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8580A - 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8580A
CN112548580A CN202011325461.8A CN202011325461A CN112548580A CN 112548580 A CN112548580 A CN 112548580A CN 202011325461 A CN202011325461 A CN 202011325461A CN 112548580 A CN112548580 A CN 112548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plate
driving wheel
rod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254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振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3254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485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48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858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3/00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of machin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23P23/04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of machin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for both machining and other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9/00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articular grind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main group
    • B24B19/02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articular grind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main group for grinding grooves, e.g. on shafts, in casings, in tubes, homokinetic joint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6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 B24B41/068Table-like supports for panels, sheet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Resistance We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钣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技术方案是: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包括有工作机底板、开槽系统、加压弯折系统和弯折缝焊接系统;工作机底板上方依次与开槽系统、加压弯折系统和弯折缝焊接系统相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在弯折之前对板件中央位置进行开槽,保证材料正常弯曲,避免中央折线区域发生折线左右两侧发生互相挤压、进而反向突出的现象,通过开槽对薄金属板进行定位保护弯折,实现精准角度的钝角和锐角弯折,并对锐角金属板弯折过程中出现的弯折处外侧的裂口进行定位焊接修复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钣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
背景技术
钣金,一种加工工艺,钣金至今为止尚未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根据国外某专业期刊上的一则定义,可以将其定义为:钣金是针对金属薄板一种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铆接、拼接、成型等。
目前,现有技术中在钣金弯折过程中,在金属板材进行钝角弯折时,大多数金属板材可在弯折后保持原材料的强度不变,但是在进行锐角弯折时,部分金属板材在弯折处外侧会发生轻微断裂,即此种板材在弯折后其强度降低,无法作为高强度的支撑固件使用,同时,金属板弯折后,弯折角内侧中央折线区域发生折线左右两侧发生互相挤压、进而反向突,影响弯着角内侧的通路。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钣金弯折过程中,在金属板材进行钝角弯折时,大多数金属板材可在弯折后保持原材料的强度不变,但是在进行锐角弯折时,部分金属板材在弯折处外侧会发生轻微断裂,即此种板材在弯折后其强度降低,无法作为高强度的支撑固件使用,同时,金属板弯折后,弯折角内侧中央折线区域发生折线左右两侧发生互相挤压、进而反向突,影响弯着角内侧的通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
技术方案是: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包括有工作机底板、开槽系统、加压弯折系统和弯折缝焊接系统;工作机底板上方依次与开槽系统、加压弯折系统和弯折缝焊接系统相连接;开槽系统与加压弯折系统相连接;加压弯折系统与弯折缝焊接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地,开槽系统包括有第一集合安装板、第一电动夹块、第一固定轴承架、第二固定轴承架、第一轴承架柱、第一转轴杆、第一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轴杆、第二轴承架柱、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一伸缩转轴、第一轴承套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三转轴杆、第三固定轴承架、第四固定轴承架、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转轴杆、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五转轴杆、磨槽机构和第一连轴杆;第一集合安装板上方与第一电动夹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集合安装板上方一侧与第一固定轴承架进行焊接,并且第一集合安装板上方另一侧与第二固定轴承架进行焊接;第一集合安装板与第一轴承架柱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轴承架柱与第一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转轴杆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轴心与第二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二转轴杆与第二轴承架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架柱外表面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轴心与第一伸缩转轴进行固接;第一伸缩转轴外表面与第一轴承套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套板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上方与第三固定轴承架进行插接;第三固定轴承架与第一伸缩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转轴上方与第三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三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四固定轴承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固定轴承架下方与第三固定轴承架进行固接;第三固定轴承架下方与第一集合安装板进行焊接;第三转轴杆上方与第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固定轴承架与第一固定轴承架进行焊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轴心与第四转轴杆进行固接;第四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一固定轴承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轴心与第五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五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二固定轴承架进行转动连接;磨槽机构上方一侧与第四转轴杆相连接,并且磨槽机构上方另一侧与第五转轴杆相连接;磨槽机构一侧与第一固定轴承架相连接,并且磨槽机构另一侧与第二固定轴承架相连接;磨槽机构与第一连轴杆相连接;磨槽机构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一转轴杆与第一连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集合安装板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第二轴承架柱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第二转轴杆与加压弯折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地,加压弯折系统包括有第六转轴杆、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二伸缩转轴、第一安装侧板、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固定条、第一衔接座、第二衔接座、第一平齿轮、第二轴承套板、第二电动推杆、第二平齿轮、第三平齿轮、第一卡槽翻折板、第二卡槽翻折板、第一阻尼转轴、第一电动伸缩直角压板、第四平齿轮、第五平齿轮、第八传动轮、第九传动轮、第六平齿轮、第二阻尼转轴、第二电动伸缩直角压板、第一转动激光校准器、第二转动激光校准器和电动尖头压板;第六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六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轴心与第二伸缩转轴进行固接;第二伸缩转轴外表面与第一安装侧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安装侧板与第一安装板进行焊接;第一安装板与第一安装固定条进行焊接;第一安装固定条下方与第一衔接座进行焊接;第一安装侧板下方与第二衔接座进行焊接;第二伸缩转轴与第一平齿轮进行固接;第二伸缩转轴外表面与第二轴承套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套板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一安装侧板进行插接;第一平齿轮下方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与第二衔接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与第三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与第二衔接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轴心与第一卡槽翻折板进行固接;第一卡槽翻折板与第一衔接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平齿轮轴心与第二卡槽翻折板进行固接;第二卡槽翻折板与第一衔接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安装板与第一阻尼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阻尼转轴与第一电动伸缩直角压板进行固接;第一阻尼转轴与第四平齿轮进行固接;第四平齿轮与第五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五平齿轮轴心与第八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轴心与第六平齿轮进行固接;第六平齿轮轴心与第一安装侧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五平齿轮轴心与第二阻尼转轴进行固接;第二阻尼转轴与第一安装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阻尼转轴与第二电动伸缩直角压板进行固接;第一安装板与第一转动激光校准器相连接;第一安装板与电动尖头压板相连接;第一安装板与第二转动激光校准器相连接;第一衔接座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第二衔接座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第二卡槽翻折板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接触;第一卡槽翻折板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接触;第六转轴杆与第二转轴杆相连接;第六转轴杆与弯折缝焊接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地,弯折缝焊接系统包括有动力电机、第七转轴杆、第十传动轮、电机座、第三轴承架柱、第十一传动轮、第八转轴杆、第十二传动轮、第一轴承架板、第二轴承架板、第十三传动轮、第十四传动轮、第九转轴杆、第四轴承架柱、第一转动圆盘、第一拨动条、第二集合安装板、第十五传动轮、第二转动圆盘、第二拨动条、第一弹性伸缩杆、第一拨动槽盒、第二弹性伸缩杆、第二拨动槽盒、第三集合安装板、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安装集合块和焊枪喷头;动力电机输出轴与第七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七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十传动轮进行固接;动力电机下方与电机座进行螺栓连接;第七转轴杆与第三轴承架柱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轴心与第八转轴杆进行固接;第八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八转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一轴承架板和第二轴承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八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轴心与第九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九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四轴承架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九转轴杆与第一转动圆盘进行固接;第一转动圆盘与第一拨动条进行固接;第四轴承架柱下方与第二集合安装板进行焊接;第二集合安装板依次与第一轴承架板和第二轴承架板进行焊接;第十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轴心与第二转动圆盘进行固接;第二转动圆盘与第二集合安装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动圆盘与第二拨动条进行固接;第二拨动条;第二集合安装板与第一弹性伸缩杆相连接;第一弹性伸缩杆与第一拨动槽盒进行固接;第二集合安装板与第二弹性伸缩杆相连接;第二弹性伸缩杆与第二拨动槽盒进行固接;第二集合安装板下方与第三集合安装板进行固接;第三集合安装板上方依次与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相连接;安装集合块上方依次与第一拨动槽盒和第二拨动槽盒进行固接;安装集合块与第二集合安装板进行滑动连接;安装集合块与焊枪喷头相连接;电机座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第三轴承架柱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第三集合安装板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第七转轴杆与第六转轴杆相连接。
进一步地,磨槽机构包括有第一丝杆、内螺纹滑动集合板、第二丝杆、第三轴承架板、第十转轴杆、第十六传动轮、第十七传动轮、第十一转轴杆、第四轴承架板、第二连轴杆、第十八传动轮、第十九传动轮、集合滑动T形柱、第三电动推杆、第一簧杆、第二簧杆、三棱柱搓条、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一连轴座、第一滑槽盒、第二滑槽盒、第二连轴座、第三联动杆和第四联动杆;第一丝杆外表面与内螺纹滑动集合板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滑动集合板与第二丝杆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滑动集合板上方与第三轴承架板进行固接;第三轴承架板与第十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十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十六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轴心与第十一转轴杆进行固接;第十一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四轴承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轴承架板与内螺纹滑动集合板进行焊接;第十一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二连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十八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轴心与第二连轴杆进行转动连接;内螺纹滑动集合板与集合滑动T形柱进行滑动连接;集合滑动T形柱下方依次与第一簧杆、第三电动推杆和第二簧杆相连接;三棱柱搓条上方依次与第一簧杆、第三电动推杆和第二簧杆相连接;第十转轴杆与第一联动杆进行固接;第一联动杆与第二联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联动杆与第一连轴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轴座与第一滑槽盒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槽盒与集合滑动T形柱进行固接;集合滑动T形柱与第二滑槽盒进行固接;第二滑槽盒与第二连轴座进行滑动连接;第二连轴座与第三联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联动杆与第四联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联动杆与第十一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一丝杆上方与第四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一丝杆与第一固定轴承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上方与第五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二丝杆与第二固定轴承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轴杆与第一连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下方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一滑动槽板、第一连接台、第二滑动槽板、第一滑动轴座、第一扭力弹簧夹柱、双侧弹性伸缩板、第二滑动轴座和第二扭力弹簧夹柱;第一滑动槽板与第一连接台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连接台与第二滑动槽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滑动槽板上方与第一滑动轴座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动轴座与第一扭力弹簧夹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动轴座与双侧弹性伸缩板进行固接;双侧弹性伸缩板与第二滑动轴座进行固接;第二滑动轴座下方与第二滑动槽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动轴座与第二扭力弹簧夹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动槽板下方与第三集合安装板相连接;第一连接台下方与第三集合安装板相连接;第二滑动槽板下方与第三集合安装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卡槽翻折板开槽内侧设置有一个微型电动夹条,并且第二卡槽翻折板下方设置有一个支撑块。
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钣金弯折过程中,在金属板材进行钝角弯折时,大多数金属板材可在弯折后保持原材料的强度不变,但是在进行锐角弯折时,部分金属板材在弯折处外侧会发生轻微断裂,即此种板材在弯折后其强度降低,无法作为高强度的支撑固件使用,同时,金属板弯折后,弯折角内侧中央折线区域发生折线左右两侧发生互相挤压、进而反向突,影响弯着角内侧的通路的问题;
2、设计了开槽系统,加压弯折系统和弯折缝焊接系统,在使用时首先将要进行弯折的薄金属板固定至开槽系统内部,然后通过外接控制器接通装置动力电源,进而开槽系统将薄金属片的一侧的中部进行打磨开槽,然后将开槽完成的薄金属片固定至加压弯折系统内部进行固定限位弯折,即将薄金属片进行定角度弯折,然后将弯折完成薄金属片固定至弯折缝焊接系统进行薄金属片弯折处的断裂修补焊接;
3、实现了在弯折之前对板件中央位置进行开槽,保证材料正常弯曲,避免中央折线区域发生折线左右两侧发生互相挤压、进而反向突出的现象,通过开槽对薄金属板进行定位保护弯折,实现精准角度的钝角和锐角弯折,并对锐角金属板弯折过程中出现的弯折处外侧的裂口进行定位焊接修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开槽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加压弯折系统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加压弯折系统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弯折缝焊接系统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弯折缝焊接系统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磨槽机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磨槽机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固定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卡槽翻折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_工作机底板,2_开槽系统,3_加压弯折系统,4_弯折缝焊接系统,201_第一集合安装板,202_第一电动夹块,203_第一固定轴承架,204_第二固定轴承架,205_第一轴承架柱,206_第一转轴杆,207_第一传动轮,208_第一锥齿轮,209_第二锥齿轮,2010_第二转轴杆,2011_第二轴承架柱,2012_第三锥齿轮,2013_第四锥齿轮,2014_第一伸缩转轴,2015_第一轴承套板,2016_第一电动推杆,2017_第三转轴杆,2018_第三固定轴承架,2019_第四固定轴承架,2020_第二传动轮,2021_第三传动轮,2022_第四转轴杆,2023_第四传动轮,2024_第五传动轮,2025_第五转轴杆,2026_磨槽机构,2027_第一连轴杆,301_第六转轴杆,302_第六传动轮,303_第七传动轮,304_第二伸缩转轴,305_第一安装侧板,306_第一安装板,307_第一安装固定条,308_第一衔接座,309_第二衔接座,3010_第一平齿轮,3011_第二轴承套板,3012_第二电动推杆,3013_第二平齿轮,3014_第三平齿轮,3015_第一卡槽翻折板,3016_第二卡槽翻折板,3017_第一阻尼转轴,3018_第一电动伸缩直角压板,3019_第四平齿轮,3020_第五平齿轮,3021_第八传动轮,3022_第九传动轮,3023_第六平齿轮,3024_第二阻尼转轴,3025_第二电动伸缩直角压板,3026_第一转动激光校准器,3027_第二转动激光校准器,3028_电动尖头压板,401_动力电机,402_第七转轴杆,403_第十传动轮,404_电机座,405_第三轴承架柱,406_第十一传动轮,407_第八转轴杆,408_第十二传动轮,409_第一轴承架板,4010_第二轴承架板,4011_第十三传动轮,4012_第十四传动轮,4013_第九转轴杆,4014_第四轴承架柱,4015_第一转动圆盘,4016_第一拨动条,4017_第二集合安装板,4018_第十五传动轮,4019_第二转动圆盘,4020_第二拨动条,4021_第一弹性伸缩杆,4022_第一拨动槽盒,4023_第二弹性伸缩杆,4024_第二拨动槽盒,4025_第三集合安装板,4026_第一固定机构,4027_第二固定机构,4028_安装集合块,4029_焊枪喷头,202601_第一丝杆,202602_内螺纹滑动集合板,202603_第二丝杆,202604_第三轴承架板,202605_第十转轴杆,202606_第十六传动轮,202607_第十七传动轮,202608_第十一转轴杆,202609_第四轴承架板,202610_第二连轴杆,202611_第十八传动轮,202612_第十九传动轮,202613_集合滑动T形柱,202614_第三电动推杆,202615_第一簧杆,202616_第二簧杆,202617_三棱柱搓条,202618_第一联动杆,202619_第二联动杆,202620_第一连轴座,202621_第一滑槽盒,202622_第二滑槽盒,202623_第二连轴座,202624_第三联动杆,202625_第四联动杆,402601_第一滑动槽板,402602_第一连接台,402603_第二滑动槽板,402604_第一滑动轴座,402605_第一扭力弹簧夹柱,402606_双侧弹性伸缩板,402607_第二滑动轴座,402608_第二扭力弹簧夹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如图1-10所示,包括有工作机底板1、开槽系统2、加压弯折系统3和弯折缝焊接系统4;工作机底板1上方依次与开槽系统2、加压弯折系统3和弯折缝焊接系统4相连接;开槽系统2与加压弯折系统3相连接;加压弯折系统3与弯折缝焊接系统4相连接。
在使用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时,首先将此装置稳定固定至工作平面,然后外接电源,外接控制器,然后首先将要进行弯折的薄金属板固定至开槽系统2内部,然后通过外接控制器接通装置动力电源,进而开槽系统2将薄金属片的一侧的中部进行打磨开槽,然后将开槽完成的薄金属片固定至加压弯折系统3内部进行固定限位弯折,即将薄金属片进行定角度弯折,然后将弯折完成薄金属片固定至弯折缝焊接系统4进行薄金属片弯折处的断裂修补焊接,实现了在弯折之前对板件中央位置进行开槽,保证材料正常弯曲,避免中央折线区域发生折线左右两侧发生互相挤压、进而反向突出的现象,通过开槽对薄金属板进行定位保护弯折,实现精准角度的钝角和锐角弯折,并对锐角金属板弯折过程中出现的弯折处外侧的裂口进行定位焊接修复的效果。
其中,开槽系统2包括有第一集合安装板201、第一电动夹块202、第一固定轴承架203、第二固定轴承架204、第一轴承架柱205、第一转轴杆206、第一传动轮207、第一锥齿轮208、第二锥齿轮209、第二转轴杆2010、第二轴承架柱2011、第三锥齿轮2012、第四锥齿轮2013、第一伸缩转轴2014、第一轴承套板2015、第一电动推杆2016、第三转轴杆2017、第三固定轴承架2018、第四固定轴承架2019、第二传动轮2020、第三传动轮2021、第四转轴杆2022、第四传动轮2023、第五传动轮2024、第五转轴杆2025、磨槽机构2026和第一连轴杆2027;第一集合安装板201上方与第一电动夹块20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集合安装板201上方一侧与第一固定轴承架203进行焊接,并且第一集合安装板201上方另一侧与第二固定轴承架204进行焊接;第一集合安装板201与第一轴承架柱205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轴承架柱205与第一转轴杆2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杆206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207进行固接;第一转轴杆206与第一锥齿轮208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208与第二锥齿轮209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209轴心与第二转轴杆2010进行固接;第二转轴杆2010与第二轴承架柱2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架柱2011外表面与第三锥齿轮2012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2012与第四锥齿轮2013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2013轴心与第一伸缩转轴2014进行固接;第一伸缩转轴2014外表面与第一轴承套板2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套板2015与第一电动推杆2016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2016上方与第三固定轴承架2018进行插接;第三固定轴承架2018与第一伸缩转轴2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转轴2014上方与第三转轴杆2017进行固接;第三转轴杆2017外表面与第四固定轴承架2019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固定轴承架2019下方与第三固定轴承架2018进行固接;第三固定轴承架2018下方与第一集合安装板201进行焊接;第三转轴杆2017上方与第二传动轮2020进行固接;第四固定轴承架2019与第一固定轴承架203进行焊接;第二传动轮202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2021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2021轴心与第四转轴杆2022进行固接;第四转轴杆2022外表面与第一固定轴承架203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转轴杆2022外表面与第四传动轮2023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202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2024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2024轴心与第五转轴杆2025进行固接;第五转轴杆2025外表面与第二固定轴承架204进行转动连接;磨槽机构2026上方一侧与第四转轴杆2022相连接,并且磨槽机构2026上方另一侧与第五转轴杆2025相连接;磨槽机构2026一侧与第一固定轴承架203相连接,并且磨槽机构2026另一侧与第二固定轴承架204相连接;磨槽机构2026与第一连轴杆2027相连接;磨槽机构2026与第一传动轮207相连接;第一转轴杆206与第一连轴杆202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集合安装板201下方与工作机底板1相连接;第二轴承架柱2011下方与工作机底板1相连接;第二转轴杆2010与加压弯折系统3相连接。
首先将薄金属片固定至第一集合安装板201上方的四个第一电动夹块202之间,然后控制四个第一电动夹块202两两相对运动,进而四个第一电动夹块202将金属片夹紧固定,然后第六转轴杆301带动第二转轴杆2010进行转动,然后第二转轴杆2010带动第二锥齿轮209和第三锥齿轮2012进行同步转动,此时控制第一电动推杆2016向下推出,进而第一电动推杆2016向下推出,即第一电动推杆2016带动第一轴承套板2015向下运动,即第一轴承套板2015带动第一伸缩转轴2014向下伸出,进而第一伸缩转轴2014带动第四锥齿轮2013向下运动至第四锥齿轮2013与第三锥齿轮2012啮合的位置,进而第三锥齿轮2012带动第四锥齿轮2013进行转动,然后第四锥齿轮2013带动第一伸缩转轴2014进行转动,进而第一伸缩转轴2014带动第三转轴杆2017进行转动,第三转轴杆2017带动第二传动轮2020进行转动,进而第二传动轮2020带动第三传动轮2021进行转动,进而第三传动轮2021带动第四转轴杆2022进行转动,第四转轴杆2022带动第四传动轮2023进行转动,即第四传动轮2023通过皮带带动第五传动轮2024进行转动,然后第五传动轮2024带动第五转轴杆2025进行转动,然后第五转轴杆2025和第四转轴杆2022同步带动磨槽机构2026向下运动,即磨槽机构2026运动至可以接触到第一集合安装板201上方的薄金属板的位置,此时第二锥齿轮209带动第一锥齿轮208进行转动,进而第一锥齿轮208通过第一转轴杆206带动第一传动轮207进行转动,进而第一传动轮207带动磨槽机构2026对薄金属片进行打磨开槽,完成了对薄金属板中线位置的开槽。
其中,加压弯折系统3包括有第六转轴杆301、第六传动轮302、第七传动轮303、第二伸缩转轴304、第一安装侧板305、第一安装板306、第一安装固定条307、第一衔接座308、第二衔接座309、第一平齿轮3010、第二轴承套板3011、第二电动推杆3012、第二平齿轮3013、第三平齿轮3014、第一卡槽翻折板3015、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第一阻尼转轴3017、第一电动伸缩直角压板3018、第四平齿轮3019、第五平齿轮3020、第八传动轮3021、第九传动轮3022、第六平齿轮3023、第二阻尼转轴3024、第二电动伸缩直角压板3025、第一转动激光校准器3026、第二转动激光校准器3027和电动尖头压板3028;第六转轴杆301外表面与第六传动轮302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3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3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303轴心与第二伸缩转轴304进行固接;第二伸缩转轴304外表面与第一安装侧板3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安装侧板305与第一安装板306进行焊接;第一安装板306与第一安装固定条307进行焊接;第一安装固定条307下方与第一衔接座308进行焊接;第一安装侧板305下方与第二衔接座309进行焊接;第二伸缩转轴304与第一平齿轮3010进行固接;第二伸缩转轴304外表面与第二轴承套板3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套板3011与第二电动推杆3012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3012与第一安装侧板305进行插接;第一平齿轮3010下方与第二平齿轮3013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3013与第二衔接座3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3013与第三平齿轮3014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3014与第二衔接座3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3013轴心与第一卡槽翻折板3015进行固接;第一卡槽翻折板3015与第一衔接座3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平齿轮3014轴心与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进行固接;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与第一衔接座3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安装板306与第一阻尼转轴3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阻尼转轴3017与第一电动伸缩直角压板3018进行固接;第一阻尼转轴3017与第四平齿轮3019进行固接;第四平齿轮3019与第五平齿轮3020进行啮合;第五平齿轮3020轴心与第八传动轮3021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302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3022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3022轴心与第六平齿轮3023进行固接;第六平齿轮3023轴心与第一安装侧板3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五平齿轮3020轴心与第二阻尼转轴3024进行固接;第二阻尼转轴3024与第一安装板30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阻尼转轴3024与第二电动伸缩直角压板3025进行固接;第一安装板306与第一转动激光校准器3026相连接;第一安装板306与电动尖头压板3028相连接;第一安装板306与第二转动激光校准器3027相连接;第一衔接座308下方与工作机底板1相连接;第二衔接座309下方与工作机底板1相连接;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下方与工作机底板1相接触;第一卡槽翻折板3015下方与工作机底板1相接触;第六转轴杆301与第二转轴杆2010相连接;第六转轴杆301与弯折缝焊接系统4相连接。
首先通过外接控制器设定好薄金属片弯折角度,进而控制第一转动激光校准器3026和第二转动激光校准器3027转动至设定角度,并控制第一转动激光校准器3026和第二转动激光校准器3027发出激光,将开槽完成的薄金属板固定至第一卡槽翻折板3015和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内侧,然后第七转轴杆402带动第六转轴杆301进行转动,进而第六转轴杆301带动第六传动轮302进行转动,进而第六传动轮302带动第二伸缩转轴304进行转动,然后第二伸缩转轴304带动第一平齿轮3010进行转动,进而第一平齿轮3010带动第二平齿轮3013进行转动,进而第二平齿轮3013带动第三平齿轮3014进行转动,即第二平齿轮3013和第三平齿轮3014转动分别带动第一卡槽翻折板3015和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进行反向转动,即第一卡槽翻折板3015和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相互靠近转动同步向上翻转,第一卡槽翻折板3015和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之间的角度由一百八十度逐渐减小,进而将固定在第一卡槽翻折板3015和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内侧的薄金属板进行定位弯折,同时控制电动尖头压板3028下压至薄金属板弯折部分对其进行下压辅助弯折,直至薄金属板弯折后两侧弯起部分的内侧板面与第一转动激光校准器3026和第二转动激光校准器3027发出的激光垂直,即此时薄金属板弯折角度达到要求,然后控制第二电动推杆3012收缩,即第二电动推杆3012带动第一平齿轮3010运动至与第六平齿轮3023啮合的位置,即此时第一平齿轮3010同时与第二平齿轮3013和第六平齿轮3023进行啮合,进而第六平齿轮3023带动第九传动轮3022进行转动,第九传动轮3022带动第八传动轮3021进行转动,第八传动轮3021带动第五平齿轮3020和第二阻尼转轴3024进行转动,同时第五平齿轮3020带动第四平齿轮3019进行转动,即第四平齿轮3019带动第一阻尼转轴3017进行转动,此时第二平齿轮3013又传动带动第一卡槽翻折板3015和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展开,同时第一阻尼转轴3017和第二阻尼转轴3024同时转动分别带动第一电动伸缩直角压板3018和第二电动伸缩直角压板3025向下翻转,同时控制第一电动伸缩直角压板3018和第二电动伸缩直角压板3025的伸缩部分向下伸出,即第一卡槽翻折板3015和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展开后薄金属板两侧又被第一电动伸缩直角压板3018和第二电动伸缩直角压板3025进行外侧拦截固定保护,进而完成了对薄金属板的弯折。
其中,弯折缝焊接系统4包括有动力电机401、第七转轴杆402、第十传动轮403、电机座404、第三轴承架柱405、第十一传动轮406、第八转轴杆407、第十二传动轮408、第一轴承架板409、第二轴承架板4010、第十三传动轮4011、第十四传动轮4012、第九转轴杆4013、第四轴承架柱4014、第一转动圆盘4015、第一拨动条4016、第二集合安装板4017、第十五传动轮4018、第二转动圆盘4019、第二拨动条4020、第一弹性伸缩杆4021、第一拨动槽盒4022、第二弹性伸缩杆4023、第二拨动槽盒4024、第三集合安装板4025、第一固定机构4026、第二固定机构4027、安装集合块4028和焊枪喷头4029;动力电机401输出轴与第七转轴杆402进行固接;第七转轴杆402外表面与第十传动轮403进行固接;动力电机401下方与电机座404进行螺栓连接;第七转轴杆402与第三轴承架柱405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40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406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406轴心与第八转轴杆407进行固接;第八转轴杆407外表面与第十二传动轮408进行固接;第八转轴杆407外表面依次与第一轴承架板409和第二轴承架板4010进行转动连接;第八转轴杆407外表面与第十三传动轮4011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轮401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4012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4012轴心与第九转轴杆4013进行固接;第九转轴杆4013外表面与第四轴承架柱4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九转轴杆4013与第一转动圆盘4015进行固接;第一转动圆盘4015与第一拨动条4016进行固接;第四轴承架柱4014下方与第二集合安装板4017进行焊接;第二集合安装板4017依次与第一轴承架板409和第二轴承架板4010进行焊接;第十二传动轮408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五传动轮4018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4018轴心与第二转动圆盘4019进行固接;第二转动圆盘4019与第二集合安装板4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动圆盘4019与第二拨动条4020进行固接;第二拨动条4020;第二集合安装板4017与第一弹性伸缩杆4021相连接;第一弹性伸缩杆4021与第一拨动槽盒4022进行固接;第二集合安装板4017与第二弹性伸缩杆4023相连接;第二弹性伸缩杆4023与第二拨动槽盒4024进行固接;第二集合安装板4017下方与第三集合安装板4025进行固接;第三集合安装板4025上方依次与第一固定机构4026和第二固定机构4027相连接;安装集合块4028上方依次与第一拨动槽盒4022和第二拨动槽盒4024进行固接;安装集合块4028与第二集合安装板4017进行滑动连接;安装集合块4028与焊枪喷头4029相连接;电机座404下方与工作机底板1相连接;第三轴承架柱405下方与工作机底板1相连接;第三集合安装板4025下方与工作机底板1相连接;第七转轴杆402与第六转轴杆301相连接。
首先将弯折完成的薄金属板开口朝下,扣在第一固定机构4026和第二固定机构4027上方进行夹持固定,此时薄金属板的弯折角朝上位于焊枪喷头4029下方,然后动力电机401带动第七转轴杆402进行转动,进而第七转轴杆402带动第十传动轮403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传动轮403带动第十一传动轮406进行转动,即第十一传动轮406通过第八转轴杆407带动第十二传动轮408进行转动,同时第八转轴杆407带动第十三传动轮4011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三传动轮4011带动第十四传动轮4012进行转动,即第十四传动轮4012带动第九转轴杆4013进行转动,然后第九转轴杆4013带动第一转动圆盘4015进行转动,同时第十二传动轮408带动第十五传动轮4018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五传动轮4018带动第二转动圆盘4019进行转动,即第二转动圆盘4019带动第二拨动条4020进行转动,第一转动圆盘4015带动第一拨动条4016进行转动,然后第一转动圆盘4015和第二转动圆盘4019同步转动一百八十度后,即第二转动圆盘4019带动第二拨动条4020拨动至第二拨动槽盒4024内侧,进而第二拨动条4020将第二拨动槽盒4024向一侧拨动,即此时第二拨动槽盒4024带动第二弹性伸缩杆4023拉伸,同时第二拨动槽盒4024通过安装集合块4028带动第一拨动槽盒4022运动,即第一拨动槽盒4022将第一弹性伸缩杆4021压缩,然后第二拨动条4020脱离第二拨动槽盒4024,然后第二弹性伸缩杆4023收缩回弹,同样第一转动圆盘4015带动第一拨动条4016转动拨动至第一拨动槽盒4022内侧,即第一拨动条4016带动第一拨动槽盒4022向另一侧运动,即第一拨动槽盒4022带动安装集合块4028向另外一侧运动,即安装集合块4028在第二集合安装板4017内侧实现左右往复缓慢滑动,即安装集合块4028带动焊枪喷头4029实现左右往复运动,对薄金属板弯折处的裂缝进行焊接修补。
其中,磨槽机构2026包括有第一丝杆202601、内螺纹滑动集合板202602、第二丝杆202603、第三轴承架板202604、第十转轴杆202605、第十六传动轮202606、第十七传动轮202607、第十一转轴杆202608、第四轴承架板202609、第二连轴杆202610、第十八传动轮202611、第十九传动轮202612、集合滑动T形柱202613、第三电动推杆202614、第一簧杆202615、第二簧杆202616、三棱柱搓条202617、第一联动杆202618、第二联动杆202619、第一连轴座202620、第一滑槽盒202621、第二滑槽盒202622、第二连轴座202623、第三联动杆202624和第四联动杆202625;第一丝杆202601外表面与内螺纹滑动集合板202602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滑动集合板202602与第二丝杆202603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滑动集合板202602上方与第三轴承架板202604进行固接;第三轴承架板202604与第十转轴杆202605进行转动连接;第十转轴杆202605外表面与第十六传动轮202606进行固接;第十六传动轮20260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七传动轮202607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202607轴心与第十一转轴杆202608进行固接;第十一转轴杆202608外表面与第四轴承架板202609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轴承架板202609与内螺纹滑动集合板202602进行焊接;第十一转轴杆202608外表面与第二连轴杆202610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转轴杆202608外表面与第十八传动轮202611进行固接;第十八传动轮20261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九传动轮202612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202612轴心与第二连轴杆202610进行转动连接;内螺纹滑动集合板202602与集合滑动T形柱202613进行滑动连接;集合滑动T形柱202613下方依次与第一簧杆202615、第三电动推杆202614和第二簧杆202616相连接;三棱柱搓条202617上方依次与第一簧杆202615、第三电动推杆202614和第二簧杆202616相连接;第十转轴杆202605与第一联动杆202618进行固接;第一联动杆202618与第二联动杆20261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联动杆202619与第一连轴座20262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轴座202620与第一滑槽盒202621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槽盒202621与集合滑动T形柱202613进行固接;集合滑动T形柱202613与第二滑槽盒202622进行固接;第二滑槽盒202622与第二连轴座202623进行滑动连接;第二连轴座202623与第三联动杆202624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联动杆202624与第四联动杆202625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联动杆202625与第十一转轴杆202608进行固接;第一丝杆202601上方与第四转轴杆2022进行固接;第一丝杆202601与第一固定轴承架2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202603上方与第五转轴杆2025进行固接;第二丝杆202603与第二固定轴承架2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轴杆202610与第一连轴杆2027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202612下方与第一传动轮207相连接。
首先第四转轴杆2022带动第一丝杆202601进行转动,同时第五转轴杆2025带动第二丝杆202603进行转动,即第一丝杆202601和第二丝杆202603同步转动带动内螺纹滑动集合板202602向下运动,进而内螺纹滑动集合板202602带动三棱柱搓条202617下方接触到第一集合安装板201上方固定的薄金属板的中线弯折区域,此时第二连轴杆202610与第一连轴杆2027连接处进行扭转,即在内螺纹滑动集合板202602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保证了第一传动轮207与第十九传动轮202612的稳定传动,此时第一传动轮207带动第十九传动轮202612进行转动,然后第十九传动轮202612带动第十八传动轮202611进行转动,第十八传动轮202611带动第十一转轴杆202608进行转动,然后第十一转轴杆202608带动第十七传动轮202607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七传动轮202607带动第十六传动轮202606进行转动,进而第十六传动轮202606带动第十转轴杆202605进行转动,即第十转轴杆202605带动第一联动杆202618进行转动,然后第一联动杆202618转动带动第二联动杆202619进行转动,即第二联动杆202619转动第一连轴座202620进行往复运动,同理第十一转轴杆202608带动第四联动杆202625进行转动,即第四联动杆202625带动第三联动杆202624进行转动,然后第三联动杆202624同样带动第二连轴座202623进行往复运动,即第二连轴座202623和第一连轴座202620分别通过第二滑槽盒202622和第一滑槽盒202621同步带动集合滑动T形柱202613在内螺纹滑动集合板202602内侧进行往复运动,进而集合滑动T形柱202613带动第三电动推杆202614、第一簧杆202615、第二簧杆202616和三棱柱搓条202617进行往复运动,即三棱柱搓条202617对其下方的薄金属板进行打磨开槽操作,同时可控制第三电动推杆202614向下伸出,即第三电动推杆202614带动第一簧杆202615和第二簧杆202616向下伸出,即带动三棱柱搓条202617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向下推进,进而可加深开槽的深度,完成了对薄金属片的开槽。
其中,第一固定机构4026包括有第一滑动槽板402601、第一连接台402602、第二滑动槽板402603、第一滑动轴座402604、第一扭力弹簧夹柱402605、双侧弹性伸缩板402606、第二滑动轴座402607和第二扭力弹簧夹柱402608;第一滑动槽板402601与第一连接台402602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连接台402602与第二滑动槽板402603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滑动槽板402601上方与第一滑动轴座402604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动轴座402604与第一扭力弹簧夹柱4026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动轴座402604与双侧弹性伸缩板402606进行固接;双侧弹性伸缩板402606与第二滑动轴座402607进行固接;第二滑动轴座402607下方与第二滑动槽板402603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动轴座402607与第二扭力弹簧夹柱4026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动槽板402601下方与第三集合安装板4025相连接;第一连接台402602下方与第三集合安装板4025相连接;第二滑动槽板402603下方与第三集合安装板4025相连接。
在使用时,将第一扭力弹簧夹柱402605和第二扭力弹簧夹柱402608向两侧拨开,同时将第一滑动轴座402604和第二滑动轴座402607相两侧运动,即双侧弹性伸缩板402606向两侧拉伸,然后将弯折的薄金属板开口朝下固定在第一滑动轴座402604和第二滑动轴座402607内侧,然后松开第一扭力弹簧夹柱402605和第二扭力弹簧夹柱402608,进而第一扭力弹簧夹柱402605和第二扭力弹簧夹柱402608分别贴合薄金属板的两个弯折面对其进行夹持固定,完成了对薄金属板的夹持固定。
其中,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开槽内侧设置有一个微型电动夹条,并且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下方设置有一个支撑块。
以便于将薄金属板固定至第一卡槽翻折板3015和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内侧后,可控制第一卡槽翻折板3015和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内侧的微型电动夹条推出将第一卡槽翻折板3015和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内侧的薄金属板进行固定夹紧,放置薄金属板在翻折过程中错位,同时支撑块在第一卡槽翻折板3015和第二卡槽翻折板3016不进行翻折运动时进行支撑。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的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7)

1.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包括有工作机底板,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开槽系统、加压弯折系统和弯折缝焊接系统;工作机底板上方依次与开槽系统、加压弯折系统和弯折缝焊接系统相连接;开槽系统与加压弯折系统相连接;加压弯折系统与弯折缝焊接系统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开槽系统包括有第一集合安装板、第一电动夹块、第一固定轴承架、第二固定轴承架、第一轴承架柱、第一转轴杆、第一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轴杆、第二轴承架柱、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一伸缩转轴、第一轴承套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三转轴杆、第三固定轴承架、第四固定轴承架、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转轴杆、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五转轴杆、磨槽机构和第一连轴杆;第一集合安装板上方与第一电动夹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集合安装板上方一侧与第一固定轴承架进行焊接,并且第一集合安装板上方另一侧与第二固定轴承架进行焊接;第一集合安装板与第一轴承架柱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轴承架柱与第一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转轴杆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轴心与第二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二转轴杆与第二轴承架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架柱外表面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轴心与第一伸缩转轴进行固接;第一伸缩转轴外表面与第一轴承套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承套板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上方与第三固定轴承架进行插接;第三固定轴承架与第一伸缩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伸缩转轴上方与第三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三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四固定轴承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固定轴承架下方与第三固定轴承架进行固接;第三固定轴承架下方与第一集合安装板进行焊接;第三转轴杆上方与第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固定轴承架与第一固定轴承架进行焊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轴心与第四转轴杆进行固接;第四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一固定轴承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轴心与第五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五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二固定轴承架进行转动连接;磨槽机构上方一侧与第四转轴杆相连接,并且磨槽机构上方另一侧与第五转轴杆相连接;磨槽机构一侧与第一固定轴承架相连接,并且磨槽机构另一侧与第二固定轴承架相连接;磨槽机构与第一连轴杆相连接;磨槽机构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一转轴杆与第一连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集合安装板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第二轴承架柱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第二转轴杆与加压弯折系统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压弯折系统包括有第六转轴杆、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二伸缩转轴、第一安装侧板、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固定条、第一衔接座、第二衔接座、第一平齿轮、第二轴承套板、第二电动推杆、第二平齿轮、第三平齿轮、第一卡槽翻折板、第二卡槽翻折板、第一阻尼转轴、第一电动伸缩直角压板、第四平齿轮、第五平齿轮、第八传动轮、第九传动轮、第六平齿轮、第二阻尼转轴、第二电动伸缩直角压板、第一转动激光校准器、第二转动激光校准器和电动尖头压板;第六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六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轴心与第二伸缩转轴进行固接;第二伸缩转轴外表面与第一安装侧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安装侧板与第一安装板进行焊接;第一安装板与第一安装固定条进行焊接;第一安装固定条下方与第一衔接座进行焊接;第一安装侧板下方与第二衔接座进行焊接;第二伸缩转轴与第一平齿轮进行固接;第二伸缩转轴外表面与第二轴承套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承套板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一安装侧板进行插接;第一平齿轮下方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与第二衔接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与第三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与第二衔接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轴心与第一卡槽翻折板进行固接;第一卡槽翻折板与第一衔接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平齿轮轴心与第二卡槽翻折板进行固接;第二卡槽翻折板与第一衔接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安装板与第一阻尼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阻尼转轴与第一电动伸缩直角压板进行固接;第一阻尼转轴与第四平齿轮进行固接;第四平齿轮与第五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五平齿轮轴心与第八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轴心与第六平齿轮进行固接;第六平齿轮轴心与第一安装侧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五平齿轮轴心与第二阻尼转轴进行固接;第二阻尼转轴与第一安装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阻尼转轴与第二电动伸缩直角压板进行固接;第一安装板与第一转动激光校准器相连接;第一安装板与电动尖头压板相连接;第一安装板与第二转动激光校准器相连接;第一衔接座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第二衔接座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第二卡槽翻折板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接触;第一卡槽翻折板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接触;第六转轴杆与第二转轴杆相连接;第六转轴杆与弯折缝焊接系统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弯折缝焊接系统包括有动力电机、第七转轴杆、第十传动轮、电机座、第三轴承架柱、第十一传动轮、第八转轴杆、第十二传动轮、第一轴承架板、第二轴承架板、第十三传动轮、第十四传动轮、第九转轴杆、第四轴承架柱、第一转动圆盘、第一拨动条、第二集合安装板、第十五传动轮、第二转动圆盘、第二拨动条、第一弹性伸缩杆、第一拨动槽盒、第二弹性伸缩杆、第二拨动槽盒、第三集合安装板、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安装集合块和焊枪喷头;动力电机输出轴与第七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七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十传动轮进行固接;动力电机下方与电机座进行螺栓连接;第七转轴杆与第三轴承架柱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轴心与第八转轴杆进行固接;第八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八转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一轴承架板和第二轴承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八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轴心与第九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九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四轴承架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九转轴杆与第一转动圆盘进行固接;第一转动圆盘与第一拨动条进行固接;第四轴承架柱下方与第二集合安装板进行焊接;第二集合安装板依次与第一轴承架板和第二轴承架板进行焊接;第十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五传动轮轴心与第二转动圆盘进行固接;第二转动圆盘与第二集合安装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动圆盘与第二拨动条进行固接;第二拨动条;第二集合安装板与第一弹性伸缩杆相连接;第一弹性伸缩杆与第一拨动槽盒进行固接;第二集合安装板与第二弹性伸缩杆相连接;第二弹性伸缩杆与第二拨动槽盒进行固接;第二集合安装板下方与第三集合安装板进行固接;第三集合安装板上方依次与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相连接;安装集合块上方依次与第一拨动槽盒和第二拨动槽盒进行固接;安装集合块与第二集合安装板进行滑动连接;安装集合块与焊枪喷头相连接;电机座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第三轴承架柱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第三集合安装板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第七转轴杆与第六转轴杆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磨槽机构包括有第一丝杆、内螺纹滑动集合板、第二丝杆、第三轴承架板、第十转轴杆、第十六传动轮、第十七传动轮、第十一转轴杆、第四轴承架板、第二连轴杆、第十八传动轮、第十九传动轮、集合滑动T形柱、第三电动推杆、第一簧杆、第二簧杆、三棱柱搓条、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一连轴座、第一滑槽盒、第二滑槽盒、第二连轴座、第三联动杆和第四联动杆;第一丝杆外表面与内螺纹滑动集合板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滑动集合板与第二丝杆进行滑动连接;内螺纹滑动集合板上方与第三轴承架板进行固接;第三轴承架板与第十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十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十六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轴心与第十一转轴杆进行固接;第十一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四轴承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轴承架板与内螺纹滑动集合板进行焊接;第十一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二连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十八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轴心与第二连轴杆进行转动连接;内螺纹滑动集合板与集合滑动T形柱进行滑动连接;集合滑动T形柱下方依次与第一簧杆、第三电动推杆和第二簧杆相连接;三棱柱搓条上方依次与第一簧杆、第三电动推杆和第二簧杆相连接;第十转轴杆与第一联动杆进行固接;第一联动杆与第二联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联动杆与第一连轴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轴座与第一滑槽盒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槽盒与集合滑动T形柱进行固接;集合滑动T形柱与第二滑槽盒进行固接;第二滑槽盒与第二连轴座进行滑动连接;第二连轴座与第三联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联动杆与第四联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联动杆与第十一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一丝杆上方与第四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一丝杆与第一固定轴承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上方与第五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二丝杆与第二固定轴承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轴杆与第一连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九传动轮下方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一滑动槽板、第一连接台、第二滑动槽板、第一滑动轴座、第一扭力弹簧夹柱、双侧弹性伸缩板、第二滑动轴座和第二扭力弹簧夹柱;第一滑动槽板与第一连接台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连接台与第二滑动槽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滑动槽板上方与第一滑动轴座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动轴座与第一扭力弹簧夹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动轴座与双侧弹性伸缩板进行固接;双侧弹性伸缩板与第二滑动轴座进行固接;第二滑动轴座下方与第二滑动槽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动轴座与第二扭力弹簧夹柱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动槽板下方与第三集合安装板相连接;第一连接台下方与第三集合安装板相连接;第二滑动槽板下方与第三集合安装板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卡槽翻折板开槽内侧设置有一个微型电动夹条,并且第二卡槽翻折板下方设置有一个支撑块。
CN202011325461.8A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 Withdrawn CN1125485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5461.8A CN112548580A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5461.8A CN112548580A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8580A true CN112548580A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43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5461.8A Withdrawn CN112548580A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4858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4223A (zh) * 2021-04-16 2021-09-03 李瑞文 一种机械抛光设备的自动装夹装置
CN113617956A (zh) * 2021-10-12 2021-11-09 南通恒华金属构件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操作的精密钣金加工用辅助装置
CN113843622A (zh) * 2021-08-25 2021-12-28 黄相 免焊接正反转动式无线充电底座成型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4223A (zh) * 2021-04-16 2021-09-03 李瑞文 一种机械抛光设备的自动装夹装置
CN113843622A (zh) * 2021-08-25 2021-12-28 黄相 免焊接正反转动式无线充电底座成型机
CN113843622B (zh) * 2021-08-25 2023-10-13 黄相 免焊接正反转动式无线充电底座成型机
CN113617956A (zh) * 2021-10-12 2021-11-09 南通恒华金属构件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操作的精密钣金加工用辅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48580A (zh) 一种开槽式钣金弯折装置
CN109129051B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管道研磨装置
CN205551853U (zh) 焊缝装置
CN112123082A (zh) 一种用于消防箱箱体生产线用板材的抛光锯边装置
CN117206818A (zh) 一种高压软管金属连接头焊接机
CN108994706B (zh) 一种室外建筑用管道打磨设备
CN214558789U (zh) 一种驱动辊筒焊接点防断裂装置
CN113996915A (zh) 一种带变速探头的搅拌摩擦焊装置
CN212349318U (zh) 一种玻璃边框打胶辅助装置
CN116275463B (zh) 一种适用于角接接头的轴肩角度可调型搅拌摩擦焊搅拌头
CN210549160U (zh) 一种用于反应釜加工的板材焊接角度固定工作台
CN219005037U (zh) 一种钣金焊接工作台
CN111822524A (zh) 板簧短斜面轧制自动送料及其轧制装置
CN214978964U (zh) 一种金属套管加工用焊接装置
CN115179113A (zh) 一种新型玻璃抛光盘的抛光装置
CN113059431B (zh) 一种方形铝管转动二次切割后双向打磨装置
CN210524658U (zh) 一种钢材加工用的打磨装置
CN112658551A (zh) 一种高效焊接装置
CN219254776U (zh) 一种传动轴加工用操作台
CN111996851A (zh) 一种小型钢轨打磨机
CN117340526B (zh) 一种汽车电池框焊接夹具侧面夹紧设备
CN219074725U (zh) 一种焊接设备
CN117773438A (zh) 一种基于机电维修的焊接装置及焊接方法
CN220259987U (zh) 一种钢管焊接设备
CN220074192U (zh) 一种钣金件焊缝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