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2645B - 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2645B
CN108602645B CN201680080893.2A CN201680080893A CN108602645B CN 108602645 B CN108602645 B CN 108602645B CN 201680080893 A CN201680080893 A CN 201680080893A CN 108602645 B CN108602645 B CN 1086026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ring
support
plate
up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08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02645A (zh
Inventor
砚川政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02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2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02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2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3/00Brak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rakes combining more than one of the types of groups F16D49/00 - F16D61/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14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F16D65/16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rranged in or on the brake
    • F16D65/18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rranged in or on the brake adapted for drawing members together, e.g. for disc brak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中,利用简便的结构限制在进行电梯绳索的更换作业时的电梯绳索的移动速度。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80)包括基座(82)和压板(102),而且在基座(82)设有踏板机构(90)。在基座(82)设有第1环即中央环(110)、上游侧支撑环(120)、下游侧支撑环(122)。在压板(102)设有上游侧环(112)、下游侧环(114)、上游侧引导环(116、117)、下游侧引导环(118、119)。踏板机构(90)设有:踏板支撑轴(94),其设于基础台(84);踏板(92),其能够以踏板支撑轴(94)为中心进行踩踏;以及连接板(96),其连接踏板(92)和压板(102)。

Description

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特别涉及用于支援电梯绳索的更换作业、限制在更换绳索时的绳索沿着移动方向的移动速度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使乘客搭乘于轿厢,并按照乘客的要求使轿厢在井道内升降的乘客输送装置。为了使轿厢在井道内升降,电梯在轿厢安装主绳索并通过滑轮等吊挂在井道中,使用曳引机等使主绳索在井道内移动。主绳索经由滑轮等而被曳引机等驱动,因而产生磨损等,在维护检修和机型切换等时进行更换。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无机房电梯用的主绳索更换装置。主绳索更换装置具有:台座,其被固定于井道中的最顶层层站的地板;支柱,其竖立设置于台座;旋转筒,其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于支柱;旋转手柄,其对旋转筒提供旋转力;以及制动机构,其使旋转筒的旋转停止。
制动机构具有:制动杆,其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台座倾动;钢丝绳,其连接制动杆和旋转筒的制动靴;半齿齿轮,其被固定于台座;以及固定爪,其设于制动杆。通过使制动杆向一侧倾动,固定爪与半齿齿轮啮合。将旧绳索的两个端部切断,在将一端侧与新绳索连接、将另一端侧从最顶层层站拉拽时,另一端侧的新绳索在井道中下降,但要频繁地操作制动杆,使得新绳索不会借其自重而急剧落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150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电梯的主绳索用于吊挂轿厢,因而具有较粗的直径,并具有数倍于井道长度的总长度,因而其质量相当大。在更换主绳索时,需要适度地限制其移动速度,使得不会借其自重而在井道内落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主绳索更换装置是虽具有制动机构,但是还具有旋转筒和旋转手柄等的大型装置。期望在不使用这种大型装置的情况下支援电梯绳索的更换作业的简便的制动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用于支援电梯绳索的更换作业,在更换绳索时将绳索夹住以限制绳索沿着移动方向的移动速度,其特征在于,该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具有:下侧部件,其被支撑于基座;上侧部件,其被支撑于压板;以及踏板机构,其使压板向将上侧部件按压于下侧部件侧的方向移动,在更换绳索时,维修作业员将绳索配置在下侧部件和上侧部件之间,用脚踩踏踏板机构而将绳索夹住。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踏板机构的简单构造将绳索夹在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之间,能够限制绳索的移动速度。
在本发明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中,优选的是,下侧部件是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于基座的第1环,上侧部件是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于压板的第2环。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踏板机构的简单构造将绳索夹在第1环和第2环之间,能够限制绳索的移动速度。
在本发明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中,优选的是,第1环和第2环沿着绳索的移动方向配置了三个,第1环和第2环中的任意一方是在沿着绳索的移动方向的中央侧配置的中央环,另一方是夹着中央环而在沿着绳索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配置的上游侧环及下游侧环。
根据上述结构,沿着绳索的移动方向配置上游侧环、中央环、下游侧环,因而绳索被夹在中央环和上游侧环及下游侧环之间。由此,能够有效地进行绳索的移动速度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中,优选的是,基座具有基础台、竖立设置于基础台的支撑板、以及设于支撑板且与绳索的移动方向垂直的一个第1旋转轴,压板是被支撑为以在支撑板的顶部设置的压板支撑轴为中心相对于基础台开闭自如的部件,具有与第1旋转轴平行的两个第2旋转轴,这两个第2旋转轴沿着绳索的移动方向相互隔开规定的第1间隔而分别配置在第1旋转轴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第1环是被支撑为围绕第1旋转轴旋转自如的一个中央环,第2环是分别被支撑为围绕两个第2旋转轴旋转自如的上游侧环及下游侧环,踏板机构具有:踏板,其能够被踩踏而以设于基础台的踏板支撑轴为中心移动;以及连接板,其连接踏板和压板。
根据上述结构,具有一个中央环,该中央环被支撑为围绕设于从基础台竖立设置的支撑板且与绳索的移动方向垂直的第1旋转轴旋转自如。并且,在设于支撑板的顶部并且被支撑为相对于基础台开闭自如的压板中,在中央环的上游侧及下游侧配置有与第1旋转轴平行的两个第2旋转轴,并具有分别被支撑为围绕这两个第2旋转轴旋转自如的上游侧环及下游侧环。并且,能够被踩踏而以设于基础台的支撑轴为中心移动的踏板通过连接板与压板连接。由此,能够用脚踩踏踏板机构而将绳索夹在第1环和第2环之间,从而限制绳索的移动速度。
在本发明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中,优选的是,该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具有:四个引导旋转轴,它们是配置于压板且与第1旋转轴垂直的四个引导旋转轴,相互隔开比第1间隔宽的第2间隔而在上游侧环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环的下游侧分别各配置有两个,在上游侧环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环的下游侧配置的两个引导旋转轴相互以比绳索的外径尺寸宽的预先设定的第3间隔进行配置;以及两个上游侧引导环及两个下游侧引导环,它们分别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于在上游侧配置的两个引导旋转轴及在下游侧配置的两个引导旋转轴。
根据上述结构,设有分别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于四个引导旋转轴的两个上游侧引导环及两个下游侧引导环,这四个引导旋转轴被配置于压板且与第1旋转轴垂直。上游侧引导环的两个环之间及下游侧引导环的两个环之间分别以比绳索的外径尺寸宽的预先设定的第3间隔进行配置。由此,能够进行引导使得绳索的移动方向不会偏移。
在本发明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支撑板具有:两个支撑旋转轴,它们夹着中央环沿着绳索的移动方向相互隔开比第2间隔宽的规定的第4间隔而分别配置在上游侧和下游侧,并且与第1旋转轴平行;以及上游侧支撑环及下游侧支撑环,它们分别被支撑为围绕在上游侧及下游侧配置的两个支撑旋转轴旋转自如。
根据上述结构,具有分别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于上游侧支撑旋转轴及下游侧支撑旋转轴的上游侧支撑环及下游侧支撑环,上游侧支撑旋转轴及下游侧支撑旋转轴夹着中央环沿着绳索的移动方向分别与第1旋转轴平行地配置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由此,能够进行绳索的下支撑。
在本发明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中,优选的是,下侧部件是被固定于基座、且上表面具有截面呈圆弧形并与绳索的下侧面接触的第1曲面的第1固定部件,上侧部件是被固定于压板、且下表面具有截面呈圆弧形并与绳索的上侧面接触的第2曲面的第2固定部件,第1固定部件及第2固定部件在绳索的移动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踏板机构的简单构造将绳索夹在第1固定部件和第2固定部件之间,能够限制绳索的移动速度。另外,第1固定部件及第2固定部件在绳索的移动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同位置,因而能够在夹持绳索时防止绳索急剧弯曲。
在本发明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中,优选的是,基座具有基础台、以及竖立设置于基础台的支撑板,压板是被支撑为以在支撑板的顶部设置的压板支撑轴为中心相对于基础台开闭自如的部件,第1固定部件以向绳索侧突出的方式被固定于支撑板的侧面,第2固定部件被固定于压板的侧面,踏板机构具有:踏板,其能够被踩踏而以设于基础台的踏板支撑轴为中心移动;以及连接板,其连接踏板和压板。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用脚踩踏踏板机构而将绳索夹在第1环和第2环之间,从而限制绳索的移动速度。
在本发明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支撑板具有:两个支撑旋转轴,它们夹着第1固定部件在绳索的移动方向上分别配置在上游侧和下游侧;以及上游侧支撑环及下游侧支撑环,它们分别被支撑为围绕在上游侧及下游侧配置的两个支撑旋转轴旋转自如。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行绳索的稳定的下支撑。
在本发明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中,优选的是,该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具有:第2支撑板,其被固定于基座,并且与支撑板平行地配置;以及第2压板,其被支撑为以在第2支撑板的顶部设置的第2压板支撑轴为中心相对于基础台开闭自如,第2压板具有:第2上游侧支撑环,其被配置在面对上游侧支撑环的位置,且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以及第2下游侧支撑环,其被配置在面对下游侧支撑环的位置,且旋转自如地被支撑。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行引导使得绳索的移动方向不会偏移。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能够利用简便的结构限制在进行电梯绳索的更换作业时的电梯绳索的移动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无机房式电梯的结构图,该电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
图2是示出在图1所示结构的无机房式电梯中,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进行电梯绳索即主绳索的更换作业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图,图3的(a)是从侧面观察的剖视图,(b)是从上面观察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中,维修作业员踩踏踏板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在图6的结构中维修作业员踩踏踏板的状态的图。
图8是相当于从图7的箭头A方向观察在图6的结构中维修作业员踩踏了踏板的状态时的图。
图9是使用基本结构从侧面观察在图6的结构中从上下两侧夹持了绳索的状态的剖视图(a)、和(a)的B-B剖视图。
图10是使用基本结构从上方观察在图6的结构中从上下两侧夹持了绳索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12是使用基本结构从上方观察在图11的结构中从上下两侧夹持了绳索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用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下面,关于电梯,叙述的是无机房式的电梯,但这是电梯绳索较长、其质量较大、因自重而在井道中落下的可能性较大的一个例子。即使不是无机房式的电梯,在进行电梯绳索的更换作业时需要防止电梯绳索因自重而落下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下面,关于电梯绳索的更换,叙述的是将一条主绳索完整地更换成一条新的主绳索的例子,但在出于更换作业的方便而将一条主绳索分开更换成几个部分绳索时,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下面,关于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的结构,作为将电梯绳索夹住的辊,叙述基座侧的辊是一个、压板侧的辊是两个的例子,但这是进行说明用的示例,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个数的组合。例如,基座侧的辊和压板侧的辊可以都是一个,也可以都是多个,还可以将基座侧的辊或者压板侧的辊设为三个以上。还可以将基座侧的辊设为两个、将压板侧的辊设为一个。下面,叙述将电梯绳索夹住的辊的旋转轴是水平状态的情况,但将电梯绳索夹住的辊的旋转轴也可以相对于水平状态倾斜,根据情况还可以相对于水平状态垂直。下面,叙述将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应用于对新绳索的移动速度的限制的情况,然而根据情况,也可以应用于对旧绳索的移动速度的限制。
下面叙述的形状、尺寸、材质、个数等是进行说明用的一个例子,能够根据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的规格等适当变更。并且,下面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和图2是作为电梯绳索的更换作业的对象的、无机房式的电梯10的结构图。图1是示出更换作业前的电梯10的状态的图,图2是示出作为电梯绳索的主绳索26的更换作业的状态的图。在图2中示出了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80。下面,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将无机房式的电梯10称为电梯10,将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80称为制动装置80。
按照图1来叙述更换作业前的电梯10的结构。电梯10是使乘客搭乘于轿厢12,并按照乘客的要求使轿厢12在井道14内升降的乘客输送装置。井道14是沿建筑物的上下方向纵向穿通的空间,具有与建筑物的各楼层层站对应的乘梯下梯口。在图1、图2中,作为各楼层层站,示出了最底层层站16和最顶层层站18。井道14的底面是底坑20,从最底层层站16下到底坑20。如图2所示,主绳索26的更换作业是在最顶层层站18进行的。
电梯10除轿厢12以外,还包括升降马达22、对重24、主绳索26、反绳轮28、30、控制装置32。
自图1起,示出了垂直的三个方向即X方向、Y方向、Z方向。Z方向是井道14的上下方向,+Z方向是上层楼层方向,-Z方向是下层楼层方向。Y方向是井道14的宽度方向,例如在最顶层层站18中,在面向轿厢12时右侧是+Y方向,左侧是-Y方向。X方向是井道14的进深方向,例如在最顶层层站18中,朝向井道14的方向是+X方向,相反地从井道14侧朝向最顶层层站18的方向是-X方向。
在图1中,轿厢吊轮34、36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于轿厢12的下表面侧,是用于悬挂主绳索26的多个绳索悬挂轮。在井道14的顶侧设置的绳头组合板38、40是从井道14的内壁伸出的伸出部,用于分别固定主绳索26的一侧的端部25和另一侧的端部27。在井道14的顶侧设置的旋转轴42、44是旋转自如地支撑反绳轮28、30的轴部件,被固定安装于井道14的侧面。在底坑20设置的缓冲装置46是承接对重24的落下的缓冲装置。
升降马达22是配置于底坑20的旋转设备,在设于其输出轴的驱动绳轮23上悬挂着主绳索26,升降马达22在控制装置32的控制下进行主绳索26的移动驱动。对重24是用于与轿厢12的质量保持均衡的配重。在对重24的上端设置的配重吊轮48是用于悬挂主绳索26的绳索悬挂轮。
主绳索26是通过升降马达22的驱动控制而被驱动的电梯绳索,通过主绳索26的移动,轿厢12在井道14内升降。主绳索26从固定于绳头组合板38的一侧的端部25起分别悬挂于轿厢吊轮34、36、反绳轮28、升降马达22的驱动绳轮23、反绳轮30、配重吊轮48,另一侧的端部27被固定于绳头组合板40。
这种主绳索26使用将多条钢线扭绞而成的钢绳索。在将从驱动绳轮23到反绳轮28或者反绳轮30的长度作为轿厢12的升降行程时,主绳索26的总长是升降行程的约4倍的长度。主绳索26的外径尺寸和条数是根据轿厢12的质量和电梯10的升降行程、升降速度等规格决定的。作为一例,下面设外径尺寸约为10mm、设条数为3条。这是进行说明用的示例,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外径尺寸、条数。
下面,使用图2叙述电梯10的主绳索26的更换作业的步骤。下面,将在图1中描述的主绳索26作为更换对象,并称其为旧绳索26,在图2中用粗虚线示出。称与旧绳索26进行更换的主绳索为新绳索50,在图2中用粗实线示出。新绳索50被置于作为更换作业区域的最顶层层站18。维修作业员52、54、56、58是分担进行将旧绳索26更换为新绳索50的更换作业的主要人员。在图2的例子中,维修作业员52被配置于底坑20,维修作业员54被配置于轿厢12的顶侧之上,维修作业员56、58被配置于最顶层层站18。
首先进行作业用的辅具的设定。第一步,在井道14的顶壁处,在与轿厢12的上方对应的部位固定链滑车60、62各自的一端侧。第二步,在井道14的顶壁处,从与最顶层层站18的乘梯下梯口附近的上方对应的部位吊挂作业用滑轮64。第三步,在井道14的顶壁处,在与对重24的上方对应的部位吊挂作业用滑轮66。另外,制动装置80配置在最顶层层站18。
然后,在控制装置32中,将电梯10的动作模式设为维修模式,使轿厢12移动到最顶层侧,使得对重24处于被缓冲装置46支撑的位置。将对重24固定使其在此状态下不移动,控制装置32将电梯10的动作模式设为安全模式,使升降马达22的驱动停止,使电梯10不移动一直到安全模式被解除。
并且,将链滑车60、62各自的另一端与轿厢12的顶侧的框体连接,将轿厢12的位置固定。此时,仍悬挂于电梯10的旧绳索26成为稍微松弛的状态。
旧绳索26有3条,绳索更换作业是按照每1条进行的,合计进行3次。各个绳索更换作业的内容是相同的,因而下面对将1条旧绳索26更换为1条新绳索50的绳索更换作业进行叙述。首先,叙述不使用制动装置80的现有技术,然后说明制动装置80的内容。
首先,将新绳索50的另一端侧拉出,经由作业用滑轮66一直延伸到绳头组合板40的附近。在此处,在绳头组合板40的正下方的切断点70处将旧绳索26的另一端侧切断,用连接辅具72将旧绳索26的另一端侧的切断端和新绳索的另一端连接固定。然后,在绳头组合板38的正下方的切断点74处将旧绳索26的一端侧切断,将旧绳索26的一端侧的切断端经由作业用滑轮64,由维修作业员56、58依靠人力向最顶层层站18侧的方向即-X方向拉拽。
通过该拉拽,旧绳索26经过作业用滑轮64、轿厢吊轮34、36、反绳轮28、驱动绳轮23、反绳轮30、配重吊轮48、作业用滑轮66,被从井道14侧拉近到最顶层层站18侧。随之,连接辅具72也从井道14侧朝向最顶层层站18侧移动,位于最顶层层站18的新绳索50沿井道14侧的方向即+X方向被依次送出。图2示出通过该送出,连接辅具72的位置从切断点70的附近移动到配重吊轮48的附近的状态。在新绳索50的送出长度延长、自作业用滑轮66起的吊挂量增大时,由于其自重,新绳索50会发生在井道14内急剧落下的情况。
在新绳索50超过旧绳索26的拉拽量而依靠自重开始在井道14内落下时,新绳索50会产生过大的松弛,例如新绳索50在进入配重吊轮48时发生缠绕,新绳索50的移动在此处停止。在此状态下,即使拉拽旧绳索26,旧绳索26、新绳索50也都不能移动。
以上是现有技术中的绳索更换作业的步骤。在此,为了抑制新绳索50依靠自重而在井道14内急剧落下,使用制动装置80。制动装置80用于支援电梯10的绳索更换作业,是在从旧绳索26向新绳索50更换时将新绳索50夹住而限制其沿着移动方向的移动速度的装置。如图2所示,制动装置80以将新绳索50夹住的方式被置于维修作业员56的脚下。维修作业员56一面观察旧绳索26的拉拽速度和新绳索50的移动速度,一面用脚适度地踩踏制动装置80,并对应踩踏力对新绳索50提供按压力,限制新绳索50的移动速度。
图3是制动装置80的基本结构图。图3的(a)是从侧面观察的剖视图,(b)是从上面观察的剖视图。在图3中,设纸面的左方向为+X方向。这与图2所示的X方向的标号反向。在图3中,新绳索50从纸面的右侧向左侧移动,因而关于新绳索50的移动,纸面的右侧即-X方向是上游侧,左侧即+X方向是下游侧。
制动装置80包括相对于新绳索50被配置在-Z侧的3个环即中央环110、上游侧支撑环120、下游侧支撑环122。并且,制动装置80包括被配置在+Z侧的6个环即上游侧环112、下游侧环114、上游侧引导环116、117、下游侧引导环118、119。被配置在-Z侧的3个环配置于在图4中描述的基座82,被配置在+Z侧的6个环配置于在图4中描述的压板102。如在图4中描述的那样,基座82和压板102通过踏板机构90相连接,因而在维修作业员56用脚踩踏踏板机构90时,压板102向相对于基座82闭合的方向移动。由此,被配置在-Z侧的3个环和被配置在+Z侧的6个环能够凭借与踩踏力对应的按压力,将在这3个环和6个环之间配置的新绳索50夹住,限制新绳索50沿着X方向的移动速度。
为了将新绳索50夹住,只要有-Z侧的至少一个环和+Z侧的至少一个环即可。在此,称被配置在-Z侧的环为下侧部件即第1环,称被配置在+Z侧的环为上侧部件即第2环。在图3的例子中,第1环是一个中央环110,第2环是夹着中央环110而在沿着新绳索50的移动方向即X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配置的上游侧环112和下游侧环114这两个环。将旋转自如地支撑第1环的旋转轴作为第1旋转轴,将旋转自如地支撑第2环的旋转轴作为第2旋转轴,第2旋转轴与第1旋转轴平行,并在Y方向上延伸。
两个第2旋转轴沿着新绳索50的移动方向即X方向相互隔开规定的第1间隔D1而配置。在图3的例子中,将D1设定为大于作为第1环的中央环110的外径尺寸d1的值。在图3中,上游侧环112及下游侧环114相对于中央环110沿着X方向对称配置,但这是例子,也可以沿着X方向相对于中央环110不对称地配置上游侧环112及下游侧环114。
考虑到新绳索50的移动方向的变动,第1环的沿着Y方向的轴向长度和第2环的沿着Y方向的轴向长度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被设定为大于新绳索50的外径尺寸d0。在图3的例子中,将中央环110的轴向长度设定在新绳索50的外径尺寸d0的约5倍~10倍的范围内。
上游侧引导环116、117及下游侧引导环118、119这四个环用于进行引导,使得由第1环和第2环夹住的新绳索50的移动方向不偏移。称旋转自如地支撑这些环的旋转轴为引导旋转轴,四个引导旋转轴都与第1旋转轴垂直。即,将由第1环和第2环夹住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新绳索50的移动方向设为X方向,引导旋转轴与垂直于这两个方向的Y方向平行地延伸。
上游侧引导环116、117比上游侧环112更靠上游侧配置,下游侧引导环118、119比下游侧环114更靠下游侧配置。上游侧引导环116、117的两个引导旋转轴的沿着X方向的配置位置是彼此相同的位置,下游侧引导环118、119的两个引导旋转轴的沿着X方向的配置位置是彼此相同的位置。上游侧引导环116、117的两个引导旋转轴和下游侧引导环118、119的两个引导旋转轴沿着新绳索50的移动方向即X方向相互隔开规定的第2间隔D2而配置。将D2设定为大于D1。
上游侧引导环116、117的两个引导旋转轴沿着Y方向相互隔开预先设定的规定的第3间隔D3而配置。下游侧引导环118、119的两个引导旋转轴也沿着Y方向隔开第3间隔D3而配置。将D3设定为大于新绳索50的外径尺寸d1。在上游侧引导环116、117的第3间隔D3的中心通过的线、和在下游侧引导环118、119的第3间隔D3的中心通过的线位于与X方向平行的同一条线上。因此,通过使新绳索50的轴向的中心线与第3间隔D3的中心线一致,新绳索50的移动方向成为沿着第3间隔D3的中心线的方向,新绳索50的移动方向关于Y方向的偏移被控制在第3间隔D3的范围内。
借助上游侧引导环116、117、下游侧引导环118、119的引导作用,新绳索50的移动方向关于Y方向的偏移被控制在第3间隔D3的范围内,因而利用该特点将上游侧环112和下游侧环114配置在该范围内。由此,能够使上游侧环112和下游侧环114的沿着Y方向的轴向长度与新绳索50的外径尺寸d0基本相同,上游侧环112和下游侧环114变得小型。
上游侧支撑环120及下游侧支撑环122进行支撑使得新绳索50不因其自重而沿-Z方向下垂。称旋转自如地支撑上游侧支撑环120及下游侧支撑环122的旋转轴为支撑旋转轴,支撑旋转轴与第1旋转轴平行。并且,上游侧支撑环120及下游侧支撑环122与中央环110一样配置在基座82侧,因而也进行与中央环110一起相对于在压板102侧配置的上游侧环112、下游侧环114将新绳索50夹住的动作。
鉴于这些情况,上游侧支撑环120的支撑旋转轴和下游侧支撑环122的支撑旋转轴夹着中央环110沿着新绳索50的移动方向即X方向相互隔开预先设定的规定的第4间隔D4而配置。第4间隔D4大于第1间隔D1,且大于第2间隔D2。
这些环优选至少其表面的材质是硬质的,且润滑性良好。例如,能够使用由聚缩醛(POM)树脂、聚酰胺(PA)树脂、氟类树脂等成形为规定的形状的环。或者,能够使用在将金属材料成形为规定的形状后,对其表面进行氟类树脂的涂覆处理或硬质镀铬处理等而得到的环。
将中央环110的+Z方向的顶点、上游侧支撑环120的+Z方向的顶点和下游侧支撑环122的+Z方向的顶点设定在沿着Z方向的相同位置。由此,在将新绳索50配置于制动装置80时,新绳索50成为关于Z方向基本平直的状态。当在此状态下沿-Z方向将压板102按压于基座82时,新绳索50被夹在中央环110和上游侧环112、下游侧环114之间。在图3中用箭头示出新绳索50沿+X方向移动时的各环的旋转方向。在压板102对基座82向-Z方向的按压力越大时,新绳索50被越强力地夹住,其移动速度变慢。这样,通过使用制动装置80,能够限制新绳索50的移动速度。
图4是示出制动装置80的具体结构的立体图。制动装置80包括基座82和压板102,而且基座82具有踏板机构90。在图4中用双点划线示出新绳索50。新绳索50的外径尺寸d0的一例是约10mm,在图4中与新绳索50的外径尺寸d0对比可知,制动装置80整体的尺寸为约20cm×约15cm×约15cm。质量是几kg。因此,制动装置80是维修作业员用一只手就能够轻易搬运的小型装置。
基座82具有基础台84、支撑板87、第1旋转轴86。对第1旋转轴86示出轴的中心线,并对其标注标号,以便示出在图3中描述的配置关系。下面,对其它的旋转轴也示出轴的中心线。
基础台84是平面形状为矩形的厚板。基础台84具有双层构造。下层使用木材等材料,以便在被置于最顶层层站18的地板面上时不会损伤地板面,而且相对于地板面具有适当的摩擦阻力。上层使用金属材料,以便安装支撑板87、踏板机构90。例如,使用由铁板成形为规定的形状的部件。
支撑板87具有将中央支撑板88和伸出支撑板89重叠而得的构造,中央支撑板88保持中央环110,伸出支撑板89保持上游侧支撑环120、下游侧支撑环122。中央支撑板88和伸出支撑板89由未图示的适当的固定部件固定而成为一体。固定部件使用螺栓、螺母等螺纹固定部件。
中央支撑板88是大致L字形的金属制的弯曲板,弯曲的一个侧面被固定于基础台84,另一个侧面被竖立设置在与基础台84垂直的+Z方向上。在另一个侧面安装有第1旋转轴86,第1旋转轴86旋转自如地支撑中央环110。
在中央支撑板88的顶部配置有压板支撑轴100。压板支撑轴100是将两片金属板各自的一端侧弯曲成圆弧状,形成互不重叠的适当的缺口,并围绕一个轴卷绕而成的两枚叶片构造的合页。压板支撑轴100的一侧的叶片板安装于中央支撑板88,另一侧的叶片板安装于压板102。由此,压板102被支撑为以压板支撑轴100为中心相对于中央支撑板88及基础台84开闭自如。另外,图4示出了使压板102相对于基础台84敞开的状态。下面叙述的图5示出了使压板102相对于基础台84闭合的状态。
压板支撑轴100是在制动装置80中成为压板102的开闭的基准的部件,因而压板支撑轴100的中心轴的方向取X方向,将压板支撑轴100的沿着轴向的长度的中央位置作为基准位置O0。通过基准位置O0并与基础台84垂直的方向即中央支撑板88的竖立设置方向是Z方向,与X方向和Z方向垂直并与第1旋转轴86平行的方向是Y方向。
如图4所示,第1旋转轴86设于从基准位置O0沿着-Z方向下降了A=(d1/2)的位置O1。在设与基础台84的上表面对应的Z轴上的位置为O2时,沿着Z方向的O2与O1之间的距离B是从基础台84的上表面到第1旋转轴86的距离。换言之,在从基础台84的上表面沿着+Z方向上升了B的位置O1设有保持中央环110的第1旋转轴86,从位置O1沿着+Z方向上升了中央环110的半径尺寸(d1/2)=A的位置是基准位置O0。关于中央环110的+Z方向的顶点的、沿着轴向即Y方向的中央的位置O3是从基准位置O0沿着+Y方向离开了C的位置。B、C的尺寸是根据制动装置80的规格决定的。当在制动装置80配置有新绳索50时,新绳索50在O3处与中央环110接触,并在此状态下沿X方向延伸。
伸出支撑板89是与中央支撑板88一体地竖立设置在与基础台84垂直的+Z方向上,并向中央支撑板88的+X方向侧和-X方向侧伸出的部件。在向+X方向侧伸出的部分安装有旋转自如地支撑上游侧支撑环120的支撑旋转轴,在向-X方向侧伸出的部分安装有旋转自如地支撑下游侧支撑环122的支撑旋转轴。上游侧的支撑旋转轴和下游侧的支撑旋转轴与第1旋转轴86平行。在伸出支撑板89中,上游侧的支撑旋转轴的安装位置和下游侧的支撑旋转轴的安装位置沿着新绳索50的移动方向即X方向隔开规定的第4间隔D4而配置。第4间隔D4大于第1间隔D1,且大于第2间隔D2。
上游侧支撑环120和下游侧支撑环122的+Z方向的顶点的位置是与中央环110中的位置O3相同高度的位置。因此,当在制动装置80配置有新绳索50时,新绳索50与关于中央环110、上游侧支撑环120、下游侧支撑环122的+Z方向的各自的顶点的位置接触,并在此状态下沿X方向延伸。
踏板机构90是进行如下动作的机构:将压板102以压板支撑轴100为支点向基座82侧拉拽,由此将在第1环和第2环之间配置的新绳索50夹住。踏板机构90包括踏板92、踏板支撑轴94、连接板96。
踏板92是供维修作业员56用脚踩踏的金属制的板材。踏板92是大致L字形的金属制的弯曲板,弯曲的一个侧面成为维修作业员56用脚踩踏时的踩踏面。弯曲的另一个侧面是面对中央环110的侧面,从一个侧面竖立设置在垂直的+Z方向。在另一个侧面的+X端侧且+Y端侧的角部安装有踏板侧螺栓97。
踏板支撑轴94是与压板支撑轴100相同的两枚叶片构造的合页。踏板支撑轴94沿Y方向延伸地配置在基础台84的-X方向的端部侧的上表面。踏板支撑轴94的一侧的叶片板被固定于基础台84,另一侧的叶片板被固定于踏板92的一个侧面的与Y方向平行的边中的-X方向的端部侧的边上。由此,踏板92被支撑为以压板支撑轴100为中心相对于基础台84开闭自如。
连接板96是连接踏板92和压板102、将维修作业员56踩踏踏板92的力传递给压板102的金属制的板部件。在连接板96的一端设有圆孔,踏板侧螺栓97的轴部插入该圆孔中。圆孔的直径大于踏板侧螺栓97的轴部的直径。在连接板96的另一端设有螺栓悬挂槽99,螺栓悬挂槽99是倾斜槽,且一侧开口(参照图5)。螺栓悬挂槽99悬挂于在压板102的前板106设置的悬挂螺栓98,由此连接板96连接踏板92和压板102。
压板102是被支撑为以在中央支撑板88的顶部设置的压板支撑轴100为中心相对于基础台84开闭自如的部件。压板102是包括主体板部104、前板106、第2环支撑板108(参照图5)的复合部件。
主体板部104是大致矩形形状的金属制的板材,在压板102相对于基础台84闭合的状态时覆盖中央环110的+Z侧。主体板部104的与X方向平行的两条边中的一条边与压板支撑轴100的另一侧的叶片板连接,在另一条边安装有前板106。主体板部104的-Z侧的面成为在压板102相对于基础台84闭合的状态时朝向中央环110的面。在新绳索50未被配置于制动装置80的状态下,主体板部104的-Z侧的面与中央环110的+Z方向的顶部接触。换言之,在压板102相对于基础台84敞开的状态的图4中,在基准位置O0通过的Y方向成为主体板部104的-Z侧的面上的Y’方向。Y方向和Y’方向之间的角度是根据压板支撑轴100的构造决定的敞开角度。
在主体板部104设有旋转自如地支撑上游侧引导环116、117、下游侧引导环118、119的四个引导旋转轴。并且,从O0沿着Y’方向离开了C的位置与中央环110的顶部的位置O3对应。上游侧环112和下游侧环114配置于在该位置通过的X方向的线上。另外,关于上游侧环112和下游侧环114的第2旋转轴不设于主体板部104,而设于在主体板部104上垂直地竖立设置的第2环支撑板108(参照图5)。图4示出在图3中描述的第1间隔D1、第2间隔D2、第3间隔D3。
前板106是在与主体板部104垂直的方向上竖立设置的金属制的板,竖立设置的方向是在压板102相对于基础台84闭合的状态下朝向基础台84侧的方向。在前板106的中央设有悬挂螺栓98。
图5是示出在制动装置80按照图4的双点划线所示配置了新绳索50,并在此状态下使压板102朝向基础台84闭合时的图。新绳索50配置在设于基础台84侧的第1环和设于压板102的第2环之间并被夹住,因而压板102成为相对于基础台84倾斜的状态。
连接板96的设于一端的圆孔被保持于踏板侧螺栓97的轴部,设于另一端的螺栓悬挂槽99悬挂于在压板102的前板196设置的悬挂螺栓98。连接板96的一端的圆孔和另一端的螺栓悬挂槽99之间的长度尺寸被设定成,在压板102相对于基础台84倾斜的状态时,通过连接板96,踏板92的+X方向侧的端部的边沿+Z方向被适度地提起。由此,踏板92的末端侧以踏板支撑轴94为中心提起,用双点划线示出的维修作业员56容易用穿在脚上的鞋57踩踏踏板92。在维修作业员56用穿在脚上的鞋57踩踏踏板92时,通过连接板96,压板102以压板支撑轴100为中心向基础台84侧被拉拽,配置在第1环和第2环之间的新绳索50被与踩踏力对应的按压力按压。由此,能够使新绳索50的沿着X方向的移动速度变慢。这样,通过使用制动装置80,在进行电梯绳索的更换作业时适度地限制新绳索50的移动速度,防止新绳索50凭借自重而在井道14内急剧落下,防止配重吊轮48附近的新绳索50的松弛、缠绕等。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在图6的结构中维修作业员56踩踏踏板92的状态的图。图8是相当于从图7的箭头A方向观察在图6的结构中维修作业员踩踏了踏板92的状态时的图。
在本例的制动装置80中,省略了图1~图5的结构中的中央环110、上游侧引导环116、117、及下游侧引导环118、119。取而代之,在本例的结构中,在构成基座82并相对于基础台84竖立设置的支撑板87a中,在新绳索50侧(+Y侧)的侧面以向+Y方向突出的方式固定有第1固定部件200。第1固定部件200相当于下侧部件。
并且,压板102a是被支撑为以在支撑板87a的顶部设置的压板支撑轴100为中心相对于基础台84开闭自如的部件。在该压板102a中相对于基础台84闭合时成为下侧的主体板部104的侧面固定有第2固定部件202。第2固定部件202相当于上侧部件。
在本例的结构中,在进行电梯的绳索更换作业时,在第1固定部件200和第2固定部件202之间配置新绳索50,按照图7所示将压板102a相对于基础台84闭合。并且,在此状态下,通过维修作业员56用穿在脚上的鞋57踩踏踏板机构90,新绳索50被第1固定部件200和第2固定部件202夹住。由此,限制新绳索50的沿X方向的移动速度。
具体地,第1固定部件200由聚缩醛等树脂形成为块状。第1固定部件200在上表面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第1曲面即下侧凹面201。下侧凹面201具有截面呈圆弧形、且与新绳索50的下侧部分的外周面基本吻合而与新绳索50的下侧面进行面接触的形状。
并且,第2固定部件202与第1固定部件200一样也由聚缩醛等树脂形成为块状。第2固定部件202在下表面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第2曲面即上侧凹面203。上侧凹面203具有截面呈圆弧形、且与新绳索50的上侧部分的外周面基本吻合而与新绳索50的上侧面进行面接触的形状。
并且,第1固定部件200及第2固定部件202在新绳索50的移动方向即X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同位置。
构成基座82的支撑板87a包括夹着第1固定部件200而分别配置在X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两个支撑旋转轴。并且,上游侧支撑环120及下游侧支撑环122被支撑为分别围绕两个支撑旋转轴旋转自如。上游侧支撑环120配置在第1固定部件200的上游侧,下游侧支撑环122配置在第2固定部件202的下游侧。
图9是使用基本结构从侧面观察在图6的结构中从上下两侧夹持了新绳索50的状态的剖视图(a)、和(a)的B-B剖视图。图10是使用基本结构从上方观察在图6的结构中从上下两侧夹持了新绳索50的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9所示,上游侧支撑环120及下游侧支撑环122的+Z方向的顶点的位置是与第1固定部件200的下侧凹面201的最下端相同高度的位置。因此,在新绳索50被配置于制动装置80时,新绳索50在下侧由第1固定部件200、上游侧支撑环120及下游侧支撑环122支撑,沿X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并且,返回到图6~图8,踏板机构90的结构与图4、图5所示的结构所具有的踏板机构90相同。例如,踏板机构90具有:踏板92,其能够被踩踏而以设于基础台84的踏板支撑轴94为中心移动;以及连接板96,其连接踏板92和压板102a。
另外,如图9所示,在上游侧支撑环120及下游侧支撑环122的上侧分别配置有第2上游侧支撑环204及第2下游侧支撑环206。新绳索50在比第1固定部件200靠上游侧的位置处被上游侧支撑环120和第2上游侧支撑环204夹持。并且,新绳索50在比第1固定部件200靠下游侧的位置处被下游侧支撑环122和第2下游侧支撑环206夹持。
具体地,如图6~图8所示,第2支撑板208以夹在基础台84与支撑板87a之间的方式被固定于基础台84的上侧。第2支撑板208由金属板弯折形成为截面呈L字形,具有在比支撑板87a靠新绳索50相反侧即-Y侧的位置配置的竖立设置的立板部208a。立板部208a与支撑板87a中相对于基础台84竖立设置的部分平行地配置。在立板部208a的顶部设有第2压板支撑轴209,第2压板210被支撑为以该第2压板支撑轴209a为中心相对于基础台84开闭自如。第2压板210由金属板形成,大致呈U字形,具有两个平行的腿部211、212、和连接两个腿部211、212的一端的连接部213。
并且,在第2压板210的两个腿部211、212中,在相对于基础台84闭合时成为下侧的侧面上,支撑着第2上游侧支撑环204和第2下游侧支撑环206。具体地,在两个腿部211、212中的关于新绳索50的移动方向靠上游侧的腿部211的侧面固定有两个板部215,上游侧的支撑旋转轴的两端被支撑于这两个板部215。并且,第2上游侧支撑环204被支撑为围绕上游侧的支撑旋转轴旋转自如。
并且,在两个腿部211、212中的关于新绳索50的移动方向靠下游侧的腿部212的侧面固定有两个板部216,下游侧的支撑旋转轴的两端被支撑于这两个板部216。并且,第2下游侧支撑环206被支撑为围绕下游侧的支撑旋转轴旋转自如。
并且,在第2压板210相对于基础台84闭合时,如图9的(a)所示,第2上游侧支撑环204配置在与上游侧支撑环120面对的位置,第2下游侧支撑环206配置在与下游侧支撑环122面对的位置。
并且,如图7所示,在压板102a相对于基础台84闭合的状态下,在踏板机构90的踏板92未被踩踏的状态下,借助在踏板92的下侧配置的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力,踏板92的末端即+X侧端被顶起。并且,通过与踏板92连接的连接板96,压板102a的末端即+Y侧端被顶起。在此状态下,新绳索50不被第1固定部件200和第2固定部件202夹持,移动速度不受限制。此时,新绳索50由上游侧支撑环120及第2上游侧支撑环204、和下游侧支撑环122及第2下游侧支撑环206分别夹持并引导,使绳索的移动方向不偏移。
并且,在踏板92沿图7中用箭头α示出的方向被踩踏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新绳索50被第1固定部件200和第2固定部件202夹持。此时,如图9的(b)所示,新绳索50与第1固定部件200的下侧凹面201和第2固定部件202的上侧凹面203进行面接触。并且,下侧凹面201及上侧凹面203的曲面分别与新绳索50的外周面的下侧部分及上侧部分基本吻合。在此状态下,在第1固定部件200的上侧面和第2固定部件202的下侧面之间配置有间隙G。由此,能够用第1固定部件200和第2固定部件202强力地夹持新绳索50,而且能够防止力量过度集中于新绳索50的一部分而使得新绳索50急剧弯曲。其它的结构及作用与上述的图1~图5的结构相同。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12是使用基本结构从上方观察在图11的结构中从上下两侧夹持了新绳索50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本例的结构中,省略了图6~图10的结构中的第2上游侧支撑环204及第2下游侧支撑环206。取而代之,在第2压板210相对于基础台84闭合时,第2压板210的两个腿部211、212分别配置在上游侧支撑环120及下游侧支撑环122与第1固定部件200之间。并且,在第2压板210的各腿部211、212,与图4的结构相同地配置有两个引导旋转轴。上游侧的两个引导旋转轴旋转自如地支撑上游侧引导环116、117。下游侧的两个引导旋转轴旋转自如地支撑下游侧引导环118、119。各引导旋转轴在第2压板210中被支撑于与第2压板210的上下两个侧面垂直的方向上。新绳索50配置在两个上游侧引导环116、117和两个下游侧引导环118、119之间,由此新绳索50沿X方向被引导。此时,新绳索50也可以以与两个上游侧引导环116、117和两个下游侧引导环118、119分别接触的方式被夹持。其它的结构及作用与图1~图5的结构或者图6~图10的结构相同。
另外,在图6~图10的结构或者图11、图12的结构中,也可以利用螺栓及螺母等紧固部件将第1固定部件200及第2固定部件20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分别固定于支撑板87a及压板102a。此时,也可以在第1固定部件及第2固定部件突出地形成用于供螺栓通过的安装部。并且,能够分别准备具有曲率半径不同的下侧凹面201的多种第1固定部件200、和具有曲率半径不同的上侧凹面203的多种第2固定部件202。由此,能够按照绳索的外径选择具有适当尺寸的凹面的第1固定部件200及第2固定部件202,并容易地分别安装于支撑板87a及压板102a。并且,当在使用时绳索与下侧凹面201及上侧凹面203滑动接触而使其凹面磨损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旧的第1固定部件200及第2固定部件202更换为新的第1固定部件200及第2固定部件202。
标号说明
10(无机房式的)电梯;12轿厢;14井道;16最底层层站;18最顶层层站;20底坑;22升降马达;23驱动绳轮;24对重;25、27端部;26主绳索(电梯绳索、旧绳索);28、30反绳轮;32控制装置;34、36轿厢吊轮;38、40绳头组合板;42、44(反绳轮的)旋转轴;46缓冲装置;48配重吊轮;50新绳索;52、54、56、58维修作业员;57鞋;60、62链滑车;64、66作业用滑轮;70、74切断点;72连接辅具;80(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82基座;84基础台;86第1旋转轴;87、87a支撑板;88中央支撑板;89伸出支撑板;90踏板机构;92踏板;94踏板支撑轴;96连接板;97踏板侧螺栓;98悬挂螺栓;99螺栓悬挂槽;100压板支撑轴;102、102a压板;104主体板部;106前板;108第2环支撑板;110中央环;112上游侧环;114下游侧环;116、117上游侧引导环;118、119下游侧引导环;120上游侧支撑环;122下游侧支撑环;196前板;200第1固定部件;201下侧凹面;202第2固定部件;203上侧凹面;204第2上游侧支撑环;206第2下游侧支撑环;208第2支撑板;208a立板部;209第2压板支撑轴;210第2压板;211、212腿部;213连接部;215、216板部。

Claims (10)

1.一种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其用于支援电梯的绳索的更换作业,在更换所述绳索时将所述绳索夹住以限制所述绳索沿着移动方向的移动速度,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具有:
下侧部件,其被支撑于基座;
上侧部件,其被支撑于压板;以及
踏板机构,其使压板向将所述上侧部件按压于所述下侧部件侧的方向移动,
在更换所述绳索时,维修作业员将所述绳索配置在所述下侧部件和所述上侧部件之间,用脚踩踏所述踏板机构,使所述压板向将所述上侧部件按压于所述下侧部件侧的方向移动,所述下侧部件和所述上侧部件通过与踩踏力对应的按压力而将所述绳索夹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部件是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于所述基座的第1环,
所述上侧部件是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于所述压板的第2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环和所述第2环沿着所述绳索的移动方向配置,所述第1环和所述第2环共有三个,所述第1环和所述第2环中的任意一方是在沿着所述绳索的移动方向的中央侧配置的中央环,另一方是夹着中央环而在沿着所述绳索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配置的上游侧环及下游侧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具有基础台、竖立设置于所述基础台的支撑板、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板且与所述绳索的移动方向垂直的一个第1旋转轴,
所述压板是被支撑为以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的压板支撑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基础台开闭自如的部件,具有与所述第1旋转轴平行的两个第2旋转轴,这两个第2旋转轴沿着所述绳索的移动方向相互隔开规定的第1间隔而分别配置在所述第1旋转轴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所述第1环是被支撑为围绕所述第1旋转轴旋转自如的一个所述中央环,
所述第2环是分别被支撑为围绕所述两个第2旋转轴旋转自如的所述上游侧环及所述下游侧环,
所述踏板机构具有:
踏板,其能够被踩踏而以设于所述基础台的踏板支撑轴为中心移动;以及
连接板,其连接所述踏板和所述压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具有:
四个引导旋转轴,它们是配置于所述压板且与所述第1旋转轴垂直的四个引导旋转轴,相互隔开比所述第1间隔宽的第2间隔而在所述上游侧环的上游侧及所述下游侧环的下游侧分别各配置有两个,在所述上游侧环的上游侧或者所述下游侧环的下游侧配置的两个所述引导旋转轴相互以比所述绳索的外径尺寸宽的预先设定的第3间隔进行配置;以及
两个上游侧引导环及两个下游侧引导环,它们分别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于在所述上游侧配置的两个引导旋转轴及在所述下游侧配置的两个引导旋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具有:
两个支撑旋转轴,它们夹着所述中央环沿着所述绳索的移动方向相互隔开比所述第2间隔宽的规定的第4间隔而分别配置在所述上游侧和所述下游侧,并且与所述第1旋转轴平行;以及
上游侧支撑环及下游侧支撑环,它们分别被支撑为围绕在所述上游侧及所述下游侧配置的所述两个支撑旋转轴旋转自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部件是被固定于所述基座、且上表面具有截面呈圆弧形并与所述绳索的下侧面接触的第1曲面的第1固定部件,
所述上侧部件是被固定于所述压板、且下表面具有截面呈圆弧形并与所述绳索的上侧面接触的第2曲面的第2固定部件,
所述第1固定部件及所述第2固定部件在所述绳索的移动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具有基础台、以及竖立设置于所述基础台的支撑板,
所述压板是被支撑为以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的压板支撑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基础台开闭自如的部件,
所述第1固定部件以向所述绳索侧突出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侧面,
所述第2固定部件被固定于所述压板的侧面,
所述踏板机构具有:
踏板,其能够被踩踏而以设于所述基础台的踏板支撑轴为中心移动;以及
连接板,其连接所述踏板和所述压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具有:
两个支撑旋转轴,它们夹着所述第1固定部件在所述绳索的移动方向上分别配置在上游侧和下游侧;以及
上游侧支撑环及下游侧支撑环,它们分别被支撑为围绕在所述上游侧及所述下游侧配置的所述两个支撑旋转轴旋转自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具有:
第2支撑板,其被固定于所述基座,并且与所述支撑板平行地配置;以及
第2压板,其被支撑为以在所述第2支撑板的顶部设置的第2压板支撑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基础台开闭自如,
所述第2压板具有:
第2上游侧支撑环,其被配置在面对所述上游侧支撑环的位置,且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以及
第2下游侧支撑环,其被配置在面对所述下游侧支撑环的位置,且旋转自如地被支撑。
CN201680080893.2A 2016-02-03 2016-09-29 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 Active CN1086026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8864 2016-02-03
JP2016018864 2016-02-03
PCT/JP2016/078837 WO2017134857A1 (ja) 2016-02-03 2016-09-29 エレベーターロープの交換支援用ブレー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2645A CN108602645A (zh) 2018-09-28
CN108602645B true CN108602645B (zh) 2020-07-03

Family

ID=59501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0893.2A Active CN108602645B (zh) 2016-02-03 2016-09-29 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31248B1 (zh)
CN (1) CN108602645B (zh)
WO (1) WO20171348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55683B (en) * 2006-09-28 2011-09-21 Otis Elevator Co Assembly for roping an elevator
WO2022009411A1 (ja) * 2020-07-10 2022-01-13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主ロープの交換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の主ロープの交換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0267A (zh) * 2003-09-04 2005-03-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施工用电梯的绳索喂送装置
CN101511719A (zh) * 2006-09-28 2009-08-19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对电梯进行挂绳的组件
CN101573285A (zh) * 2006-12-27 2009-11-04 通力股份公司 向速度限制器提供缆绳的布置
CN204588374U (zh) * 2015-04-23 2015-08-26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直径钢丝绳二次缠绕预紧的张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21627A (en) * 1931-04-25 1933-08-08 Lucchesi Napoleon Rope brake and lock
JPS5251852U (zh) * 1975-10-09 1977-04-13
JPS5753047Y2 (zh) * 1977-04-21 1982-11-17
JPS58175358U (ja) * 1983-04-07 1983-11-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複数燃焼部を有するパイロツト安全装置
JPS6081553U (ja) * 1983-11-11 1985-06-06 城田鉄工株式会社 避難器具用緩降装置
JP2005015071A (ja) * 2003-06-23 2005-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交換装置
JP2012056716A (ja) * 2010-09-09 2012-03-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交換方法およ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0267A (zh) * 2003-09-04 2005-03-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施工用电梯的绳索喂送装置
CN101511719A (zh) * 2006-09-28 2009-08-19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对电梯进行挂绳的组件
CN101511719B (zh) * 2006-09-28 2013-01-16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人工控制电梯系统的细长构件的竖直移动的装置
CN101573285A (zh) * 2006-12-27 2009-11-04 通力股份公司 向速度限制器提供缆绳的布置
CN204588374U (zh) * 2015-04-23 2015-08-26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直径钢丝绳二次缠绕预紧的张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2645A (zh) 2018-09-28
WO2017134857A1 (ja) 2017-08-10
JPWO2017134857A1 (ja) 2018-02-08
JP6231248B1 (ja) 2017-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91406B2 (en) Method for changing the rope of a traction sheave elevator
EP1357075A1 (en) Cage device for double deck elevators
CN108602645B (zh) 电梯绳索的更换支援用制动装置
WO2014136171A1 (ja) エレベータの改修方法
US9388018B2 (en) Supply of rope to an elevator speed limiter
KR101281201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콤펜체인 가이드장치
US10246304B2 (en) Installation arrangement for an elevator
CN109250603B (zh) 电梯的绳索脱落防止辅具和电梯的绳索更换方法
JP5088214B2 (ja) エレベータ用ロープブレーキユニット
JP2012056716A (ja)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交換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031228B2 (ja) 手動昇降ケージ
JP6646893B2 (ja) エレベータ用レール保持装置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及びエレベータ用ガイドレールの保持方法
TW200415109A (en) Elevator installation method
JP5709679B2 (ja) エレベータ巻上げ機の人力駆動装置
CN113165842B (zh) 适用于电梯用2:1绳索连接方法的悬吊滑轮
CN109952262B (zh) 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的检查方法
JP2005015071A (ja)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交換装置
JP4232379B2 (ja) 往復移動体装置
JP4433749B2 (ja) ロープブレーキ装置
EP2574584A1 (en) Frictional drive for an elevator and operating method
KR200195892Y1 (ko) 엘리베이터의 브레이크 장치
CN117068903A (zh) 电梯的调速器及电梯装置
EP3162751A1 (en) An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n elevator car of an elevator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elevator car
CN114728762B (zh) 电梯绳索更换作业用的绳索输送支援辅具
KR20150001635U (ko) 기계실이 없는 엘리베이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