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8224B - 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8224B
CN112298224B CN201910679253.9A CN201910679253A CN112298224B CN 112298224 B CN112298224 B CN 112298224B CN 201910679253 A CN201910679253 A CN 201910679253A CN 112298224 B CN112298224 B CN 1122982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beam
vehicle
supporting
work vehicle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792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98224A (zh
Inventor
吴成贵
田应斌
李显锋
郎昭义
李勇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792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982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98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8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98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82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5/00Other railway vehicles, e.g. scaffold cars; Adaptations of vehicles for use on rail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49/00Other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包括:作业本体;走行轮组件,所述走行轮组件设于所述作业车体,所述走行轮组件适于带动所述作业车在所述轨道梁上行走;导向轮组件,所述导向轮组件设于所述作业本体,所述导向轮组件适于对所述作业车的行走进行导向;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所述作业本体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作业本体运动,以使所述支撑组件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支撑组件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支撑组件支撑于所述轨道梁,以承载至少部分所述作业车重量;所述支撑组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撑组件脱离于所述轨道梁。本发明的轨道梁作业车稳定可靠性高,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轨道梁的作业车,当停放在轨道梁上进行作业时,作业车容易不稳定,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当作业时,该作业车可稳定地停放于轨道梁上,提高了作业车的可靠性,从而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
根据本发明的轨道梁作业车,包括:作业本体;
走行轮组件,所述走行轮组件设于所述作业车体,所述走行轮组件适于带动所述作业车在所述轨道梁上行走;
导向轮组件,所述导向轮组件设于所述作业本体,所述导向轮组件适于对所述作业车的行走进行导向;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所述作业本体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作业本体运动,以使所述支撑组件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
所述支撑组件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支撑组件支撑于所述轨道梁,以承载至少部分所述作业车重量;
所述支撑组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撑组件脱离于所述轨道梁。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件,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作业车的行走方向间隔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件,多个所述支撑件沿垂直于所述作业车的行走方向间隔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
驱动部;
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连接于所述驱动部的一端;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
当所述支撑组件由所述收纳状态转换为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驱动部适于驱动所述支撑部运动至支撑于所述轨道梁;
当所述支撑组件由所述工作状态转换为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驱动部适于驱动所述支撑部运动至脱离所述轨道梁。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部的轴向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驱动部的外周设置有螺纹,所述作业本体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与所述螺纹孔相互配合以使所述支撑部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可变。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轨道梁包括两个梁体,两个所述梁体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作业本体包括:
第一作业平台,所述第一作业平台适于设置于所述轨道梁的上方,所述第一作业平台设置有开口;
第二作业平台,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作业平台,所述第二作业平台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下方,所述第二作业平台适于设置于两个所述梁体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第一作业平台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开口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作业本体还包括:
第三作业平台,所述第一作业平台沿所述轨道梁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所述第三作业平台,所述第三作业平台适于设置于所述轨道梁的侧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作业本体还包括:
第四作业平台,所述第四作业平台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三作业平台,所述第四作业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三作业平台的下方,所述第四作业平台至少部分适于设置于所述轨道梁的下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作业平台包括多个第一立杆,所述第四作业平台包括多个第二立杆,所述第二立杆适于穿设于所述第一立杆并通过连接件连接;
所述第一立杆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立杆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所述连接件适于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使所述第四作业平台连接于所述第三作业平台。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向轮组件包括:
导向轮,所述导向轮适于与所述轨道梁侧壁配合;
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适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作业本体,所述导向轮适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基座。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基座设置有长型孔,所述长型孔的长度方向适于与所述轨道梁的宽度一致,所述安装基座适于通过所述长型孔固定于所述作业本体,且所述安装基座相对于所述作业本体沿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位置可调。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向轮组件还包括:
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设置于所述安装基座;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导向轮和所述固定槽,
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导向杆通过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连接,
其中:
所述第一紧固件适于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固定槽,以使所述导向杆枢接于所述固定槽;
所述第二紧固件适于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固定槽,以限定所述导向杆绕枢接点的转动;
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适于沿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向杆为空心杆体,所述第一紧固件适于穿过所述空心杆体的中心。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槽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孔沿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导向杆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孔沿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紧固件适于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以连接所述导向杆和所述固定槽;所述第二紧固件适于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以连接所述导向杆和所述固定槽。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向轮为尼龙轮。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作业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作业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支撑组件处于工作状态。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作业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支撑组件处于收纳状态。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作业车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作业车的爆炸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作业车的导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作业平台和第四作业平台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作业车;
10:作业本体;111:螺纹孔;12:第一作业平台;121:活动板;122:开口;13:第二作业平台; 14:第三作业平台14;141:第一立杆;1411:第一连接孔;142:连接件;15:第四作业平台;151:第二立杆;1511:第二连接孔;
20:走行轮组件;
30:导向轮组件;31:导向轮;32:安装基座;321:长型孔;33:固定槽;331:第一固定孔;34:导向杆;341:第二固定孔;35:第一紧固件;36:第二紧固件;37:枢接点;
40:支撑组件;41:支撑件;411:驱动部;4111:螺纹;412:支撑部;413:操作部;
200:轨道梁;210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9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业车100。
图中的x方向为轨道梁200的宽度方向,也为作业车100的左右方向,y方向为作业车100的行走方向,也为作业车100的前后方向,也为轨道梁200的延伸方向,z方向为竖直方向,也为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梁200的作业车100包括:作业本体10;走行轮组件20,导向轮组件30和支撑组件40。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走行轮组件20设于作业本体10,走行轮组件20适于带动作业车100在轨道梁200上行走;导向轮组件30设于作业本体10,导向轮组件30适于对作业车100的行走进行导向;支撑组件40设于作业本体10且能够相对于作业本体10运动,以使支撑组件40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支撑组件40处于工作状态时,支撑组件40支撑于轨道梁200,以承载至少部分作业车100的重量;支撑组件40处于收纳状态时,支撑组件40脱离于轨道梁200。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轨道梁200”可以指单轨轨道梁200,也可以指双轨轨道梁200,或其它形式的轨道梁200等。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当作业车100在轨道梁200上行走时,支撑组件40处于收纳状态,以避免与轨道梁200以及其它设备或部件的干涉;如图3所示,当作业车100停放在轨道梁200上进行作业时,支撑组件40由收纳状态转换为工作状态,此时支撑组件40支撑于轨道梁200,此时,支撑组件40可与走行轮组件20共同支撑作业车100,共同承载作业车100重量,或者支撑组件40代替走行轮组件20支撑作业车100,支撑组件40单独承载作业车100的重量,也即作业车100停放于轨道梁200,支撑组件40处于工作状态时,支撑组件40承载至少部分作业车100的重量。
可以理解的是,当工作人员在作业车100上进行作业时,很有可能导致作业车100的重量分布不均匀,加之工作人员的动作,作业车100更容易不稳定,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梁200的作业车100,通过支撑组件40可实现作业车100停放时的刚性支撑,不仅使作业车100的停放更加稳定可靠,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而且也减少了在作业时,由于重量分布不均或作业而导致对走行轮组件20的偏磨,从而增强了作业车100在行走时的安全可靠性。同时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业车100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可靠。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组件40相对于作业本体10的运动以实现支撑组件40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这里的运动可以包括移动、转动或伸缩运动等各种形式的运动,只要可以实现支撑组件40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状态之间转换即可,例如支撑组件40可相对于作业本体10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支撑组件40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或支撑组件40枢接于作业本体10且可以绕枢接点37转动以实现支撑组件40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或支撑组件40可沿竖直方向伸缩以实现支撑组件40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6所示,支撑组件40包括多个支撑件41,多个支撑件41沿作业车100的行走方向间隔分布,也即多个支撑组件40沿图中的y方向间隔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上坡或下坡的路段,沿作业车100的行走方向也即轨道梁200的延伸方向,轨道梁200的梁面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作业车100停放在这些路段时会产生前后倾斜,如此则非常不利于作业车100的平稳性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沿作业车100行走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件41,则可以调节多个支撑件41,使多个支撑件41的最低点均支撑于梁面,且多个支撑件41对作业本体10的支撑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使得作业本体10前后方向处于水平位置,从而大大提高了作业车100整体的平稳可靠性,以提升作业安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图4和图6所示,支撑组件40包括多个支撑件41,多个支撑件41沿垂直于作业车100的行走方向间隔分布,也即多个支撑件41沿图中的x方向间隔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弯道以及轨道梁的超高位置,轨道梁200沿垂直于作业车100的行走方向上不在同一水平面,则作业车100停放在这些路段时会产生左右倾斜,如此则非常不利于作业车100的平稳性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沿垂直于作业车100行走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件41,则可以调节多个支撑件41,使多个支撑件41的最低点均支撑于梁面,且多个支撑件41对作业本体10的支撑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使得作业本体10左右方向处于水平位置,从而大大提高了作业车100整体的平稳可靠性,以提升作业安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支撑件41包括驱动部411、操作部413和支撑部412,操作部413连接于驱动部411的一端;支撑部413连接于驱动部411的另一端;当支撑组件40由收纳状态装换为工作状态时,驱动部411适于驱动支撑部412运动至支撑于轨道梁200;当支撑组件40由工作状态转换为收纳状态时,驱动部411适于驱动支撑部412运动至脱离轨道梁200。
通过驱动部411驱动支撑部412运动,从而实现支撑组件40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理解的是,支撑部412可以设置防滑或缓冲减振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作业车100的安全平稳性。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部411可以是液压驱动,也可以是电驱动,也可以是机械驱动,且驱动部411和支撑部412可以是分体的,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灵活方便。
通过设置操作部413,则更加便于使用。可以理解的是,操作部413可以是控制驱动部411的开关,也可以是操作手柄。且操作部413可以设置在方便操作的位置,例如说外露于作业本体10的上部,使得工作人员方便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5所示,驱动部411的轴向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即沿图中的z方向延伸,驱动部411的外周设置有螺纹4111,作业本体10设置有螺纹孔111,螺纹4111与螺纹孔111相互配合以使支撑部412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可变。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驱动部411设置螺纹4111,作业本体10设置螺纹孔111,则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支撑部412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可变,而且这里的“高度可变”基本实现了支撑部412沿竖直方向的高度连续可调,由此更加容易实现综合调节多个支撑件41的支撑部412,以使作业本体10沿作业车100的行走方向处于同一水平面,或者使作业本体10沿垂直于作业车100的行走方向处于同一水平面,或作业本体10同时沿作业车100的行走方向和沿垂直于作业车100的行走方向均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作业车100在各种路段和路况下的平稳支撑,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同时,以螺纹4111和螺纹孔111配合的方式实现支撑部412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可变,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廉。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作业本体10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可拆卸地连接于作业本体10,安装座上设置螺纹孔111。
通过设置带有螺纹孔111的安装座,且安装座可与作业本体10可拆卸地连接,则螺纹孔111与螺纹4111的配合出现滑丝或松动时,可方便地更换安装座即可,避免更换作业本体10,且相对于在作业本体10上设置螺纹孔111,在安装座上设置螺纹孔111更加方便加工,之后再将安装座连接于作业本体10。
可以理解的是,当安装座连接于作业本体10的上部或下部时,相应地,作业本体10位于螺纹孔111下部或上部的位置设置有通孔,从而方便驱动部411上的螺纹4111与螺纹孔111相互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4和图6所示,轨道梁200包括两个梁体210,两个梁体210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也即沿图中的x方向间隔设置,作业本体10包括第一作业平台12和第二作业平台13,第一作业平台12适于设置于轨道梁200的上方,第二作业平台13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作业平台12,第一作业平台12设置有开口122,第二作业平台13设置于开口122的下方,第二作业平台13适于设置于两个梁体210之间,也即轨道梁200的内侧。
第一作业平台12设置于轨道梁200的上方,则可以在第一作业平台12上对轨道梁200的上方进行作业,第二作业平台13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作业平台12,第二作业平台13设置于轨道梁200的内侧,则可以在第二作业平台13对轨道梁200的内侧面进行作业,第一作业平台12上设置有开口122,第二作业平台13设置于开口122的下方,可通过开口122从第一作业平台12进入第二作业平台13。同时兼顾轨道梁200的上方和内侧面,结构简单,分工简明清楚。可以理解的是,当仅需要对轨道梁200的上方进行作业时,可将第二作业平台13拆卸,可进一步简化作业车100,使用灵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所示,第一作业平台12设置有活动板121,活动板121可拆卸地连接于开口122以打开或关闭开口122。
可以理解的是,在正常情况下,活动板121处于关闭状态,也即活动板121覆盖于第一作业平台12,以保证平台的完整性,在需要进入第二作业平台13时,可将活动板121转换至打开状态,以从第一作业平台12的开口进入第二作业平台13。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作业本体10还包括第三作业平台14,第一作业平台12沿轨道梁200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三作业平台14,第三作业平台14适于设置于轨道梁200的侧方。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作业平台12沿轨道梁200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三作业平台14,是指可以有一个第三作业平台14连接于第一作业平台12沿轨道梁200宽度方向的一侧,或可以有两个第三作业平台14分别连接于第一作业平台12沿轨道梁200宽度方向的两侧。
第三作业平台14适于设置于轨道梁200的侧方,则第三作业平台14主要用于对轨道梁200的外侧面进行作业,当轨道梁200的一侧需要作业时,可将一个第三作业平台14连接于第一作业平台12相应的一侧,当轨道梁200的两侧均需要作业时,可将两个第三作业平台14分别连接于第一作业平台12沿轨道梁200宽度方向的两侧。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图4所示,作业本体10还包括第四作业平台15,第四作业平台15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三作业平台14,第四作业平台15设置于第三作业平台14的下方,第四作业平台15至少部分适于设置于轨道梁200的下方。
可以理解的是,第四作业平台15也可以有一个或两个,第四作业平台15设置于第三作业平台14的下方,且第四作业平台15至少部分适于设置于轨道梁200的下方,也即第四作业平台15可以全部设置于轨道梁200的下方,也可以部分设置于轨道梁200的下方,第四作业平台15主要用于对轨道梁200的下方进行作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9所示,第三作业平台14包括多个第一立杆141,第四作业平台15包括多个第二立杆151,第二立杆151适于穿设于第一立杆141并通过连接件142连接;第一立杆141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411;第二立杆151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511,第一连接孔1411与第二连接孔1511一一对应,连接件142适于穿过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411和第二连接孔1511以使第四作业平台15连接于第三作业平台14。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立杆141为空心杆,第二立杆151穿设于第一立杆141,并通过连接件142穿过第一立杆141上的第一连接孔1411和第二立杆151上的第二连接孔1511,从而连接第三作业平台14和第四作业平台15。如此,不仅连接简单方便,且可以增强第四作业平台15在第三作业平台14上的连接可靠性。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42还可以作为第三作业平台14的护栏的一部分,减轻重量且节省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9所示,第一连接孔1411和第二连接孔1511均为多个,且多个第一连接孔1411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多个第二连接孔1511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
通过设置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连接孔1411和与之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511,则可以方便地调整第四作业平台15在第三作业平台14的连接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所示,导向轮31组件30包括导向轮31和安装基座32,导向轮31适于与轨道梁200侧壁配合,安装基座32适于可拆卸地连接于作业本体10,导向轮31适于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基座32。
导向轮31适于可拆卸地连接于安装基座32,安装基座32适于可拆卸地连接于作业本体10,则安装和维修更加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所示,安装基座32设置有长型孔321,长型孔321的长度方向适于与轨道梁200的宽度方向一致,安装基座32适于通过长型孔321固定于作业本体10,且安装基座32相对于作业本体10沿轨道梁200的宽度方向位置可调。如此,则安装基座32固定于作业本体10的位置可沿轨道梁200的宽度方向可调,由此实现导向轮31相对于作业本体10的位置可沿轨道梁200的宽度方向可调,从而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业车100不仅可以适用于不同宽度的轨道梁200,而且也可以调节导向轮31与轨道梁200之间的接触压力,从而提高作业车100的转向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导向轮组件30还包括:固定槽33和导向杆34,固定槽33设置于安装基座32,导向杆34的两端分别连接导向轮31和固定槽33,固定槽33与导向杆34通过第一紧固件35和第二紧固件36连接,其中:第一紧固件35适于连接导向杆34与固定槽33,以使导向杆34枢接于固定槽33,第二紧固件36适于连接导向杆34和固定槽33,以限定导向杆34绕枢接点37的转动;第一紧固件35和第二紧固件36适于沿轨道梁2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也就是说,导向杆34通过第一紧固件35和第二紧固件36连接于固定槽33,当只有第一紧固件35时,导向杆34与固定槽33为枢接,导向杆34可绕枢接点37转动,再通过沿轨道梁200的宽度方向与第一紧固件35间隔设置的第二紧固件36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将导向杆34连接于固定槽33。这样,当作业车100需要从轨道梁200中吊出时,可拆卸第二紧固件36,使导向杆34与固定槽33枢接,之后转动导向杆34,使作业车100的整体宽度较小,从而不干涉吊车等活动。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槽33可以是槽状结构,导向杆34连接于槽内,并可以绕连接点相对固定槽33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导向杆34为空心杆体,第一紧固件35适于穿过空心杆体的中心。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杆34为空心杆体,则可以减轻导向轮31组件30的重量,第一紧固件35穿过空心杆体的中心,可以使导向杆34的转动更加顺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导向轮31相对于固定槽33沿轨道梁200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可调。如此,则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业车100不仅可以适用于不同宽度的轨道梁200,而且也可以调节导向轮31与轨道梁200之间的接触压力,从而提高作业车100的转向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固定槽33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331,多个第一固定孔331沿轨道梁2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导向杆34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固定孔331对应的第二固定孔341,多个第二固定孔341沿轨道梁2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紧固件35适于穿过第一固定孔331和第二固定孔341以连接导向杆34和固定槽33,第二紧固件36适于穿过第一固定孔331和第二固定孔341以连接导向杆34和固定槽33。
通过设置相互对应且沿轨道梁200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固定孔331和多个第二固定孔341,可以简单可靠地实现导向杆34相对于固定槽33沿轨道梁200的宽度方向可调,也即导向轮31相对于固定槽33沿轨道梁200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可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导向轮31为尼龙轮。可以理解的是,尼龙轮容易加工,运行噪音低,且耐腐蚀。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作业本体;
走行轮组件,所述走行轮组件设于所述作业本体,所述走行轮组件适于带动所述作业车在所述轨道梁上行走;
导向轮组件,所述导向轮组件设于所述作业本体,所述导向轮组件适于对所述作业车的行走进行导向;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所述作业本体且能够相对于所述作业本体运动,以使所述支撑组件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
所述支撑组件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支撑组件支撑于所述轨道梁,以承载至少部分所述作业车重量;
所述支撑组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撑组件脱离于所述轨道梁;
所述轨道梁包括两个梁体,两个所述梁体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作业本体包括:
第一作业平台,所述第一作业平台适于设置于所述轨道梁的上方,所述第一作业平台设置有开口;
第二作业平台,所述第二作业平台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作业平台,所述第二作业平台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下方,所述第二作业平台适于设置于两个所述梁体之间;
第一作业平台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开口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件,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作业车的行走方向间隔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件,多个所述支撑件沿垂直于所述作业车的行走方向间隔分布。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
驱动部;
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连接于所述驱动部的一端;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
当所述支撑组件由所述收纳状态转换为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驱动部适于驱动所述支撑部运动至支撑于所述轨道梁;
当所述支撑组件由所述工作状态转换为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驱动部适于驱动所述支撑部运动至脱离所述轨道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的轴向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驱动部的外周设置有螺纹,所述作业本体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与所述螺纹孔相互配合以使所述支撑部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可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本体还包括:
第三作业平台,所述第一作业平台沿所述轨道梁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所述第三作业平台,所述第三作业平台适于设置于所述轨道梁的侧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本体还包括:
第四作业平台,所述第四作业平台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三作业平台,所述第四作业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三作业平台的下方,所述第四作业平台至少部分适于设置于所述轨道梁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作业平台包括多个第一立杆,所述第四作业平台包括多个第二立杆,所述第二立杆适于穿设于所述第一立杆并通过连接件连接;
所述第一立杆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立杆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所述连接件适于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使所述第四作业平台连接于所述第三作业平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组件包括:
导向轮,所述导向轮适于与所述轨道梁侧壁配合;
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适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作业本体,所述导向轮适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基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基座设置有长型孔,所述长型孔的长度方向适于与所述轨道梁的宽度一致,所述安装基座适于通过长型孔固定于所述作业本体,且所述安装基座相对于所述作业本体沿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可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组件还包括:
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设置于所述安装基座;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导向轮和所述固定槽,
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导向杆通过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连接,
其中:
所述第一紧固件适于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固定槽,以使所述导向杆枢接于所述固定槽;
所述第二紧固件适于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固定槽,以限定所述导向杆绕枢接点的转动;
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适于沿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为空心杆体,所述第一紧固件适于穿过所述空心杆体的中心。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槽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孔,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孔沿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导向杆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孔沿所述轨道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紧固件适于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以连接所述导向杆和所述固定槽;所述第二紧固件适于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以连接所述导向杆和所述固定槽。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为尼龙轮。
CN201910679253.9A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 Active CN1122982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9253.9A CN112298224B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9253.9A CN112298224B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8224A CN112298224A (zh) 2021-02-02
CN112298224B true CN112298224B (zh) 2022-05-13

Family

ID=74329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9253.9A Active CN112298224B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982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4423A (zh) * 2021-09-27 2021-11-19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单轨双面自行走式焊接吊篮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0626B (zh) * 2016-06-16 2018-05-11 王春洋 一种便携式全自动轨道、隧道移动检测车
CN106985875B (zh) * 2016-12-29 2019-04-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和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轮装置
CN109204347B (zh) * 2017-06-30 2020-12-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工程车和轨道工程车的控制策略
CN206983984U (zh) * 2017-06-30 2018-02-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工程车
CN207449912U (zh) * 2017-09-28 2018-06-05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架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CN207311472U (zh) * 2017-11-02 2018-05-04 北京扬天泰格铁路装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车导向滑轮
CN108263419B (zh) * 2018-03-02 2023-10-10 四川曜诚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钢轨轨底底面检测的探头探伤控制装置
CN208932823U (zh) * 2018-07-25 2019-06-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侧轮组件和具有其的轨道作业车
CN110040154A (zh) * 2019-05-22 2019-07-23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轨道表面损伤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8224A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04753U (zh) 快装快卸式超薄型吊装轨道机器人及其行走装置
CN112298224B (zh) 一种轨道梁的作业车
CN110436387A (zh) 用于在车辆上使用的伸缩组件
CN113200308A (zh) 一种具有托举功能的动车组车下部件拆装设备
CN105000513A (zh) 一种具有易操作式平台锁定结构的高空作业平台
CN110759283B (zh) 集装箱侧面装载机
CN211140476U (zh) 运货小车和仓储系统
US20110250041A1 (en) Hose Loading Apparatus
CN209904755U (zh) 吊装轨道机器人及其快装快卸式承重导向机构
CN111452812A (zh) 一种长钢轨运输作业车组
CN213007443U (zh) 转向架、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JP2947773B2 (ja) クレーン
CN218711827U (zh) 道岔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CN218466211U (zh) 道岔
CN102149589B (zh) 提升装置
CN108867388A (zh) 多功能作业平台车
CN210460495U (zh) 一种打桩钻孔一体机
CN112572509B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轮装置、转向架和轨道车辆
CN208649902U (zh) 多功能作业平台车
CN215887788U (zh) 一种铺轨机
CN107406088A (zh) 轨道车辆
CN112723248B (zh) 一种单柱举升机
CN110759286A (zh) 叉车护顶架和具有其的叉车
CN212289608U (zh) 支撑装置和自卸车辆
CN113085951B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架车装置及架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