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36612U - 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 - Google Patents

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36612U
CN208236612U CN201820672112.5U CN201820672112U CN208236612U CN 208236612 U CN208236612 U CN 208236612U CN 201820672112 U CN201820672112 U CN 201820672112U CN 208236612 U CN208236612 U CN 208236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stack shell
shell
blocking
seal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721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I LEISURE AND SPOR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I LEISURE AND SPO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I LEISURE AND SPOR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I LEISURE AND SPO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721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36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36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3661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包括筒身、及设于筒身上部的上盖和下部的底座,上盖上开有供联动管穿过的第一上孔和第二上孔,所述筒身内部分隔呈独立的三个空间,分别为第一充气空间、第二充气空间和排气空间,所述排气空间与外界连通,底座的左右两侧设有踩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与底座为采用低密度塑料一次注塑成型而成的一体件,所述上盖和筒身的上部之间设有密封圈,有多个定位螺丝依次穿过上盖与筒身后而将上盖与筒身连接在一起。具有重量轻、组装方便且不易漏气的优点。

Description

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充气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申请有以专利号为ZL201510476721.4(公告号为CN105156295B)的中国发明专利《三相手拉气筒》披露一种双筒手拉气筒,包括筒身、及设于筒身上部的上盖和下部的底座,筒身内部分隔呈独立的三个空间,分别为第一充气空间、第二充气空间和排气空间,所述排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第一充气空间和第二充气空间内分别设有能实现双向充气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和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一活塞将第一充气空间分隔成第一上气室和第一下气室,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二活塞将第二充气空间分隔成第二上气室和第二下气室,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一握把和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二握把连接在一起;上盖内设有位于排气空间上方的导气室,导气室的侧部分别与第一上气室和第二上气室连通,导气室的底部通过上导气管与排气空间连通;底座上开有与排气空间连通的第一下孔和与第二下气室连通的第二下孔,底座的下方固定有连接件,连接件与底座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下孔和第二下孔的下排气通道;第一下孔内插设有连通下排气通道和排气空间的下导气管,上导气管的下端和下导气管的上端之间通过能决定上导气管或下导气管与排气空间导通与否的切换阀结构连接,切换阀结构的操作部分外露出排气空间的外侧壁。
前述双筒手拉气筒是一种不仅气流量比目前市场上的都要高很多、而且还能达到需要的压力且方便使用的手拉气筒,并可在三种打气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前述专利虽然优势明显,但还存在以下缺陷:
1、对于一款气泵来说重量很重要,因为需要能方便带到沙滩上去。前述专利是筒身及底座由不同部件粘合在一起后组成。因筒身和底座是挤出的产品,所以需要特定的材料,并且要能够用胶水粘合,为此必须要使用的材料的密度很高的材料PVC(1.45g/cm3)制成,这个组成方式的结果就是导致单个产品的重量很重。
2、在某些需求中,客户会要求比目前的气泵更高的压力,但是不能增加使用的力。前述专利的另一个问题是产品在上拉过程中会由于漏气而损失效率。事实上,在产品上盖和筒身结合中的气密性,只能由装配中筒身/上盖非常紧密来实现,但是产品的公差不允许这样一个用力的稳定性,会造成高压的时候过多的漏气以及损失效率压力。
综上所述,前述双筒手拉气筒还可作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重量轻、组装方便且不易漏气的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包括筒身、及设于筒身上部的上盖和下部的底座,上盖上开有供联动管穿过的第一上孔和第二上孔,所述筒身内部分隔呈独立的三个空间,分别为第一充气空间、第二充气空间和排气空间,所述排气空间与外界连通,底座的左右两侧设有踩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与底座为采用低密度塑料一次注塑成型而成的一体件,所述上盖和筒身的上部之间设有密封圈,有多个定位螺丝依次穿过上盖与筒身后而将上盖与筒身连接在一起。
为简化筒身模具,利于一次成型出筒身和底座,上述筒身的底面位置设有与第一充气空间对应的第一穿孔、和与第二充气空间对应的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内嵌设有用以将第一穿孔封堵住的第一堵塞,第二穿孔内嵌设有用以将第二穿孔封堵住的第二堵塞。
进一步改进,上述上盖固定有第一密封圈座和第二密封圈座,第一密封圈座的下部外周嵌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座的下部外周嵌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座设于第一充气空间内,且第一密封圈与第一充气空间的内孔壁之间形成气密封配合,第二密封圈座设于第二充气空间内,且第二密封圈与第二充气空间内孔壁之间形成气密封配合。密封圈座的设置给密封圈的安装提供合适的位置,且可以将安装有密封圈的密封圈座预先连接到上盖内,再将上盖安装到筒身上即可,安装更方便。
具体的,上述上盖内具有向下延伸至第一充气空间内的第一环形壁,所述第一密封圈座的上部固定在第一环形壁内;所述上盖内具有向下延伸至第二充气空间内的第二环形壁,所述第二密封圈座的上部固定在第二环形壁内。该结构利于将密封圈座固定在上盖内,密封圈座可以采用粘接或螺纹连接方式固定。
为实现联动管与两个上孔之间的气密封,上述第一上孔的底部设有第一密封环,第一密封环通过固定在上盖内的第一压板而约束在上盖内;所述第二上孔的底部设有第二密封环,第二密封环通过固定在上盖内的第二压板而约束在上盖内。
有多个定位螺丝依次穿过上盖与筒身后而将上盖与筒身连接在一起。该连接方式简单,利于组装,当然还可采用其它方式,如卡扣连接。
作为改进,上述筒身的周缘设有环形挡肩,所述上盖的底部搁置在环形挡肩上。环形挡肩对密封圈有下限位作用,而且还具有安装指示作用,当上盖搁置在环形挡肩后便知上盖已放置到位,便可通过定位螺丝将上盖和筒身连接在一起。
上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均为锥形孔,第一堵塞和第二堵塞均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部件,第一堵塞的上部具有上大下小的第一锥形部,第一堵塞的下部周侧具有第一环形挡肩部,所述第一锥形部与所述第一穿孔的锥形孔壁形成密封配合并对第一堵塞形成下限位,所述第一环形挡肩部与筒身的底面的外表面接触形成对第一堵塞的上限位;第二堵塞的上部具有上大下小的第二锥形部,第二堵塞的下部周侧具有第二环形挡肩部,所述第二锥形部与所述第二穿孔的锥形孔壁形成密封配合并对第二堵塞形成下限位,所述第二环形挡肩部与筒身的底面的外表面接触形成对第二堵塞的上限位。上大下小的锥形部能使堵塞与穿孔形成良好的气密封,环形挡肩部又可对穿孔内的堵塞形成上限位,防止堵塞脱离穿孔。
作为优选,上述筒身上部具有侧凸的外壳部,所述排气空间位于外壳部内,外壳部的外底面与底座的底面之间具有间距。该结构与背景专利相比,排气空间占据的空间少,这样使得构成筒身的用材更少,进一步减少筒身重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筒身与底座为采用低密度塑料一次注塑成型而成的一体件,从之前的PVC(1.45g/cm3)到PP(0.95g/cm3),这样可以保证筒身-底座的重量明显降低,又因在上盖和筒身的上部之间设有密封圈,保证气密性,无需像背景专利一样让筒身与上盖非常紧密配合来实现,筒身与上盖之间也不再需要胶水粘接固定,只需采用简易的限位方式连接即可,如可采用多个定位螺丝依次穿过上盖与筒身后而将上盖与筒身连接在一起,还可以是卡扣连接的方式,故安装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左右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后方向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包括筒身1、及设于筒身1上部的上盖2和下部的底座11,上盖2上开有供联动管穿过的第一上孔4a和第二上孔4b,筒身1内部分隔呈独立的三个空间,分别为第一充气空间5a、第二充气空间5b和排气空间5c,排气空间5c与外界连通,筒身1上部具有侧凸的外壳部13,排气空间5c位于外壳部13内,外壳部13的外底面与底座11的底面之间具有间距D。底座11的左右两侧设有踩脚部111。
筒身1与底座11为采用低密度塑料一次注塑成型而成的一体件,有多个定位螺丝10依次穿过上盖2与筒身1后而将上盖2与筒身1连接在一起。筒身1的周缘设有环形挡肩12,所述上盖2的底部搁置在环形挡肩12上。
上盖2和筒身1的上部之间设有密封圈6a、6b,上盖2内固定有第一密封圈座3a和第二密封圈座3b,第一密封圈座3a的下部外周嵌设有第一密封圈6a,第二密封圈座3b的下部外周嵌设有第二密封圈6b,第一密封圈座3a设于第一充气空间5a内,且第一密封圈6a与第一充气空间5a的内孔壁之间形成气密封配合,第二密封圈座3b设于第二充气空间5b内,且第二密封圈6b与第二充气空间5b内孔壁之间形成气密封配合。上盖2内具有向下延伸至第一充气空间5a内的第一环形壁2a,第一密封圈座3a的上部胶合在第一环形壁2a内;上盖2内具有向下延伸至第二充气空间5b内的第二环形壁2b,所述第二密封圈座3b的上部胶合在第二环形壁2b内。
筒身1的底面位置设有与第一充气空间5a对应的第一穿孔7a、和与第二充气空间5b对应的第二穿孔7b,第一穿孔7a的内径小于第一充气空间5a的内径,第二穿孔7b的孔径小于第二充气空间5b的内径,所述第一穿孔7a内嵌设有用以将第一穿孔7a封堵住的第一堵塞8a,所述第二穿孔7b内嵌设有用以将第二穿孔7b封堵住的第二堵塞8b。第一穿孔7a和第二穿孔7b均为锥形孔,第一堵塞8a和第二堵塞8b均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部件,第一堵塞8a的上部具有上大下小的第一锥形部8a1,第一堵塞8a的下部周侧具有第一环形挡肩部8a2,所述第一锥形部8a1与所述第一穿孔7a的锥形孔壁形成密封配合并对第一堵塞8a形成下限位,所述第一环形挡肩部8a2与筒身1的底面的外表面接触形成对第一堵塞8a的上限位;第二堵塞8b的上部具有上大下小的第二锥形部8b1,第二堵塞8b的下部周侧具有第二环形挡肩部8b2,所述第二锥形部8b1与所述第二穿孔7b的锥形孔壁形成密封配合并对第二堵塞8b形成下限位,所述第二环形挡肩部8b2与筒身1的底面的外表面接触形成对第二堵塞8b的上限位。
第一上孔4a的底部设有第一密封环9a,第一密封环9a通过固定在上盖2内的第一压板91(第一压板91通过螺丝固定在上盖2内)而约束在上盖2内;所述第二上孔4b的底部设有第二密封环9b,第二密封环9b通过固定在上盖2内的第二压板92(压板92通过螺丝固定在上盖2内)而约束在上盖2内。
筒身1与底座11为采用低密度塑料一次注塑成型而成的一体件,从之前的PVC(1.45g/cm3)到PP(0.95g/cm3),这样可以保证筒身1-底座11的重量明显降低,又因第一密封圈座3a和第二密封圈座3b胶合并密封在上盖2上,并且在第一密封圈座3a及第二密封圈座3b和筒身1的上部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有密封圈6a和第二密封圈6b,保证气密性,无需像背景专利一样让筒身1与上盖2非常紧密配合来实现。
本手拉气筒外壳可直接用于背景专利中。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包括筒身(1)、及设于筒身(1)上部的上盖(2)和下部的底座(11),上盖(2)上开有供联动管穿过的第一上孔(4a)和第二上孔(4b),所述筒身(1)内部分隔呈独立的三个空间,分别为第一充气空间(5a)、第二充气空间(5b)和排气空间(5c),所述排气空间(5c)与外界连通,底座(11)的左右两侧设有踩脚部(11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1)与底座(11)为采用低密度塑料一次注塑成型而成的一体件,所述上盖(2)和筒身(1)的上部之间设有密封圈(6a、6b),所述上盖(2)套设并连接在筒身(1)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1)的底面位置设有与第一充气空间(5a)对应的第一穿孔(7a)、和与第二充气空间(5b)对应的第二穿孔(7b),所述第一穿孔(7a)内嵌设有用以将第一穿孔(7a)封堵住的第一堵塞(8a),所述第二穿孔(7b)内嵌设有用以将第二穿孔(7b)封堵住的第二堵塞(8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固定有第一密封圈座(3a)和第二密封圈座(3b),第一密封圈座(3a)的下部外周嵌设有第一密封圈(6a),第二密封圈座(3b)的下部外周嵌设有第二密封圈(6b),第一密封圈座(3a)设于第一充气空间(5a)内,且第一密封圈(6a)与第一充气空间(5a)的内孔壁之间形成气密封配合,第二密封圈座(3b)设于第二充气空间(5b)内,且第二密封圈(6b)与第二充气空间(5b)内孔壁之间形成气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内具有向下延伸至第一充气空间(5a)内的第一环形壁(2a),所述第一密封圈座(3a)的上部固定在第一环形壁(2a)内;所述上盖(2)内具有向下延伸至第二充气空间(5b)内的第二环形壁(2b),所述第二密封圈座(3b)的上部固定在第二环形壁(2b)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孔(4a)的底部设有第一密封环(9a),第一密封环(9a)通过固定在上盖(2)内的第一压板(91)而约束在上盖(2)内;所述第二上孔(4b)的底部设有第二密封环(9b),第二密封环(9b)通过固定在上盖(2)内的第二压板(92)而约束在上盖(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其特征在于:有多个定位螺丝(10)依次穿过上盖(2)与筒身(1)后而将上盖(2)与筒身(1)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1)的周缘设有环形挡肩(12),所述上盖(2)的底部搁置在环形挡肩(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孔(7a)和第二穿孔(7b)均为锥形孔,第一堵塞(8a)和第二堵塞(8b)均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部件,第一堵塞(8a)的上部具有上大下小的第一锥形部(8a1),第一堵塞(8a)的下部周侧具有第一环形挡肩部(8a2),所述第一锥形部(8a1)与所述第一穿孔(7a)的锥形孔壁形成密封配合并对第一堵塞(8a)形成下限位,所述第一环形挡肩部(8a2)与筒身(1)的底面的外表面接触形成对第一堵塞(8a)的上限位;第二堵塞(8b)的上部具有上大下小的第二锥形部(8b1),第二堵塞(8b)的下部周侧具有第二环形挡肩部(8b2),所述第二锥形部(8b1)与所述第二穿孔(7b)的锥形孔壁形成密封配合并对第二堵塞(8b)形成下限位,所述第二环形挡肩部(8b2)与筒身(1)的底面的外表面接触形成对第二堵塞(8b)的上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1)上部具有侧凸的外壳部(13),所述排气空间(5c)位于外壳部(13)内,外壳部(13)的外底面与底座(11)的底面之间具有间距(D)。
CN201820672112.5U 2018-05-07 2018-05-07 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36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72112.5U CN208236612U (zh) 2018-05-07 2018-05-07 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72112.5U CN208236612U (zh) 2018-05-07 2018-05-07 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36612U true CN208236612U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82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7211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36612U (zh) 2018-05-07 2018-05-07 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366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7398A (zh) * 2018-05-07 2018-11-06 格力休闲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7398A (zh) * 2018-05-07 2018-11-06 格力休闲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86611U (zh) 抽加液机的储液桶上盖组件以及抽加液机
CN208236612U (zh) 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
CN106428966A (zh) 一种容积式乳液泵
KR200481587Y1 (ko) 양변기용 압축기
CN108757398A (zh) 改进的双筒手拉气筒外壳
CN106904364B (zh) 按压泵
CN212501863U (zh) 一种全塑料液体分配器
EP3919181B1 (en) All-plastic liquid dispenser
CN204896183U (zh) 一种乳液泵
CN2820751Y (zh) 真空保鲜盒
CN209875984U (zh) 密封联合装置
KR200412892Y1 (ko) 진공보관 케이스용 밸브
CN220885480U (zh) 真空保鲜盒
CN220354569U (zh) 一种开关阀、充气/液坐垫及充气/液接头
CN209789488U (zh) 烹饪器具
CN203585482U (zh) 按压式气嘴以及包括该按压式气嘴的充气产品
CN219579533U (zh) 一种具有新型气缸结构的吸奶器组件
CN213567485U (zh) 一种多形状的弹性体泵芯及其密封塞的液体分配器
KR200339546Y1 (ko) 진공 보관백의 공기배출구
CN216200855U (zh) 一种单向阀
CN209146706U (zh) 一种注油器短气门的密封防脱结构
CN208236616U (zh) 微型气泵
CN213567484U (zh) 一种防止液体从补气通道流出的液体分配器
CN210913597U (zh) 一种花瓣状泡沫泵
CN216951244U (zh) 一种真空吸盘的底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4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