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6563B - 作业机械及机动平路机 - Google Patents

作业机械及机动平路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36563B
CN112236563B CN201980038662.9A CN201980038662A CN112236563B CN 112236563 B CN112236563 B CN 112236563B CN 201980038662 A CN201980038662 A CN 201980038662A CN 112236563 B CN112236563 B CN 1122365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steering
working device
steering operation
work imp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86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36563A (zh
Inventor
墨屋肇
浜口正彦
大田康平
桥场大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36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6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36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365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004Control mechanisms, e.g. control le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76Graders, bulldozers, or the like with scraper plates or ploughshare-like elements; Levelling scarifying devices
    • E02F3/7636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 E02F3/764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being pivo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76Graders, bulldozers, or the like with scraper plates or ploughshare-like elements; Levelling scarifying devices
    • E02F3/7636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 E02F3/7645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being pivotable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disposed parallel to the blad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76Graders, bulldozers, or the like with scraper plates or ploughshare-like elements; Levelling scarifying devices
    • E02F3/7636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 E02F3/765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being pivotable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disposed perpendicular to the blad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76Graders, bulldozers, or the like with scraper plates or ploughshare-like elements; Levelling scarifying devices
    • E02F3/7636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 E02F3/7654Grader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mounted under the tractor chassis with the scraper blade being horizontally movable into a position near the chass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21Control of flow rate; Load sensing arrangements
    • E02F9/2225Control of flow rate; Load sensing arrangements using pressure-compensating valves
    • E02F9/2228Control of flow rate; Load sensing arrangements using pressure-compensating valves including an electronic controll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5Control of steering, e.g. for hydraulic motors driving the vehicle track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4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pivoting movement, e.g. levers
    • G05G1/06Details of their grip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76Graders, bulldozers, or the like with scraper plates or ploughshare-like elements; Levelling scarifying devices
    • E02F3/80Component parts
    • E02F3/84Drives or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e.g. hydraulic drive systems

Abstract

工作装置杆(35FL、35FR、35RC、35RL、35RR)支承于左侧控制台(32L),并且对工作装置(4)进行操作。转向操作杆(5)在工作装置杆(35FL、35FR、35RC、35RL、35RR)的后方支承于左侧控制台(32L),并且对转向机构(90)进行操作。转向操作杆(5)具有上表面(5a1)以及位于比该上表面(5as1)靠下方的位置的棒(5b)。上表面(5a1)能够以棒(5b)的转动中心(CE)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上表面(5a1)从转动中心(CE)的延伸方向观察时具有圆弧形状。

Description

作业机械及机动平路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作业机械及机动平路机。
背景技术
在美国专利第791379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在机动平路机中,将多个操纵杆配置于控制台箱。在该专利文献1中,上述多个操纵杆中的一个前后移动以用于推土铲的侧移控制,并且左右移动以用于机动平路机的转向控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913798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多个操纵杆中,存在在同时进行转向操作和工作装置的操作的情况下难以精细地进行转向和工作装置这双方的操作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即使在同时进行转向操作和工作装置的操作的情况下,也容易精细地进行转向和工作装置这双方的操作的作业机械及机动平路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作业机械具备工作装置、转向机构、驾驶座、控制台、至少一个工作装置杆、以及转向操作杆。控制台配置于驾驶座的侧方。至少一个工作装置杆支承于控制台,并且对工作装置进行操作。转向操作杆在至少一个工作装置杆的后方支承于控制台,并且对转向机构进行操作。转向操作杆具有上表面以及位于比该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的下部。上表面能够以下部的转动中心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上表面从转动中心的延伸方向观察时具有圆弧形状。
本公开的机动平路机包括上述作业机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实现即使在同时进行转向操作和工作装置的操作的情况下也容易精细地进行转向和工作装置这双方的操作的作业机械及机动平路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概要性示出一实施方式中的机动平路机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概要性示出一实施方式中的机动平路机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中的机动平路机的驾驶室内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配置于控制台的操作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配置于控制台的操作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转向操作杆的结构的侧视图(A)以及后视图(B)。
图7是示出转向操作杆的转动情形的图。
图8是示出驾驶室内的驾驶座和操作杆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操作杆的操作的第一方式中的工作装置杆35RL与转向操作杆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的俯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操作杆的操作的第二方式中的工作装置杆35RR与转向操作杆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转向机构的结构的液压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业机械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部件标注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以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重复针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首先,对作为能够应用本公开的思想的作业机械的一例的机动平路机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除了机动平路机以外,还能够应用于液压挖掘机、推土机、轮式装载机等其他作业机械。在以下的说明中,俯视是指从相对于驾驶室3的底板30(图3)的上表面的正交方向观察时的视野。
图1以及图2是概要性示出一实施方式中的机动平路机的结构的立体图以及侧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机动平路机1主要具有行驶轮11、12、车身框架2、驾驶室(cab)3、以及工作装置4。另外,机动平路机1具有配置于发动机室6的发动机等构成部件。工作装置4包括例如推土铲42。机动平路机1能够利用推土铲42进行整地作业、除雪作业、轻切削、材料混合等作业。
行驶轮11、12包括前轮11和后轮12。在图1、2中,示出了包括单侧各1个轮的2个前轮11和单侧各2个轮的4个后轮12的总共6个轮的行驶轮,但前轮11以及后轮12的数量以及配置并不局限于图1、2所示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附图说明中,将机动平地机1直行行驶的方向称作机动平地机1的前后方向。在机动平地机1的前后方向上,将相对于工作装置4而配置有前轮11的一侧设为前方向。在机动平地机1的前后方向上,将相对于工作装置4而配置有后轮12的一侧设为后方向。机动平地机1的左右方向是在俯视下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前方向时左右方向的右侧、左侧分别为右方向、左方向。机动平地机1的上下方向是与由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确定的平面正交的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地面所在的一侧为下侧,天空所在的一侧为上侧。
前后方向是指就坐于驾驶室3内的驾驶座的操作员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是指就坐于驾驶座的操作员的左右方向。左右方向是指机动平路机1的车宽方向。上下方向是指就坐于驾驶座的操作员的上下方向。就坐于驾驶座的操作员所正对的方向是前方向,就坐于驾驶座的操作员的背后方向是后方向。就坐于驾驶座的操作员正对于正面时的右侧、左侧分别是右方向、左方向。就坐于驾驶座的操作员的脚部侧是下侧、头上侧是上侧。
车身框架2沿前后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延伸。车身框架2具有最前部的前端2F和最后部的后端2R。车身框架2包括后框架21和前框架22。
后框架21对外装罩25、以及配置于发动机室6的发动机等构成部件进行支承。外装罩25覆盖发动机室6。在后框架21分别安装有上述的例如4个后轮12。4个后轮12分别能够通过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而被驱动旋转。
前框架22安装于后框架21的前方。前框架2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后框架21连结。前框架22沿前后方向延伸。前框架22具有与后框架21连结的基端部、以及与基端部相反一侧的前端部。前框架22的基端部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销与后框架21的前端部连结。
在前框架22与后框架21之间安装有铰接缸23。前框架22设置为能够通过铰接缸23的伸缩而相对于后框架21转动。铰接缸23设置为能够通过设置于驾驶室3的内部的操作杆的操作而伸缩。
在前框架22的前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的例如2个前轮11。前轮11以能够通过转向缸7的伸缩而相对于前框架22回转的方式安装于该前框架22。机动平地机1能够通过转向缸7的伸缩来变更行进方向。转向缸7能够通过设置于驾驶室3的内部的方向盘或者转向操作杆的操作而伸缩。
在车身框架2的前端2F安装有配重55。配重55是安装于前框架22的配件的一种。配重55装配于前框架22,以增加对前轮11施加的向下的负载,从而使得转向变得可能且增加推土铲42的按压负载。
驾驶室3载置于前框架22。在驾驶室3的内部设置有方向盘、变速杆、工作装置4的操作杆、制动器、加速踏板、微动踏板等操作部(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驾驶室3也可以载置于后框架21。
工作装置4主要具有例如牵引杆40、回转环41、以及推土铲42。牵引杆40配置于前框架22的下方。牵引杆40的前端部使用球轴部而与前框架22的前端部连结。牵引杆40的前端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前框架22的前端部。
牵引杆40的后端部通过提升缸44、45支承于前框架22。通过提升缸44、45的伸缩而牵引杆40的后端部能够相对于前框架22上下升降。另外,牵引杆40能够通过提升缸44、45的伸缩而以沿着车辆行进方向的轴为中心上下摆动。另外,牵引杆40能够通过牵引杆移位缸46的伸缩而相对于前框架22左右移动。
回转环41配置于前框架22的下方。回转环41配置于牵引杆40的下方。回转环41以能够回转(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牵引杆40的后端部。回转环41能够被液压马达49驱动为,相对于牵引杆40向从车辆上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这两个方向回转。推土铲42配设于回转环41。通过回转环41的回转驱动,来调整推土铲42的推土铲推进角。推土铲推进角是指,推土铲42相对于机动平地机1的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
推土铲42配置于前轮11与后轮12之间。前轮11配置于比推土铲42靠前方的位置。后轮12配置于比推土铲42靠后方的位置。推土铲42配置于车身框架2的前端2F与车身框架2的后端2R之间。推土铲42支承于回转环41。推土铲42经由回转环41支承于牵引杆40。推土铲42经由回转环41以及牵引杆40支承于前框架22。
推土铲42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回转环41沿左右方向移动。具体地说,推土铲移位缸47安装于回转环41以及推土铲42,且沿着推土铲42的长度方向配置。在该推土铲移位缸47的作用下,推土铲42能够相对于回转环41沿左右方向移动。推土铲42能够在与前框架22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另外,推土铲42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回转环41以沿推土铲4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进行摆动。具体地说,倾转缸(未图示)安装于回转环41以及推土铲42。通过使该倾转缸伸缩,推土铲42相对于回转环41以沿推土铲4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进行摆动,从而能够变更推土铲42相对于行进方向的倾斜角度。
如上所述,推土铲42构成为,能够经由牵引杆40和回转环41,进行相对于车辆的上下的升降、以沿着车辆行进方向的轴为中心的摆动、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的变更、左右方向的移动、以及以沿推土铲4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轴为中心的摆动。
接下来,使用图3对本实施方式中的驾驶室内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中的机动平路机的驾驶室内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机动平路机1在驾驶室3内主要具有驾驶座31、右侧控制台32R、左侧控制台32L、操作杆、右侧扶手33R、左侧扶手33L、以及转向盘(方向盘)34。
驾驶座31是用于供操作机动平路机1的操作员就坐的座位。在驾驶座31的侧方分别配置有右侧控制台32R以及左侧控制台32L。具体地说,在驾驶座31的右侧配置有右侧控制台32R,在驾驶座31的左侧配置有左侧控制台32L。
在右侧控制台32R以及左侧控制台32L各自的上部支承有操作杆。支承于左侧控制台32L的上部的操作杆主要具有至少一个工作装置杆、以及转向操作杆5。支承于左侧控制台32L的至少一个工作装置杆包括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35FR、35FL。
在驾驶座31的侧方分别配置有右侧扶手33R以及左侧扶手33L。右侧扶手33R以及左侧扶手33L分别是供就坐于驾驶座31的操作员搭载肘部的部分。右侧扶手33R以及左侧扶手33L分别位于驾驶座31的座部以及靠背部这双方的侧方。在驾驶座31的右侧配置有右侧扶手33R,在驾驶座31的左侧配置有左侧扶手33L。
右侧扶手33R配置于右侧控制台32R上,且由右侧控制台32R支承。左侧扶手33L配置于左侧控制台32L上,且由左侧控制台32L支承。
上述的转向操作杆5以及至少一个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35FR、35FL以在俯视下不与左侧扶手33L重叠的方式配置。
在驾驶座31的前方配置有转向盘34。转向盘34用于操作后述的转向机构90(图11)。通过旋转操作转向盘34,图1所示的转向缸7伸缩,从而前轮11能够相对于前框架22回转。转向操作杆5仅用于例如转向的操作。
接下来,使用图4~图7对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35FR、35FL以及转向操作杆5进行说明。
图4以及图5是示出配置于左侧控制台的操作杆的结构的立体图以及俯视图。如图4所示,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35FR、35FL例如分别构成为仅能够向前后转动而无法向左右转动。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35FR、35FL分别能够例如通过向前后移动来进行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35FR、35FL各自的操作方向相同。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35FR、35FL分别在未被操作的状态下位于中立位置,从该中立位置向前方或者后方被移动操作。
工作装置杆35RR例如用于操作回转环41的旋转。通过操作工作装置杆35RR,图1所示的液压马达49进行驱动,从而回转环41能够相对于牵引杆40向从车辆上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任一方向回转驱动。
工作装置杆35RC例如对推土铲42向左右方向的移位进行操作。通过操作工作装置杆35RC,图1所示的推土铲移位缸47伸缩,从而推土铲42能够相对于回转环41沿左右方向移动。
工作装置杆35RL例如对推土铲42的左端的高度进行操作。通过操作工作装置杆35RL,图1所示的提升缸44伸缩,从而推土铲42的左端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工作装置杆35FR、35FL分别例如进行推土铲42(图1)的倾转操作、松土器的上下操作、机动平路机1的铰接操作等。
上述的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35FR、35FL以及转向操作杆5也可以不设置于左侧控制台32L而设置于右侧控制台32R。在该情况下,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35FR、35FL以及转向操作杆5可以以与设置于左侧控制台32L的情况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于右侧控制台32R。
如图3所示,支承于右侧控制台32R的操作杆具有至少一个(例如5个)工作装置杆。至少一个工作装置杆例如具有在前方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的2个工作装置杆、以及在后方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的3个工作装置杆。这些工作装置杆例如分别进行牵引杆40向左右方向的移位操作、前轮11的倾斜操作(leaning operation)、推土铲42的右端的高度操作、配件的上下操作、机动平路机1的铰接操作等。
如图5所示,工作装置杆35RR(第一工作装置杆)、工作装置杆35RC(第二工作装置杆)以及工作装置杆35RL(第三工作装置杆)沿左右方向配置成1列。工作装置杆35RC配置于多个(例如3个)工作装置杆的中央。工作装置杆35RR配置于多个(例如3个)工作装置杆中的最右侧。工作装置杆35RL配置于多个(例如3个)工作装置杆中的最左侧。在工作装置杆35RL与工作装置杆35RR之间夹着工作装置杆35RC。
工作装置杆35FR以及工作装置杆35FL分别配置于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的前方。工作装置杆35FR以及工作装置杆35FL沿左右方向彼此并排地配置。工作装置杆35FR配置于右侧,工作装置杆35FL配置于左侧。
工作装置杆35FR相对于由工作装置杆35RR与工作装置杆35RC夹着的区域位于工作装置杆35RR、35RC的操作方向的前方。工作装置杆35FL相对于由工作装置杆35RC与工作装置杆35RL夹着的区域位于工作装置杆35RC、35RL的操作方向的前方。
如图4所示,转向操作杆5对后述的转向机构90(图11)进行操作。具体地说,通过操作转向操作杆5,图1所示的转向缸7伸缩,从而前轮11能够相对于前框架22回转。
转向操作杆5例如是操纵杆。转向操作杆5的操作方向是与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35FR、35FL各自的操作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正交的方向)。转向操作杆5例如构成为仅能够向左右转动而无法向前后转动。转向操作杆5例如能够通过左右移动来进行操作。
如图5所示,转向操作杆5在支承于左侧控制台32L的至少一个工作装置杆(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35FR、35FL)的后方配置。
转向操作杆5在俯视下相对于由工作装置杆35RR(第一工作装置杆)与工作装置杆35RC(第二工作装置杆)夹着的区域RA配置于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的操作方向的后方侧(图中箭头A侧)。与转向操作杆5的杆主体5a的下表面连接的棒5b也在俯视下相对于上述区域RA配置于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的操作方向的后方侧(图中箭头A侧)。
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排列的方向可以在俯视下相对于就坐于驾驶座31的操作员视野中的左右方向倾斜。在该情况下,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排列的方向可以以靠近驾驶座31的工作装置杆35RR相对于工作装置杆35RC位于前方、且远离驾驶座31的工作装置杆35RL相对于工作装置杆35RC位于后方的方式,相对于操作员视野中的左右方向倾斜。
另外,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的操作方向也可以在俯视下相对于就坐于驾驶座31的操作员视野中的前后方向倾斜。在该情况下,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的操作方向可以以各工作装置杆随着向操作方向的前方移动而从驾驶座31向侧方侧分开的方式,相对于操作员视野中的前后方向倾斜。
另外,转向操作杆5的操作方向也可以在俯视下相对于就坐于驾驶座31的操作员视野中的左右方向倾斜。在该情况下,转向操作杆5的操作方向可以以转向操作杆5随着从驾驶座31向侧方侧分开而向后方侧移动的方式,相对于操作员视野中的左右方向倾斜。
图6是示出转向操作杆的结构的侧视图(A)以及后视图(B)。如图6的(A)以及图6的(B)所示,转向操作杆5具有上表面5a1以及位于比上表面5a1靠下方的位置的下部(例如棒5b等)。转向操作杆5具有杆主体5a以及棒5b。杆主体5a具有上表面5a1、倒角5a2、5a3、侧面5a4、5a5、以及下表面5a6。
如图6的(B)所示,上表面5a1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第一端E1和第二端E2。在上表面5a1的第一端E1连接有倒角5a2,倒角5a2与上表面5a1相连。以与上表面5a1之间夹着倒角5a2的方式在倒角5a2连接有侧面5a4,侧面5a4与倒角5a2相连。侧面5a4例如沿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延伸。
倒角5a2以随着从上表面5a1的第一端E1朝向与第二端E2侧相反一侧而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并到达侧面5a4的上端。倒角5a2从上表面5a1的第一端E1至侧面5a4的上端为止例如一边倒圆(round)一边倾斜。但是,倒角5a2也可以从上表面5a1的第一端E1至侧面5a4的上端位置呈直线状地倾斜。
在上表面5a1的第二端E2连接有倒角5a3,倒角5a3与上表面5a1相连。以与上表面5a1之间夹着倒角5a3的方式在倒角5a3连接有侧面5a5,侧面5a5与倒角5a3相连。侧面5a5例如沿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延伸。
倒角5a3以随着从上表面5a1的第二端E2朝向与第一端E1侧相反一侧而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并到达侧面5a5的上端。倒角5a3从上表面5a1的第二端E2至侧面5a5的上端为止例如一边倒圆一边倾斜。但是,倒角5a3也可以从上表面5a1的第二端E2至侧面5a5的上端为止呈直线状地倾斜。
如图6的(A)所示,侧视观察时的倒角5a2的高度Hc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而变大。倒角5a2的高度Hc是侧视观察时的从侧面5a4的上端到上表面5a1的第一端E1为止的棒5b的延伸方向(或者与杆主体5a的下表面5a6正交的方向)上的投影尺寸。
侧视观察时的侧面5a4的高度Hs从后方至前方的中途位置为止恒定,且随着从该中途位置朝向前方而变小。
杆主体5a的侧视观察时的上端(沿着虚线LU的部分)相对于杆主体5a的侧视观察时的下端(沿着虚线LB的部分)朝向前方上升倾斜。由此,杆主体5a的前端处的从杆主体5a的下端到上端为止的高度HF比杆主体5a的后端处的从杆主体5a的下端到上端为止的高度HB高。上述高度HF、HB分别是侧视观察时的棒5b的延伸方向(或者与杆主体5a的下表面5a6正交的方向)上的高度。
图7是示出转向操作杆的转动情形的图。如图7所示,转向操作杆5具有上表面5a1以及位于比上表面5a1靠下方的位置的下部。转向操作杆5的上表面5a1是杆主体5a的上表面,转向操作杆5的下部是棒5b。
上表面5a1能够以转向操作杆5的下部的转动中心CE为中心进行转动。具体地说,棒5b被转动轴SH支承为能够以棒5b的上端沿左右方向摆动的方式进行转动。转动轴SH在棒5b的下端部附近(根部附近)将棒5b支承为能够转动。转动轴SH的转动中心CE例如沿前后方向延伸。棒5b的上端例如能够沿左右方向摆动。需要说明的是,转动中心CE的延伸方向只要位于包含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平面内,则也可以从前后方向偏离。
转向操作杆5在未被操作的状态下位于中立位置(图7中实线所表示的位置)。转向操作杆5通过上述的转动而被操作为从该中立位置向右侧或者左侧移动。通过棒5b的转动,转向操作杆5能够向操作方向移动。
杆主体5a的上表面5a1从转动中心CE的延伸方向观察时具有圆弧形状。上表面5a1的圆弧形状例如是沿着以转动中心CE为中心的圆周(虚线CP)的形状。具体地说,上表面5a1的圆弧形状位于在圆周方向的整体上距转动中心CE相同的距离r的位置。从转动中心CE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的从上表面5a1的圆弧形状的转动中心CE到圆弧形状的中央部CP为止的距离r,与从转动中心CE到圆弧形状的第一端E1为止的距离r、以及从转动中心CE到圆弧形状的第二端E2为止的距离r分别相同。
但是,从转动中心CE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的上表面5a1的圆弧形状也可以具有与上述距离r不同的曲率半径。具体地说,从转动中心CE的延伸方向观察时的上表面5a1的圆弧形状也可以具有与从转动中心CE到圆弧形状的中央部CP为止的距离(半径)r不同的曲率半径。例如上表面5a1的上述圆弧形状也可以具有比从转动中心CE到圆弧形状的中央部CP为止的距离(半径)r大的曲率半径,另外,还可以具有比上述距离(半径)r小的曲率半径。
在该情况下,上表面5a1的上述圆弧形状的从转动中心CE到圆弧形状的中央部CP为止的距离r可以比从转动中心CE到圆弧形状的第一端E1为止的距离以及从转动中心CE到圆弧形状的第二端E2为止的距离中的每一方大,另外还可以比从转动中心CE到圆弧形状的第一端E1为止的距离以及从转动中心CE到圆弧形状的第二端E2为止的距离中的每一方小。
转向操作杆5的从中立位置向左右方向中的一方的可转动角度A1以及向左右方向中的另一方的可转动角度A2例如分别是25±1°。在转向操作杆5从中立位置向左右方向中的一方以最大限度转动了的状态(从中立位置转动了25±1°的状态)下,上表面5a1的一部分与处于中立位置的上表面5a1的一部分在区域R1重叠。另外,在转向操作杆5从中立位置向左右方向中的另一方以最大限度转动了的状态(从中立位置转动了25±1°的状态)下,上表面5a1的一部分与处于中立位置的上表面5a1的一部分在区域R2重叠。
在图6的(A)所示的上表面5a1的例如前后方向的整体上,上表面5a1如图7所示那样具有沿着以转动中心CE为中心的圆周(虚线CP)的形状。
图8是示出驾驶室内的驾驶座和操作杆的结构的侧视图。如图8所示,至少一个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的上端的高度位置H1比转向操作杆5的上端的高度位置H3高。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的上端的高度位置H1比转向操作杆5的上端的高度位置H3高。
工作装置杆35RR的上端的高度位置H1、工作装置杆35RC的上端的高度位置H1、以及工作装置杆35RL的上端的高度位置H1几乎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高度位置H1、H3是自驾驶室3的底板30的上表面(底板面)起的高度。
接下来,使用图9以及图10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向操作杆5以及工作装置杆的最大间隔距离进行说明。
图9是用于说明操作杆的操作的第一方式中的工作装置杆35RL与转向操作杆5的最大间隔距离的俯视图。图10是用于说明操作杆的操作的第二方式中的工作装置杆35RR与转向操作杆5的最大间隔距离的俯视图。
如图9所示,存在操作员进行一边进行转向操作一边进行工作装置的操作的所谓的复合操作的情况。例如在操作员一边进行转向操作一边进行推土铲42的左端部的上下操作的情况下,操作员需要一边操作转向操作杆5一边操作工作装置杆35RL。
在该操作中,在转向操作杆5以最大限度向右转动了且工作装置杆35RL以最大限度向前方转动了的情况下,转向操作杆5与工作装置杆35RL之间的距离变得最大。
在此,若转向操作杆5与工作装置杆35RL之间的距离变得最大时的距离(最大间隔距离)LA过大,则在操作员的左手掌放置于转向操作杆5的状态下左手指够不到工作装置杆35RL。因此,若不适当地设定转向操作杆5与工作装置杆35RL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LA,则发生无法进行上述的复合操作的状况。
为此,如图9所示,转向操作杆5与工作装置杆35RL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LA被设定为例如120mm以上且160mm以下。通过如上述那样设定最大间隔距离LA,从而即使是手指较短的操作员,也能够适当地进行上述的复合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最大间隔距离LA是转向操作杆5以最大限度向右转动了且工作装置杆35RL以最大限度向前方转动了的状态下的、杆主体5a的前端处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部5C与工作装置杆35RL的前方部35RLE之间的距离。工作装置杆35RL的前方部35RLE是通过上述中心部5C和工作装置杆35RL的中心C1的假想的直线与工作装置杆35RL交叉的点中的最前方的点。
另外,如图10所示,与上述同样地,例如在操作员一边进行转向操作一边进行回转环41的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操作员需要一边操作转向操作杆5一边操作工作装置杆35RR。
在该操作中,在转向操作杆5以最大限度向左转动了且工作装置杆35RR以最大限度向前方转动了的情况下,转向操作杆5与工作装置杆35RR之间的距离变得最大。
在此,若转向操作杆5与工作装置杆35RR之间的距离变得最大时的距离(最大间隔距离)LB过大,则在左手掌放置于转向操作杆5的状态下左手指够不到工作装置杆35RR。因此,若不适当地设定转向操作杆5与工作装置杆35RR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LB,则发生无法进行上述的复合操作的状况。
为此,如图10所示,转向操作杆5与工作装置杆35RR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LB被设定为例如100mm以上且140mm以下。通过如上述那样设定最大间隔距离LB,从而即使是手指较短的操作员,也能够适当地进行上述的复合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最大间隔距离LB是转向操作杆5以最大限度向左转动了且工作装置杆35RR以最大限度向前方转动了的状态下的、杆主体5a的前端处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部5C与工作装置杆35RR的前方部35RRE之间的距离。工作装置杆35RR的前方部35RRE是通过上述中心部5C和工作装置杆35RR的中心C2的假想的直线与工作装置杆35RR交叉的点中的最前方的点。上述最大间隔距离LA优选比上述最大间隔距离LB大。
接下来,使用图11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向机构的结构以及转向操作进行说明。
图11是示出转向机构的结构的液压回路图。如图11所示,转向机构90主要具有杆用阀81、转向控制阀82、转向优先阀83、转向角传感器84、泵85、以及油箱86、87。
转向盘34以与转向控制阀82夹着转向角传感器84的方式与该转向控制阀82连接。转向控制阀82的P端口与泵85连接。转向控制阀82的T端口与油箱86连接。转向控制阀82的R端口以与转向缸7a、7b夹着油路91的方式与该转向缸7a、7b连接。转向控制阀82的L端口以与转向缸7a、7b夹着油路92的方式与该转向缸7a、7b连接。
转向操作杆5与杆用阀81电连接。由此,转向操作杆5的控制信号向杆用阀81输入。杆用阀81的P端口与泵85连接。杆用阀81的T端口与油箱87连接。杆用阀81的R端口以与油路91夹着转向优先阀83的方式与该油路91连接,且以与转向缸7a、7b夹着油路91的方式与该转向缸7a、7b连接。杆用阀81的L端口以与油路92夹着转向优先阀83的方式与该油路92连接,且以与转向缸7a、7b夹着油路92的方式与该转向缸7a、7b连接。能够向转向优先阀83输入来自转向角传感器84的输出信号。
上述的转向机构中转向操作如以下那样进行。
从泵85排出的油进入转向控制阀82。在转向盘34的右旋转时,与转向盘34的旋转量成比例的量的油从转向控制阀82的R端口向转向缸7a、7b中的每一方排出。由此,在转向盘34的右旋转时,以车辆右回转的方式进行车轮的转向。
另外,在转向盘34的左旋转时,与转向盘34的旋转量成比例的量的油从转向控制阀82的L端口向转向缸7a、7b中的每一方排出。由此,在转向盘34的左旋转时,以车辆左回转的方式进行车轮的转向。
从泵85排出的油进入杆用阀81。在使转向操作杆5向右侧转动了时,与转向操作杆5的转动量成比例的量的油从杆用阀81的R端口通过转向优先阀83向转向缸7a、7b中的每一方排出。由此,在转向操作杆5的右转动时,以车辆右回转的方式进行车轮的转向。
另外,在使转向操作杆5向左侧转动了时,与转向操作杆5的转动量成比例的量的油从杆用阀81的L端口通过转向优先阀83向转向缸7a、7b中的每一方排出。由此,在转向操作杆5的左转动时,以车辆左回转的方式进行车轮的转向。
另外,在正操作转向盘34的情况下,来自转向角传感器84的输出信号向转向优先阀83输入。在转向优先阀83接收到来自转向角传感器84的信号时,转向优先阀83关闭。由此,在正操作转向盘34的状态下操作了转向操作杆5的情况下、以及在正操作转向操作杆5的状态下操作了转向盘34的情况中的任一情况下,优先进行转向盘34的操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转向操作杆5的上表面5a1在从上表面5a1的转动中心CE的延伸方向观察时具有圆弧形状。由此,在操作员将手掌放置于上表面5a1以操作转向操作杆5时,能够将手掌以自然的状态放置于上表面5a1来操作转向操作杆5。因此,操作员不会只顾于转向操作杆5的操作,相应地能够集中于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35FR、35FL各自的操作。由此,即使在同时进行转向操作和工作装置操作的情况下,也容易精细地进行转向和工作装置4这双方的操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上表面5a1的圆弧形状为沿着以棒5b的转动中心CE为中心的圆周的形状。由此,即使上表面5a1发生转动,上表面5a1的位置也继续位于圆周上,因此操作员更不会只顾于转向操作杆5的操作。因此,更容易精细地进行转向和工作装置4这双方的操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6的(A)所示,在侧视观察下,杆主体5a的上端相对于杆主体5a的下端朝向前方上升倾斜。由此,在将手掌放置于上表面5a1的状态下,容易使手指从手指的指根朝向指尖上升倾斜。因此,如图8所示,即使在工作装置杆的上端的高度位置H1比转向操作杆5的上端的高度位置H3高的情况下,也容易利用手指操作工作装置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转向操作杆5在俯视下具有矩形形状。由此,容易使杆主体5a的形状与操作员的手掌的形状匹配。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6的(A)所示,位于驾驶座31侧的倒角5a2的高度Hc在侧视观察下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而变大。由此,在将手掌放置于上表面5a1的状态下容易使拇指的指根贴合倒角5a2,从而操作员能够以更自然的状态操作转向操作杆5。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工作装置杆能够向前后转动,转向操作杆5能够向左右转动。在像这样转动的杆的组合中,具有上述圆弧形状的上表面5a1的转向操作杆5是特别合适的。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工作装置杆35RR、35RC、35RL的上端的高度位置H1比转向操作杆5的上端的高度位置H3高。由此,可抑制操作员在将手肘放置于扶手33L的状态下操作工作装置杆时误操作转向操作杆5。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图9所示的工作装置杆35RL与转向操作杆5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LA比图10所示的工作装置杆35RR与转向操作杆5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LB大。由此,操作员在单手(例如左手)进行操作时操作变得容易。
另外,图9所示的最大间隔距离LA为120mm以上且160mm以下,图10所示的最大间隔距离LB为100mm以上且140mm以下。由此,即使是上述那样手指较短的操作员,也容易一边操作转向操作杆5一边操作工作装置杆35RL、35RR。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应当被认为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技术方案来表示,且包含与技术方案均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机动平路机;2...车身框架;2F...前端;2R...后端;3...驾驶室;4...工作装置;5...转向操作杆;5C...中心部;5a...杆主体;5a1...上表面;5a2、5a3...倒角;5a4、5a5...侧面;5a6...下表面;5b...棒;6...发动机室;7、7a、7b...转向缸;11...前轮;12...后轮;21...后框架;22...前框架;23...铰接缸;25...外装罩;30...底板;31...驾驶座;32L...左侧控制台;32R...右侧控制台;33L...左侧扶手;33R...右侧扶手;34...转向盘;35FL、35FR、35RC、35RL、35RR...工作装置杆;35RLE、35RRE...前方部;40...牵引杆;41...回转环;42...推土铲;44...提升缸;46...牵引杆移位缸;47...推土铲移位缸;49...液压马达;55...配重;81...杆用阀;82...转向控制阀;83...转向优先阀;84...转向角传感器;85...泵;86、87...油箱;90...转向机构;91、92...油路;A1、A2...可转动角度;C1、C2...中心;CE...转动中心;CP...中央部;E1...第一端;E2...第二端;LA、LB...最大间隔距离;R1、R2、RA...区域;SH...转动轴。

Claims (8)

1.一种作业机械,其中,
所述作业机械具备:
工作装置;
转向机构;
驾驶座;
控制台,其配置于所述驾驶座的侧方;
至少一个工作装置杆,其支承于所述控制台,并且对所述工作装置进行操作;以及
转向操作杆,其在所述至少一个工作装置杆的后方支承于所述控制台,并且对所述转向机构进行操作,
所述转向操作杆具有上表面以及位于比所述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的下部,
所述上表面能够以所述下部的转动中心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所述上表面从所述转动中心的延伸方向观察时具有圆弧形状,
操作员能够在将手掌放置于所述转向操作杆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利用手指操作所述工作装置杆,从而能够利用单手同时操作所述转向操作杆与至少一个所述工作装置杆,以同时进行转向操作和工作装置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械,其中,
所述上表面的所述圆弧形状是沿着以所述下部的所述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圆周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械,其中,
所述转向操作杆具有杆主体,该杆主体具有所述上表面,
在侧视观察下,所述杆主体的上端相对于所述杆主体的下端朝向前方上升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械,其中,
所述转向操作杆在俯视下具有矩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械,其中,
所述转向操作杆具有位于所述上表面的所述驾驶座侧的侧面、以及位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侧面之间的倒角,
侧视观察时的所述倒角的高度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而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械,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工作装置杆能够向前后转动,所述转向操作杆能够向左右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械,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工作装置杆具有第一工作装置杆、第二工作装置杆、以及第三工作装置杆,在所述第三工作装置杆与所述第一工作装置杆之间夹着所述第二工作装置杆,
所述第三工作装置杆与所述转向操作杆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比所述第一工作装置杆与所述转向操作杆之间的最大间隔距离大。
8.一种机动平路机,其中,
所述机动平路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作业机械。
CN201980038662.9A 2018-07-09 2019-02-26 作业机械及机动平路机 Active CN1122365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0129 2018-07-09
JP2018130129A JP7201350B2 (ja) 2018-07-09 2018-07-09 作業機械およびモータグレーダ
PCT/JP2019/007336 WO2020012692A1 (ja) 2018-07-09 2019-02-26 作業機械およびモータグレ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6563A CN112236563A (zh) 2021-01-15
CN112236563B true CN112236563B (zh) 2023-04-04

Family

ID=69142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8662.9A Active CN112236563B (zh) 2018-07-09 2019-02-26 作业机械及机动平路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70012A1 (zh)
JP (1) JP7201350B2 (zh)
CN (1) CN112236563B (zh)
WO (1) WO20200126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13529A (ja) * 2021-07-16 2023-01-26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機械、及び、作業機械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4367A (en) * 1886-12-14 William h
DE2747589C2 (de) * 1977-10-24 1982-05-27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mpany Mbh, 4040 Neuss Vorrichtung zum Anzeigen von Symbolen an Schalthebeln
US4738417A (en) * 1987-02-02 1988-04-19 Fmc Corporation Hand operated control
JP2000230506A (ja) * 1999-02-10 2000-08-22 Komatsu Ltd 操作レバーによるアクチュエ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操作レバー装置
US6550562B2 (en) * 2000-12-08 2003-04-22 Clark Equipment Company Hand grip with microprocessor for controlling a power machine
JP2002323931A (ja) * 2001-04-26 2002-11-08 Komatsu Ltd 油圧ショベル
JP2008054536A (ja) * 2006-08-30 2008-03-13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操作レバー
USD556790S1 (en) * 2006-11-17 2007-12-04 Deere & Company Electronic grader control unit assembly
US8333250B2 (en) * 2008-03-07 2012-12-18 Deere & Company Mounting console with visibility improvements
US8146704B2 (en) * 2008-03-07 2012-04-03 Deere & Company Joystick configuration
GB2460658A (en) * 2008-06-04 2009-12-09 Valtra Oy Ab Driver interface for a utility vehicle
CN201738367U (zh) * 2009-11-25 2011-02-09 天津建筑机械厂 一种推土机专用的左手集中操纵系统
EP2513738A4 (en) * 2009-12-17 2014-01-15 Volvo Constr Equip Ab CONTROL LEVER FOR MANUFACTURING A WORKING MACHINE
WO2011121886A1 (ja) * 2010-03-31 2011-10-06 株式会社Kcm 産業用機械の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及び車体屈折角変更方法
US8543298B2 (en) * 2011-06-03 2013-09-24 Caterpillar Inc. Operator interface with tactile feedback
MX2018009507A (es) * 2016-02-05 2018-09-05 Crown Equip Corp Elementos de control para vehiculos manipuladores de materiales.
CN107882087A (zh) * 2016-11-30 2018-04-06 徐州徐工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平地机操纵台系统、控制方法及平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07795A (ja) 2020-01-16
CN112236563A (zh) 2021-01-15
US20210270012A1 (en) 2021-09-02
JP7201350B2 (ja) 2023-01-10
WO2020012692A1 (ja) 2020-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H1831H (en) Ergonomic motor grader vehicle control apparatus
JP6850078B2 (ja) モータグレーダ
CN112236563B (zh) 作业机械及机动平路机
WO2018159210A1 (ja) 建設機械
WO2019146206A1 (ja) 作業機、作業機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記録媒体
WO2019102588A1 (ja) 操作レバー及び作業車両
JP7281869B2 (ja) 作業車両
CN114945722B (zh) 机动平地机以及机动平地机的控制方法
WO2020179566A1 (ja) 運転室および作業車両
JP6026143B2 (ja) 旋回作業機
JP7318144B2 (ja) 作業機
CN115003886B (zh) 机动平地机以及机动平地机的控制方法
WO2020179565A1 (ja) 運転室および作業車両
JP2005096577A (ja) 乗用作業機の操作装置
WO2023100602A1 (ja) キャブ及び作業機械
JP2013011120A (ja) 作業機械
JP4055538B2 (ja) トラクタの作業機操作装置
JP4032107B2 (ja) 車両の前後進切換機構
CN109937151B (zh) 作业机
JP7481089B2 (ja) 作業車両
JP2006298295A (ja) 走行車両
JP3759817B2 (ja) 作業車
JP4351978B2 (ja) ホイール式油圧ショベル
JPH07207698A (ja) 建設機械の走行レバー装置
JP2002364021A (ja) バックホーの運転操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