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4058A - 引擎罩的内板 - Google Patents

引擎罩的内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4058A
CN112424058A CN201980046710.9A CN201980046710A CN112424058A CN 112424058 A CN112424058 A CN 112424058A CN 201980046710 A CN201980046710 A CN 201980046710A CN 112424058 A CN112424058 A CN 1124240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rib portion
hood
oblique
corrug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67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门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uzu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uzu Mo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uzu Motors Ltd filed Critical Isuzu Moto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24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40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Abstract

包括:上下贯通地形成的多个冲孔(7);形成于冲孔(7)间的骨部(8);以及形成于骨部(8)的波纹(32)。波纹(32)沿与骨部(8)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在骨部(8)上被形成为向外板(3)侧凹陷的槽状。

Description

引擎罩的内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从上方覆盖引擎的引擎罩的内板。
背景技术
在从上方覆盖引擎的引擎罩的内板上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多个冲孔,在冲孔间形成有细长的骨部。
另外,在内板上形成有以保护乘客为目的而用于控制正面碰撞时的引擎罩的弯折模式的横波纹。横波纹大致沿车宽方向延伸而形成,在正面碰撞时形成用于使引擎罩呈侧视倒V字状弯曲的折痕。由此,能够防止引擎罩在保持水平的形状的状态下进入车厢内。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5-1077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7-476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04-3229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近年来,对引擎罩不仅要求乘客保护功能,还要求行人保护功能。
作为具备行人保护功能的车辆用引擎罩结构,已知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该车辆用引擎罩结构在骨部的中途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下方波纹。根据所述车辆用引擎罩结构,认为在行人的头部与引擎罩碰撞时,能够缓和该冲击。
但是,所述车辆用引擎罩结构还留有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公开鉴于以上情况而开创,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行人保护性能的引擎罩的内板。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设于引擎罩的外板的背面的引擎罩的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下贯通地形成的多个冲孔,
形成于所述多个冲孔间的骨部,以及
形成于所述骨部的波纹;
所述波纹沿与所述骨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在所述骨部上被形成为向所述外板侧凹陷的槽状。
优选的是,所述骨部可以被形成为使外周面朝向外板相反侧的截面圆弧状。
优选的是,所述波纹的内周面的曲率半径可以被设定为小于所述骨部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
优选的是,在所述骨部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引擎罩的外板接合的唇部,该唇部向与所述骨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地形成,所述波纹可以以从所述骨部的长度方向的外侧夹着所述唇部的方式配置。
优选的是,包括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而形成并且形成于同一直线上的左右一对横波纹,在与所述左右一对横波纹同一直线上的所述骨部上可以配置有所述波纹。
优选的是,所述骨部包含第1骨部和与所述第1骨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连接的第2骨部,在所述第1骨部上,可以以从所述第1骨部的长度方向的外侧夹着与所述第2骨部的交叉部的方式配置有所述波纹。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方案,能够提高行人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观察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引擎罩的内板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向视剖视图。
图3是从斜上方观察图1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是图3的B-B线向视剖视图。
图5是从正交方向观察图4的剖视图。
图6是说明波纹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7是图6的B-B线向视剖视图。
图8是说明比较例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9是图8的C-C线向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此外,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的各方向是指车辆的各方向。
图1是透过外板观察配置于车辆前部的引擎罩1而看到的内板2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向视剖视图。
如图2所示,引擎罩1具备:在未图示的引擎的上方大致水平地配置的外板3;以及设于外板3的下表面(背面)的内板2。
外板3被形成为后侧的位置高于前侧。
内板2由钢板构成。内板2的外周形状与外板3大致相同地形成,使外缘部4通过折边加工而一体地固定于外板3。另外,在比外缘部4靠内侧的内板2上形成有从外板3向下方分离的分离区域部5,在内板2的中央部形成有与外板3接近的接近区域部6。
如图1所示,在接近区域部6上形成有用于轻量化的冲孔7,并形成有用于确保所需的刚性的骨部8。
冲孔7上下贯通内板2而形成有多个。骨部8被形成于相邻的冲孔7间并形成有多个。
骨部8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骨部9和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斜骨部10。
纵骨部9中包括:配置于接近区域部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的中央纵骨部11;配置于从接近区域部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向右侧偏移了整体宽度的1/4程度的位置的右纵骨部12;以及配置于从接近区域部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向左侧偏移了整体宽度的1/4程度的位置的左纵骨部13。中央纵骨部11从接近区域部6的前端延伸至后端。右纵骨部12及左纵骨部13从接近区域部6的前端延伸至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
斜骨部10中包括从接近区域部6的前端延伸至后端的大斜骨部14和被形成为比大斜骨部14短的小斜骨部15。
大斜骨部14中包括:从接近区域部6的右后端的角部延伸至右纵骨部12的前端部的右外侧大斜骨部14a;从右纵骨部12的前端部延伸至中央纵骨部11的后端部的右内侧大斜骨部14b;从中央纵骨部11的后端部延伸至左纵骨部13的前端部的左内侧大斜骨部14c;以及从左纵骨部13的前端部延伸至接近区域部6的左后端的角部的左外侧大斜骨部14d。
小斜骨部15中包括:从右外侧大斜骨部14a的后端部延伸至右纵骨部12的后端部的右外侧小斜骨部16a;从右纵骨部12的后端部延伸至右内侧大斜骨部14b的后端部的右内侧小斜骨部16b;从左内侧大斜骨部14c的后端部延伸至左纵骨部13的后端部的左内侧小斜骨部16c;以及从左纵骨部13的后端部延伸至左外侧大斜骨部14d的后端部的左外侧小斜骨部16d。
另外,小斜骨部15中包括:从右外侧大斜骨部14a的中间位置向右前方延伸至接近区域部6的右侧部的右外中继小斜骨部17a;从右内侧大斜骨部14b的中间位置延伸至中央纵骨部11的前端部的右内中继小斜骨部17b;从中央纵骨部11的前端部延伸至左内侧大斜骨部14c的中间位置的左内中继小斜骨部17c;从左外侧大斜骨部14d的中间位置向左前方延伸至接近区域部6的左侧部的左外中继小斜骨部17d。
即,在接近区域部6中形成有:右外侧大斜骨部14a和右外侧小斜骨部16a交叉的第1交叉部18;右外侧大斜骨部14a、右纵骨部12及右内侧大斜骨部14b交叉的第2交叉部19;右内侧小斜骨部16b、右内侧大斜骨部14b、中央纵骨部11、左内侧大斜骨部14c及左内侧小斜骨部16c交叉的第3交叉部20;左内侧大斜骨部14c、左纵骨部13及左外侧大斜骨部14d交叉的第4交叉部21;以及左外侧小斜骨部16d及左外侧大斜骨部14d交叉的第5交叉部22。
另外,在接近区域部6中形成有:右外侧大斜骨部14a和右外中继小斜骨部17a交叉的第6交叉部23;右纵骨部12、右外侧小斜骨部16a及右内侧小斜骨部16b交叉的第7交叉部24;右内侧大斜骨部14b及右内中继小斜骨部17b交叉的第8交叉部25;右内中继小斜骨部17b、中央纵骨部11及左内中继小斜骨部17c交叉的第9交叉部26;左内中继小斜骨部17c和左内侧大斜骨部14c交叉的第10交叉部27;左纵骨部13、左内侧小斜骨部16c及左外侧小斜骨部16d交叉的第11交叉部28;左外侧大斜骨部14d及左外中继小斜骨部17d交叉的第12交叉部29。
图3是从上方透过外板3观察到的接近区域部6(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中,沿纵骨部9及斜骨部10等延伸的细线是用于表示形状的线。图4是图3的B-B线向视剖视图。
如图3及图4所示,纵骨部9及斜骨部10分别被形成为使外周面成为向下的底面30(使外周面朝向外板相反侧)的剖面圆弧状。另外,纵骨部9及斜骨部10的宽度尺寸(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w全部设定为大致相同,并且截面积全部设定为大致相同。此外,纵骨部9及斜骨部10的宽度尺寸w及剖面积也可以根据部位而不同。
另外,在纵骨部9及斜骨部10中,唇部31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地形成。唇部31经由橡胶状的中间构件(未图示)与外板3的背面接合。由此,纵骨部9及斜骨部10与外板3隔开微小的间隙而分离。
另外,在纵骨部9及斜骨部10上形成有波纹32。波纹32用于使受到来自上方的外力的纵骨部9及斜骨部10弯曲。如图5所示,波纹32在纵骨部9及斜骨部10的朝向下方的底面30上被形成为截面圆弧状的槽状。即,波纹32向上(外板侧)凹陷地形成。由此,纵骨部9及斜骨部10相对于来自上方的力容易弯曲,行人保护性能提高。使用图6及图7来说明该作用。如图6所示,在撞击件40从上方与接近波纹32的外板3碰撞的情况下,在纵骨部9及斜骨部10中,作用使波纹32以图7所示的轴41为中心弯折的力。这时如图8及图9所示的比较例那样,即使波纹42向下(外板相反侧)凹陷,以轴41为中心弯折的力也作用于波纹42。但是,与向外板相反侧凹陷的形状相比,向外板侧凹陷的形状的相对于轴41的截面二次矩减小,纵骨部9及斜骨部10的强度下降。由此,与具有向外板相反侧凹陷的形状的波纹42的纵骨部9及斜骨部10相比,具有向外板侧凹陷的形状的波纹32的纵骨部9及斜骨部10的易弯折性提高,行人保护性能提高。
另外,波纹32的内周面的曲率半径r被设定为小于纵骨部9及斜骨部10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R(参照图4)。此外,波纹32的内周面的曲率半径r也可以被设定为大于纵骨部9及斜骨部10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R。
另外,波纹32通过沿与纵骨部9及斜骨部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从而在从上方受到载荷时最容易挠曲,能够容易伸展。即,更高效地进行冲击吸收,行人保护性能提高。
另外,如图1及图3所示,在纵骨部9及斜骨部10上,波纹32被形成于与各交叉部18、19、20、21、22、23、24、25、26、27、28、29相邻的位置。
并且,特别是在与各中继小斜骨部17a、17b、17c、17d相关的第6交叉部23、第8交叉部25、第9交叉部26、第10交叉部27及与第12交叉部29相邻的位置的各大斜骨部14a、14b、14c、14d及中央纵骨部11上,以从长度方向的外侧(前后方向)夹着各交叉部23、25、26、27、29的方式配置波纹32。
中继小斜骨部17a、17b、17c、17d有效地提高接近区域部6的强度。因此,通过以从前后方向夹着与中继小斜骨部17a、17b、17c、17d相关的交叉部23、25、26、27、29的方式配置波纹32,能够防止或抑制相对于来自上方的冲击局部地形成牢固的部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中继小斜骨部17a、17b、17c、17d与各大斜骨部14a、14b、14c、14d及中央纵骨部11连接,但不限于此。例如,中继小斜骨部(未图示)也可以与右纵骨部12、左纵骨部13及小斜骨部16a、16b、16c、16d连接。在该情况下,波纹32可以以从前后方向夹着与中继小斜骨部的交叉部的方式配置于右纵骨部12、左纵骨部13及小斜骨部16a、16b、16c、16d。即,中继小斜骨部也可以与任意骨部(以下,记为第1骨部)连接。另外,在第1骨部上,可以以从长度方向的外侧夹着与中继小斜骨部(第2斜骨部)的交叉部的方式配置波纹32。
另外,波纹32以从纵骨部9及斜骨部10的长度方向的外侧(前后方向)夹着唇部31的方式配置。唇部31附近的纵骨部9及斜骨部10的骨宽度变宽,并且唇部31经由中间构件(未图示)与外板3接合,因此强度容易变高。因此,通过以从前后夹着唇部31的方式配置波纹32,能够防止或抑制相对于来自上方的冲击局部地形成坚固的部分。
另外,在位于接近区域部6的侧方的左右的分离区域部5上分别形成有截面V字状的横波纹33。这些左右横波纹33被配置为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处于同一直线L上。另外,横波纹33的尺寸被形成为大于波纹32的尺寸。另外,在与横波纹33为同一直线L上的纵骨部9及斜骨部10上配置有波纹32。
波纹32如上所述沿与纵骨部9及斜骨部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但由于与横波纹33为同一直线L上从而发挥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情况同样的作用。即,在具备引擎罩1的车辆(未图示)与建筑物等坚固的障碍物正面碰撞时,使引擎罩1稳定地沿直线L弯曲,使引擎罩1成为侧视呈倒V字状。由此,防止引擎罩1在保持水平的形状的状态下进入车厢内(未图示)。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也可以是如下所述的其他实施方式。
(1)骨部8不限于截面圆弧状。例如,骨部8可以是截面V字状,也可以是截面多边形状,也可以是其他截面形状。
(2)波纹32不限于剖面圆弧状。例如,波纹32可以是截面V字状,也可以是截面多边形状,也可以是其他截面形状。
(3)横波纹33不限于截面V字状。例如,横波纹33可以是截面圆弧状,也可以是截面多边形状,也可以是其他截面形状。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构成只要没有明显矛盾,就能够部分或整体地进行组合。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由要求专利保护范围规定的本公开的思想所包含的所有变形例、应用例、等同物都包含在本公开内。因此,本公开不应被限定地解释,也能够应用于属于本公开的思想的范围内的其他任意的技术。
本申请基于2018年7月12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8-132234),并将其内容作为参考援引至此。
工业可利用性本公开的引擎罩的内板在能够提高行人保护性能这一点上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 引擎罩
2 内板
3 外板
7 冲孔
8 骨部
32 波纹

Claims (6)

1.一种设于引擎罩的外板的背面的引擎罩的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下贯通地形成的多个冲孔,
形成于所述多个冲孔间的骨部,以及
形成于所述骨部的波纹;
所述波纹沿与所述骨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在所述骨部上被形成为向所述外板侧凹陷的槽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罩的内板,其中,
所述骨部被形成为使外周面朝向外板相反侧的截面圆弧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擎罩的内板,其中,
所述波纹的内周面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小于所述骨部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引擎罩的内板,其中,
在所述骨部上,在与所述骨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突出地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引擎罩的外板接合的唇部;
所述波纹以从所述骨部的长度方向的外侧夹着所述唇部的方式配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引擎罩的内板,其中,
包括: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而形成并且形成于同一直线上的左右一对横波纹;
在与所述左右一对横波纹同一直线上的所述骨部上,配置有所述波纹。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引擎罩的内板,其中,
所述骨部包含第1骨部和与所述第1骨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连接的第2骨部;
在所述第1骨部上,以从所述第1骨部的长度方向的外侧夹着与所述第2骨部的交叉部的方式配置有所述波纹。
CN201980046710.9A 2018-07-12 2019-07-09 引擎罩的内板 Pending CN1124240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2234 2018-07-12
JP2018132234A JP7070179B2 (ja) 2018-07-12 2018-07-12 エンジンフードのインナーパネル
PCT/JP2019/027151 WO2020013181A1 (ja) 2018-07-12 2019-07-09 エンジンフードのインナーパネ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4058A true CN112424058A (zh) 2021-02-26

Family

ID=69141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6710.9A Pending CN112424058A (zh) 2018-07-12 2019-07-09 引擎罩的内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70179B2 (zh)
CN (1) CN112424058A (zh)
PH (1) PH12021550038A1 (zh)
WO (1) WO2020013181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2985A (ja) * 2003-04-30 2004-11-18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のエンジンフード構造
CN101395057A (zh) * 2006-03-15 2009-03-25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汽车用发动机罩
CN202175108U (zh) * 2011-07-27 2012-03-2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
CN102695643A (zh) * 2009-12-28 2012-09-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机罩结构
CN202481157U (zh) * 2012-01-31 2012-10-1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罩及具有该发动机罩的汽车
JP2015107701A (ja) * 2013-12-04 2015-06-1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CN205022695U (zh) * 2015-08-26 2016-02-1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发动机盖
CN107054476A (zh) * 2015-12-04 2017-08-18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车辆用发动机罩
CN206813115U (zh) * 2017-05-22 2017-12-2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罩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2985A (ja) * 2003-04-30 2004-11-18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のエンジンフード構造
CN101395057A (zh) * 2006-03-15 2009-03-25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汽车用发动机罩
CN102695643A (zh) * 2009-12-28 2012-09-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机罩结构
CN202175108U (zh) * 2011-07-27 2012-03-2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
CN202481157U (zh) * 2012-01-31 2012-10-1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罩及具有该发动机罩的汽车
JP2015107701A (ja) * 2013-12-04 2015-06-1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CN205022695U (zh) * 2015-08-26 2016-02-1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发动机盖
CN107054476A (zh) * 2015-12-04 2017-08-18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车辆用发动机罩
CN206813115U (zh) * 2017-05-22 2017-12-2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06909A (ja) 2020-01-16
WO2020013181A1 (ja) 2020-01-16
JP7070179B2 (ja) 2022-05-18
PH12021550038A1 (en) 2021-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59187B2 (ja)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US9399489B2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JP2006001500A (ja)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CN110228534B (zh) 车辆中柱
US10836436B2 (en)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JP2005096629A (ja)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4081777B2 (ja) キャブバックパネル
JP2006264541A (ja) 車輌のフロア補強構造
JP2019127099A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JP6237171B2 (ja)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CN110884567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JP4053485B2 (ja)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CN112424058A (zh) 引擎罩的内板
JP6288037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6658493B2 (ja) 車両側部構造
CN210852667U (zh) 车身部件、车身部件集合体、以及车身构造
CN108177695B (zh) 车辆侧部结构
JP4036219B2 (ja) 自動車のエンジンフード構造
JP5076751B2 (ja) 自動車のセンターピラー構造
JP7252443B2 (ja) 車体部材、および、車体構造
JP6119705B2 (ja) 自動車のボンネット構造
CN109664851B (zh) 车辆前部构造
JP7380450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7240308B2 (ja)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JP7234523B2 (ja) 車両側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