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7000B - 定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7000B
CN106557000B CN201610846876.7A CN201610846876A CN106557000B CN 106557000 B CN106557000 B CN 106557000B CN 201610846876 A CN201610846876 A CN 201610846876A CN 106557000 B CN106557000 B CN 1065570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film
fixing device
sealing member
electrod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468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7000A (zh
Inventor
相场洋彦
谷口悟
本家尚志
广濑正起
吉冈真人
皆川太佑
乾史树
中岛庆太
西方一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430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8628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557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7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7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70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5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lubricating and/or cleaning the fixing unit, e.g. applying offset preventing fluid

Abstract

一种定影装置,包括:筒形膜;包括电极部分的板式加热器,其中,润滑剂被施加在加热器接触膜的区域中;支撑部件;以及密封部件,其接触设置加热器的电极部分处的加热器的表面,密封部件设置在比电极部分更靠近于加热器的中心的位置处。密封部件包括与支撑部件的相对于加热器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接合的接合部分和与设置有电极部分的加热器的表面接触的悬臂接触部分。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成像设备中的定影装置,成像设备例如是电子照相复印机或电子照相打印机。
背景技术
作为安装在电子照相复印机或打印机中的定影装置,已经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A)Hei 4-44075中得知利用筒形膜的定影装置。这个定影装置包括筒形膜和包括电极部分的加热器,加热器接触膜的内表面,以将电力供应到纵向端部。在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膜的热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定影装置具有诸如缩短预热时间和低电力消耗的优点。附带地,润滑剂被施加到定影装置的与膜的内表面接触的加热器表面上。当在未来推进定影装置的小型化时,将考虑到施加到加热器的一部分润滑剂移动且倾向于到达设置在加热器的纵向端部处的电极部分。当润滑剂到达电极部分时,对加热器的电力供应可能产生麻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筒形膜;板式加热器,其接触膜的内表面且包括用于将电力供应到加热器的电极部分,其中,电极部分在加热器的相对于加热器的纵向方向的端部处设置在膜的相对于膜的纵向方向的端部的外侧,且在加热器接触膜的区域中施加润滑剂;支撑部件,其用于支撑加热器的与加热器接触膜处的加热器表面相反的表面;以及密封部件,其接触加热器的设置有加热器的电极部分的表面,密封部件设置在比电极部分更靠近于加热器的中心的位置处,其中,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通过膜的热量被加热且定影在记录材料上,且其中,密封部件包括与支撑部件的相对于加热器宽度方向的端部接合的接合部分、和与设置有电极部分的加热器表面接触的悬臂接触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筒形膜;板式加热器,其接触膜的内表面且包括用于将电力供应到加热器的电极部分,其中,电极部分在加热器的相对于加热器的纵向方向的端部处设置在膜的相对于膜的纵向方向的端部的外侧,且在加热器接触膜的区域中施加润滑剂;支撑部件,其用于支撑加热器的与加热器接触膜处的加热器表面相反的表面;以及密封部件,其接触设置有加热器的电极部分的加热器表面,密封部件设置在比电极部分更靠近于加热器的中心的位置处,其中,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通过膜的热量加热且定影在记录材料上,且其中,密封部件通过相对于支撑部件在加热器的纵向方向上滑动而安装到支撑部件。
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将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相对于记录材料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看去的实施方式1中的包括密封部件的定影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定影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从相对于记录材料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看去的在设置密封部件之前的实施方式1中的定影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用于示出加热器的电极和连接器的电力供应部分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示出挤压辊的轴承、密封部件以及加热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示出来自膜的端部的润滑剂到达比较示例中的定影装置中的连接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从相对于记录材料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看去的实施方式2中的包括密封部件的定影装置的正视图。
图8是用于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定影装置的密封部件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定影装置的密封部件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在图10中,(a)和(b)是用于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定影装置的密封部件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成像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剖视图。
图12A、12B和12C是示出实施方式3中的定影装置的密封部件的示意图。
在图13中,(a)和(b)是用于示出实施方式3中的定影装置的密封部件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受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在本发明概念的范围内,结构可以用其它结构代替。
[实施方式1]
(1)成像设备
将参考图11描述一种成像设备,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安装在所述成像设备中。图11是示出成像设备(这个实施方式中是单色激光打印机)的示例的示意性结构的剖视图,所述成像设备利用电子照相记录技术。
在所述成像设备中,用于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A包括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充电部件2、激光扫描器3。而且,成像部分A包括显影装置4、用于清洁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的清洁器6、以及转印部件5。成像部分A的操作是众所周知的且因此将省略详细说明。
容纳在盒(未示出)中的记录材料P通过辊(未示出)的旋转供给到由感光鼓1和转印部件5形成的转印部分。在转印部分处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供给到定影装置(定影部分)B,且调色剂图像由定影装置B加热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从定影装置B出来的记录材料P被排放到托盘(未示出)上。
(2)定影装置B
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B是膜加热类型的定影装置。图2是示出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B的示意性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当从相对于记录材料P的供给方向(后文中这个方向被称为X轴线方向)的上游侧观察定影装置B时的、在设置密封部件21之前的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B的正视图。图4是用于示出加热器11的电极部分11c和连接器18的电力供应部分18a的示意图。
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B包括:作为筒形可旋转加热部件的筒形膜13;加热器11;作为可旋转挤压部件的挤压辊17,用于通过膜13与加热器11协作形成夹持部N;以及作为端部供应部件的连接器18。定影装置B还包括作为支撑部件的膜引导件12和作为管控部件的凸缘14。
(2-1)加热器11
相对于垂直于X轴线方向的Y轴线方向(图4),加热器11包括细长薄基底11a。作为基底11,使用氧化铝(铝土)、AlN(氮化铝)等等的绝缘陶瓷基底,或使用聚酰亚胺、PPS、液晶聚合物等等的耐热树脂基底。
在基底11a的表面上,沿基底11a的纵向方向设置Ag/Pd(银/钯)、RuO2、Ta2N等等的发热电阻器11b。在下文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发热电阻器11b被称为发热层11b。而且,在基底11a的表面上设置:电极部分11c,其用于将电力供应到发热层11b;和防护层,其用于确保发热层11b(图2)的防护和绝缘性,所述防护层包括玻璃涂层、含氟层、聚酰亚胺层等等。
通过可安装到加热器11(图4)的连接器18的接触部分18a向发热层11b供应电力。在此,连接器18在加热器11的纵向端部处安装到加热器11的基底11a,以使得接触部分18c接触加热器11的电极部分11c。因此,能够从接触部分18a向电极部分11c供应电力。附带地,在图4中,为了说明的方便,省略了防护层11d的图示。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使用通过下述过程制备的加热器11:将Ag/Pd的发热层11b打印在氧化铝基底11a上,基底11a相对于Y轴线方向的宽度为270mm、相对于X轴线方向的宽度为8.75mm、且相对于Z轴线方向的厚度为0.635mm,而后设置玻璃涂层作为防护层11d。在此,Z方向是垂直于X轴线方向和Y轴线方向中的每个的方向,且也是加热器11的厚度方向。
(2-2)膜引导件12
膜引导件12相对于Y轴线方向插入膜13的中空部分中,以使得膜引导件12在朝向挤压辊17的一侧中在其表面上保持加热器11。在此,由膜引导件12保持的加热器11相对于膜13的径向方向与挤压辊17对立。膜引导件12在相对于其X轴线方向的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中的每个处包括在旋转运动期间用于引导膜13的引导部分12a。
膜引导件12是具有刚度、耐热性和绝热性的部件,且由液晶聚合物、酚醛树脂、PPS、PEEK等等形成。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使用液晶聚合物。
(2-3)膜13
膜13包括由柔性环形带构成的基层13a、设置在基层13a的外周表面上的弹性层13b、以及设置在弹性层13b的外周表面上的离型层13c。
基层13a由诸如不锈钢、Al、Ni、Cu或Zn的金属材料、或诸如聚酰亚胺的树脂材料形成为200μm或更小的厚度,以能够快速起动,这些材料具有耐热性和导热性。另一方面,为了构成可长期使用的定影装置B,作为具有足够强度和出色耐用性的基层13a,需要具有15μm或更大(膜)厚度的层。在基层13a的接触加热器11的内表面处,还可形成具有高润滑特性的润滑剂,诸如含氟树脂、聚酰亚胺或聚酰胺酰亚胺。
弹性层13b由诸如硅橡胶的耐热弹性部件形成,从而以包封方式向承载在记录材料P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导热,以便充分满足调色剂定影特性且防止定影不均匀,由此实现高图像品质和加速。为了通过热包封效果满足图像品质改进和加速,要求弹性层13b的层厚度是30μm或更大。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快速起动特性,要求层厚度是500μm或更小。而且,为了改进导热性,弹性层13b包含导热填充物。
离型层13c通过诸如PFA、PTFE或FEP的含氟树脂材料的管成型或涂覆而布置在弹性层13b的外周表面上,以改进离型特性和耐磨特性。就离型层13c而言,为了针对记录材料P的耐磨特性,要求层厚度是5μm或更大,并且为了实现快速起动,要求层厚度是100μm或更小。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膜13具有24mm的外径,且包括70μm厚的聚酰亚胺用作基层13a、270μm厚的导热硅橡胶用作弹性层13b,14μm厚的PFA作为离型层13c。
(2-4)凸缘14
相对于Y轴线方向,由耐热树脂材料形成且安装在相对于膜13的母线方向的膜13的每个端部处的凸缘14由定影装置B的左和右框架(未示出)中的每个保持。每个凸缘14通过插入膜13的关联端部中的支撑部分(未示出)而保持膜引导件12的关联端部,以便在旋转运动期间支撑膜13的内周表面。而且,每个凸缘14通过使其设置在朝向膜13的一侧中的防护(管控)表面14a在旋转运动期间与膜13的端部接触,而防止在母线方向上的膜13的侧向运动。
(2-5)挤压辊17
挤压辊17是通过膜13对立于加热器11布置的部件。挤压辊17包括:由诸如不锈钢、铁或Al的金属形成的芯金属17a;以及由诸如硅橡胶或含氟橡胶的耐热橡胶形成、或通过用硅橡胶发泡形成在芯金属17a外侧的弹性层17b。为了改进离型性和耐磨性,在弹性层17b的外周表面上也可设置PFA、PTFE、FEP等等的离型层17c。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使用外径为25mm的挤压辊17,其包括:作为芯金属17a的铁;硅橡胶层,其作为弹性层17b,导电填充物在所述弹性层中混合;以及PFA层,其作为离型层17c。而且,为了稳定记录材料P的供给特性,赋予挤压辊17倒冠状,以使得在挤压辊17的相对于Y轴线方向的端部和中央部分之间外径差是160μm。
作为挤压部件的形式,除了这个实施方式中的挤压辊17之外,也可使用诸如可旋转带的形式。
如图3所示,相对于Y轴线方向,挤压辊17的芯金属17a的两个端部由以上描述的左和右框架通过轴承16可旋转地保持。而且,挤压弹簧15被压缩地设置在每个凸缘14和在左或右框架侧中的关联弹簧接收部件(未示出)之间,以使得预定推压力通过凸缘14施加在膜引导件12上。
当推压力施加到膜引导件12时,加热器11推压膜13的内周表面,以使得膜13的外周表面压接触到挤压辊17的外周表面。因此,由加热器11的防护层11c和挤压辊17的离型层17c通过膜13形成具有预定宽度的夹持部(图2)。
(3)定影操作
挤压辊17在箭头方向(图2)上由马达(未示出)旋转地驱动。通过跟随挤压辊17的旋转,膜13在其内周表面接触加热器11的防护层11c的表面和膜引导件12的引导部分12a的表面的同时旋转。
电力从电源(未示出)通过连接器18的电力供应部分18a供应到加热器11的电极部分11c,以使得通过电极部分11c对发热层11b通电。因此,发热层11b产生热量,以使得加热器11温度急剧增加。
加热器11的温度由在与加热器11的发热层11b相反的一侧中设置在基底11a的纵向中央部分处的温度检测元件(未示出)检测。温度控制器(未示出)基于由温度检测元件检测的温度来控制从电极部分11c施加到发热层11b的电压的占空比、波数等等,以使得温度控制器将控制温度维持在基本恒定的定影温度(目标温度)。
其上承载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材料P在被供给的同时在夹持部N处被加热,以使得调色剂图像T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
(4)润滑剂G
为了减小膜13与加热器11和膜引导件12的摩擦阻力且在整个耐久性测试期间维持定影装置B的稳定操作,润滑剂G(图3)被施加到膜13的内表面和加热器11的防护层11c的表面上。换言之,润滑剂G被施加到膜13和加热器11之间,以主要协助在膜13的内表面和加热器11之间的摩擦。
加热器11在一些情况下在180℃或更高温度使用,因此作为润滑剂G,使用含氟润滑剂,其在诸如高温环境的恶劣条件下示出非常好的稳定性。润滑剂G由基油和增稠剂构成,且也可添加诸如防腐剂的添加剂。
而且,润滑剂G也类似地施加到膜13的端部的端表面和凸缘14的防护表面14a上,以将摩擦阻力抑制在低水平。
换言之,润滑剂G的施加部分是在膜13和加热器11之间的滑动部分以及在膜13和凸缘14之间的滑动部分。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作为润滑剂G,使用利用全氟聚醚(PFPE)作为基油和PTFE作为增稠剂的润滑剂(由Dow Corning Toray有限公司制造的"MOLYKOTE HP-300")。润滑剂G的施加量在膜13和加热器11之间的滑动部分处是500mg,在膜13和右凸缘14之间的滑动部分以及膜13和左凸缘14之间的滑动部分中的每个处是65mg。
(5)密封部件21
当施加到膜13和加热器11之间的滑动部分的一部分润滑剂G(图2和3)从膜13的端部流出时,在一些情况下在连接器18的加热器触头18a和加热器11的电极部分11c之间产生接触失效。
因此,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B设有密封部件21,以用于抑制在加热器触头18a和电极部分11c之间产生接触失效。
图1是当从相对于X轴线方向的上游侧观察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包括密封部件21的定影装置B时的定影装置B的正视图。图5是用于示出挤压辊17的轴承16、密封部件21和加热器11之间的相对于Z轴线方向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相对于Y轴线方向,布置密封部件21,所述密封部件是在膜13的端部外侧和连接器18内侧的区域Ar中接触加热器11的部件。换言之,密封部件21在区域Ar中密封连接器18和加热器11之间的间隙。
如图5所示,相对于Z轴线方向,密封部件21布置成紧密地密封在挤压辊17的轴承16和加热器11之间。而且,相对于X轴线方向,密封部件21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加热器11的宽度尺寸或更大。
密封部件21包括泡沫部件211、耐热带212和保持器213,这些部件211、212和213通过将泡沫部件211和保持器213与耐热带212结合而成一体。保持器213包括表面213a(图5),所述表面具有在朝向保持器213的轴承16的一侧中与轴承16的外周表面接合的形状,以使得保持器213通过表面213a与轴承16的外周表面接合而由加热器11和轴承16保持。
当用于形成夹持部N的推压力施加到密封部件21时,加热器11的防护层11d的表面(膜滑动表面)压接触到密封部件211的泡沫部件211,因此可以闭合(密封)连接器18和加热器11之间的间隙。
泡沫部件211的尺寸如下。相对于Y轴线方向的宽度是4mm。X轴线方向的宽度设定为比4mm长的9mm,以便覆盖加热器11的宽度(8.75mm)的整个区域。作为自然长度(无负载状态),相对于Z轴线方向的长度是4mm,但是用于形成夹持部N的推压力在组装定影装置期间通过膜引导件12作用在加热器11上,因此泡沫部件211收缩到大约2mm的长度。
要求用作密封部件21的材料具有弹性,以便不影响由推压弹簧15的推压形成的夹持部N的压力分布。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B中,由推压弹簧15均匀施加总压力为215.6N(大约22kgf)的负载。作为实验的结果,为了防止对均匀压力分布的影响,需要将密封部件的反作用抑制到总压力的5%或更小。
而且,由于密封部件21接触到温度增加到大约200℃的加热器11的表面,要求密封部件21具有耐热特性。而且,可优选使用导热材料,以便不会因为从加热器11取热而阻碍实现定影性能。
为了满足密封部件21所需的特性,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大约300℃的耐热特性的聚酰亚胺泡沫部件211。为了减小对用于形成夹持部N的总压力的反作用,在改变聚酰亚胺的发泡率时执行实验。作为实验的结果,为了使得反作用是总压力的5%或更小,需要使得发泡率是5倍或更大。另一方面,当发泡率过高时,密度变小,因此抑制润滑剂G流出的效果降低。
作为实验的结果,为了在定影装置B的整个耐久寿命期间密封润滑剂G,需要发泡率是300倍(放大率)或更小。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为了在对抗夹持部N中的总压力的反作用和密封润滑剂G的效果之间实现平衡,证实大约5-300倍的聚酰亚胺的发泡率是合适的。这个实施方式中实际采用的聚酰亚胺的发泡率是50倍。
换言之,密封部件21具有弹性以使得由密封部件21施加到加热器11的压力是由挤压辊17施加到加热器11的压力的5%或更小。而且,密封部件21包括发泡率为5-300倍的泡沫211。
(6)实施方式1和比较示例的比较结果
为了检查定影装置B的效果,对于比较示例中的未设置密封部件21的定影装置和这个实施方式中的设置有密封部件21的定影装置B执行耐用性测试,因此对于是否产生加热器11的接触失效执行比较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使用记录材料P的供给速度为350mm/秒且定影装置的耐久寿命为300×1000张的单色激光打印机。在后文出现的表格1中示出结果。
当产品的耐用性测试进行时,在膜13和加热器11之间施加的润滑剂G由于在夹持部N处的压力和膜13的旋转的影响从膜13的端部逐渐突伸。当耐用性测试进一步继续时,从膜13的端部突伸的润滑剂G随着耐用性测试的进行而朝向膜13的外侧进一步流动。
图6是用于示出从膜13的端部突伸的润滑剂G到达比较示例的定影装置中的连接器18的状态的示意图。在未设置密封部件21的比较示例中的定影装置中,不可能抑制从膜13的端部突伸的润滑剂朝向加热器11的端部的流动。出于这个原因,润滑剂G通过加热器11到达连接器18且通过连接器18和加热器11之间的间隙流到加热器触头18a,以使得在连接器18的加热器触头18a和加热器11的电极部分11c之间产生接触失效。
在比较示例中的定影装置中,当大约200×1000张的记录材料P经过(被引入)夹持部N时,润滑剂G到达加热器触头18c且因此产生接触失效。
另一方面,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B中,包括聚酰亚胺泡沫部件211的密封部件21布置在膜13的端部和与加热器11接触的连接器18之间。流出膜13的端部的润滑剂G由密封部件21的泡沫部件211吸收,因此可以抑制润滑剂G到达连接器18。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B中,即使在大约200×1000张的记录材料P经过(被引入)夹持部N之后,也没有由于润滑剂G到达加热器触头18a而产生接触失效。
表格1
Figure BDA0001119657070000111
*1:大约200×1000张的片材经过产生了接触失效。
*2:即使在300×1000张的片材经过之后也不产生接触失效。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21设置成密封(闭合)在挤压辊17的轴承16和加热器11的防护层11d的表面之间,但是密封部件21的布置位置并非受限于此。密封部件21也可布置在下述任何位置处:密封部件21能够接触加热器11,且连接器18和加热器11之间的间隙能够在连接器18的端部和加热器11之间的区域Ar中被密封(闭合)。
而且,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使用包括聚酰亚胺泡沫部件211的密封部件21,但是密封部件21的材料在材料具有耐热特性以使得材料能够在定影装置B中使用时并非受限于此。
[实施方式2]
将描述定影装置B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中的定影装置B相同的构成部件(部分)由相同附图标记(符号)表示且将从说明中省略。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B中,在实施方式1中描述的区域Ar中设置诸如粘合剂或薄片(膜)的密封部件22。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B在下述情况下是有用的:定影装置B是小型的,且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布置密封部件21的空间不能被确保。而且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B中使用的密封部件22的相对于X轴线方向的宽度尺寸类似于实施方式1地被设定为不小于加热器11的宽度尺寸的值。
(1)密封部件22
图7是从相对于X轴线方向的上游侧看去的、这个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密封部件22的定影装置B的正视图。附带地,密封部件22考虑到可视性而划有阴影线。
密封部件22在区域Ar中被布置成如图7所示的形状。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作为密封部件22,硅酮粘合剂(由Dow Corning Toray有限公司制造的"Dow Corning SE4485")在图7中示出的位置被施加和固化,然后使用,以使得在连接器18和加热器11之间的间隙被密封(闭合)。
(2)实施方式2和比较示例的比较结果
为了检查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B的效果,执行类似于实施方式1的比较实验。其结果在后文中出现的表格2中示出。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B中,流出膜13的端部的润滑剂G由密封部件22阻挡。出于这个原因,润滑剂G能够停留在与密封部件22相比的内侧,以使得可以抑制润滑剂G到达连接器18。
因此,同样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B中,即使在大约200×1000张的记录材料P经过(被引入)夹持部N之后,也没有由于润滑剂G到达加热器触头18a而产生接触失效。
表格2
Figure BDA0001119657070000121
*1:大约200×1000张的片材经过产生了接触失效。
*2:即使在300×1000张的片材经过之后也不产生接触失效。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作为密封部件22,使用硅酮粘合剂,但是密封部件22并非受限于此。
图8、9和10均是用于示出密封部件22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作为密封部件22,在其一表面上具有粘合剂层22a的耐热薄膜片22被施加和接触到加热器11的防护层11d的表面和连接器18的表面。因此,能够密封在连接器18和加热器11之间的间隙,以使得可以抑制润滑剂G到达连接器18。
替换性地,同样在下述构造中能够获得类似效果:密封部件(未示出)被分开制备、且在区域Ar中施加和接触到加热器11的防护层11d的表面以密封连接器18和加热器11之间的间隙。
同样密封部件22的形状并非受限于图7和8中示出的形状,在密封部件22能够密封连接器18和加热器11之间的间隙时也可以是任何形状。
如图9所示,作为密封部件22,也可以使用诸如耐热硅橡胶的材料。诸如硅橡胶的弹性材料被模制成型成橡胶圈形状,而后橡胶圈围绕加热器11和凸缘14拉伸。
具有橡胶圈形状的密封部件22的内径被制造为小于凸缘14的与加热器11相反的表面(朝向挤压弹簧15)到加热器11的防护层11d的表面的距离L1。具有橡胶圈形状的密封部件22的厚度被制造为比从连接器18在朝向加热器11的一侧中的表面到加热器11的防护层11d的表面的距离L2大。因此,密封部件22通过橡胶的弹性紧密地接触到加热器11,因此可以密封连接器18和加热器11之间的间隙,以使得可以抑制润滑剂G到达连接器18。
如图10的(a)和(b)所示,密封部件22通过利用诸如PPS或LCP的耐热树脂材料模制为与连接器18的形状类似的形状,且紧密地接触到加热器11,使得密封部件22呈U形将加热器11夹置在区域Ar中。因此,在连接器18和加热器11之间的间隙能够被密封,以使得可以抑制润滑剂G到达连接器18。
[实施方式3]
将描述实施方式3。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中的定影装置B相同的构成部件(部分)由相同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且将从说明中省略。
图12A是示出密封部件22和膜引导件12的示意图。密封部件22被构成为使得密封部件22在膜引导件12的纵向方向(Y轴线方向)上相对于膜引导件12滑动地安装到膜引导件12。图12A示出在密封部件22安装到膜引导件12之前和之后的状态。密封部件22的接合部分22c与设置在膜引导件12的相对于膜引导件1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处的待接合部分接合。密封部件22的接触部分22d是在宽度方向上从接合部分22c延伸的悬臂接触部分。接触部分22d在接触部分22d挠曲且预负载被施加到接触部分的状态下接触加热器11。通过密封部件22的这个接触部分22d,施加到膜13与加热器11的接触区域的润滑剂G被防止朝向加热器11的电极部分11c流动。
图12B是示出连接器18和密封部件22安装到膜引导件12的状态的透视图。通过在纵向方向上滑动而安装到膜引导件12的密封部件22被膜引导件12的止动部分12c防止在纵向方向上移动。连接器18设置在密封部件22的相对于纵向方向的外侧。因此,在密封部件22被安装之后,同样在宽度方向(X轴线方向)上安装的连接器18的端表面18b防止密封部件22在纵向方向(Y轴线方向)上运动。换言之,相对于纵向方向,密封部件22夹置在连接器18的端表面18b和膜引导件12的止动部分12c之间,因此密封部件22不会由于冲击、振动等等分离。附带地,也可向固定凸缘14提供防止密封部件22在纵向方向上运动的功能。
图12C是这个实施方式中的仅密封部件22的透视图。作为密封部件22的材料,使用诸如LCP或PPS的耐热树脂材料。当考虑到图像端部的定影特性时,作为密封部件22的材料,可优选使用具有小热容量的材料。而且,通过密封部件22的接触部分22d相对于厚度方向(Z轴线方向)的高度,容易控制预负载。即使预负载增加,密封部件22的接合部分22c也与膜引导件12的待接合部分12b接合,因此密封部件22并不容易脱离接合。附带地,密封部件22也设置在相对于纵向方向的相反侧中。
在图13中,(a)是示出在定影装置的组装步骤中抵接夹具J的加热器端部及其周边的透视图,且(b)是沿宽度方向(X轴线方向)看去的夹具(工具)J的示意图。在加热器11不结合到膜引导件12的情况下,当连接器18在宽度方向(X轴线方向)上被安装时,加热器11通过其滑动阻力在宽度方向(X轴线方向)上移位。为了防止加热器11移位,在安装连接器18期间,用于在宽度方向(X轴线方向)的一个方向上推压加热器端部11e的夹具J在某种情况下同时使用。膜引导件12设有相对于加热器厚度方向的凹部12d,以使得膜引导件12不干扰夹具J的插入轨迹,用于实现夹具J抵接加热器端部11e的目的。
而且,当设置密封部件22时,密封部件22闭合夹具J和加热器端部11e之间的间隙(即,密封部件22自身干扰夹具J的插入轨迹),以使得夹具J不能够抵接推压加热器端部11e。为了防止这个情况,密封部件22设有相对于宽度方向(X轴线方向)从密封部件的外侧到加热器端部11e的穿透部分22e。因此,夹具J能够从密封部件22的外侧抵接和推压加热器端部11e,以使得即使在安装连接器18期间,加热器11也能够在宽度方向的一个方向上被推压且可以抑制加热器11在加热器11的宽度方向(X轴线方向)上移位。图13中示出的构造也在相反侧中设置,因此在加热器11的两个端部处采用。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但是将理解的是,本发明并非受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旨在被最宽泛的说明以便包含所有这些修改方案和等同结构及功能。

Claims (14)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筒形膜;
板式的加热器,其在所述加热器的一个表面处接触所述膜的内表面,且包括用于将电力供应到所述加热器的电极部分,其中,所述电极部分在所述加热器的相对于所述加热器的纵向方向的端部处设置在所述膜的相对于所述膜的纵向方向的端部外侧,且在所述加热器接触所述膜的区域中施加润滑剂;
支撑部件,其用于支撑与所述加热器的所述一个表面相反的所述加热器的另一表面,在所述一个表面处所述加热器接触所述膜;以及
密封部件,其接触设置有所述加热器的所述电极部分的所述加热器的表面,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比所述电极部分更靠近于所述加热器的中心的位置处,
其中,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通过所述膜的热量加热且定影在记录材料上,且
其中,所述密封部件包括与所述支撑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加热器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接合的接合部分、和与设置有所述电极部分的所述加热器的表面接触的悬臂接触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密封部件通过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滑动而安装到所述支撑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支撑部件接合,以使得所述悬臂接触部分被挠曲以将预负载施加到设置有所述电极部分的所述加热器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膜的相对于所述膜的纵向方向的端部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与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接合部分接合的待接合部分,所述待接合部分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加热器的宽度方向支撑所述加热器的区域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加热器的所述电极部分接触的、用于将电力供应到所述加热器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连接器在所述悬臂接触部分相对于所述加热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安装到所述支撑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接合部分相对于所述加热器的纵向方向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用于通过所述膜与所述加热器协作形成夹持部的辊,
其中,其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材料在被供给通过夹持部时在夹持部处被加热。
9.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筒形膜;
板式的加热器,其在所述加热器的一个表面处接触所述膜的内表面,且包括用于将电力供应到所述加热器的电极部分,其中,所述电极部分在所述加热器的相对于所述加热器的纵向方向的端部处设置在所述膜的相对于所述膜的纵向方向的端部的外侧,且在所述加热器接触所述膜的区域中施加润滑剂;
支撑部件,其用于支撑与所述加热器的所述一个表面相反的所述加热器的另一表面,在所述一个表面处所述加热器接触所述膜;以及
密封部件,其接触设置有所述加热器的所述电极部分的所述加热器的表面,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比所述电极部分更靠近于所述加热器的中心的位置处,
其中,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通过所述膜的热量加热且定影在记录材料上,且
其中,所述密封部件通过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加热器的纵向方向上滑动而安装到所述支撑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加热器的所述电极部分接触的、用于将电力供应到所述加热器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连接器在所述密封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加热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中安装到所述支撑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密封部件包括接触部分,在预负载被施加到设置有所述电极部分的所述加热器的表面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分接触设置有所述电极部分的所述加热器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膜的相对于所述膜的纵向方向的端部的外侧。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加热器的所述电极部分接触的、用于将电力供应到所述加热器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连接器从所述加热器的宽度方向安装到所述支撑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用于通过所述膜与所述加热器协作形成夹持部的辊,
其中,其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材料在被供给通过夹持部时在夹持部处被加热。
CN201610846876.7A 2015-09-25 2016-09-23 定影装置 Active CN1065570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8321 2015-09-25
JP2015-188321 2015-09-25
JP2016143011A JP6786287B2 (ja) 2015-09-25 2016-07-21 定着装置
JP2016-143011 2016-07-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7000A CN106557000A (zh) 2017-04-05
CN106557000B true CN106557000B (zh) 2020-06-16

Family

ID=56893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6876.7A Active CN106557000B (zh) 2015-09-25 2016-09-23 定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9880500B2 (zh)
EP (1) EP3156850B1 (zh)
CN (1) CN1065570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56850B1 (en) * 2015-09-25 2021-1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JP6780358B2 (ja) * 2016-08-10 2020-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7040263B2 (ja) * 2018-04-26 2022-03-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19415B2 (ja) * 2018-09-28 2023-0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加熱部材、ベルト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46908B2 (ja) 2018-12-12 2023-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9655A (zh) * 2009-02-09 2010-08-11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84714B2 (ja) 1990-06-11 1999-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US5210579A (en) * 1990-11-30 1993-05-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a parting resin layer for reducing frictional resistance of the film through which the image is heated
JPH06194977A (ja) 1992-12-25 1994-07-15 Canon Inc 加熱装置
JP4609104B2 (ja) * 2005-02-15 2011-01-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7851A (ja) * 2005-08-24 2007-03-08 Canon Finetech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48561B2 (ja) * 2009-05-15 2013-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006B2 (ja) * 2009-07-29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3569B2 (ja) * 2009-12-02 2014-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5852332B2 (ja) * 2011-06-03 2016-0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EP3156850B1 (en) * 2015-09-25 2021-1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9655A (zh) * 2009-02-09 2010-08-11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04768A1 (en) 2019-07-04
EP3156850B1 (en) 2021-11-10
US20180107141A1 (en) 2018-04-19
US10241453B2 (en) 2019-03-26
US20170090369A1 (en) 2017-03-30
EP3156850A1 (en) 2017-04-19
CN106557000A (zh) 2017-04-05
US9880500B2 (en) 201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7000B (zh) 定影装置
US9235172B2 (en) Image fixing apparatus
US10095165B2 (en) Fixing apparatus for fixing a toner image to a recording medium
US11966178B2 (en) Heating device, belt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845740B2 (en) Temperature detector,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054778B2 (en) Heater,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990045B2 (en) Belt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00103796A1 (en) Heater,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928767B2 (en) Heating device with a guide having convex and recess portions and a connector with a conduction terminal
US10067447B2 (en) Image he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regulation of lubricant
US11487231B2 (en) Heater, he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143996B2 (en)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90339638A1 (en) Fixing apparatus providing a fix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suppressing a temperature rise in a non-sheet-passing portion without degrading first print out time
US1163571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072395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527987B1 (en) Fixing bel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786287B2 (ja) 定着装置
CN108303866B (zh) 定影装置
US11360417B2 (en) Heater,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2596361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1886134B2 (en)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183895A (ja)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乾燥装置、ラミネータ、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34874A (ja) 定着装置
JP2020071413A (ja)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14586A (ja) 加熱定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