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8583B - 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8583B
CN112438583B CN201910794204.XA CN201910794204A CN112438583B CN 112438583 B CN112438583 B CN 112438583B CN 201910794204 A CN201910794204 A CN 201910794204A CN 112438583 B CN112438583 B CN 1124385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inner container
liner
sealing
seal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42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8583A (zh
Inventor
朱泽春
田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942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85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8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8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8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8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内设有内胆;锅盖,锅盖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和下唇边,所述下唇边具有上密封部和下密封部,所述上密封部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固连,另一端与下密封部固连,上密封部面向所述内胆的一侧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多条能够与所述内胆的内壁面密封配合的凸筋,相邻两条凸筋之间具有导气间隙。本申请中的凸筋在内胆内部上压后能够在胆内气体压力作用下与内胆之间形成密封,以提升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在泄压后凸筋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导气间隙打开,开盖瞬间,外部气体通过导气间隙涌入内胆内部,快速消除胆内负压,有助于实现快速开盖。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压力烹饪器具,一般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锅盖与内胆之间设有密封圈,以使所述锅盖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密闭的烹饪腔体。完成烹饪后锅内的压力通过泄压阀得到释放,同时锅盖上的浮子落下,锅体内外压力相接近,此时按下开盖按钮,会出现锅盖延迟打开,发生吸胆现象,即锅盖与内胆吸附在一起,导致无法顺利开盖的现象。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开盖瞬间,胆内空气体积顺势膨胀,外部空气补充至胆内的过程缓慢,造成胆内负压增加,同时,从外部进入的空气温度较低,必然导致胆内气压进一步降低,加大开盖难度。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包括密封圈和内胆,所述密封圈包括用于与所述内胆的内壁面进行接触密封的下唇边,所述下唇边用于与所述内胆内壁面接触的表面包括光滑面部分及粗糙面部分,所述内胆的内壁面包括用于与密封圈下唇边的光滑面部分对应的光滑面部分,以及与下唇边的粗糙面部分对应的粗糙面部分,密封圈的粗糙面部分以及内胆内壁面的粗糙面部分均为磨砂面或具有凹凸纹路的表面,密封圈还包括与下唇边固连的上唇边,上唇边搭接于所述内胆的外翻边。所述压力烹饪器具上压时依靠密封圈的光滑面部分与内胆内壁面的光滑面部分进行密封,开盖时依靠密封圈的粗糙面部分与内胆内壁面的粗糙面部分之间的间隙实现进气,以使所述压力烹饪器具的上盖与内胆容易分离以实现开盖。该压力烹饪器具存在下述缺陷: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内胆内壁面相接触的粗糙面部分的设计凹凸不平,纹理混乱,从而导致导气方向不一致,存在许多死胡同,进气效果不佳,且凹凸不平的纹理面对于气流的流动会产生阻碍,造成流动的紊乱和气流流动的能量损失,降低气体的流动速度,无法实现快速进气,胆内负压也就无法得到快速消除,用户难以开盖,降低用户体验;下唇边的粗糙面部分与上唇边的粗糙面部分接触在容易聚集水汽的位置,其可将聚集在两者结合面的空气排出以形成液封效果,从而加大了下唇边与内胆内壁面的吸附力,吸胆现象依然存在;上唇边与内胆外翻边的接触面积太大,上压后,上唇边几乎以“平铺”的状态被压合在所述内胆的外翻边上,这种大面积的接触增加了所述上唇边与所述内胆外翻边之间的吸合力,开盖时上唇边难以被外部气体打开而处于闭合状态,气体无法进入,也就无法消除胆内负压,开盖较难;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烹饪设备,其包括盖体、浮子件以及调节装置,所述浮子件设于所述盖体上,所述浮子件具有排气通道,所述调节装置可以控制所述排气通道的开合状态,当排气通道被打开时可以实现烹饪设备内部与外界环境的连通以平衡气压,并改善开盖吸锅的问题,但所述烹饪设备结构复杂,盖体内零部件较多,制造成本高,开盖过程排气通道的进气量缓慢,无法实现快速消除胆内负压。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锅盖,所述锅盖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和下唇边,所述下唇边具有上密封部和下密封部,所述上密封部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固连,另一端与所述下密封部固连,所述上密封部面向所述内胆的一侧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多条能够与所述内胆的内壁面密封配合的凸筋,相邻两条凸筋之间具有导气间隙。
各所述凸筋沿所述下唇边的周向方向倾斜布置,且各所述凸筋的倾斜方向相同。
所述凸筋具有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所述导气间隙形成于相邻两凸筋的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之间,所述第一斜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斜边的长度不等。
所述凸筋具有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所述导气间隙形成于相邻两凸筋的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之间,所述第一斜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斜边的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
所述凸筋沿所述上密封部的周向连续地延伸。
所述锅盖通过转轴与所述锅体铰接,所述凹槽及所述凸筋设置在所述上密封部的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
所述下密封部的至少部分区域朝向所述密封圈的中心方向倾斜。
所述密封圈还包括上唇边,所述上唇边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和/或所述上密封部固连,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上唇边与所述下唇边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锅盖在扣合所述锅体的状态下,所述上唇边具有与所述内胆抵接以密封所述内胆的第一位置,以及朝向所述下唇边运动以与所述内胆脱离,以使所述上唇边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进气间隙的第二位置。
所述锅盖在扣合所述锅体的状态下,所述上唇边还具有朝向所述锅盖的浮动方向运动以与所述内胆脱离的第三位置。
所述内胆包括内胆本体、外翻的胆沿以及连接所述内胆本体和所述胆沿的倒角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上唇边的自由端与所述倒角部抵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申请中所述下唇边的上密封部面向内胆一侧的凹槽内设置有多条凸筋,相邻两条凸筋之间具有能够进气的导气间隙:在内胆内部起压前,所述凸筋呈自然舒展状态,导气间隙呈打开状态,内胆内的蒸汽通过下唇边与内胆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导气间隙向上升腾,以作用于所述上唇边,使上唇边与内胆之间逐渐形成密封,避免蒸汽外露;在内胆内部上压后,在内胆内部气体压力作用下,所述凸筋受挤压变形并倾倒,所述导气间隙闭合,实现上压条件下的密封功能;泄压后,所述下唇边在自身材料的弹性作用下自恢复原来的形状,所述凸筋又回复至舒展状态,导气间隙重新打开,所述上唇边在外部气体的作用下朝向所述下唇边运动,以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进气间隙,外部的气体通过所述进气间隙及所述导气间隙涌入所述内胆,所述导气间隙的存在对进入的气体形成导流,导气方向明确,降低了紊流的发生,降低了气体的能量损失,有助于气体快速进入内胆内,以快速补充胆内气压,消除负压,实现快速开盖,提升用户体验。
2.本申请通过改变密封圈的结构和设计,即可实现消除胆内负压的效果,解决防吸胆的问题,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其它附加机构以实现开盖瞬间增加向内胆内的进气速度的技术方案而言,本申请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无需改变原锅盖的结构和内胆的结构,降低了开模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各所述凸筋的倾斜方向相同,一方面,当所述下唇边在胆内气体压力作用下被挤压时,所述凸筋能够向同一方向倾倒且连续,有利于实现密封,另一方面,各凸筋倾斜方向相同,有利于加工制造。
4.本实用新中的凸筋体积小,可压缩变形量大,能够补偿密封圈热膨胀外径尺寸增加带来的与内胆内径配合过盈量增大的问题,使所述凸筋和所述内胆的配合始终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状态,既不会因两者的配合过紧而不易开盖,也不会因两者的配合过松而容易漏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述凸筋的大变形量,可以降低因膨胀带来的密封圈尺寸精度要求,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5.本申请中的密封圈使得所述烹饪器具具有在内胆加热过程中不漏气,在排气后的热态下允许进气、可顺利开盖的功能。具体地来说:在上压过程中,在胆内蒸汽压力作用下,密封圈的上唇边与内胆抵接密封,阻挡蒸汽从内胆与上、下唇边的接触缝隙处逃逸,且能够阻挡外部气体的进入;在泄压后,打开锅盖的瞬间,外部气压大于内胆内部气压,本申请中所述上唇边与所述内胆的接触面积较小,外部气体能够驱使上唇边朝向下唇边的方向运动,以在上唇边与内胆之间开启进气间隙,外部气流通过该进气间隙进入,与此同时,导气间隙打开,外部气体在导气间隙的引流作用下迅速的涌入胆内,消除了胆内负压,避免了吸胆现象的发生,可实现快速开盖,提升用户体验。
6.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唇边与所述下唇边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在上压过程中,该间隙的存在有利于加大胆内蒸汽与上唇边的接触面积,以使上唇边在胆内蒸汽的作用下向远离下唇边的方向运动并与内胆抵接密封,在泄压后,该间隙的存在有利于上唇边在外部气压作用下朝向下唇边的方向运动并与内胆脱离形成进气间隙。
7.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上压后,所述上唇边的自由端与用于连接所述胆沿与所述内胆内壁的倒角部抵接,一方面,所述内胆内壁可以对所述自由端形成限位,有助于自由端与内胆内壁的抵接密封,另一方面,因自由端与内胆的抵接位置处位于所述倒角部,相较于胆沿的位置,泄压后,在外部气体的作用下所述上唇边朝向下唇边运动,本实施方式下的所述自由端更容易与内胆脱离,以实现快速进气。
8.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自然状态下,所述下唇边的下密封部的至少部分区域朝向所述密封圈的中心方向倾斜,该倾斜的下密封部一方面可以在扣合锅盖的过程中形成导向,另一方面可以在开盖过程中,在外部气体的作用力以及自身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快速形成进气间隙,减小下唇边与内胆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下唇边与内胆之间的吸附力,方便进气,使开盖变得容易,避免了吸胆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所述烹饪器具的内胆起压前,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内胆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所述烹饪器具的内胆上压后,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内胆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中所述密封圈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内胆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所述烹饪器具一种实施方式下,开盖瞬间所述密封圈的状态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示出了外部气体的流向。
图7为本申请中所述烹饪器具一种实施方式下,上压后所述密封圈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所述密封圈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
1密封圈、11密封圈本体、12上唇边、121定位部、122裙边部、123膨大部、13下裙边、131上密封部、132下密封部、133凹槽、134凸筋、1341第一斜边、1342第二斜边;2锅盖;3内胆、31胆沿、32倒角部;4导气间隙;5进气间隙;6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6和图7所示,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包括锅盖2和锅体,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3。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锅盖2通过枢轴与所述锅体铰接,以构成一种连体式烹饪装置,所述锅盖2旋转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锅体。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锅盖2与所述锅体采用分体式结构,当需要扣合所述锅体时,将所述锅盖2盖至所述锅体并实现两者的锁紧,能够用于实现所述锅盖2与所述锅体扣合并锁紧的方式有许多,例如采用盖牙和锅牙的配合方式,又如采用卡钳和卡槽的配合方式等。在此,不对所述锅盖2与所述锅体的锁紧方式做具体限定。当需要打开所述锅体时,将所述锅盖2从锅体处取下即可。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锅盖2安装有密封圈1,所述密封圈1包括密封圈本体11和下唇边13,所述下唇边13具有上密封部131和下密封部132,所述上密封部131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11固连,另一端与所述下密封部132固连。所述上密封部131和所述下密封部132均能够用于与所述内胆3的内壁面进行接触密封。所述上密封部131面向所述内胆3的一侧具有凹槽133,所述凹槽133内设置有多条能够与所述内胆3的内壁面密封配合的凸筋134,相邻两条凸筋134之间具有导气间隙4。
如图1和图2所示,当将所述锅盖2扣合到所述锅体,且所述内胆3内部还未起压时,所述下密封部13与所述内胆3的内侧壁之间、所述凹槽133与所述内胆3的内侧壁之间均具有预设间隙,且所述凸筋134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各所述导气间隙4处于打开状态。
如图3和图4所示,当加热所述内胆3至内胆3内上压时,所述下密封部132在内胆3内部气压的作用力下向内胆3内壁面靠近并消除所述预设间隙,形成密封,所述凸筋134受挤压后变形,导气间隙4闭合,实现上压条件下的密封。
当泄压完成后或者停止加热一段时间至内胆3内部气压与外部气压基本相等或者小于外部气压时,所述下密封部132、上密封部131、以及凸筋134不再受所述内胆3内气压的作用力,所述上、下密封部以及凸筋134在回弹力的作用下逐步与内胆3内壁面脱离,所述凸筋134在回弹力作用下逐步恢复至自然伸展状态,所述导气间隙4被打开。
开盖时,如图5所示,外部气体作用于下述上唇边12,并打开下述进气间隙5,外部气体通过所述进气间隙5和所述导气间隙4快速涌入所述内胆3内部,以补充胆内气压,快速消除胆内负压,避免了吸胆现象的发生。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4所示,各所述凸筋134沿所述下唇边13的周向方向倾斜布置,且各所述凸筋134的倾斜方向相同,以使所述凸筋134能够在所述下唇边13膨胀和所述内胆3内壁挤压后连续地倒向同一方向,实现密封效果。对于注塑成型的密封圈结构而言,各所述凸筋134的倾斜方向相同,方便模具的设计以及注塑后的脱模。
所述凸筋134具有第一斜边1341和第二斜边1342,所述导气间隙4形成于相邻两凸筋134的第一斜边1341和第二斜边1342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斜边1341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斜边1342的长度不等,图中示出了所述第一斜边1341大于所述第二斜边1342的具体图例,但是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第一斜边1341大于第二斜边1342的方式,还可以反过来,采用第二斜边1342大于第一斜边1341的方式。更为具体地,所述凸筋134具有与所述上密封部131固连的根部,以及面向所述内胆3内壁的端部,作为优选,所述根部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端部的截面积,一方面对于采用注塑成型的密封圈结构而言,更容易拔模,另一方面,所述根部的刚度大于所述端部的刚度,不仅可以保证凸筋134本身的结构强度,而且端部易变形,更能顺应凸筋134在挤压过程中以及泄压后自恢复变形的形变态势,两相邻根部之间的导气间隙4小于两相邻端部之间的导气间隙4,更容易形成密封,提升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斜边1341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斜边1342的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以使所述凸筋134根部的截面积与端部的截面积相同,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凸筋134更容易变形,且所述导气间隙4自相邻两凸筋134的根部至相邻两凸筋134的端部大小一致,保证了气流流动的平稳性。
本申请中,所述凸筋134的高度H满足:0.3mm≤H≤2mm,作为优选,所述凸筋134的高度H为1mm。所述高度H为所述凸筋134的根部与所述端部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中的凸筋134体积小,可压缩变形量大,能够补偿密封圈1热膨胀外径尺寸增加带来的与内胆3内径配合过盈量增大的问题,使所述凸筋134和所述内胆3的配合始终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状态,既不会因两者的配合过紧而不易开盖,也不会因两者的配合过松而容易漏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述凸筋134的大变形量,可以降低因膨胀带来的密封圈1尺寸精度要求,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凸筋134沿所述上密封部的周向连续地延伸,从而可在所述上密封部131的周向形成若干个导气间隙4,所述烹饪器具泄压后,若干个所述导气间隙4打开,开盖瞬间,外部气体通过所述导气间隙4进入所述内胆3内部,增大了进气量和进气速度,有助于快速消除所述内胆内的负压,避免吸胆。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当所述锅盖2通过转轴与所述锅体铰接时,所述凹槽133及所述凸筋134设置在所述上密封部131的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的“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所述上密封部131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而言更靠近所述转轴的部分的区别性说明。对于锅盖2与锅体相铰接的烹饪器具而言,开盖过程中,在同样的转动角度下,所述下唇边13靠近所述转轴一侧的部分与所述内胆3内壁之间的间隙最先拉大,而且间隙增大速度最快,将所述凹槽133和所述凸筋134设置在所述上密封部131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有利于外部空气快速进入所述内胆3的内部,以补偿因开盖瞬间胆内体积膨胀所带来的瞬时负压,解决吸胆问题。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下密封部132的至少部分区域朝向所述密封圈1的中心方向倾斜,倾斜设置的所述下密封部132至少具有下述作用:对于采用注塑技术成型所述密封圈的技术而言,可以方便密封圈1注塑后的脱模;在扣合所述锅盖2的过程中,倾斜设置的所述下密封部132方便插入所述内胆3,以对所述锅盖2的盖合过程形成导向,提升用户体验;当泄压完成后或者停止加热一段时间至内胆3内部气压与外部气压基本相等或者小于外部气压时,所述内胆3内部对所述下密封部132的作用力消除,所述下密封部132在自身回弹力作用下会向其未受力之前的初始状态恢复,其在自然状态下朝向密封圈1的中心方向倾斜,因此方便了所述下密封部132与所述内胆3的脱离,同时在外部气体进入的情况下加速了两者的脱离速度,方便进气。
所述密封圈1还包括上唇边12,所述上唇边12的一端为自由端。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所述上唇边12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11固连。在本申请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上唇边12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唇边13固连。在本申请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上唇边12的另一端既与所述密封圈本体11固连,又与所述下唇边13固连。所述锅盖2在扣合所述锅体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所述上唇边12具有与所述内胆3抵接以密封所述内胆3的第一位置,以及如图6所示,朝向所述下唇边13运动以与所述内胆3脱离,以使所述上唇边12与所述内胆3之间形成进气间隙5的第二位置。
具体而言,如图1、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下唇边13与所述密封圈本体11固连并向下延伸,所述上唇边12位于所述下唇边13的外侧并向下延伸以便于与所述内胆3接触,所述下唇边13的至少部分区域能够伸入到所述内胆3内。当所述下唇边13处于自由状态(即非受力状态)时,所述下唇边13与所述内胆3内壁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所述凸筋134处于舒展状态,所述导气间隙4处于打开状态。当加热所述内胆3,内胆3内的气压上升时,在内胆3内部气体压力作用下,所述下唇边13向所述内胆3侧壁一侧移动并消除所述预设间隙,同时所述凸筋134受挤压变形,所述导气间隙4闭合,实现密封作用。与此同时,所述下唇边13的外扩会带动所述上唇边12向内胆3的移动,而且加热所述内胆3产生的蒸汽会透过所述下唇边13与所述内胆3内壁面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导气间隙而作用于所述上唇边12,从而使上唇边12能够与所述内胆3抵接以形成密封。当停止加热或泄压后,所述内胆3内部的压力下降,所述下唇边13在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向内收缩,并逐步恢复所述预设间隙,所述凸筋134在自身回弹力作用下恢复至舒展状态,所述导气间隙4打开。开盖的同时,外部的气体作用于所述上唇边12,推动所述上唇边12朝向所述下唇边13运动,以实现上唇边12与内胆3的分离,并形成所述进气间隙5,外部的气体通过所述进气间隙5和所述导气间隙不断地涌入所述内胆3,消除了胆内负压,方便了用户开盖。
更为具体地来说,如图8所示,所述上唇边12包括相连的定位部121和裙边部122,所述定位部121用于连接所述密封圈本体11和/或所述下唇边13,所述自由端设置于所述裙边部122。作为优选,所述定位部121的刚度大于所述裙边部122的刚度,以使所述定位部121相对于所述裙边部122不易变形,方便了裙边部122的移动。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定位部121的厚度明显大于所述裙边部122的厚度,以实现两者刚度的差异,该实施例中的密封圈1容易制造,且制造成本较低。在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密封圈1采用双色注塑成型,即用于成型所述定位部121的材料的刚度大于用于成型所述裙边部122的材料的刚度,以实现两者刚度的差异。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内胆3包括内胆本体、外翻的胆沿31以及连接所述内胆本体和所述胆沿31的倒角部32,胆沿3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户取放所述内胆3,另一方面其可以在锅盖2开启时,对外部气体的流入进行引流,方便所述裙边部122的运动。所述裙边部122与所述内胆3之间的配合,可以采用下述两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
实施方式一,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裙边部122与所述内胆3的所述胆沿31抵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锅盖盖合内胆时,上唇边“平铺”在内胆胆沿上,通过增大接触面积以实现密封的技术方案而言,本申请中所述裙边部122的端部与所述胆沿31抵接密封,其既能够在上压时实现密封,又能在泄压时,因接触面积较小,而减少其与胆沿31的吸附力,方便外部气体的引入,以在裙边部122与胆沿31之间快速形成所述进气间隙5。
实施方式二,如图3所示,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裙边部122与倒角部32抵接,作为优选,所述倒角部32的截面呈圆弧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裙边部122的一端与所述倒角部32抵接,圆弧状的倒角部32可以对所述裙边部122形成限位,有助于自由端与内胆3内壁的抵接密封,相较于与胆沿31抵接的实施方式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下,泄压后,如图6所示,在外部气体的作用下所述裙边部122能够更加快速的脱离与内胆3的接触,并形成所述进气间隙5,方便外部气体的快速涌入。
若将所述密封圈1应用于压力锅,则如图7所示,所述锅盖2在扣合所述锅体的状态下,所述上唇边12还具有朝向所述锅盖2的浮动方向运动以与所述内胆3脱离的第三位置,即上压后,所述锅盖2连同所述密封圈1在所述内胆3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向上浮动,所述上唇边12上浮至与所述内胆3脱离。
但是本申请中的所述密封圈1并不局限于应用在压力锅,其还可以用于电饭煲,以实现加热时的密封,以及开盖时的快速进气。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裙边部122与所述下唇边13之间具有间隙6,如图1所示,在加热或上压过程中,该间隙6的存在有利于加大胆内蒸汽与上唇边12的接触面积,以使上唇边12在胆内蒸汽的作用下向远离下唇边13的方向运动并与内胆3抵接密封,在泄压后,相较于所述裙边部122与所述下唇边13之间无间隙,在开盖时外部气体的作用力下,所述裙边部122挤压弹性的下唇边13以在所述裙边部122与所述内胆3之间形成进气间隙5的技术方案而言,所述间隙6的存在使所述裙边部122在外部气压作用下能够更容易地朝向下唇边13的方向运动并与内胆3脱离形成进气间隙5,从而实现了快速进气,以及快速消除胆内负压,大大缩短了用户开盖的等待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
如图6和图7所示,其给出了所述裙边部122的厚度自上而下完全一致的示例。在本申请中的另一个示例中,如图1、图3和图8所示,所述上唇边12的自由端具有膨大部123,即所述自由端的末端尺寸增大,从而提升了所述裙边部122的抗变形能力,在加热和上压过程中,所述膨大部123能够保持在与内胆3密封抵接的位置,避免了漏气,增加了密封性。当然,本申请中,所述裙边部122的形状和自上而下的尺寸也并不局限于如图1、图3、图6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形状和尺寸,例如,所述裙边部122的厚度自上而下依次增大,既方便密封,又方便在外部气压作用下向下唇边13运动。
本申请中所述上唇边12的结构及其与所述内胆3的配合方式,以及所述凸筋134的结构及其排布,使得在开盖瞬间,能够增加外部气体的进气量和进气速度,有助于快速消除胆内负压,方便用户开盖,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
锅盖,所述锅盖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和下唇边,所述下唇边具有上密封部和下密封部,所述上密封部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固连,另一端与所述下密封部固连,所述上密封部面向所述内胆的一侧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多条能够与所述内胆的内壁面密封配合的凸筋,相邻两条凸筋之间具有导气间隙;
所述密封圈还包括上唇边,所述上唇边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和/或所述上密封部固连,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上唇边与所述下唇边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锅盖在扣合所述锅体的状态下,所述上唇边具有其端部与所述内胆抵接以密封所述内胆的第一位置,以及朝向所述下唇边运动以与所述内胆脱离,以使所述上唇边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进气间隙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凸筋沿所述下唇边的周向方向倾斜布置,且各所述凸筋的倾斜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筋具有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所述导气间隙形成于相邻两凸筋的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之间,所述第一斜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斜边的长度不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筋具有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所述导气间隙形成于相邻两凸筋的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之间,所述第一斜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斜边的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筋沿所述上密封部的周向连续地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通过转轴与所述锅体铰接,所述凹槽及所述凸筋设置在所述上密封部的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密封部的至少部分区域朝向所述密封圈的中心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在扣合所述锅体的状态下,所述上唇边还具有朝向所述锅盖的浮动方向运动以与所述内胆脱离的第三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包括内胆本体、外翻的胆沿以及连接所述内胆本体和所述胆沿的倒角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上唇边的自由端与所述倒角部抵接。
CN201910794204.XA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1124385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4204.XA CN112438583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4204.XA CN112438583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8583A CN112438583A (zh) 2021-03-05
CN112438583B true CN112438583B (zh) 2022-12-06

Family

ID=74740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4204.XA Active CN112438583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858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47733U (zh) * 2013-11-07 2014-06-18 倪倪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良型奶瓶
CN207400648U (zh) * 2017-04-14 2018-05-2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密封环及烹饪器具
CN207940643U (zh) * 2017-09-29 2018-10-0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开合的压力烹饪器具
CN109924867A (zh) * 2017-12-15 2019-06-2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密封圈和其内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06131A1 (en) * 2015-01-16 2016-07-21 Gukang Co., Ltd. Safety-pressure valve for covers of air-tight cooke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47733U (zh) * 2013-11-07 2014-06-18 倪倪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改良型奶瓶
CN207400648U (zh) * 2017-04-14 2018-05-2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密封环及烹饪器具
CN207940643U (zh) * 2017-09-29 2018-10-0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开合的压力烹饪器具
CN109924867A (zh) * 2017-12-15 2019-06-2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密封圈和其内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8583A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57877A1 (zh) 模塑杯盖外覆缘制造方法及成品
EP4035571A1 (en) Pulp molded folding spoon
CN112438583B (zh) 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1242828U (zh) 一种防吸胆型烹饪器具
CN211270002U (zh) 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
CN204169632U (zh) 一种高压锅密封圈
CN112438582B (zh) 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
WO2019144307A1 (zh) 一种弹性囊泵
CN109924867B (zh)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密封圈和其内胆
CN105832187A (zh) 具有导油功能的煎烤器
CN217423497U (zh) 一种防漏水的加湿器
CN215476930U (zh) 一种包胶式保鲜盒盖
CN205866583U (zh) 一种电热锅
WO2022032896A1 (zh) 一种器具耦合器抽水装置以及器具耦合器
CN210842655U (zh)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8784404U (zh) 浮子阀组件、烹饪器具的盖体总成和烹饪器具
CN2618534Y (zh) 咖啡壶用保温杯
CN208236612U (zh) 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
CN219125952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10507167B (zh) 浮子阀组件、烹饪器具的盖体总成和烹饪器具
CN208228841U (zh) 套件、蒸汽阀及烹饪器具
TWM585761U (zh) 紙塑杯蓋上成型內凹弧之製造模具
CN208192900U (zh) 套件、蒸汽阀及烹饪器具
CN209031859U (zh) 烹饪器具
CN220572018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