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13611B - 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13611B
CN112413611B CN202011463623.4A CN202011463623A CN112413611B CN 112413611 B CN112413611 B CN 112413611B CN 202011463623 A CN202011463623 A CN 202011463623A CN 112413611 B CN112413611 B CN 1124136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waste gas
organic waste
pip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636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13611A (zh
Inventor
胡喜印
胡静远
胡静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4636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136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13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3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13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3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7/00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 F23G7/06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of waste gases or noxious gases, e.g. exhaust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50/20Combinations of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B01D45/00 and B01D46/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焚烧炉、用于收集再生胶生产设备中炼胶机有机废气的收集罩以及可收集有机废气的冷却装置,所述收集罩、冷却装置和再生胶生产设备中的脱硫罐均与焚烧炉的有机废气入口连通。进料仓、脱硫罐、冷却装置和收集罩在进行有机废气收集时,内部始终为负压,减少了有机废气的外泄,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炼胶机安装在封闭的房间内,该房间门口设有软帘,由于收集罩内部为负压,房间内的空气向收集罩内流动,因而房间内也为负压,进一步减少了有机废气的外泄。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再生胶生产的过程中,存放在胶粉仓内的胶粉首先进入脱硫罐进行高温脱硫处理,然后进入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冷却后的胶粉进入料仓,之后料仓内的胶粉被送入炼胶机,被压成片状的胶片。
在生产过程中,胶粉依次在脱硫罐、冷却装置和炼胶机中处理时,均会产生有机废气。这些有机废气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和周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从脱硫罐排出的废气是有组织排放,可通过管道输送到处理装置进行处理。而冷却装置和炼胶机中的有机废气是无组织排放。冷却装置通常的冷却方式是将胶粉送入滚筒式烘干设备,滚筒式烘干设备带动胶粉在其内部滚动,同时向滚筒式烘干设备内通入大量冷风,对胶粉进行冷却。冷风在对胶粉冷却的同时,也将胶粉释放的有机废气进行了稀释。由于胶粉从脱硫罐排出时携带的有机废气含量少,浓度高。经过冷风稀释后,有机废气被稀释,体积增大。被稀释后的有机废气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环境产生污染。这些低浓度的有机废气一般只能进行碳吸附处理,将大大增大处理成本,而且采用碳吸附还会产生废弃活性炭危废物处理的问题。
炼胶机运行时,通常是通过罩在炼胶机上方的罩子对炼胶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收集,然后排放到车间外或进行碳吸附处理。但是这种罩子收集能力有限,还会有许多有机废气散发到车间内,污染环境,是本行业环保治理的难点,也影响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目前的冷却方式是将胶粉送入滚筒式烘干设备,滚筒式烘干设备带动胶粉在其内部滚动,同时向滚筒式烘干设备内通入大量冷风,对胶粉进行冷却,然后排出滚筒式烘干设备。冷风在对胶粉冷却的同时,也将胶粉释放的有机废气进行了稀释。由于胶粉从脱硫罐排出时携带的有机废气含量少,浓度高。经过冷风稀释后,有机废气被稀释,体积增大。被稀释后的有机废气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如进行碳吸附处理将大大增大处理成本,而且采用碳吸附还会产生废弃活性炭危废物处理的问题。
目前,再生胶生产企业在生产中,胶粉在各设备中流动时为开放式或部分密封,造成了大量有机废气的外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对再生胶生产中的有机废气进行收集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焚烧炉、用于收集再生胶生产设备中炼胶机有机废气的收集罩以及可收集有机废气的冷却装置,所述收集罩和冷却装置均与焚烧炉的有机废气入口连通,再生胶生产设备中的脱硫罐也与焚烧炉的有机废气入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焚烧炉包括立式封闭的罐体、设置在罐体上部的氧化焚烧室、设置在罐体下部的回风室以及竖向设置在氧化焚烧室和回风室之间的列管式换热单元;所述列管式换热单元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热交换腔和第二热交换腔,所述第一热交换腔与回风室隔离,所述第一热交换腔与氧化焚烧室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腔将氧化焚烧室与回风室竖向连通,所述罐体固定贯穿设置有与第一热交换腔连通的进气管,所述罐体固定贯穿设置有与回风室连通的排气管,所述氧化焚烧室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收集罩、冷却装置和再生胶生产设备中的脱硫罐均与进气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列管式换热单元包括上管板、下管板、竖向设置在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的至少一根换热管以及套在换热管外的筒状的换热器壁,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均与换热管贯穿固定连接,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均与换热器壁固定连接,所述下管板与罐体固定连接,所述换热器壁上部设有通孔,所述换热器壁下部与进气管为贯穿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将氧化焚烧室和回风室连通;所述换热管之间的腔体为第一热交换腔,所述换热管内的腔体为第二热交换腔;所述氧化焚烧室内竖向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与上管板固定连接,所述套筒顶部与罐体之间有间隙,所述换热管顶部的管口均位于套筒内;所述加热装置为缠绕在套筒外壁上的电加热丝和/或套在套筒外的布火圈,所述回风室位于下管板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列管式热交换单元为竖向串联的至少一个,每个列管式热交换单元均包括上管板、下管板以及竖向设置在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的至少一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之间的腔体为第一热交换腔,所述换热管内的腔体为第二热交换腔,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均与罐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均与对应的换热管贯穿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列管式热交换单元之间设有与相邻的第二热交换腔连通的中间室,所述中间室内竖向设有用于将相邻的第一热交换腔连通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设置在相邻的换热管的管口之间;最上部的上管板上方设有环形的隔板乙,所述隔板乙与罐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乙与最上部的上管板之间有间隙,该间隙为汇流室,所述汇流室内设有将氧化焚烧室与靠近氧化焚烧室的第一热交换腔连通的连通管,所述氧化焚烧室中心竖向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在隔板乙中心的孔内,所述套筒顶部与罐体之间有间隙,所述加热装置为缠绕在套筒外壁上的电加热丝和/或套在套筒外的布火圈。
进一步的,所述布火圈为环形,所述布火圈顶面设有用于喷火的孔,所述布火圈与固定设置在罐体外的烧嘴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卧式的滚筒式烘干机、沿轴向设置在滚筒式烘干机外部一侧中心的送风筒、设置在送风筒内用于排出滚筒式烘干机内胶粉的出料机构、沿轴向设置在滚筒式烘干机外部另一侧中心的回风筒、设置在回风筒内的用于向滚筒式烘干机内送料的进料机构、将送风筒和回风筒连通的管道、设置在管道上的风机、设置在管道上的换热器和设置在管道上的废气出口管;所述送风筒和回风筒均与滚筒式烘干机对应的一侧转动配合,所述送风筒和回风筒均与滚筒式烘干机对应的一侧密封连接,所述出料机构与送风筒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机构与回风筒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机构的进口和出料机构的出口均与滚筒式烘干机内部通过所输送的胶粉进行密封;
所述换热器设置在风机和回风筒的管道上,所述废气出口管设置在换热器和风机之间的管道上,所述废气出口管与焚烧炉的有机废气入口连通;
所述换热器和回风筒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过滤装置;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设置在回风筒和换热器之间的旋流除尘器和滤网式除尘器。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机构为进料螺旋输送机,所述出料机构为出料螺旋输送机;
所述出料螺旋输送机的入料端设有用于接料的开口向上的U形的接料板。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罩包括设置在炼胶机上方开口朝向炼胶机的罩体、固定设置罩体顶部并与罩体内部连通的废气管以及设置在罩体侧壁上的进料口;所述罩体底部的形状与炼胶机的对辊形状相对应,所述罩体与炼胶机的对辊为间隙配合,所述罩体一侧设有与罩体内部连通的进料槽,所述进料槽外端向上倾斜,所述罩体在与进料槽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和进料槽密封连接的软板,所述废气管与有机废气的入口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脱硫罐和焚烧炉之间的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有机废气入口与脱硫罐连通,所述冷却塔的有机废气出口与焚烧炉的有机废气入口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焚烧炉的排气口相连的喷淋自冷塔。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将进料仓、脱硫罐、冷却装置和炼胶机生产中的有机废气进行汇集,使胶粉在各生产设备间流动时处于全封闭或负压环境,胶粉在生产过程中释放出的有机废气通过焚烧炉焚烧,然后焚烧炉排放的气体进行喷淋水洗,只剩少量气体排放,大大降低了有机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2、冷却装置设有滚筒式烘干机、送风筒、出料机构、回风筒、进料机构、管道、风机以及废气出口管,含有有机废气的物料通过进料管进入进料机构,在进料机构的带动下进入到滚筒式烘干机内。在风机的作用下,风依次在送风管、送风筒、滚筒式烘干机回风筒、回风管、换热器之间闭式循环,物料在被冷却的同时,其挥发的有机废气也被带走。废气出口管与焚烧炉的引风机连通,该引风机将有机废气吸入焚烧炉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同时该引风机使滚筒式烘干机内部及与其连通的管道内产生负压,不会造成有机废气的外泄。物料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其冷却风为闭式循环,不会向外泄露,有机废气也不会被稀释,浓度不会降低,其体积不会增加,因而无害化焚烧处理时即环保成本又低。
3、冷却装置还设有旋流除尘器和滤网式除尘器,旋流除尘器对回风管的有机废气中的大颗粒固体进行去除,然后滤网式除尘器进行二次除尘,降低有机废气中固体颗粒物的含量,防止固体颗粒物进入换热器而影响换热效果。同时也降低了进入焚烧炉有机废气中固体颗粒物含量,防止固体颗粒物进入焚烧炉后再排放到空气中,达到环保的目的。
4、本发明采用立式的紧凑结构,占地面积小,其通过列管式热交换单元,使燃烧后的有机废气对进入焚烧炉的有机废气进行加热,提高其温度,同时也降低了有机废气燃烧后排出焚烧炉时的温度,可减少电加热丝的耗电量或燃料消耗量,达到节能的目的。
5、焚烧炉在工作时可根据有机废气浓度和温度的不同,选择从进气管或副进气管进入焚烧炉,从而改变热交换面积,方便对氧化焚烧室内温度的控制。
6、根据有机废气浓度和焚烧炉温度的不同,可以选择将有机废气从排气管或副排气管引入焚烧炉,从而改变热交换面积,方便对氧化焚烧室内温度的控制。
7、焚烧炉在焚烧低浓度有机废气时,可将废气和助燃风预混合后引进入焚烧炉;焚烧高浓度有机废气时,通过补风管向氧化焚烧室内通入助燃风进行补氧,这样就不会发生爆燃现象,使有机废气的燃烧更加稳定。
8、通过燃料管向进入氧化焚烧室的有机废气提供助燃油或蒸发油或有机废水,并在换热器内加热气化,然后在氧化焚烧室内焚烧,既降低了成本又处理了危废物。
9、当焚烧炉进行焚烧时通过燃料管向高温的氧化焚烧室直接提供燃料后可停止使用布火圈助燃,降低了焚烧室的焚烧温度。由于高温燃烧时氮的氧化物排放量大,焚烧室温度降低后可降低氮的氧化物排放量,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10、当焚烧炉达到一定温度时,通过燃料管向高温的氧化焚烧室直接提供燃料,此时可停止电加热,只用燃料加热,实现没有烧嘴和布火圈,也能使用燃料加热。从而降低了焚烧有机废气的费用。
11、焚烧炉的罐体为立式的圆筒形,相同体积时,圆筒的表面积最小,这种结构易保温,不易散热。根据热量往上走的原理,焚烧炉由下而上温度越来越高,温度最高的氧化焚烧室在罐体的最上面,因而焚烧炉布局合理,换热效率高,相比于同类的卧式结构节能50%。
12、进料仓、脱硫罐、冷却装置和收集罩在进行有机废气收集时,内部始终为负压,减少了有机废气的外泄,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炼胶机安装在封闭的房间内,该房间门口设有用于密封的门或软帘,由于收集罩内部为负压,房间内的空气向收集罩内流动,因而房间内也为负压,房间内的空气不会外泄,只能是房间外的空气流入房间内,进一步减少了有机废气的外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原理图;
图2是收集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焚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焚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布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胶粉仓;2、脱硫罐进料螺旋输送机;3、脱硫罐;4、冷却装置;5、料仓;6、炼胶机进料螺旋输送机;7、收集罩;8、炼胶机;9、主气管;10、风机;11、焚烧炉进气管;12、阻火器;13、喷淋自冷塔;14、捕滴器;15、焚烧炉;16、冷却塔;17、真空泵;18、冷却塔进气管;19、水管;20、油管;21、第一阀门;22、第二阀门;23、第三阀门;24、第四阀门;25、第五阀门;26、第六阀门;27、第七阀门;28、第八阀门;29、第九阀门;30、进料仓;31、旁路管;32、疏水阀;33、水泵;401、滚筒式烘干机;402、接料板;403、出料绞龙;404、送风筒;405、出料管;406、出料物料传感器;407、出料螺旋输送机;408、送风管;409、风机;410、废气出口管;411、换热器;412、冷媒循环管;413、滤网式除尘器;414、旋流除尘器;415、负压表;416、回风管;417、进料管;418、进料物料传感器;419、进料螺旋输送机;420、进料绞龙;421、回风筒;1501、内壁;1502、下管板;1503、进气管;1504、保温层;1505、换热器壁;1506、换热管;1507、补风管;1508、隔板甲;1509、通孔;1510、上管板;1511、燃料管;1512、电加热丝;1513、套筒;1514、热电偶;1515、排气管;1516、防爆口;1517、连通管;1518、副进气管;1519、布火圈;1520、隔板乙;1521、汇流室;1522、副排气管;1523、第二上管板;1524、第二下管板;1525、中间室;1526、第一上管板;1527、第一下管板;1528、回风室;1529、氧化焚烧室;1530、烧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焚烧炉15、用于收集炼胶机8中有机废气的收集罩7、冷却塔16、喷淋自冷塔13以及冷却装置4。
焚烧炉的有机废气入口设有一端与其相连的焚烧炉进气管11,所述焚烧炉进气管11另一端连接有主气管9。所述脱硫罐3的进料仓30的有机废气出口和主气管9之间设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第四阀门24。所述脱硫罐3和主气管9之间设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上设有相互串联的第三阀门23和真空泵17。所述冷却装置4的有机废气出口和主气管9之间设有第三支管,所述第三支管上设有第一阀门21。所述收集罩7的有机废气出口和主气管9之间设有第四支管,所述第四支管上设有第九阀门29。所述焚烧炉进气管11上由主气管9到焚烧炉15之间依次设有风机10和阻火器12。所述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之间的主气管9与焚烧炉进气管11连通。
所述冷却塔16的有机废气入口和脱硫罐3的有机废气出口之间设有冷却塔进气管18,所述冷却塔进气管18上由脱硫罐3至冷却塔16依次设有第二阀门22和第五阀门25。所述冷却塔16和焚烧炉15之间设有旁路管31,所述第二阀门22和第五阀门25之间的冷却塔进气管18与旁路管31一端连通,所述阻火器12和风机10之间的焚烧炉进气管11和旁路管3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旁路管31上设有第六阀门26。
冷却塔16处理量大时,进入焚烧炉15的有机废气会减少,有机废气中的可燃物含量增高,从而降低有机废气的焚烧处理成本,但是有机废气进入焚烧炉15时容易发生爆燃现象。因此可通过调整第五阀门25和第六阀门26开度的大小控制脱硫罐3中排放的有机废气和水蒸气进入冷却塔16和焚烧炉15的比例,进而控制进入焚烧炉15的有机废气中可燃物含量,可在满足有机废气不会在焚烧炉15内爆燃的前提下降低有机废气的处理成本。
所述冷却塔16下部的冷凝水里设有盘管,该盘管一端与冷却塔16的有机废气入口相连,另一端设有与冷却塔16上部连通的管道,该管道上由下而上依次设有水泵33和疏水阀32。所述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之间的主气管9与冷却塔16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冷却塔16的冷凝水内还设有用于对其降温和余热回收的另一套盘管。
所述焚烧炉15的出气口与喷淋自冷塔13的进气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喷淋自冷塔13和进料仓30之间设有水管19,所述水管19上设有第八阀门28。所述冷却塔16底部和水管19通过管道连通,该管道上设有第七阀门27。
所述进料仓30顶部还设有用于向其内部胶粉加油的油管20。
存放在胶粉仓1内的胶粉首先通过设置在胶粉仓1底部和脱硫罐3顶部的进料仓30进入脱硫罐3后进行高温脱硫处理,然后进入冷却装置4进行冷却,冷却后的胶粉进入料仓5,之后胶粉通过设置在料仓5底部和炼胶机8之间的炼胶机进料螺旋输送机6被送入炼胶机8,被压成片状的胶片。
当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25和第九阀门29打开,第三阀门23和第六阀门26关闭,真空泵17停止,风机10和水泵33运行时,在风机10的作用下,进料仓30、冷却装置4和收集罩7内的有机废气被收集到主气管9;在水泵33的作用下,脱硫罐3内的有机废气和水蒸气被吸入冷却塔16后经过冷却塔16内部的水冷却,然后通过疏水阀32将有机废气内的冷凝水去除,之后排进冷却塔16上部,然后从冷却塔16上部通过管道进入主气管9。进入主气管9内的有机废气通过风机10输送到焚烧炉15内进行焚烧处理,处理后的有机废气进入喷淋冷却塔13进行冷却后,经喷淋冷却塔13顶部的捕滴器14除去水滴后排入大气。
当第一阀门21、第三阀门23和第四阀门24和第九阀门29打开,第二阀门22、第五阀门25和第六阀门26关闭,水泵33停止,风机10和真空泵17运行时,脱硫罐3内的有机废气不经过冷却塔16,直接进入焚烧炉15进行焚烧处理。
根据不同的工况和生产需求以及有机废气的排放量和浓度,选择性的使用冷却塔16,即可满足生产和环保要求,又能降低有机废气处理成本。
进料仓30、脱硫罐3、冷却装置4和收集罩7在进行有机废气收集时,内部始终为负压,减少了有机废气的外泄,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炼胶机8安装在封闭的房间内,该房间门口设有软帘,由于收集罩7内部为负压,房间内的空气向收集罩7内流动,因而房间内也为负压,进一步减少了有机废气的外泄。
通过水管19可将冷却塔16和喷淋自冷塔13内的水引入进料仓30,为进料仓30提供水,既节约了生产用水,也减少了污水的排放。喷淋自冷塔13底部的水中还设有用于热交换的盘管。
图3中实线箭头方向为风的循环方向,虚线箭头方向为胶粉的运动方向。
如图3所示,所述冷却装置4包括卧式的滚筒式烘干机401、横向设置在滚筒式烘干机401左侧中心的送风筒404、设置在送风筒404内用于排出滚筒式烘干机401内胶粉的出料机构、横向设置在滚筒式烘干机401右侧中心的回风筒421、设置在回风筒421内的用于向滚筒式烘干机401内送料的进料机构以及将送风筒404和回风筒421连通的管道,所述送风筒404至回风筒421直接的管道上依次设置有风机409、废气出口管410和换热器411。所述送风筒404滚筒式烘干机401左侧转动配合,所述回风筒421与滚筒式烘干机401右侧转动配合,所述送风筒404和回风筒421均与滚筒式烘干机401对应的一侧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出料机构与送风筒4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机构与回风筒421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机构的进口和出料机构的出口均与滚筒式烘干机401内部通过所输送的胶粉进行密封。所述送风筒404为左端封堵右端开口的圆筒形,所述回风筒421为右端封堵左端开口的圆筒形。
所述管道包括设置在风机409出口和送风筒404之间的送风管408以及设置在风机409吸入口和回风筒421之间的回风管416,所述废气出口管410和换热器411均设置在回风管416上。所述废气出口管410和第三支管相连。
所述进料机构为横向的进料螺旋输送机419,所述出料机构为横向的出料螺旋输送机407,所述进料螺旋输送机419与回风筒421之间以及出料螺旋输送机407与送风筒404之间均有间隙。所述进料螺旋输送机419的输送筒与回风筒421右端横向贯穿焊接。所述进料螺旋输送机419的进料管417向上,出口向左。所述出料螺旋输送机407的输送筒与送风筒404左端横向贯穿焊接。所述出料螺旋输送机407的进口向右,出料管405向下。所述出料螺旋输送机407的进口处焊接有用于接料的开口向上的截面为U形的接料板402。所述进料管417与脱硫罐3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出料管405和料仓5连通。
所述滚筒式烘干机401的左端向下倾斜5至10度,倾斜度数小时胶粉在滚筒式烘干机401内部停留时间长,倾斜度数大时胶粉在滚筒式烘干机401内部停留时间短。
含有有机废气的胶粉通过进料管417进入进料螺旋输送机419,在进料螺旋输送机419的进料绞龙420的带动下向左进入到滚筒式烘干机401内。在滚筒式烘干机401的带动下随其内壁向上运动并落下,进入滚筒式烘干机401内部的胶粉在滚动的同时向左运动。在风机409的作用下,风从风机409的出口吹出并依次通过送风管408、送风筒404进入滚筒式烘干机401内部,并向右流动,对滚筒式烘干机401内的胶粉进行冷却,同时带走胶粉挥发出的有机废气,然后含有有机废气的风依次通过回风筒421和回风管416进入换热器411,换热器411通过其上的冷媒循环管412通入冷媒,对进入换热器411含有有机废气的风进行冷却,冷却后的风进入风机409。如此循环,胶粉在被冷却的同时,其挥发的有机废气也被带走。废气出口管410与焚烧炉的引风机连通,该引风机将有机废气吸入焚烧炉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同时该引风机使滚筒式烘干机401内部及与其连通的管道内产生负压,不会造成有机废气的外泄。
由于滚筒式烘干机401的左端向下倾斜,其内壁沿圆周焊接有矩形的拨料板,因而胶粉会汇集到滚筒式烘干机401左部,并随滚筒式烘干机401的转动向上运动并落到接料板402内,在出料螺旋输送机407的出料绞龙403的带动下,胶粉向左运动并从出料管405落下。含有有机废气的胶粉不断进入滚筒式烘干机401,有机废气不断挥发并通过废气出口管410进入焚烧炉。
胶粉在冷却的过程中,其冷却风为闭式循环,不会向外泄露,有机废气也不会被稀释,浓度不会降低,其体积不会增加,因而无害化焚烧处理时成本低。
所述换热器411和回风筒421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设置在回风筒421和换热器411之间回风管416上的旋流除尘器414和滤网式除尘器413。旋流除尘器414对回风管416中有机废气的大颗粒固体进行去除,然后滤网式除尘器413进行二次除尘,降低进入焚烧炉有机废气的颗粒物含量,防止固体颗粒物进入焚烧炉后附着在焚烧炉内换热器的换热片上,影响换热效率。
所述进料管417上设有进料物料传感器418,用于检测进料管417内是否有胶粉,所述出料管405上设有出料物料传感器406,用于检测出料管405内是否有胶粉,因进料螺旋输送机419或出料螺旋输送机407内无胶粉造成滚筒式烘干机401内的有机废气通过进料螺旋输送机419或出料螺旋输送机407向外泄露或外界空气进入滚筒式烘干机401。
所述回风管416上设有用于监测回风管416压力的负压表415,以保证滚筒式烘干机401内始终保持负压。
如图4所示,所述焚烧炉15包括立式封闭圆形的罐体、设置在罐体上部的氧化焚烧室1529、设置在罐体下部的回风室1528以及竖向设置在氧化焚烧室1529和回风室1528之间的列管式换热单元;所述列管式换热单元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热交换腔和第二热交换腔,所述第一热交换腔与回风室1528隔离,所述第一热交换腔与氧化焚烧室1529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腔将氧化焚烧室1529与回风室1528竖向连通,所述罐体左侧靠近底部固定贯穿焊接有与第一热交换腔连通的进气管1503,所述罐体右侧靠近底部固定贯穿设置有与回风室1528连通的排气管1515,所述氧化焚烧室1529内设有电加热丝1512。所述罐体的罐壁内设有保温层1504。所述排气管1515与喷淋自冷塔13相连,所述进气管1503与焚烧炉进气管11相连。
所述列管式换热单元包括圆形的上管板1510、圆形的下管板1502、均布在上管板1510和下管板1502之间的竖向的换热管1506以及套在换热管1506外的圆筒状的换热器壁1505,所述换热器壁1505和罐体的内壁1501之间有间隙。所述上管板1510和下管板1502均与换热管1506贯穿焊接,所述上管板1510和下管板1502均与换热器壁1505焊接,所述下管板1502与罐体的内壁1501焊接,所述上管板1510与内壁1501之间有间隙。所述换热器壁1505靠近上端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通孔1509,所述换热器壁1505与内壁1501之间焊接有环形的隔板甲1508,所述隔板甲1508位于通孔1509的下方。所述换热器壁1505下部与进气管1503为贯穿焊接,所述换热管1506将氧化焚烧室1529和回风室1528竖向连通。所述列管式换热单元内换热管1506之间的腔体为第一热交换腔,所述换热管1506内的腔体为第二热交换腔。所述氧化焚烧室1529内竖向设置有套筒1513,所述套筒1513与上管板1510焊接,所述套筒1513顶部与内壁1501之间有间隙,所述换热管1506顶部的管口均位于套筒1513内,所述电加热丝1512缠绕在套筒1513外壁上。
有机废气通过进气管1503进入第一热交换腔,然后向上通过通孔1509进入到氧化焚烧室1529,之后沿套筒1513和内壁1501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被电加热丝1512加热燃烧,之后进入到套筒1513内并向下通过换热管1506后进入到回风室1528,最后从排气管1515排出。燃烧后的有机废气在向下通过换热管1506时,将流入第一热交换腔内的有机废气加热,提高了有机废气进入氧化焚烧室1529时的温度,因而电加热丝1512焚烧有机废气时的耗电量可降低。
所述下管板1502中心贯穿焊接有竖向的燃料管1511,所述燃料管1511下部与罐体底部贯穿焊接,上端靠近上管板1510。燃料管1511内通有油,油和有机废气同时通过通孔1509进入氧化焚烧室1529,可提高焚烧时的温度,减少电加热丝1512的耗电量。
所述内壁1501和换热器壁1505之间的间隙内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四根竖向的补风管1507,所述隔板甲1508、下管板1502和罐体底部均与补风管1507贯穿焊接,所述补风管1507顶部的管口靠近通孔1509。通过补风管1507向进入氧化焚烧室1529的有机废气补风,提高有机废气的含氧量,有利于有机废气的燃烧。高浓度有机废气焚烧时,通过补风管1507通入助燃风,相对于在进气管1503补助燃风,可防止有机废气在进气管1503靠里的高温部位燃烧。
所述进气管1503和排气管1515上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测量有机废气温度的热电偶1514,所述罐体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测量氧化焚烧室1529内温度的热电偶1514。根据上述三个热电偶1514测得的温度值,适时通过燃料管1501补充油,通过补风管1507补风或在进气管1503补风,使氧化焚烧室1529内的温度保持在650℃的最佳焚烧温度,使有机废气充分分解。
如图2所示,所述收集罩7包括固定设置在炼胶机8上方开口向下的矩形罩体701、竖向焊接在罩体701顶部并与罩体701内部连通的废气管702以及设置在罩体701左侧壁靠上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炼胶机进料螺旋输送机6连通。所述罩体701底部的形状与炼胶机8的对辊形状相对应,所述罩体701与炼胶机8的对辊为间隙配合,所述罩体701左侧焊接有与罩体701内部连通的进料槽703,所述进料槽703左端向上倾斜,所述罩体701在与进料槽70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和进料槽703密封连接的材质为橡胶的软板704,所述废气管702与有机废气的入口连通。
胶粉通过螺旋输送机6输送到罩体701内并由炼胶机8挤压成片状的胶片,炼胶机8可设有多个,以便依次对胶片进行挤压。未成形的胶片可通过同一炼胶机8的进料槽703重新进行挤压。在挤压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通过废气管702抽出。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焚烧炉15包括立式封闭圆形的罐体、设置在罐体上部的氧化焚烧室1529、设置在罐体下部的回风室1528以及竖向设置在氧化焚烧室1529和回风室之间的列管式换热单元;所述列管式换热单元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热交换腔和第二热交换腔,所述第一热交换腔与回风室1528隔离,所述第一热交换腔与氧化焚烧室1529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腔将氧化焚烧室1529与回风室1528竖向连通,所述罐体固定贯穿设置有与第一热交换腔连通的进气管1503,所述罐体固定贯穿设置有与回风室1528连通的排气管1515,所述氧化焚烧室1529内设有电加热丝1512。所述罐体的罐壁内设有保温层1504。
所述列管式热交换单元为竖向串联的两个,分别为靠下的第一列管式热交换单元和靠上的第二列管式热交换单元。所述第一列管式热交换单元包括第一上管板1526、第一下管板1527以及均布在第一上管板1526和第一下管板1527之间竖向的换热管1506,所述第一上管板1526和第一下管板1527均与对应的换热管1506贯穿焊接,所述第一上管板1526和第一下管板1527均与罐体的内壁1501焊接。所述第二列管式热交换单元包括第二上管板1523、第二下管板1524以及均布在第二上管板1523和第二下管板1524之间竖向的换热管1506,所述第二上管板1523和第二下管板1524均与对应的换热管1506贯穿焊接,所述第二上管板1523和第二下管板1524均与罐体的内壁1501焊接。所述换热管1506之间的腔体为第一热交换腔,所述换热管1506内的腔体为第二热交换腔。所述进气管1503与罐体贯穿焊接,所述进气管1503与第一列管式热交换单元的第一热交换腔下部连通。所述罐体上还贯穿焊接有与第二列管式热交换单元的第一热交换腔下部连通的副进气管1518。
所述第二下管板1524和第一上管板1526之间有间隙,该间隙为中间室1525,第一列管式热交换单元的换热管1506和第二列管式热交换单元的换热管1506均与中间室1525连通。所述中间室1525内竖向设有用于将第一列管式热交换单元的第一热交换腔和第二列管式热交换单元的第一热交换腔连通的连通管1517,所述连通管1517为圆周分布的十二个,所述第二下管板1524和第一上管板1526均与连通管1517贯穿焊接,该连通管1517的管口均位于换热管1506之间的间隙内。
所述第二上管板23上方设有环形的隔板乙1520,所述隔板乙1520与罐体的内壁焊接,所述隔板乙1520与第二上管板1523之间有间隙,该间隙为汇流室1521,所述汇流室1521内设有将氧化焚烧室1529与第二列管式热交换单元的第一热交换腔连通的连通管1517,该连通管1517为圆周分布的十二个,所述隔板乙1520和第二上管板1523均与对应的连通管1517贯穿焊接,该连通管1517的管口均位于换热管1506之间的间隙内。所述氧化焚烧室1529中心竖向设置有套筒1513,所述套筒1513底部焊接在隔板乙1520中心的孔内,所述套筒1513顶部与内壁1501之间有间隙,所述电加热丝1512缠绕在套筒1513外壁靠下的部位。
所述氧化焚烧室1529内设有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装置包括如图6所示环形的布火圈1519以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罐体外的圆柱形的烧嘴1530。所述布火圈1519套在套筒1513外,所述布火圈1519结构为中空的环形,其顶面设有用于喷火的孔,所述布火圈1519与烧嘴1530相连通。烧嘴1530与天然气管道相连,天然气进入烧嘴1530后,通过电打火的方式进行点燃,燃烧的火焰进入布火圈1519,从其顶部的孔喷出,对进入氧化焚烧室1529的有机废气进行焚烧。
氧化焚烧室1529内可采用电加热丝1512和布火圈1519两种加热方式的其中一种或两种加热方式进行组合。
所述罐体右侧贯穿焊接有与汇流室1521连通的副排气管1522。
所述罐体中心竖向贯穿焊接有用于向第二列管式热交换单元的第一热交换腔顶部输送燃料的燃料管1511,所述燃料管1511顶部靠近第二上管板1523,所述第二下管板1524、第一上管板1526、第一下管板1527和罐体底部均与燃料管1511为贯穿焊接。当氧化焚烧室1529温度上升到700℃以上时,可使用燃料管1511加入燃料进行助燃,此时电加热丝1512或布火圈1519可停止加热。
所述罐体竖向焊接有用于向氧化焚烧室1529内通风的四根补风管1507。所述补风管1507与第一下管板1527贯穿焊接,所述补风管1507位于对应的连通管1517内,所述补风管1507的出口均位于布火圈1519下方。
所述罐体在汇流室1521左侧、中间室1525右侧和第二列管式热交换单元的第一热交换腔上部左侧设有防爆口1516,所述防爆口1516上均盖有堵盖。防爆口1516可在焚烧炉内压力意外升高时对其进行泄压,防止焚烧炉因压力过高而损坏。
所述罐体右侧焊接有与汇流室1521连通的副排气管1522。
所述氧化焚烧室1529内的内壁1501上也固定有电加热丝1512。
所述罐体右侧在氧化焚烧室1529的上部和下部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热电偶1514。
所述进气管1503和副进气管1518入口连接有进气配气管路,通过控制设置在配气管路上的两个阀门可使有机废气通过进气管1503或副进气管1518进入焚烧炉,所述进气配气管路上设有用于测量进气温度的热电偶1514。所述排气管1515和副排气管1522出口连接有排气配气管路,通过控制设置在排气配气管路上的两个阀门可使有机废气焚烧后的气体通过排气管1515或副排气管1522排出焚烧炉,所述排气配气管路上设有用于测量进气温度的热电偶1514。所述进气配气管路的入口与焚烧炉进气管11相连,所述排气配气管路的出口与喷淋自冷塔13相连。
当有机废气浓度低时,进气配气管路将有机废气进行分配,使有机废气和助燃风通过进气管1503进入第一列管式热交换单元的第一热交换腔,然后穿过第一列管式热交换单元和第二列管式热交换单元的连通管1517向上进入第二列管式热交换单元的第一热交换腔,之后通过第二列管式热交换单元顶部的连通管1517进入氧化焚烧室1529。然后电加热丝1512和布火圈1519对有机废气进行加热和焚烧,之后进入套筒1513中心并向下进入汇流室1521并通过第二列管式热交换单元的换热管1506进入中间室1525,然后通过第一列管式热交换单元的换热管1506进入回风室1528,并通过排气管1515排出焚烧炉。其间,焚烧后的高温气体通过第一列管式热交换单元和第二列管式热交换单元对进入焚烧炉的有机废气进行加热。
当有机废气浓度高且焚烧炉炉温高(大于800℃)时,进气配气管路将有机废气进行分配,使有机废气通过副进气管1518直接进入第二列管式热交换单元的第一热交换腔,然后进入氧化焚烧室1529后进入汇流室1521,通过副排气管1522排出。
根据有机废气的浓度和氧化焚烧室温度合理选择投入使用的列管式热交换单元数量计进排气位置,实现焚烧温度容易控制,使氧化焚烧室温度可控,达到节能的目的。
根据上述各个热电偶1514测得的温度值,适时通过电加热或烧嘴1530或燃料管1501补充燃料,及进气预混补风或通过补风管1507补风,使氧化焚烧室1529内的温度保持在650℃的最佳焚烧温度,使有机废气充分分解。

Claims (8)

1.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焚烧炉(15)、用于收集再生胶生产设备中炼胶机(8)有机废气的收集罩(7)以及可收集有机废气的冷却装置(4),所述收集罩(7)和冷却装置(4)均与焚烧炉(15)的有机废气入口连通,再生胶生产设备中的脱硫罐(3)也与焚烧炉(15)的有机废气入口连通;
所述焚烧炉(15)包括立式封闭的罐体、设置在罐体上部的氧化焚烧室(1529)、设置在罐体下部的回风室(1528)以及竖向设置在氧化焚烧室(1529)和回风室(1528)之间的列管式换热单元;所述列管式换热单元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热交换腔和第二热交换腔,所述第一热交换腔与回风室(1528)隔离,所述第一热交换腔与氧化焚烧室(1529)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腔将氧化焚烧室(1529)与回风室(1528)竖向连通,所述罐体固定贯穿设置有与第一热交换腔连通的进气管(1503),所述罐体固定贯穿设置有与回风室(1528)连通的排气管(1515),所述氧化焚烧室(1529)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收集罩(7)、冷却装置(4)和再生胶生产设备中的脱硫罐(3)均与进气管(1503)连通;
所述回风室(1528)位于下管板(1502)下方;
还包括与焚烧炉(15)的排气口相连的喷淋自冷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列管式换热单元还包括上管板(1510)、下管板(1502)、竖向设置在上管板(1510)和下管板(1502)之间的至少一根换热管(1506)以及套在换热管(1506)外的筒状的换热器壁(1505),所述上管板(1510)和下管板(1502)均与换热管(1506)贯穿固定连接,所述上管板(1510)和下管板(1502)均与换热器壁(1505)固定连接,所述下管板(1502)与罐体固定连接,所述换热器壁(1505)上部设有通孔(1509),所述换热器壁(1505)下部与进气管(1503)为贯穿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1506)将氧化焚烧室(1529)和回风室(1528)连通;所述换热管(1506)之间的腔体为第一热交换腔,所述换热管(1506)内的腔体为第二热交换腔;所述氧化焚烧室(1529)内竖向设置有套筒(1513),所述套筒(1513)与上管板(1510)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513)顶部与罐体之间有间隙,所述换热管(1506)顶部的管口均位于套筒(1513)内;所述加热装置为缠绕在套筒(1513)外壁上的电加热丝(1512)和/或套在套筒(1513)外的布火圈(15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列管式换热单元为竖向串联的至少一个,每个列管式换热单元均包括上管板(1510)、下管板(1502)以及竖向设置在上管板(1510)和下管板(1502)之间的至少一根换热管(1506);所述换热管(1506)之间的腔体为第一热交换腔,所述换热管(1506)内的腔体为第二热交换腔,所述上管板(1510)和下管板(1502)均与罐体的内壁(1501)固定连接,所述上管板(1510)和下管板(1502)均与对应的换热管(1506)贯穿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列管式换热单元之间设有与相邻的第二热交换腔连通的中间室(1525),所述中间室(1525)内竖向设有用于将相邻的第一热交换腔连通的连通管(1517),所述连通管(1517)设置在相邻的换热管(1506)的管口之间;最上部的上管板(1510)上方设有环形的隔板乙(1520),所述隔板乙(1520)与罐体的内壁(1501)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乙(1520)与最上部的上管板(1510)之间有间隙,该间隙为汇流室(1521),所述汇流室(1521)内设有将氧化焚烧室(1529)与靠近氧化焚烧室(1529)的第一热交换腔连通的连通管(1517),所述氧化焚烧室(1529)中心竖向设置有套筒(1513),所述套筒(1513)固定连接在隔板乙(1520)中心的孔内,所述套筒(1513)顶部与罐体之间有间隙,所述加热装置为缠绕在套筒(1513)外壁上的电加热丝(1512)和/或套在套筒(1513)外的布火圈(1519)。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火圈(1519)为环形,所述布火圈(1519)顶面设有用于喷火的孔,所述布火圈(1519)与固定设置在罐体外的烧嘴(1530)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装置(4)包括卧式的滚筒式烘干机(401)、沿轴向设置在滚筒式烘干机(401)外部一侧中心的送风筒(404)、设置在送风筒(404)内用于排出滚筒式烘干机(401)内胶粉的出料机构、沿轴向设置在滚筒式烘干机(401)外部另一侧中心的回风筒(421)、设置在回风筒(421)内的用于向滚筒式烘干机(401)内送料的进料机构、将送风筒(404)和回风筒(421)连通的管道、设置在管道上的风机(409)、设置在管道上的换热器(411)和设置在管道上的废气出口管(410);所述送风筒(404)和回风筒(421)均与滚筒式烘干机(401)对应的一侧转动配合,所述送风筒(404)和回风筒(421)均与滚筒式烘干机(401)对应的一侧密封连接,所述出料机构与送风筒(404)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机构与回风筒(421)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机构的进口和出料机构的出口均与滚筒式烘干机(401)内部通过所输送的胶粉进行密封;
所述换热器(411)设置在风机(409)和回风筒(421)的管道上,所述废气出口管(410)设置在换热器(411)和风机(409)之间的管道上,所述废气出口管(410)与焚烧炉(15)的有机废气入口连通;
所述换热器(411)和回风筒(421)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过滤装置;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设置在回风筒(421)和换热器(411)之间的旋流除尘器(414)和滤网式除尘器(413);所述进料机构为进料螺旋输送机(419),所述出料机构为出料螺旋输送机(40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螺旋输送机(407)的入料端设有用于接料的开口向上的U形的接料板(4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集罩(7)包括设置在炼胶机(8)上方开口朝向炼胶机(8)的罩体(701)、固定设置罩体(701)顶部并与罩体(701)内部连通的废气管(702)以及设置在罩体(701)侧壁上的进料口;
所述罩体(701)底部的形状与炼胶机(8)的对辊形状相对应,所述罩体(701)与炼胶机(8)的对辊为间隙配合,所述罩体(701)一侧设有与罩体(701)内部连通的进料槽(703),所述进料槽(703)外端向上倾斜,所述罩体(701)在与进料槽(70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和进料槽(703)密封连接的软板(704),所述废气管(702)与有机废气的入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脱硫罐(3)和焚烧炉(15)之间的冷却塔(16),所述冷却塔(16)的有机废气入口与脱硫罐(3)连通,所述冷却塔(16)的有机废气出口与焚烧炉(15)的有机废气入口连通。
CN202011463623.4A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Active CN1124136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63623.4A CN112413611B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63623.4A CN112413611B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3611A CN112413611A (zh) 2021-02-26
CN112413611B true CN112413611B (zh) 2024-05-28

Family

ID=74775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63623.4A Active CN112413611B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13611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1797A (zh) * 2002-12-31 2004-07-14 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矿棉粒状棉的生产工艺及其热风系统
CN101659755A (zh) * 2009-02-06 2010-03-03 索红卫 洗涤分离法再生胶脱硫罐排放汽净化处理技术及设备
CN105318334A (zh) * 2015-12-04 2016-02-10 江苏碧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化焚烧系统
CN105698177A (zh) * 2016-03-14 2016-06-22 桂林市宏远能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垃圾焚烧处理方法
CN107629244A (zh) * 2017-10-30 2018-01-26 宝鸡生力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橡胶回收再利用的环保型塑化机
WO2018099130A1 (zh) * 2016-11-29 2018-06-07 安徽世界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废橡胶绿色复原再生一体化生产系统及方法
CN108386852A (zh) * 2018-03-29 2018-08-10 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胶生产废气催化燃烧处理装置
CN108607318A (zh) * 2018-05-17 2018-10-0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再生橡胶脱硫炼胶废气综合减排治理方法及系统
CN109054078A (zh) * 2018-07-20 2018-12-21 江苏金浦顺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轮胎橡胶回收脱硫精炼处理系统
CN208302418U (zh) * 2018-03-29 2019-01-01 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再生废气处理装置
CN109535477A (zh) * 2019-01-08 2019-03-29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废橡胶低温再生设备
CN210772231U (zh) * 2019-09-30 2020-06-16 焦作市科元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废橡胶再生罐废气直接焚烧处理装置
CN214307136U (zh) * 2020-12-14 2021-09-28 胡喜印 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1797A (zh) * 2002-12-31 2004-07-14 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矿棉粒状棉的生产工艺及其热风系统
CN101659755A (zh) * 2009-02-06 2010-03-03 索红卫 洗涤分离法再生胶脱硫罐排放汽净化处理技术及设备
CN105318334A (zh) * 2015-12-04 2016-02-10 江苏碧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化焚烧系统
CN105698177A (zh) * 2016-03-14 2016-06-22 桂林市宏远能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垃圾焚烧处理方法
WO2018099130A1 (zh) * 2016-11-29 2018-06-07 安徽世界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废橡胶绿色复原再生一体化生产系统及方法
CN107629244A (zh) * 2017-10-30 2018-01-26 宝鸡生力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橡胶回收再利用的环保型塑化机
CN108386852A (zh) * 2018-03-29 2018-08-10 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胶生产废气催化燃烧处理装置
CN208302418U (zh) * 2018-03-29 2019-01-01 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再生废气处理装置
CN108607318A (zh) * 2018-05-17 2018-10-0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再生橡胶脱硫炼胶废气综合减排治理方法及系统
CN109054078A (zh) * 2018-07-20 2018-12-21 江苏金浦顺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轮胎橡胶回收脱硫精炼处理系统
CN109535477A (zh) * 2019-01-08 2019-03-29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废橡胶低温再生设备
CN210772231U (zh) * 2019-09-30 2020-06-16 焦作市科元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废橡胶再生罐废气直接焚烧处理装置
CN214307136U (zh) * 2020-12-14 2021-09-28 胡喜印 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3611A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4955A (zh) 回转窑式连续干馏热解气化焚烧炉的制备方法
CN107931320A (zh) 一种环保型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系统
CN206094112U (zh) 一种污泥焚烧系统
US4270467A (en) Low mass flow waste fuel incinerator
CN206904985U (zh) 一种生活垃圾气化焚烧系统
KR20120110938A (ko) 보일러 시스템
CN214307136U (zh) 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111423092A (zh) 一体式污泥干燥和焚烧或碳化处理系统
CN108224435A (zh) 一种中低放废物热化学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12413611B (zh) 一种用于再生胶生产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107606623B (zh) 一种小型垃圾气炭互补炭化燃烧炉
CN2462252Y (zh) 热解式垃圾焚烧炉
CN108467738A (zh) 固体废弃物中温热裂解炉
CN210568493U (zh) 卧式蓄热燃烧环境与热能设备
CN110542099B (zh) 一种带旋转开口式内胆的双层炉体焚烧装置及其焚烧方法
CN206347578U (zh) 一种垃圾焚烧烟风系统
CN108571729A (zh) 一种垃圾焚烧系统
CN110715299B (zh) 一种等离子体火炬医疗废弃物处理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211976861U (zh) 一种旋转式生物质颗粒燃烧喷火机
CN109880646B (zh) 有机质固体废弃物节能烘干炭化一体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0160062B (zh) 一种便于充分燃烧的化工废品焚烧炉
CN112146107A (zh) 医疗废弃物焚化炉
CN209093043U (zh) 一种高温废气rto焚烧净化装置
CN203869051U (zh) 一种湿式短烟道高压引风焚烧炉
CN210624549U (zh) 立式蓄热燃烧环境与热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