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9876A - 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09876A CN112509876A CN202010883840.2A CN202010883840A CN112509876A CN 112509876 A CN112509876 A CN 112509876A CN 202010883840 A CN202010883840 A CN 202010883840A CN 112509876 A CN112509876 A CN 1125098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movable
- fixed
- movable contact
-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316 A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080 W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347 de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contactors having bridging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44—Magnetic coils or wind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01H50/641—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01H1/04—Co-operating contac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即使触点消失也确保稳定的通电。可动接触片能够相对于第1固定端子和第2固定端子在断开方向和闭合方向上移动。第1可动触点与可动接触片连接。第1可动触点与第1固定触点相对配置。第2可动触点与可动接触片连接。第2可动触点与第2固定触点相对配置。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材料特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电磁继电器中,存在具备可动接触片、可动触点、固定触点、固定端子的电磁继电器。可动触点与可动接触片连接。可动接触片在断开位置和闭合位置间移动。在可动接触片处于断开位置时,可动触点离开固定触点。在可动接触片处于闭合位置时,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由此,固定端子与可动接触片通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0274号公报
若在电磁继电器中流过过电流,则触点有时会消失。若触点消失,则在固定端子与可动接触片之间产生间隙,从而难以稳定地使固定端子与可动接触片进行通电。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电磁继电器中,即使触点消失也确保稳定的通电。
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继电器具备第1固定端子、第1固定触点、第2固定端子、第2固定触点、可动接触片、第1可动触点以及第2可动触点。第1固定触点与第1固定端子连接。第2固定触点与第2固定端子连接。可动接触片能够相对于第1固定端子和第2固定端子向断开方向和闭合方向移动。第1可动触点与可动接触片连接。第1可动触点与第1固定触点相对配置。第2可动触点与可动接触片连接。第2可动触点与第2固定触点相对配置。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材料特性。
在本方式的电磁继电器中,即使流过过电流,也能够使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与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消失的时刻相互不同。由此,即使一部分触点消失也能够确保稳定的通电。
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可以具有与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熔点。在该情况下,由于熔点的不同,能够使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与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消失的时刻相互不同。
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可以具有与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电阻。在该情况下,由于电阻的不同,能够使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和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消失的时刻相互不同。
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包含与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种类的导电性材料。在该情况下,由于导电性材料的种类的不同,能够使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和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消失的时刻相互不同。
第1固定触点可以由第1材料制成。第2固定触点也可以由与第1材料制不同种类的第2材料制成。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第1固定触点消失的时刻与第2固定触点消失的时刻不同。
第1可动触点也可以由第1材料制成。第2可动触点也可以由与第1材料制不同种类的第2材料制成。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第1可动触点消失的时刻与第2可动触点消失的时刻不同。
电磁继电器也可以还具备可动机构和驱动装置。可动机构也可以以能够向断开方向和闭合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可动接触片。驱动装置也可以使可动机构移动。驱动机构也可以包括线圈、固定铁芯和可动铁芯。固定铁芯也可以配置在线圈内。可动铁芯也可以与固定铁芯相对,并与可动机构连接。在可动铁心与固定铁心接触的状态下,第1可动触点与第1固定触点接触,并且第2可动触点与第2固定触点接触也可以。
可动接触片的触点追踪也可以小于在可动接触片的移动方向上的第1固定触点与第1可动触点的长度之和以及/或在可动接触片的移动方向上的第2固定触点与第2可动触点的长度之和。在该情况下,通过触点追踪,能够提高触点的接触压力。另外,在触点追踪与触点的尺寸为上述关系的情况下,若全部触点同时烧毁,则在第1、第2固定端子与可动接触片之间容易产生间隙。但是在本方式的电磁继电器中,即使流过过电流,也能够使第1固定触点和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和第2固定触点和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消失的时刻相互不同。由此,即使一部分触点消失也能够确保稳定的通电。
根据本发明,在电磁继电器中,即使触点消失也能够确保稳定的通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断开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侧视截面图。
图2是表示闭合状态的电磁继电器的侧视截面图。
图3是可动触点开始与固定触点接触时的触点装置的放大图。
图4是可动机构处于闭合位置时的触点装置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变形例的电磁继电器的侧视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4:驱动装置;12:第2固定端子;10:可动机构;11:第1固定端子;13:可动接触片;14:第1固定触点;15:第2固定触点;16:第1可动触点;17:第2可动触点;31:可动铁芯;32:线圈;33:固定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继电器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继电器1的侧视截面图。如图1所示,电磁继电器1具备触点装置2、壳体3以及驱动装置4。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各方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左右各方向。详细而言,从驱动装置4朝向触点装置2的方向被定义为上方。从触点装置2朝向驱动装置4的方向被定义为下方。在图1中,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被定义为左右方向。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被定义为前后方向。前后方向是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但这些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定义的,并不限定电磁继电器1的配置方向。
触点装置2配置在壳体3内。触点装置2包括可动机构10、第1固定端子11、第2固定端子12、可动接触片13、第1固定触点14、第2固定触点15、第1可动触点16和第2可动触点17。第1固定端子11和第2固定端子12例如由铜或铜合金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制成。第1固定触点14与第1固定端子11连接。第2固定触点15与第2固定端子12连接。第1固定触点14和第2固定触点15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
第1固定端子11包括第1触点支承部21和第1外部端子部22。第1触点支承部21与可动接触片13相对。第1固定触点14与第1触点支承部21连接。第1外部端子部22与第1触点支承部21连接。第1外部端子部22从壳体3向外侧突出。
第2固定端子12包括第2触点支承部23和第2外部端子部24。第2触点支承部23与可动接触片13相对。第2固定触点15与第2触点支承部23连接。第2外部端子部24与第2触点支承部23连接。第2外部端子部24从壳体3向外侧突出。详细而言,第1外部端子部22和第2外部端子部24从壳体3向上方突出。
可动接触片13例如由铜或铜合金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可动接触片13沿左右方向延伸。可动接触片13在上下方向上与第1固定端子11的第1触点支承部21和第2固定端子12的第2触点支承部23相对配置。
可动接触片13以能够在闭合方向Z1和断开方向Z2上移动的方式配置。闭合方向Z1是可动接触片13接近第1固定端子11以及第2固定端子12的方向(图1中的上方)。断开方向Z2是可动接触片13从第1固定端子11以及第2固定端子12离开的方向(图1中的下方)。
第1可动触点16和第2可动触点17与可动接触片13连接。第1可动触点16和第2可动触点17在左右方向上分离地配置。第1可动触点16在上下方向上与第1固定触点14相对。第2可动触点17在上下方向上与第2固定触点15相对。
可动机构10支承可动接触片13。可动机构10被配置成能够与可动接触片13一起向闭合方向Z1和断开方向Z2移动。可动机构10包括驱动轴19、第1保持部件25、第2保持部件26和触点弹簧27。驱动轴19沿上下方向延伸。驱动轴19与可动接触片13连接。驱动轴19从可动接触片13向下方延伸。在可动接触片13设置有孔13a。驱动轴19插入孔13a。可动接触片13能够相对于驱动轴19在闭合方向Z1和断开方向Z2上相对移动。
驱动轴19设置为能够在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图1表示断开位置的驱动轴19。如图1所示,在驱动轴19处于断开位置时,可动触点16、17从固定触点14、15离开。图2表示闭合位置的驱动轴19。如图2所示,在驱动轴19处于闭合位置时,可动触点16、17与固定触点14、15接触。
第1保持部件25固定于驱动轴19。触点弹簧27配置在可动接触片13与第1保持部件25之间。触点弹簧27在可动触点16、17与固定触点14、15接触的状态下,对可动接触片13向闭合方向Z1施力。第2保持部件26固定于驱动轴19。可动接触片13位于第2保持部件26与触点弹簧27之间。
驱动装置4通过电磁力使可动接触片13动作。驱动装置4使可动机构10向闭合方向Z1以及断开方向Z2移动。由此,驱动装置4使可动接触片13向闭合方向Z1以及断开方向Z2移动。驱动装置4包括可动铁芯31、线圈32、固定铁芯33、磁轭34以及复位弹簧35。
可动铁芯31与驱动轴19连接。可动铁芯31设置为能够向闭合方向Z1以及断开方向Z2移动。线圈32通过被通电而产生使可动铁芯31向闭合方向Z1移动的电磁力。固定铁芯33与可动铁芯31相对配置。复位弹簧35配置在可动铁芯31与固定铁芯33之间。复位弹簧35对可动铁芯31向断开方向Z2施力。
磁轭34以包围线圈32的方式配置。磁轭34配置在由线圈32构成的磁路上。磁轭34配置在线圈32的上方、线圈32的侧方和线圈32的下方。
接着,对电磁继电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未对线圈32通电时,驱动装置4未被励磁。在该情况下,驱动轴19与可动铁芯31一起被复位弹簧35的弹力向断开方向Z2按压。因此,驱动轴19位于图1所示的断开位置。在该状态下,可动接触片13也经由可动机构10被向断开方向Z2按压。因此,在驱动轴19处于断开位置时,第1可动触点16和第2可动触点17从第1固定触点14和第2固定触点15离开。
当对线圈32通电时,驱动装置4被励磁。在该情况下,通过线圈32的电磁力,可动铁芯31克服复位弹簧35的弹力而向闭合方向Z1移动。由此,驱动轴19和可动接触片13一起向闭合方向Z1移动。因此,如图2所示,驱动轴19向闭合位置移动。其结果为在驱动轴19处于闭合位置时,第1可动触点16和第2可动触点17分别与第1固定触点14和第2固定触点15接触。
详细而言,当驱动轴19从断开位置向闭合位置移动时,如图3所示,在驱动轴19到达闭合位置之前,第1可动触点16以及第2可动触点17分别与第1固定触点14以及第2固定触点15接触。由此,可动接触片13向闭合方向Z1的移动被限制。在该状态下,可动铁芯31还没有与固定铁芯33接触,而与固定铁芯33分离。因此,可动铁芯31能够进一步向闭合方向Z1移动。因此如图4所示,若驱动轴19进一步向闭合方向Z1移动,则驱动轴19相对于可动接触片13向闭合方向Z1移动。由此,第1保持部件25与可动接触片13之间的距离变小,触点弹簧27被压缩。因此,在驱动轴19处于闭合位置时,触点弹簧27对可动接触片13向闭合方向Z1施力。如图2所示,在驱动轴19处于闭合位置时,可动铁芯31与固定铁芯33接触。由此,驱动轴19向闭合方向Z1的移动被限制。
在图4中,“A1”表示触点追踪。触点追踪A1是开始接触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的距离。开始接触位置是第1可动触点16以及第2可动触点17最初与第1固定触点14以及第2固定触点15接触时的驱动轴19的位置。
可动接触片13的触点追踪A1比在可动接触片13的移动方向上的第1固定触点14与第1可动触点16的长度之和A2小。可动接触片13的触点追踪A1比在可动接触片13的移动方向上的第2固定触点15与第2可动触点17的长度之和A3小。
若向线圈32的电流停止而消磁,则可动铁芯31被复位弹簧35的弹力向断开方向Z2按压。由此,驱动轴19和可动接触片13一起向断开方向Z2移动。因此,如图1所示,可动机构10向断开位置移动。其结果是,在可动机构10处于断开位置时,第1可动触点16以及第2可动触点17从第1固定触点14以及第2固定触点15离开。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中,第1固定触点14和第1可动触点16由第1材料制成。第2固定触点15和第2可动触点17由第2材料制成。第1材料具有与第2材料不同的材料特性。详细而言,第1材料是与第2材料不同的导电性材料。因此,第1固定触点14和第1可动触点16具有与第2固定触点15和第2可动触点17不同的熔点。
第1材料和第2材料可以从作为触点材料公知的材料中选择。例如,第1材料是银、银合金、铜合金、或钨合金等导电性材料。第2材料是银、银合金、铜合金、或钨合金等导电性材料,与第1材料不同。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中,第1固定触点14及第1可动触点16具有与第2固定触点15及第2可动触点17不同的材料特性。因此,即使流过过电流,也能够使第1固定触点14以及第1可动触点16与第2固定触点15以及第2可动触点17消失的时刻相互不同。由此,即使一部分触点消失,也能够抑制在固定端子11、12与可动接触片13之间产生间隙。由此,能够在固定端子11、12与可动接触片13之间确保稳定的通电。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中,可动接触片13的触点追踪A1分别短于固定触点14、15与可动触点16、17的长度之和A2、A3。因此,如果固定触点14、15和可动触点16、17全部消失时,在固定端子11、12与可动接触片13之间产生间隙。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中,即使流过过电流,也能够使第1固定触点14以及第1可动触点16与第2固定触点15以及第2可动触点17消失的时刻不同。由此,能够在固定端子11、12与可动接触片13之间确保稳定的通电。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第1固定触点14和第2固定触点15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第1可动触点16以及第2可动触点17也可以是相互相同的材料制。第1固定触点14和第2固定触点15可以由与第1可动触点16和第2可动触点17不同的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不同的材料特性是熔点。但是,不同的材料特性也可以是电阻等其他特性。不同的材料特性也可以通过表面处理的种类、或者材料的不同来实现。或者不同的材料特性也可以根据有无表面处理来实现。表面处理例如可以是镀敷或包层等方法。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装置4从驱动装置4一侧将驱动轴19推出,来使可动接触片13向闭合方向Z1移动。另外,通过驱动装置4将驱动轴19拉入驱动装置4一侧,来使可动接触片13向断开方向Z2移动。但是,用于开闭触点的驱动轴19的动作方向也可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即,也可以通过驱动装置4将驱动轴19拉入驱动装置4一侧,来使可动接触片13向闭合方向Z1移动。也可以通过驱动装置4从驱动装置4一侧将驱动轴19推出,来使可动接触片13向断开方向Z2移动。即,闭合方向Z1和断开方向Z2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
第1固定端子11、第2固定端子12或可动接触片13的形状或配置也可以变更。例如,如图5所示,第1外部端子部22和第2外部端子部24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从壳体3突出。或者第1外部端子部22和第2外部端子部24也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从壳体3突出。也可以变更可动铁芯31、线圈32、固定铁芯33或磁轭34的形状或配置。第1固定触点14、第2固定触点15、第1可动触点16、第2可动触点17的形状或配置也可以变更。
第1固定触点14可以与第1固定端子11分体,或者也可以为一体。第2固定触点15可以与第2固定端子12分体,或者也可以为一体。第1可动触点16可以与可动接触片13分体,或者也可以为一体。第2可动触点17可以与可动接触片13分体,或者也可以为一体。
可动接触片13的触点追踪A1也可以是在可动接触片13的移动方向上的第1固定触点14与第1可动触点16的长度之和A2以上。可动接触片13的触点追踪A1也可以是可动接触片13的移动方向上的第2固定触点15与第2可动触点17的长度之和A3以上。或者,可动接触片13的触点追踪A1也可以省略。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公开,在电磁继电器中,即使触点消失也能够确保稳定的通电。
Claims (9)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固定端子;
第1固定触点,其与所述第1固定端子连接;
第2固定端子;
第2固定触点,其与所述第2固定端子连接;
可动接触片,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固定端子和所述第2固定端子向断开方向和闭合方向移动;
第1可动触点,其与所述可动接触片连接且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相对配置;以及
第2可动触点,其与所述可动接触片连接且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相对配置;
所述第1固定触点和所述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材料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触点和所述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熔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触点和所述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的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触点和所述第1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含有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可动触点中的至少一方不同种类的导电性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触点由第1材料制成,
所述第2固定触点由与第1材料制不同种类的第2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可动触点由第1材料制成,
所述第2可动触点由与第1材料制不同种类的第2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可动机构,其以能够沿所述断开方向和所述闭合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可动接触片;以及
驱动装置,其使所述可动机构移动,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线圈;
固定铁芯,其配置在所述线圈内;以及
可动铁芯,其与所述固定铁芯相对,并与所述可动机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铁心与所述固定铁心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第1可动触点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接触,所述第2可动触点与所述第2固定触点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接触片的触点追踪比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移动方向上的所述第1固定触点与所述第1可动触点的长度之和以及/或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移动方向上的所述第2固定触点与所述第2可动触点的长度之和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67424A JP7434769B2 (ja) | 2019-09-13 | 2019-09-13 | 電磁継電器 |
JP2019-167424 | 2019-09-1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09876A true CN112509876A (zh) | 2021-03-16 |
Family
ID=74686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83840.2A Pending CN112509876A (zh) | 2019-09-13 | 2020-08-28 | 电磁继电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73830B2 (zh) |
JP (1) | JP7434769B2 (zh) |
CN (1) | CN112509876A (zh) |
DE (1) | DE10202000526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3061690A (ja) * | 2021-10-20 | 2023-05-02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電磁継電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86601A (en) * | 1997-02-06 | 1999-03-23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Electromagnetic relay assembly |
CN1553464A (zh) * | 2003-05-29 | 2004-12-08 | 平 刘 | 电力开关器 |
CN102612724A (zh) * | 2009-11-18 | 2012-07-25 | 泰科电子公司 | 用于对电路进行高功率开关的接触器组件 |
CN103155082A (zh) * | 2010-08-31 | 2013-06-12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 电磁开关 |
CN106504948A (zh) * | 2015-09-04 | 2017-03-15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触点开闭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49142A (en) * | 1980-09-08 | 1982-03-20 |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
US6770828B2 (en) | 2001-09-24 | 2004-08-03 |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ical contacts and connections in switches and relays |
JP2004014364A (ja) | 2002-06-07 | 2004-01-15 | Toyota Motor Corp | 電磁継電器 |
US20070040637A1 (en) * | 2005-08-19 | 2007-02-22 | Yee Ian Y K |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witches having mechanically active components which are electrically isolated from components of the switch use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
DE102008057555B4 (de) * | 2008-11-15 | 2010-08-12 |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 Relais mit Flip-Flop-Feder |
EP2549506B1 (en) | 2010-03-15 | 2016-05-11 | Omron Corporation | Contact switching device |
US10026577B2 (en) | 2015-09-04 | 2018-07-17 | Omron Corporation | Contact switching device |
DE102015119352B4 (de) * | 2015-11-10 | 2018-06-07 | Lisa Dräxlmaier GmbH | Elektromechanischer schutzschalter |
US10134551B2 (en) * | 2016-09-21 | 2018-11-20 | Astronics Advanced Electronic Systems Corp. | Galvanically isolated hybrid contactor |
US11195671B2 (en) * | 2019-12-03 | 2021-12-07 |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Dual parallel moveable electrical contacts/relays |
-
2019
- 2019-09-13 JP JP2019167424A patent/JP7434769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8-27 DE DE102020005263.0A patent/DE102020005263A1/de active Pending
- 2020-08-28 CN CN202010883840.2A patent/CN112509876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9-04 US US17/012,052 patent/US1137383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86601A (en) * | 1997-02-06 | 1999-03-23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Electromagnetic relay assembly |
CN1553464A (zh) * | 2003-05-29 | 2004-12-08 | 平 刘 | 电力开关器 |
CN102612724A (zh) * | 2009-11-18 | 2012-07-25 | 泰科电子公司 | 用于对电路进行高功率开关的接触器组件 |
CN103155082A (zh) * | 2010-08-31 | 2013-06-12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 电磁开关 |
CN106504948A (zh) * | 2015-09-04 | 2017-03-15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触点开闭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082650A1 (en) | 2021-03-18 |
US11373830B2 (en) | 2022-06-28 |
DE102020005263A1 (de) | 2021-03-18 |
JP2021044218A (ja) | 2021-03-18 |
JP7434769B2 (ja) | 2024-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42872B1 (ko) | 전자 계전기 | |
EP3264437B1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CN110323104B (zh) | 继电器 | |
JP4577290B2 (ja) | 電磁継電器 | |
CN112509874A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112582218B (zh) | 继电器 | |
JP4826616B2 (ja) | 電磁継電器 | |
US20230101203A1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CN112509876A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112912985A (zh) | 触点装置 | |
JP7468412B2 (ja) | 電磁継電器 | |
WO2020148994A1 (ja) | リレー | |
WO2022091574A1 (ja) | 電磁継電器 | |
CN113272929B (zh) | 继电器 | |
CN115244643A (zh) | 电磁继电器 | |
JP7135876B2 (ja) | リレー | |
JP2017135050A (ja) | 電磁継電器 | |
CN113272930B (zh) | 继电器 | |
CN112889126A (zh) | 触点装置 | |
JP2023115587A (ja) | 電磁継電器 | |
JP2007066842A (ja) | 電磁リレー | |
CN116711046A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116848610A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117882164A (zh) | 电磁继电器 | |
JP2005302677A (ja) | リレ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