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70002U - 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70002U
CN211270002U CN201921405728.7U CN201921405728U CN211270002U CN 211270002 U CN211270002 U CN 211270002U CN 201921405728 U CN201921405728 U CN 201921405728U CN 211270002 U CN211270002 U CN 211270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ntainer
lip edge
edge
sealing ring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057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田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0572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70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70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70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内设有内胆;锅盖,锅盖上设有可拆内盖,可拆内盖上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下唇边和上唇边,下唇边的一端与密封圈本体固连,另一端向下延伸,且至少部分下唇边能够与内胆的内壁面密封配合,上唇边的一端与密封圈本体和/或下唇边固连,另一端为自由端;锅盖在扣合锅体的状态下,上唇边具有与内胆抵接以密封内胆的第一位置,以及朝向下唇边运动以与内胆脱离,以使上唇边与内胆之间形成进气间隙的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的结构设计使得开盖时,外部空气能够迅速通过密封圈和内胆之间的缝隙进入内胆,以消除负压,避免了吸胆,方便了用户开盖。

Description

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力烹饪器具,一般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锅盖与内胆之间设有密封圈,以使所述锅盖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密闭的烹饪腔体。完成烹饪后锅内的压力通过泄压阀得到释放,同时锅盖上的浮子落下,锅体内外压力相接近,此时按下开盖按钮,会出现锅盖延迟打开,发生吸胆现象,即锅盖与内胆吸附在一起,导致无法顺利开盖的现象。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开盖瞬间,胆内空气体积顺势膨胀,形成胆内负压,从烹饪器具外部进入的空气不足以抵消解除胆内负压,从而使锅胆吸附在密封圈上,同时,从外部进入的冷空气混合胆内热蒸汽后,使胆内气体温度降低,气体分子之间的体积收缩,加剧了负压的形成。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密封圈由上唇边和下唇边组成,所述上唇边用于在压力烹饪器具的上盖与内胆盖合时,紧贴在内胆的边缘平面上,起密封作用,以阻挡胆内蒸汽逃逸,利于锅内上压。上述压力烹饪器具存在下述缺陷:
所述上唇边与所述内胆边缘的接触面积大,从而增大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吸附力,开盖过程中,所述上唇边与内胆边缘的配合处阻挡了外部空气的进入,胆内空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胆内负压得不到消除,加重了吸胆问题,用户很难在短时间内打开上盖,降低了用户体验;有些吸胆严重的,用户用力推起上盖时,会将内胆在吸附力的作用下提起来,再落下,锅内高温汤汁飞溅烫伤用户,造成安全事故;
对密封圈尺寸精度要求高,若因制造误差导致密封圈的尺寸偏大,当锅盖扣合在锅体上时,密封圈和内胆之间的间隙会变的非常小甚至为零,从而为吸胆现象制造了便利条件,会引起严重的吸胆现象。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锅盖,所述锅盖上设有可拆内盖,所述可拆内盖上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下唇边和上唇边,所述下唇边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固连,另一端向下延伸,且至少部分所述下唇边能够与所述内胆的内壁面密封配合,所述上唇边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和/或所述下唇边固连,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锅盖在扣合所述锅体的状态下,所述上唇边具有与所述内胆抵接以密封所述内胆的第一位置,以及朝向所述下唇边运动以与所述内胆脱离,以使所述上唇边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进气间隙的第二位置。
所述锅盖在扣合所述锅体的状态下,所述上唇边还具有朝向所述锅盖的浮动方向运动以与所述内胆脱离的第三位置。
所述下唇边具有上密封部和下密封部,所述上密封部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和/或所述上唇边固连,另一端与所述下密封部固连,所述下密封部的至少部分区域朝向所述密封圈的中心方向倾斜。
所述上密封部面向所述内胆的一侧具有凹槽。
所述凹槽沿所述上密封部的周向连续延伸,或者所述凹槽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上密封部的周向间隔布置。
所述凹槽有多个,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上密封部的轴向间隔布置。
所述上密封部面向所述内胆的一侧为粗糙面,所述粗糙面为设有凹凸纹路的表面和/或磨砂面。
所述上唇边的自由端具有膨大部。
所述上唇边包括相连的定位部和裙边部,所述定位部用于连接所述密封圈本体和/或所述下唇边,所述自由端设置于所述裙边部,所述裙边部与所述下唇边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胆口部设有外翻的胆沿,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裙边部与所述内胆的所述胆沿抵接,或者所述裙边部与用于连接所述胆沿与所述内胆内壁的连接部抵接。
所述定位部的刚度大于所述裙边部的刚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圈结构使得所述烹饪器具具有在内胆加热过程中不漏气,在排气后的热态下允许进气、可顺利开盖的功能。具体地来说:在上压过程中,在胆内蒸汽压力作用下,密封圈的上唇边与内胆抵接密封,阻挡蒸汽从内胆与上、下唇边的接触缝隙处逃逸;在泄压后,打开锅盖的瞬间,外部气压大于内胆内部气压,外部气体驱使上唇边朝向下唇边的方向运动,以在上唇边与内胆之间开启进气间隙,外部气流通过该进气间隙源源不断地流入内胆内部,消除了胆内负压,避免了吸胆现象的发生,可实现快速开盖,提升用户体验。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唇边与所述下唇边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在上压过程中,该间隙的存在有利于加大胆内蒸汽与上唇边的接触面积,以使上唇边在胆内蒸汽的作用下向远离下唇边的方向运动并与内胆抵接密封,在泄压后,该间隙的存在有利于上唇边在外部气压作用下朝向下唇边的方向运动并与内胆脱离形成进气间隙。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上压后,所述上唇边的自由端与用于连接所述胆沿与所述内胆内壁的连接部抵接,一方面,所述内胆内壁可以对所述自由端形成限位,有助于自由端与内胆内壁的抵接密封,另一方面,因自由端与内胆的抵接位置处位于所述连接部,相较于胆沿的位置,泄压后,在外部气体的作用下所述上唇边朝向下唇边运动,本实施方式下的所述自由端更容易与内胆脱离,以实现快速进气。
4.作为本实用新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唇边的自由端具有膨大部,以使所述上唇边自由端端部的局部尺寸增大,有利于提升自由端的抗变形能力,上压过程中,所述膨大部能够保持在与内胆密封抵接的位置,避免了漏气,增加了密封性。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唇边的上密封部面向所述内胆的一侧具有凹槽,上压后,在内胆内的蒸汽气压作用下,凹槽处膨胀并贴近内胆内壁,实现密封效果,泄压后,凹槽处恢复形状,与内胆内壁之间形成通气槽,该通气槽的存在可以减小密封圈与内胆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吸附力,且有助于外部空气快速进入内胆内部,消除胆内负压,避免吸胆。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自然状态下,所述下唇边的下密封部的至少部分区域朝向所述密封圈的中心方向倾斜,该倾斜的下密封部一方面可以在扣合锅盖的过程中形成导向,另一方面可以在开盖过程中,在外部气体的作用力以及自身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快速形成进气间隙,方便进气。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密封圈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密封圈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在内胆内部上压前局部结构的状态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示出了蒸汽的流向。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在打开所述锅盖时局部结构的状态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示出了外部气体的流向。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将所述密封圈应用于电压力锅时,电压力锅上压后期局部结构的状态示意图。
其中:
1密封圈、11密封圈本体、12上唇边、121定位部、122裙边部、13下唇边、131上密封部、1311凹槽、132下密封部;2锅盖;3内胆、31胆沿、32连接部;4预设间隙;5进气间隙;6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4至图6所示,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3;锅盖2,所述锅盖2用于打开或扣合所述锅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锅盖2通过枢轴与所述锅体铰接,以构成一种连体式烹饪装置,所述锅盖旋转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锅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锅盖2与所述锅体采用分体式结构,当需要扣合所述锅体时,将所述锅盖2盖至所述锅体并实现两者的锁紧,能够用于实现所述锅盖2与所述锅体扣合并锁紧的方式有许多,例如采用盖牙和锅牙的配合方式,又如采用卡钳和卡槽的配合方式等。在此,不对所述锅盖2与所述锅体的锁紧方式做具体限定。当需要打开所述锅体时,将所述锅盖2从锅体处取下即可。
所述锅盖2安装有密封圈1,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1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锅盖2,以方便所述密封圈1的清洗和更换。此时,可拆卸的形式可以为阿安装在锅盖上的可拆内盖,密封圈安装在可拆内盖上,一种实施中,可拆内盖上设有密封圈固定架,密封通过该密封圈固定架安装在可拆内盖上,可拆内盖可通过卡扣结构实现与锅盖的固定。
所述密封圈1包括密封圈本体11和下唇边13,所述密封圈本体11用于实现与所述锅盖2的装配。所述下唇边13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11固连,另一端向下延伸,且至少部分所述下唇边13能够与所述内胆3的内壁面密封配合。所述密封圈1还包括上唇边12,所述上唇边12的一端为自由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上唇边12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11固连。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上唇边12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唇边13固连。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上唇边12的另一端既与所述密封圈本体11固连,又与所述下唇边13固连。所述锅盖2在扣合所述锅体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所述上唇边12具有与所述内胆3抵接以密封所述内胆3的第一位置,以及如图5所示,朝向所述下唇边13运动以与所述内胆3脱离,以使所述上唇边12与所述内胆3之间形成进气间隙5的第二位置。
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下唇边13与所述密封圈本体11固连并向下延伸,所述上唇边12位于所述下唇边13的外侧并向下延伸以便于与所述内胆3接触,下唇边13的至少部分区域能够伸入到所述内胆3内,当所述下唇边13处于自由状态(即非受力状态)时,所述下唇边13与内胆3内壁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隙4,当加热所述内胆3,内胆3内的气压上升时,在内胆3内部气体压力作用下,所述下唇边13向所述内胆3侧壁一侧移动并消除所述预设间隙4,实现密封作用。与此同时,所述下唇边13的外扩会带动所述上唇边12向内胆3的移动,而且加热所述内胆3产生的蒸汽会透过所述下唇边13与所述内胆3内壁面之间的间隙作用于所述上唇边12,从而使上唇边12能够与所述内胆3抵接以形成密封。当停止加热或泄压后,所述内胆3内部的压力下降,所述下唇边13在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向内收缩,并逐步恢复所述预设间隙4,开盖的同时,外部的气体作用于所述上唇边12,推动所述上唇边12朝向所述下唇边13运动,以实现上唇边12与内胆3的分离,并形成所述进气间隙5,外部的气体通过所述进气间隙5不断地涌入所述内胆3,消除了胆内负压,方便了用户开盖。
下唇边延伸进入内胆的长度大于上唇边,目的在于提高下唇边的密封性,同时保证上唇边的形变灵活性,上唇边设置在胆口附近,上唇边厚度小于下唇边,以便于其变形,产生进气间隙。上唇边可以为整圈,也可以是多个。
更为具体地来说,如图1所示,所述上唇边12包括相连的定位部121和裙边部122,所述定位部121用于连接所述密封圈本体11和/或所述下唇边13,所述自由端设置于所述裙边部122。作为优选,所述定位部121的刚度大于所述裙边部122的刚度,以使所述定位部121相对于所述裙边部122不易变形,方便了裙边部122的移动。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定位部121的厚度明显大于所述裙边部122的厚度,以实现两者刚度的差异,该实施例中的密封圈1容易制造,且制造成本较低。在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密封圈1采用双色注塑成型,即用于成型所述定位部121的材料的刚度大于用于成型所述裙边部122的材料的刚度,以实现两者刚度的差异。
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内胆3口部设有外翻的胆沿31,胆沿3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户取放所述内胆3,另一方面其可以在锅盖2开启时,对外部气体的流入进行引流,方便所述裙边部122的运动。所述裙边部122与所述内胆3之间的配合,可以采用下述两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
实施方式一,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裙边部122与所述内胆3的所述胆沿31抵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锅盖盖合内胆时,上唇边“平铺”在内胆胆沿上,通过增大接触面积以实现密封的技术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裙边部122的端部与所述胆沿31抵接密封,其既能够在上压时实现密封,又能在泄压时,因接触面积较小,而减少其与胆沿31的吸附力,方便外部气体的引入,以在裙边部122与胆沿31之间快速形成所述进气间隙5。
实施方式二,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裙边部122与用于连接所述胆沿31与所述内胆3内壁的连接部32抵接,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32的截面呈圆弧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裙边部12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2抵接,圆弧状的连接部32可以对所述裙边部122形成限位,有助于自由端与内胆3内壁的抵接密封,相较于与胆沿31抵接的实施方式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下,泄压后,如图5所示,在外部气体的作用下所述裙边部122能够更加快速的脱离与内胆3的接触,并形成所述进气间隙5,方便外部气体的快速涌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裙边部122与所述下唇边13之间具有间隙6,如图4所示,在加热或上压过程中,该间隙6的存在有利于加大胆内蒸汽与上唇边12的接触面积,以使上唇边12在胆内蒸汽的作用下向远离下唇边13的方向运动并与内胆3抵接密封,在泄压后,相较于所述裙边部122与所述下唇边13之间无间隙,在开盖时外部气体的作用力下,所述裙边部122挤压弹性的下唇边13以在所述裙边部122与所述内胆3之间形成进气间隙5的技术方案而言,所述间隙6的存在使所述裙边部122在外部气压作用下能够更容易地朝向下唇边13的方向运动并与内胆3脱离形成进气间隙5,从而实现了快速进气,以及快速消除胆内负压,大大缩短了用户开盖的等待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
如图1所示,其给出了所述裙边部122的厚度自上而下完全一致的示例。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上唇边12的自由端具有膨大部123,即所述自由端的末端尺寸增大,从而提升了所述裙边部122的抗变形能力,在加热和上压过程中,所述膨大部123能够保持在与内胆3密封抵接的位置,避免了漏气,增加了密封性。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裙边部122的形状和自上而下的尺寸也并不局限于如图1所示和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形状和尺寸,例如,所述裙边部122的厚度自上而下依次增大,既方便密封,又方便在外部气压作用下向下唇边13运动。
若将所述密封圈1应用于压力锅,则如图6所示,在所述锅盖2在扣合所述锅体的状态下,所述上唇边12还具有朝向所述锅盖2的浮动方向运动以与所述内胆3脱离的第三位置,即上压后,所述锅盖2连同所述密封圈1在所述内胆3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向上浮动,所述上唇边12上浮至与所述内胆3脱离。
但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密封圈1并不局限于应用在压力锅,其还可以用于电饭煲,以实现加热时的密封,以及开盖时的快速进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唇边13具有上密封部131和下密封部132,所述上密封部131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11和/或所述上唇边12固连,另一端与所述下密封部132固连。所述上密封部131和所述下密封部132均用于与所述内胆3的内壁面进行接触密封。当加热所述内胆3至内胆3内上压时,所述上、下密封部132在内胆3内部气压的作用力下向内胆3内壁面靠近并消除所述预设间隙4,最终贴紧所述内胆3的内壁面,实现密封。当泄压完成后或者停止加热一段时间至内胆3内部气压与外部气压基本相等或者小于外部气压时,所述上、下密封部不再受所述内胆3内气压的作用力,所述上、下密封部在回弹力的作用下逐步与内胆3内壁面脱离,与此同时,外部气体作用于所述上唇边12,并打开所述进气间隙5,外部气体的进入加速了所述上、下密封部与所述内胆3内壁面的脱离速度,所述预设间隙4被重新打开,外部气体通过所述进气间隙5和所述预设间隙4进入所述内胆3内部,快速消除胆内负压,避免了吸胆现象的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密封部132的至少部分区域朝向所述密封圈1的中心方向倾斜,倾斜设置的所述下密封部132至少具有下述作用:方便密封圈1注塑后的脱模;在扣合所述锅盖2的过程中,倾斜设置的所述下密封部132方便插入所述内胆3,以对所述锅盖2的盖合过程形成导向,提升用户体验;当泄压完成后或者停止加热一段时间至内胆3内部气压与外部气压基本相等或者小于外部气压时,所述内胆3内部对所述下密封部132的作用力消除,所述下密封部132在自身回弹力作用下会向其未受力之前的初始状态恢复,其在自然状态下朝向密封圈1的中心方向倾斜,因此方便了所述下密封部132与所述内胆3的脱离,同时在外部气体进入的情况下加速了两者的脱离速度,方便进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密封部131面向所述内胆3的一侧具有凹槽1311。所述凹槽1311至少具有下述作用:当加热所述内胆3,内胆3内开始上压时,产生的蒸汽容易通过所述下密封部132与内胆3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凹槽1311涌入所述上唇边12与所述下唇边13之间的间隙6,以作用在所述上唇边12处,使所述上唇边12与所述内胆3抵接,残余在所述凹槽1311和所述上、下唇边之间的蒸汽与所述内胆3之间形成液封,提升了密封性能;当泄压完成后或者停止加热一段时间至内胆3内部气压与外部气压基本相等或者小于外部气压时,所述凹槽1311的存在使得外部气体通过所述上唇边12与所述内胆3之间的进气间隙5后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到所述凹槽1311与所述内胆3的内壁面之间,以减小所述上密封部131与所述内胆3的贴合力,使所述上密封部131能够更加容易地与所述内胆3的内壁面脱离,方便了外部气体的进入,避免了吸锅。
所述凹槽1311的结构形式及其排布可采用下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311沿所述上密封部131的周向连续延伸,即所述凹槽1311呈环状。
实施例2:所述凹槽1311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凹槽1311沿所述上密封部131的周向间隔布置,即所述上密封部131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凹槽1311。作为优选,所述凹槽1311沿所述上密封部131的周向均匀布置,一方面方便注塑成型,另一方面可使所述上密封部131周向各处受力均匀,提升密封性能。
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311沿所述上密封部131的周向连续延伸,且所述凹槽1311可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凹槽1311沿所述上密封部131的轴向间隔布置。
实施例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密封部131具有多个沿所述上密封部131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凹槽1311,且具有多个沿所述上密封部131的轴向间隔布置的凹槽1311,即所述上密封部131既具有在其周向方向布置的凹槽1311,也具有在其轴向方向布置的凹槽1311。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槽1311的结构形式及其排布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举例,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形式和排布形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密封部131面向所述内胆3的一侧为粗糙面,所述粗糙面的作用与上述凹槽1311的作用相似,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粗糙面为设有凹凸纹路的表面和/或磨砂面。所述凹凸纹路可通过洗削、蚀刻或激光刻印等方式在所述上密封部131面向所述内胆3的一侧面上加工成型,当然也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其它方式在所述上密封部131加工出所述凹凸纹路。对于所述密封圈1采用注塑成型的结构而言,所述磨砂面可采用下述方式成型:在用于成型所述上密封部131的模具处设计与所述上密封部131的粗糙面位置相对应的磨砂面结构,以通过注塑直接成型出所述磨砂面,制造方式简单、快捷,降低了加工成本。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密封部131的粗糙面并不局限于所述凹凸纹路和所述磨砂面,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
锅盖,所述锅盖上设有可拆内盖,所述可拆内盖上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下唇边和上唇边,所述下唇边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固连,另一端向下延伸,且至少部分所述下唇边能够与所述内胆的内壁面密封配合,所述上唇边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和/或所述下唇边固连,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锅盖在扣合所述锅体的状态下,所述上唇边具有与所述内胆抵接以密封所述内胆的第一位置,以及朝向所述下唇边运动以与所述内胆脱离,以使所述上唇边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进气间隙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在扣合所述锅体的状态下,所述上唇边还具有朝向所述锅盖的浮动方向运动以与所述内胆脱离的第三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唇边具有上密封部和下密封部,所述上密封部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本体和/或所述上唇边固连,另一端与所述下密封部固连,所述下密封部的至少部分区域朝向所述密封圈的中心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密封部面向所述内胆的一侧具有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沿所述上密封部的周向连续延伸,或者所述凹槽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上密封部的周向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有多个,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上密封部的轴向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密封部面向所述内胆的一侧为粗糙面,所述粗糙面为设有凹凸纹路的表面和/或磨砂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唇边的自由端具有膨大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唇边包括相连的定位部和裙边部,所述定位部用于连接所述密封圈本体和/或所述下唇边,所述自由端设置于所述裙边部,所述裙边部与所述下唇边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内胆口部设有外翻的胆沿,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裙边部与所述内胆的所述胆沿抵接,或者所述裙边部与用于连接所述胆沿与所述内胆的内壁上的连接部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的刚度大于所述裙边部的刚度。
CN201921405728.7U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 Active CN211270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5728.7U CN211270002U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5728.7U CN211270002U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70002U true CN211270002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09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05728.7U Active CN211270002U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70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76914B2 (ja) 逆止弁構造
CN211270002U (zh) 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
CN112438582B (zh) 一种防吸胆烹饪器具
CN211242828U (zh) 一种防吸胆型烹饪器具
CN106150668A (zh) 控制散热器压力的安全盖装置以及使用其控制压力的方法
CN112438583B (zh) 一种具有防吸胆功能的烹饪器具
CN113662423A (zh) 一种具负压真空状态的压力锅
CN210077281U (zh) 杯盖及杯具
CN110811343A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0446743U (zh) 烹饪器具的锅盖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842655U (zh)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618534Y (zh) 咖啡壶用保温杯
CN110507167B (zh) 浮子阀组件、烹饪器具的盖体总成和烹饪器具
CN210446651U (zh) 烹饪器具的锅盖总成和烹饪器具
CN206239175U (zh) 用于烹饪设备的密封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21233590U (zh) 密封结构、升降杯托及车辆
CN209996050U (zh) 一种饭煲的密封件
CN212196649U (zh) 容器盖及容器
CN219125952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1533893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密封圈组件、锅盖和烹饪器具
CN210871124U (zh) 排气阀组件、锅盖和烹饪器具
CN219374422U (zh) 烹饪器具
CN210842656U (zh) 密封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4231073U (zh) 一种搅拌杯体及自带泄压的搅拌杯
CN219866236U (zh) 一种密封圈、锅盖以及真空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