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71889A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71889A
CN112471889A CN201910866134.4A CN201910866134A CN112471889A CN 112471889 A CN112471889 A CN 112471889A CN 201910866134 A CN201910866134 A CN 201910866134A CN 112471889 A CN112471889 A CN 112471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over
heating element
cooking appliance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661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洲
何国营
李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661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718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71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718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29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6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ith built-in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和锅体,锅盖可开闭地设置在锅体上,锅体具有发热结构,锅盖包括:盖体组件;烘烤组件,烘烤组件设置在盖体组件内,内盖,内盖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的下方。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不易收纳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压力烘烤一体锅大多采用一个锅体配置两个锅盖的形式,以实现压力烹饪和烘烤烹饪。而两个锅盖中总会有一个闲置,需要专门的位置来放置闲置的锅盖,且当不使用压力烘烤一体锅的时候,其中的一个锅盖同样需要专门的位置来放置,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压力烘烤一体锅的收纳。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不易收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不易收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和锅体,锅体具有发热结构,锅盖可开闭地设置在锅体上,锅盖包括:盖体组件;烘烤组件,烘烤组件设置在盖体组件内;内盖,内盖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的下方。
通过在锅盖上同时设置烘烤组件和内盖使得烹饪器具既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又可以进行高压烹饪,增加了烹饪器具功能的多样性。由于内盖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的下方,所以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烘烤烹饪时,将内盖取下来,使烘烤组件暴露,以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烘烤。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高压烹饪时,将内盖安装到烘烤组件的下方,以使内盖可以密封锅体内的高压气体,以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高压烹饪。此外,内盖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的下,便于对内盖的收纳,在不需要使用烹饪器具的时候,将内盖安装到烘烤组件的下方,将锅盖盖设到锅体上即可。
进一步地,烘烤组件包括可拆卸的发热管组件。通过在烘烤组件中设置可拆卸的发热管组件,使得发热管组件与盖体组件之间可拆卸地连接,这样便于对发热管组件的清洁,增加了发热管组件清洗的便捷性。以减少发热管组件长期使用后存在的污垢,增加发热管组件的传热效率,以使烹饪器具进行快速烹饪,使得安装发热管的表面易清洗,使得烘烤组件内部更加的洁净。此外,这样设置可以实现快速地更换发热管组件,以使烘烤组件可以稳定工作。
进一步地,发热管组件包括:发热元件;两个引出结构,两个引出结构分别设置在发热元件的两端,且两个引出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均伸入发热元件的管体内并与发热元件的发热丝电连接;固定座,两个引出结构相间隔地固定在固定座上。通过在烘烤组件中设置引出结构和固定座,使得发热元件与盖体组件之间可拆卸地连接,这样便于对发热元件的清洁,增加了发热元件清洗的便捷性。以减少发热元件长期使用后存在的污垢,增加发热元件的传热效率,以使烹饪器具进行快速烹饪。此外,这样设置还可以实现快速地更换发热元件,以使烘烤组件可以稳定工作,当发热元件损坏时,仅仅更换发热元件即可,而不需要将整个烘烤组件更换,减少了烹饪器具的维修成本。实现了发热元件的端部的固定和供电,提高了对发热元件供电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引出结构伸入管体内的长度不小于8毫米。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引出结构与发热丝之间的接触不良问题,增加了引出结构与发热丝之间通电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发热元件是玻璃发热管。玻璃发热管具有升温快、功率高的特点,这样使得烹饪器具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所需的温度,烹饪器具可以快速升温,减少了烹饪的时间,增加了烹饪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两个引出结构插入固定座内。固定座将两个引出结构之间的间隙固定以与第三插接端子适配,以稳定的为发热元件供电。
进一步地,固定座包括:座体,引出结构插入座体内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段;导电插脚,导电插脚为两个且与两个引出结构一一对应螺纹连接,且导电插脚的一端由座体内向外伸出。引出结构与导电插脚之间螺纹连接可以增加二者连接的紧密性,减少引出结构与导电插脚之间脱离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发热元件的端部呈扁平状。扁平状结构不易晃动,从而使得发热元件的端部不易与固定座之间脱离。
进一步地,引出结构是引出棒。引出棒容易与发热丝之间连接,减少发热丝与引出棒之间断裂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管体、发热丝和引出结构热压成型固定。热压成型的管体、发热丝和引出结构之间连接更紧密,避免管体、发热丝和引出结构之间脱离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盖体组件具有第三插接端子,烘烤组件还包括与第三插接端子配合的第四插接端子,固定座的导电端与第四插接端子电连接;和/或固定座是陶瓷固定座;和/或固定座与引出结构之间的装配缝隙填充有高温胶。第三插接端子与盖体组件中的供电系统连接,以实现烹饪器具对第三插接端子的供电,进而对第四插接端子供电,以使第四插接端子为发热元件供电,使得发热元件加热工作,采用陶瓷材料可以减少固定座的导电性,减少安全隐患,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这样使得烹饪器具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避免烹饪器具内的高温气体从固定座与引出结构之间的装配缝隙进入到盖体组件中,减少了高温对盖体组件内部器件的损坏,增加了烹饪器具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发热元件与固定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爆炸图;
图4示出了图2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5示出了图4中引出结构与发热元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二的烹饪器具的上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烘烤组件与盖体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6的爆炸图;
图9示出了图8中反射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中隔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6中P处的放大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的爆炸图;
图14示出了图13中感温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3中感温定位杆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16示出了图12中Q的放大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图17中的锅盖未装配内盖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19示出了图17中的锅盖未装配内盖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20示出了图17的爆炸图;
图21示出了图20中支撑结构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22示出了图20中支撑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23示出了图20中支撑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24示出了图20中密封结构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25示出了图20中密封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26示出了图20中密封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27示出了图18中M处的放大图;
图2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和烘烤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9示出了图28中盖体组件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30示出了图28中盖体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31示出了图28中盖体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32示出了图31中M处的放大图(连接脚处于未折弯的状态);
图33示出了图32中的连接脚处于折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4示出了图31的爆炸图;
图35示出了图34中卡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六的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7示出了图36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38示出了图36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39示出了图36中的烹饪器具的锅盖和锅体分开的示意图;
图40示出了图39中的锅盖的俯视图;
图41示出了图40的A-A向视图;
图42示出了图39中的锅盖的仰视图;
图43示出了图39中的锅盖的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44示出了图43中的锅盖未安装内盖的示意图;
图45示出了图43中的内盖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46示出了图39中锅盖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47示出了图39中锅盖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48示出了图47中的内盖和限压阀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9示出了图48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50示出了图48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51示出了图46中的烘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2示出了图16的爆炸图;
图53示出了图39中的锅盖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54示出了图39中的锅盖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55示出了图39中的锅盖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56示出了图54中限压密封圈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57示出了图54中限压密封圈与限压阀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8示出了图54中限压密封圈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59示出了图55中止开密封圈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60示出了图55中止开密封圈与止开阀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1示出了图55中止开密封圈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6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七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3示出了图62中的烘烤组件和盖体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4示出了图63的爆炸图;
图65示出了图64中护网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盖;20、锅体;21、第二插接端子;30、盖体组件;31、第一插接端子;32、固定结构;33、限压阀安装孔;34、止开阀安装孔;35、面盖;36、内衬;37、转杆;38、第三插接端子;40、烘烤组件;41、发热元件;411、管体;412、发热丝;42、护网;421、限位结构;422、护网本体;423、环形防护筋;424、定位连接筋;425、加强筋;43、反射罩;44、隔热组合罩;441、第一反射罩;442、第二反射罩;443、卡位;444、通孔;445、限压阀座让位孔;45、卡接结构;451、卡口;452、导向入口;453、基板段;454、卡接板段;455、连接脚;46、引出结构;47、固定座;471、座体;472、导电插脚;48、支撑结构;481、限压阀座限位孔;482、止开阀座限位孔;483、第一环形凸筋;484、第二环形凸筋;49、固定夹;50、内盖;51、过孔;52、限压阀座;53、止开阀座;60、感温元件;61、周向阻挡凸沿;611、大径段;612、小径段;62、装配凸沿;621、定位凹槽;63、感温固定座;64、感温定位杆;65、密封凸沿;70、密封环套;80、定位螺母;90、隔热保护组件;91、反射套;911、连接凸缘;912、容置管段;913、喇叭管段;92、隔热件;921、缩口段;93、密封环;94、缓冲件;100、限压密封圈;101、圈体;102、限位凸筋;110、止开密封圈;111、缩口段;120、限压阀;130、密封结构;131、限位脚;132、主体部;133、限压阀座伸出孔;134、止开阀座伸出孔;135、第一周向止挡凸沿;136、第二周向止挡凸沿;137、连接段;138、加固段;139、伸出段;140、把手;150、蒸汽盖;160、隔热棉;170、转动盖;190、止开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不易收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5所示,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0和锅体,锅盖10可开闭地设置在锅体上,锅体具有发热结构,锅盖10包括盖体组件30、烘烤组件40和内盖50,烘烤组件40设置在盖体组件30内,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
通过在锅盖10上同时设置烘烤组件40和内盖50使得烹饪器具既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又可以进行高压烹饪,增加了烹饪器具功能的多样性。由于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所以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烘烤烹饪时,将内盖50取下来,使烘烤组件40暴露,以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烘烤。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高压烹饪时,将内盖50安装到烘烤组件40的下方,以使内盖50可以密封锅体内的高压气体,以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高压烹饪。此外,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便于对内盖50的收纳,在不需要使用烹饪器具的时候,将内盖50安装到烘烤组件40的下方,将锅盖10盖设到锅体20上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烹饪器具内无需设置风扇就可实现烘烤,大大减少了结构件的使用,节省了能源。此外,还可以减少对风扇的清洁,便于对烹饪器具的清洁。
实施例一
具体的,烘烤组件40包括可拆卸的发热管组件。通过在烘烤组件40中设置可拆卸的发热管组件,使得发热管组件与盖体组件30之间可拆卸地连接,这样便于对发热管组件的清洁,增加了发热管组件清洗的便捷性。以减少发热管组件长期使用后存在的污垢,增加发热管组件的传热效率,以使烹饪器具进行快速烹饪,使得安装发热管的表面易清洗,使得烘烤组件内部更加的洁净。此外,这样设置可以实现快速地更换发热管组件,以使烘烤组件40可以稳定工作。
如图4所示,发热管组件包括发热元件41、两个引出结构46和固定座47,两个引出结构46分别设置在发热元件41的两端,且两个引出结构46的至少一部分均伸入发热元件41的管体411内并与发热元件41的发热丝412电连接,两个引出结构46相间隔地固定在固定座47上。通过在烘烤组件40中设置引出结构46和固定座47,使得发热元件41与盖体组件30之间可拆卸地连接,这样便于对发热元件41的清洁,增加了发热元件41清洗的便捷性。以减少发热元件41长期使用后存在的污垢,增加发热元件41的传热效率,以使烹饪器具进行快速烹饪。此外,这样设置还可以实现快速地更换发热元件41,以使烘烤组件40可以稳定工作,当发热元件41损坏时,仅仅更换发热元件41即可,而不需要将整个烘烤组件40更换,减少了烹饪器具的维修成本。实现了发热元件41的端部的固定和供电,提高了对发热元件供电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引出结构46相当于发热丝412的连接桥梁,以使盖体组件30为发热丝412供电。由于发热丝412比较脆弱,容易受其他结构件的碰撞而损坏,引出结构46也为发热丝412提供了保护,避免发热丝412的断裂,增加了发热丝412工作的稳定性。固定座47为引出结构46提供了定位,使得两个引出结构46之间具有固定的间隔,以确保引出结构46可以准确的与盖体组件30或烘烤组件40之间电连接。
具体的,引出结构46伸入管体411内的长度不小于8毫米。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引出结构46与发热丝412之间的接触不良,增加了引出结构46与发热丝412之间通电的稳定性。此外,引出结构46也可对发热丝412形成保护,减少发热丝412断裂的可能性。
在本申请中,发热元件41是玻璃发热管。玻璃发热管具有升温快、功率高的特点,这样使得烹饪器具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所需的温度,烹饪器具可以快速升温,减少了烹饪的时间,使烹饪变得更便捷。
在一个未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盖体组件30具有第三插接端子38,烘烤组件40还包括与第三插接端子38配合的第四插接端子(图中未示出),固定座47的导电端与第四插接端子电连接。第三插接端子38与盖体组件30中的供电系统连接,以实现烹饪器具对第三插接端子38的供电,进而对第四插接端子供电,以使第四插接端子为发热元件41供电,使得发热元件41加热工作。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引出结构46插接在第四插接端子上,使得两个引出结构46与第四插接端子之间电连接。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仅仅具有盖体组件30上的第三插接端子38,而两个引出结构46插接在第三插接端子38上,以实现对发热元件41的供电。或者可以说,固定座47与两个引出结构46组合而成的结构构成了与第三插接端子38配合的插接端子。盖体组件30还具有固定结构32,固定结构32用于固定第三插接端子38。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插接端子38为母插,而固定座47与两个引出结构46组合而成的插接端子为公插。这样配合形式使得发热元件41与盖体组件30之间可拆卸,便于对发热元件41的清洗和更换,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稳定性。并且电耦合的供电形式具有供电迅速,便于检修的优点。
具体的,固定座47是陶瓷固定座。固定座47不仅用于固定两个引出结构46也会经常被人用来插拔,采用陶瓷材料可以减少固定座47的导电性,减少安全隐患,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此外陶瓷材料还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发热元件41对陶瓷固定座的影响较小,减少固定座47的损坏,增加了固定座47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本申请中,固定座47与引出结构46之间的装配缝隙填充有高温胶。这样使得烹饪器具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避免烹饪器具内的高温气体从固定座47与引出结构46之间的装配缝隙进入到盖体组件30中,减少了高温对盖体组件30内部器件的损坏,增加了烹饪器具的使用稳定性。
如图1和图4所示,两个引出结构46插入固定座47内。固定座47将两个引出结构46之间的间隙固定以与第三插接端子38适配,以稳定的为发热元件41供电。此外,固定座47还可以避免两个引出结构46晃动,进而减少了引出结构46与其他结构件之间的碰撞,增加了引出结构46的安全性,使引出结构46可以稳定工作。
如图3所示,固定座47包括座体471和导电插脚472,引出结构46插入座体471内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段,导电插脚472为两个且与两个引出结构46一一对应螺纹连接,且导电插脚472的一端由座体471内向外伸出。引出结构46与导电插脚472之间螺纹连接可以增加二者连接的紧密性,减少引出结构46与导电插脚472之间脱离的可能性。导电插脚472的设置可以减小引出结构46的长度,减少引出结构46穿过插入座体471时被碰撞,这样设置便于发热元件41的安装。
如图3所示,发热元件41的端部呈扁平状。扁平状结构不易晃动,从而使得发热元件41的端部不易与固定座47之间脱离,增加了发热元件41与固定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以使发热元件41稳定工作。
具体的,引出结构46是引出棒。引出棒容易与发热丝412之间连接,减少发热丝412与引出棒之间断裂的可能性。
具体的,管体411、发热丝412和引出结构46热压成型固定。管体411、发热丝412和引出结构46在管体411的端部处热压成型固定,以形成扁平状的端部。热压成型的管体411、发热丝412和引出结构46之间连接更紧密,避免管体411、发热丝412和引出结构46之间脱离的可能性。
将引出结构46的一端打扁后与发热丝412通过焊接连接到一起,然后对管体411的端部进行热加压型固定,待固定后套上座体471,以定位两个引出结构46的中心距,之后利用设置在导电插脚472上的内螺纹和外六角,将两个引出结构46充分固定后,向引出结构46与固定座47的装配缝隙中填充高温胶,这样设置确保了中心距的同时也确保了两个引出结构46配合的结构力。
实施例二
如图6至图11所示,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0和锅体,锅盖10可开闭地设置在锅体上,锅盖10包括盖体组件30、烘烤组件40、内盖50、感温元件60和隔热保护组件90,烘烤组件40设置在盖体组件30内并包括反射罩43和发热元件41,感温元件60由盖体组件30穿过反射罩43向下伸出,隔热保护组件90位于感温元件60与发热元件41之间。
由于在进行烘烤烹饪时需要对锅体内的温度进行监测,设置隔热保护组件90避免了热量直接辐射到感温元件60上,减少感温元件60的动作频次。感温元件60是由盖体组件30向下伸出,穿过烘烤组件40和内盖50到达锅体的,烘烤组件40在工作时,容易对感温元件60造成影响。隔热保护组件90的设置可以减小发热元件41对感温元件60的热辐射,避免感温元件60经常感温控温而导致感温元件60的灵敏度下降的问题,增加了感温的精准性,使烹饪器具可以迅速升温。
如图6和图7所示,隔热保护组件90套设在感温元件60上并位于反射罩43的下方。隔热保护组件90套设在感温元件60上对感温元件60形成全方位的保护,减少传递到感温元件60上的热量,增加了感温元件60感温控温的精准性。
如图6和图7所示,隔热保护组件90包括感温反射套91,发热元件41位于感温反射套91的下端面的上方。感温反射套91的至少一部分与反射罩43之间贴合设置,以减少热量从感温反射套91与反射罩43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感温元件60处,减少热量直接辐射到感温元件60上,以对感温元件60形成保护,使得烹饪器具在进行烘烤工作时,感温元件60不会频繁感温控温,使感温元件60在需要时才会使用,增加了感温元件60感温的精准性。
如图8所示,烘烤组件40还包括护网42,发热元件41通过护网42固定到反射罩43上,由于护网42与发热元件41的接触面积大,以对发热元件41形成支撑,使发热元件41稳定工作。
如图8所示,隔热保护组件90还包括设置在感温反射套91与感温元件60之间的隔热件92。感温反射套91将热量反射到远离感温元件60的位置,但是感温反射套91上还是会残留部分热量,为了很好的将这部分热量隔离,增加了隔热件92。隔热件92相当于对感温元件60的二次保护,以更大限度的降低传递到感温元件60处的热量,以使隔热保护组件90对感温元件60形成良好的保护。
如图10和图11所示,隔热件92的两端具有缩口段921,缩口段921的设置便于将隔热件92放置到感温元件60与感温反射套91之间,使感温反射套91与感温元件60之间顺畅的过渡且易于清洗。
如图10所示,隔热件92是隔热环。隔热环套设在感温元件60上,对感温元件60形成全方位的保护,减少烘烤组件40的热量对感温元件60产生影响。
具体的,隔热环与感温反射套91过渡配合。这样设置使隔热环与感温反射套91之间具较小的间隙或者过盈量,便于将隔热环放置到感温反射套91与感温元件60之间,同时也方便隔热环的更换或取下清洁等操作。此外过渡配合的隔热环与感温反射套91之间也不易发生相对移动,以使隔热环可以稳定的为感温元件60隔热,还可以隔挡脏污物质。
如图7所示,发热元件41环绕在感温元件60的外周,这样设置使得感温元件60探测到的温度更加精准,增加了感温元件60控温的准确性。
可选地,隔热环是陶瓷隔热环。陶瓷隔热环具有良好的隔热性,且陶瓷隔热环具有耐高温的特性,不易受高温影响,增加了隔热环隔热的稳定性,且减少部件更换的成本。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的隔热环,不过其他材质易受高温影响。
如图8所示,内盖50具有供感温元件60伸出的过孔51,隔热保护组件90还包括密封环93,密封环93位于感温反射套91内且密封过孔51。感温元件60伸出过孔51后与定位螺母80装配在一起,以限制内盖50的晃动,增加了内盖50与烘烤组件40连接的紧密性。密封环93用于密封感温元件60与锅盖10在过孔51处的间隙,减少锅体内的高压气体经过孔51流入到烘烤组件40和盖体组件30的内部,潮湿的高温气体对烘烤组件40和盖体组件30的损坏,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稳定性。同时,密封环93还可以避免高压气体泄露,减少安全隐患,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
可选地,密封环93是硅胶的。当然也可以是由其他软材质的材料制成的,例如橡胶。
如图8所示,隔热保护组件90还包括缓冲件94,缓冲件94设置在隔热件92与反射罩43之间。缓冲件94的一端与反射罩43抵接,另一端与隔热件92抵接,用于压紧隔热件92和密封环93的同时,又不影响感温元件60的上下活动。可选地,缓冲件94是缓冲弹簧。
如图9所示,感温反射套91靠近锅体的一端呈喇叭状。感温反射套91将发热元件41附进的热量反射出去,避免感温元件60和密封环93直接接触发热元件41的高温辐射。喇叭状的设计加大了它的空间位置保护了密封环93的同时又确保了清洗空间。
如图6所示,锅盖10还包括内盖50,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通过在锅盖10上同时设置烘烤组件40和内盖50使得烹饪器具既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又可以进行高压烹饪,增加了烹饪器具功能的多样性。由于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所以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烘烤烹饪时,将内盖50取下来,使烘烤组件40暴露,以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烘烤。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高压烹饪时,将内盖50安装到烘烤组件40的下方,以使内盖50可以密封锅体内的高压气体,以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高压烹饪。
如图11所示,喇叭状的底部位于发热元件41的下方。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发热元件41发射的高温直接辐射到密封环93处,以增加对密封环93的保护,增加了密封环93的使用寿命。
如图9所示,感温反射套91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凸缘911、容置管段912和喇叭管段913,连接凸缘911与反射罩43贴合连接。在本申请中,连接凸缘911是通过螺丝固定在反射罩43上的,缓冲件94位于容置管段912内,缓冲件94的一端与反射罩43抵接,另一端与隔热件92抵接,用于压紧隔热件92和密封环93的同时,又不影响感温元件60的上下活动。隔热件9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置管段912内,隔热件92的另一部分位于喇叭管段913处,密封环93套设在感温元件60上,且位于喇叭管段913内,隔热件92位于密封环93的上方。
实施例三
如图12至图16所示,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0和锅体,锅盖10可开闭地设置在锅体上,锅盖10包括盖体组件30、烘烤组件40、内盖50和感温元件60,其中,烘烤组件40设置在盖体组件30内并包括第一反射罩441,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感温元件60的至少一部分由盖体组件30穿过第一反射罩441向下伸出,且感温元件60具有周向阻挡凸沿61,周向阻挡凸沿61位于第一反射罩441的下方或者周向阻挡凸沿6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反射罩441与感温元件60之间的间隙处。
通过在烹饪器具中同时设置烘烤组件40和内盖50使得烹饪器具既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又可以进行高压烹饪,由于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所以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烘烤烹饪时,将内盖50取下来,以使烘烤组件40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烘烤。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高压烹饪时,将内盖50安装到烘烤组件40的下方,以使内盖50可以密封锅体内的高压气体,以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高压烹饪。感温元件60的至少一部分由盖体组件30穿过第一反射罩441向下伸出,使得感温元件60的至少一部分更靠近锅体,以使感温元件60测温更精准。周向阻挡凸沿61可以密封第一反射罩441与感温元件60之间的间隙,避免锅体内高温气体进入到盖体组件30内对盖体组件30内部器件产生影响。还增加了烹饪器具的密闭性,减少了烹饪器具在进行高压烹饪时漏气的现象产生,以使气体从指定的位置排出,增加了烹饪器具排气的统一性,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了安全隐患。由于烹饪器具进行烘烤烹饪时,烘烤组件40产生高温,将感温元件60与第一反射罩441之间的间隙密封可以避免烘烤组件40对盖体组件30的烘烤,避免盖体组件30内部的器件受高温影响而失效,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稳定性。
如图12所示,感温元件60与盖体组件30浮动连接,当周向阻挡凸沿61位于第一反射罩441下方时,周向阻挡凸沿61与第一反射罩44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感温元件60的运动行程。这样设置使得周向阻挡凸沿61不会影响感温元件60的运动,以使感温元件60稳定工作。
如图12所示,当周向阻挡凸沿6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反射罩441与感温元件60之间的间隙处时,周向阻挡凸沿61的下表面与第一反射罩441的下表面平齐。这样设置可以保证第一反射罩441表面的平整性,以保证第一反射罩441将热量反射到锅体内,减少了烘烤组件40的热量传递到盖体组件30中,减少了热量的散失,增加了烘烤组件40烘烤的效率。此外,还减少了高温对盖体组件30的影响,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稳定性。周向阻挡凸沿61的下表面与第一反射罩441的下表面平齐,便于对第一反射罩441的清洁。同时,周向阻挡凸沿61填充了感温元件60与第一反射罩441之间的间隙,使第一反射罩441下表面平整,易于清洗。
如图14和图15所示,周向阻挡凸沿61包括沿感温元件60的高度方向顺次连接的大径段611和小径段612,以使周向阻挡凸沿61呈阶梯状,且小径段612位于间隙之间。小径段612位于间隙处,使得小径段612的下表面与第一反射罩441的下表面平齐。大径段611位于间隙外部,形成二次密封,增加了周向阻挡凸沿61的密封效果。
如图12所示,烘烤组件40还包括第二反射罩442,第二反射罩442设置在第一反射罩441与盖体组件30之间,且大径段611位于第二反射罩442的上方。第二反射罩442的设置可以增加烘烤组件40的隔热性,减少高温对盖体组件30的影响。还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增加了烘烤的效率,使烹饪变得更快捷。大径段611的下表面与第二反射罩442的上表面相互止挡,以对第一反射罩441形成密封,避免小径段612密封不稳。大径段611和小径段612的设置对第一反射罩441与感温元件60之间的间隙形成了二次密封,使得周向阻挡凸沿61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间隙不大于0.2毫米。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密封不严时从间隙处泄露的热量也会很少,减少高温对盖体组件30的影响。
如图13所示,内盖50具有供感温元件60伸出的过孔51,锅盖10还包括密封环套70,密封环套70设在感温元件60上并密封过孔51。内盖50通过感温元件60与烘烤组件40可拆卸地连接,使烹饪器具可实现高压烹饪和烘烤烹饪的功能。感温元件60伸出过孔后与定位螺母80装配在一起,以限制内盖50的晃动,增加了内盖50与烘烤组件40连接的紧密性。密封环套70用于密封感温元件60与锅盖10在过孔51处的间隙,减少锅体内的高压气体经过孔51流入到烘烤组件40和盖体组件30的内部,潮湿的高温气体对烘烤组件40和盖体组件30的损坏,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稳定性。同时,密封环套70还可以避免高压气体泄露,减少安全隐患,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14和图15所示,感温元件60还具有装配凸沿62,装配凸沿62位于周向阻挡凸沿61的下方,且密封环套70套设在装配凸沿62上。装配凸沿62与密封环套70之间相互止挡配合,减少了密封环套70与感温元件60之间脱落的可能,增加了密封环套70密封的稳定性,减少了安全隐患。
如图15所示,装配凸沿62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均设置有定位凹槽621,密封环套70与定位凹槽621卡接。在感温元件60与内盖50装配的过程中,定位凹槽621的设置使得密封环套70不易脱离装配凸沿62,增加了密封环套70与装配凸沿62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定位凹槽621也起到定位的作用,以使密封环套70准确地安装到装配凸沿62上。此外,由于内盖50与感温元件60之间经常拆装,将密封环套70套设在装配凸沿62上使得密封环套70不易丢失。
具体的,定位凹槽621是环形槽。环形槽与密封环套70的形状适配,以使密封环套70的至少一部分卡接在定位凹槽621内部,使密封环套70不易与定位凹槽621脱离。
如图13所示,感温元件60包括感温固定座63和感温定位杆64,感温定位杆64通过感温固定座63浮动设置在盖体组件30上,感温定位杆64具有周向阻挡凸沿61。感温固定座63为感温定位杆64提供了放置位置,且使得感温定位杆64可相对于盖体组件30发生运动。
如图14和图15所示,感温定位杆64还具有密封凸沿65,密封凸沿65位于周向阻挡凸沿61的上方,且密封凸沿65用于密封感温定位杆64与盖体组件30之间的间隙,且密封凸沿65的上表面位于盖体组件30的下表面的下方且与盖体组件30的下表面贴合设置。
在本申请中,感温定位杆64具有中心孔,在中心孔中放入感温件,以使感温定位杆64对感温件形成保护,避免感温件损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感温件是感温元件60的一部分,且是感温元件60中起感温作用的部件。
可选地,感温件是热电偶。
实施例四
如图17至图27所示,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0和锅体,锅盖10可开闭地设置在锅体上,锅盖10包括盖体组件30、烘烤组件40和内盖50,烘烤组件40设置在盖体组件30内并包括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且第一反射罩441位于第二反射罩442与内盖50之间。
通过在锅盖10上同时设置烘烤组件40和内盖50使得烹饪器具既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又可以进行高压烹饪,由于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所以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烘烤烹饪时,将内盖50取下来,以使烘烤组件40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烘烤。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高压烹饪时,将内盖50安装到烘烤组件40的下方,以使内盖50可以密封锅体内的高压气体,以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高压烹饪。烘烤组件40中的第一反射罩441可以将烘烤组件40产生的热量反射到锅体内,以减少烘烤组件40产生的热量向上传递到盖体组件30内,减少了热量对盖体组件30内部的器件产生的影响。第二反射罩442相对于第一反射罩441更靠近盖体组件30,形成对盖体组件30的二次保护,进一步减少传递到盖体组件30处的热量,增加了盖体组件30工作的稳定性。
具体的,第二反射罩442与第一反射罩441之间形成有空气隔离层。空气隔离层的设置使得第一反射罩441不能与第二反射罩442直接接触,进而增加了热量传递到第二反射罩442处所用的时间,热量在经过空气隔离层的时候会有部分热量散失,减少了传递到第二反射罩442的热量,进一步对盖体组件30形成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均是帽状结构,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在帽沿处连接固定,在帽体处间隔设置形成空气隔离层。
可选地,空气隔离层大于6毫米。将空气隔离层限制在6毫米以上,是为了保证空气隔离层能有效地对热空气降温,以保证热空气传递到盖体组件30处后热量会降低,而不会对盖体组件产生影响。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空气隔离层大于6毫米是指空气隔离层的厚度大于6毫米,当然,空气隔离层也不能太厚,避免增加锅盖10所占据的空间。
如图17和图18所示,盖体组件30还包括密封结构130,密封结构130设置在盖体组件30与第二反射罩442之间。密封结构130的设置可以减少第二反射罩442与盖体组件30之间的热传递,减少传递到盖体组件30的热量,以对盖体组件30形成保护,同时还可以减少烘烤组件40中热量的散失,使得烘烤组件40可以进行快速烘烤,缩短烹饪时间,增加了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
如图17和图20所示,内盖50具有朝向盖体组件30依次伸出的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且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均设置有用于避让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的通孔444,密封结构130对应通孔444设置。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穿过通孔444伸入到盖体组件30内,密封结构130对应通孔444设置且位于第二反射罩442和盖体组件30之间,密封通孔444与第二反射罩442之间的间隙,避免热量经通孔444与第二反射罩442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盖体组件30,密封结构130的设置减少了热空气对盖体组件30的影响,增加了盖体组件30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17所示,密封结构130位于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之间,这样设置可以避免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的晃动,增加了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24至图26所示,密封结构130包括主体部132和限位脚131,主体部132还具有限压阀座伸出孔133和止开阀座伸出孔134,内盖50上的限压阀座52穿过限压阀座伸出孔133与限压阀120连接,内盖50上的止开阀座53穿过止开阀座伸出孔134与止开阀190连接,限位脚131由主体部132伸出。限位脚131与盖体组件30限位配合,限位脚131沿密封结构130的周向设置。限位脚131与盖体组件30连接,以避免密封结构130与盖体组件30之间脱离,增加了密封结构130与盖体组件3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密封结构130密封限压阀座52与通孔444之间的间隙,同时也密封止开阀座53与通孔444之间的间隙,以减小传递到盖体组件30处的热量,避免高温气体对盖体组件30的内部器件产生影响。
如图25所示,限位脚131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段137、加固段138和伸出段139,连接段137与主体部132连接,以使限位脚131稳定地与主体部132连接,加固段138为变径结构,变径结构的直径由连接段137向伸出段139减小。伸出段139与盖体组件30连接,以避免密封结构130与盖体组件30之间脱离,增加了密封结构130与盖体组件3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如图24至图26所示,主体部132具有围绕限压阀座伸出孔133的第一周向止挡凸沿135,主体部132还具有止开阀座伸出孔134的第二周向止挡凸沿136。第一周向止挡凸沿135和第二周向止挡凸沿136与盖体组件30之间抵接,以使密封结构130稳定的密封通孔444。
如图17、图18和图20所示,烘烤组件40还包括支撑结构48,第二反射罩442通过支撑结构48连接在第一反射罩441上。支撑结构48位于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48使得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之间形成了空气隔离层,以减少传递到第二反射罩442上的热量。
如图21至图23所示,内盖50具有朝向盖体组件30依次伸出的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支撑结构48具有供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穿过的限压阀座限位孔481和止开阀座限位孔482,限压阀座限位孔481具有朝向限压阀座52伸出的第一环形凸筋483,止开阀座限位孔482具有朝向止开阀座53伸出的第二环形凸筋484。或者说,支撑结构48套设在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上,而第一环形凸筋483和第二环形凸筋484的设置可以避免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的晃动,增加了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工作的稳定性。此外,第一环形凸筋483和第二环形凸筋484的设置也使得支撑结构48与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之间的装配具有一定的误差。支撑结构48的设置也可以减少烘烤组件40内的热量对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的影响,以对限压阀座52和止开阀座53形成保护。
如图19和图20所示,烘烤组件40还包括发热元件41,发热元件41与通孔444避位。这样可以避免发热元件41将通孔444挡住,同时也可以避免发热元件41将热量直接辐射到通孔444内,减少热量对密封结构130的影响。
如图19和图20所示,发热元件41的管状结构曲折盘绕。曲折盘绕的管状结构可以增大发热元件41的传热面积,进而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所需的温度,缩短了加热时间,实现快速烘烤的功能。
在本发明中,内盖50通过定位螺母80与烘烤组件40之间可拆卸的连接,以使烹饪器具实现烘烤烹饪与高压烹饪之间的切换。
实施例五
如图28至图35所示,用于烹饪器具的烘烤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隔热组合罩44、发热元件41和护网42,隔热组合罩44上设置有卡接结构45,护网42与卡接结构45卡接,隔热组合罩44包括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第一反射罩441通过卡接结构45与第二反射罩442相连。
通过在烘烤组件中设置卡接结构45,使得护网42更易安装到隔热组合罩44上,增加了护网42安装的便捷性,此外,护网42与隔热组合罩44之间可拆卸,便于对护网42和隔热组合罩44的清洁,以使烘烤组件40保持干净,使烹饪器具烹饪出的饭菜更加美味安全。并且卡接结构45的结构简单易制作,制作成本低,并不会增加烘烤组件40的成本。此外,卡接结构45对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进行固定,增加了第一反射罩441与第二反射罩442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如图35所示,卡接结构45的卡口451朝下,护网42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卡口451内。卡口451的设置使护网42卡接到卡接结构45中,以通过卡接结构45连接到隔热组合罩44上。
如图35所示,卡口451的前端还设置有导向入口452,导向入口452的开口面积沿靠近卡口451的方向逐渐减小。导向入口452的设置为护网42伸入到卡口451内导向,以使护网42快速伸入到卡口451内,使护网42与卡接结构45之间的安装变得更加便捷。此外,导向入口452的设置为护网42安装到卡接结构45提供了定位,减少了护网42与卡接结构45安装错位的情况。导向入口452的开口面积沿靠近卡口451的方向逐渐减小,以使护网42到卡口451后不易从卡口451中脱出,增加了护网42与卡接结构45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35所示,卡接结构45包括基板段453和由基板段453的一组相对的侧边分别伸出的两个卡接板段454,且两个卡接板段454先彼此靠近形成卡口451后再彼此远离以形成导向入口452。基板段453对护网42形成支撑,以使护网42与卡接结构45稳定连接。卡接板段454用于对护网42形成止挡,避免护网42从卡口451中脱出。卡接板段454先彼此靠近形成卡口451后再彼此远离以形成导向入口452,这样设置既能准确地将护网42引导入卡口451内,又可以避免护网42从卡口451内脱出。由于卡接结构45是由弹性才材料的钣金件形成的,所以卡接板段454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在卡口451与导向入口452的连接处两个卡接板段454之间的距离最小,可以保证护网42伸入到卡口451内后不会脱出,增加了护网42与卡接结构45连接的紧密性。
如图31至图35所示,卡接结构45包括固定端和卡接端,固定端固定连接在隔热组合罩44上,卡接端与护网42卡接。这样设置使得护网42可以稳定地与隔热组合罩44连接,增加了护网42与隔热组合罩44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31至图35所示,卡接结构45具有朝向隔热组合罩44伸出的连接脚455,隔热组合罩44设有卡位443,连接脚455插入卡位443内后折弯。连接脚455伸入到卡位443内以将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连接,且卡接结构45固定在隔热组合罩44上,增加了卡接结构45与隔热组合罩44连接地稳定性。将连接脚455插入隔热组合罩44内后折弯,这样可以减小卡接结构45与隔热组合罩44分离的可能性,且可以减小卡接结构45晃动,避免引起发热元件41工作不稳定。
具体的,卡位443为通孔。
如图30和图34所示,卡接结构45为多个,多个卡接结构45沿隔热组合罩44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卡接结构45可以在多个位置与隔热组合罩44连接,同时也可以与护网42的多个位置连接,使得护网42更加平稳的安装到隔热组合罩44上,减少了护网42和发热元件41均安装倾斜的情况。同时多个位置为护网42和发热元件41提供支撑力,减小了护网42和发热元件41掉落的可能性。
可选地,卡接结构45由弹性材料的钣金件折弯成型。弹性材料的卡接结构45具有很好的变形量,使卡接结构45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对于装配在卡接结构45上的护网42具有很好的容错性,使得护网42在制作的过程中具有一个较大的误差范围。当然卡接结构45也可以由其他强度较好的弹性材料构成。
如图30所示,护网42的周向与隔热组合罩44的周向内表面止挡配合。这样设置可以避免护网42在隔热组合罩44内晃动,影响发热元件41的使用。此外,还可以减少护网42的晃动,减少护网42对隔热组合罩44的碰撞,增加了隔热组合罩44的使用寿命。护网42的周向与隔热组合罩44的周向内表面止挡配合,使得隔热组合罩44的周向内表面为护网42提供了部分支撑力,可以间接分担护网42施加在卡接结构45上的力,增加了护网42与隔热组合罩44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0和锅体,锅盖10可开闭地设置在锅体上,锅盖10包括盖体组件30、上述的烘烤组件40和内盖50,烘烤组件40的第二反射罩442位于烘烤组件40的第一反射罩441与盖体组件30之间,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
通过在烹饪器具中同时设置烘烤组件40和内盖50使得烹饪器具既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又可以进行高压烹饪,达到两种烹饪兼顾的效果,增加了烹饪器具功能的多样性,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烹饪体验。在烘烤组件40中设置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可以减少烘烤组件40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盖体组件30处,增加了盖体组件30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29和图34所示,隔热组合罩44包括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第二反射罩442设置在第一反射罩441与盖体组件30之间。第一反射罩441靠近发热元件41设置,将发热元件41发射出的热量反射到锅体内,进而减少高温对盖体组件30的影响。在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之间具有空气夹层,这样也可以减少第一反射罩441处的热量传递到第二反射罩442上。第二反射罩442主要起到隔热作用,减少热量传递到盖体组件30中。第一反射罩441和第二反射罩442的双重隔热作用,大大减少了烘烤组件40对盖体组件30的影响,进而增加了盖体组件30工作的稳定性,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实施例六
如图45所示,内盖50的上表面具有限压阀座52,内盖50还包括限压密封圈100,限压密封圈100设置在限压阀座52上,限压密封圈100且限压密封圈100的下边缘与限压阀座52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一隔热间隙。
通过将限压密封圈100设置在限压阀座52上且随内盖50一同可拆卸,避免其他结构件对限压密封圈100造成影响,避免了限压密封圈100受高温烘烤而融化变形,增加了限压密封圈100的使用寿命。在限压密封圈100的下边缘与限压阀座52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一隔热间隙,以减小内盖50下方的热量传递到限压密封圈100处,进而增加了限压密封圈100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第一隔热间隙大于10毫米。这样设置可以减小内盖50下部的热量传递到限压密封圈100处,增加了限压密封圈100的使用寿命。
如图57所示,限压密封圈100设置在限压阀座52的中间位置;或者限压密封圈100与限压阀座52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限压密封圈100与限压阀座52的底座之间的距离。这样设置是为了将限压密封圈100与限压阀座52的底端之间形成第一隔热间隙,且便于使限压密封圈100密封需要密封的孔位。
如图56所示,限压密封圈100包括圈体101和限位凸筋102,限位凸筋102由圈体101的外周向盖体组件30伸出,限位凸筋102的内圈面和外圈面由圈体101向上倾斜相互靠近,且圈体101的内圈相对于限位凸筋102的内圈靠近限压密封圈100的中心。圈体101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限压阀座52中且与限压阀座52之间发生止挡,以防止限压密封圈100掉落,增加了限压密封圈100密封的稳定性。限位凸筋102的设置便于限压密封圈100的安装,增加了限压密封圈100安装的便捷性,此外,限位凸筋102会与其他结构件发生止挡,减少了其他结构件对限压阀座52的碰撞,增加了限压阀座52的安全性。限位凸筋102的内圈面和限位凸筋102的外圈面向上倾斜相互靠近便于限压密封圈100的取装。限压密封圈100朝向内盖50一侧的表面为平面,且与限压阀座52的至少一部分贴合设置,增加了限压密封圈100与限压阀座52之间密封的稳定性。
如图57所示,限压阀座52上设有安装槽,限压密封圈100卡接在安装槽中。这样设置可以增加限压密封圈100与限压阀座52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以使限压密封圈100随内盖50一同拆卸。
如图45、图48和图49所示,内盖50的上表面具有止开阀座53,内盖50还包括止开密封圈110,止开密封圈110设置在止开阀座53上,且止开密封圈110的下边缘与止开阀座53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二隔热间隙。止开密封圈110设置在止开阀座53上且随内盖50一同可拆卸,避免其他结构件对止开密封圈110造成影响,避免止开密封圈110受高热烘烤而融化变形,增加了止开密封圈110的使用寿命。在止开密封圈110的下边缘与止开阀座53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一隔热间隙,以减小内盖50下方的热量传递到止开密封圈110处,进而增加了止开密封圈110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第二隔热间隙大于10毫米。这样设置可以减小内盖50下部的热量传递到止开密封圈110处,增加了止开密封圈110的使用寿命。
如图60所示,止开密封圈110与止开阀座53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止开密封圈110与止开阀座53的底座之间的距离;或者止开密封圈110设置在止开阀座53的顶端。也就是说止开密封圈110位于止开阀座53的中心偏上部或者位于止开阀座53的顶端。这样设置是为了将止开密封圈110与止开阀座53的底端之间形成第二隔热间隙,且便于使止开密封圈110密封需要密封的孔位。
如图59所示,止开密封圈110具有缩口段111。缩口段111的设置增加了止开密封圈110安装的便捷性。止开密封圈110朝向内盖50一侧的表面为平面,且与止开阀座53的至少一部分贴合设置,减少止开密封圈110与止开阀座53之间脱离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止开密封圈110和限压密封圈100是分体的,这样使得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但是装配复杂不易同时安装到位。
当然,止开密封圈110和限压密封圈100一体成型(图中未示出)。这样设置可以减少止开密封圈110和限压密封圈100的安装步骤。
如图36至图61所示,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0和锅体20,锅盖10可开闭地设置在锅体20上,锅盖10包括盖体组件30、烘烤组件40和上述的内盖50,盖体组件30内设有风扇,烘烤组件40设置在盖体组件30内,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
通过在烹饪器具内同时设置烘烤组件40和内盖50使得烹饪器具既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又可以进行高压烹饪,由于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所以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烘烤烹饪时,将内盖50取下来,以使烘烤组件40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烘烤。当需要烹饪器具进行高压烹饪时,将内盖50安装到烘烤组件40的下方,以使内盖50可以密封锅体内的高压气体,以对锅体20内部的食材进行高压烹饪。限压阀座52为限压阀120提供了安装位置。限压密封圈100设置在限压阀座52上且随内盖50一同可拆卸,避免烘烤组件40烘烤限压密封圈100,避免了限压密封圈100受高热烘烤而融化变形,增加了限压密封圈100的使用寿命。在限压密封圈100的下边缘与限压阀座52的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一隔热间隙,以减小锅体20内的热量传递到限压密封圈100处,进而增加了限压密封圈100的使用寿命。盖体组件30内的风扇可以吹散传递到盖体组件30处的热量,以降低盖体组件30处的温度,增加了盖体组件30内部器件使用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盖体组件30上具有第一插接端子31,在锅体20上具有与第一插接端子31相互配合的第二插接端子21,第一插接端子31与第二插接端子21插接在一起,为锅盖10供电,这种耦合供电方式可以减少在走形,供电更稳定。
如图46所示,内盖50的限压密封圈100与盖体组件30上的限压阀安装孔33密封配合,内盖50的止开密封圈110与盖体组件30上的止开阀安装孔34密封配合。限压密封圈100穿过烘烤组件40以密封盖体组件30上的限压阀安装孔33,限压密封圈100穿过烘烤组件40以密封盖体组件30上的止开阀安装孔34。
如图46和图47所示,烘烤组件40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隔热组合罩44、发热元件41和多个固定夹49,发热元件41通过固定夹49安装在隔热组合罩44上,且内盖50的限压阀座52穿过固定夹49,发热元件41避位限压阀座52,隔热组合罩44具有供限压阀座52穿过的限压阀座让位孔445。烘烤组件40通过发热元件41发热来对锅体20内部的食材进行烘烤,隔热组合罩44将烘烤组件40产生的热量隔绝,以避免热量传递到盖体组件30内。限压阀座让位孔445的设置使得限压阀座52可以穿过隔热组合罩44,以深入到盖体组件30内。多个固定夹49在多个位置固定发热元件41,增加了发热元件41与隔热组合罩44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46和图47所示,盖体组件30包括面盖35和内衬36,面盖35与内衬36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密封面盖35上供限压阀座52穿过的通孔,减少对盖体组件30内部器件的损坏。
在一个未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烘烤组件40中具有护网,而发热元件41通过护网连接到隔热组合罩44上,而不再是利用固定夹固定到隔热组合罩44上,护网与发热元件41的接触面积大,使发热元件41与隔热组合罩44之间的连接更紧密。
在图46和图4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锅盖10还包括把手140和蒸汽盖150,把手140和蒸汽盖150与盖体组件30上的面盖35连接,把手140的至少一部分与内衬36上的转杆37连接,以带动转动盖170转动,实现锅盖10与锅体20之间的开合。蒸汽盖150与把手140间隔设置,且蒸汽盖150将限压阀120遮挡住,以避免限压阀120与限压阀座52之间脱离。
在本申请中,盖体组件30还包括隔热棉160,隔热棉160位于内衬36与隔热组合罩44之间,以减少烘烤组件40的热量传递到内衬36上,增加了盖体组件30工作的稳定性。
当止开密封圈110和限压密封圈100一体成型(图中未示出)时,可以将止开密封圈110和限压密封圈100同时安装到盖体组件30上的限压阀安装孔33和止开阀安装孔34处,节省安装时间,增加了烹饪器具装配的便捷性。
实施例七
如图62至图65所示,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0和锅体,锅盖10可开闭地设置在锅体上,锅盖10包括盖体组件30、烘烤组件40和内盖50,烘烤组件40设置在盖体组件30内,烘烤组件40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发热元件41和护网42,且护网42可拆卸地设置,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内盖50具有朝向盖体组件30伸出的限压组件。
通过在锅盖10上设置烘烤组件40和内盖50使得压力烹饪器具既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又可以进行高压烹饪,由于内盖50是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40的下方的,所以当需要压力烹饪器具进行烘烤烹饪时,将内盖50取下来,以使烘烤组件40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烘烤。当需要压力烹饪器具进行高压烹饪时,将内盖50安装到烘烤组件40的下方,以使内盖50可以密封锅体内的高压气体,以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高压烹饪。由于烘烤组件40是通过发热元件41发热来对锅体内部的食材进行烘烤的,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在护网42上形成脏污物。将护网42设置成可拆卸地形式便于对护网42的清洗。需要说明的是,限压组件包括限压阀。
如图63和图65所示,护网42包括限位结构421,发热元件41与限位结构421卡接限位,。限位结构421的设置使得护网42与发热元件41之间可以连接的更紧密,而发热元件41与限位结构421之间卡接可以减少发热元件41的晃动,进而避免护网42对发热元件41的碰撞,增加了发热元件41使用的稳定性,增加了压力烹饪器具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发热元件41与护网42之间贴合设置使得护网42对发热元件41形成支撑和保护,避免发热元件41掉落,也可以防止其他结构对发热元件41的碰撞。
在图6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护网42还包括护网本体422,限位结构421为由护网本体422向外伸出的限位筋,且限位筋的至少一段折弯以形成限位段,限位段与护网本体422位于不同的平面上并构成卡接间隙,发热元件4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卡接间隙内。护网本体422对发热元件41形成支撑,避免发热元件41掉落。限位段的设置可以对发热元件41形成止挡,以避免发热元件41在护网42上晃动,影响发热元件41和护网42的装配。卡接间隙的设置为发热元件41装配到护网42上提供了定位,使得发热元件41可以准确地装配到护网42上。
如图65所示,护网42的护网本体422包括至少一个环形防护筋423和至少一个定位连接筋424,各定位连接筋424至少与一个环形防护筋423连接,发热元件41与环形防护筋423和/或定位连接筋424连接。环形防护筋423可以对发热元件41形成保护,将对发热元件41有影响的其他结构件挡在外部,避免对发热元件41形成破坏。各定位连接筋424至少与一个环形防护筋423连接,以使环形防护筋423与定位连接筋424构成一个整体,便于取装护网42。定位连接筋424用于将护网42连接到其他结构上,以使得烘烤组件40稳定工作。此外,定位连接筋424和环形防护筋423共同对发热元件41形成支撑,避免发热元件41掉落。
具体的,至少一个定位连接筋424的端部经过环形防护筋423后朝向盖体组件30伸出以作为连接端。这样设置可以减少护网42与其他结构件的连接面积,减小了护网42的装配难度。护网42通过连接端与其他部件连接,以使护网42和发热元件41位于特定的位置。
如图65所示,定位连接筋424为多个,且多个定位连接筋424沿环形防护筋423的周向间隔设置,护网本体422还包括加强筋425,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定位连接筋424通过加强筋425连接。多个定位连接筋424可以在多个位置与其他结构件连接,避免护网42掉落,且多个定位连接筋424也可以增加对发热元件41的支撑力,避免发热元件41掉落或倾斜。加强筋425的设置可以增加定位连接筋424的结构强度,减少定位连接筋424与其他结构件或环形防护筋423之间的脱离,进而增加了护网42使用的稳定性。此外,采用定位连接筋424和加强筋425的形式来与其他结构件连接并且支撑发热元件41,可以减小护网42的重量,使得压力烹饪器具更加的轻薄化,使压力烹饪器具的移动变得更加便捷。
如图65所示,护网42还包括限位筋,限位筋的至少一部分与环形防护筋423、定位连接筋424和加强筋425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且发热元件41与限位筋卡接限位,以使发热元件41贴合在护网42上。这样设置使得限位筋与护网本体422连接地更紧密,使得限位筋与护网本体422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进而准确的对发热元件41进行定位和卡接。
如图64所示,烘烤组件40还包括位于发热元件41上方的反射罩43,至少一个环形防护筋423的外圈与反射罩43的周向内表面止挡。反射罩43将发热元件41发射出来的热量反射到锅体中,进而减少了发热元件41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盖体组件30中,进而可以减少对盖体组件30内部器件的损坏。至少一个环形防护筋423的外圈与反射罩43的周向内表面发生止挡可以避免护网42在反射罩43内的晃动,影响发热元件41的使用。此外,还可以减少护网42的晃动,进而减小了对反射罩43的碰撞,增加了反射罩43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环形防护筋423为两个,两个环形防护筋423均与反射罩43同心设置,且两个环形防护筋423同心嵌套设置,位于外部的环形防护筋423与反射罩43的周向内表面发生止挡作用,确保护网42与反射罩43安装到位后,各个方向均不发生位移。而位于内部的环形防护筋423的设置是为了拆装护网42时,方便手拿取护网42。
如图63所示,烘烤组件40还包括位于发热元件41上方的反射罩43,护网42通过反射罩43与盖体组件30连接,且护网42与反射罩43可拆卸地设置。这样设置便于对反射罩43和护网42的清洗,当需要清洗护网42和反射罩43时,将护网42拆卸下来,单独对护网42进行清洗。由于反射罩43是光滑面的,对反射罩43的清洗使用湿润的抹布进行擦拭即可,大大增加了烘烤组件40的洁净度。
具体的,护网42与反射罩43卡接,反射罩43上设置有多个卡位,护网42可拆卸地卡设在卡位处。卡接设置便于护网42与反射罩43之间的拆装,且使得护网42与反射罩43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
可选地,上述的压力烹饪器具是电压力锅。当然,压力烹饪器具还可以是其他用于烹饪食材的电器产品,比如压力电饭煲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反射罩43与隔热组合罩44在同一个位置,二者的区别是,隔热组合罩44多个反射层,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第一反射罩和第二反射罩,而反射罩43是单层的反射罩,当然反射罩还可以是一个反射层和其他不具有反射效果的材质共同组合而成的,反射罩43是仅具有一个反射层的,而隔热组合罩是具有至少两个反射层的。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盖(10)和锅体,所述锅盖(10)可开闭地设置在所述锅体上,所述锅体具有发热结构,所述锅盖(10)包括:
盖体组件(30);
烘烤组件(40),所述烘烤组件(40)设置在所述盖体组件(30)内;
内盖(50),所述内盖(5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烘烤组件(40)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烤组件(40)包括可拆卸的发热管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组件包括:
发热元件(41);
两个引出结构(46),两个所述引出结构(46)分别设置在所述发热元件(41)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引出结构(46)的至少一部分均伸入所述发热元件(41)的管体(411)内并与所述发热元件(41)的发热丝(412)电连接;
固定座(47),两个所述引出结构(46)相间隔地固定在所述固定座(4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结构(46)伸入所述管体(411)内的长度不小于8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41)是玻璃发热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引出结构(46)插入所述固定座(47)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47)包括:
座体(471),所述引出结构(46)插入所述座体(471)内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段;
导电插脚(472),所述导电插脚(472)为两个且与两个所述引出结构(46)一一对应螺纹连接,且所述导电插脚(472)的一端由所述座体(471)内向外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41)的端部呈扁平状。
9.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结构(46)是引出棒。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411)、所述发热丝(412)和所述引出结构(46)热压成型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组件(30)具有第三插接端子(38),所述烘烤组件(40)还包括与所述第三插接端子(38)配合的第四插接端子,所述固定座(47)的导电端与所述第四插接端子电连接;和/或
所述固定座(47)是陶瓷固定座(47);和/或
所述固定座(47)与所述引出结构(46)之间的装配缝隙填充有高温胶。
CN201910866134.4A 2019-09-12 2019-09-12 烹饪器具 Pending CN1124718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6134.4A CN112471889A (zh) 2019-09-12 2019-09-12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6134.4A CN112471889A (zh) 2019-09-12 2019-09-12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71889A true CN112471889A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20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6134.4A Pending CN112471889A (zh) 2019-09-12 2019-09-12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718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1680A (zh) * 2021-06-11 2021-09-03 杭州为家美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用头盖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1680A (zh) * 2021-06-11 2021-09-03 杭州为家美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用头盖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1358892A1 (en) Electric oven and method for servicing same
CN112471889A (zh) 烹饪器具
CN211582643U (zh) 烹饪器具
CN112471881A (zh) 烹饪器具
CN112471915A (zh) 烘烤组件可拆卸的烹饪器具
CN212066445U (zh) 具有隔热保护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1582590U (zh) 烘烤组件和具有烘烤功能的烹饪器具
JP7099266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08449816B (zh) 多士炉及易清洁的安全发热装置
CN212912902U (zh) 烹饪器具
CN208113006U (zh) 多士炉及易清洁的安全发热装置
CN211534074U (zh) 具有感温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2912898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1533881U (zh) 烹饪器具
CN212912923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1534024U (zh) 具有反射罩的烹饪器具
CN211534078U (zh) 电耦合连接的烹饪器具
CN211534072U (zh) 烹饪器具
CN211511439U (zh) 内盖和烹饪器具
CN219249828U (zh) 烹饪器具
CN215502538U (zh) 一种照烧及蒸煮烹饪机
CN211533957U (zh) 压力烹饪器具
CN216822924U (zh) 加热装置、盖体、底座以及烹饪器具
CN216962188U (zh) 煎烤机
CN212591699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