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26821A - 硬化性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硬化性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26821A
CN112526821A CN202010965217.1A CN202010965217A CN112526821A CN 112526821 A CN112526821 A CN 112526821A CN 202010965217 A CN202010965217 A CN 202010965217A CN 112526821 A CN112526821 A CN 112526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mpound
mass
curable composition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652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和田浩平
畠山耕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S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R Corp filed Critical JS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526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268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41Optical brightening agents, organic pi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6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i.e.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metal-to-carbon bon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05Production of optical devices or components in so far 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thographic processes or materials used therefor
    • G03F7/0007Filters, e.g. additive colour filters; Components for display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32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 G03F7/033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the binders being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vinyl polym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9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 G03F7/105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supports, auxiliary layers having substances, e.g. indicators, for forming visible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硬化性组合物,其可形成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紫外线的遮蔽性、可见光的透过性及耐热性良好、且异物等缺陷少的光学滤光片。本发明为一种硬化性组合物,其含有:下述式(1)所表示的第一化合物、下述式(2)所表示的第二化合物、具有聚合性基的粘合剂、以及溶媒。

Description

硬化性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化性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摄影机、数字照相机、带照相机功能的移动电话等中,搭载有作为光学传感器的固体摄像元件。作为固体摄像元件,具体而言,普及有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图像传感器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等。这些固体摄像元件所包括的光二极管的感度遍及接近可见光的紫外线区域至红外线区域。因此,在固体摄像元件中,设置有用于遮断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紫外线及红外线的光学滤光片。通过所述光学滤光片,可对固体摄像元件的感度进行修正以接近人的视感度。除了固体摄像元件以外,也可将遮断紫外线等的光学滤光片用于各种用途中。
在光学滤光片的形成中,例如使用如下组合物,其包含:用于遮蔽规定波长的光线的色素、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发剂等各成分(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涂敷此种组合物并使其硬化,而形成光学滤光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2284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用于遮蔽紫外线区域的光线的光学滤光片中,期望紫外线遮蔽性更高的光学滤光片。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光学滤光片中,有时会产生异物等缺陷。光学滤光片中的缺陷有时会对可见光透过性、遮蔽性等造成影响。进而,有时对光学滤光片还要求例如即便在高温下使用,其透过性或遮蔽性也难以降低等耐热性。
本发明是基于以上那样的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化性组合物,其可形成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紫外线的遮蔽性、可见光的透过性及耐热性良好、且异物等缺陷少的光学滤光片。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成的发明为一种硬化性组合物,其含有:下述式(1)所表示的第一化合物、下述式(2)所表示的第二化合物、包含具有聚合性基的化合物的粘合剂、以及溶媒。
[化1]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021
(式(1)中,R1、R2及R3分别独立地为碳数1~30的一价有机基;R4及R5分别独立地为碳数1~30的一价有机基或卤素原子;a及b分别独立地为0~3的整数;在a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R4可相同也可不同;在b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R5可相同也可不同)
[化2]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022
(式(2)中,A为由一个或多个五元环或六元环构成的环结构;R6为卤素原子、羟基、硝基或碳数1~40的一价有机基;R7为*-CO-、*-COO-、*-SCO-、*-COS-、*-S-COO-、*-CONH-、*-NHCO-、或*-NHCOO-(*表示与氧原子的键结位置);R8为碳数1~20的一价有机基;c为0~4的整数;d为1~3的整数;e为1~10的整数;在e为1的情况下,X为一价有机基,在e为2以上的情况下,X为e价的连结基;在R6、R7或R8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R6、多个R7或多个R8可相同也可不同)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硬化性组合物,其可形成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紫外线的遮蔽性、可见光的透过性及耐热性良好、且异物等缺陷少的光学滤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硬化性组合物]
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硬化性组合物含有:(A)式(1)所表示的第一化合物(以下,也称为“(A)化合物”)、(B)式(2)所表示的第二化合物(以下,也称为“(B)化合物”)、(C)粘合剂、以及(D)溶媒。(C)粘合剂包含具有聚合性基的化合物。
所述硬化性组合物可形成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紫外线的遮蔽性、可见光的透过性及耐热性良好、且异物等缺陷少的光学滤光片。再者,由所述硬化性组合物形成的物质可为硬化物、硬化膜、遮蔽膜等。所述硬化性组合物中产生所述效果的理由并不明确,推测为以下理由。(A)化合物为硝基键结于咔唑骨架而成的肟系聚合引发剂。推测在(A)化合物中,作为聚合引发剂发挥功能后,具有键结有硝基的咔唑骨架的化合物容易作为残留物而残留于硬化物(光学滤光片)中。所述残留物因具有键结有硝基的咔唑骨架,而可在硬化物中对可见光具有充分的透过性,并且可充分吸收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紫外线(例如,波长350nm~395nm的紫外线)。另一方面,所述残留物容易成为缺陷的产生原因,具体而言,推测因在硬化物中产生源自所述残留物的自由基,而产生异物等缺陷。相对于此,(B)化合物具有在高温下保护基(-R7-R8)脱离的结构,且在脱离后才显现出捕捉自由基的功能。因此,(B)化合物可在用于硬化的加热时,不捕捉自作为聚合引发剂的(A)化合物产生的自由基,而是在硬化后,充分捕捉硬化物(光学滤光片)中产生的源自残留物的自由基等。根据此种情况,推测根据包含(A)化合物与(B)化合物的所述硬化性组合物,可形成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紫外线的遮蔽性及可见光的透过性良好、且异物等缺陷少的光学滤光片。另外,通过使用(A)化合物作为聚合引发剂等,所形成的光学滤光片的耐热性也提高。
[(A)化合物]
(A)化合物为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如上所述,(A)化合物作为聚合引发剂而良好地发挥功能,另一方面,残存于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中并吸收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紫外线。
[化3]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031
式(1)中,R1、R2及R3分别独立地为碳数1~30的一价有机基。R4及R5分别独立地为碳数1~30的一价有机基或卤素原子。a及b分别独立地为0~3的整数。在a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R4可相同也可不同。在b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R5可相同也可不同。
此处,所谓“有机基”,是指包含至少一个碳原子的基。
作为R1~R5所表示的碳数1~30的一价有机基,例如可列举:一价烃基、在所述烃基的碳-碳间或键结键侧的末端包含二价的含杂原子的基的基、所述烃基及所述包含含杂原子的基的基所具有的氢原子的一部分或全部经一价的含杂原子的基取代而成的基等。
作为一价烃基,例如可列举:链状烃基、脂环式烃基、芳香族烃基等。
作为链状烃基,例如可列举:
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等烷基;
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等烯基;
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戊炔基等炔基等。
作为脂环式烃基,例如可列举:
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单环的环烷基;
降冰片基、金刚烷基、三环癸基、四环十二烷基等多环的环烷基;
环丙烯基、环丁烯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等单环的环烯基;
降冰片烯基、三环癸烯基等多环的环烯基等。
脂环式烃基也可为2-环戊基乙基、2-环己基乙基等环烷基烷基等将链状结构与脂环结构组合而成的烃基。
作为芳香族烃基,例如可列举:
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萘基、蒽基等芳基;
苄基、苯乙基、萘基甲基、蒽基甲基等芳烷基等。
作为一价或二价的含杂原子的基所具有的杂原子,例如可列举: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硅原子、磷原子等。这些中,优选为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更优选为氧原子。
作为二价的含杂原子的基,例如可列举:-O-、-CO-、-CS-、-NR'-、将这些组合而成的基等。R'为氢原子或碳数1~10的一价烃基。
作为一价的含杂原子的基,例如可列举:羟基、羧基、巯基(-SH)、氨基、氰基等。
作为R4~R5所表示的卤素原子,可列举: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
作为R1,优选为具有取代基或未经取代的烃基,更优选为具有取代基的烃基。作为所述烃基,优选为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及芳基。在R1为具有取代基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的情况下,有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紫外线的遮蔽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另一方面,在R1为具有取代基或未经取代的烷基、环烷基或环烷基烷基的情况下,有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可见光透过性提高的倾向。
作为R1所表示的烃基可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具有取代基或未经取代的烷氧基。烷氧基是指烃基键结于氧原子而成的基。作为烷氧基,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苯氧基等。作为烷氧基可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烷氧基、杂环基等。作为杂环基,可列举:吡啶基、嘧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四氢呋喃基、二氧杂环戊基、苯并噁唑-2-基、四氢吡喃基、吡咯烷基、咪唑烷基、吡唑烷基、噻唑烷基、异噻唑烷基、噁唑烷基、异噁唑烷基、哌啶基、哌嗪基、吗啉基等5元杂环~7元杂环等。这些杂环基也可进而具有烷基等取代基。杂环基优选为由碳原子、氢原子及氧原子构成的基。R1所表示的烃基可具有的取代基优选为由碳原子、氢原子及氧原子构成的基。
另外,R1也优选为烃基、或由碳原子、氢原子及氧原子构成的基,更优选为由碳原子、氢原子及氧原子构成的基。在R1包含氧原子的情况下,所述氧原子优选为形成醚键的氧原子。即,R1优选为烃基、或在烃基的碳-碳间包含氧原子的基。
作为R1的碳数的上限,有时优选为20、更优选为15、进而优选为10。在R1的碳数为所述上限以下的情况下,有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可见光透过性提高的倾向。R1的碳数的下限有时优选为3、5或9。在R1的碳数为所述下限以上的情况下,有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紫外线的遮蔽性进一步提高的倾向。
作为R2,优选为烃基,更优选为烷基及芳基,进而优选为烷基。作为R2的碳数的上限,优选为10,更优选为6,进而优选为3。作为R2,特别优选为甲基及乙基,最优选为甲基。
作为R3,优选为烃基,更优选为烷基。作为R3的碳数的上限,优选为10,更优选为6,进而优选为3。作为R3,特别优选为甲基、乙基及丙基,最优选为乙基。
作为R4及R5,分别优选为烃基,更优选为烷基。作为R4及R5的碳数的上限,分别优选为10,更优选为6,进而优选为3。
a优选为0。b优选为0。
在(A)化合物中,硝基(-NO2)优选为键结于咔唑骨架的3位。
作为(A)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国际公开第2017/010575号的段落[0037]中记载的化合物等。(A)化合物可使用一种或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A)化合物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的所有固体成分((D)溶媒以外的成分)中所占的含量的下限,优选为0.1质量%,更优选为0.3质量%。通过(A)化合物的含量为所述下限以上,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紫外线的遮蔽性进一步提高,另外,也可显现出良好的硬化性、耐热性等。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含量的上限,有时也优选为30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进而优选为5质量%或2质量%。通过(A)化合物的含量为所述上限以下,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异物等缺陷进一步减少,可见光透过性也提高。
[(A')化合物]
所述硬化性组合物也可进而包含(A)化合物以外的作为聚合引发剂的(A')化合物。作为(A')化合物,可使用以前已知的聚合引发剂。作为(A')化合物,例如可列举:(A)化合物以外的O-酰基肟系化合物、硫杂蒽酮系化合物、苯乙酮系化合物、联咪唑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鎓盐系化合物、安息香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α-二酮系化合物、多核醌系化合物、重氮系化合物、酰亚胺磺酸盐系化合物、鎓盐系化合物等。这些中,优选为O-酰基肟系化合物。
作为(A')化合物,更优选为具有苯硫基骨架及肟酯结构的化合物。通过将此种化合物与(A)化合物并用,有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可见光透过性提高的倾向。
作为具有苯硫基骨架及肟酯结构的化合物,优选为下述式(5)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4]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051
式(5)中,R9及R10分别独立地为碳数1~30的一价有机基。R11为氢原子、苯甲酰基、羟基、羧基、碳数1~10的一价烃基、或者具有取代基或未经取代的碳数1~10的烷氧基。R12及R13分别独立地为碳数1~30的一价有机基或卤素原子。f及g分别独立地为0~4的整数。在f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R12可相同也可不同。在g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R13可相同也可不同。
R9、R10、R12及R13所表示的碳数1~30的一价有机基与R1等所表示的碳数1~30的一价有机基相同。
作为R9,优选为具有取代基或未经取代的烃基,更优选为未经取代的烃基。作为所述烃基,优选为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及芳基,更优选为烷基。作为R9所表示的烃基可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与R1所表示的烃基可具有的取代基相同的基。
作为R9的碳数的上限,优选为20,更优选为10,进而优选为6。R9的碳数的下限为1。
作为R10,优选为烃基,更优选为烷基及芳基。作为R10的碳数的上限,优选为10,更优选为6。作为R10,特别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及苯基。
作为R11所表示的烷氧基可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羟基、羧基、烷氧基等,优选为羟基。
作为R11,优选为氢原子、碳数1~10的烃基、及具有取代基或未经取代的碳数1~10的烷氧基,更优选为氢原子、及具有取代基或未经取代的碳数1~10的烷氧基。在具有取代基或未经取代的碳数1~10的烷氧基中,优选为具有羟基作为取代基的碳数1~10的烷氧基,更优选为具有羟基作为取代基的碳数1~4的烷氧基。
作为R12及R13,分别优选为烃基,更优选为烷基。作为R12及R13的碳数的上限,分别优选为10,更优选为6,进而优选为3。
g优选为0。f优选为0。
(A')化合物可使用一种或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含有(A')化合物的情况下,作为(A')化合物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的所有固体成分中所占的含量的下限,优选为1质量%,更优选为2质量%。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含量的上限,优选为20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
作为(A)化合物及(A')化合物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的所有固体成分中所占的合计含量的下限,优选为1质量%,更优选为3质量%。通过所述合计含量为所述下限以上,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紫外线的遮蔽性可进一步提高,另外,耐热性也可提高。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含量的上限,优选为30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通过所述合计含量为所述上限以下,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异物等缺陷进一步减少,可见光透过性也提高。
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中,在并用(A)化合物、与具有苯硫基骨架及肟酯结构的化合物的情况下,作为这些的含量比(质量比),优选为1:20~20:1,进而优选为1:15~15:1。通过以此种比并用(A)化合物、与具有苯硫基骨架及肟酯结构的化合物,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紫外线的遮蔽性、可见光透过性等进一步提高。
[(B)化合物]
(B)化合物为下述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如上所述,(B)化合物为加热后才显现出自由基捕捉能力的潜在性自由基捕捉剂。通过所述硬化性组合物含有(B)化合物,可减少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缺陷,结果,可发挥良好的可见光透过性。
[化5]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061
式(2)中,A为由一个或多个五元环或六元环构成的环结构。R6为卤素原子、羟基、硝基或碳数1~40的一价有机基。R7为*-CO-、*-COO-、*-SCO-、*-COS-、*-S-COO-、*-CONH-、*-NHCO-、或*-NHCOO-(*表示与氧原子的键结位置)。R8为碳数1~20的一价有机基。c为0~4的整数。d为1~3的整数。e为1~10的整数。在e为1的情况下,X为一价有机基,在e为2以上的情况下,X为e价的连结基。在R6、R7或R8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R6、多个R7或多个R8可相同也可不同。
作为A所表示的环结构,可列举:碳环、杂环等。作为碳环,可列举:环戊烷环、环己烷环、环戊烯环、环己烯环等脂环,苯环、萘环等芳香环。作为杂环,可列举:呋喃环、噻吩环、吡咯环、吡咯烷环、吡唑烷环、吡唑环、咪唑环、咪唑烷环、噁唑环、异噁唑环、异噁唑烷环、噻唑环、异噻唑环、异噻唑烷环、哌啶环、哌嗪环、吗啉环、硫代吗啉环、吡啶环、吡嗪环、嘧啶环、哒嗪环、三嗪环等。杂环可为芳香环,也可为非芳香环。
作为A所表示的环结构的碳数,优选为5以上且12以下,更优选为5或6,进而优选为6。A所表示的环结构优选为碳环,更优选为苯环。
作为R6所表示的碳数1~40的一价有机基,可列举作为R1等所表示的碳数1~30的一价有机基而例示的基等。
作为R6,优选为烃基,更优选为烷基,进而优选为叔丁基等三级烷基。作为R6的碳数的上限,优选为10,更优选为6。作为R6的碳数的下限,优选为2,更优选为4。
作为R7,优选为*-COO-、*-COS-、或*-CONH-,更优选为*-COO-。在R7为此种连结基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产生伴随硬化时的加热的解离,更充分地减少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缺陷。
作为R8所表示的碳数1~20的一价有机基,可列举作为R1等所表示的碳数1~30的一价有机基而例示的基中的碳数1~20的基等。
作为R8,优选为烃基,更优选为烷基,进而优选为叔丁基等三级烷基。作为R8的碳数的上限,优选为16,更优选为8,进而优选为2。在R8为此种基的情况下,有更充分地减少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缺陷的倾向。
c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2。
d优选为1。
e的下限优选为2,更优选为3,进而优选为4。在e为所述下限以上的情况下,有更充分地减少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缺陷的倾向。e的上限可为8,可为6,也可为4。
在c为2、d为1的情况下,优选为在-O-R7-R8所表示的基所键结的环结构A的原子的左右两边的原子上分别键结有R6所表示的基。作为此种(B)化合物,具体可列举下述式(6)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6]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071
式(6)中,R6~R8、X及e与式(2)中的R6~R8、X及e为相同含义。
作为e为1时的X所表示的一价有机基,可列举作为R1等所表示的碳数1~30的一价有机基而例示的基等。
作为e为2以上时的X所表示的e价的连结基,除了e价的有机基以外,还可列举-O-、-NR'-(R'为氢原子或碳数1~10的一价烃基)等。作为e价的有机基,可列举自所述一价有机基中进而去除(e-1)个氢原子而成的基。
作为X,优选为e价的有机基。作为所述有机基,优选为烃基、及在烃基的碳-碳间包含-O-、-CO-或-COO-的基,更优选为烃基、及在烃基的碳-碳间包含-COO-的基。在X所表示的有机基中,可包含-O-、-CO-及-COO-中的多种,也可包含多个-O-、多个-CO-或多个-COO-。
作为X的碳数的上限,优选为40,更优选为30,进而优选为24。作为所述碳数的下限,优选为1,更优选为4,进而优选为8,进而更优选为12。
在A为苯环的情况下,X优选为相对于-O-R7-R8所表示的基而键结于对位。
作为(B)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国际公开第2014/021023号的段落[0061]~段落[0082]中记载的化合物等。(B)化合物可使用一种或混合使用两种以上。(B)化合物例如可使酚系化合物、与酸酐、酰氯、Boc化试剂、烷基卤化物化合物、硅烷基氯化物化合物、烯丙基醚化合物等进行反应而获得。
作为(B)化合物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的所有固体成分中所占的含量的下限,优选为0.1质量%,更优选为0.2质量%,进而优选为0.3质量%。通过(B)化合物的含量为所述下限以上,可在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中发挥充分的自由基捕捉能力,可进一步减少缺陷。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含量的上限,优选为10质量%,更优选为5质量%,进而优选为2质量%。
[(B')化合物]
所述硬化性组合物优选为进而包含未由保护基保护的作为抗氧化剂的(B')化合物。通过所述硬化性组合物进而包含(B')化合物,可充分捕捉硬化前的硬化性组合物中可产生的自由基,因此保存稳定性提高,例如,使用长期保存后的所述硬化性组合物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缺陷也减少。
关于(B')化合物,作为以前已知的抗氧化剂,可列举:2,2-硫代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苯酚、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3,9-双[2-[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基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硫代二亚乙基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等。
作为(B')化合物,优选为下述式(4)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7]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081
式(4)中,A'为由一个或多个五元环或六元环构成的环结构。R6'为卤素原子、羟基、硝基或碳数1~40的一价有机基。c'为0~4的整数。d'为1~3的整数。e'为1~10的整数。在e'为1的情况下,X'为一价有机基,在e'为2以上的情况下,X'为e'价的连结基。在R6'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R6'可相同也可不同。
作为A'所表示的由一个或多个五元环或六元环构成的环结构,可列举作为A所表示的由一个或多个五元环或六元环构成的环结构而例示的环结构等。
作为A'所表示的环结构的碳数,优选为5以上且12以下,更优选为5或6,进而优选为6。A'所表示的环结构优选为碳环,更优选为苯环。
作为R6'所表示的碳数1~40的一价有机基,可列举作为R1等所表示的碳数1~30的一价有机基而例示的基等。
作为R6',优选为烃基,更优选为烷基,进而优选为叔丁基等三级烷基。作为R6'的碳数的上限,优选为10,更优选为6。作为R6'的碳数的下限,优选为2,更优选为4。
c'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2。
d'优选为1。
e'的下限优选为2,更优选为3,进而优选为4。在e'为所述下限以上的情况下,有更充分地减少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缺陷的倾向。e'的上限可为8,可为6,也可为4。
在c'为2、d'为1的情况下,优选为在羟基(-OH)所键结的环结构(A')的原子的左右两边的原子上分别键结有R6'所表示的基。
作为X'所表示的一价有机基及e'价的连结基,可列举作为X所表示的一价有机基及e价的连结基而例示的基等。
作为X',优选为e'价的有机基。作为所述有机基,优选为烃基、及在烃基的碳-碳间包含-O-、-CO-或-COO-的基,更优选为烃基、及在烃基的碳-碳间包含-COO-的基。在X'所表示的有机基中,可包含-O-、-CO-及-COO-中的多种,也可包含多个-O-、多个-CO-或多个-COO-。
作为X'的碳数的上限,优选为40,更优选为30,进而优选为24。作为所述碳数的下限,优选为1,更优选为4,进而优选为8,进而更优选为12。
在A'为苯环的情况下,X'优选为相对于羟基(-OH)而键结于对位。
(B')化合物可使用一种或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含有(B')化合物的情况下,作为(B')化合物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的所有固体成分中所占的含量的下限,优选为0.1质量%,更优选为0.2质量%,进而优选为0.3质量%。通过(B')化合物的含量为所述下限以上,可充分提高保存稳定性,并进一步减少缺陷。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含量的上限,优选为5质量%,更优选为2质量%。
作为(B)化合物及(B')化合物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的所有固体成分中所占的合计含量的下限,优选为0.1质量%,更优选为0.3质量%,进而优选为0.5质量%。通过所述合计含量为所述下限以上,可进一步减少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缺陷。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含量的上限,优选为10质量%,更优选为5质量%,进而优选为2质量%。通过所述合计含量为所述上限以下,有可见光透过性等提高的倾向。
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中,在并用(B)化合物与(B')化合物的情况下,作为这些的含量比(质量比),优选为1:9~9:1,更优选为3:7~7:3,进而优选为4:6~6:4。通过以此种比并用(B)化合物与(B')化合物,可有效地捕捉硬化前及硬化后可产生的并不优选的自由基,进一步减少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缺陷。
[(C)粘合剂]
(C)粘合剂通常为成为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遮蔽膜等硬化物的基材的成分。(C)粘合剂可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
(C)粘合剂包含具有聚合性基的化合物。通过所述硬化性组合物含有具有聚合性基的化合物,可发挥良好的硬化性或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良好的耐热性等。具有聚合性基的化合物只要具有一个以上的聚合性基即可,优选为具有两个以上的聚合性基的化合物。作为聚合性基,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氧杂环丙基、氧杂环丁基、N-烷氧基甲基氨基、烷氧基硅烷基等。具有聚合性基的化合物可为单量体(非聚合物),也可为聚合物。
[(C-1)聚合性化合物]
(C)粘合剂优选为包含作为单量体的(C-1)聚合性化合物作为具有聚合性基的化合物。作为(C-1)聚合性化合物,优选为具有两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及具有两个以上的N-烷氧基甲基氨基的化合物,更优选为具有两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C-1)聚合性化合物可使用一种或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具有两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可列举:作为脂肪族多羟基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的反应物等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经己内酯改性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经环氧烷改性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与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反应物等的多官能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与酸酐的反应物等的具有羧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等。
此处,作为所述脂肪族多羟基化合物,例如可列举: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二价脂肪族多羟基化合物、或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等三价以上的脂肪族多羟基化合物。作为所述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丙三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所述多官能异氰酸酯,例如可列举: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作为所述酸酐,例如可列举:琥珀酸酐、马来酸酐、戊二酸酐、衣康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六氢邻苯二甲酸酐等二元酸的酐、或均苯四甲酸酐、联苯基四羧酸二酐、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等四元酸二酐。
作为具有两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ω-羧基聚己内酯单(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苯氧基乙醇芴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羟甲基三环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2'-乙烯氧基乙氧基)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磷酸三(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环氧乙烷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琥珀酸改性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
具有两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中,优选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为具有三个以上且十个以下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具体而言,优选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作为具有两个以上的N-烷氧基甲基氨基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具有三聚氰胺结构、苯并胍胺结构、脲结构的化合物等。作为具有两个以上的N-烷氧基甲基氨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N,N,N',N',N”,N”-六(烷氧基甲基)三聚氰胺、N,N,N',N'-四(烷氧基甲基)苯并胍胺、N,N,N',N'-四(烷氧基甲基)甘脲等。
作为(C-1)聚合性化合物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的所有固体成分中所占的含量的下限,优选为5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进而优选为20质量%。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含量的上限,优选为60质量%,更优选为50质量%,进而优选为40%。
[(C-2)聚合物]
(C)粘合剂优选为包含(C-2)聚合物。(C-2)聚合物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为作为分散剂而使用的聚合物等。为了提高强度、感度、耐热性等,(C-2)聚合物优选为具有聚合性基,更优选为具有包含聚合性基的结构单元。作为聚合性基,优选为(甲基)丙烯酰基、氧杂环丙基、氧杂环丁基、烷氧基硅烷基或这些的组合,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酰基。
作为提供包含聚合性基的结构单元的单量体,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3-(甲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3-乙基氧杂环丁烷、(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2,3-环氧环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4-环氧三环[5.2.1.02.6]癸酯、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另外,例如,也可通过使如下化合物、与含有具有羧基的结构单元的树脂进行反应,来导入包含聚合性基的结构单元,所述化合物具有与羧基进行反应的基(氧杂环丙基、氧杂环丁基等)、与(甲基)丙烯酰基等聚合性基。
作为(C-2)聚合物中的具有聚合性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的下限,相对于(C-2)聚合物100质量%,有时也优选为5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进而优选为15质量%、进而更优选为30质量%、50质量%或75质量%。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含量的上限,优选为95质量%,更优选为90质量%,进而优选为85质量%。
为了提高耐热性,(C-2)聚合物优选为在主链上具有环结构。作为所述环结构的环元数,例如可为3~12,优选为5~8。
作为提供在主链上包含环结构的结构单元的单量体,可列举N取代马来酰亚胺系单量体、环烯烃等。
所谓N取代马来酰亚胺系单量体,为马来酰亚胺中的键结于氮原子的氢原子经取代基取代的化合物。作为所述取代基,优选为烃基,更优选为具有环结构的烃基,进而优选为芳香族烃基。作为N取代马来酰亚胺系单量体,可列举:N-苯基马来酰亚胺、N-萘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环辛基马来酰亚胺、N-甲基马来酰亚胺等。
作为环烯烃,可列举:降冰片烯系烯烃、四环十二碳烯系烯烃、二环戊二烯系烯烃等。
此外,作为在主链上具有环结构的(C-2)聚合物,也可使用酚树脂等。
作为(C-2)聚合物中的在主链上包含环结构的结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C-2)聚合物100质量%,优选为1质量%~50质量%,更优选为5质量%~30质量%。
(C-2)聚合物优选为具有酸性基。作为酸性基,例如可列举:羧基、酸酐基、酚性羟基、磺基等。所述中,作为酸性基,优选为羧基。(C-2)聚合物优选为包含具有一个以上的酸性基的结构单元的树脂。在(C-2)聚合物具有酸性基的情况下,可显示出良好的碱可溶性。在(C-2)聚合物具有碱可溶性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碱显影,可形成具有所期望的图案形状的光学滤光片。
关于提供包含酸性基的结构单元的单量体,作为具有羧基的单量体,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丁烯酸、α-氯丙烯酸、肉桂酸等不饱和单羧酸;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衣康酸、衣康酸酐、柠康酸、柠康酸酐、中康酸等不饱和二羧酸或其酐;琥珀酸单〔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邻苯二甲酸单〔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等二价以上的多元羧酸的单〔(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酯;ω-羧基聚己内酯单(甲基)丙烯酸酯等两末端具有羧基与羟基的聚合物的单(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具有酚性羟基的单量体,可列举:4-乙烯基苯酚、4-异丙烯基苯酚、(甲基)丙烯酸4-羟基苯基酯等。
作为(C-2)聚合物中的包含酸性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C-2)聚合物100质量%,优选为1质量%~50质量%,更优选为3质量%~30质量%。
(C-2)聚合物可进而包含其他结构单元。作为提供其他结构单元的单量体,例如可列举:
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羟基苯乙烯、对羟基-α-甲基苯乙烯、对乙烯基苄基缩水甘油醚、苊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基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聚乙二醇(聚合度2~10)甲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聚合度2~10)甲醚(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聚合度2~10)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聚合度2~10)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基酯、(甲基)丙烯酸三环[5.2.1.02,6]癸烷-8-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酯、丙三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苯基酯、对枯基苯酚的环氧乙烷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3-〔(甲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甲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3-乙基氧杂环丁烷等(甲基)丙烯酸酯;
环己基乙烯基醚、异冰片基乙烯基醚、三环[5.2.1.02,6]癸烷-8-基乙烯基醚、五环十五烷基乙烯基醚、3-(乙烯基氧基甲基)-3-乙基氧杂环丁烷等乙烯基醚;
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聚硅氧烷等在聚合物分子链的末端具有单(甲基)丙烯酰基的大分子单体等。
(C-2)聚合物可通过使用所述各单量体等并利用已知的方法进行聚合而获得。(C-2)聚合物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使用两种以上。
(C-2)聚合物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在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el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法而测定的值中,优选为2,000~500,000,更优选为3,000~100,000,进而优选为4,000~30,000。若Mw处于所述范围,则可获得对于溶媒或显影液的溶解性优异、且具有充分的机械特性的(C-2)聚合物。
作为(C-2)聚合物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的所有固体成分中所占的含量的下限,优选为10质量%,更优选为20质量%,进而优选为30质量%。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含量的上限,优选为60质量%,更优选为50质量%,进而优选为45质量%。通过将(C-2)聚合物的含量设为所述范围,更充分地发挥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与紫外线遮蔽性、可见光透过性、耐热性等相关的特性。
作为(C)粘合剂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的所有固体成分中所占的含量的下限,优选为30质量%,更优选为40质量%,进而优选为50质量%。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含量的上限,优选为90质量%,更优选为80质量%。通过将(C)粘合剂的含量设为所述范围,更充分地发挥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与紫外线遮蔽性、可见光透过性、耐热性等相关的特性。
所述硬化性组合物中的(C)粘合剂的平均聚合性双键当量优选为600以下,更优选为400以下,进而更优选为200以下。此处,所谓平均聚合性双键当量,是表示在(C)粘合剂中存在多少可与自(A)成分产生的自由基进行反应的(甲基)丙烯酰基、烯基等聚合性双键基的指标。通过将平均聚合性双键当量设为所述范围,更充分地发挥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溶剂耐久性。再者,所述平均聚合性双键当量的下限例如为30,可为50,也可为80。
所述平均聚合性双键当量是(C)粘合剂中所含的聚合性双键每1mol的(C)粘合剂的质量(g),是利用以下计算式来求出。
平均聚合性双键当量(g/mol)
=(C)粘合剂的总质量(g)/(C)粘合剂中所含的所有聚合性双键的物质量(mol)
换句话说,所谓(C)粘合剂的平均聚合性双键当量,为(C)粘合剂中所含的聚合性双键每1mol的(C)粘合剂的分子量。
[(D)溶媒]
(D)溶媒是使其他各成分溶解或分散的成分。作为(D)溶媒,只要将其他成分分散或溶解、且不与这些成分发生反应、并具有适度的挥发性,则可适宜地选择使用。(D)溶媒可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
作为(D)溶媒,例如可列举:(聚)烷二醇单烷基醚类、乳酸烷基酯类、(环)烷基醇类、酮醇类、(聚)烷二醇单烷基醚乙酸酯类、醚类、酮类、二乙酸酯类、烷氧基羧酸酯类、酯类、芳香族烃类、酰胺类、内酰胺类等。
(D)溶媒优选为包含具有环状结构的化合物。通过使用具有环状结构的化合物作为溶媒,溶解性或分散性变得更良好。所述环状结构可为碳环,也可为杂环。另外,所述环状结构可为多环,也可为单环。另外,所述环状结构可为芳香环,也可为脂肪环。
作为具有环状结构的化合物的溶媒优选为环状酮、环状醚、内酯(γ-丁内酯、ε-己内酯等)、内酰胺、芳香族烃(甲苯等)及这些的组合。这些中,优选为环状酮、内酯及芳香族烃,更优选为环状酮及内酯,进而优选为环状酮。
作为环状酮,可列举:环丁酮、环戊酮、环己酮、环庚酮、环辛酮等。这些中,优选为环戊酮、环己酮及环庚酮,更优选为环戊酮及环己酮。
作为环状醚,可列举:四氢呋喃、四氢吡喃等。
作为内酯,可列举:γ-丁内酯、ε-己内酯等,优选为γ-丁内酯。
作为内酰胺,可列举:戊-4-内酰胺、5-甲基-2-吡咯烷酮、己-6-内酰胺、6-己烷内酰胺等。
作为(D)溶媒中的具有环状结构的化合物的含量的下限,优选为30质量%,更优选为50质量%,进而优选为70质量%,进而更优选为75质量%。(D)溶媒也可实质上仅由具有环状结构的化合物构成。通过将(D)溶媒中的具有环状结构的化合物的含量设为所述下限以上,其他成分的分散性或溶解性提高,更充分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作为所述硬化性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浓度(将(D)溶媒去除后的各成分的合计浓度)的下限,优选为5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进而优选为20质量%。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固体成分浓度的上限,优选为60质量%,更优选为50质量%,进而优选为40质量%。通过将固体成分浓度设为所述范围,分散性、保存稳定性、涂布性等变得更良好。
[(E)色素]
所述硬化性组合物优选为包含在650nm以上且2,0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色素。通过所述硬化性组合物进而包含此种(E)色素,可发挥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红外线的遮蔽性。即,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进而包含(E)色素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可有效地遮断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紫外线及红外线,作为固体摄像元件的光学滤光片等而适宜。(E)色素可为染料,也可为颜料。另外,(E)色素可为有机物,也可为无机物。(E)色素可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
作为(E)色素,优选为包含在650nm以上且9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第一色素(以下,也称为“(E-1)色素”)、及在超过900nm且2,0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第二色素(以下,也称为“(E-2)色素”)的至少一者,更优选为包含两者。通过使用此种色素,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红外线的遮蔽性进一步提高,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在固体摄像元件用途等中变得更有用。
[(E-1)色素]
(E-1)色素优选为包含酞菁系色素、花青系色素、吡咯并吡咯系色素、萘酞菁系色素、二亚铵系色素、偶氮系色素、方酸内鎓系色素或这些的组合,优选为包含酞菁系色素。另外,作为(E-1)色素,也优选为组合使用两种以上。这些色素可使用以前已知的色素。
(E-1)色素的极大吸收波长的下限优选为680nm,更优选为700nm,进而优选为720nm。另一方面,所述极大吸收波长的上限优选为1,000nm,更优选为900nm,进而优选为800nm,进而更优选为750nm。
(E-1)色素优选为包含作为酞菁系色素的下述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关于所述酞菁化合物,可见光区域(例如,430nm以上且58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透过性高,另一方面,近红外线区域(例如,700nm以上且8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的遮蔽性高。另外,所述酞菁化合物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优异。因此,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含有此种酞菁化合物的情况下,可形成异物等缺陷更少、与可见光透过性及红外线遮蔽性相关的特性更良好的光学滤光片。
[化8]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141
式(3)中,多个Ra分别独立地为具有取代基或未经取代的烷基、或者具有取代基或未经取代的芳基。多个Rb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烷基。多个Rb可彼此键结而与这些所键结的碳链一起形成芳香环。M为两个氢原子、二价的金属原子、或者三价或四价的金属原子的衍生物。多个n分别独立地为3~6的整数。
作为Ra所表示的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2-甲基丙基、1-甲基丙基、叔丁基等碳数1~30的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烷基。作为所述烷基的碳数的上限,优选为12,更优选为8,进而优选为4。
作为Ra所表示的芳基,可列举: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萘基、蒽基等。作为所述芳基,优选为仅由芳香环构成的基,更优选为苯基及萘基。
作为Ra,就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耐热性等方面而言,优选为具有取代基或未经取代的芳基。
多个Ra分别所表示的烷基及芳基可具有取代基,也可不具有取代基,优选为具有取代基。即,多个Ra优选为分别独立地为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或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如此,通过多个Ra具有取代基,酞菁化合物的相容性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抑制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异物等缺陷,与可见光透过性及红外线遮蔽性相关的特性也变得更良好。进而,通过多个Ra具有取代基,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耐热性也提高。
作为多个Ra分别所表示的烷基及芳基可具有的取代基,可为烯基、炔基等烃基,优选为具有杂原子的基。所谓杂原子,是指氢原子及碳原子以外的原子。通过多个Ra分别所表示的烷基及芳基含有具有杂原子的取代基,相容性等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抑制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异物等缺陷,与可见光透过性及红外线遮蔽性相关的特性也变得更良好。进而,通过多个Ra含有具有杂原子的取代基,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耐热性也提高。作为所述杂原子,优选为卤素原子、氧原子及硫原子,更优选为卤素原子及氧原子。
作为具有杂原子的取代基,可列举:卤素原子、烷氧基、烷硫基、氰基、硝基、羧基、羟基、硫醇基、氨基等。
作为卤素原子,优选为氟原子。作为烷氧基,优选为甲氧基及乙氧基,更优选为甲氧基。
作为烷硫基,可列举甲硫基(CH3-S-)、乙硫基(C2H5-S-)、丙硫基(C3H7-S-)等,更优选为甲硫基及乙硫基。
在具有杂原子的取代基中,优选为卤素原子、烷氧基及烷硫基,更优选为卤素原子及烷氧基。另外,也优选为卤素原子、甲氧基、乙氧基、甲硫基、乙硫基或这些的组合。具有杂原子的取代基的碳数可为0~10,优选为1~4。
多个Ra可相同也可不同,优选为相同。
多个Rb可彼此键结。通常,多个Rb中键结于同一苯环上的两个Rb相互键结而与这些所键结的碳链一起形成芳香环。作为所形成的芳香环,可列举:苯环、萘环、蒽环等。这些芳香环的氢原子也可经烃基或其他取代基取代。
作为Rb,优选为氢原子。另外,多个Rb可相同也可不同,优选为相同。
作为M所表示的二价的金属原子,可列举:Pd、Cu、Zn、Pt、Ni、Co、Fe、Mn、Sn、In、Ru、Rh、Pb等。再者,所谓二价的金属原子,是指可成为二价的阳离子的金属原子。
此处,所谓金属原子的衍生物,是指包含金属原子的原子群。所谓三价的金属原子,是指可成为三价的阳离子的金属原子。作为三价的金属原子,可列举Al、In等。所谓四价的金属原子,是指可成为四价的阳离子的金属原子。作为四价的金属原子,可列举Si、Ge、Sn等。再者,在金属原子中也包含半金属原子。作为所述M所表示的三价或四价的金属原子的衍生物,可列举:AlCl、AlBr、AlI、AlOH、InCl、InBr、InI、InOH、SiCl2、SiBr2、SiI2、Si(OH)2、GeCl2、GeBr2、GeI2、SnCl2、SnBr2、SnI2、Sn(OH)2、VO、TiO等。
作为M,优选为H2(两个氢原子)、Pd、Cu、Zn、Pt、Ni、Co、Fe、Mn、Sn、In、SnCl2、AlCl、VO及TiO,更优选为VO。
作为n的下限,优选为4。作为n的上限,优选为5,更优选为4。多个n可相同也可不同,优选为相同。
式(3)所表示的酞菁化合物的极大吸收波长的下限优选为680nm,更优选为700nm,进而优选为720nm。另一方面,所述极大吸收波长的上限优选为1,000nm,更优选为900nm,进而优选为800nm,进而更优选为750nm。通过式(3)所表示的酞菁化合物的极大吸收波长为所述范围,可形成具有与可见光透过性及红外线遮蔽性相关的更良好的特性的光学滤光片。
式(3)所表示的酞菁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组合已知的方法来合成。例如,可通过使下述式(i)所表示的邻苯二甲腈系化合物或式(ii)所表示的1,3-二亚氨基异吲哚啉系化合物、与金属或金属衍生物进行反应来合成。
[化9]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161
式(i)及式(ii)中,Ra、Rb及n与式(3)中的Ra、Rb及n为相同含义。
作为金属或金属衍生物,可列举:Al、Si、Ti、V、Mn、Fe、Co、Ni、Cu、Zn、Ge、Ru、Rh、Pd、In、Sn、Pt、Pb及这些的卤化物、羧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羰基化合物、氧化物、络合物等。这些中,特别优选地使用金属的卤化物及羧酸盐。作为这些的例子,可列举:氯化铜、溴化铜、碘化铜、氯化镍、溴化镍、乙酸镍、氯化钴、氯化铁、氯化锌、溴化锌、碘化锌、乙酸锌、氯化钒、氧氯化钒、氯化钯、乙酸钯、氯化铝、氯化锰、氯化铅、乙酸铅、氯化铟、氯化钛、氯化锡等。
反应温度例如为60℃~300℃,优选为100℃~220℃。反应时间例如为30分钟~72小时,优选为1小时~48小时。在反应中,优选为使用溶媒。作为反应中所使用的溶媒,优选为沸点60℃以上的有机溶媒,更优选为80℃以上的有机溶媒。
作为使用的有机溶媒的例子,可列举:甲醇、乙醇、正丙基醇、正丁基醇、异丁基醇、1-戊醇、1-己醇、1-庚醇、1-辛醇、1-十二烷醇、苄醇、乙二醇、丙二醇、乙氧基乙醇、丙氧基乙醇、丁氧基乙醇、二甲基乙醇、二乙基乙醇等醇溶媒,二氯苯、三氯苯、氯萘、环丁砜、硝基苯、喹啉、1,3-二甲基-2-咪唑烷酮(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DMI)、脲等高沸点溶媒。
反应可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或不存在催化剂的情况下进行,优选为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作为催化剂,可使用钼酸铵等无机催化剂、或者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1,8-Diazabicyclo[5.4.0]undeca-7-ene,DBU)、1,5-二氮杂双环[4.3.0]壬-5-烯(1,5-Diazabicyclo[4.3.0]nona-5-ene,DBN)等碱性有机催化剂。
在式(3)中的M为两个氢原子的酞菁化合物的情况下,可通过如下方式来制造:在所述反应条件下使式(i)所表示的邻苯二甲腈系化合物或式(ii)所表示的1,3-二亚氨基异吲哚啉系化合物、与金属钠或金属钾进行反应后,利用盐酸、硫酸等对作为中心金属的钠或钾进行脱离处理。
反应结束后,蒸馏去除溶媒,或者将反应液排出到相对于酞菁化合物而言的不良溶媒中来使目标物析出,对析出物进行过滤,由此可获得式(3)所表示的酞菁化合物。视需要,进而利用再结晶或管柱色谱法等已知的精制方法进行精制,由此可获得纯度更高的目标物。
再者,式(i)所表示的邻苯二甲腈系化合物及式(ii)所表示的1,3-二亚氨基异吲哚啉系化合物可参考已知的方法来合成。例如,可参考日本专利特表2003-516421号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
作为(E-1)色素,优选为并用式(3)所表示的酞菁化合物、与其他酞菁化合物。作为其他酞菁化合物的极大吸收波长的下限,优选为600nm,更优选为650nm。另一方面,作为其他酞菁化合物的极大吸收波长的上限,有时也优选为900nm、更优选为850nm、进而优选为800nm,有时也进而优选为750nm。作为式(3)所表示的酞菁化合物的极大吸收波长与其他酞菁化合物的极大吸收波长的差的下限,优选为10nm,更优选为30nm。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差的上限,优选为100nm,更优选为80nm,进而优选为60nm。其他酞菁化合物可列举以前已知的各种酞菁化合物。
作为式(3)所表示的酞菁化合物在(E-1)色素中所占的含量的下限,有时也优选为50质量%、更优选为60质量%、进而优选为70质量%、进而更优选为80质量%。另一方面,所述含量的上限可为100质量%,可为99质量%,可为90质量%,也可为80质量%。
作为其他酞菁化合物在(E-1)色素中所占的含量的下限,优选为1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进而优选为20质量%。另一方面,所述含量的上限优选为50质量%,更优选为40质量%。
作为(E-1)色素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的所有固体成分中所占的含量的下限,优选为1质量%,更优选为2质量%,进而优选为3质量%,进而更优选为4质量%。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含量的上限,优选为20质量%,更优选为15质量%,进而优选为10质量%,进而更优选为8质量%。通过将(E-1)色素的含量设为所述范围,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与可见光透过性及红外线遮蔽性相关的特性变得更良好。
[(E-2)色素]
(E-2)色素可适宜地使用无机颜料。作为无机颜料的(E-2)色素通常为粒子状,分散存在于所述硬化性组合物中。
作为(E-2)色素,优选为金属或半金属(硅等)的氧化物。作为(E-2)色素,具体而言,优选为氧化钨铯、石英、磁铁矿、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尖晶石、锡掺杂氧化铟、锑掺杂氧化锡或这些的组合。这些无机化合物可单独使用一种,或者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E-2)色素,这些中,优选为氧化钨铯。氧化钨铯是对红外线(尤其是波长超过900nm且2,000nm以下的红外线)的吸收高(即,对红外线的遮蔽性高)、且对可见光的吸收低的红外线遮蔽剂。因此,通过使用氧化钨铯,可在维持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良好的可见光透过性的同时,提高红外线遮蔽性。
氧化钨铯例如可由下述式(a)表示。
CsxWOy…(a)
在式(a)中,0.001≦x≦1.1。2.2≦y≦3.0。
通过所述式(a)中的x为0.001以上,可充分遮蔽红外线。x的下限优选为0.01,更优选为0.1。另一方面,通过x为1.1以下,可更确实地避免在氧化钨铯中生成杂质相。x的上限优选为1,更优选为0.5。
通过所述式(a)中的y为2.2以上,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化学稳定性。y的下限优选为2.5。另一方面,通过y为3.0以下,可充分遮蔽红外线。
作为所述式(a)所表示的氧化钨铯的具体例,可列举Cs0.33WO3等。
(E-2)色素优选为微粒子。作为(E-2)色素的平均粒径(D50)的上限,优选为500nm,更优选为200nm,进而优选为50nm,进而更优选为30nm,进而更优选为20nm。通过平均粒径为所述上限以下,可抑制凝聚异物的产生,另外,可进一步提高可见光透过性。另一方面,就制造时的操作容易性等理由而言,(E-2)色素的平均粒径通常为1nm以上,也可为10nm以上。再者,所述平均粒径(D50)为所述硬化性组合物中的二次粒径。
(E-2)色素也可利用已知的方法来合成,可作为市售品来获得。例如,氧化钨铯也可作为住友金属矿山公司的“YMF-02”等氧化钨铯微粒子的分散物而获得。
作为(E-2)色素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的所有固体成分中所占的含量的下限,优选为1质量%,更优选为5质量%,进而优选为10质量%。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含量的上限,优选为50质量%,更优选为40质量%,进而优选为30质量%,进而更优选为20质量%。通过将(E-2)色素的含量设为所述范围,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与可见光透过性及红外线遮蔽性相关的特性变得更良好。
作为(E-2)色素的含量相对于(E-1)色素的含量的质量比([E-2]/[E-1])的下限,优选为1,更优选为2。另一方面,作为所述质量比([E-2]/[E-1])的上限,优选为40,更优选为20,进而优选为10。通过将(E-1)色素与(E-2)色素的含量比设为所述范围,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的与可见光透过性及红外线遮蔽性相关的特性变得更良好。
[添加剂]
所述硬化性组合物除了含有所述(A)成分~(E)成分以外,视需要还可含有各种添加剂。
作为添加剂,例如可列举:表面活性剂、密接促进剂、紫外线吸收剂、防凝聚剂、残渣改善剂、显影性改善剂、反应调整剂等。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列举:氟表面活性剂、硅酮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密接促进剂,可列举: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氢硫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2-(3-叔丁基-5-甲基-2-羟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烷氧基二苯甲酮类等。
作为防凝聚剂,可列举聚丙烯酸钠等。
作为残渣改善剂,可列举:丙二酸、己二酸、衣康酸、柠康酸、富马酸、中康酸、2-氨基乙醇、3-氨基-1-丙醇、5-氨基-1-戊醇、3-氨基-1,2-丙二醇、2-氨基-1,3-丙二醇、4-氨基-1,2-丁二醇等。
作为显影性改善剂,可列举:琥珀酸单〔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邻苯二甲酸单〔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ω-羧基聚己内酯单(甲基)丙烯酸酯等剂等。
作为反应调整剂,可列举多官能硫醇等。
作为所述(A)成分~(E)成分以外的成分剂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的所有固体成分中所占的含量的下限,优选为0.1质量%,更优选为1质量%。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含量的上限,优选为10质量%,更优选为5质量%。
[制备方法]
所述硬化性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通过将各成分混合来进行制备。例如,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包含(E-2)色素的情况下,可采用如下方法:首先,制备含有(E-2)色素的分散液,在所述分散液中添加其他成分并进行混合的方法。分散液或所述硬化性组合物视需要可实施过滤处理,来去除凝聚物。
[光学滤光片]
所述硬化性组合物作为光学滤光片用途而适宜。即,所述硬化性组合物可作为光学滤光片或光学滤光片所包括的遮蔽膜的形成材料而适宜地使用。根据所述硬化性组合物,可适宜地形成光学滤光片的遮蔽膜。关于使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而获得的光学滤光片,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紫外线的遮蔽性、可见光的透过性及耐热性良好,异物等缺陷少。进而,在所述硬化性组合物包含(E)色素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光学滤光片可发挥良好的红外线遮蔽性。
所述光学滤光片例如可利用以下方法来形成。首先,在支撑体上,涂布所述硬化性组合物后,进行预烘烤而使溶媒蒸发,形成涂膜。继而,对所述涂膜进行曝光后,使用显影液进行显影,溶解去除涂膜的非曝光部。其后,进行后烘烤,由此可获得形成有经图案化为规定形状的遮蔽膜的光学滤光片。再者,也可不进行显影处理,在所述情况下,可形成未进行图案化的遮蔽膜。
涂布所述硬化性组合物的所述支撑体相当于所述透明基板、微透镜、彩色滤光片等。所述涂布可采用喷雾法、辊涂法、旋转涂布法(旋涂法)、狭缝模涂布法(狭缝涂布法)、棒涂布法等适宜的涂布法。
作为预烘烤中的加热干燥的条件,例如为70℃以上且110℃以下、1分钟以上且10分钟以下左右。
作为涂膜的曝光中使用的放射线的光源,例如可列举:氙气灯、卤素灯、钨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中压水银灯、低压水银灯等灯光源或氩离子激光、钇铝石榴石(yttrium aluminum garnet,YAG)激光、XeCl准分子激光、氮气激光等激光光源等。作为曝光光源,也可使用紫外线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波长优选为处于190nm以上且450nm以下的范围内的放射线。放射线的曝光量通常为10J/m2以上且50,000J/m2以下左右。
显影液通常为碱性显影液。作为碱性显影液,例如优选为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四甲基氢氧化铵、胆碱、1,8-二氮杂双环-[5.4.0]-7-十一碳烯、1,5-二氮杂双环-[4.3.0]-5-壬烯等的水溶液。在碱性显影液中,例如也可添加适量的甲醇、乙醇等水溶性有机溶媒或表面活性剂等。再者,显影后通常进行水洗。
作为显影处理法,可应用喷淋显影法、喷雾显影法、浸渍(dip)显影法、旋覆浸没(puddle)(覆液)显影法等。显影条件在常温下为5秒以上且300秒以下左右。
作为后烘烤中的加热温度,例如为120℃以上且280℃以下,优选为180℃以上且250℃以下。通过进行此种后烘烤(加热处理),硬化进行,并且(B)化合物的保护基(-R7-R8)脱离。因此,在所获得的遮蔽膜中,(B)化合物可显现出良好的自由基捕捉能力。另外,作为后烘烤中的加热时间,例如为1分钟以上且60分钟以下左右。
作为如此形成的遮蔽膜的平均膜厚的下限,通常为0.5μm,优选为1μm。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平均膜厚的上限,通常为10μm,优选为5μm。通过遮蔽膜的平均膜厚为所述范围,紫外线及红外线的遮蔽性与可见光透过性的平衡变良好。
所述光学滤光片可仅包含所述遮蔽膜,也可包含所述遮蔽膜与其他结构构件。例如,所述光学滤光片也可为具有所述遮蔽膜与其他层的层叠体。
所述遮蔽膜优选为作为一结构构件而组入到固体摄像元件等光学传感器中。所述情况下,所述遮蔽膜单独作为光学滤光片发挥功能。通过在光学传感器中组入所述遮蔽膜,可获得大的工艺裕度等,因此优选。在将所述遮蔽膜组入到固体摄像元件中的情况下,所述遮蔽膜例如可配设于固体摄像元件的微透镜的外表面侧、微透镜与彩色滤光片之间、彩色滤光片与光二极管之间等。所述遮蔽膜优选为层叠于微透镜与彩色滤光片之间或彩色滤光片与光二极管之间。
作为所述光学滤光片,可为将所述红外线遮蔽膜层叠于透明基板的表面而成的滤光片。作为所述透明基板,可采用玻璃或透明树脂等。作为所述透明树脂,可列举聚碳酸酯、聚酯、芳香族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等。此种光学滤光片也可作为固体摄像元件的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等而适宜地使用。
包括所述光学滤光片的固体摄像元件等光学传感器在数字静态照相机、移动电话用照相机、数字摄影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照相机、监视照相机、汽车用照相机、个人数字助理、个人计算机、视频游戏、医疗机器等中有用。
[光学传感器]
所述光学滤光片被用于固体摄像元件等光学传感器中。所述光学滤光片由于异物等缺陷少,并且具有与可见光透过性、紫外线遮蔽性及红外线遮蔽性相关的良好特性,因此具有所述光学滤光片的固体摄像元件等光学传感器的感度、颜色再现性等高,实用性优异。
以下,作为光学传感器的一例,对固体摄像元件进行说明。所述固体摄像元件通常具有配置有多个光二极管的层、彩色滤光片、及微透镜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另外,也可在这些层间设置平坦化层。在所述固体摄像元件中,自微透镜侧入射光。入射光透过微透镜及彩色滤光片而到达光二极管。再者,关于彩色滤光片,例如在R(红)、G(绿)及B(蓝)的滤光片各者中,以仅特定的波长范围的光透过的方式构成。
在所述固体摄像元件中,所述光学滤光片(遮蔽膜)可设置于所述微透镜的外表面侧、所述微透镜与所述彩色滤光片之间、所述彩色滤光片与所述配置有多个光二极管的层之间等。所述光学滤光片优选为层叠于微透镜与彩色滤光片之间或彩色滤光片与光二极管之间。再者,也可在所述光学滤光片、与微透镜、彩色滤光片、光二极管等之间进而设置其他层(平坦化层等)。
作为所述固体摄像元件的具体例,可列举作为照相机模块的CCD或CMOS等。所述固体摄像元件在数字静态照相机、移动电话用照相机、数字摄影机、PC照相机、监视照相机、汽车用照相机、个人数字助理、个人计算机、视频游戏、医疗机器等中有用。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合成例1>色素(E-1-1)的合成
将4,7-双(4-(2,6-二甲氧基苯氧基)丁基)-1,3-二亚氨基苯并异吲哚啉32.9g、三氯化钒4.76g、及DBU 13.74g在1-戊醇100mL中、以内温125℃搅拌24小时。其后,添加甲醇600mL,滤取析出物,并进行干燥。利用管柱色谱法(硅胶/甲苯)进行精制而获得绿色粉末11.2g。根据下述分析结果,确认到所获得的化合物为下述式(E-1-1)所表示的目标酞菁系化合物。
·MS:(EI)m/z 2245M+
·元素分析值:实测值(C:68.44%、H:6.44%、N:4.99%);
理论值(C:68.47%、H:6.46%、N:4.99%)
以所述方式获得的化合物的甲苯溶液在734.5nm处显示出极大吸收,且克吸光系数为6.75×104mL/g·cm。
[化10]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211
再者,所述式中,“*”表示键结键(在以下的化学式中也相同)。
<合成例2>色素(E-1-2)的合成
代替合成例1中的4,7-双(4-(2,6-二甲氧基苯氧基)丁基)-1,3-二亚氨基苯并异吲哚啉32.9g而使用4,7-双(4-甲氧基丁基)-1,3-二亚氨基苯并异吲哚啉18.6g,除此以外,与合成例1同样地获得绿色粉末14.5g。根据下述分析结果,确认到所获得的化合物为下述式(E-1-2)所表示的目标酞菁系化合物。
·MS:(EI)m/z 1267M+
·元素分析值:实测值(C:68.20%、H:7.66%、N:8.82%);
理论值(C:68.17%、H:7.63%、N:8.83%)
以所述方式获得的化合物的甲苯溶液在734.0nm处显示出极大吸收,且克吸光系数为1.21×105mL/g·cm。
[化11]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221
<合成例3>氧化钨铯(E-2-1)粉末的合成
使用日本专利第4096205号公报的段落[0113]中记载的方法,合成氧化钨铯(Cs0.33WO3)粉末。
<合成例4>聚合物(C-2-1)的合成
在反应容器中,将甲基丙烯酸苄基酯14质量份、苯乙烯10质量份、N-苯基马来酰亚胺12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1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9质量份及甲基丙烯酸20质量份溶解于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200质量份中,进而投入2,2'-偶氮异丁腈3质量份及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5质量份。对反应容器内进行氮气冲洗后,一边进行搅拌及氮气起泡一边在80℃下进行5时间加热,获得包含聚合物(C-2-1)的溶液(聚合物溶液[C-2-1]:固体成分浓度为35质量%)。针对所获得的聚合物(C-2-1),使用昭和电工公司的凝胶渗透色谱(GPC)装置(GPC-104型,管柱:将3根昭和电工公司制造的LF-604与KF-602结合而成的管柱,展开溶剂:四氢呋喃),测定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结果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9,700,数量平均分子量(Mn)为5,700,Mw/Mn为1.70。再者,在本合成例中,可将各单量体的装入比(质量比)、与源自所获得的作为粘合剂的聚合物中的各单量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比(质量比)视为实质上相同(在以下的合成例中也相同)。
<合成例5>聚合物(C-2-2)的合成
在包括冷却管及搅拌机的烧瓶中,装入丙二醇单甲醚200质量份,并使温度上升到80℃。在同一温度下,历时3小时滴加丙二醇单甲醚10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100质量份、及2,2'-偶氮异丁腈5质量份的混合溶液,滴加后保持温度并进行3小时聚合。其后,使反应溶液的温度升温到100℃~120℃,进而进行2小时反应。冷却后,投入丙二醇单甲醚25质量份、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116质量份、及催化剂量的二甲基苄胺,升温到110℃并进行9小时反应,由此获得包含聚合物(C-2-2)的溶液(聚合物溶液[C-2-2]:固体成分浓度为40质量%)。针对所获得的聚合物(C-2-2),与合成例4同样地对分子量进行测定,结果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15,100,数量平均分子量(Mn)为7,000,Mw/Mn为2.16。
<合成例6>聚合物(C-2-3)的合成
在包括冷却管及搅拌机的烧瓶中,装入丙二醇单甲醚200质量份,并使温度上升到80℃。在同一温度下,历时3小时滴加丙二醇单甲醚20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67质量份、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33质量份、及2,2'-偶氮异丁腈5质量份的混合溶液,滴加后保持温度并进行3小时聚合。其后,使反应溶液的温度升温到100℃~120℃,进而进行3小时反应。冷却后,投入丙二醇单甲醚28质量份、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119质量份、及催化剂量的二甲基苄胺,升温到110℃并进行30小时反应,由此获得包含聚合物(C-2-3)的溶液(聚合物溶液[C-2-3]:固体成分浓度为40质量%)。针对所获得的聚合物(C-2-3),与合成例4同样地对分子量进行测定,结果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17,000,数量平均分子量(Mn)为7,700,Mw/Mn为2.21。
<合成例7>聚合物(C-2-4)的合成
在包括冷却管及搅拌机的烧瓶中,装入2,2-偶氮双异丁腈5质量份、3-甲氧基丙酸甲酯140质量份、及丙二醇单甲醚60质量份,进而装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32质量份、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4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苄基酯11质量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3质量份及甲基丙烯酸14质量份,进行氮气置换后,在缓慢地进行搅拌的同时使溶液的温度上升到80℃。在所述温度下保持5小时并进行聚合,由此获得包含聚合物(C-2-4)的溶液(聚合物溶液[C-2-4]:固体成分浓度为35质量%)。针对所获得的作为粘合剂的聚合物,与合成例4同样地对分子量进行测定,结果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9,500,数量平均分子量(Mn)为5,800,Mw/Mn为1.64。
<合成例8>聚合物(C-2-5)的合成
在包括冷却管及搅拌机的烧瓶中,装入丙二醇单甲醚600质量份、丙二醇甲基乙基乙酸酯20质量份,并使温度上升到80℃。在同一温度下,历时3小时滴加丙二醇单甲醚100质量份、丙二醇甲基乙基乙酸酯6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41质量份、甲基丙烯酸苄基酯8质量份、苯乙烯8质量份、N-苯基马来酰亚胺21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17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4质量份、及2,2'-偶氮异丁腈8质量份的混合溶液,滴加后保持温度并进行3小时聚合。其后,使反应溶液的温度升温到100℃~120℃,进而进行1小时反应。冷却后,投入丙二醇单甲醚20质量份、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41质量份、及催化剂量的二甲基苄胺,升温到110℃并反应12小时,由此获得包含聚合物(C-2-5)的溶液(聚合物溶液[C-2-5]:固体成分浓度为35质量%)。针对所获得的聚合物(C-2-5),与合成例4同样地对分子量进行测定,结果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16,000,数量平均分子量(Mn)为5,800,Mw/Mn为2.76。
<合成例9>分散剂(β)的合成
依照文献(《大分子(Macromolecules)》(1992,25,p5907-5913))中记载方法,使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45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5质量份、PME-200(甲氧基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及CH2=C(CH3)COO(C2H4O)n-CH3(n≒4)所表示的化合物)30质量份一起进行聚合,获得包含无规共聚物的反应溶液。继而,使用甲醇对反应溶液进行急冷,对所获得的反应溶液,利用7质量%的碳酸氢钠水溶液、继而利用水进行清洗。其后,对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PGMEA)进行溶媒置换,由此以产率80质量%获得包含分散剂(β)的分散剂溶液[β]。所获得的分散剂(β)的胺值为160mgKOH/g,Mw为9500,Mw/Mn为1.21,分散剂溶液[β]的固体成分量为39.6质量%。
以下,示出所使用的各成分。
·化合物(A-1)
国际公开第2017/169819号段落[0037]中作为化合物No.1而记载的下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12]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241
·化合物(A-2)
国际公开第2017/169819号段落[0037]中作为化合物No.2而记载的下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13]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242
·化合物(A-3)
国际公开第2017/169819号段落[0037]中作为化合物No.8而记载的下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14]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243
·化合物(A'-1)
日本专利第4818458号段落[0035]中作为化合物No.26而记载的下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15]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251
·化合物(A'-2)
下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艳佳固(Irgacure)OXE01”(巴斯夫(BASF)公司制造)
[化16]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252
·化合物(A'-3)
日本专利特开2014-227533号段落[0017]中作为化合物No.5而记载的下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17]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253
·化合物(B-1)
国际公开第2014/021023号段落[0076]的左侧最下段记载的下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18]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254
·化合物(B-2)
国际公开第2014/021023号段落[0076]的右侧最下段记载的下述式所表的化合物
[化19]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261
·化合物(B-3)
国际公开第2014/021023号段落[0077]的最上段记载的下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20]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262
·化合物(B'-1)
下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易路诺斯(Irganox)1010”(巴斯夫(BASF)公司制造)
[化21]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263
·聚合性化合物(C-1-1)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与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的混合物(C-1-1)“卡亚拉得(KAYARAD)DPHA”(日本化药公司制造)
·聚合物(C-2-1)~聚合物(C-2-5)
所述合成例4~合成例8中所获得的聚合物(C-2-1)~聚合物(C-2-5)
·溶媒(D-1)
环戊酮(cyclopentanone,CPN)
·溶媒(D-2)
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Prop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 Acetate,PGMEA)
·色素(E-1-1)~色素(E-1-2)
所述合成例1~合成例2中所获得的酞菁系色素(E-1-1)~酞菁系色素(E-1-2)
·色素(E-1-3)
日本专利特开平05-25177号的实施例1中记载的酞菁系色素(E-1-3)(极大吸收波长692nm)
·色素(E-2-1)
所述合成例3中所获得的氧化钨铯(E-2-1)
·分散剂溶液[α]
毕克化学(BYK-Chemie)公司制造的“BYK-LPN6919”(固体成分浓度为60质量%,胺值120mgKOH/g)
·分散剂溶液[β]
所述合成例9中所获得的分散剂溶液[β]
·添加剂(F-1)
氟系表面活性剂“FTX-218D”(耐奥斯(NEOS)公司制造)
·添加剂(F-2)
作为反应调整剂的多官能硫醇“卡伦兹(karenz)MT PEI”(昭和电工公司制造)
所述合成例中并未记载的成分以及未记载商品名的成分均是使用市售品或利用已知的方法来合成的化合物。
[制备例1]颜料分散液(分散液[E-2-1])的制备
准备氧化钨铯(E-2-1)25.00质量份、分散剂溶液[α]13.30质量份、及作为溶媒(分散介质)的CPN 61.70质量份。将这些与直径0.1mm的氧化锆珠粒2,000质量份一起填充到容器中,利用涂料振荡器进行分散,由此获得平均粒径(D50)为19nm的分散液[E-2-1]。再者,平均粒径是使用光散射测定装置(德国ALV公司的“ALV-5000”)并利用动态光散射(DynamicLight Scattering,DLS)法来进行测定。
[制备例2]颜料分散液(分散液[E-2-2])的制备
除了将分散剂溶液变更为分散剂溶液[β]20.20质量份、将溶媒变更为CPN 54.80质量份以外,与制备例1同样地获得平均粒径为19nm的分散液[E-2-2]。
[制备例3]色素溶液(溶液[E-1-1]等)的制备
在容器中量取色素(E-1-1)7.00质量份、及作为溶媒的CPN 93.00质量份,利用搅拌机进行混合。使用0.2μm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制过滤器,在0.05MPa的一定加压条件下对所获得的溶液进行加压过滤,获得包含色素(E-1-1)的溶液[E-1-1]。
另外,除了代替色素(E-1-1)而使用色素(E-1-2)或色素(E-1-3)以外,利用相同的方法,获得溶液[E-1-2]及溶液[E-1-3]。
[制备例4]表面活性剂溶液(溶液[F-1])的制备
在容器中量取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剂(F-1)5.00质量份、及作为溶媒的CPN95.00质量份,利用搅拌机进行混合,由此获得包含表面活性剂的溶液[F-1]。
[制备例5]反应调整剂溶液(溶液[F-2])的制备
在容器中量取作为反应调整剂的添加剂(F-2)5.00质量份、及作为溶媒的CPN95.00质量份,利用搅拌机进行混合,由此获得包含反应调整剂的溶液[F-2]。
[制备例6]抗氧化剂溶液(溶液[B-1]等)的制备
在容器中量取化合物(B-1)5.00质量份、及作为溶媒的CPN 95.00质量份,利用搅拌机进行混合,由此获得包含化合物(B-1)的溶液[B-1]。
另外,除了代替化合物(B-1)而使用化合物(B-2)、化合物(B-3)或化合物(B'-1)以外,利用相同的方法获得溶液[B-2]、溶液[B-3]及溶液[B'-1]。
[实施例1]
在容器中量取化合物(A-1)1.6质量份、
溶液[B-1]4.3质量份、
聚合性化合物(C-1-1)8质量份、
溶液[C-2-1]22.9质量份、
溶媒(D-1)17.5质量份、
溶液[E-1-1]21.1质量份、
分散液[E-2-1]16.6质量份、
溶液[F-1]1.6质量份、及
溶液[F-2]6.4质量份,
利用搅拌机进行混合。使用0.5μm的PTFE(聚四氟乙烯)制过滤器,在0.05MPa的一定加压条件下对所述混合物约100mL进行加压过滤,由此获得实施例1的硬化性组合物。
[实施例2~实施例17、比较例1~比较例4]
除了如表1、表2所示那样设置所调配的各成分的种类及调配量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实施例2~实施例17及比较例1~比较例4的各硬化性组合物。(A)成分、(A')成分、(C-1)成分及(D)成分以外的成分是在溶液或分散液的状态下调配,在表1、表2中,示出溶液或分散液的调配量。在表1、表2中,以溶液或分散液的形式调配的成分是由大括号[]表示。另外,在实施例1、实施例11、实施例14、实施例15、实施例20及比较例1的硬化性组合物中,还一并示出粘合剂的平均聚合性双键当量。
[评价]
使用所获得的各硬化性组合物,进行以下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表2中。
利用旋涂法以成为规定膜厚的方式将各硬化性组合物涂布于玻璃基板上。其后,将涂膜在100℃下加热120秒,利用i射线步进机以成为500mJ/cm2的方式进行曝光。继而,在220℃下加热300秒,由此在玻璃基板上制作平均膜厚为3.0μm的遮蔽膜。再者,膜厚是利用触针式阶差计(大和科学公司的“阿尔法阶差(Alpha-Step)IQ”)进行测定。其次,使用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公司的“V-7300”),以玻璃基板对比对在所述玻璃基板上所制作的遮蔽膜的各波长区域中的透过率进行测定。根据所获得的光谱,按照以下那样的评价基准进行评价。
(紫外光遮蔽性)
算出350nm-395nm的平均透过率。在平均透过率小于30%的情况下,推断为在用作光学滤光片时,具有高的噪声遮蔽功能,因此实用性高。另外,关于所述平均透过率,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A:小于25%
B:25%以上且小于30%
C:30%以上
(可见光透过性)
算出430nm-600nm的平均透过率。在平均透过率小于80%的情况下,用作光学滤光片时的感度降低。另外,关于所述平均透过率,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A:85%以上
B:80%以上且小于85%
C:小于80%
(红外线遮蔽性1)
求出700nm-900nm的范围中的透过率连续为20%以下的范围。在连续为20%以下的范围为40nm以上的情况下,推断为在用作光学滤光片时,具有高的噪声遮蔽功能,因此实用性高。另外,关于所述红外线遮蔽范围,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A:55nm以上
B:40nm以上且小于55nm
C:小于40nm
(红外线遮蔽性2)
算出900nm-1200nm的平均透过率。在平均透过率小于45%的情况下,推断为在用作光学滤光片时,具有高的噪声遮蔽功能,因此实用性高。另外,关于所述平均透过率,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A:小于32%
B:32%以上且小于45%
C:45%以上
(260℃耐热性)
对于在所述玻璃基板上所制作的遮蔽膜,使用加热板在260℃下加热300秒,使用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公司的“V-7300”),以玻璃基板对比对加热前后的各波长区域中的透过率进行测定。此时,将所制作的红外线遮蔽膜的700nm-800nm的范围中透过率最低的波长下的吸光度设为(α1)、将同一波长下的260℃的加热后的吸光度设为(α2),并设为吸光度保持率=100×(α1)/(α2),按照以下基准评价260℃的耐热性。在保持率为80%以上的情况下,推断为在用作遮蔽膜时,通过与保护膜等并用,可维持高的耐热性,实用性高。
A:保持率为90%以上
B:保持率为80%以上且小于90%
C:保持率小于80%
(缺陷抑制性1)
利用旋涂法将各硬化性组合物涂布于硅基板上,使所述涂膜硬化,形成膜厚约1μm的硬化膜(遮蔽膜)。使用缺陷/异物检查装置(科磊天科(KLA-Tencor)公司的“KLA 2351”),测定硬化膜的缺陷密度(Defect density)。可判断为所述缺陷密度的值越小,缺陷抑制性越高。再者,所谓缺陷,是指尺寸为1μm以上的检测点。基于所述缺陷密度,按照以下基准评价缺陷抑制性。
A:10/cm2以下
B:超过10/cm2且50/cm2以下
C:超过50/cm2
(缺陷抑制性2)
将各硬化性组合物在5℃下保管1个月后,利用旋涂法涂布于硅基板上,使所述涂膜硬化,形成膜厚约1μm的硬化膜(遮蔽膜)。使用缺陷/异物检查装置(科磊天科(KLA-Tencor)公司的“KLA 2351”),测定硬化膜的缺陷密度(Defect density)。可判断为所述缺陷密度的值越小,缺陷抑制性越高。再者,所谓缺陷,是指尺寸为1μm以上的检测点。基于所述缺陷密度,按照以下基准评价缺陷抑制性。
A:10/cm2以下
B:超过10/cm2且50/cm2以下
C:超过50/cm2
(耐溶剂性)
使用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公司的“V-7300”),以玻璃基板对比对使用实施例1、实施例11、实施例14、实施例15、实施例20及比较例1的各硬化性组合物在所述玻璃基板上制作的遮蔽膜的在丙酮溶液中浸渍前后的各波长区域中的透过率进行测定。此时,将所制作的遮蔽膜的700nm-800nm的范围中透过率最低的波长下的透过率设为(T1),将同一波长下的丙酮浸渍后的吸光度设为(T2),并设为透过率变化=|(T1)-(T2)|,按照以下基准评价耐溶剂性。推断为透过率变化越小,在用作遮蔽膜时,实用性越高。
A:透过率变化为1%以下
B:透过率变化超过1%且为5%以下
C:透过率变化超过5%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311
Figure BDA0002682036870000321
如表1、表2所示那样,得知可由实施例1~实施例17的硬化性组合物形成接近可见光区域的紫外线的遮蔽性、可见光透过性及耐热性良好、且异物等缺陷少的光学滤光片。另外,得知由实施例1~实施例17的硬化性组合物形成的光学滤光片的红外线遮蔽性也良好。
另一方面,为由比较例1~比较例4的硬化性组合物形成的光学滤光片的紫外线遮蔽性、耐热性及缺陷抑制性的至少一个差的结果。具体而言,在使用不具有键结有硝基的咔唑骨架的化合物(A'-1)来代替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即(A)成分的比较例1~比较例2中,为紫外线遮蔽性等低的结果。在使用化合物(A'-3)来代替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即(A)成分的比较例3中,为耐热性低的结果。化合物(A'-3)虽具有键结有硝基的咔唑骨架,但不具有肟酯结构。认为通过使用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可发挥所形成的光学滤光片的紫外线遮蔽性及耐热性。另外,在虽包含(A)成分但不含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即(B)成分的比较例4中,为缺陷抑制性低的结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硬化性组合物可作为固体摄像元件等光学传感器的光学滤光片的形成材料等而适宜地使用。

Claims (12)

1.一种硬化性组合物,含有:
下述式(1)所表示的第一化合物、
下述式(2)所表示的第二化合物、
包含具有聚合性基的化合物的粘合剂、以及
溶媒,
Figure FDA0002682036860000011
式(1)中,R1、R2及R3分别独立地为碳数1~30的一价有机基;R4及R5分别独立地为碳数1~30的一价有机基或卤素原子;a及b分别独立地为0~3的整数;在a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R4可相同也可不同;在b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R5可相同也可不同,
Figure FDA0002682036860000012
式(2)中,A为由一个或多个五元环或六元环构成的环结构;R6为卤素原子、羟基、硝基或碳数1~40的一价有机基;R7为*-CO-、*-COO-、*-SCO-、*-COS-、*-S-COO-、*-CONH-、*-NHCO-、或*-NHCOO-,*表示与氧原子的键结位置;R8为碳数1~20的一价有机基;c为0~4的整数;d为1~3的整数;e为1~10的整数;在e为1的情况下,X为一价有机基,在e为2以上的情况下,X为e价的连结基;在R6、R7或R8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R6、多个R7或多个R8可相同也可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化性组合物,其用于光学滤光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化性组合物,进而含有:在650nm以上且9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第一色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色素包含酞菁系色素、花青系色素、吡咯并吡咯系色素、萘酞菁系色素、二亚铵系色素、偶氮系色素、方酸内鎓系色素或这些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色素包含下述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2682036860000021
式(3)中,多个Ra分别独立地为具有取代基或未经取代的烷基、或者具有取代基或未经取代的芳基;多个Rb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烷基;多个Rb可彼此键结而与这些所键结的碳链一起形成芳香环;M为两个氢原子、二价的金属原子、或者三价或四价的金属原子的衍生物;多个n分别独立地为3~6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化性组合物,进而含有:在超过900nm且2,0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第二色素。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化合物中的式(1)中的R1为具有取代基或未经取代的烃基。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化合物中的式(2)中的R7为*-COO-、*-COS-、或*-CONH-,*表示与氧原子的键结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粘合剂包含聚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溶媒包含具有环状结构的化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化性组合物,进而含有:具有苯硫基骨架及肟酯结构的化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化性组合物,进而含有:下述式(4)所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2682036860000022
式(4)中,A'为由一个或多个五元环或六元环构成的环结构;R6'为卤素原子、羟基、硝基或碳数1~40的一价有机基;c'为0~4的整数;d'为1~3的整数;e'为1~10的整数;在e'为1的情况下,X'为一价有机基,在e'为2以上的情况下,X'为e'价的连结基;在R6'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R6'可相同也可不同。
CN202010965217.1A 2019-09-17 2020-09-15 硬化性组合物 Pending CN1125268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7949 2019-09-17
JP2019167949A JP2021047216A (ja) 2019-09-17 2019-09-17 硬化性組成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26821A true CN112526821A (zh) 2021-03-19

Family

ID=74878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65217.1A Pending CN112526821A (zh) 2019-09-17 2020-09-15 硬化性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47216A (zh)
KR (1) KR20210032914A (zh)
CN (1) CN112526821A (zh)
TW (1) TW20211297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15025A (ja) * 2008-07-04 2010-01-21 Adeka Corp 特定の光重合開始剤を含有する感光性組成物
JP5849011B2 (ja) 2012-04-24 2016-01-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ソルダーレジスト組成物、硬化膜、および硬化膜の製造方法
JP2015163671A (ja) * 2013-12-13 2015-09-10 株式会社Adeka ラジカル重合性組成物
JP6547736B2 (ja) * 2014-03-14 2019-07-24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感光性導電フィルム
JP2016038569A (ja) * 2014-08-05 2016-03-22 株式会社Adeka 感光性組成物
JP6401982B2 (ja) * 2014-09-10 2018-10-10 株式会社Adeka 潜在性添加剤及び感光性組成物
JP2017008219A (ja) * 2015-06-23 2017-01-12 株式会社Adeka 組成物
JP6341351B1 (ja) * 2016-09-16 2018-06-13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817805B2 (ja) * 2016-12-19 2021-01-20 株式会社Dnpファインケミカル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樹脂組成物、色材分散液、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表示装置
CN110494501B (zh) * 2017-04-07 2022-04-19 山本化成株式会社 酞菁系化合物、及其用途
JP6922361B2 (ja) * 2017-04-07 2021-08-18 Jsr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用組成物、赤外線遮蔽膜及び固体撮像素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2973A (zh) 2021-04-01
JP2021047216A (ja) 2021-03-25
KR20210032914A (ko) 2021-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0336B (zh) 含有有機著色顏料與紅外線吸收色素之顏料分散液、著色樹脂組成物及光學濾光片
CN111801606B (zh) 光学滤波器、照相机模块及电子设备
KR20160013124A (ko) 적외선 차광 조성물, 적외선 차광층, 적외선 차단 필터, 카메라 모듈
TWI756436B (zh) 環境光感測器用光學濾波器、環境光感測器以及電子機器
KR102558721B1 (ko) 고체 촬상 소자용 조성물, 적외선 차폐막 및 고체 촬상 소자
CN106019845B (zh) 着色感光树脂组合物、彩色滤光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TWI788530B (zh) 紅外線吸收組成物
JP2018120097A (ja)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その用途
TWI788298B (zh) 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膜、彩色濾光片、固態攝影元件、紅外線感測器、硬化膜的製造方法及彩色濾光片的製造方法
CN112526821A (zh) 硬化性组合物
CN112789526B (zh) 光学传感器用组合物
JP2022022070A (ja) 近赤外線吸収性色素、および近赤外線吸収性組成物
JP2022067588A (ja) 近赤外線吸収性色素、近赤外線吸収性組成物、および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
JP7438322B2 (ja) 着色組成物、着色硬化膜の製造方法、着色硬化膜、カラーフィルタ、有機el表示装置
JP7407268B2 (ja) 光学素子、赤外線センサー、固体撮像素子、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7426472B2 (ja) 感光性組成物、硬化膜、カラーフィルタ、遮光膜、光学素子、固体撮像素子、赤外線センサ、ヘッドライトユニット
TWI751314B (zh) 固體攝像元件用組成物及固體攝像元件用紅外線遮蔽膜的形成方法
JP6852571B2 (ja) 固体撮像素子用分散液、その製造方法、固体撮像素子用硬化性組成物、赤外線遮蔽膜及び固体撮像素子
JP2022096687A (ja) 赤外線吸収性組成物および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
JP2024025600A (ja) 樹脂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膜、光学フィルタ、赤外線カメラ、固体撮像素子、赤外線センサ、及び積層体
JP2022001632A (ja) 近赤外線吸収顔料および近赤外線吸収性組成物
KR20170110855A (ko)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컬러필터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