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59822A - 冷却板套、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冷却板套、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59822A
CN112259822A CN201910936702.3A CN201910936702A CN112259822A CN 112259822 A CN112259822 A CN 112259822A CN 201910936702 A CN201910936702 A CN 201910936702A CN 112259822 A CN112259822 A CN 112259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side plate
plate
cooling plat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67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凡多
李建昌
王珏
李舒业
刘月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67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598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59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98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01M10/6555Rods or plates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01M10/6557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冷却板套、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冷却板套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四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具有入流口和出流口,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者为柔性侧板。该冷却板套自身重量减轻,能够利用自身的柔性变形来吸收装配公差,使得冷却板套和待冷却件之间的导热涂胶量减少,提升冷却效果,并在实际布置时不需要额外的支撑材料。

Description

冷却板套、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板套、一种电池模组和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车辆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动力电池的寿命及效率至关重要。通常,动力电池在使用中会散发热量,为此,为了提升动力电池的寿命及效率,需保证电池在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下,从而动力电池的冷却系统是不能缺少的。
目前动力电池模组采用外部冷却方式,即模组下部放置水冷板进行冷却。水冷板形式一般有铝合金冲压冷板、铝合金挤压口琴管式冷板。为了保证冷板跟电芯间具有足够的导热效果一般需要涂覆导热胶,同时考虑装配公差,导热胶量一般需要能够吸收公差,因此需要导热胶具有一定厚度。此外为了保证冷板跟电芯的贴合效果,还需要具有一定外力支撑使其具有足够的贴合力。
但是,这也存在相应的不足,例如,为了保证水冷板自身强度,水冷板的板材需要一定厚度,使得自身具有较大重量。另外,水冷板与电芯之间的间隙需要通过导热材料填充,导致冷却效果降低同时成本增加。此外,水冷板需要一定支撑,占用较大空间,增加支撑材料。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冷却板套,该冷却板套自身重量减轻,能够利用自身的柔性变形来吸收装配公差,使得冷却板套和待冷却件之间的导热涂胶量减少,提升冷却效果,并在实际布置时不需要额外的支撑材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冷却板套,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四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具有入流口和出流口,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者为柔性侧板。
通过该技术方案,由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四周密封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形成具有入流口和出流口的冷却腔,并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者为柔性侧板,这样,在实际使用中,柔性侧板可以贴附例如通过导热胶贴附在待冷却件比如电芯体的外表面上,冷却液比如冷却水从入流口流入到冷却腔内,然后从出流口流出,冷却液在冷却腔内流动过程中,通过导热胶吸收待冷却件产生的热量,从而将热量快速有效地带走,柔性侧板利用自身的轻量化材料,可以使得冷却板套重量减轻,同时,柔性侧板利用自身柔性变形来吸收装配公差,使得冷却板套和待冷却件之间的导热涂胶量减少,提升了热量传递效率和冷却效果,由于柔性侧板被挤压在待冷却件的外表面上,因此不需要额外的支撑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的位于四周内的区域的设定部分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对应设定部分连接,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形成作为所述冷却腔的冷却流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流道为环形冷却流道,所述环形冷却流道内形成有扰流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分别形成有朝向彼此延伸的多个凹坑,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每个凹坑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对应凹坑贴合,以形成作为所述扰流结构的扰流筋;
和/或,
所述环形冷却流道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流道段和第二流道段,其中,所述入流口形成在所述第一流道段的中间处,所述出流口形成在所述第二流道段的中间处。
另外,所述入流口和所述出流口上连接有接头,所述冷却板套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将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四周压装在一起,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为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接头穿过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设置,其中,所述接头位于所述冷却腔内的部分上形成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连通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头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包括径向大管段和径向小管段,其中,所述第一管体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径向大管段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径向缩小管段伸入到所述第一管体内,以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周面和所述径向缩小管段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环形导流腔,所述径向大管段和所述第一管体之间保持轴向间隙以形成所述连通口,所述环形导流腔通过所述连通口与所述冷却腔连通。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模组壳体、至少一个电芯体和以上任意所述的冷却板套,其中,所述冷却板套布置在所述电芯体和所述模组壳体之间,所述冷却板套和所述电芯体之间布置有导热胶。
这样,如上所述的,通过柔性侧板自身的轻量化材料以及取消用于支撑水冷板的支撑材料,因此,该电池模组的重量减轻,同时,由于涂胶量减少,从而使得冷却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所述电芯体,多个所述电芯体之间布置有所述冷却板套;所述模组壳体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有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其中,将所述模组壳体的两个侧壁和各自靠近的所述电芯体之间的所述冷却板套分别定为第一冷却板套和第三冷却板套,将多个电芯体之间的冷却板套定为第二冷却板套,其中,所述进液接口和所述出液接口分别与第一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和出流口连通,第一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和出流口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管与第二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和出流口连通,第二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和出流口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管与第三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和出流口连通。
最后,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至少一个以上任意所述的电池模组。
如上所述的,该电池包的重量减轻,冷却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冷却板套的分解状态图;
图2为图1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冷却板套的一个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显示了一种结构的接头;
图5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冷却板套的一个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显示了另一种结构的接头;
图6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冷却板套的另一个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电池模组中省略了部分电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的电池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了图9中B-B线剖视图的部分结构;
图11显示了图9中D-D线剖视图的一处部分结构;
图12显示了图9中D-D线剖视图的另一处部分结构;
图13显示了图9中C-C线剖视图的部分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冷却腔,4-冷却流道,5-凹坑,6-扰流筋,7-接头,8-边框,9-径向缩小管段,10-环形导流腔,11-第一流道段,12-第二流道段,13-模组壳体,14-电芯体,15-冷却板套,16-进液接口,17-出液接口,18-连接管,19-设定部分,20-连通口,21-第一管体,22-第二管体,23-入流口,24-出流口,25-径向大管段,26-隔热板,27-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考图1-图6所示的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冷却板套15包括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四周密封连接,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之间形成冷却腔3,冷却腔3具有入流口23和出流口24,其中,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中的至少一者为柔性侧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四周密封连接,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之间形成具有入流口23和出流口24的冷却腔3,并且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中的至少一者为柔性侧板,这样,在实际使用中,柔性侧板可以贴附例如通过导热胶贴附在待冷却件比如电芯体14的外表面上,冷却液比如冷却水从入流口23流入到冷却腔3内,然后从出流口24流出,冷却液在冷却腔3内流动过程中,通过导热胶吸收待冷却件产生的热量,从而将热量快速有效地带走,柔性侧板利用自身的轻量化材料,可以使得冷却板套重量减轻,同时,柔性侧板利用自身柔性变形来吸收装配公差,使得冷却板套和待冷却件之间的导热涂胶量减少,提升了热量传递效率和冷却效果,由于柔性侧板被挤压在待冷却件的外表面上,因此不需要额外的支撑材料。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都为柔性侧板,这样,可以形成两侧都为柔性并具有冷却腔3的袋状件,从而这样的冷却板套夹在两个待冷却件比如两个电芯体的外表面之间时,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自身的柔性变形来更易于吸收装配公差,使得柔性侧板和待冷却件外表面能够更完全匹配,从而进一步减少柔性侧板和待冷却件外表面之间的涂胶量,提升冷却效果。
当然,柔性侧板可以根据自身材料的不同而可以具有所需的厚度,例如,柔性侧板的厚度可以为0.1-1mm,优选地为0.2-0.5mm。另外,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四周可以粘结在一起或热塑封装工艺结合在一起,例如,可以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四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另外,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四周可以形成有凹槽,凹槽深度可以在0.5-5mm,这样,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四周可以通过一个凹槽嵌套在另一个凹槽中而密封连接在一起。此外,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四周密封连接处的密封连接宽度在5-15mm,优选为10-15mm。
另外,本发明的冷却板套中,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除了两者的四周密封连接区域之外,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四周内的其他区域可以不连接,以在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冷却腔,这样,冷却水可以入流口23流入到冷却腔内,并在吸收热量后从出流口24流出。进一步地,当冷却板套竖向放置时,入流口23形成在冷却板套的下部,出流口24形成在冷却板套的上部,这样,冷却水在供水压力下进入到冷却腔3内,然后上升并吸热,液面上升到出流口24后从出流口24流出。
或者,另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5所示的结构,第一侧板1的位于四周内的区域的设定部分19与第二侧板2的对应设定部分连接,以在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之间形成作为冷却腔的冷却流道4,这样,从入流口流入的冷却水可以沿着冷却流道4流动,以延长流动路径,从而充分吸热。设定部分19可以为位于四周内的区域的任何部分,例如,如图1-图5所示的,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为长条形状,此时,设定部分19可以为两个侧板的中间长条部,两个侧板的中间长条部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冷却流道4。
另外,冷却腔3例如冷却流道4内形成有扰流结构,扰流结构在冷却腔3内可以具有任何适当的布置形式,例如,扰流结构可以沿着冷却流道4的延伸方向布置,这样,扰流结构可以控制冷却腔比如冷却流道4内流过的冷却液的阻力并对冷却液进行扰流,从而增加冷却液的滞留时间,提升换热效果,但应当理解的是,扰流结构并不完全阻挡冷却水,比如并不完全阻挡冷却水沿着冷却流道4流动。
另外,冷却流道4可以具有多种形式,比如,可以为延伸的直线段或者曲线段,或者为往复弯折向前延伸的形状,或者可以一圈一圈盘绕的盘状形状,或者,如图2和图3所示的,冷却流道4为环形冷却流道,环形冷却流道内形成有扰流结构。环形冷却流动易于相对地布置入流口和出流口,使得入流口和出流口更靠近布置,并能够延长冷却水的流道路径,同时,通过扰流结构,可以调整冷却水的流动阻力,延长冷却水的流动时间,提升换热效果。例如,设定部分19为两个侧板的中间长条部,两个侧板的中间长条部连接在一起,以形成环形冷却流道。两个侧板的中间长条部可以直接粘结在一起,或者,如图4-图6所示的,两个侧板的中间长条部形成为长条形的凹坑,两个这样的凹坑对接在一起。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扰流结构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但不论采用哪种结构形式,只要能够对冷却液的流动产生扰动,以能够延长流动时间,提升换热效果即可。例如,一种结构形式中,扰流结构可以为多个沿着冷却流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扰流筋,例如形成在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上的多个间隔布置的凸起,或者,形成在第一个侧板或第二侧板上的多个并间隔交替布置的阻流片,一个侧板上的阻流片朝向另一个侧板延伸但不接触,从而形成弯折往复的扰流通道。
或者,扰流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这样,在形成扰流作用的同时,能够在扰流结构处提升冷却板套的自身强度。例如,扰流结构为位于冷却流道内的柱体,柱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或者,再例如,如图6所示的,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上分别形成有朝向彼此延伸的多个凹坑5,第一侧板1上的每个凹坑5与第二侧板2的对应凹坑5贴合,也就是,凹坑的底壁相互贴合,以形成作为扰流结构的扰流筋6,也就是,在凹坑5处,相互贴合的凹坑在扰流的同时能够提升冷却板套的自身强度。
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的,环形冷却流道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流道段11和第二流道段12,其中,入流口形成在第一流道段11的中间处,出流口形成在第二流道段12的中间处,在图3所示的图形界面的高度方向上,第一流道段11位于第二流道段12的下方,这样,冷却水在水压力作用下从入流口流入到第一流道段11,然后如图3的箭头所示的,然后分流向两侧流动,然后流入到上方的第二流道段12,并从第二流道段12的两端朝向中间处的出流口流动,这相对于冷却水始终朝着一个方向流动时,随着冷却水的流动,吸收的热量越多而导致温度升高,使得后面的换热效果降低而言,本申请这样的布置可以使得待冷却件能够更多地与初始提供的冷却水接触,以提升热传递效果。
当然,本发明的冷却板套中,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四周可以直接密封连接在一起,或者,为了提升密封连接强度或便于冷却板套定位,提升强度,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的结构,冷却板套包括边框8,边框8将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四周压装在一起,边框8可以是一体件并直接贴合在第一侧板1和/或第二侧板2四周表面,或者将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夹紧在一起,并通过胶或热熔贴合。边框8也可以是由两部分构成,分为第一边框件和第二边框件,其中任意一个边框件具有凹槽,以容纳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四周边缘。另外,两个边框件中的任意一个具有若干突起,另一个具有孔,两者可以相互配合在一起时突起伸入到孔内,使得第一边框件和第二边框件能够更稳定可靠地连接贴合在一起并将夹紧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两个边框件可以粘结或焊接连接。另外,为了便于冷却液的进入和流出,也便于冷却板套在实际使用中根据所需来便捷地布置,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的,入流口和出流口上连接有接头7,这样,通过接头7,便于多个冷却板套连接(这点在后面将详细说明)。另外,柔性侧板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导热柔性材料来制得,比如,可以为橡胶侧板,或者,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为薄膜,例如,可以为复合薄膜,例如复合薄膜采用铝塑复合薄膜,在确保强度的同时提供更良好的热传递效果。
当然,接头7可以具有多种形式,比如在图4所示的结构形式中,接头7仅连接在第一侧板1或第二侧板2上,一个接头进液,另一个接头出液。例如,接头7的连接法兰凸缘可以伸入到冷却腔3内,并贴合连接在入流口和出流口的内口边缘表面上。当然,接头7的连接法兰凸缘也可以贴合连接在入流口和出流口的外口边缘表面上。
或者,参考图5所示的结构,接头7穿过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设置,其中,接头7位于冷却腔3内的部分上形成有与冷却腔3连通的连通口20。这样,第一冷却板套上设置有第一入流接头和第一出流接头,第二冷却板套上设置有第二入流接头和第二出流接头,其中,第一入流接头的另一端与第二入流接头的一端连接,第一出流接头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流接头连接,进液从第一入流接头的一端进入,一部分通过连通口进入到第一冷却板套的冷却腔内然后吸热后从第一出流接头的连通口流入到第一出流接头内,并从第一出流接头的一端流出,另一部分进液则从第一入流接头的另一端流入到第二入流接头进入到第二冷却板套的冷却腔内,然后从第二出流接头流出并流入到第一出流接头的另一端,并从第一出流接头的一端流出,具体流动路径可以参见图5中的虚线箭头和实线箭头所示。
当然,穿过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设置的接头7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例如,一种形式中,接头7可以为一根管道,管道位于冷却腔内的管道壁上形成有连通口20。或者,另一种形式中,如图5所示的,接头7包括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2,第二管体22包括径向大管段25和径向小管段9,其中,第一管体21连接于第一侧板1,径向大管段25连接于第二侧板2,径向缩小管段9伸入到第一管体21内,以在第一管体21的内周面和径向缩小管段9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环形导流腔10,径向大管段25和第一管体21之间保持轴向间隙以形成连通口20,环形导流腔10通过连通口20与冷却腔3连通。这样的布置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2可以通过调整两个管体的空腔截面积比例以实现冷却液的分流和汇流,同时可以避免连通口20的分流对冷却液的主流路径产生扰流影响,实现冷却液的主流顺畅,以流向后续的多个在主流路径上串联连接的冷却板套15。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参考图7、图8和图9所示的结构,该电池模组包括模组壳体13、至少一个电芯体14和以上任意所述的冷却板套15,其中,冷却板套15布置在电芯体14和模组壳体13之间,冷却板套15和电芯体14之间布置有导热胶。
这样,如上所述的,通过柔性侧板自身的轻量化材料以及取消用于支撑水冷板的支撑材料,因此,该电池模组的重量减轻,同时,由于涂胶量减少,从而使得冷却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当然,电芯体14可以为一个单一部件(比如为尺寸较大的单一电芯27),或者,如图8所示的,电芯体14可以包括多个电芯27,多个电芯27依次叠加在一起,冷却板套15沿着多个电芯的叠加方向布置。
例如,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体14,多个电芯体14之间布置有冷却板套15;模组壳体13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有进液接口16和出液接口17,其中,参考图7-图13所示的结构,将模组壳体13的两个侧壁和各自靠近的电芯体14之间的冷却板套15分别定为第一冷却板套和第三冷却板套,将多个电芯体之间的冷却板套定为第二冷却板套,其中,进液接口16和出液接口17分别与第一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和出流口连通,第一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和出流口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管18与第二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和出流口连通,第二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和出流口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管与第三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和出流口连通。
当然,第一冷却板套,第二冷却板套和第三冷却板套之间的上述这种连接可以通过多方方式来实现,例如,一种实施例中,各个冷却板套上入流口和出流口各自的接头可以不用穿过各自的冷却板套设置,这可以通过三通接头来解决,例如,以第一冷却板套的入流口为例,第一三通接头的一个端口连接在第一冷却板套的入流口上,第一三通接头的另一个端口通过连接管18与第二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处的第二三通接头的一个端口连接,第一三通接头的再一个端口与进液接口16连接。同理,第二三通接头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在第二冷却板套的入流口上,第二三通接头的再一个端口通过连接管18与第三冷却板套的入流口连接。
或者,第一冷却板套和第二冷却板套上入流口和出流口各自的接头穿过各自的冷却板套设置,第三冷却板套上入流口和出流口各自的接头不穿过设置。例如,一种实施例中,进液接口16和出液接口17分别与第一冷却板套的入流通道(具有入流口)和出流通道(具有出流口)的各自的始端连通,第一冷却板套的入流通道和出流通道的各自的末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管18与第二冷却板套的入流通道(具有入流口)和出流通道(具有出流口)的各自的始端连通,第二冷却板套的入流通道和出流通道的各自的末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管与第三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和出流口连通。入流通道和出流通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接头为穿过冷却板套的单一管体,该单一管体的内部通道为入流通道或出流通道,入流通道或出流通道的通道壁上形成有入流口或出流口。或者,接头为图5中所示的接头结构。
例如,结合图5和图8所示的结构以及上述的描述,从进液接口16流入的冷却水沿着连接管18的主流路径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一部分流入到第一冷却板套内,另一部分流入到第二冷却板套内,再一部分流入到第三冷却板套内,然后,三个冷却板套内吸热的回水依次汇流后从出液接口17流出。
图8中显示第二冷却板套为一个,但应当理解,第二冷却板套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或三个。
当然,进液接口16和出液接口17可以为单独的接头,或者,第一冷却板套上的接头直接从模组壳体的侧壁上伸出以作为进液接口16和出液接口17。
当然,如图8、图9和图13所示的,沿着堆叠方向,多个电芯体之间可以设置有隔热板26,因此,如图10所示的,为了结构紧凑,连接管18从隔热板26中穿过。隔热板两侧与电芯体之间具有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在于防止电芯体与隔壁的电芯体接触导致与其他电芯体温度不一致。连接管18可以为塑料材质,优选为尼龙管。
这样,本申请通过柔性侧板的轻量化材料,使得冷却板套重量减轻,利用自身柔性变形吸收装配公差,需要更少的涂胶量,布置在电池模组内部不需要额外的支撑材料,使得电池模组重量降低,空间结构紧凑。
最后,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至少一个以上任意所述的电池模组。如上所述的,该电池包的重量减轻,冷却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却板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的四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之间形成冷却腔(3),所述冷却腔(3)具有入流口和出流口,其中,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中的至少一者为柔性侧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板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的位于四周内的区域的设定部分(19)与所述第二侧板(2)的对应设定部分连接,以在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之间形成作为所述冷却腔的冷却流道(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板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4)为环形冷却流道,所述环形冷却流道内形成有扰流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板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上分别形成有朝向彼此延伸的多个凹坑(5),所述第一侧板(1)上的每个凹坑(5)与所述第二侧板(2)的对应凹坑(5)贴合,以形成作为所述扰流结构的扰流筋(6);
和/或,
所述环形冷却流道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流道段(11)和第二流道段(12),其中,所述入流口形成在所述第一流道段(11)的中间处,所述出流口形成在所述第二流道段(12)的中间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板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流口和所述出流口上连接有接头(7),所述冷却板套包括边框(8),所述边框(8)将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的四周压装在一起,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为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板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7)穿过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设置,其中,所述接头(7)位于所述冷却腔(3)内的部分上形成有与所述冷却腔(3)连通的连通口(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板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7)包括第一管体(21)和第二管体(22),所述第二管体(22)包括径向大管段(25)和径向小管段(9),其中,所述第一管体(21)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1),所述径向大管段(25)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2),所述径向缩小管段(9)伸入到所述第一管体(21)内,以在所述第一管体(21)的内周面和所述径向缩小管段(9)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环形导流腔(10),所述径向大管段(25)和所述第一管体(21)之间保持轴向间隙以形成所述连通口(20),所述环形导流腔(10)通过所述连通口(20)与所述冷却腔(3)连通。
8.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壳体(13)、至少一个电芯体(14)和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板套(15),其中,
所述冷却板套(15)布置在所述电芯体(14)和所述模组壳体(13)之间,所述冷却板套(15)和所述电芯体(14)之间布置有导热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所述电芯体(14),多个所述电芯体(14)之间布置有所述冷却板套(15);
所述模组壳体(13)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有进液接口(16)和出液接口(17),其中,
将所述模组壳体(13)的两个侧壁和各自靠近的所述电芯体(14)之间的所述冷却板套(15)分别定为第一冷却板套和第三冷却板套,将多个电芯体之间的冷却板套定为第二冷却板套,其中,
所述进液接口(16)和所述出液接口(17)分别与第一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和出流口连通,第一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和出流口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管(18)与第二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和出流口连通,第二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和出流口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接管与第三冷却板套的入流口和出流口连通。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1910936702.3A 2019-09-29 2019-09-29 冷却板套、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Pending CN1122598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6702.3A CN112259822A (zh) 2019-09-29 2019-09-29 冷却板套、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6702.3A CN112259822A (zh) 2019-09-29 2019-09-29 冷却板套、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9822A true CN112259822A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24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6702.3A Pending CN112259822A (zh) 2019-09-29 2019-09-29 冷却板套、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5982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4281A (zh) * 2021-03-17 2021-06-29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水冷组件、电池模组及其温度调节方法
CN114464914A (zh) * 2021-11-08 2022-05-10 美嘉帕拉斯特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冷却板的电池组装置
US11365841B2 (en) 2016-07-28 2022-06-21 TI Automotive (Fuldabrück) GmbH Motor vehicle fluid line
WO2023185691A1 (zh) * 2022-03-30 2023-10-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板组件、水冷系统、电池及其箱体以及用电装置
WO2024021481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板及电池包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17091A (ja) * 1983-05-23 1984-12-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分岐管構造
JPS62124386A (ja) * 1985-11-22 1987-06-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配管継手
CN201891970U (zh) * 2010-09-21 2011-07-06 黄明堂 三向管路结构
WO2012117697A1 (ja) * 2011-02-28 2012-09-07 株式会社ニフコ 管構造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テリ温調システム
CN103229326A (zh) * 2010-10-04 2013-07-31 达纳加拿大公司 用于电池的保形的流体冷却热交换器
CN107428256A (zh) * 2015-02-06 2017-12-01 西门子公司 具有高效的热排出的电能量存储器
CN207038660U (zh) * 2017-03-16 2018-02-23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冷却换热器
CN109863342A (zh) * 2016-07-28 2019-06-07 Ti汽车富尔达布吕克有限公司 机动车辆流体管线
CN109891539A (zh) * 2016-11-25 2019-06-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17091A (ja) * 1983-05-23 1984-12-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分岐管構造
JPS62124386A (ja) * 1985-11-22 1987-06-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配管継手
CN201891970U (zh) * 2010-09-21 2011-07-06 黄明堂 三向管路结构
CN103229326A (zh) * 2010-10-04 2013-07-31 达纳加拿大公司 用于电池的保形的流体冷却热交换器
WO2012117697A1 (ja) * 2011-02-28 2012-09-07 株式会社ニフコ 管構造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テリ温調システム
CN107428256A (zh) * 2015-02-06 2017-12-01 西门子公司 具有高效的热排出的电能量存储器
CN109863342A (zh) * 2016-07-28 2019-06-07 Ti汽车富尔达布吕克有限公司 机动车辆流体管线
CN109891539A (zh) * 2016-11-25 2019-06-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
CN207038660U (zh) * 2017-03-16 2018-02-23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冷却换热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65841B2 (en) 2016-07-28 2022-06-21 TI Automotive (Fuldabrück) GmbH Motor vehicle fluid line
CN113054281A (zh) * 2021-03-17 2021-06-29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水冷组件、电池模组及其温度调节方法
CN114464914A (zh) * 2021-11-08 2022-05-10 美嘉帕拉斯特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冷却板的电池组装置
CN114464914B (zh) * 2021-11-08 2024-02-23 美嘉帕拉斯特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冷却板的电池组装置
WO2023185691A1 (zh) * 2022-03-30 2023-10-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板组件、水冷系统、电池及其箱体以及用电装置
WO2024021481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板及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59822A (zh) 冷却板套、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US7156155B2 (en) Heat storage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07546351B (zh) 第一子底板
JP7027641B2 (ja) 電池セルの表面を冷却するための不均一流路を備えたクーリングジャケット及びそ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KR101589935B1 (ko) 전기 자동차용 배터리 냉각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9034097A1 (zh) 具有换热功能的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
KR20150081514A (ko) 전기 자동차용 배터리 냉각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40074848A (ko) 열 교환기 배치구조
WO2021045084A1 (ja) 熱交換器
CN210984892U (zh) 热交换器、冷却器、以及热交换器的加固结构
CN108987844B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5184259U (zh) 一种电池模组端板液冷集成系统
CN213304226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车液冷电池包
CN210349933U (zh) 电池壳、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3036256B (zh) 电池包及电动车
CN219497900U (zh) 电池和电池模组
CN219321456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
CN219892266U (zh) 液冷板、电池包和车辆
CN218827448U (zh) 换热板、动力电池和车辆
CN216720056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18548571U (zh) 一种车用换热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CN220652138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8334104U (zh) 一种集成液冷功能的模组外壳结构
CN219677404U (zh) 一种电池底板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CN113108622B (zh) 一种定尺刚性注塑冷板、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