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8542B - 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8542B
CN112438542B CN202011359689.9A CN202011359689A CN112438542B CN 112438542 B CN112438542 B CN 112438542B CN 202011359689 A CN202011359689 A CN 202011359689A CN 112438542 B CN112438542 B CN 1124385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nge pillow
manufacturing process
sponge
driving device
stock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596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8542A (zh
Inventor
吴石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antec Zhangzhou Light Industry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antec Zhangzhou Light Industr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ntec Zhangzhou Light Industry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antec Zhangzhou Light Industr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596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8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8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8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8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8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10Pillows
    • A47G9/1036Pillows with cooling or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10Pillows
    • A47G9/1027Details of inflatable pillow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加工出海绵枕头;(2)在海绵枕头的上表面加工出多个散热孔;(3)加工出散热底板;(4)加工出多个第一散热管;(5)将多个第一散热管装配于散热底板的顶端;(6)加工出多个第二散热管;(7)将多个第二散热管和对应的第一散热管装配在一起,第二散热管和第一散热管活动连接,形成散热部;(8)将海绵枕头叠放于散热底板上,各散热孔对应容置各散热部。本发明通过第二散热管向上拱起,形成供人们脑袋放置的平面,保证人体和海绵枕头之间具有空气流通的空间,降低燥热感,保持海绵枕头的整洁度;不需要使用时第二散热管向下运动,即可恢复正常状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Description

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枕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四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睡觉时须采用枕头。
其中海绵枕头的弹性好,不易变形、支撑力强,但是海绵枕头的透气性不佳,当人们运动完想躺着休息会时,直接躺在海绵枕头上会导致更佳闷热,使人感到烦躁,而且汗水及头部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水蒸气会粘附在海绵枕头上,不利于海绵枕头的整洁。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当人们运动完想躺着休息会时,直接躺在海绵枕头上会导致更佳闷热,使人感到烦躁,而且汗水及头部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水蒸气会粘附在海绵枕头上,不利于海绵枕头的整洁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加工出海绵枕头;
(2)在海绵枕头的上表面加工出多个散热孔;
(3)加工出散热底板;
(4)加工出多个第一散热管;
(5)将多个第一散热管装配于散热底板的顶端;
(6)加工出多个第二散热管;
(7)将多个第二散热管和对应的第一散热管装配在一起,第二散热管和第一散热管活动连接,形成散热部;
(8)将海绵枕头叠放于散热底板上,各散热孔对应容置各散热部;
在步骤(7)之后在步骤(8)之前,先将海绵枕头放置于支撑部上;
在步骤(8)中,将支撑部和支撑部上的海绵枕头叠放于散热底板上。
进一步,所述支撑部包括承载海绵枕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形成多个与海绵枕头各行散热孔一一对应并供散热部穿过的连接孔。
进一步,通过第一装配机构将海绵枕头和支撑板穿过散热部叠放在散热底板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装配机构包括承载支撑板的支撑台,将海绵枕头逐渐输送到支撑板上的输送装置,以及将支撑板和海绵枕头夹取放置于散热底板上的夹取装置。
进一步,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形成多个与各连接孔一一对应的支撑凸起,所述支撑板的多个连接孔对应装配于各支撑凸起上。
进一步,所述支撑凸起的高度尺寸和连接孔的深度尺寸相等。
进一步,所述支撑台的一端形成有对海绵枕头进行定位的定位凸起。
进一步,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对海绵枕头进行输送的输送带,和驱动输送带转动的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输送带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输送带的上表面和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平齐设置。
进一步,所述夹取装置包括对支撑板进行夹持的夹持机构。
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对支撑板的上部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装置,和对支撑板的下部进行夹持的第二夹持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对支撑板上部的一侧进行夹持的第一上夹持手,和对支撑板上部的另一侧进行夹持的第二上夹持手;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对支撑板下部的一侧进行夹持的第一下夹持手,和对支撑板下部的另一侧进行夹持的第二下夹持手。
进一步,所述第一上夹持手包括贴合支撑板侧壁的第一上贴合板,和承载支撑板的第一上承载板;所述第一上贴合板和第一上承载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上夹持手包括贴合支撑板侧壁的第二上贴合板,和承载支撑板的第二上承载板;所述第二上贴合板和第二上承载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下夹持手包括贴合支撑板侧壁的第一下贴合板,和承载支撑板的第一下承载板;所述第一下贴合板和第一下承载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下夹持手包括贴合支撑板侧壁的第二下贴合板,和承载支撑板的第二下承载板;所述第二下贴合板和第二下承载板垂直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持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一上夹持手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二上夹持手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上夹持手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上夹持手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驱动第一下夹持手升降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二下夹持手升降的第四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三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下夹持手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下夹持手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驱动第一夹持装置开合的第一开合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二夹持装置开合的第二开合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开合驱动装置包括供第一上夹持手和第二上夹持手滑动的第一上夹持滑轨,与第一上夹持手连接的第一上滑块,与第二上夹持手连接的第二上滑块,驱动第一上滑块在第一上夹持滑轨上滑动的第一滑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上滑块在第一上夹持滑轨上滑动的第二滑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上滑块的一端和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相连接,第一上滑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上夹持滑轨,所述第二上滑块的一端和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相连接,第二上滑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上夹持滑轨,所述第一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上滑块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上滑块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二开合驱动装置包括供第一下夹持手和第二下夹持手滑动的第一下夹持滑轨,与第一下夹持手连接的第一下滑块,与第二下夹持手连接的第二下滑块,驱动第一下滑块在第一下夹持滑轨上滑动的第三滑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下滑块在第一下夹持滑轨上滑动的第四滑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下滑块的一端和第三升降驱动装置相连接,第一下滑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下夹持滑轨,所述第二下滑块的一端和第四升降驱动装置相连接,第二下滑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下夹持滑轨;所述第三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下滑块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下滑块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夹取装置还包括驱动夹持机构在散热底板和支撑台之间来回移动的第一移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包括供第一上夹持滑轨和第一下夹持滑轨滑动的滑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道、第二滑道,驱动第一上夹持滑轨在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上滑动的第一移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一下夹持滑轨在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上滑动的第二移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分处散热底板和支撑台的两侧,所述第一上夹持滑轨的一端和第一滑道滑动连接,第一上夹持滑轨的另一端和第二滑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下夹持滑轨的一端和第一滑道滑动连接,第一下夹持滑轨的另一端和第二滑道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移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上夹持滑轨在第一滑道上滑动的第一动力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一上夹持滑轨在第二滑道上滑动的第二动力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移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下夹持滑轨在第一滑道上滑动的第三动力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一下夹持滑轨在第二滑道上滑动的第四动力驱动装置。
进一步,在步骤(3)-步骤(5)中,所述第一散热管的下端形成第一进气口,第一散热管的上端形成第一出气孔,所述散热底板为内部中空结构,散热底板的顶端设有多个与各第一散热管一一对应的装配孔,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管分别装配于对应的装配孔上,所述散热底板的内部设有多条第一进气管,多条进气管沿散热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排列,每条进气管的管壁上形成与对应列的第一散热管相连通的多个第一出气口,所述散热底板的内部还设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与第一进气管垂直设置且第二进气管与多条第一进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具有第二进气口,所述散热底板的侧壁上形成与第二进气管的第二进气口相对应的进气孔。
进一步,还包括向进气孔持续输入气体的进气装置。
进一步,在步骤(1)中,将海绵原液发泡成型,形成预定形状的海绵枕头。
进一步,在步骤(1)和步骤(2)中,通过发泡模具将海绵原液发泡成型,形成预定形状的海绵枕头。
进一步,所述发泡模具包括海绵枕头成型的上模座和下模座。
进一步,所述上模座包括海绵枕头成型的上成型板。
进一步,所述上成型板包括形成海绵枕头上表面成型形状的弧形面。
进一步,所述下模座具有容置海绵原液的型腔。
进一步,所述型腔内具有形成所述散热孔的成型柱。
进一步,所述成型柱在所述型腔内呈矩阵排列设置。
进一步,所述上成型板的弧形面上形成有与成型柱一一对应的成型孔。
进一步,所述发泡模具还包括驱动上模座升降的第五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五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上模座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还包括向下模座的型腔内输入海绵原液的原液输出装置。
进一步,所述原液输出装置包括输出海绵原液的原液输出部。
进一步,所述原液输出部包括输出海绵原液的第一原液输出管。
进一步,所述第一原液输出管的外壁上形成海绵原液输出的原液输出头。
进一步,所述原液输出头包括多个沿第一原液输出管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原液输出嘴。
进一步,多个所述原液输出嘴的输出端朝向型腔设置。
进一步,所述原液输出装置还包括储存海绵原液的原液储存部;所述原液输出部包括第二原液输出管;所述原液储存部内形成容置海绵原液的容置腔,原液储存部上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形成原液输出的第一原液输出口,所述第一原液输出口和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原液输出管的一端装配于第一原液输出口内并与第一延伸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原液输出管和第一原液输出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原液输出管和第一原液输出管垂直设置。
进一步,所述海绵原液由聚酯、纤维、粘接剂和发泡助剂按照预定重量百分比混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聚酯、纤维、粘接剂和发泡助剂按重量百分比80%、10%、5%和5%进行混合。
进一步,在步骤(6)中,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下端形成穿过第一散热管的开口,第二散热管装配于散热孔内并与第一散热管滑动连接。
进一步,将加工好的第二散热管整齐排列在辅工作台上。
进一步,第二散热管的排列方式和散热孔的排列方式相同.
进一步,在步骤(7)中,先将装配好的散热底板和第一散热管放置主工作台上,再通过第二装配机构将第二散热管装配于第一散热管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装配机构包括逐一对每列的第二散热管进行抓取的抓取装置。
进一步,所述抓取装置包括对一列的第二散热管进行抓取的抓取部。
进一步,所述抓取部包括与第二散热管的外侧壁贴合的第一抓取板和第二抓取板;所述第一抓取板和第二抓取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抓取部还包括驱动第一抓取板和第二抓取板开合的第三开合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三开合驱动装置包括多个沿第一抓取板和第二抓取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双向开合气缸;所述双向开合气缸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双向开合气缸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抓取板连接在一起,双向开合气缸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抓取板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抓取装置还包括驱动抓取部升降的第六升降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六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多个沿第一抓取板和第二抓取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抓取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抓取机构还包括驱动抓取装置沿海绵枕头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包括驱动抓取装置沿海绵枕头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三移动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三移动驱动装置包括抓取滑轨,在抓取滑轨上滑动的第三滑块,和驱动第三滑块在抓取滑轨上滑动的第五滑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三滑块的一端和抓取装置相连接,第三滑块的另一端和抓取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五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三滑块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二移动装置还包括驱动抓取装置沿海绵枕头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第四移动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四移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三滑道,滑动杆,以及驱动滑动杆在第三滑道内滑动的第六滑动驱动装置;所述滑动杆的一端和抓取滑轨相连接,滑动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三滑道内,所述第六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滑动杆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各散热部的高度尺寸均小于散热孔的深度尺寸。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至少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海绵枕头加工成型后,将海绵枕头放在支撑部上后,再将支撑部连同支撑部的海绵枕头叠放在散热底板上,通过支撑部使海绵枕头在叠放过程中不会产生变形,更容易将散热孔和散热部一一对应,将海绵枕头的散热孔分别对应装配散热部;当人们流汗又因为太累想躺在枕头上时,进气装置向散热底板内的第二进气管输入气体,第二进气管分别向多条第一进气管输入气体,第一进气管分别向第一散热管输入气体,使气体通过第一出气孔顶起第二散热管,使第二散热管伸出枕头的上表面,第二散热管呈矩阵排列设置,形成供人们脑袋放置的平面,同时第二散热管和海绵枕头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风道,使空气在脑袋和海绵枕头之间的风道流通,在休息的同时使身上的汗更容易干,保持海绵枕头的整洁;在不需要使用使,排出散热底板内的空气,使第二散热管向下滑动与第一散热管贴合,恢复海绵枕头的正常状态;本发明通过第二散热管向上拱起,形成供人们脑袋放置的平面,同时保证人体和海绵枕头之间具有空气流通的空间,降低燥热感,保持海绵枕头的整洁度;在不需要使用时第二散热管向下运动到枕头的平面下,即可恢复正常状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的加工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发泡模具和原液输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涉及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的海绵枕头、支撑板、散热底板和散热部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海绵枕头,11-散热孔,2-散热底板,21-第一散热管,22-第二散热管,3-支撑板,4-第一装配机构,41-支撑台,42-输送装置,411-支撑凸起,412-定位凸起,421-输送带,43-夹取装置,44-夹持机构,45-第一夹持装置,46-第二夹持装置,451-第一上夹持手,452-第二上夹持手,461-第一下夹持手,462-第二下夹持手,4511-第一上贴合板,4512-第一上承载板,4521-第二上贴合板,4611-第一下贴合板,4612-第一下承载板,4621-第二下贴合板,453-第一升降驱动装置,454-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63-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64-第四升降驱动装置,47-第一开合驱动装置,48-第二开合驱动装置,471-第一上夹持滑轨,472-第一上滑块,473-第二上滑块,431-第一移动装置,432-滑动装置,4321-第一滑道,4322-第二滑道,6-发泡模具,61-上模座,62-下模座,611-上成型板,6111-弧形面,621-型腔,622-成型柱,6112-成型孔,63-第五升降驱动装置,7-原液输出装置,71-原液输出部,711-第一原液输出管,7111-原液输出头,7112-原液输出嘴,72-原液储存部,712-第二原液输出管,721-第一延伸部,81-辅工作台,82-主工作台,9-第二装配机构,91-抓取装置,911-抓取部,9111-第一抓取板,9112-第二抓取板,9113-第三开合驱动装置,912-第六升降驱动装置,9121-升降气缸,92-第二移动装置,921-第三移动驱动装置,9211-抓取滑轨,9212-第三滑块,922-第四移动驱动装置,9221-第三滑道,9222-滑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海绵枕头1绿色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加工出海绵枕头1;
(2)在海绵枕头1的上表面加工出多个散热孔11;
(3)加工出散热底板2;
(4)加工出多个第一散热管21;
(5)将多个第一散热管21装配于散热底板2的顶端;
(6)加工出多个第二散热管22;
(7)将多个第二散热管22和对应的第一散热管21装配在一起,第二散热管22和第一散热管21活动连接,形成散热部;
(8)将海绵枕头1叠放于散热底板2上,各散热孔11对应容置各散热部;
在步骤(7)之后在步骤(8)之前,先将海绵枕头1放置于支撑部上;
在步骤(8)中,将支撑部和支撑部上的海绵枕头1叠放于散热底板2上。
这样,在海绵枕头1加工成型后,将海绵枕头1放在支撑部上后,再将支撑部连同支撑部的海绵枕头1叠放在散热底板2上,通过支撑部使海绵枕头1在叠放过程中不会产生变形,更容易将散热孔11和散热部一一对应,将海绵枕头1的散热孔11分别对应装配散热部;当人们流汗又因为太累想躺在枕头上时,进气装置向散热底板2内的第二进气管输入气体,第二进气管分别向多条第一进气管输入气体,第一进气管分别向第一散热管21输入气体,使气体通过第一出气孔顶起第二散热管22,使第二散热管22伸出枕头的上表面,第二散热管22呈矩阵排列设置,形成供人们脑袋放置的平面,同时第二散热管22和海绵枕头1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风道,使空气在脑袋和海绵枕头1之间的风道流通,在休息的同时使身上的汗更容易干,保持海绵枕头1的整洁;在不需要使用使,排出散热底板2内的空气,使第二散热管22向下滑动与第一散热管21贴合,恢复海绵枕头1的正常状态;本发明通过第二散热管22向上拱起,形成供人们脑袋放置的平面,同时保证人体和海绵枕头1之间具有空气流通的空间,降低燥热感,保持海绵枕头1的整洁度;在不需要使用时第二散热管22向下运动到枕头的平面下,即可恢复正常状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优选地,支撑部包括承载海绵枕头1的支撑板3;支撑板3的上表面形成多个与海绵枕头1各行散热孔11一一对应并供散热部穿过的连接孔。通过连接孔,使支撑板3叠放在散热底板2上时不会发生干涉。
优选地,通过第一装配机构4将海绵枕头1和支撑板3穿过散热部叠放在散热底板2上。
优选地,第一装配机构4包括承载支撑板3的支撑台41,将海绵枕头1逐渐输送到支撑板3上的输送装置42,以及将支撑板3和海绵枕头1夹取放置于散热底板2上的夹取装置43。将海绵枕头1放在输送装置42上,由输送装置42逐渐将海绵枕头1输送到支撑台41上的支撑板3上,夹取装置43夹取支撑板3,带动海绵枕头1一起运动,避免了海绵枕头1变形不易装配到散热底板2上的问题。
优选地,支撑台41的上表面形成多个与各连接孔一一对应的支撑凸起411,支撑板3的多个连接孔对应装配于各支撑凸起411上。支撑板3的连接孔和支撑台41的支撑凸起411的配合,使支撑板3的表面平齐,海绵枕头1更流畅地输入到支撑板3上。
优选地,为了使支撑板3的表面平齐,支撑凸起411的高度尺寸和连接孔的深度尺寸相等。
优选地,支撑台41的一端形成有对海绵枕头1进行定位的定位凸起412。通过定位凸起412,使海绵枕头1的散热孔11均能落在连接块的范围内,便于后续散热部穿过连接孔和散热孔11不受干涉。
优选地,为了便于海绵枕头1的传送,输送装置42包括对海绵枕头1进行输送的输送带421,和驱动输送带421转动的转动驱动装置;转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输送带421连接在一起;具体地,转动驱动装置包括主动轮、传动轮,和驱动主动轮转动的转动电机,输送带421缠绕主动轮和传动轮设置,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和主动轮连接在一起,转动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带动输送带421转动。
优选地,为了使海绵枕头1的输送更平稳,输送带421的上表面和支撑板3的上表面平齐设置。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支撑板3进行夹取,夹取装置43包括对支撑板3进行夹持的夹持机构44。
优选地,为了便于对支撑板3进行夹取,夹持机构44包括对支撑板3的上部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装置45,和对支撑板3的下部进行夹持的第二夹持装置46。
优选地,第一夹持装置45包括对支撑板3上部的一侧进行夹持的第一上夹持手451,和对支撑板3上部的另一侧进行夹持的第二上夹持手452;第二夹持装置46包括对支撑板3下部的一侧进行夹持的第一下夹持手461,和对支撑板3下部的另一侧进行夹持的第二下夹持手462。通过第一上夹持手451、第二上夹持手452、第一下夹持手461和第二下夹持手462,分别夹持住支撑板3的两端,再将支撑板3夹持起来。
优选地,为了使第一夹持装置45和第二夹持装置46在夹持支撑板3时更稳定,第一上夹持手451包括贴合支撑板3侧壁的第一上贴合板4511,和承载支撑板3的第一上承载板4512;第一上贴合板4511和第一上承载板4512垂直设置;第二上夹持手452包括贴合支撑板3侧壁的第二上贴合板4521,和承载支撑板3的第二上承载板;第二上贴合板4521和第二上承载板垂直设置;第一下夹持手461包括贴合支撑板3侧壁的第一下贴合板4611,和承载支撑板3的第一下承载板4612;第一下贴合板4611和第一下承载板4612垂直设置;第二下夹持手462包括贴合支撑板3侧壁的第二下贴合板4621,和承载支撑板3的第二下承载板;第二下贴合板4621和第二下承载板垂直设置。
优选地,第一夹持装置45还包括驱动第一上夹持手451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453,和驱动第二上夹持手452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54;第一升降驱动装置453的输出端和第一上夹持手451连接在一起,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54的输出端和第二上夹持手452连接在一起;第二夹持装置46包括驱动第一下夹持手461升降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63,和驱动第二下夹持手462升降的第四升降驱动装置464;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63的输出端和第一下夹持手461连接在一起,第四升降驱动装置464的输出端和第二下夹持手462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升降驱动装置453,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54,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63和第四升降驱动装置464分别驱动对应的夹持手下降到支撑板3的下方,夹持住后,再上升,通过第一移动装置431将支持板运送到散热底板2上。
优选地,为了便于夹持手对支撑底板进行夹持,夹持机构44还包括驱动第一夹持装置45开合的第一开合驱动装置47,和驱动第二夹持装置46开合的第二开合驱动装置48。
优选地,第一开合驱动装置47包括供第一上夹持手451和第二上夹持手452滑动的第一上夹持滑轨471,与第一上夹持手451连接的第一上滑块472,与第二上夹持手452连接的第二上滑块473,驱动第一上滑块472在第一上夹持滑轨471上滑动的第一滑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上滑块473在第一上夹持滑轨471上滑动的第二滑动驱动装置;第一上滑块472的一端和第一升降驱动装置453相连接,第一上滑块47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上夹持滑轨471,第二上滑块473的一端和第二升降驱动装置454相连接,第二上滑块473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上夹持滑轨471,第一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上滑块472连接在一起,第二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上滑块473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滑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上夹持手451在第一上夹持滑轨471上左右滑动,第二滑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二上夹持手452在第一上夹持滑轨471上滑动,实现夹持和松开支撑板3的目的;具体地,第一滑动驱动装置和第二滑动驱动装置均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第二开合驱动装置48包括供第一下夹持手461和第二下夹持手462滑动的第一下夹持滑轨,与第一下夹持手461连接的第一下滑块,与第二下夹持手462连接的第二下滑块,驱动第一下滑块在第一下夹持滑轨上滑动的第三滑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下滑块在第一下夹持滑轨上滑动的第四滑动驱动装置;第一下滑块的一端和第三升降驱动装置463相连接,第一下滑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下夹持滑轨,第二下滑块的一端和第四升降驱动装置464相连接,第二下滑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下夹持滑轨;第三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下滑块连接在一起,第四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下滑块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三滑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下夹持手461在第一下夹持滑轨上左右滑动,第四滑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二下夹持手462在第一下夹持滑轨上滑动,实现夹持和松开支撑底板的目的;具体地,第三滑动驱动装置和第四滑动驱动装置均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夹取装置43还包括驱动夹持机构44在散热底板2和支撑台41之间来回移动的第一移动装置431。
优选地,第一移动装置431包括供第一上夹持滑轨471和第一下夹持滑轨滑动的滑动装置432。第一上夹持滑轨471和第一下夹持滑轨在滑动装置432上滑动,实现将支撑板3运送到散热底板2上的目的。
优选地,滑动装置432包括第一滑道4321、第二滑道4322,驱动第一上夹持滑轨471在第一滑道4321和第二滑道4322上滑动的第一移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一下夹持滑轨在第一滑道4321和第二滑道4322上滑动的第二移动驱动装置;第一滑道4321和第二滑道4322分处散热底板2和支撑台41的两侧,第一上夹持滑轨471的一端和第一滑道4321滑动连接,第一上夹持滑轨471的另一端和第二滑道4322滑动连接,第一下夹持滑轨的一端和第一滑道4321滑动连接,第一下夹持滑轨的另一端和第二滑道4322滑动连接。通过第一移动驱动装置和第二移动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第一上夹持滑轨471和第一下夹持滑轨在支撑台41和主工作台82之间来回移动。
优选地,第一移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上夹持滑轨471在第一滑道4321上滑动的第一动力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一上夹持滑轨471在第二滑道4322上滑动的第二动力驱动装置;第二移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下夹持滑轨在第一滑道4321上滑动的第三动力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一下夹持滑轨在第二滑道4322上滑动的第四动力驱动装置。第一动力驱动装置和第二动力驱动装置同时驱动,使第一上夹持滑轨471的两端同时在第一滑道4321和第二滑道4322上滑动;第三动力驱动装置和第四动力驱动装置同时驱动,使第一下夹持滑轨的两端同时在第一滑道4321和第二滑道4322上滑动;具体地,第一滑道4321和第二滑道4322的上表面设有齿条,第一动力驱动装置、第二动力驱动装置、第三动力驱动装置和第四动力驱动装置分别设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以及驱动齿轮转动的转动电机;通过转动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使第一上夹持滑轨471和第一下夹持滑轨在第一滑道4321和第二滑道4322上滑动。
优选地,在步骤(3)-步骤(5)中,第一散热管21的下端形成第一进气口,第一散热管21的上端形成第一出气孔,散热底板2为内部中空结构,散热底板2的顶端设有多个与各第一散热管21一一对应的装配孔,多个第一散热管21分别装配于对应的装配孔上,散热底板2的内部设有多条第一进气管,多条进气管沿散热底板2的长度方向平行排列,每条进气管的管壁上形成与对应列的第一散热管21相连通的多个第一出气口,散热底板2的内部还设有第二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与第一进气管垂直设置且第二进气管与多条第一进气管相连通,第二进气管具有第二进气口,散热底板2的侧壁上形成与第二进气管的第二进气口相对应的进气孔。第二散热管22的内侧壁和第一散热管21的外侧壁滑动连接,进气装置向第二进气管输入气体,第二进气管将气体导入多条第一进气管,第一进气管将气体导入第一散热管21,通过第一散热管21的第一出气孔将第二散热管22顶起,使第二散热管22伸出海绵枕头1表面。
优选地,还包括向进气孔持续输入气体的进气装置。
优选地,在步骤(1)中,将海绵原液发泡成型,形成预定形状的海绵枕头1。
优选地,为了便于加工海绵枕头1,在步骤(1)和步骤(2)中,通过发泡模具6将海绵原液发泡成型,形成预定形状的海绵枕头1。
优选地,为了便于海绵原液在发泡模具6内发泡成型,发泡模具6包括海绵枕头1成型的上模座61和下模座62。
优选地,为了便于海绵原液在发泡模具6内发泡成型,上模座61包括海绵枕头1成型的上成型板611。
优选地,上成型板611包括形成海绵枕头1上表面成型形状的弧形面6111。通过弧形面6111的设置,使海绵枕头1的上表面与上成型板611的弧形面6111形状一致。
优选地,下模座62具有容置海绵原液的型腔621。通过将海绵原液输入到型腔621内,使海绵原液在型腔621内发泡成型。
优选地,型腔621内具有形成散热孔11的成型柱622。通过成型柱622和上成型板611的配合,使海绵枕头1在发泡成型的过程中直接形成散热孔11。
优选地,为了使散热效果更好,成型柱622在型腔621内呈矩阵排列设置。
优选地,为了便于海绵枕头1的成型,上成型板611的弧形面6111上形成有与成型柱622一一对应的成型孔6112。
优选地,为了提高海绵枕头1的加工效率,发泡模具6还包括驱动上模座61升降的第五升降驱动装置63;第五升降驱动装置63的输出端和上模座61连接在一起;具体地,第五升降驱动装置63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提高海绵枕头1的加工效率,还包括向下模座62的型腔621内输入海绵原液的原液输出装置7。
优选地,原液输出装置7包括输出海绵原液的原液输出部71。通过原液输出部71将海绵原液输入到型腔621内。
优选地,原液输出部71包括输出海绵原液的第一原液输出管711。通过第一原液输出管711将海绵原液输入到型腔621内。
优选地,第一原液输出管711的外壁上形成海绵原液输出的原液输出头7111。通过原液输出头7111将海绵原液输入到型腔621内。
优选地,为了提高海绵原液输入到型腔621的效率,原液输出头7111包括多个沿第一原液输出管711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原液输出嘴7112;具体地,原液输出嘴7112的数量为三个。
优选地,为了提高输出效率,多个原液输出嘴7112的输出端朝向型腔621设置。
优选地,原液输出装置7还包括储存海绵原液的原液储存部72;原液输出部71包括第二原液输出管712;原液储存部72内形成容置海绵原液的容置腔,原液储存部72上形成第一延伸部721,第一延伸部721的上表面形成原液输出的第一原液输出口,第一原液输出口和容置腔相连通,第二原液输出管712的一端装配于第一原液输出口内并与第一延伸部721转动连接,第二原液输出管712和第一原液输出管711相连通,第二原液输出管712和第一原液输出管711垂直设置。通过原液储存部72将海绵原液输入到第二原液输入管,第二原液输入管输入到第一原液输入管,第一原液输入管通过原液输出嘴7112将海绵原液输入型腔621内,第二原液输出管712可以转动一定的角度,将海绵原液均匀地输入到型腔621内;具体地,原液储存部72内设有用于抽取海绵原液的水泵。
优选地,为了使海绵原液发泡的效果更好,海绵原液由聚酯、纤维、粘接剂和发泡助剂按照预定重量百分比混合而成。
优选地,为了使海绵原液发泡的效果更好,聚酯、纤维、粘接剂和发泡助剂按重量百分比80%、10%、5%和5%进行混合。
优选地,在步骤(6)中,第二散热管22的下端形成穿过第一散热管21的开口,第二散热管22装配于散热孔11内并与第一散热管21滑动连接。
优选地,为了便于后续装配,将加工好的第二散热管22整齐排列在辅工作台81上。
优选地,为了便于后续装配,第二散热管22的排列方式和散热孔11的排列方式相同.
优选地,为了便于后续装配,在步骤(7)中,先将装配好的散热底板2和第一散热管21放置主工作台82上,再通过第二装配机构9将第二散热管22装配于第一散热管21上。
优选地,为了提高将第二散热管22装配于第一散热管21上的效率,第二装配机构9包括逐一对每列的第二散热管22进行抓取的抓取装置91。
优选地,为了提高将第二散热管22装配于第一散热管21上的效率,抓取装置91包括对一列的第二散热管22进行抓取的抓取部911。
优选地,抓取部911包括与第二散热管22的外侧壁贴合的第一抓取板9111和第二抓取板9112;第一抓取板9111和第二抓取板9112平行设置。第一抓取板9111和第二抓取板9112同时将一列的第二散热管22抓取后,装配于一列的第一散热管21上;具体地,第一抓取板9111和第二抓取板9112的长度尺寸大于一列第二散热管22的长度尺寸。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抓取部911还包括驱动第一抓取板9111和第二抓取板9112开合的第三开合驱动装置9113。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第三开合驱动装置9113包括多个沿第一抓取板9111和第二抓取板9112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双向开合气缸;双向开合气缸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双向开合气缸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抓取板9111连接在一起,双向开合气缸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抓取板9112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抓取装置91还包括驱动抓取部911升降的第六升降驱动装置912。通过第三开合驱动装置9113驱动第一抓取板9111和第二抓取板9112打开,第六升降驱动装置912驱动抓取部911下降到预定位置,驱动第三开合驱动装置9113闭合,第六升降驱动装置912驱动抓取部911上升到预定位置后,通过第二移动装置92,将多个第二散热管22同时装配于对应的第一散热管21上。
优选地,为了提高升降的稳定性,第六升降驱动装置912包括多个沿第一抓取板9111和第二抓取板9112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升降气缸9121;升降气缸9121的输出端和抓取部911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抓取机构还包括驱动抓取装置91沿海绵枕头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装置92。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第二移动装置92包括驱动抓取装置91沿海绵枕头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三移动驱动装置921。
优选地,第三移动驱动装置921包括抓取滑轨9211,在抓取滑轨9211上滑动的第三滑块9212,和驱动第三滑块9212在抓取滑轨9211上滑动的第五滑动驱动装置;第三滑块9212的一端和抓取装置91相连接,第三滑块9212的另一端和抓取滑轨9211滑动连接,第五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三滑块9212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五滑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三滑块9212在抓取滑轨9211上沿长度方向来回滑动,提高装配效率;具体地,第五滑动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提高装配效率,第二移动装置92还包括驱动抓取装置91沿海绵枕头1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第四移动驱动装置922。
优选地,第四移动驱动装置922包括第三滑道9221,滑动杆9222,以及驱动滑动杆9222在第三滑道9221内滑动的第六滑动驱动装置;滑动杆9222的一端和抓取滑轨9211相连接,滑动杆922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三滑道9221内,第六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滑动杆9222连接在一起。通过第六滑动驱动装置驱动滑动杆9222在第三滑道9221内滑动,带动抓取滑轨9211沿宽度方向移动,和第三移动驱动装置921相互配合,使抓取装置91到达任意一列的第一散热管21的位置,将第二散热管22装配于第一散热管21上;具体地,第六滑动驱动装置为气缸驱动。
优选地,为了使海绵枕头1在正常状态下便于休息,各散热部的高度尺寸均小于散热孔11的深度尺寸。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52)

1.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加工出海绵枕头;
(2)在海绵枕头的上表面加工出多个散热孔;
(3)加工出散热底板;
(4)加工出多个第一散热管;
(5)将多个第一散热管装配于散热底板的顶端;所述第一散热管的下端形成第一进气口,第一散热管的上端形成第一出气孔,所述散热底板为内部中空结构,散热底板的顶端设有多个与各第一散热管一一对应的装配孔,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管分别装配于对应的装配孔上,所述散热底板的内部设有多条第一进气管,多条进气管沿散热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排列,每条进气管的管壁上形成与对应列的第一散热管相连通的多个第一出气口,所述散热底板的内部还设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与第一进气管垂直设置且第二进气管与多条第一进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具有第二进气口,所述散热底板的侧壁上形成与第二进气管的第二进气口相对应的进气孔;还包括向进气孔持续输入气体的进气装置;
(6)加工出多个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下端形成穿过第一散热管的开口,第二散热管装配于散热孔内并与第一散热管滑动连接;将加工好的第二散热管整齐排列在辅工作台上,第二散热管的排列方式和散热孔的排列方式相同;
(7)将多个第二散热管和对应的第一散热管装配在一起,第二散热管和第一散热管活动连接,形成散热部;先将装配好的散热底板和第一散热管放置主工作台上,再通过第二装配机构将第二散热管装配于第一散热管上;
(8)将海绵枕头叠放于散热底板上,各散热孔对应容置各散热部;
在步骤(7)之后在步骤(8)之前,先将海绵枕头放置于支撑部上;所述支撑部包括承载海绵枕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形成多个与海绵枕头各行散热孔一一对应并供散热部穿过的连接孔;
在步骤(8)中,将支撑部和支撑部上的海绵枕头叠放于散热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装配机构将海绵枕头和支撑板穿过散热部叠放在散热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机构包括承载支撑板的支撑台,将海绵枕头逐渐输送到支撑板上的输送装置,以及将支撑板和海绵枕头夹取放置于散热底板上的夹取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形成多个与各连接孔一一对应的支撑凸起,所述支撑板的多个连接孔对应装配于各支撑凸起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起的高度尺寸和连接孔的深度尺寸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的一端形成有对海绵枕头进行定位的定位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对海绵枕头进行输送的输送带,和驱动输送带转动的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输送带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的上表面和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平齐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装置包括对支撑板进行夹持的夹持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对支撑板的上部进行夹持的第一夹持装置,和对支撑板的下部进行夹持的第二夹持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对支撑板上部的一侧进行夹持的第一上夹持手,和对支撑板上部的另一侧进行夹持的第二上夹持手;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对支撑板下部的一侧进行夹持的第一下夹持手,和对支撑板下部的另一侧进行夹持的第二下夹持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夹持手包括贴合支撑板侧壁的第一上贴合板,和承载支撑板的第一上承载板;所述第一上贴合板和第一上承载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上夹持手包括贴合支撑板侧壁的第二上贴合板,和承载支撑板的第二上承载板;所述第二上贴合板和第二上承载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下夹持手包括贴合支撑板侧壁的第一下贴合板,和承载支撑板的第一下承载板;所述第一下贴合板和第一下承载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下夹持手包括贴合支撑板侧壁的第二下贴合板,和承载支撑板的第二下承载板;所述第二下贴合板和第二下承载板垂直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一上夹持手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二上夹持手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上夹持手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上夹持手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驱动第一下夹持手升降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二下夹持手升降的第四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三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下夹持手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下夹持手连接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驱动第一夹持装置开合的第一开合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二夹持装置开合的第二开合驱动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合驱动装置包括供第一上夹持手和第二上夹持手滑动的第一上夹持滑轨,与第一上夹持手连接的第一上滑块,与第二上夹持手连接的第二上滑块,驱动第一上滑块在第一上夹持滑轨上滑动的第一滑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上滑块在第一上夹持滑轨上滑动的第二滑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上滑块的一端和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相连接,第一上滑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上夹持滑轨,所述第二上滑块的一端和第二升降驱动装置相连接,第二上滑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上夹持滑轨,所述第一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上滑块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上滑块连接在一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合驱动装置包括供第一下夹持手和第二下夹持手滑动的第一下夹持滑轨,与第一下夹持手连接的第一下滑块,与第二下夹持手连接的第二下滑块,驱动第一下滑块在第一下夹持滑轨上滑动的第三滑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下滑块在第一下夹持滑轨上滑动的第四滑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下滑块的一端和第三升降驱动装置相连接,第一下滑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下夹持滑轨,所述第二下滑块的一端和第四升降驱动装置相连接,第二下滑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下夹持滑轨;所述第三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下滑块连接在一起,所述第四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下滑块连接在一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装置还包括驱动夹持机构在散热底板和支撑台之间来回移动的第一移动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包括供第一上夹持滑轨和第一下夹持滑轨滑动的滑动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道、第二滑道,驱动第一上夹持滑轨在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上滑动的第一移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一下夹持滑轨在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上滑动的第二移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分处散热底板和支撑台的两侧,所述第一上夹持滑轨的一端和第一滑道滑动连接,第一上夹持滑轨的另一端和第二滑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下夹持滑轨的一端和第一滑道滑动连接,第一下夹持滑轨的另一端和第二滑道滑动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上夹持滑轨在第一滑道上滑动的第一动力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一上夹持滑轨在第二滑道上滑动的第二动力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移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下夹持滑轨在第一滑道上滑动的第三动力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一下夹持滑轨在第二滑道上滑动的第四动力驱动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将海绵原液发泡成型,形成预定形状的海绵枕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和步骤(2)中,通过发泡模具将海绵原液发泡成型,形成预定形状的海绵枕头。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模具包括海绵枕头成型的上模座和下模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包括海绵枕头成型的上成型板。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成型板包括形成海绵枕头上表面成型形状的弧形面。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具有容置海绵原液的型腔。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内具有形成所述散热孔的成型柱。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柱在所述型腔内呈矩阵排列设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成型板的弧形面上形成有与成型柱一一对应的成型孔。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模具还包括驱动上模座升降的第五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五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上模座连接在一起。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下模座的型腔内输入海绵原液的原液输出装置。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液输出装置包括输出海绵原液的原液输出部。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液输出部包括输出海绵原液的第一原液输出管。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液输出管的外壁上形成海绵原液输出的原液输出头。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液输出头包括多个沿第一原液输出管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原液输出嘴。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原液输出嘴的输出端朝向型腔设置。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液输出装置还包括储存海绵原液的原液储存部;所述原液输出部包括第二原液输出管;所述原液储存部内形成容置海绵原液的容置腔,原液储存部上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形成原液输出的第一原液输出口,所述第一原液输出口和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原液输出管的一端装配于第一原液输出口内并与第一延伸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原液输出管和第一原液输出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原液输出管和第一原液输出管垂直设置。
3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原液由聚酯、纤维、粘接剂和发泡助剂按照预定重量百分比混合而成。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粘接剂和发泡助剂按重量百分比80%、10%、5%和5%进行混合。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机构包括逐一对每列的第二散热管进行抓取的抓取装置。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装置包括对一列的第二散热管进行抓取的抓取部。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部包括与第二散热管的外侧壁贴合的第一抓取板和第二抓取板;所述第一抓取板和第二抓取板平行设置。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部还包括驱动第一抓取板和第二抓取板开合的第三开合驱动装置。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合驱动装置包括多个沿第一抓取板和第二抓取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双向开合气缸;所述双向开合气缸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双向开合气缸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抓取板连接在一起,双向开合气缸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抓取板连接在一起。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装置还包括驱动抓取部升降的第六升降驱动装置。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多个沿第一抓取板和第二抓取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和抓取部连接在一起。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装置还包括驱动抓取装置沿海绵枕头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装置。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包括驱动抓取装置沿海绵枕头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三移动驱动装置。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移动驱动装置包括抓取滑轨,在抓取滑轨上滑动的第三滑块,和驱动第三滑块在抓取滑轨上滑动的第五滑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三滑块的一端和抓取装置相连接,第三滑块的另一端和抓取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五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三滑块连接在一起。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还包括驱动抓取装置沿海绵枕头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第四移动驱动装置。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移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三滑道,滑动杆,以及驱动滑动杆在第三滑道内滑动的第六滑动驱动装置;所述滑动杆的一端和抓取滑轨相连接,滑动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三滑道内,所述第六滑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滑动杆连接在一起。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散热部的高度尺寸均小于散热孔的深度尺寸。
CN202011359689.9A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 Active CN112438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9689.9A CN112438542B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9689.9A CN112438542B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8542A CN112438542A (zh) 2021-03-05
CN112438542B true CN112438542B (zh) 2022-09-20

Family

ID=74737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59689.9A Active CN112438542B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8542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08276U (ja) * 2004-10-18 2005-04-14 ブリヂストン化成品大阪株式会社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8572A (ja) * 2000-09-05 2002-03-19 Achilles Corp 中芯材
KR101025713B1 (ko) * 2008-12-01 2011-03-30 배미희 통풍 베개
CN102697341B (zh) * 2012-05-29 2015-08-05 常州市维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枕
CN103654026A (zh) * 2013-11-09 2014-03-26 王伟强 一种自适应枕头
CN106182553A (zh) * 2016-07-15 2016-12-07 白冰川 用于床垫的负离子海绵的生产工艺
CN110547638B (zh) * 2019-09-02 2020-09-08 宁波市晶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孕妇枕的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CN211533756U (zh) * 2020-01-07 2020-09-22 三亚南岛乳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过敏乳胶枕头
CN111283951A (zh) * 2020-03-31 2020-06-16 温州超泰乳胶制品有限公司 乳胶枕成型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08276U (ja) * 2004-10-18 2005-04-14 ブリヂストン化成品大阪株式会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8542A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2747B (zh) 一种便于患者使用的翻身转运床
CN112438542B (zh) 一种海绵枕头绿色制造工艺
CN110950076A (zh) 一种顶部旋转式复合板收纳装置
CN112606455B (zh) 一种环保海绵床垫制备工艺
CN210277513U (zh) 一种气悬浮转运床
CN214820812U (zh) 一种快速脱模的工程塑料吸塑模具
CN216795963U (zh) 一种培养基高压灭菌装置
CN215044058U (zh) 一种基于注塑机的插座面盖自动装箱装置
CN113428432B (zh) 一种便携式的气柱袋包装机
CN214026660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塑料模具放置台
TWI630084B (zh) Linear circulation rubber injection process
CN212288685U (zh) 一次性餐具吸塑成型装置
CN112315254A (zh) 一种抽真空包装压缩卷包床垫
CN112659466A (zh) 一种椅子扶手注塑成型系统
CN112659465A (zh) 一种用于制备椅子扶手的机械手机构及注塑成型系统
CN214413046U (zh) 一种耳机皮套成型机
CN215619664U (zh) 一种塑料制品的制作用快速模具
CN214446622U (zh) 一种家具填充物切边装置
CN215749580U (zh) 一种大台面吸塑机冲孔连线设备
CN220175473U (zh) 一种可调式护理推车
CN216182026U (zh) 一种液压硫化机的自动冷却输送装置
CN212347051U (zh) 一种泌尿外科集中管理输液筐
CN211334424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注塑件自动抓取装置
CN212542370U (zh) 半导体智能吹沙生产线
CN218841943U (zh) 一种高悬底玻璃瓶用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