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71881A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71881A
CN112471881A CN201910866385.2A CN201910866385A CN112471881A CN 112471881 A CN112471881 A CN 112471881A CN 201910866385 A CN201910866385 A CN 201910866385A CN 112471881 A CN112471881 A CN 112471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ealing
cover
sealing structure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663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洲
李建
何国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663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7188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5532 priority patent/WO2021047174A1/en
Priority to AU2020346095A priority patent/AU2020346095A1/en
Priority to KR1020227011390A priority patent/KR20220057607A/ko
Priority to EP20862394.2A priority patent/EP4027841A4/en
Priority to JP2022516074A priority patent/JP2022548035A/ja
Publication of CN112471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18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9Safety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for withdrawing or condensing cooking vapors from cooking utens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和锅体,锅盖可开闭地设置在锅体上,锅体包括发热结构,锅盖包括:盖体组件,盖体组件设有排气通道;烘烤组件,烘烤组件设置在盖体组件内并包括隔热罩和发热元件,发热元件设置在隔热罩的下方;内盖,内盖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的下方,内盖上设有向盖体组件伸出的排气组件,排气组件与排气通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存在受温度影响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压力烘烤一体锅结构下,由于烘烤组件设置在锅盖上,且从锅盖向锅体辐射热量,而在烘烤组件加热时也会有热量向上辐射到盖体组件,而盖体组件内有许多塑胶件,容易受高温影响,存在安全隐患。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中的塑胶件存在受温度影响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存在受温度影响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和锅体,锅盖可开闭地设置在锅体上,锅体包括发热结构,锅盖包括:盖体组件,盖体组件设有排气通道;烘烤组件,烘烤组件设置在盖体组件内并包括隔热罩和发热元件,发热元件设置在隔热罩的下方;内盖,内盖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的下方,内盖上设有向盖体组件伸出的排气组件,排气组件与排气通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通过在锅盖上同时设置烘烤组件和内盖使得烹饪器具既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又可以进行煮锅烹饪,由于内盖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的下方,所以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烘烤烹饪时,将内盖取下来,以使烘烤组件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烘烤。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煮锅烹饪时,将内盖安装到烘烤组件的下方,以实现常规烹饪。密封结构密封排气组件与排气通道之间的间隙,避免气体进入到锅盖的内部,减少了潮湿气体对锅盖内部器件的影响,使得锅盖可以稳定工作。密封结构还可以很好地隔绝烘烤组件与盖体组件之间的热传递,减少了热量对盖体组件内部的器件产生的影响,对盖体组件形成保护,增加了盖体组件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烘烤组件设有通孔,通孔与排气通道连通,密封结构密封盖体组件与烘烤组件之间的间隙。密封结构的设置可以减少进入到烘烤组件与盖体组件之间的气体,减少了潮湿气体对烘烤组件上的结构件的影响,增加了烘烤组件工作的稳定性。密封结构密不仅封烘烤组件与盖体组件之间的间隙,且同时密封排气组件与排气通道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密封结构卡接在盖体组件与烘烤组件之间,排气组件穿过密封结构,且与密封结构密封连接。密封结构卡接在盖体组件与烘烤组件之间可以密封烘烤组件与盖体组件之间的间隙,避免气体进入到盖体组件与烘烤组件之间的间隙处,且密封结构还可以对盖体组件形成支撑,以使烘烤组件稳定地与盖体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盖体组件包括面盖和设置在面盖下方的内衬,密封结构密封烘烤组件与面盖或内衬之间的间隙。这样设置可以减少进入到盖体组件内部的空间中,避免潮湿的气体对盖体组件的内部器件造成影响,增加了盖体组件的内部器件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排气组件上设有安装槽,密封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卡接在安装槽中,密封结构随内盖一同可拆卸。密封结构与内盖一同可拆卸使得烹饪器具在进行烘烤烹饪时,烘烤组件产生的高温并不会对密封结构造成影响,进而增加了密封结构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密封结构为密封圈。
进一步地,发热元件在隔热罩上的正投影与密封结构在隔热罩上的正投影不重合。这样设置可以增加发热元件辐射的热量传递到密封结构上的时间,减少了传递到密封结构上的温度,增加了密封结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密封结构位于发热元件的上方。这样设置可以减少了热量的传递,避免高温对密封结构的直接接触,增加密封结构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密封结构具有卡接在盖体组件与烘烤组件之间的本体段和由本体段的内周圈延伸的密封段,排气组件与密封段密封连接。本体段卡接在盖体组件与烘烤组件之间,以密封盖体组件与烘烤组件之间的间隙,而密封段与排气组件之间密封连接,以密封排气组件与盖体组件和/或烘烤组件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密封结构还具有位于本体段的顶部的第一翻折段和位于本体段的底部的第二翻折段,且第一翻折段与第二翻折段的翻折方向相反,第一翻折段的上表面与盖体组件的下表面抵接,第二翻折段的下表面与烘烤组件的上表面抵接。第一翻折段的上表面与盖体组件的下表面抵接,以使密封结构与盖体组件之间无缝连接,形成密封,避免气体从密封结构与盖体组件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盖体组件与烘烤组件之间的间隙。第二翻折段的下表面与烘烤组件的上表面抵接,以使密封结构与烘烤组件之间无缝连接,形成密封。
进一步地,第一翻折段和第二翻折段中向靠近排气组件方向翻折的为密封段,密封段与排气组件过盈配合,以避免蒸汽进入到盖体组件与烘烤组件之间的空间处。密封段可以密封盖体组件与排气组件之间的间隙,避免气体回流进入到盖体组件与烘烤组件之间的空间。
进一步地,排气组件上设置有安装凸沿,密封段具有向排气组件伸出的搭接凸沿,搭接凸沿搭接在安装凸沿上,且搭接凸沿与排气组件过盈配合。安装凸沿与搭接凸沿的配合使得密封结构与排气组件之间连接的更紧密,使得密封结构不易与排气组件脱离,还可以增加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隔热罩包括多个依次叠置的反射罩,密封结构密封多个反射罩之间的间隙。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对热空气降温,以保证热空气传递到盖体组件处后热量会降低,而不会对盖体组件产生影响,隔热间隔的设置可以减少传递到盖体组件的温度,增加了盖体组件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密封结构具有配合段,配合段由密封结构的主体部向下延伸以密封相邻两个反射罩之间的间隙。这样设置使得一个密封结构可以密封多个部件之间的间隙,减少了密封件的使用,减少了装配成本和装配难度。
进一步地,配合段具有向远离排气组件伸出的卡接段,至少一个反射罩伸入到卡接段与主体部之间的凹槽中,卡接段伸入到相邻两个反射罩之间的间隙处,且与反射罩贴合设置,以密封相邻两个反射罩之间的间隙。这样设置减少了进入到两个反射罩之间的潮湿气体,避免潮湿气体对反射罩之间的结构件的影响。
进一步地,烘烤组件还包括支撑结构,相邻两个反射罩通过支撑结构连接。支撑结构使得相邻两个反射罩之间形成了空气隔离层,以减少传递到靠近盖体组件的反射罩上的热量,减少热量传递到盖体组件,以使盖体组件稳定工作。
进一步地,排气组件包括限压阀座和止开阀座,支撑结构具有供限压阀座和止开阀座穿过的限压阀座限位孔和止开阀座限位孔,限压阀座限位孔具有朝向限压阀座伸出的第一环形凸筋,止开阀座限位孔具有朝向止开阀座伸出的第二环形凸筋。第一环形凸筋和第二环形凸筋的设置可以避免限压阀座和止开阀座的晃动,增加了限压阀座和止开阀座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密封结构具有多个朝向盖体组件伸出的限位脚且与盖体组件限位配合,限位脚沿密封结构的周向设置。限位脚与盖体组件连接,以避免密封结构与盖体组件之间脱离,增加了密封结构与盖体组件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进一步地,密封结构包括主体部和限位脚,主体部还具有限压阀座伸出孔和止开阀座伸出孔,内盖上的限压阀座穿过限压阀座伸出孔与限压阀连接,内盖上的止开阀座穿过止开阀座伸出孔与止开阀连接,限位脚由主体部伸出。密封结构密封限压阀座与通孔之间的间隙,同时也密封止开阀座与通孔之间的间隙,以减小传递到盖体组件处的热量,避免高热气体对盖体组件的内部器件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主体部具有围绕限压阀座伸出孔的第一周向止挡凸沿,主体部还具有止开阀座伸出孔的第二周向止挡凸沿。第一周向止挡凸沿和第二周向止挡凸沿与盖体组件之间抵接,以使密封结构稳定的密封通孔。
进一步地,第一周向止挡凸沿的至少一部分沿主体部的边缘延伸;和/或第二周向止挡凸沿的至少一部分沿主体部的边缘延伸;和/或第一周向止挡凸沿和第二周向止挡凸沿彼此靠近的部分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变形缝隙。变形缝隙也使得密封结构不易与限压阀座和止开阀座之间脱离,增加了密封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锅盖未装配内盖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锅盖未装配内盖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4示出了图1的爆炸图;
图5示出了图4中支撑结构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6示出了图4中支撑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7示出了图4中支撑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8示出了图4中密封结构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9示出了图4中密封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10示出了图4中密封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11示出了图1中T处的放大图;
图12示出了图2中J处的放大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密封结构与盖体组件、烘烤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4中锅盖的爆炸图;
图16示出了图14中P处的放大图;
图17示出了图16中Q处的放大图
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图18中M处的放大图;
图20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六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图20中N处的放大图;
图2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七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图22中W处的放大图;
图2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八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5示出了图24中锅盖的爆炸图;
图26示出了图24中B处的放大图;
图2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九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8示出了图27中K处的放大图;
图29示出了图28中R处的放大图;
图30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十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1示出了图30中锅盖的仰视图;
图32示出了图30中锅盖的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33示出了图32中的锅盖未安装内盖的示意图;
图34示出了图32中的内盖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35示出了图30中锅盖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36示出了图30中锅盖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37示出了图36中的内盖和限压阀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8示出了图37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39示出了图37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40示出了图35中的烘烤组件的机构示意图;
图41示出了图40的爆炸图;
图42示出了图30中的锅盖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43示出了图30中的锅盖的另一个的剖视图;
图44示出了图30中的锅盖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45示出了图43中限压密封圈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46示出了图43中限压密封圈与限压阀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7示出了图43中限压密封圈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48示出了图44中止开密封圈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49示出了图44中止开密封圈与止开阀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0示出了图44中止开密封圈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盖;30、盖体组件;31、第一插接端子;33、限压阀安装孔;34、止开阀安装孔;35、面盖;351、排气孔;352、挡筋;353、抵接面;354、密封筋;36、内衬;361、止挡筒;362、环形支撑筋;363、支撑段;364、环形凸筋;365、凸沿段;366、台阶面;37、转杆;40、烘烤组件;41、发热元件;44、隔热罩;441、第一反射罩;442、第二反射罩;444、通孔;445、限压阀座让位孔;446、第一避让孔;447、第一密封环筋;448、第二避让孔;449、第二密封环筋;48、支撑结构;481、限压阀座限位孔;482、止开阀座限位孔;483、第一环形凸筋;484、第二环形凸筋;49、固定夹;50、内盖;52、限压阀座;53、止开阀座;54、排气组件;541、安装凸沿;80、固定螺母;100、限压密封圈;101、圈体;102、限位凸筋;110、止开密封圈;111、缩口段;120、限压阀;130、密封结构;131、限位脚;132、主体部;1321、配合段;1322、卡接段;133、限压阀座伸出孔;134、止开阀座伸出孔;135、第一周向止挡凸沿;136、第二周向止挡凸沿;137、连接段;138、加固段;139、伸出段;140、把手;150、蒸汽盖;160、隔热棉;170、转动盖;190、止开阀;201、本体段;202、密封段;203、导向斜面;204、搭接凸沿;205、配合段;206、卡接段;207、抵接段;208、安装环槽;210、插槽;220、密封件;221、主体段;222、减薄段;230、密封筒。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存在受温度影响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50所示,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0和锅体,锅盖10可开闭地设置在锅体上,锅体包括发热结构,锅盖10包括盖体组件30、烘烤组件40和内盖50,盖体组件30设有排气通道;烘烤组件40设置在盖体组件30内并包括隔热罩44和发热元件41,发热元件41设置在隔热罩44的下方,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内盖50上设有向盖体组件30伸出的排气组件54,排气组件54与排气通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130。
通过在锅盖10上同时设置烘烤组件40和内盖50使得烹饪器具既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又可以进行高压烹饪,由于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所以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烘烤烹饪时,将内盖50取下来,以使烘烤组件40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烘烤。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高压烹饪时,将内盖50安装到烘烤组件40的下方,以实现常规烹饪。密封结构130的设置可以很好地隔绝烘烤组件40与盖体组件30之间的热传递,减少了热量对盖体组件30内部的器件产生的影响,对盖体组件30形成保护,增加了盖体组件30工作的稳定性。密封结构130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底面的上方可以减少发热元件41将热量直接辐射密封结构130上,增加了密封结构130的使用寿命。
密封结构130卡接在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排气组件54穿过密封结构130,且与密封结构130密封连接。密封结构130卡接在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可以密封烘烤组件40与盖体组件30之间的间隙,避免气体进入到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处,且密封结构130还可以对盖体组件30形成支撑,以使烘烤组件40稳定地与盖体组件30连接。
如图14所示,盖体组件30包括面盖35和设置在面盖35下方的内衬36,密封结构130密封烘烤组件40与面盖35或内衬36之间的间隙。这样设置可以减少进入到盖体组件30内部的空间中,避免潮湿的气体对盖体组件30的内部器件造成影响,增加了盖体组件30的内部器件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地,密封结构130为密封圈。
如图3所示,发热元件41在隔热罩44上的正投影与密封结构130在隔热罩44上的正投影不重合。这样设置可以增加发热元件41辐射的热量传递到密封结构130上的时间,减少了传递到密封结构130上的温度,增加了密封结构130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密封结构130位于发热元件的上方。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发热元件41直接与密封结构130接触,减少了热量的传递,避免高温对密封结构130的直接接触,增加密封结构130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隔热罩44包括多个依次叠置的反射罩,且相邻两个反射罩之间的距离不小于6毫米。将相邻两个反射罩之间的距离限制在6毫米以上的范围,可以有效地对热空气降温,以保证热空气传递到盖体组件30处后热量会降低,而不会对盖体组件30产生影响。当然相邻两个反射罩之间的距离也不宜过大,以避免增加锅盖10所占据的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中均是以隔热罩44包括两个反射罩叠置的反射罩为例,也就是在本申请中的下述实施例隔热罩44均包括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
需要说明的是,排气组件54包括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2所示,烘烤组件40还包括支撑结构48,相邻两个反射罩通过支撑结构48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48使得相邻两个反射罩之间形成了空气隔离层,以减少传递到靠近盖体组件30的反射罩上的热量,减少热量传递到盖体组件30,以使盖体组件30稳定工作。
如图4所示,排气组件54包括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支撑结构48具有供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穿过的限压阀座限位孔481和止开阀座限位孔482,限压阀座限位孔481具有朝向限压阀座52伸出的第一环形凸筋483,止开阀座限位孔482具有朝向止开阀座53伸出的第二环形凸筋484。或者说,支撑结构48套设在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上,而第一环形凸筋483和第二环形凸筋484的设置可以避免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的晃动,增加了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工作的稳定性。此外,第一环形凸筋483和第二环形凸筋484的设置也使得支撑结构48与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之间的装配具有一定的误差。支撑结构48的设置也可以减少烘烤组件40内的热量对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的影响,以对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形成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罩44上具有供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穿过的通孔444,而支撑结构48对应通孔444设置,以便于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穿过。
如图8至图10所示,密封结构130具有多个朝向盖体组件30伸出的限位脚131且与盖体组件30限位配合,限位脚131沿密封结构130的周向设置。限位脚131与盖体组件30连接,以避免密封结构130与盖体组件30之间脱离,增加了密封结构130与盖体组件3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如图9所示,限位脚131具有依次连接的连接段137、加固段138和伸出段139,连接段与主体部132连接,连接段137的外径小于加固段138的外径,加固段138具有变径段,变径段的外径向靠近伸出段139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设置增加了限位脚131与盖体组件3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减少了限位脚131与盖体组件30之间脱落的可能性。
如图8至图10所示,密封结构130包括主体部132和限位脚131,主体部132还具有限压阀座伸出孔133和止开阀座伸出孔134,内盖50上的限压阀座52穿过限压阀座伸出孔133与限压阀120连接,内盖50上的止开阀座53穿过止开阀座伸出孔134与止开阀190连接,限位脚131由主体部132伸出。密封结构130密封限压阀座52与通孔444之间的间隙,同时也密封止开阀座53与通孔444之间的间隙,以减小传递到盖体组件30处的热量,避免高热气体对盖体组件30的内部器件产生影响。
如图8至图10所示,主体部132具有围绕限压阀座伸出孔133的第一周向止挡凸沿135,主体部132还具有止开阀座伸出孔134的第二周向止挡凸沿136。第一周向止挡凸沿135和第二周向止挡凸沿136与盖体组件30之间抵接,以使密封结构130稳定的密封通孔444。
具体的,主体部132与烘烤组件40抵接的一侧是平面,这样可以减少密封结构1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减少热量从密封结构1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流入到盖体组件30内,减少热量对盖体组件30内部的器件造成影响,以使盖体组件30稳定工作。
如图9所示,第一周向止挡凸沿135的至少一部分沿主体部132的边缘延伸;也就是说,第一周向止挡凸沿13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主体部132的边缘处,第一周向止挡凸沿135也可以避免限压阀座52的晃动,增加了限压阀座52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9所示,第二周向止挡凸沿136的至少一部分沿主体部132的边缘延伸;也就是说,第二周向止挡凸沿13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主体部132的边缘处,第二周向止挡凸沿136也可以避免止开阀座53的晃动,增加了止开阀座53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9所示,第一周向止挡凸沿135和第二周向止挡凸沿136彼此靠近的部分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变形缝隙。变形缝隙的设置增加了密封结构130的通用性,使得限压阀座52与止开阀座53之间具有一定的装配误差。此外,变形缝隙也使得密封结构130不易与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之间脱离,增加了密封结构130的稳定性。
如图10所示,第一周向止挡凸沿135沿具有翻边。第一周向止挡凸沿135的翻边使得限压阀座52与其周围的部件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间隙,避免其他部件碰撞限压阀座52,增加了限压阀座52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其他部件的晃动。
在图9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限位脚131由第一周向止挡凸沿135和/或第二周向止挡凸沿136向盖体组件30伸出。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内盖50通过固定螺母80与烘烤组件40之间可拆卸的连接,以使烹饪器具实现烘烤烹饪与高压烹饪之间的切换。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本实施例中没有支撑结构48,密封结构130同时起到支撑结构48的作用。
如图13所示,密封结构130具有配合段1321,配合段1321由密封结构130的主体部132向下延伸以密封相邻两个反射罩之间的间隙。这样设置使得一个密封结构130可以密封多个部件之间的间隙,减少了密封件的使用,减少了装配成本和装配难度。
如图13所示,配合段1321具有向远离排气组件54伸出的卡接段1322,至少一个反射罩伸入到卡接段1322与主体部132之间的凹槽中,卡接段1322伸入到相邻两个反射罩之间的间隙处,且与反射罩贴合设置,以密封相邻两个反射罩之间的间隙。这样设置减少了进入到两个反射罩之间的潮湿气体,避免潮湿气体对反射罩之间的结构件的影响。卡接段1322的设置代替了单独设置支撑结构48,减少了结构件的使用和装配,使得烹饪器具的装配变得更简便。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本实施例中的密封结构130可随内盖一同可拆卸。
具体的,排气组件54上设有安装槽(图中未示出),密封结构130的至少一部分卡接在安装槽中,密封结构130随内盖50一同可拆卸。这样设置使得烹饪器具在进行烘烤烹饪时,将内盖50与密封结构130一同拆卸下来,以减少烘烤组件40的高温对密封结构130的影响,增加了密封结构工作的稳定性。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本实施例中密封结构130的具体结构不同。
如图14至图17所示,密封结构130具有卡接在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本体段201和由本体段201的内周圈延伸的密封段202,排气组件54与密封段202密封连接。本体段201卡接在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以密封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而密封段202与排气组件54之间密封连接,以密封排气组件54与盖体组件30和/或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此外,本体段201还可以对盖体组件3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减少盖体组件30变形,使盖体组件30可以稳定使用。
如图14至图17所示,密封结构130具有本体段201以及位于本体段201的顶部的第一翻折段和位于本体段201的底部的第二翻折段,且第一翻折段与第二翻折段的翻折方向相反,第一翻折段的上表面与盖体组件30的下表面抵接,第二翻折段的下表面与烘烤组件40的上表面抵接。第一翻折段的上表面与盖体组件30的下表面抵接,以使密封结构130与盖体组件30之间无缝连接,形成密封,避免气体从密封结构130与盖体组件30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第二翻折段的下表面与烘烤组件40的上表面抵接,以使密封结构1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无缝连接,形成密封,避免气体从密封结构1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增加了锅盖10的密闭性,减少了气体对烘烤组件40和盖体组件30内部空间的影响。
如图14至图17所示,第一翻折段和第二翻折段中向靠近排气组件54方向翻折的为密封段202,密封段202与排气组件54过盈配合,以避免蒸汽进入到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空间处。密封段202可以密封盖体组件30与排气组件54之间的间隙,避免气体回流进入到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空间。密封段202还可以密封烘烤组件40与安全阀之间的间隙,避免气体回流进入到烘烤组件40的内部,减少了气体中的水分对烘烤组件40内部的器件造成影响,增加了烘烤组件40内部的器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14所示,烘烤组件40包括隔热罩44和发热元件41,密封结构130卡接在盖体组件30与隔热罩44之间。这样设置可以减少发热元件41对密封结构130直接辐射,减少高温对密封结构130的影响,增加密封结构13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罩44包括相互连接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罩44仅具有两个反射罩,分别为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
如图17所示,密封段202具有导向斜面203,导向斜面203由密封段202的底面向靠近排气组件54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以便于排气组件54穿过。导向斜面203沿靠近排气组件54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便于排气组件54穿过密封结构130向上伸出,且与限压阀座过盈配合,以增加密封结构130的密封状态。
如图16和图17所示,烘烤组件4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第二反射罩442位于第一反射罩441的下方,第一反射罩441具有供排气组件54穿过的第一避让孔446,第二反射罩442具有供排气组件54穿过的第二避让孔448,第二反射罩442具有第二密封环筋449,第二密封环筋449由第二避让孔448的边缘向上伸出且与第一反射罩441抵接,以形成密封;和/或第二密封环筋449与第一反射罩441抵接处由密封结构130密封。这样设置使得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之间不再设置密封类结构件,减少了结构件的使用。此外,密封件类结构件一般是塑胶件,塑胶件受高温后容易损坏,使得密封不严,这样设置使得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之间的间隙可以稳定密封,不受高温影响。
当然也可以是由第一反射罩441向第二反射罩442伸出的第一密封环筋,第一反射罩441具有第一密封环筋,第一密封环筋由第一避让孔446的边缘向下伸出且与第二反射罩442抵接,以形成密封。第一密封环筋与第二密封环筋的作用一样,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15所示,盖体组件30包括面盖35和内衬36,面盖35具有与排气组件54对应的排气孔351,内衬36位于面盖35的下方,内衬36具有向面盖35伸出的止挡筒361,止挡筒361与面盖35密封连接,以避免蒸汽进入到面盖35与内衬36之间的空间处。止挡筒361的设置将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的间隙,以避免其他进入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的间隙中。密封结构130位于内衬36与烘烤组件40之间,以密封内衬36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且同时密封烘烤组件40与安全阀之间的间隙。
如图16所示,内衬36具有向烘烤组件40伸出的环形支撑筋362,第一翻折段和第二翻折段中向靠近排气组件54方向翻折的为抵接段207,抵接段207与环形支撑筋362在止挡筒361的径向止挡配合,以避免密封结构130错位。环形支撑筋362的设置使得密封结构130安装到位后不易晃动,增加了密封结构130密封的稳定性。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类似,且与实施例四的区别是密封结构130的结构不同。
如图18和图19所示,排气组件54上设置有安装凸沿541,密封段202具有向排气组件54伸出的搭接凸沿204,搭接凸沿204搭接在安装凸沿541上,且搭接凸沿204与排气组件54过盈配合。安装凸沿541与搭接凸沿204的配合使得密封结构130与排气组件54之间连接的更紧密,使得密封结构130不易与排气组件54脱离,还可以增加密封结构130的密封效果。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与实施例四类似,与实施例四的区别是第二反射罩442上未设置第二密封环筋449,而是通过密封结构130来密封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之间的间隙的。
如图20和图21所示,烘烤组件4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且第二反射罩442位于第一反射罩441的下方并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隔热间隔,第一反射罩441具有供排气组件54穿过的第一避让孔446,第二反射罩442具有供排气组件54穿过的第二避让孔448,密封结构130具有配合段205,配合段205由密封段202向下延伸与第一避让孔446的边缘和第二避让孔448的边缘密封配合,以使隔热间隔被密封。这样设置使得一个密封结构130就可密封多个部件之间的间隙,减少了密封类结构件使用,减少了装配成本和装配难度。发热元件41位于第二反射罩442的下方,隔热间隔的设置可以减少传递到盖体组件30的温度,增加了盖体组件30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21所示,配合段205具有向远离排气组件54伸出的卡接段206,第一反射罩441伸入到卡接段206与密封段202之间的凹槽中,卡接段206的下表面与第二反射罩442贴合设置,以密封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之间的间隙。卡接段206伸入到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之间,避免气体进入到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之间的间隙处。需要说明的是,卡接段206仅伸入到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之间一段距离,而不会将整个隔热间隔全部密封。
实施例七
实施例七与实施例四类似,与实施例四的区别是挡筋352与密封结构130配合密封,而不仅是与止挡筒361止挡密封。
如图22和图23所示,面盖35的排气孔351的边缘处具有向烘烤组件40伸出的挡筋352,挡筋352延伸至密封段202处,且与密封段202抵接,以密封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在本申请中挡筋352绕面盖35的排气孔351的一周,形状为筒状,这样使得盖体组件30、烘烤组件40与排气组件54之间的间隙变小,而密封结构130仅密封挡筋352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即可。
实施例八
与实施一的区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烘烤组件40或盖体组件30具有密封筒230,以与盖体组件30或烘烤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密封。
如图24至图26所示,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0和锅体,锅盖10可开闭地盖设在锅体上,锅盖10包括盖体组件30、烘烤组件40和内盖50,烘烤组件40设置在盖体组件30内,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内盖50具有朝向盖体组件30伸出的排气组件54,烘烤组件40或盖体组件30具有供排气组件54穿过的密封筒230,密封筒230与盖体组件30或烘烤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密封。
通过在烘烤组件40或盖体组件30上设置密封筒230,可以密封烘烤组件40与盖体组件30之间的间隙,就无需在烘烤组件40与盖体组件30之间设置密封类结构件,减少了密封类结构件的使用,降低了烹饪器具的装配难度且减少了烹饪器具的装配成本。此外,将密封筒230设置在烘烤组件40或盖体组件30上,烘烤组件40与盖体组件30装配在一起后,密封筒230的位置是固定的可以稳定密封烘烤组件40与盖体组件30之间的间隙,增加了烹饪器具密封的稳定性。
如图24至图26所示,盖体组件30包括面盖35和内衬36,面盖35具有向烘烤组件40伸出的密封筒230,密封筒230与烘烤组件40接触密封。密封筒230由面盖35向烘烤组件40伸出可以同时密封面盖35与内衬36在排气组件54处的间隙,减少了密封类结构件的使用,增加了密封稳定性,实现了一个密封筒230可以同时密封多个位置。
在一个未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烘烤组件40包括隔热罩44和发热元件41,隔热罩44设有密封筒230。隔热罩44照射在发热元件41上,避免发热元件41产生的高温气体向盖体组件30辐射,避免了高温对盖体组件30产生影响,还将温度反射到锅体内,以使快速烹饪锅体内的食物。将密封筒230设置在隔热罩44上可以密封烘烤组件40与盖体组件30之间的间隙同时还可以面盖35与内衬36之间的间隙。
如图24至图26所示,烘烤组件40包括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相连,且第一反射罩441相对于第二反射罩442远离内盖50设置,密封筒230由第二反射罩442穿过第一反射罩441后伸入到盖体组件30内。发热元件41位于第二反射罩442的下方,第二反射罩442将发热元件41辐射的热量向锅体中反射,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之间具有隔热间隔,以使降低传递到第一反射罩441处的温度,且第一反射罩441还能进一步隔热,减少传递到盖体组件30处的温度。密封筒230由第二反射罩442向盖体组件30伸出,使得密封筒230还能进一步密封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在靠近排气组件54处的间隙,避免高温气体进入到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之间。
可选地,密封筒230是隔热材质的。
如图26所示,盖体组件30包括面盖35和内衬36,面盖35或内衬36具有排气孔351,排气孔351对应排气组件54设置,排气孔351的边缘处具有向烘烤组件40伸出的挡筋352,挡筋352与密封筒230在密封筒230的径向上止挡配合。挡筋352与密封筒230止挡配合可以减少密封筒230的晃动,进而降低了密封不严的问题。
如图26所示,挡筋352贴合在密封筒230的内壁上;和/或密封筒230的顶面与面盖35或内衬36抵接。挡筋352贴合在密封筒230的内壁上形成盖体组件30的一次密封,避免气体进入到盖体内部。密封筒230的顶面与面盖35之间形成盖体组件30的二次密封,大大增加了烘烤组件40与盖体组件30之间的密闭性,且增加了密封的稳定性。
如图26所示,盖体组件30还包括内衬36,内衬36具有止挡筒361,密封筒230伸入到止挡筒361内与止挡筒361的内壁在密封筒230的径向上止挡配合。止挡筒361与密封筒230相互配合可以减少密封筒230的晃动,进而增加了密封筒230密封的稳定性。
如图26所示,止挡筒361的内壁具有朝向密封筒230伸出的凸沿段365,凸沿段365与密封筒230的外壁贴合设置,以形成内衬36一次密封。凸沿段365的设置可以减少气体进入到面盖35与内衬36之间,避免潮湿气体对内衬36上的电器件造成影响,增加了内衬36上的电器件工作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如图26所示,面盖35具有朝向内衬36伸出的密封筋354,挡筋352与密封筋354形成插槽,密封筒230伸入插槽中,并与插槽过渡配合,形成面盖35与隔热罩44一次密封。这样设置使得密封筒230与挡筋352、密封筋354之间均形成密封,以减少气体进入到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的间隙处,增加了烹饪器具的密封性。
如图26所示,盖体组件30包括面盖35,内衬36设置在面盖35的下方,面盖35具有排气孔351,排气孔351对应排气组件54设置,面盖35具有朝向内衬36伸出的密封筋354,密封筋354位于密封筒230的外侧并与内衬36抵接以至少形成内衬36二次密封。这样设置进一步增加了面盖35与内衬36之间的密封性,而无需单独设置密封类结构件,降低了烹饪器具的装配难度。
如图26所示,止挡筒361的顶部径向向外翻折后竖直向上延伸以在止挡筒361的内壁形成径向台阶面366,凸沿段365位于径向台阶面366的下方,密封筋354的伸出端抵接在径向台阶面366上,以形成内衬36二次密封;止挡筒361的内壁位于径向台阶面366上方的部分与密封筒230的外壁抵接,以形成内衬36三次密封。内衬36与面盖35、密封筒230之间形成三级密封,大大减少了进入到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的气体,增加了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的密闭性,使得内衬36上的电器件稳定工作。
如图26所示,在靠近内盖50的方向上,密封筋354的厚度逐渐减小。密封筋354的厚度逐渐减少时便于将密封筋354伸入到密封筒230与内衬36之间的间隙处,且密封筋354的至少一部分与内衬36过盈配合。
如图26所示,锅盖10还包括密封结构130,密封结构130安装到排气组件54上,排气组件54具有安装凸沿541,密封结构130具有供安装凸沿541伸入的安装环槽208,密封结构130与烘烤组件40的第一反射罩441抵接,以密封第一反射罩441与排气组件54之间的缝隙,密封结构130设置在排气组件54上且随内盖50一同可拆卸。密封结构130的设置可以密封限压阀座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减少气体进入到烘烤组件40的内部,进而减少湿润气体对烘烤组件40内部器件的影响。安装凸沿541的设置可以为密封结构130提供安装位置,使得密封结构130可以稳定的套设在限压阀座上。密封结构130与内盖50一同可拆卸的设置可以减小烘烤组件40对密封结构130的高温烘烤,增加了密封结构130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九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本实施例中面盖与内衬之间形成密封。
如图27至图29所示,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0和锅体,锅盖10可开闭地盖设在锅体上,锅盖10包括盖体组件30和内盖50,盖体组件30包括面盖35和内衬36,面盖35具有排气孔351;内衬36具有向面盖35伸出的止挡筒361,且止挡筒361与排气孔351对应设置,面盖35具有向内衬36伸出的环状密封筋,环状密封筋与止挡筒361在止挡筒361的径向上止挡,以使内衬36与面盖35的连接处通过环状密封筋密封。
通过在内衬36上设置止挡筒361,可以将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的间隙密封,避免其他进入到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的间隙中,减少了气体对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的结构件造成影响,增加了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的结构件工作的稳定性。此外,止挡筒361的设置使得面盖35与内衬36之间不用再单独安装密封类结构件就可实现密封,减少了密封类结构件的使用,且烹饪器具的装配成本和装配难度。环状密封筋的设置使得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止挡配合以减小面盖35与内衬36之间的晃动,且增加了面盖35与内衬36之间的密封性。需要说明的是,密封类结构件大多为塑胶件,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断裂工作不稳定,而止挡筒361则不存在这样问题。
现有技术中,由于压力烘烤一体锅的特殊性,泄压的蒸气和烘烤的高温气体都从同一通道排出,导致硅胶的寿命低。本申请中通过使用面盖35与内衬36二者之间的自密封,可以减少密封硅胶的使用,增加了密封的稳定性,减少了安全隐患。
如图29所示,止挡筒361的顶部具有插槽210,面盖35具有伸入插槽210内且过盈配合的密封件220,环状密封筋作为密封件220。环状密封筋伸入插槽210内并与插槽210过盈配合,环状密封筋插入插槽210中增加了环状密封筋与止挡筒361之间连接的紧密性,过盈配合增加了面盖35与内衬36之间的密封性,大大减少了潮湿的气体进入到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的空间区域中。
如图27所示,烘烤组件40包括隔热罩44和发热元件41,密封结构130卡接在盖体组件30与隔热罩44之间。这样设置可以减少发热元件41对密封结构130直接辐射,减少高温对密封结构130的影响,增加密封结构13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罩44包括相互连接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
如图27所示,内盖50具有朝向盖体组件30伸出的排气组件54,排气组件54与排气孔351对应设置,排气组件54伸入到止挡筒361内,排气组件54包括限压阀座、止开阀座中的至少一种。这样设置使得止挡筒361限制排气组件54的晃动,且能密封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的间隙,增加了烘烤组件40密封的稳定性。
如图28所示,密封结构130具有卡接在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本体段201和由本体段201的内周圈延伸的密封段202,排气组件54与密封段202密封连接。本体段201卡接在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以密封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而密封段202与排气组件54之间密封连接,以密封排气组件54与盖体组件30和/或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此外,本体段201还可以对盖体组件3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减少盖体组件30变形,使盖体组件30可以稳定使用。
密封段202具有导向斜面203,导向斜面203由密封段202的底面向靠近排气组件54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以便于排气组件54穿过。导向斜面203沿靠近排气组件54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便于排气组件54穿过密封结构130向上伸出,且与限压阀座过盈配合,以增加密封结构130的密封状态。
如图28所示,密封结构130具有本体段201以及位于本体段201的顶部的第一翻折段和位于本体段201的底部的第二翻折段,且第一翻折段与第二翻折段的翻折方向相反,第一翻折段的上表面与盖体组件30的下表面抵接,第二翻折段的下表面与烘烤组件40的上表面抵接。第一翻折段的上表面与盖体组件30的下表面抵接,以使密封结构130与盖体组件30之间无缝连接,形成密封,避免气体从密封结构130与盖体组件30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第二翻折段的下表面与烘烤组件40的上表面抵接,以使密封结构1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无缝连接,形成密封,避免气体从密封结构1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增加了锅盖10的密闭性,减少了气体对烘烤组件40和盖体组件30内部空间的影响。
如图28所示,第一翻折段和第二翻折段中向靠近排气组件54方向翻折的为密封段202,密封段202与排气组件54过盈配合,以避免蒸汽进入到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空间处。密封段202可以密封盖体组件30与排气组件54之间的间隙,避免气体回流进入到盖体组件30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空间。密封段202还可以密封烘烤组件40与安全阀之间的间隙,避免气体回流进入到烘烤组件40的内部,减少了气体中的水分对烘烤组件40内部的器件造成影响,增加了烘烤组件40内部的器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28所示,内衬36具有向烘烤组件40伸出的环形支撑筋362,第一翻折段和第二翻折段中向靠近排气组件54方向翻折的为抵接段207,抵接段207与环形支撑筋362在止挡筒361的径向止挡配合,以避免密封结构130错位。环形支撑筋362的设置使得密封结构130安装到位后不易晃动,增加了密封结构130密封的稳定性。
在一个未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环状密封筋的底部具有插槽210,内衬36具有伸入插槽210内且过盈配合的密封件220,止挡筒361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密封件220,止挡筒361的顶部伸入插槽210内。与止挡筒361的顶部设插槽210,环状密封筋伸入插槽210内的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29所示,环状密封筋的厚度沿朝向内盖50的方向减小并具有主体段221和减薄段222,主体段221与插槽210过盈配合,减薄段222与插槽210的槽底面抵接并过盈配合,以使环状密封筋与止挡筒361密封。这样设置可以实现插槽210与密封环筋之间的多级密封,大大增加了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的密封性。减薄段222的设置便于将环状密封筋插入到插槽210中,主体段221与插槽210靠近排气组件54一侧的表面之间过盈配合形成一次密封,减薄段222与插槽210的槽底面过盈配合形成二次密封,主体段221与插槽210远离排气组件54一侧的表面之间过盈配合形成三次密封。
具体的,主体段221的厚度A大于插槽210的槽宽B,且厚度A与槽宽B的差值大于等于0.02毫米且小于等于0.15毫米。这样设置可以在保证主体段221与插槽210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的同时,还便于主体段221能伸入到插槽210中,且环状密封筋能与插槽210的槽底面过盈配合。
具体的,减薄段222与插槽210的槽底面的过盈配合量大于等于0.02毫米且小于等于0.2毫米。这样设置可以在保证减薄段222与插槽210之间的密封性的同时还不会对插槽210施加太大的力,避免减薄段222施力过大而断裂,增加了减薄段222与插槽210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如图28所示,止挡筒361的顶部包括向止挡筒361的中心横向延伸的支撑段363和同心且半径不同的多个环形凸筋364,环形凸筋364由支撑段363的上表面向面盖35伸出,相邻的两个环形凸筋364之间的间隙形成插槽210。这样设置可以增加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的密封性,减少进入到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的气体。通过设置支撑段363和同心且半径不同的多个环形凸筋364可以减小止挡筒361的厚度,进而降低内衬36的重量,使得烹饪器具更加的轻薄。
如图29所示,环状密封筋与排气孔351的边缘之间间隔设置,以为止挡筒361预留抵接面353,止挡筒361的顶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抵接面353。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环状密封筋与止挡筒361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减小了进入到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的气体,大大增加了内衬36与面盖35之间的结构件使用环境的稳定性。
如图27所示,锅盖10还包括烘烤组件40和密封结构130,排气组件54穿过烘烤组件40伸入止挡筒361内,密封结构130套设在所述排气组件54上且位于烘烤组件40与内衬36之间,以密封烘烤组件40与排气组件54之间的间隙。在本申请中,密封结构130设置在烘烤组件40与内衬36之间且与二者贴合设置,以同时密封烘烤组件40与内衬36之间的间隙,避免气体回流进入到内衬36与烘烤组件40之间,减小了湿润气体对烘烤组件40上的电器件的影响,增加了烘烤组件40工作的稳定性。密封结构130套设在排气组件54上且与烘烤组件40抵接,避免了气体从排气组件54与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烘烤组件40的内部。密封结构130的设置同时密封了多个部件在多个位置处的间隙,无需在每个间隙处再单独设置密封结构,大大增加了密封结构130的利用率,节省了人工成本。
如图27所示,烘烤组件4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第二反射罩442位于第一反射罩441的下方,第一反射罩441具有供排气组件54穿过的第一避让孔446,第一反射罩441具有第一密封环筋447,第一密封环筋447由第一避让孔446的周向向下伸出且与第二反射罩442抵接,以形成密封;通过在第一反射罩441上设置第一密封环筋447可以密封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之间的间隙,避免气体进入到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隔热间隔,而第一密封环筋447仅密封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在第一避让孔446处的间隙。
在另一个未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反射罩442具有供排气组件54穿过的第二避让孔448,第二反射罩442具有第二密封环筋449,第二密封环筋449由第二避让孔448的周向向上伸出且与第一反射罩441抵接,以形成密封。第二密封环筋449的设置与第一密封环筋447的作用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28所示,烘烤组件4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第一反射罩441具有供排气组件54穿过的第一避让孔446,第一反射罩441具有第一密封环筋447,第一密封环筋447由第一避让孔446的周向向下伸出且与第二反射罩442抵接,以形成密封;第二反射罩442具有供排气组件54穿过的第二避让孔448,第二反射罩442具有第二环形密封筋,第二环形密封筋由第二避让孔448的周向向下伸出。第二环形密封筋向下设置还可以密封第二反射罩442与烘烤组件40的烘烤面之间的间隙,避免烘烤组件40内的高温气体泻出,减少漏气的现象,增加了烘烤组件40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如图28所示,内衬36具有向烘烤组件40伸出的环形支撑筋362,第一翻折段和第二翻折段中向靠近排气组件54方向翻折的为抵接段207,抵接段207与环形支撑筋362在止挡筒361的径向止挡配合,以避免密封结构130错位。环形支撑筋362的设置使得密封结构130安装到位后不易晃动,增加了密封结构130密封的稳定性。
实施例十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本实施例中密封结构130与排气组件54的底部之间具有隔热间隙,且密封结构130是分体的。
如图30至图50所示,内盖50的上表面具有限压阀座52,内盖50还包括限压密封圈100,限压密封圈100设置在限压阀座52上,限压密封圈100且限压密封圈100的下边缘与限压阀座52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一隔热间隙。
通过将限压密封圈100设置在限压阀座52上且随内盖50一同可拆卸,避免其他结构件对限压密封圈100造成影响,避免了限压密封圈100受高热烘烤而融化变形,增加了限压密封圈100的使用寿命。在限压密封圈100的下边缘与限压阀座52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一隔热间隙,以减小内盖50下方的热量传递到限压密封圈100处,进而增加了限压密封圈100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第一隔热间隙大于10毫米。这样设置可以减小内盖50下部的热量传递到限压密封圈100处,增加了限压密封圈100的使用寿命。
如图46所示,限压密封圈100设置在限压阀座52的中间位置;或者限压密封圈100与限压阀座52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限压密封圈100与限压阀座52的底座之间的距离。这样设置是为了将限压密封圈100与限压阀座52的底端之间形成第一隔热间隙,且便于使限压密封圈100密封需要密封的孔位。
如图45所示,限压密封圈100包括圈体101和限位凸筋102,限位凸筋102由圈体101的外周向盖体组件30伸出,限位凸筋102的内圈面和外圈面由圈体101向上倾斜相互靠近,且圈体101的内圈相对于限位凸筋102的内圈靠近限压密封圈100的中心。圈体101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限压阀座52中且与限压阀座52之间发生止挡,以防止限压密封圈100掉落,增加了限压密封圈100密封的稳定性。限位凸筋102的设置便于限压密封圈100的安装,增加了限压密封圈100安装的便捷性,此外,限位凸筋102会与其他结构件发生止挡,减少了其他结构件对限压阀座52的碰撞,增加了限压阀座52的安全性。限位凸筋102的内圈面和限位凸筋102的外圈面向上倾斜相互靠近便于限压密封圈100的取装。限压密封圈100朝向内盖50一侧的表面为平面,且与限压阀座52的至少一部分贴合设置,增加了限压密封圈100与限压阀座52之间密封的稳定性。
如图46所示,限压阀座52上设有安装槽,限压密封圈100卡接在安装槽中。这样设置可以增加限压密封圈100与限压阀座52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以使限压密封圈100随内盖50一同拆卸。
如图34、图37和图38所示,内盖50的上表面具有止开阀座53,内盖50还包括止开密封圈110,止开密封圈110设置在止开阀座53上,且止开密封圈110的下边缘与止开阀座53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二隔热间隙。止开密封圈110设置在止开阀座53上且随内盖50一同可拆卸,避免其他结构件对止开密封圈110造成影响,避免止开密封圈110受高热烘烤而融化变形,增加了止开密封圈110的使用寿命。在止开密封圈110的下边缘与止开阀座53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一隔热间隙,以减小内盖50下方的热量传递到止开密封圈110处,进而增加了止开密封圈110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第二隔热间隙大于10毫米。这样设置可以减小内盖50下部的热量传递到止开密封圈110处,增加了止开密封圈110的使用寿命。
如图49所示,止开密封圈110与止开阀座53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止开密封圈110与止开阀座53的底座之间的距离;或者止开密封圈110设置在止开阀座53的顶端。也就是说止开密封圈110位于止开阀座53的中心偏上部或者位于止开阀座53的顶端。这样设置是为了将止开密封圈110与止开阀座53的底端之间形成第二隔热间隙,且便于使止开密封圈110密封需要密封的孔位。
如图48所示,止开密封圈110具有缩口段111。缩口段111的设置增加了止开密封圈110安装的便捷性。止开密封圈110朝向内盖50一侧的表面为平面,且与止开阀座53的至少一部分贴合设置,减少止开密封圈110与止开阀座53之间脱离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止开密封圈110和限压密封圈100是分体的,这样使得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但是装配复杂不易同时安装到位。
当然,止开密封圈110和限压密封圈100一体成型(图中未示出)。这样设置可以减少止开密封圈110和限压密封圈100的安装步骤。
如图30至图50所示,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0和锅体,锅盖10可开闭地设置在锅体上,锅盖10包括盖体组件30、烘烤组件40和上述的内盖50,盖体组件30内设有风扇,烘烤组件40设置在盖体组件30内,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
通过在烹饪器具内同时设置烘烤组件40和内盖50使得烹饪器具既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又可以进行高压烹饪,由于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所以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烘烤烹饪时,将内盖50取下来,以使烘烤组件40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烘烤。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高压烹饪时,将内盖50安装到烘烤组件40的下方,以使内盖50可以密封锅体内的高压气体,以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高压烹饪。限压阀座52为限压阀120提供了安装位置。限压密封圈100设置在限压阀座52上且随内盖50一同可拆卸,避免烘烤组件40烘烤限压密封圈100,避免了限压密封圈100受高热烘烤而融化变形,增加了限压密封圈100的使用寿命。在限压密封圈100的下边缘与限压阀座52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一隔热间隙,以减小锅体内的热量传递到限压密封圈100处,进而增加了限压密封圈100的使用寿命。盖体组件30内的风扇可以吹散传递到盖体组件30处的热量,以降低盖体组件30处的温度,增加了盖体组件30内部器件使用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盖体组件30上具有第一插接端子31,在锅体上具有与第一插接端子31相互配合的第二插接端子,第一插接端子31与第二插接端子插接在一起,为锅盖10供电,这种耦合供电方式供电更稳定。
如图35所示,内盖50的限压密封圈100与盖体组件30上的限压阀安装孔33密封配合,内盖50的止开密封圈110与盖体组件30上的止开阀安装孔34密封配合。限压密封圈100穿过烘烤组件40以密封盖体组件30上的限压阀安装孔33,限压密封圈100穿过烘烤组件40以密封盖体组件30上的止开阀安装孔34。
如图35和图36所示,烘烤组件40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隔热罩44、发热元件41和多个固定夹49,发热元件41通过固定夹49安装在隔热罩44上,且内盖50的限压阀座52穿过固定夹49,发热元件41避位限压阀座52,隔热罩44具有供限压阀座52穿过的限压阀座让位孔445。烘烤组件40通过发热元件41发热来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烘烤,隔热罩44将烘烤组件40产生的热量隔绝,以避免热量传递到盖体组件30内。限压阀座让位孔445的设置使得限压阀座52可以穿过隔热罩44,以伸入到盖体组件30内。多个固定夹49在多个位置固定发热元件41,增加了发热元件41与隔热罩44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35和图36所示,盖体组件30包括面盖35和内衬36,面盖35与内衬36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密封面盖35上供限压阀座52穿过的通孔,减少对盖体组件30内部器件的损坏。
在一个未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烘烤组件40中具有护网,而发热元件41通过护网连接到隔热罩44上,而不再是利用固定夹固定到隔热罩44上,护网与发热元件41的接触面积大,使发热元件41与隔热罩44之间的连接更紧密。
在图35和图3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锅盖10还包括把手140和蒸汽盖150,把手140和蒸汽盖150与盖体组件30上的面盖35连接,把手140的至少一部分与内衬36上的转杆37连接,以带动转动盖170转动,实现锅盖10与锅体之间的开合。蒸汽盖150与把手140间隔设置,且蒸汽盖150将限压阀120遮挡住,以避免限压阀120与限压阀座52之间脱离。
在本申请中,盖体组件30还包括隔热棉160,隔热棉160位于内衬36与隔热罩44之间,以减少烘烤组件40的热量传递到内衬36上,增加了盖体组件30工作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内盖50可以密封锅体内的高压气体,以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高压烹饪。
可选地,上述的烹饪器具是电压力锅。当然,烹饪器具还可以是其他用于烹饪食材的电器产品,比如电饭煲等。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盖(10)和锅体,所述锅盖(10)可开闭地设置在所述锅体上,所述锅体包括发热结构,所述锅盖(10)包括:
盖体组件(30),所述盖体组件(30)设有排气通道;
烘烤组件(40),所述烘烤组件(40)设置在所述盖体组件(30)内并包括隔热罩(44)和发热元件(41),所述发热元件(41)设置在所述隔热罩(44)的下方;
内盖(50),所述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烘烤组件(40)的下方,所述内盖(50)上设有向所述盖体组件(30)伸出的排气组件(54),所述排气组件(54)与所述排气通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烤组件(40)设有通孔(444),所述通孔(444)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密封结构(130)密封所述盖体组件(30)与所述烘烤组件(40)之间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130)卡接在所述盖体组件(30)与所述烘烤组件(40)之间,所述排气组件(54)穿过所述密封结构(130)且与所述密封结构(200)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30)包括面盖(35)和设置在所述面盖(35)下方的内衬(36),所述密封结构(130)密封所述烘烤组件(40)与所述内衬(36)之间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54)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密封结构(130)的至少一部分卡接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密封结构(130)随所述内盖(50)一同可拆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130)为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41)在所述隔热罩(44)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密封结构(130)在所述隔热罩(44)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130)位于发热元件(41)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130)具有卡接在所述盖体组件(30)与所述烘烤组件(40)之间的本体段(201)和由所述本体段(201)的内周圈延伸的密封段(202),所述排气组件(54)与所述密封段(202)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130)还具有位于所述本体段(201)的顶部的第一翻折段和位于所述本体段(201)的底部的第二翻折段,且所述第一翻折段与所述第二翻折段的翻折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翻折段的上表面与所述盖体组件(30)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第二翻折段的下表面与所述烘烤组件(40)的上表面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折段和所述第二翻折段中向靠近所述排气组件(54)方向翻折的为密封段(202),所述密封段(202)与所述排气组件(54)过盈配合,以避免蒸汽进入到所述盖体组件(30)与所述烘烤组件(40)之间的空间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54)上设置有安装凸沿(541),所述密封段(202)具有向所述排气组件(54)伸出的搭接凸沿(204),所述搭接凸沿(204)搭接在所述安装凸沿(541)上,且所述搭接凸沿(204)与所述排气组件(54)过盈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44)包括多个依次叠置的反射罩,所述密封结构(130)密封多个所述反射罩之间的间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130)具有配合段(1321),所述配合段(1321)由所述密封结构(130)的主体部(132)向下延伸以密封相邻两个所述反射罩之间的间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段(1321)具有向远离所述排气组件(54)伸出的卡接段(1322),至少一个所述反射罩伸入到所述卡接段(1322)与所述主体部(132)之间的凹槽中,所述卡接段(1322)伸入到相邻两个所述反射罩之间的间隙处,且与所述反射罩贴合设置,以密封相邻两个所述反射罩之间的间隙。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130)具有多个朝向所述盖体组件(30)伸出的限位脚(131)且与所述盖体组件(30)限位配合,所述限位脚(131)沿所述密封结构(130)的周向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130)包括主体部(132)和所述限位脚(131),所述主体部(132)还具有限压阀座伸出孔(133)和止开阀座伸出孔(134),所述内盖(50)上的限压阀座(52)穿过所述限压阀座伸出孔(133)与限压阀(120)连接,所述内盖(50)上的止开阀座(53)穿过所述止开阀座伸出孔(134)与止开阀(190)连接,所述限位脚(131)由所述主体部(132)伸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32)具有围绕所述限压阀座伸出孔(133)的第一周向止挡凸沿(135),所述主体部(132)还具有围绕所述止开阀座伸出孔(134)的第二周向止挡凸沿(136)。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周向止挡凸沿(135)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主体部(132)的边缘延伸;和/或
所述第二周向止挡凸沿(136)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主体部(132)的边缘延伸;和/或
所述第一周向止挡凸沿(135)和所述第二周向止挡凸沿(136)彼此靠近的部分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变形缝隙。
CN201910866385.2A 2019-09-12 2019-09-12 烹饪器具 Pending CN1124718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6385.2A CN112471881A (zh) 2019-09-12 2019-09-12 烹饪器具
PCT/CN2020/085532 WO2021047174A1 (en) 2019-09-12 2020-04-20 Cooking device
AU2020346095A AU2020346095A1 (en) 2019-09-12 2020-04-20 Cooking device
KR1020227011390A KR20220057607A (ko) 2019-09-12 2020-04-20 조리 기구
EP20862394.2A EP4027841A4 (en) 2019-09-12 2020-04-20 COOKING DEVICE
JP2022516074A JP2022548035A (ja) 2019-09-12 2020-04-20 調理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6385.2A CN112471881A (zh) 2019-09-12 2019-09-12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1881A true CN112471881A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20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6385.2A Pending CN112471881A (zh) 2019-09-12 2019-09-12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7188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7635A1 (zh) * 2021-04-27 2022-11-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盖体组件及烹饪装置
WO2023026102A1 (en) * 2021-08-24 2023-03-02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An upper cover and a cooking utensil comprising the sa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7635A1 (zh) * 2021-04-27 2022-11-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盖体组件及烹饪装置
WO2023026102A1 (en) * 2021-08-24 2023-03-02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An upper cover and a cooking utensil comprising the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71881A (zh) 烹饪器具
CN211533881U (zh) 烹饪器具
CN109276148B (zh) 蒸汽阀、保温盖板组件、盖体结构以及烹饪器具
CN112471915A (zh) 烘烤组件可拆卸的烹饪器具
CN211511439U (zh) 内盖和烹饪器具
CN211673744U (zh) 具有自密封功能的烹饪器具
JP2022548035A (ja) 調理器具
CN212066444U (zh) 烹饪器具
RU2810047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CN211534024U (zh) 具有反射罩的烹饪器具
CN212066469U (zh) 装配简单的烹饪器具
CN112471889A (zh) 烹饪器具
CN113455923A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1534074U (zh) 具有感温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2912902U (zh) 烹饪器具
CN211582643U (zh) 烹饪器具
CN211534077U (zh) 具有烘烤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1533962U (zh) 具有烘烤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2591701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591699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1911293U (zh) 烹饪器具
CN212912923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1911273U (zh) 烹饪器具
CN113116134A (zh) 烹饪器具
CN211911378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