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4314A - 颜色转换元件 - Google Patents
颜色转换元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34314A CN112534314A CN201980052034.6A CN201980052034A CN112534314A CN 112534314 A CN112534314 A CN 112534314A CN 201980052034 A CN201980052034 A CN 201980052034A CN 112534314 A CN112534314 A CN 1125343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fluorescent
- color conversion
- conversion element
- reflectiv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07—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the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 controlling the colour, i.e. a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ght
- G02B26/0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the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 controlling the colour, i.e. a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ght in the form of devices for effecting sequential colour changes, e.g. colour whe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H04N9/3158—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ctrum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6—Filters comprising particles embedded in a solid matrix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5—Interference filters comprising deposited thin solid film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33—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 G03B21/204—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using secondary light emission, e.g. luminescence or fluorescenc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66—Reflectors in illumination bea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H04N9/3152—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for shaping the light bea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H04N9/3161—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using laser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颜色转换元件(1)包括:基板(2);荧光部(3),其配置于基板(2)上,接收来自外部的激光(L)并放出与该激光(L)不同的颜色的光;反射层(4),其层叠于荧光部(3)的基板(2)侧的主面,由介电体多层膜形成;以及接合部(5),其介于反射层(4)与基板(2)之间,将反射层(4)与基板(2)接合,接合部(5)在与荧光部(3)的被激光(L)照射的照射区域(R)的至少局部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具有使反射层(4)暴露的空气层(5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基板上层叠有荧光部的颜色转换元件。
背景技术
例如,在投影仪等投影装置所使用的荧光体轮(颜色转换元件)中,公开了为了提高散热性而利用导热性粘接剂将荧光部与基板接合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在基板的荧光部侧的主面层叠有反射层,由此,通过利用反射层反射来自荧光部的光而提高转换效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995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期望进一步提高颜色转换元件的颜色转换的转换效率。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转换效率的颜色转换元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颜色转换元件包括:基板;荧光部,其配置于基板上,接收来自外部的激光并放出与该激光不同的颜色的光;反射层,其层叠于荧光部的基板侧的主面,由介电体多层膜形成;以及接合部,其介于反射层与基板之间,将反射层与基板接合,接合部在与荧光部的被激光照射的照射区域的至少局部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具有使反射层暴露的空气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颜色转换元件,能够提高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颜色转换元件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观察包含图1的II-II线的剖切面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变形例1的颜色转换元件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变形例2的颜色转换元件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变形例3的颜色转换元件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变形例3的颜色转换元件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4的颜色转换元件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5的颜色转换元件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6的照明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颜色转换元件。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一具体例。因而,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及连接形态等是一例,主旨并非限定本发明。因而,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未记载于表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此外,各图是示意图,并非一定严密地图示。在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颜色转换元件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观察包含图1的II-II线的剖切面而得到的剖视图。
颜色转换元件1是投影仪等投影装置所使用的荧光体轮。在投影装置中,作为光源部,设有对颜色转换元件1放射蓝紫~蓝色(430~490nm)的波长的激光L的半导体激光元件。颜色转换元件1将从光源部照射的激光L作为激发光而放射白色光。以下,具体地说明颜色转换元件1。
如图1和图2所示,颜色转换元件1包括基板2、荧光部3、反射层4以及接合部5。另外,在图1和图2中,用点状阴影图示激光L。在颜色转换元件1中,将被激光L照射的区域称为照射区域R。照射区域R固定,但由于颜色转换元件1旋转,照射区域R在颜色转换元件1上在周向上相对地移动。
基板2是俯视形状为例如圆形状的基板,在其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21。通过处于投影装置内的旋转轴安装于贯通孔21而基板2旋转驱动。
基板2是导热系数比荧光部3的导热系数高的基板。由此,能够将从荧光部3传导的热从基板2高效地放出。具体而言,基板2由Al、Al2O3、AlN、Fe、Ti等金属材料形成。另外,对于基板2而言,只要导热系数比荧光部3的导热系数高,就也可以由金属材料以外的材料形成。作为金属材料以外的材料,能够举出Si、陶瓷、蓝宝石、石墨等。
基板2的1个主面22形成为平坦状,在该主面22侧配置有荧光部3。
荧光部3整体壁厚均匀。荧光部3例如以分散状态具备由激光L激发而发出荧光的荧光体的颗粒(荧光体颗粒34),通过照射激光L而使荧光体颗粒34发出荧光。因此,荧光部3的与基板2相反的一侧的第一主面31成为发光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荧光部3的基板2侧的第二主面32的法线方向与激光L向荧光部3入射的入射方向大致一致。“大致一致”是不仅包括完全一致,还容许几个百分点程度的误差的表达。此外,荧光部3的第一主面31也可以整体形成为微小的凹凸形状。具体而言,也可以使第一主面31的表面粗糙度比预定值大。由此,在荧光部3中,第一主面31成为低反射率,因此能够提高光的提取效率和捕获效率。
荧光部3整体俯视形状形成为环状。该荧光部3通过多个壁厚均匀的片状的单片33以环状排列而形成。多个单片33为相同形状,相同种类。具体而言,单片33形成为俯视梯形状。另外,单片33只要为片状,其形状就也可以是任意的。作为单片33的其他俯视形状,能够举出矩形状、三角形状、其他多边形状等。
相邻的单片33彼此的相邻的边大致一致。在单片33中包含至少一种荧光体颗粒34。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单片33放射白色光,以适当的比例包含通过照射激光L而发出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发出黄色光的黄色荧光体、发出绿色光的绿色荧光体这3种荧光体颗粒34。
荧光体颗粒34的种类和特性没有特别限定,但由于比较高的输出的激光L成为激发光,因此期望耐热性较高。此外,以分散状态保持荧光体颗粒34的基材35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但期望是针对激发光的波长和从荧光体颗粒34发出的光的透明性较高的基材35。具体而言,能够举出由玻璃或陶瓷等形成的基材35。另外,荧光部3也可以是由1种荧光体形成的多晶体或单晶体。
此外,在各单片33的背面(与接合部5相对的主面)的整体以均匀的壁厚层叠反射激光L和从荧光体颗粒34放射的光的反射层4。
如上所述,反射层4层叠于各单片33的背面。也就是说,反射层4层叠于荧光部3的基板2侧的主面。反射层4整体壁厚均匀。反射层4是介电体多层膜。介电体多层膜是将高折射率(n=2.0~3.0)的透明介电体材料和低折射率(n=1.0~1.9)的透明介电体材料交替地层叠多层而成的。介电体多层膜能够通过调整材料的折射率、介电体多层膜的厚度来实现期望的反射特性。具体而言,对于形成反射层4的介电体多层膜而言,调整材料的折射率、介电体多层膜的厚度以使得针对激光L和从荧光体颗粒34放射的光的反射率升高。反射层4通过例如溅镀或蒸镀等而层叠于各单片33的背面。
接合部5介于反射层4与基板2之间,将反射层4与基板2接合。具体而言,接合部5由例如硅树脂等树脂类的粘接剂形成。在接合部5涂布于基板2的主面22之后,各单片33的反射层4粘贴于接合部5,从而各单片33在基板2上形成俯视环状的荧光部3。在该状态下,各单片33的反射层4也与荧光部3相仿而形成俯视环状。
接合部5包括第一接合部51和第二接合部52。第一接合部51和第二接合部52壁厚均匀。第一接合部51和第二接合部52形成为在径向上空开预定的间隔地配置的同心圆环状。第一接合部51相比于第二接合部52而言直径较小,配置于该第二接合部52的内方。第一接合部51将位于比照射区域R靠内方的位置的反射层4的内周部与基板2接合。
另一方面,第二接合部52相比于第一接合部51而言直径较大,配置于该第一接合部51的外方。第二接合部52将位于比照射区域R靠外方的位置的反射层4的外周部与基板2接合。
在第一接合部51与第二接合部52之间形成有呈与上述第一接合部51和第二接合部52同心的圆环状的空气层53。第一接合部51、第二接合部52、空气层53的中心是颜色转换元件1的旋转中心。第一接合部51和第二接合部52分别是在周向上连续的一体物,因此通过第一接合部51和第二接合部52而密闭空气层53。
空气层53使反射层4和基板2暴露。也就是说,反射层4和基板2成为通过空气层53而与空气接触的状态。
空气层53配置于与照射区域R的至少局部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层53形成为在俯视时收入照射区域R的整体的位置和大小。如上所述,空气层53是以颜色转换元件1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环状,因此在颜色转换元件1旋转的情况下,空气层53始终与照射区域R在俯视时重叠。
[投影装置的动作]
接着,说明投影装置的动作。
在从投影装置的光源照射激光L时,颜色转换元件1旋转驱动,同时利用荧光部3接收激光L。在荧光部3中,一部分激光L直接照射于荧光体颗粒34。此外,未直接照射于荧光体颗粒34的一部分激光L被反射层4反射而照射于荧光体颗粒34。到达了荧光体颗粒34的激光L由荧光体颗粒34转换为白色光而放射。从荧光体颗粒34放射的白色光的一部分从荧光部3直接向外方放出。此外,从荧光体颗粒34放射的光的另一部分被反射层4反射而从荧光部3向外方放出。
在此,在由介电体多层膜形成的反射层4中,存在少量透过该反射层4的光。为了应对该情况,在接合部5设有空气层53。详细来说,如上所述,在照射区域R中,在反射层4的正下方配置有空气层53。根据斯涅尔定律,该情况的临界角θc由以下的式(1)表示。
θc=arcsin(n2/n1)···(1)
在此,在将作为入射介质的荧光部3的折射率n1设为1.8并将作为目标介质的空气层53的折射率n2设为1.0时,临界角θc成为33.8度。另外,粘接层和反射层4的厚度相比于荧光部3的厚度或空气层53的厚度而言非常薄,影响微弱,因此在临界角θc的计算中忽略。
另一方面,设想在接合部5未设置空气层53的情况。也就是说,在照射区域R中,存在接合部5配置于反射层4的正下方且反射层4不暴露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将作为入射介质的荧光部3的折射率n1设为1.8并将作为目标介质的接合部5的折射率n2设为1.4(接合部5为硅树脂时的折射率)时,临界角θc成为51.1度。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在接合部5未设置空气层53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减小临界角θc。换言之,能够增大全反射的入射角度的范围(90度-θc)。如上所述,不仅激光L直接向反射层4入射,从各荧光体颗粒34放出的白色光也向反射层4入射。该白色光的向反射层4入射的入射角度是多样的,但若全反射的入射角度的范围变大,则能够全反射更多的白色光。因而,能够提高作为介电体多层膜的反射层4处的反射率。
[效果等]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颜色转换元件1包括:基板2;荧光部3,其配置于基板2上,接收来自外部的激光L并放出与该激光L不同的颜色的光;反射层4,其层叠于荧光部3的基板2侧的主面,由介电体多层膜构成;以及接合部5,其介于反射层4与基板2之间,将反射层4与基板2接合,接合部5在与荧光部3的被激光L照射的照射区域R的至少局部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具有使反射层4暴露的空气层53。
由此,空气层53与照射区域R的至少局部在俯视时重叠,因此与未设置空气层53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增大全反射的入射角度的范围(90度-θc)。因而,能够提高作为介电体多层膜的反射层4处的反射率,能够提高转换效率。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层53形成为在俯视时收入照射区域R的整体的位置和大小,因此能够针对照射区域R的整体提高反射率。也就是说,能够进一步提高转换效率。
此外,荧光部3通过包含至少一种荧光体(荧光体颗粒34)的片状的多个单片33以面状排列而形成。
由此,荧光部3由以面状排列的多个单片33形成,因此能够使在加热时作用的应力分散。由此,能够抑制接收激光L时的荧光部3的变形。因而,能够使荧光部3与空气层53的位置关系稳定化,能够维持稳定的反射特性。
在此,在整体一体地形成的荧光部的情况下,若其俯视形状为环状,则难以承受应力集中,容易产生上述的不良。但是,若像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多个单片33以环状配置而形成荧光部3,则能够使应力分散,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应力缓和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荧光部3由多个单片33形成的情况。但是,荧光部也可以是整体一体成型的一体物。
[变形例1]
接着,说明变形例1。图3是表示变形例1的颜色转换元件1A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具体而言是与图2对应的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的颜色转换元件1同等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的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基板2的主面22为平坦状的情况。在该变形例1中,例示在基板2a的主面22a形成有凹部25a的情况。
具体而言,凹部25a配置于基板2a的主面22a的与照射区域R的至少局部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5a形成为在俯视时收入照射区域R的整体的位置和大小。凹部25a在俯视时形成为以颜色转换元件1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环状。也就是说,凹部25a也可以称为在俯视时呈圆环状的连续的槽部。此外,凹部25a在剖视时形成为矩形状。借助该凹部25a设有空气层53a。另外,凹部25a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任意的。
在制造时接合部5a的一部分流入该凹部25a。通过接合部5a的局部流入凹部25a,能够在当俯视时与照射区域R重叠的位置可靠地形成空气层53a。另外,在图3中,图示接合部5a的一部分流入凹部25a的整体的状态,但在凹部25a内接合部5a也可以分隔。在任一情况下均是,通过存在凹部25a,能够可靠地形成使反射层4暴露的空气层53a。
[变形例2]
接着,说明变形例2。图4是表示变形例2的颜色转换元件1B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具体而言是与图2对应的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的颜色转换元件1同等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的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基板2的主面22为平坦状的情况。在该变形例1中,例示在基板2b的主面22b形成有由多个凹部25b形成的凹部组251b的情况。
具体而言,凹部组251b配置于基板2a的主面22b的与照射区域R的至少局部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组251b形成为在俯视时收入荧光部3的整体的位置和大小。因此,照射区域R的整体在俯视时与凹部组251b重叠。借助该凹部组251b设有空气层53b。
此外,凹部组251b在俯视时形成为以颜色转换元件1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环状。在此,形成凹部组251b的各凹部25b在俯视时形成为以颜色转换元件1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同心圆环状。各凹部25b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三角形状。另外,各凹部25b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任意的。此外,各凹部25b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不同。
在制造时,在该凹部组251b涂布接合部5b的第一接合部51b和第二接合部52b。此时,在空气层53b的边界部分,相邻的凹部25b间的山部成为壁,阻挡第一接合部51b和第二接合部52b向比其靠内方的位置进入。因而,能够可靠地确保空气层53b。此外,第一接合部51b和第二接合部52b分别与多个凹部25b连续地形成。也就是说,能够增大第一接合部51b与基板2b的接触面积和第二接合部52b与基板2b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提高散热性和密合性,能够提高颜色转换元件1B的可靠性。
[变形例3]
接着,说明变形例3。图5是表示变形例3的颜色转换元件1C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具体而言是与图1对应的图。图6是表示变形例3的颜色转换元件1C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具体而言是与图2对应的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的颜色转换元件1同等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的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空气层53被接合部5的第一接合部51和第二接合部52密闭的情况。在该变形例3中,说明空气层53c不密闭的情况。
具体而言,在变形例3的接合部5c中,在第一接合部51c的隔着中心相对的位置形成有一对连通孔511c。一对连通孔511c沿着径向延伸设置,贯通第一接合部51c。另一方面,在第二接合部52c的隔着中心相对的位置形成有一对连通孔521c。一对连通孔521c沿着径向延伸设置,贯通第二接合部52c。第一接合部51c的一对连通孔511c和第二接合部52c的一对连通孔521c配置于同一直线上。利用该各连通孔511c、521c,空气层53c与外部连通。
这样,接合部5c具有使空气层53c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孔511c、521c,因此能够将连通孔511c、521c作为空气的流路。例如,即使空气层53c内的空气在照射激光L时或制造时被加热而膨胀,也能够从各连通孔511c、521c向外部放出。也就是说,能够将空气层53c的形状保持为恒定。因而,能够抑制由空气层53c的形状变化引起的接合部5c的剥离,能够提高颜色转换元件1C的可靠性。另外,贯通孔的设置个数和设置部位也可以是任意的。
[变形例4]
接着,说明变形例4。图7是表示变形例4的颜色转换元件1D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具体而言是与图2对应的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的颜色转换元件1同等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的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接合部5将位于比照射区域R靠外方的位置的反射层4的外周部与基板2接合并将位于比照射区域R靠内方的位置的反射层4的内周部与基板2接合的情况。在该变形例4中,说明接合部5d仅将位于比照射区域R靠外方的位置的反射层4的外周部与基板2接合的情况。
具体而言,接合部5d以将位于比照射区域R靠外方的位置的反射层4的外周部与基板2接合的方式形成为俯视圆环状。因此,比接合部5d靠内方的部分整体成为空气层53d。在该情况下,能够将位于比照射区域R靠内方的位置的反射层4的内周部与基板2之间视为连通孔。也就是说,能够起到与设有上述的连通孔511c、521c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颜色转换元件1D是荧光体轮的情况下,该颜色转换元件1D旋转,但由于仅在颜色转换元件1D的外周部设有接合部5d,因此即使作用由旋转引起的离心力,也能够利用较少的接合部5d维持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能够抑制粘接剂的使用量。
[变形例5]
接着,说明变形例5。图8是表示变形例5的颜色转换元件1E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具体而言是与图2对应的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的颜色转换元件1同等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的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荧光部3的第一主面31和第二主面32相对于基板2的主面22不倾斜的情况。在变形例5中,说明荧光部3的第一主面31和第二主面32相对于基板2e的主面22e倾斜的情况。变形例5的荧光部3、反射层4以及接合部5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除了相对于基板2e的姿势不同以外是同样的,因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说明。
具体而言,在变形例5的基板2e的主面22e形成有用于收纳荧光部3、反射层4以及接合部5的凹部29e。凹部29e在俯视时形成为以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环状。凹部29e在剖视时成为其底面相对于基板2e的主面22e朝向外方倾斜且内周面和外周面与底面正交的凹形状。通过在该凹部29e收纳荧光部3、反射层4以及接合部5,荧光部3、反射层4以及接合部5相对于基板2e的主面22e倾斜。具体而言,接合部5的第一接合部51层叠于凹部29e的底面的内周部,第二接合部52层叠于凹部29e的底面的外周部。该第一接合部51与第二接合部52之间是空气层53。通过在第一接合部51和第二接合部52上层叠反射层4和接合部5,荧光部3的第一主面31和第二主面32与凹部29e的底面平行。也就是说,荧光部3以相对于基板2e的主面22e朝向外方倾斜的姿势埋入凹部29e内。荧光部3的局部自凹部29e突出,但其他部分埋入凹部29e。荧光部3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在凹部29e内与基板2e接触。由此,能够从荧光部3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向基板2e传导热。
荧光部3以该荧光部3的基板2e侧的第二主面32的法线方向N相对于激光L向荧光部3入射的入射方向I倾斜的姿势配置于基板2e上。此时,法线方向N与入射方向I所成的角度α是空气与荧光部3的临界角θc以上的角度。因此,激光L以全反射的入射角度向荧光部3入射,因此能够提高反射层4处的反射率。
这样,荧光部3以该荧光部3的基板2e侧的主面(第二主面32)的法线方向N相对于激光L向荧光部3入射的入射方向I倾斜的姿势配置于基板2e上。
由此,荧光部3的第二主面32的法线方向N相对于激光L的入射方向I倾斜,因此能够容易利用反射层4使激光L全反射。由此,提高反射层4处的反射率,因此能够提高转换效率。
此外,法线方向N与入射方向I所成的角度α是空气与荧光部3的临界角θc以上的角度。
由此,激光L以全反射的入射角度向荧光部3入射,因此能够可靠地提高反射层4处的反射率。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转换效率。
此外,荧光部3以侧面的至少局部与基板2e接触的方式埋入基板2e。
由此,能够从荧光部3的侧面即内侧面和外侧面向基板2e传导热,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性。
另外,在变形例5中,例示出荧光部3、反射层4以及接合部5相对于基板2e的主面22e朝向外方倾斜的情况,但这些构件也可以朝向内方倾斜。
此外,在变形例5中,例示出通过使荧光部3相对于基板2e的主面22e倾斜而使荧光部3的基板2e侧的第二主面32的法线方向N相对于激光L向荧光部3入射的入射方向I倾斜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使激光L的入射方向相对于荧光部3的第二主面32倾斜而使法线方向N相对于入射方向I倾斜。
另外,在变形例5中也是,荧光部也可以是整体一体成型的一体物。
[变形例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颜色转换元件1应用于投影装置的情况来说明,但颜色转换元件也能够应用于照明装置。在该情况下,颜色转换元件不旋转,因此也可以不是轮状。以下,说明应用于照明装置的颜色转换元件的一例。
图9是表示变形例6的照明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照明装置100包括光源部101、导光构件102以及颜色转换元件1F。
光源部101是产生激光L1并借助导光构件102向颜色转换元件1F供给激光L1的装置。例如,光源部101是放射蓝紫~蓝色(430~490nm)的波长的激光L1的半导体激光元件。导光构件102是将光源部101所放射的激光L1引导至颜色转换元件1F的导光构件,例如是光纤等。
颜色转换元件1F的基板2f为俯视矩形状,在其一个主面22f隔着接合部5f层叠反射层4f和荧光部3f。荧光部3f形成为俯视矩形状,在该基板2f侧的主面的整体层叠由介电体多层膜形成的反射层4f。接合部5f形成为与荧光部3f的外周缘连续的框状。由此,在接合部5f的内方形成有使反射层4f暴露的空气层53f。空气层53f配置于与激光L1的照射区域R1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
这样,在变形例6的照明装置100中也是,空气层53f在与荧光部3f的照射区域R1的至少局部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使反射层4f暴露。因此,与未设置空气层53f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增大全反射的入射角度的范围(90度-θc)。因而,能够提高作为介电体多层膜的反射层4f处的反射率,能够提高转换效率。
另外,在应用于照明装置的颜色转换元件中也是,荧光部也可以由多个单片形成。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说明了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
例如,也可以对荧光部3的光出射侧的第一主面31层叠例如AR涂层等反射抑制层。由此,能够提高光提取效率。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荧光部3整体由放射白色光的单片33形成的情况。但是,在荧光部发出多个颜色的光的情况下,荧光部3的放射各颜色的部位由同一种的单片形成即可。例如,设想红色荧光部、绿色荧光部以及蓝色荧光部这3层以面状排列的荧光部的情况。红色荧光部由包含红色荧光体的同一种的多个单片形成。蓝色荧光部由包含蓝色荧光体的同一种的多个单片形成。绿色荧光部由包含绿色荧光体的同一种的多个单片形成。
此外,对实施方式施加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任意地组合实施方式和变形例1~3的构成要素和功能而实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1D、1E、1F、颜色转换元件;2、2a、2b、2e、2f、基板;3、3f、荧光部;4、4f、反射层;5、5a、5b、5c、5d、5f、接合部;21、贯通孔;22、22a、22b、22e、22f、主面;25a、25b、29e、凹部;32、第二主面(主面);53、53a、53b、53c、53d、53f、空气层;251b、凹部组;511c、521c、连通孔;I、入射方向;L、L1、激光;N、法线方向;R、R1、照射区域。
Claims (9)
1.一种颜色转换元件,其中,
该颜色转换元件包括:
基板;
荧光部,其配置于所述基板上,接收来自外部的激光并放出与该激光不同的颜色的光;
反射层,其层叠于所述荧光部的所述基板侧的主面,由介电体多层膜形成;以及
接合部,其介于所述反射层与所述基板之间,将所述反射层与所述基板接合,
所述接合部在与所述荧光部的被所述激光照射的照射区域的至少局部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具有使所述反射层暴露的空气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色转换元件,其中,
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荧光部侧的主面的与所述照射区域的至少局部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设有凹部,借助该凹部设有所述空气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色转换元件,其中,
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荧光部侧的主面的与所述照射区域的至少局部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设有由多个凹部形成的凹部组,借助该凹部组设有所述空气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元件,其中,
所述接合部具有使所述空气层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元件,其中,
所述荧光部和所述反射层在俯视时设为环状,
所述接合部仅将位于比所述照射区域靠外方的位置的所述反射层的外周部与所述基板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元件,其中,
所述荧光部以该荧光部的所述基板侧的主面的法线方向相对于所述激光向所述荧光部入射的入射方向倾斜的姿势配置于所述基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颜色转换元件,其中,
所述法线方向与所述入射方向所成的角度是空气与所述荧光部的临界角以上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元件,其中,
所述荧光部通过包含至少一种荧光体的片状的多个单片以面状排列而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元件,其中,
所述荧光部以侧面的至少局部与所述基板接触的方式埋入所述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59638 | 2018-08-28 | ||
JP2018-159638 | 2018-08-28 | ||
PCT/JP2019/028759 WO2020044870A1 (ja) | 2018-08-28 | 2019-07-23 | 色変換素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34314A true CN112534314A (zh) | 2021-03-19 |
CN112534314B CN112534314B (zh) | 2023-06-27 |
Family
ID=69643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52034.6A Active CN112534314B (zh) | 2018-08-28 | 2019-07-23 | 颜色转换元件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85452B2 (zh) |
EP (1) | EP3845937A4 (zh) |
JP (1) | JP7262001B2 (zh) |
CN (1) | CN112534314B (zh) |
TW (1) | TWI721536B (zh) |
WO (1) | WO202004487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70872A (zh) * | 2020-07-24 | 2022-01-25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波长转换元件及投影机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70775A1 (en) * | 2004-06-04 | 2005-12-08 | Lumileds Lighting U.S., Llc | Remote wavelength conversion in an illumination device |
CN202040748U (zh) * | 2011-03-08 | 2011-11-16 | 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深圳)有限公司 | 光波长转换轮组件 |
WO2013039141A1 (ja) * | 2011-09-14 | 2013-03-2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色変換基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色変換基板の製造方法 |
CN103105659A (zh) * | 2011-11-12 | 2013-05-15 |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色轮、其组装方法及应用该色轮的光源 |
JP2015121586A (ja) * | 2013-12-20 | 2015-07-02 |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用蛍光ホイー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用発光デバイス |
CN104968995A (zh) * | 2013-02-08 | 2015-10-07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荧光光源装置 |
JP2015211034A (ja) * | 2014-04-25 | 2015-11-24 | 台達電子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Delta Electronics,Inc. | 照明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波長変換デバイス |
WO2016098560A1 (ja) * | 2014-12-15 | 2016-06-23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波長変換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70052362A1 (en) * | 2015-08-21 | 2017-02-23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Phosphor wheel and wavelength converting device applying the same |
JP2017076516A (ja) * | 2015-10-14 | 2017-04-2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79516U (zh) | 1984-10-29 | 1986-05-27 | ||
JP2003115377A (ja) * | 2001-10-03 | 2003-04-18 | Nec Corp | 発光素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JP2008251685A (ja) | 2007-03-29 | 2008-10-16 | Toshiba Corp |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モジュール |
JP2009105379A (ja) | 2007-10-05 | 2009-05-14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 発光装置 |
JP5377985B2 (ja) | 2009-01-13 | 2013-12-25 | 株式会社東芝 | 半導体発光素子 |
JP2011009305A (ja) | 2009-06-23 | 2011-01-13 | Koito Mfg Co Ltd | 発光モジュール |
JP2012129135A (ja) | 2010-12-17 | 2012-07-05 |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蛍光体層作製方法 |
CN104379987B (zh) | 2012-08-02 | 2017-07-28 |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波长转换装置 |
JP6225663B2 (ja) | 2013-11-21 | 2017-11-08 |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 |
US9379739B2 (en) * | 2014-08-11 | 2016-06-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ata recovery of control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JP2016099566A (ja) | 2014-11-25 | 2016-05-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波長変換素子、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
DE112017003014T5 (de) | 2016-06-16 | 2019-03-07 | Ngk Insulators, Ltd. | Leuchtstoffelement und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
EP3508891A4 (en) * | 2016-08-30 | 2019-11-06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COLOR CONVERSION ELEMENT |
JP6820509B2 (ja) * | 2016-10-06 | 2021-01-27 |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 コンクリート打設管理システム |
JP6939805B2 (ja) | 2016-10-19 | 2021-09-22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
JP7119486B2 (ja) * | 2018-03-27 | 2022-08-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波長変換素子、照明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
JP7052475B2 (ja) * | 2018-03-27 | 2022-04-1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波長変換素子、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
JP7308475B2 (ja) | 2019-01-25 | 2023-07-1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色変換素子 |
WO2020153144A1 (ja) | 2019-01-25 | 2020-07-30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色変換素子 |
-
2019
- 2019-07-23 EP EP19853916.5A patent/EP3845937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7-23 CN CN201980052034.6A patent/CN112534314B/zh active Active
- 2019-07-23 WO PCT/JP2019/028759 patent/WO2020044870A1/ja unknown
- 2019-07-23 JP JP2020540150A patent/JP7262001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7-23 US US17/270,622 patent/US11985452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8-20 TW TW108129541A patent/TWI721536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70775A1 (en) * | 2004-06-04 | 2005-12-08 | Lumileds Lighting U.S., Llc | Remote wavelength conversion in an illumination device |
CN202040748U (zh) * | 2011-03-08 | 2011-11-16 | 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深圳)有限公司 | 光波长转换轮组件 |
WO2013039141A1 (ja) * | 2011-09-14 | 2013-03-2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色変換基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色変換基板の製造方法 |
CN103105659A (zh) * | 2011-11-12 | 2013-05-15 |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色轮、其组装方法及应用该色轮的光源 |
CN104968995A (zh) * | 2013-02-08 | 2015-10-07 |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 荧光光源装置 |
JP2015121586A (ja) * | 2013-12-20 | 2015-07-02 |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用蛍光ホイー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用発光デバイス |
JP2015211034A (ja) * | 2014-04-25 | 2015-11-24 | 台達電子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Delta Electronics,Inc. | 照明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波長変換デバイス |
WO2016098560A1 (ja) * | 2014-12-15 | 2016-06-23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波長変換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70052362A1 (en) * | 2015-08-21 | 2017-02-23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Phosphor wheel and wavelength converting device applying the same |
JP2017076516A (ja) * | 2015-10-14 | 2017-04-2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34314B (zh) | 2023-06-27 |
EP3845937A1 (en) | 2021-07-07 |
JP7262001B2 (ja) | 2023-04-21 |
TW202024679A (zh) | 2020-07-01 |
US11985452B2 (en) | 2024-05-14 |
US20210344883A1 (en) | 2021-11-04 |
JPWO2020044870A1 (ja) | 2021-08-10 |
TWI721536B (zh) | 2021-03-11 |
WO2020044870A1 (ja) | 2020-03-05 |
EP3845937A4 (en) | 2021-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279018B2 (ja) | 波長変換素子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 |
TWI579589B (zh) | 波長轉換裝置及投影機 | |
JP5255040B2 (ja) | 発光装置、車両用前照灯、照明装置および車両、ならびに、発光装置の組立方法 | |
US10712648B2 (en) | Wavelength-converting wheel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 |
WO2018042825A1 (ja) | 色変換素子 | |
JP6493713B2 (ja) | 発光素子および照明装置 | |
CN109838703B (zh) | 波长转换装置 | |
KR102231580B1 (ko) | 광변환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패키지, 차량용 램프 | |
CN109654391B (zh) | 波长转换装置 | |
TW201833656A (zh) | 圖像顯示裝置及光源裝置 | |
US8121166B2 (en) | Side-emitting LED light source for backlighting applications | |
CN112534314B (zh) | 颜色转换元件 | |
US20190158791A1 (en) |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light source device | |
CN110887022A (zh) | 波长转换装置及光源系统 | |
JP6741982B2 (ja) | 発光素子および照明装置 | |
JP7308475B2 (ja) | 色変換素子 | |
WO2020153144A1 (ja) | 色変換素子 | |
WO2018179688A1 (ja) | 色変換素子および照明装置 | |
JP7057491B2 (ja) | 発光装置およ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 |
TW202002337A (zh) | 顏色轉換元件及照明裝置 | |
JP2021163565A (ja) | 色変換素子 | |
JP2021117438A (ja) | 色変換素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