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4371A - 监视系统和监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监视系统和监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04371A CN112204371A CN201980035065.0A CN201980035065A CN112204371A CN 112204371 A CN112204371 A CN 112204371A CN 201980035065 A CN201980035065 A CN 201980035065A CN 112204371 A CN112204371 A CN 1122043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cessing device
- processing
- data
- monitoring system
- m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4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And Monitoring For Control System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监视系统具有: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各自具有振动传感器,并附接到被监视的设备;第二处理装置(20),通过电缆与多个第一处理装置中的每一个进行通信;以及第三处理装置(30),与第二处理装置(20)无线通信。第一处理装置(10)与第二处理装置(20)之间的距离为1m至100m。第二处理装置(20)与第三处理装置(30)之间的距离为50m以上。第二处理装置(20)与第三处理装置(30)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频率为400MHz至5.3GHz。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视系统和监视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样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传感器被附接到被监视的设备,并且基于传感器所测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来监视设备。
相关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270843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基于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监视以检测在设备中是否存在异常等的情况下,由传感器收集并分析的数据的量可能会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被监视的设备的尺寸及其安装位置,可能会增加传输数据的距离。在要处理的数据很多且数据传输距离较长的情况下,当数据传输的机制不合适时,会发生诸如通信延迟之类的通信故障并无法执行良好的监视。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数据传输距离较长的设备监视的监视系统。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监视系统,包括:
多个第一处理装置,各自具有振动传感器,并附接到被监视的设备;
第二处理装置,通过电缆与多个第一处理装置中的每一个进行通信;以及
第三处理装置,与第二处理装置无线通信,
其中,第一处理装置与第二处理装置之间的距离为1m以上且100m以下,
其中,第二处理装置与第三处理装置之间的距离为50m以上,以及
其中,第二处理装置与第三处理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频率为400MHz以上且5.3GHz以下。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监视方法,包括:
将各自具有振动传感器的多个第一处理装置附接到被监视的设备;
使第二处理装置通过电缆与多个第一处理装置中的每一个进行通信,第一处理装置与第二处理装置之间的距离为1m以上且100m以下;以及
使第三处理装置与第二处理装置无线通信,第二处理装置与第三处理装置之间的距离为50m以上,并且无线通信的频率为400MHz以上且5.3GHz以下。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现了适用于数据传输距离较长的设备监视的监视系统。
附图说明
通过对优选示例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描述,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示出了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的功能框图的示例的图。
图2是示出了本示例实施例的每个装置的硬件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了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的功能框图的示例的图。
图4是示出了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的应用示例的图。
图5是示出了本示例实施例的第一处理装置的功能框图的示例的图。
图6是示出了本示例实施例的第二处理装置的功能框图的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了本示例实施例的第一处理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本示例实施例的第二处理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了本示例实施例的第二处理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本示例实施例的第二处理装置的功能框图的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了本示例实施例的第一处理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了本示例实施例的第二处理装置的处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实施例>
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包括适合于数据传输距离较长的设备监视的数据传输机制。监视内容是监视在设备中是否存在异常以及故障迹象。细节将在下面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的功能框图的示例。如图中所示,监视系统包括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第二处理装置20和第三处理装置30。
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被附接到被监视的设备40。尽管第一处理装置10的数量在图1中为三个,但是该数量不限于此。被监视的设备40以带式输送机等为例,但是不限于此。
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中的每一个具有振动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测量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产生的振动。振动传感器可以是测量单轴方向上的加速度的单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三轴方向上的加速度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或者任何其他类型。注意,包括在多个第一处理装置中的振动传感器可以是相同类型的振动传感器,或者可以是多种类型的振动传感器的混合。例如,可以在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中混合具有单轴加速度传感器的第一处理装置10和具有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第一处理装置10,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中的全部可以设置有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或者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中的全部可以设置有单轴加速度传感器。
第一处理装置10执行“将振动传感器的测量数据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的处理”、“加工振动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并将测量数据的加工数据(在下文中,被简称为“加工数据”)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的处理”、以及“基于测量数据或加工数据来判定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并将判定结果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的处理”中的至少一个。注意,第一处理装置10可以将所有的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或者可以将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的一部分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
第二处理装置20安装在被监视的设备40附近。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中的每一个与第二处理装置20之间的距离为1m以上且100m以下。优选地,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中的每一个与第二处理装置20之间的通信标准适合于传输相对大量的数据。具有相对较短的传输距离的多个第一处理处理装置10中的每一个与第二处理装置20通过电缆彼此通信。通信标准以RS485为例,但不限于此。
注意,考虑到室外安装,第一处理装置10、第二处理装置20和电缆可以具有防水/防尘(例如,IP67)结构。
第二处理装置20执行“将从第一处理装置10接收的判定结果传输到第三处理装置30的处理”和“基于从第一处理装置10接收的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来判定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并将该判定结果传输给第三处理装置30的处理”中的至少一个。
第三处理装置30被安装在距离被监视的设备40、第一处理装置10和第二处理装置20相对较远的位置。第三处理装置30被安装在例如办公室或监视中心中。第二处理装置20与第三处理装置30之间的距离为50m以上,优选为100m以上。第三处理装置30距离被监视的设备40越远,越能获得诸如确保操作第三处理装置30的操作者的安全性之类的优点。以这种方式,第二处理装置20和第三处理装置30趋于彼此相对远离,因此执行无线通信。第二处理装置20与第三处理装置30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频率为400MHz以上且5.3GHz以下(例如:920MHz)。
第三处理装置30通过输出装置输出从第二处理装置20接收的判定结果。例如,第三处理装置30在显示器上显示判定结果。操作员基于从第三处理装置30输出的信息来监视被监视的设备40的状态。此外,第三处理装置30可以将从第二处理装置20接收的判定结果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接下来,将描述本示例实施例的装置的硬件结构的示例。包括在本示例实施例的每个装置(第一处理装置10、第二处理装置20和第三处理装置30中的每一个)中的每个功能单元通过硬件和软件的任意组合实现,主要使用任意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加载到存储器中的程序、存储程序的诸如硬盘之类的存储单元(既可以存储在装置出厂时预先存储的程序,也可以存储从诸如光盘(CD)之类的存储介质或互联网上的服务器下载的程序)、以及网络连接接口。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实现方法和装置上存在各种变型。
图2是示出了本示例实施例的每个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如图1中所示,每个装置具有处理器1A、存储器2A、输入输出接口3A、外围电路4A和总线5A。外围电路4A包括各种模块。处理装置可以不具有外围电路4A。
总线5A是数据传输路径,通过该传输路径,处理器1A、存储器2A、外围电路4A、以及输入输出接口3A相互传输数据。处理器1A例如是运算处理单元,诸如CPU或图形处理单元(GPU)。存储器2A例如是存储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只读存储器(ROM)。输入输出接口3A包括用于从输入装置、外部装置、外部服务器、传感器等获取信息的接口,以及用于向输出装置、外部装置、外部服务器等输出信息的接口。输入装置例如是键盘、鼠标、麦克风等。输出装置例如是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邮件收发机等。处理器1A可以向每个模块发出命令并基于计算结果来执行计算。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可以基于附接到被监视的设备40的振动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来监视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因此,实现了高度可靠的监视。
此外,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操作员可以通过安装在距离被监视的设备40相对较远的位置处的第三处理装置30来监视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因此,操作员可以在远离被监视的设备40的安全场所进行监视。
此外,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附接到被监视的设备40的第一处理装置10和/或安装在第一处理装置10附近的第二处理装置20基于振动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来判定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然后,只有判定结果被传输到第三处理装置30。
也就是说,在距离相对较短的第一处理装置10与第二处理装置20之间执行诸如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等相对大量的数据的传输。并且,在距离相对较长的第二处理装置20与第三处理装置30之间,传输诸如判定结果之类的具有相对少的数据量的数据。在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中,不需要在距离相对较长的装置之间传输相对大量的数据。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这种监视系统,可以减少发生诸如通信延迟之类的通信故障的不便。
此外,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通过电缆执行诸如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等相对大量的数据的传输。因此,可以减少发生诸如通信延迟之类的通信故障的不便。
此外,根据本示例实施例,无线地执行距离相对较长的两个装置之间(第二处理装置20与第三处理装置30之间)的通信。因此,可以避免在通过长电缆执行通信时可能会发生的布线问题。注意,在第二处理装置20与第三处理装置30之间传送的数据是判定结果,并且数据量相对较小。因此,即使以无线方式通信,也可以在不引起通信故障的情况下传输数据。
如上所述,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是具有适合于数据传输距离较长的设备监视的数据传输机制的监视系统。
<第二示例实施例>
图3示出了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的功能框图的示例。如图中所示,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连接盒50。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的其他结构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相同。
连接盒50是中继设备,该中继设备将从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中的每一个接收的信息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连接盒50安装在第二处理装置20附近。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中的每一个和连接盒50通过电缆彼此通信。通信标准以RS485为例,但不限于此。第二处理装置20和连接盒50可以无线地或通过电缆彼此通信。考虑到室外安装,连接盒50可以具有防水/防尘(例如,IP67)结构。
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可以实现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外,连接盒50使得可以在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与第二处理装置20之间平稳地执行数据传输。
<第三示例实施例>
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的结构与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结构(参见图3)相同,并且该结构更加具体。注意,它的结构可以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结构(参见图1)相同。
首先,将描述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安装被监视的设备40和第一处理装置10的方法。如图4中所示,被监视的设备40是带式输送机。并且,第一处理装置10被附接到多个滑轮60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注意,被监视的设备40和第一处理装置10的安装位置只是示例,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接下来,将描述第一处理装置10和第二处理装置20的功能框图。
图5示出了第一处理装置10的功能框图的示例。如图中所示,第一处理装置10包括传感器单元11、第一数据处理单元12、第一传输单元13、第一模式管理单元14和第一接收单元15。
图6示出了第二处理装置20的功能框图的示例。如图中所示,第二处理装置20包括第二接收单元21、判定单元22、第二数据处理单元23、2-2传输单元24、第二模式管理单元25和2-1传输单元26。
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监视系统可以处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并且这些模式可以交替切换。
与第二模式相比,第一模式下的监视系统进行简单的异常判定。在第一模式下,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中的每一个判定是否存在异常。与第一模式相比,第二模式下的监视系统进行更加详细的异常存在判定。在第二模式下,第二处理装置20判定是否存在异常。
在下文中,参考图5和图6的功能框图,依次描述“第一模式下的第一处理装置10和第二处理装置20的处理内容”、“第二模式下的第一处理装置10和第二处理装置20的处理内容”和“模式决定方法”。
“第一模式下的第一处理装置10和第二处理装置20的处理内容”
首先,将参考图5来描述第一模式下的第一处理装置10的处理内容。
传感器单元11具有在第一示例实施例中描述的振动传感器。在第一模式期间,传感器单元11继续通过使用振动传感器执行的测量。
第一数据处理单元12基于振动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来判定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在第一模式期间,第一数据处理单元12每隔预定时间基于最新的测量数据重复上述判定。
在此,将描述通过第一数据处理单元12执行的判定的方法。首先,当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发生异常时在测量数据或加工数据中出现的特征量(在下文中,被称为“异常特征量”)被注册在数据库中。然后,当从测量数据或加工数据中提取出异常特征量时,第一数据处理单元12判定被监视的设备40具有异常。另一方面,当没有从测量数据或加工数据中提取出异常特征量时,第一数据处理单元12判定被监视的设备40没有异常。
异常特征量可以是某个时间点的特征或时间序列变化的特征。此外,异常特征量可以由一种类型的值定义,或由多种类型的值的组合定义。
作为从测量数据中提取的值,举例如下:在指示预定轴方向上的振动幅度的相对于时间轴的波形中在预定时间帧内出现的波峰的值、在该波形中在该预定时间帧内出现的多个波峰的值的算术平均值、任意波峰的值相对于该算术平均值的大小(峰值/算术平均值)、在该波形中在该预定时间帧内观察到的振动振幅的积分值、任意波峰的值相对于该积分值的大小(峰值/积分值)、S/N比等。
此外,作为加工数据,可以举出通过对测量数据(指示预定轴方向上的振动幅度的相对于时间轴的波形)进行傅立叶变换而获得的数据。并且,作为从这样的加工数据中提取出的值,可以举出诸如高次波之类的特定频率下的值的算术平均值、部分积分值等。另外,作为加工数据,可以举出测量数据(指示预定轴方向上的振动幅度的相对于时间轴的波形)与参考数据之间的差分数据等。
第一传输单元13将第一数据处理单元12的判定结果(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在第一模式期间,第一传输单元13每隔预定时间重复传输最新的判定结果。
注意,在第一模式期间,第一传输单元13将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例如,第一传输单元13每隔预定时间将预定时间内的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
接下来,将参考图6来描述第一模式下的第二处理装置20的处理内容。
第二接收单元21从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中的每一个接收第一处理装置10的判定结果以及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
判定单元22判定第一处理装置10的判定结果是指示“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存在异常”还是“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没有异常”。
当第一处理装置10的判定结果指示没有异常时,2-2传输单元24将第一处理装置10的判定结果传输到第三处理装置30。
另一方面,当第一处理装置10的判定结果指示存在异常时,第二数据处理单元23基于从第一处理装置10接收的测量数据或加工数据来判定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然后,2-2传输单元24将第二处理装置20的判定结果传输到第三处理装置30。注意,除了第二处理装置20的判定结果之外,2-2传输单元24还可以将第一处理装置10的判定结果传输到第三处理装置30。
在此,将描述通过第二数据处理单元23执行的判定的方法。与第一数据处理单元12相比,第二数据处理单元23以更高的精度进行判定。第二数据处理单元23的判定方法被设计为满足该条件。例如,第二数据处理单元23可以通过使用与通过第一数据处理单元12执行的判定相同的方法来判定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用于以比第一数据处理单元12的精度更高的精度来执行判定的各种手段,可以通过诸如不同的采样率等手段来实现。另外,第二数据处理单元23可以通过使用与通过第一数据处理单元12执行的判定不同的方法来判定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具体地,可以举出通过使用机器学习(例如,深度学习)的技术来判定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的方法。
“第二模式下的第一处理装置10和第二处理装置20的处理内容”
首先,将参考图5来描述第二模式下的第一处理装置10的处理内容。
传感器单元11在第二模式期间继续通过振动传感器执行的测量。
在第二模式期间,第一数据处理单元12不判定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注意,第一数据处理单元12可以执行加工测量数据并生成加工数据的处理。
第一传输单元13将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在第二模式期间,第一传输单元13每隔预定时间将预定时间内的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注意,在第二模式期间,第一传输单元13不将第一处理装置10的判定结果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
接下来,将参考图6来描述第二模式下的第二处理装置20的处理内容。
第二接收单元21从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中的每一个接收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第二数据处理单元23基于测量数据或加工数据来判定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然后,2-2传输单元24将第二处理装置20的判定结果传输到第三处理装置30。通过第二数据处理单元23执行的判定方法与“第一模式下的第一处理装置10和第二处理装置20的处理内容”中所描述的判定方法相同。
“模式决定方法”
首先,将参考图6的功能框图来描述第二处理装置20的处理内容。
第二模式管理单元25基于从第一处理装置10接收的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来估计被监视的设备40的状态。然后,第二模式管理单元25基于所估计的被监视的设备40的状态来决定模式。
在本示例实施例的情况下,第二模式管理单元25基于测量数据或加工数据来估计滑轮60的旋转速度。例如,可以通过将在测量数据或加工数据中重复出现的特征的出现时间间隔(从第一次出现到下一次出现的时间间隔)设置为滑轮60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来计算转速。
然后,当所估计的旋转速度等于或小于参考值时,第二模式管理单元25决定为第二模式。另一方面,当所估计的旋转速度大于参考值时,第二模式管理单元25决定为第一模式。
如上所述,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可以根据滑轮60的旋转状态(带式输送机的速度)在用于执行简单判定的第一模式与用于执行详细判定的第二模式之间执行切换。
第二处理装置20在自身的存储装置中存储指示当前模式的信息。并且,第二模式管理单元25基于决定内容来更新存储在自身的存储装置中的指示当前模式的信息。
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两者中,第二模式管理单元25都可以以预定时间间隔重复地执行上述模式决定处理。
2-1传输单元26将第二模式管理单元25决定的模式通知给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中的每一个。注意,当第二模式管理单元25决定的模式与当时的当前模式不同时(即,当模式被切换时),2-1传输单元26可以将所决定的模式通知给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中的每一个。当第二模式管理单元25决定的模式与当时的当前模式相同时(即,当模式未被切换时),可以不将所决定的模式通知给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中的每一个。
接下来,将参考图5的功能框图来描述第一处理装置10的处理内容。
第一接收单元15从第二处理装置20接收模式通知。第一处理装置10在自身的存储装置中存储指示当前模式的信息。并且,第一模式管理单元14基于第一接收单元15从第二处理装置20接收的通知内容来更新存储在自身的存储装置中的指示当前模式的信息。
接下来,将参考图7的流程图来描述第一处理装置10的处理流程的示例。第一处理装置10的传感器单元11继续通过振动传感器执行的测量。并且,第一处理装置10每隔预定时间执行S11至S14的处理。
在S10中,第一处理装置10判定执行预定处理的定时是否到来。当执行定时到来时(S10中为“是”),第一模式管理单元14检查当前模式(S11)。
在当前模式为第一模式时(S11的第一模式),第一数据处理单元12基于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来判定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S12)。然后,第一传输单元13将第一数据处理单元12的判定结果和用于判定的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S13)。
另一方面,在当前模式为第二模式时(S11的第二模式),第一传输单元13将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S14)。
此后,除非存在结束处理的输入(S15中的“否”),否则第一处理装置10继续相同的处理。
接下来,将参考图8的流程图来描述第二处理装置20的处理流程的示例。
当第二接收单元21从第一处理装置10接收信息时(S30中为“是”),第二模式管理单元25检查当前模式(S31)。
在当前模式为第一模式时(S31的第一模式),第一处理装置10的判定结果被包括在第二接收单元21从第一处理装置10接收的信息中。判定单元22判定该判定结果是指示“被监视的设备40中存在异常”还是“被监视的设备40中没有异常”。
当第一处理装置10的判定结果指示没有异常时(S34中的没有异常),2-2传输单元24将第二接收单元21接收到的第一处理装置10的判定结果传输到第三处理装置30(S35)。
另一方面,当第一处理装置10的判定结果指示存在异常(S34中的存在异常),或者当前模式为第二模式(S31中的第二模式)时,第二数据处理单元23基于包括在第二接收单元21接收到的信息中的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来判定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S32)。然后,2-2传输单元24将第二处理装置20的判定结果传输到第三处理装置30(S33)。
此后,除非存在结束处理的输入(S36中为“否”),否则第二处理装置20继续相同的处理。
接下来,将参考图9的流程图来描述第二处理装置20的处理流程的另一示例。
当第二接收单元21从第一处理装置10接收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时(在S50中为“是”),第二模式管理单元25估计滑轮60的旋转速度(S51)。然后,当所估计的旋转速度等于或小于参考值时(S52中为“是”),第二模式管理单元25决定为第二模式(S53)。另一方面,当旋转速度并非等于或小于参考值时(S52为“否”),第二模式管理单元25决定为第一模式(S54)。
然后,当新决定的模式与当时的当前模式不同时,即,当模式被切换时(S55中为“是”),第二模式管理单元25更新存储在自身的存储装置中的指示当前模式的信息(S56)。此外,2-1传输单元26将新决定的模式通知给多个第一处理装置10(S56)。另一方面,当新决定的模式与当时的当前模式相同时,即,当模式未被切换时(S55中为“否”),不执行S56的处理。
此后,除非存在结束处理的输入(S57中为“否”),否则第二处理装置20继续相同的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可以实现与第一示例实施例和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相同的有益效果。
此外,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使得仅在必要时才能够通过第二处理装置20进行详细的异常存在判定,而在其他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一处理装置10执行简单的异常存在判定。因此,与始终进行详细的异常存在判定的情况相比,可以减轻监视系统的处理负荷。此外,由于在必要时进行详细的异常存在判定,因此可以实现可靠性较高的监视系统。
注意,必要情况例如是第一处理装置10判定存在异常的情况。当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存在异常时,采取诸如停止被监视的设备40的操作之类的措施。停止被监视的设备40的操作是要避免的动作,因为这会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当通过第一处理装置10的简单判定而判定为存在异常时,第二处理装置20执行详细的判定并输出第二处理装置20的判定结果。因此,可以提高从监视系统输出的“指示存在异常的判定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是,可以抑制由于错误判定“存在异常”而不必要地停止被监视的设备40的操作的不便。
另外,在必要时是滑轮60的旋转速度等于或小于参考值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传播到被监视的设备40的振动能量较小,因此存在忽略表示异常的特征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处理装置20对是否存在异常进行详细的判定,从而实现了即使是较小的征兆也不会被忽略的、可靠性较高的监视系统。
<第四示例实施例>
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的结构与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的结构(参见图3)相同,并且还具有在第三示例实施例中未描述的附加功能。
与第三示例实施例中一样,在图5中示出了第一处理装置10的功能框图的示例。在图10中示出了第二处理装置20的功能框图的示例。本示例实施例的第二处理装置20与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第二处理装置20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核对单元27。注意,图5和图10中所示的除核对单元27以外的功能单元具有在第三示例实施例中描述的结构。
图5中所示的第一处理装置10的第一传输单元13在第一模式期间在预定定时将测量数据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第一传输单元13以预定时间间隔将测量数据重复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
图10中所示的第二处理装置20的第二接收单元21接收测量数据。第二数据处理单元23根据需要来加工测量数据,并且基于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来判定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
核对单元27将第二接收单元21接收到的第一处理装置10的判定结果与第二数据处理单元23的判定结果进行核对,并且判定这两个判定结果是否一致。然后,2-2传输单元24将核对单元27所执行的核对结果传输到第三处理装置30。
接下来,将参考图11的流程图来描述第一处理装置10的处理流程的示例。在第一模式期间,第一处理装置10每隔预定时间重复该处理。重复该处理的时间间隔大于重复图7中的S11至S14的处理的时间间隔。
在S20中,第一处理装置10判定执行预定处理的定时是否到来。当执行定时到来时(S20中为“是”),第一传输单元13将测量数据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20(S21)。
此后,除非存在结束处理的输入或模式改变为第二模式(S22中为“否”),否则第一处理装置10继续相同的处理。
接下来,将参考图12的流程图来描述第二处理装置20的处理流程的示例。在第一模式期间,第二处理装置20每隔预定时间重复该处理。
当第二接收单元21从第一处理装置10接收测量数据时(S40中为“是”),第二数据处理单元23基于第二接收单元21接收到的测量数据来判定在被监视的设备40中是否存在异常(S41)。
接下来,核对单元27将第一处理装置10的判定结果(例如,最新的判定结果)与S41中的第二数据处理单元23的判定结果进行核对(S42)。
然后,2-2传输单元24将核对单元27的核对结果(判定结果是否一致)传输到第三处理装置30(S43)。
此后,除非存在结束处理的输入或模式改变为第二模式(S44中为“否”),否则第二处理装置20继续相同的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可以实现与第一示例实施例至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相同的有益效果。
此外,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监视系统,即使在第一模式继续且第一处理装置10所执行的判定继续的期间,第二处理装置20也可以每隔预定时间进行判定,并且将第一处理装置10的判定结果与第二处理装置20的判定结果的核对结果传输到第三处理装置30。以这种方式,可以通过执行定期检查来检测在第一处理装置10中已发生的异常。
上面的示例实施例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在以下注释中列出,但不限于此。
1、一种监视系统,包括:
多个第一处理装置,各自具有振动传感器,并附接到被监视的设备;
第二处理装置,通过电缆与多个第一处理装置中的每一个进行通信;以及
第三处理装置,与第二处理装置无线通信,
其中,第一处理装置与第二处理装置之间的距离为1m以上且100m以下,
其中,第二处理装置与第三处理装置之间的距离为50m以上,以及
其中,第二处理装置与第三处理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频率为400MHz以上且5.3GHz以下。
2、根据1的监视系统,
其中,在第一处理装置与第二处理装置之间传输振动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和/或该测量数据的加工数据,以及
其中,在第二处理装置与第三处理装置之间,传输基于振动传感器的测量数据的判定结果,并且不传输测量数据和加工数据。
3、根据1或2的监视系统,
其中,监视系统具有多种模式,以及
其中,在第一模式下,
第一处理装置:
基于振动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来判定在设备中是否存在异常,以及
将第一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以及测量数据和/或该测量数据的加工数据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以及
第二处理装置:
当第一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指示没有异常时,将第一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传输到第三处理装置,以及
当第一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指示存在异常时,基于测量数据或加工数据来判定在设备中是否存在异常,并且将第二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传输到第三处理装置。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监视系统,
其中,监视系统具有多种模式,以及
在第二模式下,
第一处理装置将振动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或该测量数据的加工数据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以及
第二处理装置基于测量数据或加工数据来判定在设备中是否存在异常,并且将第二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传输到第三处理装置。
5、根据3或4的监视系统,
其中,第二处理装置决定模式,并且将所决定的模式通知给多个第一处理装置。
6、根据5的监视系统,
其中,第二处理装置基于测量数据和/或加工数据来估计设备的状态,并且基于所估计的设备的状态来决定模式。
7、根据6的监视系统,
其中,所述设备是带式输送机,
其中,第一处理装置附接到多个滑轮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
其中,第二处理装置基于测量数据或加工数据来估计滑轮的旋转速度,当所估计的旋转速度等于或小于参考值时决定为第二模式,并且当所估计的旋转速度大于参考值时决定为第一模式。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监视系统,
其中,第一处理装置在预定定时将测量数据传输到第二处理装置,以及
其中,第二处理装置基于测量数据来判定在设备中是否存在异常,并且通过将第二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与第一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进行核对来判定第一处理装置的状态。
9、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监视系统,
其中,设备是带式输送机,以及
其中,第一处理装置附接到多个滑轮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10、一种监视方法,包括:
将各自具有振动传感器的多个第一处理装置附接到被监视的设备;
使第二处理装置通过电缆与多个第一处理装置中的每一个进行通信,第一处理装置与第二处理装置之间的距离为1m以上且100m以下;以及
使第三处理装置与第二处理装置无线通信,第二处理装置与第三处理装置之间的距离为50m以上,并且无线通信的频率为400MHz以上且5.3GHz以下。
尽管上面已参考示例实施例(和示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面的示例实施例(和示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各种方式修改本发明的结构和细节。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8年5月31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104943号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中。
Claims (10)
1.一种监视系统,包括:
多个第一处理装置,各自具有振动传感器,并附接到被监视的设备;
第二处理装置,通过电缆与多个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中的每一个进行通信;以及
第三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无线通信,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之间的距离为1m以上且100m以下,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三处理装置之间的距离为50m以上,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三处理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频率为400MHz以上且5.3GHz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视系统,
其中,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之间传输所述振动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和/或所述测量数据的加工数据,以及
其中,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三处理装置之间,传输基于所述振动传感器的测量数据的判定结果,并且不传输所述测量数据和所述加工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监视系统,
其中,所述监视系统具有多种模式,以及
其中,在第一模式下,
所述第一处理装置:
基于所述振动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来判定在所述设备中是否存在异常,以及
将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以及所述测量数据和/或所述测量数据的加工数据传输到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以及
所述第二处理装置:
当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指示没有异常时,将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传输到所述第三处理装置,以及
当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指示存在异常时,基于所述测量数据或所述加工数据来判定在所述设备中是否存在异常,并且将所述第二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传输到所述第三处理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监视系统,
其中,所述监视系统具有多种模式,以及
其中,在第二模式下,
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将所述振动传感器的测量数据或所述测量数据的加工数据传输到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以及
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基于所述测量数据或所述加工数据来判定在所述设备中是否存在异常,并且将所述第二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传输到所述第三处理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监视系统,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决定模式,并且将所决定的模式通知给多个所述第一处理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监视系统,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基于所述测量数据和/或所述加工数据来估计所述设备的状态,并且基于所估计的所述设备的状态来决定所述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监视系统,
其中,所述设备是带式输送机,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装置附接到多个滑轮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基于所述测量数据或所述加工数据来估计所述滑轮的旋转速度,当所估计的旋转速度等于或小于参考值时决定为第二模式,并且当所估计的旋转速度大于所述参考值时决定为第一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监视系统,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在预定定时将所述测量数据传输到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基于所述测量数据来判定在所述设备中是否存在异常,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二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的判定结果进行核对来判定所述第一处理装置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监视系统,
其中,所述设备是带式输送机,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装置附接到多个滑轮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10.一种监视方法,包括:
将各自具有振动传感器的多个第一处理装置附接到被监视的设备;
使第二处理装置通过电缆与多个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中的每一个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之间的距离为1m以上且100m以下;以及
使第三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处理装置无线通信,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三处理装置之间的距离为50m以上,并且所述无线通信的频率为400MHz以上且5.3GHz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04943 | 2018-05-31 | ||
JP2018104943 | 2018-05-31 | ||
PCT/JP2019/007452 WO2019230088A1 (ja) | 2018-05-31 | 2019-02-27 | 監視システム及び監視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04371A true CN112204371A (zh) | 2021-01-08 |
CN112204371B CN112204371B (zh) | 2022-10-14 |
Family
ID=68698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35065.0A Active CN112204371B (zh) | 2018-05-31 | 2019-02-27 | 监视系统和监视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81547B2 (zh) |
KR (1) | KR102464187B1 (zh) |
CN (1) | CN112204371B (zh) |
WO (1) | WO201923008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WO2021140911A1 (zh) * | 2020-01-08 | 2021-07-15 | ||
CN115087853A (zh) * | 2020-02-03 | 2022-09-20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振动处理装置、振动处理方法和程序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60572A (zh) * | 2006-04-20 | 2007-10-24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远程监视系统 |
JP2008134182A (ja) * | 2006-11-29 | 2008-06-12 | Kyo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構造物の損傷の診断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CN101681397A (zh) * | 2007-03-26 | 2010-03-24 | 家居安全网络有限公司 | 远程监视系统及其方法 |
CN101713673A (zh) * | 2008-10-07 | 2010-05-26 | 通用电气公司 | 用于传感器级机器监视的系统和方法 |
JP2010208850A (ja) * | 2009-03-12 | 2010-09-24 | Nippon Steel Corp | ベルトコンベア状態監視システム、データ収集装置、ベルトコンベアの運転状態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2589681A (zh) * | 2012-04-05 | 2012-07-18 | 邓昌建 | 一种高可靠旋转设备状态监测的无线振动测量方法与装置 |
CN104023211A (zh) * | 2014-06-12 | 2014-09-03 | 周恒军 | 基于无线网络的分布式监视系统设计方法 |
JP2018051721A (ja) * | 2016-09-30 | 2018-04-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異常検出装置、異常検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BO20070756A1 (it) * | 2007-11-16 | 2009-05-17 | Filippo Bastianini | Dispositivo per il monitoraggio dello stato di salute di strutture |
JP5161645B2 (ja) | 2008-04-30 | 2013-03-13 | 株式会社東芝 | 時系列データ監視システム |
JP5879214B2 (ja) | 2012-06-27 | 2016-03-0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異常診断方法、異常診断装置および異常診断装置を備えた乗客コンベア |
JP2015045584A (ja) * | 2013-08-28 | 2015-03-12 |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 振動信号取得装置及び振動監視システム |
JP6407553B2 (ja) * | 2014-04-16 | 2018-10-17 | Ntn株式会社 | 状態監視システム |
US9921136B2 (en) * | 2014-08-05 | 2018-03-20 | 01dB-Metravib, Societe Par Actions Simplifee | Wireless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machine data |
JP6164182B2 (ja) | 2014-09-16 | 2017-07-19 |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 ベルトコンベアの異常検知方法 |
US9984551B2 (en) * | 2016-03-15 | 2018-05-29 | Ashworth Bro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ticipating low-speed bearing failure |
-
2019
- 2019-02-27 WO PCT/JP2019/007452 patent/WO201923008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2-27 JP JP2020521706A patent/JP6981547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2-27 CN CN201980035065.0A patent/CN112204371B/zh active Active
- 2019-02-27 KR KR1020207033479A patent/KR10246418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60572A (zh) * | 2006-04-20 | 2007-10-24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远程监视系统 |
JP2008134182A (ja) * | 2006-11-29 | 2008-06-12 | Kyo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構造物の損傷の診断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CN101681397A (zh) * | 2007-03-26 | 2010-03-24 | 家居安全网络有限公司 | 远程监视系统及其方法 |
CN101713673A (zh) * | 2008-10-07 | 2010-05-26 | 通用电气公司 | 用于传感器级机器监视的系统和方法 |
JP2010208850A (ja) * | 2009-03-12 | 2010-09-24 | Nippon Steel Corp | ベルトコンベア状態監視システム、データ収集装置、ベルトコンベアの運転状態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2589681A (zh) * | 2012-04-05 | 2012-07-18 | 邓昌建 | 一种高可靠旋转设备状态监测的无线振动测量方法与装置 |
CN104023211A (zh) * | 2014-06-12 | 2014-09-03 | 周恒军 | 基于无线网络的分布式监视系统设计方法 |
JP2018051721A (ja) * | 2016-09-30 | 2018-04-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異常検出装置、異常検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981547B2 (ja) | 2021-12-15 |
KR20210003841A (ko) | 2021-01-12 |
JPWO2019230088A1 (ja) | 2021-05-20 |
WO2019230088A1 (ja) | 2019-12-05 |
KR102464187B1 (ko) | 2022-11-07 |
CN112204371B (zh) | 2022-10-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26607B2 (en) |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system, data transmitter-receptor, motor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bnormality | |
CN112204371B (zh) | 监视系统和监视方法 | |
JP2021506701A (ja) | コンベヤシステムを監視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 |
EP3547190B1 (en) | Attack detection device, attack detection method, and attack detection program | |
WO2018047398A1 (ja) | ログ送信装置、ログ収集システム | |
CN114169692A (zh) | 一种设备隐患处理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 |
US20220166787A1 (en) | Link anomaly detector | |
CN110678821B (zh) | 处理装置、处理方法和程序 | |
CN111829742A (zh) | 电子设备振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2006352387A (ja) | トラブルチケットサービスシステム、監視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トラブルチケットサービス方法 | |
JP2013195398A (ja) | 原子力発電プラント監視操作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監視操作方法 | |
US10077810B2 (en) | Sensor hub comprising a rotation encoder | |
JP2009133810A (ja) | 振動監視装置 | |
US11874194B2 (en) | Vibr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vibr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JP2009258063A (ja) | 損傷監視システム、測定装置 | |
KR20220135971A (ko) | 진동센서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풍력발전기 고장예측 시스템 | |
US10330524B2 (en) | Predictive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 |
JP2007228477A (ja) | 基地局の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 |
JP2018006583A (ja) | 部品実装機及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
JP7373803B2 (ja) | 情報送信装置、サーバ、及び、情報送信方法 | |
CN112333045A (zh) | 智能流量基线学习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614287B (zh) | 一种双控制器的信号控制装置和方法 | |
JP6468374B2 (ja) | センサ | |
US20230269127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 |
JP2003263692A (ja) | 盗聴電波監視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