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98202B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98202B CN112498202B CN202010952961.8A CN202010952961A CN112498202B CN 112498202 B CN112498202 B CN 112498202B CN 202010952961 A CN202010952961 A CN 202010952961A CN 112498202 B CN112498202 B CN 1124982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kin
- cloth
- base
- airbag
- cush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0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0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10000002615 epidermi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830 Polyurethane Foa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31 expec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6 polyurethane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25—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43—Back-rests or cushions shape of the back-re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60—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 B60N2/6018—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6081—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adhesion, e.g. glue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86—Side-re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60R21/216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characterised by a tear line for defining a deployment open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42—Tear sea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002/5808—Seat coverings comprising opening zones for airba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60R2021/23146—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seat mount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Bag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车辆用座椅。即使在可拆装的罩表皮包含在靠背衬垫外皮中的座椅靠背的隆起衬垫部设置气囊组件,也使气囊向车辆前方膨胀展开,恰当地保护乘员的头部、胸部和腰部中的任意一方。覆盖靠背衬垫的表面的靠背衬垫外皮具有覆盖隆起衬垫部的包含侧面的一部分表面的第1部分、以及覆盖与隆起衬垫部的所述一部分表面不同的其他表面的第2部分,构成为在气囊的膨胀时能够破裂的结合部是通过将第1部分和第2部分彼此的相邻端部与基部被固定于框架的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末端部相互结合起来而构成的,在第2部分的、覆盖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的特定外皮部分的背侧配设有非伸长性的布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特别涉及如下的车辆用座椅:支承于框架且支承乘员的背面的靠背衬垫具有中央衬垫部和与该中央衬垫部的左右两侧连接的左右的隆起衬垫部,覆盖靠背衬垫的表面的靠背衬垫外皮包含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座椅靠背的罩表皮。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2所示,上述车辆用座椅是以往公知的,在该车辆用座椅中,具有如下优点:相对于座椅靠背,能够根据需要将罩表皮随时替换、更换为其他罩表皮。而且,在具有这种罩表皮的车辆用座椅中,靠背衬垫外皮的覆盖靠背衬垫前表面的特定外皮部分(例如罩表皮或与罩表皮背面重叠的基础表皮)由容易伸长的原材料构成是惯例。
另一方面,在车辆用座椅中,在门侧的隆起衬垫部内置有气囊组件,但是,例如如专利文献3所示,这是以往公知的,在该车辆用座椅中,门侧的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表皮和侧面表皮彼此的相邻端部与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末端部被结合,该表皮结合部(作为所谓撕裂线发挥功能)在气囊的膨胀初始阶段经由膨胀力传递加强布受到气囊的膨胀力而破裂,使气囊从该破裂部向车辆的大致前方展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77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972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2104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3的带气囊的座椅中,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表皮为不容易伸长的原材料,因此,在气囊的膨胀初始阶段,即使表皮结合部受到气囊的朝向门侧的膨胀力,前表面表皮也不向门侧伸长。因此,能够利用气囊的膨胀力使表皮结合部在适当位置处迅速地破裂,能够使气囊恰当地向车辆的大致前方展开。
然而,在将专利文献3的带气囊的座椅构造直接应用于专利文献1、2这样的带可拆装的罩表皮的座椅的情况下,产生如下不良情况。即,专利文献1、2的靠背衬垫外皮的上述特定外皮部分如上所述为容易伸长的原材料,因此,在膨胀初始阶段,在气囊的膨胀力经由膨胀力传递加强布作用于表皮结合部时,上述特定外皮部分受到膨胀力而向门侧伸长,伴随着该伸长,表皮结合部在向门侧移动了相应的量的状态(例如参照图6的(b)双点划线)下破裂。因此,气囊会在非常靠近门的斜前方侧的位置膨胀展开(例如参照图6的(c)双点划线),这对于恰当地保护乘员的头部、胸部和腰部中的任意一方而言,不能说是有利的展开方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车辆用座椅:即使在将罩表皮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座椅靠背的座椅的隆起衬垫部内置气囊组件,也不会产生上述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座椅,座椅靠背具有支承于框架且支承乘员的背面的靠背衬垫,所述靠背衬垫具有中央衬垫部和与该中央衬垫部的左右两侧连接的左右的隆起衬垫部,覆盖所述靠背衬垫的表面的靠背衬垫外皮包括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的罩表皮,在门侧的所述隆起衬垫部中内置有包含气囊的气囊组件,第1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衬垫外皮具有覆盖所述隆起衬垫部的包含侧面的一部分表面的第1部分、以及覆盖与所述隆起衬垫部的所述一部分表面不同的其他表面的第2部分,构成为在所述气囊的膨胀时能够破裂的结合部是通过将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彼此的相邻端部与基部被固定于所述框架的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末端部彼此结合起来而构成的,
在所述第2部分的覆盖所述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的特定外皮部分的背侧,配设有非伸长性的布部件。
此外,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于,在第1特征的基础上,所述靠背衬垫外皮具有保持于所述框架或所述靠背衬垫的基础表皮、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基础表皮进行拆装的罩表皮,所述基础表皮具有构成所述第1部分的左右的第1基础表皮部分、以及构成所述第2部分的所述第2基础表皮部分。
此外,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于,在第2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布部件的基部固定于所述框架或所述靠背衬垫,并且所述布部件的末端部与所述第2基础表皮部分以及所述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末端部一起在所述结合部处被结合,所述布部件的中间部配置成,横向经过所述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且与所述特定外皮部分的背面重叠。
此外,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于,在第2或第3特征的基础上,所述第2基础表皮部分在其至少一部分具有覆盖所述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的特定部分,该特定部分和所述罩表皮的与所述特定部分重叠的部分构成所述特定外皮部分。
此外,本发明的第5特征在于,在第2或第3特征的基础上,所述罩表皮的不隔着所述第2基础表皮部分而直接覆盖所述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的部分构成所述特定外皮部分。
此外,本发明的第6特征在于,在第1~第4的任意一个特征的基础上,所述罩表皮通过系固件安装于所述第1部分,所述系固件的向所述第1部分侧延伸的安装片部与所述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所述末端部在所述结合部处被结合。
此外,本发明的第7特征在于,在第1特征的基础上,所述靠背衬垫外皮具有构成所述第1部分的基础表皮和构成所述第2部分的罩表皮,所述罩表皮通过系固件安装于所述第1部分,所述系固件的向所述第1部分侧延伸的安装片部与所述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所述末端部一起在所述结合部处被结合。
此外,本发明的第8特征在于,在第7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布部件的基部固定于所述框架或所述靠背衬垫,并且,所述布部件的末端部与所述安装片部和所述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末端部一起在所述结合部处被结合,所述布部件的中间部配置成,横向经过所述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且与所述特定外皮部分的背面重叠。
此外,本发明的第9特征在于,在第1~第8的任意一个特征的基础上,所述靠背衬垫外皮中的至少所述特定外皮部分由比所述布部件更容易伸长的材料构成,该更容易伸长的材料是受到所述气囊的膨胀力则会沿车宽方向伸长的材料。
此外,本发明的第10特征在于,在第1~第9的任意一个特征的基础上,从所述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所述基部到所述末端部的上下宽度被形成为与所述气囊组件的上下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或被形成为所述气囊组件的上下宽度以上的宽度。
此外,本发明的第11特征在于,在第1~第10的任意一个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布部件由伸长抑制加强布构成。
此外,本发明的第12特征在于,在第11特征的基础上,所述伸长抑制加强布的至少末端部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比所述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窄。
此外,本发明的第13特征在于,在第11或第12特征的基础上,所述伸长抑制加强布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比所述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窄的带板状。
此外,本发明的第14特征在于,在第12或第13特征的基础上,所述气囊组件至少具有折叠状态的所述气囊、以及能够向该气囊内喷出高压气体而使气囊向车辆前方膨胀的充气机,所述伸长抑制加强布的被结合在所述结合部处的末端部配置在与所述充气机的向车辆前方侧开口的高压气体喷出孔大致相同的高度。
此外,本发明的第15特征在于,在第1~第10的任意一个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布部件在上下方向上被形成为与所述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上下宽度相同的上下宽度,或所述膨胀力传递加强布以上的上下宽度。
此外,本发明的第16特征在于,在第1~第15的任意一个特征的基础上,所述结合部配置于所述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与侧面的边界部或其附近部。
此外,本发明的第17特征在于,在第1~第16的任意一个特征的基础上,拉入部件直接或间接地安装于所述框架(F2)或所述靠背衬垫,所述拉入部件用于将所述特定外皮部分拉入到设置于该隆起衬垫部与所述中央衬垫部之间的拉入槽内,所述布部件的所述基部固定于所述拉入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靠背衬垫外皮中在气囊膨胀时成为破裂起点的表皮结合部经由膨胀力传递加强布受到气囊的膨胀力而破裂,容许气囊的前方展开,在这种车辆用座椅中,在靠背衬垫外皮中的第2部分的、覆盖隆起衬垫部前表面的特定外皮部分的背侧配设有非伸长性的布部件。由此,即使靠背衬垫外皮的特定外皮部分为容易伸长的材料,也能够利用布部件有效地抑制在气囊的膨胀初始阶段由于上述膨胀力而使特定外皮部分向门侧伸长,因此,结合部向门侧的以为也被抑制为最小限度,能够在恰当的位置处破裂。因此,即使在可拆装的罩表皮包含在靠背衬垫外皮中的座椅靠背的隆起衬垫部设置气囊组件,也能够使气囊向车辆的大致前方膨胀展开,在恰当地保护乘员的头部、胸部和腰部中的任意一方的方面是有利的。
此外,特别地,根据第2特征,靠背衬垫外皮具有保持于框架或靠背衬垫的基础表皮、以及能够相对于基础表皮进行拆装的罩表皮,基础表皮具有构成第1部分的左右的第1基础表皮部分、以及构成第2部分的第2基础表皮部分,因此,能够在基础表皮的第2基础表皮部分的背侧与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之间美观地配备上述布部件,布部件不会露出。
此外,特别地,根据第3特征,基部被固定于框架或靠背衬垫的布部件的末端部与第2基础表皮部分和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末端部一起被结合,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将布部件安装于座椅靠背。此外,该布部件的中间部配置成,横向经过门侧的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且与第2基础表皮部分的特定外皮部分的背面重叠,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布部件环绕在该特定外皮部分的背面与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之间。
此外,特别地,根据第4特征,第2基础表皮部分在至少一部分具有覆盖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的特定部分,该特定部分和罩表皮的与特定部分重叠的部分构成特定外皮部分,因此,即使在罩表皮从基础表皮取下的状态下,也能够利用第2基础表皮部分美观地包覆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和布部件。
此外,特别地,根据第5特征,罩表皮的、不隔着第2基础表皮部分而直接覆盖隆起衬垫部前表面的部分构成特定外皮部分,因此,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或布部件即使在罩表皮被取下时成为露出状态,在再次安装有罩表皮的通常的使用状态下,也能够通过罩表皮美观地进行包覆。
此外,特别地,根据第6特征,罩表皮通过系固件安装于第1部分,系固件的向第1部分侧延伸的安装片部与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末端部一起在上述结合部处被结合,因此,能够容易地经由系固件将罩表皮安装于第1部分。
此外,特别地,根据第7特征,靠背衬垫外皮具有构成第1部分的基础表皮和构成第2部分的罩表皮,罩表皮通过系固件安装于第1部分,系固件的向第1部分侧延伸的安装片部与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末端部一起在上述结合部处被结合,因此,能够容易地经由系固件将罩表皮安装于靠背衬垫外皮的基础表皮。
此外,特别地,根据第8特征,布部件的基部固定于框架或靠背衬垫,并且末端部与安装片部和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末端部一起在结合部处被结合,布部件的中间部配置成,横向经过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且与特定外皮部分的背面重叠,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将布部件安装于座椅靠背。此外,该布部件的中间部配置成,横向经过门侧的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且与第2部分的特定外皮部分的背面重叠,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布部件环绕在该特定外皮部分的背面与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之间。
此外,特别地,根据第9特征,靠背衬垫外皮中的至少特定外皮部分由比布部件更容易伸长的材料构成,该更容易伸长的材料是受到所述气囊的膨胀力则会沿车宽方向伸长的材料,因此,如果没有布部件,则在膨胀初始阶段气囊的膨胀力经由膨胀力传递加强布作用于上述结合部时,特定外皮部分受到膨胀力而向门侧伸长,伴随着该伸长,结合部可能在向门侧移动了相应的量的状态下破裂,但是,该课题通过第1特征而消除。
此外,特别地,根据第10特征,膨胀力传递加强布从基部到末端部形成为与气囊组件的上下宽度大致相同或其以上的上下宽度,因此,能够在气囊的膨胀初始阶段利用宽度较宽的膨胀力传递加强布有效地承受气囊的膨胀力,由此,能够高效地将气囊的膨胀力传递到结合部而使结合部可靠地破裂。
此外,特别地,根据第11特征,能够通过布部件有效地抑制在气囊的膨胀初始阶段由于气囊膨胀力而使特定外皮部分向门侧伸长。
此外,特别地,根据第12特征,伸长抑制加强布的至少末端部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比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窄,因此,能够利用伸长抑制加强布抑制在气囊的膨胀初始阶段由于气囊的膨胀力而使上述特定外皮部分向门侧伸长,并且,能够实现伸长抑制加强布自身的小型化,进而能够实现成本节约。
此外,特别地,根据第13特征,伸长抑制加强布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比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窄的带板状,因此,能够利用伸长抑制加强布抑制在气囊的膨胀初始阶段由于气囊的膨胀力而使上述特定外皮部分向门侧伸长,并且,将伸长抑制加强布自身小型化为必要最小限度,进一步实现成本节约。
此外,特别地,根据第14特征,伸长抑制加强布的在结合部处被结合的末端部配置在与充气机的向车辆前方开口的高压气体喷出孔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不仅能够使来自该高压气体喷出孔的高压气体喷出流集中作用于结合部的一部分区域,而且,在与该集中作用部对应的位置处,伸长抑制加强布的宽度较窄的末端部与结合部结合。由此,即使是末端部的宽度较窄的(因此是比较小型的)伸长抑制加强布,也能够高效地发挥针对上述特定外皮部分的伸长抑制效果。
此外,特别地,根据第15特征,布部件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与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上下宽度相同或其以上的上下宽度,因此,能够使布部件发挥与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相同或其以上的强度。
此外,特别地,根据第16特征,上述结合部配置于门侧的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与侧面的边界部或其附近部,因此,能够在横向经过隆起衬垫部的前表面的方向上大幅缩短布部件,由此,在气囊的膨胀初始阶段,布部件快速成为紧张状态,能够迅速且可靠地发挥针对上述特定外皮部分的伸长抑制效果。
此外,特别地,根据第17特征,在表皮拉入用的拉入部件固定有布部件的基部,因此,能够将拉入部件兼用作布部件的支承单元,实现构造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座椅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座椅靠背中取下靠背衬垫而使靠背框架露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的(A)是示出从靠背衬垫取下全部座椅靠背外皮的靠背衬垫单体状态的立体图,(B)是示出在靠背衬垫安装了座椅靠背外皮的基础表皮部分的状态(易拆装表皮未装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4-4线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2的5-5线放大剖视图。
图6是简略地示出气囊的膨胀展开过程的与图5对应的图,(a)示出气囊由于膨胀开始而开始打开组件壳体的盖的紧后的状态,(b)示出气囊在隆起衬垫部的侧方进行膨胀而使缝制部破裂的紧前的状态,(c)示出缝制部破裂而使气囊向车辆前方膨胀展开的状态。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与图5对应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与图5对应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与图5对应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与图8对应的剖视图。
图11的(1)~(3)是示出隆起加强布的第1~第3变形例的加强布展开图。
图12是示出将图11的(3)所示的隆起加强布的第3变形例嵌入座椅靠背中的一例的与图2对应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A:气囊;C:靠背衬垫外皮;Ca:容易拆装表皮(罩表皮、靠背衬垫外皮的第2部分);Cb:基础表皮;Cb1:第1基础表皮部分(靠背衬垫外皮的第1部分);Cb2:第2基础表皮部分(靠背衬垫外皮的第2部分);F2:靠背框架(框架);f3:第3系固件(系固件);g1、g2:第1、第2拉入槽(拉入槽);I:充气机;Ia:高压气体喷出孔;J:拉入部件(固定部);M:气囊组件;P:靠背衬垫;Pc:中央衬垫部;Ps:隆起衬垫部;S:汽车用座椅(车辆用座椅);S2:座椅靠背;T1:缝制部(结合部);W1、W2:内加强布(膨胀力传递加强布)、外加强布(膨胀力传递加强布);W3:隆起加强布(伸长抑制加强布、布部件);1a~3a、1b~3b:末端部、基部;3ok:第3系固件的外侧系固件半体的基布(安装片部);8f:隆起侧的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第2基础表皮部分的特定部分、特定外皮部分);9s:侧部拆装表皮部分(罩表皮的部分、特定外皮部分);71:嵌线(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添加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后、左右、上下分别指坐在座椅上的乘员观察到的前后、左右、上下。
首先,参照图1~图5对第1实施方式的构造进行说明。作为车辆用座椅的汽车用座椅S具有从下方支承乘员的臀部的座椅座部S1、从后方支承乘员的后背的座椅靠背S2、以及装配于座椅靠背S2的上部的头枕部S3。
另外,在图示例子中,示出驾驶席用座椅,但是,关于副驾驶席用座椅,除了后述气囊组件M的配设部位左右相反这点以外,与驾驶席用座椅基本相同。
座椅座部S1具有由表皮10覆盖的未图示的座部衬垫、以及支承座部衬垫的座部框架F1。座部框架F1经由以往公知的前后位置调整机构(未图示)以能够进行前后位置调节的方式支承于车体地板30。
另一方面,座椅靠背S2具有靠背衬垫P、从背面侧支承靠背衬垫P的靠背框架F2、以及包覆靠背衬垫P的表面的座椅靠背外皮C。靠背框架F2经由以往公知的倾斜机构32支承于座部框架F1的后部,通过该倾斜机构32,座椅靠背S2能够任意地调节、固定立起角度。
接着,对座椅靠背S2的具体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作为座椅靠背S2的骨骼框架的靠背框架F2由金属制的框架框构成,该金属制的框架框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框架20、20、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分别结合这两个侧框架20、20的上部之间和下部之间的上部横梁21和下部横梁22、以及一体地连接两个侧框架20、20的上端部之间的头枕支承框架部23。而且,靠背框架F2是本发明的框架的一例。
左右的侧框架20的各框架上部20a和头枕支承框架23由形成为倒u字状的一体的管材构成。而且,各侧框架20具有由上述管材的一部分构成的框架上部20a、以及在上端部与框架上部20a结合(例如焊接)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框架主部20b。框架主部20b由座椅中心侧开放且横截面为字状的槽型部件构成,该槽型部件形成为,随着接近与其座部框架F1结合的结合部(即下端部),前后宽度逐渐扩大,刚性强度增加。
此外,在框架主部20b的宽度方向中间部一体成型有在厚度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向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座椅内侧)凹陷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曲部20ba,该凹曲部20ba发挥加强肋效果,由此,框架主部20b(因此侧框架20)的刚性强度提高。
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的受压板24经由挂在两个横梁21、22之间的左右一对线28、28架设并支承于靠背框架F2的上部横梁21和下部横梁22。并且,支承该受压板24的靠下部的背面的至少一根波形弹簧29横向架设并支承于左右的侧框架20、20之间。而且,这些受压板24、波形弹簧29和线28彼此协作而从背面侧支承靠背衬垫P(特别是中央衬垫部Pc)。
接着,对靠背衬垫P的构造进行说明。靠背衬垫P由衬垫材料(例如比较硬质的聚氨酯泡沫)成型为规定形状,例如一体地具有中央衬垫部Pc和左右的隆起衬垫部Ps,该中央衬垫部Pc的前表面成为对乘员的后背进行支承的支承面,该左右的隆起衬垫部Ps分别与中央衬垫部Pc的左右两侧连接,并且分别比中央衬垫部Pc更向前方伸出以支承后背的外侧,左右的各隆起衬垫部Ps的背面侧由左右的侧框架20分别支承(参照图4、图5)。左右的各隆起衬垫部Ps包覆各侧框架20的前端面、后端面和外侧面。
此外,在左右的隆起衬垫部Ps中的特别是靠门侧的(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侧的)隆起衬垫部Ps内置有气囊组件M。即,在该门侧的隆起衬垫部Ps设置有组件收纳空间60,并且如图3的(A)和图5所示,在该隆起衬垫部Ps的覆盖组件收纳空间60的外侧的衬垫部分Psa形成有组件安装用的字状狭缝O,例如,通过弹性变形以卷起被狭缝O包围的衬垫部分Psa,能够将气囊组件M装入组件收纳空间60。然后,在该装入状态下,气囊组件M固定于侧框架20的框架主部20b的外侧面。
根据图3、图5可知,气囊组件M具有沿着框架主部20b的外侧面延伸且车宽方向上呈扁平的箱状的组件壳体50、收纳并固定于组件壳体50内的后部的充气机I、能够利用来自充气机I的高压气体向车辆前方急速膨胀的气囊A、以及平时将气囊A保持成折叠状态的保持袋53,充气机I根据能够检测车辆碰撞时的冲击的碰撞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信号进行动作而向气囊A内供给高压气体。
而且,充气机I使高压气体喷出孔Ia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的充气机壳体的前表面向前开口,该高压气体喷出孔Ia在气囊A内向车辆的大致前方喷出高压气体。此外,保持袋53具有能够由于气囊A的膨胀而立即破裂的壁厚/强度。
组件壳体50具有向车辆前方开口的扁平箱状的壳体主体50m、以及对壳体主体50m的前端开口进行开闭的盖板50t,壳体主体50m的扁平的内侧壁与后述内加强布W1的基部1b一起通过多组螺栓b/螺母n固定于框架主部20b。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螺栓b由头部固定于壳体主体50m的双头螺栓构成,但是,螺栓b不限于双头螺栓,只要是至少能够将壳体主体50m的内侧壁与内加强布W1的基部1b一起固定于框架主部20b的构造即可。
盖板50t形成为上下较长的带板状,其侧框架20侧的内侧缘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枢轴支承连结于壳体主体50m的开口缘。此外,盖板50t在其关闭了壳体主体50m的开口的状态下,外侧缘部以能够卡合和脱离的方式与壳体主体50m的开口缘卡合。该卡合部50k构成为如下的凹凸卡合构造:容易由于气囊A的膨胀而解除卡合,能够自动开放盖板50t。
所述内加强布W1由形成为矩形状的非伸长性的布材料构成,其末端部侧屈曲地经由隆起衬垫部Ps的侧面与组件壳体50的内侧面以及前端面之间,沿着隆起衬垫部Ps的侧面向前方延伸。此外,在内加强布W1的基部1b的面(即与组件壳体50相反的一侧的侧面)接合并固定(例如粘接)有加强板90,从而提高了基部1b的刚性强度(进而提高了与侧框架20结合的结合强度)。另外,加强板90能够根据需要而省略。
并且,在内加强布W1的基端(即基部1b的后端)结合(例如缝制)有形成为矩形状的由非伸长性的布材料构成的外加强布W2的基部2b。该外加强布W2的中间部沿着组件壳体50的后端面和外侧面向前方延伸。另外,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外加强布W2和内加强布W1的基部2b、1b相互之间的缝制构造是以往公知的,例如在国际公开WO2017/56521A1的图29中明确示出。另外,也可以独立于内加强布W1而将外加强布W2的基部2b固定于侧框架20。
而且,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在它们的基部侧以左右夹持的方式包住组件壳体50,此外,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在末端部侧彼此直接接触,并且沿着隆起衬垫部Ps的侧面向前方延伸,这些延伸端部即末端部1a、2a在后述缝制部T1处一起被缝制。
另外,如图3的(A)所示,在靠背衬垫P的前表面凹陷设置有左右一对第1拉入槽g1和第2拉入槽g2,在该左右一对第1拉入槽g1和第2拉入槽g2,中央衬垫部Pc与左右的隆起衬垫部Ps之间的各边界部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在靠背衬垫P固定(更具体而言为一体地埋设)有作为支承部件的左右一对嵌线71、72,该嵌线71、72的一部分在各拉入槽g1、g2的底部露出,沿上下方向(即沿着各拉入槽g1、g2的方向)延伸。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嵌线71、72通过嵌件成型固定于靠背衬垫P而一体化。
另外,除了通过嵌件成型将嵌线71、72固定于靠背衬垫P之外,或者说也可以代替这一方式,使嵌线71、72直接或间接(例如经由线28、弹簧29或受压板24)地固定并支承于靠背框架F2(例如侧框架20)。
此外,靠背衬垫外皮C具有保持于靠背框架F2或靠背衬垫P的基础表皮Cb、以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基础表皮Cb连结的易拆装表皮Ca。而且,易拆装表皮Ca是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座椅靠背S的本发明的罩表皮的一例。接着,依次对基础表皮Cb和易拆装表皮Ca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首先,基础表皮Cb与靠背衬垫P的形状对应地具有覆盖中央衬垫部Pc的前表面的中央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c、分别覆盖左右的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侧面(还包含与侧面连接的后面)的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侧面基础表皮部分8s、以及覆盖靠背衬垫P的上侧面的上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z。而且,这些基础表皮部分8c、8f、8s、8z彼此的相邻端部的相互之间在基础表皮Cb的背侧彼此重合并利用缝制线被缝在一起。由此,基础表皮Cb的整体成为袋状一体,覆盖靠背衬垫P的外表面。
另外,如图4、图5所示,侧面基础表皮部分8s的后侧端部以绕到左右的隆起衬垫部Ps和侧框架20的各后端面的方式,固定(例如粘接)于左右的隆起衬垫部Ps和侧框架20。此外,上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z也绕到中央衬垫部Pc的后端面而固定(例如粘接)于中央衬垫部Pc。另外,通过将未图示的罩部件装配于座椅靠背S2背面,而美观地包覆座椅靠背S2的背面中的未被座椅靠背外皮C包覆的部位。
而且,上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z和左右夹持该上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z的左右的侧面基础表皮部分8s彼此协作而构成本发明的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此外,中央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c和隆起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彼此协作而构成本发明的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而且,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和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的相邻端部彼此在沿着该相邻端部较长地延伸的缝制部T1处被缝在一起。
而且,在本第1实施方式和后述第2~第4实施方式中,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构成本发明的座椅靠背外皮C的第1部分(即覆盖隆起衬垫部Ps的包含侧面的一部分表面的第1部分)。此外,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构成本发明的座椅靠背外皮C的第2部分(即覆盖与隆起衬垫部Ps的所述一部分表面不同的其他表面的第2部分)。
此外,特别是,与门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侧)的隆起衬垫部Ps对应的侧面基础表皮部分8s和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的相邻端部彼此与所述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的各末端部1a、2a以及后述隆起加强布W3的末端部3a一起利用同一缝制线被缝(即结合)在一起,该缝制部T1在气囊A的膨胀时成为破裂的起点部(所谓撕裂线)。而且,该缝制部T1(即结合部)设定为如下程度的缝制强度:如后所述,在气囊A的膨胀初始阶段,在隆起衬垫部Ps的侧方会由于要朝向前侧膨胀的气囊A的膨胀力而破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5所示,缝制部T1配置成通过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与侧面的边界部或其附近部分。
此外,构成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的中央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c和左右的隆起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这两者的相邻端部被彼此缝在一起。该缝制部T2(即结合部)被拉入到所述第1拉入槽g1和第2拉入槽g2内,该拉入部分分别经由多个拉入部件J卡定并固定于所述嵌线71、72。即,呈钩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拉入部件J的前端部一起被结合(缝)于上述缝制部T2,这些拉入部件J的后端钩部在第1拉入槽g1和第2拉入槽g2内分别卡定于嵌线71、72。
另一方面,易拆装表皮Ca具有覆盖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部分)的左右的侧部拆装表皮部分9s、以及覆盖中央衬垫部Pc的前表面的中央部拆装表皮部分9c。该左右的侧部拆装表皮部分9s和中央部拆装表皮部分9c的相邻端部彼此被分别拉入第1拉入槽g1和第2拉入槽g2中,在槽内的缝制部T3(即结合部)处被缝在一起。
而且,易拆装表皮Ca在第1拉入槽g1和第2拉入槽g2内分别经由第1系固件f1和第2系固件f2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基础表皮Cb的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连接。并且,易拆装表皮Ca的外周缘部经由第3系固件f3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第3系固件f1~f3分别是与以往公知的拉链相同的构造,分别具有内外一对系固件半体1i、1o~3i、3o、以及能够对内外一对系固件半体1i、1o~3i、3o之间进行开闭的带提手的滑动件1s~3s。各系固件半体1i、1o~3i、3o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的基布、以及沿着基布的一侧缘(两个基布的相邻端缘)设置的大量齿部,该基布作为各系固件半体1i、1o~3i、3o的安装于相邻部件的安装片部发挥功能。而且,两个基布的齿部之间通过能够相对于这些齿部滑动的滑动件1s~3s以能够卡定脱离的方式被卡定。该系固件功能与以往公知的滑动式线系固件相同。
而且,在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中的中央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c与隆起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之间的缝制部T2处,在对应的拉入槽g1、g2内分别缝有第1系固件f1和第2系固件f2的内侧系固件半体1i、2i的基布。另一方面,在易拆装表皮Ca中的侧部拆装表皮部分9s与中央部拆装表皮部分9c的缝制部T3处,在对应的拉入槽g1、g2内分别缝有第1系固件f1和第2系固件f2的外侧系固件半体1o、2o的基布。
此外,在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的外周缘部缝T4有沿着缝制部T1配置的第3系固件f3的外侧系固件半体3o的、向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侧延伸的基布3ok(即安装片部),此外,在易拆装表皮Ca的外周缘部缝T5有第3系固件f3的内侧系固件半体3i的基布3ik。
另外,在靠背衬垫外皮C的比缝合部T1更靠中央衬垫部Pc侧覆盖门侧的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的特定外皮部分(更具体而言为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的隆起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的背侧配设有非伸长性的隆起加强布W3,该隆起加强布W3抑制该特定外皮部分8f由于膨胀初始阶段的气囊A的膨胀力而向门侧伸长。而且,隆起加强布W3是本发明的布部件和伸长抑制加强布的一例。
此外,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的至少隆起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全部)和易拆装表皮Ca的至少侧部拆装表皮部分9s(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全部)由容易伸长的片状材料(例如布材料)构成。其伸长容易程度被设定为如下程度的伸长容易程度:在假设没有设置隆起加强布W3的情况下,隆起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和侧部拆装表皮部分9s会与膨胀初始阶段的气囊A的前方膨出联动地(即利用气囊A的朝向门侧的膨胀力)向门侧伸长。
另外,内置于门侧的隆起衬垫部Ps内的气囊A在其膨胀初始阶段利用该膨胀力自动解除卡合部50k的卡合,并且使盖板50t开放摆动(即绕内侧端的枢轴支承连结部50h向前方摆动)。由此,膨胀初始阶段的气囊A从盖板50t与壳体主体50m的前端开口之间产生的间隙(参照图6的(a))向车辆前方膨出,并且在隆起衬垫部Ps的外侧面与侧面基础表皮8s之间向前方膨出。
然后,伴随着这种膨胀初始阶段的气囊A的膨出,座椅靠背外皮C的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和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彼此间的缝制部T1由于气囊A的朝向门侧的膨胀力而破裂。该情况下,气囊A穿过该缝制部T1的破裂部位向车辆的大致前方膨胀并展开,但是此时,为了可靠地控制展开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非伸长性的多个加强布(即作为膨胀压传递加强布的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以及作为伸长抑制加强布的隆起加强布W3)配设于门侧的隆起衬垫部Ps。
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的主要目的在于,在气囊A的膨胀初始阶段承受气囊A的膨胀力并将其传递到缝制部T1,由此,利用气囊A的膨胀力使缝制部T1高效地破裂,该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是本发明的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一例。如上所述,这些加强布W1、W2的末端部1a、2a与隆起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和侧面基础表皮部分8s彼此的相邻端部被缝在一起,该缝制部T1在气囊A的膨胀初始阶段,在隆起衬垫部Ps的侧方经由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受到要朝向前侧膨胀的气囊A的膨胀力而破裂。
此外,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从它们的基部1b、2b到末端部1a、2a形成为与气囊组件M的上下宽度大致相同或气囊组件M的上下宽度以上的上下宽度(即在展开状态下形成为大致矩形状)。
另一方面,隆起加强布W3是加强布,其主要目的在于抑制由于膨胀初始阶段的气囊A的膨胀力而使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向横向即门侧伸长,其基部3b在门侧的拉入槽g1内,在所述缝制部T2处与拉入部件J等被缝在一起。因此,通过使拉入部件J卡定于嵌线71、72,隆起加强布W3的基部3b经由拉入部件J和嵌线71、72卡定并固定于侧框架20或靠背衬垫P。而且,拉入部件J和嵌线71构成将隆起加强布W3的基部3b固定于靠背衬垫P或侧框架20的固定部。
此外,如上所述,隆起加强布W3的末端部3a缝在缝制部T1处(即利用共同的缝线与隆起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和中央侧侧面基础表皮部分8s彼此的相邻端部、以及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的末端部1a、2a被缝在一起)。进而,隆起加强布W3的中间部配置成,横向经过门侧的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沿着该前表面延伸且与隆起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的背面重叠。
此外,隆起加强布W3的末端部3a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比基部3b窄,此外,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比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窄。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隆起加强布W3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比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窄的带板状。而且,如图3的(A)和图5所示,隆起加强布W3的与缝制部T1结合的末端部3a配置在与充气机I的向车辆前方开口的高压气体喷出孔Ia大致相同的高度。
接着,一并参照图6对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图5示出平时(即气囊A未动作时)的座椅靠背S2的隆起衬垫部Ps的状态。
在汽车万一发生碰撞事故的情况下,在内置于靠背衬垫P内的气囊组件M中,充气机I根据来自感知碰撞时的冲击的未图示的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动作,向气囊A供给高压气体,由此,气囊A向车辆前方急速膨胀并展开。
在该气囊A的膨胀初始阶段,如图6的(a)→(b)中简略示出的那样,气囊A使组件壳体50的盖板50t开放即向前方摆动,穿过在该盖板50t与壳体主体50m的开口端之间产生的间隙向前方、即穿过内加强布W1与外加强布W2(因此是侧面基础表皮部分8s)之间的间隙鼓出,扩充该间隙并向前方膨胀。此时,气囊A的膨胀力特别是在隆起衬垫部Ps的侧方被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承受,从这些加强布W1、W2传递到缝制部T1。因此,虽然气囊A的膨胀力欲将缝制部T1、与该缝制部T1连接的基础表皮Cb(特别是隆起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和易拆装表皮Ca(特别是侧部拆装表皮部分9s)向门侧牵拉,但是,该力在非伸长性的隆起加强布W3处被牢固地阻挡。
因此,即使靠背衬垫外皮C的特定外皮部分(例如隆起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或侧部拆装表皮部分9s)由容易伸长的原材料构成,缝制部T1也会在不向门侧大幅偏移移动的恰当位置处迅速地破裂,上述特定外皮部分8f、9s与侧面基础表皮部分8s之间被迅速地断裂。这样,气囊A会向车辆的大致前方一次性地膨胀并展开(参照图6的(c)),因此,能够利用该展开气囊A恰当地保护乘员的头部、胸部和腰部中的任意一方。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假设在省略了隆起加强布W3的情况下,在膨胀初始阶段的气囊A的朝向门侧的膨胀力传递到缝制部T1,由于该膨胀力,会使上述特定外皮部分8f、9s向门侧伸长,伴随着该伸长,缝制部T1也会在向门侧偏移移动了相应的量的状态(参照图6的(b)的双点划线)下破裂。因此,气囊A成为向靠近门的斜前方膨胀展开的展开形式(参照图6的(c)的双点划线),在恰当地保护乘员的头部、胸部和腰部中的任意一方的方面不是有利的构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膨胀力传递加强布,除了内加强布W1,还设置有外加强布W2,因此,使气囊A的朝向门侧的膨胀力更加迅速且高效地作用于缝制部T1,能够使缝制部T1迅速且可靠地破裂,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气囊A向靠近门的斜前方膨胀展开。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座椅S中,在门侧的隆起衬垫部Ps处,靠背衬垫外皮C的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和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彼此的相邻端部与作为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的末端部1a、2a一起被缝在缝制部T1,在气囊A的膨胀初始阶段,在隆起衬垫部Ps的侧方,将要向前侧膨胀的气囊A的膨胀力经由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传递到缝制部T1,使其破裂,能够进行气囊A的前方展开。
而且,在该座椅S中,在靠背衬垫外皮C的、比缝制部T1更靠中央衬垫部Pc侧覆盖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的所述特定外皮部分(即隆起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和与其重叠的侧部拆装表皮部分9s)的背侧配备有非伸长性的隆起加强布W3,该隆起加强布W3抑制该特定外皮部分8f、9s由于膨胀初始阶段的气囊A的膨胀力而向门侧伸长的情况。
由此,即使特定外皮部分8f、9s为容易伸长的材料,也能够利用非伸长性的隆起加强布W3有效地抑制由于气囊A的膨胀初始阶段的气囊A的膨胀力而使特定外皮部分8f、9s向门侧伸长,因此,缝制部T1向门侧的移位也被抑制为最小限度,可以在恰当位置处破裂。这样,能够使气囊A向汽车的大致前方膨胀展开,能够更加恰当地保护乘员的头部、胸部和腰部中的任意一方。
而且,构成上述特定外皮部分的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的隆起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为与易拆装表皮Ca(侧部拆装表皮部分9s)的背面重合的配置,因此,在易拆装表皮Ca从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取下的状态下,在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当然也能够利用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8f)美观地包覆隆起加强布W3。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隆起加强布W3的基部3b经由拉入部件J卡定并固定于在靠背衬垫P中埋设且一体化的嵌线71,并且,末端部3a被缝在缝制部T1,隆起加强布W3的中间部配置成,横向经过门侧的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并且与上述特定外皮部分8f、9s的背面重叠。由此,能够不勉强且容易地将隆起加强布W3配备于特定外皮部分8f、9s的背面与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之间。
此外,特别地,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从它们的基部1b、2b到末端部1a、2a形成为与气囊组件M的上下宽度大致相同或气囊组件M的上下宽度以上的上下宽度,因此,能够在气囊A的膨胀初始阶段利用宽度较宽的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有效地承受气囊A的膨胀力。由此,能够利用气囊A的膨胀力使缝制部T1高效地破裂,并且,能够利用内加强布W1有效地保护隆起衬垫部Ps的侧面。
另一方面,隆起加强布W3的末端部3a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比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窄。由此,能够利用隆起加强布W3抑制在气囊A的膨胀初始阶段由于气囊A的膨胀力而使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向门侧伸长,同时实现隆起加强布W3自身的小型化,进而实现成本节约。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隆起加强布W3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比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窄的带板状,因此,将隆起加强布W3自身小型化为必要最小限度,进一步实现成本节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加强布W1~W3的各末端部1a~3a、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和侧面基础表皮部分8s彼此的缝制部T1被配置在与充气机I的向车辆前方开口的高压气体喷出孔Ia大致相同的高度。由此,不仅能够使来自高压气体喷出孔Ia的高压气体喷出流集中作用于缝制部T1的一部分区域,而且还成为在与该集中作用部对应的位置处隆起加强布W3的宽度较窄的末端部3a与缝制部T1结合的配置,因此,即使是末端部3a的宽度较窄的(因此是比较小型的)隆起加强布W3,也能够高效且可靠地地发挥针对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的伸长抑制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缝制部T1配置成经过了门侧的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与侧面的边界部或其附近部。由此,能够在横向经过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的方向上大幅度缩短隆起加强布W3,因此,在气囊A的膨胀初始阶段,隆起加强布W3快速成为紧张状态,能够迅速且可靠地发挥针对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的伸长抑制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将座椅靠背外皮C的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和易拆装表皮Cb1拉入到隆起衬垫部Ps与中央衬垫部Pc之间的拉入槽Ph内的拉入部件J安装于在座椅靠背P中埋设且一体化的嵌线71、72,在该拉入部件J固定有隆起加强布W3的基部3b。由此,能够将座椅靠背外皮C拉入用的拉入部件J和与其连接的嵌线71、72兼用作对隆起加强布W3的基部3b进行固定支承的固定支承单元,实现构造简化。
此外,在图7中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内加强布W1的基部1b与组件壳体主体50一起利用螺栓b/螺母n固定于靠背框架F2(侧框架20),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预先固定于内加强布W1的基部1b的合成树脂制的带卡定爪的卡扣80以能够卡定脱离的方式卡定于靠背框架F2(侧框架20)的卡定孔81。由此,内加强布W1的基部1b能够经由卡扣80容易且迅速地固定于靠背框架F2。另外,第2实施方式这种利用卡扣80将加强布固定于靠背框架F2的固定构造是以往公知的,例如在所述专利文献3中也明确示出。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除了内加强布W1还一并设置外加强布W2,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省略外加强布W2。而且,第2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各结构要素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的对应结构要素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此外,在图8中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靠背衬垫外皮C的基础表皮Cb、特别是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配置成与易拆装表皮Ca的背面重叠且直接覆盖隆起衬垫部Ps和中央衬垫部Pc的各前表面,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的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和易拆装表皮Ca的侧部拆装表皮部分9s成为作为隆起加强布W3的伸长抑制对象的特定外皮部分。与此相对,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形成为不与易拆装表皮Ca的背面重叠而配置,由易拆装表皮Ca的不隔着基础表皮Cb(更具体而言为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而直接覆盖门侧的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的侧部拆装表皮部分9s构成作为隆起加强布W3(即伸长抑制加强布)的伸长抑制对象的特定外皮部分。
即,虽然第3实施方式以第1实施方式为基础,但是,基础表皮Cb的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形成为沿着缝制部T1延伸的较窄的带布状,该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的靠中央衬垫部Pc侧的一侧缘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经由第3系固件f3而与易拆装表皮Ca的侧部拆装表皮部分9s的外侧缘部连接。此外,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的另一侧缘部与第1、第2实施方式的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同样,在共通的缝制部T1处与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的前端缘部和各加强布W1~W3的末端部1a~3a缝(结合)在一起。
另外,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的前部或中间部也可以利用结合强度较小的结合单元(例如面系固件、缝纫、简易粘接等)而与隆起衬垫部Ps的侧面结合,以使得在取下易拆装表皮Ca时,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也不会从隆起衬垫部Ps剥离。
第3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各结构要素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的对应结构要素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而且,根据该第3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与第1实施方式的所述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虽然第3实施方式的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和隆起加强布W3在易拆装表皮Ca从基础表皮Cb(即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取下时成为露出状态,但是,在易拆装表皮Ca安装于基础表皮Cb(Cb2)的通常的使用状态下,通过易拆装表皮Ca的侧部拆装表皮部分9s美观地进行了包覆。
此外,在图9中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在第1~第3实施方式中,示出第3系固件f3的外侧系固件半体3o的基布3ok相对于作为基础表皮Cb的所谓撕裂线的缝制部T1独立地缝T4于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与此相对,在第4实施方式中,第3系固件f3的外侧系固件半体3o的、向第1基础表皮Cb1侧延伸的基布3ok(即安装片部)被插入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和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的相邻端部之间,在缝制部T1处与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和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各加强布W1~W3的末端部1a~3a被缝在一起。
第4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各结构要素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的对应结构要素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而且,根据该第4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与第1实施方式的所述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在第4实施方式中,用于将作为第3系固件f3的安装片部发挥功能的外侧系固件半体3o的基布3ok安装于基础表皮Cb的缝制兼作为所谓撕裂线的缝制(即能够省略缝制部T4),相应地实现构造简化。
此外,在图10中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在图8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中,基础表皮Cb(更具体而言为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形成为不与易拆装表皮Ca的背面重叠的较窄的带状,第3系固件f3的外侧系固件半体3o的基布3ok相对于作为基础表皮Cb的撕裂线的缝制部T1而独立地缝T4于该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
与此相对,在第5实施方式中,省略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仅利用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构成基础表皮C。而且,第3系固件f3的外侧系固件半体3o的、向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侧延伸的基布3ok(即安装片部)在缝制部T1处与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和各加强布W1~W3的末端部1a~3a被缝在一起。而且,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基础表皮C构成本发明的靠背衬垫外皮C中的第1部分,此外,作为罩表皮的易拆装表皮Ca构成本发明的靠背衬垫外皮C中的第2部分。
第5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各结构要素标注与第3实施方式的对应结构要素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而且,根据该第5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与第3实施方式的所述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在第5实施方式中,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用于将作为第3系固件f3的安装片部发挥功能的外侧系固件半体3o的基布3ok安装于基础表皮Cb的缝制兼作为所谓撕裂线的缝制(即能够省略缝制部T4),相应地实现构造简化。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第1~第5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车辆用座椅,例示了汽车用座椅S,但是,在本发明中,还能够应用于汽车以外的车辆(例如铁道车辆)中使用的座椅。
此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伸长抑制加强布的隆起加强布W3,例示了上下方向上较窄的带板状的加强布,但是,本发明的隆起加强布W3不限于实施方式的构造,例如,如图11的(1)(2)所示的第1、第2变形例那样,也可以将隆起加强布W3形成为随着从基部3b朝向末端部3a而逐渐变窄,或者,此外,如图11的(3)所示的第3变形例那样,也可以将隆起加强布W3从基部3b到末端部3a形成为大致相同宽度的矩形状。
另外,图12示出将隆起加强布W3的上述第3变形例(即图11(3))嵌入座椅靠背S2中的一例,在该图示例子中,矩形状的隆起加强布W3以从其他加强布W1、W2向上方和下方分别伸出的方式上下较宽地形成。因此,在该图示例子中,上下较宽的隆起加强布W3能够在靠背衬垫外皮C的上下方向上在比较宽的范围内有效发挥如下的期待效果:在气囊A的膨胀时,在缝制部T1的破裂前,抑制靠背衬垫外皮C由于气囊A的膨胀力而向门侧过度伸长。另外,在图12的图示例子中,设为矩形状的隆起加强布W3的上下宽度比其他加强布W1、W2宽,但是,也可以设定为与其他加强布W1、W2大致相同的宽度,或者,还可以比其他加强布W1、W2窄。
此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将作为伸长抑制加强布发挥功能的隆起加强布W3设为布部件的一例,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利用衬里件构成布部件,使其与特定外皮部分(例如基础表皮Cb的隆起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或易拆装表皮Ca的侧部拆装表皮部分9s)的背面接合(例如缝制、粘贴、粘接等)。
此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膨胀力传递加强布的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例示了从基部1b、2b到末端部1a、2a形成为与组件壳体50的上下宽度大致相同宽度的矩形状的加强布,但是,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不限于实施方式的构造,例如,也可以形成为比组件壳体50的上下宽度宽或窄的矩形状。或者,此外,与图11的(1)(2)所示的隆起加强布W3的第1、第2变形例同样,也可以将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形成为随着从基部1b、2b朝向末端部1a、2a而逐渐变窄。
此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靠背衬垫外皮C的基础表皮Cb和易拆装表皮Ca均由容易伸长的布材料构成,但是,基础表皮Cb的一部分(例如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的一部分(例如侧面基础表皮部分8s或上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z)和/或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的一部分(例如中央侧的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c))也可以由不容易伸长的原材料构成。或者,此外,易拆装表皮Ca的一部分(例如中央部拆装表皮部分9c)也可以由不容易伸长的原材料构成。
此外,在第1、第2和第4实施方式中,示出针对作为特定外皮部分的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隆起侧的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仅结合(缝制)了隆起加强布W3的基部3b和末端部3a,但是,也可以将隆起加强布W3的中间部或全部结合(例如缝制、粘接)于隆起侧的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的背面。而且,该情况下,隆起加强布W3相对于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8f)的约束性增加,隆起加强布W3对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8f)的伸长抑制效果提高。
此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靠背衬垫外皮C的基础表皮Cb和易拆装表皮Ca的各部分8c、8f、8s、8z;9c、9s分别由单层的片材(例如布材料)构成,但是,例如如日本特开2014-129059号公报的图3所示,侧面基础表皮部分8s也可以由在外皮(例如布材料)的背面层叠有较薄的缓冲件层的层叠体构成,此外,隆起侧和中央侧的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8c也可以由同样的层叠体构成。或者,易拆装表皮Ca中的中央部拆装表皮部分9c或/和侧部拆装表皮部分9s也可以由上述层叠体构成。
此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隆起衬垫部Ps中,座椅靠背外皮C的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特别是侧面基础表皮部分8s)和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特别是隆起侧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的相邻端部的彼此的缝制部T1配置成经过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与侧面之间的边界部或其附近部,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缝制部T1经过的位置比上述边界部或其附近部更向后方或左右内侧稍微偏移。例如,在前者的情况下,前表面基础表皮部分8f的外侧缘部越过上述边界部而向隆起衬垫部Ps的侧面侧稍微延长,此外,在后者的情况下,侧面基础表皮部分8s的前侧缘部越过上述边界部而向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侧稍微延长,但是,这些延长量始终被限制在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期望作用效果的范围内。
此外,在所述第1、第3~第5实施方式中,示出设置内加强布W1和外加强布W2这双方作为设置于隆起衬垫部Ps的膨胀力传递加强布,但是,在本发明中,外加强布W2能够如第2实施方式那样省略。因此,在第1、第3~第5实施方式中,还能够实施省略了外加强布W2的其他实施方式(未图示)。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除了内加强布W1,还能够实施一并设置外加强布W2的其他实施方式(未图示)。并且,在这些各实施方式中,还能够实施省略内加强布W1而仅设置外加强布W2作为膨胀压传递加强布的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气囊组件M具有扁平箱状的组件壳体50,该扁平箱状的组件壳体50收纳折叠状态的气囊A和充气机I,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省略了组件壳体的无壳体的气囊组件(例如参照所述专利文献3的图3)。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使拉入部件J卡定于纵向贯穿拉入槽g1、g2内的支承部件(嵌线71、72),该拉入部件J用于将靠背衬垫外皮C和隆起加强布W1拉入到拉入槽g1、g2内并固定,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靠背衬垫P设置拉入孔,该拉入孔前后贯通该靠背衬垫P并在拉入槽g1、g2底部开口,使通过该拉入孔向靠背衬垫P的背面侧被拉出的拉入部件J与固定于侧框架20的未图示的支承框架卡定并连结。或者,此外,在上述拉入孔与侧框架20、线28、弹簧29或受压板24较近的座椅构造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支承框架,使拉入部件J直接与设置于侧框架20、线28、弹簧29或受压板24的未图示的被卡定部(例如贯通孔、钩状突起部等)卡定并连结。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设拉入部件J为钩状,但是,本发明的拉入部件J不限于钩状。即,可以形成为能够与嵌线71、72、侧框架20、线28、弹簧29、受压板24的贯通孔等卡定并连结的各种形状。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使用由拉链构成的第1~第3系固件f1~f3作为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将易拆装表皮Ca与基础表皮Cb连结的连结件,但是,连结件不限于实施方式,例如还能够使用面系固件或按扣等。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利用易拆装表皮Ca的侧部拆装表皮部分9s覆盖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的一部分(大部分),但是,也可以覆盖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的全部和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示出利用基础表皮11以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经由系固件f4(连结件)与基础表皮11连结的易拆装表皮12构成座椅座部S1的座部外皮10,但是,关于座椅座部S1的外皮10,不需要将其一部分设为易拆装表皮12,即,也可以设为不容易更换的通常的座椅座部用表皮构造。
Claims (17)
1.一种车辆用座椅,座椅靠背(S2)具有支承于框架(F2)且支承乘员的背面的靠背衬垫(P),所述靠背衬垫(P)具有中央衬垫部(Pc)和与该中央衬垫部(Pc)的左右两侧连接的左右的隆起衬垫部(Ps),覆盖所述靠背衬垫(P)的表面的靠背衬垫外皮(C)包括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S2)的罩表皮(Ca),在门侧的所述隆起衬垫部(Ps)中内置有包含气囊(A)的气囊组件(M),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衬垫外皮(C)具有覆盖所述隆起衬垫部(Ps)的包含侧面的一部分表面的第1部分(Cb1)、以及覆盖与所述隆起衬垫部(Ps)的所述一部分表面不同的其他表面的第2部分(Cb2、Ca),
构成为在所述气囊(A)的膨胀时能够破裂的结合部(T1)是通过将所述第1部分(Cb1)和所述第2部分(Cb2、Ca)彼此的相邻端部与基部(1b、2b)被固定于所述框架(F2)的膨胀力传递加强布(W1、W2)的末端部(1a、2a)彼此结合起来而构成的,
所述膨胀力传递加强布(W1、W2)由第1加强布(W1)和第2加强布(W2)构成,所述第1加强布(W1)和所述第2加强布(W2)在它们的基部侧以从左右夹持的方式包住所述气囊组件(M),并且在它们的末端部侧彼此直接接触且沿着所述隆起衬垫部(Ps)延伸,
在所述第2部分(Cb2、Ca)的覆盖所述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的特定外皮部分(8f、9s)的背侧,配设有非伸长性的布部件(W3),所述布部件(W3)的基部(3b)被固定于所述框架(F2)或所述靠背衬垫(P),并且所述布部件(W3)的末端部(3a)与所述第1加强布(W1)的末端部(1a)、所述第2加强布(W2)的末端部(2a)一起在所述结合部(T1)被结合,所述布部件(W3)的中间部被配置成,横向经过所述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且与所述特定外皮部分(8f、9s)的背面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衬垫外皮(C)具有保持于所述框架(F2)或所述靠背衬垫(P)的基础表皮(Cb)、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基础表皮(Cb)进行拆装的罩表皮(Ca),
所述基础表皮(Cb)具有构成所述第1部分的左右的第1基础表皮部分(Cb1)、以及构成所述第2部分的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部件(W3)的末端部(3a)与所述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一起在所述结合部(T1)处被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在其至少一部分具有覆盖所述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的特定部分(8f),该特定部分(8f)和所述罩表皮(Ca)的与所述特定部分(8f)重叠的部分(9s)构成所述特定外皮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表皮(Ca)的不隔着所述第2基础表皮部分(Cb2)而直接覆盖所述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的部分(9s)构成所述特定外皮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表皮(Ca)通过系固件(f3)安装于所述第1部分(Cb1),
所述系固件(f3)的向所述第1部分(Cb1)侧延伸的安装片部(3ok)与所述第1加强布(W1)的所述末端部(1a)、所述第2加强布(W2)的所述末端部(2a)一起在所述结合部(T1)处被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衬垫外皮(C)具有构成所述第1部分的基础表皮(Cb)和构成所述第2部分的罩表皮(Ca),
所述罩表皮(Ca)通过系固件(f3)安装于所述第1部分(Cb),
所述系固件(f3)的向所述第1部分(Cb)侧延伸的安装片部(3ok)与所述第1加强布(W1)的所述末端部(1a)、所述第2加强布(W2)的所述末端部(2a)一起在所述结合部(T1)处被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部件(W3)的基部(3b)固定于所述框架(F2)或所述靠背衬垫(P),并且,所述布部件(W3)的末端部(3a)与所述安装片部(3ok)和所述第1加强布(W1)的末端部(1a)、所述第2加强布(W2)的末端部(2a)一起在所述结合部(T1)处被结合,
所述布部件(W3)的中间部配置成,横向经过所述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且与所述特定外皮部分(8f、9s)的背面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衬垫外皮(C)中的至少所述特定外皮部分(8f、9s)由比所述布部件(W3)更容易伸长的材料构成,该更容易伸长的材料是受到所述气囊(A)的膨胀力则会沿车宽方向伸长的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1加强布(W1)的所述基部(1b)到所述末端部(1a)的上下宽度、从所述第2加强布(W2)的所述基部(2b)到所述末端部(2a)的上下宽度被形成为与所述气囊组件(M)的上下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或被形成为所述气囊组件(M)的上下宽度以上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部件(W3)由伸长抑制加强布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长抑制加强布(W3)的至少末端部(3a)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比所述第1加强布(W1)、所述第2加强布(W2)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长抑制加强布(W3)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比所述第1加强布(W1)、所述第2加强布(W2)窄的带板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组件(M)至少具有折叠状态的所述气囊(A)、以及能够向该气囊(A)内喷出高压气体而使气囊(A)向车辆前方膨胀的充气机(I),
所述伸长抑制加强布(W3)的被结合在所述结合部(T1)处的末端部(3a)配置在与所述充气机(I)的向车辆前方侧开口的高压气体喷出孔(Ia)大致相同的高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部件(W3)在上下方向上被形成为与所述第1加强布(W1)、所述第2加强布(W2)的上下宽度相同的上下宽度,或所述第1加强布(W1)、所述第2加强布(W2)的上下宽度以上的上下宽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T1)配置于所述隆起衬垫部(Ps)的前表面与侧面的边界部或其附近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拉入部件(J)直接或间接地安装于所述框架(F2)或所述靠背衬垫(P),所述拉入部件(J)用于将所述特定外皮部分(8f、9s)拉入到设置于该隆起衬垫部(Ps)与所述中央衬垫部(Pc)之间的拉入槽(g1、g2)内,
所述布部件(W3)的基部(3b)固定于所述拉入部件(J)。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67389 | 2019-09-13 | ||
JP2019167389A JP7112995B2 (ja) | 2019-09-13 | 2019-09-13 | 車両用シー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98202A CN112498202A (zh) | 2021-03-16 |
CN112498202B true CN112498202B (zh) | 2024-09-17 |
Family
ID=74862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52961.8A Active CN112498202B (zh) | 2019-09-13 | 2020-09-11 | 车辆用座椅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05152B2 (zh) |
JP (1) | JP7112995B2 (zh) |
CN (1) | CN11249820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91255B2 (ja) * | 2017-03-31 | 2019-03-27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JP7372054B2 (ja) * | 2019-05-27 | 2023-10-31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乗物用シート |
JP7299186B2 (ja) * | 2020-03-19 | 2023-06-2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2022131057A (ja) * | 2021-02-26 | 2022-09-07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CN116923216A (zh) * | 2022-04-08 | 2023-10-24 | 李尔公司 | 用系带固定到凹形座椅靠背的背衬带 |
FR3136714A1 (fr) * | 2022-06-17 | 2023-12-22 | Faurecia Sièges d'Automobile | Elément de support de siège à coiffe partiellement amovible |
WO2024029587A1 (ja) * | 2022-08-04 | 2024-02-08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15676A (ja) * | 1997-10-20 | 1999-04-27 | Ts Tec Kk | エアー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る車輌用シート |
JP2013199152A (ja) * | 2012-03-23 | 2013-10-03 | Ts Tech Co Ltd | シートフレーム |
JP2017099506A (ja) * | 2015-11-30 | 2017-06-08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シート |
JP6147581B2 (ja) * | 2013-06-20 | 2017-06-14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746387B4 (de) * | 1996-10-25 | 2004-06-24 | Honda Giken Kogyo K.K. | Airbagvorrichtung |
JP3528704B2 (ja) * | 1998-10-01 | 2004-05-2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内蔵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
JP2007176347A (ja) * | 2005-12-28 | 2007-07-12 | Mazda Motor Corp | エアバッグユニット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
CN102029968B (zh) * | 2009-09-24 | 2015-11-25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
JP5626470B2 (ja) * | 2011-07-28 | 2014-11-1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
JP6017816B2 (ja) * | 2012-03-30 | 2016-11-02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装備シート |
WO2014017211A1 (ja) * | 2012-07-25 | 2014-01-3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の展開方向規制構造 |
JP6139956B2 (ja) | 2013-04-18 | 2017-05-31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6022934B2 (ja) | 2012-12-28 | 2016-11-09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装備シート |
EP2939886B1 (en) * | 2012-12-28 | 2018-12-05 | TS Tech Co., Ltd. | Airbag module-equipped seat,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same |
JP6234877B2 (ja) * | 2014-04-25 | 2017-11-22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JP6307420B2 (ja) * | 2014-11-26 | 2018-04-04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シート |
JP2016097275A (ja) | 2014-11-26 | 2016-05-30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シート |
US10787103B2 (en) | 2015-10-02 | 2020-09-29 | Ts Tech Co., Ltd. | Seat frame |
JP2018007717A (ja) | 2016-07-11 | 2018-01-18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シートカバーの引き込み構造 |
JP6491255B2 (ja) * | 2017-03-31 | 2019-03-27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JP6960321B2 (ja) * | 2017-12-13 | 2021-11-05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乗物用シート |
-
2019
- 2019-09-13 JP JP2019167389A patent/JP7112995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9-10 US US17/016,983 patent/US11505152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9-11 CN CN202010952961.8A patent/CN11249820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15676A (ja) * | 1997-10-20 | 1999-04-27 | Ts Tec Kk | エアー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る車輌用シート |
JP2013199152A (ja) * | 2012-03-23 | 2013-10-03 | Ts Tech Co Ltd | シートフレーム |
JP6147581B2 (ja) * | 2013-06-20 | 2017-06-14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 |
JP2017099506A (ja) * | 2015-11-30 | 2017-06-08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シー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98202A (zh) | 2021-03-16 |
JP2021041898A (ja) | 2021-03-18 |
US20210078518A1 (en) | 2021-03-18 |
JP7112995B2 (ja) | 2022-08-04 |
US11505152B2 (en) | 2022-1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98202B (zh) | 车辆用座椅 | |
JP6919383B2 (ja)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 |
US7322597B2 (en) |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separable air bag guide retainers | |
US8833852B2 (en) | Vehicle seat assembly | |
US8807591B2 (en) | Vehicle seat and webbing sewing method | |
JP5786939B2 (ja) | シート構成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シート | |
EP2292478B1 (en) | Side airbag device attached to a vehicle seat | |
US7290791B2 (en) |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air bag guide retainer | |
JP5518707B2 (ja) |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 |
EP1927517A1 (en) | Occupant restraint device | |
WO2007099667A1 (ja) |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2023111987A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2023111987A5 (zh) | ||
US8936271B2 (en) | Airbag module for a vehicle seat assembly | |
KR20200137994A (ko) |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 |
JP2010095020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CN114954176B (zh) | 车辆座椅 | |
JP7353553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JP7551404B2 (ja)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
EP3808610B1 (en) | Airbag device | |
CN114867636A (zh) | 车辆座椅 | |
JP6951628B2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
JP5565622B2 (ja) | 自動車用シート | |
JP7480414B2 (ja)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
WO2020032277A1 (ja) | 乗物用シ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