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61250A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61250A
CN112261250A CN202011092138.0A CN202011092138A CN112261250A CN 112261250 A CN112261250 A CN 112261250A CN 202011092138 A CN202011092138 A CN 202011092138A CN 112261250 A CN112261250 A CN 112261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dust
dustproof
proof
camera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21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成哲
马忠科
陈小凤
赵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921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612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61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12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2Elements optimising image sensor operation, e.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protection or temperature control by heat transfer or cool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该摄像模组包括:沿光入射方向设置的滤波片和感光芯片,滤波片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以及设在正面和背面之间的侧面,正面为滤波片远离感光芯片设置的一面、背面为滤波片朝向感光芯片设置的一面;滤波片支架,滤波片支架与滤波片的侧面固定连接,滤波片支架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远离感光芯片、第二面朝向感光芯片,至少第一面设防尘结构,防尘结构靠近滤波片与滤波片支架的连接处,或者防尘结构设置在滤波片与滤波片支架的连接处。摄像模组通过在滤波片支架远离感光芯片的一面设防尘结构,截住杂质,避免感光芯片被污染,从而保证摄像模组的最终成像效果。

Description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发展与普及,摄像模组被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设备等各类电子设备中。
但在目前的电子设备中,摄像模组经常会因生产加工环境中具有微尘、摄像模组自身洁净度不够、摄像模组自身部件之间的摩擦产生碎屑、或者摄像模组的装配密封性不够等因素导致摄像模组的芯片感光区域被污染,进而影响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能够解决因微尘或碎屑等因素导致的芯片感光区域被污染的问题,有助于保证摄像模组的拍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摄像模组,包括:
沿光的入射方向设置的滤波片和感光芯片,所述滤波片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以及设置在所述正面和所述背面之间的侧面,其中所述正面为远离所述感光芯片设置的一面、所述背面为朝向所述感光芯片设置的一面;
滤波片支架,所述滤波片支架与所述滤波片的所述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滤波片支架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为远离所述感光芯片的一面,所述第二面为朝向所述感光芯片的一面,至少所述第一面上设有防尘结构,所述防尘结构靠近所述滤波片与所述滤波片支架的连接处,或者所述防尘结构设置在所述滤波片与所述滤波片支架的连接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与滤波片的侧面固定连接的滤波片支架而言,在其远离感光芯片的一面上设置有防尘结构,并且使防尘结构靠近滤波片与滤波片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或者使防尘结构紧紧贴在滤波片与滤波片支架的连接处,也即使防尘结构仅仅贴在滤波片与滤波片支架固定连接的那个侧面的旁边。这样,就使得摄像模组中的一些微尘、碎屑等杂质不会直接掉落至感光芯片中,也不会掉落在滤波片的外边缘位置处,而是在经过滤波片支架时已经被藏纳在防尘结构中,从而实现利用防尘结构来截住杂质的目的,避免感光芯片被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滤波片支架还与所述滤波片的所述正面固定连接,和/或,所述滤波片支架还与所述滤波片的所述背面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滤波片支架除了可以与部分或全部侧壁进行固定连接,还可以与滤波片的所述正面和/或滤波片的所述背面进行固定连接,由于这样设置可以使滤波片支架与滤波片之间的接触连接面积更大,故能够使二者之间的连接关系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结构是自所述第一面朝所述感光芯片的方向内凹形成的表面凹凸不平的防尘槽,所述防尘槽由若干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凹槽连续排列形成。
防尘结构采用表面凹凸不平的防尘槽,其表面积较大,且小的凹槽较多,更容易藏纳微尘等杂质,且微尘不易从防尘槽中飘至感光芯片,从而起到良好的防尘效果。此外,由于防尘槽是由若干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小凹槽连续排列形成的,故这些小的开槽并不会对支架的整体结构强度造成较大影响,使得滤波片支架在实现防尘的同时,其结构强度不会受到较大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槽是由若干尺寸相同的凹槽形成的规则锯齿状防尘槽,或者由若干尺寸不同、深浅不一的凹槽形成的不规则防尘槽;
其中,所述凹槽沿光的入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者矩形。
防尘槽采用规则的锯齿状防尘槽,由于其形状相对较为规则,故能起到良好防尘效果、不影响滤波片支架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具有易于加工成型、适于生产应用的优势。防尘槽由不规则的深浅不一的若干小的矩形凹槽形成时,其不规则的形状设计能进一步提高防尘效果,具有更强的、对杂质的吸附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槽内填充有防尘胶。
防尘胶具有粘附性,在防尘槽的表面填充防尘胶可以粘附微尘,利于提高防尘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结构自所述第一面朝所述感光芯片方向内凹形成的表面平整的防尘槽,所述防尘结构中填充有防尘胶。
开设表面平整的防尘结构并在其中填充防尘胶,具有既能对杂质进行粘附,又方便加工制造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结构自所述第一面朝所述感光芯片的方向内凹且贯穿所述第二面形成,所述防尘结构中填充有防尘胶。
将防尘结构贯穿第一面和第二面设置,并在其中填充防尘胶相当于使滤波片支架的第一面和第二面都具有对杂质的吸附能力,具有更好的防尘吸尘能力。
进一步地,在所述防尘结构的外边缘处还设有溢胶槽,所述溢胶槽与所述防尘结构的外边缘相连通,所述溢胶槽用于容置所述防尘胶。
向防尘结构中填充防尘胶时,可能会有多余的防尘胶从防尘结构中溢出。在防尘结构的外边缘处设置溢胶槽,可以使多余的防尘胶流入至溢胶槽中,以免到处溢胶的情况发生。此外,流入至溢胶槽中的防尘胶,也相当于一个小的防尘结构,进一步优化防尘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滤波片为矩形,所述滤波片支架为中空的矩形支架,所述滤波片支架中的一组相对设置的内侧面与所述滤波片中的一组相对设置的所述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滤波片支架中的另一组相对设置的内侧面与所述滤波片中另一组相对设置的所述侧面之间形成镂空空间,至少一个所述镂空空间中填充有防尘胶。
通过在镂空空间中填充有防尘胶,能够起到更好的防尘效果。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摄像模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与滤波片的侧面固定连接的滤波片支架而言,在其远离感光芯片的一面上设置有防尘结构,并且使防尘结构靠近滤波片与滤波片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或者使防尘结构紧紧贴在滤波片与滤波片支架的连接处,也即使防尘结构仅仅贴在滤波片与滤波片支架固定连接的那个侧面的旁边,这样,就使得摄像模组中的一些微尘、碎屑等杂质不会直接掉落至感光芯片中,也不会掉落在滤波片的外边缘位置处,而是在经过滤波片支架时已经被藏纳在防尘结构中,从而实现利用防尘结构来截住杂质的目的,避免感光芯片被污染,从而保证摄像模组的最终成像效果,进而保证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稳定的拍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实施例一的摄像模组的俯视图(仅示出滤波片和滤波片支架);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是图2中滤波片和滤波片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C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防尘槽31的一种变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摄像模组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俯视图(仅示出滤波片和滤波片支架);
图8是图7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9是图8中D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结构的一种变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结构的另一种变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一中摄像模组设有防尘胶时的俯视图(仅示出滤波片和滤波片支架);
图13为图12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14是图13中D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一中摄像模组在镂空空间设有防尘胶时的俯视图(仅示出滤波片和滤波片支架);
图16是实施例二摄像模组的俯视图(仅示出滤波片和滤波片支架);
图17为图16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18是图17中E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二摄像模组中防尘结构的一种变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二摄像模组中防尘结构的另一种变形结构的示意图(防尘结构外边缘设有溢胶槽);
图21是实施例三摄像模组的俯视图(仅示出滤波片和滤波片支架);
图22为图21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23是图22中F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24是实施例三摄像模组中防尘结构的一种变形结构的示意图(防尘结构外边缘设有溢胶槽)。
附图标记说明:1-滤波片;1a-正面;1b-背面;1c-侧面;2-滤波片支架;2a-第一面;2b-第二面;21-镂空空间;3-防尘结构;31-防尘槽;4-丝印层;5-防尘胶;6-溢胶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用于安装在电子设备中,起到拍摄影像的功能。本实施例所指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手表、PDA等移动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台式电脑等电子设备,只要是安装有摄像模组以实现拍摄影像功能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示出本实施例摄像模组的相关结构图,其中,图1示出本实施例摄像模组的俯视图(仅示出滤波片和滤波片支架),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图,图3是图2中滤波片和滤波片支架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2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包括:
沿光的入射方向(即图2中由上至下的方向)设置的滤波片1和感光芯片(图未示出),滤波片1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1a、背面1b,以及设置在正面1a和背面1b之间的侧面1c,其中正面1a为滤波片1远离感光芯片设置的一面(即图3中滤波片向上的一面)、背面1b为滤波片1朝向感光芯片设置的一面(即图3中滤波片向下的一面);
滤波片支架2,滤波片支架2与滤波片1的侧面1c固定连接,滤波片支架2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2a和第二面2b,第一面2a为远离感光芯片的一面(即图3中滤波片支架2朝上的一面),第二面2b为朝向感光芯片的一面(即图3中滤波片支架2朝下的一面),至少第一面2a上设有防尘结构3,防尘结构3靠近滤波片1与滤波片支架2的连接处设置,或者防尘结构3设置在滤波片1与滤波片支架2的连接处。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滤波片1的侧面1c固定连接的滤波片支架2而言,在滤波片支架2远离感光芯片的一面上设置有防尘结构3,并且使防尘结构3靠近滤波片1与滤波片支架2的连接处设置,或者使防尘结构3就设置在滤波片1与滤波片之间2的连接处,也即紧紧贴在滤波片1与滤波片支架2固定连接的那个侧面的旁边。这样,由于滤波片支架2上的防尘结构3靠近或者紧贴着滤波片1设置,故来自摄像模组内部环境的一些微尘、摄像模组的不同零件摩擦产生的碎屑等杂质就不会直接掉落至滤波片或者感光芯片中,而是直接被藏纳在滤波片支架2的防尘结构3中,从而实现利用防尘结构3来截住杂质的目的,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感光芯片被污染,进而保证摄像模组的最终成像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摄像模组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摄像模组的限定,该摄像模组除了具有滤波片1和感光芯片之外,还可以包括比上述更多或者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例如,上述摄像模组还包括沿光的入射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镜头、承载在镜头外部的音圈马达,滤波片1和滤波片支架2均设置在音圈马达下方,感光芯片则设置在滤波片1的下方。其中,滤波片除了可以采用红外滤波片,实际上也可以替换为其他滤波片或者散射片等其他光学元件。其中,感光芯片是用于将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功能部件。当然,在感光芯片的下方还可以设置有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等结构,以实现摄像模组中相关部件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杂质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摄像模组在组装的过程中,工艺过程或者来料自身洁净度不够可能产生脏污和微尘;二是上述音圈马达自身的不同零部件之间可能因碰撞而产生碎屑;三是摄像模组的密封性能不够以导致一些微尘或颗粒物进入。但无论是微尘、还是碰撞摩擦产生的碎屑,对于本实施例的结构而言,这些污染无颗粒会掉落至位于音圈马达下方的滤波片支架2的防尘结构3上,从而减少或者避免了杂质掉落至滤波片或者感光芯片上的情况发生。
其中,滤波片1可以为多种形状,例如矩形、圆形、椭圆形等,在此不做限定。滤波片支架2与滤波片1的侧面固定连接,指的是滤波片支架2可以与滤波片1的其中某一个侧面、二个侧面、三个侧面、四个侧面或者更多个侧面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也不做限定。以滤波片1为矩形为例,对滤波片支架2与滤波片1的侧面的固定连接进行说明:例如图1-图3所示,滤波片1为矩形,滤波片支架2为中空的矩形支架,也即滤波片支架2的中部是镂空的,以使滤波片1能够安装在滤波片支架2的中部。具体是,滤波片1的左右两个侧面与滤波片支架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滤波片1与滤波片支架2的固定。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滤波片的上下左右四个侧面均与滤波片支架的内侧面进行固定连接,使滤波片与滤波片支架之间的固定连接更为牢靠。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滤波片支架2与滤波片的侧面1c之间的固定连接,优选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将滤波片支架2与滤波片1组装在一起。此外,也可采用胶粘固定连接,其具有固定连接较为牢靠、装配操作方便等优点。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连接方式,例如过盈配合的卡合固定等,只要可以实现滤波片支架2与侧面1c的固定连接即可,在此不做限制。另外,滤波片支架2既可以与滤波片1的全部侧面1c都固定粘接,也可以仅与滤波片1的部分侧面1c固定粘接。通常仅对滤波片支架2与部分侧面1c进行固定连接即可实现二者之间的装配固定目的,但滤波片支架2与全部侧面1c都进行固定连接则具有更稳固的连接效果。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防尘结构3靠近滤波片1与滤波片支架2的连接处设置,是指对于滤波片1与滤波片支架2固定连接的那一个或多个侧面1c而言,防尘结构3并未直接接触或挨到滤波片1的该侧面1c,而是与滤波片1的该侧面1c具有较小的间隔,这种较小的间隔仍然能够满足防尘结构3对于微尘等颗粒物的防尘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防尘结构3设置在滤波片1与滤波片支架2的连接处,是指对于滤波片1与滤波片支架2固定连接的那一个或多个侧面1c而言,防尘结构3直接设置在滤波片1的该侧面1c的四周边缘,以对微尘等颗粒物进行拦截,有效避免这些微尘掉落至滤波片1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出的该可选的实施方式下摄像模组的相关结构图,其中,图7是该可选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的俯视图(仅示出滤波片和滤波片支架),图8是图7中A-A线的剖面图,图9是图8中D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滤波片支架2与滤波片1之间连接关系的稳定性,滤波片支架2除了与滤波片1的侧面1c固定连接,还与滤波片1的正面1a固定连接。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图10是图9结构的另一种变形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滤波片支架2与滤波片1之间连接关系的稳定性,滤波片支架2除了与滤波片1的侧面1c固定连接,还与滤波片1的背面1b固定连接。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图11是图9结构的又一种变形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滤波片支架2与滤波片1之间连接关系的稳定性,滤波片支架2除了与滤波片1的侧面1c固定连接,还同时与滤波片1的正面1a和背面1b固定连接。
由于上述三种连接结构的设置可以使滤波片支架2与滤波片1之间的接触连接面积更大,故能够使滤波片支架2与滤波片之间的连接关系更稳定。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滤波片支架2与滤波片1的正面1a和/或背面1b的也固定连接,但连接区域仅为滤波片1的非可视区,这样的结构连接并不会影响摄像模组的整体成像效果。
另外,请参阅图1、图2和图5,图5是图2中C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摄像模组中,在滤波片1的正面1a的外边缘处和背面1b的外边缘处设有丝印层4。通过在滤波片1的正面1a的外边缘处设置丝印层4,可以有效防止光线在经过感光芯片之后进行反复地反射导致光线杂乱的情况出现。通过在滤波片1的背面1b的外边缘处设置丝印层4,能够对滤波片1和滤波片支架2之间的距离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避免滤波片1和滤波片支架2之间的连接工艺导致滤波片1被污染的情况发生。例如,可避免滤波片1和滤波片支架2通过注射成型组装的过程中,因注塑使用的树脂溢胶而污染到滤波片1的情况;又如,可以避免后续点胶等工艺中胶水污染到滤波片1的情况。
其中,丝印层4也可以仅设置在滤波片1的正面1a的外边缘处,或者是仅设置在滤波片1的背面1b的外边缘处。
请参阅回图4,在本实施例中,防尘结构3是自滤波片1的第一面2a朝感光芯片的方向内凹形成的表面凹凸不平的防尘槽31,防尘槽31由若干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凹槽连续排列形成。此处的防尘槽31是指由若干小的、开槽较浅的小凹槽串联起来形成的凹凸不平的凹槽。防尘结构3采用表面凹凸不平的防尘槽31,其表面积较大,且小的凹槽较多,更容易藏纳微尘等杂质,且微尘不易从防尘槽31中飘至感光芯片,从而起到良好的防尘效果。此外,由于防尘槽31是由若干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小凹槽连续排列形成的,故这些小的开槽并不会对支架的整体结构强度造成较大影响,使得滤波片支架2在实现防尘的同时,其结构强度不会受到较大影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防尘槽31是由若干尺寸相同的凹槽形成的规则锯齿状防尘槽31,其中的凹槽在沿光的入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由于锯齿状的防尘槽形状相对较为规则,故既能够利用这些锯齿状的凹槽对微尘、碎屑等杂质起到良好的藏纳效果,又能因其规则的形状特性而方便加工成型、适于生产应用,并且与此同时,由于开设的是较浅、较小的凹槽,故并不会影响滤波片支架2的整体结构强度。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结合参阅图6,图6是本实施例防尘槽31的一种变形结构,该防尘槽31是由若干尺寸不同的凹槽形成的深浅不一的不规则形状的防尘槽31,其中凹槽在沿光的入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在此类防尘槽31中,各个小的单元矩形凹槽的槽深并不相同且无规律,有的矩形凹槽深、有的矩形凹槽浅,由此形成了截面形状蜿蜒起伏、凹凸不平、深浅不一的防尘槽31。正由于这样的不规则形状设计,使得凹槽的表面积更大、凹槽内的棱边也更多,微尘或碎屑等杂质更容易接触到凹槽、也更容易因接触到棱边而飘落至棱边附近的矩形凹槽中,从而进一步提高藏纳杂质的效果。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中的单个矩形凹槽深浅不一,但与前述三角形凹槽类似的是,这些深浅不一的矩形凹槽并不会对滤波片支架2的整体结构性造成破坏,仍能保证滤波片支架的结构强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尘结构的防尘效果,本实施例还可以在防尘槽31内填充有防尘胶5。请继续参阅图12至图14,图12是本实施例具有防尘胶的摄像模组的俯视图(仅示出滤波片和滤波片支架),图12是图12中A-A线的剖面图,图14是图13中D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如图14所示,由于防尘胶5具有粘附性,在防尘槽31内填充防尘胶5可以粘附微尘,故有利于提高防尘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既可以在防尘槽31中全部填充防尘胶5,也可以如图12所示,仅在靠近或者贴在滤波片1的周边位置处的防尘槽31中填充防尘胶5。当防尘槽31中全部填充防尘胶5时,可以将防尘胶5填至于所述滤波片支架2的第一面2a齐平,使滤波片支架2防尘的同时整体性也较好;当防尘结构3既包括裸露的防尘槽31以及填充在防尘槽31中的防尘胶5时,既可以实现对微尘的藏纳、又能实现对微尘等杂质的粘附,具有双重防尘效果。
为了避免向防尘结构中填充防尘胶时出现溢胶情况,本实施例还在防尘槽的外边缘处设置有溢胶槽,该溢胶槽与防尘槽的外边缘相连通,以使多余的防尘胶从防尘槽中流入至溢胶槽中。通过在防尘结构的外边缘处设置溢胶槽,能够有效避免防尘胶填充过程中到处溢胶的问题。不仅如此,由于溢胶槽中容置了防尘胶,故溢胶槽也可以作为一个小型的防尘结构,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
此外,防尘胶5除了可以填充在防尘槽31中,还可以填充在滤波片支架2与滤波片1二者连接结构的镂空空间中,以进一步提高防尘效果。具体是,请参阅图15,滤波片1为矩形,滤波片支架2为中空的矩形支架,也即滤波片支架2的中部是镂空的,以使滤波片1能够安装在滤波片支架2的中部。具体地,滤波片支架2中的一组相对设置的内侧面(即图15中滤波片支架的左内侧面、右内侧面)与滤波片1中的一组相对设置的侧面(即图15中滤波片的左侧面、右侧面)固定连接,滤波片支架2中的另一组相对设置的内侧面(即图15中滤波片支架的上内侧面、下内侧面)与滤波片1中另一组相对设置的侧面(即图15中滤波片的上侧面、下侧面)之间形成镂空空间21,两个镂空空间21中均填充有防尘胶5。
镂空空间21两个镂空空间21处均填充有防尘胶5,可以进一步提高防尘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仅在一个镂空空间21中填充防尘胶5,以起到对镂空空间处辅助防尘的作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实施例一摄像模组提供的防尘结构3是表面凹凸不平的防尘槽31,而本实施例中的防尘结构3是表面平整的具有一定宽度的防尘条32。请参阅图16至图18,图16是本实施例摄像模组的俯视图(仅示出滤波片和滤波片支架),图17是图16中A-A线的剖面图,图18是图17中E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防尘结构3自第一面2a朝感光芯片方向内凹形成的表面平整的防尘槽,该防尘结构3中填充有防尘胶5。具体是,该防尘结构3相当于在第一面2a上开设出一条较长的槽体表面平整的条状防尘槽,并在这个较长的条状防尘槽中填充有防尘胶。由于本实施例采用的是表面平整的防尘结构3并在其中填充有防尘胶5,因此本实施例的防尘结构具有既能对杂质进行粘附、又方便加工制造的优点。
其中,防尘结构3的开设位置靠近滤波片1、但与滤波片1具有一定间隔。由于滤波片1与滤波片支架2是两个不同结构,二者固定连接处本身就可能存在连接不够稳定的可能,为了保证此处的连接强度,故本实施例的防尘条并不直接紧邻滤波片1开设,而是与滤波片1间隔一定距离,以保证滤波片1与滤波片支架2连接处的结构稳定性。另外,防尘结构3的数量可以是一条、两条或多条,数量越多,也就能够粘附更多的杂质。
另外,考虑到防尘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在该结构内部积累一定量的杂质粉尘,而这些杂质粉尘难免在摄像模组受到碰撞或抖动时会再次漂浮起来,为消除或减少杂质粉尘再次漂浮对滤波片造成的影响,本实施例还可以对防尘结构做进一步改进,将本实施例中防尘结构这种条状防尘槽的槽底倾斜设置,具体是将条状防尘槽的槽底朝向滤波片支架的方向向下倾斜,以使杂质粉尘主要积累到远离滤波片一侧的槽中。这样,即便杂质粉尘再次漂浮,其也是主要漂浮在倾斜设置的防尘结构附近,距滤波片还有一段距离,不容易直接沾污到滤波片。
此外,发明人在进行研发创造的过程中发现,虽然仅开设防尘结构3也能起到基本的防尘作用,但是这种表面平整的防尘条与实施例一中的表面凹凸不平的防尘槽相比,防尘效果具有一定差距。因此,本实施例是将防尘结构3与防尘胶5结合设置在一起,通过开设具有一定宽度的防尘结构3,并在防尘结构3内填充防尘胶5,使防尘胶5也具有一定宽度,从而通过胶粘吸附作用实现较好的防尘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防尘胶5既可以填充至与滤波片支架2的第一面2a的表面齐平,也可以是防尘胶5的表面低于滤波片支架2的第一面2a的表面。例如图19所示,为本实施例摄像模组中防尘结构的一种变形结构,防尘胶5填充在防尘结构3的内部,这样微尘或碎屑等杂质粘附在防尘胶5上,且可以藏纳在防尘结构3中,有利于提高防尘效果。
当防尘胶5填充至与滤波片支架2的第一面2a的表面齐平时,请参阅图20所示,为了避免向防尘结构中填充防尘胶时出现溢胶情况,本实施例还在防尘结构3的外边缘处设置有溢胶槽6,该溢胶槽6与防尘结构3的外边缘相连通,以使多余的防尘胶5从防尘结构3中流入至溢胶槽6中。通过在防尘结构3的外边缘处设置溢胶槽6,能够有效避免防尘胶5填充过程中到处溢胶的问题。不仅如此,由于溢胶槽6中容置了防尘胶5,故溢胶槽6也可以作为一个小型的防尘结构,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溢胶槽6与防尘结构3虽然都是槽体,但二者结构性质并不相同。溢胶槽6仅仅是开槽深度较浅的浅槽,其目的是对多余的防尘胶5提供一定的容置量,同时起到辅助的防尘作用,因此只需要设置成浅槽即可,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能减轻开槽对整个滤波片支架结构强度的影响。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摄像模组中,防尘结构除了可以是上述填充有防尘胶5的防尘结构3之外,也可以是实施例一中防尘槽31与本实施例中填充有防尘胶5的防尘结构3的结合,同时使用两种防尘结构以进一步优化防尘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实施例一摄像模组提供的防尘结构是表面凹凸不平的防尘槽31,而本实施例中的防尘结构3是沿光的入射方向贯穿滤波片支架2的槽体。请参阅图21至图23,图21是本实施例摄像模组的俯视图(仅示出滤波片和滤波片支架),图22是图21中A-A线的剖面图,图23是图22中F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防尘结构3自第一面2a朝感光芯片的方向内凹且贯穿第二面2b形成,防尘结构3内填充有防尘胶5。也就是说,该防尘结构3相当于贯穿滤波片支架2的第一面2a、第二面2b所形成的一个贯通的防尘槽,并在这个贯通的防尘槽中填充有防尘胶。由于本实施例是直接在滤波片支架2的防尘结构3中填充防尘胶5,相当于使滤波片支架2的第一面2a和第二面2b都具有对杂质的吸附能力,从而具有更好的防尘吸尘能力。
考虑到在滤波片支架2上设置防尘结构3可能会对滤波片支架2的整体结构强度造成一定影响,本实施例还进一步对防尘结构3进行结构补强设置,具体是在防尘结构3的槽壁上设置向内凸出的加强筋或加强环,并在设有加强筋或加强环的防尘结构3内填充防尘胶5。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加防尘胶与防尘结构3的接触面积,使二者的连接固定更牢固,另一方面也能够在防尘的同时减小对滤波片支架2结构强度的影响。
请参阅图24所示,为了避免向防尘结构中填充防尘胶时出现溢胶情况,本实施例还可以在防尘结构3的外边缘处设置有溢胶槽6,该溢胶槽6与防尘结构3的外边缘相连通,以使多余的防尘胶5从防尘结构3中流入至溢胶槽6中。通过在防尘结构3的外边缘处设置溢胶槽6,能够有效避免防尘胶5填充过程中到处溢胶的问题。不仅如此,由于溢胶槽6中容置了防尘胶5,故溢胶槽6也可以作为一个小型的防尘结构,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溢胶槽6与防尘结构3虽然都是槽体,但二者结构性质并不相同。溢胶槽6仅仅是开槽深度较浅的浅槽,其目的是对多余的防尘胶5提供一定的容置量,同时起到辅助的防尘作用,因此只需要设置成浅槽即可,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能减轻开槽对整个滤波片支架结构强度的影响。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摄像模组中,防尘结构除了可以是上述填充有防尘胶5的防尘结构3之外,也可以是实施例一中防尘槽31与本实施例中填充有防尘胶5的防尘结构3的结合,还可以是实施例二中填充有防尘胶5的防尘结构3与本实施例中填充有防尘胶5的防尘结构3的结合,还可以是实施例一中防尘槽31、实施例二中填充有防尘胶5的防尘结构3与本实施例中填充有防尘胶5的防尘结构3的结合,同时使用两种以上防尘结构能够进一步优化防尘效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摄像模组,利用摄像模组中的防尘结构起到对微尘、碎屑等杂质的防尘作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与滤波片的侧面固定连接的滤波片支架而言,在其远离感光芯片的一面上设置有防尘结构,并且使防尘结构靠近滤波片与滤波片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或者使防尘结构紧紧贴在滤波片与滤波片支架的连接处,也即使防尘结构仅仅贴在滤波片与滤波片支架固定连接的那个侧面的旁边,这样,就使得摄像模组中的一些微尘、碎屑等杂质不会直接掉落至感光芯片中,而是在经过滤波片支架时已经被藏纳在防尘结构中,从而实现利用防尘结构来截住杂质的目的,避免感光芯片被污染,从而保证摄像模组的最终成像效果,进而保证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稳定的拍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的产品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光的入射方向设置的滤波片和感光芯片,所述滤波片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以及设置在所述正面和所述背面之间的侧面,其中所述正面为所述滤波片远离所述感光芯片设置的一面、所述背面为所述滤波片朝向所述感光芯片设置的一面;
滤波片支架,所述滤波片支架与所述滤波片的所述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滤波片支架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为远离所述感光芯片的一面,所述第二面为朝向所述感光芯片的一面,至少所述第一面上设有防尘结构,所述防尘结构靠近所述滤波片与所述滤波片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或者所述防尘结构设置在所述滤波片与所述滤波片支架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片支架还与所述滤波片的所述正面固定连接,和/或,所述滤波片支架还与所述滤波片的所述背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结构是自所述第一面朝所述感光芯片的方向内凹形成的表面凹凸不平的防尘槽,所述防尘槽由若干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凹槽连续排列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槽是由若干尺寸相同的凹槽形成的规则锯齿状防尘槽,或者,由若干尺寸不同、深浅不一的凹槽形成的不规则防尘槽;
其中,所述凹槽沿光的入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者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槽内填充有防尘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结构自所述第一面朝所述感光芯片方向内凹形成的表面平整的防尘槽,所述防尘结构中填充有防尘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结构自所述第一面朝所述感光芯片的方向内凹且贯穿所述第二面形成,所述防尘结构中填充有防尘胶。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尘结构的外边缘处还设有溢胶槽,所述溢胶槽与所述防尘结构的外边缘相连通,所述溢胶槽用于容置所述防尘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片为矩形,所述滤波片支架为中空的矩形支架,所述滤波片支架中的一组相对设置的内侧面与所述滤波片中的一组相对设置的所述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滤波片支架中的另一组相对设置的内侧面与所述滤波片中另一组相对设置的所述侧面之间形成镂空空间,至少一个所述镂空空间中填充有防尘胶。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
CN202011092138.0A 2020-10-13 2020-10-13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2612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2138.0A CN112261250A (zh) 2020-10-13 2020-10-13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2138.0A CN112261250A (zh) 2020-10-13 2020-10-13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1250A true CN112261250A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42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2138.0A Pending CN112261250A (zh) 2020-10-13 2020-10-13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6125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4358A (zh) * 2016-04-12 2016-06-22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底座及其摄像模组
CN208401972U (zh) * 2018-05-16 2019-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
CN110199514A (zh) * 2017-10-19 2019-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0519487A (zh) * 2018-05-22 2019-11-29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该镜头模组的组装方法
CN112492129A (zh) * 2019-09-12 2021-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4358A (zh) * 2016-04-12 2016-06-22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底座及其摄像模组
CN110199514A (zh) * 2017-10-19 2019-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8401972U (zh) * 2018-05-16 2019-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
CN110519487A (zh) * 2018-05-22 2019-11-29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该镜头模组的组装方法
CN112492129A (zh) * 2019-09-12 2021-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3977B2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8243298B (zh) 摄像模组及其模塑电路板组件和制造方法以及带有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
US7542220B2 (en) Camera modul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CN101771057A (zh) 相机模组
CN203337981U (zh) 支架结构及具有该支架结构的摄像模组
CN103345109B (zh) 支架结构及具有该支架结构的摄像模组
CN101465344B (zh) 影像模组封装结构
CN103336401A (zh) 支架结构及具有该支架结构的摄像模组
US9041849B2 (en) Image sensor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using same
CN111405147B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2492129A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839124A (zh) 镜头模组及该镜头模组的组装方法
KR20120120419A (ko) 촬상 장치 및 휴대 단말기
CN114677910A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设备
CN113489875A (zh) 电子设备
CN112261250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8874642U (zh) 一种摄像头的模组
CN111050032B (zh) 相机模组
CN102082935A (zh) 影像感测模块及镜头模块
CN112243074A (zh) 镜头模组
KR100863798B1 (ko) 카메라 모듈의 하우징 구조
CN214959809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0770685B1 (ko) 소켓 타입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카메라 모듈
CN210168121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416932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