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9131B - 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以及梯级提升辅助方法 - Google Patents
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以及梯级提升辅助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39131B CN112239131B CN202010673106.3A CN202010673106A CN112239131B CN 112239131 B CN112239131 B CN 112239131B CN 202010673106 A CN202010673106 A CN 202010673106A CN 112239131 B CN112239131 B CN 1122391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 end portion
- guide cylinder
- passenger conveyor
- g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9/00—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9/02—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responsive to, or preventing, jamming by foreign objects
- B66B29/06—Combpl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1/00—Accessories for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e.g. for sterilising or clean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87—Devices facilitating maintenance, repair or inspection task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以及梯级提升辅助方法。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具有:引导筒体(82),其在下端部具有桁架内抵接部,在上端部具有引导开口部,在轴向上具有引导孔;移动杆体(84),其在上端部具有梯级抵接部,该移动杆体外径比引导孔的内径小,且在将下端部侧插入引导筒体的状态下能够在引导孔内滑动;连接绳体(86),其一端部固定在移动杆体(84)的下端部侧,另一端部在引导筒体(82)的上端部侧伸出到引导筒体(82)的外侧;以及操作部(88),其具有内径比引导筒体(82)的外径大的外筒部、以及沿与外筒部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操作杆部,连接绳体的伸出到引导筒体的外侧的另一端部固定于操作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以及使用梯级提升辅助装置的梯级提升辅助方法,特别涉及在乘降口处为了确认梳齿和防滑条的间隙而提升梯级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以及梯级提升辅助方法。
背景技术
乘客输送机的一个例子是在建筑物的上层的乘降口和下层的乘降口之间移动的多个梯级上搭载使用者进行搬运的自动扶梯。此外,移动人行道等也是乘客输送机。乘客输送机中的梯级是利用框架将供乘客放置脚的踏板和应对踢出的竖板一体化而成的。若将多个梯级移动的空间称为移动通路,则梯级由架设在设置有驱动辊的梯级轴上的驱动链驱动,驱动辊沿着设置在移动通路下部的桁架上的驱动轨道移动。
在梯级的踏板上,为了防滑等而设置有沿着梯级移动的行驶方向延伸的多个防滑条,在乘客输送机的乘降口,分别以梳理多个防滑条之间的槽的方式配置有具有多个被称为梳齿的栉齿的梳齿板。由于当梳齿与防滑条接触时梳齿有可能破损,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地提升梯级,与驱动轨道相对地设置驱动辊的上轨道。对于梳齿和防滑条的间隙,例如在乘客输送机的维护作业等时,检查在将梯级提升到结构上能够提升的最大位置的状态下是否确保了规定的间隙。
在日本特开2012-166882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内容:为了测定乘客输送机的乘降口间隙,在梳齿板的一部分设置具有能够插入测定量规的孔的量规基体,使测定量规从该孔向防滑条侧突出,测定防滑条上表面与梳齿板的上表面之间的长度。由此,不需要用手把持测定量规,能够用一只手进行以双手将梯级提升至驱动辊与上轨道抵接为止的作业。
在国际公开第2019/064393号中,作为梯级提升辅助装置,公开了如下结构:其具有操作杠杆体和梯级提升辅具,该操作杠杆体具有在支点部处相互以规定的钝角倾斜的辅具安装部和操作部,该梯级提升辅具由辅具安装部保持。在此,梯级提升辅具是具有吊轴部和踏板钩挂部的钩体,吊轴部一端由辅具安装部保持、且轴径比踏板的钩挂孔的内径小,踏板钩挂部在吊轴部的另一端相对于吊轴部的轴向弯曲成直角。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现有技术中提出的测量量规和梯级提升辅具,分别需要在梳齿板上设置具有能够插入测量量规的孔的测量基体,或者需要在踏板上设置钩挂孔。在保持梳齿板或踏板不变的情况下,维护作业人员用双手提升梯级。由于在梯级的梯级轴上架设有沿着移动通路循环的驱动链,因此为了克服驱动链的张力等而将其提升,需要维护作业人员承受相当大的负担。特别是,在上层和下层之间的移动通路的长度较长且扬程较长的自动扶梯中,由于驱动链的张力较大,因此对于提升梯级而言成为更大的负荷。因此,期望一种能够减轻维护作业人员的负荷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用于在包括具有踏板的多个梯级的乘客输送机的乘降口处,为了确认设置在乘降口的梳齿板上的梳齿与踏板的防滑条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隙,而在不将梯级从梯级轴卸下的状态下将梯级提升到结构上的提升极限,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具有:引导筒体,其在下端部具有桁架内抵接部,在上端部具有引导开口部,在轴向上具有引导孔;移动杆体,其在上端部具有梯级抵接部,移动杆体具有比引导孔的内径小的外形,在将下端部侧从引导筒体的引导孔上端部侧插入的状态下能够在引导孔内滑动;连接绳体,其为如下状态:一端部固定在移动杆体的下端部侧,另一端部穿过在移动杆体被插入引导筒体的引导孔中的状态下的移动杆体的外径与引导孔的内径之间的空隙,从移动杆体的下端部侧沿着引导孔的轴向向上方侧延伸,并在引导筒体的上端部侧伸出到引导筒体的外侧;以及操作部,其具有内径比引导筒体的外径大的外筒部、以及与外筒部一体化并沿与外筒部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操作杆部,连接绳体的伸出到引导筒体的外侧的另一端部被固定于操作部。
根据上述结构,在下方端侧固定有连接绳体的一端部的移动杆体被插入引导筒体的引导孔,利用移动杆体的外径与引导孔的内径之间的空隙,连接绳体的另一端部从移动杆体的下端部侧沿着引导孔的轴向向上方侧延伸。向引导孔的上方侧延伸的连接绳体的另一端部在引导筒体的上端部侧伸出到引导筒体的外侧并固定于操作部。由于连接绳体的长度固定,因此当维护作业人员将操作部向下方侧压下时,移动杆体沿着引导筒体的轴向向上方侧移动。当维护作业人员例如用脚踩踏梯级提升辅助装置的操作部并向下方侧压下时,移动杆体的上端部向上方侧移动。因此,如果适当地拆下乘客输送机的梯级,将梯级提升辅助装置带入桁架内,则通过维护作业人员在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的正下方压下操作部的简单作业,就能够利用移动杆体的上端部提升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由此,能够减轻对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进行提升的维护作业人员的负荷。
在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中,优选的是,在引导筒体的外周面设置有滑轮,该滑轮能够绕与引导筒体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旋转轴旋转,伸出到引导筒体的外侧的连接绳体处于悬挂于滑轮并沿着引导筒体的外形向下方侧延伸而固定于操作部的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连接绳体的移动变得顺畅,因此,由操作部的下压引起的移动杆体的移动变得顺畅,能够进一步减轻维护作业人员的负荷。
在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中,优选的是,引导筒体在比滑轮靠上方侧的位置具有绳体通过孔,该绳体通过孔从引导孔连通到引导筒体的外侧。通过设置绳体通过孔,连接绳体从引导筒体的引导孔的内侧向外侧伸出的位置变得固定,连接绳体的移动稳定。
在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中,优选的是,操作部具有脚踏台,该脚踏台载置维护作业人员的脚尖并承受脚的踩踏力。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维护作业人员能够使用脚压下操作部,因此上半身的自由度变大,能够容易地使用手或眼睛进行间隙确认。
在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中,优选的是,桁架内抵接部和梯级抵接部具有防滑面。根据上述结构,在桁架内,梯级提升辅助装置的设置稳定,能够减轻维护作业人员的作业负荷。
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方法是在包括具有踏板的多个梯级的乘客输送机的乘降口处,为了确认设置在乘降口的梳齿板上的梳齿与踏板的防滑条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隙,而将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提升到结构上的提升极限,其中,使用梯级提升辅助装置,该梯级提升辅助装置具有:引导筒体,其在轴向上具有引导孔;移动杆体,其在将下端部侧从引导筒体的引导孔上端部侧插入的状态下能够在引导孔内滑动;操作部,其具有内径比引导筒体的外径大的外筒部、以及与外筒部一体化并沿与外筒部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操作杆部;以及连接绳体,其为一端部固定于移动杆体的下端部侧、且另一端部固定于操作部的状态,为了从桁架内进行间隙确认而暂时拆下与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相邻的梯级,维护作业人员进入通过拆下梯级而形成的桁架内空间,使梯级提升辅助装置的引导筒体的下端部与配置于桁架内的底面侧的多个返回梯级中的配置于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的正下方的返回梯级的背面抵接,将在下方端侧固定有连接绳体的一端部的移动杆体插入引导筒体的引导孔,利用移动杆体的外径与引导孔的内径之间的空隙,使连接绳体的另一端部从移动杆体的下端部侧沿着引导孔的轴向向上方侧延伸,并在引导筒体的上端部侧伸出到引导筒体的外侧,在连接绳体的伸出到引导筒体的外侧的另一端部被固定于操作部的状态下,维护作业人员将操作部向下方侧压下而使移动杆体沿引导筒体的轴向向上方侧移动,使移动杆体的上端部与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的踏板的设有防滑条的面的背面抵接,维护作业人员进一步将操作部向下方侧压下而将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提升到结构上的提升极限。
在梯级提升辅助装置中,在下方端侧固定有连接绳体的一端部的移动杆体被插入引导筒体的引导孔,利用移动杆体的外径与引导孔的内径之间的空隙,连接绳体的另一端部从移动杆体的下端部侧沿着引导孔的轴向向上方侧延伸。向引导孔的上方侧延伸的连接绳体的另一端部在引导筒体的上端部侧伸出到引导筒体的外侧并固定于操作部。由于连接绳体的长度固定,因此当维护作业人员将操作部向下方侧压下时,移动杆体沿着引导筒体的轴向向上方侧移动。当维护作业人员例如用脚踩踏梯级提升辅助装置的操作部并向下方侧压下时,移动杆体的上端部向上方侧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适当地拆下乘客输送机的梯级,将梯级提升辅助装置带入桁架内,维护作业人员在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的正下方压下操作部。通过这样简单的作业,就能够利用移动杆体的上端部提升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由此,能够减轻对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进行提升的维护作业人员的负荷。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以及梯级提升辅助方法,能够减轻维护作业人员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的自动扶梯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的II部的放大图。
图3是从图2中的III方向观察的梳齿和防滑条的关系图。
图4是沿图3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的初始状态的整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的伸长状态的整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中的引导筒体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中的移动杆体的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中的操作部的整体图。
图10是图9的操作部的分解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自动扶梯;12:建筑物;14、16:乘降口;20、20D、20U:梯级;21、21U:返回梯级;22:踏板;24:竖板;26:框架;28:梯级轴;30:驱动辊;32:从动辊;40:移动通路;42:栏杆;44:移动扶手;46:桁架;47U:桁架内空间;50:上部机房;52:驱动马达;54:驱动链轮;56:下部机房;58:从动链轮;60:驱动链;62、63:驱动轨道;64、65:从动轨道;66:上轨道;70:防滑条;71:防滑条槽;72、72D、72U:梳齿板;74、74D、74U:梳齿;80:(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2:引导筒体;84:移动杆体;86:连接绳体;88:操作部;90:筒体主体部;92:桁架内抵接部;94:绳体通过孔;96:滑轮;98:开口部;100:引导孔;102:旋转轮;104:滑轮台;106:贯通孔;110:杆体主体部;112:梯级抵接部;114、136:绳体固定部;120:绳体主体部;122:一端部;124:另一端部;130:滑动体;132:操作杆部;134:脚踏台;138:滑动筒部;140:安装筒部;142:小径杆部;144:大径杆部;146:螺纹孔;148:螺钉通过孔;15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下,作为乘客输送机,叙述自动扶梯,但这是用于说明的例示,也可以是移动人行道等乘客输送机。以下所述的形状、尺寸、材质等是用于说明的例示,可以根据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的规格等进行适当变更。以下,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乘客输送机的自动扶梯10的结构的图,该自动扶梯10使用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以下,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将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简称为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
自动扶梯10是将使用者载置于在建筑物12的上层的乘降口14与下层的乘降口16之间移动的多个梯级20上进行搬运的升降搬运装置。图1中示出了行驶方向、上下方向和宽度方向。行驶方向是梯级20载置使用者移动而行驶的方向,在区分行驶方向的两侧时,将朝向上层的方向称为一侧,将朝向下层侧的方向称为另一侧。上下方向是针对建筑物12区分是上方侧还是下方侧的方向。宽度方向是针对连接上层和下层而供梯级20移动的移动通路40区分左右的方向,在从下层的乘降口16观察上层的乘降口14时,右方是右侧的方向,左方是左侧的方向。在图2至图4中也同样。
在自动扶梯10中,在使用者搭乘侧即移动通路40的两侧配置有栏杆42和移动扶手44,在移动通路40的背侧、即建筑物12的结构体的内侧设置有桁架46。
桁架46在建筑物12的结构体的内侧从上层设置到下层,是配置梯级20的移动机构、移动扶手44的移动机构等的空间。桁架46由上层侧水平部、下层侧水平部和连接它们之间的倾斜部构成。在上层侧水平部设有上部机房50,配置有驱动马达52和由驱动马达52驱动的驱动链轮54。在下层侧水平部设有下部机房56,配置有从动链轮58。在倾斜部配置有架设在驱动链轮54和从动链轮58之间的驱动链60。驱动链60架设在各梯级20的梯级轴28上,在各梯级20的梯级轴28的两端设有驱动辊30(参照图2),驱动辊30在配置于桁架46的驱动轨道62上滚动。
图1表示在上层的乘降口14处,维护作业人员8使用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进行梯级20的踏板22的防滑条70和设置在设于乘降口14的梳齿板72上的梳齿74(参照图3)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隙确认的情况。在下层的乘降口16处,也使用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进行防滑条70与梳齿74之间的间隙确认,但其内容大致相同。以下,主要叙述上层的乘降口14处的使用了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的间隙确认,仅在图1中图示下层的乘降口16处的间隙确认的情况。
图2是图1的II部的放大图。在图2中,省略了与上部机房50的驱动马达52相关的图示。
梯级20也称为台阶,是安装在环状的驱动链60上的多个用于搬运使用者的移动台阶。梯级20是利用框架26将使用者放置脚的踏板22和应对踢出的竖板24一体化而成的。梯级轴28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框架26,是与驱动链60连接的轴,在从驱动链60突出的前端安装有驱动辊30。驱动辊30设置在梯级20的行驶方向上的一侧,在梯级20的另一侧即竖板24侧设置有从动辊32。
在上部机房50中,驱动链60与驱动链轮54的外周的齿部啮合。由于驱动链60通过驱动链轮54的旋转驱动力而被移动驱动,因此在上部机房50中,驱动链60随着围绕驱动链轮54的旋转轴被旋转驱动而行驶方向反转。随之,经由梯级轴28与驱动链60连接的多个梯级20也在上部机房50中使踏板22的法线方向反转。对于移动通路40侧的梯级20,在区分法线方向反转后的梯级20的情况下,将法线方向反转后的梯级20称为返回梯级21。
引导驱动辊30的驱动轨道62在驱动链轮54的上方侧是下支承驱动辊30的配置方式,但反转后在驱动链轮54的下方侧成为上支承驱动辊30的驱动轨道63。关于从动辊32的引导,在驱动链轮54的反转区域中,下支承从动辊32的从动轨道64和上支承从动辊32的从动轨道65部分重叠地配置。
图2所示的上轨道66是朝向驱动轨道62配置以使得梯级20不会不必要地向上方侧提升的板部件。上轨道66在驱动辊30的上方侧隔开适当的规定间隙而配置。
在梯级20的踏板22上,为了防止使用者脚下的打滑等,设置有沿着行驶方向延伸的多个防滑条70。防滑条70是在两侧具有槽的立壁状突起。在上层的乘降口14,从上层的地面朝向乘降口14侧铺设有未图示的多个楼层踏板(landing plate)。在最靠移动通路40侧的楼层踏板的另一侧端设有梳齿板72,在梳齿板72的前端设有梳齿74。梳齿74是具有梳理多个防滑条70之间的槽的多个栉齿的部件,具有捞起并除去踏板22上的垃圾或异物的作用。为了高效地捞起垃圾或异物,防滑条70和梳齿74被配置为在上下方向及宽度方向上具有小的间隙。
梳齿板72和梳齿74分别设置于上层的乘降口14的楼层踏板和下层的乘降口16的楼层踏板。在上层的乘降口14中,在楼层踏板的一侧设置有梳齿板72和梳齿74,与此相对,在下层的乘降口16中,在楼层踏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梳齿板72和梳齿74。在对它们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在上层的乘降口14中,称为梳齿板72U、梳齿74U,在下层的乘降口16中,称为梳齿板72D、梳齿74D。
使用图3、图4对防滑条70、梳齿板72、梳齿74的关系进行说明。图3是从图2的III方向观察的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3、图4均表示上层的乘降口14中的防滑条70、梳齿板72U、梳齿74U的关系,但下层的乘降口16中的防滑条70、梳齿板72D、梳齿74D的关系也完全相同。因此,在图3、图4中,将梳齿板72U称为梳齿板72,将梳齿74U称为梳齿74。
踏板22的多个防滑条70的沿宽度方向的配置间距P1与梳齿板72的梳齿74的沿宽度方向的配置间距P2相同。防滑条70具有高度H0、宽度W1,是从踏板22的上表面立设的立壁部,相邻的立壁部之间是槽宽W2的防滑条槽71。因此,P1=(W1+W2)。梳齿74是以梳理多个防滑条70之间的槽的方式配置在梳齿板72的另一侧端部的栉齿。由于梯级20以规定的行驶速度移动,因此防滑条70以规定的速度通过梳齿74的栉齿之间。以在梯级20的行驶中不与防滑条70干涉的方式确定梳齿74的形状。在图3、图4的例子中,在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上,使梳齿74与防滑条70的间隙均等。在图4中,间隙S1是踏板22的防滑条槽71的槽底与梳齿74的底面之间的间隔。间隙S2是踏板22的防滑条70的顶面与梳齿74的槽的顶面之间的间隔。图4表示S1=S2=(H0/2)的例子。在该状态下,梳齿74和防滑条70不会在上下方向上接触。
如果举出P1=P2、W1、W2、H0的尺寸的一例,则W1约为2.5mm,W2约为7.5mm,P1=P2约为10mm,H0约为12mm,S1=S2=(H0/2)约为6mm。这是用于说明的例示,根据自动扶梯10的规格,能够适当设定梳齿74与防滑条70的间隙。
如果梯级20在行驶中被不必要地提升,则S1和S2都比(H0/2)小,可能产生梳齿74和防滑条70在上下方向上接触的危险。图3中所述的上轨道66限制驱动辊30向上方的移动,以防止梯级20在行驶中被不必要地提升。在上轨道66磨损或者异物附着在上轨道66与驱动辊30之间等情况下,梯级20在行驶中被不必要地提升,可能产生梳齿74与防滑条70在上下方向上接触的危险。
再次返回图2,图2表示检查上层的乘降口14处的梳齿74U与防滑条70之间的间隙S1、S2的维护作业的情况。若将上层的乘降口14中的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20称为梯级20U,则维护作业人员8需要在桁架46内,在不从梯级轴28卸下梯级20U的状态下将梯级20U提升到结构上的提升极限。在上层的乘降口14中,与梳齿74U相对的为了确认间隙而被提升的梯级20U的前端侧是梯级20U的一侧且是悬挂有驱动链60的一侧,因此克服驱动链60的张力等而提升的负荷相当大。因此,为了减轻梯级提升负荷,使用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
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由引导筒体82、移动杆体84、连接绳体86以及操作部88构成。移动杆体84被引导筒体82的筒内径支承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操作部88能够沿着引导筒体82的外周面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连接绳体86的一端部固定于移动杆体84,另一端固定于操作部88,全长恒定。
图5是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的初始状态的整体图。初始状态是指,在未对操作部88施加压下力的状态下,移动杆体84因自重而向下方侧下降,位于引导筒体82的筒内的最低点。图6是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的伸长状态的整体图。伸长状态是指,对操作部88施加压下力,移动杆体84沿着引导筒体82的轴向向上方侧移动后的状态。
在图5、图6中,示出了装置上下方向和装置水平方向。装置上下方向是与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是引导筒体82延伸的方向,是移动杆体84移动的方向,在将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配置在桁架46内的情况下,是与自动扶梯10的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在区分上下方向的两个方向的情况下,在将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配置在桁架46内的情况下,将桁架46的上方侧称为上方侧,将桁架46的下方侧称为下方侧。装置水平方向是与装置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是与操作部88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在区分装置水平方向的两个方向的情况下,将操作部88相对于引导筒体82延伸的方向称为操作侧,将其相反侧称为操作相反侧。在将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配置在桁架46内的情况下,操作侧是维护作业人员8所在的一侧。在图7至图10中也同样。
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由引导筒体82、移动杆体84、连接绳体86以及操作部88构成。移动杆体84被引导筒体82的筒内径支承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操作部88能够沿着引导筒体82的外周面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连接绳体86的一端部固定于移动杆体84,另一端固定于操作部88,全长恒定。
引导筒体82包括筒状的筒体主体部90、设置在作为下方侧端部的下端部的桁架内抵接部92、设置在筒体主体部90的上端部侧且连通内径侧和外部的绳体通过孔94、以及安装在筒体主体部90的外周侧的滑轮96。
移动杆体84包括插入引导筒体82的内径孔中而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杆体主体部110、设置在作为上方侧端部的上端部的梯级抵接部112、以及设置在杆体主体部110的下端部的绳体固定部114。在图5、图6中,外形为隐藏线的虚线较多,因此为了与其他要素进行区分,对杆体主体部110的部分标注了交叉斜线。
连接绳体86包括绳体主体部120、以及作为绳体主体部120的两端部的一端部122和另一端部124。一端部122固定于移动杆体84的绳体固定部114,另一端部124固定于操作部88的绳体固定部136。
操作部88包括能够在引导筒体82的外周面滑动的滑动体130、固定在滑动体130的操作侧的操作杆部132、固定配置在操作杆部132的上方侧的脚踏台134、以及设置于滑动体130的绳体固定部136。
在图5的初始状态下,设置在插入引导筒体82的内径孔中的移动杆体84的下端部的绳体固定部114位于引导筒体82的内径的最低点。该高度位置是连接绳体86的一端部122的高度位置。连接绳体86的另一端部124穿过引导筒体82的筒内径与移动杆体84的外径之间的空隙,从移动杆体84沿着引导筒体82的轴向向上方侧延伸。并且,穿过引导筒体82的上端部侧的绳体通过孔94向引导筒体82的外侧伸出,悬挂于滑轮96,并向下方侧延伸而固定于操作部88的绳体固定部136。
图6的伸长状态是如下状态:从双点划线所示的初始状态开始,操作部88沿着引导筒体82的外周面向下方侧被压下了ΔH,移动杆体84的上端部从初始状态向上方侧伸长了Δ。在图6中,操作部88从初始状态向下方侧被压下了ΔH的状态是沿着引导筒体82的轴向的大致最低点,设置于操作部88的绳体固定部136在引导筒体82的外侧沿着上下方向位于最下部。该高度位置是连接绳体86的另一端部124的高度位置。连接绳体86的一端部122从操作部88的绳体固定部136向上方侧延伸并悬挂于滑轮96,穿过引导筒体82的上端部侧的绳体通过孔94进入引导筒体82的内侧。进入引导筒体82的内侧的连接绳体86的一端部122穿过引导筒体82的筒内径与移动杆体84的外径之间的空隙而向下方侧延伸,并固定于移动杆体84的下端部的绳体固定部114。
具有该结构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的作用如下所述。当移动杆体84被插入引导筒体82的筒内径中时,一端部122固定于移动杆体84的连接绳体86的另一端部124穿过引导筒体82的筒内径与移动杆体84的外径之间的空隙。并且,从移动杆体84沿着引导筒体82的轴向向上方侧延伸。并且,在引导筒体82的上端部侧伸出到引导筒体82的外侧的连接绳体86的另一端部124固定于操作部88。在此,当维护作业人员8将操作部88向下方侧压下ΔH时,由于连接绳体86为固定长度,因此移动杆体84向上方侧移动压下的ΔH的量。
图7至图10表示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的各要素的详细结构。
图7是引导筒体82的结构图,图7的(a)是将滑轮96分离后的状态的主视图,(b)是关于(a)的俯视图,(c)是表示滑轮96的图。筒体主体部90由外径为D0、内径为D1的中空圆筒部件构成。筒体主体部90的上端部是供移动杆体84插入的开口部98,内径孔是引导移动杆体84沿轴向移动的引导孔100。作为该筒体主体部90,使用具有适当强度的管材。作为管材的材质,使用塑料或金属等。桁架内抵接部92是嵌入于作为中空圆筒部件的筒体主体部90的下端部的脚部件,在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被设置于桁架46内的情况下作为下端脚起作用。作为该桁架内抵接部92,使用具有适当弹性的合成橡胶制的衬套部件。桁架内抵接部92的下表面成型为具有适当的凹凸的防滑面,以便在设置于桁架46内的情况下不滑动。
滑轮96包括悬挂连接绳体86的旋转轮102和旋转自如地支承旋转轮102的滑轮台104。滑轮96起到变换连接绳体86的移动方向并使其顺畅地移动的作用。在滑轮台104设有供连接绳体86穿过的贯通孔106。滑轮96在使贯通孔106与筒体主体部90的绳体通过孔94进行了对位的状态下,使用未图示的连接部件固定在筒体主体部90的上端部侧。作为该滑轮96,可以使用用于拉门的市售的门滚轮等。
图8是表示移动杆体84和一端部122固定在移动杆体84的下端部的绳体固定部114上的连接绳体86的图。杆体主体部110是具有D2的外径和适当的内径的中空圆筒部件。外径D2设定为比引导筒体82的内径D1小。小的程度设定为连接绳体86能够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在(D1-D2)的间隙中的程度。作为该杆体主体部110,使用具有适当强度的管材。作为管材的材质,使用塑料或金属等。梯级抵接部112是嵌入到作为中空圆筒部件的杆体主体部110的上端部的部件,在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设置于桁架46内的情况下,作为与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20U的踏板背面抵接的承受部起作用。作为该梯级抵接部112,与桁架内抵接部92同样,使用具有适当弹性的合成橡胶制的衬套部件,梯级抵接部112的上表面成型为具有适当凹凸的防滑面。
绳体固定部114是在作为中空圆筒部件的杆体主体部110的下端部侧贯通到内径孔的孔。绳体固定部114的孔径设定为可使连接绳体86的绳体主体部120穿过但不能使一端部122穿过的大小。杆体主体部110的内径适当即可,为能够收纳连接绳体86的一端部122的程度。换言之,一端部122的大小设定为虽不能穿过绳体固定部114的贯通孔,但比杆体主体部110的内径小。也可以不使用中空圆筒部件作为杆体主体部110,而使用在下端部侧形成有能够收纳连接绳体86的一端部122的凹陷部的实心圆筒部件。
连接绳体86是将细长的绳状的绳体主体部120的两端分别成型得粗一些而作为一端部122和另一端部124的绳体。作为该连接绳体86,使用具有基于拉伸力的伸长量少且能够将全长维持为大致固定长度的强度的材质。可以使用在金属线上成型有润滑性皮膜的带皮膜金属线、塑料线、将纤维捆束而成的捻绳或编绳等。将它们成型为规定的长度,在金属线或塑料线的情况下,将两端压扁而成型为粗一些的部分,在捻绳或编绳的情况下,在两端制作适当大小的结作为粗一些的部分。
图9是操作部88的整体图,图10是操作部88的分解图。图10的(a)是表示滑动体130的图,(b)是表示操作杆部132的图,(c)是表示脚踏台134的图。
滑动体130包括滑动筒部138和从滑动筒部138向操作侧突出的安装筒部140。滑动筒部138和安装筒部140都是中空圆筒部件。作为材质,使用塑料或金属等。安装筒部140可以使用焊接等一体化加工安装在滑动筒部138的外周面上,也可以以滑动筒部138的内径孔与安装筒部140的内径孔连通的方式将整个滑动体130一体化成型。在后者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市售的T字型管接头等作为滑动体130。
绳体固定部136是设置于安装筒部140的贯通孔,其孔径设定为可使连接绳体86的绳体主体部120穿过而不能使另一端部124穿过的大小。作为绳体固定部136的贯通孔可以是从安装筒部140的外周面到达内径孔的一个贯通孔,也可以是包括从内径孔进一步到达相反侧的外周面的贯通孔在内的合计两个贯通孔。
滑动筒部138的内径D3设定为比引导筒体82的筒体主体部90的外径D0大。(D0-D3)的尺寸差被设定为,在将筒体主体部90插入滑动筒部138的内径孔中的情况下,滑动筒部138能够在筒体主体部90的外周面顺畅地移动的程度。安装筒部140的内径D4可以设定为适当的大小。
操作杆部132具有小径杆部142与大径杆部144一体化的结构。小径杆部142的外径D5设定为能够与滑动体130的滑动筒部138的内径D4铆接嵌合的大小。通过该设定,操作杆部132经由小径杆部142和安装筒部140而与滑动体130一体化。代替铆接嵌合,也可以采用适当的间隙嵌合,或通过螺纹固定等固定小径杆部142和安装筒部140。在大径杆部144的上方侧的侧面设有用于固定脚踏台134的螺纹孔146。作为该操作杆部132的材质,使用塑料或金属等。
脚踏台134是具有能够载置维护作业人员8的脚尖的面积的上表面的部件。在脚踏台134设有与大径杆部144的螺纹孔146对应的螺钉通过孔148。通过进行脚踏台134的螺钉通过孔148和大径杆部144的螺纹孔146的对位并使用螺钉150紧固,脚踏台134被固定于大径杆部144。为了将脚踏台134稳定地安装于大径杆部144,优选对脚踏台134的下表面侧实施与大径杆部144的外形匹配的加工。
图11表示使用上述结构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对以下的作业进行辅助的梯级提升辅助方法的步骤,所述作业是为了对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20U从桁架46内进行间隙确认而提升梯级20U的作业。
首先,维护作业人员8为了进行从桁架46内的间隙确认,暂时拆下与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20U相邻的梯级20(S10)。拆卸的梯级20是与梯级20U相比在行驶方向上配置在另一侧的梯级20。拆卸的梯级20的数量是能够形成维护作业人员8进入桁架46内进行间隙确认所需的桁架内空间47U的数量,在图1的例子中,两个梯级20被拆卸。
接着,维护作业人员8进入通过拆下多个梯级20而形成的桁架内空间47U,带入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进行设定(S12)。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处于图5所述的初始状态。
在此,维护作业人员8使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的引导筒体82的桁架内抵接部92与配置于桁架46内的下方的底面侧的多个返回梯级21中的配置于梯级20U的正下方的返回梯级21U的背面抵接(S14)。引导筒体82的桁架内抵接部92的抵接位置是梯级20U中为了确认间隙而应该提升的部位的正下方的位置。在上层的乘降口14的情况下,梯级20U的竖板24侧的相反侧的一侧是梯级20U中应该提升的部位。返回梯级21U的背面是指返回梯级21中设置有防滑条70的防滑条面的背面。
然后,维护作业人员8将脚放在操作部88的脚踏台134上,利用内脚的力向下方侧压下,使移动杆体84沿着引导筒体82的轴向向上方侧移动(S16)。下压量为ΔH时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的状态如图6所述。
维护作业人员8一边增减脚的踏入量,一边使移动杆体84的上端部即梯级抵接部112与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20U的踏板22的设有防滑条70的面的背面抵接(S18)。抵接的位置是梯级20U中应该提升的一侧。
然后,维护作业人员8进一步将操作部88向下方侧压下,将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20U提升到结构上的提升极限(S20)。到此为止的步骤是用于梯级提升辅助的步骤。
然后,维持S20的状态,维护作业人员8对梳齿74U与防滑条70之间的间隙S1、S2确认是否在规定的容许范围内(S22)。作为确认方法,通过比较目视标准监控图和基于实际目视的间隙S1、S2来进行。也可以使用间隙规来代替目视标准监控图。
在上文中,叙述了用于确认上层的乘降口14处的间隙的梯级提升,但在下层的乘降口16处也进行用于确认间隙的梯级提升。如图1所示,在下层的乘降口16中,与梳齿74D相对的为了确认间隙而提升的梯级20D的前端侧是梯级20D的另一侧且是竖板24侧。因此,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被设定在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20D的踏板22中的竖板24侧的位置。在梯级20D的竖板24侧设置有从动辊32,但在从动辊32上未悬挂有驱动链60。因此,没有驱动链60的张力的影响,提升的负荷也比较小,但通过使用梯级提升辅助装置80,与用双手提升梯级20D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维护作业人员8的负荷。
Claims (6)
1.一种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其用于在包括具有踏板的多个梯级的乘客输送机的乘降口处,为了确认设置在乘降口的梳齿板上的梳齿与踏板的防滑条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隙,而在不将所述梯级从梯级轴卸下的状态下将所述梯级提升到结构上的提升极限,
所述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具有:
引导筒体,其在下端部具有桁架内抵接部,在上端部具有引导开口部,在轴向上具有引导孔;
移动杆体,其在上端部具有梯级抵接部,该移动杆体具有比所述引导孔的内径小的外形,在将下端部侧从所述引导筒体的引导孔上端部侧插入的状态下能够在引导孔内滑动;
连接绳体,其为如下状态:一端部固定在所述移动杆体的下端部侧,另一端部穿过在所述移动杆体被插入所述引导筒体的所述引导孔中的状态下的所述移动杆体的外径与所述引导孔的内径之间的空隙,从所述移动杆体的下端部侧沿着所述引导孔的轴向向上方侧延伸,并在所述引导筒体的上端部侧伸出到所述引导筒体的外侧;以及
操作部,其具有内径比所述引导筒体的外径大的外筒部、以及与所述外筒部一体化并沿与所述外筒部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操作杆部,所述连接绳体的伸出到所述引导筒体的外侧的所述另一端部被固定于该操作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其中,
在所述引导筒体的外周面设置有滑轮,该滑轮能够绕与所述引导筒体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旋转轴旋转,
伸出到所述引导筒体的外侧的所述连接绳体处于悬挂于所述滑轮并沿着所述引导筒体的外形向下方侧延伸而固定于所述操作部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筒体在比所述滑轮靠上方侧的位置具有绳体通过孔,该绳体通过孔从所述引导孔连通到所述引导筒体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部具有脚踏台,该脚踏台载置维护作业人员的脚尖并承受脚的踩踏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桁架内抵接部及所述梯级抵接部具有防滑面。
6.一种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方法,在包括具有踏板的多个梯级的乘客输送机的乘降口处,为了确认设置在乘降口的梳齿板上的梳齿与踏板的防滑条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隙,而将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梯级提升到结构上的提升极限,其中,
使用梯级提升辅助装置,该梯级提升辅助装置具有:引导筒体,其在轴向上具有引导孔;移动杆体,其在将下端部侧从所述引导筒体的引导孔上端部侧插入的状态下能够在引导孔内滑动;操作部,其具有内径比所述引导筒体的外径大的外筒部、以及与所述外筒部一体化并沿与所述外筒部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操作杆部;以及连接绳体,其为一端部固定于所述移动杆体的下端部侧、且另一端部固定于所述操作部的状态,
为了从桁架内进行间隙确认而暂时拆下与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所述梯级相邻的所述梯级,
维护作业人员进入通过拆下所述梯级而形成的桁架内空间,
使梯级提升辅助装置的所述引导筒体的下端部与配置于桁架内的底面侧的多个返回梯级中的配置于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所述梯级的正下方的所述返回梯级的背面抵接,
将在下方端侧固定有所述连接绳体的所述一端部的所述移动杆体插入所述引导筒体的引导孔,利用所述移动杆体的外径与所述引导孔的内径之间的空隙,使所述连接绳体的所述另一端部从所述移动杆体的下端部侧沿着所述引导孔的轴向向上方侧延伸,并在所述引导筒体的上端部侧伸出到所述引导筒体的外侧,在所述连接绳体的伸出到所述引导筒体的外侧的所述另一端部被固定于所述操作部的状态下,所述维护作业人员将所述操作部向下方侧压下而使所述移动杆体沿所述引导筒体的轴向向上方侧移动,
使所述移动杆体的上端部与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所述梯级的所述踏板的设有所述防滑条的面的背面抵接,
所述维护作业人员进一步将所述操作部向下方侧压下而将作为间隙确认对象的所述梯级提升到结构上的提升极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32882 | 2019-07-18 | ||
JP2019132882A JP6848017B2 (ja) | 2019-07-18 | 2019-07-18 | 乗客コンベアのステップ持上支援装置、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ステップ持上支援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39131A CN112239131A (zh) | 2021-01-19 |
CN112239131B true CN112239131B (zh) | 2022-11-11 |
Family
ID=74171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73106.3A Active CN112239131B (zh) | 2019-07-18 | 2020-07-14 | 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以及梯级提升辅助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848017B2 (zh) |
CN (1) | CN112239131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39276A (ja) * | 1999-11-16 | 2001-05-22 |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 エスカレータの踏み板と櫛歯との間隙測定器 |
JP2012166882A (ja) * | 2011-02-14 | 2012-09-06 |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 乗客コンベアの乗降口隙間測定ゲージ |
CN108263940A (zh) * | 2018-01-29 | 2018-07-10 | 陈爱珍 | 一种清洗自动扶梯的装置的使用方法 |
WO2019064393A1 (ja) * | 2017-09-27 | 2019-04-04 |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のステップ持上げ支援装置 |
CN110015606A (zh) * | 2018-01-10 | 2019-07-16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自动扶梯诊断装置以及自动扶梯诊断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7987Y1 (zh) * | 1966-10-04 | 1972-01-14 | ||
JPH0323200U (zh) * | 1989-07-17 | 1991-03-11 |
-
2019
- 2019-07-18 JP JP2019132882A patent/JP6848017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7-14 CN CN202010673106.3A patent/CN11223913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39276A (ja) * | 1999-11-16 | 2001-05-22 |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 エスカレータの踏み板と櫛歯との間隙測定器 |
JP2012166882A (ja) * | 2011-02-14 | 2012-09-06 |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 乗客コンベアの乗降口隙間測定ゲージ |
WO2019064393A1 (ja) * | 2017-09-27 | 2019-04-04 |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のステップ持上げ支援装置 |
CN110015606A (zh) * | 2018-01-10 | 2019-07-16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自动扶梯诊断装置以及自动扶梯诊断方法 |
CN108263940A (zh) * | 2018-01-29 | 2018-07-10 | 陈爱珍 | 一种清洗自动扶梯的装置的使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39131A (zh) | 2021-01-19 |
JP6848017B2 (ja) | 2021-03-24 |
JP2021017311A (ja) | 2021-0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61215B2 (en) |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easuring tension in a handrail for an escalator or moving walkway | |
CN111148713B (zh) | 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起辅助装置 | |
CN112239131B (zh) | 乘客输送机的梯级提升辅助装置以及梯级提升辅助方法 | |
JP4754499B2 (ja) | ニューエルの上で移動するハンドレールを支持するニューエルガイド | |
JP2006290502A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7167836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作業用ステップおよびその作業用ステップを用いた作業方法 | |
CZ20021864A3 (cs) | Bezpečnostní zařízení pro pohyblivé schody nebo pohyblivé chodníky | |
KR20110114807A (ko) | 자전거 계단 이송기 | |
JP2011190067A (ja) | 固定忘れによる脱落防止用踏段 | |
CN108602645B (zh) | 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 | |
JP6832820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ステップ持上げ支援装置 | |
CN108249271B (zh) | 自动扶梯 | |
WO1995017342A1 (fr) | Machine de transport reliee | |
JP2009102172A (ja) | 多目的自動昇降ステップシステム | |
KR102665053B1 (ko) | 핸드레일 정지력 측정장치 | |
JP4613218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JP2994614B2 (ja) | 階 段 | |
JP2019156519A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仕切り部材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システム | |
JP3304600B2 (ja) | エスカレーターの踏段運搬装置 | |
KR100351290B1 (ko) | 에스컬레이터의 제동거리측정장치 | |
JP3599620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KR101822713B1 (ko) | 에스컬레이터 | |
KR20240024429A (ko) | 끼임 방지용 에스컬레이터 스텝 | |
RU2268694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инвалидного кресла-коляски по лестничным переходам | |
JPH0848483A (ja) | 連結式搬送機械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SERVICE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