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72617B - 喷墨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方法以及控制打印图像的光泽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方法以及控制打印图像的光泽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72617B
CN112272617B CN201980039004.1A CN201980039004A CN112272617B CN 112272617 B CN112272617 B CN 112272617B CN 201980039004 A CN201980039004 A CN 201980039004A CN 112272617 B CN112272617 B CN 1122726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oss
printed
printing
ink
printing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90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72617A (zh
Inventor
高桥宏明
秋间美绪
增田公则
中根博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9/02052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239843A1/en
Publication of CN112272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2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72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2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B41J2/2114Ejecting transparent or white coloured liquids, e.g. processing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6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infrared [IR] radiation or microwa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2Controlling the irradiation means, e.g. image-based controlling of the irradiation zone or control of the dur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ir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41J11/00222Controlling the convec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du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heated platen
    • B41J11/00242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onduc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du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heated platen
    • B41J11/00244Means for heating the copy materials before or during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11Pre-treatment or treatment during printing of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heating,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9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thermal means, e.g. infrared radiation, h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Abstract

提供了喷墨打印装置,其包括配置为存储油墨的油墨存储单元、配置为喷射油墨以形成打印层的喷射头和配置为加热待打印材料的加热单元,其中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喷墨打印装置具有作为赋予低光泽的打印模式的低光泽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高光泽的打印模式的高光泽打印模式,并且加热单元配置为加热以满足以下公式T哑光>T光泽,其中T哑光(摄氏度)为待打印材料的低光泽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待打印材料上时低光泽打印区域被用低光泽打印模式打印,并且T光泽(摄氏度)为待打印材料的高光泽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待打印材料上时高光泽打印区域被用高光泽打印模式打印。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方法以及控制打印图像的光泽度的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喷墨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方法以及控制打印图像的光泽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工业用包装材料(例如,广告和广告牌)、食品和饮料的耐久性(例如,耐光性、耐水性和耐磨性),例如,使用了非渗透性记录介质,比如塑料膜。已经开发了用于这种非渗透性记录介质的各种油墨。
作为这种油墨,例如,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溶剂的溶剂基油墨,或包括可聚合单体作为主要组分的紫外线可固化油墨已被广泛使用。然而,与溶剂基油墨有关的担忧是,从油墨蒸发的有机溶剂可能不利地影响环境。考虑到安全性,紫外线可固化油墨在使用的可聚合单体中的选择可能有限。
因此,提出了包括水性油墨的油墨组,其给出了低的环境负担并且可以直接打印在非渗透性打印介质上。
同时,已经开发了具有控制光泽功能的喷墨打印装置。
例如,提出了液体喷射装置,其包括能够朝向着陆目标喷射包括热塑性树脂颗粒的油墨的液体喷射头和配置为加热着陆在着陆目标上的油墨液滴的加热单元,其中加热单元配置为通过在与油墨液滴的表面开始形成膜的最小成膜温度相对应的成膜控制温度下加热来控制油墨液滴的表面的成膜度(参见,例如,PTL 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5-3397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喷墨打印装置,其可以符合哑光和光泽二者的光泽度控制。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喷墨打印装置包括配置为存储油墨的油墨存储单元、配置为喷射油墨以形成打印层的喷射头和配置为加热待打印材料的加热单元。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喷墨打印装置具有作为赋予哑光的打印模式的哑光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光泽的打印模式的光泽打印模式。加热单元配置为加热以满足以下公式T哑光>T光泽,其中T哑光(摄氏度)是待打印材料的哑光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待打印材料上时哑光打印区域被用哑光打印模式打印,并且T光泽(摄氏度)是待打印材料的光泽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待打印材料上时光泽打印区域被用光泽打印模式打印。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提供可符合哑光和光泽二者的光泽度控制的喷墨打印装置。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用于进行本公开的成像方法的成像设备的实例的视图。
[图2]图2是示出图1的成像设备的主箱的实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喷墨打印装置和喷墨打印方法)
本公开的喷墨打印装置包括配置为存储油墨的油墨存储单元、配置为喷射油墨以形成打印层的喷射头和配置为加热待打印材料的加热单元。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喷墨打印装置具有作为赋予哑光的打印模式的哑光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光泽的打印模式的光泽打印模式。加热单元配置为加热以满足以下公式T哑光>T光泽,其中T哑光(摄氏度)是待打印材料的哑光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待打印材料上时哑光打印区域被用哑光打印模式打印,并且T光泽(摄氏度)是待打印材料的光泽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待打印材料上时光泽打印区域被用光泽打印模式打印。喷墨打印装置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单元。
本公开的喷墨打印装置包括配置为存储油墨的油墨存储单元、配置为喷射油墨以形成打印层的喷射头和配置为加热待打印材料的加热单元。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喷墨打印装置具有作为赋予哑光的打印模式的哑光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光泽的打印模式的光泽打印模式。加热单元配置为加热以满足以下公式HT哑光>HT光泽,其中HT哑光(摄氏度)是使用哑光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并且HT光泽(摄氏度)是使用光泽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喷墨打印装置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单元。
本公开的喷墨打印方法包括将油墨喷射至待打印材料以形成打印层,和加热所打印的待打印材料。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喷墨打印方法具有作为赋予哑光的打印模式的哑光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光泽的打印模式的光泽打印模式。加热单元配置为加热以满足以下公式T哑光>T光泽,其中T哑光(摄氏度)是待打印材料的哑光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待打印材料上时哑光打印区域被用哑光打印模式打印,并且T光泽(摄氏度)是待打印材料的光泽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待打印材料上时光泽打印区域被用光泽打印模式打印。喷墨打印方法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步骤。
本公开的喷墨打印方法包括将油墨喷射至待打印材料以形成打印层,和用加热单元加热所打印的待打印材料。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喷墨打印方法具有作为赋予哑光的打印模式的哑光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光泽的打印模式的光泽打印模式。加热单元配置为加热以满足以下公式HT哑光>HT光泽,其中HT哑光(摄氏度)是使用哑光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并且HT光泽(摄氏度)是使用光泽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喷墨打印方法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步骤。
在本领域,已经提出了通过控制照射光剂量来控制光泽以给出哑光或光泽的方法,其与使用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而固化的透明油墨(UV透明油墨)的喷墨打印装置相连。
然而,UV透明油墨存在具有强气味的问题。气味保留在打印制品上,因此不适合将UV透明油墨用于室内的打印制品。因此,需要将喷墨打印装置安装在能够排出其中的空气的环境中,并且其安装受到限制。此外,UV透明油墨存在以下问题:UV透明油墨需要紫外线照射装置,并且其规模大且成本高。
基于以下见解已经完成了本公开的喷墨打印装置和喷墨打印方法。在PTL1中公开的技术中,使用包括着色剂的彩色油墨,并且通过控制油墨液滴表面的成膜程度调节光泽度,其中通过经由加热单元的方式在对应于油墨液滴的表面开始成膜的最小成膜温度的成膜控制温度下加热油墨液滴来控制成膜程度。然而,与不包括着色剂的透明油墨相比,包括着色剂的彩色油墨不能获得足够的光泽度差,并且不能实现哑光和光泽二者的光泽控制。
本公开的喷墨打印装置和喷墨打印方法使用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并且通过控制加热温度进行光泽和哑光二者的光泽控制。当赋予哑光时,与以光泽打印模式进行打印期间的温度相比,以高的温度进行打印。由于打印期间的温度高,包括树脂的水性透明油墨抑制了点的湿扩散和相邻点的聚结,并且形成具有大的点球高度(堆积高度)的点。这些点形成表面不规则从而赋予哑光。
另一方面,当赋予光泽时,与哑光打印模式相比,在低的温度下进行打印。由于打印期间的温度低,包括树脂的水性透明油墨加快了点的湿扩散和相邻点的聚结从而形成光滑表面。因此,赋予光泽。
因此,本公开的喷墨打印装置可以进行哑光和光泽二者的光泽控制,因为喷墨打印装置使用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具有作为赋予哑光的打印模式的哑光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光泽的打印模式的光泽打印模式,并且包括加热单元,其配置为加热以满足以下公式T哑光>T光泽或以下公式HT哑光>HT光泽,其中T哑光(摄氏度)是待打印材料的哑光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待打印材料上时哑光打印区域被用哑光打印模式打印,并且T光泽(摄氏度)是待打印材料的光泽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待打印材料上时光泽打印区域被用光泽打印模式打印,并且HT哑光(摄氏度)是使用哑光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并且HT光泽(摄氏度)是使用光泽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
本公开的喷墨打印装置的加热单元优选地以如下方式进行加热:待打印材料的温度满足以下公式T哑光>T光泽,优选地满足以下公式T哑光-T光泽≧10摄氏度,并且更优选地满足以下公式T哑光-T光泽≧20摄氏度。此外,加热单元的温度HT(摄氏度)满足以下公式HT哑光>HT光泽,优选地满足以下公式HT哑光>HT光泽≧10摄氏度,并且更优选地满足以下公式HT哑光>HT光泽≧20摄氏度,其中HT哑光(摄氏度)是使用哑光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并且HT光泽(摄氏度)是使用光泽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
结果,在哑光打印模式中提高了加热温度以抑制点的湿扩散,因此形成了高堆积高度的点从而形成具有大的不规则的表面。另一方面,在光泽打印模式中降低了加热温度以加快点的湿扩散从而由于相邻点的聚结形成光滑表面。
加热单元的温度HT(摄氏度)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加热单元的设定温度可以用作温度HT。
待打印材料的哑光打印模式所打印的区域的温度T哑光(摄氏度)优选地为50摄氏度或更高,更优选地为50摄氏度或更高但80摄氏度或更低。
待打印材料的光泽打印模式所打印的区域的温度T光泽(摄氏度)优选地为70摄氏度或更低,并且更优选地未60摄氏度或更低。
使用哑光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HT哑光(摄氏度)优选地为50摄氏度或更高,更优选地为50摄氏度或更高但80摄氏度或更低。
使用光泽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HT光泽(摄氏度)优选地为70摄氏度或更低,更优选地为60摄氏度或更低。
通过将温度设定至上述温度范围,可以在使用水性透明油墨的每种打印模式下实现光泽度的大的改变。
测量待打印材料的打印区域的方法的实例包括:其中将热电偶布置在作为待打印材料的打印介质上以直接测量打印介质的温度的方法;其中测量配置为加热打印介质的加热器的温度并且将所测量的温度确定为打印介质的温度的方法;和其中通过辐射温度计等以非接触方式测量打印介质周围的温度并且将所测量的温度确定为打印介质的温度的方法。
在本公开中,优选地满足以下公式D光泽>D哑光,并且更优选地满足以下公式D光泽-D哑光≧10%,其中D哑光是待以哑光打印模式打印的哑光打印图像的打印比率,并且D光泽是待以光泽打印模式打印的光泽打印图像的打印比率。
由于在高打印比率下更容易形成光滑表面,高打印比率的图像以光泽打印模式进行打印。由于相邻点的聚结发生在高打印比率下并且难以形成表面不规则,低打印比率的图像以哑光打印模式进行打印。
打印比率(%)=透明油墨的所打印的点数/(垂直分辨率×水平分辨率)×100
(在上式中,“透明油墨的所打印的点数”是通过实际打印透明油墨而在每单位面积上形成的点数,“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各自是每单位面积的分辨率,并且在其中透明油墨被重叠打印从而在相同位置形成点的情况下,“透明油墨的所打印的点数”表示通过实际打印透明油墨而在每单位面积上形成的总点数。)
注意,打印比率为100%意思是相对于像素,单个颜色的最大油墨重量。
<油墨存储单元>
油墨存储单元配置为存储油墨。
油墨存储单元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油墨存储单元是能够在其中存储油墨的构件即可。油墨存储单元的实例包括油墨存储容器和油墨箱。
油墨存储容器包括存储在容器中的油墨,并且可以进一步包括根据需要适当选择的其他构件。
容器没有特别限制,并且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其形状、结构、尺寸和材料。容器的实例包括至少包含由铝层压膜和树脂膜形成的油墨袋的容器。
油墨箱的实例包括主箱和子箱。
<喷射头>
喷射头配置为喷射油墨以形成打印层。
喷射头包括喷嘴板、增压室和刺激产生单元。
-喷嘴板-
喷嘴板包括喷嘴基板和布置在喷嘴基板上的防墨膜(ink repellent film)。
-增压室-
增压室被布置为对应于布置在喷嘴板上的多个喷嘴孔中的每个。增压室是连接至每个喷嘴孔的多个单独的流动通道。增压室也可以称为油墨流动通道、增压液室、压力室、喷射室或液体室。
-刺激产生单元-
刺激产生单元是配置为产生待施加至油墨的刺激的单元。
由刺激产生单元产生的刺激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刺激的实例包括热(温度)、压力、振动和光。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在以上列出的实例中,热和压力是优选的。
刺激产生单元的实例包括加热装置、压力装置、压电元件、振动产生装置、超声波振荡器和光。刺激产生单元的具体实例包括:压电致动器,比如压电元件;热致动器,其各自利用通过使用电热能转换元件比如热电阻使油墨的膜沸腾而引起的相变;形状记忆合金致动器,其各自利用由于温度改变而引起的金属相变;和静电致动器,其各自利用静电力。
在其中刺激为“热”的情况下,对应于打印信号的热能,例如,通过热敏头的方式,施加至喷射头内的油墨。通过热能在油墨内形成气泡,并且通过气泡的压力将油墨作为液滴从喷嘴板的喷嘴孔喷射。
在其中刺激为“压力”的情况下,通过施加电压至结合至喷射头的油墨流动路径中被称为压力室的位置的压电元件,使压电元件弯曲。结果,压力室的体积收缩以将油墨作为液滴从喷射头的喷嘴孔喷射。
在上述实例中,优选的是,其中通过施加电压至压电元件来排出油墨的压电系统。
<加热单元>
加热单元配置为加热待打印材料。
加热单元包括配置为加热并干燥用作待打印材料的打印介质的所打印的表面和背面的单元。加热单元的实例包括红外线加热器、热空气加热器和加热辊。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用于干燥用作待打印材料的打印介质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方法的实例包括:其中使已经沉积了油墨的打印介质与加热的流体——比如作为干燥单元的热空气——接触的方法;其中使已经沉积了油墨的打印介质与加热构件接触以通过热传递加热的方法;以及其中通过施加能量射线比如红外线和远红外线等来加热已经沉积了打印介质的油墨的方法。
可以在打印之前、在打印期间、在打印之后或其任意组合中进行加热。
通过在打印之前或打印期间进行加热,可以在加热的介质上进行打印。通过在打印之后进行加热,可以干燥打印制品。
加热持续时间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只要打印介质的表面温度可以控制为期望的温度即可。
通过控制用作待打印材料的打印介质的传递速度可以控制加热持续时间。
<油墨>
作为油墨,使用水性透明油墨。
透明油墨意思是基本上不包括着色剂的无色透明油墨。
水性透明油墨意思是包括水作为溶剂的透明油墨,并且水性透明油墨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包括有机溶剂。
水性透明油墨包括水和树脂,优选地进一步包括表面活性剂,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括其他成分。
<<水>>
水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水的实例包括纯水,比如离子交换水、超滤水、反渗透过滤水、蒸馏水和超纯水。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水的量优选地是相对于水性透明油墨的总量按质量计15%或更大但按质量计60%或更小。当其量为按质量计15%或更大时,可以防止粘度过度增加并且可以改善喷射稳定性。当其量为按质量计60%或更小时,非渗透性打印介质的润湿性优异并且可以改善图像质量。
<<树脂>>
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树脂的实例包括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乙酸乙烯酯基树脂、苯乙烯树脂、丁二烯树脂、苯乙烯-丁二烯树脂、氯乙烯树脂、丙烯酸-苯乙烯树脂和丙烯酸-硅树脂。
当生产油墨时,优选地添加以上列出的树脂的任一种形成的树脂颗粒。可以以其中使用水作为分散介质将树脂颗粒分散的树脂乳液的状态将树脂颗粒添加至油墨。作为树脂颗粒,可以使用适当合成的树脂颗粒,或者可以使用商业产品。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在以上列出的实例中,聚氨酯树脂是优选的。当使用透明油墨形成油墨膜时,通过添加聚氨酯树脂增大涂布膜的韧性。由于涂布膜内的破损导致涂布膜部分剥离,或由于涂布膜的表面状态的改变导致摩擦区域的颜色改变,添加聚氨酯树脂是优选的。
-聚氨酯树脂-
聚氨酯树脂的实例包括聚醚基聚氨酯树脂、聚碳酸酯基聚氨酯树脂和聚酯基聚氨酯树脂。
聚氨酯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聚氨酯树脂的实例通过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之间的反应获得。
-多元醇-
多元醇的实例包括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聚醚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的实例包括通过使用包括2个或更多个活性氢原子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作为起始材料的环氧烷的加成聚合获得的聚醚多元醇。
包括2个或更多个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三亚甲基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乙烷和三羟甲基丙烷。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环氧烷的实例包括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环氧苯乙烷、环氧氯丙烷和四氢呋喃。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聚醚多元醇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考虑到形成用于能够赋予极其优异的耐磨性的油墨的粘合剂,聚氧四亚甲基二醇和聚氧化亚丙基二醇是优选的。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聚碳酸酯多元醇-
此外,用于生产聚氨酯树脂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实例包括通过碳酸酯和多元醇之间的反应获得的聚碳酸酯多元醇,和通过光气和双酚A之间的反应获得的聚碳酸酯多元醇。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碳酸酯的实例包括碳酸甲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乙酯、碳酸二乙酯、环碳酸酯和碳酸二苯酯。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多元醇的实例包括:相对低分子量的二羟基化合物,比如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二丙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1,2-丁二醇、2,3-丁二醇、1,5-戊二醇、1,5-己二醇、2,5-己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1-十一烷二醇、1,12-十二烷二醇、1,4-环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对苯二酚、间苯二酚、双酚A、双酚F和4,4’-联苯二酚;聚醚多元醇,比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聚氧四亚甲基二醇;和聚酯多元醇,比如聚己二酸亚己基酯、聚丁二酸亚己基酯和聚己内酯。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聚酯多元醇-
聚酯多元醇的实例包括通过低分子量多元醇和多元羧酸之间的酯化反应获得的聚酯多元醇,环状酯化合物比如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反应获得的聚酯,以及其共聚物聚酯。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低分子量多元醇的实例包括乙二醇和丙二醇。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多元羧酸的实例包括丁二酸、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羧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其酸酐及其可形成酯的衍生物。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多异氰酸酯-
多异氰酸酯的实例包括:芳族二异氰酸酯,比如亚苯基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萘二异氰酸酯;和脂族或脂环族二异氰酸酯,比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和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在以上列出的实例中,考虑到耐气候性,脂环族二异氰酸酯是优选的。
此外,通过使用至少一种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可以容易地获得预期的涂布膜强度和耐磨性。
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的实例包括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的量优选地为相对于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总量按质量计60%或更大。
(聚氨酯树脂的生产方法)
聚氨酯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通过本领域通常使用的任何生产方法获得。其生产方法的实例包括以下方法。
首先,使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在没有溶剂或在有机溶剂的存在下以异氰酸酯基过量的当量比反应,从而生成包括异氰酸酯末端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
随后,通过中和剂中和包括异氰酸酯末端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中的阴离子基团。此后,使预聚物与扩链剂反应,接着任选地去除有机溶剂,从而获得聚氨酯树脂。
可用于生产聚氨酯树脂的有机溶剂的实例包括:酮,比如丙酮和甲基乙基酮;醚,比如四氢呋喃和二
Figure BDA0002830592920000101
烷;乙酸酯,比如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腈,比如乙腈;和酰胺,比如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和N-乙基吡咯烷酮。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扩链剂的实例包括多胺和其他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
多胺实例的包括:二胺,比如乙二胺、1,2-丙二胺、1,6-六亚甲基二胺、哌嗪(puperazine)、2,5-二甲基哌嗪、异佛尔酮二胺、4,4’-二环己基甲烷二胺和1,4-环己二胺;多胺,比如二亚乙基三胺、二亚丙基三胺和三亚乙基四胺;肼类,比如肼、N,N’-二甲基肼和1,6-六亚甲基双肼;以及丁二酸二酰肼、己二酸二酰肼、戊二酰肼、癸二酰肼和间苯二甲酰肼。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其他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二醇类,比如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六亚甲基二醇、蔗糖、亚甲基二醇、甘油和山梨糖醇;酚类,比如双酚A、4,4’-二羟基二苯基、4,4’-二羟基二苯基醚、4,4’-二羟基二苯基砜、氢化双酚A和对苯二酚;以及水。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只要不损害所得的油墨的存储稳定性即可。
考虑到图像的由于碳酸酯基的高聚集力的耐水性、耐热性、耐磨性、耐气候性和耐磨性,聚氨酯树脂优选地是聚碳酸酯基聚氨酯树脂。当使用聚碳酸酯基聚氨酯树脂时,可以获得适于在恶劣环境(比如户外用途)中使用的打印制品的油墨。
作为聚氨酯树脂,可以使用商业产品。其商业产品的实例包括UCOAT UX-485(聚碳酸酯基聚氨酯树脂)、UCOAT UWS-145(聚酯基聚氨酯树脂)、PERMARIN UA-368T(聚碳酸酯基聚氨酯树脂)和PERMARIN UA-200(聚醚基聚氨酯树脂)(所有均可从Sanyo ChemicalIndustries,Ltd.获得)。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透明油墨中包括的树脂的量优选地为按质量计8%或更大,并且更优选地为按质量计8%或更大但按质量计25%或更小。当树脂的量为按质量计8%或更大时,可以用少量的透明油墨来控制哑光和光泽。当树脂的量大于按质量计25%时,油墨的喷射稳定性可能降低。
通过形成各自具有大的点球高度(堆积高度)的单独的点,并赋予表面不规则来实现哑光。
当透明油墨中树脂的量大时,容易形成具有高堆积高度的点并且容易赋予哑光度。因此,在透明油墨中使用大量的树脂是优选的。
另一方面,通过用透明油墨填充表面的不规则以形成光滑表面从而赋予光滑度来实现光泽。为了用透明油墨填充表面的不规则,在透明油墨中使用大量的树脂是优选的,因为可以用少量的透明油墨填充表面的不规则,并且容易赋予光泽。
以如上所述的方式,设定了与低光泽打印模式等效的哑光打印模式和与高光泽打印模式等效的光泽打印模式。
<表面活性剂>
透明油墨优选地包括表面活性剂。
当将表面活性剂添加至油墨时,在油墨液滴着陆在打印介质比如纸张上之后,油墨的表面张力降低以加速油墨向打印介质的渗透,因此,可以减少泅纸(feathering)或渗色。
根据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的极性,表面活性剂分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
此外,根据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团的结构,表面活性剂分为氟基表面活性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乙炔基表面活性剂。
在本公开中,主要使用氟基表面活性剂,但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或乙炔基表面活性剂可以组合使用。
表面活性剂的量优选地为按质量计2%或更小,更优选地为按质量计0.05%或更大但按质量计2%或更小,并且更优选地按质量计0.1%或更大但按质量计2%或更小。当表面活性剂的量为按质量计2%或更小时,使用哑光打印模式可以获得光泽度的显著降低。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含氟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中的任一种。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没有具体限制,并且可以适当地选择以适合特定应用。这些中优选的是即使在高pH环境中也不会分解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侧链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两端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端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侧链两端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聚氧乙烯基或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是特别优选的,因为这种试剂作为水性表面活性剂表现出良好的特性。可以使用聚醚改性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作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其具体实例是其中聚环氧烷结构被引入到二甲基硅氧烷的Si位点的侧链的化合物。
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全氟烷基磺酸化合物、全氟烷基羧酸化合物、全氟烷基磷酸酯化合物、全氟烷基环氧乙烷的加合物以及在其侧链具有全氟烷基醚基的聚氧化烯醚聚合物化合物。这些是特别优选的,因为它们不容易发泡。全氟烷基磺酸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全氟烷基磺酸和全氟烷基磺酸的盐。全氟烷基羧酸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全氟烷基羧酸和全氟烷基羧酸的盐。在其侧链具有全氟烷基醚基的聚氧化烯醚聚合物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在其侧链具有全氟烷基醚基的聚氧化烯醚聚合物的硫酸酯盐,和在其侧链具有全氟烷基醚基的聚氧化烯醚聚合物的盐。这些氟基表面活性剂中的盐的反离子为,例如,Li、Na、K、NH4、NH3CH2CH2OH、NH2(CH2CH2OH)2和NH(CH2CH2OH)3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月桂基氨基丙酸盐、月桂基二甲基甜菜碱、硬脂酰二甲基甜菜碱和月桂基二羟乙基甜菜碱。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酯、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烷基酰胺、聚氧乙烯丙烯嵌段聚合物、脱水山梨糖醇脂族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族酸酯以及乙炔醇与环氧乙烷的加合物等。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聚氧乙烯烷基醚乙酸酯、十二烷基苯磺酸盐、月桂酸酯和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制。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侧链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两端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端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侧链两端改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特别地,具有聚氧乙烯基或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的聚醚改性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是特别优选的,因为这种表面活性剂显示出作为水性表面活性剂的良好特性。
任何合适的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及其市场上可获得的任何产品都是合适的。市场上可获得的产品从BYK Japan KK、Shin-Etsu Silicone Co.,Ltd.、Dow Corning Toray Co.,Ltd.、NIHON EMULSION Co.,Ltd.、Kyoeisha Chemical Co.,Ltd.等获得。
聚醚改性的含有机硅的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其中将由以下化学结构S-1表示的聚环氧烷结构引入到二甲基聚硅氧烷的Si位点的侧链的化合物。
(化学结构(S-1))
[式1]
Figure BDA0002830592920000141
X=-R(C2H4O)a(C3H6O)bR'
(在化学结构S-1中,“m”、“n”、“a”和“b”各自分别表示整数,R表示亚烷基并且R’表示烷基。)
聚醚改性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KF-618、KF-642和KF-643(所有均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EMALEX-SS-5602和SS-1906EX(二者均由NIHON EMULSION Co.,Ltd.制造),FZ-2105、FZ-2118、FZ-2154、FZ-2161、FZ-2162、FZ-2163和FZ-2164(所有均由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BYK-33和BYK-387(二者均由BYK Japan KK.制造),以及TSF4440、TSF4452和TSF4453(所有均由MomentivePerformance Materials Inc.制造)。
其中被用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16的含氟表面活性剂是优选的,并且更优选的为4至16。
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全氟烷基磷酸酯化合物、全氟烷基环氧乙烷的加合物和在其侧链具有全氟烷基醚基的聚氧化烯醚聚合物化合物。这些中,在其侧链具有全氟烷基醚基的聚氧化烯醚聚合物化合物是优选的,因为它们不容易发泡,并且由以下化学式F-1或化学式F-2表示的含氟表面活性剂是更优选的。
(化学式(F-1))
[式2]
CF3CF2(CF2CF2)m-CH2CH2O(CH2CH2O)nH
在化学式F-1中,为了赋予水溶性,“m”优选地为0或1至10的整数并且“n”优选地为0或1至40的整数。
(化学式(F-2))
CnF2n+1-CH2CH(OH)CH2-O-(CH2CH2O)a-Y
在化学式F-2中,Y表示H、CmF2m+1,其中“m”为1至6的整数,CH2CH(OH)CH2-CmF2m+1,其中“m”为4至6的整数,或CpH2p+1,其中“p”表示1至19的整数。“n”为1至6的整数。“a”为4至14的整数。
市场上可获得的产品可用作含氟表面活性剂。
市场上可获得的产品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SURFLON S-111、SURFLON S-112、SURFLON S-113、SURFLON S-121、SURFLON S-131、SURFLON S-132、SURFLON S-141和SURFLON S-145(所有均由ASAHI玻璃CO.,LTD.制造);FLUORAD FC-93、FC-95、FC-98、FC-129、FC-135、FC-170C、FC-430和FC-431(所有均由SUMITOMO 3M制造);MEGAFACE F-470、F-1405和F-474(所有均由DIC CORPORATION制造);ZonylTM TBS、FSP、FSA、FSN-100、FSN、FSO-100、FSO、FS-300、UR、CAPSTONETM FS-30、FS-31、FS-3100、FS-34和FS-35(所有均由TheChemours Company制造);FT-110、FT-250、FT-251、FT-400S、FT-150和FT-400SW(所有均由NEOS COMPANY LIMITED制造);POLYFOX PF-136A、PF-156A、PF-151N、PF-154和PF-159(由OMNOVA SOLUTIONS INC.制造);以及UNIDYNE DSN-403N(由DAIKIN INDUSTRIES制造)。这些中,FS-3100、FS-34和FS-300(所有均由The Chemours Company制造),FT-110、FT-250、FT-251、FT-400S、FT-150和FT-400SW(所有均由NEOS COMPANY LIMITED制造),PolyFox PF-151N(由OMNOVA溶液INC.制造),以及UNIFYNE DSN-403N(由DAIKIN INDUSTRIES制造)在良好的打印质量,特别是着色,以及对纸张的渗透、润湿性和均匀干燥性的改善等方面是特别优选的。
<<有机溶剂>>
透明油墨可以包括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有机溶剂的实例包括水溶性有机溶剂。术语“水溶性”意思是,例如,有机溶剂以5g或更大的量在25摄氏度下溶解在100g的水中。
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多元醇,比如乙二醇、二甘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2,3-丁二醇、3-甲基-1,3-丁二醇、3-甲氧基-3-甲基丁醇、三甘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1,5-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1,6-己二醇、甘油、1,2,6-己三醇、2-乙基-1,3-己二醇、乙基1,2,4-丁三醇、1,2,3-丁三醇和petriol;多元醇烷基醚,比如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二甘醇单甲醚、二甘醇单乙醚、二甘醇单丁醚、四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和二丙二醇单甲醚;多元醇芳基醚,比如乙二醇单苯基醚和乙二醇单苄基醚;含氮杂环化合物,比如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N-羟乙基-2-吡咯烷酮、1,3-二甲基咪唑啉酮、ε-己内酰胺和γ-丁内酯;酰胺,比如甲酰胺、N-甲基甲酰胺和N,N-二甲基甲酰胺;胺,比如单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胺;含硫化合物,比如二甲亚砜、环丁砜和硫代二乙醇;碳酸亚丙酯和碳酸亚乙酯。以上列出的实例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水性透明油墨中有机溶剂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适当地选择以适合特定应用。在油墨的干燥性和排出可靠性方面,该比例优选地为按质量计10%至按质量计60%并且更优选地按质量计20%至按质量计60%。
水性透明油墨可以任选地包括,作为其他组分,比如消泡剂、防腐剂和杀真菌剂、腐蚀抑制剂和pH调节剂。
-消泡剂-
消泡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硅树脂基消泡剂、聚醚基消泡剂和脂族酸酯基消泡剂是合适的。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这些中,硅树脂基消泡剂是优选的以便容易破坏泡沫。
-防腐剂和杀真菌剂-
防腐剂和杀真菌剂没有特别限制。具体实例是1,2-苯并噻唑啉-3-酮。
-腐蚀抑制剂-
腐蚀抑制剂没有特别限制。其实例是酸性亚硫酸盐和硫代硫酸钠。
-pH调节剂-
pH调节剂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地将pH调节至7或更高。其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胺,比如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
水性透明油墨的性质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粘度、表面张力、pH等优选为在以下范围内。
25摄氏度下油墨的粘度优选地为5mPa·s至30mPa·s并且更优选地为5mPa·s至25mPa·s以提高打印密度和文本质量并且获得良好的排出性。粘度可以通过,例如,旋转粘度计(RE-80L,由TOKI SANGYO CO.,LTD.制造)测量。测量条件如下:
·标准圆锥转子(1度34’×R24)
·样品液量:12mL
·转数:每分钟50转(rpm)
·25摄氏度
·测量时间:三分钟。
在适当地使油墨在打印介质流平并且缩短油墨的干燥时间方面,水性油墨的表面张力在25摄氏度下优选地为35mN/m或更小并且更优选地为32mN/m或更小。
在防止接触油墨的金属材料的腐蚀方面,水性透明油墨的pH优选地为7至12并且更优选地为8至11。
<待打印材料>
待打印材料不限于用作记录介质的材料。例如,建筑材料(例如,壁纸,地板材料和瓷砖),用于服装(例如,T恤衫)的布,纺织品和皮革被适当地用作待打印材料。注意,通过调节其中输送打印介质的途径的结构,陶瓷、玻璃或金属也可以用作待打印材料。
打印介质没有特别限制。普通纸、光泽纸、特殊纸或布可用作记录材料,但使用不可渗透的基材也可以优异地进行成像。
不可渗透的基材是具有低的水渗透和吸收的表面的基材。不可渗透的基材包括其中在材料内包括许多空隙但空隙不暴露于材料的表面的材料。更定量地,不可渗透的基材是具有从开始接触至30msec1/2所确定的10mL/m2或更小的水吸收率的基材。
作为不可渗透的基材,例如,合适地使用塑料膜、比如氯乙烯树脂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丙烯酸树脂膜、聚丙烯膜、聚乙烯膜和聚碳酸酯膜。
在本公开中,具有高的光泽度的待打印材料优选地使用哑光打印模式。具有高光泽度的材料的使用是优选的,因为可以容易地增强通过透明油墨可获得的哑光效果。
另一方面,具有低光泽度的待打印材料优选地使用光泽打印模式。具有低光泽度的材料的使用是优选的,可以容易地增强通过透明油墨可获得的光泽效果。
因此,优选地满足以下公式G哑光>G光泽,并且更优选地满足以下公式G哑光-G光泽≧100,其中G哑光是用于哑光打印模式的待打印材料的光泽度,并且G光泽是用于光泽打印模式的待打印材料的光泽度。
(控制打印图像的光泽度的方法)
控制打印图像的光泽度的方法为包括将油墨喷射至待打印材料以形成打印层并加热所打印的待打印材料的方法。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方法具有作为赋予哑光的打印模式的哑光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光泽的打印模式的光泽打印模式。当使用哑光打印模式进行打印时,控制加热以升高加热温度。当使用光泽打印模式进行打印时,控制加热以降低加热温度。
(打印制品)
本公开的打印制品包括待打印材料和布置在待打印材料上的打印层。打印层包括包含树脂的透明油墨层。打印制品包括用哑光打印模式打印的哑光打印图像和用光泽打印模式打印的光泽打印图像。光泽打印图像的60度光泽度Ga与用于光泽打印模式的待打印材料的60度光泽度Gb之间的光泽度差(Ga-Gb)为20或更大。哑光打印图像的60度光泽度Gc与用于哑光打印模式的待打印材料的60度光泽度Gd之间的光泽度差(Gc-Gd)为-20或更小。
通过经由根据喷墨打印方法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方式进行成像可以获得打印制品。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在下文,将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描述为其中使用黑色(K)油墨、青色(C)油墨、品红(M)油墨和黄色(Y)油墨的情况。然而,代替黑色(K)油墨、青色(C)油墨、品红(M)油墨和黄色(Y)油墨,或者除了黑色(K)油墨、青色(C)油墨、品红(M)油墨和黄色(Y)油墨之外,还可以使用水性透明油墨。
用于本公开的水性透明油墨可适合用于根据喷墨打印系统的各种打印装置,比如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基/复印机多功能外围设备和3D打印机。
除非另有说明,喷墨打印装置可以是其中喷墨头被移动的串行型装置或者其中喷射头不移动的线型装置。
此外,除了台式型,喷墨打印装置包括宽打印装置,或能够使用以卷筒形式卷绕的连续纸作为打印介质的连续打印机。
在本公开中,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表示能够将油墨、各种加工流体等排出到打印介质的装置和使用该装置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方法。打印介质意思是油墨或各种加工流体至少暂时可以附至其的制品。
除了用于排出油墨的头部之外,打印装置还可以进一步任选地包括涉及进给、传递和排出打印介质的装置以及被称为预处理装置、后处理装置等的其他装置。
另外,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不限于仅用油墨产生有意义的可见图像(比如文本和图像)的那些。例如,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可以产生如几何设计和3D图像的图案。
另外,除非另有说明,打印装置包括其中使得液体排出头移动的串行型装置和其中液体排出头不移动的线型装置。
此外,除了台式型之外,该打印装置包括能够在大的打印介质比如A0上打印图像的宽型,能够使用以卷筒形式卷绕的连续纸作为打印介质的连续打印机。
使用参考图1和图2的实例描述本公开的打印装置。图1是示出图像打印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主箱的透视图。作为打印装置的实例的成像设备400是串行型成像设备。机械单元420布置在成像设备400的外部401。每个主箱410(410k,410c,410m,and 410y)的用于黑色(K)、青色(C)、品红(M)和黄色(Y)的每种颜色的每个油墨容纳单元(油墨容器)411由包装构件比如铝层压膜制成。油墨容器411容纳在塑料容纳单元414中。结果,主箱410用作每种颜色的油墨墨盒。
当盖子401c打开时,墨盒保持器404布置在开口的后侧。墨盒保持器404可拆卸地附接至主箱410。结果,主箱410的每个油墨排出口413经由每种颜色的供应管436与每种颜色的排出头434连通,使得油墨可以被从排出头434排出至打印介质。
该打印装置不仅可以包括排出油墨的部分,而且可以包括被称为预处理装置、后处理装置等的装置。
作为预处理装置和后处理装置的实例,如在比如黑色(K)、青色(C)、品红(M)和黄色(Y)等油墨的情况下,添加含预加工流体或后加工流体的液体容器和液体排出头以在喷墨打印方法中排出预加工流体或后加工流体。
作为预处理装置和后处理装置的另一个实例,适合于布置采用除了喷墨打印方法之外的刮刀涂布方法、辊涂法或喷涂法的预处理装置和后处理装置。
油墨的使用方法不限于油墨打印方法。除了喷墨打印方法之外的这些方法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刮板涂布法、凹版涂布法、棒涂法、辊涂法、刮刀涂布法、浸涂法、模涂法和喷涂法。
本公开油墨的应用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油墨可用于打印制品、印刷品、涂布材料和粉底。油墨可以用于形成二维文本和图像,并且可以用于形成作为用于3D建模的材料的三维实心物体(3D建模物体)。
用于制造三维物体的设备可以是没有特别限制的任何已知装置。例如,设备包括油墨容器、供应装置、排出装置、干燥器等。三维实心物体包括通过重新施加油墨制造的物体。另外,可以通过处理具有基板的结构比如打印有油墨的打印介质作为建模处理的产品来制造三维实心物体。例如,通过加热拉伸或冲压具有片状形式、膜状形式等的结构或打印制品来制造建模处理的产品。例如,油墨可适合用于装饰表面后的成形应用,比如汽车的仪表或控制单元的面板、OA设备、电气或电子装置、相机等。
此外,本公开中的成像、记录、打印等表示相同含义。
打印介质、介质和待打印材料表示相同含义。
实施例
将通过实施例的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然而,本公开不应当解释为限于这些实施例。
(制备实施例1)
<聚碳酸酯基聚氨酯树脂乳液1的制备>
在氮气流下向装配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加料按质量计1,500份的聚碳酸酯二醇(1,6-己二醇与碳酸二甲酯之间的反应产物(数均分子量(Mn):1,200)、按质量计220份的2,2-二羟甲基丙酸(以下可以称为“DMPA”)和按质量计1,347份的N-甲基吡咯烷酮(以下可以称为“NMP”),并且将所得的混合物在60摄氏度下加热以溶解DMPA。
接着,添加按质量计1,445份的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按质量计2.6份的月桂酸二丁锡(催化剂),并且将所得的混合物在90摄氏度下加热以进行氨酯化反应持续5小时,从而获得包括异氰酸酯末端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将所得的反应混合物冷却至80摄氏度。向反应混合物,添加按质量计149份的三甲胺并混合。从所得的混合物,取出按质量计4,340份的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添加至包括按质量计5,400份的水和按质量计15份的三甲胺的混合溶液中,伴随强烈搅拌。
接着,向所得物,添加按质量计1,500份的冰,并且添加按质量计626份的按质量计35%的2-甲基-1,5-戊二胺水性溶液以进行扩链反应。然后,去除溶剂以获得按质量计30%的固体含量,从而获得聚碳酸酯基聚氨酯树脂乳液1。
通过“成膜温度测试仪”(可从Imoto Machinery Co.,Ltd.获得)测量获得的聚碳酸酯基聚氨酯树脂乳液。结果,最小成膜温度为55摄氏度。
(制备实施例2)
<丙烯酸树脂乳液1的制备>
向装配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滴加装置和温度计的反应容器加料900份的离子交换水和按质量计1份的月桂基硫酸钠,并且将所得的混合物在搅拌下加热至70摄氏度同时用氮气吹扫反应容器。将反应容器的内部温度维持在70摄氏度,并且将按质量计4份的过硫酸钾添加至混合物作为聚合引发剂并且溶解在其中。将通过添加按质量计450份的离子交换水、按质量计3份的月桂基硫酸钠、按质量计20份的丙烯酰胺、按质量计365份的苯乙烯、按质量计545份的丙烯酸丁酯和按质量计10份的甲基丙烯酸预先生产的乳液在搅拌下滴加到反应容器中的反应溶液持续4小时。在完成滴加之后,反应维持3小时。在将所获得的水性乳液冷却至室温之后,将离子交换水和氢氧化钠水性溶液添加至水性乳液以将其调节pH至8,从而获得丙烯酸树脂乳液1(固体含量:按质量计30%)。
(生产实施例1)
-水性透明油墨A的生产-
通过将制备实施例1的按质量计25%的聚氨酯树脂乳液1(固体含量:按质量计30%)、按质量计19%的1,2-丙二醇、按质量计11%的1,3-丙二醇、按质量计3%的1,2-丁二醇、按质量计6%的表面活性剂,产品名称FS-300(含氟表面活性剂,可从E.I.du Pont deNemours&Company获得,固体含量:按质量计40%)和按质量计36%的超纯水添加在一起制备混合物,并且混合并搅拌所得的混合物。
接着,将所获得的混合物用具有0.2微米的平均孔尺寸的聚丙烯过滤器(产品名称:Betafine polypropylene pleated filter PPG series,可从3M获得)过滤,以从而生产水性透明油墨A。
(生产实施例2至5)
-水性透明油墨B至E的生产-
除了将油墨组合物改变为表1中呈现的油墨组合物之外,以与生产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生产水性透明油墨B至E中的每个。
[表1]
Figure BDA0002830592920000221
(生产实施例6)
-品红油墨的生产-
<可自分散品红颜料分散体的制备>
在将以下组合物的混合物预混合之后,通过盘式珠磨机(可从SHINMARUENTERPRISES CORPORATION获得,KDL型,介质:使用每个具有0.3mm直径的氧化锆珠)的方式循环并分散所得的混合物持续7小时,从而获得可自分散品红颜料分散体(颜料固体含量:按质量计15%)。
颜料红122(产品名称:Toner Magenta EO02,可从Clariant Japan K.K.获得):按质量计15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产品名称:Pionin A-51-B,可从TAKEMOTO OIL&FAT Co.,Ltd.获得):按质量计2份
离子交换水:按质量计83份
<品红油墨的生产>
按质量计25%的量的制备实施例1的聚氨酯树脂乳液1(固体含量:按质量计30%),按质量计20%的可自分散品红颜料分散体(颜料固体含量:按质量计15%)、按质量计20%的1,2-丙二醇、按质量计11%的1,3-丙二醇、按质量计3%的1,2-丁二醇、用作表面活性剂的按质量计6%的FS-300(产品名称)(含氟表面活性剂,可从E.I.du Pont deNemours&Company获得,固体含量:按质量计40%)以及按质量计15%的超纯水添加在一起、混合并搅拌,从而制备混合物。
通过具有0.2微米平均孔径的聚丙烯过滤器(产品名称:Betafine polypropylenepleated filter PPG series,可从3M获得)过滤所获得的混合物,从而生产品红油墨。
(实施例1)
<喷墨打印>
喷墨打印机GXe5500(可从Ricoh Company Limited获得)的改进装置的油墨墨盒加载有生产实施例1的水性透明油墨A,并且将加载有该油墨的油墨墨盒安装在喷墨打印机GXe5500的改进装置以进行喷墨打印。
将加热器(温度调节控制器,型号MTCD,可从MISUMI Corporation获得)以如下方式布置在喷墨打印机GXe5500的改进装置中:在打印之前、打印期间和打印之后可从其背面加热打印介质。结果,可以在通过加热器在打印之前和打印期间加热的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并且可以在打印之后通过加热器加热并干燥打印制品。
根据光泽打印模式和哑光打印模式,通过改变使用的打印介质的类型、加热条件和打印图像进行打印。
-打印介质-
在光泽打印模式中,将合成纸VJFN160(可从YUPO CORPORATION获得,白色聚丙烯膜,光泽度(60度光泽值):16)用作打印介质1。
在哑光打印模式中,将窗膜GIY-0305(可从LINTEC SIGN SYSTEM,INC.获得,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光泽度(60度光泽值):159)用作打印介质2。
-加热条件-
通过将设置在打印之前、在打印期间和在打印之后的加热器(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分别设定至60摄氏度、60摄氏度和70摄氏度设定光泽打印模式中的加热条件。在哑光打印模式中,将设置在打印之前、在打印期间和在打印之后的加热器(加热单元)的加热温度分别设定至65摄氏度、65摄氏度和70摄氏度。当测量打印期间打印介质的温度时,光泽打印模式的打印介质温度(=T光泽)为59摄氏度并且打印期间光泽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HT光泽(摄氏度))的温度为60摄氏度。当测量打印期间打印介质的温度时,哑光打印模式的打印介质温度(=T哑光)为64摄氏度并且打印期间哑光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HT哑光(摄氏度))的温度为65摄氏度。
通过数字辐射温度传感器FT-H10(可从KEYENCE CORPORATION获得)的方式测量在打印期间打印介质的温度。
用光泽打印模式打印的图像是具有600dpi×600dpi的图像分辨率和100%的打印比率的实心图像。
用哑光打印模式打印图像是具有600dpi×600dpi的图像分辨率和40%的打印比率的半色调图像。
-打印比率-
注意,打印比率意思是如下。
打印比率(%)=透明油墨的打印点数/(垂直分辨率×水平分辨率)×100
(在上式中,“透明油墨的打印点数”是通过实际打印透明油墨在每单位面积上形成的点数,“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各自是每单位面积的分辨率,并且在其中重叠打印透明油墨以在相同位置形成点的情况下,“透明油墨的打印点数”表示通过实际打印透明油墨而在每单位面积上形成的总点数。)
在哑光打印模式和光泽打印模式二者中,以如下方式进行打印:水性透明油墨A重叠一次以将点叠加在相同位置。
接着,通过以下方式测量所获得的打印制品的光泽度。结果呈现在表3中。
<光泽度>
通过光泽度计(Micro-tri-gloss,可从BYK Japan KK获得)测量已在其上打印水性透明油墨A的透明油墨打印区域的60度光泽值和未在上打印水性透明油墨A的透明油墨未打印区域(打印介质)的60度光泽值。注意,将60度光泽值确定为光泽度。
(实施例2)
除了将以光泽打印模式打印的图像改变为具有600dpi×600dpi的图像分辨率和80%的打印比率的半色调图像,并且将以哑光打印模式打印的图像改变为具有600dpi×600dpi的图像分辨率和70%的打印比率的半色调图像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喷墨打印。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获得的打印制品的光泽度。结果呈现在表3中。
(实施例3)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喷墨打印,除了将以如下方式改变加热条件之外:光泽打印模式中,将设置在打印之前、打印期间和打印之后的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分别设定至50摄氏度、50摄氏度和70摄氏度,并且哑光打印中,将设置在打印之前、打印期间和打印之后的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分别设定至70摄氏度、70摄氏度和70摄氏度。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获得的打印制品的光泽度。结果呈现在表3中。
当测量打印期间的打印介质温度时,使用光泽打印模式的打印介质温度(=T光泽)为49摄氏度,并且打印期间使用光泽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HT光泽(摄氏度))的温度为50摄氏度。此外,当测量打印期间打印介质温度时,在哑光打印模式中打印介质温度(=T哑光)为68摄氏度并且在打印期间使用哑光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HT哑光(摄氏度))的温度为70摄氏度。
(实施例4)
除了用生产实施例2的水性透明油墨B替换生产实施例1的水性透明油墨A之外,以与实施例3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喷墨打印。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获得的打印制品的光泽度。结果呈现在表3中。
(实施例5)
除了用生产实施例3的水性透明油墨C替换生产实施例1的水性透明油墨A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进行喷墨打印。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获得的打印制品的光泽度。结果呈现在表3中。
(实施例6)
除了用生产实施例4的水性透明油墨D替换生产实施例1的水性透明油墨A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进行喷墨打印。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量获得的打印制品的光泽度。结果呈现在表3中。
(实施例7)
除了用生产实施例5的水性透明油墨E替换生产实施例1的水性透明油墨A之外,以与实施例3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喷墨打印。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量获得的打印制品的光泽度。结果呈现在表3中。
(实施例8)
除了使用已在其上打印生产实施例6的品红油墨的打印介质之外,以与实施例7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喷墨打印。具体地,将透明油墨打印在通过打印品红油墨形成的涂布膜上。
作为打印在打印介质上的品红油墨,使用生产实施例6的品红油墨。使用与用于透明油墨的打印装置相同的打印装置打印品红油墨。为了使用光泽打印模式形成品红油墨的涂布膜,通过将打印之前、打印期间和打印之后的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分别设定至50摄氏度、50摄氏度和70摄氏度仅将品红油墨打印在打印介质上。为了使用哑光打印模式形成品红油墨的涂布膜,通过将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分别设定至70摄氏度、70摄氏度和70摄氏度仅将品红油墨打印在打印介质上。作为品红色的每个打印图像,打印具有600dpi×600dpi的图像分辨率和100%的打印比率的实心图像。
再次通过打印装置的方式对已在其上打印了品红油墨的涂布膜的所获得的打印介质进行透明油墨的打印。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量获得的打印制品的光泽度。结果呈现在表3中。
(比较实施例1)
除了将使用光泽打印模式的加热器的温度分别设定至65摄氏度、65摄氏度和70摄氏度——其与哑光打印模式中加热器的温度设定相同——之外,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喷墨打印。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量获得的打印制品的光泽度。结果呈现在表3中。
当测量打印期间的打印介质温度时,在光泽打印模式中打印介质温度(=T光泽)为64摄氏度并且打印期间使用光泽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HT光泽(摄氏度))为65摄氏度。此外,当测量打印期间的打印介质温度时,哑光打印模式中打印介质温度(=T哑光)为64摄氏度,并且打印期间使用哑光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HT哑光(摄氏度))为65摄氏度。
(比较实施例2)
除了光泽打印模式中加热器的温度设定分别设定为65摄氏度、65摄氏度和70摄氏度——其与哑光打印模式中加热器的温度设定相同——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喷墨打印。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量获得的打印制品的光泽度。结果呈现在表3中。
当测量打印期间的打印介质温度时,光泽打印模式中打印介质温度(=T光泽)为64摄氏度,并且打印期间使用光泽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HT光泽(摄氏度))为65摄氏度,此外,当测量打印期间打印介质温度时,哑光打印模式中打印介质温度(=T哑光)为64摄氏度,并且打印期间使用哑光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HT哑光(摄氏度))为65摄氏度。
(比较实施例3)
在打印介质上打印生产实施例6的品红油墨。使用与用于透明油墨的打印装置相同的打印装置打印品红油墨。为了使用光泽打印模式形成品红油墨的涂布膜,通过将在打印之前、打印期间和打印之后的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分别设定至50摄氏度、50摄氏度和70摄氏度仅将品红油墨打印在打印介质上。为了使用哑光打印模式形成品红油墨的涂布膜,通过将在打印之前、打印期间和打印之后的加热器的加热温度分别设定至70摄氏度、70摄氏度和70摄氏度仅将品红油墨打印在打印介质上。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打印制品的光泽度。结果呈现在表3中。
作为品红色的每个打印图像,打印具有600dpi×600dpi的图像分辨率和100%的打印比率的实心图像。
光泽打印模式中品红油墨的涂布膜区域的光泽度为30(介质上背景的光泽度=16),并且哑光打印模式中品红油墨的涂布膜区域的光泽度为102(介质上背景的光泽度=159)。
(比较实施例4)
除了使用哑光打印模式打印之前、打印期间、打印之后的加热器的温度分别设定至60摄氏度、60摄氏度和70摄氏度之外,以与比较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喷墨打印。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量获得的打印制品的光泽度。结果呈现在表3中。
[表2]
Figure BDA0002830592920000281
[表3]
Figure BDA0002830592920000291
*在表3中,比较实施例3的光泽度的结果“-”意思是不能测量光泽度。
由表2和3的结果发现,与其中T哑光=T光泽(HT哑光=HT光泽)的比较实施例1和2以及其中T哑光<T光泽(HT哑光<HT光泽)的比较实施例4相比,其中T哑光>T光泽(HT哑光>HT光泽)的实施例1至8中的哑光打印模式中的光泽度显著降低并且光泽打印模式中光泽显著增大。
由实施例1与实施例2之间的比较发现,与其中D光泽-D哑光为10%的实施例2相比,其中D光泽-D哑光为60%的实施例1获得了大的光泽改变。
实施例3、实施例4与实施例6之间的比较发现,水性透明油墨中树脂量越大导致光泽改变越大,并且与其中水性透明油墨中的树脂量为小于按质量计8%的实施例3相比,其中水性透明油墨中树脂量为按质量计8%或更大的实施例4和6获得了大的光泽改变。
实施例4与实施例5之间的比较发现,与其中表面活性剂的量大于按质量计2%的实施例4相比,其中表面活性剂的量为按质量计2%或更小的实施例5中哑光模式中获得了大的光泽改变。
实施例8与比较实施例3之间的比较发现,与如比较实施例3中其中仅打印品红油墨的情况相比,如实施例8中当透明油墨打印在品红油墨涂布膜上时,哑光模式中获得了优异的哑光效果并且光泽模式中获得了高的光泽。
例如,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下。
<1>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包括:
配置为存储油墨的油墨存储单元;
配置为喷射油墨以形成打印层的喷射头;和
配置为加热待打印材料的加热单元,
其中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
喷墨打印装置,其具有作为赋予低光泽的打印模式的低光泽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高光泽的打印模式的高光泽打印模式,并且
加热单元配置为加热以满足以下公式T哑光>T光泽,其中T哑光(摄氏度)为待打印材料的低光泽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待打印材料上时低光泽打印区域被用低光泽打印模式打印,并且T光泽(摄氏度)为待打印材料的高光泽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待打印材料上时高光泽打印区域被用高光泽打印模式打印。
<2>根据<1>的喷墨打印装置,
其中加热单元配置为加热以满足以下公式T哑光-T光泽≧10摄氏度。
<3>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包括:
配置为存储油墨的油墨存储单元;
配置为喷射油墨以形成打印层的喷射头;和
配置为加热待打印材料的加热单元,
其中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
喷墨打印装置具有作为赋予低光泽的打印模式的低光泽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高光泽的打印模式的高光泽打印模式,并且
加热单元配置为加热以满足以下公式HT哑光>HT光泽,其中HT哑光(摄氏度)为使用低光泽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并且HT光泽(摄氏度)为使用高光泽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的喷墨打印装置,
其中满足以下公式G哑光>G光泽,其中G哑光为用于低光泽打印模式的待打印材料的光泽度,并且G光泽为用于高光泽打印模式的待打印材料的光泽度。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的喷墨打印装置,
其中水性透明油墨中的树脂量为按质量计9%或更大。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的喷墨打印装置,
其中树脂为聚氨酯树脂。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的喷墨打印装置,
其中水性透明油墨进一步包括表面活性剂,并且表面活性剂的量为按质量计2%或更小。
<8>根据<7>的喷墨打印装置,
其中表面活性剂为含氟表面活性剂。
<9>一种喷墨打印方法,其包括:
将油墨喷射至待打印材料以形成打印层;和
加热所打印的待打印材料,
其中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
喷墨打印方法具有作为赋予低光泽的打印模式的低光泽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高光泽的打印模式的高光泽打印模式,并且
该加热为加热以满足以下公式T哑光>T光泽,其中T哑光(摄氏度)为待打印材料的低光泽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待打印材料上时低光泽打印区域被用光泽打印模式打印,并且T光泽(摄氏度)为待打印材料的高光泽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待打印材料上时高光泽打印区域被用高光泽打印模式打印。
<10>根据<9>的喷墨打印方法,
其中加热满足以下公式T哑光-T光泽≧10摄氏度。
<11>一种喷墨打印方法,其包括:
将油墨喷射至待打印材料以形成打印层;和
用加热单元加热打印的待打印材料,
其中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
喷墨打印方法具有作为赋予低光泽的打印模式的低光泽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高光泽的打印模式的高光泽打印模式,并且
该加热为加热以满足以下公式HT哑光>HT光泽,其中HT哑光(摄氏度)为使用低光泽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并且HT光泽(摄氏度)为使用高光泽打印模式的加热单元的温度。
<12>根据<9>或<11>中任一项的喷墨打印方法,
其中满足以下公式G哑光>G光泽,其中G哑光为用于低光泽打印模式的待打印材料的光泽度,并且G光泽为用于高光泽打印模式的待打印材料的光泽度。
<13>根据<9>至<12>中任一项的喷墨打印方法,
其中水性透明油墨中的树脂量为按质量计9%或更大。
<14>根据<9>至<13>中任一项的喷墨打印方法,
其中树脂为聚氨酯树脂。
<15>根据<9>至<14>中任一项的喷墨打印方法,
其中水性透明油墨进一步包括表面活性剂,并且表面活性剂的量为按质量计2%或更小。
<16>根据<15>的喷墨打印方法,
其中表面活性剂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或乙炔二醇表面活性剂,或二者。
<17>一种控制打印图像的光泽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油墨喷射至待打印材料以形成打印层;和
加热打印的待打印材料,
其中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
方法具有作为赋予低光泽的打印模式的低光泽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高光泽的打印模式的高光泽打印模式,
控制加热以便当以低光泽打印模式进行打印时升高加热温度,和
控制加热以便当以高光泽打印模式进行打印时降低加热温度。
<18>一种打印制品,其包括:
待打印材料;和
布置在待打印材料上的打印层,
其中打印层包括包含树脂的透明油墨层,
打印制品包括用低光泽打印模式打印的低光泽打印图像和用高光泽打印模式打印的高光泽打印图像,
高光泽打印图像的60度光泽度Ga与用于高光泽打印模式的待打印材料的60度光泽度Gb之间的光泽度差(Ga-Gb)为20或更大,并且
低光泽打印图像的60度光泽度Gc与用于低光泽打印模式的待打印材料的60度光泽度Gd之间的光泽度差(Gc-Gd)为-20或更小。
根据<1>至<8>中任一项的喷墨打印装置、根据<9>至<16>中任一项的喷墨打印方法、根据<17>的控制打印图像的光泽度的方法以及根据<18>的打印制品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并且可以实现本公开的目的。
参考标记列表
400:成像设备
401:成像设备的外部
401c:成像设备的盖子
404:墨盒保持器
410、410k、410c、410m、410y:主箱
411:油墨容器
413:油墨排出口
414:塑料容纳单元
420:机械单元
434:排出头
436:供应管
L:油墨存储容器

Claims (12)

1.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包括:
配置为存储油墨的油墨存储单元;
配置为喷射所述油墨以形成打印层的喷射头;和
配置为加热待打印材料的加热单元,
其中所述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
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具有作为赋予低光泽的打印模式的低光泽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高光泽的打印模式的高光泽打印模式,
所述加热单元配置为加热以便满足以下公式T哑光>T光泽,其中T哑光(摄氏度)为所述待打印材料的低光泽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所述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所述待打印材料上时所述低光泽打印区域被用所述低光泽打印模式打印,并且T光泽(摄氏度)为所述待打印材料的高光泽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所述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所述待打印材料上时所述高光泽打印区域被用所述高光泽打印模式打印,并且
所述高光泽打印模式中的打印比率D光泽大于所述低光泽的打印模式中的打印比率D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
其中所述加热单元配置为加热以满足以下公式T哑光-T光泽≧10摄氏度。
3.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包括:
配置为存储油墨的油墨存储单元;
配置为喷射所述油墨以形成打印层的喷射头;和
配置为加热待打印材料的加热单元,
其中所述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
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具有作为赋予低光泽的打印模式的低光泽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高光泽的打印模式的高光泽打印模式,
所述加热单元配置为加热以满足以下公式HT哑光>HT光泽,其中HT哑光(摄氏度)为使用所述低光泽打印模式的所述加热单元的温度并且HT光泽(摄氏度)为使用所述高光泽打印模式的所述加热单元的温度,并且
所述高光泽打印模式中的打印比率D光泽大于所述低光泽的打印模式中的打印比率D哑光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
其中满足以下公式G哑光>G光泽,其中G哑光为用于所述低光泽打印模式的所述待打印材料的光泽度,并且G光泽为用于所述高光泽打印模式的所述待打印材料的光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
其中所述水性透明油墨中所述树脂的量为按质量计8%或更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
其中所述树脂为聚氨酯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
其中所述水性透明油墨进一步包括表面活性剂,并且所述表面活性剂的量为按质量计2%或更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
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含氟表面活性剂。
9.一种喷墨打印方法,其包括:
将油墨喷射至待打印材料以形成打印层;和
加热所打印的待打印材料,
其中所述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
所述喷墨打印方法具有作为赋予低光泽的打印模式的低光泽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高光泽的打印模式的高光泽打印模式,
所述加热为加热以满足以下公式T哑光>T光泽,其中T哑光(摄氏度)为所述待打印材料的低光泽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所述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所述待打印材料上时所述低光泽打印区域被用所述低光泽打印模式打印,并且T光泽(摄氏度)为所述待打印材料的高光泽打印区域的温度,其中当所述水性透明油墨沉积在所述待打印材料上时所述高光泽打印区域被用所述高光泽打印模式打印,并且
所述高光泽打印模式中的打印比率D光泽大于所述低光泽的打印模式中的打印比率D哑光
10.一种喷墨打印方法,其包括:
将油墨喷射至待打印材料以形成打印层;和
用加热单元加热所打印的待打印材料,
其中所述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
所述喷墨打印方法具有作为赋予低光泽的打印模式的低光泽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高光泽的打印模式的高光泽打印模式,
所述加热为加热以满足以下公式HT哑光>HT光泽,其中HT哑光(摄氏度)为使用所述低光泽打印模式的所述加热单元的温度并且HT光泽(摄氏度)为使用所述高光泽打印模式的所述加热单元的温度,
所述高光泽打印模式中的打印比率D光泽大于所述低光泽的打印模式中的打印比率D哑光
11.一种控制打印图像的光泽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油墨喷射至待打印材料以形成打印层;和
加热所打印的待打印材料,
其中所述油墨是包括树脂和水的水性透明油墨,
所述方法具有作为赋予低光泽的打印模式的低光泽打印模式和作为赋予高光泽的打印模式的高光泽打印模式,其中所述高光泽打印模式中的打印比率D光泽大于所述低光泽的打印模式中的打印比率D哑光
控制所述加热以当使用所述低光泽打印模式进行打印时升高加热温度,并且
控制所述加热以当使用所述高光泽打印模式进行打印时降低所述加热温度。
12.打印制品,其包括:
待打印材料;和
布置在所述待打印材料上的打印层,
其中所述打印层包括包含树脂的透明油墨层,
所述打印制品包括使用低光泽打印模式打印的低光泽打印图像和使用高光泽打印模式打印的高光泽打印图像,其中所述高光泽打印模式中的打印比率D光泽大于所述低光泽的打印模式中的打印比率D哑光
所述高光泽打印图像的60度光泽度Ga与用于所述高光泽打印模式的所述待打印材料的60度光泽度Gb之间的光泽度差(Ga-Gb)为20或更大,并且
所述低光泽打印图像的60度光泽度Gc与用于所述低光泽打印模式的所述待打印材料的60度光泽度Gd之间的光泽度差(Gc-Gd)为-20或更小。
CN201980039004.1A 2018-06-15 2019-05-23 喷墨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方法以及控制打印图像的光泽度的方法 Active CN1122726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4306 2018-06-15
JP2018-114306 2018-06-15
JP2019038320A JP7192576B2 (ja) 2018-06-15 2019-03-04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及び印刷画像の光沢度制御方法
JP2019-038320 2019-03-04
PCT/JP2019/020529 WO2019239843A1 (en) 2018-06-15 2019-05-23 Inkjet printing device,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lossiness of printed im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2617A CN112272617A (zh) 2021-01-26
CN112272617B true CN112272617B (zh) 2022-08-02

Family

ID=69095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9004.1A Active CN112272617B (zh) 2018-06-15 2019-05-23 喷墨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方法以及控制打印图像的光泽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8340B2 (zh)
EP (1) EP3814145B1 (zh)
JP (1) JP7192576B2 (zh)
CN (1) CN1122726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96005B2 (ja) 2019-12-06 2023-1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及び印刷画像の光沢度制御方法
US20230256766A1 (en) 2022-02-17 2023-08-17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0415A (ja) * 2001-11-06 2003-05-14 Canon Inc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4314350A (ja) * 2003-04-14 2004-11-1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記録物
JP2009051095A (ja) * 2007-08-27 2009-03-12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794094A (zh) * 2009-01-30 2010-08-04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图像形成系统
CN102841524A (zh) * 2011-06-21 2012-12-26 株式会社理光 光泽赋与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23987A (zh) * 2011-10-19 2014-09-03 杜斯特摄影技术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打印具有无光泽图像区域和光泽图像区域的图像的喷墨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2462A (en) * 1996-03-07 1998-12-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high gloss images using low gloss toner formulation
EP1336903B1 (en) 2001-12-28 2014-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method having at least two speed modes
US7121660B2 (en) * 2002-09-30 2006-10-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producing method and print 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4261976A (ja) 2003-02-17 2004-09-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組成物
JP4261980B2 (ja) * 2003-05-16 2009-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US20050156964A1 (en) 2004-01-19 2005-07-21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4747013B2 (ja) * 2006-03-24 2011-08-10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加熱ローラの温度制御装置
JP2009208348A (ja) 2008-03-04 2009-09-17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09603B2 (ja) 2009-02-02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方法、およびクリアインク
JP5560643B2 (ja) * 2009-10-13 2014-07-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5445188B2 (ja) 2010-02-07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83707A (ja) * 2011-03-04 2012-09-27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5421323B2 (ja) 2011-05-06 2014-0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926567B2 (ja) 2012-02-02 2016-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保護コート印刷方法
US8814314B2 (en) * 2012-08-24 2014-08-26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of gloss level in printed images
JP6111886B2 (ja) * 2013-06-19 2017-04-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WO2014206940A1 (en) 2013-06-26 2014-12-31 Oce-Technologies B.V. Method for applying an image of a radiation curable phase change ink
US9493001B2 (en) * 2014-03-14 2016-11-15 Ricoh Company, Lt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inkjet recorded matter, an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JP6682331B2 (ja) * 2015-04-16 2020-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6679243B2 (ja) * 2015-08-27 2020-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399363B2 (en) * 2016-06-30 2019-09-03 Ricoh Company, Ltd. Print method, ink set, and inkjet print device
JP6772620B2 (ja) 2016-07-27 2020-10-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インクセット
CN107674499B (zh) * 2016-08-01 2021-07-13 株式会社理光 墨水,墨水容器,液体排出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0415A (ja) * 2001-11-06 2003-05-14 Canon Inc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4314350A (ja) * 2003-04-14 2004-11-1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記録物
JP2009051095A (ja) * 2007-08-27 2009-03-12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794094A (zh) * 2009-01-30 2010-08-04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图像形成系统
CN102841524A (zh) * 2011-06-21 2012-12-26 株式会社理光 光泽赋与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23987A (zh) * 2011-10-19 2014-09-03 杜斯特摄影技术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打印具有无光泽图像区域和光泽图像区域的图像的喷墨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2617A (zh) 2021-01-26
JP2019217760A (ja) 2019-12-26
US20210237468A1 (en) 2021-08-05
EP3814145B1 (en) 2023-11-15
JP7192576B2 (ja) 2022-12-20
EP3814145A4 (en) 2021-07-21
EP3814145A1 (en) 2021-05-05
US11498340B2 (en)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0676B (zh) 清洗液,清洗方法及其装置,喷墨记录方法及其装置
US10703114B2 (en)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method
JP6673040B2 (ja) インクセット、印刷物、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US11565528B2 (en) Inkjet printing device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US10960680B2 (en)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method
CN112272617B (zh) 喷墨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方法以及控制打印图像的光泽度的方法
US11472199B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lossiness of print image
WO2019239843A1 (en) Inkjet printing device,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lossiness of printed image
JP7192439B2 (ja)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画像の光沢度制御方法
JP7238500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7310267B2 (ja)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方法、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画像の光沢度制御方法
US11345826B2 (en) Inkjet printing device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JP202018578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及び印刷画像の光沢度制御方法
JP202108423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及び印刷画像の光沢度制御方法
JP2018118506A (ja) 洗浄液、洗浄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洗浄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並びに、インク及び洗浄液のセット
US20240026180A1 (en) Ink set,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175250A (ja) クリアインク、印刷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2109115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及び印刷画像の光沢度制御方法
JP2021095552A (ja) クリアインク、印刷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CN114650914A (zh) 透明油墨、印刷方法和喷墨印刷设备
JP2022025538A (ja) インクセット、並びに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印刷物の製造装置
JP2021091128A (ja)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方法、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画像の光沢度制御方法
JP202304369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JP2024011486A (ja)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