右的倍率放大得到的图像。并且,可以利用图像解析软件,计算吸收体102(芯包覆片102A)的剖面中的每规定面积的空隙部的面积和中间片104的剖面中的每规定面积的空隙部的面积,进行比较。
另外,纤维的疏密差的比较可通过周知的方法来进行。例如,取得通过电子显微镜等将在厚度方向剖切了第1区域1031以及第2区域1032而得的剖面以20倍~100倍左右的倍率放大得到的图像。并且,可以在第1区域1031的剖面中,计算纤维密集的部分(顶部1031A)的每规定面积的纤维的根数与纤维稀疏的部分(侧壁部1031B)的每规定面积的纤维的根数之差,将该差设为第1区域1031的纤维的疏密差。同样地,可以在第2区域1032的剖面中,计算纤维密集的部分的每规定面积的纤维的根数与纤维稀疏的部分的每规定面积的纤维的根数之差,将该差设为第2区域1032的纤维的疏密差,进行比较。此外,也可以根据放大的剖面图像进行目测比较。
另外,在前述的制造装置200(图11)中,在一对赋形辊210、220的两外周面设有凸部210A、220A,所以第1区域1031的非肌肤侧面形成凹凸形状。因而,在第1区域1031,在肌肤侧片103和在非肌肤侧与肌肤侧片103相邻的材料(中间片104或吸收体102)之间设有空间10313。能在该空间10313中取入更多的软便,能进一步减少残留在肌肤侧片103上的软便的量。
另一方面,未被凹凸赋形的第2区域1032的非肌肤侧面相比第1区域1031的非肌肤侧面是平坦的。因而,第2区域1032以及中间片104的平坦面彼此容易没有褶皱地被牢固接合。与之联动,第1接合区域1051也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
另外,优选的是,在尿布100展开且伸长的状态(图16)下,第2接合区域1052的纵向的长度(L102)大于第1接合区域1051的纵向的长度(L101)(L102>L101)。这样,能使以绷紧张拉状态被搬运且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的第2接合区域1052在纵向加长,与之联动,第1接合区域1051也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另外,能遍及纵向的大范围地配置适于排尿的第2接合区域1052。由此,能使流动性比软便高的尿在纵向长的第2接合区域1052向中间片104迅速转移,能抑制尿泄漏。
另外,优选的是,在尿布100展开且伸长的状态(图16)下,尿布100的纵向的中心CL与第2接合区域1052在纵向重叠。换言之,优选的是,被凹凸赋形的第1区域1031相比尿布100的纵向的中心CL位于背侧。这样,能在相比尿布100的纵向的中心CL靠腹侧的位置配置适于排尿的第2接合区域1052,能在相比尿布100的纵向的中心CL靠背侧的位置配置适于排便的第1区域1031。由此,能抑制尿泄漏,并能减少残留在第1区域1031的软便的量。
另外,尿布100在包装状态下,大多如图15B所示那样在尿布100的纵向的中心CL处在纵向被对折。因而,通过使第2接合区域1052位于尿布100的纵向的中心CL,尿布100难以在凹凸赋形后的第1区域1031被折叠,能抑制凹凸赋形崩溃。另外,在第2接合区域1052配置有中间片104,第2接合区域1052的刚性较高,故而能可靠地折叠尿布100。
另外,优选的是,如图17所示那样,在第1区域1031,在横向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向肌肤侧突出的多个凸部10311。因而,可在一对赋形辊210、220(图11)的外周面上设置在CD方向排列的多个凸部210A、220A。这样,能由赋形辊210、220的凸部210A、220A将容易产生于在MD方向(尿布100的纵向)被搬运的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的纵褶皱(在MD方向延伸的褶皱)断开。由此,难以在第1接合区域1051产生褶皱。
另外,利用在横向排列的多个凸部10311,能抑制朝纵向的背侧流动的软便的速度。由此,能抑制来自背侧的软便的泄漏。
进而,优选的是,在纵向排列有沿横向排列的多个凸部10311。即,优选的是,多个凸部10311在纵向也隔开间隔地排列。这样,能抑制沿横向流动的软便的速度。由此,能抑制软便从腿围开口的泄漏。
另外,第1区域1031的凹凸形状并不限定于图17所例示的构成。例如,也可以将一体化有沿横向排列的多个凸部10311的横向长的凸部在纵向排列多个。另外,在图17中在纵向相邻的凸部10311的横向的位置相同,但也可以错开。
另外,优选的是,在尿布100展开且伸长的状态(图16)下,中间片104的横向的长度W101大于第1区域1031的横向的长度W102的一半(W101>W102/2)。另外,也可以如图18的变形例那样,在尿布100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中间片104的横向的长度W101大于第1区域1031的横向的长度W102(W101>W102)。
这样,通过加长中间片104的横向的长度W101,能使以绷紧张拉状态被搬运且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的第2接合区域1052在横向变长。由此,与第2接合区域1052联动,第1接合区域1051也容易遍及横向的大范围地没有褶皱地被接合。另外,通过在横向较长地配置适于排尿的第2接合区域1052,能遍及横向的大范围地使尿向中间片104迅速转移,能抑制尿泄漏。
另外,优选的是,在尿布100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如图17所示那样,横向上的防漏壁部1011的竖立起点(纵接合部1013的横向的内侧端1013a)相比第1区域1031位于横向的外侧。也就是,优选的是,在形成凹凸形状而纤维的疏密差大的第1区域1031,没有防漏壁部1011的竖立起点。这样,防漏壁部1011的立起变稳定,能在防漏壁部1011阻挡软便。
另外,肌肤侧片103的第1区域1031也可以具有在纵向的背侧与第1接合区域1051邻接且未接合中间片104的非接合区域1053。
如前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00的穿用对象者即婴幼儿(尤其是低月数的婴幼儿)的便是软便。于是,本申请发明人分别在第1接合区域1051以及非接合区域1053放置模拟软便的人工便来进行观察。另外,在经过规定时间以后,在放置了人工便的区域放置人工皮肤,在人工皮肤之上放置重物(放置尿布穿用期间的婴幼儿的体压程度的重物),然后观察人工便向人工皮肤的附着量。
其结果,残留在第1接合区域1051上的人工便的粘度比残留在非接合区域1053上的人工便的粘度高。另外,残留在第1接合区域1051上的人工便的量(每规定面积的量)比残留在非接合区域1053上的人工便的量(每规定面积的量)多。由此,便向放置于第1接合区域1051的人工皮肤的附着量比便向放置于非接合区域1053的人工皮肤的附着量多。
可认为上述的现象的理论如下。
在第1接合区域1051,如图20A~图20C所示那样,首先,软便进入肌肤侧片103的向肌肤侧突出的凸部10311之间的凹部10312。这样,进入到凹部10312的软便的水分向与凹部10312相接的中间片104迅速转移,软便的粘度变高。另外,软便的水分的透过速度比软便整体向肌肤侧片103的内侧被取入的速度快。因而,在软便整体被取入到肌肤侧片103的内侧之前,软便的粘度变高。粘度变高后的软便难以被取入到肌肤侧片103的内侧。因而,可认为,在第1接合区域1051,残留在表面上的软便的粘度高,另外软便的残留量以及向皮肤的附着量变得比较多。
另一方面,在非接合区域1053,如图21A~图21C所示那样,中间片104不位于肌肤侧片103的下层。因而,不是仅有进入到肌肤侧片103的凹部10312中的软便的水分先发生转移,而是软便整体被取入到肌肤侧片103的内侧。尤其是,由于肌肤侧片103的凹凸的侧壁部1031B的纤维稀疏,所以软便从侧壁部1031B被取入到凸部10311的内侧的空间10313。因而,可认为,在非接合区域1053,残留在表面上的软便的粘度没有变高,另外软便的残留量以及向皮肤的附着量变少。
因而,可以如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00那样,在第1接合区域1051的背侧设置非接合区域1053。这样,首先,能使排泄到第1接合区域1051的软便或流入第1接合区域1051的软便的水分向中间片104迅速转移。由此,能抑制软便的流动(速度),能抑制来自背侧的软便的泄漏。之后,能将超越残留有粘度高的软便的第1接合区域1051而流入背侧的非接合区域1053的软便向肌肤侧片103的内侧取入。由此,能减少残留在肌肤侧片103上的软便的量,能抑制软便向穿用者的肌肤的附着。
进而,优选的是,在尿布100展开且伸长的状态(图16)下,第1接合区域1051的纵向的长度(L101)小于非接合区域1053的纵向的长度(L103)(L101<L103)。这样,能遍及纵向的大范围地配置容易将软便向肌肤侧片103的内侧取入的非接合区域1053。由此,能进一步减少残留在肌肤侧片103上的软便的量。另外,有可能产生褶皱的第1接合区域1051在纵向变短,难以在肌肤侧片103上产生褶皱。
另外,优选的是,在尿布100展开且伸长的状态(图16)下,第2接合区域1052的纵向的长度(L102)大于非接合区域1053的纵向的长度(L103)(L102>L103)。更优选的是,第2接合区域1052的纵向的长度(L102)可大于将第1接合区域1051的纵向的长度(L101)与非接合区域1053的纵向的长度(L103)合计而得的长度(L102>L101+L103)。
这样,能将适于排尿的第2接合区域1052遍及纵向的大范围地配置,能遍及纵向的大范围地使尿向中间片104迅速转移,能抑制尿泄漏。另外,能在纵向较长地配置以绷紧张拉状态被搬运且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的第2接合区域1052,与之联动,第1接合区域1051也容易没有褶皱地被接合。
另外,在尿布100展开且伸长的状态(图16)下,第1接合区域1051的纵向的长度(L101)可小于尿布100的纵向的长度(制品长度L104)的一半长度(L101<L104/2)。更优选的是,第1接合区域1051的纵向的长度(L101)与非接合区域1053的纵向的长度(L103)的合计长度可小于尿布100的制品长度(L104)的一半长度(L101+L103<L104/2)。这样,有可能产生褶皱的第1接合区域1051在纵向变短,难以在肌肤侧片103产生褶皱。另外,能在相比尿布100的纵向的中心CL靠背侧的排便区域配置第1接合区域1051以及非接合区域1053。
另外,第1区域1031所形成的凹凸形状的凸部10311的纤维的密度较高,刚性较高。在带型的尿布100的场合,在纵向与粘扣带108重叠的部位会更强力地贴紧于穿用者的肌肤。于是,优选的是,如图9所示那样,在尿布100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第1区域1031相比粘扣带108的纵向的中心108a位于纵向的腹侧。这样,第1区域1031的刚性高的部位没有利用粘扣带108强力地贴紧于穿用者的肌肤,能使穿用感变好。
同样地,在带型的尿布100的场合,在纵向与腰围伸缩性构件109重叠的部位会更强力地贴紧于穿用者的肌肤。于是,优选的是,如图9所示那样,在尿布100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第1区域1031相比腰围伸缩性构件109位于纵向的腹侧。这样,第1区域1031的刚性高的部位没有利用腰围伸缩性构件109强力地贴紧于穿用者的肌肤,能使穿用感变好。
===肌肤侧片103的变形例===
<第1变形例>
也可以是,第1区域1031的肌肤侧面以及非肌肤侧面中的一方是凹凸形状,另一方是比一方平坦的形状(未图示)。这样的第1区域1031由一对赋形辊210、220形成,仅在一对赋形辊210、220中的一方的外周面设置凸部而另一方的外周面平坦。在该场合,也通过在未被凹凸赋形的第2区域1032先接合中间片104,从而难以在肌肤侧片103与中间片104接合的接合区域产生褶皱。
<第2变形例>
目前为止,将第2区域1032形成为平坦的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形成肌肤侧片103的材料的肌肤侧面是具有凹凸形状的无纺布(例如通过向纤维网喷吹流体而形成出凹凸形状的无纺布),第2区域1032的肌肤侧面是凹凸形状。在该场合,第2区域1032的纤维的疏密差也比由一对赋形辊210、220凹凸赋形的第1区域1031小。
另外,也可以在对第1区域1031以及第2区域1032实施了凹凸赋形之后,仅对第1区域1031实施进一步的凹凸赋形。在该场合,第2区域1032的纤维的疏密差也比第1区域1031小。
因而,在上述的场合,也通过在第2区域1032先接合中间片104,从而难以在肌肤侧片103与中间片104接合的接合区域产生褶皱。
<第3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第1接合区域1051的背侧设有非接合区域1053,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尿布100的纵向上,中间片104向背侧延伸超过第1区域1031的背侧的端部,遍及第1区域1031的纵向的整个区域接合中间片104,不存在非接合区域1053。
以上,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示例,并非用以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性解释。本发明在不脱离其构思的范围内可进行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当然包含其等同构成。
例如第1接合区域1051、第2接合区域1052、非接合区域1053、中间片104的纵向(搬运方向)或横向的长度的关系、第1区域1031与防漏壁部1011的位置关系等并不限定于上述构成。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带型一次性尿布(吸收性物品),
2 吸收体,3 肌肤侧片,4 中间片,
5 防漏片,6 外装片,7 侧方片,
8 粘扣带,9 腰围伸缩性构件,
10 腿围伸缩性构件,11 防漏壁部,
20、21 赋形辊,
31 第1表面区域,31A 顶部,31B 侧壁部,
32 第2表面区域,
33 第1配置区域(配置区域),34 第1非配置区域(非配置区域),
35 第2配置区域,
100 带型一次性尿布(吸收性物品),
102 吸收体,103 肌肤侧片,104 中间片,
105 防漏片,106 外装片,107 侧方片,
108 粘扣带,109 腰围伸缩性构件,
1010 腿围伸缩性构件,1011 防漏壁部,
210、220 赋形辊(一对辊),210A、220A 凸部,
1031 第1区域,1031A 顶部,1031B 侧壁部,
10311 凸部,10312 凹部,10313 空间,
1032 第2区域,
1051 第1接合区域,1052 第2接合区域,1053 非接合区域。

Claims (28)

1.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纵向以及横向,
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体、相比上述吸收体位于肌肤侧的肌肤侧片、以及位于上述吸收体与上述肌肤侧片之间的中间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肌肤侧片具有第1表面区域和第2表面区域,该第1表面区域具有第1表面形状,该第2表面区域具有与上述第1表面形状不同的第2表面形状,
上述第1表面区域具有从肌肤侧与上述中间片重叠的配置区域、以及不与上述中间片重叠的非配置区域,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
上述配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比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纵向的中心位于背侧,
上述非配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比上述配置区域位于上述纵向的背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表面区域的上述肌肤侧片的平面方向上的纤维疏密差比上述第2表面区域的上述肌肤侧片的平面方向上的纤维疏密差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表面区域,在上述肌肤侧片和在非肌肤侧与上述肌肤侧片相邻的材料之间设有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表面区域,上述肌肤侧片具有凹凸形状,凹凸的侧壁部的纤维密度比凹凸的顶部的纤维密度稀疏。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表面区域具有从肌肤侧与上述中间片重叠的第2配置区域,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第2配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比上述配置区域位于上述纵向的腹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第2配置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比将上述配置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与上述非配置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合计而得的长度长。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是一对粘扣带从背侧腰围区域朝上述横向的两外侧伸出的带型吸收性物品,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第1表面区域相比上述粘扣带的上述纵向的中心位于上述纵向的腹侧。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是一对粘扣带从背侧腰围区域朝上述横向的两外侧伸出的带型吸收性物品,
在上述背侧腰围区域配置有在上述横向伸缩的腰围伸缩性构件,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第1表面区域相比上述腰围伸缩性构件位于上述纵向的腹侧。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非配置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比上述配置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长。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表面区域,在上述横向排列有向肌肤侧突出的多个凸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表面区域,在上述纵向排列有上述多个凸部。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非配置区域的上述横向的长度比上述配置区域的上述横向的长度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收体的上述横向的两侧部,设有向肌肤侧立起的一对防漏壁部,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在上述横向从上述配置区域伸出的上述非配置区域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相比上述防漏壁部位于上述横向的中央侧。
14.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体、相比上述吸收体位于肌肤侧的肌肤侧片、以及位于上述吸收体与上述肌肤侧片之间的中间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
赋形工序,通过使上述肌肤侧片经过在至少一方的辊的外周面设有凸部的一对辊之间,将上述肌肤侧片的第1区域赋形成凹凸形状,不将在上述肌肤侧片的搬运方向与上述第1区域邻接的上述肌肤侧片的第2区域赋形成凹凸形状;以及
接合工序,将肌肤侧面比上述第1区域的凹凸形状平坦的中间片与上述肌肤侧片接合,其中,在上述肌肤侧片的上述第2区域接合了上述中间片的一部分之后,在上述肌肤侧片的上述第1区域接合上述中间片的另一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第2区域与上述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的上述搬运方向的长度比上述第1区域与上述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的上述搬运方向的长度长。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相比上述第1区域与上述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位于上述搬运方向的上游侧的上述第1区域的部位,形成不接合上述中间片的非接合区域,
使上述第1区域与上述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的上述搬运方向的长度比上述非接合区域的上述搬运方向的长度短。
17.如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相比上述第1区域与上述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位于上述搬运方向的上游侧的上述第1区域的部位,形成不接合上述中间片的非接合区域,
使上述第2区域与上述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的上述搬运方向的长度比上述非接合区域的上述搬运方向的长度长。
18.如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折叠工序,该折叠工序在沿上述搬运方向跟上述第2区域与上述中间片接合的接合区域重叠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位置将上述吸收性物品折叠。
19.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纵向以及横向,
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体、相比上述吸收体位于肌肤侧的肌肤侧片、以及位于上述吸收体与上述肌肤侧片之间的中间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肌肤侧片包括具有凹凸形状的第1区域、以及在上述纵向的腹侧与上述第1区域邻接的第2区域,
上述第1区域的上述肌肤侧片的平面方向上的纤维疏密差比上述第2区域的上述肌肤侧片的平面方向上的纤维疏密差大,
上述中间片的肌肤侧面比上述第1区域的凹凸形状平坦,
上述肌肤侧片具有在上述第2区域接合了上述中间片的一部分的第2接合区域、以及在上述第1区域接合了上述中间片的另一部分的第1接合区域。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区域的非肌肤侧面具有凹凸形状,上述第2区域的非肌肤侧面比上述第1区域的非肌肤侧面平坦。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第2接合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比上述第1接合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长。
22.如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区域具有在上述纵向的背侧与上述第1接合区域邻接且未接合上述中间片的非接合区域,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第1接合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比上述非接合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短。
23.如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区域具有在上述纵向的背侧与上述第1接合区域邻接且未接合上述中间片的非接合区域,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第2接合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比上述非接合区域的上述纵向的长度长。
24.如权利要求19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纵向的中心在上述纵向与上述第2接合区域重叠。
25.如权利要求19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区域,在上述横向排列有向肌肤侧突出的多个凸部。
26.如权利要求19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中间片的上述横向的长度比上述第1区域的上述横向的长度的一半长。
27.如权利要求19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中间片的上述横向的长度比上述第1区域的上述横向的长度长。
28.如权利要求19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吸收体的上述横向的两侧部,设有向肌肤侧立起的一对防漏壁部,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横向上的上述防漏壁部的竖立起点相比上述第1区域位于上述横向的外侧。
CN201980054983.8A 2018-08-21 2019-08-21 吸收性物品以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6015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4718A JP7084823B2 (ja) 2018-08-21 2018-08-21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JP2018-154718 2018-08-21
JP2018-154717 2018-08-21
JP2018154717A JP7016305B2 (ja) 2018-08-21 2018-08-21 吸収性物品
PCT/JP2019/032540 WO2020040164A1 (ja) 2018-08-21 2019-08-21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510A true CN112601510A (zh) 2021-04-02
CN112601510B CN112601510B (zh) 2022-09-16

Family

ID=69592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4983.8A Active CN112601510B (zh) 2018-08-21 2019-08-21 吸收性物品以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2) EP3824857A4 (zh)
CN (1) CN112601510B (zh)
WO (1) WO202004016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7712A (zh) * 2022-01-28 2022-06-14 广东康怡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吸收的夜用卫生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79807B2 (ja) * 2020-03-31 2022-06-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70914A (ja) * 2010-09-28 2012-04-12 Daio Paper Corp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30236700A1 (en) * 2010-11-30 2013-09-12 Unicham Corporation Liquid-pervious shee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3458846A (zh) * 2011-04-04 2013-12-18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吸收性物品
CN203841914U (zh) * 2012-10-31 2014-09-24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4684516A (zh) * 2012-09-28 2015-06-0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JP2016178991A (ja) * 2015-03-23 2016-10-1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7176316A (ja) * 2016-03-29 2017-10-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0420B2 (ja) 2002-11-13 2008-05-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4654155B2 (ja) * 2006-05-12 2011-03-16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TWI454250B (zh) * 2007-08-28 2014-10-01 Kao Corp 賦形薄片及使用其之吸收性物品
JP5973156B2 (ja) * 2010-12-21 2016-08-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946122B2 (ja) 2012-02-24 2016-07-0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70914A (ja) * 2010-09-28 2012-04-12 Daio Paper Corp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30236700A1 (en) * 2010-11-30 2013-09-12 Unicham Corporation Liquid-pervious shee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3458846A (zh) * 2011-04-04 2013-12-18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吸收性物品
CN104684516A (zh) * 2012-09-28 2015-06-0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203841914U (zh) * 2012-10-31 2014-09-24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JP2016178991A (ja) * 2015-03-23 2016-10-1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7176316A (ja) * 2016-03-29 2017-10-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7712A (zh) * 2022-01-28 2022-06-14 广东康怡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吸收的夜用卫生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510B (zh) 2022-09-16
WO2020040164A1 (ja) 2020-02-27
EP3824857A4 (en) 2021-09-29
EP4046617A1 (en) 2022-08-24
EP3824857A1 (en) 202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71120B1 (ja)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シート状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TWI453003B (zh)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
US11963854B2 (en) Elastic core composite or assembly, an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elastic composite assembly
WO2010074131A1 (ja) 着用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30088226A1 (en) Disposable diaper including absorbent product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529644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601510B (zh) 吸收性物品以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JP5977590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KR101518098B1 (ko) 흡수성 물품의 제조 방법
TWI391130B (zh) Th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osable shorts type diaper
JP2002519142A (ja) バリヤーフラップを含む外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た外部シート
CN106163477B (zh)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TWI409054B (zh) Th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osable shorts type diaper
JP7084823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JP2022062384A (ja) 伸縮シート、吸収性物品および伸縮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993591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の製造方法
RU2774347C1 (ru)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впитывающего изделия
JP684718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825045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5139773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04065379A (ja) 収縮吸収材、体液吸収性物品、ならびに収縮吸収材の製造方法
JP2023119347A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オムツ
JP2011103943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の製造方法
JP2016067602A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