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4225A - 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4225A
CN1624225A CNA2004100946058A CN200410094605A CN1624225A CN 1624225 A CN1624225 A CN 1624225A CN A2004100946058 A CNA2004100946058 A CN A2004100946058A CN 200410094605 A CN200410094605 A CN 200410094605A CN 1624225 A CN1624225 A CN 1624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nozzle
parts
wef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946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24225B (zh
Inventor
名木启一
服部恒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24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4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24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4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34Handling the weft between bulk storage and weft-inserting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34Handling the weft between bulk storage and weft-inserting means
    • D03D47/36Measuring and cutting the weft
    • D03D47/361Drum-type weft feeding devices
    • D03D47/362Drum-type weft feeding devices with yarn retaining devices, e.g. stopping pi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1/00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 D03J1/04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for treating wef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1/00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 D03J1/24Mirrors or other arrangements for inspecting loom par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2700/00Auxiliary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looms; Weavening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Shuttles
    • D03J2700/06Auxiliary devices for inspecting, counting or meas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不必破坏原先设定的喷射方向即可在清洁后重新安装引纬喷嘴。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包括引纬喷嘴和配置在引纬喷嘴及织机架之间的角度调整部。角度调整部,包括:配置在织机架一侧的第1部件、安装在该第1部件上的第2部件、调整相对于第1部件的第2部件的安装角度的角度调整部件。引纬喷嘴包括向与其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延伸件,安装在延伸部上的第2部件,延伸部与第2部件构成控制相对于第2部件的延伸部的安装角度的安装角度控制部。

Description

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水式织机中使用的引纬装置,特别涉及包括引纬喷嘴、配置在该引纬喷嘴与织机架之间的角度调整部的引纬装置。
背景技术
喷水式织机中使用的引纬装置通常把调整引纬喷嘴的喷水方向的角度调整部配置在引纬喷嘴与织机架之间。
作为此种引纬装置中的一种,有:将具有可插穿纬纱的导纱孔的针插入筒状的喷嘴主体后作为引纬喷嘴,将该引纬喷嘴通过角度调整部安装到织机架上的引纬装置(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实开平6-6470号公报
在该引纬装置之中,角度调整部由嵌合而支撑引纬喷嘴的喷嘴臂、以及作为利用螺栓结合该喷嘴臂的托架而利用其它螺栓结合到织机架上的托架构成。
在此种引纬装置之中,往往因水垢之类的杂质存留在引纬喷嘴内部而引起引纬不良。此类情况下,必须将引纬喷嘴从织机上卸下后拆开,清洗引纬喷嘴内部及引纬喷嘴供水孔。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引纬装置之中,存在下述问题:拆开引纬喷嘴时,必须通过解除喷嘴臂和托架的结合才能使二者分离。因此,在清洁后,将引纬喷嘴安装到织机上时,不得不调整从引纬喷嘴喷射的水的喷射方向,该调整作业需花费很多人力与财力,从而使织布的生产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必破坏原先设定的喷射方向的设定,即可在清洁后重新安装引纬喷嘴。
本发明的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包括:引纬喷嘴、以及配置在该引纬喷嘴及织机架之间的角度调整部。上述角度调整部,包括:配置在上述织机架一侧的第1部件、安装在该第1部件上的第2部件、和调整与上述第1部件对应的上述第2部件的安装角度的角度调整部。
上述引纬喷嘴备有向与其轴线方向的交叉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在该延伸部安装了上述第2部件。上述延伸部和上述第2部件形成控制与上述第2部件对应的上述延伸部的安装角度的安装角度控制部。
当需要清洁引纬喷嘴内部时,由于只要把延伸部从角度调整部的第2部件卸下即可,因而不必拆下角度调整部。结果,不必破坏由角度调整部决定的喷水方向的设定,即可将引纬喷嘴从角度调整部卸下。
此外,重新安装引纬喷嘴时,在与第2部件对应的延伸部的安装角度被安装角度控制部再现的状态下,即可将引纬喷嘴安装到角度调整部上。结果,使引纬喷嘴的喷水方向恢复到拆卸前的设定状态。
正因如此,不再需要进行多年来在卸下喷嘴之后必不可少的喷水方向的重新设定作业,即可直接开始织机的运转,因而可提高织布的生产效率。
上述延伸部以及上述第2部件还可分别具备作为相互对接的第1及第2面而向与上述引纬喷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1及第2面。由此,引纬喷嘴的轴线方向即与延伸部上形成的第1面处于垂直关系。因此,通过控制而安装上述延伸部及上述第2部件而使上述第1面与形成角度调整部的第2部件上形成的第2面处于接触的状态,即可将引纬喷嘴安装到角度调整部上,使与第1面对应的喷嘴轴线方向再现与引纬喷嘴拆卸前相同状态的状态。此外,在制作引纬喷嘴时,由于喷嘴部分的加工方向与延伸部的加工面为同一加工方向,可在同一夹紧状态下,用同一加工方向加工引纬喷嘴的内圆面与第1面,因而能以很高的直角精度加工引纬喷嘴的内圆面与第1面。其结果是:即使变更为不同规格的引纬喷嘴,在制作规格不同的引纬喷嘴阶段,仍可通过抑制与延伸部上形成的第1面对应的喷嘴轴线的角度不一致,保持很高的精度,即便发生了需要更换引纬喷嘴等情况,仍可将喷水方向的变化抑制在最小限度内。
上述延伸部和上述第2部件也可通过在上述引纬喷嘴的轴线方向上贯穿上述延伸部后螺合在上述第2部件上的螺栓结合。由此,引纬喷嘴的装卸变得更为容易。
上述延伸部具备彼此交叉的两个第1面,上述第2部件也可具有与上述两个第1面分别对应且以与上述两个第1面相同的角度彼此交叉的两个第2面。由此,可将喷水方向的变化抑制在最小限度内。
上述安装角度控制部也可将作为上述延伸部及上述第2部件中的某一方上形成的螺栓插入用贯穿孔与插入到该螺栓插入用贯穿孔的铰刀螺栓的锥径相对应而形成缩径的上述插入用贯穿孔的内圆面设定为上述两个第1及第2面中某一方之一而形成。由此,通过两个第1及第2面对接,引纬喷嘴的轴线方向即可再现出拆卸引纬喷嘴前的状态,可将喷水方向的变化抑制在最小限度内。
如上所述的延伸部和第2部件通过将延伸部在引纬喷嘴的轴线方向上贯穿延伸后螺合在上述第2部件上的螺栓结合,即可简单而又有效地进行两个部件的结合。
上述延伸部也可具备向上述引纬喷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圆形孔或轴,上述第2部件也可具备与上述孔或轴嵌合的轴或孔。在此情况下,上述孔可通过上述延伸部或上述第2部件上形成的分叉部而形成,上述延伸部及上述第2部件也可通过贯穿上述分叉部分的螺栓结合,上述延伸部及上述第2部件还可通过配置在二者之间的栓结合。
上述延伸部也可具备向与上述引纬喷嘴的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1面、以及在第1面上形成的凸起部或凹陷部,上述第2部件也可具备与上述第1面对应的第2面、以及在该第2面上形成且与上述凸起部或凹陷部嵌合的凹陷部或凸起部。
上述引纬喷嘴还包括具备向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导纱孔的针和具备插入了该针的容纳孔的喷嘴主体,上述针和上述喷嘴主体共同形成在上述针周围延伸的环形槽和向该环形槽且在上述针周围延伸的环形腔,上述喷嘴主体还可一同具备向上述环形槽供水的供水路和上述延伸部。由此,与分别单独设置供水路的情况相比,可使引纬喷嘴的外形更小。
上述引纬喷嘴还包括具备向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导纱孔的针和具备插入了该针的容纳孔的喷嘴主体,上述针和上述喷嘴主体共同形成:在上述针周围延伸的环形槽、向该环形槽且在上述针周围延伸的环形腔、以及与比此偏顶端部一侧的喷射孔相连的加速流路,而构成向上述环形槽供水的供水路、上述环形槽、上述环形腔、上述加速流路的部件和上述延伸部也可由整体部件形成。由此,由于从环形腔到加速流路,流路相对于引纬喷嘴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因而可将引纬喷嘴的轴径方向的尺寸制作得更小,有利于受喷嘴配置空间限制的多色引纬织机,同时由于可保持重新安装上述喷嘴时的安装角度的再现性,因而很有利。
上述引纬喷嘴还可包括为了在上述环形腔整理水流而配置在上述环形腔中的整流子。
上述延伸部也可具备向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1供水孔,上述第2部件也可具备与上述第1供水孔的轴孔同轴延伸且与上述第1供水孔相通的第2供水孔。由此,除延伸部之外,不必另行配置用来形成向环形槽供给流体的流路的部件,便可使喷嘴主体更加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引纬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2-2线所得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引纬装置中的引纬喷嘴和角度调整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引纬喷嘴的右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引纬装置的第2实施例中的引纬喷嘴和角度调整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引纬喷嘴的右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引纬装置的第3实施例中的引纬喷嘴和角度调整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引纬喷嘴的右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引纬装置的第4实施例中的引纬喷嘴和角度调整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引纬喷嘴的右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引纬装置的第5实施例中的引纬喷嘴和角度调整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图4可知,在喷水式织机中,引纬装置10作为用于将纬纱A织入经纱B的开口C的引纬装置使用。
引纬装置10,包括:引纬喷嘴12、以及配置在各引纬喷嘴12及织机架14之间的角度调整部16。在图示的例中,与多色引纬对应地在前后方向上并列配置了多个这种引纬喷嘴12。引纬装置10配置成使引纬喷嘴12位于在比图示的钢筘18的最退缩位置偏经纱侧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一侧。引纬喷嘴12的轴线沿引纬方向水平延伸。
各引纬喷嘴12,包括:圆筒形的喷嘴主体20、同轴插入喷嘴主体20的针22、与喷嘴主体20及针22同轴配置在喷嘴主体20内的整流子24、以及与喷嘴主体20形成一体的延伸部26。
喷嘴主体20同轴配置了一端(引纬方向上游一侧端=末端)侧开口的容纳孔28和与容纳孔28相通并开口于另一端(引纬方向的下游一侧端=顶端)侧的机罩孔30。容纳孔28及机罩孔30具有前者的直径尺寸大于后者的圆形的剖面形状。
针22同轴地具有:位于末端侧的基座部32、从基座部32朝前端侧同轴地且一体地延伸的中间部34、从中间部34朝顶端侧同轴地且一体地延伸的针部36、和贯穿针22的轴心部的导纱孔38,针部36以成为顶端侧的状态插在容纳孔28之中。
基座部32在具有与容纳孔28直径大体相同的圆形剖面形状的顶端部与容纳孔28嵌合,并在具有比顶端部更大直径的末端与喷嘴主体20螺合。
中间部34具有比容纳孔28小的直径尺寸。针部36具有比中间部36还要小的直径尺寸,此外,形成外周面的直径尺寸沿顶端逐渐减少的细圆筒形。
导纱孔38为了允许纬纱A通过,将针22的轴心部向纬纱A的移动方向(导纱方向)贯穿。
喷嘴主体20与针22共同形成:在针22的中间部34的周围延伸的环形槽42、位于环形槽42偏前方的环形腔44、以及彼此连通环形槽42及环形腔44的多个供水孔46。
在图示的例中,环形槽42和环形腔44为在针22的圆周方向上形成的朝外的槽,但也可以是在喷嘴主体20上形成的朝内的槽。供水孔46可设定为在针22的中间部34的顶端外周划分环形槽42和环形腔44而形成的凸缘部35上形成的槽或孔。
整流子24配置在环形腔44的顶端一侧。整流子24也可与喷嘴主体20或针22形成一体。
整流子24在其轴心部具有针36的顶端部同轴贯穿的贯穿孔48。贯穿孔48与针部36的外圆面共同形成流路剖面面积越靠下游侧越小的加速流路(所谓锐孔流路),以便集束并加速高压水流。
贯穿孔48,具有:在环形腔44一侧朝内且具有放射形的多个整流壁即整流翼50的有翼区间、和比有翼区间偏机罩孔30一侧的没有整流翼50的无翼区间。
整流翼50在引纬喷嘴12的轴线的周围隔相等角度沿引纬喷嘴12的轴线方向延伸。在圆周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整流翼50之间形成了允许水流被整流而通过的整流槽。在形成贯穿孔48的内向面之中,整流槽的最底面起着引导水的内向引导面的作用,无翼区间的内圆面起着环形内圆面的作用。
各延伸部26从喷嘴主体20朝与引纬喷嘴20的轴线方向(纬纱A的移动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延伸,并具有向环形槽42供水的第1供水路52。第1供水路52的一端朝环形槽42开放,另一端与第2供水路54相通。
第2供水路54形成于从下方与延伸部26螺合的连接件56上。连接件56将管58结合在喷嘴主体相反一侧的端部。管58从水泵之类的压力水源(未图示)把作为引纬用流体的压力水供给到引纬喷嘴12。
角度调整部16,包括:通过台式托架60及喷嘴座62安装在织机架14上的喷嘴调节件64、安装在喷嘴调节件64上的L形喷嘴接合件66。
台式托架60通过将此贯穿到与引纬喷嘴12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后螺合在织机架14上的多个螺栓68,可拆卸地安装在织机架14的引纬方向下游一侧的侧面上。
喷嘴座62通过将此贯穿到与喷嘴12的轴线呈直角的方向后螺合在台式托架60上的多个螺栓70,可拆卸地安装在台式托架60上。
喷嘴调节件64通过将喷嘴座62贯穿到与引纬喷嘴12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后螺合在喷嘴调节件64上的多个螺栓72,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嘴座62的引纬方向下游一侧的侧面上。
喷嘴接合件66通过将喷嘴座62贯穿到与引纬喷嘴12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后螺合在喷嘴接合件66上的三个以上的螺栓74,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嘴调节件64的引纬方向下游一侧的侧面上。
喷嘴调节件64以及喷嘴接合件66具有彼此相向并朝引纬方向下游一侧及上游一侧开放的圆锥形的凹陷部。喷嘴调节件64及喷嘴接合件66隔着配置在两个凹陷部中的球体76,借助螺栓74结合。
在图示的例中,螺栓74及球体76也可作成角度调节部16的一个构成部件。球体76正如图中所示,既可以为独立于喷嘴调节件64以及喷嘴接合件66的部件,也可与喷嘴调节件64及喷嘴接合件66的某一方共为一体。此外,球体76形状既可以是圆球形、半球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
各延伸部26通过将此贯穿到与引纬喷嘴12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后螺合到喷嘴接合件66上的多个螺栓78,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嘴接合件66的引纬方向下游一侧的侧面上。
延伸部26和喷嘴接合件66分别具有向与引纬喷嘴12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彼此相向的位置控制面80及82,使两个位置控制面80及82彼此对接。
连接件56至少借助一个螺栓84,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嘴接合件66上,此外,通过使用了螺栓84的拧紧件与管58结合。
延伸部26及喷嘴接合件66的位置控制面80及82起着控制与喷嘴接合件66对应的延伸部26的安装角度的安装角度控制部的作用。
在引纬装置10之中,供给到供水路52的高压水,根据经由环形槽42、供水孔46、环形腔44以及贯穿孔48被整流后,从引纬喷嘴12与纬纱A一道喷出。喷出的纬纱A在水流作用下飞速穿过经纱B,朝开口C内引纬。
在如上所述组装出的引纬装置10之中,台式托架60、喷嘴座62以及喷嘴调节件64相对于织机架14的角度,进而言之由引纬喷嘴12喷出的喷水方向无法根据螺栓68、70及72的拧入量进行调节。
在喷嘴座62上,用来贯穿螺栓72的贯穿孔形成为可在上下方向调节与喷嘴调节件64对应的相对位置,用来贯穿螺栓70的贯穿孔形成为可在织前前后方向调节与喷嘴台式托架60对应的相对位置。
然而,引纬喷嘴12的喷水方向可通过角度调整部16的螺栓74的拧入量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若改变各螺栓74拧入喷嘴接合件66中的拧入量,喷嘴接合件66在球体76的周围产生的微小转动变位,从而与喷嘴调节件64对应的喷嘴接合件66的姿势即发生改变。
上述结果,引纬喷嘴12的轴线的指向方向发生改变。因而,各引纬喷嘴12的喷水方向可通过改变各螺栓74向喷嘴接合件66中的拧入量进行调节。
当清洁引纬喷嘴12的内部时,仅需要在卸下各螺栓78后,把延伸部26从喷嘴接合件66上拆开,而不必拆开角度调整部16。由此,不必破坏又可保持由角度调整部16决定的喷水方向。其结果是不必破坏由角度调整部16决定的水的喷射方向即可从角度调整部16卸下引纬喷嘴12。
清洁完毕后的引纬喷嘴12在延伸部26上以螺栓78重新安装到喷嘴接合件66上,使位置控制面80及82处于对接状态。这时,在通过角度调整部16再现延伸部26对喷嘴接合件66的安装角度的状态下,即可将引纬喷嘴12安装到角度调整部16上。其结果是可将引纬喷嘴12的喷水方向恢复到引纬喷嘴12卸下前的设定状态。
重新安装引纬喷嘴12之后,不必像现有的需要拆开角度调整部16的引纬装置那样进行重新设定喷水方向的操作,可直接开始织机的运转,从而可提高织布的效率。
若如引纬装置10,若延伸部26及喷嘴接合件66分别具备向与引纬喷嘴12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并彼此对接的位置控制面80及82,则还可具有以下效果。
也就是说,由于用控制一个平面即可最有效地实现不改变喷嘴喷水的到达位置,还可在引纬喷嘴的制造阶段不必解除机件(加工对象物)固定及重新固定,而在同一种夹紧状态下,在同一加工方向上加工引纬喷嘴的内圆面和位置控制面,因而能以很高的直角加工精度加工引纬喷嘴12的内圆面和位置控制面80。其结果是在更变为不同规格的引纬喷嘴时,可将喷水方向的变化抑制在最小限度内。
此外,若延伸部26和喷嘴接合件66将延伸部26贯穿到引纬喷嘴12的轴线方向后借助与喷嘴接合件66螺合的螺栓78结合,则引纬喷头12很容易装卸到喷嘴接合件66上。
还有,若用一种部件整体形成形成第1供水路52的延伸部26以及形成容纳针的容纳孔28和机罩孔30的喷嘴主体20,由于由环形槽42、供水孔46、环形腔48、以及更靠顶端的加速流路构成的流路大体与喷嘴轴线并行设置,因而可进一步缩小引纬喷嘴轴径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可缩小喷嘴的外径尺寸。其结果,在配置多色引纬装置等多个引纬喷嘴时,可缩小喷嘴的排列间距,还可在重新安装引纬喷嘴12时,高精度地保持每一引纬喷嘴12的重新安装位置的再现性。
从图5及图6可知,引纬装置90也可不在延伸部26上形成向环形槽42供水的供水路52,而是形成于从喷嘴主体20朝与延伸部26相反一侧延伸的第2延伸部92上。第2延伸部92一体形成于喷嘴主体20及延伸部26上。与引纬装置10相反,喷嘴接合件66呈倒L形地安装在喷嘴调节件64上。
引纬装置90也可不设置引纬装置10中的位置控制面80及82,而是在与喷嘴主体20相反一侧的延伸部26的端部形成彼此交叉的两个第1位置控制面94、94,同时,在喷嘴接合件66上形成与第1位置控制面94、94各自对应,以与第1面94、94相同的角度彼此交叉的两个第2位置控制面96、96。
在图示的例中,第1面94、94被在与喷嘴主体20相反一侧的延伸部26的端部形成的凸缘形的凸起部限定,第2面96、96被为接受凸起部而在喷嘴接合件66的上面形成的上方开放的凹陷部限定。
在引纬装置90之中,将延伸部26的凸起部与喷嘴接合件66的凹陷部嵌合,将凸起部借助于朝与引纬喷嘴12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贯穿后螺合在喷嘴接合件66上的多个螺栓98安装在喷嘴接合件66上,使第1位置控制面94及94处于分别对接在第2位置控制面96、96上的状态。
位置控制面94、94及96、96通过彼此对接,即可同引纬装置10中的位置控制面80及82一样,将引纬喷嘴12的喷水方向保持在由角度调整部16设定的状态。因此,采用引纬装置90,也可获得与引纬装置10相同的效果。
在引纬装置90之中,也可与上述相反,通过在与喷嘴主体20相反一侧的延伸部26的端面上形成朝下方开放的多边形凹陷部而制作第1面94、94,通过在喷嘴接合件66的上面形成朝上突出的多边形凸起部而制作第2)面96、96。凸起部及凹陷部既可以具有可彼此嵌合的形状,也可以具有彼此不能嵌合的形状。
从图7及图8可知,引纬装置100可不配置引纬装置90中的位置控制面94、94及96、96,而是将螺栓98的根部的外圆面、螺栓用孔的根部的内圆面、延长部26的下端面、以及喷嘴接合件66的上面分别作为位置控制面102、104、106及108。
作为螺栓98,优选使用所谓锥形螺栓,将螺栓98的根部的外圆面形成随着朝顶端一侧推进,以规定的锥形缩径,通过在设置于延伸部26上的螺栓插穿用贯穿孔的根部的内圆面形成与上述相同的缩径,即可更顺畅地进行螺栓98的装卸。
位置控制面102、104、以及106和108装组在引纬装置100上的状态下,通过使之具有与引纬装置10中的位置控制面80及82以及引纬装置90中的位置控制面94、94及96、96相同的功能,使引纬喷嘴12的喷水方向保持在角度调整部16设定的状态。因此,即使采用引纬装置100,也能获得与引纬装10以及90相同的作用效果。
从图9及图10可知,引纬装置110可不配置引纬装置90中的位置控制面94、94以及96、96,而是在喷嘴接合件66的上部形成朝引纬喷嘴12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112,在延伸部26的下端部形成朝引纬喷嘴12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圆形孔114,将轴112的外圆面以及圆形孔114的内圆面分别作为位置控制面116及118。但也可在延伸部26的下端部形成轴112,在喷嘴接合件66的上部形成圆形孔114。
圆形孔114在图示的例中由在延伸部26的下端部形成的分叉部120形成。引纬喷嘴12在轴112穿入圆形孔114的状态下,可用贯穿分叉部120的螺栓122安装。
但在图示的例中,轴112和分叉部120可用配置在其间的凸起部即栓124结合。栓124起着定位轴112的轴线周围的延伸部26的相对角度的定位部的作用。
位置控制面116及118在组装到引纬装置110中的状态下,与栓124一同,与引纬装置10中的位置控制面80及82以及引纬装置90中的位置控制面94、94及96、96相同地,将引纬喷嘴12的喷水方向维持在角度调整部16设定的状态。因此,即使采用引纬装置110,也可获得与引纬装置10以及90相同的作用效果。
而且在图9、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可用相同的夹具进行喷嘴主体20的容纳孔及机罩孔的加工以及圆形孔114的加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即使在更换引纬喷嘴之类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引纬喷嘴的喷射方向的不一致。
从图11可知,引纬装置130在延伸部26上形成朝与引纬喷嘴12的轴线斜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位置控制面132,在喷嘴接合件66上形成与上述面132对应并朝相同方向延伸的与位置控制面132对应的另一位置控制面134。
在引纬装置130之中,延伸部26和喷嘴接合件66通过贯穿延伸部26后与喷嘴接合件66螺合的一个以上的螺栓136和延伸部26及喷嘴接合件66中的某一方上配置的凸起部138,使两个位置控制面132、134结合为对接状态。
凸起部138在图示的例中为销或栓。因此,可嵌合凸起部138的凹陷部形成于延伸部26及喷嘴接合件66的另一方。但凸起部138也可在延伸部26及喷嘴接合件66的任一方上共为一体。
位置控制面132以及134在组装到引纬装置130上的状态下,与凸起部138一同,与引纬装置10中的位置控制面80、82以及引纬装置90中的位置控制面94、94及96、96相同地,将引纬喷嘴12的喷水方向的保持在由角度调整部16设定的状态。因此,即使采用引纬装置130,也能获得与引纬装置10以及90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其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种种变更。

Claims (13)

1、一种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包括:引纬喷嘴、和配置在该引纬喷嘴及织机架间的角度调整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调整部,包括:配置在所述织机架一侧的第1部件、安装在该第1部件上的第2部件、和调整第2部件对所述第1部件的安装角度的角度调整部件,
所述引纬喷嘴,包括向与该轴线方向的交叉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并安装在该延伸部上的所述第2部件上,
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2部件形成控制所述延伸部对所述第2部件的安装角度的安装角度控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其中,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2部件分别具备作为彼此对接的第1及第2面而与所述引纬喷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1及第2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其中,所述延伸部具备彼此交叉的两个第1面,所述第2部件具有分别与所述两个第1面对应而以与所述两个第1面相同的角度彼此交叉的两个第2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其中,所述安装角度控制部,通过将作为在所述延伸部及所述第2部件中的某一方上形成的螺栓插入用贯穿孔而与插入到该螺栓插入用贯穿孔的铰刀螺栓的锥径对应地形成缩径的所述插入用贯穿孔的内圆周面设定为所述两个第1及第2面中的某一方中的一个,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喷水式织机的引纬喷嘴,其中,所述延伸部和所述第2部件,通过在所述引纬喷嘴的轴线方向上贯穿所述延伸部后螺合到所述第2部件上的螺栓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其中,所述延伸部具备向所述引纬喷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圆形的孔或轴,所述第2部件具备与所述孔或轴嵌合的轴或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其中,所述孔由所述延伸部或所述第2部件上形成的分叉部形成,所述延伸部及所述第2部件借助贯穿所述分叉部的螺栓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其中,所述延伸部及所述第2部件还通过配置在其间的栓结合,形成所述安装角度控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其中,所述延伸部具备向与所述引纬喷嘴的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1面和在该第1面上形成的凸起部或凹陷部,所述第2部件通过与所述第1面对应的第2面和在该第2面上形成并与所述凸起部或凹陷部嵌合的凹陷部或凸起部,形成所述安装角度控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2、3、6、7、8、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其中,所述引纬喷嘴,还包括:具备向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导纱孔的针、以及具备可插入该针的容纳孔的喷嘴主体;所述针与所述喷嘴主体共同形成:在所述针的周围延伸的环形槽、以及向该环形槽且在所述针周围延伸的环形腔;所述喷嘴主体一体具备向所述环形槽供水的供水路和所述延伸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2、3、6、7、8、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其中,所述引纬喷嘴,还包括:具备向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导纱孔的针、以及具备可插入该针的容纳孔的喷嘴主体;所述针与所述喷嘴主体共同形成:在所述针的周围延伸的环形槽、以及向该环形槽且在所述针周围延伸的环形腔;向所述环形槽供水的供水路、所述环形槽、所述环形腔、和所述延伸部由一体部件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其中,所述引纬喷嘴,还包括为在所述环形腔中整理水流而配置在所述环形腔中的整流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其中,所述延伸部具备向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1供水孔,所述第2部件具备与所述第1供水孔的轴孔同轴延伸并与所述第1供水孔相通的第2供水孔。
CN2004100946058A 2003-12-04 2004-11-16 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Active CN16242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05826/2003 2003-12-04
JP2003405826A JP4601035B2 (ja) 2003-12-04 2003-12-04 水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4225A true CN1624225A (zh) 2005-06-08
CN1624225B CN1624225B (zh) 2011-04-27

Family

ID=34728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946058A Active CN1624225B (zh) 2003-12-04 2004-11-16 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601035B2 (zh)
KR (1) KR101210404B1 (zh)
CN (1) CN162422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2022A (zh) * 2013-11-21 2015-05-27 金贞善 用于喷水织机的喷嘴
CN108203857A (zh) * 2016-12-19 2018-06-26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水织机的投纬喷嘴
CN112301513A (zh) * 2019-07-30 2021-02-02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89731B2 (ja) * 2005-10-06 2013-04-24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水噴射式織機
KR101519164B1 (ko) 2009-12-01 2015-05-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분사각 조절이 가능한 스프레이 타입의 워셔 노즐 장치
KR102600848B1 (ko) * 2021-11-26 2023-11-10 신진텍스(주) 신축위사가 적용된 세폭직물의 제직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43787U (ja) * 1984-03-06 1985-09-2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流体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
JPS61206682U (zh) * 1985-06-12 1986-12-27
JP2003105654A (ja) * 1995-11-10 2003-04-09 Tsudakoma Corp 流体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ノズルの姿勢調整装置
JP3855505B2 (ja) * 1998-12-01 2006-12-1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ジェットルームの緯入れノズル方向確認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2022A (zh) * 2013-11-21 2015-05-27 金贞善 用于喷水织机的喷嘴
CN108203857A (zh) * 2016-12-19 2018-06-26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水织机的投纬喷嘴
CN108203857B (zh) * 2016-12-19 2020-07-0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水织机的投纬喷嘴
CN112301513A (zh) * 2019-07-30 2021-02-02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喷水织机中的引纬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10404B1 (ko) 2012-12-10
CN1624225B (zh) 2011-04-27
JP4601035B2 (ja) 2010-12-22
JP2005163235A (ja) 2005-06-23
KR20050054436A (ko) 200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3861C (zh) 机床的主轴装置
CN1212218C (zh) 加工机械的主轴装置
CN1065800C (zh) 用于多砂带磨床的仿形头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US9039487B2 (en) Bla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having abrasive recovery system, processing method of thin-film solar cell panel, and thin-film solar cell panel processed by the method
CN87100891A (zh) 磨料水射切割方法及装置
US9802256B2 (en) Screw-in tool and tool holder for such a screw-in tool
CN1758974A (zh) 用于在工作中精车凹槽的切削刀片及刀具
CN1624225A (zh) 喷水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WO2008082316A2 (en) Water spray nozzle and method of optimization of working parameters of water spray nozzle
CN1172774C (zh) 用于超精加工圆锥形滚柱轴承的方法和装置
CN1872518A (zh) 夹具和成型机
SE1050877A1 (sv) Skär med radieparti, verktyg och anordning för fräsning
CN1065801C (zh) 一种带有仿形头装置锁紧机构的多砂带磨床
CN1707005A (zh) 喷水织机的投纬喷嘴
CN103302312B (zh) 工具安装装置及转塔头
CN1057030C (zh) 模冲机
SE532695C2 (sv) Verktygshållare
US11577261B2 (en) High velocity fluid nozzle
US10155268B2 (en) Cutting edge configuration of cutting tool
CN114367211B (zh) 用于芯片封装的气动式反应液搅拌装置
CN1789518A (zh) 喷水织机中的入纬装置
CN1296540C (zh) 水喷射式织机的投纬喷嘴
CN110421190A (zh) 一种钻孔机
US20190201990A1 (en) Ball cutter
CN100346912C (zh) 钻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