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0676B - 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空调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空调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0676B
CN112440676B CN201910820100.1A CN201910820100A CN112440676B CN 112440676 B CN112440676 B CN 112440676B CN 201910820100 A CN201910820100 A CN 201910820100A CN 112440676 B CN112440676 B CN 1124406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e surface
main
blade
ai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01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0676A (zh
Inventor
王达宁
张经科
刘公正
杨敏涛
林放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2010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06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0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0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0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0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空调系统和车辆,该空调出风口结构包括引导表面和出风方向调节结构,引导表面包括能够产生康达效应的导风面,以使导风面能够对通过的主气流进行引导。出风方向调节结构包括具有辅助出风口的辅助风道,辅助出风口开设于导风面,以使从辅助出风口输出的气流将主气流推离导风面。通过的气流会被导风面粘附,使得该气流(称为主气流)沿着导风面流动,从辅助风道内流出的气流称为第三气流,该第三气流从开设于导风面上的辅助出风口流出,由于第三气流的干扰,主气流流经辅助出风口处时会提前脱离导风面,第三气流和主气流汇合成输送至乘员舱的总气流。

Description

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空调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空调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空调的风管属于汽车的内饰系统,一般是布置在汽车驾驶舱内。其中空调出风口一般布置在仪表台上,另外部分车型还布置有顶出风口和后排出风口,顶出风口布置在顶棚上,后排出风口布置在副仪表台上。当用户觉得驾驶舱内的温度需要调节的时候可以打开空调进行制冷或制热,风就从空调出风口排出。但是将多个出风口布置于仪表台上时,不利于在仪表台上布置其他模块,也影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能够利用较少的出风口来向乘员舱输送空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包括引导表面和出风方向调节结构,所述引导表面包括能够产生康达效应的导风面,以使所述导风面能够对通过的主气流进行引导,所述出风方向调节结构包括具有辅助出风口的辅助风道,所述辅助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导风面,以使从所述辅助出风口输出的气流将所述主气流推离所述导风面。
可选地,所述出风方向调节结构还包括辅助风门,所述辅助风门设置于所述辅助风道的进风口,以用于控制所述辅助风道中流通的风量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辅助风门的两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辅助风道的管壁,所述出风方向调节结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辅助风门转动,从而控制所述辅助风道中流通的风量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引导表面还包括与所述导风面连接的排风面,所述排风面位于所述导风面的气体流动方向的下游,所述导风面与所述排风面的连接处的角度构造成能够使所述导风面上引导的所述主气流从所述导风面和所述排风面的连接处脱离所述导风面。
可选地,所述空调出风口结构还包括主通道,且所述主通道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导风面的上游的端部的切线方向相同,所述主通道输出的气流能够流动到所述导风面上。
可选地,所述主通道的出风端和所述导风面的上游的端部均沿水平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空调出风口结构包括用于向所述导风面输送主气流的主通道,所述主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相对于所述第二通道靠近所述导风面,所述第一通道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导风面的上游的端部的切线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通道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导风面。
可选地,所述空调出风口结构还包括主通道,所述主通道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将所述主气流导向所述导风面的导风斜面,所述导风斜面与所述导风面相对设置,所述主通道中输出的主气流能够流动到所述导风面上。
可选地,所述车辆空调的出风口结构包括主通道和用于调节左右风向的叶片机构,所述叶片机构设置在所述主通道内,所述主气流通过所述主通道流动到所述导风面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风面能够产生康达效应,经过导风面的气流会被导风面粘附,使得该气流(称为主气流)沿着导风面流动。从辅助风道内流出的气流称为第三气流,该第三气流从开设于导风面上的辅助出风口流出,由于第三气流的干扰,主气流流经辅助出风口处时会提前脱离导风面,第三气流和主气流汇合成输送至乘员舱的总气流。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连接风道、叶片机构和上述的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所述连接风道用于将空调的气流输送至所述空调出风口结构,所述叶片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风道内。
可选地,所述叶片机构包括第一叶片机构和第二叶片机构,所述第一叶片机构包括第一叶片组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叶片组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叶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叶片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叶片组中的叶片摆动,所述第二叶片机构包括第二叶片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叶片组与所述第一叶片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叶片组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叶片,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叶片组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叶片组中的叶片摆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叶片组和所述第二叶片组分别包括叶片连杆、主动叶片和从动叶片组,所述从动叶片组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叶片,所述叶片连杆分别与所述主动叶片和所述从动叶片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主动叶片传动连接,所述主动叶片摆动时通过所述叶片连杆带动所述从动叶片组朝相同的方向摆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空调系统。
可选地,所述车辆包括仪表台,所述仪表台具有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间隔设置以形成通风间隙,所述通风间隙的一端与乘员舱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风道连通,所述引导表面为位于上侧的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空调;
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辅助风门关闭时的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的剖视图,其中用虚线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方向;
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辅助风门打开时的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的剖视图,其中用虚线箭头示出了气流的流动方向;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叶片机构和辅助风门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示出了第一驱动电机和传动组件。
图6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叶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辅助风门、第一驱动电机和传动组件;
图7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向左吹风时叶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辅助风门、第一驱动电机和传动组件;
图8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向右吹风时叶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辅助风门、第一驱动电机和传动组件;
图9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向左右两侧吹风时叶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辅助风门、第一驱动电机和传动组件;
图10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向中间集中吹风时叶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辅助风门、第一驱动电机和传动组件。
附图标记说明
10-供风管;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第一供风管段;14-第二供风管段;15-主出风口;16-主通道;20-引导表面;21-导风面;22-排风面;30-主气流;31-第一气流;32-第二气流;40-导风斜面;41-连接端;42-出风端;50-出风方向调节结构;51-辅助风门;52-辅助风道;53-辅助出风口;54-第一驱动电机;55-传动组件;60-第三气流;70-叶片机构;71-第一叶片机构;711-第一驱动机构;712-叶片连杆;713-主动叶片;714-从动叶片组;715-第一叶片组;72-第二叶片机构;721-第二驱动机构;722-第二叶片组;201-空调;202-仪表台;203-通风间隙;204-第一侧壁;205-第二侧壁;206-连接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指的是在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安装于车辆状态下的“上、下、左、右”,与车辆正常行驶时的“上、下、左、右”的方向一致,可参考如图1和图7所示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相关风管的管腔内为“内”,管腔以外为“外”。“下游”指气体流动方向的下游,“上游”指气体流动方向的上游。
在本公开中,如图1-3所示,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该空调出风口结构包括引导表面20和出风方向调节结构50。引导表面20包括能够产生康达效应的导风面21,以使导风面21能够对通过的(例如从空调201输送的)主气流30进行引导,出风方向调节结构50包括具有辅助出风口53的辅助风道52,辅助出风口53开设于导风面21,以使从辅助出风口53输出的气流将由导风面21引导的主气流30推离导风面21。
康达效应为:流体有偏离原本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物表面流动的倾向。当流体与它流过的物体表面之间存在表面摩擦时,只要曲率不大,流体就会顺着该物体表面流动。能够产生康达效应的表面是公知类型的表面,在该表面附近对从输出的流体流动能够产生康达效应,流体趋向于在该表面附近流动,流体几乎“附着”或“包裹”于该表面。康达效应是一种已经被证明且很好的流体的粘附方法。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风面21能够产生康达效应,经过导风面21的气流会被导风面21粘附,使得该气流(称为主气流30)沿着导风面21流动。从辅助风道52内流出的气流称为第三气流60,该第三气流60从开设于导风面21上的辅助出风口53流出,由于第三气流60的干扰,主气流30流经辅助出风口53处时会提前脱离导风面21,第三气流60和主气流30汇合成输送至乘员舱的总气流。总气流的方向为第三气流60和主气流30方向的叠加,第三气流60的气流量越大,总气流的方向就越倾向于第三气流60的方向,反之,第三气流60的气流量越小,总气流的方向就越倾向于主气流30的方向。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中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三气流60的方向大致朝斜下方或正下方,从而可以根据改变第三气流60的大小来引导总气流朝斜下方输送至乘员舱。为了便于说明,下文中以第三气流60的方向大致朝斜下方为例进行说明。
由于克服康达效应所需的气流量较小,仅通过较小的气流量就能够方便地改变主气流30的流动方向,结构较简单,容易隐藏。与此同时,可以仅设置较小的辅助出风口53,这样对辅助出风口53的隐藏效果较好,更加美观。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辅助出风口53的出风方向与辅助出风口53所在处的导风面21的切线相交。从而可以使从辅助出风口53输出的第三气流60与主气流30相交,从而干扰主气流30,使其脱离导风面21。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辅助出风口53的出风方向与辅助出风口53所在处的导风面21的切线垂直,从而可以使第三气流60的流动方向与导风面21垂直,即与导风面21上流动的主气流30垂直,因此可以通过第三气流60对主气流30进行最为有效的干扰,从而可以利用较小气流量的第三气流60就能够对主气流30实现效果明显的干扰,使得主气流30和第三气流60共同输送至乘员舱。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出风方向调节结构50还包括辅助风门51,辅助风门51设置于辅助风道52的进风口,以用于控制辅助风道52中流通的风量的大小。通过设置辅助风门51,可以在需要朝斜下方输送气流至乘员舱时打开辅助风门51,使得第三气流60从辅助出风口53输出并对主气流30的流动方向进行干扰,共同朝斜下方输送至乘员舱。当需要朝斜上方输送气流至乘员舱时,关闭辅助风门51,辅助风口处无气流输出,主气流30沿着导风面21流动并沿切线a的方向脱离导风面21,朝斜上方输送至乘员舱。因此,通过控制辅助风门51的开启大小或关闭辅助风门51可以控制输送至乘员舱的气流的方向。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辅助风门51的两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辅助风道52的管壁,出风方向调节结构50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4和传动组件55,第一驱动电机54通过传动组件55与转轴传动连接以驱动辅助风门51转动,从而控制辅助风道52中流通的风量的大小。
可以通过辅助风门51开启的开口大小来控制辅助风道52中流通的风量的大小,进而控制朝着斜下方输出的气流的方向。辅助风门51开启的开口越大,第三气流60越大,总气流(主气流30和第三气流60汇合形成)的方向就越倾向于第三气流60的方向,反之,第三气流60的气流量越小,总气流的方向就越倾向于主气流30的方向。而且在需要上下自动摆风时,第一驱动电机54驱动辅助风门51在关闭及最大开口之间来回循环,达到上下摆风的目的。
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传动组件55可以为相啮合的齿轮组,通过齿轮组的传动进行减速。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涡轮蜗杆或链轮等传动结构进行传动。第一驱动电机54可以是步进电机也可以是伺服电机。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引导表面20还包括与导风面21连接的排风面22。排风面22位于导风面21的气体流动方向的下游,导风面21与排风面22的连接处的角度构造成能够使使导风面21上引导的主气流30从导风面21和排风面22的连接处脱离导风面21而朝向乘员舱流动。
由于导风面21能够产生康达效应,从供风管10中输出的主气流30会被导风面21粘附,沿着导风面21流动,当主气流30将要流动至排风面22时,由于排风面22和导风面21的连接处的曲率较大,康达效应消失,主气流30将脱离引导表面20,并沿着导风面21的下游的端部(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下游的端部)的切线a方向输送至乘员舱。
如图1所示,最终输送至乘员舱的主气流30方向取决于导风面21端部的切线a的方向,排风面22的延伸方向与切线a具有一定的角度,使得排风面22与导风面21的连接处曲率增大,康达效应消失,进而使得主气流30沿切线a的方向脱离导风面21,输送至乘员舱。
在本公开中对导风面21的具体的弯曲方向不作限制,可以根据需要的吹风方向进行设置。为了便于说明,在下文中,以导风面21的弧形结构的开口朝上且导风面21下游的端部的切线a倾斜向上为例进行说明。在此种情况下,脱离导风面21的主气流30会沿斜上方输送至乘员舱。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空调出风口结构包括用于向导风面21输送气流的主通道16,主通道16中输出的气流能够流动到导风面21上,且主通道16的出风方向与导风面21的上游的端部的切线方向相同。
从空调201中输出的气流经过主通道16,由于从主通道16的出风口输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沿导风面21的切线方向流动,从而能够使该气流容易被导风面21吸附而沿着导风面21流动,并在导风面21和排风面22的连接处沿切线a的方向脱离导风面21,输送至乘员舱。
例如,如图1-3所示,在气流流动方向上,导风面21上游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延伸,主通道16的出风端也沿水平方向延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主通道16的出风方向沿其他方向延伸,只要能够使从主通道16的出风口输出的气流31被导风面21吸附即可。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主通道可仅设置第二通道12,第二通道12的出风口朝向导风面21。
如图1-3所示,从空调201中输出的气流经过第二通道12,从第二通道12中输出的气流称为第二气流32,第二气流32朝向导风面21流动时被导风面21吸附而沿着导风面21流动,并在导风面21和排风面22的连接处沿切线a的方向脱离导风面21,输送至乘员舱。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主通道16包括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第一通道11相对于第二通道12靠近导风面21,第一通道11的出风方向与导风面21的上游的端部的切线方向相同,第二通道12的出风口朝向导风面21。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既可以是通过隔板将供风管10分隔开的两个通道,也可以是,单独的两根管道。
从空调201中输出的气流经过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分成两部分气流,一部分为沿着导风面21的切线方向流动的第一气流31,另一部分为朝着导风面21流动的第二气流32,通过设置第二气流32能够对第一气流31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使第二气流32能够更好的贴紧导风面21并沿导风面21流动,同时第二气流32与第一气流31汇合形成输送至乘员舱的主气流30。而且由于第二气流32的推动作用也能够防止第一气流31被其他表面吸附而未能沿导风面21流动。
如图1-3所示,空调出风口结构还包括主通道16,主通道16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将主气流30导向导风面21的导风斜面40,导风斜面40与导风面21相对设置,主通道16中输出的主气流30能够流动到导风面21上。
导风斜面40包括连接端41和出风端42,连接端41与第二通道12的侧壁连接,出风端42相对于连接端41靠近导风面21。通过设置导风斜面40能够将第二通道12中输出的第二气流32朝导风面21的方向引导,也有助于防止第二通道12中的气流被其他表面所吸附。
为了对气流进行其他方向(例如左右方向)的调节,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还包括叶片机构70。叶片机构70设置在主通道16内,主气流30通过主通道16流动到导风面21上。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叶片机构70用于在左右方向上改变气流的方向,下文中以左右方向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叶片机构70也可以在上下方向改变气流的方向,只需根据需要设置叶片的倾斜方向即可。
空调201中的气流在经过叶片机构70时气流的流动方向被改变,被改变方向的气流流经主出风口15被导风面21吸附,通过导风面21输送至乘员舱。因此,通过叶片机构70可以在左右方向上改变输送至乘员舱的气流的方向。
在本公开中,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包括供风管10,供风管10用于将空调中的气流输送至导风面21。主通道16可以是供风管10中靠近导风面21的一段。供风管1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供风管段13和第二供风管段14,第一供风管段13用于与空调201连通,第二供风管段14的管腔内设置有叶片机构70,第二供风管段14的出风口为主出风口15,主出风口15用于与乘员舱连通且朝向乘员舱,主出风口15设置于导风面21的上游且用于向导风面21输送气流。
其中,上述的主通道16可以是第二供风管段14,也可以是第二供风管段14靠近出风口的一段通道。
如图1所示,将叶片机构70布置于第二供风管段14内,然后通过主出风口15将气流输出,便于将叶片机构70隐藏于第二供风管段14内,在乘员舱的正常视线范围内看不到叶片机构70。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连接风道206、叶片机构70和上述的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连接风道206用于将空调的气流输送至空调出风口结构,叶片机构70设置于连接风道206内。
从图1中可以看出,空调中输出的气流依次通过连接风道206、供风管10的第一供风管段13、供风管10的第二供风管段14,经过主出风口15输送至乘员舱。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10所示,叶片机构70包括第一叶片机构71和第二叶片机构72,第一叶片机构71包括第一叶片组715和第一驱动机构711,第一叶片组715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叶片,第一驱动机构711与第一叶片组715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叶片组715中的叶片摆动,第二叶片机构72包括第二叶片组722和第二驱动机构721,第二叶片组722与第一叶片组715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并排间隔布置,第二叶片组722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叶片,第二驱动机构721与第二叶片组722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叶片组722中的叶片摆动。
通过将叶片机构70分为两组机构,并分别通过第一驱动机构711和第二驱动机构721独立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方向的调节,例如,如图7-10所示,向左、向右、分别向左右两侧、向中间集中、左右自动摆风或关闭风口等。
可选地,第一驱动机构711可以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传动组件55,第二驱动机构721可以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三驱动电机和第三传动组件55,第二传动组件55和第三传动组件55可为相啮合的齿轮组,以实现减速的功能。驱动电机通过对应的传动组件55带动叶片组摆动。
需要向左往乘员舱输送气流时,如图7所示,第一驱动机构711和第二驱动机构721驱动对应的叶片组使其朝右倾斜;需要向右往乘员舱输送气流时,如图8所示,第一驱动机构711和第二驱动机构721驱动对应的叶片组使其朝左倾斜;需要气流向两侧输送以避开乘员时,如图9所示,第一驱动机构711将第一叶片组715的朝向移至向右倾斜,第二驱动机构721将第二叶片组722的朝向移至向左倾斜,从而使气流往左右两侧分散开输送至乘员舱,中间位置为无气流区域。需要气流向中间凝聚获得较大气流时,如图10所示,第一驱动机构711将第一叶片组715的朝向移至向左倾斜,第二驱动机构721将第二叶片组722的朝向移至向右倾斜,从而使气流往中间位置凝聚输送至乘员舱,中间位置处于气流增强区域;需要左右自动摆风时,第一驱动机构711和第二驱动机构721分别使第一叶片组715和第二叶片组722朝向左或朝向右倾斜,并来回循环,达到左右摆风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6-10所示,第一叶片组715包括叶片连杆712、主动叶片713和从动叶片组714,从动叶片组714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叶片,叶片连杆712分别与主动叶片713和从动叶片组714连接,第一驱动机构711与主动叶片713传动连接,主动叶片713摆动时通过叶片连杆712带动从动叶片组714朝相同的方向摆动。
第一驱动机构711带动主动叶片713摆动,主动叶片713通过叶片连杆712推动从动叶片组714摆动,从而完成第一叶片组715的运动。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叶片组715和第二叶片组722的结构类似,且对称布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该车辆包括仪表台202,引导表面20为仪表台202的部分表面。通过利用仪表台202自身的表面来引导气流,从而可以简化空调201系统的通风管道的布置。
如图1-3所示,仪表台202具有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04和第二侧壁205,第一侧壁204和第二侧壁205间隔设置以形成通风间隙203。通风间隙203的一端与乘员舱连通,另一端与供风管10连通。引导表面20为位于上侧的第一侧壁204的外表面。
引导表面20既可以是仪表台202的第一侧壁204,也可以是第二侧壁205。当为第一侧壁204时,导风面21的切线a斜向上,主气流30朝斜上方输送至乘员舱。当为第二侧壁205时,供风管10的出风口往下输送至导风面21,导风面21的切线a斜向下,主气流30朝斜下方输送至乘员舱。
通过利用仪表台202上本身具有的通风间隙203来输送空调201的气流,可以节省管道的布置,使得结构简洁,经济性好。而且,利用仪表台202的侧壁对主气流30进行引导以主气流30输送至乘员舱,从而可以不用在仪表台202上设置出风口,完全隐藏了出风口,美观性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表面(20)和出风方向调节结构(50),所述引导表面(20)包括能够产生康达效应的导风面(21),以使所述导风面(21)能够对通过的主气流(30)进行引导,所述空调出风口结构包括用于向所述导风面(21)输送所述主气流(30)的主通道(16),所述出风方向调节结构(50)包括具有辅助出风口(53)的辅助风道(52),所述辅助出风口(53)开设于所述导风面(21),以使从所述辅助出风口(53)输出的气流将所述主气流(30)推离所述导风面(21);
所述主通道(16)包括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所述第一通道(11)相对于所述第二通道(12)靠近所述导风面(21),所述第一通道(11)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导风面(21)的上游的端部的切线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通道(12)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导风面(21);
所述车辆空调的出风口结构包括用于调节左右风向的叶片机构(70),所述叶片机构(70)设置在所述主通道(16)内;
所述叶片机构(70)包括第一叶片机构(71)和第二叶片机构(72),所述第一叶片机构(71)包括第一叶片组(715)和第一驱动机构(711),所述第一叶片组(715)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叶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11)与所述第一叶片组(715)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叶片组(715)中的叶片摆动,所述第二叶片机构(72)包括第二叶片组(722)和第二驱动机构(721),所述第二叶片组(722)与所述第一叶片组(715)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叶片组(722)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叶片,所述第二驱动机构(721)与所述第二叶片组(722)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叶片组(722)中的叶片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方向调节结构(50)还包括辅助风门(51),所述辅助风门(51)设置于所述辅助风道(52)的进风口,以用于控制所述辅助风道(52)中流通的风量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门(51)的两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辅助风道(52)的管壁,所述出风方向调节结构(50)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4)和传动组件(55),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4)通过所述传动组件(55)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辅助风门(51)转动,从而控制所述辅助风道(52)中流通的风量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表面(20)还包括与所述导风面(21)连接的排风面(22),所述排风面(22)位于所述导风面(21)的气体流动方向的下游,所述导风面(21)与所述排风面(22)的连接处的角度构造成能够使所述导风面(21)上引导的所述主气流(30)从所述导风面(21)和所述排风面(22)的连接处脱离所述导风面(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出风口结构还包括主通道(16),且所述主通道(16)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导风面(21)的上游的端部的切线方向相同,所述主通道(16)输出的气流能够流动到所述导风面(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通道(16)的出风端和所述导风面(21)的上游的端部均沿水平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出风口结构还包括主通道(16),所述主通道(16)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将所述主气流(30)导向所述导风面(21)的导风斜面(40),所述导风斜面(40)与所述导风面(21)相对设置,所述主通道(16)中输出的主气流(30)能够流动到所述导风面(21)上。
8.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风道(206)、叶片机构(70)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所述连接风道(206)用于将空调的气流输送至所述空调出风口结构,所述叶片机构(70)设置于所述连接风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组(715)和所述第二叶片组(722)分别包括叶片连杆(712)、主动叶片(713)和从动叶片组(714),所述从动叶片组(714)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叶片,所述叶片连杆(712)分别与所述主动叶片(713)和所述从动叶片组(714)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11)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主动叶片(713)传动连接,所述主动叶片(713)摆动时通过所述叶片连杆(712)带动所述从动叶片组(714)朝相同的方向摆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空调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仪表台(202),所述仪表台(202)具有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04)和第二侧壁(205),所述第一侧壁(204)和所述第二侧壁(205)间隔设置以形成通风间隙(203),所述通风间隙(203)的一端与乘员舱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风道(206)连通,所述引导表面(20)为位于上侧的所述第一侧壁(204)的外表面。
CN201910820100.1A 2019-08-31 2019-08-31 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空调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1124406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0100.1A CN112440676B (zh) 2019-08-31 2019-08-31 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空调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0100.1A CN112440676B (zh) 2019-08-31 2019-08-31 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空调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0676A CN112440676A (zh) 2021-03-05
CN112440676B true CN112440676B (zh) 2022-12-09

Family

ID=74735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0100.1A Active CN112440676B (zh) 2019-08-31 2019-08-31 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空调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06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8089A (zh) * 2021-11-29 2022-01-14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隐藏式出风口总成
CN114834217B (zh) * 2022-06-30 2022-09-23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312952U1 (de) * 2003-08-22 2003-10-16 Utescheny Ag Luftleit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den Innenraum von Fahrzeugen
WO2013069316A1 (ja) * 2011-11-11 2013-05-16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レジスタ
JP2015163489A (ja) * 2014-02-28 2015-09-10 ダイキョーニシカワ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DE102017203334A1 (de) * 2017-03-01 2018-09-0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Luftausström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9114687B (zh) * 2017-06-23 2021-07-3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CN208085437U (zh) * 2018-02-13 2018-11-13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出风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送风系统、车辆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0676A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58286B2 (ja) 送風ユニット
JP6361221B2 (ja) 空気吹出装置
US20130319630A1 (en) Vehicular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O2016009592A1 (ja) 空気吹出装置
CN112440676B (zh) 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空调系统和车辆
CN112440677B (zh) 叶片组结构、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及车辆
JP2005300146A (ja) 車両の換気装置のための空気案内装置
CN109803843B (zh) 车辆用空调单元
JP201501684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2440681A (zh) 车辆的空调出风结构、车辆空调系统及车辆
EP2821717B1 (en) Wind direction controller and air conditioner with the same
WO2018030022A1 (ja) 空気吹出装置
JP2004017920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CN107328072B (zh) 室内机出风组件、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40678B (zh) 叶片装置、车辆空调的出风结构、车辆空调系统和车辆
JP5563687B2 (ja) 車両用の空調システムの吸気口
CN112140847A (zh) 通气孔
KR101986290B1 (ko) 자동차의 통기를 분배하는 방법
CN210792743U (zh) 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和车辆
CN103608627B (zh) 空气调节机
JP6481631B2 (ja) 車両用空気吹き出し装置
CN112440682B (zh) 车辆的空调出风结构、车辆空调系统及车辆
WO2016170879A1 (ja) 空気吹出装置
EP4000975A1 (en) A device for heating and/or air conditioning for a motor vehicle
JP5645670B2 (ja) 自動車の乗員室の空調システムで中央および側面の空気出口を閉鎖可能にするフラ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