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9828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9828U
CN219249828U CN202320698863.5U CN202320698863U CN219249828U CN 219249828 U CN219249828 U CN 219249828U CN 202320698863 U CN202320698863 U CN 202320698863U CN 219249828 U CN219249828 U CN 219249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eating
wall
pot body
cook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88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阳雨
杨建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988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9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9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9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壳体及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固设于壳体内,包括罩和至少两个加热管,罩具有容槽,锅体可分离地设于容槽,加热管固设于罩的内壁上,且至少两个加热管之间存在高度差。上述烹饪器具能够实现立体加热,使得锅体不同位置的温度均能够快速上升,锅体内的食材受热均匀。当需要清洗锅体时,可以将锅体从壳体取下,避免在清洗时水进入壳体内而导致壳体内的其他元件损坏,清洗方便。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煎烤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通常包括锅体和设置于底座用于给锅体加热的发热管。针对上述的烹饪器具又可以成两种。一种是锅体相对于底座不可拆式,一种是锅体相对于底座可拆式,针对前者存在着在清洗锅体时需要带着底座上的电器件清洗,很不方便。而后者可以在清洗时从底座上取下,方便清洗。
但是针对锅体相对于底座可拆式的烹饪器具,其发热管通常设置于底座上,以在锅体放置于底座上时,能够对锅体的底部进行加热,但是这种方式加热,造成锅体通常只有底部受热,烹饪效果相对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改善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壳体;及加热组件,固设于所述壳体内,包括罩和至少两个加热管,所述罩具有容槽,所述锅体可分离地设于所述容槽,所述加热管固设于所述罩的内壁上,且至少两个所述加热管之间存在高度差。
上述烹饪器具中,包括至少两个加热管,且至少两个加热管之间存在高度差,从而能够实现立体加热,使得锅体不同位置的温度均能够快速上升,锅体内的食材受热均匀;并且加热管固设于罩的内壁,罩能够对锅体形成半包式结构,使得加热管能够直接向锅体辐射热量。当需要清洗锅体时,可以将锅体从壳体取下,避免在清洗时水进入壳体内而导致壳体内的其他元件损坏,清洗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罩包括罩体和设于所述罩体壁上的凹槽,所述加热管装设于所述凹槽。
如此设置,凹槽能够便于安装加热管,同时,还能够避免加热管过分凸出于罩体的内壁而导致锅体与罩体之间的间距较大,从而导致罩的反射热量的效果较差,影响加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凹槽的槽口。
如此设置,锅体能够与加热管凸出于凹槽槽口的部分贴合,使得加热管与锅体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接触,传热效果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凸出于所述槽口0.5mm至1mm。
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加热管与锅体之间能够形成良好接触,同时还能够使得锅体与罩体之间的间距较小,减少热量损失,进一步保证加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与所述锅体外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具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贴合于所述锅体外壁。
如此设置,加热管与锅体外壁接触或贴合,以在当锅体放置到位时,锅体外壁与加热管接触面之间传热形成高温区,大大增加锅体高温面积,有利于改善烹饪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安装部和卡槽部,所述安装部固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加热管卡设于所述卡槽部。
如此设置,支架用于固定并支撑加热管,便于装配加热管,同时还能够提高加热管的稳定性,避免将锅体放置于加热管上时会导致加热管产生晃动或发生变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槽部为大于二分之一的圆弧形,且所述卡槽部的槽口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加热管的直径尺寸。
如此设置,在装配状态下,卡槽部能够包裹住加热管,避免加热管意外脱出卡槽部,进一步提高加热管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罩体包括底壁和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成所述容槽,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上均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加热管。
如此设置,设置于底壁的加热管能够对位于底壁处的食材进行加热,设置于侧壁的加热管能够对位于侧壁处的食材进行二次加热,使得食材能在锅体内均匀翻滚,进一步提升烹饪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呈环形,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上均设有一个环形的所述凹槽。
如此设置,环形的凹槽便于加工,加工成本较低,同时也能够便于装配加热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罩外壁上的温控器组件,所述温控器组件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罩凸出于所述罩的内壁面。
如此设置,温控器组件凸出于罩的内壁面的部分用于对锅体的温度进行控制,避免锅体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烹饪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器组件包括温控器、弹性件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设于所述罩,所述温控器通过所述弹性件浮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罩的底壁上设有允许所述温控器部分穿过的避让孔。
如此设置,使得锅体的底部与温控器之间能够紧密贴合,形成良好的接触,从而提升温控器测温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壳体及加热组件在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壳体及加热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0、锅体;20、壳体;30、加热组件;31、罩;311、容槽;312、罩体;3121、底壁;31211、避让孔;3122、侧壁;313、凹槽;3131、通槽;32、加热管;321、接触面;33、支架;331、安装部;332、卡槽部;40、温控器组件;41、温控器;411、通孔;42、弹性件;43、固定架;431、固定部;432、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烹饪器具通常包括锅体和设置于底座用于给锅体加热的发热管。针对上述的烹饪器具又可以成两种。一种是锅体相对于底座不可拆式,一种是锅体相对于底座可拆式,针对前者存在着在清洗锅体时需要带着底座上的电器件清洗,很不方便。而后者可以在清洗时从底座上取下,方便清洗。但是针对锅体相对于底座可拆式的烹饪器具,其发热管通常设置于底座上,以在锅体放置于底座上时,能够对锅体的底部进行加热,但是这种方式加热,造成锅体通常只有底部受热,烹饪效果相对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能够在方便清洗锅体的同时,改善烹饪效果。
如图1及图3所示,具体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壳体20及加热组件30,加热组件30固设于壳体20内,包括罩31和至少两个加热管32,罩31具有容槽311,锅体10可分离地设于容槽311,加热管32固设于罩31的内壁上,且至少两个加热管32之间存在高度差。
如前所述,现有的烹饪器具中,部分锅体是相对于底座不可拆的,导致在清洗锅体时需要带着底座上的电器件清洗,很不方便;部分锅体虽然能够相对于底座拆卸,但是发热管通常设置于底座上,造成锅体通常只有底部受热,烹饪效果相对较差。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由于加热组件30固设于壳体20内,锅体10是可分离地设于罩31的容槽311内的,因此,当需要清洗锅体10时,可以将锅体10从壳体20取下,避免在清洗时水进入壳体20内而导致壳体20内的其他元件损坏,清洗方便。并且,烹饪器具包括至少两个加热管32,且至少两个加热管32之间存在高度差,从而能够实现立体加热,使得锅体10不同位置的温度均能够快速上升,锅体10内的食材受热均匀,避免只有锅体10的底部受热,以提升烹饪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罩31可以被实施为反射罩,以能够将加热管32朝向罩31一侧辐射的热量朝向锅体10反射,从而使得加热管32还能够通过罩31间接向锅体10辐射热量,减少热量的损失,进一步提升烹饪效果。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罩31可以为保温罩或隔热罩,以减少热量散失,提高加热管32热量的利用。
如图3所示,罩31包括罩体312和设于罩体312壁上的凹槽313,加热管32装设于凹槽313。罩体312内壁的凹槽313能够便于安装加热管32,避免加热管32需要直接装配至罩体312的内壁而导致装配困难。同时,加热管32装设于凹槽313内还能够避免加热管32过分凸出于罩体312的内壁而导致锅体10放置于容槽311内时稳定性较差,并且锅体10与罩体312之间的间距较大还会导致罩31的反射热量的效果较差,从而影响加热效果。当然,在不影响罩31的反射效果的情况下,加热管32也可以直接装设于罩31的内壁。
如图5至图6所示,加热管32至少部分凸出于凹槽313的槽口。将锅体10放置于容槽311内时,锅体10能够与加热管32凸出于凹槽313槽口的部分贴合,从而使得加热管32与锅体10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接触,传热效果好。
优选地,加热管32凸出于槽口0.5mm至1mm,即0.5mm≤h≤1mm。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保证加热管32与锅体10之间能够形成良好接触,同时还能够使得锅体10与罩体312之间的间距较小,减少热量损失,确保加热管32产生的热量能够最大程度地直接或间接传递给锅体10,从而进一步保证加热效果。
如图6所示,加热管32可以与锅体10的外壁接触,以将加热管32的高温直接传递至锅体10外壁上,有利于在锅体10上形成高温区域,便于提高烹饪效果。进一步地,加热管32朝向锅体10的一侧设有接触面321,接触面321贴合于锅体10的外壁,以在锅体10放置到位时,锅体10外壁与加热管32的接触面321之间传热形成高温区,大大增加锅体10的高温面积,有利于改善烹饪效果。相比于锅体10与加热管32通过线接触,面接触能够增大锅体10与加热管32之间的接触面积,热传递效率高,并且还能够保证锅体10支撑于加热管32时的稳定性,避免锅体10在烹饪过程中出现晃动。如图3和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锅体10的外壁大体呈弧形,即锅体10具有呈弧面的锅底,接触面321能够贴合在锅体10的外壁,在提高烹饪效果的同时,也能避免锅体10在烹饪过程中晃动。在其他实施例中,锅体的外壁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由平面状的底壁和弧形侧壁围成的锅体外壁。
如图2至图3所示,加热组件30还包括支架33,支架33包括安装部331和卡槽部332,安装部331固设于凹槽313内,加热管32卡设于卡槽部332。支架33用于固定并支撑加热管32,提高加热管32的稳定性,避免将锅体10放置于加热管32上时会导致加热管32产生晃动或发生变形。并且,支架33还能够便于将加热管32装配至凹槽313内,避免需要将加热管32通过焊接、螺钉、胶粘等其他方式安装至凹槽313内,降低加热管32的安装难度。
如图2及图6所示,卡槽部332为大于二分之一的圆弧形,且卡槽部332的槽口宽度尺寸小于加热管32的直径尺寸。在装配状态下,加热管32凸出于卡槽部332的槽口,并且卡槽部332能够包裹住加热管32,进一步提高加热管32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其中,卡槽部332能够发生轻微的形变,在装配加热管32的过程中,卡槽部332的槽口能够在加热管32的挤压作用下向外展开,以使得加热管32能够卡入卡槽部332内,装配完成后,卡槽部332的槽口能够再次恢复到尺寸小于加热管32的直径尺寸的状态,避免加热管32意外脱出卡槽部332。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凹槽313开设有通槽3131,安装部331通过电焊、胶粘、螺钉、卡扣等方式固定安装于凹槽313的外侧壁,卡槽部332通过通槽3131延伸至凹槽313内,以使得加热管32能够在凹槽313内与卡槽部332卡接,同时能够避免安装部331影响加热管32的装配。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直接将安装部331通过电焊、胶粘、螺钉、卡扣等方式固定安装于凹槽313的内侧壁,只要保证支架33能够稳定固定加热管32即可,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其中,每个加热管32可以通过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支架33固定,多个支架33沿加热管3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以保证加热管32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罩体312包括底壁3121和与底壁3121连接的侧壁3122,底壁3121与侧壁3122围成容槽311,底壁3121和侧壁3122上均至少设置有一个加热管32。设置于底壁3121的加热管32能够对位于底壁3121处的食材进行加热,设置于侧壁3122的加热管32能够对位于侧壁3122处的食材进行二次加热,使得食材能在锅体10内进行翻滚,食材翻滚能够产生涡流回旋,从而能够使得食材翻滚均匀,进一步提升烹饪效果。
其中,底壁3121和侧壁3122可以均设置为弧面,并平滑连接,使得罩体312也设置为弧面,以适配于炒锅等底面为弧面的锅体10。或者,底壁3121和侧壁3122也可以互呈角度连接,以适配于烤盘等具有底边和侧边的锅体10。
如图4所示,凹槽313呈环形,底壁3121和侧壁3122上均设有一个环形的凹槽313。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加热管32为与环形的凹槽313匹配的环形结构,环形的加热管32与锅体10的形状匹配,并且热量集中,从而能够提升加热效果,在尽可能增加加热管32的表面积的同时,减小占用空间。并且,环形的加热管32及凹槽313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加工成本较低。其中,可以在每个凹槽313内安装一个加热管32,也可以在一个凹槽313内安装两个或多个加热管32。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加热管32也可以设置为螺旋形等其他形状的结构,只要能够装配至环形的凹槽313内,并能够保证加热效果即可,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如图2至图3所示,还包括设于罩31外壁上的温控器组件40,温控器组件40至少部分穿过罩31凸出于罩31的内壁面。温控器组件40凸出于罩31的内壁面的部分用于对锅体10的温度进行控制,避免锅体10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烹饪效果。同时,至少部分温控器组件40穿过罩31还能够保证测温效果,避免罩31影响温控器组件40测温的准确性。
具体地,温控器组件40包括温控器41、弹性件42和固定架43,固定架43固设于罩31,温控器41通过弹性件42浮动设置于固定架43上;罩31的底壁3121上设有允许温控器41部分穿过的避让孔31211。将锅体10放置于容槽311内时,锅体10与温控器41相抵,并将温控器41向靠近壳体20的一侧推抵,弹性件42压缩。这样,使得锅体10的底部与温控器41之间能够紧密贴合,形成良好的接触,从而提升温控器41测温的准确性。将锅体10取下时,温控器41能够在弹性件4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远离壳体20的一侧运动复位。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架43包括通过螺钉、卡扣等方式可拆卸连接的固定部431及抵接部432,固定部431与罩31背离锅体10的一侧通过焊接、胶粘、螺钉等方式固定连接,并朝向远离锅体10的一侧延伸,抵接部432设置于固定部431远离罩31的一端。温控器41开设有通孔411,并通过通孔411套设于固定部431外,温控器41能够沿固定部431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弹性件42的两端分别与温控器41及抵接部432相抵。固定架43分体式设置能够便于拆装、维修或更换温控器41,同时,抵接部432还能够用于限制温控器41的浮动范围。
其中,弹性件42也可以设置为弹簧,弹簧套设与固定部431,或者,弹性件42也可以设置为硅胶件、橡胶件等其他具有弹性的元件。固定架4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更多,温控器41对应开设有一个、两个或多个通孔411,两个及以上固定架43能够提升温控器41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温控器41绕一个固定架43转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架43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并通过焊接、胶粘、螺钉等方式与罩31固定连接,温控器41与固定架43远离罩31的一侧通过弹性件42连接,以使得温控器41能够靠近或远离固定架43。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10);
壳体(20);及
加热组件(30),固设于所述壳体(20)内,包括罩(31)和至少两个加热管(32),所述罩(31)具有容槽(311),所述锅体(10)可分离地设于所述容槽(311),所述加热管(32)固设于所述罩(31)的内壁上,且至少两个所述加热管(32)之间存在高度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罩(31)包括罩体(312)和设于所述罩体(312)壁上的凹槽(313),所述加热管(32)装设于所述凹槽(3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32)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凹槽(313)的槽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32)凸出于所述槽口0.5mm至1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32)与所述锅体(10)外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32)具有接触面(321),所述接触面(321)贴合于所述锅体(10)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30)还包括支架(33),所述支架(33)包括安装部(331)和卡槽部(332),所述安装部(331)固设于所述凹槽(313)内,所述加热管(32)卡设于所述卡槽部(3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部(332)为大于二分之一的圆弧形,且所述卡槽部(332)的槽口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加热管(32)的直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312)包括底壁(3121)和与所述底壁(3121)连接的侧壁(3122),所述底壁(3121)与所述侧壁(3122)围成所述容槽(311),所述底壁(3121)和所述侧壁(3122)上均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加热管(3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13)呈环形,所述底壁(3121)和所述侧壁(3122)上均设有一个环形的所述凹槽(31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罩(31)外壁上的温控器组件(40),所述温控器组件(40)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罩(31)凸出于所述罩(31)的内壁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组件(40)包括温控器(41)、弹性件(42)和固定架(43),所述固定架(43)固设于所述罩(31),所述温控器(41)通过所述弹性件(42)浮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43)上;
所述罩(31)的底壁(3121)上设有允许所述温控器(41)部分穿过的避让孔(31211)。
CN202320698863.5U 2023-03-31 2023-03-31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249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8863.5U CN219249828U (zh) 2023-03-31 2023-03-31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8863.5U CN219249828U (zh) 2023-03-31 2023-03-31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9828U true CN219249828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56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8863.5U Active CN219249828U (zh) 2023-03-31 2023-03-31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98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249828U (zh) 烹饪器具
CN215899462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发热管固定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0291973U (zh) 燃气灶具
CN216020407U (zh) 一种早餐机
CN221172324U (zh) 光波炉及其炉头
CN213371527U (zh) 一种煎烤机
CN212912923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1582704U (zh) 烹饪器具
CN112471889A (zh) 烹饪器具
CN220109572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13075416U (zh)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5838482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3551309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20045568U (zh)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和烹饪器具
CN218390816U (zh) 煎烤器具
CN215929671U (zh) 加热器具
CN221748761U (zh) 电源板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12912922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5687074U (zh) 炸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20494835U (zh) 一种耐高温的电热锅底座
CN220192735U (zh) 煲体及烹饪器具
CN220459186U (zh) 烹饪器具的电加热装置
CN214964428U (zh) 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底座和烹饪器具
CN214510700U (zh) 感温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4128051U (zh) 一种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