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2270A - 中空构造体及共鸣音降低体 - Google Patents

中空构造体及共鸣音降低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2270A
CN112292270A CN201980039007.5A CN201980039007A CN112292270A CN 112292270 A CN112292270 A CN 112292270A CN 201980039007 A CN201980039007 A CN 201980039007A CN 112292270 A CN112292270 A CN 112292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resonators
pair
resonator
open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90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92270B (zh
Inventor
本地由和
吉田安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292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2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92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2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2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resonance eff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02Noise damping elements provided in the tyre structure or attached thereto, e.g. in the tyre interi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12Appurtenances, e.g. lining ba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10Reduction of
    • B60B2900/133Noise

Abstract

中空构造体具有:中空体,其形成环状的第1空间;以及大于或等于1个共鸣器,它们形成长条状的第2空间,该长条状的第2空间将朝向第1空间内开口的1对开口部设为两端,第2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相对于第1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之比处于大于或等于0.45而小于或等于0.55的范围内,第2空间具有弯折或者弯曲的部分。

Description

中空构造体及共鸣音降低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空构造体及共鸣音降低体。
背景技术
形成环状的空间的中空体例如是将轮胎和轮辋组装而构成的。在轮胎的空气室内发生的气柱共鸣成为汽车的路面噪声等噪音的原因。因此,为了降低该噪音,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将构成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副气室部件设置于轮胎空气室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305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使用亥姆霍兹共振器,因此存在以下的课题a及b。课题a.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共鸣频率单一,因此能够降低气柱共鸣的频率限于基本频率及高次频率中的1个频率,降低气柱共鸣的效果不充分。课题b.由于通过轮胎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等使副气室部件的变形,与此相伴而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共鸣频率变化,其结果,有时得不到降低气柱共鸣的效果。
考虑以上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充分地降低形成环状的空间的中空体的气柱共鸣。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所涉及的中空构造体具有:中空体,其形成环状的第1空间;以及大于或等于1个共鸣器,它们形成长条状的第2空间,该长条状的第2空间将朝向所述第1空间内开口的1对开口部设为两端,所述第2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1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之比处于大于或等于0.45而小于或等于0.55的范围内,所述第2空间具有弯折或者弯曲的部分。
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所涉及的共鸣音降低体,在形成环状的第1空间的中空体进行设置而使用,形成将1对开口部设为两端的长条状的第2空间,在该共鸣音降低体中,所述第2空间具有弯折或者弯曲的部分,所述1对开口部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所述第2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之比处于大于或等于0.45而小于或等于0.55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空构造体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鸣音降低体的配置在平面上展开而示出的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鸣音降低体的斜视图。
图5是用于对动态吸振器的抑振原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按照共鸣器的位置示出第1空间中的共鸣音的频率和频率响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按照共鸣器的位置示出第1空间中的共鸣音的频率和频率响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按照共鸣器的数量示出第1空间中的共鸣音的频率和频率响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9是按照第2空间的粗细(截面积)示出第1空间中的共鸣音的频率和频率响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鸣音降低体的斜视图。
图11是按照无纺布的厚度(片数)示出第1空间中的共鸣音的频率和频率响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鸣音降低体的配置的展开图。
图13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鸣音降低体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中的B-B线剖视图。
图15是变形例1所涉及的中空构造体的剖视图。
图16是变形例2所涉及的中空构造体的剖视图。
图17是变形例3所涉及的共鸣音降低体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7中的C-C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中各部的尺寸及比例尺与实际的情况适当地不同。另外,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附带有在技术方面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是,就本发明的范围而言,只要在下面的说明中没有特别对本发明进行限定的主旨的记载,就不限定于这些方式。
1-1.中空构造体的结构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空构造体10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的A-A线剖视图。图1及图2所示的中空构造体10是汽车的车轮构造体。如图1及图2所示,中空构造体10具有轮毂20、轮胎30和多个共鸣器1。在这里,轮毂20及轮胎30构成中空体40,该中空体40形成环状的第1空间S1。另外,多个共鸣器1各自是降低第1空间S1的气柱共鸣的共鸣音降低体。在后面进行详述,在多个共鸣器1各自形成将朝向第1空间S1内开口的1对开口部O1及O2设为两端的长条状的第2空间S2。下面,依次说明中空构造体10的各部。
轮毂20是在汽车等车辆中使用的车辆用轮毂。本实施方式的轮毂20例如与公知的车辆用轮毂同样地构成。在这里,如图2所示,轮毂20具有轮辋21和轮辐22。轮辋21是形成环状的轮圈。在轮辋21的外周面,沿轮辋21的周向而设置阱部21a及1对胎圈座部21b。阱部21a是在轮辋21的周向延伸的凹部。1对胎圈座部21b是固定轮胎30的部分。另外,在轮辋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1对轮辋凸缘部21c夹着1对胎圈座部21b而设置。1对轮辋凸缘部21c是向轮辋21的径向外侧凸出的部分。轮辐22在轮辋21的内侧固定于轮辋21,具有在未图示的车辆的车轴毂安装的部分。在图2中,例示出轮辐22与轮辋21为一体的情况。此外,轮辐22也可以与轮辋21分体。在该情况下,轮辋21及轮辐22例如使用螺栓等彼此固定。
作为轮辋21及轮辐22各自的构成材料,例如举出铝合金、镁合金及铁等。在轮辐22与轮辋21分体的情况下,轮辋21及轮辐22的构成材料可以彼此不同。此外,在图2中,例示出轮辋21由1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但轮辋21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在该情况下,该多个部件的构成材料可以彼此不同。
轮胎30是组装于轮毂20,在与轮毂20之间形成环状的第1空间S1的构造体。本实施方式的轮胎30例如与在汽车等中使用的公知的轮胎同样地构成。在这里,如图2所示,轮胎30具有1对胎圈部31、胎面部32和1对胎侧部33。1对胎圈部31是与前述的1对胎圈座部21b嵌合的部分。胎面部32是与路面相接的部分。1对胎侧部33是将1对胎圈部31和胎面部32连接的部分。轮胎30主要由橡胶材料构成。此外,未进行图示,但轮胎30除了由橡胶材料构成的部分以外,还具有由金属材料或者纤维材料等构成的公知的胎圈、带束层及胎体等部分。
如图2所示,多个共鸣器1配置于前述的第1空间S1内。因此,共鸣器1的成为第2空间S2的两端的1对开口部O1及O2朝向第1空间S1内开口。本实施方式的多个共鸣器1配置于前述的轮辋21的外周面上。在这里,未进行图示,但多个共鸣器1各自使用粘接剂、螺钉或者捆绑件等相对于轮辋21进行固定。
图3是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鸣音降低体即共鸣器1的配置在平面上展开而示出的图。图4是共鸣器1的斜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中空体40中,如图3所示,设置8个共鸣器1。在这里,8个共鸣器1将2个作为1组,由合计4组共鸣器1构成。8个共鸣器1以一组为单位,配置于在第1空间S1的周向DR上彼此不同的位置。各组的2个共鸣器1彼此反向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8个共鸣器1的开口部O1或者O2在第1空间S1的周向上各偏移约45°而设置。在图3中图示出第1空间S1的周向DR上的每隔45°的位置P1、P2、P3、P4、P5、P6、P7及P8。但是,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第1空间S1的周向DR上的比例尺与图1不同。此外,共鸣器1的数量并不限定于8个,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1个而小于或等于7个或者大于或等于9个。
各共鸣器1如图4所示,是形成第2空间S2的管体。因此,能够使用已有的管体而容易地制造共鸣器1。在这里,在共鸣器1的一端设置开口部O1,在共鸣器1的另一端设置开口部O2。开口部O1和开口部O2经由第2空间S2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空间S2的横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因此,与将第2空间S2的横截面形状设为圆形的情况相比,具有容易增大第2空间S2的横截面积这样的优点。另外,第2空间S2的宽度W及高度H各自在第2空间S2的长度方向的范围是恒定的。此外,第2空间S2也可以具有根据第2空间S2的长度方向的位置而宽度W及高度H不同的部分。另外,第2空间S2的横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四边形,例如也可以是圆形或者除了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等。
本实施方式的共鸣器1形成为一端向另一端侧折回的形状。更具体地说,共鸣器1具有彼此平行地延伸的2个部分11及12和将它们连接的部分13。在这里,部分11及部分12各自以沿第1空间S1的周向DR弯曲的状态进行配置。部分11的长度L1比部分12的长度L2长。另外,部分13在相对于部分11或者12的延伸方向而垂直的方向延伸,将部分11及12的一端彼此连接。部分13的长度L3比部分12的长度L2短。在图3及图4中,部分11、12及13一体地构成。作为部分11、12及13的构成材料,并不特别受到限定,例如举出树脂材料、弹性体材料及金属材料等。此外,部分11、12及13也可以彼此分体地构成。在该情况下,这些构成材料可以彼此不同。另外,在图3及图4中,例示出共鸣器1或者第2空间S2具有弯折的2个部分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共鸣器1或者第2空间S2也可以形成具有弯曲的大于或等于1个部分的形状。
第2空间S2的中心线LC2的长度相对于前述的第1空间S1的中心线LC1的长度之比为0.5或者其附近的范围内,具体地说,处于大于或等于0.45而小于或等于0.55的范围内,优选处于大于或等于0.48而小于或等于0.52的范围内。该比处于该范围内,由此得到降低在第1空间S1中发生的气柱共鸣的效果。下面,也将该效果称为“共鸣降低效果”。
此外,中心线LC1是由第1空间S1的任意的所有横截面中的几何学重心的集合描绘出的线。第1空间S1的横截面是第1空间S1的沿包含成为中心轴的轴线AO在内的平面的剖面。中心线LC2是由第2空间S2的任意的所有横截面中的几何学重心的集合描绘出的线。第2空间S2的横截面是与第2空间S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
以上的共鸣器1由于第2空间S2将1对开口部O1及O2设为两端,因此作为两开管型的共鸣器起作用。因此,能够降低在第1空间S1中产生的基本频率及高次频率的气柱共鸣。在这里,该基本频率是第1空间S1的1次共鸣频率。该高次频率是第1空间S1的1次共鸣频率的整数倍的频率。此外,单开管型的共鸣器也能够降低高次频率的气柱共鸣,但其频率限于1次共鸣频率的奇数倍的频率。
1对开口部O1及O2的位置配置于在第1空间S1的周向DR上彼此偏移的位置。通过该配置,前述的共鸣降低效果提高。在图3中,例示出1对开口部O1及O2的位置在第1空间S1的周向DR上彼此偏移90°的结构。在这里,1对开口部O1及O2的位置只要是在周向DR上彼此偏移的位置即可,并不限定于图3的例示。但是,1对开口部O1及O2的位置优选是以该周向DR上的大于或等于45°而小于或等于135°的范围内的角度彼此偏移的位置,更优选是以该周向DR上的大于或等于80°而小于或等于100°的范围内的角度彼此偏移的位置,进一步优选是以该周向DR上的大于或等于85°而小于或等于95°的范围内的角度彼此偏移的位置。通过将1对开口部O1及O2的配置设在该范围内,从而在1对开口部O1及O2中的一方的声压提高时,另一方的声压降低。因此,与将1对开口部O1及O2设为其他配置的情况相比,前述的共鸣降低效果提高。此外,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第1空间S1设为以轴线AO为中心轴的圆环状的情况下,“周向DR上的角度”等于将开口部O1的中心和轴线AO连结的线段与将开口部O2的中心和轴线AO连结的线段所成的角度。
另外,1对开口部O1及O2之间的距离L4相对于第2空间S2的中心线LC2的长度之比,处于大于或等于0.45而小于或等于0.55的范围内。距离L4是没有对未设置于中空体40的共鸣器1施加外力的自然状态下的开口部O1的中心和开口部O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通过将该比设在该范围内,将第2空间S2的中心线LC2的长度设在前述的范围内,则能够将1对开口部O1及O2的位置在周向DR上设为以大于或等于80°而小于或等于100°的范围内的角度彼此偏移的位置。在这里,开口部O1及O2沿周向DR排列而配置。此外,第2空间S2的中心线LC2的长度大致等于前述的长度L1、L2及L3的合计长度。另外,在图3中,共鸣器1的部分11及12相对于周向DR而平行地配置,但如果能够将1对开口部O1及O2的位置以前述的范围内的角度彼此错开,则共鸣器1的部分11及12可以相对于周向DR而倾斜。
1-2.共鸣音降低体的作用
第1空间S1的共振频率和第2空间S2的共振频率具有规定的关系,由此共鸣器1以与动态吸振器的抑振原理相同的原理而降低第1空间S1的气柱共鸣。下面,对共鸣器1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5是用于对动态吸振器的抑振原理进行说明的图。在图5中,示出在由弹簧km及质量mm构成的主振动系统中安装由弹簧ka、衰减器ca及质量ma构成的从振动系统,主振动系统接受施振力f(t)的模型。在该模型中,从振动系统作为降低主振动系统的振动的动态吸振器起作用。该功能是在从振动系统的固有角振动频率与施振力f(t)的振动频率一致或者接近的情况下起作用。
施振力f(t)的振动频率与中空体40的第1空间S1的共鸣频率相对应。另外,从振动系统的固有角振动频率与共鸣器1的第2空间S2的共鸣频率相对应。而且,如前所述通过将第2空间S2的中心线LC2的长度相对于第1空间S1的中心线LC1的长度之比设为约0.5,从而第2空间S2的共鸣振动频率与第1空间S1的共鸣频率一致或者接近。因此,得到共鸣降低效果。在这里,共鸣器1中的第2空间S2的共振频率由第2空间S2的中心线LC2的长度决定。因此,即使共鸣器1由于离心力等而变形,共鸣器1的共振频率也不易变动,具有容易维持前述的共鸣降低效果这样的优点。
图6及图7是按照共鸣器1的位置而示出第1空间S1中的共鸣音的频率和频率响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6及图7所示的结果是在前述的位置P1处对轮胎30施加施振力,在位置P1处对从轮胎30产生的声压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在图6中,将没有使用共鸣器1的情况通过虚线表示,将1对开口部O1及O2的位置设为位置P2及P4的情况通过单点划线表示,将1对开口部O1及O2的位置设为位置P2及P8的情况通过实线表示。在图7中,将没有使用共鸣器1的情况通过虚线表示,将1对开口部O1及O2的位置设为位置P4及P6的情况通过单点划线表示,将1对开口部O1及O2的位置设为位置P2及P8的情况通过实线表示。根据图6及图7所示的结果,可知在相对于施振位置即位置P1最近或最远的位置配置共鸣器1的情况下,共鸣降低效果最高。另外,根据施振位置和共鸣器1的位置之间的关系,还可知共鸣降低效果发生变化。此外,示出频率响应的峰值越低,共鸣降低效果越高。
图8是按照共鸣器1的数量示出第1空间中的共鸣音的频率和频率响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所示的结果与前述的图6及图7所示的结果相同,是在位置P1处对轮胎30施加施振力,在位置P1处对从轮胎30产生的声压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在图8中,将没有使用共鸣器1的情况通过虚线表示,将共鸣器1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通过实线表示,将共鸣器1的数量为2个的情况通过单点划线表示,将共鸣器1的数量为4个的情况通过双点划线表示。在这里,在图8中通过实线表示的情况下,在位置P2及P8处设有1对开口部O1及O2。在图8中通过单点划线表示的情况下,在位置P2及P8和位置P4及P6处分别设有1对开口部O1及O2。在图8中通过双点划线表示的情况下,在位置P2及P8、位置P4及P6、位置P2及P4和位置P6及P8处分别设有1对开口部O1及O2。根据图8所示的结果,可知共鸣器1的数量越多,共鸣降低效果越提高。
根据图8所示的结果,在前述的中空构造体10中,共鸣器1的数量为多个,因此与共鸣器1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共鸣降低效果。另外,多个共鸣器1在第1空间S1的周向DR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因此即使针对中空体40的施振的方向变化,也能够减小共鸣降低效果的变动。特别地,由于共鸣器1的数量为大于或等于4个,因此具有即使针对中空体40的施振的方向变化,也容易减小共鸣降低效果的变动这一优点。
图9是按照第2空间S2的粗细(截面积)表示第1空间中的共鸣音的频率和频率响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所示的结果与前述的图6、图7及图8所示的结果相同,是在位置P1处对轮胎30施加施振力,在位置P1处对从轮胎30产生的声压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在图9中,将没有使用共鸣器1的情况通过虚线表示,将第2空间S2的横截面积为470mm2的情况通过实线表示,将第2空间S2的横截面积为27mm2的情况通过单点划线表示,将第2空间S2的横截面积为170mm2的情况通过双点划线表示。在这里,在任意的情况下,都在位置P2及P8设有1对开口部O1及O2。根据图9所示的结果,可知第2空间S2的横截面积越大,共鸣降低效果越提高。
对图9所示的结果进一步另行进行了研究,第2空间S2的横截面积优选处于大于或等于25mm2而小于或等于1200mm2的范围内。如果该横截面积处于该范围内,则例如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中空构造体10是汽车的轮胎30及轮毂20所涉及的组装体或者与其相同程度的具有第1空间S1的构造体的情况下,容易兼顾降低第1空间S1的气柱共鸣的效果和共鸣器1向第1空间S1内设置的容易度。
2.第2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关于在以下例示的方式中作用、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沿用在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标号而适当地省略各自的详细说明。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鸣音降低体即共鸣器1A的斜视图。如图10所示,共鸣器1A除了具有在开口部O1配置的通气性的多孔质体14和在开口部O2配置的通气性的多孔质体15以外,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共鸣器1相同。通过在1对开口部O1及O2配置多孔质体14及15,从而能够对降低第1空间S1的气柱共鸣的效果的程度进行调整。在图10中,例示出多孔质体14及15各自为无纺布的情况。如果多孔质体14及15为无纺布,则能够使用已有的无纺布而容易地制造多孔质体14及15。
图11是按照构成多孔质体14及15的无纺布的厚度(片数)示出第1空间S1中的共鸣音的频率和频率响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1所示的结果与前述的图6及图7等所示的结果相同,是在位置P1处对轮胎30施加施振力,在位置P1处对从轮胎30产生的声压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在图11中,将没有使用无纺布的情况通过实线表示,将无纺布的数量为1片的情况通过单点划线表示,将无纺布的数量为2片的情况通过双点划线表示,将无纺布的数量为4片的情况通过虚线表示。在这里,在任意的情况下,都是在位置P2及P8设有1对开口部O1及O2。根据图11所示的结果,可知通过将无纺布的厚度设为适当的厚度,共鸣降低效果提高。换言之,通过适当地设定多孔质体14及15的通气性,与没有使用多孔质体14及15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共鸣降低效果。
此外,多孔质体14及15各自只要是具有通气性的多孔质体即可,并不限定于无纺布,例如可以是具有形成有多个贯通孔的板状部分的部件。根据该部件,具有下述优点,即,即使伴随使用而在多孔质体14及15附着污垢等,多孔质体14及15的通气性也不易降低。
3.第3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关于在以下例示的方式中作用、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沿用在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标号而适当地省略各自的详细说明。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鸣音降低体即共鸣器1B的配置的展开图。图13是共鸣器1B的剖视图。图14是图13中的B-B线剖视图。如图12所示,共鸣器1B的外形呈板状。在共鸣器1B的内部形成彼此反向地配置的1对第2空间S2。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2空间S2的两端即1对开口部O1及O2在共鸣器1B的一个面开口。如图13及图14所示,共鸣器1B具有下板16、上板17、侧壁18和分隔壁19。下板16及上板17彼此平行地配置。在上板17设置2对开口部O1及O2。侧壁18在整周范围将下板16及上板17的外周彼此连结。分隔壁19将由下板16、上板17及侧壁18包围的空间进行分隔,形成1对第2空间S2。根据以上的共鸣器1B,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共鸣器1或者1A相比,具有向中空体40的设置容易这样的优点。
4.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以下所述的各种变形。另外,也可以将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适当组合。
4-1.变形例1
图15是变形例1所涉及的中空构造体10D的剖视图。图15所示的中空构造体10D除了共鸣器1D与轮毂20D是一体的以外,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构造体10相同。即,中空构造体10D具有轮毂20D、轮胎30和多个共鸣器1D。在这里,轮毂20D及轮胎30构成中空体40D,该中空体40D形成环状的第1空间S1。而且,多个共鸣器1D与轮毂20D是一体的。在多个共鸣器1D各自,与前述的共鸣器1同样地形成第2空间S2。在图15中,示出多个共鸣器1D配置于轮毂20D的轮辋21的结构。此外,只要1对开口部O1及O2位于第1空间S1内,则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多个共鸣器1D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配置于轮辐22。
4-2.变形例2
图16是变形例2所涉及的中空构造体10E的剖视图。图16所示的中空构造体10E除了共鸣器1E与轮胎30E是一体的以外,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构造体10相同。即,中空构造体10E具有轮毂20、轮胎30E和多个共鸣器1E。在这里,轮毂20及轮胎30E构成中空体40E,该中空体40E形成环状的第1空间S1。而且,多个共鸣器1E与轮胎30E是一体的。在多个共鸣器1E各自,与前述的共鸣器1同样地,形成第2空间S2。在图16中,例示出多个共鸣器1E配置于轮胎30E的胎面部32的结构。此外,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多个共鸣器1E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配置于胎侧部33。
4-3.变形例3
图17是变形例3所涉及的共鸣音降低体即共鸣器1F的剖视图。图18是图17中的C-C线剖视图。图17及图18所示的共鸣器1F除了开口部O1的朝向及开口部O2的大小不同以外,与前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共鸣器1B相同。具体地说明,共鸣器1F的外形呈板状。在共鸣器1F的内部,形成彼此反向地配置的1对第2空间S2。在本变形例中,各开口部O1在共鸣器1F的侧面开口。另外,开口部O2在1对第2空间S2中被共用,在共鸣器1F的一个面开口。如图17及图18所示,共鸣器1F具有下板16、上板17F、侧壁18F和分隔壁19F。下板16及上板17F彼此平行地配置。在上板17F设置在1对第2空间S2中被共用的1个开口部O2。侧壁18F除了设置1对开口部O1以外,与前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侧壁18相同。分隔壁19F除了没有将1对第2空间S2之间分隔的2个分隔部以外,与前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分隔壁19相同。根据以上的共鸣器1F,除了与前述的第3实施方式的共鸣器1B相同的效果以外,由于不需要前述的2个分隔部,因此具有共鸣器1F的制造容易这样的优点。
4-4.其他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例示出中空体为由轮毂及轮胎构成的构造体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在为了降低气柱共鸣而具有环状的空间的各种中空体中使用共鸣音降低体。另外,第1空间也可以是除了圆环状以外的环状。
5.附记
根据以上例示的方式或者变形例,例如掌握以下的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第1方式)所涉及的中空构造体,具有:中空体,其形成环状的第1空间;以及大于或等于1个共鸣器,它们形成长条状的第2空间,该长条状的第2空间将朝向所述第1空间内开口的1对开口部设为两端,所述第2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1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之比处于大于或等于0.45而小于或等于0.55的范围内,所述第2空间具有弯折或者弯曲的部分。根据以上的方式,使用位于中空体的第1空间内的、形成将1对开口部设为两端的长条状的第2空间的大于或等于1个共鸣器,因此能够降低在第1空间产生的基本频率及高次频率的气柱共鸣。在这里,第2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相对于第1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之比处于大于或等于0.45而小于或等于0.55的范围内,由此得到降低该气柱共鸣的效果。另外,共鸣器中的第2空间的共振频率由第2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决定,因此即使共鸣器由于离心力等而变形,共鸣器的共振频率也不易变动,具有容易维持前述的效果这样的优点。
在第1方式的优选例(第2方式)中,所述大于或等于1个共鸣器是各自形成所述第2空间的多个共鸣器。根据以上的方式,与共鸣器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降低第1空间的气柱共鸣的效果。
在第2方式的优选例(第3方式)中,所述多个共鸣器在所述第1空间的周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根据以上的方式,即使针对中空体的施振的方向变化,也能够减小将第1空间的气柱共鸣降低的效果的变动。
在第2方式或者第3方式的优选例(第4方式)中,所述多个共鸣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4个。根据以上的方式,具有即使针对中空体的施振的方向变化,也容易减小将第1空间的气柱共鸣降低的效果的变动这样的优点。
在第1方式至第4方式中任一方式的优选例(第5方式)中,具有在所述1对开口部各自配置的通气性的多孔质体。根据以上的方式,能够对降低第1空间的气柱共鸣的效果的程度进行调整。在这里,通过适当地设定多孔质体的通气性,从而与没有使用多孔质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该效果。
在第5方式的优选例(第6方式)中,所述多孔质体为无纺布。根据以上的方式,能够使用已有的无纺布而容易地制造多孔质体。
在第5方式的优选例(第7方式)中,所述多孔质体是具有板状部分的部件,该板状部分形成有多个贯通孔。根据以上的方式,具有即使伴随使用而在多孔质体附着污垢等,多孔质体的通气性也不易降低这样的优点。
在第1方式至第7方式中任一方式的优选例(第8方式)中,所述第2空间的横截面积处于大于或等于25mm2而小于或等于1200mm2的范围内。根据以上的方式,例如在中空构造体是汽车的轮胎及轮毂所涉及的组装体或者具有与其相同程度的第1空间的构造体的情况下,容易兼顾降低第1空间的气柱共鸣的效果和共鸣器1向第1空间内设置的容易度。
在第1方式至第8方式中任一方式的优选例(第9方式)中,所述第2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为四边形。根据以上的方式,具有容易增大第2空间的横截面积这样的优点。
在第1方式至第9方式中任一方式的优选例(第10方式)中,所述大于或等于1个共鸣器各自呈管状。根据以上的方式,能够使用已有的管体而容易地制造共鸣器。
在第1方式至第9方式中任一方式的优选例(第11方式)中,所述大于或等于1的共鸣器各自的外形为板状。根据以上的方式,具有在共鸣器与中空体分体的情况下,容易将共鸣器设置于中空体这样的优点。
在第1方式至第11方式中任一方式的优选例(第12方式)中,所述1对开口部的位置是以所述第1空间的周向上的大于或等于80°而小于或等于100°的范围内的角度彼此偏移的位置。根据以上的方式,与将1对开口部设为其他配置的情况相比,其效果提高。
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第13方式)所涉及的共鸣音降低体,在形成环状的第1空间的中空体进行设置而使用,形成将1对开口部设为两端的长条状的第2空间,在该共鸣音降低体中,所述第2空间具有弯折或者弯曲的部分,所述1对开口部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所述第2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之比处于大于或等于0.45而小于或等于0.55的范围内。根据以上的方式,在将第2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相对于第1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之比设为大于或等于0.45而小于或等于0.55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得到降低第1空间的气柱共鸣的效果。在这里,将1对开口部之间的距离相对于第2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之比设为大于或等于0.45而小于或等于0.55的范围内,因此通过将第2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相对于第1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之比设为前述的范围内,能够将1对开口部的位置设为以第1空间的周向上的大于或等于80°而小于或等于100°的范围内的角度彼此偏移的位置。因此,与将1对开口部设为其他配置的情况相比,降低第1空间的气柱共鸣的效果提高。另外,共鸣音降低体的共振频率由第2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决定,因此具有即使共鸣器由于离心力等而变形,共鸣器的共振频率也不易变动,容易维持降低第1空间的气柱共鸣的效果这样的优点。
标号的说明
1…共鸣器,1A…共鸣器,1B…共鸣器,1D…共鸣器,1E…共鸣器,10…中空构造体,10D…中空构造体,10E…中空构造体,14…多孔质体,15…多孔质体,20…轮毂,20D…轮毂,30…轮胎,30E…轮胎,31…胎圈部,32…胎面部,33…胎侧部,40…中空体,40D…中空体,40E…中空体,O1…开口部,O2…开口部,S1…第1空间,S2…第2空间。

Claims (13)

1.一种中空构造体,其具有:
中空体,其形成环状的第1空间;以及
大于或等于1个共鸣器,它们形成长条状的第2空间,该长条状的第2空间将朝向所述第1空间内开口的1对开口部设为两端,
所述第2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相对于所述第1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之比处于大于或等于0.45而小于或等于0.55的范围内,
所述第2空间具有弯折或者弯曲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构造体,其中,
所述大于或等于1个共鸣器是各自形成所述第2空间的多个共鸣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构造体,其中,
所述多个共鸣器在所述第1空间的周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空构造体,其中,
所述多个共鸣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4个。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构造体,其中,
具有在所述1对开口部各自配置的通气性的多孔质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空构造体,其中,
所述多孔质体是无纺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空构造体,其中,
所述多孔质体是具有板状部分的部件,该板状部分形成有多个贯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构造体,其中,
所述第2空间的横截面积处于大于或等于25mm2而小于或等于1200mm2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构造体,其中,
所述第2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为四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构造体,其中,
所述大于或等于1个共鸣器各自呈管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构造体,其中,
所述大于或等于1个共鸣器各自的外形为板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构造体,其中,
所述1对开口部的位置是以所述第1空间的周向上的大于或等于80°而小于或等于100°的范围内的角度彼此偏移的位置。
13.一种共鸣音降低体,其在形成环状的第1空间的中空体进行设置而使用,形成将1对开口部设为两端的长条状的第2空间,
在该共鸣音降低体中,
所述第2空间具有弯折或者弯曲的部分,
所述1对开口部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所述第2空间的中心线的长度之比处于大于或等于0.45而小于或等于0.55的范围内。
CN201980039007.5A 2019-01-31 2019-01-31 中空构造体及共鸣音降低体 Active CN1122922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3368 WO2020157907A1 (ja) 2019-01-31 2019-01-31 中空構造体および共鳴音低減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2270A true CN112292270A (zh) 2021-01-29
CN112292270B CN112292270B (zh) 2023-12-08

Family

ID=71842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9007.5A Active CN112292270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中空构造体及共鸣音降低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869473B2 (zh)
EP (1) EP3795371B1 (zh)
JP (1) JP7074211B2 (zh)
CN (1) CN112292270B (zh)
WO (1) WO20201579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0582A1 (ja) * 2020-05-25 2021-12-02 豊田通商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および共鳴音低減体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5573A (zh) * 2004-11-19 2006-05-2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与轮辋的组件以及其中使用的减噪器
CN1910061A (zh) * 2004-01-20 2007-02-0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轮胎车轮组装体
JP2015112981A (ja) * 2013-12-11 2015-06-22 トピー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のリム構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45181A (ja) * 2014-02-04 2015-08-13 トピー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204978081U (zh) * 2014-08-28 2016-01-20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共振器装置
CN106004240A (zh) * 2015-03-31 2016-10-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车轮共振器
CN107854215A (zh) * 2017-12-07 2018-03-3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耳罩
CN108602382A (zh) * 2016-03-16 2018-09-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轮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3398B2 (ja) 2006-07-26 2011-12-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車両用ホイール
EP2933119B1 (en) * 2012-12-17 2019-03-20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wheel
JP6069097B2 (ja) * 2013-05-21 2017-0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15067051A (ja) * 2013-09-27 2015-04-13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レゾネータ
JP6218651B2 (ja) * 2014-03-12 2017-10-25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レゾネータ
CN106068190B (zh) * 2014-03-13 2018-04-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轮
JP2017116706A (ja) * 2015-12-24 2017-06-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共鳴吸音構造体
JP6527828B2 (ja) * 2016-02-08 2019-06-05 飛島建設株式会社 汎用型消音器
JP2019218016A (ja) * 2018-06-22 2019-1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20006804A (ja) * 2018-07-09 2020-01-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20006805A (ja) * 2018-07-09 2020-01-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DE102018214151A1 (de) * 2018-08-22 2020-02-27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Radbauteil für ein Fahrzeugrad
JP2020066381A (ja) * 2018-10-26 2020-04-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082812A (ja) * 2018-11-16 2020-06-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WO2021240582A1 (ja) * 2020-05-25 2021-12-02 豊田通商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および共鳴音低減体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0061A (zh) * 2004-01-20 2007-02-0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轮胎车轮组装体
CN1775573A (zh) * 2004-11-19 2006-05-2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与轮辋的组件以及其中使用的减噪器
JP2015112981A (ja) * 2013-12-11 2015-06-22 トピー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のリム構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45181A (ja) * 2014-02-04 2015-08-13 トピー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204978081U (zh) * 2014-08-28 2016-01-20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共振器装置
CN106004240A (zh) * 2015-03-31 2016-10-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车轮共振器
CN108602382A (zh) * 2016-03-16 2018-09-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轮毂
CN107854215A (zh) * 2017-12-07 2018-03-3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耳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95371A1 (en) 2021-03-24
JPWO2020157907A1 (ja) 2021-06-10
US20240087553A1 (en) 2024-03-14
JP7074211B2 (ja) 2022-05-24
US20210110807A1 (en) 2021-04-15
CN112292270B (zh) 2023-12-08
EP3795371B1 (en) 2024-01-17
US11869473B2 (en) 2024-01-09
EP3795371A4 (en) 2022-01-19
WO2020157907A1 (ja) 2020-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83879B1 (en) Vehicle wheel
JP4551422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5970718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6154064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6069097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WO2014132850A1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6349027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WO2004074012A1 (ja) 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及び騒音低減用内装体
JP5810129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6498841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US20240087553A1 (en) Hollow Structure and Resonant Sound Reducing Body
JP3776722B2 (ja) リムホイール
JP2019196045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6031425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WO2017159830A1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7235156B2 (ja) 中空構造体および共鳴音低減体
JP2003326907A (ja) リムホイール用のヘルムホルツ共鳴吸音器構成部材、ヘルムホルツ共鳴吸音器付きリムホイール、及びタイヤ・リム組立体、ヘルムホルツ共鳴吸音器付きリムホイ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イヤ・リム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JP2020111209A (ja) 車両用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JP6181241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20083022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09248849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17007526A (ja) 自動車用ホイ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