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1985U - 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1985U
CN210881985U CN201921361007.0U CN201921361007U CN210881985U CN 210881985 U CN210881985 U CN 210881985U CN 201921361007 U CN201921361007 U CN 201921361007U CN 210881985 U CN210881985 U CN 210881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column
connecting block
buffer layer
buff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610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洪芝
贾永力
杨刚
姜万双
陈玲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Eromei Roa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Eromei Roa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Eromei Roa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Eromei Roa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610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81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1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19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维护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包括连接框架,连接框架的后端连接有第三缓冲层、位于所述第三缓冲层后方的第一缓冲层、以及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包括上下间隔设于所述连接框架与第一缓冲层之间的第一防撞柱组和第二防撞柱组,所述第三缓冲层位于所述第一防撞柱组和第二防撞柱组之间,所述第一防撞柱组和第二防撞柱组均为“X”型连接支架以及连接在所述“X”型连接支架两侧的弧形辅助支架。在被破坏其向中部变形,能够防止变形后支架飞溅造成二次事故,提高本防撞装置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维护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预防后方的行驶车辆追尾,现有的道路施工作业车,其施工作业时,后方一般跟随一辆防撞缓冲车,保证道路施工作业车不会被道路上行驶的失控车辆误撞。防撞缓冲车后部装有防撞装置,该防撞装置包括一设于最后侧的防撞板,连接在防撞板上的支架以及位于防撞板前侧且间隙设置的防撞包。
在发生后车碰撞时,后车先撞在防撞板上,且推动防撞板,使支架破坏变形,最终撞到防撞包上形成多级缓冲从而达到保护的效果。但现有防撞装置上的支架一般采用直杆制成,其在被破坏变形过程中,会发生折断甚至被撞飞,被撞飞后的直杆容易造成二次事故,导致不必要的事故。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撞缓冲装置的支架在被撞后容易折断引起事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包括连接框架,还包括连接框架的后端连接有由吸能材料制成的第三缓冲层、位于所述第三缓冲层后方且与所述第三缓冲层间隔设置的第一缓冲层、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框架与第一缓冲层上的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包括上下间隔设于所述连接框架与第一缓冲层之间的第一防撞柱组和第二防撞柱组,所述第三缓冲层位于所述第一防撞柱组和第二防撞柱组之间,所述第一防撞柱组和第二防撞柱组均为“X”型连接支架以及连接在所述“X”型连接支架两侧的弧形辅助支架,所述弧形辅助支架包括连接在所述“X”型连接支架左侧的左弧形防撞杆和连接在所述“X”型连接支架右侧的右弧形防撞杆。
如上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所述左弧形防撞杆为中部朝向左侧弯曲的外弧形连接杆,所述右弧形防撞杆为中部朝右侧弯曲的外弧形连接杆。
如上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所述左弧形防撞杆和右弧形防撞杆均为为中部朝向“X”型连接支架弯曲的内弧形连接杆。
如上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所述连接框架的后侧面上靠近上左方设有第一连接块,在靠近上右方还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缓冲层相对所述连接框架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相对的第三连接块,和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相对设置的第四连接块,所述第一防撞柱组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另一端连接在第四连接块上的第一防撞柱、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块另一端连接在第三连接块上的第二防撞柱;
所述左弧形防撞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另一端连接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块上;所述右弧形防撞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连接块上。
如上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所述第一防撞柱和第二防撞柱的中部通过一连接件连接。
如上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所述第一防撞柱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的第一上防撞柱、一端连接在连接件与第一上防撞柱相对的另一侧上,另一端连接在第四连接块上的第一下防撞柱;
所述第二防撞柱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第二上防撞柱,一端连接在连接件与第二上防撞柱相对的另一侧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三连接块上的第二下防撞柱;
所述第一上防撞柱、第一下防撞柱、第二上防撞柱和第二下防撞柱在同一平面内。
如上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所述第一上防撞柱和第一下防撞柱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二上防撞柱和第二下防撞柱的轴线共线。
如上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所述第一缓冲层还包括安装框,所述第三连接块和第四连接块均设于所述安装框上。
如上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所述第一缓冲层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框内的防撞板,所述防撞板的后端表面上还设有向后凸设的缓冲波纹,且所述防撞板后端面上设有多个自上而下间距设置的所述缓冲波纹使所述防撞板的截面呈波浪形状。
如上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所述第三缓冲层为防撞包,且其横截面呈蜂窝状,所述防撞包与所述防撞板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向其内部凹陷形成的缓冲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其通过三个缓冲层来起到防撞缓冲的作用,在缓冲过程中,需要第二缓冲层被破坏之后才与第三缓冲层碰撞,故支架的形状以及连接方式将会导致其被破坏后的形变,若设计不当,可能在破坏过程中折断甚至会被撞飞,则会造成其他意外,如飞溅到后车或旁边造成二次伤害。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成X型支架,在被破坏其向中部变形,能够防止变形后支架飞溅造成二次事故,提高本防撞装置的安全性能。其不仅通过设置成X型支架,在被破坏其向中部变形,能够防止变形后支架飞溅造成二次事故,提高本防撞装置的安全性能。而且还在X型支架的两侧增加弧形防撞杆,进一步增加第二缓冲层的缓冲效果。而且,使得连接更为稳固,不易损坏,而且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防撞板的机构示意图;
图4为活动杆被拉伸状态(限位部与连接框架接触)的示意图;
图5为活动杆的收缩状态(限位部与连接框架不接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如图1至图3所示,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包括连接框架1,还包括连接框架1的后端连接有由吸能材料制成的第三缓冲层13、位于所述第三缓冲层13后方且与所述第三缓冲层13间隔设置的第一缓冲层11、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框架1与第一缓冲层11上的第二缓冲层12,所述第二缓冲层12包括上下间隔设于所述连接框架1与第一缓冲层11之间的第一防撞柱组和第二防撞柱组,所述第三缓冲层13位于所述第一防撞柱组和第二防撞柱组之间,所述第一防撞柱组和第二防撞柱组均为“X”型连接支架以及连接在所述“X”型连接支架两侧的弧形辅助支架,所述弧形辅助支架包括连接在所述“X”型连接支架左侧的左弧形防撞杆123和连接在所述“X”型连接支架右侧的右弧形防撞杆1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其通过三个缓冲层来起到防撞缓冲的作用,在缓冲过程中,需要第二缓冲层被破坏之后才与第三缓冲层碰撞,故支架的形状以及连接方式将会导致其被破坏后的形变,若设计不当,可能在破坏过程中折断甚至会被撞飞,则会造成其他意外,如飞溅到后车或旁边造成二次伤害。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成X型支架,在被破坏其向中部变形,能够防止变形后支架飞溅造成二次事故,提高本防撞装置的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其通过三个缓冲层来起到防撞缓冲的作用,在缓冲过程中,需要第二缓冲层被破坏之后才与第三缓冲层碰撞,故支架的形状以及连接方式将会导致其被破坏后的形变,若设计不当,可能在破坏过程中折断甚至会被撞飞,则会造成其他意外,如飞溅到后车或旁边造成二次伤害。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成X型支架,在被破坏其向中部变形,能够防止变形后支架飞溅造成二次事故,提高本防撞装置的安全性能。其不仅通过设置成X型支架,在被破坏其向中部变形,能够防止变形后支架飞溅造成二次事故,提高本防撞装置的安全性能。而且还在X型支架的两侧增加弧形防撞杆,进一步增加第二缓冲层的缓冲效果。而且,使得连接更为稳固,不易损坏,而且美观。
本方案中第一防撞柱组和第二防撞柱组的结构相同,仅连接位置的差别,故以下仅对第一防撞柱组的结构作详细描述。
该方案中,如图2所示,左右弧形辅助支架可为所述左弧形防撞杆123为中部朝向左侧弯曲的外弧形连接杆,所述右弧形防撞杆124为中部朝右侧弯曲的外弧形连接杆。
如图1所示,左右弧形辅助支架也可为所述左弧形防撞杆123和右弧形防撞杆124均为为中部朝向“X”型连接支架弯曲的内弧形连接杆。简单的结构有利于保持支架的连接稳定性,而且有利于增加第二缓冲层的缓冲效果。设置成弧度,也是为了控制在变形过程中,使其变形方向定向(优先朝弧形方向变形),防止随意变形导致折断等事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框架1的后侧面上靠近上左方设有第一连接块41,在靠近上右方还设有第二连接块42,所述第一缓冲层11相对所述连接框架1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41相对的第三连接块43,和与所述第二连接块42相对设置的第四连接块44,所述第一防撞柱组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41另一端连接在第四连接块44上的第一防撞柱121、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块42另一端连接在第三连接块43上的第二防撞柱122;
所述左弧形防撞杆12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41上另一端连接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块43上;所述右弧形防撞杆12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42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连接块44上。通过增加连接块,能够方便固定安装第一防撞柱组和第二防撞柱组、左弧形防撞杆123和右弧形防撞杆124,使得结构更简单,安装更方便。
另外,所述第一防撞柱121和第二防撞柱122的中部通过一连接件5连接。使两防撞柱相当于一整体,被破坏时一同变形,能够增大阻力,起到更好的缓冲效果。
而且,可直接采用两根较长交叉设置的防撞杆即可组成X型支架,但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一防撞柱121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41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件5上的第一上防撞柱121a、一端连接在连接件5与第一上防撞柱121a相对的另一侧上,另一端连接在第四连接块44上的第一下防撞柱121b;
所述第二防撞柱122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42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件5上第二上防撞柱122a,一端连接在连接件5与第二上防撞柱122a相对的另一侧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三连接块43上的第二下防撞柱122b;
所述第一上防撞柱121a、第一下防撞柱121b、第二上防撞柱122a和第二下防撞柱122b在同一平面内。相当于缩小了单根防撞杆的长度,从而进一步防止其被破坏过程中折断,而且中部均连接在连接件上,这样在变形过程中进一步受连接件的限制,能够更好的保护其在变形过程中不会折断飞溅。
为了进一步增加其缓冲能力,所述第一上防撞柱121a和第一下防撞柱121b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二上防撞柱122a和第二下防撞柱122b的轴线共线。
另外,所述第一缓冲层11还包括安装框11a,所述第三连接块43和第四连接块44均设于所述安装框11a上。
本方案中,所述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第三缓冲层均为由铝材合金材料制成的,利用其具有吸能性而且重量轻,强度高。满足本装置的使用。
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层11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框11a内的防撞板,所述防撞板的后端表面上还设有向后凸设的缓冲波纹114,且所述防撞板后端面上设有多个自上而下间距设置的所述缓冲波纹114使所述防撞板的截面呈波浪形状。增设缓冲波纹,相当于使得防撞板的表面不平整,在发生被后车撞击后,缓冲波纹与撞击面接触,从而增大了接触面相对防撞板之间的阻力,从而有效阻止接触面相对防撞板的相对移动,有利于保护后车不会左右窜动。而且,对于现在汽车,其车头上都装设有间隔的条纹,本申请的凸设的缓冲波纹在撞击时还有可能卡入至车头内(条纹的间隙中),从而进一步增大与后车的阻力,保护后车。
而且,所述缓冲波纹114包括两侧连接所述防撞板且向后延伸的凸起侧壁114a、连接在两侧凸起侧壁114a上的顶部114b,且所述顶部114b与凸起侧壁114a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段。其结构简单起到很好的增大阻力效果和保护效果。
再具体地,所述凸起侧壁114a与所述防撞板的连接处也设有圆弧过渡段。相邻两个所述缓冲波纹114之间的间隙宽度与顶部114b的宽度相同。一来使得防撞板更美观,而且方便制造,降低成本。
而且,本方案中所述缓冲波纹114在防撞板上冲压成型。其制造简单,而且使得防撞板更为轻巧。
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层11还包括安装框11a,所述防撞板设于所述安装框11a上,且所述第二缓冲层12连接在所述安装框11a上。通过设置安装框,防撞板设置与安装框内,而安装框用于与连接框架的连接。
本方案中安装框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安装框11a包括中部镂空的框架,所述框架的四周设有向后延伸且围成一用于安装所述防撞板腔体的凸缘。中部镂空方便让位于防撞板上的定向缓冲凹位,而且四周的凸缘有利于保护安装至其中的防撞板,不会在运输过程中被碰撞四周导致变形,失去其缓冲效果。
而且,所述防撞板的上下两侧还设有用于使其连接在所述安装框11a上的连接部。通过连接部方便防撞板的安装连接,可通过在连接部上开孔通过螺栓连接在安装框上,也可通过焊接、铆接等。还可通过将连接部向安装框凸缘弯曲方向折弯,再通过压件将其夹紧在安装框上。
具体地,所述第三缓冲层13为防撞包,且其横截面呈蜂窝状,所述防撞包与所述防撞板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向其内部凹陷形成的缓冲口131。其整体呈矩形结构,且其横截面呈蜂窝状。通过将所述缓冲层13的横截面设置成蜂窝状,可提供更好的缓冲效果。实际应用中,所述缓冲层13的横截面可为三角形、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第三缓冲层13内也可填充其他软性缓冲材料。与现有的无缓冲口结构的防撞包相比,在发生后车碰撞后,即使后车仅车头部分撞击在本防撞装置上,其撞击至防撞包上时,通过还缓冲口,能够使车头充分嵌入至防撞包上,利用向内部凹陷的缓冲口,当撞击至该缓冲口时,两侧顺势向后变形,从而与撞击面接触,增大阻力,起到更好的缓冲效果。
具体地,所述缓冲口131的两侧壁与防撞包的后端面通过导向斜面连接。该导向斜面有利于使后车能够更容易的嵌入至缓冲口内,使得缓冲口发挥效果。
而且,所述缓冲口131贯穿所述防撞包的上下两端面且截面呈梯形。简单的结构,增加防撞包的缓冲性能。所述防撞包整体呈矩形,所述缓冲口131的深度为所述防撞包长度的1/5至1/4。本方案中优选在缓冲口的深度为防撞包长度的1/5,若做的太深(深度大于1/4),则会导致防撞包的中部厚度减少,降低了整体缓冲的阻力;若做的太浅(深度小于1/6),则很难发挥出缓冲口上述的效果,导致起缓冲效果下降。
还进一步地,如图4、图5所示,所述连接框架1的前侧还设有与道路维护设备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101。且所述连接框架1上还设有行走轮102。在连接框架前端设有可与道路施工作业设备连接的连接部,本防撞装置通过该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在,道路施工作业设备上。且还设置有行走轮,在道路施工作业设备行驶时,可通过行走轮牵引防撞装置行走,无需通过铰接架放下才能对道路施工作业车起保护作用。同时,由于该防撞装置通过可拆卸的连接部拖挂在车辆后面,即可与道路施工作业设备分离,更换在不同的设备上使用,使防撞装置的应用更为灵活。
而且,所述连接部101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框架1上且可相对所述连接框架1前后移动,且所述连接框架1上还设有位于所述连接部101两侧的防扭杆1012。本申请链接框架通过连接部连接在道路维护施工设备上,通过两侧设置的防扭杆,在后侧发生碰撞时,通过两侧的防扭杆顶在前车的后端,从而起到防止防撞装置发生左右摆动,防止的二次事故的放生,起到更好的防撞缓冲效果。而且替代了铰接架固定,这样可随时随前车移动。
具体地,所述连接部101通过活动杆1011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框架1上,所述活动杆1011的后端设有限位部1011a,所述连接框架1与所述限位部1011a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减震层101a。连接部101通过可拆卸连接在前车的后端,且所述连接框架1上还设有行走轮102。在连接框架前端设有可与道路施工作业设备连接的连接部,本防撞装置通过该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在道路施工作业设备上。且还设置有行走轮,在道路施工作业设备行驶时,可通过行走轮牵引防撞装置行走,无需通过铰接架放下才能对道路施工作业车起保护作用。同时,由于该防撞装置通过可拆卸的连接部拖挂在车辆后面,即可与道路施工作业设备分离,更换在不同的设备上使用,使防撞装置的应用更为灵活。
在前车行走时,带动活动杆1011向前移动,当活动杆后端的限位部与连接框架接触后。即可带动整个连接框架移动,而且连接框架与限位部接触处还设有减震层,有利于使活动杆更耐用。
进一步地,所述防扭杆1012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框架1上,且所述防扭杆1012的前端均设有减震层101a。上述减震层可采用减震棉,硅胶等具有缓冲的材料制成。
在发生后车碰撞时,后车带动防撞装置向前运动,此时前车静止,即连接框架相对活动杆向前运动,直到固定连接在活动杆两侧的防扭杆与前车的后端面接触,连接框架方停止运动。而由于两侧的防扭杆顶在前车的后端面上,从而有效防止了防撞装置向两侧摆动。而且通过设置减震层,能够缓冲刚接触前车时的撞击,防止撞击过猛而导致直接被破坏而造成防扭杆失效。
本申请防撞装置的缓冲原理为:
当发生被后车碰撞时,后车首先撞在最后侧的防撞板(第一缓冲层)上,由于防撞板与吸能包(第三缓冲层)之间设有间隙,在后车撞击防撞板至于吸能包接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防撞柱(第二缓冲层)进行变形破坏,在此过程中,撞击防撞板时为第一吸能,破坏防撞柱作第二吸能,最后撞击在吸能包上完成对后车撞击的即时缓冲,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到前侧的道路施工作业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其通过三个缓冲层来起到防撞缓冲的作用,在缓冲过程中,需要第二缓冲层被破坏之后才与第三缓冲层碰撞,故支架的形状以及连接方式将会导致其被破坏后的形变,若设计不当,可能在破坏过程中折断甚至会被撞飞,则会造成其他意外,如飞溅到后车或旁边造成二次伤害。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成X型支架,在被破坏其向中部变形,能够防止变形后支架飞溅造成二次事故,提高本防撞装置的安全性能。其不仅通过设置成X型支架,在被破坏其向中部变形,能够防止变形后支架飞溅造成二次事故,提高本防撞装置的安全性能。而且还在X型支架的两侧增加弧形防撞杆,进一步增加第二缓冲层的缓冲效果。而且,使得连接更为稳固,不易损坏,而且美观。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包括连接框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框架(1)的后端连接有由吸能材料制成的第三缓冲层(13)、位于所述第三缓冲层(13)后方且与所述第三缓冲层(13)间隔设置的第一缓冲层(11)、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框架(1)与第一缓冲层(11)上的第二缓冲层(12),所述第二缓冲层(12)包括上下间隔设于所述连接框架(1)与第一缓冲层(11)之间的第一防撞柱组和第二防撞柱组,所述第三缓冲层(13)位于所述第一防撞柱组和第二防撞柱组之间,所述第一防撞柱组和第二防撞柱组均为“X”型连接支架以及连接在所述“X”型连接支架两侧的弧形辅助支架,所述弧形辅助支架包括连接在所述“X”型连接支架左侧的左弧形防撞杆(123)和连接在所述“X”型连接支架右侧的右弧形防撞杆(1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弧形防撞杆(123)为中部朝向左侧弯曲的外弧形连接杆,所述右弧形防撞杆(124)为中部朝右侧弯曲的外弧形连接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弧形防撞杆(123)和右弧形防撞杆(124)均为为中部朝向“X”型连接支架弯曲的内弧形连接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架(1)的后侧面上靠近上左方设有第一连接块(41),在靠近上右方还设有第二连接块(42),所述第一缓冲层(11)相对所述连接框架(1)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41)相对的第三连接块(43),和与所述第二连接块(42)相对设置的第四连接块(44),所述第一防撞柱组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41)另一端连接在第四连接块(44)上的第一防撞柱(121)、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块(42)另一端连接在第三连接块(43)上的第二防撞柱(122);
所述左弧形防撞杆(12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41)上另一端连接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块(43)上;所述右弧形防撞杆(12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42)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连接块(4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柱(121)和第二防撞柱(122)的中部通过一连接件(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柱(121)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41)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件(5)上的第一上防撞柱(121a)、一端连接在连接件(5)与第一上防撞柱(121a)相对的另一侧上,另一端连接在第四连接块(44)上的第一下防撞柱(121b);
所述第二防撞柱(122)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42)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件(5)上第二上防撞柱(122a),一端连接在连接件(5)与第二上防撞柱(122a)相对的另一侧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三连接块(43)上的第二下防撞柱(122b);
所述第一上防撞柱(121a)、第一下防撞柱(121b)、第二上防撞柱(122a)和第二下防撞柱(122b)在同一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防撞柱(121a)和第一下防撞柱(121b)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二上防撞柱(122a)和第二下防撞柱(122b)的轴线共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11)还包括安装框(11a),所述第三连接块(43)和第四连接块(44)均设于所述安装框(11a)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11)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框(11a)内的防撞板,所述防撞板的后端表面上还设有向后凸设的缓冲波纹(114),且所述防撞板后端面上设有多个自上而下间距设置的所述缓冲波纹(114)使所述防撞板的截面呈波浪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缓冲层(13)为防撞包,且其横截面呈蜂窝状,所述防撞包与所述防撞板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向其内部凹陷形成的缓冲口(131)。
CN201921361007.0U 2019-08-20 2019-08-20 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 Active CN210881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1007.0U CN210881985U (zh) 2019-08-20 2019-08-20 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1007.0U CN210881985U (zh) 2019-08-20 2019-08-20 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1985U true CN210881985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29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61007.0U Active CN210881985U (zh) 2019-08-20 2019-08-20 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819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6464A (zh) * 2019-08-20 2019-11-19 中山市易路美道路养护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
CN112550195A (zh) * 2020-12-21 2021-03-26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防撞缓冲车的防撞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6464A (zh) * 2019-08-20 2019-11-19 中山市易路美道路养护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
CN112550195A (zh) * 2020-12-21 2021-03-26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防撞缓冲车的防撞装置
CN112550195B (zh) * 2020-12-21 2022-02-08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防撞缓冲车的防撞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31462C2 (ru) Рельсов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имеющее кабину машиниста, обеспеченную энергопоглощающей конструкцией, выполненной с возможностью воспринимать столкновение, происходящее выше рамы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3184538B2 (ja) 衝撃吸収装置を有する鉄道車両
CA2175156A1 (en) Metallic guardrail barrier
CN210881985U (zh) 带有缓冲防撞柱的防撞装置
SE514218C2 (sv) Anordning vid gångjärn till motorhuvar på personbilar
CN205523642U (zh) 车辆电池包安装结构、用于车辆电池包的保护支架和车辆
CN206475845U (zh) 一种分段式汽车前防撞梁及使用该防撞梁的汽车
JP4599017B2 (ja) 重なり合いを防止する衝撃吸収構造を有する自動車
CN211364467U (zh) 用于道路维护设备上的防扭多级缓冲防撞装置
CN210881981U (zh) 应用于道路作业车后防撞装置上的新型防撞杆
JP4371829B2 (ja) 鉄道車両の前頭部構造
CN211364468U (zh) 用于道路维护设备上的多级缓冲防撞装置
US10780921B2 (en)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JP5923252B2 (ja) 鉄道車両の先頭衝撃吸収構造
CN209955926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210881977U (zh) 带有新型防撞柱的多级缓冲防撞装置
CN110667499A (zh) 用于道路维护设备上的多级缓冲防撞装置
KR100676457B1 (ko) 이중 충격 흡수판이 교차 설치된 가드레일
CN210881979U (zh) 应用于道路作业设备上具有防撞包的防撞装置
CN210881978U (zh) 应用于道路作业车后防撞装置上的防撞板
KR200422841Y1 (ko) 충격 흡수용 연결브라켓
CN217455912U (zh) 前防撞梁总成
CN215322864U (zh) 一种抗碰撞的前横梁总成
CN110316251A (zh) 前车架和客车
CN216551708U (zh) 一种开口处防撞护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