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0514A - 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00514A
CN112500514A CN202011254447.3A CN202011254447A CN112500514A CN 112500514 A CN112500514 A CN 112500514A CN 202011254447 A CN202011254447 A CN 202011254447A CN 112500514 A CN112500514 A CN 112500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styrene latex
latex microspheres
surfactant
microspheres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44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00514B (zh
Inventor
贾鸿瑞
刘枫
张晓倩
张汉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Maccura Biological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Maccura Biological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Maccura Biological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Maccura Biological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44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005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00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0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00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05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2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2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212/06Hydrocarbons
    • C08F212/08Sty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 G01N33/5431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the carrier being characterised by its particulate for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制备原料包括水,以及在水中具有如下浓度的组分:苯乙烯单体100~200g/L、引发剂400~4000mg/L,及表面活性剂1000~5000mg/L。所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在与特异性物质偶联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凝集,进而能够提高偶练成功率和偶联效率。

Description

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试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免疫反应的检测和分析,通常会在胶乳在偶联能够特异性捕获待检物的特异性物质,如抗原、抗体、待检物的配体或受体、凝集素、核酸适配体等。由此在发生特异性反应时,免疫反应能够从宏观上被放大,进而更容易被检测和分析。因此,胶乳与特异性物质的偶联技术广泛地被应用于免疫比浊、定量侧向层析、流式细胞技术、荧光酶联免疫吸附、生物传感器等分析平台。
聚苯乙烯胶乳微球为传统的胶乳类型,其通常采用苯乙烯单体聚合结合乳化剂的乳化作用制备而成,并为了适应不同的分析平台而进行必要的基团(如羧基、氨基、磺酸基、氯甲基、季胺基、羟基等)修饰。但是,传统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在与特异性物质偶联的过程中,凝集现象较为常见,凝集现象容易导致偶联失败或偶联效率低。有方法通过在聚苯乙烯上进行适当的亲水基团的修饰而提高胶乳微球的稳定性,但是该方法仅能够减少胶乳微球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对于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在与特异性物质偶联的过程中的凝集现象的改善作用欠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供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所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在与特异性物质偶联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凝集,进而能够提高偶联成功率和偶联效率。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制备原料包括水,以及在水中具有如下浓度的组分:
苯乙烯单体 100~200g/L、
引发剂 400~4000mg/L,及
表面活性剂 1000~5000mg/L;
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摩尔比为(4~1):1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曲拉通X-100、吐温-20、月桂醇聚醚-23和聚氧乙烯烷基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制备原料包括水,以及在水中具有如下浓度的组分:
苯乙烯单体 140~160g/L、
引发剂 1800~2100mg/L,及
表面活性剂 2000~4000mg/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曲拉通X-100;进一步地,所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备原料还包括羧基单体,进一步地,所述羧基单体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反丁烯二酸、依康酸、马来酸和马来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备原料还包括磺酸基单体;进一步地,所述磺酸基单体选自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烯丙基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粒径为10nm~500nm。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混合所述制备原料,加热搅拌进行乳液聚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搅拌是指于65℃~95℃温度条件下以80rpm~500rpm的速率搅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与特异性物质的偶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如上所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与特异性物质分散于缓冲液中,分别制备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分散液和特异性物质分散液;
混合所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分散液和特异性物质分散液,于35℃~40℃搅拌0.5h~1.5h,离心,除去上清液后,进行封闭处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试剂或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剂或检测试剂盒中含有如上所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或含有预偶联有特异性物质的如上所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将特定的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特定的摩尔比进行配伍作为复合乳化体系,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交替吸附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能够有效减少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在与特异性物质偶联的过程中的凝集现象,使偶联易于进行,进而能够提高偶联成功率和偶联效率。
另外,所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还具有粒径小、粒径均一度高、低泡、稳定的优点,可被广泛应用到生物检测行业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对比例1制备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SEM图;
图2为对比例2制备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SEM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SEM图;
图4为实施例5制备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以下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制备原料包括水,以及在水中具有如下浓度的组分:
苯乙烯单体 100~200g/L、
引发剂 400~4000mg/L,及
表面活性剂 1000~5000mg/L。
其中,表面活性剂包括摩尔比为(4~1):1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体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摩尔比:1:1、1.5:1、2:1、2.5:1、3:1、3.5:1、4:1。
进一步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制备原料包括水,以及在水中具有如下浓度的组分:
苯乙烯单体 140~160g/L、
引发剂 1800~2100mg/L,及
表面活性剂 2000~4000mg/L。
进一步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曲拉通X-100、吐温-20、月桂醇聚醚-23和聚氧乙烯烷基醚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优选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曲拉通X-100。
进一步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优选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钾、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钠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钾。
另外,在其中一个示例中,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制备原料还包括羧基单体。以此实现特异性物质的稳定偶联。
进一步地,羧基单体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反丁烯二酸、依康酸、马来酸和马来酸酐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优选地,羧基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羧基单体在水中的浓度范围为2~5g/L。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制备原料还包括磺酸基单体。将带有较强负电荷的磺酸基类基团修饰在微球表面,能够提高胶乳微球的亲水性和电荷密度,进而提高胶乳微球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磺酸基单体选自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烯丙基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优选地,磺酸基单体选自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磺酸基单体在水中的浓度范围为300~800mg/L。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粒径为10nm~500nm。进一步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粒径为80nm~180nm。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混合所述制备原料以及水,加热搅拌进行乳液聚合。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混合制备原料是指先于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加热搅拌,然后再加入其余制备原料。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加热搅拌是指于65℃~95℃温度条件下以80rpm~500rpm的速率搅拌。
具体地,加热搅拌的温度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温度:65℃、70℃、75℃、78℃、80℃、82℃、85℃、90℃、95℃。
搅拌的速率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速率:80rpm、100rpm、150rpm、200rpm、250rpm、300rpm、350rpm、380rpm、400rpm、420rpm、450rpm、500rpm。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在生物检测或制备生物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具体地,生物检测可以为免疫比浊、定量侧向层析、流式细胞技术、荧光酶联免疫吸附、生物传感器等平台的生物检测。另外,可以理解地,上述应用均非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与特异性物质的偶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聚苯乙烯胶乳微球与特异性物质分别分散于缓冲液中,制备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分散液和特异性物质分散液;
混合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分散液和特异性物质分散液,于35℃~40℃搅拌0.5h~1.5h,离心,除去上清液后,进行封闭处理。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缓冲液用于维持体系的pH为8~9。具体地,缓冲液为TRIS缓冲液。进一步地,缓冲液为浓度为40mM~60mM。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封闭处理采用的封闭剂为BSA。具体地,封闭处理是指于除去上清液后的所得物中加入添加有封闭剂的缓冲液,于常温条件下搅拌0.5h~1.5h。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试剂或检测试剂盒,其中含有上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或含有预偶联有特异性物质的上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
以下为具体的实施例,如无特别说明,实施例中采用的试剂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制备得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平均粒径采用Zetasizer nano zs90马尔文粒径仪测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制备原料及方法如下:
(1)将苯乙烯7克、水50mL、甲基丙烯酸0.2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3克、曲拉通X-100 0.17克装入100mL带搅拌机的四口烧瓶中,在氮气下,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1小时聚合反应;
(2)于反应体系中加入过硫酸钾0.1克,进一步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由此得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平均粒径为89.57n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制备原料及方法同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将曲拉通X-100 0.17克换为吐温-20 0.3克(为保证微球粒径基本一致,采用非等质量替换)。
具体如下:
(1)将苯乙烯7克、水50mL、甲基丙烯酸0.2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3克、吐温-200.3克装入100mL带搅拌机的四口烧瓶中,在氮气下,在80℃、搅拌速率400rp条件下进行1小时聚合反应;
(2)于反应体系中加入过硫酸钾0.1克,进一步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由此得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平均粒径为87.46n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制备原料及方法同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将曲拉通X-100 0.17克换为0.15克聚氧乙烯烷基醚(为保证微球粒径基本一致,采用非等质量替换)。
具体如下:
(1)将苯乙烯7克、水50mL、甲基丙烯酸0.2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3克、聚氧乙烯烷基醚0.15克装入100mL带搅拌机的四口烧瓶中,在氮气下,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1小时聚合反应;
(2)于反应体系中加入过硫酸钾0.1克,进一步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由此得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平均粒径为89.65n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制备原料及方法同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将曲拉通X-100 0.17克替换为0.2克月桂醇聚醚-23(为保证微球粒径基本一致,采用非等质量替换)。
具体如下:
(1)将苯乙烯7克、水50mL、甲基丙烯酸0.2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3克、月桂醇聚醚-23 0.2克装入100mL带搅拌机的四口烧瓶中,在氮气下,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1小时聚合反应;
(2)于反应体系中加入过硫酸钾0.1克,进一步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由此得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平均粒径为86.97n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制备原料及方法同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额外加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进行磺酸基修饰。
具体如下:
(1)将苯乙烯7克、水50mL、甲基丙烯酸0.2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3克、曲拉通X-100 0.17克、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0.03克装入100mL带搅拌机的四口烧瓶中,在氮气下,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1小时聚合反应;
(2)于反应体系中加入过硫酸钾0.1克,进一步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由此得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平均粒径为90.12nm。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制备原料及方法同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苯乙烯的加入量不同。
具体如下:
(1)将苯乙烯8克、水50mL、甲基丙烯酸0.2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3克、曲拉通X-100 0.17克、甲基丙烯酸0.03克装入100mL带搅拌机的四口烧瓶中,在氮气下,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1小时聚合反应;
(2)于反应体系中加入过硫酸钾0.1克,进一步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由此得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平均粒径为99.31nm。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制备原料及方法同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加入量不同。
具体如下:
(1)将苯乙烯7克、水50mL、甲基丙烯酸0.2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15克、曲拉通X-100 0.085克、甲基丙烯酸0.03克装入100mL带搅拌机的四口烧瓶中,在氮气下,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1小时聚合反应;
(2)于反应体系中加入过硫酸钾0.1克,进一步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由此得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平均粒径为102.42nm。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制备原料及方法同实施例2,主要区别在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更换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具体如下:
(1)将苯乙烯7克、水50mL、甲基丙烯酸0.2克、十二烷基硫酸钠0.03克、吐温-200.3克装入100mL带搅拌机的四口烧瓶中,在氮气下,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1小时聚合反应;
(2)于反应体系中加入过硫酸钾0.1克,进一步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由此得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平均粒径为89.62nm。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制备原料及方法同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更换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具体如下:
(1)将苯乙烯8克、水50mL、甲基丙烯酸0.2克、十二烷基硫酸钠0.03克、曲拉通X-100 0.17克、甲基丙烯酸0.03克装入100mL带搅拌机的四口烧瓶中,在氮气下,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1小时聚合反应;
(2)于反应体系中加入过硫酸钾0.1克,进一步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由此得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平均粒径为92.71nm。
对比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制备原料及方法同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未采用表面活性剂。
具体如下:
(1)将苯乙烯7克、水50mL、甲基丙烯酸0.2克装入100mL带搅拌机的四口烧瓶中,在氮气下,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1小时聚合反应;
(2)于反应体系中加入过硫酸钾0.1克,进一步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由此得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平均粒径为180nm。
对比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制备原料及方法同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未采用曲拉通X-100。
(1)将苯乙烯7克、水50mL、甲基丙烯酸0.2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3克装入100mL带搅拌机的四口烧瓶中,在氮气下,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1小时聚合反应;
(2)于反应体系中加入过硫酸钾0.1克,进一步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由此得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平均粒径为110.7nm。
对比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制备原料及方法同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将曲拉通X-100 0.17克替换为0.2克聚氧乙烯联苯乙烯化苯基醚(为保证微球粒径基本一致,采用非等质量替换)。
具体如下:
(1)将苯乙烯7克、水50mL、甲基丙烯酸0.2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3克、聚氧乙烯联苯乙烯化苯基醚0.2克装入100mL带搅拌机的四口烧瓶中,在氮气下,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1小时聚合反应;
(2)于反应体系中加入过硫酸钾0.1克,进一步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由此得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平均粒径为107.4nm。
对比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制备原料及方法同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未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曲拉通X-100,额外加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进行磺酸基修饰。
具体如下:
(1)将苯乙烯7克、水50mL、甲基丙烯酸0.2克、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0.03克装入100mL带搅拌机的四口烧瓶中,在氮气下,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1小时聚合反应;
(2)于反应体系中加入过硫酸钾0.1克,进一步在80℃、搅拌速率400rpm条件下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由此得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平均粒径为160nm。
实施例1~9和对比例1~4的制备原料配伍(克/50mL)和性能测试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772661890000131
Figure BDA0002772661890000141
表1中的术语说明如下:
稳定性:将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储存在50mL聚乙烯方瓶中,2~8℃保存30天后,将胶乳充分混匀后,将胶乳取10μL滴到载玻片上,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按照以下基准评价:
A:无明显凝集体;B:略微有凝集体;C:明显有凝集体;
其中,对比例1、2和实施例1、5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SEM图分别如图1~4所示,可见,添加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的胶乳微球粒径均一度较高,而未添加表面活性剂及只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的胶乳微球,粒径大小不规则。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聚苯乙烯胶乳微球与抗体的偶联(敏化)方法,步骤如下:
(1)用50mM TRIS缓冲液将实施例1制备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稀释成3%(v/v)胶乳粒子分散液;
(2)用50mM TRIS缓冲液将RBP抗体的水溶液(来源四川迈克生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稀释成6倍,制备抗体分散液;
(3)将上述胶乳粒子分散液的3容量份和上述抗体分散液1容量份混合,在37℃搅拌1小时后,通过离心除去上清液。接下来,添加2%(w/v)的BSA的50mM TRIS缓冲液4容量份,在25℃进行1小时搅拌,由此制备致敏胶乳粒子分散液,标记为X-1。
实施例11~19
参照实施例10的步骤分别将实施例2~9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制成致敏胶乳粒子分散液,标记为X-2~X-9。
对比例5~8
参照实施例10的步骤分别将对比例1~4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制成致敏胶乳粒子分散液,标记为D-1~D-4。
实施例20
对致敏胶乳粒子分散液X-1~X-9和D-1~D-4进行免疫胶乳凝集测定。
测定步骤如下:
检体:50mg/L的RBP标准液,来源四川迈克生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检体稀释液:50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
取检体6μL为S5,取2μLS5用检体稀释液稀释至4μL为S4,取2μLS4用检体稀释液稀释至4μL为S3,取2μLS3用检体稀释液稀释至4μL为S2,取4μL检体稀释液为S1,取S5-S1各2μL,分别向其中加入检体稀释液210μL并混匀后,加入致敏胶乳粒子分散液70μL混匀,37℃恒温5分钟,分别于30秒后和5分钟后测定吸光度A1和A2,计算ΔA=A2-A1,结果示于表2。
测定装置:日立7180型自动分析装置;测定波长:600nm;测定温度:37℃。
测定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胶乳名称 空白 S1 S2 S3 S4 S5
对比例1 D-1 46351 0 5 2 1 2
对比例4 D-4 32521 -3141 4408 19836 641 28
对比例2 D-2 10287 1 8860 16671 22433 23730
对比例3 D-3 8912 -108 2316 4896 10417 13808
实施例6 X-6 4606 3 1682 3508 7080 9016
实施例7 X-7 4334 -65 2183 4840 7356 9045
实施例8 X-8 2545 5 254 525 982 1116
实施例9 X-9 4672 16 1344 3913 7350 9227
实施例3 X-3 6324 -71 349 764 1334 1557
实施例5 X-5 4894 19 1607 3417 7366 9838
实施例1 X-1 4572 -17 1683 2547 7370 9005
实施例4 X-4 3244 -41 195 382 711 869
实施例2 X-2 2667 14 296 602 1019 1253
根据表2的结果,D-1、D-2、D-3以及D-4的空白值较高,且在胶乳致敏过程中都出现明显的凝集;X-3虽未观察到明显凝集,但其空白值也较高,说明在胶乳致敏过程中存在凝集。而X-6、X-7、X-8、X-9、X-5、X-1、X-4、X-2空白值较低,即在胶乳致敏过程中未发生凝集。
另外,X-8、X-3、X-4和X-2的吸光度随检体浓度变化不明显,即灵敏度和反应性均较差,说明偶联效率较低,而X-6、X-7、X-9、X-5、X-1的吸光度随检体浓度变化明显,灵敏度和反应性较好,说明偶联效率较高。
实施例21
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不同摩尔比配伍进行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制备。
参照实施例1的步骤分别将曲拉通X-100由0.17克调整为0.028克、0.056克、0.23克和0.28克,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曲拉通X-100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摩尔比依次为1:2、1:1、4:1、5:1。制备得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04.1nm、105.8nm、100.6nm、107.2nm。
参照实施例6制备致敏胶乳粒子分散液,标记为X-1-a、X-1-b、X-1-c和X-1-d并参照实施例11的进行免疫胶乳凝集测定。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772661890000171
由表3可知,X-1-d的空白值较高,说明在胶乳致敏过程中出现凝集;X-1-a虽空白值较低,无明显凝集,但S1~S5信号梯度较差,说明偶联效率较低。而X-1-b、X-1-c同X-1一样,空白值较低,且灵敏度及信号梯度较好,说明偶联效率较高且无凝集。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包括水,以及在水中具有如下浓度的组分:
苯乙烯单体 100~200g/L、
引发剂 400~4000mg/L,及
表面活性剂 1000~5000mg/L;
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摩尔比为(4~1):1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曲拉通X-100、吐温-20、月桂醇聚醚-23和聚氧乙烯烷基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包括水,以及在水中具有如下浓度的组分:
苯乙烯单体 140~160g/L、
引发剂 1800~2100mg/L,及
表面活性剂 2000~400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曲拉通X-100;进一步地,所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原料还包括羧基单体,进一步地,所述羧基单体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反丁烯二酸、依康酸、马来酸和马来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原料还包括磺酸基单体;进一步地,所述磺酸基单体选自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烯丙基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粒径为10nm~500nm。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混合所述制备原料,加热搅拌进行乳液聚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搅拌是指于65℃~95℃温度条件下以80rpm~500rpm的速率搅拌。
9.一种聚苯乙烯胶乳微球与特异性物质的偶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与特异性物质分散于缓冲液中,分别制备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分散液和特异性物质分散液;
混合所述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分散液和特异性物质分散液,于35℃~40℃搅拌0.5h~1.5h,离心,除去上清液后,进行封闭处理。
10.一种检测试剂或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剂或检测试剂盒中含有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或含有预偶联有特异性物质的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聚苯乙烯胶乳微球。
CN202011254447.3A 2020-11-11 2020-11-11 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5005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4447.3A CN112500514B (zh) 2020-11-11 2020-11-11 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4447.3A CN112500514B (zh) 2020-11-11 2020-11-11 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0514A true CN112500514A (zh) 2021-03-16
CN112500514B CN112500514B (zh) 2023-05-05

Family

ID=74957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4447.3A Active CN112500514B (zh) 2020-11-11 2020-11-11 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0051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3515A (zh) * 2022-03-29 2022-07-22 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亚微米级羧基功能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21556A1 (en) * 1995-06-07 1996-12-19 Abbott Laboratories Buffer composition for reagents for immunoassay
US20030211035A1 (en) * 2002-05-07 2003-11-13 Burns Patricia Ann Emulsion/aggregation polymeric microspher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20050208534A1 (en) * 2003-12-05 2005-09-22 Dallwig Jason A Methine-substituted cyanine dye compounds
CN1803859A (zh) * 2006-01-12 2006-07-19 上海交通大学 制备单分散有机/无机复合纳米微球的聚合方法
CN101109689A (zh) * 2007-07-06 2008-01-23 天津大学 聚合物微粒悬浮液及其制备方法
KR100827649B1 (ko) * 2007-01-17 2008-05-07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Cnt 박막의 제조방법
CN102086242A (zh) * 2010-12-23 2011-06-08 深圳市汇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带有酰胺基团的胶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US20130211025A1 (en) * 2012-02-14 2013-08-15 Xiaoliang Zheng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tyrenic fluoropolymers
CN104193873A (zh) * 2014-08-22 2014-12-10 深圳市汇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荧光基团的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胶乳结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53507A (zh) * 2016-08-24 2017-01-25 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的试剂盒及其用途
CN108623734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JP2020076692A (ja) * 2018-11-09 2020-05-21 東洋紡株式会社 抗ストレプトリジンo測定用ラテックス粒子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21556A1 (en) * 1995-06-07 1996-12-19 Abbott Laboratories Buffer composition for reagents for immunoassay
US20030211035A1 (en) * 2002-05-07 2003-11-13 Burns Patricia Ann Emulsion/aggregation polymeric microspher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20050208534A1 (en) * 2003-12-05 2005-09-22 Dallwig Jason A Methine-substituted cyanine dye compounds
CN1803859A (zh) * 2006-01-12 2006-07-19 上海交通大学 制备单分散有机/无机复合纳米微球的聚合方法
KR100827649B1 (ko) * 2007-01-17 2008-05-07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Cnt 박막의 제조방법
CN101109689A (zh) * 2007-07-06 2008-01-23 天津大学 聚合物微粒悬浮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86242A (zh) * 2010-12-23 2011-06-08 深圳市汇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带有酰胺基团的胶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US20130211025A1 (en) * 2012-02-14 2013-08-15 Xiaoliang Zheng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tyrenic fluoropolymers
CN104193873A (zh) * 2014-08-22 2014-12-10 深圳市汇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荧光基团的聚苯乙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胶乳结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53507A (zh) * 2016-08-24 2017-01-25 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的试剂盒及其用途
CN108623734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JP2020076692A (ja) * 2018-11-09 2020-05-21 東洋紡株式会社 抗ストレプトリジンo測定用ラテックス粒子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NDKUHLER, P 等: "Kinetics of aggregation and gel formation in concentrated polystyrene colloids", 《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
刘尚乐: "《乳化沥青及其在道路、建筑丁程中的应用》", 31 July 2009,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熊琰: "视黄醇结合蛋白抗体免疫胶乳的制备及其在临床自动化检测中的应用",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医药卫生科技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3515A (zh) * 2022-03-29 2022-07-22 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亚微米级羧基功能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0514B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88577B2 (ja) 粒子凝集測定用ラテックス粒子
EP3150665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magnetic microspheres for the capture of proteins and their use in quantitative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s
AU2002313319B2 (en) Carrier particle latex for assay reagent and assay reagent
EP2833146B1 (en) Latex particles for agglutination assay
CN112500514A (zh) 聚苯乙烯胶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EP0777691B1 (fr) Procede de preparation par polymerisation en dispersion d'un latex monodisperse calibre
CN103308698A (zh) 一种将含氨基的分子共价偶联至微球上的偶联方法
KR102013464B1 (ko) 측정 시약용 라텍스 입자, 감작 라텍스 입자 및 면역 비탁법용 측정 시약
Basinska Hydrophilic Core‐Shell Microspheres: A Suitable Support for Controlled Attachment of Proteins and Biomedical Diagnostics
CN113150200A (zh) 一种羧基乳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WO2021075426A1 (ja) 粒子、及び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006266970A (ja) 免疫診断薬用ポリマー粒子
JP2018146535A (ja) プローブ結合担体の製造方法、標的物質を検出または分離する方法、プローブ結合担体、および、タンパク質または核酸の安定化剤
JP2006226689A (ja) 免疫検査用磁性粒子
CN1264016C (zh) 不溶性载体粒子比浊免疫测定用试药
JP2006226690A (ja) 免疫検査用磁性粒子
JP7360846B2 (ja) 検体検査用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93896B2 (ja) 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674403A (zh) 一种用于增强免疫比浊法的聚苯乙烯微球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312742B (zh) 聚合物颗粒
JP2021066841A (ja) 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034164B (zh) 化学发光免疫磁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7589659A (zh) 一种淋巴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联合检测方法
CN114965980A (zh) 胶乳凝集反应敏化剂、胶乳凝集试剂和由使用其的胶乳凝集法测量被检体中目标物质的方法
JP3954900B2 (ja) 免疫測定試薬及び免疫測定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611731 1st floor, block B, building 1, No.8, Anhe 2nd Road,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Applicant after: Sichuan anker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1731 1st floor, block B, building 1, No.8, Anhe 2nd Road,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Applicant before: SICHUAN MACCURA BIOLOGICAL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