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9658A - 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 Google Patents

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9658A
CN112519658A CN202011402253.3A CN202011402253A CN112519658A CN 112519658 A CN112519658 A CN 112519658A CN 202011402253 A CN202011402253 A CN 202011402253A CN 112519658 A CN112519658 A CN 112519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ing module
module
buffer
buffering
coll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022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洪芝
贾永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Eromei Roa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Eromei Roa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Eromei Roa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Eromei Roa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022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196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19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965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9/00Arrangement of road signs or traffic signals; Arrangements for enforcing caution
    • E01F9/60Upright bodies, e.g. marker posts or bollards; Supports for road signs
    • E01F9/658Upright bodies, e.g. marker posts or bollards; Supports for road sign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fixing
    • E01F9/662Upright bodies, e.g. marker posts or bollards; Supports for road sign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fixing mounted on vehicles, e.g. service vehicles; Warning vehicles travelling along with road-maintenance, e.g. remotely control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及防撞缓冲车,通过设置成多个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缓冲模组,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之间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用于将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翻转至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上侧,在不需要使用时,通过转动机构将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翻转至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上侧,可将水平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缓冲模组转换成垂直模式,再利用缓冲车上的油缸驱动装置驱动防撞装置转动90°,即可将缓冲模组依次装入后车斗中,可减少风阻以及杜绝限高情况。

Description

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撞缓冲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背景技术
道路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需在施工位置后方放置防撞车。现有的防撞车包括车体和设于车体尾部的防撞装置。防撞车作业时,油缸驱动装置驱动防撞装置翻转至水平状态,当后方车辆与缓冲车发生撞击时,防撞装置对移动车体提供缓冲,减少对施工人员的伤害,作业完成后,防撞装置翻转至与车身垂直的位置上。
但是,现有防撞装置防撞能力有限,缓冲稳定性和吸能效果一般,并且作业完成后防撞装置翻转至与车身垂直的位置上,导致防撞车在行驶或停放时均受到较大的风阻,容易侧翻,造成车辆损坏,另外遇到限高时无法通过。因此,亟需对现有防撞装置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
本申请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撞缓冲车。
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包括多个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缓冲模组,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之间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用于将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翻转至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上侧。
如上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所述转动机构设于所述缓冲模组左右两侧,且其一端与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铰接,另一端与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铰接。
如上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所述转动机构的上端与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铰接,下端与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铰接。
如上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侧壁共设置有多个呈平行设置的所述转动机构。
如上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所述缓冲模组侧壁上设有上铰接座,位于所述上铰接座下侧设有下铰接座;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前端与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上的上铰接座铰接、后端与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上的所述下铰接座铰接的连接杆。
如上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所述缓冲模组侧壁上设有止转部,所述止转部用于防止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通过所述转动机构翻转至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前侧。
如上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所述连接杆为伸缩结构。
如上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所述缓冲模组前侧中部设有铰接挂钩、后侧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铰接凸起,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上的所述铰接挂钩可挂接于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上的所述铰接凸起上。
如上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所述缓冲模组的数量为3-5个。
防撞缓冲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后端设有上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所述防撞缓冲车还包括设于所述车体上且可往复驱使所述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相对所述车体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转动至水平状态或垂直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通过设置成多个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缓冲模组,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之间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用于将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翻转至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上侧,在不需要使用时,通过转动机构将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翻转至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上侧,可将水平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缓冲模组转换成垂直模式,再利用缓冲车上的油缸驱动装置驱动防撞装置转动90°,即可将缓冲模组依次装入后车斗中,可减少风阻以及杜绝限高情况。
2、本申请的防撞缓冲车,在车体后端设置有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可将缓冲模组依次装入后车斗中,减少风阻以及杜绝限高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防撞缓冲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驱动装置5驱动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翻转至垂直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转动机构6将位于后侧的缓冲模组1翻转至位于前侧的缓冲模组1上侧,以及驱动装置5驱动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翻转至垂直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位于后侧的缓冲模组1相对位于前侧的缓冲模组1往左侧转动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的右视图。
图7是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缓冲单元10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中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7中Ⅱ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撞模组4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撞模组4隐藏后壳体402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撞模组4的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4所示,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包括多个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缓冲模组1,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1之间设有转动机构6,所述转动机构6用于将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翻转至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侧。
本申请通过设置成多个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缓冲模组1,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1之间设有转动机构6,所述转动机构6用于将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翻转至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侧,在不需要使用时,通过转动机构6将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翻转至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侧,可将水平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缓冲模组1转换成垂直模式,再利用缓冲车上的油缸驱动装置驱动防撞装置转动90°,即可将缓冲模组1依次装入后车斗中,可减少风阻以及杜绝限高情况。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6设于所述缓冲模组1左右两侧,且其一端与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铰接,另一端与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铰接。通过在缓冲模组1两侧均设置有转动机构6,可将位于后侧的缓冲模组1转到位于前侧缓冲模组1的上侧,再通过缓冲车上的驱动装置5将缓冲模组转入车斗内。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6的上端与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铰接,下端与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铰接。由于缓冲模组1之间的相抵设置,将转动机构沿后下往前上方向设置,即可将位于后侧的缓冲模组1翻转至位于前侧的缓冲模组上侧,反之则不能。
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1侧壁共设置有多个呈平行设置的所述转动机构6。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侧均两个缓冲模组1之间均设置有两个转动机构,通过此设计可防止位于后侧的缓冲模组1沿铰接处往前侧或后侧转动。
优选的,所述缓冲模组1侧壁上设有上铰接座12,位于所述上铰接座12下侧设有下铰接座13;所述转动机构6包括前端与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的上铰接座12铰接、后端与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的所述下铰接座13铰接的连接杆61。通过连接杆61分别与相邻两侧的缓冲模组1铰接,可实现将后侧缓冲模组翻转至前侧缓冲模组上侧。
优选的,所述缓冲模组1侧壁上设有止转部14,所述止转部14用于防止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通过所述转动机构6翻转至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前侧。设置止转部的目的是当后侧缓冲模组转到前侧缓冲模组时,可避免后侧的缓冲模组继续向前转动到前侧的缓冲模组前端,影响收折效果。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61为伸缩结构。通过将连接杆61设置成伸缩模式,可在后侧缓冲模组转动到前侧缓冲模组上侧时,下降到前侧缓冲模组上端,利于收纳。
优选的,所述缓冲模组1前侧中部设有铰接挂钩71、后侧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铰接凸起72,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的所述铰接挂钩71可挂接于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的所述铰接凸起72上。通过此设计,可在后侧的缓冲模组1与前侧的缓冲模组1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后侧缓冲模组的铰接挂钩71挂在前侧缓冲模组的铰接凸起72上,使两者保持同一水平面上,通过由于是挂接,不影响翻转机构将两者转动。
优选的,所述缓冲模组1的数量为3-5个。本申请将缓冲装置设置成多个,被撞后只需将损坏的缓冲模组局部更换即可,无需将缓冲装置整体更换,提高了维修效率以及降低了成本。
优选的,缓冲模组1由前向后依次铰接,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1中,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可相对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往左侧或右侧转动。
现有技术中,当后方车辆不是正中撞向防撞装置,而是撞击在防撞装置左侧或右侧时,只有一边的防撞装置起到效果,防撞效果下降,不能起到很好缓冲保护效果。本申请通过设置多个前向后依次铰接的缓冲模组1,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1中,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可相对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往左侧或右侧转动,通过此设计,当后方车辆没有沿正中撞向缓冲模组时,后侧的缓冲模组相对前侧铰接的缓冲模组往撞击位置侧转动,通过自适应撞击车辆位置进行调整缓冲角度,达到保护后方车辆的目的,起到很好缓冲保护作用。
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1的中部通过铰接机构7铰接。本申请的缓冲模组1中部进行铰接,当撞击方向再缓冲模组1左侧时,后侧的缓冲模组相对前侧的缓冲模组往左侧转动,以适应撞击的位置调整,将撞击力传递到整个缓冲装置,避免只有左边的缓冲装置起到缓冲效果,当撞击方向在右边原理相同。
优选的,所述铰接机构7包括设于所述缓冲模组1前侧中部的铰接挂钩71,以及设于所述缓冲模组1后侧中部向上凸起的铰接凸起72,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的所述铰接挂钩71铰接在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的所述铰接凸起72上。通过在缓冲模组1后侧设置铰接凸起72,在缓冲模组1前侧设置铰接挂钩71,使得后侧的缓冲模组1与前侧缓冲模组1之间铰接,可向左右两边转动,以适应撞击角度。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铰接机构7包括设于所述缓冲模组1后侧中部的铰接挂钩71,以及设于所述缓冲模组1前侧中部向上凸起的铰接凸起72,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的所述铰接挂钩71铰接在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的所述铰接凸起72上。通过此设计使得后侧的缓冲模组1与前侧缓冲模组1之间铰接,可向左右两边转动,以适应撞击角度。
优选的,所述缓冲模组1前侧端面和/或后侧端面设有弧形部15。优选缓冲模组1前端面和后端面任一设有弧形部,通过此弧形部可使得后侧的缓冲模组1与前侧缓冲模组1之间铰接,可向左右两边转动,以适应撞击角度。
优选的,所述弧形部15的弧度为100°-120°。当此范围可避免最后的缓冲模组1转动至与车体垂直。
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1的左右两侧壁上设置有转动机构6,所述转动机构6用于弹性限位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相对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转动。通过设置转动机构6可保持后侧的缓冲模组1在前侧缓冲模组1的正后方,避免未撞击时先产生偏移,同时转动机构6为弹性结构,在后方车辆撞击时,能够适应撞击时的偏移量,起到弹性缓冲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缓冲模组1侧壁上设有上铰接座12和下铰接座13;所述转动机构6包括前端与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的上铰接座12铰接、后端与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的所述下铰接座13铰接的连接杆61,且所述连接杆61为伸缩结构。通过连接杆61将前缓冲模组1和后缓冲模组1之间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模组1数量为3-5个;本申请将缓冲装置设置成多个,被撞后只需将损坏的缓冲模组局部更换即可,无需将缓冲装置整体更换,提高了维修效率以及降低了成本。
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可相对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往左侧或右侧转动角度为5°-15°。通过此设计,可偏移一定角度,以适应撞击角度。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板3与所述缓冲模组1之间的防撞模组4,所述防撞模组4包括防撞壳体40,所述防撞壳体40内靠近所述安装板3侧设有前防撞组41,所述防撞壳体40内靠近所述缓冲模组1侧设有后防撞组42,所述前防撞组41和所述后防撞组42相对设置,当所述缓冲模组1往所述安装板3靠近时,所述后防撞组42带动所述缓冲模组1朝远离所述安装板3的方向移动,所述后防撞组42带动所述安装板3朝远离所述缓冲模组1的方向移动。
现有设计中,缓冲装置被后方车辆撞击后,容易向前波及油缸驱动装置,继而造成油缸驱动装置损坏,造成油缸驱动装置报废,增加了成本。本申请通过设置在缓冲模组1和安装板3之间设置防撞模组4,所述防撞模组4包括设置在安装板3侧的前防撞组41以及设置在缓冲模组1侧的后防撞组42,在缓冲模组1受到撞击时,缓冲模组1带动后防撞组42向安装板3和前防撞组41靠近,此时通过后防撞组42和前防撞组41之间的相斥作用,后防撞组42带动缓冲模组1朝远离安装板3的方向移动,后防撞组42带动安装板3朝远离缓冲模组1的方向移动,通过此设计避免缓冲模组1撞向安装板3,从而对油缸驱动装置进行保护,本申请通过设置防撞模组4能够起到后方车辆撞击时对油缸驱动装置起保护作用,避免油缸驱动装置因撞击损坏而报废,降低更换成本。
优选的,所述前防撞组41上设有前磁性件411,所述后防撞组42上设有后磁性件421,所述前磁性件411和所述后磁性件421相对端磁极相同并彼此相斥。本申请利用磁性材料同性相斥原理,分别在缓冲模组1和安装板3设置有后磁性件421和前磁性件411,想对面设置成相同的S极或N极,在缓冲模组1收到高速撞击时,缓冲模组1驱使后磁性件421向前磁性件411靠近,通过磁极同性相斥原理,后磁性件421提供相斥力,防止缓冲模组1撞上油缸驱动装置,进而对油缸驱动装置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前防撞组41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撞壳体40靠近所述安装板3侧上的前底座412,所述前底座412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前嵌槽,所述前磁性件411嵌设于所述前嵌槽内;通过设置前底座412,用于固定前磁性件411,优选前磁性件411嵌设在前底座412后,表面通过聚氨酯树脂进行密封包装,起到保护效果。
所述后防撞组42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撞壳体40靠近所述缓冲模组1侧上的后底座422,所述后底座422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后嵌槽,所述后磁性件421嵌设于所述后嵌槽内;通过设置后底座422,用于固定后磁性件421,优选后磁性件421嵌设在后底座422后,表面通过聚氨酯树脂进行密封包装,起到保护效果。
优选的,所述前底座412上共设有多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所述前嵌槽,所述前磁性件411共设置有多个并分别嵌设于多个所述前嵌槽内,且相邻2个所述前磁性件411的磁极相反;相邻磁铁的磁极相反,即对角磁铁的磁极相同,同为N极或S极,而另一对角磁铁的磁极相同,同位S极或N极,设计磁铁阵列方式排布和相邻磁铁的磁极相反,其优点是磁力较强,可稳固提供排斥力。
所述后底座422上共设有多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所述后嵌槽,所述后磁性件421共设置有多个并分别嵌设于多个所述后嵌槽内,且相邻2个所述后磁性件421的磁极相反;相邻磁铁的磁极相反,即对角磁铁的磁极相同,同为N极或S极,而另一对角磁铁的磁极相同,同位S极或N极,设计磁铁阵列方式排布和相邻磁铁的磁极相反,其优点是磁力较强,可稳固提供排斥力。
优选的,所述前防撞组41沿垂直方向共设置有多组,包括位于上侧的上前防撞组415、位于中间的中前防撞组416及位于下侧的下前防撞组417,所述上前防撞组415上的所述前底座412后侧设有朝前下侧倾斜的上前斜面413,所述前磁性件411呈倾斜设置在所述上前斜面413上,所述下前防撞组417上的所述前底座412后侧设有朝后下侧倾斜的下前斜面414,所述前磁性件411呈倾斜设置在所述下前斜面414上;
所述后防撞组42沿垂直方向共设置有多组,包括位于上侧并与所述上前防撞组415相对设置的上后防撞组425、位于中间并与所述中前防撞组416相对设置的中后防撞组426及位于下侧并与所述下前防撞组417相对设置的下后防撞组427,所述上后防撞组425上的所述后底座422前侧设有朝前下侧倾斜的上后斜面423,所述后磁性件421呈倾斜设置在所述上后斜面423上,所述下后防撞组427上的所述后底座422前侧设有朝后下侧倾斜的下后斜面424,所述后磁性件421呈倾斜设置在所述下后斜面424上。
将上前防撞组415和上后防撞组425均设置成向前下侧倾斜,在受到撞击时,可提供向前下侧方向的排斥力,避免因排斥力向上侧错位排斥开,将下前防撞组417和下后防撞组427均设置成向前下侧倾斜,在受到撞击时,可提供向前下侧方向的排斥力,避免因排斥力向下侧错位排斥开,通过此设计使得总排斥力方向先后侧,起到稳固排斥作用。
优选的,所述前防撞组41和所述后防撞组42均设置有多组并呈等间距间隔分布。本申请上侧设置2组前防撞组41和所述后防撞组42,中间设置3组前防撞组41和所述后防撞组42,下侧设置2组前防撞组41和所述后防撞组42,通过间隔设置的设计,能够提供稳定的排斥力。
优选的,所述防撞壳体40包括与所述安装板3连接的前壳体401、与所述缓冲模组1连接的后壳体402,以及连接于前壳体401和所述后壳体402间的中间壳体403,所述中间壳体403为柔性材料。通过将前防撞组41和所述后防撞组42分别固定在前壳体401和所述后壳体402内部,同时使用中间壳体403将前壳体401和所述后壳体402连接起来,通过将中间壳体403设计为柔性材料,可在发生碰撞时,给与缓冲空间,所述柔性材料可以为防水帆布或其他具有弹性材料。
优选的,所述防撞模组4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撞壳体40四周用于沿前后方向导向的导向组43,所述导向组43包括设于所述前壳体401上的前套管431、设于所述后壳体402上的后套管432以及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前套管431和所述后套管432内的导向杆433,所述前壳体401与所述导向杆433前端之间设有前复位件434,所述后壳体402与所述导向杆433后端之间设有后复位件435。通过设置导向组43起到横向导向作用,避免前壳体401和所述后壳体402错位,影响缓冲效果。
优选的,所述防撞壳体40内部还填充有液体。防撞壳体40为密闭容器,通过在其内部填充液体,起到了水阻效果,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及保护驱动装置5。
所述缓冲模组1内填充有多个中部为中空并用于吸收车辆碰撞时所产生能量的缓冲单元10,且位于前侧所述缓冲模组1内填充的所述缓冲单元10的内径尺寸小于位于后侧所述缓冲模组1内填充的所述缓冲单元10的内径尺寸。
本申请通过将缓冲装置设置成多个由前向后依次连接的缓冲模组1,每个缓冲模组1内部均填充有多个中部为中空的缓冲单元10,同时由前向后设置的缓冲模组1的缓冲单元10设置成,位于前侧缓冲模组1内缓冲单元10的内径尺寸小于位于后侧缓冲模组1内缓冲单元10的内径尺寸,利用梯度递增变化的多孔缓冲单元10,在高速撞击时,不仅建立了仿生柚子皮表皮多层复合的缓冲结构,同时也利用中空的多层分级结构,有效改善应力波的传递,增加了能量吸收能力,提高了缓冲装置的抗冲击和缓冲吸能效果,保障后方撞击车辆和防撞缓冲车的安全,同时将缓冲装置设置成多个,被撞后只需将损坏的缓冲模组1局部更换即可,无需将缓冲装置整体更换,提高了维修效率以及降低了成本。
优选的,所述缓冲单元10的横截面为内凹六边形,且同一所述缓冲模组1内部的多个所述缓冲单元10呈交错排列分布。采用负泊松比结构,将缓冲单元设置成交错排列分布的内凹六边形结构,通过依次排布的缓冲单元10共同吸收撞击能量,降低撞击峰值力。一方面,负泊松比结构能够约束内部缓冲材料的横向膨胀变形,提高撞击荷载沿夹周向的应力传递能力,更好的实现应力扩散,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泡缓冲单元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发生飞溅或者因结构性脆断而不能被完全压实,提高了缓冲单元的吸能能力;另一方面,缓冲单元能够为负泊松比机构提供侧向支撑,从而提高负泊松比骨架的竖向刚度,继而提高整个牺牲结构的承载能力。
优选的,同一所述缓冲模组1内部的多个所述缓冲单元10的横截面相同,并呈阵列排布。按照特定形式阵列排列,使得到的缓冲单元呈现各向同性,进而实现车辆撞击时良好的缓冲吸能效果。
优选的,所述缓冲单元10包括位于前后两侧的前连接部101和后连接部102、分别连接所述前连接部101和所述后连接部102上端并呈∨型的上凹部103,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前连接部101和所述后连接部102下端并呈∧型的下凹部104。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使结构在缓冲吸能的过程中,具有更加平稳的平台应力阶段,这一优势在高速冲击下尤为明显。
优选的,所述前连接部101和所述后连接部102的高度相同,所述上凹部103和所述下凹部104的宽度相同。有利于交错排布,形成相互连接,防止撞击时材料飞溅,沿竖向方向延伸变形,提供横向缓冲能力。
优选的,所述前连接部101和所述后连接部102高度大于所述上凹部103和所述下凹部104的宽度。可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能够很好的吸收能量。
优选的,由前向后依次连接的所述缓冲模组1内部的所述缓冲单元10的内径尺寸依次呈阶梯递增。利用梯度递增变化的多孔缓冲单元10,在高速撞击时,不仅建立了仿生柚子皮表皮多层复合的缓冲结构,同时也利用中空的多层分级结构,有效改善应力波的传递,增加了能量吸收能力,提高了缓冲装置的抗冲击和缓冲吸能效果,保障后方撞击车辆和防撞缓冲车的安全。
优选的,所述缓冲模组1包括模组外壳11;所述缓冲单元10为长条状,并沿左右方向和/或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模组外壳11内。使用时,将缓冲单元10依序交错层叠放入模组外壳11内,可将缓冲单元10沿左右方向横向放置,也可沿上下方向的竖向放置,当然也可横向和竖向的缓冲单元相隔依次放置,形成的缓冲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缓冲单元10材质为镁合金、铝合金、聚丙乙烯泡沫塑料、聚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或聚丙烯泡沫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具有质轻易变性的优点,可起到很好缓冲效果。
防撞缓冲车,包括车体2,所述车体2后端设有上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所述防撞缓冲车还包括设于所述车体2上且可往复驱使所述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相对所述车体2转动的驱动装置5,所述驱动装置5可驱动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转动至水平状态或垂直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由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缓冲模组(1),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1)之间设有转动机构(6),所述转动机构(6)用于将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翻转至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6)设于所述缓冲模组(1)左右两侧,且其一端与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铰接,另一端与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6)的上端与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铰接,下端与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缓冲模组(1)侧壁共设置有多个呈平行设置的所述转动机构(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模组(1)侧壁上设有上铰接座(12),位于所述上铰接座(12)下侧设有下铰接座(13);
所述转动机构(6)包括前端与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的上铰接座(12)铰接、后端与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的所述下铰接座(13)铰接的连接杆(6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模组(1)侧壁上设有止转部(14),所述止转部(14)用于防止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通过所述转动机构(6)翻转至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前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1)为伸缩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模组(1)前侧中部设有铰接挂钩(71)、后侧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铰接凸起(72),位于后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的所述铰接挂钩(71)可挂接于位于前侧的所述缓冲模组(1)上的所述铰接凸起(7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模组(1)的数量为3-5个。
10.防撞缓冲车,包括车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后端设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所述防撞缓冲车还包括设于所述车体(2)上且可往复驱使所述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相对所述车体(2)转动的驱动装置(5),所述驱动装置(5)可驱动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转动至水平状态或垂直状态。
CN202011402253.3A 2020-12-04 2020-12-04 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Withdrawn CN1125196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2253.3A CN112519658A (zh) 2020-12-04 2020-12-04 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2253.3A CN112519658A (zh) 2020-12-04 2020-12-04 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9658A true CN112519658A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97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02253.3A Withdrawn CN112519658A (zh) 2020-12-04 2020-12-04 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1965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6223A1 (zh) * 2020-12-04 2022-06-09 中山市易路美道路养护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式防撞缓冲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8957A (zh) * 2006-09-08 2008-03-12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折叠车顶
CN207842776U (zh) * 2018-01-26 2018-09-11 安徽省一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高速公路养护清障车辆的泡沫铝防撞缓冲模块
US20190330811A1 (en) * 2015-06-29 2019-10-31 Robert H. Roy Safety truck attachments, and methods of safety truck use
CN209870308U (zh) * 2019-04-25 2019-12-31 上海浦东公路养护建设有限公司 防撞箱连接机构
CN211713773U (zh) * 2019-10-23 2020-10-20 南通威而多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防撞缓冲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8957A (zh) * 2006-09-08 2008-03-12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折叠车顶
US20190330811A1 (en) * 2015-06-29 2019-10-31 Robert H. Roy Safety truck attachments, and methods of safety truck use
CN207842776U (zh) * 2018-01-26 2018-09-11 安徽省一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高速公路养护清障车辆的泡沫铝防撞缓冲模块
CN209870308U (zh) * 2019-04-25 2019-12-31 上海浦东公路养护建设有限公司 防撞箱连接机构
CN211713773U (zh) * 2019-10-23 2020-10-20 南通威而多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防撞缓冲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6223A1 (zh) * 2020-12-04 2022-06-09 中山市易路美道路养护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式防撞缓冲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11014B (zh) 抗冲击耐用型防撞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CN112519658A (zh) 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ES2377279T3 (es) Parachoques trasero para vehículo automóvil utilitario
CN112319342A (zh) 组合式防撞缓冲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CN112498211A (zh) 自适应防撞缓冲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CN112440855A (zh) 仿生型防撞缓冲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CN209975427U (zh) 一种防碰撞的市政道路安全防护栏
CN110258327B (zh) 跨海桥梁的柔性防撞护栏系统
CN110435578A (zh) 一种抗冲击且兼具防流石功能的汽车保险杠结构
CN113371149A (zh) 一种船舶碰撞损失减轻装置
CN210881985U (zh) 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
CN211032479U (zh) 一种带有缓冲机构的赛车用保险杠
CN219096637U (zh) 一种耐冲击汽车保险杠
CN217705724U (zh) 一种suv汽车保险杠
CN215758815U (zh) 一种可防撞码头结构
CN114151494A (zh) 一种新型换向吸能防撞装置
CN111660973B (zh) 汽车防撞梁
CN210151557U (zh) 一种大型桥梁卸力防撞设施
CN111719465A (zh) 一种组合式防撞护栏结构
CN218562191U (zh) 一种防撞墩
CN111236113A (zh) 一种可平滑转动的公路防撞护栏
CN216139954U (zh) 一种防撞的汽车保险杠
CN212175603U (zh) 一种可平滑转动的公路防撞护栏
CN216994220U (zh) 一种汽车防撞底盘
CN219710055U (zh) 一种市政桥梁墩柱防撞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