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2984A - 液体密封盒及送液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密封盒及送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2984A
CN112572984A CN202011033287.XA CN202011033287A CN112572984A CN 112572984 A CN112572984 A CN 112572984A CN 202011033287 A CN202011033287 A CN 202011033287A CN 112572984 A CN112572984 A CN 112572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enter
strength
low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32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井和由
中本竣
小粥教幸
户田泰广
岩堀公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Ast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Ast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Asti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572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29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6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1/00Caps, e.g. crown caps or crown seals, i.e. members having parts arranged for engagement with the external periphery of a neck or wall defining a pouring opening or discharge aperture; Protective cap-like covers for closure members, e.g. decorative covers of metal foil or paper
    • B65D41/32Caps or cap-like covers with lines of weakness, tearing-strips, tags, or like opening or removal devices, e.g. to facilitate formation of pouring openings
    • B65D41/50Caps or cap-like covers with membranes, e.g. arranged to be pierc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3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integrated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6Fluid handling related problems
    • B01L2200/0689Sea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4Proces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 B01L2200/143Quality control, feedback systems
    • B01L2200/147Employing temperature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6Reagents, handling or stor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2Identification, exchange or storage of information
    • B01L2300/021Identification, e.g. bar c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03Disc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12Specific details about materials
    • B01L2300/123Flexible; Elastome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1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 B01L2300/1805Conductive heating, heat from thermostatted solids is conducted to receptacles, e.g. heating plates,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4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 B01L2400/0403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forces
    • B01L2400/0409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forces centrifugal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6Valves, specific forms thereof
    • B01L2400/0677Valves, specific forms thereof phase change valves; Meltable, freezing, dissolvable plugs; Destructible barriers
    • B01L2400/0683Valves, specific forms thereof phase change valves; Meltable, freezing, dissolvable plugs; Destructible barriers mechanically breaking a wall or membrane within a channel or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251/00Details relating to container closur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k Jet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抑制进行按压的装置的负荷且抑制液体密封盒的内底面的破损的液体密封盒。该液体密封盒(100)包括:液体存放部(10),存放液体(90);流路(20),供液体存放部(10)中存放的液体(90)流动;液体密封部(30),密封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90);其中,液体密封部(30)具有外周部(33)和相对于外周部(33)而言的中央侧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被按压后中央侧低强度部(31)断裂,能使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90)向流路(20)流通。

Description

液体密封盒及送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被密封的液体密封盒以及在液体密封盒中移送液体的送液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31所示,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微细结构,该微细结构形成有:由于隔断要素901而相互分离的第1中空室902和第2中空室903、覆盖第1中空室902的覆盖要素904、取出室905、连接第2中空室903和取出室905的管路906。第1中空室902中填充了液体。
当对覆盖要素904施力时,隔断要素901的第1端部907断裂。隔断要素901的第2端部908形成了能回旋的铰链区域。由于隔断要素901的第1端部907断裂,第1中空室902内的液体向第2中空室903流入。由于毛管力,液体向管路906和取出室905搬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9686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微细结构中,在具有微小空间的第2中空室903内按压隔断要素901,从而使隔断要素901的第1端部907断裂使隔断要素901开封。为使隔断要素901的第1端部907切实断裂,隔断要素901具有可挠性,因此需要充分地加大按压隔断要素901的按压构件的按入深度。但是,具有微小空间的第2中空室903高度低,因此隔断要素901下降到第2中空室903的内底面,由此有时隔断要素901会与第2中空室903的内底面接触(参照图31的虚线部分)。
上述隔断要素901下降至第2中空室903的内底面,隔断要素901的第1端部与第2中空室903的内底面接触时(参照图31的虚线部分),即使施加按压力也无法再按入隔断要素901,因此可能造成赋予按压力的装置的负荷增大、第2中空室903的内底面破损。
本发明目的在于抑制进行按压的装置的负荷且抑制液体密封盒的内底面破损。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达成上述目的,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液体密封盒(100)包括:液体存放部(10),存放液体(90);流路(20),供液体存放部(10)中存放的液体(90)流动;液体密封部(30),密封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90);其中,液体密封部(30)具有外周部(33)和相对于外周部(33)而言的中央侧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被按压后中央侧低强度部(31)断裂,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90)能向流路(20)流通。
在本说明书中,“低强度部”指的是液体密封部中,与低强度部以外的部分相比机械强度低的部分。另外,“机械强度低”指的是尤其易由于按压力而断裂的性质。
在本发明的液体密封盒(100)中,如上所述,液体密封部(30)被按压后,以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为界,向两侧裂开式断裂。因此,以液体密封部(30)的两端部分别为回旋中心,能减小回旋部分的半径(R)。由此,能减小回旋部分的半径(R),因此能在液体密封部(30)与液体密封盒(100)的内底面(61)接触前结束液体密封部(30)的按压,或者在液体密封部(30)与内底面(61)接触的情况下也能与以往相比抑制按压力増大。结果是能抑制进行按压的装置的负荷且能抑制液体密封盒(100)的内底面(61)的破损。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送液方法是包括存放液体(90)的液体存放部(10)和密封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密封部(30)在内的液体密封盒(100)的送液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按下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使其以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为界断裂的步骤;从中央侧低强度部(31)已断裂的液体存放部(10)使液体(90)流动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送液方法中,与上述发明相同,能通过按压以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为界,向两侧裂开式断裂。结果是,能减小按压所伴随的液体密封部(30)的回旋部分的半径(R)。由此,能减小回旋部分的半径(R),因此能在液体密封部(30)与液体密封盒(100)的内底面(61)接触前结束液体密封部(30)的按压,或者在液体密封部(30)与内底面(61)接触的情况下也能与以往相比抑制按压力増大。结果是能抑制进行按压的装置的负荷且能抑制液体密封盒(100)的内底面(61)的破损。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抑制进行按压的装置的负荷且能抑制液体密封盒的内底面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液体密封盒的示意图,也即是用于分别说明开封前(A)、开封时(B)、开封后(C)的图;
图2为说明送液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通过离心力送液时的液体密封盒的一示例图;
图4为液体密封部的结构例(A)~(F)的示图;
图5为液体密封部的其他结构例(A)~(E)的示图;
图6为液体密封部的第1具体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7为从背面侧看图6的液体密封部的俯视图(A)及从受压面侧看图6的液体密封部的俯视图(B);
图8为图6的液体密封部的侧视示意图;
图9为沿着图7(A)的800-800线的截面图;
图10为沿着图7(A)的801-801线的截面图;
图11为液体密封部的第2具体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12为从背面侧看图11的液体密封部的俯视图(A)及从受压面侧看图11的液体密封部的俯视图(B);
图13为图11的液体密封部的侧视示意图;
图14为沿着图12(A)的802-802线的截面图;
图15为沿着图12(A)的803-803线的截面图;
图16为液体密封部的截面形状的相关第1结构例的示图;
图17为液体密封部的截面形状的相关第2结构例的示图;
图18为液体密封部的截面形状的相关第3结构例的示图;
图19为液体密封盒的具体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20为使用液体密封盒的检测装置的详情的斜视图;
图21为盖部关闭状态的检测装置的斜视图;
图22为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3为按压部、拍摄部及光检测器相对于盒的位置的示图;
图24为检测装置的各结构要素和控制部的关系的框图;
图25为说明检测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6为说明检测装置的送液处理的流程图;
图27为在按压部的正下方配置了液体密封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8为按压构件按压液体密封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9为按压构件解除了液体密封部的密封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0为密封解除后进行送液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1为用于说明以往技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液体密封盒的概要)
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密封盒100进行说明。
液体密封盒100是形成了能在内部收纳液体90的空间的容器。液体密封盒100能密封在内部收纳的液体90。液体密封盒100能通过来自盒的外部的操作解除在内部收纳的液体90的密封。通过密封解除,液体密封盒100内的液体90能移送至盒内的其他部位或盒的外部。
液体密封盒100的外形形状无特别限定。液体密封盒100比如具有板状形状。
液体密封盒100包括至少一个液体存放部10、至少一个流路20、至少一个液体密封部30。
液体存放部10存放液体90。即,液体存放部10是具有能存放一定量的液体90的容积的空间。液体存放部10被内上侧面、内底面、内侧面划分。液体存放部10预先存放了液体90。液体存放部10可以在制造液体密封盒100时为空的状态,并由用户向液体密封盒100填充液体90。
流路20供液体存放部10中存放的液体90流动。流路20是能流通液体90的中空的管状要素。流路20至少在液体密封盒100的密封解除的状态下与液体存放部10连通。在密封解除前,流路20可通过液体密封部30而与液体存放部10之间以非连通状态划分。流路20包括比如介由液体密封部30与液体存放部10连接的第1端、与成为液体90的移送目的地的空间或液体密封盒100的外部连接的第2端。
液体密封部30密封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90。液体密封部30阻止液体90从液体存放部10流入流路20。比如,液体密封部30在液体存放部10与流路20的连接部分中隔断液体存放部10与流路20。相对于1个液体存放部10设置1个或复数个液体密封部30。
液体密封部30能开封且不可逆。具体来说,液体密封部30被按压,由于按压力使液体密封部30的一部分断裂。由于液体密封部30断裂使密封解除。比如,能介由液体密封部30的断裂处使液体90流通。在本说明书中,将液体密封部30的一部分断裂,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90能流通称作“开封”。
液体密封盒100具有形成了这些液体存放部10、流路20和液体密封部30的主体部50。主体部50比如由树脂材料构成。树脂材料比如能采用COP(Cyclo Olefin Polymer)。液体存放部10和流路20由形成于主体部50的凹部或槽等形成。形成于主体部50的凹部或槽等可被基膜60覆盖,从而液体存放部10和流路20作为液体密封盒100的内部空间而构筑。基膜60比如由树脂材料构成。树脂材料比如能采用COP(Cyclo Olefin Polymer)。基膜60构成液体存放部10的内底面61。液体密封部30的外周部33被主体部50支撑。
在图1的例子中,液体密封盒100还包括与液体密封部30相对的罩部40。罩部40覆盖液体密封部30。当液体密封部30开封时,罩部40防止液体90向液体密封盒100的外部流出。在使液体密封部30开封时,从液体密封盒100的外部介由罩部40对液体密封部30施以外力。因此,罩部40能由于外力变形,使得按压构件361能介由罩部40按压液体密封部30。罩部40比如是膜状的构件,由弹性体、橡胶等能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罩部40比如是由聚氨酯弹性体形成的膜。当主体部50能弹性变形时,能从液体密封盒100的外部介由主体部50按压液体密封部30,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罩部40。
为使液体密封部30开封,从液体密封盒100的外部通过按压构件361对液体密封部30施加按压力。此时,按压构件361首先使罩部40向液体密封部30按压使其弹性变形。按压构件361介由罩部40与液体密封部30抵接。按压构件361向按入液体密封部30的方向移动,破坏液体密封部30,从而解除液体密封部30的密封。按压构件361比如具有棒状形状,通过进行按压的装置而移动。进行按压的装置具有电机、音圈、弹簧、蓄电池等使按压构件361移动的驱动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密封部30具有外周部33和相对于外周部33而言的中央侧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液体密封部30被按压后,中央侧低强度部31断裂,使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90能向流路20流通。
具体来说,液体密封部30包括中央侧低强度部31和低强度部以外的部分即基体部32。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与基体部32相比机械强度低。即,当用于开封的按压力作用于液体密封部30时,中央侧低强度部31比基体部32更易断裂。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与基体部32相比,用于使中央侧低强度部31断裂的所需的外力小。
比如图1所示,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与基体部32相比厚度小。此外,比如,中央侧低强度部31由机械强度比基体部32的构成材料低的材料构成。比如,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内部为中空等,中央侧低强度部31具有密度比基体部32小的结构。
中央侧低强度部31配置于液体密封部30的相对于外周部33而言的中央侧,在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两侧配置基体部32。即,基体部32位于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与外周部33之间。因此,如图1(A)所示,液体密封部30介由罩部40被按压后,如图1(B)所示,中央侧低强度部31断裂。中央侧低强度部31断裂,从而以中央侧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为边界,液体密封部30裂开。即,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两侧的基体部32的中央侧端部互相分开。由于按压力,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两侧的基体部32像双开门一样向互相分开的方向被按开。
如图1(C)所示,按压力作用之后,在液体密封部30形成使液体存放部10向液体存放部10的外部连通的贯通孔TH。通过形成贯通孔TH从而解除液体密封部30进行的密封。像这样,液体密封部30能通过中央侧低强度部31断裂从而使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90向流路20流通。
以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为边界,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两侧的基体部32被按压构件361按开。两侧的基体部32分别以液体密封部30的外周部33为中心回旋。因此,基体部32的回旋半径R是液体密封部30的整个宽幅W的一半左右。因此,与以整个宽幅W的液体密封部30的一侧端部为中心使液体密封部30整体回旋的情况(即,回旋半径为整个宽幅W的情况,参照图31)相比,解除液体密封部30的密封所需的按压构件361的按入深度小。
(液体密封盒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密封盒100中,液体密封部30被按压后,以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为界,向两侧裂开式断裂。因此,以液体密封部30的两端部分别为回旋中心,能减小回旋部分的半径R。由此,能减小回旋部分的半径R,因此能在液体密封部30接触液体密封盒100的内底面61之前结束液体密封部30的按压,或者在液体密封部30与内底面接触的情况下也能与以往相比抑制按压力増大。结果是能抑制进行按压的装置的负荷且能抑制液体密封盒100的内底面的破损。
此外,在包括与液体密封部30相对的罩部40的结构中,在保持罩部40覆盖液体密封部30的状态下介由罩部40按压液体密封部30,从而能不产生漏液,使液体密封部30开封。此时,按压时的按入深度大的话,罩部40可能会破损,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能使按压时的按入深度很小,因此不仅能抑制内底面61也能抑制罩部40破损。
(液体密封盒的附加结构)
在图1的例子中,从按压方向看,液体密封部30包括与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一侧邻接的一侧部32a和与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另一侧邻接的另一侧部32b。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是基体部32的一部分。
如图1(B)和图1(C)所示,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从液体密封部30的外周部33连续到中央侧低强度部31,并由于按压而向按压方向变形。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不会在外周部33完全断裂,而是以外周部33为中心回旋地进行塑性变形。
由此,即使中央侧低强度部31断裂,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均在与液体密封部30的外周部33相连的状态下被保持。这里,断裂处从液体密封部30分离后,分离的部分脱落至液体存放部10或流路20,根据脱落的位置可能会妨碍送液。对于此,能抑制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从液体密封部30分离。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密封盒100中,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只要不完全分离,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也可以部分断裂。
此外,在图1(B)的例子中,中央侧低强度部31由于按压而断裂,并被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的至少一者安放。由此,不仅是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也能避免中央侧低强度部31断裂并从液体密封部30分离。
(送液方法)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送液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送液方法是包括存放液体90的液体存放部10和密封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密封部30在内的液体密封盒100的送液方法。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送液方法至少包括如下S1和S2的步骤。(S1)按压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以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为界断裂。(S2)从中央侧低强度部31已断裂的液体存放部10使液体90流动。
在步骤S1中,通过使按压构件361移动从而按压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通过按压,中央侧低强度部31断裂。液体密封部30以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为边界,液体密封部30裂开并断裂。因此,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两侧的基体部32分开,在断裂处形成贯通孔TH。由于按压力,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两侧的基体部32像双开门一样向互相分开的方向被按开。步骤S1的详情如用图1对液体密封盒100所说明所述。
在步骤S2中,使外力作用于液体存放部10内的液体90,从中央侧低强度部31已断裂的液体存放部10使液体90流动。作用于液体90的外力无特别限定。作用于液体90的外力比如可以是重力、压力、离心力等。由于重力从液体存放部10向比液体密封盒100内的液体存放部10低的位置流动,或从液体存放部10向液体密封盒100的外部流动。比如,从外部的压力源对液体密封盒100供给气压或水压,从而使液体90从液体存放部10向任意位置流动。
在图3的例子中,液体存放部10相对于流路20配置于液体密封盒100的中心侧。在使液体90流动的步骤S2中,使液体密封盒100旋转,使得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90介由被按压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参照图1)向流路20流动。
即,在步骤S1的密封解除之后,使液体密封盒100绕中心轴101旋转,使离心力作用于液体存放部10内的液体90。由此,液体90从液体存放部10向外周侧的流路20移动。
(送液方法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送液方法中,如上所述,能通过按压,以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为界,向两侧裂开式断裂。结果是能减小按压所伴随的液体密封部30的回旋部分的半径。由此,能减小回旋部分的半径,因此能在液体密封部30与液体密封盒100的内底面61接触之前结束液体密封部30的按压,或者在液体密封部30与内底面61接触的情况下也能与以往相比抑制按压力増大。结果是能抑制进行按压的装置的负荷且能抑制液体密封盒100的内底面61的破损。
此外,根据通过图3所示的旋转而进行送液的技术方案,仅旋转液体密封盒100就能使液体90进行送液。
(液体密封盒的结构例)
在图3的示例中,液体密封盒100具有形成了液体存放部10、流路20和液体密封部30的圆盘状的主体部50。液体存放部10相对于流路20配置于主体部50的中心侧。液体密封盒100使主体部50旋转从而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90向流路20流动。由此,仅旋转液体密封盒100就能使液体90进行送液。
在液体存放部10设有半径方向外侧的液体密封部30A和半径方向内侧的液体密封部30B。半径方向内侧的液体密封部30B与空气孔102相连。半径方向外侧的液体密封部30A与流路20相连。通过使液体密封部30A、30B开封,从而在送液时,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90向流路20流动后,从空气孔102向液体存放部10流入空气。结果是能避免液体存放部10的内部成为负压,妨碍液体90的移动。
此外,液体密封部30与液体存放部10一体设置。由此,与液体密封部30和液体存放部10设置为非一体的零件的情况相比,能抑制液体密封盒100的零件件数。此外,部品之间不会形成缝隙,因此能切实进行液体90的密封。
(液体密封部的结构例)
接下来,参照图4~图18对液体密封部30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低强度部的平面形状及配置〉
首先,对俯视图下的液体密封部30的表面的低强度部的形状和配置的例子进行说明。为便于说明,图4和图5中,对低强度部赋予剖面线,基体部32和基体部32的一部分即一侧部32a、另一侧部32b用无剖面线的区域图示。
在图4(A)~图4(F)的例子中,中央侧低强度部31设于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部34。由此,液体密封部30以中央部34为界向两侧2分割的方式断裂。因此,能使以液体密封部30的两端部分别为回旋中心的回旋部分的半径均匀且为最小限度。这里,中央部34不限于设于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的技术方案,只要相对于外周部33而言设于中央侧即可,无特别限定。
在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周围形成基体部32。为了能以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为界,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向两侧裂开方式使中央侧低强度部31断裂,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不是正圆形状等各向同性的形状,而是优选具有朝向特定方向的方向性的形状。
在图4(A)~图4(F)的例子中,中央侧低强度部31从被按压的方向看,具有线状、长方形状、十字形状、椭圆形状的至少之一的平面形状。由此,中央侧低强度部31向一定方向裂开式断裂,因此能轻松控制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断裂方向。结果是能抑制开封时向意料之外的方向断裂,并能抑制由于断裂而形成的贯通孔TH的形状的参差不齐。
在图4(A)中,中央侧低强度部31具有直线状或长方形状。通过按压构件361按压按压区域PA。按压区域PA是来自按压构件361的按压力直接作用的区域,是按压时介由罩部40与按压构件361接触的区域。中央侧低强度部31至少一部分包含在按压区域PA。由于按压力,以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为界,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之间分离,形成贯通孔TH。
在图4(B)中,中央侧低强度部31具有十字形状。按压区域PA被按压后,十字形状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向图4(B)的纵向或横向裂开式断裂。或者,中央侧低强度部31呈十字裂开式断裂。中央侧低强度部31呈十字裂开式断裂时,十字形状的四角的基体部32作为4个分割片分别分离,形成贯通孔TH。
在图4(C)中,中央侧低强度部31具有椭圆形状。此时,与图4(A)相同,以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为界,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之间分离,形成贯通孔TH。
在图4(A)~(C)中,中央侧低强度部31收于按压区域PA的内侧。而在图4(D)中,中央侧低强度部31从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部34延伸至按压区域PA的外侧。中央侧低强度部31延伸至外周部33附近。由此,贯通孔TH能形成得更大,因此在移送液体90时,能降低由于开封后的液体密封部30成为障碍物而引起的液体90的残留量。此外,中央侧低强度部31越大,就能用越小的按压力开封,因此能有效抑制进行按压的装置的负荷。
在图4(E)中,中央侧低强度部31在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部34向第1方向A1延伸。然后,第1方向A1沿着通过液体密封部30的液体90的送液方向。
由此,中央侧低强度部31沿着送液方向断裂。因此,贯通孔TH能形成至与送液方向上的液体密封部30的端部EP近的位置。因此,当开封后的液体密封部30成为壁形成液体积存时,贯通孔TH形成至与端部EP近的位置的话,能降低液体积存的量。即,送液时能降低由于液体密封部30而引起的液体90的残留量,因此是优选的。
如图4(F)所示,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第1方向A2可以与送液方向不同。
如图5(A)所示,中央侧低强度部31可以形成于从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部34向液体密封部30的外周部33侧偏心的位置。在图5(A)中,中央侧低强度部31向液体密封部30中的送液方向的端部EP侧偏心而形成。此时,与图4(E)相同,能降低送液时的液体90的残留量,所以是优选的。
如图5(B)所示,可以在液体密封部30设置中央侧低强度部31-1、形成于外周部33且与中央侧低强度部31-1不同的外周侧低强度部31-2。在图5(B)中,包括中央侧低强度部31-1和外周侧低强度部31-2。
液体密封部30被按压后,中央侧低强度部31-1和外周侧低强度部31-2断裂,中央侧低强度部31-1和外周侧低强度部31-2之间的基体部32的宽幅也变窄,所以容易断裂。由此,开封时,中央侧低强度部31-1的贯通孔TH和外周侧低强度部31-2的贯通孔TH相连,形成沿送液方向从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部34延伸至外周部33的大型的贯通孔TH。因此,能降低由于开封后的液体密封部30所引起的液体90的残留量。
此外,在断裂前的状态下,中央侧低强度部31-1和外周侧低强度部31-2分开,基体部32介于二者之间,因此能确保中央侧低强度部31-1和外周侧低强度部31-2不被直接按压时的机械强度。因此,能抑制来自外部的冲击等意料之外的开封。
在图5(C)的示例中,中央侧低强度部31-1和外周侧低强度部31-2沿送液方向排列形成。这样一来,开封时,中央侧低强度部31-1的贯通孔TH和外周侧低强度部31-2的贯通孔TH相连,形成沿送液方向从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部34延伸至外周部33的大型的贯通孔TH。因此,能降低由于开封后的液体密封部30所引起的液体90的残留量。
在图5(D)的示例中,中央侧低强度部31从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部34至外周部33相连并延伸。即,1个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一体包括配置于中央部34的第1部分31A和沿着液体密封部30的外周部33的第2部分31B。由此,也能形成大型的贯通孔TH,因此能降低液体90的残留量。此外,中央侧低强度部31从液体密封部30的一端至另一端连续,因此能用小的按压力就轻松解除密封。
低强度部中,可以设有强度相对高的部分和强度相对低的部分。在图5(E)的示例中,中央侧低强度部31-1比外周侧低强度部31-2强度低。比如,中央侧低强度部31-1的厚度比外周侧低强度部31-2的厚度小。在图5(E)中,用剖面线的差异来表示强度差异。此外,中央侧低强度部31-1和外周侧低强度部31-2比基体部32强度低。
能通过像这样设置强度的分布来控制断裂顺序。这样一来,比如即使由于机械误差、液体密封盒100的尺寸误差等而对中央侧低强度部31-1的按压位置出现了偏差,也能抑制形成的贯通孔TH的形状参差不齐。
(液体密封部的第1具体结构例)
图6~图10表示液体密封部30的具体结构例中的一个。
在图6所示的第1具体结构例中,液体密封部30具有圆形的平面形状。中央侧低强度部31-1在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部34形成为十字状。外周侧低强度部31-2形成于液体密封部30的外周部33。外周侧低强度部31-2形成为围住中央部34的圆形。基体部32形成为,以外周侧低强度部31-2的内侧围住中央侧低强度部31-1。即,中央侧低强度部31-1和外周侧低强度部31-2之间的部分是基体部32。
如图9、图10所示,液体密封部30构成流路20的底面的一部分。流路20的上侧面开口被设于主体部50的一侧表面51的罩部40覆盖。
如图7(B)和图8所示,液体密封部30具有介由罩部40(参照图9、图10)被按压的受压面35a。受压面35a是液体密封部30的罩部40侧的面。此外,液体密封部30具有被按压构件361按压的凸部35c。凸部35c朝向罩部40突出。凸部35c形成于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部34。受压面35a中凸部35c的形成部分为液体密封部30的按压区域PA。凸部35c向罩部40侧突出,由此能以更小的按入深度,使按压构件361介由罩部40按压液体密封部30。
如图9、图10所示,液体密封部30构成液体存放部10的上侧面的一部分。液体存放部10的底面开口被设于主体部50的另一侧表面52的基膜60覆盖。如图7(A)和图8所示,在液体密封部30的受压面35a的相反侧的背面35b形成非贯通的凹部36。如图9、图10所示,在液体密封部30中,凹部36的形成处的厚度小。设于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部34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1由凹部36构成。
像这样,中央侧低强度部31-1由形成于受压面35a的背侧的凹部36构成。这里,若凹部36在受压面35a侧(参照图16),当中央侧低强度部31断裂,基体部32回旋时,形成于受压面35a的凹部36的角部36a(参照图16)之间接触,可能妨碍回旋。对于此,如图10所示,将凹部36设于受压面35a的背侧,角部36a之间会向分开的方向回旋,因此能防止角部36a之间的接触。
如图9和图10所示,中央侧低强度部31-1具有厚度t1。在突出的凸部35c的形成区域中,未形成凹部36的区域为基体部32。基体部32具有厚度t2。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厚度t1比基体部32的厚度t2小。
在图9和图10的例子中,液体密封部30在外周部33具有外周侧低强度部31-2。外周侧低强度部31-2连接外周部33与凸部35c之间。外周侧低强度部31-2具有厚度t3。厚度t3比基体部32的厚度t2小。
像这样,低强度部(31-1、31-2)具有比邻接的区域小的厚度。由此,仅减小液体密封部30的厚度就能轻松形成低强度部。
(液体密封部的第2具体结构例)
图11~图15表示液体密封部30的第2具体结构例。
在图11所示的第2具体结构例中,液体密封部30具有圆形的平面形状。中央侧低强度部31-1具有在X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形状。一对外周侧低强度部31-2形成于外周部33。一对外周侧低强度部31-2从中央侧低强度部31-1的延长线与外周部33的交点向圆周方向的两侧延伸。中央侧低强度部31-1和一对外周侧低强度部31-2在X方向上最接近。基体部32在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上从液体密封部30的外周部33连续至中央侧低强度部31-1的位置。
按压区域PA被按压后,首先位于按压区域PA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1断裂,然后一对外周侧低强度部31-2断裂。在此过程中,X方向上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1和一对外周侧低强度部31-2之间的部分BA断裂,中央侧低强度部31-1的断裂处和一对外周侧低强度部31-2的各断裂处相连。结果是,开封后,基体部32中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这两部分向Y方向被按开。
在第2具体结构例中,图12(B)所示的液体密封部30的受压面35a侧的结构与图7所示的第1具体结构例相同。
在图12(A)和图13的示例中,在液体密封部30的背面35b形成直线状凹部36。设于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部34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1由凹部36构成。
在液体密封部30的背面35b还形成沿着液体密封部30的外周部33的一对凹部37。一对凹部37呈圆弧状延伸。通过一对凹部37构成形成于外周部33的一对外周侧低强度部31-2。
如图14和图15所示,中央侧低强度部31-1具有厚度t5。与中央侧低强度部31-1邻接的基体部32具有厚度t6。中央侧低强度部31-1的厚度t5比基体部32的厚度t6小。
在图14和图15的例子中,外周侧低强度部31-2具有厚度t7。与外周侧低强度部31-2在X方向上邻接的基体部32具有厚度t8。厚度t7比厚度t8小。厚度t8比厚度t6小,展示出一定程度的柔软性,开封时与主体部50保持相连,发挥铰链作用。
如图15所示,液体密封部30设于液体存放部10的上侧面,从液体密封部30的外周部33到中央侧低强度部31-1的长度R比从液体密封部30到液体存放部10的内底面61的深度H小。
由此,即使以外周部33为回旋中心,长度R的范围进行最大限度回旋,也不会接触液体存放部10的内底面61。因此,能更切实抑制液体存放部10的内底面61的破损。
(低强度部的截面形状)
在第1和第2具体结构例中的示例为,通过液体密封部30的背面35b所形成的凹部36构成中央侧低强度部31-1,但不限于此。在图16中,中央侧低强度部31由液体密封部30的罩部40侧的受压面35a上形成的凹部36构成。
如上所述,凹部36的宽幅窄的话,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回旋时,形成于受压面35a的凹部36的角部36a之间接触,可能妨碍回旋。因此,优选如图16所示对角部36a进行倒角处理,或使凹部36的宽幅足够大。
在图9、图10、图14和图15的示例中,液体密封部30具有与主体部50的一侧表面51和另一侧表面52平行的板状形状。而在图17中,示出了液体密封部30的外周部33倾斜的例子。
在图17中,液体密封部30的外周部33朝向液体密封盒100的内底面61侧倾斜。由此,液体密封部30的外周部33预先向按压方向的里侧倾斜,因此能轻松地用小的按压力(stroke)开封。
此外,在图18中,液体密封部30的罩部40侧的受压面35a朝向液体密封盒100的内底面61侧倾斜。液体密封部30的受压面35a随着从外周部33侧向中央部34侧,而以接近内底面61的方式倾斜。在图18中,受压面35a是倾斜的平面,但也可以是曲面。由此,按压时,能使载荷集中于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部34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此外,即使由于误差等,箭头所示的按压构件361的按压位置从液体密封部30的中央部34稍稍偏离,倾斜的受压面35a也能作为引导件发挥作用,因此能切实地使按压力作用于中央侧低强度部31。
(液体密封盒的具体结构例)
接下来,对液体密封盒100的具体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19所示的液体密封盒100设置在用于检测从含被检物质的测定试样产生的光的检测装置300(参照图20),是用于检测从测定试样产生的光的盒。
被检物质比如是从被检者即人采集的样本所含的物质。样本是血液(全血、血清或血浆)、尿、组织液及其他液体试样,或者是对采集的液体试样施以一定预处理得到的试样等。样本含有液体作为主要成分,可以含有细胞等固体成分。被检物质比如可以是抗原或抗体等蛋白质、肽、细胞和细胞内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等核酸。
测定试样含有被检物质,并含有发出光的物质。被检物质本身可以是发出光的物质。测定试样可以是被检物质和试剂的混合液。试剂比如根据被检物质的量发光。发光比如是化学发光或荧光。试剂比如含有与被检测物质特异性结合的标记物质。标记物质可以是化学发光物质或荧光物质。比如,标记物质含有酶,试剂含有与酶反应的发光底物。可以通过检测从测定试样产生的光,来测定与测定项目相对应的被检物质的有无、被检物质的量或浓度、粒子状的被检物质的话即测定大小、形状等。根据测定项目的不同,混合至测定试样的试剂的种类不同。按各个测定项目,可以有复数种液体密封盒100的变更例。液体密封盒100可以能测定不同的复数个测定项目。
液体密封盒100作为能执行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样本中的被检物质的处理的样本处理盒而构成。然后,测定试样的制备所使用的试剂即液体90收纳于液体存放部10,被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密封。
在图19的例子中,液体密封盒100具有平板形状。液体密封盒100以旋转轴321为中心旋转。具体来说,液体密封盒100是由圆盘形状的主体部50构成的盘型的盒。
在图19的例子中,主体部50具有后述加热器371轻松进行液体密封盒100的温度调节的厚度。比如,主体部50的厚度为几mm,具体来说为约1.2mm。主体部50的直径为直径几cm到十几cm,比如为约12cm。
图19所示的液体密封盒100具有在盒的内部进行样本处理的处理区域110。在图19的例子中,液体密封盒100具有1个处理区域110。在图19的例子中,处理区域110形成为从主体部50的中心在约120度的范围内呈扇状扩大的区域。
液体密封盒100具有以旋转轴321为中心旋转的平板形状。液体密封盒100在主体部50的中心具有贯通主体部50的孔55。液体密封盒100设置于检测装置300(参照图20)并且孔55的中心与旋转轴321的中心一致。
(处理区域)
处理区域110包括导入口111、分离部112、回收部113、6个室121~126、流路131~135、7个液体存放部10。7个液体存放部10分别设有液体密封部30A、30B。向导入口111注入样本。样本是自被检者采集的全血的血液样本。
分离部112、回收部113、室121~126分别是能收纳液体的空间部。分离部112、回收部113、室121~126分别被壁部53划分。分离部112、回收部113、室121~126在主体部50的外周端部附近在圆周方向上排列。
分离部112介由流路131与导入口111连接。从导入口111注入的样本由于液体密封盒100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介由流路131移送至分离部112。
回收部113配置于相对于分离部112而言的径向外侧,介由流路132与分离部112连接。从流路131流入分离部112的样本由于离心力而从径向外侧依次积存。积存在分离部112内的样本到达流路132后,在此之上的量的样本会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移动至回收部113。由此,分离部112内存放的样本会定量为固定量。
分离部112内的样本由于液体密封盒100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被离心分离为液体成分即血浆和固体成分即血细胞及其他非液体成分。在分离部112分离的血浆由于毛细管作用移动至流路133。流路133的内径在紧接着室121之前的连接部被紧缩。血浆充满流路133内直至紧接着室121之前。
流路133与室121连接。在血浆充满了流路133内的状态下,由于液体密封盒100的旋转而施加离心力后,流路133内的血浆移送至室121。由于流路133的容积,应移送至室121的一定量的血浆被定量。
在图19的结构例中,室121~126互相相邻地在圆周方向上排列排布,介由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流路134连接。如后所述,在这些室121~126之间,从一侧(室121侧)向另一侧(室126侧),被检物质介由流路134逐个依次被移送。此外,相对应的液体存放部10中收纳的试剂介由流路135被单独移送至室121~126的每一个。
含被检物质的液体介由流路133被移送至室121。室121中包封有磁性粒子MP。在室121中,样本所含有的被检物质为与磁性粒子MP的复合物。因此,室121及以后通过液体密封盒100的旋转和磁力作用的组合,使得与磁性粒子MP结合的被检物质介由流路134向其他室移送。
流路134包括在径向上延伸的6个径向区域134a、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圆弧状的圆周方向区域134b。圆周方向区域134b与6个径向区域134a相连。6个径向区域134a与所对应的6个室121~126分别相连。
7个液体存放部10分别介由径向的流路135与流路134相连。设置5个液体存放部10,其相对于室121~125分别各设1个。2个液体存放部10设于室126。7个液体存放部10分别与相对应的室121~126在径向上排列配置。总计7个液体存放部10配置于液体密封盒100的内周侧,室121~126配置于液体密封盒100的外周侧。
液体存放部10收纳液体90即试剂。液体存放部10在径向的两端部各具有2个液体密封部30A、30B。液体密封部30A、30B开封后,液体存放部10内的试剂能流通至流路135。液体密封盒100旋转后,试剂由于离心力而移动至所对应的室121~126。
此外,各液体存放部10均预先收纳有能进行1次测定的试剂。即,液体密封盒100具有收纳了能对被检物质进行1次测定的试剂的液体存放部10。
在液体密封盒100中,在室121中将被检物质担载于磁性粒子MP后,在各个室122、123、124、125将被检物质和试剂混合。室121~125的处理根据用于检测被检物质的检验而设定。比如,通过试剂进行的处理使被检物质和标记物质结合。最终担载了被检物质和标记物质的磁性粒子MP会移动至室126。在室126中,发光的测定试样的制备完成。通过检测装置300的光检测器331(参照图22)检测从测定试样产生的光。
另外,在图19的例子中,在主体部50形成1个处理区域110。但是, 不限于此,处理区域110可以形成2个以上。比如,将主体部50分别以120度分成3等分,形成3个处理区域110。
此外,室和流路的数量及形状不限于图19所示。处理区域110的各部的结构根据在处理区域110中执行的样本处理检验的内容而决定。
(液体存放部和液体密封部)
对液体存放部10和液体密封部3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在图19所示的液体密封盒100中,液体存放部10设于主体部50的中心侧。液体存放部10在半径方向上直线状延伸。在半径方向上的液体存放部10的外侧端部和内侧端部分别设有液体密封部30A和液体密封部30B。
液体存放部10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介由液体密封部30B与空气孔115连接。空气孔115向液体密封盒100的外部开口。液体存放部10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介由液体密封部30A与流路135连接。
流路135朝向半径方向延伸。流路135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端部介由液体密封部30A与液体存放部10中的一个连接,外侧端部与室121~126中的一个连接。像这样,1个液体存放部10与1个流路135和1个室沿着主体部50的径向从内周侧按顺序排列。
设于1个液体存放部10的2个液体密封部30A和液体密封部30B开封后,液体存放部10的内侧端部与液体密封盒100的外部连通,外侧端部介由流路135与相对应的室连通。
由于液体密封盒100的旋转所伴随的离心力,液体存放部10内的液体90通过液体密封部30A向流路135流出,通过流路135流入室内。液体存放部10内的液体90流出时,盒的外部的空气介由空气孔115和液体密封部30B流入。
液体密封部30A和液体密封部30B的结构可以是上述各种结构例之一。比如,作为一例,图11~图15所示的结构例使用于液体密封部30A和液体密封部30B。
(检测装置的概要)
接下来,对实施本实施方式的检测方法的检测装置300的具体结构例进行说明。
检测装置300使用盘型的液体密封盒100(参照图19)进行测定。在图20~图24所示的例子中,检测装置300是使用液体密封盒100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样本中的被检物质,并基于检测结果测定被检物质的免疫测定装置。
在图20和图21的结构例中,检测装置300具有能收纳液体密封盒100的壳体310。
壳体310由具有一定容积的内部空间的箱状构件、框架和外装板的组合等构成。壳体310具有能放置在桌子上的小型的箱状形状。
壳体310具有基台部311和盖部312。在基台部311的上侧面部设有供液体密封盒100配置的配置部313。盖部312能相对于基台部311上下转动,能开闭为图20所示的开放配置部313的状态和图21所示的覆盖配置部313的状态。
另外,作为盒的设置方法,除了开放盖部312载置于配置部313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从形成于壳体310的插入口插入液体密封盒100的槽缝式入片方式、在壳体310的内外移动的托盘载置液体密封盒100的托盘入片方式。
如图22所示,检测装置300包括旋转机构320、测定部330、拍摄部340、照明部341。此外,检测装置300包括磁铁驱动部350、按压部360、加热器371和温度传感器372、箝位器373。如上各部收纳于壳体310内。
在配置部313配置从下方支撑液体密封盒100的支撑构件314。支撑构件314比如由转盘构成。支撑构件314设于旋转机构320的旋转轴321的上端部。支撑构件314对液体密封盒100以预先决定的相对旋转角度的状态进行支撑。
箝位器373在盖部312关闭的状态下对设置于支撑构件314上的液体密封盒100的上侧面的中心部进行支撑并使其能旋转。
旋转机构320包括旋转轴321、电动电机等驱动部322。旋转机构320驱动驱动部322,使设置于支撑构件314的液体密封盒100以旋转轴321为中心旋转。旋转机构320包括用于检测驱动部322的旋转角度的编码器323、检测旋转角度的原点位置的原点传感器324。以原点传感器324检测的检测位置为基准,基于编码器323的检测角度驱动驱动部322,就能使液体密封盒100移动至任意的旋转位置。
旋转机构320介由旋转轴321安放液体密封盒100。旋转轴321比如在检测装置300的设置状态下朝向铅直方向。液体密封盒100以沿着水平方向的姿势被旋转机构320支撑。
驱动部322使旋转轴321以轴为中心旋转,由此液体密封盒100以旋转轴321为中心旋转。这样一来,液体密封盒100的室121~126以及液体存放部10等各部在从各自的配置位置至旋转轴321为止的径向的距离所相当的旋转半径的圆周轨道上向绕旋转轴321的圆周方向移动。
磁铁驱动部350具有磁铁351,并具有使液体密封盒100的内部的磁性粒子MP向径向移动的功能。磁铁驱动部350配置于配置部313的下方,并使磁铁351向径向移动。磁铁驱动部350使磁铁351相对于液体密封盒100向接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磁铁351接近液体密封盒100,从而液体密封盒100内的磁性粒子MP由于磁力而聚集,磁铁351远离液体密封盒100,磁性粒子MP由于磁力而聚集解除。
按压部360包括按压构件361、使按压构件36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按压驱动部362。按压构件361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棒状的销构件,具有与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的按压区域PA相对应的外径。按压驱动部362由电动电机等驱动源和使驱动源的旋转转换为上下运动的凸轮机构的组合构成。设2个按压部360,使得能使针对1个液体存放部各设2处的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开封。如图23所示,在俯视图中,2个按压部360自旋转轴321的各距离与设于液体存放部10的2个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自旋转轴321的各距离大致一致。
按压部360从配置于配置部313的液体密封盒100的上方朝向液体密封盒100使按压构件361向下方移动与液体密封盒100抵接。按压部360通过按压构件361介由罩部40按压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按压部360通过按压解除液体密封盒100内的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的密封。开封后,按压部360使按压构件361从液体密封盒100向上方分开,向非接触的退避位置移动。
加热器371分别设于配置于配置部313的液体密封盒100所紧接着之下的位置以及液体密封盒100所紧接着之上的位置。加热器371对液体密封盒100内收纳的试样加热至一定反应温度,促进样本和试剂的反应。温度传感器372通过红外线检测液体密封盒100的温度。
测定部330介由形成于基台部311的开口在配置于配置部313的液体密封盒100相对的位置具有光检测器331。光检测器331检测从移动至检测位置332(参照图23)的测定试样产生的光。通过光检测器331,输出与光子即photon的光接收相应的脉冲波形。测定部330在内部具有回路,并基于光检测器331的输出信号以固定间隔对光子计数,并输出计数值。
光检测器331配置于在配置部313配置的液体密封盒100所紧接着之下的位置。如图23所示,旋转机构320使液体密封盒100以旋转轴321为中心旋转,由此使室126配置于光检测器331所紧接着之上的检测位置332。由此,测定部330通过光检测器331检测从室126内产生的光。
拍摄部340与设置于支撑构件314上的液体密封盒100的上侧面相对,并获取液体密封盒100的图像。能通过得到的图像确认液体密封盒100的内部的处理是否妥当进行。拍摄部340比如包括CCD图像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等。照明部341比如由发光二极管构成,并发出拍摄时的照明光。
拍摄部340介由设于盖部312的孔与液体密封盒100的上侧面直接相对。照明部341介由设于盖部312的孔与液体密封盒100的上侧面直接相对。拍摄部340的拍摄范围342(参照图23)设定为,在配置于配置部313的液体密封盒100旋转时,室121~126、通路141~145等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拍摄部340利用照明光获取液体密封盒100的内部的液体、磁性粒子MP的图像。
此外,如图23所示,拍摄部340拍摄设于液体密封盒100的上侧面的识别符400。识别符400是条形码、二维码等能从图像读取的信息记录介质。旋转机构320使液体密封盒100旋转,由此使识别符400位于拍摄范围342内。识别符中记录有用于确定测定项目的信息、试剂相关信息、用于确定液体密封盒100的信息等。
此外,图22所示的检测装置300具有受理打开盖部312时的用户的操作的操作部374、感测盖部312的开闭的感测部375、与关闭状态的盖部312啮合并锁定盖部312的锁定机构376等。
图24用框图示出了图22所示的检测装置300的各构成要素和通过控制信号对其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80的关系。
检测装置300具有控制部380。控制部380比如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比如由CPU、MPU等构成。存储器比如由ROM以及RAM等构成。控制部380从检测装置300的各部接收信号,并控制检测装置300的各部。
检测装置300具有存储部381。存储部381中存储有测定结果数据。存储部381比如由闪速存储器、硬盘等构成。
检测装置300具有通信部382。通信部382能向外部机器发送信息以及能从外部机器接收信息。通信部382比如包括通信模块、用于外部连接的接口等。通信部382能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与能和检测装置300通信的终端进行通信以及与介由网络的服务器进行通信。通过通信能发送包括测定结果数据在内的日志、获取校准曲线等测定处理相关的数据。终端比如包括平板型终端、智能手机等携带信息终端、PC(个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控制部380能介由在终端显示的用户界面受理用户的操作输入。
(检测装置的动作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25对检测装置30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检测装置300的结构参照图22和图23。液体密封盒100的结构参照图19。
首先,作为准备操作,用户从液体密封盒100的导入口111注入从被检者采集的血液样本。用户向导入口111注入测定对象样本。作为液体密封盒100的测定项目的一例,表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测定例。血液样本中的被检物质包括抗原。抗原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测定项目可以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FT4)等。
在液体密封盒100中,位于室121的径向的液体收纳部10中收纳有R1试剂。室121内收纳有含磁性粒子MP的R2试剂。位于室122的径向的液体存放部10中收纳有R3试剂。位于室123~125的径向的各液体存放部10中收纳有清洗液。位于室126的径向的液体存放部10中收纳有R4试剂。位于室126的径向的另一个液体存放部10中收纳有R5试剂。
在图25的步骤S11中,控制部380执行使测定开始的初始动作。
具体来说,控制部380基于感测部375的信号感测盖部312关闭。控制部380执行识别符400的读取动作。拍摄部340拍摄识别符400,由此控制部380获取使用于测定的各种信息。另外,控制部380基于原点传感器324检测出的原点位置和识别符400的读取位置,获取各室121~126、设于7个液体存放部10的7对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的旋转位置。
控制部380在步骤S12及以后开始检测装置300进行的样本的处理动作。另外,在每进行各步骤时,控制部380使执行了样本处理的地方通过旋转机构320位于拍摄部340的拍摄范围342,并使拍摄部340拍摄。控制部380基于拍摄部340的拍摄图像监视样本处理是否正常执行。另外,没正常执行的话,控制部380会执行一定的错误处理,但这里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12中,控制部380实施将样本分离成液体成分和固体成分的处理。控制部380通过旋转机构320使液体密封盒100高速旋转,并通过离心力使样本从流路131移动至分离部112。此时,超过一定量的多余的样本向回收部113移动。另外,在分离部112内,通过离心力将样本分离为血浆即液体成分和血细胞等固体成分。分离的血浆移动至流路133内并充满流路133。
在步骤S13中,控制部380将血浆和试剂移送至室。即,控制部380执行图26的步骤S31~S33,从而通过按压部360依次使6个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开封,并使液体密封盒100旋转,使位于室121~126的径向的6个液体存放部10中收纳的液体90介由流路135分别移送至室121~126。另外,通过液体密封盒100的旋转,流路133内的血浆被移送至室121。从6个液体存放部10移送的液体90是R1试剂、R2试剂、R3试剂、清洗液、R4试剂。步骤S31~S33的详情将后述。
由此,R1试剂和血浆被移送至室121,在室121中,血浆和R1试剂和R2试剂混合。R3试剂移送至室122。清洗液移送至室123~125。R4试剂移送至室126。
步骤S12中的试剂移送结束后,控制部380进一步进行搅拌处理。具体来说,控制部380驱动旋转机构320,使其一边向一定方向旋转,一边以一定时间间隔切换2个不同的旋转速度。由此,室121~126内的液体被搅拌。搅拌处理不仅在步骤S13,在步骤S14~S19的最后也同样进行。
这里,R1试剂含有与被检物质结合的捕捉物质。捕捉物质比如含有与被检物质结合的抗体。抗体比如是生物素结合HBs单克隆抗体。R2试剂含有磁性粒子MP。磁性粒子MP比如是表面被亲和素包覆的链霉亲和素结合磁性粒子。在步骤S13中,血浆和R1试剂和R2试剂混合,并进行搅拌处理后,被检物质和R1试剂由于抗原抗体反应而结合。然后,通过抗原-抗体反应体和磁性粒子MP的反应,从而与R1试剂的捕捉物质结合的被检物质介由捕捉物质与磁性粒子MP结合。这样一来,生成被检物质和磁性粒子MP结合的状态的复合物。
接下来,在步骤S14中,控制部380使室121内的复合物从室121向室122移送。
在移送复合物时,控制部380驱动磁铁驱动部350,使磁铁351接近液体密封盒100,收集在室121内扩散的复合物。控制部380使由于磁铁驱动部350的驱动而引起的磁铁351的径向移动和由于旋转机构320而引起的液体密封盒100的圆周方向移动组合,使复合物沿流路134移动。即,控制部380使复合物从室121内以图23的渠道PT1的径向内侧移动、渠道PT2的圆周方向移动、渠道PT3的径向外侧移动的顺序移动至室122。控制部380在复合物移动后进行搅拌处理。另外,用同样的方法实施向室123~126各自移动复合物,因此详细说明省略。
通过向室122移送复合物,由此在室122中,在室121生成的复合物和R3试剂混合。这里,R3试剂含有标记物质。标记物质含有与被检物质特异性结合的捕捉物质以及标记。比如,标记物质是使用抗体作为捕捉物质的标记抗体。在步骤S14中,在室121生成的复合物和R3试剂混合,并进行搅拌处理后,在室121生成的复合物和R3试剂所含有的标记抗体反应。这样一来,在室122内生成被检物质和捕捉抗体和磁性粒子MP和标记抗体结合的复合物。
在步骤S15中,控制部380将室122内的复合物从室122向室123移送。由此,在室123中,在室122生成的复合物和清洗液在室123内混合。在步骤S15中,进行搅拌处理后,在室123内复合物和未反应物质分离。即,在室123中,通过清洗除去未反应物质。
在步骤S16中,控制部380将室123内的复合物从室123向室124移送。由此,在室124中,在室122生成的复合物和清洗液混合。在室124中也通过清洗除去未反应物质。
在步骤S17中,控制部380将室124内的复合物从室124向室125移送。由此,在室125中,在室122生成的复合物和清洗液混合。在室125中也通过清洗除去未反应物质。
在步骤S18中,控制部380将室125内的复合物从室125向室126移送。由此,在室126中,在室122生成的复合物和R4试剂混合。这里,R4试剂是用于使在室122生成的复合物分散的试剂。R4试剂比如是缓冲液。在步骤S18中,进行搅拌处理后,在室122生成的复合物在室126内分散至R4试剂中。
在步骤S19中,控制部380将R5试剂移送至室126。具体来说,控制部380通过执行图26的步骤S31~S33,从而使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的密封解除,通过液体密封盒100的旋转使液体存放部10中收纳的R5试剂移送至室126。由此,在室126中,在步骤S18生成的混合液中进一步混合R5试剂。
这里,R5试剂含有通过与结合于复合物的标记抗体的反应而产生光的发光底物。在步骤S19中,在步骤S18生成的混合液和追加移送的R5试剂混合,并进行搅拌处理后,制备测定试样。结合于复合物的标记物质和发光底物反应,由此测定试样化学发光。
在步骤S20中,控制部380通过旋转机构320使室126位于光检测器331所紧接着之上的检测位置332。光检测器331检测从室126放射的光。
在步骤S21中,控制部380基于由光检测器331检测的光进行免疫相关测定处理。测定部330对光子计数并输出计数值。控制部380基于从测定部330输出的计数值和校准曲线对被检物质的有无以及量等进行测定,并生成测定结果。
得到测定结果后,在步骤S22中,控制部380将测定结果数据记录于存储部381。另外,控制部380通过通信部382将测定结果数据发送至终端或服务器。
通过以上完成检测装置300的测定动作。
(送液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26对检测装置300进行的送液处理进行说明。图26的送液处理在图25的步骤S13和S19中执行。图26的送液处理通过本实施方式的送液方法进行。
本实施方式的送液方法在按压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步骤S32之前包括步骤S31,所述步骤S31使液体存放部10和形成了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的主体部50及按压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的按压构件361的至少一者移动,从而使针对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的按压位置相对应。
由此,能更切实地按压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中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按压力直接施加于中央侧低强度部31,从而能用更小的负荷(按压力)使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开封。
具体来说,在使按压位置相对应的步骤S31中,通过使主体部50移动,从而使按压构件361针对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按压位置相对应。即,控制部380驱动旋转机构320使液体密封盒100旋转,如图27所示,使在径向上排列的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位于2个按压构件361紧接着之下。
由此,使液体密封盒100相对于按压构件361移动,因此能使进行按压的装置固定。与使进行按压的装置移动的技术方案相比,也能轻松地解决按压时的负荷问题。
接下来,在步骤S32中,控制部380使2个按压部360下降,按压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由于按压使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开封。如图28所示,按压构件361一边使罩部40弹性变形一边介由罩部40与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的受压面35a接触。
如图28所示,在按压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步骤S32中,通过销状的按压构件361介由与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相对的罩部40按压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的中央部34附近。
由此,在保持被罩部40覆盖的状态下,介由罩部40按压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从而能不产生漏液,使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开封。此时,按压时的按入深度大的话,罩部40可能会破损,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能使按压时的按入深度很小,因此不仅能抑制内底面61也能抑制罩部40的破损。
在步骤S32中,控制部380进一步驱动按压部360,通过按压构件361使按压力施加于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后,如图29所示,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以中央侧低强度部31为界断裂。然后,在按压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步骤S32中,相对于中央侧低强度部31,使一侧的一侧部32a和另一侧的另一侧部32b向按压方向变形。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向互相分开的方向回旋,贯通孔TH被按开。
由此,能使中央侧低强度部31断裂形成贯通孔TH,并能使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变形使贯通孔TH按开。仅一侧部32a和另一侧部32b变形即可,不会从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分离,因此能抑制一侧部32a或另一侧部32b脱落至液体存放部10内,妨碍送液。
控制部380使按压构件361移动至下限位置之后,使按压构件361向上方移动至液体密封盒100的上方的上限位置。按压构件361的下限位置是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与液体存放部10的内底面61之间的位置。
像这样,在按压中央侧低强度部31的步骤S32中,从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的上方到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与液体存放部10的内底面61之间的位置为止,介由罩部40按压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由此,能在按压构件361与液体存放部10的内底面61接触之前停止按压,因此能更加切实地抑制内底面61的破损。
以上,如图30所示,液体密封部30A、液体密封部30B的密封解除。即,液体存放部10与空气孔115和流路135连通。
若是图25的步骤S13,控制部380反复进行如上开封动作,使位于室121~126的径向的6个液体密封部30A和6个液体密封部30B开封。若是图25的步骤S19,控制部380使收纳了R5试剂的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密封部30A和液体密封部30B开封。
接下来,在步骤S33中,控制部380通过旋转机构320使液体密封盒100旋转,从而使液体存放部10的液体90介由被按压的中央侧低强度部31向流路20流动。如图30所示,通过液体密封盒100的旋转,液体存放部10中收纳的液体90向流路135流动。这样一来,液体存放部10内的试剂介由流路135向相对应的室移动。
如上进行送液处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化学发光是利用化学反应的能量而发出的光,比如是分子由于化学反应被激发成为激发态,从激发态返回至基态时释放的光。化学发光比如能通过酶和底物的反应而产生、通过对标记物质电化学刺激而产生、基于LOCI法(LuminescentOxygen Channeling Immunoassay发光氧通道免疫分析)而产生、基于生物发光而产生。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进行任意的化学发光。可设计为,照射一定波长的光后会激发出荧光的物质和被检物质结合构成复合物。此时,配置用于对室126照射光的光源。光检测器检测通过来自光源的光而从结合于复合物的物质激发的荧光。
另外,作为磁性粒子MP,只要是包括具有磁性的材料作为基材并使用于通常的免疫测定的粒子即可。比如,比如使用用Fe2O3和/或Fe3O4、钴、镍、铁素体、磁铁矿等作为基材的磁性粒子。磁性粒子可以被用于与被检物质结合的结合物质包覆,也可以介由用于使磁性粒子和被检物质结合的捕捉物质与被检物质结合。捕捉物质是与磁性粒子及被检物质相互结合的抗原或抗体等。
另外,捕捉物质只要与被检物质特异性结合即可,无特别限定。比如,捕捉物质与被检物质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结合。更具体而言,捕捉物质是抗体,但当被检物质是抗体时,捕捉物质可以是该抗体的抗原。另外,当被检物质是核酸时,捕捉物质可以是与被检物质互补的核酸。标记物质所含有的标记比如能列举出酶、荧光物质等。酶能列举出碱性磷酸酶(ALP)、过氧物酶(peroxidase)、葡糖氧化酶、酪氨酸酶(tyrosinase)、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等。当化学发光是电化学发光时,标记只要是通过电化学刺激而发光的物质即可,无特别限定,比如能列举出钌配合物。荧光物质能使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素(luciferin)等。
另外,当标记是酶时,相对于酶而言的发光底物根据所使用的酶适宜选择众所周知的发光底物即可。比如,作为酶使用碱性磷酸酶时的发光底物能使用:CDP-Star(注册商标)、(4-氯-3-(甲氧基螺[1,2-二氧杂环丁烷-3,2’-(5’-氯)三环[3.3.1.13,7]癸烷]-4-基)苯基磷酸二钠)、CSPD(注册商标)(3-(4-甲氧基螺[1,2-二氧杂环丁烷-3,2-(5’-氯)三环[3.3.1.13,7]癸烷]-4-基)苯基磷酸二钠)等化学发光底物;磷酸对硝基苯酯、5-溴-4-氯-3-吲哚磷酸酯(BCIP)、4-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碘硝基四唑(INT)等发光底物;4-甲基伞形酮磷酸酯(4MUP)等荧光底物;5-溴-4-lv-3-吲哚磷酸酯(BCIP)、5-溴-6-氯-吲哚磷酸二钠、磷酸对硝基苯酯等显色底物等。
另外,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技术方案都是例示,并无任何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所示,且进一步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义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比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示例为,在主体部50和按压构件361中,使主体部50移动,从而使针对液体密封部30的按压位置相对应,但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案进行代替:使按压构件361移动至紧接着液体密封部30的上方从而使按压位置相对应;使主体部50和按压构件361二者移动使按压位置相对应。
符号说明
10:液体存放部、20:流路、30、30A、30B:液体密封部、31:中央侧低强度部、31-1:中央侧低强度部、31-2:外周侧低强度部、32a:一侧部、32b:另一侧部、33:外周部、34:中央部、35a:受压面、36、37:凹部、40:罩部、50:主体部、61:内底面、90:液体、100:液体密封盒、145:流路、360:按压部、361:按压构件

Claims (22)

1.一种液体密封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体存放部,存放液体;
流路,供所述液体存放部中存放的所述液体流动;
液体密封部,密封所述液体存放部的所述液体;
其中,所述液体密封部具有外周部和相对于所述外周部而言的中央侧的中央侧低强度部,被按压后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断裂,能使所述液体存放部的所述液体向所述流路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密封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设于所述液体密封部的中央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密封盒,其特征在于:
从按压方向看,所述液体密封部包括与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的一侧邻接的一侧部和与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的另一侧邻接的另一侧部;
所述一侧部和所述另一侧部从所述液体密封部的外周部连续至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并由于按压而向按压方向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密封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由于按压而断裂,并被所述一侧部和所述另一侧部的至少一者安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密封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具有比邻接的区域小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密封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从被按压的方向看,具有线状、长方形状、十字形状、椭圆形状的至少之一的平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密封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在所述液体密封部的中央部向第1方向延伸,
所述第1方向沿着通过所述液体密封部的所述液体的送液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密封盒,其特征在于:
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周部且与所述中央侧不同的外周侧低强度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密封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比所述外周侧低强度部强度低。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密封盒,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所述液体密封部相对的罩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密封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密封部具有介由所述罩部被按压的受压面;
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由形成于所述受压面的背侧的凹部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密封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密封部设于所述液体存放部的上侧面,
从所述液体密封部的外周部到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的长度比从所述液体密封部到所述液体存放部的内底面的深度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密封盒,其特征在于:
包括形成了所述液体存放部、所述流路和所述液体密封部的圆盘状的主体部;
所述液体存放部相对于所述流路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中心侧,通过使所述主体部旋转,从而使所述液体存放部的所述液体向所述流路流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密封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密封部与所述液体存放部一体设置。
15.一种送液方法,其是包括存放液体的液体存放部和密封所述液体存放部的液体密封部在内的液体密封盒的送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按压所述液体密封部的中央侧低强度部使其以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为界断裂的步骤;
从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已断裂的所述液体存放部使所述液体流动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送液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按压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的步骤中,相对于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使一侧的一侧部和另一侧的另一侧部向按压方向变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送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具有比与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邻接的区域更小的厚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送液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按压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的步骤中,通过销状的按压构件介由与所述液体密封部相对的罩部按压所述液体密封部的中央部附近。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送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密封部设于所述液体存放部的上侧面;
在按压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的步骤中,从所述液体密封部的上方到所述液体密封部与所述液体存放部的内底面之间的位置,介由所述罩部按压所述液体密封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送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存放部相对于流路配置于所述液体密封盒的中心侧;
在使所述液体流动的步骤中,使所述液体密封盒旋转,使得所述液体存放部的所述液体介由被按压的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向所述流路流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送液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按压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使所述液体存放部和形成了所述液体密封部的主体部及按压所述液体密封部的按压构件的至少一者移动,从而使针对所述液体密封部的按压位置相对应的步骤。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送液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按压位置相对应的步骤中,通过使所述主体部移动,从而使所述按压构件针对所述中央侧低强度部的按压位置相对应。
CN202011033287.XA 2019-09-27 2020-09-27 液体密封盒及送液方法 Pending CN1125729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6472A JP7445403B2 (ja) 2019-09-27 2019-09-27 液体封止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送液方法
JP2019-176472 2019-09-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2984A true CN112572984A (zh) 2021-03-30

Family

ID=72644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3287.XA Pending CN112572984A (zh) 2019-09-27 2020-09-27 液体密封盒及送液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33680B2 (zh)
EP (1) EP3798000A1 (zh)
JP (1) JP7445403B2 (zh)
CN (1) CN11257298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2202379A1 (zh) * 2021-03-26 2022-09-29
WO2022202380A1 (ja) * 2021-03-26 2022-09-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検査用カートリッジ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2754A (ja) * 2001-12-20 2003-07-0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密封注出口
US20050093087A1 (en) * 2003-09-24 2005-05-05 Klaus Kadel Microstructured device for removable storage of small amounts of liquid and a process for removal of the liquid stored in this device
US20130020202A1 (en) * 2011-07-22 2013-01-24 Feiglin Marc N Cartridge and System for Manipulating Samples in Liquid Droplets
CN103376312A (zh) * 2012-04-24 2013-10-3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检体免疫分析检测装置
EP3315198A1 (en) * 2016-10-28 2018-05-02 Sysmex Corporation Liquid-sealed cartridge and liquid transfering method
US20180120338A1 (en) * 2015-04-30 2018-05-03 Sysmex Corporation Liquid-sealed cartridge, specimen analyzer, and specimen analysis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9823A (en) * 1997-07-23 2000-06-27 Marconi Data Systems Inc. Ink bottle with puncturable diaphragm closure
US6431212B1 (en) 2000-05-24 2002-08-13 Jon W. Hayenga Valve for use in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US6720187B2 (en) 2000-06-28 2004-04-1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format sample processing devices
ES2322392T5 (es) * 2001-03-09 2017-11-15 Gen-Probe Incorporated Método para eliminar un fluido de un recipiente que comprende una caperuza perforable
FR2836907B1 (fr) * 2002-03-11 2005-03-18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Microvanne a actionnement pyrotechnique
CN2614901Y (zh) * 2003-01-14 2004-05-12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密封圈、墨盒
US20060228256A1 (en) 2003-02-07 2006-10-12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Multi-shell microspheres with integrated chomatographic and detection layers for use in array sensors
US7337928B2 (en) 2003-10-27 2008-03-04 Jackman Brian F Cartridge nozzle seal opened by internal cartridge pressure
PE20060672A1 (es) * 2004-10-27 2006-08-28 Glaxosmithkline Biolog Sa Procedimiento para preparar un material liofilizado
JP2006308366A (ja) 2005-04-27 2006-11-09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化学分析装置及び化学分析カートリッジ
EP2214801A4 (en) 2007-11-22 2016-1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HIN FILM VALVE DEVICE AND ITS CONTROL APPARATUS
JP5229158B2 (ja) 2009-08-25 2013-07-03 藤倉化成株式会社 液体流路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2245390B (zh) * 2008-10-15 2014-04-30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流体喷射盒
WO2012137122A1 (en) 2011-04-02 2012-10-11 Biosurfit, S.A. Liquid reagent storage and operation of analytical devices
TWI456196B (zh) 2012-04-24 2014-10-11 Ind Tech Res Inst 檢體免疫分析檢測裝置
MX2016013554A (es) 2014-04-16 2017-02-14 Sanofi Sa Elemento de sellado para un dispositivo medico.
US9751318B2 (en) * 2015-05-29 2017-09-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attachment assembly of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10369800B2 (en) * 2015-07-31 2019-08-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fluid contain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2754A (ja) * 2001-12-20 2003-07-0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密封注出口
US20050093087A1 (en) * 2003-09-24 2005-05-05 Klaus Kadel Microstructured device for removable storage of small amounts of liquid and a process for removal of the liquid stored in this device
US20130020202A1 (en) * 2011-07-22 2013-01-24 Feiglin Marc N Cartridge and System for Manipulating Samples in Liquid Droplets
CN102928610A (zh) * 2011-07-22 2013-02-13 泰肯贸易股份公司 用于操纵液滴中样品的盒子和系统
CN103376312A (zh) * 2012-04-24 2013-10-3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检体免疫分析检测装置
US20180120338A1 (en) * 2015-04-30 2018-05-03 Sysmex Corporation Liquid-sealed cartridge, specimen analyzer, and specimen analysis method
EP3315198A1 (en) * 2016-10-28 2018-05-02 Sysmex Corporation Liquid-sealed cartridge and liquid transfer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98000A1 (en) 2021-03-31
JP7445403B2 (ja) 2024-03-07
US11433680B2 (en) 2022-09-06
US20210094303A1 (en) 2021-04-01
JP2021056010A (ja) 2021-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59570B2 (en)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 analyte using an analyte detection device
KR101582332B1 (ko) 병원체의 신속 검출을 위한 장치
US10775368B2 (en) Fluidi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CN112572984A (zh) 液体密封盒及送液方法
CN106093366B (zh) 受检物检测方法、样本分析盒及样本分析装置
CN108431610B (zh) 试样分析用基板、试样分析装置、试样分析系统和记录介质
CN102387863A (zh) 生物检验被分析物的一次性微流体测试盒
JPH11316226A (ja) 自動測定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自動測定法
CN107561063A (zh) 化学发光测定装置以及测定方法
US20160195524A1 (en) Automated Assay
US20180001320A1 (en) Fluidi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JP6434114B1 (ja) 測定方法および測定装置
CN108431609B (zh) 试样分析用基板、试样分析装置、试样分析系统和记录介质
CN107561298A (zh) 测定装置以及测定方法
CN109580930A (zh) 盒体、检测方法以及检测装置
WO2016062788A1 (en) Microfluidic chip for biological analysis
CN109856048B (zh) 样本测定方法及样本测定装置
KR101918115B1 (ko) 화합물 분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학발광 면역검정장치
KR20190000851A (ko) 랩온어칩, 랩온어칩 제조 방법 및 랩온어칩을 이용한 진단 방법
CN108020660B (zh) 液体封入盒体、液体封入盒体的制造方法及液体移送方法
EP3715827B1 (en) Cartridge and detection method
CN110873789A (zh) 试样处理方法、试样处理装置、程序及试样处理盒
CN113039441A (zh) 试料分析用基板
JPWO2019116474A1 (ja) 流体デバイス
CN112334777A (zh) 试料分析用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