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89863A - 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89863A
CN112289863A CN202011027359.XA CN202011027359A CN112289863A CN 112289863 A CN112289863 A CN 112289863A CN 202011027359 A CN202011027359 A CN 202011027359A CN 112289863 A CN112289863 A CN 112289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ide
metal oxide
oxide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273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苗
徐华
李民
彭俊彪
王磊
邹建华
陶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01102735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89863A/zh
Priority to US17/105,655 priority patent/US11545580B2/en
Publication of CN112289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986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6780 priority patent/WO2022062454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9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hav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e.g. zinc oxide, copper aluminium oxide, cadmium stannate
    • H01L29/78693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hav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e.g. zinc oxide, copper aluminium oxide, cadmium stannate the semiconducting oxide being amorpho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1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 H01L29/24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including, apart from doping materials or other impurities, only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9/16, H01L29/18, H01L29/20, H01L29/22
    • H01L29/247Amorphous materia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为:在含铟的金属氧化物MO‑In2O3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稀土氧化物RO作为光生载流子转换中心,形成(In2O3)x(MO)y(RO)z半导体材料,其中,x+y+z=1,0.5≤x<0.9999,0≤y<0.5,0.0001≤z≤0.2。本发明通过在含铟的金属氧化物中引入稀土氧化物以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通过利用稀土氧化物中稀土离子半径和氧化铟中的铟离子半径相当的特性以及稀土离子中4f轨道电子结构和铟离子的5s轨道能形成高效的电荷转换中心,以提高其电学稳定性,特别是光照下的稳定性。本发明还提供基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平板显示和探测器应用中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背板制作所用的材料和器件结构,具体涉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体系中,铟离子(In3+)由于具有相对较大的离子半径,使得在多元金属氧化物中更高几率的轨道交叠而确保了其高效的载流子传输通道,其5s轨道是主要的电子输运通道。但是,一方面,由于铟与氧成键后In-O的断键能较低,所以在单纯的氧化铟(In2O3)薄膜中存在大量的氧空位缺陷。而氧空位是导致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稳定性劣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常规溅射成膜的氧化铟中存在较多的晶格失配,使得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率较低,限制了其在高性能薄膜晶体管中的应用。通常,需要掺杂与In3+离子数量相当的Ga3+离子对氧空位进行调控。同时,为了保证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均匀性,需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保持非晶薄膜结构。
由于ZnO的晶体结构与In2O3和Ga2O3两种材料的晶体结构差异较大,所以在薄膜中掺入与In离子数量相当Zn离子,可以抑制材料结晶,保持薄膜的非晶结构。因此,在目前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IGZO(In:Ga:Zn=1:1:1mol)。但是,IGZO亦存在一些问题:Ga3+和Zn2+离子的大量加入,大大稀释了In3+的浓度,进而减少了5s轨道的交叠程度,降低了电子迁移率。
另外,IGZO等材料在靠近价带处存在大量的陷阱态。这导致了即使在光照能量低于禁带宽度时,亦会产生光生载流子,导致当前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在光稳定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迁移率相对较高、光稳定性强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通过向含铟的金属氧化物中引入稀土氧化物材料,利用稀土氧化物中稀土离子半径和氧化铟中的铟离子半径相当的特性以及稀土离子中4f轨道电子结构和铟离子的5s轨道能形成高效的电荷转换中心,以提高其电学稳定性,特别是光照下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包含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薄膜晶体管。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该薄膜晶体管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为:在含铟的金属氧化物MO-In2O3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稀土氧化物RO作为光生载流子转换中心,形成(In2O3)x(MO)y(RO)z半导体材料,其中,x+y+z=1,0.5≤x<0.9999,0≤y<0.5,0.0001≤z≤0.2。
即本发明提供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基于氧化铟的复合半导体中引入稀土氧化物,通过利用稀土氧化物中稀土离子半径和氧化铟中的铟离子半径相当的特性,一方面可以确保高效掺杂形成固溶体,而不致于出现相分离的现象,而且掺杂量可以达到少量高效;另一方面稀土氧化物的掺入可以降低薄膜中的晶格失配,使得铟离子5s轨道可以充分交叠;而且薄膜中面共享的多面体结构占主要成分,降低了单纯氧化铟薄膜中角共享的多面体结构造成的载流子散射严重的情况,确保薄膜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同时,利用稀土离子中4f轨道电子结构特点,其和铟离子的5s轨道能形成高效的电荷转换中心。在正偏压下,稀土离子处于稳定的低能态,由于费米能级的调制作用使得薄膜中具有较高的载流子浓度,可以有效屏蔽该转换中心造成的载流子散射效应,从而对器件的电性特性等未有明显的影响。在负偏压下,稀土元素4f中的电子轨道的和铟的5s轨道发生耦合,稀土离子处于不稳定的活化状态。一方面,其造成了器件关态电流的增加,而且其对载流子的散射作用增强,使得器件的亚阈值摆幅稍有增大;另一方面,当有合适的光激发出光生载流子后,光生电子会被该活化的转换中心快速“俘获”,并通过其耦合轨道以非辐射跃迁的形式使该光生载流子重新回到“基态”;同时该活化中心重新处于活化状态。因此,该转换中心,在能提供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通道,避免其对I-V特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大幅提高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在光照下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MO中,M为Zn、Ga、Sn、Ge、Sb、Al、Mg、Ti、Zr、Hf、Ta、W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材料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稀土氧化物RO为氧化镨、氧化铽、氧化铈、氧化镝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或者,所述稀土氧化物RO为氧化钐、氧化铕、氧化镱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材料组合。
在稀土元素的选择中,大多数元素都倾向于失去3个电子表现为+3价。而由于Hund’rule,La3+,Gd3+,Lu3+三种元素分别具有全空、半满、全满的4f轨道。因此其价态非常稳定。如果选择以上元素作为掺杂元素,会导致稀土元素4f电子轨道,在与In的5s电子轨道发生电子转移后能量升高,因此电子转移路径被阻断,不能提供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通道。而Ce4+,Pr4+,Tb4+,Dy4+四种离子,倾向于吸收一个电子转换为3+价态。另外,还有Eu3+,Sm3+,Yb3+也可以吸收一个电子转换为2+价态。其中,吸收电子能力从强到弱的离子为依次为Dy4 +,Pr4+,Tb4+,Ce4+,Sm3+,Yb3+,Eu3+。但是具体掺杂元素的选择,还需要考虑离子的高价态与低价态在化合物中的比例。在稳态下,高价态离子所占比例越高,电子转移几率越高。考虑这一点,优选的元素掺杂元素依次为Pr4+,Tb4+,Ce4+,Dy4+,Yb3+,Sm3+,Eu3+
进一步地,所述光生载流子转换中心位于材料(In2O3)x(MO)y(RO)z的导带底至(In2O3)x(MO)y(RO)z的导带底下0.8eV区域。
进一步地,0.001≤z≤0.1。较优选地,0.01≤z≤0.05。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通过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原子层沉积工艺、激光沉积工艺、反应离子沉积工艺、溶液法工艺中的任意一种工艺的方法制备成膜。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有源层、位于所述栅极和有源层之间的绝缘层、分别电性连接在所述有源层两端的源极和漏极、以及间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层为上述所述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即本发明还提供基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制得的有源层形成的薄膜晶体管,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通过向含铟的金属氧化物中引入稀土氧化物材料,利用稀土氧化物中稀土离子半径和氧化铟中的铟离子半径相当的特性以及稀土离子中4f轨道电子结构和铟离子的5s轨道能形成高效的电荷转换中心,以提高其电学稳定性,特别是光照下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层为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式制备的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薄膜中的一种结构或者任意两种以上组成的叠层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在显示面板或探测器中的应用。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在含铟的金属氧化物中引入稀土氧化物以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通过利用稀土氧化物中稀土离子半径和氧化铟中的铟离子半径相当的特性以及稀土离子中4f轨道电子结构和铟离子的5s轨道能形成高效的电荷转换中心,以提高其电学稳定性,特别是光照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5的薄膜晶体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6、实施例17、实施例18和实施例21的薄膜晶体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9和实施例20的薄膜晶体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5的光响应特性图;
图5为实施例16的光响应特性图;
图6为实施例17的光响应特性图;
图7为实施例18的光响应特性图;
图8为实施例19的光响应特性图;
图9为实施例20的光响应特性图;
图10为实施例21的光响应特性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01、基板;02、缓冲层;03、沟道层;04、绝缘层;05、栅极;06、间隔层;07-1、源极;07-2、漏极;08、刻蚀阻挡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以下是本发明具体的实施例,在下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材料、设备等除特殊限定外均可以通过购买方式获得。
实施例1:氧化镨掺杂氧化铟锡锌半导体材料
一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该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为:在氧化铟锡锌(ITZO)中掺入氧化镨作为电荷转换中心,形成氧化镨掺杂氧化铟锡锌(Pr:ITZO)的半导体材料。
其中,氧化铟锡锌的成分比例为In2O3:SnO2:ZnO=1.5:1:1mol,标记为In(3)Sn(1)Zn(1);Pr:ITZO中,MO为SnO2:ZnO=1:1mol,其中x=0.5,y=0.3333,z=0.1667。但不限于上述的比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x=0.6300,y=0.2700,z=0.1000,或者,x=0.7100,y=0.2400,z=0.0500,或者,x=0.7800,y=0.2100,z=0.0100,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2:氧化铽掺杂氧化铟镓锌半导体材料
一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该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为:在氧化铟镓锌(IGZO)中掺入氧化铽作为电荷转换中心,形成氧化铽掺杂氧化铟镓锌(Tb:IGZO)的半导体材料。
其中,氧化铟锡锌的成分比例为In2O3:Ga2O3:ZnO=2:0.5:1mol,标记为In(4)Ga(1)Zn(1);Tb:IGZO中,MO为Ga2O3:ZnO=0.5:1mol,其中x=0.625,y=0.3125,z=0.0625。但不限于上述的比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x=0.8000,y=0.1800,z=0.0200,或者,x=0.8300,y=0.1600,z=0.0100,或者,x=0.8550,y=0.1400,z=0.0050,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氧化铈掺杂氧化铟半导体材料
一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该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为:在氧化铟(In2O3)中掺入氧化铈作为电荷转换中心,形成氧化铟铈的半导体材料。
其中,x=0.850,z=0.150。但不限于上述的比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x=0.9000,z=0.1000,或者,x=0.9500,z=0.0500,或者,x=0.9900,z=0.0100,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氧化镝掺杂氧化铟半导体材料
一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该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为:在氧化铟(In2O3)中掺入氧化镝作为电荷转换中心,形成氧化铟镝的半导体材料。
其中,x=0.850,z=0.150。但不限于上述的比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x=0.9000,z=0.1000,或者,x=0.9500,z=0.0500,或者,x=0.9900,z=0.0100,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5:氧化钐掺杂氧化铟锌半导体材料
一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该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为:在氧化铟锌(IZO)中掺入氧化钐作为电荷转换中心,形成氧化钐掺杂氧化铟锌(Sm:IZO)的半导体材料。
其中,氧化铟锌靶材的成分比例为In2O3:ZnO=2:1mol,标记为In(4)Zn(1);Sm:IZO靶材中,其中x=0.5715,y=0.2857,z=0.1428。但不限于上述的比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x=0.7000,y=0.2000,z=0.1000,或者,x=0.8000,y=0.1500,z=0.0500,或者,x=0.8700,y=0.1200,z=0.0100,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6:氧化铕掺杂氧化铟锌半导体材料
一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该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为:在氧化铟锌(IZO)中掺入氧化铕作为电荷转换中心,形成氧化铕掺杂氧化铟锌(Eu:IZO)的半导体材料。
其中,x=0.800,z=0.200。但不限于上述的比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x=0.9000,z=0.1000,或者,x=0.9500,z=0.0500,或者,x=0.9900,z=0.0100,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7:氧化镱掺杂氧化铟半导体材料
一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该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为:在氧化铟(In2O3)中掺入氧化镱作为电荷转换中心,形成氧化铟镱的半导体材料。
其中,x=0.800,z=0.200。但不限于上述的比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x=0.9000,z=0.1000,或者,x=0.9500,z=0.0500,或者,x=0.9900,z=0.0100,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8:氧化镨掺杂氧化铟锡锌薄膜
一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该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由实施例1的氧化镨掺杂氧化铟锡锌半导体材料经磁控溅射而成。
实施例9:氧化铽掺杂氧化铟镓锌薄膜
一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该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由实施例2的氧化铽掺杂氧化铟镓锌半导体材料经磁控溅射而成。
实施例10:氧化铈掺杂氧化铟薄膜
一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该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由实施例3的氧化铈掺杂氧化铟半导体材料采用溶液法制备而成。
实施例11:氧化镝掺杂氧化铟薄膜
一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该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由实施例4的氧化镝掺杂氧化铟半导体材料采用溶液法制备而成。
实施例12:氧化钐掺杂氧化铟锌薄膜
一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该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由实施例5的氧化镝掺杂氧化铟半导体材料经磁控溅射而成。
实施例13:氧化铕掺杂氧化铟锌薄膜
一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该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由实施例6的氧化铕掺杂氧化铟锌半导体材料采用反应离子沉积(Reactive-Plasma Deposition,RPD)的方式制备而成。
实施例14:氧化镱掺杂氧化铟薄膜
一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该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由实施例7的氧化镱掺杂氧化铟半导体材料采用溶液法制备而成。
实施例15:薄膜晶体管
一组薄膜晶体管,采用背沟道刻蚀型结构,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设置有:基板01、位于基板01之上的栅极05、位于基板01和栅极05之上的绝缘层04、覆盖在绝缘层04上表面并与栅极05对应的沟道层03、相互间隔并与沟道层03的两端电性相连的源极07-1和漏极07-2、以及间隔层06。
其中,基板01为硬质无碱玻璃衬底,其上覆盖有缓冲层02氧化硅。
栅极05的材料为磁控溅射方式制备的金属铜/钼(Cu/Mo)叠层结构,厚度为250/20nm。
绝缘层04为化学气相沉积方式制备的氮化硅(Si3N4)和氧化硅(SiO2)的叠层,厚度为250/50nm,其中氮化硅在下层和栅极05接触,氧化硅在上层和沟道层03接触。
为测试不同氧化镨含量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沟道层03的材料为实施例1的氧化镨掺杂氧化铟锡锌半导体材料,利用氧化铟锡锌(ITZO)和氧化镨掺杂的氧化铟镓锌(Pr:ITZO)两个陶瓷靶材,采用共溅射的方式、通过调整两个靶材的溅射功率从而实现不同成分比例的薄膜制备而成。
源极07-1以及漏极07-2的材料为金属铜/钼(Cu/Mo)叠层结构,厚度为250/20nm,其采用商用的双氧水基刻蚀液进行图案化,其对沟道层03的损伤较小,而且无明显的刻蚀残余。
间隔层06的材料为化学气相沉积方式制备的氧化硅(SiO2),厚度为300nm,沉积温度为250℃。
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可以为仅包括基板01、栅极05、绝缘层04、沟道层03、源极07-1和漏极07-2、间隔层06的封闭结构,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平坦层、反射电极、像素定义层等,还可以与其它器件集成等。
其中薄膜的图案化工序采用光刻工艺、并结合湿法或干法的刻蚀方式进行。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和制备的薄膜晶体管器件性能如表1所示,其中,光生电流特性的表征方式为采用商用白色LED光源(光强设置为10000nits)照射薄膜晶体管器件的沟道层03,通过评估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器件的转移特性,提取器件阈值电压和亚阈值摆幅等的变化情况来评估其强弱;阈值电压变化幅度大表明其光生电流特性强,反之则弱。
表1
Figure BDA0002702514010000101
由该表1可知,氧化镨的掺入对器件性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首先,未掺氧化镨的器件(对应z=0)具有相对较高的迁移率,较小的亚阈值摆幅和较负的阈值电压,但是其光生电流特性非常强,即在有光照射条件下器件特性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阈值电压负向漂移,亚阈值摆幅退化严重)。但是,在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镨后器件的光生电流特性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当然,随着氧化镨含量的增加,器件的迁移率等特性也进一步退化,光生电流特性进一步改善。当过量的氧化镨掺入后(如z=0.1667),器件的迁移率明显退化,虽然器件的光生电流特性极弱,但是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的领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二者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掺入量。
将本实施例中所制备器件进行对应的光响应特性测试,其中,z值分别为0和0.04,如图4所示,当有光照射在器件上时,未掺氧化镨的器件阈值电压明显负向偏移;而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镨后,器件的阈值电压几乎没有变化;表现出了优异的光照稳定性,也即对应表1中的弱光生电流特性。
本实施例的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在氧化铟锡锌基体材料中,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镨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光稳定性。
实施例16:薄膜晶体管
一组薄膜晶体管,采用顶栅自对准型结构,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设置有:基板01、缓冲层02、沟道层03、位于沟道层03之上的绝缘层04以及栅极05、覆盖在沟道层03和栅极上表面的间隔层06、在间隔层06之上并与沟道层03的两端电性相连的源极07-1和漏极07-2。
其中,基板01为硬质玻璃衬底。
缓冲层02为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式制备的氧化硅。
沟道层03的材料为实施例2的氧化铽掺杂氧化铟镓锌半导体材料,厚度为30nm。
绝缘层04为氧化硅,厚度为300nm;栅极05为磁控溅射方式制备的铜/钼(Cu/Mo)叠层结构,厚度为300/20nm。
间隔层06为的氧化硅,厚度为300nm。
源极07-1以及漏极07-2的材料为磁控溅射方式制备的的铜/钼(Cu/Mo)叠层结构,厚度为300/20nm。
为测试不同铽含量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沟道层03的材料为实施例2的氧化铽掺杂氧化铟镓锌半导体材,利用氧化铟镓锌(IGZO)和氧化铽掺杂的氧化铟镓锌(Tb:IGZO)两个陶瓷靶材,采用共溅射的方式、通过调整两个靶材的溅射功率从而实现不同成分比例的薄膜制备。
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可以为仅包括基板01、沟道层03、绝缘层04、栅极05、间隔层06、源极07-1和漏极07-2的封闭结构,也可以进一步包括钝化层、以及像素定义层等,还可以与其它器件集成等。
其中薄膜的图案化采用光刻、并结合湿法或干法的刻蚀方式进行。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和制备的薄膜晶体管器件性能如表2所示,其中,光生电流特性的表征方式为采用商用白色LED光源照射薄膜晶体管器件的沟道层,通过表征不同光强条件下器件的转移特性,提取器件阈值电压的变化情况来评估其强弱;阈值电压变化幅度大,表明其光生电流特性强,反之则弱。
表2
Figure BDA0002702514010000131
由该表2可知,氧化铽的掺入对器件性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首先,未掺氧化铽的器件(对应z=0)具有相对较高的迁移率,较小的亚阈值摆幅和较负的阈值电压,但是其光生电流特性相对较强,即使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器件特性依然会发生变化。但是,在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铽后器件的光生电流特性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当然,随着氧化铽含量的增加,器件的迁移率等特性也进一步退化,光生电流特性进一步改善。当过量的氧化铽掺入后,器件的迁移率明显退化,虽然器件的光生电流特性极弱,但是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的领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二者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掺入量。
将本实施例中所制备器件进行对应的光响应特性测试,其中,y值分别为0和0.01,如图5所示,当有光照射在器件上时,未掺氧化铽的器件阈值电压明显负向偏移,而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铽后器件的阈值电压几乎没有变化;表现出了优异的光照稳定性,也即对应表2中的弱光生电流特性。
本实施例的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在氧化铟镓锌基体材料中,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铽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光稳定性。
实施例17:薄膜晶体管
一组薄膜晶体管,采用自对准型结构,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设置有:基板01、缓冲层02、沟道层03、位于沟道层03之上的绝缘层04以及栅极05、覆盖在沟道层03和栅极上表面的间隔层06、在间隔层06之上并与沟道层的两端电性相连的源极07-1和漏极07-2。
其中,基板01为硬质玻璃衬底。
缓冲层02为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式制备的氧化硅。
沟道层03的材料为实施例3的氧化铟铈半导体材料,厚度为20nm。
绝缘层04为氧化硅,厚度为300nm;栅极05为磁控溅射方式制备的钼/铝钼(Mo/Al/Mo)叠层结构,厚度为50/200/50nm。
间隔层06为的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的氧化硅薄膜,厚度为300nm。
源极07-1以及漏极07-2的材料为磁控溅射方式制备的钼/铝钼(Mo/Al/Mo)叠层结构,厚度为50/200/50nm。
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可以为仅包括基板01、沟道层03、绝缘层04、栅极05、间隔层06、源极07-1和漏极07-2的封闭结构,也可以进一步包括钝化层、以及像素定义层等,还可以与其它器件集成等。
其中薄膜的图案化采用光刻、并结合湿法或干法的刻蚀方式进行。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和制备的薄膜晶体管器件性能如表3所示,其中光生电流特性的表征方式为采用商用白色LED光源照射薄膜晶体管器件的沟道层03,通过表征不同光强条件下器件的转移特性,提取器件阈值电压的变化情况来评估其强弱;阈值电压变化幅度大,表明其光生电流特性强,反之则弱。
表3
Figure BDA0002702514010000151
由该表3可知,氧化铈的掺入对器件性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首先,由于纯氧化铟的薄膜晶格畸变严重,因而未掺氧化铈的器件(对应z=0)的迁移率较低,器件的亚阈值摆幅较大,而且其光生电流特性相对较强,即使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器件特性依然会发生变化。但是,在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铈后器件的特性改性明显,因为铈可以改善薄膜中角共享的结合特性,边共享的多面体组分增加。此外,器件的光生电流特性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当然,随着氧化铈含量的增加,器件的迁移率等特性也随之退化,光生电流特性进一步改善。当过量的氧化铈掺入后(如z=0.15),器件的迁移率明显退化,虽然器件的光生电流特性极弱,但是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的领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二者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掺入量。
将本实施例中所制备器件进行对应的光响应特性测试,其中,z值分别为0和0.01,如图6所示,当有光照射在器件上时,未掺氧化铈的器件阈值电压明显负向偏移,而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铈后器件的阈值电压几乎没有变化;表现出了优异的光照稳定性,也即对应表3中的弱光生电流特性。
本实施例的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在氧化铟基体材料中,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铈能有效改善器件的电学特性,而且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光稳定性。
实施例18:薄膜晶体管
一组薄膜晶体管,采用自对准型结构,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设置有:基板01、缓冲层02、沟道层03、位于沟道层03之上的绝缘层04以及栅极05、覆盖在沟道层03和栅极上表面的间隔层06、在间隔层06之上并与沟道层03的两端电性相连的源极07-1和漏极07-2。
其中,基板01为硬质玻璃衬底。
缓冲层02为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式制备的氧化硅。
沟道层03的材料为实施例4的氧化铟镝半导体材料,厚度为20nm。
绝缘层04为氧化硅,厚度为300nm;栅极05为磁控溅射方式制备的钼/铝钼(Mo/Al/Mo)叠层结构,厚度为50/200/50nm。
间隔层06为的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的氧化硅薄膜,厚度为300nm。
源极07-1以及漏极07-2的材料为磁控溅射方式制备的钼/铝钼(Mo/Al/Mo)叠层结构,厚度为50/200/50nm。
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可以为仅包括基板01、沟道层03、绝缘层04、栅极05、间隔层06、源极07-1和漏极07-2的封闭结构,也可以进一步包括钝化层、以及像素定义层等,还可以与其它器件集成等。
其中薄膜的图案化采用光刻、并结合湿法或干法的刻蚀方式进行。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和制备的薄膜晶体管器件性能如表4所示,其中光生电流特性的表征方式为采用商用白色LED光源照射薄膜晶体管器件的沟道层,通过表征不同光强条件下器件的转移特性,提取器件阈值电压的变化情况来评估其强弱;阈值电压变化幅度大,表明其光生电流特性强,反之则弱。
表4
Figure BDA0002702514010000171
由该表4可知,氧化镝的掺入对器件性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首先,由于纯氧化铟的薄膜晶格畸变严重,因而未掺氧化镝的器件(对应z=0)的迁移率较低,器件的亚阈值摆幅较大,而且其光生电流特性相对较强,即使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器件特性依然会发生变化。但是,在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镝后器件的特性改性明显,因为镝可以改善薄膜中角共享的结合特性,边共享的多面体组分增加。此外,器件的光生电流特性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当然,随着氧化镝含量的增加,器件的迁移率等特性也随之退化,光生电流特性进一步改善。当过量的氧化镝掺入后(如z=0.15),器件的迁移率明显退化,虽然器件的光生电流特性极弱,但是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的领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二者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掺入量。
将本实施例中所制备器件进行对应的光响应特性测试,其中,z值分别为0和0.01,如图7所示,当有光照射在器件上时,未掺氧化镝的器件阈值电压明显负向偏移,而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镝后器件的阈值电压几乎没有变化;表现出了优异的光照稳定性,也即对应表4中的弱光生电流特性。
本实施例的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在氧化铟基体材料中,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镝能有效改善器件的电学特性,而且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光稳定性。
实施例19:薄膜晶体管
一组薄膜晶体管,采用刻蚀阻挡型结构,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设置有:基板01、位于基板01之上的栅极05、位于基板01和栅极05之上的绝缘层04、覆盖在绝缘层04上表面并与栅极05对应的沟道层03、刻蚀阻挡层08、相互间隔并与沟道层03的两端电性相连的源极07-1和漏极07-2、以及间隔层06。
其中,基板01为玻璃衬底,其上覆盖有缓冲层02氧化硅。
栅极05的材料为磁控溅射方式制备的钼铝钼(Mo/Al/Mo)金属叠层结构,厚度为50/200/50nm。
绝缘层04为化学气相沉积方式制备的氮化硅(Si3N4)和氧化硅(SiO2)的叠层,厚度为250/50nm;其中氮化硅在下层和栅极05接触,氧化硅在上层和沟道层03接触。
为测试不同含量的氧化钐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沟道层03的材料为实施例5的氧化钐掺杂氧化铟锌半导体材料,利用氧化铟锌(IZO)和氧化钐掺杂的氧化铟锌(Sm:IZO)两个陶瓷靶材,采用共溅射的方式制备薄膜。通过调整两个靶材的溅射功率从而实现不同成分比例的薄膜制备。
刻蚀阻挡层08和间隔层06的材料为化学气相沉积方式制备的氧化硅(SiO2)薄膜,厚度均为300nm,沉积温度为300℃。
源极07-1以及漏极07-2的材料为金属钼铝钼(Mo/Al/Mo)叠层结构,厚度为50/200/50nm。
另外,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可以为仅包括基板01、栅极05、绝缘层02、沟道层03、刻蚀阻挡层08、源极07-1和漏极07-2、钝化层的封闭结构,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平坦层、反射电极、像素定义层等,还可以与其它器件集成等。
其中薄膜的图案化工序采用光刻工艺、并结合湿法或干法的刻蚀方式进行。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和制备的薄膜晶体管器件性能如表5所示,其中光生电流特性的表征方式为采用商用白色LED光源照射薄膜晶体管器件的沟道层03,通过评估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器件的转移特性,提取器件阈值电压的变化情况来评估其强弱;阈值电压变化幅度大表明其光生电流特性强,反之则弱。
表5
Figure BDA0002702514010000191
由该表5可知,氧化钐的掺入对器件性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首先,未掺氧化钐的器件(对应z=0)具有相对较高的迁移率,较小的亚阈值摆幅和较负的阈值电压,但是其光生电流特性非常强,即在有光照射条件下器件特性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阈值电压负向漂移,亚阈值摆幅退化严重)。但是,在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钐器件的光生电流特性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当然,随着氧化钐含量的增加,器件的迁移率等特性也进一步退化,光生电流特性进一步改善。当过量的氧化钐掺入后(如z=0.1428),器件的迁移率明显退化,虽然器件的光生电流特性极弱,但是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的领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二者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掺入量。
将本实施例中所制备器件进行对应的光响应特性测试,其中,z值分别为0和0.01,如图8所示,当有光照射在器件上时,未掺氧化钐的器件阈值电压明显负向偏移;而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钐后,器件的阈值电压几乎没有变化;表现出了优异的光照稳定性,也即对应表5中的弱光生电流特性。
本实施例的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在氧化铟锌基体材料中,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钐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光稳定性。
实施例20:薄膜晶体管
一组薄膜晶体管,采用刻蚀阻挡型结构,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设置有:基板01、位于基板01之上的栅极05、位于基板01和栅极05之上的绝缘层04、覆盖在绝缘层04上表面并与栅极05对应的沟道层03、刻蚀阻挡层08、相互间隔并与沟道层03的两端电性相连的源极07-1和漏极07-2、以及间隔层06。
其中,基板01为玻璃衬底,其上覆盖有缓冲层02氧化硅。
栅极05的材料为磁控溅射方式制备的钼铝钼(Mo/Al/Mo)金属叠层结构,厚度为50/200/50nm。
绝缘层04为化学气相沉积方式制备的氮化硅(Si3N4)和氧化硅(SiO2)的叠层,厚度为250/50nm;其中氮化硅在下层和栅极05接触,氧化硅在上层和沟道层03接触。
为测试不同含量的氧化铕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沟道层03的材料为实施例6的氧化铕掺杂氧化铟锌半导体材料,利用氧化铟锌(IZO)掺杂不同含量的氧化铕制备对应七个不同比例的陶瓷靶材。
刻蚀阻挡层08和间隔层06的材料为化学气相沉积方式制备的氧化硅(SiO2)薄膜,厚度均为300nm,沉积温度为300℃。
源极07-1以及漏极07-2的材料为金属钼铝钼(Mo/Al/Mo)叠层结构,厚度为50/200/50nm。
另外,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可以为仅包括基板01、栅极05、绝缘层04、沟道层03、刻蚀阻挡层08、源极07-1和漏极07-2、钝化层的封闭结构,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平坦层、反射电极、像素定义层等,还可以与其它器件集成等。
其中薄膜的图案化工序采用光刻工艺、并结合湿法或干法的刻蚀方式进行。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和制备的薄膜晶体管器件性能如表6所示,其中光生电流特性的表征方式为采用商用白色LED光源照射薄膜晶体管器件的沟道层03,通过评估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器件的转移特性,提取器件阈值电压的变化情况来评估其强弱;阈值电压变化幅度大表明其光生电流特性强,反之则弱。
表6
Figure BDA0002702514010000211
由该表6可知,氧化铕的掺入对器件性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首先,未掺氧化铕的器件(对应z=0)具有相对较高的迁移率,较小的亚阈值摆幅和较负的阈值电压,但是其光生电流特性非常强,即在有光照射条件下器件特性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阈值电压负向漂移,亚阈值摆幅退化严重)。但是,在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铕器件的光生电流特性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当然,随着氧化铕含量的增加,器件的迁移率等特性也进一步退化,光生电流特性进一步改善。当过量的氧化铕掺入后(如z=0.2),器件的迁移率明显退化,虽然器件的光生电流特性极弱,但是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的领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二者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掺入量。
将本实施例中所制备器件进行对应的光响应特性测试,其中,z值分别为0和0.01,如图9所示,当有光照射在器件上时,未掺氧化铕的器件阈值电压明显负向偏移;而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铕后,器件的阈值电压几乎没有变化;表现出了优异的光照稳定性,也即对应表6中的弱光生电流特性。
本实施例的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在氧化铟锌基体材料中,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铕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光稳定性。
实施例21:薄膜晶体管
一组薄膜晶体管,采用自对准型结构,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设置有:基板01、缓冲层02、沟道层03、位于沟道层03之上的绝缘层04以及栅极05、覆盖在沟道层03和栅极上表面的间隔层06、在间隔层06之上并与沟道层03的两端电性相连的源极07-1和漏极07-2。
其中,基板01为硬质玻璃衬底。
缓冲层02为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式制备的氧化硅。
沟道层03的材料为实施例7的氧化铟镝半导体材料,厚度为20nm。
绝缘层04为氧化硅,厚度为300nm;栅极05为磁控溅射方式制备的钼/铝钼(Mo/Al/Mo)叠层结构,厚度为50/200/50nm。
间隔层06为的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的氧化硅薄膜,厚度为300nm。
源极07-1以及漏极07-2的材料为磁控溅射方式制备的钼/铝钼(Mo/Al/Mo)叠层结构,厚度为50/200/50nm。
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可以为仅包括基板01、沟道层03、绝缘层04、栅极05、间隔层06、源极07-1和漏极07-2的封闭结构,也可以进一步包括钝化层、以及像素定义层等,还可以与其它器件集成等。
其中薄膜的图案化采用光刻、并结合湿法或干法的刻蚀方式进行。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和制备的薄膜晶体管器件性能如表7所示,其中光生电流特性的表征方式为采用商用白色LED光源照射薄膜晶体管器件的沟道层03,通过表征不同光强条件下器件的转移特性,提取器件阈值电压的变化情况来评估其强弱;阈值电压变化幅度大,表明其光生电流特性强,反之则弱。
表7
Figure BDA0002702514010000231
由该表7可知,氧化镱的掺入对器件性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首先,由于纯氧化铟的薄膜晶格畸变严重,因而未掺氧化镱的器件(对应z=0)的迁移率较低,器件的亚阈值摆幅较大,而且其光生电流特性相对较强,即使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器件特性依然会发生变化。但是,在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镱后器件的特性改性明显,因为镱可以改善薄膜中角共享的结合特性,边共享的多面体组分增加。此外,器件的光生电流特性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当然,随着氧化镱含量的增加,器件的迁移率等特性也随之退化,光生电流特性进一步改善。当过量的氧化镱掺入后(如z=0.2),器件的迁移率明显退化,虽然器件的光生电流特性极弱,但是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的领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二者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掺入量。
将本实施例中所制备器件进行对应的光响应特性测试,其中,z值分别为0和0.01,如图10所示,当有光照射在器件上时,未掺氧化镱的器件阈值电压明显负向偏移,而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镱后器件的阈值电压几乎没有变化;表现出了优异的光照稳定性,也即对应表7中的弱光生电流特性。
本实施例的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在氧化铟基体材料中,掺入一定量的氧化镱能有效改善器件的电学特性,而且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光稳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15~21中,若没特别说明的,沟道层的厚度均为30nm,溅射气氛中氧含量为20%,溅射气压为0.5Pa,衬底温度设置为室温;薄膜在图案化前经高温烘箱350℃空气气氛下退火30分钟。薄膜的成分比例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并结合透视电镜等表征结果进行标定,部分极少含量的薄膜通过溅射功率推理得知。
实施例22:显示面板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实施例15-21中的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用于驱动显示面板中的显示单元。
实施例23:探测器
一种探测器,包括上述实施例15-21中的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用于驱动探测器的探测单元。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的薄膜晶体管的各功能层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中的基板01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公知的基板01。如:硬质的碱玻璃、无碱玻璃、石英玻璃、硅基板01等;亦可为可弯曲的聚酰亚胺(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矾醚(PES)或者金属薄片等。
本发明中的栅极05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其可在本领域公知的材料中任意选取。如:透明导电氧化物(ITO、AZO、GZO、IZO、ITZO、FTO等),金属(Mo、Al、Cu、Ag、Ti、Au、Ta、Cr、Ni等)及其合金、以及金属和氧化物(ITO/Ag/ITO、IZO/Ag/IZO等)、金属和金属叠设(Mo/Al/Mo、Ti/Al/Ti等)形成的复合导电薄膜。
栅极05薄膜的制备方法可以是溅射法、电镀、热蒸发和其他的沉积方式,优选溅射沉积方式,因为该方式制备的薄膜和基板01的粘附性好、均匀性优异、可以大面积制备。
这里,具体用哪种结构的栅电极需要根据所需要达到的技术参数而定,如透明显示中需要用到透明电极,其可由单层的ITO作为栅电极,亦可由ITO/Ag/ITO作为栅电极。另外,特殊领域的应用中需要有高温工艺,那栅电极可以选择可以抵抗高温的金属合金薄膜。
本发明中的绝缘层04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其可在本领域公知的材料中任意选取。如: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氧化钽、氧化铪、氧化钇、以及高分子有机膜层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绝缘薄膜的组分可以与理论上的化学计量比不一致。另外,绝缘层04可以是多种绝缘膜叠设而成,一方面形成更好的绝缘特性,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沟道层03和绝缘层04的界面特性。而且,该绝缘层04的制备方式多样,可以是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激光沉积、阳极氧化或溶液法等方式制备。
湿法刻蚀采用的刻蚀液包括:磷酸、硝酸和冰醋酸的混合液或者基于双氧水的混合液。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在双氧水基的刻蚀液中的刻蚀速率小于1nm/min。干法刻蚀示例性的,可以选择等离子刻蚀工艺,刻蚀气体包括氯基或氟基气体。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采用真空磁控溅射工艺过程中,可选单靶材溅射或多靶材共溅射,优选为单靶材溅射。
因为单靶材溅射可以提供重复性更好、更稳定的薄膜,而且薄膜的微观结构更易控制;而不至于像共溅射薄膜中,溅射粒子在重新组合的过程中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干扰。
真空溅射沉积过程中,电源可以选取射频(RF)溅射、直流(DC)溅射或交流(AC)溅射,优选工业中常用的交流溅射。
溅射沉积过程中,溅射气压为0.1Pa~10Pa可选,优选为0.3Pa~0.7Pa。
溅射气压太低时,无法维持稳定的辉光溅射;溅射气压太高时,溅射粒子在向基板01沉积的过程中受到的散射明显增加,能量损耗增加,到达基板01后动能降低,形成的薄膜缺陷增加,从而严重影响器件的性能。
溅射沉积过程中,氧分压为0~1Pa可选,优选为0.001~0.5Pa,更优选为0.01~0.1Pa。
通常而言,溅射制备氧化物半导体的过程中,氧分压对薄膜的载流子浓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会引入一些氧空位相关的缺陷。过低的氧含量,可能会造成薄膜中氧严重失配,载流子浓度增加;而过高的氧空位会引起较多的弱结合键,降低器件的可靠性。
溅射沉积过程中,衬底温度优选为200~300℃。
沟道层03薄膜沉积的过程中,一定的衬底温度可以有效改善溅射粒子到达基板01后的结合方式,降低弱结合键的存在几率,提升器件的稳定性。当然,这一效果亦可以通过后续的退火处理等工艺来实现同样的功效。
沟道层03的厚度为2~100nm可选,优选为5~50nm,更优选为20~40nm。
本发明中的源漏电极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在不影响实现各种所需结构器件的前提下其可在本领域公知的材料中任意选取。如:透明导电氧化物(ITO、AZO、GZO、IZO、ITZO、FTO等),金属(Mo、Al、Cu、Ag、Ti、Au、Ta、Cr、Ni等)及其合金、以及金属和氧化物(ITO/Ag/ITO、IZO/Ag/IZO等)、金属和金属叠设(Mo/Al/Mo、Ti/Al/Ti等)形成的复合导电薄膜。
源漏电极薄膜的制备方法可以是溅射法、热蒸发和其他的沉积方式,优选溅射沉积方式,因为该方式制备的薄膜和基板01的粘附性好、均匀性优异、可以大面积制备。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制备背沟道刻蚀型结构的器件中,源漏电极和沟道层03需要有合适的刻蚀选择比,否则无法实现器件的制备。本发明实施例中湿法刻蚀的刻蚀液是基于工业界常规金属的刻蚀液(如:双氧水基刻蚀液),主要是因为本发明的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能有效抵抗湿法双氧水基刻蚀液的刻蚀,其和金属(如钼、钼合金、钼/铝/钼等)具有很高的刻蚀选择比,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基本不受刻蚀液的影响,所制备的器件性能优异,稳定性好。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干法刻蚀是基于工业界常规的刻蚀气体(如氯基气体,氟基气体等),其对本发明的氧化物半导体层影响甚微,所制备的器件性能优异,稳定性好。
本发明中的钝化层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其可在本领域公知的材料中任意选取。如: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氧化钽、氧化铪、氧化钇、以及高分子有机膜层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绝缘薄膜的组分可以与理论上的化学计量比不一致。另外,绝缘层04可以是多种绝缘膜叠设而成,一方面形成更好的绝缘特性,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沟道层03和钝化层的界面特性。而且,该钝化层的制备方式多样,可以是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激光沉积或溶液法等方式制备。
下面,进一步对本发明实施的薄膜晶体管制备过程中的处理工艺进行说明。
相对而言,溅射制备的薄膜由于有高能等离子体的参与,所沉积薄膜的速率一般也较快;薄膜在沉积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执行弛豫过程,这会造成一定比例的错位和应力残留于薄膜中。这需要后期的加热退火处理,而继续达到所需的相对稳态,改善薄膜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实施中,退火处理大都设置在沟道层03沉积后,以及钝化层沉积后。一方面在沟道层03沉积后进行退火处理,可以有效改善沟道层03中的原位缺陷,提高沟道层03抵抗后续工艺中可能的损伤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后续的钝化层沉积过程中,由于等离子体的参与和活性基团的改性作用,这可能需要一个“激活”的过程,进一步消除界面态和一些施主掺杂等效应。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中,处理的方式可以不仅仅是加热处理,可以包括等离子体处理界面(如绝缘层04/半导体界面,沟道层03/钝化层界面等)。
通过上述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改善器件的性能,提高器件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为:在含铟的金属氧化物MO-In2O3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稀土氧化物RO作为光生载流子转换中心,形成(In2O3)x(MO)y(RO)z半导体材料,其中,x+y+z=1,0.5≤x<0.9999,0≤y<0.5,0.0001≤z≤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MO中,M为Zn、Ga、Sn、Ge、Sb、Al、Mg、Ti、Zr、Hf、Ta、W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材料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氧化物RO为氧化镨、氧化铽、氧化铈、氧化镝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或者,所述稀土氧化物RO为氧化钐、氧化铕、氧化镱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材料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生载流子转换中心位于材料(In2O3)x(MO)y(RO)z的导带底至(In2O3)x(MO)y(RO)z的导带底下0.8eV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其特征在于,0.001≤z≤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其特征在于,0.01≤z≤0.05。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通过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原子层沉积工艺、激光沉积工艺、反应离子沉积工艺、溶液法工艺中的任意一种工艺的方法制备成膜。
8.一种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有源层、位于所述栅极和有源层之间的绝缘层、分别电性连接在所述有源层两端的源极和漏极、以及间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层为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层为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式制备的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薄膜中的一种结构或者任意两种以上组成的叠层结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在显示面板或探测器中的应用。
CN202011027359.XA 2017-11-15 2020-09-25 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Pending CN1122898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7359.XA CN112289863A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US17/105,655 US11545580B2 (en) 2017-11-15 2020-11-27 Metal oxide (MO semiconductor and thin-film transist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PCT/CN2021/096780 WO2022062454A1 (zh) 2020-09-25 2021-05-28 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7359.XA CN112289863A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9863A true CN112289863A (zh) 2021-01-29

Family

ID=74421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27359.XA Pending CN112289863A (zh) 2017-11-15 2020-09-25 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89863A (zh)
WO (1) WO202206245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0314A (zh) * 2021-12-15 2022-03-25 先导薄膜材料(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铟镱钇粉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2062454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WO2022166044A1 (zh) * 2021-02-03 2022-08-1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3312A (ja) * 2005-09-06 2007-03-22 Canon Inc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および該ターゲットを用いた薄膜の形成方法
CN102105619A (zh) * 2008-06-06 2011-06-22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氧化物薄膜用溅射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47093A (zh) * 2017-02-22 2019-11-12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氧化物半导体膜、薄膜晶体管、氧化物烧结体以及溅射靶
CN110797395A (zh) * 2019-09-18 2020-02-14 华南理工大学 掺杂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9863A (zh) * 2020-09-25 2021-01-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3312A (ja) * 2005-09-06 2007-03-22 Canon Inc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および該ターゲットを用いた薄膜の形成方法
CN102105619A (zh) * 2008-06-06 2011-06-22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氧化物薄膜用溅射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47093A (zh) * 2017-02-22 2019-11-12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氧化物半导体膜、薄膜晶体管、氧化物烧结体以及溅射靶
CN110797395A (zh) * 2019-09-18 2020-02-14 华南理工大学 掺杂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2454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WO2022166044A1 (zh) * 2021-02-03 2022-08-1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应用
CN114230314A (zh) * 2021-12-15 2022-03-25 先导薄膜材料(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铟镱钇粉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62454A1 (zh)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24659B2 (ja) 複合金属酸化物半導体および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とその応用
TWI453915B (zh) Thin film transistor
JP6296463B2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289863A (zh) 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CN112582466A (zh) 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JP7424658B2 (ja) ドーピングされた金属酸化物半導体および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とその応用
WO2010021106A1 (ja) 半導体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トランジスタ基板、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TW200941729A (e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 display device us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KR20080074888A (ko) 반도체 박막,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박막 트랜지스터
CN104882486B (zh) 高迁移率、高稳定性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工艺
CN110416087A (zh) 具有钝化增强层的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US11545581B2 (en) Metal oxide (MO) semiconductor and thin-film transist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KR20140129037A (ko) 화합물 태양 전지의 제법
US11545580B2 (en) Metal oxide (MO semiconductor and thin-film transist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JP2007013098A (ja) 太陽電池
CN109638070B (zh) 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薄膜晶体管及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09638082B (zh) 薄膜晶体管以及制备方法
WO2015115330A1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酸化物半導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83785B2 (ja) 化合物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6103966A1 (ja) In-Ga-Zn-O膜の成膜方法及び太陽電池
US20230094925A1 (en) Rare-Earth Dop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 Thin-Film Transistor, and Application
CN114875380B (zh) 一种提升p型含氧金属化合物薄膜迁移率的方法
KR20150136721A (ko) 고품질 cigs 광흡수층을 포함하는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4695560A (zh) 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