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4882A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4882A
CN112424882A CN201980046699.6A CN201980046699A CN112424882A CN 112424882 A CN112424882 A CN 112424882A CN 201980046699 A CN201980046699 A CN 201980046699A CN 112424882 A CN112424882 A CN 112424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surface
exterior
outer peripheral
cylindrical
electromagnetic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66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24882B (zh
Inventor
木本裕一
福本康治
井谷康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24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4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24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4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06Details thereof
    • H02G3/0412Heat or fire prot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87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with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53Juxtaposed parallel wires, fixed to each other without a support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182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comprising synthetic filaments
    • H01B7/183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comprising synthetic filaments forming part of an outer she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线束(10)具有:多条电线(20),具有横截面形状形成为扁平形状的芯线(21)和将芯线(21)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22);多个外装构件(60),多条电线(20)在多个外装构件(60)中各插通一条,多个外装构件(60)各自独立地形成为扁平筒状;以及夹持件(70),装配于多个外装构件(60)的外周面,将多个外装构件(60)固定于车身。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于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的线束具备在高电压的电池与逆变器等电气设备之间电连接的电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线束中,以电线的保护为目的,多条电线被波纹管、金属管等外装构件一并覆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40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近年来,有在插通于外装构件内的电线中流动的电流大电流化的倾向,从电线产生的热量也变大。因此,期望具备外装构件及电线的线束中的散热性提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提高散热性的线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解决上述课题的线束,具有:具有横截面形状形成为扁平形状的芯线和将所述芯线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多个外装构件,所述多条电线在所述多个外装构件中各插通一条,所述多个外装构件各自独立地形成为扁平筒状;以及夹持件,装配于所述外装构件的外周面,将所述外装构件固定于车身。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线束,能够提高散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束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束的概要立体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
图6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
图7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
图8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
图9是变更例中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
图10是变更例中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
图11是变更例中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
图12是变更例中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
图13是变更例中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
图14(a)~(c)是变更例中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
图15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
图16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
图17是变更例中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
图18是变更例中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各实施方式。另外,说明便利起见,附图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放大或者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也有时与实际不同。
(第1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线束10将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电气设备(设备)电连接。线束10例如将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的前部设置的逆变器11与设置于比该逆变器11靠车辆后方的高压电池12电连接。线束10例如以在车辆的地板下面等通过的方式布设。逆变器11与成为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驱动车轮用的电动机(图示省略)连接。逆变器11由高压电池12的直流电生成交流电,并将该交流电向电动机供给。高压电池12例如是能供给数百伏特的电压的电池。
线束10具有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条)电线20、装配于电线20的两端部的一对连接器C1、多个外装构件60、以及多个(在图1中为两个)夹持件70,多条电线20在多个外装构件60中各插通一条。各电线20例如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呈长条状形成。各电线20例如是能够与高电压、大电流对应的高压电线。各电线20的一端部通过连接器C1与逆变器11连接,各电线20的另一端部通过连接器C1与高压电池12连接。各外装构件60例如保护电线20使其免遭飞翔物、水滴。多个外装构件60通过夹持件70固定于车辆的车身等。
如图2所示,各电线20具有由导体构成的芯线21、和将芯线21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22。各电线20例如是自身不具有电磁屏蔽结构的非屏蔽电线。
各芯线21形成为长条状。各芯线21例如具有能够弯曲加工成沿着线束10的布设路径的形状的可挠性。各芯线21的横截面形状(也就是利用与芯线2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将芯线21切断的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扁平形状。在本说明书中,“扁平形状”包括长方形、长圆形、椭圆形等。本说明书中的“长方形”是具有长边和短边的长方形,正方形除外。另外,本说明书中的“长方形”也包括将棱部倒角的形状、使棱部圆滑化的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各芯线21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长方形。各芯线21的横截面形状遍及芯线21的长度方向的全长形成为相同的长方形。芯线21具有:一对长边面21A,包括上述长方形的长边;和一对侧面21B,包括上述长方形的短边。一对长边面21A及一对侧面21B形成为平面。
如图3所示,各芯线21例如以弯曲成二维状或者三维状的方式形成。各芯线21例如弯曲成与线束10的布设路径相应的预定形状而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各芯线21具有:直线部31,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折弯部32,设置于直线部31的端部;延伸部33,从折弯部32向车辆下方侧延伸;折弯部34,设置于延伸部33的端部;以及直线部35,从折弯部34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的各芯线21以向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上下方向这两个方向延伸的方式折弯。
折弯部32、34以将芯线21的长边面21A向较薄方向(短边方向)弯曲的方式形成。在折弯部32、34,遍及长边面21A的较厚方向(长边方向)的全长以大致同一曲率弯曲。换句话讲,本实施方式的折弯部32、34不是将长边面21A扭转而形成的部分。但是,也可以是将长边面21A扭转而形成折弯部32、34。
作为各芯线21,例如能够使用将多根金属线材绞合而构成的绞线、由内部呈实心结构的柱状的一根金属棒构成的柱状导体(单芯线、母线等)、内部呈中空结构的筒状导体(管导体)等。本实施方式的各芯线21通过绞线构成。作为各芯线2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铜系、铝系等金属材料。各芯线21例如通过挤压成形而成形。例如,各芯线21将通过挤压成形而将横截面形状成形为圆形的绞线用模具等压缩而成形为横截面形状变为期望形状(在此为长方形)。
如图2所示,各绝缘包覆部22例如将各芯线21的外周面遍及全周以密合状态包覆。各绝缘包覆部22的外周面例如形成为沿着各芯线21的外周面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各绝缘包覆部22形成为内周及外周的截面形状是长方形的方筒状。各绝缘包覆部22例如通过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各绝缘包覆部22例如能够通过针对芯线21的挤压成形(挤压包覆)而形成。
在各电线20的外周以将该外周包覆的方式形成有保护构件40。各保护构件40通过绝缘性及耐剪切性优良的增强纤维编织而构成。各保护构件40例如可挠性比芯线21的可挠性优良。
作为构成各保护构件40的增强纤维,例如可举出对位系芳酰胺纤维、聚芳酯纤维、PBO(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唑)纤维、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PEI(聚醚酰亚胺)纤维、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等,优选根据保护构件40所要求的物性使用这些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施方式的各保护构件40由对位系芳酰胺纤维的一种构成。
各保护构件40呈筒状,将电线20的外周遍及全周而包覆。各保护构件40例如以与绝缘包覆部22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将该绝缘包覆部22的外周面包覆。各保护构件40的外周面例如形成为沿着绝缘包覆部22(芯线21)的外周面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各保护构件40形成为内周及外周的截面形状是长方形的方筒状。各保护构件40例如遍及电线20的长度方向的大致全长而设置。
在各保护构件40的外周以将该外周包覆的方式形成有电磁屏蔽构件50。各电磁屏蔽构件50例如能够使用多根金属线材编织成筒状的编织构件、金属箔。各电磁屏蔽构件50例如可挠性比芯线21的可挠性优良。
各电磁屏蔽构件50呈筒状,将电线20的外周及包围该电线20的保护构件40的外周遍及全周而包围。各电磁屏蔽构件50例如以与保护构件40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将该保护构件40的外周面包覆。各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面例如形成为沿着保护构件40(芯线21)的外周面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各电磁屏蔽构件50形成为内周及外周的截面形状是长方形的方筒状。各电磁屏蔽构件50例如遍及电线20的长度方向的大致全长而设置。
各外装构件60在整体上呈较长的筒状。在各外装构件60的内部空间60X一根一根地收纳有电线20。在各外装构件60的内部空间60X收纳有将电线20包围的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
各外装构件60例如能够使用金属制或树脂制的管、波纹管、橡胶制的防水罩或者将这些组合使用。作为金属制的管、波纹管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铝系、铜系等金属材料。作为树脂制的管、波纹管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具有导电性的树脂材料、不具有导电性的树脂材料。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外装构件60是具有环形凹部61和环形凸部62沿着长度方向交替地连续设置的波纹结构的波纹管。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各外装构件60的材料,可使用不具有导电性的树脂材料。作为该树脂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烯烃、聚酰胺、聚酯、ABS树脂等合成树脂。各外装构件60的可挠性比芯线21的可挠性优良。
本实施方式的各外装构件60是呈扁平筒状的波纹管。即,外装构件60的内周及外周的截面形状形成为扁平形状。各外装构件60的内周面例如形成为沿着所插通的电线20的外周面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环形凹部61及环形凸部62形成为内周及外周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的方筒状。外装构件60(环形凹部61及环形凸部62)的外周面具有包括上述长方形的长边的一对长边面60A和包括上述长方形的短边的一对侧面60B。长边面60A与芯线21的长边面21A对置,侧面60B与芯线21的侧面21B对置。在此,环形凸部62中的内部空间60X比环形凹部61中的内部空间60X宽广。
外装构件60的内部空间60X(具体为环形凹部61中的内部空间60X)例如被设定为比将电线20及保护构件40包围的状态的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形稍大的尺寸。环形凹部61中的内部空间60X和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形的尺寸差是考虑到用于将电线20、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插通于外装构件60内所需的余隙部、尺寸公差等而设定的。例如,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面和环形凹部61的内周面的对置的面的至少一部分相互接触。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面和环形凹部61的内周面的接触也可以为面接触、线接触以及点接触中的任一方式。
如图2所示,多个(在此为两个)外装构件60分别独立地形成。两个外装构件60例如形成为形状和大小均相同。两个外装构件60例如在芯线21及外装构件60的长边方向(较厚方向)排列配置。即,两个外装构件60以使相互的侧面60B面对的状态排列配置。两个外装构件60例如以使相互的侧面60B接触的状态排列配置。由此,分别插通于两个外装构件60的两条电线20以它们的芯线21的侧面21B彼此对置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中,形成为在使多个外装构件60集中(成束)时截面形状在整体上变为长方形。
两个外装构件60例如在车宽方向(与图1中的纸面正交的方向)排列配置。即,两个外装构件60以外装构件60的长边方向(较厚方向)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换句话讲,两个外装构件60以外装构件60的短边方向(较薄方向)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图1及图2中的纸面垂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
夹持件70例如以将多个外装构件60集中固定的方式设置。夹持件70以维持多个外装构件60集中的状态(合体状态)的方式装配于那些多个外装构件60的外周面。
夹持件70具有外嵌于多个外装构件60的嵌合部71和固定于车身的固定部(图示省略)。作为夹持件7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树脂材料、金属材料。作为树脂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具有导电性的树脂材料或不具有导电性的树脂材料。作为金属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铁系、铝系的金属材料。
本实施方式的嵌合部71形成为大致C字状。即,嵌合部71形成为不连续的环形结构。嵌合部71具有:一对板部72、73,以相互对置的方式形成;连接部74,将两板部72、73的一端部彼此连接;以及卡止部75、76,分别设置于板部72、73的另一端部。嵌合部71例如是一体形成有板部72、73、连接部74以及卡止部75、76的单一部件。
各板部72、73具有沿着两个外装构件60的长边面60A的内表面。具体地讲,各板部72、73具有沿着在长边方向排列配置的两个外装构件60的长边面60A的内表面。
连接部74以将板部72的端部和板部73的端部连接的方式形成。连接部74例如具有沿着外装构件60的侧面60B的内表面。
卡止部75、76分别设置于板部72、73的与连接部74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卡止部75、76设置于在长边方向上与连接部74对置的位置。卡止部75以从板部72的端部朝向板部73延伸的方式形成。卡止部76以从板部73的端部朝向板部72延伸的方式形成。卡止部75的顶端部在与卡止部76的顶端部分离的位置上以与该卡止部76的顶端部对置的方式设置。在嵌合部71,利用卡止部75、76之间的空间形成有能够将多个外装构件60插入的插入部77。插入部77的开口宽度被设定得比各外装构件60的侧面60B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短。另外,在嵌合部71,利用由板部72、73的内表面、连接部74的内表面以及卡止部75、76的内表面包围的空间形成有收纳部78,多个外装构件60收纳于收纳部78。
卡止部75的外侧面形成为以随着从卡止部75的基端部(与板部72连接的端部)朝向顶端部(与基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而接近连接部74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75A。卡止部76的外侧面形成为以随着从卡止部76的基端部(与板部73连接的端部)朝向顶端部(与基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而接近连接部74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76A。即,倾斜面75A、76A以插入部77的开口宽度随着远离收纳部78而扩大的方式倾斜。
嵌合部71构成为能够在第1姿势与第2姿势之间变形,在第1姿势下,能够从插入部77将多个外装构件60插入到收纳部78,在第2姿势下能够将从插入部77插入的多个外装构件60支承于收纳部78内。即,嵌合部71能够以卡止部75与卡止部76之间的间隔(也就是插入部77的开口宽度)扩大的方式弹性变形。例如,当将插通有电线20等的外装构件60插入到插入部77时,以卡止部75的顶端部和卡止部76的顶端部的间隔暂时扩大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且,当外装构件60贯穿插入部77而嵌合到收纳部78内时,以嵌合部71的环形结构返回原形状的方式弹性复原,也就是说,以卡止部75的顶端部和卡止部76的顶端部的间隔缩窄的方式弹性复原。即,本实施方式的嵌合部71和两个外装构件60是利用弹性变形进行防脱的卡扣结构。另外,在多个外装构件60收纳于收纳部78内的状态下,例如,嵌合部71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外装构件60的外周面接触。
夹持件70利用未图示的固定部固定于车辆的车身。利用该夹持件70将多个外装构件60固定于车辆的车身。
接着,按照图4对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结构进行说明。在此,对逆变器11侧的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图4中将外装构件60的图示省略。
电线20的端部插通于与逆变器11连接的连接器C1(参照图1)具有的屏蔽壳80。屏蔽壳80例如具有电线20一条一条地插通的导电性的筒状构件81。筒状构件81(屏蔽壳80)利用金属构成。作为筒状构件8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铁系、铝系金属材料。筒状构件81也可以根据其构成金属的种类、使用环境而实施镀锡、镀铝等表面处理。
筒状构件81例如形成为内周及外周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的方筒状。在筒状构件81的内部仅插通有电线20、保护构件40以及电磁屏蔽构件50中的电线20。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固定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保护构件40的端部例如以将筒状构件81的全周包围的方式外插于筒状构件81。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例如相对于外插于筒状构件81的保护构件40以将其全周包围的方式外插。电磁屏蔽构件50例如全长比保护构件40的全长形成得长,以比保护构件40更向逆变器11侧延伸的方式形成。电磁屏蔽构件50中比保护构件40更向逆变器11侧延伸的部分将保护构件40的端面覆盖,并且以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直接接触的方式外插于筒状构件81。
保护构件40的端部以夹在筒状构件81与电磁屏蔽构件50之间的状态通过在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侧设置的敛紧环85连接到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敛紧环85以在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之间夹着电磁屏蔽构件50及保护构件40的端部的方式外嵌于筒状构件81。并且,通过敛紧环85被紧固,从而电磁屏蔽构件50及保护构件40的端部固装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
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将保护构件40的端部的端面包覆,并以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直接接触的状态通过在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侧设置的敛紧环86连接到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敛紧环86以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之间仅夹着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的(也就是不夹着保护构件40的)方式外嵌于筒状构件81。并且,通过敛紧环86被紧固,从而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相对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以与其直接接触的状态固装。由此,可稳定地确保电磁屏蔽构件50和筒状构件81(屏蔽壳80)的电导通。
在上述说明中,对逆变器11侧的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结构进行说明,但是在高压电池12侧也设置有同样的端部结构。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1-1)使得将多个外装构件60各自独立地形成,在那些各外装构件60中各插通一条电线20。由此,与由一个外装构件将多条电线20一并包围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电线20与外装构件60之间的间隙(空气层)设定得小。因为能够将电线20的外周面与外装构件60的内周面之间的空气层、也就是隔热层缩小,所以能够将电线20的外周面与外装构件60的内周面之间的热阻降低。因此,可抑制由电线20产生的热闷在外装构件60的内部,能够将由电线20产生的热从外装构件60的外周面效率良好地释放到大气中。由此,能够使由电线20产生的热效率良好地释放,能够将线束10的散热性提高。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电线20的温度上升。
(1-2)而且,与用一个外装构件将两条电线20一并包围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外装构件60的较厚方向的长度设为1/2以下。因此,与用一个外装构件将两条电线20一并包围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外装构件60的折弯半径减小。由此,能够提高加工线束10的弯曲性。
(1-3)将各电线20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扁平形状。根据该结构,电线20的刚性在较厚方向上高,在较薄方向上比较低。因此,能够提高电线20的较厚方向上的刚性,并且能够容易进行电线20向较薄方向的弯曲加工。另外,能够将电线20的较薄方向的尺寸抑制得小,因此能够实现线束10的薄型化。
(1-4)进一步地,将各外装构件60形成为扁平筒状。由此,能够将各外装构件60的内周面形成为沿着各电线20的外周面的形状,因此能够将电线20的外周面与外装构件6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空气层)设定得更小。因此,能够使线束10的散热性更加提高。
(1-5)设置有夹持件70,夹持件70装配于多个外装构件60的外周面,将多个外装构件60固定于车身。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由电线20产生的热通过外装构件60及夹持件70效率良好地热传递到表面积大的车身。由此,能够使由电线20产生的热效率良好地释放,能够提高线束10的散热性。
(1-6)将多个外装构件60沿着它们的较厚方向(长边方向)排列配置。由此,与将多个外装构件60沿着它们的较薄方向排列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外装构件60的外周面中露出到外部的表面积增大。因此,能够提高线束10的散热性。
(1-7)在电线20的外周面与外装构件60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将电线20包围的电磁屏蔽构件50。因为能够该电磁屏蔽构件50进行电线20的电磁屏蔽,所以能够将非屏蔽电线用作电线20。根据该结构,在接地时,不需要为了使电磁屏蔽结构露出到外部而将绝缘包覆部等剥离的工序。因此,能够提高将电磁屏蔽构件50与筒状构件81电连接(也就是接地)时的作业性。
(1-8)在电线20的外周面与外装构件60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由对位系芳酰胺纤维等增强纤维编成的耐冲击性(特别是耐剪切性)优良的保护构件40。因此,即使外装构件60由于车辆碰撞时的冲击而破损,也可抑制电线20的芯线21彼此直接接触、或者通过车辆构成部件等任何导体而导通。另外,因为保护构件40具有绝缘性,所以也可抑制电线20的芯线21彼此通过保护构件40而导通。
(1-9)但是,在以将两种筒体(在此为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相互重叠的状态利用那两种筒体将电线20的外周包围的情况下,难以将设置于内侧的筒体(在此为保护构件40)稳定地固定于电线20。另外,在绝缘性的保护构件40配置于电磁屏蔽构件50的内侧的情况下,难以将电磁屏蔽构件50和筒状构件81电连接。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得将保护构件40的端部以夹在筒状构件81与电磁屏蔽构件50之间的状态利用敛紧环85连接到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另外,将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以将保护构件40的端部的端面包覆的方式形成,进一步以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直接接触的状态利用敛紧环86连接到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根据该结构,通过将敛紧环85紧固,即使是电磁屏蔽构件50与外周重叠的状态,也能够将保护构件40稳定地固定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另外,使得将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在与保护构件40的固定位置不同的位置上以与筒状构件81之间不夹着绝缘性的保护构件40的状态固定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由此,即使是在电磁屏蔽构件50与电线20(或者筒状构件81)之间夹着保护构件40的情况,也能够稳定地确保电磁屏蔽构件50和筒状构件81的电导通。
(1-10)使得将夹持件70的嵌合部71形成为C字状,并将插入部77形成于在顶端部相互分离的位置上对置地设置的卡止部75、76之间。另外,将卡止部75、76的外侧面形成为以插入部77的开口宽度随着远离收纳部78而扩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75A、76A。根据该结构,在通过插入部77将多个外装构件60插入到嵌合部71的收纳部78内时,能够将外装构件60的端部沿着卡止部75、76的倾斜面75A、76A引导到收纳部78内。由此,能够提高在多个外装构件60组装夹持件70时的作业性。
(第2实施方式)
接着,按照图5及图6对线束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有时将说明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省略。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A中,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的配置与图2所示的线束10相反。即,在线束10A中,以将各电线20的外周包覆的方式形成有电磁屏蔽构件50,且以将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包覆的方式形成有保护构件40。
接着,按照图6对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图6中,将外装构件60的图示省略。
在屏蔽壳80的筒状构件81的内部仅插通有电线20、电磁屏蔽构件50以及保护构件40中的电线20。电磁屏蔽构件50及保护构件40的端部固定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以将筒状构件81的全周包围的方式外插于筒状构件81。电磁屏蔽构件50以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直接接触的方式外插于筒状构件81。保护构件40相对于外插于筒状构件81的电磁屏蔽构件50以将其全周包围的方式外插。
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以夹在筒状构件81与保护构件40之间的状态利用在保护构件40的外周侧设置的敛紧环87固定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敛紧环87以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之间夹着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双方的端部的方式外嵌于筒状构件81。并且,通过敛紧环87被紧固,从而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固装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此时,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相对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以与其直接接触的状态固装。由此,可稳定地确保电磁屏蔽构件50和筒状构件81(屏蔽壳80)的电导通。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1-1)~(1-8)、(1-10)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起到以下作用效果。
(2-1)在电线20的外侧依次配置电磁屏蔽构件50和保护构件40,将那些电磁屏蔽构件50及保护构件40双方的端部在一个部位集中固定。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比绝缘性的保护构件40靠内侧配置电磁屏蔽构件50,因此即使是电磁屏蔽构件50和保护构件40重叠的状态,也能够使电磁屏蔽构件50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直接接触。由此,能够使筒状构件81在长度方向小型化,并且能够稳定地确保电磁屏蔽构件50和筒状构件81的电导通。
(第3实施方式)
接着,按照图7及图8对线束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有时将说明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省略。
如图7所示,线束10B具有热传导构件90,热传导构件90设置于各电线20的外周面与外装构件60的内周面之间。热传导构件90由热导率比空气层的热导率高的材料构成。作为热传导构件9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在聚酰亚胺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硅类树脂等绝缘性树脂或硅橡胶等中含有热导率高的填充物的材料。作为填充物,例如能够使用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镁等无机填充物。作为填充物,能够使用由金(Au)、银(Ag)、铜(Cu)、铝(Al)、镍(Ni)、铬(Cr)、钴(Co)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填充物、将金属材料的表面用绝缘材料(例如树脂材料)包覆的填充物。作为热传导构件9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片状、凝胶状(半固体形状)的材料。本实施方式的热传导构件90由凝胶状的材料构成。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传导构件90设置于将电线20包围的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侧。热传导构件90例如以将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面与外装构件60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填充的方式形成。具体地讲,热传导构件90以将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面与环形凹部61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填充并且将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面与环形凸部62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填充的方式形成。该热传导构件90以也将环形凸部62中的内部空间60X中从环形凹部61的内周面向外装构件60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空间填充的方式形成。另外,热传导构件90例如以进入到保护构件40具有的网眼及电磁屏蔽构件50具有的网眼的方式形成。例如,热传导构件90以将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具有的网眼填充的方式形成。换句话讲,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以埋入到热传导构件90的方式形成。由此,保护构件40与电磁屏蔽构件50之间的间隙被热传导构件90填充。
这样的热传导构件90例如通过在将被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包覆的电线20插通于外装构件60的内部空间60X后,以将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面与外装构件60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填充的方式注入凝胶状的高热导材料而形成。另外,通过在将电线20及保护构件40包围的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面形成凝胶状的热传导构件90后,以将该热传导构件90从外侧紧固的方式使外装构件60缩径,利用该紧固力使凝胶状的热传导构件90塑性变形而形成。该情况下的外装构件60例如能够使用具有在长度方向延伸的裂缝的波纹管。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1-1)~(1-10)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作用效果。
(3-1)在电线20的外周面与外装构件60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由热导率比空气层的热导率高的材料构成的热传导构件90。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电线20与外装构件60之间的空气层(也就是隔热层)设定得小,因此能够将电线20的外周面与外装构件60的内周面之间的热阻降低。由此,能够使由电线20产生的热效率良好地释放,能够提高线束10B的散热性。
(3-2)以将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面与外装构件60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填充的方式形成有热传导构件90。根据该结构,因为能够将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面与外装构件60的内周面之间的空气层(也就是隔热层)置换为热导率高的热传导构件90,所以能够将电线20的外周面与外装构件60的内周面之间的热阻更加降低。由此,能够提高线束10B的散热性。
(3-3)以将保护构件40具有的网眼及电磁屏蔽构件50具有的网眼填充的方式形成热传导构件90。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热传导构件90与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的接触面积增大。由此,能够将热传导构件90与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之间的热阻降低,所以能够提高线束10B的散热性。
(第1~第3实施方式的变更例)
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能够按以下变更而实施。上述各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得对多条电线20的全部电线20设置保护构件40,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图9所示,也可以仅对多条电线20中的一部分电线20设置保护构件40。例如,电线20具有与高压电池12(参照图1)的正极端子连接的正极侧的电线20A、和与高压电池12的负极端子连接的负极侧的电线20B。也可以仅对这些电线20A、20B中的正极侧的电线20A设置保护构件40,对负极侧的电线20B不设置保护构件40。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线束10的制造成本的上升,并且能够适当抑制正极侧的电线20A和负极侧的电线20B短路。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夹持件70的结构不限定于此。
·如图10所示,也可以采用具有将多个外装构件60以相互分离的状态固定的突起部79的结构。突起部79例如以从板部72、73的内表面朝向收纳部78内突出的方式形成。形成于板部72的突起部79和形成于板部73的突起部79例如形成为以相互分离的状态相互面对。各突起部79例如以沿着外装构件6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各突起部79的侧面和各外装构件60的侧面60B的一部分接触。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相邻的外装构件60的侧面60B相互分离,因此能够使外装构件60的外周面中露出到外部的表面积增大。由此,能够提高线束10的散热性。
·在图10所示的夹持件70中,也可以仅在板部72、73的一方设置突起部79。
·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夹持件100那样,采用具有将多个外装构件60的全周包围的嵌合部101的结构。嵌合部101在整体上形成能够外嵌于集中状态的多个外装构件60的大小的筒状(在此为方筒状)。嵌合部101具有能相互卡止的锁定部102和被锁定部103。在夹持件100中,通过将锁定部102和被锁定部103的卡止解除,能够形成为将嵌合部101打开的状态。通过将嵌合部101打开,能够在嵌合部101的内侧嵌合多个外装构件60。另外,在夹持件100中,通过将嵌合部101关闭,能够在嵌合部101的内侧保持多个外装构件60。在夹持件100中,通过锁定部102和被锁定部103卡止,从而嵌合部101能够以关闭的状态锁定。另外,在嵌合部101锁定的状态下,例如嵌合部101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外装构件60的外周面接触。
·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夹持件70,采用将多个外装构件60集中地固定于车身的夹持件,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将多个外装构件60一个一个地固定于车身的夹持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电线20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长方形,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图12所示,也可以将电线20的芯线21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长圆形。本说明书中的“长圆形”是由两个大致相等长度的平行线和两个半圆形构成的形状。本变更例中的芯线21具有一对长边面21A和在一对长边面21A之间形成为圆弧形的侧面21B(圆弧部)。这一对长边面21A及一对侧面21B以遍及芯线21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而延伸的方式形成。将芯线21的外周包围的绝缘包覆部22、保护构件40、电磁屏蔽构件50及外装构件60例如形成为沿着芯线21的外周形状的形状。本变更例的外装构件60的内周及外周的截面形状形成为长圆形。外装构件60的外周面具有一对长边面60A和在一对长边面60A之间形成为圆弧形的侧面60B(圆弧部)。
多个(在此为两个)外装构件60在芯线21及外装构件60的较厚方向排列配置。两个外装构件60例如以使相互的侧面60B的一部分接触的状态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外装构件60的外周面中露出到外部的表面积增大,因此能够提高线束10的散热性。
·例如图13所示,也可以将电线20的芯线21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具有五边形以上多边形(在此为六边形)的扁平形状。将芯线21的外周包围的绝缘包覆部22、保护构件40、电磁屏蔽构件50及外装构件60例如形成为沿着芯线21的外周形状的形状。本变更例的外装构件60的内周及外周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具有六边形的扁平形状。多个外装构件60在芯线21及外装构件60的较厚方向排列配置。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多个外装构件60在它们的较厚方向排列配置,并以该较厚方向沿着车宽方向的方式排列配置,但是多个外装构件60的配置不限于此。
·例如图14(a)所示,也可以将多个外装构件60在它们的较厚方向排列配置,并以该较厚方向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的方式排列配置。在该情况下,芯线21及外装构件60的较薄方向以沿着车宽方向的方式延伸。
·例如图14(b)所示,也可以将多个外装构件60在它们的较薄方向排列配置,并且以该较薄方向沿着车宽方向的方式排列配置。在该情况下,芯线21及外装构件60的较厚方向以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的方式延伸。另外,两个外装构件60例如以使相互的长边面60A接触的状态排列配置。
·例如图14(c)所示,也可以将多个外装构件60在它们的较薄方向排列配置,并且以该较薄方向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的方式排列配置。在该情况下,芯线21及外装构件60的较厚方向以沿着车宽方向的方式延伸。另外,两个外装构件60例如以使相互的长边面60A接触的状态排列配置。
·上也可以将述第3实施方式中的热传导构件90、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的配置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使得以将电线20的绝缘包覆部22的外周包覆的方式形成热传导构件90,并以将该热传导构件90的外周包覆的方式形成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
·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的热传导构件90也可以遍及外装构件60的长度方向的大致全长而设置。另外,也可以将热传导构件90部分地设置在电线20的长度方向上。
·也可以将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热传导构件90一体形成于外装构件60的内周面。
(第4实施方式)
接着,按照图15及图16对线束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有时将说明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省略。
如图15所示,线束10C具有多条(在此为两条)电线20、将多条电线20一并包围的外装构件110、以及夹持件70。本实施方式的电线20具有与高压电池12(参照图1)的正极端子连接的正极侧的电线20A、和与高压电池12的负极端子连接的负极侧的电线20B这两条高压电线。
在电线20A的外周以将该外周包覆的方式形成有保护构件40。在保护构件40的外周以将该外周包覆的方式形成有电磁屏蔽构件50。
在电线20B的外周以将该外周包覆的方式形成有电磁屏蔽构件50。针对电线20B不设置保护构件40。
外装构件110与图3所示的外装构件60同样,是呈扁平筒状的波纹管。在外装构件110的内部空间110X配置有多条(在此为两条)电线20A、20B。两条电线20A、20B在内部空间110X中在芯线21的较厚方向(长边方向)排列配置。即,两条电线20A、20B例如以使相互的芯线21的侧面21B面对的状态排列配置。例如,两条电线20A、20B以将那些芯线21的侧面21B包覆的部分的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面彼此接触的状态排列配置。另外,两条电线20A、20B以芯线21的较薄方向(短边方向)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
夹持件70装配于外装构件110的外周面。夹持件70的嵌合部71外嵌于一个外装构件110。夹持件70通过未图示的固定部固定于车辆的车身。通过该夹持件70将外装构件110固定于车辆的车身。
接着,按照图16对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6中将外装构件110的图示省略。
电线20A、20B的端部插通于连接器C1(参照图1)具有的屏蔽壳80。屏蔽壳80例如具有供电线20A插通的筒状构件81和供电线20B插通的导电性的筒状构件82。筒状构件81、82(屏蔽壳80)利用金属构成。
筒状构件81、82例如形成为内周及外周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的方筒状。在筒状构件81的内部仅插通有电线20A、保护构件40以及电磁屏蔽构件50中的电线20A。保护构件40的端部以夹在筒状构件81与电磁屏蔽构件50之间的状态利用敛紧环85连接到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电磁屏蔽构件50例如全长比保护构件40的全长形成得长,以将保护构件40的端部的端面包覆的方式形成。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以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直接接触的状态利用敛紧环86连接到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
在筒状构件82的内部仅插通有电线20B及电磁屏蔽构件50中的电线20B。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固定于筒状构件82的外周面。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以将筒状构件82的全周包围的方式外插于筒状构件82。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利用在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侧设置的敛紧环88固定于筒状构件82的外周面。通过敛紧环88被紧固,从而电磁屏蔽构件50的端部相对于筒状构件82的外周面以与其直接接触的状态固装。由此,可稳定地确保电磁屏蔽构件50和筒状构件82(屏蔽壳80)的电导通。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1-3)~(1-10)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4实施方式的变更例)
上述第4实施方式能够按以下变更而实施。上述第4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如图17所示,也可以将电磁屏蔽构件50以将多条电线20一并包围的方式形成。例如,电磁屏蔽构件50以将由保护构件40包覆的电线20A和电线20B一并包覆的方式形成。
·如图18所示,也可以使得针对各电线20设置热传导构件90。各热传导构件90例如以将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包覆的方式形成,且电磁屏蔽构件50将电线20A、20B的外侧包覆。例如,各热传导构件90以将保护构件40具有的网眼、电磁屏蔽构件50具有的网眼填充的方式形成。另外,也可以使得以将多条电线20一并覆盖的方式设置热传导构件90。
·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外装构件110的内部空间110X内的电线20A、20B的配置不作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使得在内部空间110X内将多条电线20A、20B在芯线21的较薄方向排列配置。
·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电线20A中,也可以适当变更保护构件40及电磁屏蔽构件50的配置。例如,也可以使得以将电线20A的绝缘包覆部22的外周包覆的方式形成电磁屏蔽构件50,并以将该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包覆的方式形成保护构件40。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外装构件110的内部空间110X中,将电线20A及电磁屏蔽构件50包围的保护构件40的外周面、和将电线20B包围的电磁屏蔽构件50的外周面接触。
·也可以使得针对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电线20B设置保护构件40。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按如下变更而实施。上述各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将保护构件40、电磁屏蔽构件50固定于筒状构件81、82的连结构件而使用敛紧环85~88,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取代敛紧环85~88而将金属带、树脂制的捆扎带、胶带等用作连结构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得将保护构件40的端部固定于筒状构件81的外周面,但是固定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使得将保护构件40的端部固定于电线20上。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利用例如胶带等将保护构件40的端部固定于电线20上。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将外装构件60、110固定的固定构件而具体化为夹持件70,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将外装构件60、110固定的固定构件,不限于固定于车辆车身等的固定构件,能够使用胶带、捆扎带等。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外装构件60、110也可以具有在长度方向延伸的裂缝。
·也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保护构件40省略。
·也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电磁屏蔽构件50省略。例如,在利用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构成外装构件60、110的情况下,能够使该外装构件60、110作为电磁屏蔽构件发挥作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电线20具体化为非屏蔽电线,但是电线20的种类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电线20具体化为自身具有电磁屏蔽结构的屏蔽电线。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具体化为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线束10,但是也可以具体化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线束1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线束10的电线20为两条,但是不限于此。电线20的条数能够根据车辆的规格而变更。例如,电线20的条数既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三条以上。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作为构成线束10的电线,追加有将低压电池和各种低电压设备(例如车灯、汽车音响等)连接的低压电线。
·车辆中的逆变器11和高压电池12的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根据车辆结构适当变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通过电线20连接的电气设备而采用逆变器11及高压电池12,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将逆变器11和驱动车轮用的电动机连接的电线。即,只要是将搭载于车辆的电气设备之间电连接的结构就能够适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芯线21的侧面21B是除长边面21A之外的芯线21的非长边面的代表例,在几个非限定性的例子中,有时构成为芯线21的短边面。外装构件60的侧面60B是除长边面60A之外的外装构件60的非长边面的代表例,在几个非限定性的例子中,有时构成为外装构件60的短边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芯线21的多个长边面21A和多个侧面(非长边面)21B构成芯线21的外周面。各长边面21A具有第1面积,各侧面(非长边面)21B具有第2面积,第1面积大于第2面积。各芯线21的各长边面21A是该芯线21的第1面的代表例,在几个非限定性的例子中,各芯线21的各长边面21A有时构成为将该芯线21的外周面形成的多个面部分中的最大面积部分。各芯线21的各侧面21B是该芯线21的第2面的代表例,在几个非限定性的例子中,各芯线21的各侧面21B有时构成为将该芯线21的外周面形成的多个面部分中的最小面积部分。关于外装构件60、110也是同样。
本公开包括以下安装例。不是用于限定,而是作为辅助理解来标注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代表性的结构要素的参照附图标记。
·按照非限定性的安装例的线束(10;10A),具备:
多条扁平电线(20);
多个筒状的扁平外装构件(60;110),各自具有将所述多条扁平电线(20)中的一个收纳的内部空间(60X);以及
至少一个夹持件(70;100),构成为将分别收纳所述多条扁平电线(20)的所述多个筒状的扁平外装构件(60;110)并列地对齐,固定地装配于车身,
在所述线束(10;10A)的横截面的剖视中,各扁平电线(20)具有扁平横截面,各筒状的扁平外装构件(60;110)具有与对应的扁平电线(20)的扁平横截面相应的扁平横截面。
·在非限定性的安装例中,所述多条扁平电线(20)各自包括具有外周面的扁平金属芯线(21)和与所述扁平金属芯线(21)的所述外周面密合的绝缘包覆部(22),
各扁平金属芯线(21)的所述外周面通过多个面部分形成,所述多个面部分包括一个以上的第1面部分(21A)和包括一个以上的第2面部分(21B),
所述一个以上的第1面部分(21A)各自具有各扁平金属芯线(21)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多个面部分中的最大面积,
所述一个以上的第2面部分(21B)各自具有各扁平金属芯线(21)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多个面部分中的最小面积,
在所述线束(10;10A)的横截面的剖视中,作为相邻的两个扁平电线(20)中的一方的第1扁平电线的所述扁平金属芯线(21)的所述一个以上的第1面部分(21A)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全部不与作为相邻的两个扁平电线(20)中的另一方的第2扁平电线的所述扁平金属芯线(21)的所述外周面面对,而朝向所述线束(10;10A)的径向外方。
·在非限定性的安装例中,在所述线束(10;10A)的横截面的剖视中,所述第1扁平电线的所述扁平金属芯线(21)的所述一个以上的第2面部分(21B)中的一个与所述第2扁平电线的所述一个以上的第2面部分(21B)中的一个面对。
·在非限定性的安装例中,各扁平金属芯线(21)的所述一个以上的第1面部分(21A)是两个第1面部分(21A),各扁平金属芯线(21)的所述一个以上的第2面部分(21B)是两个第2面部分(21B)。
·在非限定性的安装例中,在所述线束(10;10A)的横截面的剖视中,所述第1扁平电线的所述扁平金属芯线(21)的所述两个第1面部分(21A)中的一方与所述第2扁平电线的所述扁平金属芯线(21)的所述两个第1面部分(21A)中的一方面对,
在所述线束(10;10A)的横截面的剖视中,所述第1扁平电线的所述扁平金属芯线(21)的所述两个第1面部分(21A)中的另一方没有与所述第2扁平电线的所述扁平金属芯线(21)的所述外周面面对,而朝向所述线束(10;10A)的径向外方。
·在非限定性的安装例中,各扁平金属芯线(21)的所述两个第1面部分(21A)是平面,各扁平金属芯线(21)的所述两个第2面部分(21B)是平面或者曲面。
·在非限定性的安装例中,各扁平电线(20)包括与所述绝缘包覆部(22)的全周密合的、层积的多个中间层(40、50、90)。
·在非限定性的安装例中,各扁平电线(20)的所述多个中间层(40、50、90)包括热传导构件层(90),热传导构件层(90)具有比空气高的热导率。
本发明也可以在不脱离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以其他的特有方式具体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也可以将在实施方式(或者其一个或者多个方式)中说明的部件中的一部分省略,或者将几个部件组合。本发明的范围应参照权利要求书,与权利要求书赋予权利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一起确定。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C:线束;20、20A、20B:电线;21:芯线;22:绝缘包覆部;40:保护构件;50:电磁屏蔽构件;60:外装构件;61:环形凹部;62:环形凸部;70、100:夹持件;79:突起部;81、82:筒状构件;85:敛紧环(第1连结构件);86:敛紧环(第2连结构件);87:敛紧环(连结构件);90:热传导构件;110:外装构件。

Claims (9)

1.一种线束,具有:
多条电线,所述电线具有横截面形状形成为扁平形状的芯线和将所述芯线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部;
多个外装构件,所述多条电线在所述多个外装构件中各插通一条,所述多个外装构件各自独立地形成为扁平筒状;以及
夹持件,装配于所述外装构件的外周面,将所述外装构件固定于车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具有:
筒状的保护构件,将所述绝缘包覆部的外周包围,由增强纤维编成;
筒状的电磁屏蔽构件,将所述保护构件的外周包围;以及
导电性的筒状构件,在外周面连接所述电磁屏蔽构件的端部,
所述保护构件的端部以夹在所述筒状构件与所述电磁屏蔽构件之间的状态通过第1连结构件连接到所述筒状构件的外周面,
所述电磁屏蔽构件的端部将所述保护构件的端部的端面包覆,并以与所述筒状构件的外周面直接接触的状态通过第2连结构件连接到所述筒状构件的外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具有:
筒状的电磁屏蔽构件,将所述绝缘包覆部的外周包围;
筒状的保护构件,将所述电磁屏蔽构件的外周包围,由增强纤维编成;以及
导电性的筒状构件,在外周面连接有所述电磁屏蔽构件的端部,
所述电磁屏蔽构件以夹在所述筒状构件与所述保护构件之间并与所述筒状构件的外周面直接接触的状态通过连结构件连接到所述筒状构件的外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在各所述电线的外周面与各所述外装构件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热传导构件,所述热传导构件将各所述电线的外周包围,由热导率比空气层的热导率高的材料构成。
5.根据引用权利要求2或3的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电磁屏蔽构件是多根金属线材编成的编织构件,
所述热传导构件由凝胶状的材料构成,以将所述编织构件的网眼填充的方式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外装构件是在长度方向交替地连续设置有环形凸部和环形凹部的波纹管,
所述热传导构件以将所述电线的外周面与所述外装构件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填充的方式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在所述夹持件的内表面形成有用于使相邻的两个外装构件相互分离的突起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多个外装构件在所述外装构件的较厚方向排列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各所述芯线及各所述外装构件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长圆形,
所述多个外装构件以所述长圆形的圆弧部彼此接触的方式排列配置。
CN201980046699.6A 2018-07-30 2019-07-23 线束 Active CN1124248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2517 2018-07-30
JP2018142517A JP7047649B2 (ja) 2018-07-30 2018-07-30 ワイヤハーネス
PCT/JP2019/028779 WO2020026884A1 (ja) 2018-07-30 2019-07-23 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4882A true CN112424882A (zh) 2021-02-26
CN112424882B CN112424882B (zh) 2022-08-12

Family

ID=69231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6699.6A Active CN112424882B (zh) 2018-07-30 2019-07-23 线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18391B2 (zh)
JP (1) JP7047649B2 (zh)
CN (1) CN112424882B (zh)
DE (1) DE112019003844T5 (zh)
WO (1) WO20200268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0520B (zh) * 2020-05-08 2021-08-31 中电线缆有限公司 复合电缆
CN116234725A (zh) * 2020-07-22 2023-06-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4607A (ja) * 2003-07-28 2005-02-17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機能を備えた導電路
CN102792388A (zh) * 2010-02-05 2012-11-2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
CN102934305A (zh) * 2010-05-31 2013-02-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和装配该线束的方法
CN203300265U (zh) * 2013-06-26 2013-11-20 桦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软性扁平排线堆叠改良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412682B (de) * 2001-09-19 2005-05-25 Akg Acoustics Gmbh Lackbeschichteter draht
TWM322649U (en) * 2007-06-01 2007-11-21 Hung Fu Electronics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of connectable flat cable
JP5311921B2 (ja) * 2008-08-19 2013-10-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1134667A (ja) * 2009-12-25 2011-07-07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2235666A (ja) * 2011-05-09 2012-11-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および該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の取付方法
JP6086323B2 (ja) * 2013-10-04 2017-03-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パイプ
JP2015162915A (ja) * 2014-02-26 2015-09-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付きモジュール
JP2016054030A (ja) 2014-09-03 2016-04-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およびシールド導電路
JP6382774B2 (ja) * 2015-07-31 2018-08-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10124748B2 (en) 2016-08-31 2018-11-13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Vehicular high-voltage wire and wire harness
JP2018041714A (ja) 2016-08-31 2018-03-1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両用高圧電線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9032990A (ja) * 2017-08-08 2019-02-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導電路
JP6856494B2 (ja) * 2017-10-25 2021-04-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4607A (ja) * 2003-07-28 2005-02-17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機能を備えた導電路
CN102792388A (zh) * 2010-02-05 2012-11-2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
CN102934305A (zh) * 2010-05-31 2013-02-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和装配该线束的方法
CN203300265U (zh) * 2013-06-26 2013-11-20 桦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软性扁平排线堆叠改良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4882B (zh) 2022-08-12
JP7047649B2 (ja) 2022-04-05
US20210339690A1 (en) 2021-11-04
JP2020021556A (ja) 2020-02-06
WO2020026884A1 (ja) 2020-02-06
DE112019003844T5 (de) 2021-04-15
US11618391B2 (en)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9209B (zh) 车辆用高压电线以及线束
CN112424882B (zh) 线束
JP7342755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2771630B (zh) 线束
WO2020110457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1801863B (zh) 带固定构件保护管及线束
CN112714938B (zh) 线束
CN111837201B (zh) 线束
CN113168943B (zh) 线束及外装构件
JP7315044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0089000B (zh) 线束中的保护构件的保持结构
CN113615021B (zh) 线束
JP7272407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外装部材
US20160163423A1 (en) Shielded wire and wire harness
WO2020261932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6325028A (zh) 线束
JP2022127335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2134814A (ja) 第1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複合ワイヤ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