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3777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3777A
CN112173777A CN202010607229.7A CN202010607229A CN112173777A CN 112173777 A CN112173777 A CN 112173777A CN 202010607229 A CN202010607229 A CN 202010607229A CN 112173777 A CN112173777 A CN 112173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ance guide
recording medium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haft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72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73777B (zh
Inventor
冈本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173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3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73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3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1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担载体、转印部件、定位辊对、以及输送引导部。输送引导部由第一输送引导部、第二输送引导部构成。第二输送引导部具有主体部和轴部件。轴部件保持于主体部的轴保持部,并能够在位于轴保持部的最下游侧的第一位置和比第一位置更靠近上游侧的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当输送第一记录介质时,轴部件配置于第一位置,轴部件与第一输送引导部的间隔为规定间隔。当输送挺度比第一记录介质更强的第二记录介质时,轴部件配置于第二位置,轴部件与第一输送引导部的间隔变宽。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使图像担载体和转印部件的上游侧的记录介质的输送状态稳定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调色剂附着于在感光鼓等图像担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而形成调色剂像,并将调色剂像转印于纸张等片状的记录介质,之后通过定影装置(定影部)使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定影。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节省空间而密集地设置感光鼓、显影器等单元,因此感光鼓周边的气密性增高。在上述结构中,例如在纸张的前端从定位辊对进入感光鼓与转印辊的辊隙(转印辊隙)的定时、纸张的后端从定位辊对的辊隙、中间辊离开的定时等,会由于纸张的输送状态的变化(纸张的抖动、剧烈的姿态变化)而引起输送空间的体积变化,并因由此引起的气压变化而产生空气流。
由于该空气流通过感光鼓与显影辊的间隙(显影辊隙),会使利用显影电场从显影辊向感光鼓转移的调色剂颗粒散乱。其结果为,可能会导致在感光鼓上的从原本的附着位置偏移的位置附着调色剂颗粒而在半色调图像、全涂色图像(日语:ベタ画像)中产生横纹。
另一方面,如果将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配置于转印辊隙的上游侧的上下的转印前引导部的间隔缩窄来抑制纸张的抖动,则输送厚纸等挺度强的纸时的输送负荷会增大,有可能发生转印倍率降低、转印偏移等转印缺陷。
因此,提出了无论使用普通纸还是厚纸都能够将纸张平顺地向转印辊隙引导来抑制转印缺陷的方法,例如,已知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其通过将由具有挠性的膜部件构成的第一引导部件及第二引导部件设置于转印位置的上游侧,从而保持普通纸向感光体的进入状态并且降低厚纸的负荷。
另外,已知一种结构,具有:挠性的引导板,其以一面对通过供纸辊等进行输送的纸张进行支撑并向感光鼓引导;以及设置于引导板的另一面且比引导板柔软的海绵,且形成为海绵比引导板的感光鼓侧的端缘更向感光鼓侧突出,从而抑制引导板的振动和纸张后端的抖动,并且抑制引导板的拍击声。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有效地抑制转印辊隙的上游侧的记录介质的抖动,并且能够降低输送挺度强的记录介质时的输送负荷。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图像担载体;
转印部件,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于记录介质;
定位辊对,其在规定的定时将记录介质输送到所述转印部件与所述图像担载体的转印辊隙;以及
输送引导部,其由第一输送引导部和第二输送引导部构成,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与从所述定位辊对向所述转印辊隙输送的记录介质的所述图像担载体侧的面对置,所述第二输送引导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转印部件侧的面对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引导部具有主体部和轴部件,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
凸部,其在从所述定位辊对起到所述转印辊隙为止的记录介质输送路径上最向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侧突出;以及
轴保持部,其相对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而言在所述凸部的下游侧邻接地形成,并沿着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轴部件保持于所述轴保持部,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而言位于所述轴保持部的最下游侧,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轴保持部的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上游侧,
所述轴部件的外周面比如下所述的平面更向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侧突出,该平面通过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而言位于所述凸部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侧的端部、以及位于所述轴保持部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侧的端部,
当输送第一记录介质时,所述轴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轴部件与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的间隔为规定间隔,当输送挺度比所述第一记录介质更强的第二记录介质时,所述轴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轴部件与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的间隔与所述轴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相比更大。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结构,通过使轴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从而在输送挺度弱的第一记录介质时,轴部件配置于第一位置,轴部件与第一输送引导部的间隔为规定间隔,可抑制第一记录介质的抖动。另一方面,当输送挺度强的第二记录介质时,轴部件配置于第二位置,轴部件与第一输送引导部的间隔与轴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相比更大,可减轻输送负荷。另外,由于轴部件与第一输送引导部的间隔也保持为恒定,因此也能够尽量抑制第二记录介质的抖动。因此,由于能够与所输送的记录介质的挺度强弱无关地抑制记录介质的抖动,因此能够抑制因产生气流而在显影辊隙引起调色剂飞散。另外,还能够抑制由于记录介质的输送负荷增大而导致转印倍率的降低、产生转印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从定位辊对13起到定影装置15为止的纸张输送路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构成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使用的输送引导部30的下输送引导部32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输送方向剖切下输送引导部32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从定位辊对13起到转印辊隙N为止的纸张S的输送状态的侧视剖面图,是表示纸张S为普通纸S1时的图。
图6是图5中的下输送引导部32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从定位辊对13起到转印辊隙N为止的纸张S的输送状态的侧视剖面图,是表示纸张S为厚纸S2时的图。
图8是图7中的下输送引导部32的放大图。
图9是从上方观察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使用的下输送引导部32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0是沿着输送方向剖切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使用的下输送引导部32的侧视剖面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从定位辊对13起到转印辊隙N为止的纸张S的输送状态的侧视剖面图,是表示纸张S为普通纸S1时的图。
图12是图11中的下输送引导部32的放大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从定位辊对13起到转印辊隙N为止的纸张S的输送状态的侧视剖面图,是表示纸张S为厚纸S2时的图。
图14是图13中的下输送引导部32的放大图。
图15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使用的下输送引导部32的变形例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从定位辊对13起到定影装置15为止的纸张输送路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单色打印机)100内,配设有通过带电、曝光、显影以及转印各工序而形成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P。在图像形成部P沿着感光鼓5的旋转方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配设有带电装置4、曝光装置(激光扫描单元等)7、显影装置8、转印辊14、清洁装置19、以及除电装置(未图示)。
带电装置4具有与感光鼓5接触并向滚筒表面施加带电偏压的带电辊4a。带电辊4a由导电性橡胶形成,并且以与感光鼓5抵接的方式配置。当感光鼓5绕图2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与感光鼓5的表面接触的带电辊4a则绕图2的顺时针方向进行从动旋转。此时,通过向带电辊4a施加规定的电压,从而使感光鼓5的表面均匀地带电。
显影装置8具备显影辊8a,并利用显影辊8a使感光鼓5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像。显影辊8a相对于感光鼓5隔着规定的间隙(显影辊隙)配置,并且绕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显影装置8内容纳有仅由具有磁性的调色剂成分构成的单成分显影剂(以下简称为调色剂)。从调色剂容器9向显影装置8补给调色剂。
转印辊14通过与感光鼓5接触而形成转印辊隙N,并将形成于感光鼓5表面的调色剂像向通过转印辊隙N的纸张S转印。在转印辊14上连接有用于施加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的转印偏压电源以及偏压控制电路(均未图示)。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在转印辊14的下游侧紧邻处配置有除电针22。除电针22通过施加与调色剂相同极性(正极性)的偏压(转印逆偏压),将通过了转印辊隙N的纸张S的残留电荷(负电荷)除去,使得纸张S易于从感光鼓5分离。
转印辊14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比感光鼓5的下端部更偏向于上游侧(图2的左侧)设置。由此使得通过了转印辊隙N的纸张S的输送方向朝向下方,因此纸张S不易卷起。因此,能够很好地利用除电针22对通过了转印辊隙N之后的纸张S进行除电。另外,当纸张S从感光鼓5进行曲率分离时能够抑制纸张S向感光鼓5的卷绕。
清洁装置19具有刮擦辊19a和清洁刮板19b,可将感光鼓5表面的残留调色剂除去并且对感光鼓5的表面进行研磨。另外,在清洁装置19的下游侧设置有将感光鼓5表面的残留电荷除去的除电装置(未图示)。
在定位辊对13与转印辊14之间的第一纸张输送路径16a上配置有输送引导部30。输送引导部30沿着纸张宽度方向(图2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并由与纸张S的上表面对置的上输送引导部31、和与纸张S的下表面对置的下输送引导部32构成。
定位辊对13配置为比转印辊隙N的进入侧的感光鼓5的切线方向更靠近下方。由此,定位辊对13能够从包含显影装置8、调色剂容器9、以及感光鼓5的鼓单元的装卸路径上取下,因此提高了显影装置8、调色剂容器9、感光鼓5的维护性。
另外,纸张S向转印辊隙N的进入路径为了抑制转印辊隙N上游侧的调色剂飞散而优选在与转印辊14接触之前预先沿着感光鼓5进行输送。因此,从定位辊对13起到转印辊隙N为止的第一纸张输送路径(转印前输送路径)16a构成为如下所述的倒V字状,即:通过上输送引导部31和下输送引导部32从定位辊对13起先向上方倾斜之后再朝向转印辊隙N向下方倾斜的倒V字状。
在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通过带电装置4使绕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感光鼓5均匀地带电。接着,利用激光束在感光鼓5上形成静电潜像,其中,该激光束来自基于从个人计算机(未图示)等发送的图像数据的曝光装置7。并且,通过显影装置8向静电潜像附着显影剂(以下称为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像。
纸张S从供纸盒10经由定位辊对13和第一纸张输送路径16a向如上述那样形成有调色剂像的感光鼓5输送,并通过转印辊14将形成于感光鼓5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于纸张S。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S从感光鼓5分离,并经由第二纸张输送路径16b向定影装置15输送,使调色剂像定影。
通过了定影装置15的纸张S经由第三纸张输送路径16c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上部输送。当仅在纸张S的单面形成图像时(单面打印时),纸张S经由排出辊对17排出到排出托盘18。
另一方面,当在纸张S的双面形成图像时(双面打印时),在纸张S的后端通过了第二纸张输送路径16b的分支部20之后,使排出辊对17反向旋转而使输送方向翻转。由此,纸张S从分支部20向翻转输送路径21分配,并以图像面翻转的状态再次向定位辊对13输送。然后,通过转印辊14将感光鼓5上形成的下一个调色剂像向纸张S的未形成图像的面转印。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S被输送至定影装置15,使调色剂像定影,之后经由排出辊对17向排出托盘18排出。
图3是从上方观察构成输送引导部30的下输送引导部32的俯视图。图4是沿着输送方向剖切下输送引导部32的侧视剖面图(沿着图3的AA′箭头方向观察的剖面图)。下输送引导部32具有主体部35、轴部件37、轴承部件39a、39b。
主体部35由导电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主体部35具有:凸部35a,其在从定位辊对13起到转印辊隙N为止的第一纸张输送路径16a上最向上方突出;凹形状的轴保持部35b,其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在凸部35a的下游侧邻接地形成;以及前端部35c,其在轴保持部35b的下游侧延伸并与转印辊隙N(参照图2)接近。轴保持部35b具有供轴部件37抵接的水平的支撑面(滑动面)36。
轴部件37是具有与主体部35的纸张宽度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图4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以下也简称为宽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轴向长度且剖面为圆形的棒状部件。轴部件37以能够沿纸张输送方向(图3的上下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以下也简称为输送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于主体部35的轴保持部35b。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金属轴作为轴部件37。轴部件37的外径使得轴部件37的外周面比平面L更向上输送引导部31侧突出,该平面L通过相对于输送方向而言位于凸部35a的下游侧的边缘部E1和位于轴保持部35b的下游侧的边缘部E2。
轴承部件39a、39b配置于主体部35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将轴部件37以可旋转且能够沿着输送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并且限制轴部件37在轴向上以及向上方的移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从定位辊对13起到转印辊隙N为止的纸张S的输送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从定位辊对13起到转印辊隙N为止输送普通纸S1的状态的侧视剖面图。图6是图5中的下输送引导部32附近的放大图。当输送普通纸S1时,轴部件37被普通纸S1推压,向输送方向下游侧滚动,并如图6所示那样保持于轴保持部35b内的最下游侧的位置(第一位置)。
其结果为,轴部件37的最上部接近上输送引导部31,因此如图6所示那样,普通纸S1的输送轨道(由图5、图6的虚线表示)为在宽度方向的全域靠近上输送引导部31的轨道。因此,普通纸S1与上输送引导部31的间隙不会变宽,能够抑制普通纸S1的抖动。因此,可抑制因产生气流而在显影辊隙引起调色剂飞散。
图7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从定位辊对13起到转印辊隙N为止输送厚纸S2的状态的侧视剖面图。图8是图7中的下输送引导部32附近的放大图。与输送普通纸S1时同样地,轴部件37被厚纸S2推压而一度向输送方向下游侧滚动,但是由于厚纸S2的挺度强,因此轴部件37会因厚纸S2的挺度(复原力)而被向输送方向上游侧推回。由此,如图8所示那样轴部件37保持于轴保持部35b内的比第一位置更靠近上游侧的位置(第二位置)。
其结果为,与输送普通纸S1时相比,轴部件37的最上部远离上输送引导部31,因此如图8所示那样,厚纸S2的输送轨道(由图7、图8的虚线表示)为在宽度方向的全域靠近下输送引导部32的轨道。在此,轴部件37的输送方向的移动量受到轴保持部35b的输送方向的长度限制,因此当轴部件37向第二位置移动时,轴部件37与上输送引导部31的间隔保持为恒定。因此,即使在输送厚纸S2时,也能够尽量减小厚纸S2的抖动幅度,并降低输送负荷。
另外,由于纸张S一边与轴部件37的外周面(曲面)接触一边进行输送,因此可降低纸张S与下输送引导部32的摩擦,尤其是更可减轻输送厚纸S2时的输送负荷。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如下方式来配置轴部件37,即:轴部件37的外周面比平面L更向上方突出,该平面L通过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位于下输送引导部32的凸部35a的下游侧的边缘部E1和位于轴保持部35b的下游侧的边缘部E2。由此使得,在输送挺度弱的普通纸S1时,轴部件37向第一位置移动,轴部件37与上输送引导部31的间隔变小。其结果为,能够利用靠近上输送引导部31的轨道输送纸张S,可抑制纸张S的后端的抖动。
另一方面,当输送挺度强的厚纸S2时,轴部件37向第二位置移动,轴部件37与上输送引导部31的间隔增大,因此输送负荷减轻。另外,由于轴部件37与上输送引导部31的间隔也保持为恒定,因此也能够尽量抑制输送厚纸S2时的后端的抖动。
因此,由于能够与所输送的纸张S的挺度强弱无关地抑制纸张S的后端的抖动,因此能够抑制因产生气流而在显影辊隙引起调色剂飞散。而且,也能够抑制由于纸张S的输送负荷增大而导致转印倍率的降低、产生转印偏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从定位辊对13起到转印辊隙N为止的第一纸张输送路径16a构成为如下所述的倒V字状,即:从定位辊对13起先向上方倾斜之后再朝向转印辊隙N向下方倾斜的倒V字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输送厚纸S2等挺度强的纸张S时的输送负荷容易增大,因此特别优选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下输送引导部32。
图9是从上方观察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使用的下输送引导部32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在图9所示的变形例中,在下输送引导部3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膜部件40,该膜部件40将包含轴部件37在内的下输送引导部32的上表面覆盖。
膜部件40以如下方式卷绕固定于下输送引导部32,即:从主体部35的凸部35a起通过轴部件37到前端部35c为止,将包含轴部件37在内的下输送引导部32的与上输送引导部31的对置面覆盖。与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使用导电性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片作为膜部件40的材质。
根据图9的结构,由于纸张S沿着膜部件40的表面进行输送,因此纸张S的前端不会进入轴部件37与轴保持部35b的间隙,从而能够防止纸张S在通过下输送引导部32时发生卡纸。
膜部件40需要以不会阻碍轴部件37移动的程度的张紧度(张力)进行卷绕固定。另外,虽然这里膜部件40仅设置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一处,但是也可以在宽度方向的多处设置膜部件40。
图10是沿着输送方向剖切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使用的下输送引导部32的侧视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的下输送引导部32中,在下输送引导部32的宽度方向的全域,设置有将包含轴部件37在内的下输送引导部32的上表面覆盖的膜部件40。下输送引导部32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膜部件40以如下方式卷绕固定于下输送引导部32,即:在宽度方向的全域将从主体部35的凸部35a起通过轴部件37到前端部35c为止的与上输送引导部31的对置面覆盖。膜部件40以使得轴部件37能够在输送方向上移动的程度的张力(张紧度)进行固定。优选耐磨性高且滑动性良好的树脂膜作为膜部件40的材质。另外,为了防止由于膜部件40与纸张S的摩擦所引起带电而导致调色剂附着于膜部件40,优选膜部件40具备导电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导电性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片作为膜部件40。
另外,为了将由于膜部件40与纸张S摩擦而滞留于膜部件40的电荷释放,膜部件40优选接地(大地)。可以使膜部件40直接连接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框架(未图示)进行接地,也可以在主体部35具备导电性的情况下经由主体部35使膜部件40接地。此外,在由于含水等而纸张S的电阻低的情况下,转印偏压会经由纸张S和下输送引导部32向大地漏出。因此,优选在使膜部件40接地的情况下经由具有兆欧单位的电阻值的电阻器(高阻值电阻)接地。
另外,在设置膜部件40的本实施方式的下输送引导部32中,与不设置膜部件40或者仅在宽度方向的局部设置膜部件40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轴部件37难以在输送方向上移动。尤其是在输送挺度弱的普通纸S1时,轴部件37难以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轴保持部35b的第一支撑面36形成为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且相对于水平面H而言向下坡度为角度θ的倾斜面。由此使得,轴部件37可利用自重沿着轴保持部35b的第一支撑面36向输送方向滚动,并可靠地保持于轴保持部35b的第一位置。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从定位辊对13起到转印辊隙N为止的纸张S的输送状态的侧视剖面图,是表示纸张S为普通纸S1时的图。图12是图11中的下输送引导部32附近的放大图。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轴部件37沿着作为倾斜面的第一支撑面36向输送方向下游侧滚动,并如图12所示那样保持于轴保持部35b的第一位置。另外,膜部件40被轴部件37的最上部支撑为凸状
其结果为,由于轴部件37的最上部接近上输送引导部31,因此在输送普通纸S1的情况下,如图11和图12所示那样,普通纸S1的输送轨道(由图11、图12的虚线表示)为在宽度方向的全域靠近上输送引导部31的轨道。因此,普通纸S1与上输送引导部31的间隙不会变宽,能够抑制普通纸S1的抖动。因此,可抑制因产生气流而在显影辊隙引起调色剂飞散。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从定位辊对13起到转印辊隙N为止的纸张S的输送状态的侧视剖面图,是表示纸张S为厚纸S2时的图。图14是表示输送图13中的厚纸S2的状态的下输送引导部32的侧视剖面图。如图14所示,在输送挺度强的厚纸S2的情况下,轴部件37因厚纸S2的挺度(复原力)而被向输送方向上游侧推回,并保持于轴保持部35b的第二位置。
其结果为,轴部件37的最上部远离上输送引导部31,因此可减轻输送厚纸S2时的输送负荷。另外,轴部件37的输送方向的移动量受到轴保持部35b的输送方向的长度限制,因此当轴部件37向第二位置移动时,与上输送引导部31的间隙保持为恒定宽度。因此,即使在输送厚纸S2时,也能够尽量减小厚纸S2的抖动幅度,并降低输送负荷。
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与所输送的纸张S的挺度强弱无关地抑制纸张S的后端的偏差,因此能够抑制因产生气流而在显影辊隙引起调色剂飞散。而且,也能够抑制纸张S的输送负荷增大而导致转印倍率的降低、产生转印偏移。
另外,通过利用膜部件40将主体部35和轴部件37一起覆盖,纸张S的前端不会进入轴部件37与轴保持部35b的间隙,从而能够防止纸张S在通过下输送引导部32时发生卡纸。另外,调色剂、纸粉等异物不易进入轴保持部35b,能够长期维持轴部件37在输送方向上的平顺移动。
而且,通过使轴保持部35b的第一支撑面36形成为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下坡的倾斜面,从而能够在输送普通纸S1时将轴部件37利用自重可靠地保持于第一位置。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轴保持部35b的第一支撑面36为倾斜面,但是也可以如图15所示的变形例那样,使对轴部件37的两端部进行支撑的轴承部件39a、39b的第二支撑面41成为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下坡的倾斜面。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凸部35a与上输送引导部31的间隔、轴部件37的突出量、轴保持部35b的尺寸等可以根据所输送的纸张S的尺寸、种类等适当地进行设定。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图1所示的单色打印机,当然也能够适用于彩色打印机、单色以及彩色复印机、数字复合机、或者传真机等其它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连结的纸张后处理装置。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在转印辊隙的上游侧具备输送引导部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应用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有效地抑制转印辊隙的上游侧的记录介质的抖动,并且降低输送挺度强的记录介质时的输送负荷。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图像担载体;
转印部件,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于记录介质;
定位辊对,其在规定的定时将记录介质输送到所述转印部件与所述图像担载体的转印辊隙;以及
输送引导部,其由第一输送引导部和第二输送引导部构成,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与从所述定位辊对向所述转印辊隙输送的记录介质的所述图像担载体侧的面对置,所述第二输送引导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转印部件侧的面对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引导部具有主体部和轴部件,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
凸部,其在从所述定位辊对起到所述转印辊隙为止的记录介质输送路径上最向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侧突出;以及
轴保持部,其相对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而言在所述凸部的下游侧邻接地形成,并沿着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轴部件保持于所述轴保持部,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第一位置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而言位于所述轴保持部的最下游侧,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轴保持部的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上游侧,
所述轴部件的外周面比如下所述的平面更向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侧突出,该平面通过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而言位于所述凸部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侧的端部、以及位于所述轴保持部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侧的端部,
当输送第一记录介质时,所述轴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轴部件与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的间隔为规定间隔,当输送挺度比所述第一记录介质更强的第二记录介质时,所述轴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轴部件与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的间隔与所述轴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相比更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引导部具有膜部件,所述膜部件覆盖所述轴部件和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的对置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部件在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局部覆盖所述轴部件和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的对置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部件在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全域覆盖所述轴部件和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的对置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保持部具有第一支撑面,该第一支撑面将所述轴部件以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一支撑面是朝向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为下坡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引导部具备一对轴承部件,
该一对轴承部件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宽度方向两端部,具有将所述轴部件以能够沿着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支撑的第二支撑面,限制所述轴部件在轴向上的移动,
所述第二支撑面是朝向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为下坡的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部件具有导电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部件经由所述主体部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部件经由具有兆欧单位的电阻值的电阻器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部件是超高分子聚乙烯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输送路径是从所述定位辊对起先向上方倾斜之后再朝向所述转印辊隙向下方倾斜的倒V字状。
CN202010607229.7A 2019-07-05 2020-06-29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21737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6009A JP7314663B2 (ja) 2019-07-05 2019-07-05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26009 2019-07-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3777A true CN112173777A (zh) 2021-01-05
CN112173777B CN112173777B (zh) 2022-04-15

Family

ID=73919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7229.7A Active CN112173777B (zh) 2019-07-05 2020-06-2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90055B2 (zh)
JP (1) JP7314663B2 (zh)
CN (1) CN11217377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71760A1 (en) * 2005-01-28 2006-08-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208839A (ja) * 2005-01-28 2006-08-10 Brother Ind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27035A (zh) * 2008-10-29 2010-06-09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15152813A (ja) * 2014-02-17 2015-08-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14648A (ja) * 2015-12-25 2017-06-29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8128561A (ja) * 2017-02-08 2018-08-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CN108931894A (zh) * 2017-05-23 2018-12-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71968A (ja) * 2004-09-02 2006-03-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529708B2 (ja) * 2005-01-28 2010-08-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39448B2 (en) 2005-01-28 2009-05-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for suppressing vibration of guide plate and jams of recording sheet
US7542709B2 (en) 2005-01-28 2009-06-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for suppressing recording sheet from flapping when transferring toner images thereon
JP4826903B2 (ja) * 2006-07-25 2011-1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539447B2 (en) 2005-01-28 2009-05-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for absorbing vibration of guide plate
JP2009151091A (ja) * 2007-12-20 2009-07-09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5378A (ja) * 2009-03-17 2010-09-30 Ricoh Co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53990B2 (en) * 2012-05-31 2015-02-10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he rigid and elastic paper guides
JP6403617B2 (ja) * 2015-03-24 2018-10-10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78788A (ja) * 2015-10-21 2017-04-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564587B2 (en) * 2018-05-16 2020-02-18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087657B2 (ja) * 2018-05-16 2022-06-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71760A1 (en) * 2005-01-28 2006-08-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208839A (ja) * 2005-01-28 2006-08-10 Brother Ind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27035A (zh) * 2008-10-29 2010-06-09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15152813A (ja) * 2014-02-17 2015-08-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14648A (ja) * 2015-12-25 2017-06-29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8128561A (ja) * 2017-02-08 2018-08-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CN108931894A (zh) * 2017-05-23 2018-12-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3777B (zh) 2022-04-15
US20210003957A1 (en) 2021-01-07
JP2021012277A (ja) 2021-02-04
US10990055B2 (en) 2021-04-27
JP7314663B2 (ja) 2023-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188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1018890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2006440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0648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7508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217377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70876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8404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96012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02898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ベルト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30373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0876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133084A (ja) 転写装置
JPH083051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614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339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121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827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86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1432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456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2163779A (ja) 転写装置
JP5619058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939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132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