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9830B - 模具装置以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模具装置以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9830B
CN112439830B CN202010884283.6A CN202010884283A CN112439830B CN 112439830 B CN112439830 B CN 112439830B CN 202010884283 A CN202010884283 A CN 202010884283A CN 112439830 B CN112439830 B CN 1124398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oil
die
oil supply
pun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842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9830A (zh
Inventor
岩田谦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High Tec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High Te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High Tec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High Tec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439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9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9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98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02Punching blanks or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btaining scrap; Notching
    • B21D28/14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5/00Safety devices protecting the machine or the operat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dealt with in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Punching Or Piercing (AREA)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Abstract

模具装置(100)包括:模(232),其与冲头(P)对置配置;挤压环(233),其位于模(232)的正下方,对利用冲头(P)和模(232)冲裁而成的冲裁部件(W)进行保持。挤压环(233)包含:贯通孔(233a),其对冲裁部件(W)进行保持;以及油供给流路,其构成为从贯通孔(233a)的内表面向贯通孔(233a)内供给油。

Description

模具装置以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装置以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9-29775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其与外形冲裁冲头和外形冲裁模相邻地设置有挤压环。在挤压环中设置为其内周面与被冲裁成的铁芯薄板的外周压接,因此能够使被依次压入的铁芯薄板彼此紧密接触。
如上述,由于在挤压环中对被冲裁成的部件作用有压力,因此可能发生烧死。当在挤压环发生烧死时,可能导致冲裁模的破损等。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具装置和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能够防止在挤压环中发生冲裁部件的烧死。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装置包括:模,所述模与冲头对置配置;挤压环,所述挤压环位于该模的正下方,对利用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冲裁成的冲裁部件进行保持。所述挤压环包含: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对所述冲裁部件进行保持;以及油供给流路,所述油供给流路被构成为从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向所述贯通孔内供给油。
根据上述的模具装置,能够从挤压环的贯通孔的内表面向贯通孔内经由油供给流路供给油。由此,能够对被贯通孔保持的冲裁部件供给油,因此能够防止冲裁部件发生烧死。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述油供给流路可以包含在所述挤压环的上表面形成的槽。
在上述那样构成为包含在挤压环的上表面形成的槽的情况下,能够从该槽向挤压环的贯通孔供给油。该情况下,能够从距挤压环的上表面近的更高的位置供给油,因此能够防止在冲裁部件发生咬死。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从所述油供给流路对所述贯通孔进行供给的油供给口可以设置在所述贯通孔中的、与所述冲裁部件接触的位置。
通过将来自油供给流路的油供给口设置在贯通孔中与冲裁部件接触的位置,从而能恰当地向冲裁部件供给油。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冲裁部件发生烧死。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述油供给口可以设置在与所述冲裁部件的压接部对应的位置。
与冲裁部件的压接部对应的位置是在冲裁部件被挤压环保持时从挤压环受到更大的侧压的位置。因此,通过在这样的位置设置油供给口,从而能够恰当地向冲裁部件供给油,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冲裁部件发生烧死。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可以是,所述油供给流路包含在所述挤压环内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油导入流路,且所述油供给流路构成为从所述挤压环的下方朝向所述油导入流路供给所述油。
通过构成为包含在挤压环内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油导入流路,且从挤压环的下方朝向油导入流路供给油,从而与例如自上方从挤压环的上方供给油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模具装置中油的供给所涉及的装置结构复杂化。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可以是,所述油供给流路包含在所述贯通孔的周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间流路,且所述油供给流路被构成为从在所述中间流路设置的多个油供给口对所述贯通孔供给油。
通过如上述从构成为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间流路设置的多个油供给口对贯通孔供给油,从而能够利用中间流路从多个油供给口对贯通孔供给油。另外,通过设置中间流路,能够从多个油供给口以相对于贯通孔降低了偏置的状态来供给油。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可以是,所述挤压环包含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在所述贯通孔的上端,且以向上方倾斜的方式而使该贯通孔直径变大,从所述油供给流路对所述贯通孔的油供给口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倾斜部的中途。
通过如上述在倾斜部的中途设置从油供给流路进行供给的油供给口的底部,倾斜部在贯通孔的上端向上方而使贯通孔的直径逐渐变大,从而能够防止油供给口的底部与冲裁部件干涉而冲裁部件破损等。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包含:利用冲头和与该冲头对置配置的模来冲裁冲裁部件的步骤;以及在该模的正下方设置的挤压环中保持所述冲裁部件的步骤。保持所述冲裁部件的步骤包含一边从在所述挤压环设置的贯通孔的内表面向贯通孔内供给油,一边在该贯通孔中保持所述冲裁部件的步骤。
根据上述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一边从挤压环的贯通孔的内表面向贯通孔内供给油,一边在贯通孔内保持冲裁部件。由此,能够对在贯通孔内保持的冲裁部件供给油,因此能够防止在冲裁部件发生烧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具装置和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能够防止在挤压环中发生冲裁部件的烧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定子层叠铁芯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3是示出模具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示出模具装置的挤压环附近的一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示出挤压环中的中间流路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示出模具装置的挤压环中的油供给流路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说明中对同一要素标记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定子层叠铁芯]
首先,参照图1,对定子层叠铁芯1的结构进行说明。定子层叠铁芯1(stator)具有圆筒形状。在定子层叠铁芯1的中央部分设置有沿中心轴Ax延伸的贯通孔1a。在贯通孔1a内能够配置未图示的转子铁芯(rotor)。定子层叠铁芯1与转子层叠铁芯一起构成发动机(motor)。定子层叠铁芯1具有环状的轭部2以及齿部3。
轭部2具有圆环形状,以包围中心轴Ax的方式延伸。轭部2的内径、外径、宽度分别可以根据发动机的用途和性能而设定各种大小。轭部2由多个轭12组合构成。
齿部3由多个齿13构成。多个齿13分别以从对应的轭12的内缘朝向中心轴Ax侧的方式沿定子层叠铁芯1的径向延伸。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一个齿13与一个轭一体形成,构成一个铁芯片。
各齿13在定子层叠铁芯1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排列。在定子层叠铁芯1构成为发动机的情况下,各齿13以规定圈数缠绕有卷线(未图示)。在相邻的齿13间划分有用于配置卷线的空间即狭槽5。
在轭部2以及齿部3分别设有压接部6。压接部6构成为将多个冲裁部件W中相邻的2个冲裁部件W彼此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压接部6可以设置在轭部2和齿部3中的至少一者。压接部6的位置为一个例子,可以根据定子层叠铁芯1的形状、结构等适当变更。
定子层叠铁芯1可以组合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12个)铁芯片11而构成。各铁芯片11分别具有一个轭部12和一个齿部13。如图1所示,铁芯片11的轭部12彼此连结而组合,从而能够形成环状的轭部2。需要说明的是,铁芯片11可以对由多个冲裁部件W层叠而成的层叠体St(参照图2)进行加工而得到。
[定子层叠铁芯的制造装置]
参照图2,对定子层叠铁芯1的制造装置10进行说明。制造装置10是用于从带状的电工钢板ES(金属板)制造层叠铁芯的装置。制造装置10包括:开卷机20、送出装置30、模具装置100以及控制机Ctr(控制部)。
开卷机20在安装有被卷绕成线圈状的带状的电工钢板ES即卷材21的状态下,将卷材21旋转自如地保持。送出装置30具有从上下方向夹入电工钢板ES的一对辊31、32。一对辊31、32基于来自控制器Ctr的指示信号而旋转和停止,将电工钢板ES向模具装置100间歇地依次送出。
控制器Ctr例如构成为基于存储于存储介质(未图示)的程序或来自操作者的输入操作等而生成用于分别使送出装置30和模具装置100工作的指示信号,并向送出装置30和模具装置100发送。
[模具装置的细节]
接着,参照图3~图5对模具装置100的细节进行说明。模具装置100构成为利用多个冲头对由送出装置30间歇地送出的电工钢板ES依次进行冲裁加工,形成冲裁部件W。模具装置100构成为使通过冲裁加工而得到的冲裁部件W依次层叠并重合而制造层叠体St。
模具装置100包含:下模200、上模300以及冲裁机400。下模200包含:基座210、模保持架220以及多个模部件230。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模部件230与多个冲头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多个,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排出冲裁部件W的模部件230进行说明。
基座210例如被固定在地面上,能够作为整个模具装置100的基底发挥作用。模保持架220被支承于基座210上。模保持架220形成有排出孔221。模保持架220例如可以由未经过淬火等热处理的钢材(原材料)构成。
如图3所示,排出孔221在模保持架220的内部沿上下方向延伸。排出孔221排出从电工钢板ES冲裁得到的材料(例如,冲裁部件W、废料等)。另外,也可以以与排出孔221对应的方式设置有与排出孔221的上端连接的凹部222。凹部222向模保持架220的上表面开放。
模部件230包含:模板231、模232、挤压环233以及供油机构240。需要说明的是,在模具装置100中,就与排出冲裁部件W的模部件230不同的模部件而言,虽然也进行电工钢板ES的冲裁加工,但不会排出冲裁部件W,所以可以是不设置后述的挤压环233和供油机构240的结构。
模板231被模保持架220保持。在图3中,模板231设置在比凹部222靠上部,但是模板231的下部也可以容纳在凹部222内。
在模板231的中央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31a。模板231构成为在贯通孔231a内保持模232。模231例如可以由进行过淬火等热处理的钢材构成。
模232被容纳在模板231的贯通孔231a内,且被载置在挤压环233上。模232的上表面可以与模板231的上表面大致是同一表面。在模232的中央部形成有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模孔232a(参照图3)。通过对模232的模孔232a内插拔对应的冲头P,从而电工钢板ES被冲裁成沿着模孔232a的轮廓的形状。模232例如可以由包含碳化钨的硬质合金构成。另外,可以通过组合多个分割片从而构成模232。
模部件230可以用于外形冲裁。该情况下,模孔232a的形状与冲裁部件W的外形大致相同。如图3所示,通过模孔232a而冲裁得到的冲裁部件W被筒体235支承,该筒体235被构成为能够上下移动。筒体235被构成为间歇地在每次冲裁部件W层叠时向下方移动。当筒体235上层叠的冲裁部件W达到规定片数,形成了层叠体St时,筒体235下降,筒体235上的层叠体St通过排出孔221排出到模具装置100的外部。需要说明的是,模部件230也可以不含有筒体235。
如图3所示,挤压环233被容纳在模保持架220的凹部222内。如图3所示,在挤压环233的中央部形成有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33a。贯通孔233a与排出孔221以及模232的模孔232a连通。
贯通孔233a的直径被设定得比模孔232a的直径小。例如,贯通孔233a的直径可以被设定为比模孔232a的直径小2μm~10μm左右。因此,当在模孔232a被冲裁的冲裁部件W通过模232到达挤压环233时,从冲裁部件W的外周侧朝向内侧的侧压作用于冲裁部件W。因此,由于冲裁部件W被挤压环233保持而不容易向下方落下,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利用压接部6而在与后续的冲裁部件W之间进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贯通孔233a的上端(模孔232a侧的端部)可以具有内径逐渐变大的倾斜部233b。该情况下,倾斜部233b的上端从上方观察时具有比模孔232a大的直径。通过设置该倾斜部233b,从而在模孔232a冲裁得到的冲裁部件W到达挤压环233时,能够防止冲裁部件W与贯通孔233a的上端接触从而冲裁部件W损伤。倾斜部233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厚度)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挤压环23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15左右。另外,倾斜部233b的角度可以设为相对于上下方向(铅垂方向)1°~5°左右。
从上方观察时,模232和挤压环233的外形可以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挤压环233例如可以由包含碳化钨的硬质合金构成。
上模300包含:冲头保持架310、脱模器320以及冲头P。冲头保持架310以与保持架220对置的方式配置于保持架220的上方。冲头保持架310构成为在其下表面侧保持多个冲头P。脱模器320配置在模部件230和冲头保持架310之间。脱模器320构成为将在用多个冲头P对电工钢板ES进行冲裁时分别卡紧在多个冲头P的电工钢板ES从多个冲头P去除。脱模器320以能够相对于冲头保持架310相对地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悬设保持于冲头保持架310。
在脱模器320中在与多个冲头P分别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贯通孔。各个冲头P的下部插通于该贯通孔内。多个冲头P的该下部分别能够在贯通孔内滑动。
冲裁机400位于上模300的上方。冲裁机400的活塞与冲头保持架310连接,基于来自控制器Ctr的指示信号而动作。当冲裁机400动作时,该活塞伸缩,上模300整体地上下移动。
[模部件的供油机构]
参照图3~图5对模部件230的供油机构240进行说明。供油机构240是用于向挤压环233的贯通孔233a内进行供油的机构。
供油机构240具有:油导入流路241,其设置在挤压环233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环绕流路242,其从油导入流路241连续并沿水平方向延伸;供给线路243,其将油供给到挤压环233;油供给源244;以及供油泵245。上述的油导入流路241和环绕流路242相当于在挤压环233中对贯通孔233s供给油的油供给流路。此外,环绕流路242也可以被称为中间流路。
油导入流路241可以构成为沿上下方向贯通挤压环233的贯通孔。另外,环绕流路242是与油导入流路241的上侧端部连接设置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流路。在图3和图4所示的例子中,环绕流路242以在挤压环233的上表面233c形成的槽的形式实现。在模具装置100中,模232层叠在挤压环233的上方,挤压环233的上表面233c与模232的下表面232b相接。因此,挤压环233安装于模具装置100时,在上表面233c形成的槽成为被模232的下表面232b封闭的空间,成为环绕流路242。需要说明的是,环绕流路242也可以在挤压环233的上表面233c的附近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贯通孔。
图5示出环绕流路242的配置例。图5是从上方观察挤压环233的上侧的上表面233c的图。如图5所示,在挤压环233的中央,设置有与制造对象的冲裁部件W的形状对应的贯通孔233a。环绕流路242在一侧的端部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油导入流路241的上侧端部连接,并且沿上表面233c沿水平方向延伸。而且,与油导入流路241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与贯通孔233a连接。在图5中,环绕流路242具有多个分叉点B1、B2、B3、B4。其结果,作为相反侧的端部存在5个端部。该相反侧的端部为相对于贯通孔233a开口的状态,成为对贯通孔233a供给油的油供给口242a~242e。
此外,环绕流路242的深度(上下方向的长度)可以是比倾斜部233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小的结构。该情况下,油供给口242a~242e设置在倾斜部233b内。
回到图3和图4,供给线路243是与油供给源244连接并将油供给到挤压环233的配管。油供给源244通常设置在模具装置100的外部。因此,供给线路243可以包含:配管243a,其连接油供给源244和模具装置100;以及内部配管243b,其与配管243a连接且在模具装置100内部与挤压环233的油导入流路241连接。但是,供给线路243的结构可以根据油供给源244的配置等适当变更。
油供给源244储存向挤压环233附近供给的油。向挤压环233附近供给的油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与利用冲头P对电工钢板ES进行冲裁时使用的油(所谓的冲压油)相同种类的油。该情况下,油供给源244可以是储存其他用途使用的油的油箱等。
供油泵245例如设置在供给线路243中的配管243a上,具有使规定量的油从油供给源244经由供给线路243移动到挤压环233的功能。供油泵245可以是在模具装置100动作时同时驱动的结构。另外,供油泵245也可以是与模具装置100分别驱动的结构。
[定子层叠铁芯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定子层叠铁芯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电工钢板ES被送出装置30间歇地向模具装置100送出,当电工钢板ES的非加工部位到达模部件230时,冲裁机400动作,将上模300向下模200向下方推出。脱模器320到达电工钢板ES,电工钢板ES被脱模器320与模部件230夹持之后,冲裁机400将上模300向下方推出。此时,脱模器320不移动,但是冲头保持架310和冲头P继续落下,其顶端部在脱模器320的贯通孔内向下方移动。而且,冲头P的顶端部到达模232的模孔232a。该过程中,冲头P沿着模232的模孔232a冲裁电工钢板ES。其结果,电工钢板ES被冲裁成沿着模232的模孔232a的形状,形成冲裁部件W。
另外,冲裁部件W在模232和挤压环233内,经由压接部6与已经被冲裁的冲裁部件W固定并层叠。当在筒体235上存在规定片数的冲裁部件W,形成层叠体St时,层叠体St被排出到模具装置100的外部,搬运到未图示的加工设备。
在上述说明中,在模具装置100设置有多个模部件的情况下,根据冲裁机的动作,利用与多个模部件分别对应的冲头进行对电工钢板ES的冲裁。而且,在除了冲裁冲裁部件W的上述模部件230以外的模部件中,废料被冲裁而落下。另外,也可以增加在冲裁部件W形成压接部6的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在模具装置100中,就与排出冲裁部件W的模部件230不同的模部件而言,即使进行电工钢板ES的冲裁加工也不会排出冲裁部件W,所以可以是不设置后述的挤压环233和供油机构240的结构。
此处,在上述的模具装置100中,在经由压接部6对冲裁部件W进行固定的挤压环233的附近,利用供油机构240供给油。参照图4和图5进行说明,通过驱动供油泵245从而从油供给源244供给油。油经过供给线路243、油导入流路241而供给到环绕流路242。之后,油在环绕流路242中绕行,从各油供给口242a~242e向贯通孔233a供给。此时,为冲裁部件W被插入贯通孔233a内的状态,因此油沿着贯通孔233a与冲裁部件W的间隙移动。如上述,挤压环233对冲裁部件W作用从冲裁部件W的外周侧朝向内侧的侧压。即,在侧压大的区域,贯通孔233a与冲裁部件W的间隙被设置的很小,因此被导入贯通孔233a内的油很少。在这种状态下利用供油机构240从油供给口242a~242e供给油,因此成为油一点一点地进入贯通孔233a内的状态。
油供给口242a~242e的配置可以适当变更,但是可以以能够对冲裁部件W中侧压容易作用的区域供给油的方式来设计油供给口的配置。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冲裁部件W被插入挤压环233的贯通孔233a内的情况下的构成冲裁部件W的各部的配置。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如下状态:冲裁部件W是大致T字状,在图示上方配置铁芯片11中的齿13,在图示下方配置轭12。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被插入到挤压环233的贯通孔233a的冲裁部件W在铁芯片11中的轭12的外周面(齿13侧的相反侧的面)的侧面W1、铁芯片11的齿13的侧面W2、W3处与挤压环233的贯通孔233a抵接(在图5中,仅示出侧面W1~W3的上端)。对此,在如图5所示的例子中,以对与挤压环233的贯通孔233a抵接的区域供给油的方式来配置油供给口242a~242e。具体而言,油供给口242a设置成对侧面W1的上端供给油。另外,油供给口242b、242c设置成对侧面W2的上端供给油,油供给口242d、242e设置成对侧面W3的上端供给油。与挤压环233的贯通孔233a抵接的侧面W1~W3都是对冲裁部件W作用侧压的区域。因此,设置成以能够对这样的区域供给油的方式配置油供给口的结构。
另外,在设置压接部6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与压接部6对应的位置设置油供给口的结构。与压接部6对应的位置是在将压接部6压紧时伴随压接部6的变形的应力较大的部分。在图5中,示出在冲裁部件W设置的压接部6有3个的情况下的压接部6的配置的一例。在压接部6的配置成为如图5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例如油供给口242c、242d设置成将在齿13设置的压接部6夹入的位置。另外,油供给口242b、242e分别设置在与在轭12设置的2个压接部6对应的与2个压接部对置6的位置。在利用挤压环233支承冲裁部件W的状态下,促进经由压接部6的固定。也就是说,冲裁部件W中压接部6附近的侧面可以是与其他部位相比对冲裁部件W作用更大的侧压的区域。因此为了增加向冲裁部件W中压接部6附近供给的油的供给量,在压接部6的附近设置有油供给口。
需要说明的是,油供给口也可以向挤压环233的贯通孔233a的不与冲裁部件W抵接的位置供给油。但是,考虑到由于油会顺着贯通孔233a的内表面落下,因此油会难以附着在冲裁部件W。
图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示出挤压环由2个环237、238构成的例子。如此,可以由两个环237、238层叠来构成挤压环。这种情况下,如图6所示,作为油供给流路的一个结构例,可以举出仅在下方的环238设置构成油供给流路的油导入流路241以及环绕流路242的结构。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来自油供给源244的油从环238的环绕流路242向贯通孔238a内供给,因此对环238的贯通孔238a内的冲裁部件W供给油。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还在环237设置油供给流路的结构。
[作用]
根据上述模具装置100和利用该模具装置100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能够经由流路241、242供给油,该流路241、242作为从挤压环233的贯通孔233a的内表面向贯通孔233a内供给油的油供给流路发挥功能。由此,由于能够对由贯通孔233a保持的冲裁部件W供给油,因此能够防止冲裁部件W发生烧死。
在模具装置100中,在模232进行冲裁时,对电工钢板ES供给攻丝油。然而,有时在挤压环233保持冲裁部件W的阶段发生烧死。也考虑为了防止在挤压环233发生冲裁部件W的烧死而增大攻丝油的供给量,但是油会在挤压环233保持冲裁部件W前流走。对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具装置100中,具有从挤压环233的贯通孔233a的内表面供给油的结构,因此能够直接对挤压环233保持的冲裁部件W供给油。因此,能够恰当地防止被挤压环233保持的状态下的冲裁部件W的烧死。
另外,油供给流路中的一部分即环绕流路242被构成为包含在挤压环233的上表面形成的槽。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从槽向挤压环233的贯通孔233a供给油。因此,能够从距挤压环233的上表面233c近的更高的位置供给油,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冲裁部件W发生烧死。
贯通孔233a中与冲裁部件W接触的位置设置有来自油供给流路的油供给口242a~242e,从而能够恰当地向冲裁部件W供给油,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发生烧死。
另外,在油供给口242a~242e设置在与冲裁部件W的压接部6对应的位置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防止冲裁部件W发生烧死。与冲裁部件W的压接部6对应的位置是冲裁部件W被保持在挤压环233中时从挤压环233受到大的侧压的位置,可认为是容易发生烧死的位置。因此,通过在这种位置设置油供给口242a~242e,从而能够适当地供给油。
另外,油供给流路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包含在挤压环233内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油导入流路241,从挤压环233的下方向油导入流路241供给油。通过设置成这样的结构,例如与自上方从挤压环233的上方供给油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模具装置100中的油的供给所涉及的装置结构的复杂化。
油供给流路包含在贯通孔233a的周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环绕流路242,从在环绕流路设置的多个油供给口242a~242e对贯通孔233a供给油。由此,能够从多个油供给口以降低了相对于贯通孔的偏置的状态来供给油。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是如下方案:通过调整环绕流路242的宽度等,从而调整环绕电路242的各部处的油的流量等。
另外,在挤压环233具有倾斜部233b,该倾斜部233b在贯通孔233a的上端朝向上方去而其直径逐渐变大的情况下,可以将油供给口242a~242e的底部设置在倾斜部233b的中途。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油供给口的底部与冲裁部件W干涉而冲裁部件W破损的情况。
本发明并非由上述实施方式直接限定,可以在实施阶段在不超出其要旨的范围内改变结构要素而具体化。另外,可以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的组合来形成各种发明。
例如,油供给流路即油导入流路241和环绕流路242的配置及其形状可以适当变更。环绕流路242是用于对各个朝向贯通孔233a的油供给口242a~242e供给油的结构。因此,环绕流路242根据油供给口是怎样配置的来进行变形。另外,油供给口根据挤压环233的贯通孔233a的形状以及挤压环233支承的冲裁部件W的形状来变更。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冲裁部件W的形状(也包含压接部6的位置等)、挤压环233的贯通孔233a的形状、贯通孔233a中与冲裁部件W抵接的位置,来适当改变油供给口的位置。另外,可以根据油供给口的位置来改变中间流路242和油导入流路241的配置等。另外,可以是对一个挤压环233设置多个油导入流路241和中间流路242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制造定子层叠铁芯的模具装置100进行了说明,但是模具装置也可以是制造转子层叠铁芯的装置。模具装置100的制造对象的层叠铁芯1并不特别限定。
另外,制造构成转子层叠铁芯1的层叠体时的对挤压环中的冲裁部件W供给油的供给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就是说,只要构成为对被保持在贯通孔233a内的状态的冲裁部件W供给油,其结构可以适当改变。

Claims (7)

1.一种模具装置,包括:
模,所述模与冲头对置配置;以及
挤压环,所述挤压环位于该模的正下方,对利用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冲裁成的冲裁部件进行保持,所述模具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环包含:
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对所述冲裁部件进行保持;以及
油供给流路,所述油供给流路被构成为从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向所述贯通孔内供给油,其中
从所述油供给流路对所述贯通孔进行供给的油供给口被设置在所述贯通孔中的、与所述冲裁部件接触的位置,并且
所述油供给口被设置在与所述冲裁部件的压接部对应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供给流路包含在所述挤压环的上表面形成的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供给流路包含在所述挤压环内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油导入流路,且所述油供给流路被构成为从所述挤压环的下方朝向所述油导入流路供给所述油。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供给流路包含在所述贯通孔的周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间流路,且所述油供给流路被构成为从在所述中间流路设置的多个油供给口对所述贯通孔供给油。
5.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包含:
利用冲头和与该冲头对置配置的模来冲裁冲裁部件;以及
在该模的正下方设置的挤压环中保持所述冲裁部件,
所述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保持所述冲裁部件包含一边从在所述挤压环设置的贯通孔的内表面向所述贯通孔内供给油一边在该贯通孔中保持所述冲裁部件,并且
从油供给流路对所述贯通孔进行供给的油供给口被设置在所述贯通孔中的、与所述冲裁部件接触的位置,并且
所述油供给口被设置在与所述冲裁部件的压接部对应的位置。
6.一种模具装置,包括:
模,所述模与冲头对置配置;以及
挤压环,所述挤压环位于该模的正下方,对利用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冲裁成的冲裁部件进行保持,所述模具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环包含:
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对所述冲裁部件进行保持;以及
油供给流路,所述油供给流路被构成为从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向所述贯通孔内供给油,其中
所述挤压环包含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在所述贯通孔的上端,且以向上方倾斜的方式而使该贯通孔直径变大,并且
从所述油供给流路对所述贯通孔进行供给的油供给口的底部被设置在所述倾斜部的中途。
7.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包含:
利用冲头和与该冲头对置配置的模来冲裁冲裁部件;以及
在该模的正下方设置的挤压环中保持所述冲裁部件,
所述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保持所述冲裁部件包含一边从在所述挤压环设置的贯通孔的内表面向所述贯通孔内供给油一边在该贯通孔中保持所述冲裁部件,
所述挤压环包含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在所述贯通孔的上端,且以向上方倾斜的方式而使该贯通孔直径变大,并且
从油供给流路对所述贯通孔进行供给的油供给口的底部被设置在所述倾斜部的中途。
CN202010884283.6A 2019-08-30 2020-08-28 模具装置以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4398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8180 2019-08-30
JP2019158180A JP7296827B2 (ja) 2019-08-30 2019-08-30 金型装置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9830A CN112439830A (zh) 2021-03-05
CN112439830B true CN112439830B (zh) 2023-11-21

Family

ID=74716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84283.6A Active CN112439830B (zh) 2019-08-30 2020-08-28 模具装置以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96827B2 (zh)
CN (1) CN11243983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87220U (zh) * 1979-12-11 1981-07-13
CN101022230A (zh) * 2007-01-30 2007-08-2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大功率电机转子高压油顶装置
CN101109061A (zh) * 2007-08-10 2008-01-23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二研究所 镁合金室温静液挤压变形强化工艺
JP2009297758A (ja) * 2008-06-16 2009-12-24 Kuroda Precision Ind Ltd 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
CN103302165A (zh) * 2012-03-07 2013-09-18 考拉达股份公司 具有防卡死制动装置的冲裁模组件
CN104841769A (zh) * 2015-04-30 2015-08-19 昆山电子羽电业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加油结构的折弯模具
CN106391879A (zh) * 2016-11-25 2017-02-15 遵义市华龙工贸有限公司 弯制钢条模具的导柱
CN108099254A (zh) * 2016-11-25 2018-06-01 会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滑动摩擦力产生机构及其制造法、模具缓冲装置及金属模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87220U (zh) * 1979-12-11 1981-07-13
CN101022230A (zh) * 2007-01-30 2007-08-2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大功率电机转子高压油顶装置
CN101109061A (zh) * 2007-08-10 2008-01-23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二研究所 镁合金室温静液挤压变形强化工艺
JP2009297758A (ja) * 2008-06-16 2009-12-24 Kuroda Precision Ind Ltd 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
CN103302165A (zh) * 2012-03-07 2013-09-18 考拉达股份公司 具有防卡死制动装置的冲裁模组件
CN104841769A (zh) * 2015-04-30 2015-08-19 昆山电子羽电业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加油结构的折弯模具
CN106391879A (zh) * 2016-11-25 2017-02-15 遵义市华龙工贸有限公司 弯制钢条模具的导柱
CN108099254A (zh) * 2016-11-25 2018-06-01 会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滑动摩擦力产生机构及其制造法、模具缓冲装置及金属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9830A (zh) 2021-03-05
JP2021035689A (ja) 2021-03-04
JP7296827B2 (ja)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98103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aminated core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of laminated core
JP2008199831A (ja) 電動機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製造方法を用いた電動機、圧縮機及び車両
EP2893990B1 (en) Lamination device and laminate production system
CN105081057B (zh) 制造层叠铁芯的方法和装置
US10391539B2 (en) Blanking die apparatus
US11524327B2 (en)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laminated iron co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minated iron core
JP2010213505A (ja) 分割鉄心片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固定子鉄心
JP2016525453A (ja) 金属成形装置
NL1043111B1 (en) Multi-layer fine blanking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metal parts and fine blanking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such process
CN112439830B (zh) 模具装置以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JP2008126243A (ja) フォーカス用ナ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に用いる順送り型
US10486219B2 (en) Metal plate punching method and metal plate punching system
JP2006340491A (ja) 固定子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JP4989877B2 (ja) 回転子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JP5248972B2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及び金型装置
JP6392089B2 (ja) 打抜き方法及び打抜き装置並びに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JP5438441B2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した積層鉄心
US11469651B2 (en)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laminated iron co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minated iron core
US20230307966A1 (en) Split-type laminated iron co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plit-type laminated iron core
JP2015220935A (ja) ロータコア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7187328B2 (ja) 金型装置
US8726480B2 (en) Method of separating a length of single-strand wire
JP4115765B2 (ja) 押圧支持リングを設けた金型装置
US20240113603A1 (en) Laminated iron core production device, laminated iron core, and laminated iron core production method
JP2008182793A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