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4554A - 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54554A CN112554554A CN202011392389.0A CN202011392389A CN112554554A CN 112554554 A CN112554554 A CN 112554554A CN 202011392389 A CN202011392389 A CN 202011392389A CN 112554554 A CN112554554 A CN 1125545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concrete
- template
- supporting
-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6255 plastic film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571 hyd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703 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20 moistur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001—Corner fastening or connecting means for forming or stiffening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06—Tying means; Spacers ; Devices for extracting or inserting wall ties
- E04G17/065—Tying means, the tensional elements of which are threaded to enable their fastening or tensioning
- E04G17/0655—Tying means, the tensional elements of which are threaded to enable their fastening or tensioning the element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其施工步骤为:绑扎钢筋笼,混凝土制备;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搭建模板,最下方的模板固定在地面上,其余的模板依次固定在其下方的模板上,然后将位于最上方的模板顶端与其相对的模板顶端使用螺杆连接在一起;向搭建好的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然后向模板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振捣棒对混凝土持续振捣;混凝土凝固后,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拆除模板,并将最顶端留下的螺栓多余部分切除。本申请具有减少混凝土凝固后需要切除的螺杆,加快施工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砼结构,又称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结构之一,主要是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利用模板浇筑而形成的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构件或结构。
目前,砼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浇筑模板一般采用螺杆连接在一起,在浇筑完成后,会在浇筑好的砼结构中滞留较多的螺杆,需要将这些螺杆伸出砼结构的部分切除,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浇筑模板固定时所需螺杆的数量较多,施工效率较慢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混凝土凝固后需要切除的螺杆,加快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其施工步骤如下:
S1、绑扎钢筋笼,混凝土制备;
S2、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搭建模板,最下方的模板固定在地面上,其余的模板依次固定在其下方的模板上,然后将位于最上方的模板顶端与其相对的模板顶端使用螺杆连接在一起,并在搭建过程中向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
S3、然后向模板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振捣棒对混凝土持续振捣;
S4、混凝土凝固后,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拆除模板,并将最顶端留下的螺栓多余部分切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模板相互堆叠连接在一起,位于最下方的模板和最上方的模板进行固定,即可保证所有的模板位置稳定,可以满足浇筑混凝土的需求,这样最下方的模板固定在地表上,不会在浇筑后的砼结构中留下螺杆,中间部位的模板依靠上下两个模板定位,也不会在砼结构中留下螺杆,只有在最上方的模板顶端的位置才会留下螺杆,从而大大减小了后续浇筑完成后砼结构中滞留的螺杆数量,切割螺杆的工作量降低,施工效率较高。
可选的,还包括步骤S5,在混凝土浇筑完12小时后,对混凝土表面喷水,并覆盖塑料薄膜保湿,14天之后再揭开塑料薄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阻止混凝土内的水分蒸发,保证混凝土的湿度,使混凝土内的水泥水化作用能够正常进行,而且在养护完成后薄膜就会自行脱落,也便于施工人员将薄膜取下。
可选的,在步骤S2中,还设有支撑装置,模板固设在支撑装置上,上下两个相邻的模板上的支撑装置相连接。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架、铰接在底架上的支撑架以及铰接在支撑架远离底架一端的顶架,所述模板固设在支撑架上,所述底架与支撑架、支撑架与顶架之间均设置有支撑件,所述底架可以安装到顶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搭建模板时,上下两个支撑装置中的顶架和底架相互配合,从而将上下两个模板相互拼接在一起,支撑件为支撑架和顶架提供主要的支撑力,使支撑架和顶架不会在重力或上方支撑装置的压力作用下转动;在砼结构浇筑完成后,取消支撑件的支撑力,然后将顶架转动到支撑架上,再将支撑架和顶架一同转动到底架上,将整个支撑装置折叠起来,减小体积,便于运输。
可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铰接在支撑架上的连接杆、转动连接在连接杆上的连接套筒以及铰接在底架或顶架上的连接螺杆,所述连接套筒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套设在连接螺杆上与其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连接套筒和连接螺杆为支撑架和顶架或支撑架和底架提供支撑力,连接套筒和连接螺杆的螺纹连接具有自锁性,可以有效保证支撑架或顶架在受压时不会自行转动,而且还能够通过转动连接套筒来调整支撑架与底架或顶架之间的角度,便于将模板调整至竖直状态,在拆模板时也可以先转动连接套筒来带动支撑架和模板向远离砼结构的一侧转动,使模板整体与浇筑好的砼结构初步分离,提高实用性;在折叠支撑装置时,将连接套筒从调节螺杆上拧下,此时调节螺杆和连接套筒均失去连接力,即可将调节螺杆转动至底架或顶架上,将连接套筒和连接杆转动至支撑架上,此时支撑架和顶架即可转动折叠。
可选的,所述顶架上滑动连接有滑块,且顶架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滑块滑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底架远离支撑架的侧壁上开设可以供滑块嵌入的嵌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下两个支撑装置连接时,将下方顶架上的滑块嵌入上方底架的嵌槽内,然后再使用驱动组件带动滑块滑动,则滑块会带动上方整个支撑装置和模板与滑块同步滑动,以此可以调节上下两个模板的相对位置,便于施工人员将上下两个模板调整至同一个铅垂面上,提高浇筑后的砼结构表面质量。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顶架上的调节螺杆以及固设在顶架上的导向杆,所述滑块与调节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滑块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节螺杆,即可带动滑块滑动,同时导向杆使滑块无法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跟随调节螺杆一同转动,调节螺杆转动时滑块的移动速度较慢,移动距离便于调节,从而更加方便将上下两个模板调整对齐。
可选的,所述顶架上固设有两个定位块,所述滑块位于两个定位块之间,所述底架上开设有两个定位槽,两个定位槽与两个定位块一一对应,所述定位块可嵌入定位槽内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下两个支撑装置连接时,位于下方的顶架上的两个定位块正好嵌入两个定位槽中,从而为上下两个支撑装置的相对位置起到初步定为的作用,保证滑块能够准确的卡入嵌槽内,同时滑块移动时,定位块会在定位槽内滑动,不干涉上下两个模板之间位置的调整。
可选的,所述底架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最下方的底架可以通过钢钉穿过连接孔固定在地面上,也可以采用在地面植入高强螺栓或地脚螺栓穿过连接孔后与底架固定。
可选的,所述顶架上开设有沿调节螺杆轴向设置的腰型孔,所述底架安装到顶架上后连接孔与腰型孔对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底架放置在顶架上后,连接孔正好对齐腰型孔,然后在调整上下两个模板的相对位置时,连接孔会沿着腰型孔移动,保持与腰型孔连通,调整好两个模板的位置后,使用螺栓穿过腰型孔和连接孔,将底架和顶架固定在一起,保证上下两个模板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浇筑模板相互连接在一起,依靠最下方的模板和最上方模板顶端固定,既满足混凝土的浇筑要求,又只会在最上方模板的顶端滞留较少的螺杆,切割螺杆的工作量降低,施工效率较高;
2.上下两个相邻的模板依靠支撑装置连接在一起,整体结构强度较高,且支撑装置中的底架、支撑架和顶架可折叠在一起,减小支撑装置的体积,便于运输;
3.能够通过调整滑块的位置来调整上下两个支撑装置的相对位置,便于将上下两个模板调整至对齐状态,提高砼结构成型后的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模板通过支撑装置搭建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支撑和装置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支撑件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表示顶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表示上下两个支撑装置配合时的局部视图。
图8是表示驱动组件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模板;2、底架;21、嵌槽;22、定位槽;23、连接孔;3、支撑架;31、第一铰接轴;32、连接板;4、顶架;41、滑槽;42、第二铰接轴;43、定位块;44、腰型孔;5、支撑件;51、连接杆;52、连接套筒;53、连接螺杆;6、滑块;7、驱动组件;71、调节螺杆;72、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其施工步骤如下:
S1、准备钢筋原材料,先使用钢筋整直机将钢筋调直后再对钢筋进行切割,保证切割后长度的精准度较高;然后对有需要连接的钢筋端部进行套丝,并使用弯折机对需要弯折的钢筋折弯,同时制作箍筋;再将箍筋按照设计要求套入主筋上,也可以使用将主筋套入箍筋内的方法,保证箍筋与主筋垂直,然后对箍筋和主筋的连接点位置进行点焊或铁丝绑扎。
在制作钢筋笼的同时,在混凝土搅拌站制备混凝土,并使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到施工现场等待浇筑。
S2、在钢筋笼两侧搭建浇筑模板1;模板1选用铝制模板1,具有环保节能、可重复使用次数多、混凝土浇筑效果好的优点,并且阻燃性较佳、不吸水不变形,重力轻便于运输。
参照图1,还设有支撑装置,模板1固设在支撑装置上,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搭建模板1,最下方模板1通过支撑装置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后续的模板1通过支撑装置之间的相互连接进行拼接,位于最上方两个相对的模板1顶端使用螺杆连接在一起,从而使最上方的模板1和最下方的模板1固定,从而将中间的模板1进行固定,满足混凝土的浇筑需求。
同时,在搭建模板1的过程中,向模板1表面喷涂脱模剂,以减小混凝土与模板1之间的粘接力,易于后续模板1与混凝土的脱离,不致因混凝土初期强度过低而在脱模时受到损坏,保持混凝土表面光洁,同时可保护模板1,防止其变形或锈蚀。
S3、向搭建好的浇筑模板1内浇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使用振捣棒对混凝土持续振捣,振捣棒要按照快插慢拔的方式,插入混凝土的点要均匀排列,顺序移动,移动间距不得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时不要触碰到钢筋笼,直至振捣到无气泡出现。
若采用分段式浇筑,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要将振捣棒插入下一层5-10cm,以使两层混凝土结合更加牢固。
S4、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最上方模板1顶端的螺杆,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拆除模板1,然后将滞留在混凝土内的螺杆多余部分切除,由于只有最上方的模板1顶端通过螺杆固定,所以滞留在混凝土内的螺杆数量大大减少,需要切除螺杆的工作量相应的降低,提高施工效率。
拆除后的模板1要立即对模板1表面进行清洗,取出模板1表面的杂物,防止杂物凝固在模板1上而对模板1造成损伤,清洗之后的模板1堆在一起,等待回收运输。
S5、在混凝土浇筑完12小时后,对混凝土表面喷水,并覆盖塑料薄膜保湿,14天之后再揭开塑料薄膜,薄膜可以阻止混凝土内的水分蒸发,保证混凝土的湿度,使混凝土内的水泥水化作用能够正常进行,而且在养护完成后薄膜就会自行脱落,也便于施工人员将薄膜取下。
其中,参照图2,在步骤S2中的支撑装置包括底架2、铰接在底架2上的支撑架3以及铰接在支撑架3远离底架2一端的顶架4,底架2和顶架4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支撑架3沿竖直方向设置,模板1固设在支撑架3上,底架2和顶架4均位于支撑架3远离模板1的一侧;底架2与支撑架3、支撑架3与顶架4之间均设置有多个支撑件5,支撑件5用于为底架2、支撑架3和顶架4之间提供支撑力,使顶架4和支撑架3不会再自身重力作用下转动,且底架2还能与顶架4的顶面连接。
参照图2和图3,在搭建模板1时,最下方的支撑装置固定在地面上,上下相邻的两个支撑装置内的顶架4和顶架4固定连接,使上下两个相邻的模板1拼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模板1的安装;在将模板1拆除后,取消支撑件5的支撑力,此时顶架4和支撑架3均可转动,将顶架4转动到支撑架3上,再将支撑架3和顶架4一同转动到底架2上,将整个支撑装置折叠起来,减小体积,便于堆放和运输。
参照图2,底架2、支撑架3和顶架4均采用多个轻质槽钢拼接制成,多个槽钢之间通过轻质矩形管焊接在一起,这样制成的抵接、支撑架3和顶架4结构强度高,且重量轻,减小对最下方支撑装置的承重负载,提高搭建模板1后的稳定性。底架2和支撑架3中的槽钢开口朝向相互靠近的一侧,这样在底架2和顶架4配合时,接触面较大,更加便于底架2和顶架4的相互配合,而支撑架3中的槽钢开口朝向远离模板1的一侧,这样将模板1与槽钢侧壁的接触面积也较大,增加模板1与支撑架3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2,支撑架3与底架2的铰接方式为:支撑架3与底架2之间设有第一铰接轴31,支撑架3中的槽钢底端抵接在底架2的槽钢上,第一铰接轴31位于支撑架3远离模板1的一侧,这样模板1在使用时,支撑架3的重力会传递到底架2上,而不会直接作用在铰接轴上,稳定性较高,支撑架3转动时也不会出现干涉的现象;同时模板1的底端与底架2的底面平齐,这样就能够将支撑架3与底架2的接缝遮挡,不会使混凝土渗入支撑架3和底架2之间;而将支撑架3折叠时,支撑架3转动至水平状态后会与底架2之间存在空隙,这个空隙正好可以用于放置顶架4。
参照图2,支撑架3与顶架4的铰接方式为:顶架4与支撑架3之间设置有第二铰接轴42,第二铰接轴42贯穿顶架4中的每一个槽钢,第二铰接轴42与顶架4中的每一个槽钢均固定连接,支撑架3中远离底架2一侧的矩形管上固设有多个连接板32,每一个连接板32均位于相邻两个槽钢之间,连接板32远离矩形管的一端与第二铰接轴42转动连接,这样就可以使顶架4可以转动至与支撑架3贴合的状态,就可以放入支撑架3和底架2形成的空隙内,使支撑装置折叠后更加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底架2、支撑架3和顶架4中的槽钢数量均为5个,矩形管的数量均为3个;底架2和支撑架3之间的支撑件5数量为2个,顶架4和支撑架3之间的支撑件5数量也是2两个,每一个支撑件5均连接在两个相对的槽钢,且这些支撑件5均间隔交错分布,相互之间不干涉。
参照图2和图4,支撑件5包括铰接在支撑架3上的连接杆51、转动连接在连接杆51上的连接套筒52以及铰接在底架2或顶架4上的连接螺杆53,位于底架2和支撑架3之间的支撑件5内的连接螺杆53铰接在底架2上,位于顶架4和支撑架3之间的支撑件5铰接在顶架4上,以下以底架2和支撑架3之间的支撑件5为例做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5,连接杆51的一端伸入支撑架3的槽钢内与其铰接,连接螺杆53的一端伸入底架2的槽钢内与其铰接连接套筒52远离连接杆51的一端向斜下方倾斜后与连接螺杆53螺纹连接在一起,使连接杆51、连接套筒52和连接螺杆53的轴线均重合,在连接套筒52和连接螺杆53的自锁性下,为底架2和支撑架3之间提供稳定的支撑力,而且还能够通过转动连接套筒52来带动改变支撑架3与底架2之间的夹角,便于微调模板1至竖直状态。
在拆除模板1时,先转动连接套筒52,带动支撑架3向远离浇筑好的砼结构一侧转动,使模板1初步与砼结构分离,然后在将支撑装置拆下,从而不易磕碰到浇筑好的砼结构;在折叠支撑装置时,转动连接套筒52,使连接套筒52从调节螺杆71上拆下,此时此时调节螺杆71和连接套筒52均失去连接力,即可将调节螺杆71转动至底架2或顶架4上,而分离的调节螺杆71转动至底架2的槽钢内部,分离的连接套筒52和连接杆51转动至槽钢内部,减小其占用空间。
顶架4与支撑架3之间的支撑件5与上述中的支撑件5结构及使用方法均一致,此处不再做赘述。
参照图5和图6,在顶架4上还设置有滑块6和驱动滑块6滑动的驱动组件7,滑块6置于顶架4的其中一个槽钢上,本实施例中滑块6位于顶架4中间部位的槽钢上,槽钢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41,滑块6穿设在滑槽41内滑动,使滑块6可做靠近或远离模板1一侧的滑动;底架2对应的槽钢上开设有嵌槽21,嵌槽21的大小与滑块6的大小一致,使滑块6可嵌入嵌槽21内。
参照图7,上下两个支撑装置连接时,将下方顶架4上的滑块6嵌入上方底架2的嵌槽21内,然后再使用驱动组件7带动滑块6滑动,则滑块6会带动上方整个支撑装置和模板1与滑块6同步滑动,以此可以调节上下两个模板1的相对位置,便于施工人员将上下两个模板1调整至同一个铅垂面上,提高浇筑后的砼结构表面质量。
参照图8,驱动组件7包括调节螺杆71和导向杆72,调节螺杆71转动连接在对应槽钢内侧,导向杆72固设在对应槽钢的内侧,滑块6穿过滑槽41的一端与调节螺杆71螺纹连接,且还与导向杆72滑移连接;转动调节螺杆71,即可带动滑块6滑动,同时导向杆72使滑块6无法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跟随调节螺杆71一同转动,调节螺杆71转动时滑块6的移动速度较慢,移动距离便于调节,从而更加方便将上下两个模板1调整对齐。
参照图5和图7,顶架4上还固设有两个定位块43,滑块6位于两个定位块43之间,本实施例中,两个定位块43分别固设在设有滑块6的槽钢两侧相邻的两个槽钢侧壁上,且定位块43沿槽钢的长度方向设置;底架2上对应的两个槽钢侧壁上开设有定位槽22,定位槽22也沿槽钢的长度方向设置,定位块43可嵌入定位槽22内滑动,且定位块43的高度大于滑块6的高度。上下两个支撑装置配合时,定位块43先与定位槽22配合后,滑块6才能进入嵌槽21内,从而为上下两个支撑装置的相对位置起到初步定为的作用,保证滑块6能够准确的卡入嵌槽21内,同时滑块6移动时,定位块43会在定位槽22内滑动,不干涉上下两个模板1之间位置的调整。
参照图5和图6,底架2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槽钢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连接孔23,多个连接孔23沿着槽钢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最下方的底架2可以通过钢钉穿过连接孔23固定在地面上,也可以采用在地面植入高强螺栓或地脚螺栓穿过连接孔23后与底架2固定。
参照图5和图7,顶架4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槽钢侧壁上开设有腰型孔44,腰型孔44也沿槽钢的长度方向开设,使底架2安装到顶架4上后连接孔23与腰型孔44对齐,将底架2放置在顶架4上后,连接孔23正好对齐腰型孔44,然后在调整上下两个模板1的相对位置时,连接孔23会沿着腰型孔44移动,保持与腰型孔44连通,调整好两个模板1的位置后,使用螺栓穿过腰型孔44和连接孔23,将底架2和顶架4固定在一起,保证上下两个模板1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
S1、绑扎钢筋笼,混凝土制备;
S2、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搭建模板(1),最下方的模板(1)固定在地面上,其余的模板(1)依次固定在其下方的模板(1)上,然后将位于最上方的模板(1)顶端与其相对的模板(1)顶端使用螺杆连接在一起,并在搭建过程中向模板(1)表面涂刷脱模剂;
S3、然后向模板(1)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振捣棒对混凝土持续振捣;
S4、混凝土凝固后,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拆除模板(1),并将最顶端留下的螺栓多余部分切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5,在混凝土浇筑完12小时后,对混凝土表面喷水,并覆盖塑料薄膜保湿,14天之后再揭开塑料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还设有支撑装置,模板(1)固设在支撑装置上,上下两个相邻的模板(1)上的支撑装置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架(2)、铰接在底架(2)上的支撑架(3)以及铰接在支撑架(3)远离底架(2)一端的顶架(4),所述模板(1)固设在支撑架(3)上,所述底架(2)与支撑架(3)、支撑架(3)与顶架(4)之间均设置有支撑件(5),所述底架(2)可以安装到顶架(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包括铰接在支撑架(3)上的连接杆(51)、转动连接在连接杆(51)上的连接套筒(52)以及铰接在底架(2)或顶架(4)上的连接螺杆(53),所述连接套筒(52)远离连接杆(51)的一端套设在连接螺杆(53)上与其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4)上滑动连接有滑块(6),且顶架(4)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滑块(6)滑动的驱动组件(7),所述底架(2)远离支撑架(3)的侧壁上开设可以供滑块(6)嵌入的嵌槽(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7)包括转动连接在顶架(4)上的调节螺杆(71)以及固设在顶架(4)上的导向杆(72),所述滑块(6)与调节螺杆(71)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杆(72)与滑块(6)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4)上固设有两个定位块(43),所述滑块(6)位于两个定位块(43)之间,所述底架(2)上开设有两个定位槽(22),两个定位槽(22)与两个定位块(43)一一对应,所述定位块(43)可嵌入定位槽(22)内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2)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4)上开设有沿调节螺杆(71)轴向设置的腰型孔(44),所述底架(2)安装到顶架(4)上后连接孔(23)与腰型孔(44)对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92389.0A CN112554554B (zh) | 2021-02-04 | 2021-02-04 | 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92389.0A CN112554554B (zh) | 2021-02-04 | 2021-02-04 | 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54554A true CN112554554A (zh) | 2021-03-26 |
CN112554554B CN112554554B (zh) | 2022-05-06 |
Family
ID=75047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92389.0A Active CN112554554B (zh) | 2021-02-04 | 2021-02-04 | 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54554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12658A1 (en) * | 2002-12-30 | 2006-06-01 | Spence John K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anel construction |
US20080202043A1 (en) * | 2007-02-28 | 2008-08-28 | Marshall Chester R | Adjustable foldable support brace |
US20100293887A1 (en) * | 2007-09-13 | 2010-11-25 | Matthew Kent Reilly | Formwork clamp |
CN104278840A (zh) * | 2014-09-26 | 2015-01-14 |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 装饰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及所用对拉螺栓孔模具 |
US20170292280A1 (en) * | 2015-01-07 | 2017-10-12 | Fast-Form Systems Ltd | Method for erecting a shuttering framework |
CN109304796A (zh) * | 2018-09-29 | 2019-02-05 | 筑梦高科建筑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钢模板的施工工艺 |
CN110107085A (zh) * | 2019-05-10 | 2019-08-09 |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超高饰面清水混凝土立柱施工方法 |
-
2021
- 2021-02-04 CN CN202011392389.0A patent/CN1125545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12658A1 (en) * | 2002-12-30 | 2006-06-01 | Spence John K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anel construction |
US20080202043A1 (en) * | 2007-02-28 | 2008-08-28 | Marshall Chester R | Adjustable foldable support brace |
US20100293887A1 (en) * | 2007-09-13 | 2010-11-25 | Matthew Kent Reilly | Formwork clamp |
CN104278840A (zh) * | 2014-09-26 | 2015-01-14 |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 装饰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及所用对拉螺栓孔模具 |
US20170292280A1 (en) * | 2015-01-07 | 2017-10-12 | Fast-Form Systems Ltd | Method for erecting a shuttering framework |
CN109304796A (zh) * | 2018-09-29 | 2019-02-05 | 筑梦高科建筑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钢模板的施工工艺 |
CN110107085A (zh) * | 2019-05-10 | 2019-08-09 |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超高饰面清水混凝土立柱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54554B (zh) | 2022-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E69924633T2 (de) | Volumetrisches modulbausystem | |
US5398472A (en) | Fiber-bale composite structural system and method | |
US5277013A (en) | Wall panel for modular buildings and method of assembly | |
US5491948A (en) | Tilt-up concrete pad and method of forming and erecting the tilt-up concrete pad | |
CN206428968U (zh) | 一种钢筋桁架式无支撑模板体系 | |
US20060131475A1 (en) | Modular concrete form system | |
CN104264895A (zh)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f板及框架结构体系 | |
CN111851825A (zh) | 一种装配式免拆模预制钢筋桁架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512765A (zh) | 一种具有钢板栓钉组合式斜撑的装配式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 |
CN111364508A (zh) | 一种大型地下综合管廊无外模墙板内支撑加固方法 | |
EP1415057A2 (de) | Gebäude und bauverfahren | |
CN112554554B (zh) | 一种砼工程施工工艺 | |
CN208472973U (zh) | 一种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板端支撑节点结构 | |
DE1810310A1 (de) |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ahlbetontragwerkes | |
CN111851827A (zh) | 一种装配式预制钢筋桁架免拆模板系统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4876201B (zh) | 一种核心筒建筑施工方法 | |
WO2008104166A2 (de) | Mobile betonfertigteileherstellung | |
DE19629029A1 (de) | Verfahren zur rationellen Herstellung von Brückentragwerken für Verkehrswege aller Art einschl. biegesteifer Rahmeneckverbindungen zwischen Fertigteil- und örtlich hergestellten Elementen | |
US3905574A (en) | Concrete forming system | |
DE10233145A1 (de) | Gebäude und Verfahren | |
CN113931350A (zh) | 复合轻质夹芯隔板墙施工方法 | |
DE102004059590A1 (de) | Deckensystem mit werkseitig eingelegten und gegen Auftrieb gesicherten Hohlkörpern aus verschiedenen Materialien untergeordneter Bedeutung | |
AT404950B (de) | Fertigteilelemente für die errichtung von gebäuden | |
DE2852401A1 (de) | Vorgefertigtes-selbsttragendes decken- und wandelement, aus stahlbeton als halbfertigteil mit dem dazugehoerigen herstellungsverfahren | |
DE1903550A1 (de)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richtung von mehrstoeckigen Bauten durch das paketweise Anheben von an der Baustelle vorgefertigten Deckplatten und Dachkonstruktionen,unter Verwendung von Montage- und Fertigbausaeule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concrete engineering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06 Pledgee: Zhejiang Tailong Commercial Bank Co.,Ltd. Zhoushan Dinghai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Specialized Sub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Hehai Construction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330001344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