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3178A - 马达单元 - Google Patents

马达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3178A
CN112583178A CN202011039934.8A CN202011039934A CN112583178A CN 112583178 A CN112583178 A CN 112583178A CN 202011039934 A CN202011039934 A CN 202011039934A CN 112583178 A CN112583178 A CN 112583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wall
wall portion
case
i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99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笠原大介
村上淳
赤石浩毅
山本和志
田村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583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1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 motor or generator with the drive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提供马达单元,本发明的马达单元的一个方式具有:马达,其具有以马达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马达壳体,其收纳所述马达;以及逆变器壳体,其收纳与所述马达电连接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壳体向上侧开口,在与所述马达轴线交叉的方向上配置在所述马达壳体的旁边。所述逆变器壳体和所述马达壳体相互连接,所述逆变器壳体具有底壁和包围所述底壁的四周的多个壁部。所述多个壁部具有沿着所述马达轴线配置并且在上下方向上扩展的第1壁部和第2壁部以及沿着与所述马达轴线垂直的方向配置并且在上下方向上扩展的第3壁部和第4壁部。所述底壁具有沿着所述底壁的壁面扩展的三角形以上的多边形状的第1肋。

Description

马达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各种马达的振动对策。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7-166710号公报中,公开了通过降低激励振动的激励力来降低振动的方法。
但是,在具有收纳逆变器的逆变器壳体与收纳马达的马达壳体连接的结构的马达单元中,容易因马达驱动时产生的马达振动而激励逆变器壳体的膜共振。因此,仅对马达实施振动对策的话,有时难以充分降低在上述那样的马达单元中产生的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是一种马达单元,其具有:马达,其具有以马达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马达壳体,其收纳所述马达;以及逆变器壳体,其收纳与所述马达电连接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壳体向上侧开口,在与所述马达轴线交叉的方向上配置在所述马达的旁边。所述逆变器壳体和所述马达壳体相互连接。所述逆变器壳体具有底壁和包围所述底壁的四周的多个壁部。所述多个壁部具有沿着所述马达轴线并且在上下方向上扩展的第1壁部和第2壁部以及沿着与所述马达轴线垂直的方向并且在上下方向上扩展的第3壁部和第4壁部。所述底壁具有沿着所述底壁的壁面扩展的三角形以上的多边形状的第1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降低在马达单元中产生的振动。
由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概念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壳体以及逆变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1肋的有无所引起的振动级别的差异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壳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壳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马达单元1搭载在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上时的位置关系,规定重力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适当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表示铅直方向(即上下方向),+Z方向为上侧(重力方向的相反侧),-Z方向为下侧(重力方向)。另外,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表示搭载马达单元1的车辆的前后方向,+X方向是车辆前方,-X方向是车辆后方。
但是,+X方向也可以是车辆后方,-X方向也可以是车辆前方。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表示车辆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方向是车辆左方,-Y方向是车辆右方。但是,在+X方向为车辆后方的情况下,+Y方向也可以是车辆右方,-Y方向也可以是车辆左方。即,与X轴的方向无关,仅+Y方向成为车辆左右方向的一侧,-Y方向成为车辆左右方向的另一侧。
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马达2的马达轴线J2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的周向、即绕马达轴线J2的方向简称为“周向”。但是,上述的“平行的方向”也包含大致平行的方向。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概念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壳体以及逆变器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搭载在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为动力源的车辆上,作为其动力源使用。
如图1所示,马达单元1具有马达2、传递机构3、壳体6、收纳在壳体6内的油O、逆变器单元110和油冷却器9。
马达2具有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J2为中心旋转的转子20和位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的定子30。壳体6具有收纳马达2的马达壳体60和收纳传递机构3的齿轮壳体62。即,马达单元1具有马达壳体60。
马达2是在定子30的内侧配置有转子20的内转子型马达。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4和转子磁铁(省略图示)。
轴21以沿水平方向且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J2为中心。轴21是在内部具有中空部22的中空轴。轴21从马达壳体60向齿轮壳体62内突出。向齿轮壳体62突出的轴21的端部与传递机构3连结。具体而言,轴21与第1齿轮41连结。
定子30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0。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2、线圈31、介于定子铁芯32与线圈31之间的绝缘件(省略图示)。定子30保持在马达壳体60上。线圈31与逆变器单元110连接。
传递机构3收纳在齿轮壳体62中。传递机构3在马达轴线J2的轴向一侧与轴21连接。传递机构3具有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经由减速装置4传递到差动装置5。
减速装置4与马达2的轴21连接。减速装置4具有第1齿轮41、第2齿轮42、第3齿轮43和中间轴45。第1齿轮41与马达2的轴21连结。中间轴45沿着与马达轴线J2平行的中间轴J4延伸。第2齿轮42和第3齿轮43固定在中间轴45的两端。第2齿轮42和第3齿轮43经由中间轴45连接。第2齿轮42与第1齿轮41啮合。第3齿轮43与差动装置5的齿圈51啮合。
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经由马达2的轴21、第1齿轮41、第2齿轮42、中间轴45以及第3齿轮43传递到差动装置5的齿圈51。各齿轮的齿轮比以及齿轮的个数等可以根据所需的减速比进行各种变更。减速装置4是各齿轮的轴心平行配置的平行轴齿轮型的减速器。
差动装置5将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传递到车辆的车轴。差动装置5在车辆转弯时,一边吸收左右车轮的速度差,一边向左右两轮的车轴55传递该扭矩。差动装置5除了与减速装置4的第3齿轮啮合的齿圈51以外,还具有均未图示的齿轮壳体、小齿轮、小齿轮轴、侧齿轮等。
在齿轮壳体62内的下部区域设置有积存油O的油积存部P。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壳体60的底部位于比齿轮壳体62的底部靠上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将冷却马达2后的油O从马达壳体60的下部区域回收到齿轮壳体62的油积存部P。
差动装置5的一部分浸入到油积存部P中。积存在油积存部P中的油O通过差动装置5的动作而被扬起。被扬起的油O的一部分被供给到轴21内。油O的另一部分扩散到齿轮壳体62内,供给到减速装置4以及差动装置5的各齿轮。在减速装置4以及差动装置5的润滑中使用的油O滴下而回收到位于齿轮壳体62的下侧的油积存部P。
逆变器单元110具有与马达2电连接的逆变器110a、收纳逆变器110a的逆变器壳体111、以及固定在逆变器壳体111上的罩112。即,马达单元1具有逆变器110a和逆变器壳体111。逆变器110a控制向马达2供给的电流。如图2所示,逆变器单元110位于马达壳体60的旁边,与马达壳体60的外周面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单元110位于马达壳体60的车辆后方侧(-X侧)。如图1所示,在逆变器单元110上连接有从车辆的散热器延伸的冷却水配管95。冷却水配管95从逆变器单元110向油冷却器9延伸。
油冷却器9位于马达壳体60的侧面。在油冷却器9上连接有从逆变器单元110延伸的冷却水配管95。向油冷却器9供给从电动油泵10排出的油O。通过油冷却器9的内部的油O通过与通过冷却水配管95的冷却水的热交换而被冷却。由油冷却器9冷却后的油O被供给到马达2。
电动油泵10是由泵马达10a驱动的油泵。电动油泵10从油积存部P吸取油O,向油冷却器9供给。泵马达10a使电动油泵10的泵机构旋转。在马达单元1中,泵马达10a的旋转轴J6与马达轴线J2平行。具有泵马达10a的电动油泵10容易在旋转轴J6延伸的方向上成为长条。通过使泵马达10a的旋转轴J6与马达轴线J2平行,电动油泵10难以向马达单元1的径向突出。由此,能够使马达单元1的径向的尺寸小型化。
如图1所示,油O在设置于壳体6的油路90内循环。油路90是从油积存部P向马达2供给油O的油O的路径。油路90使油O循环而冷却马达2。
油O用于润滑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另外,油O作为马达2的冷却用而使用。油O积存在齿轮壳体62下部的油积存部P。油O为了发挥润滑油以及冷却油的功能,优选使用与粘度低的自动变速器用润滑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同等的油。
如图1所示,油路90是从马达2的下侧的油积存部P经由马达2再次被引导至马达2的下侧的油积存部P的油O的路径。油路90具有通过马达2的内部的第1油路91和通过马达2的外部的第2油路92。油O在第1油路91以及第2油路92中从内部以及外部冷却马达2。
在第1油路91中,油O被差动装置5从油积存部P扬起而被引导到转子20的内部。油O从转子20向线圈31喷射,对定子30进行冷却。冷却了定子30的油O经由马达壳体60的下部区域向齿轮壳体62的油积存部P移动。
在第2油路92中,油O被电动油泵10从油积存部P汲取。油O经由油冷却器9被汲取到马达2的上部,从马达2的上侧供给到马达2。冷却了马达2的油O经由马达壳体60的下部区域向齿轮壳体62的油积存部P移动。
如图1所示,壳体6具有沿马达轴线J2延伸的筒状的马达壳体60、紧固于马达壳体60的轴向一侧(-Y侧)的端部的第1罩部件61、紧固于马达壳体60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的齿轮壳体62。
如图2以及图3所示,马达壳体60至少具有从径向外侧包围马达2的筒状的周壁部60a和从周壁部60a的轴向一侧(-Y侧)的端部沿径向扩展的凸缘部60b。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马达壳体60的周壁部60a的外周面连接有逆变器壳体111。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马达壳体60以及逆变器壳体111由一个压铸部件构成,是一个部件的一部分。在周壁部60a的内侧固定有马达2的定子30。在凸缘部60b上螺栓紧固有第1罩部件61。
第1罩部件61在朝向轴向一侧(-Y侧)的面上具有多个车体固定部61a。在马达单元1中,车体固定部61a是紧固螺栓的凸台。马达单元1通过紧固在车体固定部61a上的螺栓,经由装配托架或绝缘件固定在车辆的框架上。
如图1所示,齿轮壳体62在内部收纳有传递机构3。虽然省略了图示,但齿轮壳体62在朝向轴向另一侧(+Y侧)的面上具有多个车体固定部。在马达单元1中,车体固定部是紧固螺栓的凸台。马达单元1通过紧固在车体固定部上的螺栓,经由装配托架或绝缘件固定在车辆的框架上。
如图3所示,逆变器壳体111向上侧(+Z侧)开口,在与马达轴线J2交叉的方向上配置在马达壳体60的旁边。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壳体111配置在马达壳体60的车辆后方侧(-X侧)。
如图3所示,逆变器壳体111具有底壁113、包围底壁113的四周的四个壁部114、凸缘部111a,形成向上侧开口的箱形状。底壁113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扩展。四个壁部114是沿着马达轴线J2配置并在上下方向上扩展的第1壁部115和第2壁部116、以及沿着与马达轴线J2垂直的方向配置并在上下方向上扩展的第3壁部117和第4壁部118。
在构成逆变器壳体111的四个壁部114中,第1壁部115位于比第2壁部116远离马达壳体60的一侧。第2壁部116从马达壳体60的周壁部60a的外周面向上方(+Z侧)延伸,其上端位于比第1壁部115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第3壁部117位于第1壁部115和第2壁部116的轴向一侧(-Y侧)的端部侧,第4壁部118位于第1壁部115和第2壁部116的轴向另一侧(+Y侧)的端部侧。连接高度位置不同的第1壁部115和第2壁部116的第3壁部117和第4壁部118从第2壁部116侧向第1壁部115侧(-X侧)向斜下方延伸。因此,逆变器壳体111的开口111b相对于上下方向(Z方向)倾斜,第1壁部115侧较低。
凸缘部111a位于四个壁部114中的与底壁113侧相反侧的端部、即各壁部114的上端侧。在凸缘部111a上螺栓紧固有罩112。由此,利用罩112关闭逆变器壳体111的上侧的开口111b。
本实施方式的底壁113具有第1肋71。第1肋71设置在底壁113中的朝向上方(+Z侧)的壁面113a上。壁面113a是构成逆变器壳体111的内壁面的一部分的面。即,壁面113a是位于逆变器壳体111的内侧的壁面。第1肋71从壁面113a向上侧突出。
第1肋71是沿着壁面113a扩展的三角形以上的多边形状的肋。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下方向观察,第1肋71是多边环状的肋。第1肋71例如是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为正六边形环状的肋。另外,从上下方向观察,第1肋71可以是三角形以上、五边形以下的多边形状,也可以是七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肋71设置有多个。多个第1肋71沿着壁面113a周期性地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肋71构成蜂窝构造。即,正六边形环状的第1肋71沿着壁面113a相互无间隙地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壁面113a整体上设置有由多个第1肋71构成的蜂窝构造。
多个第1肋71中的至少一个与设置在逆变器壳体111的底壁113的壁面113a上的凸台82连接。凸台82是从壁面113a向上方垂直延伸的凸台。凸台82的上端比第1肋71更向上方突出。凸台82例如为圆柱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凸台82从下方支承收纳在逆变器壳体111内的逆变器110a。在凸台82上例如拧入固定逆变器110a的螺栓。
如图3所示,逆变器壳体111在底壁113与第2壁部116之间具有相对于上下方向(Z方向)倾斜的倾斜壁119。倾斜壁119连接第2壁部116的下端部和底壁113中的车辆前方侧(+X侧)的端部。倾斜壁119向随着从第2壁部116的下端部朝向底壁113而位于下方的方向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壁119由呈筒状的马达壳体60的周壁部60a的一部分构成。倾斜壁119中的位于逆变器壳体111的内侧的壁面119a是周壁部60a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壁面119a是朝向逆变器壳体111的内侧凸出的曲面。壁面119a朝向上方以及车辆后方。
逆变器壳体111在倾斜壁119的内侧的壁面119a上具有沿着马达轴线J2的周向延伸的多个第3肋73。多个第3肋73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从第2壁部116的下端侧向底壁113侧延伸。任意一个第3肋73都沿着倾斜壁119的壁面119a、即马达壳体60的周壁部60a的外周面弯曲。第3肋73例如设置有三个。
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壳体111的底壁113具有沿着底壁113的壁面113a扩展的三角形以上的多边形状的第1肋71。因此,与仅设置沿一个方向延伸的肋的情况相比,能够适当地提高底壁113的刚性。另外,不仅能够在一个方向上而且能够在多个方向上抑制在底壁113上产生的振动。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由马达2的振动引起的底壁113的膜振动(膜共振)。另外,在逆变器壳体111中,底壁113与其他壁部114相比,平面上的扩展容易变大,容易产生膜振动。因此,通过适当地提高底壁113的刚性来抑制膜振动,能够特别适当地抑制在逆变器壳体111中产生的膜振动。因此,能够降低在马达单元1中产生的振动。由此,能够抑制从马达单元1产生噪音。
另外,第1肋71中的蜂窝形状越小,刚性越高,但其大小可以根据逆变器壳体111的重量和强度来选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1肋71沿着底壁113的壁面113a周期性地排列。因此,容易均匀地提高底壁113的刚性,容易抑制在底壁113中产生强度分布的偏差。由此,能够更稳定地抑制在底壁113产生的振动,能够进一步降低在马达单元1产生的振动。
另外,由于在罩112上设置有电子基板等部件,因此能够在底壁113的壁面113a的整个面上设置多个第1肋7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1肋71构成蜂窝构造。蜂窝构造与其他多边形状的肋无间隙地排列的结构相比,在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高这一点上是有利的。因此,能够更好地提高底壁113的刚性。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马达单元1的振动。另外,即使第1肋71的高度较低,也容易确保底壁113的刚性。因此,能够抑制第1肋71的高度而确保逆变器壳体111内的收纳空间较宽。由此,能够避免逆变器壳体111大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壁113的内侧的壁面113a上设置了第1肋71,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底壁113的外侧的壁面上设置第1肋71,也可以设置在内外壁面双方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1肋71中的至少一个与设置在底壁113的壁面113a上的凸台82连接。通过使第1肋71与作为强度比较高的部位的凸台82连接,能够提高基于第1肋71的加强效果,进一步提高逆变器壳体111的刚性。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膜振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噪音。
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壳体111在底壁113与第2壁部116之间具有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倾斜壁119。由于第2壁部116比第1壁部115更靠近马达壳体60,因此马达2的振动容易传递到设置在底壁113与第2壁部116之间的倾斜壁119。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倾斜壁119的内侧的壁面119a上设置有多个沿马达轴线J2的周向延伸的第3肋73。通过设置多个这些第3肋73,能够提高倾斜壁119的刚性,能够降低倾斜壁119的振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逆变器壳体111中的膜振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噪音。
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壳体111与马达壳体60为一个部件,逆变器壳体111的倾斜壁119由马达壳体60的周壁部60a的一部分构成。因此,通过在倾斜壁119上设置第3肋73,也能够抑制马达壳体60的振动。由此,能够降低从马达壳体60传递到逆变器壳体111的振动自身,能够进一步降低在逆变器壳体111产生的振动。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马达单元1的振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6中,由于马达壳体60和逆变器壳体111由相互连接的一个压铸部件构成,因此与使用螺栓将分体的逆变器壳体111相对于马达壳体60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逆变器壳体111的振动,能够降低噪音。
接着,说明在设置有第1肋71的情况和未设置第1肋71的情况下对在逆变器壳体111中产生的振动的振动级别进行比较的结果。
图4是示出振动级别根据第1肋71的有无而不同的曲线图。
如图4所示,在具有第1肋71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情况下,与没有第1肋71的以往的结构相比,振动级别的峰值变低。这样,通过在逆变器壳体111的底壁113上设置多个蜂窝形状的第1肋71,底壁113的刚性增加,振动级别降低,能够抑制来自底壁113的噪音。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壳体206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壳体206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06在构成逆变器壳体111的第1壁部115的外侧的壁面115b上具有多个肋集合部207。在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壳体111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底壁113的内侧的壁面113a上具有构成蜂窝构造的多个第1肋7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肋71仅设置在壁面113a的一部分上。更详细地说,第1肋71仅设置在壁面113a中的靠轴向一侧的部分。即,在壁面113a中的靠轴向另一侧的部分未设置第1肋71。
另外,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在壁面113a中的靠轴向一侧的部分设置电子基板等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不在该区域设置第1肋71,而在轴向另一侧设置第1肋71。
上述多个肋集合部207位于第1壁部115的外侧的壁面115b中的上半部分侧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具有4个肋集合部207,沿着轴向排列。
各肋集合部207例如由8个第2肋72构成。这8个第2肋72分别呈三角形状,以3个顶点中的一个以图中的点M为中心相互集合的朝向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肋72的形状例如为大致直角三角形。肋集合部207中的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一对第2肋72A彼此形成为相对于沿轴向通过点M的对象轴大致线对称的形状,使呈直角的顶点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对置。另外,在轴向上相邻的一对第2肋72B彼此形成为相对于沿上下方向通过点M的对象轴呈线对称的形状,使呈直角的顶点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对置。
另外,肋集合部207的结构也可以换而言之如下。肋集合部207具有矩形框状的框状肋、位于矩形框状的肋的中央的中央部、从中央部朝向框状肋呈放射线状延伸的8个放射肋。中央部包含上述点M。
根据本实施方式,远离马达壳体60的第1壁部115具有沿着第1壁部115的壁面115b扩展的三角形以上的多边形状的第2肋72。因此,能够抑制第1壁部115的膜振动,进一步降低马达单元1的振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噪音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壳体111在第1壁部115的外侧的壁面115b上具有多个第2肋72,但也可以在第1壁部115的内侧的壁面上具有这些多个第2肋72,也可以在双方的壁面上具有这些多个第2肋7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壁部115的外侧的壁面115b中的上半部分的区域具有多个肋集合部207,但也可以构成为在下半部分的区域具有多个肋集合部207,也可以构成为在壁面115b的整体具有多个肋集合部207。
接着,对第3实施方式中的壳体306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壳体306的结构的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壳体306在构成逆变器壳体111的第2壁部116的外侧的壁面116b上具有多个肋集合体307。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逆变器壳体111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底壁113的内侧的壁面113a上具有构成蜂窝构造的多个第1肋71。
上述多个肋集合体307配置在第2壁部116的外侧的壁面116b的大致整个区域,但也可以仅配置在一部分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4个肋集合体307沿轴向排列。肋集合体307例如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是呈直角三角形的第2肋72的集合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逆变器壳体111中的比第1壁部115靠近马达壳体60的第2壁部116具有多个第2肋72,能够适当地抑制由马达振动引起的第2壁部116的膜振动。另外,通过能够抑制第2壁部116的膜振动,还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第2壁部116传递到远离马达壳体60的第1壁部115的膜振动。由此,能够更适当地降低马达单元1的振动,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噪音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壁部116与周壁部60a连接。因此,振动特别容易从马达2传递到第2壁部116。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在第2壁部116上设置第2肋72,能够抑制第2壁部116的振动。因此,能够更好地抑制从马达2传递到逆变器壳体111的振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壳体111在第2壁部116的外侧的壁面116b上具有多个第2肋72,但也可以在第2壁部116的内侧的壁面上具有这些多个第2肋72,也可以在双方的壁面上具有这些多个第2肋72。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以及第3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排列有由多个第2肋72构成的肋集合部207、307,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沿着壁面115b或壁面116b而周期性地排列有多个第2肋72。根据该结构,容易均匀地提高设置有第2肋72的壁部的刚性,容易抑制在壁部产生强度分布的偏差。
另外,第2肋72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大致直角三角形,只要是沿着构成逆变器壳体111的第1壁部115的壁面115b或第2壁部116的壁面116b扩展的三角形以上的多边形即可。另外,例如,多个第2肋72也可以构成蜂窝构造。根据该结构,与第1肋71同样,能够更好地抑制设置有第2肋72的壁部的振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以及它们的组合等只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并不受实施方式的限定。
例如,也可以是组合了第2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即,也可以采用在第1壁部115以及第2壁部116上分别具有多个第2肋72的结构。另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结构可以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Claims (12)

1.一种马达单元,其具有:
马达,其具有以马达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
马达壳体,其收纳所述马达;以及
逆变器壳体,其收纳与所述马达电连接的逆变器,
所述逆变器壳体向上侧开口,在与所述马达轴线交叉的方向上配置在所述马达壳体的旁边,
所述逆变器壳体和所述马达壳体相互连接,
所述逆变器壳体具有底壁和包围所述底壁的四周的多个壁部,
所述多个壁部具有沿着所述马达轴线配置并且在上下方向上扩展的第1壁部和第2壁部以及沿着与所述马达轴线垂直的方向配置并且在上下方向上扩展的第3壁部和第4壁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具有沿着所述底壁的壁面扩展的三角形以上的多边形状的第1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1肋沿着所述底壁的壁面周期性地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1肋构成蜂窝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肋设置在所述逆变器壳体的位于内侧的所述底壁的壁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第1肋与设置在所述底壁的壁面上的凸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壁部位于比所述第2壁部远离所述马达壳体的一侧,
所述第1壁部具有沿着所述第1壁部的壁面扩展的三角形以上的多边形状的第2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壁部位于比所述第2壁部远离所述马达壳体的一侧,
所述第2壁部具有沿着所述第2壁部的壁面扩展的三角形以上的多边形状的第2肋。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2肋沿着所述第1壁部的壁面或所述第2壁部的壁面周期性地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2肋构成蜂窝构造。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壁部位于比所述第2壁部远离所述马达壳体的一侧,
所述逆变器壳体在所述底壁与所述第2壁部之间具有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倾斜壁,
所述倾斜壁在所述逆变器壳体的位于内侧的壁面上具有沿着所述马达轴线的周向延伸的多个第3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壳体和所述马达壳体是一个部件的一部分,
所述倾斜壁由所述马达壳体的周壁部的一部分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壳体和所述马达壳体是一个部件的一部分。
CN202011039934.8A 2019-09-30 2020-09-28 马达单元 Pending CN1125831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8593 2019-09-30
JP2019178593A JP7400305B2 (ja) 2019-09-30 2019-09-30 モータ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178A true CN112583178A (zh) 2021-03-30

Family

ID=74872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9934.8A Pending CN112583178A (zh) 2019-09-30 2020-09-28 马达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00305B2 (zh)
CN (1) CN112583178A (zh)
DE (1) DE1020201250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70497A (ja) * 2021-04-28 2022-11-1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7470083B2 (ja) * 2021-09-01 2024-04-1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ユニット
WO2024004436A1 (ja) * 2022-06-30 2024-01-04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7364A (zh) * 2006-11-22 2008-05-28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逆变器一体式电动压缩机
CN102906974A (zh) * 2010-04-06 2013-01-30 东芝产业机器制造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JP2016092967A (ja) * 2014-11-05 2016-05-23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電力変換装置
CN107306513A (zh) * 2015-03-25 2017-10-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和换气扇
CN209212553U (zh) * 2017-12-21 2019-08-06 日本电产东测株式会社 电动油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0638B2 (ja) * 1993-12-24 1999-10-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気機械
WO2019044521A1 (ja) * 2017-08-31 2019-03-07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7364A (zh) * 2006-11-22 2008-05-28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逆变器一体式电动压缩机
CN102906974A (zh) * 2010-04-06 2013-01-30 东芝产业机器制造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JP2016092967A (ja) * 2014-11-05 2016-05-23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電力変換装置
CN107306513A (zh) * 2015-03-25 2017-10-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和换气扇
CN209212553U (zh) * 2017-12-21 2019-08-06 日本电产东测株式会社 电动油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57973A (ja) 2021-04-08
DE102020125089A1 (de) 2021-04-01
JP7400305B2 (ja)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83178A (zh) 马达单元
JP7310367B2 (ja) 駆動装置
US11728710B2 (en) Motor unit
JP2015072054A (ja) 駆動ユニット
US20220247281A1 (en) Inverter unit and motor unit
US20220196135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motor unit, and vehicle
CN112208318A (zh) 马达单元
JP2022136505A (ja) 駆動装置
WO2021140807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12840146A (zh) 马达单元
WO2021161566A1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モータ、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13193679B (zh) 马达单元
US20220352790A1 (en) Drive device
JPWO2020067280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US20230344303A1 (en) Motor and motor unit
CN115871427A (zh) 电动动力单元
US20220345009A1 (en) Drive motor module
WO2020209244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22136836A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駆動装置
KR20230017961A (ko) 동력 전달 장치
US20230101010A1 (en) Electric power unit
WO2023053588A1 (ja) 電動パワーユニット
JP7310287B2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WO2022180873A1 (ja) 駆動モータモジュール
JP6926971B2 (ja) 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