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55194B - 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及空调用调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及空调用调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55194B
CN112455194B CN202010915978.6A CN202010915978A CN112455194B CN 112455194 B CN112455194 B CN 112455194B CN 202010915978 A CN202010915978 A CN 202010915978A CN 112455194 B CN112455194 B CN 112455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ign surface
frame
air
air conditioning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159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55194A (zh
Inventor
伊藤贤一
佐野公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55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5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55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5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空调用调风装置(10)的边框(15)的设计面(17)被分割为外侧设计面(21a)、内侧设计面(31a)和中间设计面(40a)。边框(15)具有外部件(20)、内部件(30)和装饰部件(40)。外部件(20)的外主体部(21)具有外侧设计面(21a)。在外主体部(21)连接有外延伸部(22)以及外凸出部(23)。内部件(30)的内主体部(31)具有内侧设计面(31a)。在内主体部(31)连接有与外凸出部(23)的前端(23a)以及外侧面(23b)接触的定位部(32)。在通过外部件(20)以及内部件(30)划分的收容凹部(18)收容有装饰部件(40),装饰部件(40)具有中间设计面(40a)。

Description

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及空调用调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和具有该边框的空调用调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空调用调风装置的一个例子,该空调用调风装置具有保持器和边框,该保持器在内部形成有空调用空气的通风路,该边框设置有在通风路流动的空调用空气向室内的吹出口。
边框中的面向室内的面能够由车辆的乘员进行视觉辨认。因此,近年来,寻求通过对边框中的面向室内的面即设计面进行设计来提高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设计性。
在图8中图示了提高了设计性的空调用调风装置的一个例子。该空调用调风装置110的边框115的设计面117由外侧设计面121a、与外侧设计面121a相比位于内侧的内侧设计面131a、以及位于外侧设计面121a与内侧设计面131a之间的中间设计面140a构成。即,通过将设计面117分割为三部分而构成,实现设计性的提高。具有这样的设计面117的边框115具有外部件120、在外部件120内侧配置的内部件130、以及装饰部件140。
外部件120具有外主体部121,外主体部121中的面向室内的面是外侧设计面121a。向从设计面117离开的方向延伸的外延伸部122与外主体部121连接。在外延伸部122中的与其延伸方向的中间点相比的设计面117的相反侧,连接有外侧定位部125。
内部件130具有与外主体部121相比位于内侧的内主体部131,内主体部131中的面向室内的面是内侧设计面131a。向从设计面117离开的方向延伸的内延伸部135与内主体部131连接。在内延伸部135设置有与外侧定位部125卡合的内侧定位部136。内侧定位部136相对于外侧定位部125以能够相对移动的状态卡合。因此,通过对内侧定位部136相对于外侧定位部125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内侧设计面131a相对于外侧设计面121a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
此外,在图8所示的边框115中的外主体部121与内主体部131之间设置有向室内开口的收容凹部118。收容凹部118通过外部件120以及内部件130划分。在该收容凹部118收容有装饰部件140,装饰部件140中的面向室内的面是中间设计面140a。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70124号公报
在如上述那样将设计面117分割为多个的情况下,如果不使外侧设计面121a、中间设计面140a以及内侧设计面131a的位置关系成为适当的关系,则反而会降低边框115的设计性。因此,在图8所示的边框115中,通过外侧定位部125和内侧定位部136构成对内侧设计面131a相对于外侧设计面121a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的调整部TS1。通常,设计面117至调整部TS1的距离越长,则由于外主体部121、内部件130等的制造误差的影响而外侧设计面121a、中间设计面140a以及内侧设计面131a的位置关系越容易产生偏差。因此,用于调整这样的偏差的作业所需的时间会变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在对内侧设计面相对于外侧设计面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时,缩短该位置调整所需的作业时间。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的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具有面向室内的设计面,该室内供空调用空气经由吹出口吹出,并且所述设计面被分割为外侧设计面、与外侧设计面相比位于内侧的内侧设计面、以及位于所述外侧设计面与所述内侧设计面之间的中间设计面。具有:外部件;内部件,其保持于所述外部件;以及装饰部件,其收容于通过所述外部件和所述内部件划分出的收容凹部内。所述外部件具有与所述吹出口相比位于外侧的环状的外主体部,并且所述外主体部中的面向室内的面是所述外侧设计面。在所述外主体部连接有外延伸部和外凸出部,该外延伸部向从所述设计面离开的方向延伸,该外凸出部与所述外延伸部相比位于内侧且向从所述设计面离开的方向凸出,所述外凸出部的前端与所述外延伸部的前端相比位于所述设计面附近。所述内部件具有定位部和环状的内主体部,该内主体部通过内周缘划分所述吹出口,且与所述外主体部相比位于内侧,该定位部与所述外凸出部的前端以及该外凸出部的外侧面接触,所述内部件中的面向室内的面是所述内侧设计面。所述收容凹部位于所述外侧设计面与所述内侧设计面之间,并且向室内开口,所述装饰部件中的面向所述室内的面是所述中间设计面。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内部件的定位部与连接于外主体部的外凸出部的前端以及外侧面这两者接触,从而能够对内主体部相对于外主体部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即,通过外主体部的外凸出部和内部件的定位部构成对外侧设计面与内侧设计面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调整的调整部。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外凸出部的前端与外延伸部的前端相比位于设计面附近,因此与使用图8说明的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调整部配置于设计面附近。其结果,不易产生由于外部件、内部件的制造误差的影响而引起的外侧设计面与内侧设计面的位置的偏差。
在所述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的一个方式中,所述外部件由合成树脂构成。在该情况下,所述外延伸部的厚度在其延伸方向上越靠近所述外主体部则越薄。
在由合成树脂构成外部件的情况下,在制造外部件时,有时在外部件的厚度部分产生缩痕。即,在将外主体部的厚度加厚的情况下,在制造外部件时,有时在外主体部的外侧设计面侧产生缩痕。如果在外侧设计面侧产生缩痕,则包含外侧设计面在内的边框的设计面的设计性会降低。
另外,外延伸部的厚度越厚,则外延伸部所连接的外主体部也越容易变厚。换言之,外延伸部的基端部分的厚度越薄,则能够使外主体部的厚度越薄。
根据所述结构,将外延伸部的厚度设为越靠近外主体部则越薄。由此,能够抑制外主体部的与外延伸部的连接部分的厚度变厚。通过这样使该连接部分的厚度变薄,能够使整个外主体部的厚度变薄。其结果,能够抑制在制造外部件时在外主体部的外侧设计面侧产生缩痕。因此,能够抑制边框的设计面的设计性的降低。
在所述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的一个方式中,所述外凸出部的前端与所述外延伸部的所述延伸方向的中间点相比位于所述设计面附近。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所述调整部配置于设计面附近。
在所述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中,优选地,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外凸出部的接触部位、与所述中间设计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是大于或等于3.5mm且小于或等于4.5mm的距离。
优选地,在所述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中,所述装饰部件与所述外主体部之间的间隔保持为第1间隔,所述装饰部件与所述内主体部之间的间隔保持为第2间隔。
根据上述结构,抑制了装饰部件与外主体部之间的间隔的偏差以及装饰部件与内主体部之间的间隔的偏差。其结果,能够抑制设计面的设计性的降低。
在所述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中,所述第1间隔以及所述第2间隔分别例如小于或等于0.3mm。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的空调用调风装置具有:所述边框;以及保持器,其对所述边框进行固定,并且在内部形成有空调用空气流动的通风路。
发明的效果
能够在对内侧设计面相对于外侧设计面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时,缩短该位置调整所需的作业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调用调风装置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该空调用调风装置的外部件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该空调用调风装置的内部件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该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装饰部件的斜视图。
图5是表示该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的端面图。
图6是表示该边框的端面图。
图7是将实施方式的外部件与对比例的外部件进行比较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现有的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的端面图。
标号的说明
10…空调用调风装置,11…保持器,12…通风路,13…叶片,15…边框,16…吹出口,17…设计面,18…收容凹部,20…外部件,21…外主体部,21…外主体部,21a…外侧设计面,22…外延伸部,23…外凸出部,23a…前端,23b…外侧面,30…内部件,31…内主体部,31a…内侧设计面,32…定位部,40…装饰部件,40a…中间设计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附图说明将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以及空调用调风装置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
在图1中图示了在车载的空调装置设置的空调用调风装置10。例如,空调用调风装置10被安装于车辆的仪表板。空调用调风装置10具有呈筒状的保持器11和固定于保持器11的边框15。在保持器11的内侧形成有供从空调装置送出的空调用空气流动的通风路12。在通风路12内设置有用于调整向车厢内送出的空调用空气的方向的多个叶片(fin)13。
在边框15设置有在通风路12流动的空调用空气向车厢的吹出口16。边框15中的面向车厢的面是能够由车辆的乘员进行视觉辨认的设计面17。设计面17呈环状,吹出口16位于设计面17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设计面17由呈环状的外侧设计面21a、与外侧设计面21a相比位于内侧的环状的内侧设计面31a、以及位于外侧设计面21a与内侧设计面31a之间的环状的中间设计面40a构成。
边框15具有:外部件20,其与通风路12相比位于外侧;内部件30,其保持于外部件20;以及装饰部件40。此外,外部件20以及内部件30分别由合成树脂构成。另外,装饰部件40的颜色与外部件20以及内部件30这两者的颜色不同。
如图2以及图5所示,外部件20具有呈环状的外主体部21。外主体部21与吹出口16相比位于外侧,外主体部21中的面向车厢内的面是外侧设计面21a。在外主体部21的外侧部分连接有向从设计面17离开的方向延伸的外延伸部22。随着在外延伸部22的延伸方向上从与外主体部21的连接部分离开,外延伸部22从通风路12向外侧离开。另外,外延伸部22的厚度PF随着从与外主体部21的连接部分离开而变厚。即,外延伸部22的厚度在其延伸方向上越靠近外主体部21越薄。
另外,在外主体部21的内侧部分连接有向从设计面17离开的方向凸出的外凸出部23。外凸出部23以从外侧在整周上包围吹出口16的方式呈环状。外凸出部23与外延伸部22相比位于内侧,在外凸出部23与外延伸部22之间形成有空间SP。
外凸出部23的前端23a与外延伸部22的前端23a相比位于设计面17侧。具体而言,外凸出部23的前端23a在外延伸部22的延伸方向上与外延伸部22的中间点相比位于设计面17附近。
如图3以及图5所示,内部件30具有与外主体部21相比位于内侧的环状的内主体部31。通过内主体部31的内周缘划分出吹出口16。这样的内主体部31中的面向车厢内的面是内侧设计面31a。内主体部31相对于外主体部21向内侧离开而配置。因此,内侧设计面31a从外侧设计面21a离开。
在内部件30设置有与外凸出部23卡合的定位部32、和将定位部32与内主体部31连结的连结部33。连结部33从内主体部31的里侧部位向外侧延伸。在这样的连结部33的外侧部位连接有定位部32。
在定位部32设置有:内凸出部32a,其在介于外延伸部22与外凸出部23之间的空间SP内配置;以及内凹部32b,其对外凸出部23的前端部分进行收容。而且,内凸出部32a与外凸出部23的外侧面23b面接触。另外,外凸出部23的前端23a与内凹部32b的底部32b1接触。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外凸出部23的形状以及内凸出部32a的形状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内侧设计面31a相对于外侧设计面21a的在与通风路12中的空调用空气的流通方向X正交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另外,通过对内凹部32b的底部32b1的形状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内侧设计面31a相对于外侧设计面21a的在流通方向X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外凸出部23和定位部32构成对内侧设计面31a相对于外侧设计面21a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的调整部TS。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外凸出部23和定位部32的接触部位、与中间设计面40a之间的最短距离LM为大于或等于3.5mm且小于或等于4.5mm的距离的方式,构成调整部TS。例如,以最短距离LM为4.1mm的方式构成调整部TS。
如图5所示,通过外部件20和内部件30划分出向车厢侧开口的环状的收容凹部18。即,通过外主体部21、内主体部31和连结部33构成收容凹部18。该收容凹部18配置于外侧设计面21a与内侧设计面31a之间。在这样的收容凹部18收容有装饰部件40。即,能够使车辆的乘员对装饰部件40进行视觉辨认。
如图4所示,装饰部件40呈环状。装饰部件40中的面向车厢的面是中间设计面40a。
此外,在装饰部件40中,从中间设计面40a的相反侧凸出有多个销41。在内部件30的连结部33设置有供销41插入的插入孔33a。因此,使销41插入至插入孔33a,由此装饰部件40被保持于内部件30。此外,在图3中示出插入孔33a。
接着,参照图5以及图6,说明外侧设计面21a、内侧设计面31a以及中间设计面40a的位置关系。
如图6所示,在外主体部21中的构成收容凹部18的壁面的内侧面21b与装饰部件40的外侧面40b之间,配置有无纺布等位置调整部件51。沿着将通风路12的中心轴线作为中心的周向,配置有多个位置调整部件51。由此,如图5以及图6所示,外侧设计面21a与中间设计面40a之间的间隔在整周上保持为第1间隔H1。作为第1间隔H1,设定有小于或等于0.3mm的值。这是因为,如果第1间隔H1比0.3mm宽,则外侧设计面21a与中间设计面40a之间的间隔过大,边框15的外观不好。
在内主体部31中的构成收容凹部18的壁面的外侧面31c与装饰部件40的内侧面40c之间,配置有无纺布等位置调整部件52。沿着将通风路12的中心轴线作为中心的周向,配置有多个位置调整部件52。由此,内侧设计面31a与中间设计面40a之间的间隔在整周上保持为第2间隔H2。作为第2间隔H2,设定有小于或等于0.3mm的值。这是因为,如果第2间隔H2比0.3mm宽,则内侧设计面31a与中间设计面40a之间的间隔过大,边框15的外观不好。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1)通过使内部件30的定位部32与连接于外主体部21的外凸出部23的前端23a以及外侧面23b这两者接触,从而能够对内主体部31相对于外主体部21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即,通过外凸出部23和定位部32构成对外侧设计面21a与内侧设计面31a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调整的调整部TS。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使用图8说明的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调整部TS配置于设计面17附近。其结果,不易产生由于外部件20、内部件30的制造误差的影响而引起的外侧设计面21a与内侧设计面31a的位置偏差。
由此,通过对外凸出部23的形状、内凸出部32a的形状以及内凹部32b的底部32b1的形状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外侧设计面21a与内侧设计面31a的位置偏差的修正。因此,能够实现在对内侧设计面31a相对于外侧设计面21a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时,缩短该位置调整所需的作业时间。
(2)外部件20由合成树脂构成。因此,在制造外部件20的情况下,通过使材料流入模具内而构成外部件20。此时,在外部件20的厚度厚的部分,在对材料进行冷却、凝固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缩痕。例如,如图7中实线所示,在外主体部21A的厚度厚的情况下,有时会在外主体部21A的外侧设计面侧产生缩痕。当这样在外部设计面侧产生了缩痕的情况下,包含该外侧设计面在内的边框15的设计面17的设计性会显著降低。
这里,如图7中实线所示的对比例的外部件20A那样,外延伸部22的基端的厚度PF越厚,则外主体部21A的厚度越厚。换言之,通过使外延伸部22的基端的厚度PF变薄,从而能够抑制外主体部21A的厚度变厚。
在图7中以虚线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边框15的外部件20。在本实施方式中,越靠近外主体部21使外延伸部22的厚度越薄。由此,能够抑制外主体部21的与外延伸部22的连接部分的厚度变厚。通过这样使该连接部分的厚度变薄,从而能够使整个外主体部21的厚度变薄。其结果,能够抑制在制造外部件20时在外主体部21的外侧设计面21a侧产生缩痕。因此,能够抑制边框15的设计面17的设计性的降低。
(3)外凸出部23的前端23a与外延伸部22的延伸方向的中间点相比位于设计面17附近。因此,与图8所示的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调整部TS配置于设计面17附近。
(4)装饰部件40与外主体部21之间的间隔保持为第1间隔H1,并且装饰部件40与内主体部31之间的间隔保持为第2间隔H2。即,能够抑制装饰部件40与外主体部21之间的间隔的偏差以及装饰部件40与内主体部31之间的间隔的偏差这两者。其结果,能够抑制设计面17的设计性的降低。
所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来实施。所述实施方式以及下面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相互组合地实施。
·只要能够使装饰部件40与外主体部21之间的间隔在整周上大致固定,并且使装饰部件40与内主体部31之间的间隔在整周上大致固定,则也可以使装饰部件40与外主体部21之间的间隔、和装饰部件40与内主体部31之间的间隔相互不同。
·只要能够使定位部32和外凸出部23的接触部位、与中间设计面40a之间的最短距离LM为大于或等于3.5mm且小于或等于4.5mm的距离,则也可以以使最短距离LM成为与4.1mm不同的距离的方式构成调整部TS。
·只要能够将外凸出部23的前端23a与外延伸部22的中间点相比配置于设计面17附近,则也可以以使最短距离LM成为3.5mm至4.5mm的范围外的距离的方式构成调整部TS。
·只要能够将外凸出部23的前端23a与外延伸部22的前端23a相比配置于设计面17附近,则也可以不将外凸出部23的前端23a与外延伸部22的中间点相比配置于设计面17附近。
·只要不在外主体部21产生缩痕,则也可以使外延伸部22的基端侧的厚度与前端侧的厚度不同。
·空调用调风装置也可以在车厢内安装于与仪表板不同的部位。
·空调用调风装置也可以应用于不是车载的空调装置。

Claims (7)

1.一种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其中,
该边框具有面向室内的设计面,该室内供空调用空气经由吹出口吹出,并且所述设计面被分割为外侧设计面、与所述外侧设计面相比位于内侧的内侧设计面、以及位于所述外侧设计面与所述内侧设计面之间的中间设计面,
该边框具有外部件、保持于所述外部件的内部件、以及在通过所述外部件和所述内部件划分出的收容凹部内收容的装饰部件,
所述外部件具有与所述吹出口相比位于外侧的环状的外主体部,并且所述外主体部中的面向室内的面是所述外侧设计面,
在所述外主体部连接有外延伸部和外凸出部,该外延伸部向从所述设计面离开的方向延伸,该外凸出部与所述外延伸部相比位于内侧且向从所述设计面离开的方向凸出,所述外凸出部的前端与所述外延伸部的前端相比位于所述设计面附近,
所述内部件具有定位部和环状的内主体部,该内主体部通过内周缘划分所述吹出口,且与所述外主体部相比位于内侧,该定位部与所述外凸出部的前端以及该外凸出部的外侧面接触,所述内部件中的面向室内的面是所述内侧设计面,
所述收容凹部位于所述外侧设计面与所述内侧设计面之间,并且向室内开口,
所述装饰部件中的面向所述室内的面是所述中间设计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其中,
所述外部件由合成树脂构成,
所述外延伸部的厚度在其延伸方向上越靠近所述外主体部则越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其中,
所述外凸出部的前端与所述外延伸部的所述延伸方向的中间点相比位于所述设计面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其中,
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外凸出部的接触部位、与所述中间设计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是大于或等于3.5mm且小于或等于4.5mm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其中,
所述装饰部件与所述外主体部之间的间隔保持为第1间隔,并且所述装饰部件与所述内主体部之间的间隔保持为第2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其中,
所述第1间隔以及所述第2间隔分别小于或等于0.3mm。
7.一种空调用调风装置,其具有: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边框;以及
保持器,其对所述边框进行固定,并且在内部形成有供空调用空气流动的通风路。
CN202010915978.6A 2019-09-09 2020-09-03 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及空调用调风装置 Active CN1124551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3514A JP7194657B2 (ja) 2019-09-09 2019-09-09 空調用レジスタのベゼル、及び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19-163514 2019-09-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55194A CN112455194A (zh) 2021-03-09
CN112455194B true CN112455194B (zh) 2023-08-18

Family

ID=74833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15978.6A Active CN112455194B (zh) 2019-09-09 2020-09-03 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及空调用调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94657B2 (zh)
CN (1) CN11245519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54555A1 (de) * 2000-11-01 2002-05-02 Volkswagen Ag Luftleitdüse
JP2003050043A (ja) * 2001-08-06 2003-02-21 Howa Kasei Kk エア吹き出し装置とエアダクトとの接続構造
CN102597646A (zh) * 2009-11-05 2012-07-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103101418A (zh) * 2011-11-10 2013-05-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空气排出口装置
CN103909874A (zh) * 2013-01-07 2014-07-0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内饰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1935Y2 (ja) * 1980-08-06 1984-06-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吹出し口本体取付構造
JP3999153B2 (ja) 2003-03-27 2007-10-31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風向調整装置
US6974377B2 (en) 2004-02-05 2005-12-13 Collins & Aikman Products Co. Air duct outlets for inclined surfaces
JP6015902B2 (ja) * 2012-05-09 2016-10-2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の送風構造
JP6382245B2 (ja) 2016-02-04 2018-08-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レジスタ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JP2017171204A (ja) 2016-03-25 2017-09-2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吹き出し装置
JP2018065506A (ja) 2016-10-20 2018-04-26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レジス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54555A1 (de) * 2000-11-01 2002-05-02 Volkswagen Ag Luftleitdüse
JP2003050043A (ja) * 2001-08-06 2003-02-21 Howa Kasei Kk エア吹き出し装置とエアダクトとの接続構造
CN102597646A (zh) * 2009-11-05 2012-07-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103101418A (zh) * 2011-11-10 2013-05-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空气排出口装置
CN103909874A (zh) * 2013-01-07 2014-07-0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内饰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94657B2 (ja) 2022-12-22
JP2021041747A (ja) 2021-03-18
CN112455194A (zh)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26268B2 (ja) 車両用スピーカ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12455194B (zh) 空调用调风装置的边框及空调用调风装置
CN111376208B (zh) 汽车玻璃定位工件
CN111267584B (zh) 出风口构件用翅片
JP2018065506A (ja) レジスタ
JP7076393B2 (ja) 空調用吹出口装置、及び、同組立方法
JP2020192913A (ja) 車両用加飾部材固定構造
JP2007062413A (ja) ユニット連結構造
CN109391866A (zh) 耳机中的通气路径形成结构以及耳机
US11525297B2 (en) Integrated window regula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4911553B2 (ja) 分割式カウルパネル
JP4684061B2 (ja) デフロスターノズルの取り付け構造
US11919370B2 (en) Air-guiding device for an interior of a motor vehicle
JP2013159308A (ja) エア吹き出し装置の取付構造
EP3832148B1 (en) Coupling device
US11660936B2 (en) Wind direction adjustment device
JP4345009B2 (ja) 空調部材
CN108290517A (zh) 用于将不同型号的照明模块安装在给定的机动车辆防护罩上的安排
CN221103716U (zh) 一种高性能防水工程机械仪表
US11135901B2 (en) Air vent structure
JP2004331066A (ja) 自動車部品の位置合わせと固定のための構造
CN117794759A (zh) 调风器
US20170321735A1 (en) Anti-shear-off plastic pin locator
JP2021041841A (ja) デフロスタ
JP4447398B2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表皮部材合わせ部処理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