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1513A - 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1513A
CN112301513A CN202010621961.XA CN202010621961A CN112301513A CN 112301513 A CN112301513 A CN 112301513A CN 202010621961 A CN202010621961 A CN 202010621961A CN 112301513 A CN112301513 A CN 1123015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insertion
switching valve
nozzle
guide
l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19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01513B (zh
Inventor
野原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01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1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01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1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2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liquid j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在引纬喷嘴以由支撑机构在引纬方向上能够调整位置的方式支撑于织机框架并且来自泵的压力水经由中继部件及供给管向该引纬喷嘴供给的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中,提供不需要更换连接上述引纬喷嘴与上述中继部件的上述供给管的结构。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的特征在于,用于将上述中继部件安装于上述织机框架的安装机构构成为能够在引纬方向上调整上述中继部件的位置。

Description

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该引纬装置具备引纬喷嘴、支撑机构、供给管以及中继部件,其中,上述支撑机构是将该引纬喷嘴支撑于织机框架的支撑机构,并构成为能够在引纬方向上调整上述引纬喷嘴的位置,上述供给管与上述引纬喷嘴对应地设置,并在一端处与对应的上述引纬喷嘴连接,上述中继部件是与上述供给管的另一端连接的中继部件,安装于上述织机框架并支撑上述供给管的上述另一端,并且经由上述中继部件及上述供给管向上述引纬喷嘴供给来自泵的压力水。
背景技术
在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引纬喷嘴以由托架等安装于织机框架的方式设置。并且,在引纬时,从安装于织机框架并通过供水管而与引纬喷嘴连接的泵,向引纬喷嘴供给压力水。此外,虽在专利文献1中未公开,但在引纬装置具备多个引纬喷嘴的情况下,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在连接泵与引纬喷嘴的供水管的管路中,设有以向所选择的引纬喷嘴供给压力水的方式切换流路的切换阀。
并且,在一般的喷水织机中,引纬喷嘴设置为位于相对于织机框架的内侧(织机框架的宽度方向上的经纱列侧)。另一方面,泵以固定于织机框架的外侧的面的形式设置,相伴随地,切换阀也以位于相对于织机框架的外侧的方式设置。即,引纬喷嘴和切换阀设置为在上述宽度方向上隔着织机框架而位于两侧。因此,上述的供水管中的连接切换阀与引纬喷嘴的部分(供给管)设置为至少沿上述宽度方向延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02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137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喷水织机中,随着引纬后的纬纱通过打纬动作而被运送至织口侧,纬纱中的引纬喷嘴与织端(经纱列)之间的部分(纬纱部分)随着其路径长度变化(增加)而其张力上升。因此,随着该纬纱部分被供纱切断器切断,该纬纱部分中的与引纬喷嘴相连的部分(纬纱端部)收缩,发生该纬纱端部向引纬喷嘴侧回跳的所谓回弹。而且,在所引纬的纬纱是伸缩性较大的种类的情况下,伴随回弹的发生,有时发生纬纱端部从引纬喷嘴脱落的所谓喷嘴脱落。
此外,在现有的喷水织机中,有将引纬喷嘴支撑于织机框架的支撑机构构成为能够在上述宽度方向(引纬方向)上调整引纬喷嘴的位置的装置。而且,根据这样的支撑机构的结构,能够变更引纬喷嘴与织端之间在引纬方向上的距离。因此,在发生上述的喷嘴脱落的情况下,在从织端离开的方向变更引纬喷嘴的位置,从而伴随着上述打纬产生的路径长度的变化变小而缓和张力上升,能够防止发生喷嘴脱落。
另一方面,若如上所述地变更引纬喷嘴的位置,则相伴随地,引纬喷嘴与切换阀之间在引纬方向上的距离变化。但是,对于连接该引纬喷嘴与切换阀的供给管而言,为了抑制起因于因织机的振动而在该管路内的水中产生大量气泡的喷射力的降低,一般由与聚乙烯、橡胶等挠性材料相比难以受到织机的振动影响的铜、不锈钢等金属性材料形成。因此,在如上所述地变更了引纬喷嘴的位置的情况下,需要根据该位置变更,将供给管更换成具有和引纬喷嘴与切换阀之间的上述距离对应的管路长度的供给管。
但是,该更换作业必须进行在引纬方向上接近以跨越织机框架的方式存在的供给管并从中取下针对引纬喷嘴及切换阀的连接部分再安装这样的作业,非常繁琐。并且,必须对所有引纬喷嘴进行该作业,对作业者而言负担很重。
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结构:在能够如上所述地在引纬方向上调整引纬喷嘴的位置的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中,不需要更换连接引纬喷嘴与切换阀的供给管。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将以下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作为前提:如上所述,引纬喷嘴以能够由支撑机构在引纬方向上调整位置的方式支撑于织机框架,并且来自泵的压力水经由中继部件及供给管向该引纬喷嘴供给。
而且,本发明的引纬装置的特征在于,用于将上述中继部件安装于上述织机框架的安装机构构成为能够在引纬方向上调整上述中继部件的位置。
并且,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引纬装置中,上述中继部件也可以是切换阀,该切换阀为了向与所选择的上述引纬喷嘴连接的上述供给管供给上述压力水而切换流路。
此外,在该引纬装置中,通过将与设于上述泵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的连接管与设于上述切换阀的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来连接上述切换阀与上述泵。
并且,在上述支撑机构构成为能够将引纬喷嘴配置于预先决定的两个位置的任一位置的情况下,上述安装机构构成为,能够将上述切换阀配置于与上述引纬喷嘴的各位置对应的两个位置亦即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在该情况下,将上述安装机构以中间位置在引纬方向上与上述第一连接部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织机框架,上述中间位置是上述切换阀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的上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与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的上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的中间位置。而且,也可以将上述连接管形成为由流入部、流出部以及中间部构成的曲柄形状,上述流入部与上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上述流出部与上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上述中间部连接上述流入部与上述流出部并至少沿水平方向延伸。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引纬装置,在引纬方向上变更了引纬喷嘴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该位置变更,使中继部件移动与引纬喷嘴的移动量相应的量,从而引纬喷嘴与切换阀在引纬方向上的距离不会变化。由此,不需要更换连接该引纬喷嘴与切换阀的供给管,相伴随地,能够减少作业者的负担。
并且,在本发明的引纬装置中,在中继部件是切换阀的情况下,通过如上所述地形成连接管,从而根据切换阀的位置变更,以流入部的轴心或者流出部的轴心为中心地使连接管旋转180°,从而能够对应于该位置变更。由此,不仅是供给管,连接管也不需要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前提的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的一例的简要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安装机构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切换阀配置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切换阀配置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包含由板状的部件构成的导向部的安装机构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在具备支撑部件作为中继部件的引纬装置的变形例中支撑部件配置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在具备支撑部件作为中继部件的引纬装置的变形例中支撑部件配置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符号的说明
1—喷水织机,2—织机框架,2a—外侧的面,3—引纬装置,4—引纬喷嘴,5—泵,5a—泵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6—切换阀,6a—外壳,6a1—凸缘部,6a2—引导孔,6b—流出口,6c—促动器,6d—切换阀的连接部(第二连接部),7—连接管,7a—流入部,7b—流出部,7c—中间部,8、35—供给管,9—支撑机构,10—喷嘴位置调整部,11—喷嘴安装部,12—喷嘴支架,13—喷嘴托架,14—支撑托架,14a—安装喷嘴托架的部分,14b—安装于安装托架的部分,14c—凹部,15—安装托架,15a—凸部,15a1—螺纹孔,16、18、31、39—螺纹部件,17—管接头,20、27、37—安装机构,21—基座部,21a—第一贯通孔,21b—第二贯通孔,22—导向部,23—引导螺钉,24—安装螺钉,25、32—螺母,26、40—隔离件,28—导向部,28a—贯通孔,28b—贯通孔,29—肋,30—载置部,30a—贯通孔(长孔),30b—贯通孔,33—托架,34—连结管,36—支撑部件,36a—贯通孔,36b—插通孔,41—适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4来说明本发明的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图1示出喷水织机1中的引纬装置3,该引纬装置3安装于供纱侧的织机框架2。此外,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引纬装置3是具备两个引纬喷嘴4、4的双色对应的引纬装置。而且,引纬装置3具备切换阀6,该切换阀6以向所选择的引纬喷嘴4供给从泵5吐出的压力水的方式切换流路。
并且,泵5安装于织机框架2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面2a。另外,切换阀6也以位于泵5的上方的配置而安装于织机框架2的外侧的面2a。再者,连接管7与设于泵5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5a连接,并且该连接管7与设于切换阀6的连接部(第二连接部)6d连接,由此泵5与切换阀6连接。
此外,切换阀6构成为以在内部收纳阀芯(图示省略)的圆筒状的外壳6a为主体,并且旋转驱动阀芯的促动器6c安装于外壳6a。此外,促动器6c以固定于外壳6a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的形式配备于外壳6a。而且,外壳6a在其另一端部具有形成为在半径方向上鼓出的凸缘部6a1。而且,切换阀6在其外壳6a的凸缘部6a1处安装于织机框架2。
各引纬喷嘴4以在上述宽度方向上位于织机框架2的内侧的配置由安装于织机框架2的支撑机构9支撑。并且,该支撑机构9构成为,能够在上述宽度方向(=引纬方向)上调整引纬喷嘴4、4的位置。具体而言,支撑机构9由喷嘴位置调整部10和喷嘴安装部11构成,喷嘴位置调整部10用于能够在引纬方向上调整引纬喷嘴4的位置,喷嘴安装部11用于将引纬喷嘴4安装于喷嘴位置调整部10。
其中,喷嘴安装部11由安装引纬喷嘴4的喷嘴支架12和支撑喷嘴支架12的喷嘴托架13构成。此外,喷嘴支架12及喷嘴托架13与各引纬喷嘴4对应地设置。并且,各喷嘴托架13是板状的部件,在其与安装喷嘴支架12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处安装于喷嘴位置调整部10。
喷嘴位置调整部10由支撑各喷嘴托架13的支撑托架14和使支撑托架14为安装于织机框架2的状态的安装托架15构成。并且,支撑托架14成为如下结构:具有部分14a和部分14b,部分14a是在一端面安装喷嘴托架13、13的板状部分,并在沿板厚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矩形,部分14b是从部分14a中的与上述一端面相反一侧的端面突出地形成的块状部分,并安装于安装托架15,上述部分14a和部分14b一体形成。
并且,安装托架15整体大致形成为长方体状,并构成为以在其上表面载置支撑托架14(部分14b)的形式安装。具体而言,安装托架15具有两个凸部15a、15a,两个凸部15a、15a是从安装托架15的上表面突出地形成的凸部,并在上表面的短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沿长边方向延伸地形成。另一方面,支撑托架14具有单一凹部14c,该单个凹部14c形成为在部分14b的下表面开口并沿部分14a的长边方向延伸。
而且,在支撑托架14并在部分14a的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两个贯通孔(图示省略),该贯通孔在上下方向(与部分14a的端面平行的方向)上贯通凹部14c。另一方面,在安装托架15并在凸部15a的长边方向上以与支撑托架14中的贯通孔相同的间隔在各凸部15a各形成有两个螺纹孔15a1,该螺纹孔15a1在安装托架15的上表面中的各凸部15a的部分开口。
而且,使支撑托架14中的凹部14c与安装托架15中的两个凸部15a、15a的一个嵌合,并且将分别插通在支撑托架14中的两个贯通孔中的螺纹部件16、16螺旋插入安装托架15中的螺纹孔15a1、15a1,从而成为支撑托架14安装于安装托架15的状态。
并且,安装托架15具有形成为从其下表面的中间部突出的板状部分15b,并且该部分15b形成为板厚方向与安装托架15的下表面(上表面)的短边方向一致。此外,该部分15b形成为沿安装托架15的下表面的长边方向(=凸部15a的长边方向)延伸。并且,在该部分15b,在凸部15a的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两个贯通孔(图示省略),该贯通孔形成为在板厚方向上贯通。
再者,安装托架15在使其部分15b的一端面抵接于织机框架2的内侧的面2b并使其下表面抵接于织机框架2的上表面2c的状态下,安装于织机框架2。此外,该安装以将插通在形成于安装托架15中的部分15b的两个贯通孔内的螺纹部件18螺旋插入织机框架2的形式来进行。而且,作为像这样安装安装托架15的结果,成为安装托架15中的两个凸部15a、15a的长边方向与织机1的前后方向一致并且在与织机框架2的上述宽度方向一致的引纬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的状态。
因此,在由该安装托架15和支撑托架14构成的喷嘴位置调整部10中,通过切换与支撑托架14中的凹部14c嵌合的安装托架15中的凸部15a,从而在引纬方向上变更支撑托架14的位置。而且,根据具备像这样能够在两个凸部15a、15a的位置变更支撑托架14的喷嘴位置调整部10的支撑机构9,由于引纬喷嘴4、4经由喷嘴安装部11向支撑托架14进行安装,所以引纬喷嘴4、4以能够在引纬方向上的两个位置间变更其位置的形式能够进行位置调整。
而且,各引纬喷嘴4和切换阀6经由与各引纬喷嘴4对应地设置的供给管8连接。具体而言,在各引纬喷嘴4安装有管接头17。另一方面,切换阀6具有两个流出口6b、6b,该两个流出口6b、6b使从泵5吐出并经由连接管7流入的压力水流出。而且,各供给管8在其一端处与安装于对应的引纬喷嘴4的管接头17连接,并且在其另一端与切换阀6中的对应的流出口6b连接。因此,如上所述,各引纬喷嘴4配置于织机框架2的内侧并且切换阀6配置于织机框架2的外侧,所以各供给管8至少沿引纬方向延伸地设置。
并且,各供给管8在其一端与如上所述地由支撑机构9支撑于织机框架2的引纬喷嘴4连接,并在其另一端与如上所述地安装于织机框架2的切换阀6连接。由此,各供给管8成为一端由引纬喷嘴4支撑而另一端支撑地设于切换阀6的状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上述各供给管8的另一端的切换阀6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述的“中继部件”。
在如上构成的喷水织机1中的引纬装置3中,切换阀6经由安装机构20安装于织机框架2。即,引纬装置3具备用于将切换阀6安装于织机框架2的安装机构20。而且,该安装机构20构成为能够在引纬方向上调整切换阀6的位置。如下详述该安装机构20的结构。
如图2~图4所示,安装机构20包含基座部21和导向部22,基座部21安装于织机框架2并安装切换阀6中的凸缘部6a1,导向部22用于在引纬方向上引导切换阀6。
基座部21由直径与切换阀6中的凸缘部6a1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圆盘状的部件构成。而且,该基座部21具有两个第一贯通孔21a、21a,该两个第一贯通孔21a、21a是在板厚方向上贯通地形成的贯通孔(第一贯通孔),并形成于相对于基座部21的中心对称的位置。此外,该两个第一贯通孔21a、21a用于插通下述的导向部22。
并且,基座部21通过安装螺钉24而安装于织机框架2。为此,在基座部21也形成有两个第二贯通孔21b、21b,该两个第二贯通孔21b、21b是用于插通该安装螺钉24的贯通孔(第二贯通孔),并在板厚方向上贯通地形成。此外,该两个第二贯通孔21b、21b形成于相对于基座部21的中心对称的位置,例如形成于相位相对于第一贯通孔21a、21a的位置偏离90°后的位置。但是,各第二贯通孔21b形成为带台阶的孔,该带台阶的孔在基座部21的板厚方向上大致比中间部靠一方侧的直径比另一方侧的直径大,并且形成为大径部分能够收纳安装螺钉24的头部,并且安装螺钉24的头部抵接于台阶部。
并且,基座部21形成为,各第二贯通孔21b的小径部分所开口的端面处的该开口部分的周围在板厚方向上突出。因此,若将第二贯通孔21b中的小径部分作为织机框架2侧而使基座部21抵接于织机框架2,则成为以下状态:该突出部分以外的包含形成有第一贯通孔21a的部分的部分在基座部21的板厚方向上从织机框架2分离。
而且,基座部21在如上所述地使第二贯通孔21b中的小径部分作为织机框架2侧而抵接于织机框架2的状态下,通过将插通于各第二贯通孔21b的安装螺钉24螺旋插入织机框架2从而安装于织机框架2。此外,在像这样安装有基座部21的状态下,成为两个第一贯通孔21a、21a的高度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一致的状态。换言之,成为织机框架2侧的螺旋插入安装螺钉24的内螺纹孔形成为使基座部21在这样的方向上安装的状态。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22由两个引导螺钉23、23构成。而且,各引导螺钉23通过从设有上述的突出部分的一侧插通到基座部21中的第一贯通孔21a中,成为插入安装在基座部21中的状态。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地在织机框架2安装基座部21,两引导螺钉23、23成为沿与引纬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状态。
再者,切换阀6由该引导螺钉23、23而安装于基座部21。为此,切换阀6具有两个引导孔6a2、6a2,该两个引导孔6a2、6a2是在板厚方向上贯通该外壳6a中的凸缘部6a1地形成的贯通孔(引导孔),并且形成为两个引导螺钉23、23分别能够插通。
而且,在将切换阀6安装于基座部21时,首先,使切换阀6成为凸缘部6a1与基座部21对置的状态之后,如上所述地成为插入安装在基座部21中的引导螺钉23、23插通于该凸缘部6a1的引导孔6a2、6a2中的状态。再者,通过使螺母25拧入各引导螺钉23并紧固,成为切换阀6安装(固定)于基座部21的状态。
此外,在切换阀6中,形成于凸缘部6a1的两个引导孔6a2、6a2形成为,如上所述地在安装于织机框架2的基座部21安装有切换阀6的状态下,该切换阀6中的流出口6b、6b朝向上方。即,该两个引导孔6a2、6a2形成为在使切换阀6成为流出口6b朝向铅垂上方的状态下在水平方向上排列。
顺便说一下,在将基座部21安装于织机框架2之前进行各引导螺钉23向上述基座部21的插入安装。而且,在插入安装有两个引导螺钉23、23的状态下的基座部21安装于织机框架2后,进行切换阀6相对于基座部21的安装。
并且,安装机构20包含根据需要而使用的隔离件26(图4),该隔离件26(在下文中说明详细结构)配置在基座部21与切换阀6(凸缘部6a1)之间。
根据以上说明的安装机构20的结构,切换阀6成为其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由导向部22中的两个引导螺钉23、23支撑的状态。并且,通过松动将切换阀6固定于基座部21的螺母25,切换阀6能够以被引导螺钉23、23引导的形式沿引导螺钉23的轴线方向移动。而且,在使切换阀6从基座部21分离之后,在凸缘部6a1与基座部21之间配置隔离件26,并在该状态下再次紧固螺母25,从而切换阀6成为在与引纬方向平行的引导螺钉23的轴线方向上配置于从基座部21分离与隔离件26的厚度相应的量的位置的状态。即,可以说包含上述的隔离件26的安装机构20是能够将切换阀6配置于(能够调整位置到)引纬方向上的两个位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的结构。
此外,如在下文中说明,切换阀6的位置根据引纬喷嘴4、4的位置在引纬方向上变更而变更。因此,配置切换阀6的上述第一、第二位置成为与上述的引纬喷嘴4、4的两个位置对应的位置。因此,如上所述地配置在基座部21与切换阀6之间的隔离件26的厚度尺寸成为与上述引纬喷嘴4、4的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两个凸部15a、15a的间隔)大致一致的大小。
对于该隔离件26而言,具体而言,隔离件26是大致形成为长方体状的部件,具有允许引导螺钉23的一部分位于其存在范围内并与两个引导螺钉23、23分别对应地形成的两个贯通孔。此外,该贯通孔以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并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两端面的长边方向上排列的形式形成。但是,若使与上述厚度方向平行的周面中的与上述长边方向平行的面的一方为上表面并使另一方为下表面,则该贯通孔形成为除上述两端面之外在下表面也开口的槽状。
而且,根据这样的隔离件26的结构,在如上所述地在基座部21与切换阀6之间配置隔离件26时,能够成为以下状态:不是从引导螺钉23、23的前端侧(轴线方向),而是在与引导螺钉23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两引导螺钉23、23的一部分位于隔离件26的存在范围内(在隔离件26内通过)。由此,不从引导螺钉23、23拆下切换阀6以及螺母25、25就能够进行该隔离件26的配置。
并且,对于切换阀6及泵5的配置而言,在引纬方向上,以中间位置与泵5中的第一连接部5a的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设定切换阀6及泵5的配置,中间位置是切换阀6配置于上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的切换阀6中的第二连接部6d的位置与切换阀6配置于上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的第二连接部6d的位置的中间位置。并且,在织机1的前后方向上,以泵5中的第一连接部5a的位置与切换阀6中的第二连接部6d的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设定二者的配置。
再者,为了能够连接位置固定的泵5中的第一连接部5a与如上所述地位置变更为上述第一位置或上述第二位置的切换阀6中的第二连接部6d,连接切换阀6与泵5的连接管7形成为图示的曲柄形状。
具体而言,该连接管7由与第一连接部5a连接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流入部7a、与第二连接部6d连接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流出部7b、以及连接流入部7a与流出部7b的中间部7c构成。此外,在该连接管7中,流入部7a的长度尺寸和流出部7b的长度尺寸的合计比第一连接部5a与第二连接部6d的间隔小。因此,在连接如上所述地配置的切换阀6与泵5的状态下,中间部7c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引纬方向)形成角度的方式延伸。即,该中间部7c沿引纬方向延伸并也沿上下方向延伸。
而且,在具备以上说明的引纬装置3的喷水织机1中,在引纬喷嘴4、4的位置在引纬方向上变更的情况下,根据该位置的变更,切换阀6的位置也在引纬方向上变更。此外,如下进行该切换阀6的位置变更。
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在支撑引纬喷嘴4、4的支撑机构9中,支撑托架14以凹部14c与安装托架15的两个凸部15a、15a中靠织端侧的凸部15a嵌合的形式固定于安装托架15。并且,切换阀6在使其凸缘部6a1抵接于基座部21的上述第一位置处固定于基座部21。
在从该状态在引纬方向上变更引纬喷嘴4、4的位置的情况下,首先,成为从泵5中的第一连接部5a拆下连接管7后的状态。并且,在安装机构20中,松动各螺母25,成为切换阀6中的凸缘部6a1能够移动到与基座部21分离比隔离件26的厚度大的位置。
接下来,在支撑机构9中,解除支撑托架14固定于安装托架15的状态,使支撑托架14成为其凹部14c与安装托架15中的另一方凸部(切换阀6侧的凸部)15a嵌合的状态。并且,在像这样切换凹部14c所嵌合的凸部15a的过程中,根据使支撑托架14移动,也使经由供给管8、8而与安装于该支撑托架14的引纬喷嘴4、4连接的切换阀6维持其连接状态地移动。
再者,在支撑机构9中,如上所述在使支撑托架14中的凹部14c与切换阀6侧的凸部15a嵌合的状态下,再次成为将支撑托架14固定于安装托架15的状态。由此,引纬喷嘴4、4成为如图4所示地配置的状态(位置变更后的状态)。并且,在该状态下,切换阀6成为在从基座部21分离与隔离件26的厚度相应的量的上述第二位置处支撑于引导螺钉23、23的状态。而且,在该切换阀6与基座部21之间配置有隔离件26之后,通过紧固各螺母25,成为切换阀6固定于基座部21的状态。
另外,在该状态下,使连接管7绕流出部7b的轴心旋转180°。由此,俯视时,成为流入部7a的位置与泵5中的第一连接部5a的位置一致的状态,因而在该状态下,再次将连接管7与第一连接部5a连接。通过以上的操作,切换阀6成为如图4所示地配置在上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位置变更后的状态)。
并且,在再次将引纬喷嘴4、4的位置变更(返回)为图3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操作,在支撑机构9中成为支撑托架14的凹部14c与织端侧的凸部15a嵌合的状态,并且在安装机构20中成为拆下隔离件26、并在上述第一位置处将切换阀6固定于基座部21的状态。
而且,根据如上构成的引纬装置3,用于将切换阀6安装于织机框架2的安装机构20构成为能够在引纬方向上调整该切换阀6的位置。并且,该安装机构20构成为,通过具备上述的隔离件26,能够将切换阀6设置于与引纬喷嘴4、4的两个位置中任一个位置对应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由此,即使如上所述地变更了引纬喷嘴4、4的位置,通过与此对应地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变更切换阀6的位置,在变更的前后,引纬喷嘴4、4与切换阀6在引纬方向上的间隔也大致相同。因此,根据该引纬装置3,即使在产生需要变更引纬喷嘴4、4的位置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更换连接引纬喷嘴4、4与切换阀6的供给管8、8,并且也不需要其更换作业。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引纬装置3,由于连接管7形成为上述的曲柄形状,所以根据切换阀6的位置变更,仅使该连接管7旋转就能够利用该连接管7来实现泵5与切换阀6的连接状态。由此,不仅供给管8,也不需要连接管7的更换(更换作业)。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在如以下(1)~(4)所述地变形后的方式(变形例)中也能够实施。
(1)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机构20中的导向部22由引导螺钉23、23构成。再者,在引纬方向上从基座部21分离的第二位置处的切换阀6相对于基座部21的位置固定由拧入引导螺钉23、23的螺母25、25和配置在切换阀6与基座部21之间的隔离件26进行。即、安装机构20具备作为用于将切换阀6的位置固定于第二位置的用于确定位置的结构的隔离件26和用于在该位置进行固定的螺母(固定用螺母)25。但是,在本发明的安装机构中,在导向部如上所述地由引导螺钉构成的情况下,用于确定第二位置的结构也能够为螺母(定位用螺母)来代替上述实施例的隔离件。
具体而言,将定位用螺母设置为拧入各引导螺钉23并位于切换阀与基座部之间。再者,在固定切换阀的位置时,在使切换阀(凸缘部)抵接于两个定位用螺母的状态下紧固各固定用螺母,并用两个螺母来夹住凸缘部,从而进行其固定。此外,在该结构的情况下,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与上述实施例不同,成为相对于上述实施例的位置从基座部分离与定位用螺母的厚度(高度)相应的量的位置。而且,在将切换阀固定在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定位用螺母成为抵接于基座部的状态。并且,在将切换阀固定在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定位用螺母配置于使切换阀成为通过抵接于该定位用螺母而预先决定的第二位置的状态那样的位置。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导向部22如上所述地由引导螺钉23、23构成,作为支撑切换阀6并引导切换阀6在引纬方向上的移动的结构(引导构件)发挥功能,除此之外还作为用于固定切换阀6的位置的结构(固定构件)发挥功能。但是,在本发明的安装机构中,导向部至少作为上述引导构件发挥功能即可,也可以以具备与导向部不同的固定构件的方式构成该安装机构。
例如,使构成导向部的两个部件为圆棒状的部件(导向棒),并且与上述实施例的引导螺钉相同,各导向棒沿基座部的板厚方向延伸地设置于基座部。此外,该导向棒可以作为与基座部不同的部件形成并安装于基座部,也可以与基座部一体地形成。而且,通过成为各导向棒插通切换阀的凸缘部处的各引导孔中的状态,从而该两导向棒作为上述引导构件发挥功能。再者,作为上述固定构件,采用以下结构即可,即、在切换阀中的凸缘部处,形成有从各引导孔的内周面朝向凸缘部的外周面贯通的内螺纹孔,并将螺旋插入该内螺纹孔中的止动螺钉推压到导向棒。
此外,在像这样构成导向部的部件是仅作为上述引导构件发挥功能的棒材的情况下,该棒材不限定于上述的圆棒,也可以是截面形成为多边形的部件。而且,凸缘部的引导孔成为与该棒材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并且,构成该导向部的棒材的个数不限定于上述的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此外,从以上的说明可理解,安装机构构成为其导向部支撑切换阀并且能够引导该切换阀向引纬方向的移动即可。因此,安装机构也能够成为以下结构:其导向部由能够以载置状态设置切换阀并沿引纬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的部件形成来代替以上说明的结构。而且,作为这样的结构,例如考虑图5所示的结构。
在该图5所示的例子中,安装机构27中的导向部28形成为使板材折曲成L字形的部件。但是,在该导向部28中,在夹着折曲部而正交的两个部分之间并在其内侧设有加强用的肋29。而且,导向部28的比该折曲部靠一端侧的部分中的外侧的面以朝向上方的朝向在其另一端侧的部分处固定于织机框架2。
再者,切换阀6设置在该导向部28上。为此,安装机构27具备载置部30,该载置部30固定切换阀6并载置在导向部28上。该载置部30是与导向部28相同地折曲成L字形的板状的部件。而且,切换阀6相对于该载置部30的固定在使切换阀6的凸缘部6a1抵接于载置部30中的比折曲部靠一端侧的部分的内侧的面的状态下进行。再者,该载置部30以使其一端侧的部分中的外侧的面与织机框架2的外侧的面2a对置的朝向,在其另一端侧的部分处载置在导向部28上。
而且,载置部30利用螺纹部件31以及拧入该螺纹部件31的螺母32以紧固固定的形式安装于导向部28,其中,螺纹部件31插通在形成于导向部28的上述一端侧的部分的贯通孔28a和形成于载置部30的上述另一端侧的部分的贯通孔30a中。此外,导向部28及载置部30中的各贯通孔28a、30a以在载置部30安装于导向部28的状态下在织机的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分别各设有两个。并且,导向部28及载置部30的各贯通孔28a、30a中的一方形成为在该安装状态下沿引纬方向延伸的长孔。因此,载置部30相对于导向部28的安装位置能够在引纬方向上变更,由此能够在引纬方向上变更切换阀6的位置。
并且,如上所述地在切换阀6设置在导向部28上的状态下,连接切换阀6与泵5的连接管7在载置部30及导向部28的存在范围内通过。因此,在导向部28及载置部30形成有允许该连接管7的通过的贯通孔28b、30b。
(2)关于中继部件,在上述实施例中,切换阀6相当于中继部件,用于将该切换阀6安装于织机框架2的安装机构20构成为能够在引纬方向上调整切换阀6的位置。但是,在本发明中,中继部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的切换阀。即,根据喷水织机的结构,有在切换阀与引纬喷嘴之间设有支撑供给管的支撑部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该支撑部件作为在本发明中说明的中继部件。
更详细而言,在喷水织机中,根据框架的构造、所配置的装置(部件)等,泵有时配置于比上述实施例的位置靠下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使泵与切换阀的连接结构和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情况下,切换阀也配置于比上述实施例的位置靠下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为了供给压力水而连接切换阀与引纬喷嘴的配管的路径变长,该配管容易受到织机振动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设有在切换阀与引纬喷嘴之间支撑该配管的支撑部件,并且该支撑部件安装于织机框架。
此外,在像这样成为配管由支撑部件支撑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考虑将与引纬喷嘴连接的供给管构成为延伸至切换阀,并且其中间部分由支撑部件支撑,但一般采用使该供给管为至支撑部件为止的长度的管并且其一端由支撑部件支撑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该支撑部件与切换阀通过与供给管不同的管(连结管)连接。而且,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将支撑部件支撑于织机框架的安装机构构成为能够在引纬方向上调整支撑部件的位置,所以该支撑部件相当于中继部件。作为这样的结构,例如考虑图6、图7所示的结构。此外,图6、图7的例子中,虽省略图示,但引纬喷嘴的个数及其支撑机构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在图6、图7所示的例子中,切换阀6经由托架33而安装于织机框架2。并且,供给管35的一端与作为上述的中继部件的支撑部件36连接,并且在另一端处与引纬喷嘴连接。该支撑部件36是形成为块状的部件,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并与各供给管35对应地形成的两个贯通孔36a,并且该两个贯通孔36a在其一端侧经由管接头而与对应的供给管35连接。再者,该支撑部件36由安装机构37安装于织机框架2。
该安装机构37由螺纹部件39和隔离件40构成,螺纹部件39用于将支撑部件36安装于织机框架2,隔离件40用于确定支撑部件36在引纬方向上的位置。此外,在支撑部件36并且在相对于上述两个贯通孔36a相同的排列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形成有两个插通孔36b,上述插通孔36b供螺纹部件39插通并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地形成。并且,隔离件40的结构与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隔离件26的结构相同且形成为相同的厚度尺寸。再者,通过将插通在支撑部件36的插通孔36b及隔离件40中的螺纹部件39拧入织机框架2,来以共同紧固的形式将支撑部件36和隔离件40固定于织机框架2。因此,各螺纹部件39具有能够进行这样的固定的长度尺寸。
而且,根据该安装机构37,如图6所示,在支撑部件36配置于隔离件40与织机框架2之间的状态固定二者,从而支撑部件36配置于与上述实施例的第一位置相当的位置,并且如图7所示,在隔离件40配置于支撑部件36与织机框架2之间的状态固定二者,从而支撑部件36配置于与上述实施例的第二位置相当的位置。即,安装机构37构成为,通过变更隔离件40在螺纹部件39上的位置来在引纬方向上变更(调整)支撑部件36的位置。
此外,隔离件40相对于螺纹部件39的拆下及安装与上述实施例的隔离件26相对于引导螺钉23的拆下及安装相同地进行。而且,此时的支撑部件36的位移在保持螺纹部件39插通于插通孔36b中的状态下以由螺纹部件39引导的形式进行。因此,该螺纹部件39与上述实施例的引导螺钉23相同地发挥功能。
并且,伴随该支撑部件36的位移,支撑部件36中的各贯通孔36a的另一端侧且连接切换阀6与支撑部件36的连结管34所连接的另一端侧的位置也在引纬方向上位移。因此,在图示例子中,在按照支撑部件36的位置的连结管34与支撑部件36的连接中使用了适配器41。
具体而言,在如图6所示地支撑部件36相对于隔离件40配置于织机框架2侧的情况下,连结管34经由适配器41并由管接头而与支撑部件36连接。另一方面,在如图7所示地在支撑部件36与织机框架2之间配置隔离件40的情况下,拆下该适配器41,连结管34仅用管接头而与支撑部件36连接。此外,该适配器41形成为其轴线方向的尺寸与隔离件40的厚度尺寸相同。而且,根据该结构,即使支撑部件36的上述另一端侧的位置伴随引纬喷嘴的位置而变化,也能够利用相同的连结管34来连结切换阀6与支撑部件36,从而也不需要连结管34的更换。
顺便说一下,在图示例子中,通过如上所述地使用适配器41而成为不需要更换连结管34的结构,但也可以取代之而构成为采用具有挠性的管作为连结管。即使在该情况下,也不需要更换连结管。而且,在支撑部件36的位置如上所述地变更的结构中,也可以使切换阀6安装于织机框架2的结构为与上述实施例的安装机构20相同,并根据支撑部件36的位置变更而变更切换阀6的位置。但是,在如本例所示地使支撑部件为中继部件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不更换该连结管并非是必须的,也可以伴随支撑部件的位置变更而将连结管变更为与其各位置对应的长度的管。
并且,用于将支撑部件36安装于织机框架2的安装机构也可以使用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安装机构20相同的、安装于织机框架2的基座部以及插通在基座部中的引导螺钉(导向部)来构成。并且,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取代使用隔离件而与上述的变形例(1)相同,使用定位用螺母来固定支撑部件在引纬方向上的位置。另外,如上所述,也可以如下构成该安装机构:代替该引导螺钉而用棒材对支撑部件在引纬方向上的位移进行引导。
(3)关于支撑引纬喷嘴的支撑机构,在以上说明的例子中,支撑机构构成为能够在两个位置间变更引纬喷嘴的位置。但是,本发明的前提的引纬装置中的支撑机构不限定于像这样构成,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将引纬喷嘴的位置调整为三个以上的位置(三个以上的特定位置或者任意位置)。
关于该支撑机构,例如,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地与支撑托架的凹部嵌合的安装托架中的凸部在该安装托架中形成三个以上的方式构成支撑机构。而且,通过像这样构成支撑机构,能够将引纬喷嘴的位置变更为三个以上的特定位置。并且,若在安装托架不设置上述的凸部,而例如使用于将支撑托架安装于安装托架的螺纹部件所插通的支撑托架中的各贯通孔为沿支撑托架中的板状部分的板厚方向延伸的长孔,则能够将引纬喷嘴的位置调整为任意位置。
此外,关于像这样构成支撑机构的情况下的安装机构,在引纬喷嘴的位置能够变更为三个以上的特定位置,并且安装机构与上述实施例等相同地使用隔离件来进行中继部件的定位的情况下,通过准备多个与中继部件的各位置对应的厚度的隔离件,安装机构能够应对该引纬喷嘴的位置变更。并且,根据上述的使用了定位用螺母的安装机构,即使在以引纬喷嘴的位置能够调整为三个以上的特定位置、任意位置的方式构成支撑机构的任一情况,安装机构都能够应对该引纬喷嘴的位置变更(调整)。
但是,在引纬喷嘴的位置能够调整为三个以上的位置且将切换阀作为中继部件的情况下,并在使用与上述实施例等相同的连接管的情况下,在保持以上说明的安装机构的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应对。这是因为:通过使该连接管绕流入部的轴心旋转而在引纬方向上变更流出部的位置,来应对切换阀的位置变更,因而若使连接管以对应于在引纬方向上最靠织机框架侧的位置与最远离织机框架的位置之间的切换阀的配置的方式旋转,则成为该流出部也在织机的前后方向位移了的状态。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以能够在引纬方向及织机的前后方向上调整切换阀的位置的方式构成安装机构。
作为这样的安装机构的结构,在该安装机构是与上述实施例等相同地由引导螺钉、棒材构成导向部的机构的情况下,例如考虑使该导向部所插通的切换阀的凸缘部处的各引导孔为在切换阀的流出口朝向铅垂上方的状态下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孔的结构。并且,在安装机构如图5所示的例子那样以设置切换阀的形式进行支撑的方式构成导向部的情况下,例如考虑如下结构,即、使形成于导向部及载置部中的一方的各长孔为以能够使切换阀沿流出部的轴心伴随连接管绕流入部的轴心旋转而描绘的轨迹而位移的曲率弯曲的孔。
但是,关于切换阀相当于中继部件的情况下的连接泵与切换阀的连接管,在本发明中,该连接管的结构没有任何限定,因而该连接管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等之类的形成为曲柄形状的管,也可以是具有挠性的管。而且,若连接管是这样的具有挠性的管,则不是如上所述地将安装机构构成为在织机的前后方向上也能够调整切换阀的位置,并且,用相同的连接管就能够应对根据引纬喷嘴的三个以上的位置变更的切换阀的位置变更。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根据切换阀的位置变更,将连接管更换成与该位置对应的形状的管。
(4)关于本发明的前提的引纬装置,本发明不限定于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引纬装置,也能够应用于公知的其它引纬装置。例如,作为公知的引纬装置,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地具备两个引纬喷嘴的情况下,构成为具备与各引纬喷嘴对应的两个泵,并在连接各个泵与引纬喷嘴的管路中具备切换阀。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引纬装置具备多个独立的切换阀。同样,在引纬装置具备三个以上的引纬喷嘴的情况下,也具备多个切换阀。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多个切换阀的各切换阀成为本发明所述的中继部件,用于将该切换阀安装于织机框架的安装机构构成为能够在引纬方向上调整该切换阀的位置。
此外,如上所述,构成为分别独立地设置的多个切换阀分别具备单阀芯,但作为公知的切换阀,有构成为如下构成的结构,即、在共用的(单)阀壳内设置多个阀芯,用单个结构,与多个切换阀相同地发挥功能,即将多个切换阀单元化。而且,在切换阀是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该切换阀成为本发明所述的中继部件,用于将该切换阀安装于织机框架的安装机构构成为能够在引纬方向上调整该切换阀的位置。
并且,应用本发明的引纬装置不限定于如上所述地具备多个引纬喷嘴,即使引纬喷嘴为一个,有时在连接该引纬喷嘴与泵的管路中具备例如在引纬喷嘴侧和排出侧切换流路的切换阀,在这样的引纬装置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并且,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及变形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3)

1.一种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具备:引纬喷嘴;支撑机构,其是将该引纬喷嘴支撑于织机框架的支撑机构,并构成为能够在引纬方向上调整上述引纬喷嘴的位置;供给管,其与上述引纬喷嘴对应地设置并一端处与对应的上述引纬喷嘴连接;以及中继部件,其是连接上述供给管的另一端的中继部件,安装于上述织机框架并支撑上述供给管的上述另一端,来自泵的压力水经由上述中继部件及上述供给管向上述引纬喷嘴供给,
上述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安装机构,该安装机构用于将上述中继部件安装于上述织机框架并能够在引纬方向上调整上述中继部件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继部件是为了向与所选择的上述引纬喷嘴连接的上述供给管供给上述压力水而切换流路的切换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设于上述泵的第一连接部连接的连接管与设于上述切换阀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从而连接上述切换阀与上述泵,并且上述支撑机构构成为能够在两个位置调整上述引纬喷嘴的位置,
上述安装机构构成为能够在与上述引纬喷嘴的各位置对应的两个位置亦即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配置上述切换阀,并且以中间位置在引纬方向上与上述第一连接部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织机框架,上述中间位置是上述切换阀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的上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与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的上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的中间位置,
上述连接管形成为由流入部、流出部以及中间部构成的曲柄形状,上述流入部与上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上述流出部与上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上述中间部连接上述流入部与上述流出部并至少沿水平方向延伸。
CN202010621961.XA 2019-07-30 2020-06-30 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 Active CN1123015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9347A JP7303059B2 (ja) 2019-07-30 2019-07-30 水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
JP2019-139347 2019-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1513A true CN112301513A (zh) 2021-02-02
CN112301513B CN112301513B (zh) 2023-03-24

Family

ID=740283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57958.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316348U (zh) 2019-07-30 2020-06-30 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
CN202010621961.XA Active CN112301513B (zh) 2019-07-30 2020-06-30 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57958.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316348U (zh) 2019-07-30 2020-06-30 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03059B2 (zh)
CN (2) CN21231634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3059B2 (ja) * 2019-07-30 2023-07-04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水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4225A (zh) * 2003-12-04 2005-06-08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CN1789518A (zh) * 2004-12-14 2006-06-2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水织机中的入纬装置
JP2007100258A (ja) * 2005-10-06 2007-04-19 Tsudakoma Corp 水噴射式織機
CN201581203U (zh) * 2009-12-15 2010-09-15 苏州华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织机双喷装置
JP2011157651A (ja) * 2010-02-01 2011-08-1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水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水噴射装置
CN105274713A (zh) * 2014-06-12 2016-01-27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CN109943959A (zh) * 2017-12-15 2019-06-28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基于多色喷水织机的织造方法
CN212316348U (zh) * 2019-07-30 2021-01-08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904260A (nl) * 1986-02-21 1986-08-21 Picanol Nv Inrichting voor de insertie van inslagdraden in de gaap bij luchtweefmachines en regelbare blazers hierbij toegepast.
DE102006025968B3 (de) 2006-06-02 2007-11-29 Lindauer Dornier Gmbh Verfahren zum Klemmen eines Schussfadens in einer Düsenwebmaschine, insbesondere Luftdüsenwebmaschine, Klemmeinrichtung und Düsenwebmaschine
JP5304511B2 (ja) 2009-07-23 2013-10-0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
JP5439153B2 (ja) 2009-12-15 2014-03-12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4225A (zh) * 2003-12-04 2005-06-08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CN1789518A (zh) * 2004-12-14 2006-06-2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水织机中的入纬装置
JP2007100258A (ja) * 2005-10-06 2007-04-19 Tsudakoma Corp 水噴射式織機
CN201581203U (zh) * 2009-12-15 2010-09-15 苏州华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织机双喷装置
JP2011157651A (ja) * 2010-02-01 2011-08-1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水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水噴射装置
CN105274713A (zh) * 2014-06-12 2016-01-27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CN109943959A (zh) * 2017-12-15 2019-06-28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基于多色喷水织机的织造方法
CN212316348U (zh) * 2019-07-30 2021-01-08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16348U (zh) 2021-01-08
JP2021021167A (ja) 2021-02-18
CN112301513B (zh) 2023-03-24
JP7303059B2 (ja)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01513B (zh) 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
CN106457831B (zh) 具有零调整的嵌入式充电电极的连续喷墨打印头
CN111716907B (zh) 3d打印头及3d打印机
EP3122561B1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plurality of print head units
KR20010052052A (ko) 집적형 가스 패널용 장착 패널
US6109309A (en) Compressed air distributor block arrangement in an air jet loom weft insertion device
US6263922B1 (en) Clamping holder for flexible lines
JPS5953377B2 (ja) 流体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緯糸案内部材取付け装置
CN102094282B (zh) 喷气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US6393983B1 (en) Ink rail for printing press
CN114481419A (zh) 织机
US20140202568A1 (en) Modular Switching Valve Arrangement and Switch Cabinet with Such Switching Valve Arrangement
JP6168959B2 (ja) 水噴射式織機用の緯糸保持装置
CN1247504A (zh) 连续式喷墨打印头
KR20170110792A (ko) 에어 나이프
CN106012246A (zh) 喷水织机用喷嘴装置
EP3168346B1 (en) Air jet loom
CN213113708U (zh)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CN213630913U (zh) 一种空调装置
CN219361278U (zh) 无人船
CN215419102U (zh) 配电柜穿线管用固定装置
CN213198034U (zh) 用于封边机的刮边吹丝结构
CN218424440U (zh) 水刀结构及清洗装置
KR102523106B1 (ko) 제직기용 위사 공급 그리퍼
JP3983787B2 (ja) よこ糸の保持方法、特に同方法の実施のためのよこ糸締付け装置を備えたジェットルーム及びジェットルームの混合管に挿着するための交換可能な部品としての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