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8563A - 烹饪用勺及烹饪组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用勺及烹饪组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8563A
CN112218563A CN201980037754.5A CN201980037754A CN112218563A CN 112218563 A CN112218563 A CN 112218563A CN 201980037754 A CN201980037754 A CN 201980037754A CN 112218563 A CN112218563 A CN 112218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n
cooking
user
curvature
radi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77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濑秀纪
大原将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g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ge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geon Corp filed Critical Pige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218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85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21/00Table-wa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21/00Table-ware
    • A47G21/04Spoons; Pastry serv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25Devices for gr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28Other culinary hand implements, e.g. spatulas, pincers, forks or like food holders, ladles, skimming ladles, cooking spoons; Spoon-holders attached to cooking pot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使使用者花费大量力气或产生很大疼痛而能够将大量食材研磨的烹饪用勺及具备其的烹饪组具。本发明提供如下的烹饪用勺(100),该烹饪用勺(100)具备:细长的柄部(110),其用于握持;和勺主体(120),其与柄部(110)连结并具有朝向垂直方向的下方形成为凹状的盆部(121);柄部(110)具有:前端部(111),其与勺主体(120)连结并形成有用于收容手指的前端的凹部(111a);和基端部(112),其与前端部(111)连结并具有朝向垂直方向的上方突出的曲面形状。

Description

烹饪用勺及烹饪组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烹饪用勺及烹饪组具。
背景技术
给予到断奶年龄的婴幼儿的辅食与成人的食物不同,需要将食材进行研磨加工。现在,已知有一种为了给辅食期的婴幼儿喂饭的勺,其具有将食材大致切碎的功能、碾压食材的功能、以及研磨食材的功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06-018549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勺是为了给婴幼儿喂饭而使用的勺。因此,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勺与普通的吃饭用的勺相同,例如,使用者用拇指、食指及中指这三根手指支撑远离用于盛装食材的盆部的柄部的基端侧,来进行握持。
但是,在一边用手指支撑勺一边研磨食材的情况下,仅凭指尖的力不易对勺施加将食材研磨的力。
近年,一般通过将大量的食材研磨,然后预先冷冻保存,再将食材解冻以作为辅食。在该情况下,使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勺,仅凭指尖的力研磨大量食材需要花费大量力气。此外,使用者握持勺的部位会感到疼痛。特别是,对于经常制作辅食的女性来说,仅凭手指的力研磨大量食材的作业负担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产生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让使用者花费大量力气或产生较大疼痛而能够研磨大量食材的烹饪用勺及具备其的烹饪组具。
根据本发明,所述问题通过如下烹饪用勺得以解决。该烹饪用勺的特征在于,其具备:细长的柄部,其用于握持;和勺主体,其与所述柄部连结并具有朝向规定方向形成为凹状的盆部,所述柄部具有:前端部,其与所述勺主体连结并形成有用于收容手指的前端的凹部;和基端部,其与所述前端部连结并具有朝向所述规定方向的相反方向突出的曲面形状。
根据所述结构的烹饪用勺,由于在前端部形成有凹部,因此,通过形成将手指的前端收纳于凹部的状态,从而能够对勺主体进行定位。因此,不会为了对勺主体进行定位而对指尖施加过大的力从而产生疼痛。此外,基端部具有朝向与盆部凹陷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曲面形状。因此,使用者能够不依赖于指尖的力,而将与自身的体重及腕力相应的荷重从手掌传递至烹饪用勺的基端部。此外,由于荷重分散地传递至曲面形状的各部,因此,与荷重集中地传递至局部的情况相比,不会使使用者的手掌产生很大疼痛。这样一来,根据所述结构的烹饪用勺,不会让使用者花费大量力气或产生很大疼痛,而能够研磨大量食材。
在本发明的烹饪用勺中,其特征在于,优选地,所述柄部形成为,在将使用者的手掌的规定位置放置于所述曲面形状的顶部的状态下,能够将该使用者的手指的前端收容于所述凹部。
根据所述结构的烹饪用勺,使用者能够在将手掌的规定位置放置于基端部的曲面形状的顶部的状态下,以将手指的前端收容于在柄部的前端部所形成的凹部的状态,握持烹饪用勺。因此,使用者能够不依赖指尖的力,而将与自身的体重及腕力相应的荷重从手掌传递至烹饪用勺的基端部。使用者通过将勺主体的底面抵在食材的状态下,向基端部传递荷重,从而能够将荷重从基端部经由勺主体而传递至食材,进而研磨食材。
在本发明的烹饪用勺中,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位置为食指的MP关节的手掌侧附近。
根据所述结构的烹饪用勺,使用者能够在将食指的MP关节的手掌侧附近放置于基端部的曲面形状的顶部的状态下,以将食指的前端收容于在柄部的前端部所形成的凹部的状态,握持烹饪用勺。在该情况下,使用者能够一边用拇指和中指夹持柄部,一边使柄部的位置稳定,且不依赖于指尖的力,而将与自身的体重及腕力相应的荷重从手掌传递至烹饪用勺的基端部。
在本发明的烹饪用勺中,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的所述曲面形状的第一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凹部中形成为最大深度的底部的第二曲率半径。
根据所述结构的烹饪用勺,确保凹部的底部的第二曲率半径为收容使用者的手指的前端的程度的大小。此外,供使用者的手掌的规定位置放置的顶部的第一曲率半径大于第二曲率半径,顶部的曲面形状形成为比凹部的底部更平缓的形状。因此,进一步抑制因与自身的体重及腕力相应的荷重集中地传递至局部而导致使用者的手掌的规定位置产生疼痛。
根据本发明,所述问题通过如下烹饪组具得以解决,该烹饪组具具备:研磨容器,其收容食材并具有朝向所述规定方向凹陷的曲面形状;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用勺。
根据所述结构的烹饪组具,不会让使用者花费大量力气或产生很大疼痛,而能够将研磨大量食材。
在本发明的烹饪用勺中,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容器的所述曲面形状的第三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勺主体的底面的第四曲率半径。
由于研磨容器的曲面形状的第三曲率半径大于勺主体的底面的第四曲率半径,因此,能够将放置在研磨容器中的食材抵于勺主体的底面,直至与研磨容器的内周面接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会让使用者花费大量力气或产生很大疼痛,而能够研磨大量食材的烹饪用勺及具备其的烹饪组具。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组具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烹饪用勺的侧视图;
图3为表示图2所示的烹饪用勺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烹饪用勺的俯视图;
图5是从图4所示的烹饪用勺的I-I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6为从图5所示的烹饪用勺的II-II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7为从图5所示的烹饪用勺的III-III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8为从图5所示的烹饪用勺的IV-IV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的研磨容器的侧视图;
图10为从图9所示的研磨容器的V-V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11为从图10所示的研磨容器的VI-VI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例,因此,附加有在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只要在以下的说明中没有特别地限定本发明的记载,本发明的范围就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此外,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故,适当地省略详细的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组具300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烹饪组具300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烹饪组具300具备:研磨容器200,其收容食材并在内周面201形成有用于研磨食材的槽部210;和烹饪用勺100,其用于在槽部210按压收容于研磨容器200的食材并研磨食材。这里,所谓的食材为辅食的烹饪对象,例如,米等谷物类、肉类、蔬菜类、水果类。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烹饪组具300所具备的烹饪用勺10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烹饪用勺100具备研磨食材的功能,并且具备将研磨的食材舀起盛入辅食容器(省略图示)的功能。
如图2的侧视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烹饪用勺100具备:细长的柄部110,其用于供使用者用手握持;和勺主体120,其与柄部110连结。在烹饪用勺100中,柄部110和勺主体120由树脂材料(例如,聚丙烯)一体地形成。
柄部110具有与勺主体120连结的前端部111、和与前端部111连结的基端部112。
前端部111形成有凹部111a,该凹部111a部分地收容用手握持柄部110的使用者的手指(例如,食指)。
柄部110的基端部112具有在将勺主体120的上端部120a沿水平面配置的情况下,朝向垂直方向的轴线Z1的上方突出的曲面形状。该曲面形状是将顶部112a作为垂直方向的上端的大致球面状。
如图1所示,勺主体120具有:盆部121,其用于将食材舀起而收容;和底面122,其用于将食材向下方按压。
盆部121为在将上端部120a沿水平面配置的情况下朝向垂直方向的轴线Z2的下方形成为凹状的部分。在盆部121形成有具有突起部121a(参照图5)的凹凸形状,该突起部121a为在球面状的内周面的多个位置从球面突出的大致半球状。
勺主体120的盆部121朝向垂直方向的下方形成为凹状,与此相对地,柄部110的基端部112的曲面形状形成为朝向垂直方向的上方(与下方相反的方向)突出。
底面122为在将上端部120a沿水平面配置的情况下形成为朝向垂直方向的轴线Z2的下方突出的球面状的部分。在底面122形成有具有突起部122a的凹凸形状,该突起部122a为在球面状的外周面的多个位置从球面突出的大致半球状。
这里,参照图3及图4,对烹饪用勺100的使用状态进行说明。图3为表示图2所示的烹饪用勺100的使用状态的图。图4为图2所示的烹饪用勺100的俯视图。
如图3所示,在烹饪用勺100的使用状态下,柄部110形成为,在将使用者的手掌的规定位置放置于曲面形状的顶部112a的状态下,使用者的食指FG1的前端能够收容于凹部111a。
放置于顶部112a的使用者的手掌的规定位置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手H的大小和每个使用者的喜好而设为使用者的手掌上的任意位置。规定位置优选为,例如,食指FGI的MP关节(掌指关节)的手掌侧附近的位置。
在图4所示的俯视图中,示出了使用者将食指FG1的MP关节的手掌侧附近放置于顶部112a的状态。如图4所示,在将食指FG1的MP关节的手掌侧附近放置于顶部112a的状态下,使用者的食指FG1的前端收容于凹部111a。使用者通过形成将食指FG1的前端收容于凹部111a的状态,且用拇指Th和中指FG2夹持柄部110的前端部1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从而能够稳定地握持柄部110。
使用者通过如图3及图4所示那样握持烹饪用勺100,从而能够将与使用者的体重及腕力相应的荷重F1从手掌向烹饪用勺100的基端部112传递。向基端部112传递的荷重F1从基端部112经由勺主体120而传递至食材400。食材400在夹持于研磨容器200的槽部210的状态下,在从勺主体120的底面122所传递的荷重F1的作用下被研磨。
接下来,参照图5~图8,对烹饪用勺100的剖面形状进行说明
图5为从图4所示的烹饪用勺100的I-I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图6为从图5所示的烹饪用勺100的II-II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图7为从图5所示的烹饪用勺100的III-III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图8为从图5所示的烹饪用勺100的IV-IV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在凹部111a中,相对于将前端侧端部111b与基端侧端部111c连结的直线的距离为最大深度Dmax的位置为底部111d。如图5所示,从基端部112的顶部112a到前端部111的底部111d为止的直线距离为L1。L1优选设定为,例如,50mm以上且70mm以下。通过将L1设定为50mm以上,从而能够避免在将食指FG1保持于凹部111a的状态下顶部112a不能到达食指FG1的MP关节的手掌侧附近。此外,通过将L1设定为70mm以下,从而能够避免在将食指FG1保持于凹部111a的状态下顶部112a远离至越过食指FG1的MP关节的手掌侧附近的位置。
如图5所示,在凹部111a中,相较于从前端侧端部111b至底部111d为止的距离,从基端侧端部111c至底部111d为止的距离更长。这样一来,食指FG1的第一关节的前端收容于靠近前端侧端部111b的位置,食指FG1的第一关节部分收容于凹部111a。
如图6所示,在凹部111a中,柄部11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比柄部11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因此,凹部111a能够保持所收容的食指FG1,以使其不易在柄部110的宽度方向上位移。
由于以上述的方式形成有凹部111a,因此,能够可靠地收容食指FG1并保持食指FG1的位置。
如图6所示,盆部121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朝向轴线Z2的下方凹陷的圆弧状。底面122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朝向轴线Z的下方突出的圆弧状。由盆部121和底面122所夹持的勺主体120的壁厚在烹饪用勺100的宽度方向上大致固定。
在从正面观察烹饪用勺100的情况下,柄部110的宽度在前端部111形成最小宽度Wmin,在基端部112形成最大宽度Wmax。由于在前端部111形成最小宽度Wmin,因此,使用者能够用拇指Th和中指FG2夹持前端部1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并且容易地进行将食指FG1收容于凹部111a的动作。
此外,由于在基端部112形成最大宽度Wmax,因此,使用者的手掌所接触的以顶部112a为中心的基端部112的面积足够大于用于保持食指FG1的凹部111a的内周面的面积。使用者使以顶部112a为中心的基端部112的较大面积与手掌接触,进而能够将与使用者的体重及腕力相应的荷重F1传递至基端部112。
如图7所示,在柄部110的宽度方向上,顶部112a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半径为第一曲率半径R1。图7的第一曲率半径R1为柄部110在宽度方向上的曲率半径,但在其他方向上也为相同的曲率半径。第一曲率半径R1优选设为,例如,15mm以上且25mm以下。通过将第一曲率半径R1设为15mm以上,从而能够抑制因顶部112a的附近形成为变化幅度较大的曲面形状而使得使用者的手掌产生较大疼痛。此外,通过将第一曲率半径R1设为25mm以下,从而能够抑制因顶部112a的附近形成为过于平缓的曲面形状而造成使用者手掌难以握持。
如图8所示,在柄部110的宽度方向上,凹部111a的构成最大深度Dmax的底部111d的曲率半径为第二曲率半径R2。第二曲率半径R2优选设为,例如,10mm以上且20mm以下。通过将第二曲率半径R2设为10mm以上,从而能够抑制使用者的食指FG1无法接触到凹部111a的底部111d。此外,通过将第二曲率半径R2设定为20mm以下,从而能够抑制使用者的食指FG1在凹部111a未稳定地定位而移动。
优选地,图7所示的第一曲率半径R1设定得比大于图8所示的第二曲率半径R2大。通过将第一曲率半径R1设定得比第二曲率半径R2大,从而与用于收容食指FG1的部分的曲率相比,顶部112a的曲面形状的曲率更大,进而能够抑制使用者的手掌产生疼痛。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烹饪组具300所具备的研磨容器20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研磨容器200为用于收容食材并研磨食材的容器。
图9为图1所示的研磨容器200的侧视图。图10为从图9所示的研磨容器200的V-V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图11为从图10所示的研磨容器200的VI-VI箭头观察时的剖视图。
如图9~图11所示,研磨容器200具备:容器主体220;一对把手230,其设于容器主体220的两端部的上表面;以及脚部240,其设于容器主体220的下端。
容器主体220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图9所示的一个方向较长,且在图10所示的另一方向(与图9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较短。容器主体22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2,容器主体22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L3。
容器主体220具有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221及另一端部222上将半球进一步分割成两半而形成的四等分半球状的内周面。如图10所示,容器主体220以将主体部223夹持于一端部221与另一端部222之间的形状,由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
如图10所示,容器主体220具有朝向垂直方向的下方凹陷的曲面形状。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容器主体220的内周面中,在部分区域形成有槽部210,在其他的部分未形成有槽部210。使用者将食材放置于槽部210,用烹饪用勺100在槽部210按压食材,从而能够对食材进行研磨。此外,使用者用烹饪用勺100将在槽部210研磨后的食材移动至槽部210以外的区域,从而能够容易地用烹饪用勺100将研磨的食材舀起来。
如图10所示,在容器主体220中,相对于容器主体220的上端部220a的距离最大的底部220b中,内周面的曲面形状的曲率半径为第三曲率半径R3。第三曲率半径R3大于勺主体120的底面122的第四曲率半径R4(参照图6)。图10所示的示第三曲率半径R3优选设为,例如,40mm以上且80mm以下。通过将第三曲率半径R3设为40mm以上,从而能够抑制因容器主体220的底部220b形成为变化幅度较大的曲面形状而变得难以研磨食材。
此外,通过将第三曲率半径R3设为80mm以下,从而能够抑制因底部220b形成为过于平缓的曲面形状而变得难以从底部220b将食材舀起来。图6所示的勺主体120的底面122的第四曲率半径R4优选设为,例如,20mm以上且25mm以下。通过将第四曲率半径R4设为20mm以上,从而能够抑制因底面122形成为变化幅度较大的曲面形状而与食材的接触面积减少。此外,通过将第四曲率半径R4设为25mm以下,从而能够抑制因底面122形成为过于平缓的曲面形状而变得难以将食材按压于容器主体220的底部220b。
对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烹饪组具300所起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烹饪用勺100,使用者在将手掌的规定位置放置于基端部112的曲面形状的顶部112a的状态下,以将食指FG1的前端收容于在柄部110的前端部111所形的凹部111a的状态,握持烹饪用勺100。因此,使用者能够不依赖指尖的力,而将与自身的体重及腕力相应的荷重F1从手掌向烹饪用勺100的基端部112传递。使用者在使勺主体120的底面122与食材400抵接的状态下向基端部112传递荷重F1,从而能够将荷重F1从基端部112经由勺主体120传递至食材400,进而对食材进行研磨。
此外,供使用者的手掌的规定位置放置的顶部112a形成为曲面形状,荷重F1分散地传递至曲面形状的各部。因此,与荷重F1集中地传递至局部的情况相比,不会使得使用者的手掌产生很大的疼痛。此外,通过设为将食指FG1的前端收容于凹部111a的状态。从而能够对勺主体120进行定位,因此,不会为了对勺主体120进行定位而对指尖施加过大的力从而产生疼痛。这样一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烹饪用勺100,能够不使得使用者花费大量力气或产生较大疼痛,而将研磨大量食材400。
放置于顶部112a的规定位置优选为食指的MP关节的手掌侧附近。使用者在将食指的MP关节的手掌侧附近放置于基端部112的曲面形状的顶部112a的状态下,能够以将食指FG1的前端收容于在柄部110的前端部111所形成的凹部111a的状态,握持烹饪用勺100。在该情况下,使用者能够一边用拇指Th和中指FG2夹持柄部110,一边使柄部110的位置稳定,而不依赖于指尖的力,将与自身的体重及腕力相应的荷重F1从手掌向烹饪用勺100的基端部112传递。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烹饪用勺100,由于在勺主体120的底面122形成有凹凸形状,因此,在研磨具有黏性的食材情况下,食材易于从勺主体120的底面122剥落。此外,与未施加有凹凸加工的情况相比,在碾压食材时,易于按住食材,以使食材不会滑动。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烹饪用勺100,由于在盆部121施加有凹凸加工,因此,能够抑制具有黏性的食材附着于盆部121的内周面,从而易于将食材从盆部121分装到收纳容器等。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烹饪用勺100,通过将顶部112a的第一曲率半径R1设定得大于用于收容使用者的食指FG1的前端的凹部111a的底部111d的第二曲率半径R2,从而能够抑制与自身的体重及腕力相应的荷重F1集中地传递至局部。因此,进一步抑制在使用者的手掌的规定位置产生疼痛。例如,通过将第一曲率半径R1设为15mm以上且25mm以下,从而能够抑制在使用者的手掌的规定位置产生疼痛。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烹饪用勺100,通过将从基端部112的顶部112a至前端部111的底部111d为止的直线距离L1设为50mm以上且70mm以下,从而能够在将食指FG1的MP关节的手掌侧附近放置于顶部的状态下,以将食指FG1的前端收容于在柄部110的前端部111所形成的凹部111a的状态下,适当地保持烹饪用勺。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烹饪组具300,由于研磨容器200的曲面形状的第三曲率半径R3大于勺主体120的底面122的第四曲率半径R4,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放置于研磨容器200的食材抵于勺主体120的底面122,直至与研磨容器200的内周面接触。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够省略其一部分,或以与上述不同的方式任意地组合。
符号说明:
100…烹饪用勺、110…柄部、111…前端部、111a…凹部、111d…底部、112…基端部、112a…顶部、120…勺主体、121…盆部、121a…突起部、122…底面、122a…突起部、200…研磨容器、210…槽部、220…容器主体、230…把手、240…脚部、300…烹饪组具、400…食材、FG1…食指、FG2…中指、H…手、Th…拇指。

Claims (6)

1.一种烹饪用勺,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细长的柄部,其用于握持;和
勺主体,其与所述柄部连结并具有朝向规定方向形成为凹状的盆部,
所述柄部具有:
前端部,其与所述勺主体连结并形成有用于收容手指的前端的凹部;和
基端部,其与所述前端部连结并具有朝向所述规定方向的相反方向突出的曲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用勺,其特征在于,
所述柄部形成为,在将使用者的手掌的规定位置放置于所述曲面形状的顶部的状态下,该使用者的手指的前端能够收容于所述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用勺,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位置为食指的MP关节的手掌侧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烹饪用勺,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的所述曲面形状的第一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凹部中形成为最大深度的底部的第二曲率半径。
5.一种烹饪组具,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研磨容器,其收容食材并具有朝向所述规定方向凹陷的曲面形状;和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用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组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研磨容器的所述曲面形状的第三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勺主体的底面的第四曲率半径。
CN201980037754.5A 2018-06-08 2019-04-12 烹饪用勺及烹饪组具 Pending CN1122185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0744A JP7311247B2 (ja) 2018-06-08 2018-06-08 調理用スプーンおよび調理セット
JP2018-110744 2018-06-08
PCT/JP2019/015942 WO2019235066A1 (ja) 2018-06-08 2019-04-12 調理用スプーンおよび調理セ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8563A true CN112218563A (zh) 2021-01-12

Family

ID=68770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7754.5A Pending CN112218563A (zh) 2018-06-08 2019-04-12 烹饪用勺及烹饪组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311247B2 (zh)
CN (1) CN112218563A (zh)
SG (1) SG11202012174UA (zh)
WO (1) WO20192350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1022630S1 (en) 2022-04-13 2024-04-16 Yeti Coolers, Llc Scoop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18178U (zh) * 1976-03-04 1977-09-07
JPH02124079U (zh) * 1989-03-24 1990-10-12
JP3023052U (ja) * 1995-06-27 1996-04-12 直司 江尻 スプーン
JPH10165281A (ja) * 1996-12-09 1998-06-23 Yasukumo Fueoka テコを応用した食品咀嚼器具
JPH10211076A (ja) * 1997-01-31 1998-08-11 Pigeon Corp 幼児用食器及びこれに利用される匙
JP2004249042A (ja) * 2003-02-21 2004-09-09 Izumi Sato 乳幼児用3点持ちスプーン或いはフォーク
US20050138818A1 (en) * 2002-08-21 2005-06-30 Teich Elizabeth C. Bagel scooper
CN202241326U (zh) * 2011-09-16 2012-05-30 朱焕峰 一种葱丝刀具
CN203226704U (zh) * 2013-04-15 2013-10-09 郑运婷 幼儿研磨碗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25184U (zh) * 1977-07-22 1979-02-19
US4563816A (en) * 1982-07-05 1986-01-14 Little People Limited Cutlery
JPH08280514A (ja) * 1995-04-18 1996-10-29 Ryuichi Ito 食 器
JP3923722B2 (ja) * 2000-11-10 2007-06-06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調理具
CN104994769B (zh) * 2012-11-12 2019-12-17 婴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勺子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18178U (zh) * 1976-03-04 1977-09-07
JPH02124079U (zh) * 1989-03-24 1990-10-12
JP3023052U (ja) * 1995-06-27 1996-04-12 直司 江尻 スプーン
JPH10165281A (ja) * 1996-12-09 1998-06-23 Yasukumo Fueoka テコを応用した食品咀嚼器具
JPH10211076A (ja) * 1997-01-31 1998-08-11 Pigeon Corp 幼児用食器及びこれに利用される匙
US20050138818A1 (en) * 2002-08-21 2005-06-30 Teich Elizabeth C. Bagel scooper
JP2004249042A (ja) * 2003-02-21 2004-09-09 Izumi Sato 乳幼児用3点持ちスプーン或いはフォーク
CN202241326U (zh) * 2011-09-16 2012-05-30 朱焕峰 一种葱丝刀具
CN203226704U (zh) * 2013-04-15 2013-10-09 郑运婷 幼儿研磨碗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维勤: "《0~3岁宝宝辅食与配餐这样吃就对了》", 30 November 2014,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35066A1 (ja) 2019-12-12
JP2019209072A (ja) 2019-12-12
SG11202012174UA (en) 2021-01-28
JP7311247B2 (ja) 2023-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38503C (en) Universal handle for hand-held implement
USRE37190E1 (en) Universal handle for hand-held implement
EP3817893B1 (en) Knife with extended handle grip portion
US9889573B2 (en) Knife with grip
KR100475026B1 (ko) 손잡이 공구용 제어 시스템
US5626430A (en) Adaptable pressuring writing instrument holder
CA2485462C (en) Ergonomic handle with thumb support and a tool provided therewith
US20120323257A1 (en) Soft-pedicare
US8235435B2 (en) Utensil handle
US20050150083A1 (en) Utility handle providing enhanced grip and comfort
CN112218563A (zh) 烹饪用勺及烹饪组具
JP3175233U (ja) 第二付勢部を設けた箸、トングなどの挟み具
PL168689B1 (pl) Przybór do jedzenia dla osób z niesprawnymi rekami PL PL
US9592616B2 (en) Knife that relieves pressure on 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 of index finger
US10532455B1 (en) Ergonomic handle adapted for use with a hand-operated personal use device
JP7231769B1 (ja) 調理器具
US20040194323A1 (en) Eating utensil having pressure pad
JP3181910U (ja) 包丁支持具
WO2016137011A1 (ja) 包丁支持具
US1121701A (en) Spoon-handle.
US20090133268A1 (en) Grip-over knife
JP3209984U (ja) 魚食用トングセット
JPS5814892Y2 (ja) 果物類剥皮用插着具
RU2025084C1 (ru) Нож для очистки овощей и фруктов
KR20130046671A (ko) 손잡이가 두꺼운 식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