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20056U - 电池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20056U
CN216720056U CN202122838792.8U CN202122838792U CN216720056U CN 216720056 U CN216720056 U CN 216720056U CN 202122838792 U CN202122838792 U CN 202122838792U CN 216720056 U CN216720056 U CN 216720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hannel
battery pack
main liquid
plat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387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佳
刘咏
梁锐
鲁伟艳
韦杰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387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20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20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20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及车辆,其中,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主进液管及主出液管,各电池模组均包括电池组及侧板,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依次堆叠,两个侧板分别位于电池组的两侧,每一侧板均接触于每一单体电池的侧部,侧板的内部具有流道单元;其中,冷却液从主进液管进入后,能够分流至不同的流道单元。电池模组的两个侧板均具有流道单元,冷却液能够从电池组的两侧经过并将电池组产生的热量带走,散热面积较大,散热效率较高;同时,冷却液能够分流至不同的流道单元,既能够保证电池模组从两侧进行散热,又能够缩短流动距离,能够降低冷却液流动过程中的压降。

Description

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的使用过程中,电池模组中的电池组的充放电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对电池组进行散热,可在电池组的底部设置液冷管,以将电池组产生的热量带走,但液冷管仅接触于电池组的底部,散热面积较小,散热效果不佳,并且冷却液在流道内流动的距离较长,压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池包,能够在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降低冷却液流动过程中的压降。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包的车辆。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主进液管及主出液管,各电池模组均包括电池组及侧板,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多个所述单体电池依次堆叠,所述侧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组的两侧,每一所述侧板均接触于每一所述单体电池的侧部,所述侧板的内部具有流道单元;主进液管连通于所述流道单元,所述主进液管用于向所述流道单元通入冷却液;主出液管连通于所述流道单元,所述主出液管用于供所述流道单元中的所述冷却液流出;其中,所述冷却液从所述主进液管进入后,能够分流至不同的所述流道单元。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池模组的两个侧板均具有流道单元,冷却液能够从电池组的两侧经过并将电池组产生的热量带走,散热面积较大,散热效率较高;同时,冷却液能够分流至不同的流道单元,既能够保证电池模组从两侧进行散热,又能够缩短流动距离,能够降低冷却液流动过程中的压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依次排列,每一所述电池模组的其中一个所述流道单元相互串联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主进液管及所述主出液管;每一所述电池模组的另一个所述流道单元相互串联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主进液管及所述主出液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冷却组,每一所述冷却组均包括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每一所述冷却组中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依次排列,在同一所述冷却组中,每一所述电池模组的其中一个所述流道单元相互串联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主进液管及所述主出液管,每一所述电池模组的另一个所述流道单元相互串联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主进液管及所述主出液管,多个所述冷却组并列排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冷却组中的所述第一流道相互串联,每一所述冷却组中的所述第二流道相互串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冷却组中的所述第一流道相互并联,每一所述冷却组中的所述第二流道相互并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进液管设置有多个,每一所述主进液管对应连通于同一所述冷却组中的所述第一流道及所述第二流道;所述主出液管设置有多个,每一所述主出液管对应连通于同一所述冷却组中的所述第一流道及所述第二流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串联管,所述串联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侧板,所述串联管用于连通两个位于不同的所述电池模组内的所述流道单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包括第一板体、两个连接板、第二板体及分隔筋,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边,所述第二板体连接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板体、所述连接板及所述第二板体限定出所述流道单元,所述分隔筋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分隔筋的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所述分隔筋平行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分隔筋将所述流道单元分割为多个子流道单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端板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组的两端,每一所述端板均与两个所述侧板铆接。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既能够保证电池模组从两侧进行散热,又能够缩短冷却液的流动距离,降低冷却液流动过程中的压降的电池包,能够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电池包的性能,提高安全性。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中的冷却液流路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中的冷却液流路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中的冷却液流路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中的冷却液流路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中的冷却液流路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电池包中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电池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电池模组的侧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侧板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中A-A截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电池模组100,电池组110,单体电池111,侧板120,流道单元121,子流道单元1211,第一板体122,连接板123,第二板体124,铆接孔1241,翻边1242,分隔筋125,液冷管接头126,铆钉127,绝缘膜128,胶部129,端板130,主进液管200,主出液管300,第一流道400,第二流道500,串联管600,箱体700,冷却组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100、主进液管200及主出液管300,各电池模组100均包括电池组110及侧板120,电池组110包括多个单体电池111,多个单体电池111依次堆叠,侧板120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板120分别位于电池组110的两侧,每一侧板120均接触于每一单体电池111的侧部,侧板120的内部具有流道单元121;主进液管200连通于流道单元121,主进液管200用于向流道单元121通入冷却液;主出液管300连通于流道单元121,主出液管300用于供流道单元121中的冷却液流出;其中,冷却液从主进液管300进入后,能够分流至不同的流道单元121。
例如,如图1至图5所示,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组100、主进液管200及主出液管300,参照图6,电池模组100包括电池组110及侧板120,电池组110包括多个单体电池111,多个单体电池111依次堆叠,侧板120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板120分别位于电池组110的两侧,每一侧板120均接触于每一单体电池111的侧部,侧板120的内部具有流道单元121,在电池组110的两侧的侧板120内部设置流道单元121,冷却液可通过流道单元121从两侧将电池组110产生的热量带走,散热面积较大,散热效率较高,且电池组110双侧散热的温度一致性较好;此外,侧板120中设置有流道单元121,无需再设置单独的液冷管,能够减少电池模组100的部件数量,减轻电池模组100的重量,降低成本。主进液管200连通于流道单元121,主进液管200用于向流道单元121通入冷却液;主出液管300连通于流道单元121,主出液管300用于供流道单元121中的冷却液流出,主进液管200用于连通外部冷却液供给装置,主出液管300用于连通外部冷却液回收装置,从而保证冷却液在流道单元121中的持续流动。参照图1至图5,电池模组100设置有多个,在电池组110的一侧,冷却液沿虚线箭头的方向流动;在电池组110的另一侧,冷却液沿实线箭头的方向流动。冷却液能够分流至电池组110两侧的流道单元121,既能够保证电池模组100从两侧进行散热,又能够缩短冷却液的流动距离,降低冷却液流动过程中的压降。
可以理解的是,电池模组100的数量及布局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侧板120靠近电池组110的表面可覆盖绝缘膜128,防止单体电池111发生短路。侧板120与电池组110中的每一单体电池111的侧面可通过涂胶进行连接,在侧板120上涂覆胶部129并粘接于电池组110的侧部即可完成连接。电池包还可以包括箱体700,多个电池模组100均容置于箱体700的内部。外部冷却液供给装置及外部冷却液回收装置可以为同一装置,也可以为两个不同的装置。主进液管200及主出液管300均可连接于箱体700上。
电池包中,电池模组100的排列形式,流道单元121之间的连接形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下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值得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作为示例,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多个电池模组100依次排列,每一电池模组100的其中一个流道单元121相互串联形成第一流道400,第一流道400的两端分别连通于主进液管200及主出液管300;每一电池模组100的另一个流道单元121相互串联形成第二流道500,第二流道500的两端分别连通于主进液管200及主出液管300。冷却液从主进液管200通入后,沿箭头方向,依次流经每一电池模组100中电池组110两侧的流道单元121,而后从主出液管300中排出,电池包结构较为简单,便于装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也可设置电池包包括多个冷却组800,每一冷却组800均包括多个电池模组100,每一冷却组800中的多个电池模组100依次排列,在同一冷却组800中,每一电池模组100的其中一个流道单元121相互串联形成第一流道400,第一流道400的两端分别连通于主进液管200及主出液管300,每一电池模组100的另一个流道单元121相互串联形成第二流道500,第二流道500的两端分别连通于主进液管200及主出液管300,多个冷却组800并列排布,在同一电池包中设置有较多电池模组100的情况下,设置多个并列排布的冷却组800能够减小电池包的体积,优化电池包内的布局。
多个冷却组800中的流道布置形式不做限制,以下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值得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作为示例,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2
如图2及图3所示,每一冷却组800中的第一流道400相互串联,每一冷却组800中的第二流道500相互串联。冷却液从主进液管200通入后,沿箭头方向,依次流经每一冷却组800中的第一流道400及第二流道500,而后从主出液管300中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可设置相邻两冷却组800中的第一流道400及第二流道500相互串联时,可连通两冷却组800中位于同一端的电池模组100中的流道单元121,二者距离较为接近,能够提升布局的合理性。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每一冷却组800中的第一流道400相互并联,每一冷却组800中的第二流道500相互并联。冷却液从主进液管200通入后,沿箭头方向,同步流经每一冷却组800中的第一流道400及第二流道500,而后从主出液管300中排出,每一冷却组800内的电池模组100的温度均一性较好。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主进液管200设置有多个,每一主进液管200对应连通于同一冷却组800中的第一流道400及第二流道500;主出液管300设置有多个,每一主出液管300对应连通于同一冷却组800中的第一流道400及第二流道500。每一冷却组800均对应有一个主进液管200及一个主出液管300,能够提高各第一流道400及各第二流道500中冷却液的压力,保证冷却液的顺利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包还包括串联管600,串联管6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电池模组100的侧板120,串联管600用于连通两个位于不同的电池模组100内的流道单元121。
例如,如图1所示,电池包还包括串联管600,串联管6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电池模组100的侧板120,串联管600用于连通两个位于不同的电池模组100内的流道单元121,以使每一电池模组100的其中一个侧板120的流道单元121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流道400,每一电池模组100的另一个侧板120的流道单元121依次连通形成第二流道500。
需要说明的是,侧板120包括第一板体122、两个连接板123及第二板体124,两个连接板123分别连接于第一板体122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第二板体124连接于连接板123远离第一板体122的一侧,第一板体122、连接板123及第二板体124限定出流道单元121。
例如,如图8至图10所示,侧板120包括第一板体122、两个连接板123及第二板体124,两个连接板123分别连接于第一板体122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第二板体124连接于连接板123远离第一板体122的一侧,第一板体122、连接板123及第二板体124限定出流道单元121。在侧板120的内部设置流道单元121,冷却液可通过侧板120的流道单元121将电池组110产生的热量带走,无需再设置单独的液冷管,能够减少电池模组100的部件数量,减轻电池模组100的重量,降低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板体122、连接板123及第二板体124可一体成型。第一板体122、连接板123及第二板体124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优选地,可设置第一板体122、连接板123及第二板体124的厚度为0.7mm至1.2mm,在保证强度的同时保证热传导效率。参照图6及图8,可在第二板体124上设置向电池组110的方向弯折的翻边1242,翻边1242抵接于电池组110的上部,能够对电池组110进行限位,限制电池组110在上下方向上的窜动。
需要说明的是,侧板120还包括分隔筋125,分隔筋125的一侧连接于第一板体122,分隔筋125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二板体124,分隔筋125平行于连接板123,分隔筋125将流道单元121分割为多个子流道单元1211。
例如,如图9及图10所示,侧板120还包括分隔筋125,分隔筋125的一侧连接于第一板体122,分隔筋125的另一侧连接于第二板体124,分隔筋125能够提高侧板120整体的强度,提高对电池组110中的单体电池111的膨胀的限制作用;分隔筋125平行于连接板123,分隔筋125将流道单元121分割为多个子流道单元1211,冷却液沿连接板123的方向从流道单元121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分隔筋125平行于连接板123设置即为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设置,能够保证冷却液的顺利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分隔筋125的厚度等尺寸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优选地,可设置分隔筋125的厚度为0.7mm至1.2mm,在保证强度的同时保证热传导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分隔筋125设置有多个。
例如,如图9及图10所示,分隔筋125设置有三个,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模组侧板120整体的强度,提高对电池组110中的单体电池111的膨胀的限制作用;多个分隔筋125相互平行,冷却液沿连接板123的方向从流道单元121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多个分隔筋125均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设置,能够保证冷却液的顺利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分隔筋125的具体数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数量,可综合考虑强度需求及重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123沿第二板体124的长度方向设置。
例如,如图8及图9所示,连接板123沿第二板体124的长度方向设置,参照图6,冷却液能够沿第二板体124的长度方向流动,经过电池组110内的每一单体电池111,从而带走单体电池111产生的热量。
可以理解的是,当侧板120还设置有分隔筋125时,分隔筋125同样沿第二板体124的长度方向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侧板120还包括液冷管接头126,液冷管接头126连接于第一板体122、连接板123及第二板体124,液冷管接头126设置有两个,两个液冷管接头126分别连通于流道单元121的两端。
例如,如图8及图9所示,侧板120还包括液冷管接头126,液冷管接头126连接于第一板体122、连接板123及第二板体124,液冷管接头126设置有两个,两个液冷管接头126分别连通于流道单元121的两端。液冷管接头126能够作为外部冷却液供给和/或回收装置与流道单元121的衔接部件,或两个不同的电池模组100内的流道单元121的衔接部件,冷却液经过其中一个液冷管接头126进入流道单元121,而后经过另一个液冷管接头126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液冷管接头126的壁厚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优选地,可设置液冷管接头126的壁厚为2mm至3mm。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模组100还包括端板130,端板130设置有两个,两个端板130分别位于电池组110的两端,每一端板130均与两个侧板120铆接。
例如,如图6及图7所示,电池模组100还包括端板130,端板130设置有两个,两个端板130分别位于电池组110的两端,侧板120通过铆钉127铆接于端板130,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侧板与端板焊接的连接方式,铆接的连接方式更为简单,易于装配,且能够省去焊接设备、金相检测设备、拉力检测设备等,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铆钉连接易于拆解,有利于电池模组100的梯次利用。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8及图9,侧板120的第二板体124上可开设铆接孔1241,以供铆钉127穿过。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
采用既能够保证电池模组100从两侧进行散热,又能够缩短冷却液的流动距离,降低冷却液流动过程中的压降的电池包,能够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电池包的性能,提高安全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池模组,各所述电池模组均包括电池组及侧板,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多个所述单体电池依次堆叠,所述侧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组的两侧,每一所述侧板均接触于每一所述单体电池的侧部,所述侧板的内部具有流道单元;
主进液管,连通于所述流道单元,所述主进液管用于向所述流道单元通入冷却液;
主出液管,连通于所述流道单元,所述主出液管用于供所述流道单元中的所述冷却液流出;
其中,所述冷却液从所述主进液管进入后,能够分流至不同的所述流道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依次排列,每一所述电池模组的其中一个所述流道单元相互串联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主进液管及所述主出液管;每一所述电池模组的另一个所述流道单元相互串联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主进液管及所述主出液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冷却组,每一所述冷却组均包括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每一所述冷却组中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依次排列,在同一所述冷却组中,每一所述电池模组的其中一个所述流道单元相互串联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主进液管及所述主出液管,每一所述电池模组的另一个所述流道单元相互串联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主进液管及所述主出液管,多个所述冷却组并列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冷却组中的所述第一流道相互串联,每一所述冷却组中的所述第二流道相互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冷却组中的所述第一流道相互并联,每一所述冷却组中的所述第二流道相互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液管设置有多个,每一所述主进液管对应连通于同一所述冷却组中的所述第一流道及所述第二流道;所述主出液管设置有多个,每一所述主出液管对应连通于同一所述冷却组中的所述第一流道及所述第二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联管,所述串联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侧板,所述串联管用于连通两个位于不同的所述电池模组内的所述流道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第一板体、两个连接板、第二板体及分隔筋,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边,所述第二板体连接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板体、所述连接板及所述第二板体限定出所述流道单元,所述分隔筋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分隔筋的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体,所述分隔筋平行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分隔筋将所述流道单元分割为多个子流道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端板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组的两端,每一所述端板均与两个所述侧板铆接。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CN202122838792.8U 2021-11-18 2021-11-18 电池包及车辆 Active CN216720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38792.8U CN216720056U (zh) 2021-11-18 2021-11-18 电池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38792.8U CN216720056U (zh) 2021-11-18 2021-11-18 电池包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20056U true CN216720056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80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38792.8U Active CN216720056U (zh) 2021-11-18 2021-11-18 电池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200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5449A (zh) * 2022-07-12 2022-11-01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5449A (zh) * 2022-07-12 2022-11-01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2405B (zh) 热交换器安排
CN107112612B (zh) 用于电池热管理应用的逆流式热交换器
US9520626B2 (en) Expandable stacked plate heat exchanger for a battery unit
US8492019B2 (en) Extruded thermal fin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of battery cells
US9166262B2 (en) Battery pack with cooling passage
CN106654450B (zh)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成组箱
US20180241103A1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motor vehicle
CN108847509B (zh) 一种冷却结构及电池模组
KR20170079177A (ko)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KR20150081514A (ko) 전기 자동차용 배터리 냉각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220166083A1 (en) Modular heat exchangers for battery thermal modulation
US20140090812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3219558A (zh) 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16648468U (zh) 电池包冷却组件和电池包
US11629917B2 (en) Three-layer heat exchanger with internal manifold fo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CN218101444U (zh) 冷却组件以及储能装置
CN216720056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18101432U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KR20140083335A (ko) 열전소자가 구비된 열교환기
WO2018209776A1 (zh) 电池模组以及动力电池系统
CN219811551U (zh) 水冷板、电池包、域控制器以及电动车
JP7098191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11085699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crossover passages for cold fluid distribution
CN216597721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6288627U (zh) 液冷电池组件、动力电池及电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u Weiyan

Inventor after: Liu Yong

Inventor after: Liang Rui

Inventor after: Wei Jiehong

Inventor before: Liu Jia

Inventor before: Liu Yong

Inventor before: Liang Rui

Inventor before: Lu Weiyan

Inventor before: Wei Jiehon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18, Tangjia south,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