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6834A - 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6834A
CN112436834A CN202011353760.2A CN202011353760A CN112436834A CN 112436834 A CN112436834 A CN 112436834A CN 202011353760 A CN202011353760 A CN 202011353760A CN 112436834 A CN112436834 A CN 112436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ube
pmos
nmos
pmos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537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6834B (zh
Inventor
宋振宇
郑轩
黄杨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ongbo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ongbo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ongbo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ongbo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537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68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6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6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8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及其实现方法;包括:输入反相器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和输出反相器电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八P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PMOS管进行交叉耦合结构的连接作为电平转换电路,输入信号依次通过输入反相器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和输出反相器电路后,实现信号的电平转换,同时在信号进行翻转时可以实现信号电平的高速转换,提高电平的转换速度和效率,功能可靠,同时电路结构简单,面积小,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平转换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电平转换器是多电压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电路,它为各个不同的电压域提供交互界面,保证信号在各个电压域之间的传输。正常情况下,信号从高压域转换到低压域,普通的缓冲器便可实现。但是,如果信号是从低压域转换到高压域,则需要更为复杂的电路,采用信号电平转换器进行转换。但数字信号由低压电源域向高压电源域转换,传统的信号电平转换器结构在高低压差增大,输入信号速度增加时不能满足转换要求,即信号转换速度慢,处理信号频率和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及其实现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信号电平转换电路的信号转速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包括:输入反相器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和输出反相器电路;
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八P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八PMOS管的栅极;
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五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源端,栅极连接所述第六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七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输出反相器电路;
所述第六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八PMOS管的漏极,栅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八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源端;
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输入反相器电路,源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输入反相器电路,源极连接接地端;
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反相器电路,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反相器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
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电源端,栅极连接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反相器电路还包括: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
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电源端,栅极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反相器电路包括:第九PMOS管、第十PMOS管、第五NMOS管和第六NMOS管;
所述第九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源端,栅极连接所述第五NMOS管的栅极,漏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十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五NMOS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十N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源端,漏极连接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六NMOS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MOS管、所述第二PMOS管、所述第一NMOS管和所述第二NMOS管均采用薄栅氧低压MOS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八P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所述第九和第十PMOS管和所述第五和第六NMOS管均采用厚栅氧高压MOS管。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若信号输入端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
若信号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由高电平信号降为低电平信号时,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
若信号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由低电平信号升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若信号输入端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包括:
若信号输入端输入高电平信号,V0=Vdd2;
此时outb=0,第七PMOS管和第八PMOS管导通,第六PMOS管截止;
outb进入输出反相器电路后,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即out=1;
其中,V0为第五PMOS管的栅极、第六PMOS管的漏极、第七PMOS管的漏极和第四NMOS管的漏极的连接点的电压;outb为第一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信号;out为第二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信号;Vdd2为第二电源端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若信号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由高电平信号降为低电平信号时,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包括:
若信号输入端输入信号由高电平信号降为低电平信号,第四NMOS管导通,第四NMOS管将V0下拉为0;
当第四NMOS管将V0下拉至0后,此时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即out=0,同时outb=Vdd2,此时第六PMOS管导通,第七PMOS管和第八PMOS管截止。
进一步的,所述若信号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由低电平信号升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包括:
若信号输入端输入信号由低电平信号升为高电平信号,第三NMOS管将Vob下拉至0,即Vob=0;
第四NMOS管截止,第六PMOS管和第八PMOS管导通,将V0强上拉,直到V0被拉高使得out=Vdd2,即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
此时第六PMOS管截止,第七PMOS管和第八PMOS管导通,outb进入输出反相器电路后,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即out=1;
其中,Vob为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八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的连接点的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PMOS管进行交叉耦合结构的连接作为电平转换电路,输入信号依次通过输入反相器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和输出反相器电路后,实现信号的电平转换,同时在信号进行翻转时可以实现信号电平的高速转换,提高电平的转换速度和效率,功能可靠,同时电路结构简单,面积小,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信号电平转换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电平转换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本申请提供的信号电平转换电路通过设置多个PMOS管进行交叉耦合结构的连接作为电平转换电路,输入信号依次通过输入反相器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和输出反相器电路后,实现信号的电平转换,同时在信号进行翻转时可以实现信号电平的高速转换,提高电平的转换速度和效率,功能可靠,同时电路结构简单,面积小,节约成本。
请参照图1,传统的信号电平转换电路采用第一PMOS管MP1、第一NMOS管MN1、第二PMOS管MP2和第二NMOS管MN2作为输入反相器电路,采用第五PMOS管MP5、第八PMOS管MP8、第三NMOS管MN3和第四NMOS管MN4作为电平转换电路,采用第九PMOS管MP9和第五NMOS管MN5作为输出反相器电路,实现对信号电平的转换,但是,当输入反相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的输入信号发生翻转时,第三NMOS管MN3和第四NMOS管MN4必须克服由第五PMOS管MP5和第八PMOS管MP8组成的交叉耦合锁存器对上一个信号输入状态的锁定,即需要实现(vdd1-vthMN11)*gmMN11>(vdd2-vthMP11)*gmMP11;其中,Vdd1为第一电源端电压,Vdd2为第二电源端电压,vthMN11为第三NMOS管MN3的阈值电压,vthMP11为第五PMOS管MP5的阈值电压,gmMN11为第三NMOS管MN3的跨导,gmMP11为第五PMOS管MP5的跨导;在第二电源端的电压最大,第一电源端的电压最小,第三NMOS管MN3的阈值电压最大时,要求第三NMOS管MN3和第四NMOS管MN4的沟道宽长比远远大于第五PMOS管MP5和第八PMOS管MP8的沟道宽长比,但对于一定的信号速度,第三NMOS管MN3的沟道宽长比越大过则要求的前级启动反相器的尺寸越大,同时第五PMOS管MP5的沟道宽长比越小则降低了节点T1的上升速度,其中,T1为第八PMOS管MP8的漏极、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和输出反相器电路的连接点,从而约束了信号速度,造成信号转换效率低。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电平转换电路,通过设置多个PMOS管进行交叉耦合结构的连接作为电平转换电路,交叉耦合锁存器设置为6个PMOS管;其中,在原有架构的第五PMOS管MP5基础上,增加第三PMOS管MP3和第四PMOS管MP4与其连接;在原有结构的第八PMOS管MP8上,增加第六PMOS管MP6和第七NMOS管MP7与其连接;输入信号依次通过输入反相器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和输出反相器电路后,实现信号的电平转换,同时在信号进行翻转时可以实现信号电平的高速转换,提高电平的转换速度和效率,功能可靠,同时电路结构简单,面积小,节约成本。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电平转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该电路具体包括:输入反相器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和输出反相器电路。
其中,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三PMOS管MP3、第四PMOS管MP4、第五PMOS管MP5、第六PMOS管MP6、第七PMOS管、第八PMOS管MP8、第三NMOS管MN3、第四NMOS管MN4、第一信号输出端outb和第二信号输出端out。
其中,所述输入反相器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一NMOS管MN1和第二NMOS管MN2;所述输出反相器电路包括:第九PMOS管MP9、第十PMOS管MP10、第五NMOS管MN5和第六NMOS管MN6。
具体的,所述第三PMOS管MP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五PMOS管MP5的漏极和所述第四PMOS管MP4的源极,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outb,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所述第四PMOS管MP4的漏极和所述第八PMOS管MP8的栅极;所述第四PMOS管MP4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out;所述第五PMOS管MP5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源端Vdd2,栅极连接所述第六PMOS管MP6的漏极、所述第七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和所述输出反相器电路;所述第六PMOS管MP6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八PMOS管的漏极,栅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out;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outb;所述第八PMOS管MP8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源端Vdd2;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栅极连接所述输入反相器电路,源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四NMOS管MN4的栅极连接所述输入反相器电路,源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outb连接所述输出反相器电路,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连接所述输出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
具体的,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源极连接第一电源端Vdd1,栅极连接信号输入端IN和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MN4的栅极;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连接接地端。
具体的,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源极连接第一电源端Vdd1,栅极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栅极,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栅极;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连接接地端。
具体的,所述第九PMOS管MP9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源端,栅极连接所述第五NMOS管MN5的栅极,漏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outb、所述第五NMOS管MN5的漏极、所述第十NMOS管MP10的栅极和所述第六NMOS管MN6的栅极;所述第五NMOS管MN5的源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十NMOS管MP10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源端,漏极连接所述第六NMOS管MN6的漏极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out;所述第六NMOS管MN6的源极连接接地端。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PMOS管MP1、所述第二PMOS管MP2、所述第一NMOS管MN1和所述第二NMOS管MN2均采用薄栅氧低压MOS管。
示例性的,所述第三PMOS管MP3、第四PMOS管MP4、第五PMOS管MP5、第六PMOS管MP6、第七PMOS管、第八PMOS管MP8、第三NMOS管MN3、第四NMOS管MN4、所述第九和第十PMOS管MP9、MP10和所述第五和第六NMOS管MN5、MN6均采用厚栅氧高压MOS管。
具体的,交叉耦合锁存器设置为6个PMOS管;其中,在原有架构的第五PMOS管MP5基础上,增加第三PMOS管MP3和第四PMOS管MP4与其连接;在原有结构的第八PMOS管MP8上,增加第六PMOS管MP6和第七NMOS管MP7与其连接。
可选的,第七PMOS管MP7的沟道宽长比远远小于第六PMOS管MP6的沟道宽长比。第四PMOS管MP4的沟道宽长比远远小于第三PMOS管MP3的沟道宽长比。
其中,当信号输入端输入高电平信号时,第六PMOS管MP6的漏极端电压等于节点V0的电压,即V0=Vdd2,节点V0为第五PMOS管MP5的栅极、第六PMOS管MP6的漏极、第七PMOS管的漏极和第四NMOS管MN4的源极的连接点。此时第一信号输出端outb输出低电平信号,即outb=0,第七PMOS管和第八PMOS管MP8导通,第六PMOS管MP6截止;因为第七PMOS管的沟道宽长比远远小于和第六PMOS管MP6的沟道宽长比,因此,第七PMOS管对节点V0的上拉电压很小,此时第一信号输出端outb通过输出反相器电路后,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信号,即out=1。
其中,当信号输入端输入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第四NMOS管MN4导通,此时第七NMOS管MP7对节点V0的上拉电压为弱上拉,第四NMOS管MN4将节点V0的电压拉到0;当第四NMOS管MN4将节点V0的电压拉到0,第二信号输出端out的电压为out=0,即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一信号输出端outb的电压为outb=Vdd2,此时第六PMOS管MP6导通,第七PMOS管和第八PMOS管MP8截止。
其中,当信号输入端输入信号由低电平升为高电平时,第四NMOS管截止,第三NMOS管MN3将节点Vob的电压下拉至0,即Vob=0,第六PMOS管MP6和第八PMOS管MP8导通,将节点V0的电压强上拉,直到V0的电压被拉高使得第二信号输出端out的电压out=Vdd2,即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信号,此时第六PMOS管MP6再次截止,第七PMOS管和第八PMOS管MP8导通,因为第七PMOS管的沟道宽长比远远小于和第六PMOS管MP6的沟道宽长比,因此,第七PMOS管对节点V0的上拉电压很小,此时第一信号输出端outb通过输出反相器电路后,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信号,即out=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实现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号电平转换电路实现方法,包括:
若信号输入端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信号;
若信号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由高电平信号降为低电平信号时,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低电平信号;
若信号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由低电平信号升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实现方法还可以具体化为:所述若信号输入端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信号,包括:
若信号输入端输入高电平信号,V0=Vdd2;
此时outb=0,第七PMOS管和第八PMOS管MP8导通,第六PMOS管MP6截止;
outb进入输出反相器电路后,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信号,即out=1;
其中,V0为第五PMOS管MP5的栅极、第六PMOS管MP6的漏极、第七PMOS管的漏极和第四NMOS管MN4的漏极的连接点的电压;outb为第一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信号;out为第二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信号;Vdd2为第二电源端Vdd2电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实现方法还可以具体化为:所述若信号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由高电平信号降为低电平信号时,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低电平信号,包括:
若信号输入端输入信号由高电平信号降为低电平信号,第四NMOS管MN4导通,第四NMOS管MN4将V0下拉为0;
当第四NMOS管MN4将V0下拉至0后,此时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低电平信号,即out=0,同时outb=Vdd2,此时第六PMOS管MP6导通,第七PMOS管和第八PMOS管MP8截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实现方法还可以具体化为:所述若信号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由低电平信号升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信号,包括:
若信号输入端输入信号由低电平信号升为高电平信号,第三NMOS管MN3将Vob下拉至0,即Vob=0;
第四NMOS管截止,第六PMOS管MP6和第八PMOS管MP8导通,将V0强上拉,直到V0被拉高使得out=Vdd2,即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信号;
此时第六PMOS管MP6截止,第七PMOS管和第八PMOS管MP8导通,outb进入输出反相器电路后,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信号,即out=1;
其中,Vob为所述第三PMOS管MP3的漏极、所述第八PMOS管MP8的栅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MN3的漏极的连接点的电压。
具体的,交叉耦合锁存器设置为6个PMOS管;其中,在原有架构的第五PMOS管MP5基础上,增加第三PMOS管MP3和第四PMOS管MP4与其连接;在原有结构的第八PMOS管MP8上,增加第六PMOS管MP6和第七NMOS管MP7与其连接。
可选的,第七PMOS管MP7的沟道宽长比远远小于第六PMOS管MP6的沟道宽长比。第四PMOS管MP7的沟道宽长比远远小于第三PMOS管MP3的沟道宽长比。
其中,当信号输入端输入高电平信号时,第六PMOS管MP6的漏极端电压等于节点V0的电压,即V0=Vdd2,节点V0为第五PMOS管MP5的栅极、第六PMOS管MP6的漏极、第七PMOS管的漏极和第四NMOS管MN4的源极的连接点。此时第一信号输出端outb输出低电平信号,即outb=0,第七PMOS管和第八PMOS管MP8导通,第六PMOS管MP6截止;因为第七PMOS管的沟道宽长比远远小于第六PMOS管MP6沟道的宽长比,因此,第七PMOS管对节点V0的上拉电压很小,此时第一信号输出端outb通过输出反相器电路后,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信号,即out=1。
其中,当信号输入端输入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第四NMOS管MN4导通,此时第七PMOS管MP7对节点V0的上拉电压为弱上拉,第四NMOS管MN4将节点V0的电压拉到0;当第四NMOS管MN4将节点V0的电压拉到0,第二信号输出端out的电压为out=0,即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一信号输出端outb的电压为outb=Vdd2,此时第六PMOS管MP6导通,第七PMOS管和第八PMOS管MP8截止。
其中,当信号输入端输入信号由低电平升为高电平时,第三NMOS管MN3将节点Vob的电压下拉至0,即Vob=0,第四NMOS管截止,第六PMOS管MP6和第八PMOS管MP8导通,将节点V0的电压强上拉,直到V0的电压被拉高使得第二信号输出端out的电压out=Vdd2,即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信号,此时第六PMOS管MP6再次截止,第七PMOS管和第八PMOS管MP8导通,因为第七PMOS管的沟道宽长比远远小于和第六PMOS管MP6的沟道宽长比,因此,第七PMOS管对节点V0的上拉电压很小,此时第一信号输出端outb通过输出反相器电路后,第二信号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信号,即out=1。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仿真软件来实现对本实施例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实现方法进行测试:对传统结构的电平转换电路和本实施例的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在相同调解下输入信号的速率,如设置第一电源端Vdd1电压为1V,第二电源端Vdd2电压为3.6V,设置相同温度,得到传统架构的信号电平转换电路最多能够通过70MHz的信号,而本实施例的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可以通过160MHz的信号,即本实施例的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将处理信号频率提高超过128%。
上述,通过设置多个PMOS管进行交叉耦合结构的连接作为电平转换电路,输入信号依次通过输入反相器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和输出反相器电路后,实现信号的电平转换,同时在信号进行翻转时可以实现信号电平的高速转换,提高电平的转换速度和效率,功能可靠,同时电路结构简单,面积小,节约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比如MP3,MP4,MP6,MP7的实现形式除了文中的厚栅氧高阈值MOS管开关外,还应包括但不限于低阈值MOS管开关,三极管开关等等其他的开关类型。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反相器电路、电平转换电路和输出反相器电路;
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八P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五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四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八PMOS管的栅极;
所述第四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五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源端,栅极连接所述第六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七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输出反相器电路;
所述第六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七P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八PMOS管的漏极,栅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七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八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源端;
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输入反相器电路,源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输入反相器电路,源极连接接地端;
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反相器电路,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反相器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
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电源端,栅极连接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反相器电路还包括: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
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电源端,栅极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反相器电路包括:第九PMOS管、第十PMOS管、第五NMOS管和第六NMOS管;
所述第九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源端,栅极连接所述第五NMOS管的栅极,漏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五N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十N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五NMOS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所述第十N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源端,漏极连接所述第六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六NMOS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MOS管、所述第二PMOS管、所述第一NMOS管和所述第二NMOS管均采用薄栅氧低压MOS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八P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所述第九和第十PMOS管和所述第五和第六NMOS管均采用厚栅氧高压MOS管。
7.一种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实现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若信号输入端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
若信号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由高电平信号降为低电平信号时,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
若信号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由低电平信号升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信号输入端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包括:
若信号输入端输入高电平信号,V0=Vdd2;
此时outb=0,第七PMOS管和第八PMOS管导通,第六PMOS管截止;
outb进入输出反相器电路后,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即out=1;
其中,V0为第五PMOS管的栅极、第六PMOS管的漏极、第七PMOS管的漏极和第四NMOS管的漏极的连接点的电压;outb为第一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信号;out为第二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信号;Vdd2为第二电源端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信号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由高电平信号降为低电平信号时,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包括:
若信号输入端输入信号由高电平信号降为低电平信号,第四NMOS管导通,第四NMOS管将V0下拉至0;
当第四NMOS管将V0下拉至0后,此时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即out=0,同时outb=Vdd2,此时第六PMOS管导通,第七PMOS管和第八PMOS管截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信号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由低电平信号升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包括:
若信号输入端输入信号由低电平信号升为高电平信号,第三NMOS管将Vob下拉至0,即Vob=0;
第四NMOS管截止,第六PMOS管和第八PMOS管导通,将V0强上拉,直到V0被拉高使得out=Vdd2,即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
此时第六PMOS管截止,第七PMOS管和第八PMOS管导通,outb进入输出反相器电路后,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即out=1;
其中,Vob为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八P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的连接点的电压。
CN202011353760.2A 2020-11-27 2020-11-27 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Active CN1124368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3760.2A CN112436834B (zh) 2020-11-27 2020-11-27 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3760.2A CN112436834B (zh) 2020-11-27 2020-11-27 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6834A true CN112436834A (zh) 2021-03-02
CN112436834B CN112436834B (zh) 2021-11-09

Family

ID=74697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53760.2A Active CN112436834B (zh) 2020-11-27 2020-11-27 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683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9003B (zh) * 2021-04-15 2022-06-2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適應機制的電壓轉換電路
CN115664408A (zh) * 2022-11-10 2023-01-31 江苏谷泰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未知电压域的电平转换器
CN116978332A (zh) * 2023-08-15 2023-10-31 禹创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及驱动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26612A1 (en) * 2000-02-10 2001-08-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evel shifter
US20050012537A1 (en) * 2003-07-14 2005-01-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evel shifting circuit and method
CN101630955A (zh) * 2009-06-09 2010-01-2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带加速管的高性能电平转换电路
CN101689849A (zh) * 2007-06-26 2010-03-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低占空比失真的电平转换器
CN107528579A (zh) * 2017-08-28 2017-12-29 天津大学 高速、低功耗电平移位电路
CN208401821U (zh) * 2018-07-27 2019-01-18 无锡安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低工作电压的下行电平移位电路
CN110729995A (zh) * 2019-11-28 2020-01-2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及电平转换方法
US10848156B1 (en) * 2019-05-13 2020-11-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Voltage level shifte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26612A1 (en) * 2000-02-10 2001-08-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evel shifter
US20050012537A1 (en) * 2003-07-14 2005-01-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evel shifting circuit and method
CN101689849A (zh) * 2007-06-26 2010-03-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低占空比失真的电平转换器
CN101630955A (zh) * 2009-06-09 2010-01-2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带加速管的高性能电平转换电路
CN107528579A (zh) * 2017-08-28 2017-12-29 天津大学 高速、低功耗电平移位电路
CN208401821U (zh) * 2018-07-27 2019-01-18 无锡安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低工作电压的下行电平移位电路
US10848156B1 (en) * 2019-05-13 2020-11-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Voltage level shifter
CN110729995A (zh) * 2019-11-28 2020-01-2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及电平转换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I-SHIANG LIN等: "Single stage static level shifter design for subthreshold to I/O voltage conversion", 《PROCEEDING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W POWER ELECTRONICS AND DESIGN (ISLPED "08)》 *
周光辉等: "电平转换电路的NBTI老化分析与容忍设计", 《微电子学》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9003B (zh) * 2021-04-15 2022-06-2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適應機制的電壓轉換電路
CN115664408A (zh) * 2022-11-10 2023-01-31 江苏谷泰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未知电压域的电平转换器
CN115664408B (zh) * 2022-11-10 2023-11-21 江苏谷泰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未知电压域的电平转换器
CN116978332A (zh) * 2023-08-15 2023-10-31 禹创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及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6834B (zh) 202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6834B (zh) 信号电平转换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US10177764B2 (en) Input/output circuit
US6819142B2 (en) Circuit for transforming a differential mode signal into a single ended signal with reduced standby current consumption
CN108540121B (zh) 一种无静态功耗的栅驱动电路
CN100539420C (zh) Cmos型差分接口电路
CN110798201B (zh) 一种高速耐压电平转换电路
US20080204079A1 (en) Level shifting circuits for generating output signals having similar duty cycle ratios
US6781420B2 (en) Symmetric differential logic circuits
JP3888955B2 (ja) レシーバ回路
CN214959494U (zh) 电平转换电路
US20220038101A1 (en) Level down shifter
KR101809352B1 (ko) 레벨 변환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CN112332833B (zh) 电平转换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cpu芯片
US10877543B2 (en) Level shifte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US1014825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wenty-five percent duty cycle clock
CN113114214A (zh) 电平转换电路
CN113067557A (zh) 一种带电平转换的高速全差分比较器电路
CN108540123B (zh) 电平转换电路
TWM598009U (zh) 具輸出控制電路之電位轉換器
TWM576366U (zh) 具輔助電路之位準轉換電路
CN116505934B (zh) 一种正反相输入级电路
CN110855285B (zh) 高频电平转换器
TWM639384U (zh) 用於具有多個電源的積體電路之高速低功率電位轉換器電路
Joshi et al. A wide range level shifter using a self biased cascode current mirror with ptl based buffer
CN116633340A (zh) 一种宽范围高速双输出电平移位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ignal level conversion circuit and its implementation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0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9

Pledgee: HongMian sub branch of Bank of Guangzhou Co.,Ltd.

Pledgor: Guangzhou Hongbo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5079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60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9

Pledgee: HongMian sub branch of Bank of Guangzhou Co.,Ltd.

Pledgor: Guangzhou Hongbo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5079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