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96361A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96361A
CN112596361A CN202010494269.5A CN202010494269A CN112596361A CN 112596361 A CN112596361 A CN 112596361A CN 202010494269 A CN202010494269 A CN 202010494269A CN 112596361 A CN112596361 A CN 112596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end portion
fixing device
holding member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42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田敏行
小林丈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96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63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35Handling of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215/00139Belt
    • G03G2215/00143Meandering prevention
    • G03G2215/00151Meandering prevention using edge limit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30)具有带(44)、加压辊(34)、加热器(46)及保持构件(72)。加热器(46)沿与搬送方向正交的轴方向延伸,对带(44)进行加热。进而,加热器(46)具有与内周面(45A)接触的接触部(47)与非接触部(48)。非接触部(48)较接触部(47)配置在两外侧,具有比接触部(47)的第一端部(64)的厚度厚的第二端部(68),且与带(44)非接触。保持构件(72)在搬送方向上与第二端部(68)接触,由此来保持加热器(46)。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其具有:加热体;加热体保持构件,固定保持所述加热体;定影套筒(sleeve),与所述加热体滑动,包含具有可挠性且为无接头带(endlessbelt)状的金属基层;以及加压构件,经由所述定影套筒而与所述加热体形成辊隙(nip),且利用辊隙部,在定影套筒与加压构件之间夹持搬送被加热体而进行定影,所述加热体较所述加热体保持构件而突出至滑动面侧,在此构成的定影装置中,突出的加热体的滑动部端面边缘部的形状为R0.2以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928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在具有与通过旋转来搬送记录介质的旋转体接触、且搬送方向的端部的厚度比中央部的厚度薄的加热构件的构成中,与仅保持薄的端部的构成相比,抑制在旋转体旋转的情况下加热构件的位置朝搬送方向偏离的现象。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第一方案的定影装置包括:旋转体,为中空且绕自轴旋转;加压构件,与所述旋转体一同对记录介质进行加压,伴随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沿搬送方向搬送记录介质;加热构件,与所述旋转体的内周面接触地配置,沿与所述搬送方向正交的轴方向延伸,对所述旋转体进行加热,且所述加热构件具有接触部及非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周面接触,所述非接触部配置在所述轴方向上的较所述接触部为两外侧,在所述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具有比所述接触部的第一端部的厚度厚的第二端部,且与所述旋转体非接触;以及保持构件,在所述搬送方向上与至少所述第二端部接触,由此来保持所述加热构件。
在第二方案的定影装置的所述接触部,在所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形成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非接触部,在所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形成所述第二端部,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搬送方向上与所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所述第二端部接触。
第三方案的定影装置的所述第一端部的一部分在从所述轴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倒角部。
第四方案的定影装置的所述第二端部的一部分在从所述轴方向观察时较所述倒角部突出至外侧。
第五方案的定影装置的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搬送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接触。
第六方案的定影装置中,所述保持构件中的在所述搬送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向的部位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第一高度、与所述保持构件中的在所述搬送方向上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向的部位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第二高度一致。
第七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像形成部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显影剂像;以及第一方案至第六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通过对所述显影剂像进行加热及加压,从而使其定影至所述记录介质。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案的定影装置,在具有与通过旋转来搬送记录介质的旋转体接触、且搬送方向的端部的厚度比中央部的厚度薄的加热构件的构成中,与仅保持薄的端部的构成相比,能够抑制在旋转体旋转的情况下加热构件的位置朝搬送方向偏离的现象。
根据第二方案的定影装置,在朝搬送方向的上游侧抽出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与在搬送方向的上游侧无保持构件的构成相比,能够抑制加热构件的位置发生偏离的现象。
根据第三方案的定影装置,与从轴方向观察时第一端部具有阶差的构成相比,能够抑制因与旋转体的接触造成的旋转体的磨损。
根据第四方案的定影装置,能够在接触部中的第一端部以外的部位的厚度范围内加厚第二端部的厚度。
根据第五方案的定影装置,与保持构件和第一端部为非接触的构成相比,能够抑制加热构件的搬送方向的偏离。
根据第六方案的定影装置,与第一高度比第二高度低的构成相比,在第一端部整体朝搬送方向变形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第一端部的变形。
根据第七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与未限制加热构件的接触部的偏离的构成相比,能够抑制因加热构件的偏离引起的图像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3是从辊隙部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带、加热构件及保持构件的底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的纵剖面图(图3的4-4线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构件的一部分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加热构件及保持构件的局部剖面图(图3的6-6线剖面图的一部分)。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加热构件及保持构件的局部剖面图(图3的7-7线剖面图的一部分)。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加热构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加热构件的一部分的局部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0:图像形成装置
16:像形成部(像形成部件的一例)
30:定影装置
34:加压辊(加压构件的一例)
44:带(旋转体的一例)
45A:内周面
46:加热器(加热构件的一例)
47:接触部
48:非接触部
64:第一端部
65:倒角部
68:第二端部
72:保持构件
90:定影装置
92:加热器(加热构件的一例)
96:第一端部
97:倒角部
G:墨粉像(显影剂像的一例)
ha:第一高度
hb:第二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定影装置的一例,对图像形成装置10及定影装置30进行说明。
〔整体构成〕
图1中表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0。图像形成装置10是包含下述部分而构成,即:收容部12,收容纸张P;搬送部14,搬送纸张P;像形成部16,在纸张P上形成墨粉像G;控制部18,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的动作;以及定影装置30。以后的说明中,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将高度方向称作“装置高度方向”,将纵深方向称作“装置纵深方向”,将左右方向称作“装置宽度方向”。装置高度方向、装置纵深方向及装置宽度方向是彼此正交的方向。
纸张P为记录介质的一例。墨粉像G为显影剂像的一例。搬送部14从收容部12朝向装置高度方向的上侧,沿着搬送路径T来搬送纸张P。像形成部16为像形成部件的一例。而且,作为一例,像形成部16构成为,使用单色或多色的墨粉来进行作为现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带电、曝光、显影、转印的各工序,以在纸张P上形成墨粉像G。
〔主要部分构成〕
接下来,对定影装置30进行说明。
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30具有:作为装置本体的框体32;加热部40,设在框体32内,且被配置在相对于搬送纸张P的搬送路径T的其中一侧;以及加压辊34,设在框体32内,且被配置在相对于搬送路径T的另一侧。作为一例,搬送路径T的延伸方向(纸张P的搬送方向)与装置高度方向一致。定影装置30中,作为纸张P的搬送方式的一例,采用了中心配准(centerregistration)方式,所述中心配准方式是使装置纵深方向上的搬送路径T的中央与纸张P的中央一致于相同位置来搬送纸张P的方式。定影装置30通过对墨粉像G进行加热及加压而使其定影至纸张P。
<加压辊>
加压辊34为加压构件的一例,具有将装置纵深方向作为轴方向的轴构件35、弹性层36及脱模层37。轴构件35由未图示的轴承予以支撑,通过未图示的马达而旋转。进而,轴构件35被包含未图示的弹簧的按压构件按压向相对于搬送路径T的加热部40侧。并且,加压辊34与后述的带44一同对纸张P进行加压,伴随带44的旋转,沿搬送方向来搬送纸张P。
<加热部>
作为一例,加热部40具有支撑框架42、带44、加热器46、保持构件72及未图示的温度探测部。另外,在纸张P的非通纸状态下,将带44的外周面与加压辊34的外周面所接触的部位称作辊隙部NP。温度探测部是包含未图示的热敏电阻及恒温器(thermostat)而构成,被用于辊隙部NP处的定影温度的控制及过剩的温度上升的抑制。
(支撑框架)
支撑框架42是在装置纵深方向上长的构件。从装置纵深方向观察时,支撑框架42的剖面形状呈朝向加压辊34侧开口的U字状。而且,支撑框架42的装置纵深方向的两端部被支撑于框体32的未图示的侧板,中央部分被配置在后述的带44的内侧。
以后的说明中,将支撑框架42及带44的轴方向(长边方向)称作Z方向。而且,将与Z方向正交且在定影装置30内搬送纸张P的搬送方向称作X方向。进而,将与X方向及Z方向正交且成为后述的加热器46的厚度方向的方向称作Y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Z方向与装置纵深方向一致,X方向与装置高度方向一致,Y方向与装置宽度方向一致。
在对相对于X方向中央的其中一侧与另一侧进行区分时,与装置高度方向一致地称作上侧、下侧。在对相对于Y方向中央的其中一侧与另一侧进行区分时,称作加热侧、加压侧。在对相对于Z方向中央的其中一侧与另一侧进行区分时,与装置纵深方向一致地称作里侧、跟前侧。
(带)
带44是中空且绕自轴旋转的旋转体的一例,形成为筒状(无接头状)。将带44的厚度方向内侧的面称作内周面45A。将带44的厚度方向外侧的面称作外周面45B。带44的轴方向为Z方向。
而且,作为一例,带44采用对外周面45B实施有氟涂覆的聚酰亚胺树脂制的构件。带44的Z方向两端部由未图示的盖(cap)构件可旋转地予以支撑。进而,带44伴随(从动于)加压辊34的旋转而朝图中箭头R方向旋转,由此来沿X方向搬送纸张P。
如图3所示,将带44的Z方向的长度设为L1〔mm〕。长度L1比图像形成装置10(参照图1)中所用的最大尺寸的纸张P的Z方向的长度长。
(加热器)
图2所示的加热器46为加热构件的一例。而且,加热器46是与内周面45A接触地配置,沿与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Z方向延伸。并且,加热器46构成为,通过来自未图示的电源的通电而发热,以对带44进行加热。
如图3所示,加热器46形成为Z方向长而X方向短的矩形板状。而且,加热器46具有:接触部47,构成Z方向的中央部分;以及两个非接触部48,配置在Z方向上的较接触部47为两外侧。接触部47与非接触部48是根据是否具有后述的第一端部64来区分。将接触部47的Z方向的长度设为L2〔mm〕。长度L2比已述的长度L1长。将一个非接触部48的Z方向的长度设为L3〔mm〕。作为一例,长度L3为长度L2的1/12以上且1/8以下的长度。接触部47的Z方向的除了两端部以外的部分与内周面45A(参照图2)接触。非接触部48与带44非接触。
图4中表示了加热器46的纵剖面图(X-Y剖面图)。从Z方向观察时,作为一例,加热器46具有基板52、及用于对带44进行加热的发热部54。另外,图4中,为了便于理解地表示发热部54的构成,相对于基板52而放大表示了发热部54,但实际上,发热部54的Y方向的厚度比基板52的Y方向的厚度薄。因此,图4以外的图中,在图示加热器46的情况下,将加热器46的外形视为与基板52的外形大致等同而将加热器46表示为板状。
基板52包含Z方向长而X方向短的矩形板。而且,作为一例,基板52包含氧化铝的成形体。作为一例,基板52的Y方向的厚度为1〔mm〕左右。将基板52中的、Y方向的加压侧的面称作表面52A,将加热侧的面称作背面52B。作为一例,基板52是通过切断氧化铝制的大的板材而从所述板材切取了多片中的一片。
图5中表示了接触部47与非接触部48的边界部分的基板52的一部分。另外,接触部47与非接触部48的假想(看不到)边界K1以两点链线来表示。发热部54(参照图4)被省略。
接触部47具有基部62与第一端部64沿X方向排列的构成。基部62与第一端部64的假想(看不到)边界K2以两点链线来表示。另外,边界K2是在X-Y剖面上,将表示成为后述倒角部65的X方向起点的位置的假想点沿Z方向相连而获得的边界。作为一例,第一端部64形成在接触部47的X方向的上侧(下游侧)及下侧(上游侧)。换言之,基部62是接触部47中的除了第一端部64以外的部位,是在X方向及Z方向上厚度大致相同的板状的部位。另外,图5中,表示了基部62的一部分与X方向上侧的第一端部64。
从Z方向观察时,第一端部64的一部分形成为倒角部65。作为一例,倒角部65构成为第一端部64中的较Y方向中央偏靠加压侧的部分。而且,作为一例,倒角部65是经R倒角的部位。换言之,从Z方向观察时,倒角部65形成为圆弧状。而且,作为一例,第一端部64的相当于X方向宽度的长度为相当于圆弧状部分的半径的长度。此处,将第一端部64的X方向的端面(较Y方向中央偏靠加热侧的面)称作侧面64A,将倒角部65的圆弧状部分的表面称作曲面65A。侧面64A沿着Y-Z面。曲面65A是与侧面64A连续地形成。而且,从Z方向观察时,曲面65A朝向外侧鼓出。
若设侧面64A的Y方向的厚度(高度)为t1〔mm〕、基部62的Y方向的厚度为t2〔mm〕,则t1<t2。而且,作为一例,厚度t1为厚度t2的1/3以上且2/3以下的大小。
非接触部48具有基部66与第二端部68。基部66与第二端部68的假想(看不到)边界K3以两点链线来表示。作为一例,边界K2与边界K3位于沿着Z方向的同一直线上。作为一例,第二端部68形成在非接触部48的X方向的上侧(下游侧)及下侧(上游侧)。换言之,基部66是非接触部48中的除了第二端部68以外的部位,是在X方向及Z方向上厚度大致相同的板状的部位。另外,图5中,表示了基部66的一部分与X方向上侧的第二端部68。
从Z方向观察时,第二端部68的一部分(较Y方向中央偏靠加压侧的部分)形成为长方形状。基部66的Y方向的厚度为t2〔mm〕。基部66的Y方向加压侧的面与基部62的Y方向加压侧的面对齐在同一面上。而且,第二端部68的成为X方向端面的侧面68A与侧面64A在沿着Y-Z面的同一面上对齐。
若设第二端部68的Y方向厚度为t3〔mm〕,则t3=t2。换言之,非接触部48在X方向的下游侧,具有比第一端部64的厚度厚的第二端部68。
如图8所示,从Z方向观察时,第二端部68的一部分较倒角部65(曲面65A)突出至外侧。此处,将第二端部68中的较第一端部64突出至外侧的部位且位于已述的边界K1(参照图5)的面称作侧面69。侧面69为沿着X-Y面的平面。
如图4所示,作为一例,发热部54具有两个电阻体55、两个电极56(图示为一个)、保护部57及平滑部58。作为一例,发热部54整体的Y方向的厚度为60〔μm〕左右。两个电阻体55是与基板52的表面52A接触,且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两个电阻体55是与纸张P的Z方向的长度一致地,分别沿Z方向延伸。两个电极56逐个地连接于两个电阻体55的Z方向两端部。
发热部54中,在两个电极56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通过从所述电源对两个电阻体55进行通电,以使两个电阻体55发热。保护部57覆盖电阻体55及电极56。平滑部58与内周面45A接触。而且,平滑部58包含与带44的摩擦系数低的材料,以使带44的滑动引起的摩擦阻力变低。
如图2所示,加热器46是将Y方向作为厚度方向而配置在带44的内侧,且由后述的保持构件72予以保持。具体而言,加热器46相对于辊隙部NP的带44而配置在Y方向的加热侧,与内周面45A接触。这样,加热器46在辊隙部NP处,与加压辊34一同夹着带44及纸张P,由此来对带44及纸张P进行加压及加热。另外,在加压时作用于加热器46的负荷经由保持构件72而传递至支撑框架42。因此,加热器46的变形得到抑制。
(保持构件)
作为一例,图2所示的保持构件72是在Z方向上长的聚酰亚胺树脂制的构件,且包含配置在X方向下侧(上游侧)的上游侧保持构件74、及配置在X方向上侧(下游侧)的下游侧保持构件75。
上游侧保持构件74及下游侧保持构件75被安装于支撑框架42的加压侧的端部。而且,作为一例,上游侧保持构件74及下游侧保持构件75在X方向上接触至第一端部64(参照图5)及第二端部68,由此来保持加热器46。换言之,保持构件72在X方向上接触至X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第二端部68。而且,保持构件72在X方向上与带44的厚度方向的第一端部64的一部分(侧面64A)接触。
此处,上游侧保持构件74中的保持加热器46的部分、与下游侧保持构件75中的保持加热器46的部分相对于X方向的中央而大致对称地构成。因此,对下游侧保持构件75进行说明,而省略上游侧保持构件74的说明。
如图6所示,将下游侧保持构件75中的保持接触部47的部分称作第一保持部76。第一保持部76具有被安装部77与凹陷部78。从Z方向观察时,被安装部77形成为朝Y方向的加热侧开口的剖面U字状。而且,在被安装部77中,插入并固定(粘合)有支撑框架42的一端部。
从Z方向观察时,凹陷部78具有:接触面78A,沿着X方向延伸;以及接触面78B,从接触面78A的下游侧端朝向Y方向的加压侧延伸。接触面78A在Y方向上与加热器46的背面52B中的X方向的下游侧端部接触。接触面78B在X方向上与加热器46的侧面64A接触。由此,接触部47在X方向及Y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如图7所示,将下游侧保持构件75中的保持非接触部48的部分称作第二保持部82。第二保持部82具有被安装部83及凹陷部84。从Z方向观察时,被安装部83形成为朝Y方向的加热侧开口的剖面U字状。而且,在被安装部83中,插入并固定(粘合)有支撑框架42的一端部。
从Z方向观察时,凹陷部84具有:接触面84A,沿着X方向延伸;以及接触面84B,从接触面84A的下游侧端朝向Y方向的加压侧延伸。即,从Z方向观察时,凹陷部84形成为剖面L字状。接触面84A与已述的接触面78A(参照图6)以配置于同一面上的方式而连续。接触面84B与已述的接触面78B(参照图6)以配置于同一面上的方式而连续。接触面84A在Y方向上与加热器46的背面52B中的X方向的下游侧端部接触。接触面84B在X方向上与加热器46的侧面68A接触。由此,非接触部48在X方向及Y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图6及图7中,在X方向上与第一端部64相向的部位的厚度方向(此处为Y方向)的第一高度ha、和在X方向上与第二端部68相向的部位的厚度方向(此处为Y方向)的第二高度hb一致为相同的高度。
在上游侧保持构件74(参照图2)及下游侧保持构件75的Z方向的两端部,设有未图示的耐热树脂构件。通过所述耐热树脂构件,加热器46在Z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而且,通过介隔所述耐热树脂构件,从而上游侧保持构件74与下游侧保持构件75一体地设置。另外,加热器46在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上未粘合于保持构件72。
〔作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0及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30中,加热器46通过通电而发热,由此,带44受到加热。继而,形成有墨粉像G的纸张P进入带44与加压辊34之间(辊隙部NP),由此,墨粉像G受到加热及加压而被定影至纸张P。定影有墨粉像G的纸张P伴随加压辊34及带44的旋转而从辊隙部NP被排出。
当带44及加压辊34一边对纸张P进行加压一边搬送纸张P时,欲使接触部47朝向X方向下游侧移动的力作用于加热器46的接触部47(参照图3)。
此处,图3所示的接触部47的比第一端部64厚的非接触部48的第二端部68在X方向上与保持构件72接触,由此受到保持。即,加热器46朝向X方向的移动因加热器46的厚壁的第二端部68与保持构件72的接触而受到限制。由此,与对遍及全长而具有与接触部47相同的剖面形状的加热器进行保持的构成相比,当带44旋转时,加热器46的位置朝X方向偏离的现象得到抑制。
而且,根据定影装置30,保持构件72并非仅配置在X方向的下游侧,还配置在X方向的上游侧。因此,例如,在纸张P被夹在辊隙部NP中的状态下,定影装置30的运行停止,当朝X方向的上游侧抽出纸张P时,加热器46朝向X方向上游侧的移动因第二端部68与保持构件72的接触而受到限制。这样,在朝X方向的上游侧抽出纸张P时,由于第二端部68与保持构件72接触,因此与仅在X方向的下游侧存在保持构件72的构成相比,加热器46的位置发生偏离的现象得到抑制。
进而,根据定影装置30,第一端部64的一部分具有倒角部65(形成为圆弧状)。由此,与从Z方向观察时加热器46具有阶差的构成相比,移动中的带44难以钩挂于加热器46的一部分,因此因与第一端部64的接触造成的带44的磨损得到抑制。而且,第一端部64的一部分呈圆弧状,由此,在由一片板材获得多片基板52的情况下,相邻的基板52的边界部分将形成为槽状。由此,与无圆弧状部分的构成相比,容易切断并取出多片基板52。
除此以外,根据定影装置30,从Z方向观察时,第二端部68的一部分较第一端部64突出至外侧。由此,第二端部68的配置难以因第一端部64的配置而受到限制,因此能够在接触部47中的第一端部64以外的部位(基部62)的厚度的范围内加厚第二端部68的厚度。
而且,根据定影装置30,除了第二端部68以外,第一端部64也与保持构件72接触。由此,与保持构件72跟第一端部64非接触的构成相比,抑制加热器46在X方向上的移动的范围沿Z方向扩展,因此加热器46在X方向上的偏离得到抑制。
进而,根据定影装置30,保持构件72的第一高度ha(参照图6)与第二高度hb(参照图7)一致。因此,在第一端部64整体朝X方向变形的情况下,即使存在第一端部64的高度位置朝Y方向变动的情况,与第二高度hb相同的高度即第一高度ha的部位也会抑制第一端部64的移动。由此,与第一高度ha比第二高度hb低的构成相比,第一端部64的变形得到抑制。
根据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通过具有定影装置30,加热器46的位置朝X方向偏离的现象得到抑制。由此,与未限制加热器46的接触部47的偏离的构成相比,受到加热的墨粉像G在X方向上的温度分布难以发生变动,因此因加热器46在X方向上的偏离引起的图像不良得到抑制。对于图像不良的一例,例如有产生热偏移(hot offset)时的图像缺漏或图像污损等。
而且,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30中,加热器46具有侧面69(参照图5或图8)。此处,当带44欲朝向Z方向的跟前侧或里侧移动时,带44的Z方向的端面与侧面69接触,由此,带44在Z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带44的偏靠得到抑制。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
<变形例>
图9中表示了作为定影装置30(参照图2)的变形例的定影装置90中的加热器92。另外,定影装置90中,后述的加热器92以外的构成与定影装置30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加热器92为加热构件的一例。而且,加热器9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加热器46(参照图4)中,基板52(参照图4)被替代为基板94。基板94以外的构成与加热器46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基板94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基板52中,圆弧状的第一端部64(参照图5)被替代为第一端部96。在基板94中,第一端部96以外的构成与基板52同样。从Z方向观察时,第一端部96的一部分形成为倒角部97。
作为一例,倒角部97构成为第一端部96中的较Y方向中央偏靠加压侧的部分。而且,作为一例,倒角部97是经C倒角的部位。换言之,从Z方向观察时,倒角部97形成为被倾斜地切断的形状(具有倾斜面97A的形状)。从Z方向观察时,倾斜面97A朝与X方向交叉的方向倾斜。具体而言,从Z方向观察时,倾斜面97A朝第一端部96中的X方向端部侧的厚度比X方向的基部62侧的厚度薄的方向倾斜。这样,第一端部并不限于具有圆弧状部位者,也可具有倾斜面97A。另外,从Z方向观察时,第二端部68的一部分较倒角部97(倾斜面97A)突出至外侧。
<其他变形例>
在定影装置30中,加热器46的第一端部64也可仅形成在X方向的下游侧。同样,第二端部68也可仅形成在X方向的下游侧。从Z方向观察时,第二端部68的一部分也可不较第一端部64突出至外侧。例如,第二端部68位于基部66侧,由此,也可不较第一端部64突出至外侧。
保持构件72也可不在X方向上与第一端部64、第一端部96接触,而仅与第二端部68接触。保持构件72的第一高度ha与第二高度hb也可不一致。例如也可为ha=t1、hb=t3。
加热器46也可较保持构件72突出至加压侧(纸张P侧)。从Y方向观察时,加热器46的非接触部48的外形并不限于矩形状,也可为梯形状或者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状。而且,也可为,加热器46的接触部47的整体与内周面45A接触。
加热器46及保持构件72并不限于配置在形成辊隙部NP的部位者,也可相对于形成辊隙部NP的部位而配置在带44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
而且,本发明是以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也能够适用于喷墨(inkjet)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等,所述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保持由油墨所形成的未干燥图像(未定影的油墨图像),并接触至被搬送来的纸张,从而将此未定影油墨图像定影至纸张上。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或应用。

Claims (7)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旋转体,为中空且绕自轴旋转;
加压构件,与所述旋转体一同对记录介质进行加压,伴随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沿搬送方向搬送记录介质;
加热构件,与所述旋转体的内周面接触地配置,沿与所述搬送方向正交的轴方向延伸,对所述旋转体进行加热,且所述加热构件具有接触部及非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周面接触,所述非接触部配置在所述轴方向上的较所述接触部为两外侧,在所述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具有比所述接触部的第一端部的厚度厚的第二端部,且与所述旋转体非接触;以及
保持构件,在所述搬送方向上与至少所述第二端部接触,由此来保持所述加热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在所述接触部,在所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形成所述第一端部,
在所述非接触部,在所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形成所述第二端部,
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搬送方向上与所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所述第二端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从所述轴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端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倒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从所述轴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端部的一部分较所述倒角部突出至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搬送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中的在所述搬送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向的部位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第一高度、与所述保持构件中的在所述搬送方向上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向的部位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第二高度一致。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形成部,形成未定图像;以及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通过对所述未定图像进行加热及加压,从而使其定影至所述记录介质。
CN202010494269.5A 2019-10-02 2020-06-03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25963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2131 2019-10-02
JP2019182131A JP7363318B2 (ja) 2019-10-02 2019-10-02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6361A true CN112596361A (zh) 2021-04-02

Family

ID=75180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4269.5A Pending CN112596361A (zh) 2019-10-02 2020-06-03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6118B2 (zh)
JP (1) JP7363318B2 (zh)
CN (1) CN11259636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7566B2 (ja) * 2020-03-10 2024-03-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04038B2 (ja) * 2004-06-21 2011-10-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ヒータ
JP2006292867A (ja) * 2005-04-07 2006-10-26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777B2 (ja) * 2009-11-17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46397B2 (en) * 2015-12-17 2017-12-19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including a supplementary thermal conduc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6866089B2 (ja) * 2016-09-01 2021-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625073B2 (ja) * 2017-01-20 2019-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6906972B2 (ja) * 2017-02-06 2021-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6922452B2 (ja) * 2017-06-09 2021-08-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95509B2 (ja) * 2017-06-29 2022-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7047360B2 (ja) * 2017-12-07 2022-04-0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73094B2 (ja) * 2018-01-10 2021-1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56474A (ja) 2021-04-08
US11126118B2 (en) 2021-09-21
US20210103239A1 (en) 2021-04-08
JP7363318B2 (ja) 2023-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66178B2 (en) Heating device, belt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067447B2 (en) Image he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regulation of lubricant
KR101837355B1 (ko) 상 가열 디바이스
CN108303867B (zh) 定影装置
EP1173046B1 (en) Heater hav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board and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using heater
CN106557000B (zh) 定影装置
US10409206B2 (en) Fixing device having a positioning portion that is inserted into an opening of a supporting member to prevent movement of a heat conductive member
CN112596361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996595B2 (en) Heater and fixing device
CN111273532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9203945A (ja) 定着装置
JP6851742B2 (ja) 画像加熱装置
JP6405761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8806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116189A1 (en) Heater, he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189829A (ja) 定着装置
JP7497167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82142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69406A (ja) ベルト駆動装置、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72802A (ja) 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3986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