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1551U - 水冷板、电池包、域控制器以及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水冷板、电池包、域控制器以及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1551U
CN219811551U CN202223220318.XU CN202223220318U CN219811551U CN 219811551 U CN219811551 U CN 219811551U CN 202223220318 U CN202223220318 U CN 202223220318U CN 219811551 U CN219811551 U CN 219811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exchange
cooling
cooling liquid
lami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203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如意
周海峰
杨豫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nji Zhix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nji Zhix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nji Zhix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nji Zhix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203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1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1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1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冷板、电池包、域控制器以及电动车,其中,水冷板包括:对合的第一水冷层板和第二水冷层板沿冷却液流向依次形成水冷入口、换热区域以及水冷出口;一水冷层板的内腔和第二水冷层板的内腔分别设有向对方突出的换热鳍片组,位于同层的换热鳍片之间各自限定倾斜于冷却液流向的换热槽,在换热区域中,第一水冷层板的第一换热槽与第二水冷层板的第二换热槽共同形成立体网格换热空间,至少一第一换热槽和至少一第二换热槽各自限定冷却液通过路径中的局部流道,令冷却液沿冷却液通过路径往复交替地经过第一水冷层板和第二水冷层板的内部。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水冷板的内腔建立立体网格换热空间,延长冷却液的通过路径,提升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水冷板、电池包、域控制器以及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冷板、电池包以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市场上常见水冷板采用如下水道设计,或者在如下水道的基础上,增加水道宽度,并在水道内增加若干与水流方向平行的鳍片。此类设计冷却液仅在整个冷板的有限区域流过,还有较多区域没覆盖,同时管路内部流动状态比较稳定,流动边界层相对较厚,不利于对流换热系数的提升,整体换热能力还有提升空间。
现有的水冷板由于空间利用不充分,为实现换热需求,水冷板的质量变得更大,而且,冷却液难以对全冷板区域完整均匀覆盖,换热不均匀。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冷板、电池包以及电动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电池包以及电动车,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能够通过交叉型水道结构,充分利用水冷板的内腔建立立体网格换热空间,令冷却液往复交替地经过第一水冷层板和第二水冷层板内部,从而延长冷却液通过路径,使得整体面积的换热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冷板,包括:对合的第一水冷层板和第二水冷层板沿冷却液流向依次形成水冷入口、换热区域以及水冷出口;
所述第一水冷层板的内腔和第二水冷层板的内腔分别设有向对方突出的换热鳍片组,位于同层的换热鳍片之间各自限定倾斜于所述冷却液流向的换热槽,在所述换热区域中,所述第一水冷层板的第一换热槽与所述第二水冷层板的第二换热槽共同形成立体网格换热空间,至少一所述第一换热槽和至少一第二换热槽各自限定冷却液通过路径中的局部流道,令冷却液沿所述冷却液通过路径往复交替地经过第一水冷层板和第二水冷层板内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槽投影于对合平面形成第一投影图案,所述第二换热槽投影于对合平面形成第二投影图案,所述第一投影图案与第二投影图案相互交错形成网格,所述换热槽的延展方向与所述冷却液流向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均为20°至70°,所述第一投影图案和所述第二投影图案基于所述冷却液流向镜像对称。
优选地,所述冷却液通过路径包括相互间隔连接的若干第一局部流道和若干第二局部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槽提供第一局部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槽提供第二局部流道;
所述冷却液通过路径中,所述第一局部流道沿对合方向进入下一个所述第二局部流道,所述第二局部流道沿对合方向进入下一个所述第一局部流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冷层板的换热鳍片与所述第二水冷层板的换热鳍片相互交错接触,所述第一换热槽与所述第二换热槽基于所述对合方向联通,所述对合方向垂直于所述冷却液流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冷层板的换热鳍片相互平行,相邻的所述换热鳍片形成联通所述水冷入口、第二换热槽、水冷出口中至少一个的第一换热槽;
所述第二水冷层板的换热鳍片相互平行,相邻的所述换热鳍片形成联通所述水冷入口、第一换热槽、水冷出口中至少一个的第二换热槽。
优选地,组成所述冷却液通过路径的若干局部流道的总长度大于所述水冷入口与水冷出口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对合的第一水冷层板和第二水冷层板沿冷却液流向依次形成水冷入口、分流区、换热区域、汇流区以及水冷出口,所述分流区的细端连接水冷入口、宽端连接换热区域的各换热槽入口,所述汇流区的细端连接水冷出口、宽端连接换热区域的各换热槽出口。
优选地,所述换热鳍片为长条状换热鳍片,所述换热鳍片倾斜于所述对合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水冷板,包括:层叠对合的N个水冷层板沿冷却液流向依次形成水冷入口、换热区域以及水冷出口,N≥3;
每一层所述冷层板的内腔分别设有换热鳍片组,位于同层的换热鳍片之间各自限定倾斜于所述冷却液流向的换热槽,且相邻层的换热槽互不平行,在所述换热区域中,各层的换热槽共同形成立体网格换热空间,不同层的换热槽各自限定冷却液通过路径中的局部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水冷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电池包以及电动车,能够通过交叉型水道结构,充分利用水冷板的内腔建立立体网格换热空间,令冷却液往复交替地经过第一水冷层板和第二水冷层板内部,从而延长冷却液通过路径,使得整体面积的换热更均匀,提升换热效率,也降低了水冷板的重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的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中第一水冷层板的立体图。
图5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的示意图。
图6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时水冷板内部的冷却液流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水冷入口
2 分流区
3 换热区域
30 内腔
31 换热鳍片
32 第一换热槽
33 换热槽入口
34 换热槽出口
4 汇流区
5 水冷出口
6 立体网格换热空间
7 冷却液
10 第一水冷层板
20 第二水冷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申请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系统,本申请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根据不同观点与应用系统,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以附图为参考,针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形态体现,并不限定于此处说明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表示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表示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表示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括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表示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表示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表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表示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明确说明本申请,省略与说明无关的器件,对于通篇说明书中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赋予了相同的参照符号。
在通篇说明书中,当说某器件与另一器件“连接”时,这不仅包括“直接连接”的情形,也包括在其中间把其它元件置于其间而“间接连接”的情形。另外,当说某种器件“包括”某种构成要素时,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则并非将其它构成要素排除在外,而是意味着可以还包括其它构成要素。
当说某器件在另一器件“之上”时,这可以是直接在另一器件之上,但也可以在其之间伴随着其它器件。当对照地说某器件“直接”在另一器件“之上”时,其之间不伴随其它器件。
虽然在一些实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用来表示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进行区分。例如,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等表示。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此处使用的专业术语只用于言及特定实施例,并非意在限定本申请。此处使用的单数形态,只要语句未明确表示出与之相反的意义,那么还包括复数形态。在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的意义是把特定特性、区域、整数、步骤、作业、要素及/或成份具体化,并非排除其它特性、区域、整数、步骤、作业、要素及/或成份的存在或附加。
虽然未不同地定义,但包括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及科学术语,所有术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一般理解的意义相同的意义。普通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术语追加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文献和当前提示的内容相符的意义,只要未进行定义,不得过度解释为理想的或非常公式性的意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的透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的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中第一水冷层板的立体图。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板,包括:对合的第一水冷层板10和第二水冷层板20沿冷却液流向依次形成水冷入口1、换热区域3以及水冷出口5。第一水冷层板10的内腔30和第二水冷层板20的内腔分别设有向对方突出的换热鳍片组,位于同层的换热鳍片31之间各自限定倾斜于冷却液流向F的换热槽,在换热区域3中,第一水冷层板10的第一换热槽32与第二水冷层板20的第二换热槽共同形成立体网格换热空间6,至少一第一换热槽32和至少一第二换热槽(图中未示出)各自限定冷却液通过路径中的局部流道,令冷却液沿冷却液通过路径往复交替地经过第一水冷层板的内部和第二水冷层板的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交叉型水道结构,充分利用水冷板的内腔建立立体网格换热空间,令冷却液在通过换热区域3的过程中,往复交替地经过第一水冷层板内部的不同第一换热槽32和第二水冷层板内部的不同第二换热槽,从而大大延长冷却液通过路径,提升换热效率。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槽32投影于对合平面形成第一投影图案,第二换热槽投影于对合平面形成第二投影图案,第一投影图案与第二投影图案相互交错形成网格,使得冷却液需要通过交叉型水道,延长冷却液通过路径,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投影图案和第二投影图案基于冷却液流向F镜像对称,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换热槽的延展方向与冷却液流向F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均为20°至70°,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换热槽的延展方向与冷却液流向F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均为30°至60°,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换热槽的延展方向与冷却液流向F之间的夹角a的为45°,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冷却液通过路径包括相互间隔连接的若干第一局部流道和若干第二局部流道,其中,第一局部流道是指由第一水冷层板10的部分第一换热槽32形成的供冷却液通过的总路径中的局部流道,每个第一局部流道不与第一水冷层板10的其他第一局部流道连通,而是与第二水冷层板20的若干基于对合平面的投影相交叉的第二换热槽连通。类似地,第二局部流道是指由第二水冷层板20的部分第二换热槽形成的供冷却液通过的总路径中的局部流道,每个第二局部流道不与第二水冷层板20的其他第二换热槽连通,而是与第一水冷层板10的若干基于对合平面的投影相交叉的第一换热槽32连通。当冷却液7(参见图6)自水冷入口1流入水冷板后,经过分流区分别进入换热区域3的各换热槽入口33,通过立体网格换热空间6,往复交替地经过第一水冷层板内部的不同第一换热槽32和第二水冷层板内部的不同第二换热槽,从而大大延长冷却液通过路径,充分地对第一水冷层板和第二水冷层板进行换热,
第一换热槽32提供第一局部流道,第二换热槽提供第二局部流道。冷却液通过路径中,第一局部流道沿对合方向进入下一个第二局部流道,第二局部流道沿对合方向进入下一个第一局部流道,通过不同的第一局部流道和第二局部流道的依次联通组合,利用立体网格换热空间,形成一个立体的冷却液通过路径,既能延长冷却液通过路径,又能通过多个方向的流动,使得整体面积的换热更均匀,并且,基于对水冷板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在相同的散热要求下也能降低水冷板的整体重量,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水冷层板10的换热鳍片31与第二水冷层板20的换热鳍片31相互交错接触,第一换热槽32与第二换热槽基于对合方向联通,对合方向垂直于冷却液流向F,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水冷层板10的换热鳍片31相互平行,相邻的换热鳍片31形成联通水冷入口1、第二换热槽、水冷出口5中至少一个的第一换热槽32,但不以此为限。
第二水冷层板20的换热鳍片31相互平行,相邻的换热鳍片31形成联通水冷入口1、第一换热槽32、水冷出口5中至少一个的第二换热槽,从而在第一水冷层板10和第二水冷层板20的内部形成各种不同的流程路径,便于向多个方向进行换热,但不以此为限。参见图3,在第一水冷层板10中部分的第一换热槽32是既不直接联通水冷入口1,也不直接联通水冷出口5的,这些第一换热槽32是通过与第二水冷层板20的不同第二换热槽联通,以供冷却液通过。同样地,第二水冷层板20的部分第二换热槽也是既不直接联通水冷入口1,也不直接联通水冷出口5的,而是通过与第一水冷层板10的不同第一换热槽32联通,以供冷却液通过。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由于组成冷却液通过路径的若干局部流道的总长度大于水冷入口1与水冷出口5之间的距离,从而延长冷却液通过路径,提升换热效率,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对合的第一水冷层板10和第二水冷层板20沿冷却液流向F依次形成水冷入口1、分流区2、换热区域3、汇流区4以及水冷出口5,分流区2的细端连接水冷入口1、宽端连接换热区域3的各换热槽入口33,汇流区4的细端连接水冷出口5、宽端连接换热区域3的各换热槽出口34,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换热鳍片31为长条状换热鳍片31,换热鳍片31倾斜于对合平面,提升立体网格换热空间的网络化,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中水冷板设计方案将整个水冷板区域全部利用起来,内部水道采用上下两层、每层由若干同向倾斜且覆盖整个冷板区域的水道组成,将两层水冷板对齐装配好之后,形成交叉状水道网,冷却液从入口到出口的过程中会流过整个交叉水道网,在水道网中完成流动方向的转换。冷却液在流经交叉水道的过程中还会通过交换冷却液的方式平衡自身和流经的各交叉水道的流动参数,如压力、流量、温度等,以确保整个水冷板流动和换热状态的均匀性,降低强势水道与弱势水道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水冷板的散热性能接近于均温板。同时交叉水道的流动由于流向不同会存在相互的扰动影响,不利于单个水道内流动边界层的形成,可以提升对流换热系数,提高换热能力。倾斜水道的设计也加长了冷却液的流动路程,延长了冷却液在水冷板内的停留时间,可以使冷却液和热源进行更加充分的换热。
图5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的示意图。图6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时水冷板内部的冷却液流线示意图。参考图5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水冷层板10(参见图3)和第二水冷层板20(参见图3)对合后焊接后成为供冷却液通过的水冷板。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时,冷却液7(参见图6)自水冷入口1流入水冷板后,经过分流区分别进入换热区域3的各换热槽入口33,通过立体网格换热空间6,往复交替地经过第一水冷层板内部的不同第一换热槽32和第二水冷层板内部的不同第二换热槽,从而大大延长冷却液通过路径,充分地对第一水冷层板和第二水冷层板进行换热,然后离开立体网格换热空间6后通过汇流区4汇流后自水冷出口5流出水冷板,本实施例中的冷却液通过路径可以是冷却液依次经过:
(1)水冷入口1;
(2)分流区2;
(3)第一水冷层板10的第一换热槽A1;
(4)第二水冷层板20的第二换热槽B1;
(5)第一水冷层板10的第一换热槽A2;
(6)第二水冷层板20的第二换热槽B2;
(7)第一水冷层板10的第一换热槽A3;
(8)第二水冷层板20的第二换热槽B3;
(9)第一水冷层板10的第一换热槽A4;
(10)第二水冷层板20的第二换热槽B4……
(11)汇流区4;
(12)最后到达水冷出口5。
其中,第一换热槽A1、第一换热槽A2、第一换热槽A3、第一换热槽A4……各自代表不同的第一水冷层板10内不同的换热槽,第二换热槽B1、第二换热槽B2、第二换热槽B3、第二换热槽B4……各自代表不同的第二水冷层板20内不同的换热槽,使得冷却液能够通过往返经过第一水冷层板10和第二水冷层板20内部的不同换热槽遍布第一水冷层板10和第二水冷层板20,这种往复弯折的行程大大延长冷却液通过路径,从而提升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中交叉型水道设计,在具体应用中可调整水道数量和倾斜角,达到不同性能参数的要求。水冷板整体设计可以有多种形式,不限于本专利的示图。
本实用新型中的高效水冷板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1)加长冷却液换热作用路径,增加热交换的时间,冷却液可以吸收更多热量;
(2)适度改变冷却液流动状态,打破流动边界层,提高换热系数;
(3)冷却液对全冷板区域完整均匀覆盖,改善热源传热不均进而造成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
(4)避免冷却液在冷板出口入口间短路,也即可以防止冷却液从入口直奔出口而不流经冷板其它区域,进而可以提升散热效率;
(5)可调整水道数量和倾斜角度设计,在散热效果和出入口压降等性能参数间有较好的平衡;
(6)在各类产品中均有比较优异的散热性能,尤其是在双面水冷的应用场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水冷板,包括:层叠对合的N个水冷层板沿冷却液流向依次形成水冷入口、换热区域以及水冷出口,N≥3。每一层冷层板的内腔分别设有换热鳍片组,位于同层的换热鳍片之间各自限定倾斜于冷却液流向的换热槽,且相邻层的换热槽互不平行,在换热区域中,各层的换热槽共同形成立体网格换热空间,不同层的换热槽各自限定冷却液通过路径中的局部流道。例如:一个三层层叠的水冷层板中,上层的水冷层板基于上层外壳向下突出形成第一换热鳍片组。中层的水冷层板设有第二换热鳍片组,由于中层的水冷层板没有上下板面,第二换热鳍片组分别连接于中层的水冷层板两侧的侧壁。下层的水冷层板基于下层外壳向上突出形成第三换热鳍片组。第一换热鳍片组的第一延展方向与第三换热鳍片组的第三延展方向平行,第一换热鳍片组的第一延展方向与第二换热鳍片组的第二延展方向垂直,但不以此为限。在里一个变化例中,冷入口1与水冷出口5之间的连线方向与第一换热鳍片组、第二换热鳍片组、第三换热鳍片组分别形成不同的夹角,此处不再赘述,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通过使用更多层的水冷层板组合(每个水冷层板限定不同流动方向的换热槽,并且具备联通性)有利于提升立体网格换热空间的网络化,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其他技术特征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水冷板,相关技术特征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由于电池包具有上述水冷板,电池包就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工作状态更加稳定、安全,并且能够缩小体积、降低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域控制器,包括上述的水冷板,相关技术特征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水冷板形成局部外壳和/或外壳内处理器的散热板,利用本发明的水冷板增强域控制器的散热效果。由于域控制器具有上述水冷板,域控制器就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在进行大量运算而放出热量的过程中工作状态更加稳定、安全,并且能够缩小体积、降低重量。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域控制器是指自动驾驶域控制器(ADCU-Automated Driving Control Unit),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作为一个智能计算平台,面向L3/L4级无人驾驶应用,它能够将计算密集型传感器数据处理和传感器融合工作与控制策略开发集成到一个控制单元中,并有助于建立结构化和有组织的车辆控制器网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的电池包和/或域控制器,相关技术特征如前所述,此处不再赘述。由于电动车具有上述水冷板,电动车内的电池包工作时温度更低,有效对抗极端高温天气,在电动车使用过程中工作状态更加稳定、安全,并且明显降低电动车的整体重量,提升能源消耗效率,增强环保优势。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板、电池包以及电动车,能够通过交叉型水道结构,充分利用水冷板的内腔建立立体网格换热空间,令冷却液往复交替地经过第一水冷层板和第二水冷层板内部,从而延长冷却液通过路径,使得整体面积的换热更均匀,提升换热效率,也降低了水冷板的重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水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合的第一水冷层板(10)和第二水冷层板(20)沿冷却液流向依次形成水冷入口(1)、换热区域(3)以及水冷出口(5);
所述第一水冷层板(10)的内腔(30)和第二水冷层板(20)的内腔分别设有向对方突出的换热鳍片组,位于同层的换热鳍片(31)之间各自限定倾斜于所述冷却液流向的换热槽,在所述换热区域(3)中,所述第一水冷层板(10)的第一换热槽(32)与所述第二水冷层板(20)的第二换热槽共同形成立体网格换热空间(6),至少一所述第一换热槽(32)和至少一第二换热槽各自限定冷却液通过路径中的局部流道,令冷却液沿所述冷却液通过路径上下往复交替地经过第一水冷层板和第二水冷层板内部,所述换热槽的延展方向与所述冷却液流向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均为20°至7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槽(32)投影于对合平面形成第一投影图案,所述第二换热槽投影于对合平面形成第二投影图案,所述第一投影图案与第二投影图案相互交错形成网格,所述第一投影图案和所述第二投影图案基于所述冷却液流向镜像对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通过路径包括相互间隔连接的若干第一局部流道和若干第二局部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槽(32)提供第一局部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槽提供第二局部流道;
所述冷却液通过路径中,所述第一局部流道沿对合方向进入下一个所述第二局部流道,所述第二局部流道沿对合方向进入下一个所述第一局部流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层板(10)的换热鳍片(31)与所述第二水冷层板(20)的换热鳍片(31)相互交错接触,所述第一换热槽(32)与所述第二换热槽基于所述对合方向联通,所述对合方向垂直于所述冷却液流向。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层板(10)的换热鳍片(31)相互平行,相邻的所述换热鳍片(31)形成联通所述水冷入口(1)、第二换热槽、水冷出口(5)中至少一个的第一换热槽(32);
所述第二水冷层板(20)的换热鳍片(31)相互平行,相邻的所述换热鳍片(31)形成联通所述水冷入口(1)、第一换热槽(32)、水冷出口(5)中至少一个的第二换热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冷却液通过路径的若干局部流道的总长度大于所述水冷入口(1)与水冷出口(5)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板,其特征在于,对合的第一水冷层板(10)和第二水冷层板(20)沿冷却液流向依次形成水冷入口(1)、分流区(2)、换热区域(3)、汇流区(4)以及水冷出口(5),所述分流区(2)的细端连接水冷入口(1)、宽端连接换热区域(3)的各换热槽入口(33),所述汇流区(4)的细端连接水冷出口(5)、宽端连接换热区域(3)的各换热槽出口(34)。
8.一种水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对合的N个水冷层板沿冷却液流向依次形成水冷入口、换热区域以及水冷出口,N≥3;
每一层所述冷层板的内腔分别设有换热鳍片组,位于同层的换热鳍片之间各自限定倾斜于所述冷却液流向的换热槽,且相邻层的换热槽互不平行,在所述换热区域中,各层的换热槽共同形成立体网格换热空间,不同层的换热槽各自限定冷却液通过路径中的局部流道,令冷却液沿所述冷却液通过路径上下往复交替地经过层叠对合的N个水冷层板内部,所述换热槽的延展方向与所述冷却液流向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均为20°至70°。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冷板。
10.一种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冷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冷板形成局部外壳和/或外壳内处理器的散热板。
12.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和/或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域控制器。
CN202223220318.XU 2022-12-02 2022-12-02 水冷板、电池包、域控制器以及电动车 Active CN219811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0318.XU CN219811551U (zh) 2022-12-02 2022-12-02 水冷板、电池包、域控制器以及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0318.XU CN219811551U (zh) 2022-12-02 2022-12-02 水冷板、电池包、域控制器以及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1551U true CN219811551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6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20318.XU Active CN219811551U (zh) 2022-12-02 2022-12-02 水冷板、电池包、域控制器以及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15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7100A (zh) * 2023-12-26 2024-01-30 国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加液冷的综合散热储能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7100A (zh) * 2023-12-26 2024-01-30 国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加液冷的综合散热储能柜
CN117477100B (zh) * 2023-12-26 2024-03-15 国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加液冷的综合散热储能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1783B (zh) 车辆电池组、用于冷却电池组的系统以及在该系统中使用的冷却板
CN111106365B (zh) 具有用于冷却多排电池单体的内部冷流体分布特征的热交换器
CN104051952B (zh) 一种内微通道冷却热沉
CN107787160B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水冷散热结构
CN219811551U (zh) 水冷板、电池包、域控制器以及电动车
CN112840497A (zh) 用于车辆电池模块的蛇形逆流冷却板
US20200240721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multipass fluid flow passages
CN205355205U (zh) 电池模组
CN108847509A (zh) 一种冷却结构及电池模组
US11629917B2 (en) Three-layer heat exchanger with internal manifold fo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CN210444699U (zh) 一种直流交换器及其散热组件
CN216671792U (zh) 一种多层热管理结构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CN216558476U (zh) 一种换热器翅片及高效换热系统
KR102077834B1 (ko) 배터리 냉각용 쿨링 핀
CN215451527U (zh)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
CN208111641U (zh) 一种冷却结构
KR102077836B1 (ko) 배터리 냉각용 쿨링 핀
CN219286595U (zh) 热交换板、电池箱体组件、电池包和电池系统
CN219303783U (zh) 一种液冷结构及车载电池
CN219917285U (zh) 一种换热板、热管理组件及电池
CN221126048U (zh) 一种换热结构及电池包
US20240118042A1 (en) Heat Exchanger
CN220290898U (zh) 液冷板和电池包
CN220914375U (zh) 冷却液流道结构、液冷板、液冷板组件和锂离子电池
CN2912205Y (zh) 液体冷却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