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51527U -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51527U
CN215451527U CN202120650029.XU CN202120650029U CN215451527U CN 215451527 U CN215451527 U CN 215451527U CN 202120650029 U CN202120650029 U CN 202120650029U CN 215451527 U CN215451527 U CN 215451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flow channel
inlet
channel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500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华兵
陈花
黄世蛟
陈旭
郑卫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500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51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51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515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板,液冷板上设置有进液口、出液口和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包括第一进液流道、第二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第一进液流道和第二进液流道相对设置,出液流道设置在第一进液流道和第二进液流道之间,第一进液流道用于冷却电池的邻近其第一电极的第一区域,第二进液流道用于冷却电池的邻近其第二电极的第二区域,出液流道用于冷却电池的除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板,可以有效降低电池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差,使电池整体温度更加均衡,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冷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与之对应的动力电池技术也逐渐提升,新能源汽车搭载的动力电池功率都很大,因此存在散热的问题,大多数电池采用液冷板给电池散热,但是目前现有的液冷板内部的流道设计不合理,导致电池的不同部位之间存在较大温差,从而影响电池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冷板设计不合理导致电池存在较大温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板,所述液冷板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液冷板内设置有冷却流道;
所述冷却流道包括第一进液流道、第二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
所述第一进液流道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相对设置,所述出液流道位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之间,所述第一进液流道的入口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的入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液流道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出液流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出液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所述第一进液流道用于冷却电池的邻近其第一电极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进液流道用于冷却电池的邻近其第二电极的第二区域,所述出液流道用于冷却电池的除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第一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和进液口之间;和/或,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二分流道连通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和进液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流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液流道均位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之间,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第一汇流流道,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通过所述第一汇流流道与多个所述出液流道连通;和/或,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第二汇流流道,多个所述出液流道通过所述第二汇流流道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于所述液冷板的同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板具有其宽度方向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进液流道邻近所述液冷板的第一侧设置,所述第二进液流道邻近所述液冷板的第二侧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流道、所述第二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要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流道、所述第二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沿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液冷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朝向所述下板的一面设置有流道筋,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层叠连接以在二者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一进液流道、所述第二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为冲压铝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板,将第一进液流道设置在液冷板的两边,出液流道设置在液冷板的中间,电池上邻近第一电极的第一区域位于在第一进液流道上,电池上邻近第二电极的第二区域位于第二进液流道上,在电池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发热量较大,而第一进液流道和第二进液流道比出液流道温度低,这样可以使电池上发热量大的区域得到充分散热,从而使整个电池温度更均匀,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
一种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液冷板和多个所述电池,所述电池的邻近其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上,所述电池的邻近其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上。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电池沿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延伸的方向布置。
因为所述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液冷板,因此,所述电池包应当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液冷板的爆炸图;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底”“顶”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另外,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参考图1~图3,所述液冷板10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液口101和出液口102,所述液冷板10内部设置有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包括第一进液流道103、第二进液流道104和出液流道105,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相对设置,所述出液流道105位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之间,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的入口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的入口与所述进液口101连通,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的出口与所述出液流道105的入口连通,所述出液流道105的出口与所述出液口102连通。
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用于冷却电池20的邻近其第一电极201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用于冷却电池20的邻近其第二电极202的第二区域,所述出液流道105用于冷却电池20的除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以外的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10为方形,所述液冷板10具有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相对设置即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分别设置在所述液冷板10上相对的两侧,所述出液流道105位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之间即所述出液流道105设置在所述液冷板10内的中间部位。
所述出液流道105位于整个所述冷却流道的后段,所述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液从所述进液口101流入,经过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流向所述出液流道105,然后从所述出液口102流出,冷却液在所述冷却流道内部流通的过程中逐渐吸收所述电池20散发出的热量,因此,所述出液流道1005内的冷却液温度高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内冷却液的温度,故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的冷却能力高于所述出液流道105的冷却能力。
所述电池20上靠近其第一电极201的第一区域和所述电池20靠近其第二电极202的第二区域发热量较大,因此,将所述电极20上靠近其第一电极201的第一区域和所述电极20上靠近其第二电极202的第二区域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的上方,所述电池20上除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外的区域设置在所述出液流道105上,以便于更好的将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热量及时带走,降低整个电池20内部的温差,延长所述电池20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第一分流道106,所述第一分流道106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和所述进液口101之间;和/或,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第二分流道107,所述第二分流道107连通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和所述进液口102之间,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均与所述进液口101连通,而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分别设置在所述液冷板10的两侧,因此需要设置第一分流道106和第二分流道107分别连通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第二进液流道104和所述进液口101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20为长条形,因此,所述出液流道10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液流道106均位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之间,以冷却所述电池20上除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第一汇流流道108,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通过所述第一汇流流道108与多个所述出液流道105连通;和/或,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第二汇流流道109,多个所述出液流道105通过所述第二汇流流道109与所述出液口102连通,即所述第一汇流流道108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的出口、第二进液流道104出口和出液流道105的入口,所述第二汇流流道109用于连接多个所述出液流道105的出口和所述出液口102,所述第一汇流流道108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和所述出液流道105的同一端,所述第二汇流流道109设置在所述出液流道105的另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101和所述出液口102设置在所述液冷板10的同一端,这样设计便于所述进液口101和所述出液口102与外部的管路等连接,有利于集成化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10具有沿其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邻近所述液冷板10的第一侧设置,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邻近所述液冷板10的第二侧设置,对应的,所述电池20的靠近其第一电极201的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上方,所述电池20的靠近其第二电极的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上方,以便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给所述电池20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降温,可以理解的,所述液冷板10为方形,第一侧和第二侧为所述液冷板10上相对的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第二进液流道104和出液流道105沿所述液冷板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液冷板1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液冷板10的宽度方向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10包括上板1010和下板1011,所述上板1010朝向所述下板1011的一面设置有流道筋10101,所述上板1010与所述下板1011层叠连接以在二者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和所述出液流道10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板1010和所述下板1011为冲压铝板,由于铝板具有强度高重量请的特性,因此,采用冲压铝板可以降低所述液冷板10的重量,有利于电池包轻量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板10内设置有第一进液流道103、第二进液流道104和出液流道105,通过将第一进液流道103和第二进液流道104设置在液冷板10的相对两侧,将出液流道105设置在第一进液流道103和第二进液流道104之间,以便于将不同降温能力的流道与电池20上不同发热量的部位相匹配,从而降低电池20内部的温差,是电池20整体温度更加均衡,提升电池20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如上所述的液冷板10和多个所述电池20,所述电池20的邻近其所述第一电极201的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上,所述电池20的邻近其所述第二电极202的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104上,以使不同冷却能力的流道对应电池20上不同发热量的部位,使电池20整体温度更加均衡,提升电池20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池20沿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延伸的方向布置,即每个电池20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103垂直,这样可以使多个所述电池20保持整体温度均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液冷板内设置有冷却流道;
所述冷却流道包括第一进液流道、第二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
所述第一进液流道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相对设置,所述出液流道位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之间,所述第一进液流道的入口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的入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液流道的出口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出液流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出液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所述第一进液流道用于冷却电池的邻近其第一电极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进液流道用于冷却电池的邻近其第二电极的第二区域,所述出液流道用于冷却电池的除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第一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和进液口之间;和/或,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二分流道连通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和进液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流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液流道均位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之间;
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第一汇流流道,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和所述第二进液流道通过所述第一汇流流道与多个所述出液流道连通;和/或,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第二汇流流道,多个所述出液流道通过所述第二汇流流道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于所述液冷板的同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具有其宽度方向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进液流道邻近所述液冷板的第一侧设置,所述第二进液流道邻近所述液冷板的第二侧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所述第二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沿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朝向所述下板的一面设置有流道筋,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层叠连接以在二者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一进液流道、所述第二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为冲压铝板。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和多个所述电池,所述电池的邻近其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进液流道上,所述电池的邻近其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进液流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池沿所述第一进液流道延伸的方向布置。
CN202120650029.XU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 Active CN215451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0029.XU CN215451527U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0029.XU CN215451527U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51527U true CN215451527U (zh) 2022-01-07

Family

ID=79703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50029.XU Active CN215451527U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515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53648A (zh) * 2023-02-06 2023-05-02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和电池包
CN116053648B (zh) * 2023-02-06 2024-05-31 肇庆小鹏智能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和电池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53648A (zh) * 2023-02-06 2023-05-02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和电池包
CN116053648B (zh) * 2023-02-06 2024-05-31 肇庆小鹏智能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和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4068B (zh) 一种集成式动力电池冷却结构及动力电池
CN106654450B (zh)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成组箱
CN210805960U (zh) 液冷板和具有其的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
CN207265190U (zh) 电池包的换热装置、动力电池包以及电动车
CN113113694A (zh) 一种集成液冷功能的锂电池模组
CN217086696U (zh) 储能电池插箱的冷却结构及储能电池插箱
CN214313333U (zh) 用于动力电池包的集成式散热系统及新能源车辆
CN208655840U (zh) 一种液冷板
CN110364762A (zh) 一种集成液冷式动力电池模组
CN212209705U (zh) 冷却板组件及车辆
CN215451527U (zh)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包
CN115117514B (zh) 一种交错逆流式一体化冷却系统及电动车
CN210182507U (zh) 一种集成液冷式动力电池模组
CN109786885A (zh) 电池模组
CN210744094U (zh) 电池包
CN210805963U (zh) 冷却板、电池包以及电动车辆
CN220209066U (zh) 三层式冷却系统
CN219106294U (zh) 冷板结构、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CN219203262U (zh) 一种液冷组件和电池包
CN219937170U (zh) 电池包冷却组件、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8069983U (zh) 一种均温储能液冷板
CN220065943U (zh) 电池箱及电池包
CN215377508U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的散热结构
CN220290904U (zh) 液冷组件及电池包
CN216488234U (zh) 一种新型散热装置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