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15801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15801B CN112415801B CN202011359672.3A CN202011359672A CN112415801B CN 112415801 B CN112415801 B CN 112415801B CN 202011359672 A CN202011359672 A CN 202011359672A CN 112415801 B CN112415801 B CN 1124158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layer
- display panel
- conductive
- conductiv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及导电连接结构;第一基板上设置接地引脚,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接地引脚至少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且第一导电层覆盖第二导电层;第二基板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导电膜层;导电连接结构的一端与导电膜层的部分接触,另一端与第一导电层的部分接触;其中,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边缘,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第二基板覆盖第一边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降低了导电连接结构第一基板突出于第二基板的区域内可能存在的第一配向层在盐雾信赖性评估时出现配向膜失效的风险,进而解决显示区配向膜失效蔓延导致的显示异常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数码显示产品的飞速发展,极窄边框显示甚至无边框显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和消费者追求的目标。极窄边框显示及无边框显示都是将显示装置的封装区域设置的尽可能窄,以弱化其在显示区的占比。现有液晶显示装置在实现极窄边框显示/无边框显示时,AA区PI配向膜有蔓延至导电银胶pad风险,盐雾信赖性评估时银胶pad位置及附近出现PI配向膜失效问题,严重时蔓延至AA区域造成显示异常。
【申请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以上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及导电连接结构;第一基板上设置接地引脚,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接地引脚至少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且第一导电层覆盖第二导电层;第二基板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导电膜层;导电连接结构的一端与导电膜层的部分接触,另一端与第一导电层的部分接触;其中,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边缘,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第二基板覆盖第一边缘。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及导电连接结构;第一基板上设置接地引脚,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接地引脚至少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二基板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导电膜层;导电连接结构的一端与导电膜层的部分接触,另一端与接地引脚的部分接触;其中,第一导电层所在膜层与第二导电层所在膜层之间设置第一有机绝缘层和第一无机绝缘层,第一无机绝缘层位于第一有机绝缘层靠近第一导电层的一侧,第一无机绝缘层包括镂空部,镂空部暴露部分第一有机绝缘层;在垂直于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平面内,镂空部由接地引脚延伸至第二基板所在区域。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消除第一基板突出于第二基板的台阶区域内,由第一导电层的边缘的段差和第一无机绝缘层构成的第一配向层接触力薄弱点,降低导电连接结构对薄弱点可能存在的第一配向层施加外力从而使其在盐雾信赖性评估时产生褶皱的风险,进而解决显示区因为褶皱蔓延导致的显示异常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沿图1-图3中MM’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接地引脚与导电膜层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沿图1-图3中NN’方向的剖面图;
图7为沿图1-图3中MM’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8为沿图1-图3中MM’方向的再一种剖面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1为沿图10中MM’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12为沿图10中MM’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实施例所描述的“基本上”、“近似”、“大约”、“约”、“大致”“大体上”等词语,是指在合理的工艺操作范围内或者公差范围内,可以大体上认同的,而不是一个精确值。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边缘等,但这些边缘等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显示区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边缘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边缘,类似地,第二边缘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边缘。
本案申请人通过细致深入研究,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沿图1-图3中MM’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0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
第二基板12远离第一基板11的一侧设置有导电膜层121,导电膜层121具体可以为高阻透明导电膜、低阻导电偏光片中的一种。导电膜层121设置在第二基板12远离第一基板11的一侧,也就是,导电膜层121设置在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构成的空间之外,导电膜层121可以将显示面板001中靠近第二基板12一侧的静电传导出去,避免静电对显示面板001中触控相关膜层性能的影响以及对显示面板001中器件的损坏。
第一基板11朝向第二基板12的一侧设置接地引脚111,接地引脚111可以与IC电连接用于获取接地信号。同时,接地引脚111与第二基板12上的导电膜层121电连接,则当第二基板12的外侧存在静电时,静电可以通过导电膜层121、接地引脚111及IC传导出去。
此外,如图1-图3所示,显示面板001还包括导电连接结构13,导电连接结构13的一端与第二基板12上的导电膜层121部分接触,导电连接结构13的另一端与第一基板11上的接地引脚111部分接触,也就是,导电连接结构13的两端分别与导电膜层121和接地引脚111电连接,用于实现导电膜层121与接地引脚111之间的电连接。导电连接结构13具体可以为银胶、碳胶、铜胶、铝箔胶中的至少一者,也就是,采用点胶的方式即可以实现导电膜层121与接地引脚111之间的电连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请参考图4,沿显示面板001的厚度方向Z,接地引脚111至少包括第一导电层1111和第二导电层1112,且第一导电层1111覆盖第二导电层1112。并且第一导电层1111位于第二导电层1112朝向导电连接结构13的一侧,也就是,导电连接结构13具体与接地引脚111中位于上侧的第一导电层1111的部分接触。
为了增强接地引脚111的导电性能及其与导电连接结构13的接触面积,接地引脚111设置为至少两层导电层,即第一导电层1111和第二导电层1112,第一导电层1111与第二导电层1112分别与显示面板001的显示区中的两个导电膜层同层设置。
第一导电层1111与第二导电层1112之间可以至少包括第一无机绝缘层1113和第一有机绝缘层1114,其中,第一无机绝缘层1113靠近第一导电层1111且第一有机绝缘层1114靠近第二导电层1112。第一无机绝缘层1113与第一有机绝缘层1114分别与显示面板001的显示区中的一个无机绝缘层和一个有机绝缘层同层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1111包括第一边缘(图4中第一导电层1111的左侧边缘),沿显示面板001的厚度方向Z,第二基板12覆盖第一导电层1111的第一边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地引脚111主要设置在第一基板11突出于第二基板12的台阶区域,同时接地引脚111中与导电连接结构13电接触的第一导电层1111由台阶区域延伸至第二基板12的下方。
如图4所示,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通过封装结构15进行封装,封装结构15设置为环绕显示面板001的显示区。其中,第一导电层1111延伸至第二基板12的下方,具体是指,第一导电层1111延伸至第二基板12下方的封装结构15的下方,也就是,第一导电层1111位于第二基板12下方的部分具体设置在封装结构15与第一基板12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则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包括液晶层14,且第一基板11靠近液晶层14的一侧设置第一配向层110、第二基板12靠近液晶层14的一侧设置第二配向层12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配向层110和第二配向层120均在对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进行封装前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对应显示区的位置,在对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进行封装的过程中,第一配向层110有溢出显示区及封装结构15所在区域的风险,该风险在窄边框显示面板001中表现尤甚,例如,如图3所示,在倒角设计的显示面板中,为增强显示面板001的屏占比,封装区域的宽度减少,也就是封装结构15的宽度减少,则第一配向层110更容易溢出显示区及封装结构15所在区域,也就是台阶区域会存在溢出的第一配向层110。
图5为现有技术中接地引脚与导电膜层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5所示,接地引脚111’完全设置在第一基板11’突出于第二基板12’的台阶区域。并且,接地引脚111’也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1111’和第二导电层1112’,第一导电层1111’位于第二导电层1112’靠近导电连接结构13’的一侧且与导电连接结构13’部分接触。此外,第一导电层1111’与第二导电层1112’之间设置有第一无机绝缘层1113’和第一有机绝缘层1114’。第一无机绝缘层1113’设置在第一有机绝缘层1114’靠近第一导电层1111’的一侧,并且第一无机绝缘层1113’与第一有机绝缘层1114’的面积均大于第一导电层1111’和第二导电层1112’的面积。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在盐雾信赖性评估时显示区中靠近接地引脚111’的区域显示异常的原因在于溢出至台阶区域的配向层1110’出现褶皱且该褶皱延伸至显示区,配向层1110’褶皱导致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配向错乱,进而造成显示异常。同时,发明人发现,溢出至台阶区域的配向层1110’开始出现褶皱的位置位于接地引脚111’附近。
经过数次实验及分析,发明人得出接地引脚111’附近的配向层1110’出现褶皱的主要原因在于,接地引脚111’附近存在使配向层1110’与膜层接触力变差的薄弱点CC且配向层1110’在该薄弱点CC受到导电连接结构13’的外力影响。该薄弱点CC使得配向层1110’与膜层接触力变差的主要原因为,接地引脚111’与周围区域存在高度段差且配向层1110’在高度段差附近主要与第一无机绝缘层1113’接触,这两点结合使得配向层1110’与其所接触膜层的接触力变差。导电连接结构13’在连接导电膜层121’和接地引脚111’的过程中,其在薄弱点CC对配向层1110’施加了外力,因此,使得配向层1110’开始出现褶皱并向周围延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接地引脚111的第一导电层1111中与第二基板12临近的第一边缘设置在第二基板12的下方,则第一导电层1111和与其接触的第一无机绝缘层1113之间产生的高度差位于第二基板12的下方,可以阻止第一配向层110向台阶区域的接地引脚111方向漫延。并且即便第一配向层110漫延至台阶区域的接地引脚111,导电连接结构13在连接导电膜层121接地引脚111时,也无法对设置在第二基板12下方的第一导电层1111中第一边缘附近的薄弱点内的第一配向层110产生外力。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薄弱点转移至第二基板12的下方,使第一基板11突出于第二基板12的台阶区域无薄弱点,有效避免第一配向层110的褶皱产生,保证显示面板001周边区域的显示正常,尤其是窄边框显示面板周边区域的显示正常。
请参考图1及图4,第二基板12包括第三边缘,第三边缘靠近接地引脚111且导电连接结构13覆盖第三边缘的部分。第三边缘为如1所示的第二基板12的下边缘,第三边缘为如图4所示的第二基板12的左边缘。
请继续参考图4,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1厚度方向Z的平面内,第一边缘与第三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1,d1≥100μm。也就是,第一导电层111延伸至第二基板12的正下方,且第一导电层111延伸至第二基板12正下方的宽度大于等于100μm。现有的第二基板12的切割精度为50μm,将第一导电层111延伸至第二基板12正下方的宽度设计为大于等于100μm,可以在工艺误差范围内依然保证第一导电层111位于第二基板12的正下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电层111的第一边缘也应该在封装结构15的下方,也就是第一导电层111不能越过封装结构15所在区域,避免第一导电层111到达显示区影响正常显示。
请继续参考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1的第一基板11上还设置薄膜晶体管112、像素电极113、公共电极114、扫描线和数据线等。其中,扫描线与薄膜晶体管112的栅极1122同层且电连接,数据线与薄膜晶体管112的源极1123、漏极1124同层且与漏极1124电连接,像素电极113与薄膜晶体管112的源极1123电连接,且像素电极113与公共电极114之间可以形成电场,进而控制液晶层14中的液晶分子偏转。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地引脚111中的第一导电层1111与像素电极113、公共电极114中的一者同层设置,第二导电层1112与扫描线、数据线中的一者同层设置。
此外,薄膜晶体管112与像素电极113/公共电极114之间设置有平坦化层116、像素电极113与公共电极114之间设置有层间绝缘层115,其中,平坦化层116为有机绝缘层、层间绝缘层115为无机绝缘层,则第一无机绝缘层1113可以与层间绝缘层115同层设置,第一有机绝缘层1114可以与平坦化层116同层设置。
图6为沿图1-图3中NN’方向的剖面图。
请参考图1-图3所示,第一导电层1111还包括第二边缘,第二边缘与第一边缘相交或相对。如图1-图3及图6所示,沿NN’方向设置且与第一边缘相交的左右两个边缘为第二边缘;如图1-图3所示,沿MM’方向设置且与第一边缘平行的一个边缘为第二边缘。
请继续参考图4及图6所示,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1厚度方向Z的平面内,第二边缘与导电连接结构13无交叠。也就是,设置在台阶区域的第一导电层1111包括与导电连接结构13接触的部分,还包括延伸至导电连接结构13外侧的部分。当配向层延伸至接地引脚111中第一导电层11的第二边缘时,由于导电连接结构13与第二边缘无交叠,则导电连接结构13不会对第二边缘处的第一配向层110产生外力使其产生褶皱,因此,第二边缘与导电连接结构13无交叠可以避免第二边缘附近配向层褶皱的产生。
图7为沿图1-图3中MM’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7所示技术方案与图4所示技术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地引脚11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导电层1111和第二导电层1112之间的第三导电层1115,第三导电层1115覆盖第二导电层1112,且第三导电层1115与第一导电层1111接触。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其中,第三导电层1115包括第四边缘,沿显示面板001的厚度方向Z,第二基板12覆盖第四边缘。也就是接地引脚111中与第一导电层111接触且覆盖第二导电层1112的第三导电层1115也包括设置在台阶区域的部分和延伸至第二基板12下方的部分。
第三导电层1115可以与像素电极113、公共电极114中的一者同层设置。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导电层1111与像素电极112同层设置,第二导电层112与公共电极114同层设置。
接地引脚111包括第三导电层1115可以进一步增强接地引脚111的导电性能,同时可以增强接地引脚111的可靠性,由于第一导电层1111通过过孔与第二导电层1112电连接,则存在第一导电层1111在过孔内断线的风险,因此,设置第三导电层1115可以增强接地引脚111的可靠性。此外,第三导电层1115的部分也延伸至第二基板12的下方,一方面,可以与第一导电层1111位于第二基板12下方的部分一起更有效的阻止第一配向层110向台阶区的接地引脚111方向蔓延;另一方面,可以使得薄弱点依然位于第二基板12的下方,避免导电连接结构13对可能存在于薄弱点位置的第一配向层110产生外力使其产生褶皱。
图8为沿图1-图3中MM’方向的再一种剖面图。
第一基板11位于第三边缘远离接地引脚111一侧设置阻挡结构119,阻挡结构119可以如图8所示为凹槽结构,也可以为凸起结构,或者凹槽结构与凸起结构的组合,阻挡结构119用于阻挡第一配向层110向接地引脚111方向漫延。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1。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也可以为电脑、电视等显示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显示区靠近接地引脚111的区域能够正常显示。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11为沿图10中MM’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00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
第二基板22远离第一基板21的一侧设置有导电膜层221,本实施例中导电膜层221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001中的导电膜层221的结构、设置方式及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基板21朝向第二基板22的一侧设置接地引脚211,接地引脚211设置在第一基板21突出于第二基板22的台阶区域。本实施例中接地引脚211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001中的接地引脚211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如图10所示,显示面板002还包括导电连接结构23,导电连接结构23的一端与第二基板22上的导电膜层221部分接触,导电连接结构23的另一端与第一基板21上的接地引脚211部分接触。本实施例中导电连接结构23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001中的导电连接结构23的结构、设置方式及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沿显示面板002的厚度方向Z,接地引脚111至少包括第一导电层2111和第二导电层2112,并且第一导电层2111所在膜层与第二导电层2112所在膜层之间包括第一有机绝缘层2114和第一无机绝缘层2113,第一无机绝缘层2113位于第一有机绝缘层2114靠近第一导电层2111的一侧。导电连接结构23具体与接地引脚211中位于上侧的第一导电层2111的部分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2为液晶显示面板,如图11所示,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通过封装结构25进行封装,封装结构25设置为环绕显示面板002的显示区形成液晶盒,液晶盒内包括液晶层24。第一基板21靠近液晶层24的一侧设置第一配向层210、第二基板22靠近液晶层24的一侧设置第二配向层22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配向层210和第二配向层220均在对第一基板21及第二基板22进行封装前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对应显示区的位置,在对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进行封装的过程中,第一配向层210有溢出显示区及封装结构25所在区域的风险,该风险在窄边框显示面板001中表现尤甚,也就是台阶区域会存在溢出的第一配向层2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一无机绝缘层2113包括镂空部2113a,镂空部2113a暴露部分第一有机绝缘层2113,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2厚度方向Z的平面内,镂空部2113a由接地引脚211延伸至第二基板22所在区域。则接地引脚211与第二基板22之间的区域不设置第一导电层211和第一无机绝缘层2113,也就是,接地引脚211与第二基板22之间的区域中第一有机绝缘层2113暴露在外。
在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2厚度方向Z的平面内,位于接地引脚211靠近第二基板的一侧且暴露在外的膜层为第一有机绝缘层2113,当第一配向层210漫延至接地引脚211时,则第一配向层210在接地引脚211附近与第一有机绝缘层2113接触。而第一配向层210与第一有机绝缘层2113的接触力较强,因此,即便第一配向层210受到导电连接结构23在制备过程中给予的外力,第一配向层210也不易产生褶皱。且,即使第一配向层210在接地引脚211附近产生了轻微的褶皱,由于第一配向层210在接地引脚211与第二基板22之间的区域与第一有机绝缘层2113接触使第一配向层210具备较强的膜层接触力,则轻微的褶皱往显示区漫延的风险大大降低。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消除第一基板21突出于第二基板22的台阶区域的薄弱点,有效避免第一配向层210的褶皱产生,保证显示面板002周边区域的显示正常,尤其是窄边框显示面板周边区域的显示正常。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2厚度方向Z的平面内,第一无机绝缘层2113所包括镂空部2113a围绕接地引脚211。也就是,接地引脚211外围的各处均暴露第一有机绝缘层2114,由于第一配向层210与第一有机绝缘层2114之间的接触力较强,则即便导电连接结构23给予第一配向层210外力,第一配向层210也不易产生褶皱。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方案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2厚度方向Z的平面内,第二基板22包括第三边缘,第三边缘靠近接地引脚211且导电连接结构13覆盖第三边缘的部分。第三边缘为如10所示的第二基板12的下边缘,第三边缘为如图11所示的第二基板12的左边缘。
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2厚度方向Z的平面内,第一无机绝缘层2113所包括镂空部2113a延伸至第二基板22所在区域的宽度为第一宽度d2,d2≥100μm。也就是,镂空部2113a延伸至第二基板22的正下方,且镂空部2113a延伸至第二基板22正下方的宽度大于等于100μm。现有的第二基板22的切割精度为50μm,将镂空部2113a延伸至第二基板22正下方的宽度设计为大于等于100μm,可以在工艺误差范围内依然保证镂空部2113a位于第二基板22的正下方。需要说明的是,镂空部2113a在第二基板22下方的边缘也应该在封装结构15的下方,也就是镂空部2113a不能越过封装结构25所在区域,避免镂空部2113a到达显示区影响正常显示。
请继续参考图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2的第一基板21上还设置薄膜晶体管212、像素电极213、公共电极214、扫描线和数据线等。其中,扫描线与薄膜晶体管212的栅极2122同层且电连接,数据线与薄膜晶体管212的源极2123、漏极2124同层且与漏极2124电连接,像素电极213与薄膜晶体管212的源极2123电连接,且像素电极213与公共电极214之间可以形成电场,进而控制液晶层24中的液晶分子偏转。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地引脚211中的第一导电层2111与像素电极113、公共电极214中的一者同层设置,第二导电层2112与扫描线、数据线中的一者同层设置。
此外,薄膜晶体管212与像素电极213/公共电极214之间设置有平坦化层216、像素电极213与公共电极214之间设置有层间绝缘层215,其中,平坦化层216为有机绝缘层、层间绝缘层215为无机绝缘层,则第一无机绝缘层2113可以与层间绝缘层215同层设置,第一有机绝缘层2114可以与平坦化层216同层设置。
图12为沿图10中MM’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
第一基板21位于第三边缘远离接地引脚211一侧设置阻挡结构219,阻挡结构219可以如图12所示为凹槽结构,也可以为凸起结构,或者凹槽结构与凸起结构的组合,阻挡结构219用于阻挡第一配向层210向接地引脚211方向漫延。
图1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2。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也可以为电脑、电视等显示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显示区靠近接地引脚111的区域能够正常显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接地引脚;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接地引脚至少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且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二导电层;
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导电膜层;
导电连接结构,所述导电连接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导电膜层的部分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部分接触;
第一无机绝缘层,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朝向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边缘,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基板覆盖所述第一边缘;
所述接地引脚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区域不存在未被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的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一边缘相交或相对;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导电连接结构无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三边缘,所述第三边缘靠近所述接地引脚且所述导电连接结构覆盖所述第三边缘的部分;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三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1,d1≥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第三边缘远离所述接地引脚的一侧设置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为凹槽、凸起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引脚还包括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二导电层,且所述第三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接触;
其中,所述第三导电层包括第四边缘,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基板覆盖所述第四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上还设置有像素电极、公共电极、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像素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中的一者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扫描线、所述数据线中的一者同层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结构为银胶、碳胶、铜胶、铝箔胶中的至少一者。
8.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接地引脚;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接地引脚至少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所在膜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在膜层之间设置第一有机绝缘层和第一无机绝缘层,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靠近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
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导电膜层;
导电连接结构,所述导电连接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导电膜层的部分接触,另一端与所述接地引脚的部分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包括镂空部,所述镂空部暴露部分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平面内,所述镂空部由所述接地引脚延伸至所述第二基板所在区域且所述接地引脚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区域不存在未被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的所述第一无机绝缘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平面内,所述镂空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基板所在区域的宽度为第一宽度d2,d2≥1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平面内,所述镂空部围绕所述接地引脚。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三边缘,所述第三边缘靠近所述接地引脚且所述导电连接结构覆盖所述第三边缘的部分;
所述第一基板位于第三边缘远离所述接地引脚的一侧设置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为凹槽、凸起中的至少一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基板包括像素电极、公共电极、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像素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中的一者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扫描线、所述数据线中的一者同层设置。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12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59672.3A CN112415801B (zh) | 2020-11-27 | 2020-11-27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59672.3A CN112415801B (zh) | 2020-11-27 | 2020-11-27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15801A CN112415801A (zh) | 2021-02-26 |
CN112415801B true CN112415801B (zh) | 2023-04-07 |
Family
ID=74842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59672.3A Active CN112415801B (zh) | 2020-11-27 | 2020-11-27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158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52746B (zh) * | 2021-07-23 | 2023-01-24 | 京东方(河北)移动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99664A (ja) * | 2005-12-28 | 2007-08-09 | Citizen Miyota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
CN103048824A (zh) * | 2011-10-11 | 2013-04-17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093629A (zh) * | 2015-08-21 | 2015-11-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5445984A (zh) * | 2015-12-09 | 2016-03-3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显示屏及触控显示方法 |
CN107065340A (zh) * | 2015-11-19 | 2017-08-1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KR20170125165A (ko) * | 2016-05-03 | 2017-11-1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CN206848640U (zh) * | 2017-04-25 | 2018-01-05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彩色滤光片及显示面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37665B2 (ja) * | 2019-03-11 | 2023-03-13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
2020
- 2020-11-27 CN CN202011359672.3A patent/CN1124158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99664A (ja) * | 2005-12-28 | 2007-08-09 | Citizen Miyota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
CN103048824A (zh) * | 2011-10-11 | 2013-04-17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093629A (zh) * | 2015-08-21 | 2015-11-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7065340A (zh) * | 2015-11-19 | 2017-08-1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5445984A (zh) * | 2015-12-09 | 2016-03-3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显示屏及触控显示方法 |
KR20170125165A (ko) * | 2016-05-03 | 2017-11-1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CN206848640U (zh) * | 2017-04-25 | 2018-01-05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彩色滤光片及显示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15801A (zh) | 2021-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09121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9671865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9785027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7554618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crosstalk preventing structure | |
KR20170034188A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04716144A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US10838273B2 (en) | Array substrate, repair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0794991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US20220302245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2670270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380144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0140688A1 (zh) |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5867692A (zh) | 阵列基板、制造方法以及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 |
CN112415801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6667777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20120049142A (ko) | 액정 패널, tft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11739422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
JP4370806B2 (ja) |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0737128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210403731U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17198146A1 (zh)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4080671A (zh) | 镜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8345402B (zh) | 传感显示装置 | |
JPH11218782A (ja) |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4063835B (zh) | 触控显示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