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8668B - 一种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8668B
CN112538668B CN202011435775.3A CN202011435775A CN112538668B CN 112538668 B CN112538668 B CN 112538668B CN 202011435775 A CN202011435775 A CN 202011435775A CN 112538668 B CN112538668 B CN 1125386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ltraviolet
antistatic
pet
resistant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357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8668A (zh
Inventor
余媛
刘水平
谭连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to CN2020114357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86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8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8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8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86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28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while mixing different spinning solutions or melts during the spinning operation;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01D5/30Conjugate filaments;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01D5/32Side-by-side structure;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09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for making electroconductive or anti-static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01F1/106Radiation shielding agents, e.g. absorbing, reflecting ag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2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amide as constitu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PA6抗静电功能材料制备、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复合纤维纺丝,本发明制得的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纤维具备良好的抗紫外能力、抗静电能力且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满足编织的需求,增加了纤维及面料的附加值。

Description

一种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纺丝纤维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抗静电抗紫外性能不够的问题一直是化纤面料所面临的一个持久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一些解决方案例如从纤维的本源上来解决,可以制备涤纶、锦纶纤维,例如采用抗静电抗紫外剂添加制备抗静电抗紫外纤维,基本可以满足面料的抗静电抗紫外要求,目前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此类纤维也有不可弥补的缺陷:第一,抗静电纤维多采用导电丝,目前市场最低价在20万/吨左右,抗紫外纤维价格也比较高,在8-15万/吨之间,这个价格对于传统纺织品来说成本较高;第二,纤维力学性能差,目前针织面料越来越多,尤其是经编面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对纤维的机械性能也较高,而添加抗静电抗紫外剂的纤维由于其抗静电抗紫外剂的影响影响了纤维的机械性能,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第三,耐温性能差,添加抗静电抗紫外剂的纤维耐热性能都要低于普通纤维,这也影响了其使用范围。
目前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技术还掌握在美日等发达国家手中,对于中国产品的开发也不利。目前市场上比较多的面料是采用抗静电抗紫外剂后整理来实现面料的抗静电抗紫外功能的,这种方式相对于使用导电纤维来说成本较低,效果显著,因此也为大多数面料厂家所使用,但是这种方式虽然低廉有效,却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1)附加污染,目前一般是采用抗静电抗紫外剂后整理,增加了废水的污染程度,也增加了废水的处理难度;2)持久性不够,目前采用的抗静电抗紫外后整理方式耐洗性不好,一般很少有能达到标准要求的耐洗性,不利于纺织品的出口,降低了纺织品的竞争优势,增加了贸易中的纠纷。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产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产品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PA6抗静电功能材料制备:将纳米功能粉体与PA6聚酰胺材料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基础制备纺丝级切片;
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将抗紫外耐候性助剂和二丁基锡溶于乙二醇中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制备PET纺丝级切片;
复合纤维纺丝:通过处理PET材料的PET螺杆和处理PA6的PA6螺杆进行双组份纺丝。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PET和PA6之间的质量比为1:2~2:1。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PET和PA6之间的质量比为1:1。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纳米功能粉体包括二氧化钛、二氧化钛表面沉积导电氧化锌/氧化锡、导电石墨烯、导电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纳米功能粉体为二氧化钛表面沉积导电氧化锌。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PA6抗静电功能材料制备中双螺杆加工温度为225-270℃,螺杆转速为100-500r/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中抗紫外耐候性助剂在PET纺丝级切片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3%。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中抗紫外耐候性助剂在PET纺丝级切片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的制备中原位聚合的聚合温度为270-290℃。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复合纤维纺丝中,PET螺杆的温度设置为270-300℃,PA6螺杆温度设置为240-270℃,纺丝速度为600-2600m/min。
本发明采用抗静电抗紫外纤维和抗静电抗紫外后整理是目前纺织面料采用的最多的两种方式,本技术发明提出了第三种方式,即采用并列型结构双组份纤维制备新的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纤维直径可以做到超细纤维,纤维可以做成浅色,永久性抗静电抗紫外功能,机械性能可以达到普通纤维的标准,完全满足各种织造的要求,成本与抗静电抗紫外后整理相当,减少了污染和原料成本。一般需要抗紫外功能是在夏天,对于轻薄的衣服面料需要抗紫外功能,采用PA体系原料正好可以赋予面料凉爽的感觉,并且由于其吸湿性好,穿着舒适感强,而另一组份PET聚酯具有快干的效果,因此二者组合可以达到吸湿快干的功能,特别适合春夏季服装面料的开发,因此本技术发明可以扩大纺织品的出口,提升纺织品的附加值同时也扩展了其在防止范围内的应用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PET和PA6的质量比为1:2。
PA6抗菌功能材料制备:将二氧化钛表面沉积导电氧化锌纳米粉体与PA6聚酯材料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挤出的方式制备成具有抗静电功能的纺丝级切片,其中双螺杆加工温度为255℃,螺杆转速为300r/min,纳米功能粉体的粒径为80nm,纳米功能粉体在PA6功能切片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
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将UV1020抗紫外耐候性助剂以及二丁基锡按照质量比10:1的比例复配后溶于乙二醇中,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经切粒制备纺丝级切片,聚合温度为282℃,抗紫外复配试剂在PET功能切片中的含量按质量比为0.2%。
复合纤维纺丝:双组份纺丝通过两个螺杆进行,PET螺杆的恩度设置为283℃,PA6螺杆的温度设置为255℃,纺丝速度为2000m/min,制得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
将制得的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按照GB/T 18830-2009测量UPF值,通过GB/T12703-2008测量抗静电半衰期,通过GB/T 12703.2-2009测量抗静电电荷面密度,通过GB/T12703.5-2010测量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抗静电、抗紫外线性能。
测试项目 测试结果
UPF 31
抗静电半衰期测试 5.9s
抗静电电荷面密度测试 4.5μC/cm3
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 1500V
纤维的力学性能经测试为:强度:3.72 cn/dtex,伸长:32%,单纤的直径为2D(7微米),满足GB/T 14344-2008的要求,可以开发服用和家纺用等各种面料。
实施例2
PET和PA6的质量比为1:2。
PA6抗菌功能材料制备:将二氧化钛表面沉积导电氧化锌纳米粉体与PA6聚酯材料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挤出的方式制备成具有抗静电功能的纺丝级切片,其中双螺杆加工温度为255℃,螺杆转速为300r/min,纳米功能粉体的粒径为80nm,纳米功能粉体在PA6功能切片中的重量百分比为4%。
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将UV1020抗紫外耐候性助剂以及二丁基锡按照质量比10:1的比例复配后溶于乙二醇中,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经切粒制备纺丝级切片,聚合温度为282℃,抗紫外复配试剂在PET功能切片中的含量按质量比为0.2%。
复合纤维纺丝:双组份纺丝通过两个螺杆进行,PET螺杆的恩度设置为283℃,PA6螺杆的温度设置为255℃,纺丝速度为2000m/min,制得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
将制得的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按照GB/T 18830-2009测量UPF值,通过GB/T12703-2008测量抗静电半衰期,通过GB/T 12703.2-2009测量抗静电电荷面密度,通过GB/T12703.5-2010测量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2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抗静电、抗紫外线性能。
测试项目 测试结果
UPF 36
抗静电半衰期测试 2.2s
抗静电电荷面密度测试 2.1μC/cm3
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 590V
纤维的力学性能经测试为:强度:3.46cn/dtex,伸长:28%,单纤的直径为2D(7微米),满足GB/T 14344-2008的要求,可以开发服用和家纺用等各种面料。
实施例3
PET和PA6的质量比为1:2。
PA6抗菌功能材料制备:将二氧化钛表面沉积导电氧化锌纳米粉体与PA6聚酯材料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挤出的方式制备成具有抗静电功能的纺丝级切片,其中双螺杆加工温度为255℃,螺杆转速为300r/min,纳米功能粉体的粒径为80nm,纳米功能粉体在PA6功能切片中的重量百分比为6%。
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将UV1020抗紫外耐候性助剂以及二丁基锡按照质量比10:1的比例复配后溶于乙二醇中,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经切粒制备纺丝级切片,聚合温度为282℃,抗紫外复配试剂在PET功能切片中的含量按质量比为0.2%。
复合纤维纺丝:双组份纺丝通过两个螺杆进行,PET螺杆的恩度设置为283℃,PA6螺杆的温度设置为255℃,纺丝速度为2000m/min,制得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
将制得的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按照GB/T 18830-2009测量UPF值,通过GB/T12703-2008测量抗静电半衰期,通过GB/T 12703.2-2009测量抗静电电荷面密度,通过GB/T12703.5-2010测量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3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抗静电、抗紫外线性能。
测试项目 测试结果
UPF 40
抗静电半衰期测试 1.1s
抗静电电荷面密度测试 1.0μC/cm3
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 1700V
纤维的力学性能经测试为:强度:3.72cn/dtex,伸长:32%,单纤的直径为2D(7微米),满足GB/T 14344-2008的要求,可以开发服用和家纺用等各种面料。
实施例4
PET和PA6的质量比为1:2。
PA6抗菌功能材料制备:将二氧化钛表面沉积导电氧化锌纳米粉体与PA6聚酯材料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挤出的方式制备成具有抗静电功能的纺丝级切片,其中双螺杆加工温度为255℃,螺杆转速为300r/min,纳米功能粉体的粒径为80nm,纳米功能粉体在PA6功能切片中的重量百分比为8%。
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将UV1020抗紫外耐候性助剂以及二丁基锡按照质量比10:1的比例复配后溶于乙二醇中,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经切粒制备纺丝级切片,聚合温度为282℃,抗紫外复配试剂在PET功能切片中的含量按质量比为0.2%。
复合纤维纺丝:双组份纺丝通过两个螺杆进行,PET螺杆的恩度设置为283℃,PA6螺杆的温度设置为255℃,纺丝速度为2000m/min,制得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
将制得的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按照GB/T 18830-2009测量UPF值,通过GB/T12703-2008测量抗静电半衰期,通过GB/T 12703.2-2009测量抗静电电荷面密度,通过GB/T12703.5-2010测量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4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抗静电、抗紫外线性能。
测试项目 测试结果
UPF 41
抗静电半衰期测试 0.9s
抗静电电荷面密度测试 0.9μC/cm3
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 160V
纤维的力学性能经测试为:强度:3.03cn/dtex,伸长:20%,单纤的直径为2D(7微米),满足GB/T 14344-2008的要求,可以开发服用和家纺用等各种面料。
实施例5
PET和PA6的质量比为1:2。
PA6抗菌功能材料制备:将二氧化钛表面沉积导电氧化锌纳米粉体与PA6聚酯材料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挤出的方式制备成具有抗静电功能的纺丝级切片,其中双螺杆加工温度为255℃,螺杆转速为300r/min,纳米功能粉体的粒径为80nm,纳米功能粉体在PA6功能切片中的重量百分比为6%。
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将UV1020抗紫外耐候性助剂以及二丁基锡按照质量比10:1的比例复配后溶于乙二醇中,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经切粒制备纺丝级切片,聚合温度为282℃,抗紫外复配试剂在PET功能切片中的含量按质量比为0.8%。
复合纤维纺丝:双组份纺丝通过两个螺杆进行,PET螺杆的恩度设置为283℃,PA6螺杆的温度设置为255℃,纺丝速度为2000m/min,制得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
将制得的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按照GB/T 18830-2009测量UPF值,通过GB/T12703-2008测量抗静电半衰期,通过GB/T 12703.2-2009测量抗静电电荷面密度,通过GB/T12703.5-2010测量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5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抗静电、抗紫外线性能。
测试项目 测试结果
UPF 48
抗静电半衰期测试 1.1s
抗静电电荷面密度测试 1.1μC/cm3
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 160V
纤维的力学性能经测试为:强度:3.35cn/dtex,伸长:27%,单纤的直径为2D(7微米),满足GB/T 14344-2008的要求,可以开发服用和家纺用等各种面料。
实施例6
PET和PA6的质量比为1:2。
PA6抗菌功能材料制备:将二氧化钛表面沉积导电氧化锌纳米粉体与PA6聚酯材料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挤出的方式制备成具有抗静电功能的纺丝级切片,其中双螺杆加工温度为255℃,螺杆转速为300r/min,纳米功能粉体的粒径为80nm,纳米功能粉体在PA6功能切片中的重量百分比为6%。
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将UV1020抗紫外耐候性助剂以及二丁基锡按照质量比10:1的比例复配后溶于乙二醇中,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经切粒制备纺丝级切片,聚合温度为282℃,抗紫外复配试剂在PET功能切片中的含量按质量比为2%。
复合纤维纺丝:双组份纺丝通过两个螺杆进行,PET螺杆的恩度设置为283℃,PA6螺杆的温度设置为255℃,纺丝速度为2000m/min,制得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
将制得的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按照GB/T 18830-2009测量UPF值,通过GB/T12703-2008测量抗静电半衰期,通过GB/T 12703.2-2009测量抗静电电荷面密度,通过GB/T12703.5-2010测量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抗静电、抗紫外线性能。
测试项目 测试结果
UPF 84
抗静电半衰期测试 1.1s
抗静电电荷面密度测试 1.0μC/cm3
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 160V
纤维的力学性能经测试为:强度:3.35cn/dtex,伸长:27%,单纤的直径为2D(7微米),满足GB/T 14344-2008的要求,可以开发服用和家纺用等各种面料。
实施例7
PET和PA6的质量比为1:2。
PA6抗菌功能材料制备:将二氧化钛表面沉积导电氧化锌纳米粉体与PA6聚酯材料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挤出的方式制备成具有抗静电功能的纺丝级切片,其中双螺杆加工温度为255℃,螺杆转速为300r/min,纳米功能粉体的粒径为80nm,纳米功能粉体在PA6功能切片中的重量百分比为6%。
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将UV1020抗紫外耐候性助剂以及二丁基锡按照质量比10:1的比例复配后溶于乙二醇中,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经切粒制备纺丝级切片,聚合温度为282℃,抗紫外复配试剂在PET功能切片中的含量按质量比为3%。
复合纤维纺丝:双组份纺丝通过两个螺杆进行,PET螺杆的恩度设置为283℃,PA6螺杆的温度设置为255℃,纺丝速度为2000m/min,制得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
将制得的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按照GB/T 18830-2009测量UPF值,通过GB/T12703-2008测量抗静电半衰期,通过GB/T 12703.2-2009测量抗静电电荷面密度,通过GB/T12703.5-2010测量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抗静电、抗紫外线性能。
测试项目 测试结果
UPF 86
抗静电半衰期测试 1.1s
抗静电电荷面密度测试 1.0μC/cm3
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 160V
纤维的力学性能经测试为:强度:3.34cn/dtex,伸长:27%,单纤的直径为2D(7微米),满足GB/T 14344-2008的要求,可以开发服用和家纺用等各种面料。
实施例8
PET和PA6的质量比为1:1。
PA6抗菌功能材料制备:将二氧化钛表面沉积导电氧化锌纳米粉体与PA6聚酯材料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挤出的方式制备成具有抗静电功能的纺丝级切片,其中双螺杆加工温度为255℃,螺杆转速为300r/min,纳米功能粉体的粒径为80nm,纳米功能粉体在PA6功能切片中的重量百分比为6%。
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将UV1020抗紫外耐候性助剂以及二丁基锡按照质量比10:1的比例复配后溶于乙二醇中,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经切粒制备纺丝级切片,聚合温度为282℃,抗紫外复配试剂在PET功能切片中的含量按质量比为2%。
复合纤维纺丝:双组份纺丝通过两个螺杆进行,PET螺杆的恩度设置为283℃,PA6螺杆的温度设置为255℃,纺丝速度为2000m/min,制得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
将制得的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按照GB/T 18830-2009测量UPF值,通过GB/T12703-2008测量抗静电半衰期,通过GB/T 12703.2-2009测量抗静电电荷面密度,通过GB/T12703.5-2010测量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抗静电、抗紫外线性能。
测试项目 测试结果
UPF 138
抗静电半衰期测试 1.4s
抗静电电荷面密度测试 1.5μC/cm3
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 180V
纤维的力学性能经测试为:强度:3.26cn/dtex,伸长:26%,单纤的直径为2D(7微米),满足GB/T 14344-2008的要求,可以开发服用和家纺用等各种面料。
实施例9
PET和PA6的质量比为2:1。
PA6抗菌功能材料制备:将二氧化钛表面沉积导电氧化锌纳米粉体与PA6聚酯材料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挤出的方式制备成具有抗静电功能的纺丝级切片,其中双螺杆加工温度为255℃,螺杆转速为300r/min,纳米功能粉体的粒径为80nm,纳米功能粉体在PA6功能切片中的重量百分比为6%。
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将UV1020抗紫外耐候性助剂以及二丁基锡按照质量比10:1的比例复配后溶于乙二醇中,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进行聚合经切粒制备纺丝级切片,聚合温度为282℃,抗紫外复配试剂在PET功能切片中的含量按质量比为2%。
复合纤维纺丝:双组份纺丝通过两个螺杆进行,PET螺杆的恩度设置为283℃,PA6螺杆的温度设置为255℃,纺丝速度为2000m/min,制得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
将制得的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按照GB/T 18830-2009测量UPF值,通过GB/T12703-2008测量抗静电半衰期,通过GB/T 12703.2-2009测量抗静电电荷面密度,通过GB/T12703.5-2010测量抗静电静电电压测试,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新型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抗静电、抗紫外线性能。
Figure SMS_1
Figure SMS_2
纤维的力学性能经测试为:强度:3.31cn/dtex,伸长:27%,单纤的直径为2D(7微米),满足GB/T 14344-2008的要求,可以开发服用和家纺用等各种面料。
实施例1~8中制得的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较好,可以满足开发服用和家纺用等各种面料的要求。
根据实施例1~4中制得的复合纤维中抗静电、抗紫外性能和纤维力学性能数据,可以得到抗静电粉体添加量为6%时,抗静电效果最好,当添加量为8时,抗静电效果与添加量为6%相当,但出现了纤维力学性能下降的趋势,因此抗静电粉体的添加量精选为6%。
根据实施例5~7中制得的复合纤维中抗静电、抗紫外性能和纤维力学性能数据,抗紫外复配助剂的量增加时,抗紫外性能提高,当增加到2%时,抗紫外的性能增加趋势放平,同时显露出成本增大、力学性能出现下降的趋势,本发明的优选抗紫外复配助剂的优选添加量是2%。
根据实施例1~9中制得的复合纤维的抗静电、抗紫外性能和纤维力学性能数据,当抗静电粉体的添加量上升时,出现了抗紫外性能的提升的趋势,抗静电粉体对于抗紫外性能有着促进的作用,提高PET的相对含量,改变PET和PA6的比例为1:1时,抗静电效果稍有下降,但是抗紫外效果提升较大,本发明中当PET和PA6的比例为2:1时,抗静电效果下降较大,但是抗紫外效果提升幅度不大,当PET和PA6的比例为1:2时,抗紫外效果太差,结合抗静电效果、抗紫外效果和力学性能以及添加各组分的成分多方面考虑,优选PET:PA6=1:1为优选比例。
本发明采用抗静电抗紫外纤维和抗静电抗紫外后整理是目前纺织面料采用的最多的两种方式,本技术发明提出了第三种方式,即采用并列型结构双组份纤维制备新的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纤维直径可以做到超细纤维,纤维可以做成浅色,永久性抗静电抗紫外功能,同时通过原位聚合制备抗紫外PET的方式使其机械性能得到良好的保持,机械性能可以达到普通纤维的标准,完全满足各种织造的要求,成本与抗静电抗紫外后整理相当,减少了污染和原料成本。一般需要抗紫外功能是在夏天,对于轻薄的衣服面料需要抗紫外功能,采用PA体系原料正好可以赋予面料凉爽的感觉,并且由于其吸湿性好,穿着舒适感强,而另一组份PET聚酯具有快干的效果,因此二者组合可以达到吸湿快干的功能,特别适合春夏季服装面料的开发,因此本技术发明可以扩大纺织品的出口,提升纺织品的附加值同时也扩展了其在防止范围内的应用领域。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PA6抗静电功能材料制备:将纳米功能粉体与PA6聚酰胺材料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基础制备纺丝级切片;
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将抗紫外耐候性助剂和二丁基锡溶于乙二醇中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制备PET纺丝级切片;
复合纤维纺丝:通过处理PET材料的PET螺杆和处理PA6的PA6螺杆进行双组份纺丝;
所述PET和PA6之间的质量比为1:1;
所述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中抗紫外耐候性助剂为:UV1020抗紫外耐候性助剂以及二丁基锡,
所述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中抗紫外耐候性助剂在PET纺丝级切片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功能粉体包括二氧化钛、二氧化钛表面沉积导电氧化锌/氧化锡、导电石墨烯、导电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功能粉体为二氧化钛表面沉积导电氧化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A6抗静电功能材料制备中双螺杆加工温度为225-270℃,螺杆转速为100-500r/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制备中抗紫外耐候性助剂在PET纺丝级切片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ET抗紫外线功能材料的制备中原位聚合的聚合温度为270-2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纤维纺丝中,PET螺杆的温度设置为270-300℃,PA6螺杆温度设置为240-270℃,纺丝速度为600-2600m/min。
CN202011435775.3A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5386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5775.3A CN112538668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5775.3A CN112538668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8668A CN112538668A (zh) 2021-03-23
CN112538668B true CN112538668B (zh) 2023-05-23

Family

ID=75019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35775.3A Active CN112538668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86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2829A (zh) * 2021-10-29 2021-12-31 盐城工学院 并列型多维卷曲pet/pa6双组份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5247290B (zh) * 2022-06-23 2024-01-12 盐城工学院 一种并列型多维卷曲pa66/pa6双组份抗紫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7552127A (zh) * 2023-11-15 2024-02-13 台州康怡丝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并列型多维卷曲pet/pa6双组份抗静电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3876B (zh) * 2011-09-19 2013-04-17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紫外线、抗老化、吸湿速干复合功能的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9371498A (zh) * 2018-10-23 2019-02-22 盐城工学院 一种聚酰胺/聚酯双组份皮芯结构氧化后制备阻燃纤维的方法及其产品
CN110644073B (zh) * 2019-09-09 2021-11-09 浙江恒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涤锦并列复合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1100308B (zh) * 2019-12-23 2022-09-13 浙江恒逸石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抗静电涤锦并列复合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8668A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38668B (zh) 一种抗静电抗紫外线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2281253B (zh) 一种并列型pet/pbt双组份抗静电抗紫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US11339505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graphene/nylon-6 fiber
EP3626758A1 (en) Graphene composit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7740201B (zh) 一种负氧离子保健功能涤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53521B (zh) 一种防静电poy丝的生产方法
CN113862829A (zh) 并列型多维卷曲pet/pa6双组份抗静电抗紫外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2981962A (zh) 一种涤纶包覆丝及其制备方法及高抗疲劳网布
CN1191394C (zh) 纳米微粒改性的聚丙烯腈抗静电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1691001A (zh) 一种离子液体增塑聚酰胺56工业丝的制备方法
CN112796005B (zh) 一种皮芯型双组份抗静电抗紫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47146B (zh) 一种防水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501979A (zh) 一种高温水溶开纤海岛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69023A (zh) 一种个体安全防护混纺面料
CN110344160B (zh) 一种抗菌防静电的运动服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93278A (zh) 一种涤棉防静电a级功能面料
CN111575808A (zh) 一种防水抗静电聚酯长丝的生产方法
CN101857982A (zh) 浅色导电丝
CN1505704A (zh) 聚丙烯细单丝的生产方法,聚丙烯细单丝及其用途
CN113862826A (zh) 并列型多维卷曲pa66和pa6双组分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1519308A (zh) 一种耐火抑菌型窗帘布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47290B (zh) 一种并列型多维卷曲pa66/pa6双组份抗紫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12056B (zh) 一种聚酰胺56抗静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95044A (zh) 直接纺丝增白抗紫外线功能聚酯短纤维的制造方法
CN211363783U (zh) 一种透气阻燃化纤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